税务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6:42:48

税务问题

税务问题范文篇1

关键字:税务救济问题对策

一、税务救济概述

税务救济又称税收救济是国家机关为排除税务具体行政行为对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通过解决税收争议,制止和矫正违法或不当的税务行政侵权行为,从而使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补救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造成自己合法权益的损害,或对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职权所产生的消极后果,请求有关国家机关给予的法律补救;是特殊的纳税服务。税务救济以税收争议为前提,并以税收争议为调整对象。税务救济的主要内容是审查税务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税务救济的目的是对违法或不当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进行补救,以保护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国现行税务救济的主要依据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等。

二、当前税务救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方面:

(一)听证范围较窄。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第八条第(五)项,税务行政处罚有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三种。根据“行为标准”按理应当将最严厉的处罚行为全部纳入听证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失去听证制度设立的意义。具体到税务行政处罚来说:一、“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的行政处罚要比单纯3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要严厉得多,它将会严重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甚至会使纳税人因不能开具发票而失去商品销路导致关门歇业。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上百万、千万元的巨额损失。原监利县造船厂拖欠国家税款拒缴,税务机关对其以票控税,该企业因无法向购买方提供发票销路受阻,一年后宣告破产。二、《税务听证实施办法》未将税务机关凭职权单方面主动作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行政处罚纳入听证范围。笔者认为,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范围。理由是税务机关依申请核发的,是允许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享有某种活动资格和能力的证明文件。纳税人取得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就意味着享有了领购、开具、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可以凭增值税进项发票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金,反之,如果没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就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金,将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最终影响到纳税人经济效益。

(二)听证主持人“超脱”难。《行政处罚法》,《税务听证实施办法》规定,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由税务机关负责人指定非本案调查机构的人员主持。税务听证主持人与所属行政机关具有从属关系,他们的任命、提升和工作业绩完全由税务机关决定,没有独立地位,完全在税务机关长官指挥下行动,因此,税务听证主持人在实践上很难真正独立自主,更不能达到国家税务总局所说的“超脱”地步。这样,税务听证主持人在其向税务机关提出的《听证报告》完全可能是税务机关长官意图,从而使税务听证程序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听证的公正性完全取决于税务机关长官的法学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高低。此外,税务听证主持人与案件调查人员同属于一个税务机关,势必会造成在听证会举行前,与调查人员单方面接触,就案件进行反复磋商,形成先入为主,影响后来听证会的公正性。

(三)听证笔录法律效率难定。《税务听证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听证的全部活动,应当由记录员写成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并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员签名后,封卷上交税务机关负责人审阅。但对于听证笔录在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中应起何作用没有明确。这就产生了以下两个问题:听证笔录是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唯一依据还是主要依据或者仅作参考?税务机关在听证之外又获得了新的有利证据该怎么办?如果说,听证笔录不是税务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唯一的依据,税务机关可以依据未在听证中出示的材料作出裁决的话,那么,听证程序也就成为税务机关实行法治的“装饰品”罢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就谈不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此外,听证程序一般是在税务机关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和相关规定,将拟予以处罚的通知告知纳税人后,由纳税人提出书面听证申请才正式启动的。如果税务机关在听证后根据新证据作出裁决,那么由于该新证据未经当事人质证,当事人的意见可能未得到充分听取,将会根本上有悖于听证是“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内涵。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就可能失去公正、公平。同时也会变相剥夺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导致税务行政处罚行为不能成立。

(四)代位听证权难实现。例如,江苏一纳税人,2004年因涉税违法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2000元,依法申请了听证,但他在听证申请期内死亡,他的儿子要求代位听证,但是《税务听证实施办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其子要求未得获准。笔者认为,由于父子二人具有利害关系(继承关系),根据听证的精神意蕴,该纳税人的听证申请权可以移转至其子,其子完全可以成为听证申请人。

2、税务行政复议方面:

(一)机构人员素质堪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四条规定: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下称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但是机构人员素质堪忧。一、复议委员会目前在税务部门其委员一般都是由领导及各业务处(科)室的负责人担任,由于众所周知的人事任免现状,导致了部分负责人并不是本职能部门的业务专家,甚至外行,而复议所要解决的往往总是业务难题,可想而知,由这些非专家的委员行使表决权,税务行政复议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1994年至2005年,全国地方各级税务机关发生了1399件税务行政诉讼案,税务机关胜诉与败诉的比例约为55∶45。居高的败诉率就是佐证。二、税收、法律复合型人才奇缺。税务行政复议活动是一种准司法活动,其对法律知识、税收知识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才能把这项准司法活动做好,以避免因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时使税务行政机关处于不利地位。而目前在税务机关,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二)复议受理“肠梗阻”。一、对申请人施加压力。当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时,税务机关往往要对申请人做“解释”工作,“你们要想一想,我们税务机关是不会做错的,收的税是国家的,我们一分钱捅不了自个腰包,我们没必要多收你一分钱,你要考虑一下提出申请的结果?我们以后还要打交道……”这些话实际上是在践踏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因为,依据《复议法》第9条的规定,只要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就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也就是说这是纳税人的权利,至于说你税务机关做得对也好、错也好要在复议中解决,而无须你做所谓的“解释”工作,那种“我们以后还要打交道……”的说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施加压力,因为在现实中把“征纳关系”当作纳税成本的纳税人大有人在。二、故意拖延时间让当事人丧失复议权。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处理决定往往要求当事人“在接到本决定之日起10日内缴税”,当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的同时没有按规定的期限完税或提供的纳税担保未经税务机关认可时,税务机关就可以引用国税发(1997)12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条件问题的批复》中第一条的规定,即“纳税人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后,在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缴纳或者未缴清税款及滞纳金,而是过期后才缴清税款及滞纳金的,纳税人提出的复议申请,复议机关不予受理”。实践中税务机关只要稍微拖延一下时间,就可以让当事人过期缴税,进而就让当事人丧失复议权。三、纳税担保认可权的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8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61条规定:“税收征管法第38条、第88条所称的担保,包括经税务机关认可的纳税保证人为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保证,以及纳税人或者第三人以其未设置或者未全部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提供的担保。”然而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往往片面理解《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这一认可权的真正内涵,滥用认可权,对当事人提供的担保不予认可,逼使当事人只能走先完税方可复议的路,从而变相的限制了当事人进入复议的途径。一旦当事人缴不起税就丧失了复议权,进而就丧失了诉权。那么,此时的税务行政行为也就逃避了司法审查。

(三)复议过程“软着陆”。“官本位”思想,加上法律规定涉税诉讼复议前置,作为复议机关,如果撤销下级税务机关的决定总是担心下级“没面子”,进而影响下级税务机关的工作积极性,如果维持下级税务机关的错误决定又担心下级当被告结果会更糟,所以税务机关总是千方百计与纳税人“调解”,承诺以后给予纳税人“优惠”(让税),要求当事人撤回复议申请,或作出“维持原判”。这种做法实际上侵害了国家利益。

3、税务行政诉讼方面:

(一)纳税人维权意识差,不敢点燃诉讼“导火索”。一怕诉讼结案难。据了解,某县人民法院自《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开庭审理的24起行政诉讼案半年不出结果,一拖两三年是常见现象。一旦打起官司,不论输赢,纳税人对时间和精力的虚耗就难以承受。加之司法不公、“执行难”现象纳税人耳闻目睹,认为“司法审判制度难以实现立法时所期望保护的社会正义,对司法崇高信念产生失落感”,以致于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宁肯忍辱负重也不“法庭上见”。二怕得不偿失。纳税人打官司一切费用自理,而税务机关经办人员的费用,包括请律师也都由国家承担。行政诉讼中这种双方经济承受力的巨大反差,诉讼成本迥然不同导致了纳税人不得不在上告之前算起经济账而放弃维权。三怕秋后算账,遭报复。税务机关作为执法者兼管理者的强势地位,使纳税人长期形成的弱势思维定势,怕一时之赢导致长久之输。特别是以权代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现象依然存在的现实,身处弱势地位的纳税人总认为“棍子”是攥在税务机关手里,“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行政处罚双方存在争议时,无论大小、不管对错,纳税人总是寄希望于“托关系”或给税务人员行贿等非法手段能以较小的代价将罚款额降低或取消。笔者曾在报上见过这样一个事例:郭某原是某大型企业的职工,因企业改制下了岗。1999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承包了街道下属的一家物业公司。接手物业公司后,郭某立即对物业人员的工作用房和公共场所进行一番整修,共花费工程款9.9万元,另加购买花苗1500元。2002年他因承包利益分配问题与街道发生纠纷。街道负责人便给税务机关写了一封举报信,说郭某在1999年对物业管理工程装修时故意漏报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属于偷税行为,要求税务机关查处。该税务机关接到举报后,立即对郭某经营的物业公司进行了全面稽查,认定该企业行为属于偷税,作出了补税、加收滞纳金和罚款共计2万元的处理决定。郭某接到税务机关处理决定书后,考虑再三,决定认罚了事,以免日后招来更多的麻烦。可公司的财务人员却咽不下这口气,瞒着郭某向税法援助中心请求援助。税法援助中心查实在装修工程账目往来中,税务部门未把一笔1500元购买花苗的费用从装修工程款中剔除,致使课税额超过了10万元,错误受罚。在援助中心的帮助下,税务机关及时纠正了错误作出的处理决定。事后,郭某依旧心存余悸,挨个上办案税官的门赔“不是”。四怕税务机关认真起来,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二)受案范围受限。《税收征管法》第88条的规定,能够提起税务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仅包括征纳税行为和税务行政处罚、税收保全措施和税务行政执行等行为。选择法律的首要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因此,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应以《税收征管法》中的规定为依据。但是,《税收征管法》对受案范围的列举式规定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这样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受限,税务行政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可能会投诉无门。如办理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等都无法列入上述行为中的哪一类,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这些行为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这样二者在受案范围的规定上不尽一致。再如法律规定,纳税人享有隐私权、机密权。去年,笔者一要好朋友在深圳经商,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执行税务检查时无意泄露了他的商业秘密,致使他与外商一笔200百多万的贸易泡汤。但是此种过错税务行政行为既不在《税收征管法》的受案范围之列,也不属于《行政诉讼法》中可诉行政行为之列,无法依法投诉,只好不了了之。笔者认为,违背了“有权就有救济”这一公认的法理。

4、税务行政赔偿方面:

(一)赔偿难兑现难。尽管税务机关只是国家赔偿责任形式上的承担者,但因为部分税务人员“长官”意识、“老大”地位、官贵民贱思想等执法主体意志强,民权意识淡薄。顾及税务机关单位利益、政绩、声誉、个人升迁等问题,赔偿实践中对自己的违法侵权行为往往该确认的不予确认,该处理的不予处理,大多采取推诿久拖不办,不尽赔偿职责现象屡屡发生。加之《国家赔偿法》对于行政机关不予赔偿的法律责任并未作任何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税务机关不依法行政。是造成税务行政赔偿不能兑现的原因所在。

(二)赔偿后不申报、不追偿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一、税务行政赔偿程序外操作而引起的税务行政赔偿责任失位。由于出现税务行政赔偿毕竟反映税务机关行政职权行为违法的问题,如果申请国家赔偿基金,就得暴露税务机关的过错,甚至还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影响政绩和仕途升迁。于是,实践中税务机关大多会采取与请求人程序外协商方式处理,即用本单位掌握的“私房钱”或“让税”暗自支付赔偿费,赔后既不上报备案也不申请核拨赔偿费用。二、赔偿后不追偿,税务人员个人赔偿责任缺位。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的追偿制度,即公务员违法的职权行为造成相对人实际损害,由国家先予以赔偿,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但《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几乎从未有过对税务人员进行追偿的案例,税务机关对于税务赔偿案件大多是只赔偿,不究责,不追偿。即使少数赔偿后要追究责任的,也往往是以内部行政纪律处分替代对税务人员财产赔偿责任的追究。

二、对策

1、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方面:

(一)完善法律法规,使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更具操作性。不仅要在《行政处罚法》中对听证的各项配套制度作明确具体的规定,还要对有关行政处罚法规、地方性法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和《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等规章进行修改和完善,使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更具合规性。此外,还应在各地行政机关判定的行政处罚听证法规的基础上,总结使用中的经验和教训,逐渐形成完善统一的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听证规则,确保公民听证权的实现。

(二)完善主持人、物质保障、监督机制配套制度。一、完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制度,必须从法律上对主持人的选拔任命条件、资格取得、享有指挥听证程序进行和作出建设性的处罚决定的职权职能、法律地位等作明确规定。听证主持人应具备律师、税务师资格,并有一定年限的税务工作经验。二、完善物质保障制度,就是要从财力上给予支持。建议设立税务行政处罚听证专款来保证听证的组织实施、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和必要的物质设备构建。三、完善监督机制,就是要建立对违反听证程序规定,应当听证而不举行听证,或举行听证而不按法定步骤进行,或者在听证中闲置或剥夺听证当事人及其他听证参与人合法权利等违法听证程序规定的惩戒制度,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要逐步形成一种包括司法审查、执法检查、执法监督、行政督察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三)扩大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一是将税务行政立法行为(含各类涉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纳入听证范围。由于税务行政立法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重大影响和当前税务行政立法存在的缺陷,为了从根本上减少行政争议,税务行政立法应以听证为原则。即各级税务机关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原则上都需要进行听证,尤其对直接涉及到限制税务管理相对人权益和增设义务的,必须进行听证。如果税收规范性文件仅仅是对上位法或上级文件的解释和少量补充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决定不需要通过听证即可制定,即适用简易程序。但在操作上,不通过听证程序的,必须由税务机关内部专门部门把关并报本机关行政负责人批准。二是执法程序听证。即:重大执法事项听证。包括对可能对辖区内税务相对人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较多数量相对人可能受到相同或类似税务处理的执法事项以及一些涉及面较广的征管措施的采取等。三是重大争议事项听证。对于征、纳、涉税中介等在政策理解上有较大分歧的,应该组织听证以充分协调各方观点,统一认识,及时解决分歧,和谐征纳关系。对相对人权益影响较大的事项听证。将个案听证范围由目前法律规定的行政许可和处罚相关事项,扩大到一般纳税人认定、较大数额征税、税收强制执行等税收执法行为。对这些行为均可赋予相对人听证申请权。

2、税务行政复议方面:

(一)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遵循《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办理税务行政复,提高认识,排除“官本位”思想,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畅通渠道,积极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坚持公平正义。对行政复议法有明确规定的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不能走形式。不得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机构建设,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是建立垂直的、脱离本机关管理和影响的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改变目前书面审理为主的原则,引入听证程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税务机关人事教育部门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税收专业人才学法律、法律专业人才学税收政策,让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充实到税务行政复议队伍中来。切实提高税务行政复议的质量。

(三)严打“跛脚鸡”。对在税务行政复议工作中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复议申请或在复议中刁难、阻挠纳税人或在复议中徇私舞弊、滥用权力或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人员,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3、税务行政诉讼方面:

(一)法制扫“盲”,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和诉讼安全感。我国公民长期以来“缺乏权利的觉悟或者说是缺乏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正确理解”。因此,要加大普法力度,在纳税人中树立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的观念。使纳税人能够自觉地把税务行政诉讼作为实现权利的手段。要对已出台的《税务行政诉讼规则》之类的规则进行扫“盲”;对不可诉税务行政行为做出列举式规定,摒弃强职权主义行政模式保护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税务行政诉讼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二)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内、外监控机制。首先,在内部认真执行税收征管岗责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评比制度。同时,要按照征管法规定,征收、管理、检查、行政复议的“四分离制度”;在税务稽查内部要建立完善利于提高办案质量的立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互相制约、互相督促的措施和办法;要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对税务执法过程中违法实施税务行政行为,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在税务行政诉讼中败诉,造成国家赔偿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赔偿责任。要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及时纠正执法中出现的错误。外部监控机制,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等,把税务行政诉讼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随时倾听社会各界人士对税务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执法水平。

(三)要解决好税务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建立税务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相结合的一援到底的专项通道。凡是属于税务法律援助对象的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顺理成章地进入司法救助的通道,其他单位不得另行设立审批标准或审批程序。将税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相互融合,使申请援助审查权、指派权的援助中心与进行具体援助的机构及人员分离,形成制约机制。避免各自为政、互不相属的混乱现象,使纳税人能够真正获得完整的、贯穿于整个维权过程的法律帮助,从而使税务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制度能够更加完善和健康发展。国家要为提供税务法律援助增加的开支和进行司法救助减少的诉讼费收入承担财力。

4、税务行政赔偿方面:

(一)国家设立赔偿基金中心,改革财政审核批拨赔偿费用方式。请求人无论是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与否,只要凭赔偿决定书或法院判决均可直接向赔偿基金中心申请领取国家赔偿金。对税务行政赔偿而言既利于请求人(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赔偿权利的维护,又能防止赔偿义务机关(税务机关)遮丑瞒报现象发生。

(二)在现有赔偿监督体制基础上设立赔偿监督特派员制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地方行政区域、行政机关(税务机关)派出国家赔偿监督专员。由其对相应区域的赔偿义务机关(税务机关)的赔偿、追偿工作过程实行及时、直接、有权威的监督制约。或在地方人大设立国家赔偿监督委员会。赔偿请求人(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向义务机关(税务机关)提出税务行政赔偿请求的同时也可向监督委员会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监督申请,监督委员会可采取审议和决定国家赔偿监督议案的形式督促义务机关(税务机关)于规定期限内办结,并令其限期报告。义务机关(税务机关)赔偿后,监督委员会对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直接行使追偿权,要求其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使国家赔偿责任真正得以落实。若被追偿人不服追偿处理的可向上一级人大国家赔偿监督委员会申请重新审议裁决。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刘剑文主编《财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桂英《试论纳税人诉讼制度》,载于《哈尔滨学院学报》

宋世杰主编:《中国行政法律制度》,湖南人民出版社

马怀德:《论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

杨惠基:《试论听证主持人》,载《行政法学研究》

刘飞宇:《论听证当事人》,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

税务问题范文篇2

台顾字(200__)第______号

委托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托人(乙方):台州市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因经营管理的需要,特聘请台州市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乙方)的中国注册税务师、会计师为本企业办理税务、涉税会计事务的常年顾问。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服务期限

为期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二、工作范围

(1)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咨询,最新税收政策释疑。

(2)办税实务指导、税收自查指导。

(3)协调税务关系、调节税务争议、开展税法许可范围内的纳税筹划。

(4)指导企业处理涉税会计事务,解答疑难问题。

三、双方责任

甲方的责任:

(1)及时向乙方提供履行顾问工作职责所需要的协议、合同、章程、文件、凭证等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有关业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果甲方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致使乙方提供错误的咨询意见,从而招致第三方追究时,应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2)为乙方委派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3)按照本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顾问费用。

乙方的责任:

(1)咨询顾问意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

(2)对履行顾问职责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该保密义务不受本协议约定服务期限的限制而持续有效。

(3)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应充分照顾到甲方的合法利益。

(4)对甲方提出的有关咨询问题负有及时解释的责任。

(5)按照本合同约定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工作方式

1、乙方每月保证3至4次定期到甲方所在地接受咨询;临时咨询事项双方另行约定时间。

2、对甲方涉及到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需要乙方出面办理的委托联系事项,根据甲方的授权及时办理。

3、乙方在服务期间向甲方出具的书面资料,仅限于前述委托项目之用,不得另做他用,由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服务费用

1、甲方同意按下述规定向乙方支付顾问服务费:

(1)每年服务费总额:人民币______________元。

(2)服务费每半年结算一次,每次结算金额__________元。结算方式为:_______;结算时间为:首期收费为本协议签订生效后的次月,后期收费时间顺延六个月。

(3)如甲方无故终止履行协议已收的顾问费不退,如乙方无故终止协议已收的顾问费全部退还甲方。

(4)如因委托的事项遇到重大问题,致使乙方实际工作量有较大幅度增加,甲方应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与乙方协商酌情调增顾问费用。

2、其他相关费用

(1)乙方在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联系时,如需必要应酬的必须经甲方同意并由甲方主持,该项应酬费用由甲方承担。

(2)乙方到外埠为甲方办理业务所发生的必要的交通、住宿及饮食费用由甲方承担。

六、特别约定

1、乙方受托帮助甲方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的,根据委托项目的受益总金额的一定比例由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支付方法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予以明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违约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八、未尽事宜另签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率。本协议期满后,若双方无异议,本协议继续有效。

九、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公章):

代表(签字):

乙方(公章):台州市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税务问题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一、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管理人员的税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这样就会使得实际税务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同时由于公司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也会加大税务管理的难度系数,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思想意识,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和社会收益。但是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自身并没有关于税务方面的管理理念,甚至思想观念仍旧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这对于企业后续经营发展无疑是不利的,鉴于此,也难以实现缩小生产成本的目标[1]。

(二)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税务管理中还存在其他问题,其中法律意识淡薄问题交突出,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经营速度也在逐渐地提高,而在税款缴纳方面会出现一些偷、逃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影响其整体形象,这也是由于内部高层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主动的缴纳税务,这样就会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制约税务管理工作成效,很难以将其拥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其次,鉴于国家税收的严谨性,不健康的避税思维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使企业承担税收处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税收处罚不仅影响企业形象,甚至巨额的税收处罚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持续经营风险,使得投资人不得不承担损失。最后,由于相关人员税收意识淡薄,也会致使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额与国家标准属于不统一的状态,当该问题普遍存在时,则会导致社会普遍不公,同时还会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三)税务管理制度缺失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制度的确立作用是为了约束各级人员行为举止,使他们能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在进行税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此环节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健全制度可以确保税务管理朝着制度化方向顺利的展开。然而,目前企业税务管理制度往往处于缺失状态,现有的制度并不具备可行性,将难以为税务管理工作提供税务数据支持,反而会拉低管理水平和时效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讲,无疑是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再者,工作人员也没有严格执行税务管理制度内容工作,致使所设立的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将其拥有的价值发挥出来,若不能及时处理,只会削弱自身市场竞争力。

(四)税务管理人员不足

新时期,税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发展的关键内容,所以管理层应当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税务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来满足自身税务管理需求[2]。然而实际上,内部现有的税务人员往往处于一个不充足的状态,再加上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致使税务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提高。而税务管理本身综合性就比较强,对税务人员综合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可以说,只有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需求,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对税务人员的培养,使得内部现有的人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甚至有些人员不能胜任自身的岗位,最终,致使税务管理以失败而告终,难以为自身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税务管理观念

以往由于税务管理观念落后,致使税务管理效率低下,所以新时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者应创新税务管理观念,进而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需求。而领导人员也要提高自身在税务方面的意识,要充分了解到税务管理对行业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积极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为后续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夯实基础。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以及价值观念,并引导其他员工摒弃传统落后的纳税观念,要认识到依法纳税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从集团公司层面,针对下属企业偷、逃税款的行为也要严厉的惩处,这样才能够避免承担税收风险,推动税务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本身税务管理就是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内容,所以管理层更加需要提高内部人员税务意识,为自身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也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3]。除此之外,针对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可以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设立相应的条文规定,引导各级员工严格遵守,进而有将税收风险及税款缴纳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企业法律意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最基础的税务管理工作,这直接关乎自身经济利润的高低,而以往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致使税务管理效率低下,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还应当提高内部人员法律意识,让其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纳税,这样可以确保自身申报及缴款的时间、所缴纳的税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有必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税务管理体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一环,这不仅可以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也能够将税收风险与企业其他风险一同规划,合理对冲风险,提高企业收益率。再者,企业应当依靠国家税务部门发挥其自身职能作用和社会税务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多地了解本行业、本地区新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法规和政策支持。当然设立的税收体制应具备全面性,既要包含如何进行证据税收,也要包含相应的税收法律要求等内容,只有具备全面性才能够解决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切合实际的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对于健康发展。此外,企业也要在内部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税收体制,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并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内容去展开税务管理,从而确保自身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健全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促进税务管理顺利展开,还应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因为以往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致使自身所面临的税收负担比较大,甚至还面临着偷税漏税等风险,这对于自身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所以要想紧跟时展的步伐还需要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制度的确立要结合实际状况来设立,这样才能够发挥所设立制度的最大化价值,也要明确划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让他们的职责与职位能够处于一个匹配的状态,当然,也要注重税务管理部门,应将其摆放在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首要位置上,通过企业治理层的监督职能,促进税务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在监督管理体系中,可以考虑聘请外部专家,在企业中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氛围,切合实际地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帮助企业降低税务成本。其次,企业也要加强各级部门人员的信息沟通着,可以防止涉税风险,也是确保税务信息及时传递的一个关键,因为税务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较强的作业,势必需要各级部门人员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所以加强内部沟通非常的重要。再者,也要在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要及时优化和调整,对于那些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内容去工作的人员应给予批评,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税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进而自己遵守制度加强税收管理,这也是避免贪污腐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加强税务人员训练

企业在税收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弊端,所以要想促进自身发展,我们还应当积极探索并加强内部税务人员训练,因为税务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与低,也关乎税务管理时效性,所以加强内部人员系统培训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引导各级税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活动中,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努力去学习提升自己[4]。必要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内部设立相应的激励惩处制度,对于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人员应给予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消极,或者是工作执行力度不足的人员应给予批评,使他们能够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参与到税务管理,进而推动税务管理工作顺利的展开。其次,企业也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因为只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满足税务管理工作需求,同时也可以在内部成立税务第三方服务机构,它的作用是可以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一个有效的监督,从而有效降低税务负担且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武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税务管理效率尚不足以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产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哪一方原因,都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去面对,这就需要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和创新的税务管理理念,要在健全税务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税务人员学习与培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蓬勃发展创下良好的条件,也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建松.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中国市场,2021(3).

[2]杨燕.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商讯,2020(32).

[3]田甜.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J].纳税,2020,(14).

税务问题范文篇4

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内容,进行税务管理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按照法律履行完毕纳税义务之后,再给企业统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加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重视并且科学高效的进行税务管理工作是值得企业相关管理者关注的。总体来说,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给企业带来的主要优势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按时并足额的缴纳税款,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税务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税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企业的纳税工作,按时并足额的缴纳税款,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避免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管理者的个人失误导致的纳税失误问题等。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企业的涉税风险。第二、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总体收益。科学有效的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税收成本控制手段,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进而增加企业的总体收益。第三、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的税务管理工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四、具有统一和谐的税务知识氛围。具有优质税务管理行为的企业,通常在企业内部,上到管理者,下到执行者都会具有统一和谐的税务知识氛围,促使全企业员工更加熟悉的掌握税务管理知识,更加严格的遵守税务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员工的自我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总体上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准。综合以上,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目标是采取专业的管理措施,有效率的降低企业的税负,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避免一系列的税务风险,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是由于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理念和技术尚不成熟,不足以科学高效的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也就达不到高效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成果。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管理者对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相关管理者对税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部分企业存在着将经验管理税负支出纳入企业的生产性成本支出的情况,和延期缴纳,以最低额缴纳的侥幸心理,甚至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这都是由于企业的相关管理者税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这些做法不但给企业本身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国家的利益带来损害。不改善管理者对税负的重视程度,就难以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即使国家的监管力度越来也大,但是不从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意识出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二)税务管理部门采取的管理模式陈旧而且单一。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采取的管理模式陈旧而且单一,即使设立了税务部门,但是相关税务管理者不够专业,经验也不足,采取的管理工作模式都不够先进,也意识不到改进工作的急迫性了,因此难以科学高效的处理好企业的税负管理工作。由于税务管理人员缺乏税收筹划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出谋划策,更谈不上管理模式了,单一陈旧,更甚者完全谈不上有模式可言。(三)企业关于税务风险的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多数企业关于税务风险的应对机制还不够健全,目前许多企业还停留在对税务问题的处理层面上,单单是为了解决已发生的税务问题,而没有意识到税务风险预防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税务管理人员完善税收筹划的积极性不足。如果可以给税务管理人员在其为企业节约的税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作为奖励的话,那就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针对企业的税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我国企业目前的税务管理现状,企业应当将处理税务管理问题,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进行解决和处理。(一)增强企业整体的税务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是要增强企业整体的税务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严格遵守与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管理层应当更加重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建设运行,树立起依法纳税,诚信守法的坚定意识,发扬榜样精神,给企业全体员工树立起优质的榜样形象,促进全体员工对纳税意识更加重视,强化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意识。(二)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税务管理流程。企业需要建立起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应当脱离出财务管理部门,建立起独立的税务管理体系,并且,企业要引入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同时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定期进行专业税务知识培训,为老经验注入新活力,进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带来新的科学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方式,从而更加高效的进行税务管理工作,更高效的达到避免涉税风险的目的。(三)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要建立起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了避免企业在税务方面的疏漏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必须建立起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能有效的提前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务问题,并及时加以控制和处理,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一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然后及时处理,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建立税收筹划考核激励机制,如给税务管理人员在其为企业节约的税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作为奖励,以此作为激励,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筹划积极性。

四、结语

除了以上的对策,企业还应加强与税务机构的沟通交流,做好税务风险处置预案。关于一些宏观方面的税务形势波动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加强与税务机构的联系,积极主动与税务机构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必要时可以主要要求税务稽查邀请,另外及时了解最新税务政策的变动,做出适宜的风险预防工作,主动出击避免税务风险的存在,调整好企业应对税务形势变动的策略,履行一个合格纳税人的义务。并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制定根据税务形势变动而随时变动的税务风险处置预案,防止因形势变动而引起的经营税务风险。当下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市场上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重视起税务管理工作,采取相应的策略处理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使其能高效的开展,不仅能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树立起良好的纳税人形象,还可以达到为企业减少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成本支出,在国家政策合理合法允许内,尽可能的选择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浅析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7(03).

[2]周敬俊.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纳税,2017(09).

[3]程平.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J].会计之友,2017(04).

[4]张爵民.浅谈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税务风险对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

[5]李玲.浅谈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税务风险对策的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7(11).

税务问题范文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思考

国内税收领域一直有“低风险、高收益”的固化管理思想,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且互通密切的今天,税收管理既需要缜密、理性的思维,更要有前瞻性、科技化的手段,方可帮助供电企业在履行税收责任的同时,让税收管理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体系内[1]。相较于国外,我国税务管理工作一直是各大企业非常重视的管理议题,它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也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合法化、合规性有着密切关系。

一、供电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研究

供电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相关岗位人员对税收分配设计计划、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并对管理结果进行实时监督的管理行为,主要包括税收计划、统计、计算、征收、监督、总结汇报等。其实,供电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问题,因此从管理层面讲,税务管理既要保证科学的理念,又要遵循基本管理原则,以达到从理念、制度到落实实践等多方面的管理效果。供电企业在执行税务管理的进程中,需要遵从国家的制度、政策安排和指示,依照国家法律完成税收的各项管理工作,如:征收税务的款项、金额、时间都要符合国家规定,企业负责税收管理的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税收管理的规则和要求,税收风险的防范会被列为管理的重点等。税务管理一直伴随着企业经营全过程,可以说,税务体系的建设、税务管理工作体制的设计、税务管理工作的深入落实,是企业处理好与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及管理关系的根本,它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科学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供电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供电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管理责任比较重,因为供电企业直接关系到民生生活,所以该业务范畴是具有广泛性的,从供电、售电、购电等多个流程来看,供电企业日常运营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资金流转、资本应用情况复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也比较多样[2]。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税务管理工作更为烦琐,问题也较多,具体表现在:(一)税务风险的规避与预测。现代经济社会,资本被无限放大,并且有多个触发点,容易被盘活,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供电企业虽然依靠它的业务特性能够实现稳定经营的状态,但是税务风险却依然存在,并且也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如: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缺乏对税务风险的评估与测评,管理操作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税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有限,税务风险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源于税务管理正确理念的缺失,也会因为日常管理不当的种种行为而发生,风险隐患的存在会大大降低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稳定性和财务水平。(二)财务管理与税务系统并未有效配合。纳税申请、税款征缴、发票开具等工作是供电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一般由财务人员负责,可以说,这部分工作属于财务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落实到实际时,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往往无法与税务系统一一对应。如:财务信息容易混淆,企业供电、售电、购电等管理行为会伴随着比较复杂的资金流转,这部分财务款项会与税收混杂在一起,如果财务人员没有及时核算、分类,或是按时征缴,则各个业务的财务问题会相互影响,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会相应下降。(三)税收政策与制度的解读不深刻。供电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完全围绕国家税收政策展开的,财务部门有时候会因为纷繁复杂的工作而忽略掉对国家税收政策与制度的新解读、新理解。如:税法的改变,会计跟踪不及时、在税务管理中没有普及,会引起管理的滞后;又如:税收政策的改变没有及时与税务管理接轨,导致后续遗留很多税款补征、税款核算问题;再如:因为缺乏对税收政策与制度的正确解读,税务管理还会让企业陷入税务风险中去,使税务管理不能与企业财务管理共进退,步调一致地参与管理。

三、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综上分析可知,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推进与企业管理理念、制度及财务部门的落实,其他部门的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税务风险的规避、税收管理的高效、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的有机配合,是供电企业顺利完成、有效推进税务管理的科学路径。(一)重视税务风险的预估与测评。数字化信息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效率,基本上所有供电企业都安装了专业的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中所储存的税收数据便是财务风险管理及预判的关键依据。因此,供电企业要积极适应数字时代,利用好数字系统给税务管理带来的便利条件,如:设计内部税务管理目标,结合供电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现状,对税务管理的结果进行每月、每季度、每半年质询,只要财务部门及时跟进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税务管理现状,则税务风险就能够有效规避[3]。又如:采用预估和测评的方式规避风险,当税收政策、制度发生改变,或是企业经营战略发生重大调整、部门职能发生改变时,都要从税务风险角度去全方位评估决策给企业税务管理造成的风险影响。总之,时刻把“风险”作为管理的警戒线,那么税务管理就会在供电企业相对稳定的运营状态下,安全的落实执行下去。(二)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高效配合。供电企业财务部门虽然面对的是复杂的工作,各部门职能相互影响,但是从税务角度看,涉及税务管理的部门、责任人、它们的处理关系还是比较明确的。如:企业的账务是反应企业经营现状的数字信息,关于每笔账务的纳税流程、管理责任都是固定的,所以每笔账务的税收是经过“统一算法”获得的,只要财务人员及时更正算法、及时进行账目分离、及时与留存税款资金的话,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是可以分割开来,并且达到高效配合说明效果的。同时,供电企业可以升级当前的税务管理模式,如:针对业务部门,设计与业务部门能够有效配合的税务管理模式或财务处理方式,让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税务都达成配合,三者之间可以顺利地连续、衔接,如此一来业务部门即便是需要复杂的财务管理流程,其相应的税务管理工作也会积极配合上去,实现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税务管理目标。(三)深入解读税收政策、提高财务管理团队能力。国家会根据经济形态、形式去宏观调控税收政策和制度,供电企业要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制度调整外,还要积极探索、学习它们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税务管理、税法、税收政策落实与调研的课题学习中来,夯实基础的同时,让自己具备税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税务风险预判和分析的经验、税务管理改革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财务部门税务管理的专业度,是侧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关键。同时,供电企业管理层也要重视对税收政策、制度的了解,当国家税收政策、制度文件时,要第一时间获悉,并且根据企业的特征下达指示,及时了解政策与制度对企业经营现状、税务管理的影响,发现问题,尽早应对、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是一个集专业化、智能化、科学化于一身的系统性工作,该项工作对于完善优化供电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供电企业要积极推进落实,并且努力克服过程中面临的每一个困难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烨.试析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现状与发展措施[J].财会学习,2020(6).

[2]郑鸣.“营改增”改革背景下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策略研究[J].纳税,2019(18).

税务问题范文篇6

关键词:手机分销集团化税务管理

1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特点及行业现状

从历史沿革看,国有集团化公司往往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来,带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沿革。经过技术和市场的多年发展,手机分销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逐渐形成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有业务模式和经营特点。1.1国有手机分销集团的组织架构。国有手机分销集团,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早,经营规模较大,相对来讲组织架构比较复杂。下属二级实体中有独立法人性质的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也有后续成立的非法人性质的分公司。三级实体中同样也有独立法人性质的子公司和非独立法人性质的分公司。组织架构层级较长,实体的经济性质、股权结构也不完全统一,并且还存在与股权架构交叉的管理架构来行使决策权的区域组织形式。1.2手机分销行业主要采取预付款采购,以现销为主的模式。目前手机分销行业主要采用预付款,款到发货的模式,涉及的应收款、应付款较少,资金占用大。1.3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一般都采取集团总部设立财务公司或资金中心,实行统借统贷的资金池管理模式,每天资金归集到集团设立的归集户。归集产生的利息收入和下属公司应付集团的利息支出通过开具普通发票来进行账务处理。1.4销售额大,毛利率低。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一般是某品牌手机的国代商,下属的二级公司从上级公司或直接从某品牌手机厂家或国代取得省代的资格。由于手机的销量大,单价高,因此手机分销企业的销售额大,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非常高,整体的毛利水平较低。1.5上下游之间通过折扣折让管控市场,稳定渠道。手机分销行业的价格波动较大,为保持价格的稳定,上下游均通过销售返利、价格补贴、专项补贴等来弥补经销商的经营亏损和应对市场的价格调整,并通过在后期的提货中以折让的方式来进行兑现。1.6配发礼品等市场促销费用多。手机的最终消费者是个人为主。为有效的进行营销推广,在营销的过程中,手机的分销商举行的市场促销活动多,配发的促销礼品多。

2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税务实务研讨

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涉及的税务实务较多,现选取手机分销业务的部分税务实务进行研讨。2.1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组织架构涉及税务问题。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存在有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总分机构,也存在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纳税的二级、三级法人机构。除总分机构可以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1]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外。其余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二、三级公司按照企业自身的经营收益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每个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公司均盈利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这样的组织架构对整体税负没有影响。但当部分企业因所处的市场状况、产品资源、管理的能力等原因出现经营亏损时,由于独立法人自负盈亏、不能相互弥补亏损,集团层面将因盈亏不能互补而整体增加当期合并税务现金支出,在整个集团层面增加税务成本,减少合并后的净利润。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汇总缴纳的政策,将目前的二级、三级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公司通过压减层级变革为集团下属的分公司,充分利用亏损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抵减效应,降低集团的总体税务成本。2.2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折扣折让涉及的税务问题。由于手机分销行业的本身特点,销售让利、价格补贴、提货达量奖励都是通过折扣折让来进行兑付,造成会计的入账时间与税法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不一致。同一笔折扣折让,对于折出企业,会计上作为收入的抵减,冲减相应的收入;但折入企业未使用或取得相应的红字发票时,则造成折出企业增值税的销项暂时不能得到抵扣,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时,这部分折让也需要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在当期先行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实际使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再调减回来。收到折让的折入企业会冲减相应的成本,并计入当期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应及时将下返的折扣折让通过红字发票的方式转化为全额的预付款,这样既可以减少当期增值税的销项,延后增值税的纳税时间,又可以避免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因税会时间差异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当期企业所得税的支出和申报复杂性。特别是集团化管理的公司之间,因为折扣折让未及时使用或取得相应的红字发票,形成收到折扣的企业全额交税,但下返折扣的企业因未取得有效的凭证不能抵扣,造成集团企业的整体税务付现成本提高。2.3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购销业务涉及的印花税问题。国有集团手机分销业务由于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管理的需要,除个别金额小、能及时钱货两清的业务外,原则上都会签订书面或电子的合同,而合同类的应纳税凭证应当在书立时缴纳印花税并且是购销方均需要缴纳[2]。手机分销企业由于销售额大,可以通过优化集团内部的流通环节,减少集团内部签订合同的次数,来降低在整个集团内部的印花税成本。2.4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行业的促销礼品涉税问题。手机分销行业由于市场竞争的营销需要,经常会由各级商采购一些促销品来进行市场营销,而促销礼品如果采用免费配发的方式,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视同销售,触发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涉税风险。手机分销行业的促销礼品是一个高频现象,企业存在有赠送的促销礼品时,应以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自的销售收入[3];从而保证既不影响企业的收入,又符合税法和会计的规定,减少涉税风险的同时降低销售费用的水平。2.5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税务成本管理问题。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行业毛利率低,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非常大。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除合理的采购成本外,还应考虑其他营业费用成本。由于增值税的抵税作用是以取得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前提的,在实务工作中除餐饮、个人交通等环节确实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在能取得而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成本费用中,相应的增值税税额因无法取得抵扣凭证而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加大了集团公司整体的成本费用金额,同时也形成进项抵扣税额的减少而多交增值税。2.6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资金税务管理问题。国有集团化企业采用设立资金中心或财务公司的模式,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下属单位的资金集中在资金中心或财务公司,下属单位的资金缺口由资金中心或财务公司统一从银行或其他渠道进行筹集。而目前的增值税政策规定贷款利息支出的进项不得从销项中进行抵扣[4]。在统借统还业务中,企业集团资金中心或财务公司向企业集团或集团内的下属单位收取的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前提是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应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4]。而且税务政策还明确除企业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外,手机分销行业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为接受关联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的比例为2:1[5]。由于目前支付利息取得的发票其进项不能抵扣,国有集团化的手机分销企业在集团下属的二级、三级公司进行发放贷款时,可直接对资金需求公司进行放贷,减少资金的周转环节,可以减少按管理层级放贷而存在的中间环节利息产生的增值税税额。同时集团公司资金中心或财务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对集团或集团下属单位符合政策收取的统借统贷利息免征增值的政策,有效地降低资金的转贷税务成本。但在集团下属的独立法人公司的放贷中注意控制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要求和标准,避免资本弱化的税务风险。

3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的税务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国家税务征管模式的改变,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高,税务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给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带来极大的涉税风险。而作为国有的集团化手机分销企业,对于税务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3.1设立税务岗位,配置专职或兼职的税务人员。手机分销行业的国有集团化公司应该在集团层面配置高水平的专职或兼职税务人员,来进行政策研究、指导办理涉税业务,制定集团税务管理制度;为集团公司的运营模式提供税务意见或建议,对重大合同提出税务意见。在集团公司或下属公司设立专职或兼职的税务办理人员,办理具体的涉税业务,参与日常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政策的研究,及时反馈遇到的税务问题。在目前税务管理环境下,对税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不仅涉及到财务的专业知识,知晓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还要具有对国家法规政策的把握,熟练的运用涉及的税务政策,办理相关的涉税业务和处理涉税争议,保证企业合理运用相关税务政策,避免企业产生涉税风险。因此国有手机分销的企业集团,可通过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职位级别,给予与工作职责相匹配的收入待遇,吸引愿意参与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高层次的人才。3.2有效的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国有手机分销企业集团,由于规模大,下属公司多,涉及的税务管理问题也具有多样性。(1)对于日常的税务申报、税款缴纳工作。由于税务的申报、税款的缴纳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在日常管理中,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审核,避免出现申报不准确,多交或少交税款。多交税款,则涉及退税或以后抵交,给企业带来税务管理的难度,甚至税务损失。而少交税款,则涉及补交的滞纳金或税务查补的罚款以及企业的税务纳税等级。(2)在税务管理机构转变职能,“放、管、服”的大环境下,原税务进行审核、备案的职能全部下放给企业进行自主申报。相当于原税务机关把自己的审核的职能交由企业来自行把关,这就要求企业充分理解税务政策,确认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保存相应的税务资料。由企业安排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核或交给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进行审核,避免因适用税务政策不当给企业带来损失或税务风险。3.3做好税务前置管理。在企业集团中,从大到上马一个新的项目,小到一份具体的合同签订,都应做好税务管理的前置工作。在一个项目中,可能由于设计的交易环节或模式的不同,导致产生不同的税负和税种,给整个集团公司增加税收负担。在具体的合同签署中,由于合同约定的发票时间、种类不同,可能产生提前纳税或不能抵扣等税务成本;交易价格是否含税如果约定不明,可能导致一个原本盈利的合同变为亏损。因此,在集团公司中,对涉及到的经济业务,都应提前进行税务规划或设计,从而达到降低税务成本和减少税务风险。3.4国有集团化手机分销行业的税务管理综述。随着国家法治化的进程,税收法定已经列入国家的立法计划,税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日趋完善。首先,N证合一、金三系统的上马、信息的共享、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大数据的分析等新的监管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对于税务系统来说日趋透明。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建立有效的税务处理机制,保证税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有机衔接,做好税务的总体规划工作。其次,集团化的企业还需做到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来研究本企业集团涉及的税务政策,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专门机构来获取信息或支持。对于集团内部出现的新的业务或新的税务动态,能有效的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学习,能正确理解和领会税务政策的意图,保证税务政策的正确适用。最后,整个税务政策的研究、理解、执行都是靠人来完成的,集团化的企业应该合理选配合格的税务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待遇和职权,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税务管理可控。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EB/OL].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65/n812151/n812381/c1082357/content.html,2012-1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EB/OL].www.gov.cn/banshi/2005-08/19/content_24831.htm,2011-01-08.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EB/OL].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65/n812171/n812680/c1190843/content.html,2008-10-30.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EB/OL].www.tax.sh.gov.cn/pub/xxgk/zcfg/zzs/201603/t20160324_422575.html,2016-03-23.

税务问题范文篇7

关键词:有限公司;税务筹划;管理;问题;策略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也在逐渐增大,无论是从发展的经营环境来讲,还是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讲,有限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问题都更加复杂,因此,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也更大。从有限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税收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本,合理控制企业税收,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提升有限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十分有必要,能够实现有限公司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一、有限公司税务筹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对税务筹划工作不重视。从现阶段有限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对税务筹划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管理者都认为与其将主要精力放在控制税负方面,不如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支出,将企业有限的人力投入到税款的控制方面对于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方面效果十分有限[1]。长此以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对税务筹划工作的关注程度就会逐渐降低,例如在具体工作中经常会忽视税务筹划的相关内容,未能全面考虑到影响税务筹划的各项因素,进而导致税务筹划方案不合理,影响到税务筹划的工作效果。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认为税务筹划等同于偷税漏税,对于税务筹划活动的开展避而远之。由于对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税务筹划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难以发挥积极的效益。(二)忽视了税务筹划风险问题的存在。有限公司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合理选择税务筹划风险监督工作形式十分有必要,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形式直接关系着企业最终的税负。因此,选择合适的税务筹划工作方式也是控制企业税负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有限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2]。相反,不合理的选择税务筹划工作开展形式不仅无法达到上述目的,还会增加有限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税务筹划风险有很多种,例如税收政策不稳定、税收筹划人员水平偏低、税务风险了解水平偏低等都会引发税务筹划的风险。除此之外,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认可度与企业对于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认可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限公司在实际落实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相对较大。(三)相关工作负责人员不够专业。有限公司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多数是由专业的财务人员或税务管理人员来承担,从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合理的纳税规划,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有限公司受自身规模的影响能够给予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税务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十分有限,致使这部分企业很难招募到具有较高法律素养、金融素养、税务以及财务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进而严重影响了税务筹划工作整体的开展质量,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益相对较低。(四)对国家相关税收政策敏感性较弱。由于国家财政收入水平与税收紧密相关,因此税收一直是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落实方面。由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会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随时发生变动,各地的税收政策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若有限公司税务筹划人员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敏感性较弱,出现税务筹划风险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

二、有限公司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策略

(一)深化管理人员对于税务筹划工作的认识。有限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要保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在此基础上,不仅能达到有效控制企业税务成本的目标,同时对于提升有限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进而有效提升有限公司整体的运营管理能力[3]。因此,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必须对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效果以及开展作用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并对相关工作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在税收政策方面,要求税务人员必须实时掌握最新的税务政策,以便于根据最新的税收政策展开有效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而保证税务筹划工作的有效性。如此,税务筹划工作才能成为有限公司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才能对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除此之外,有限公司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大对于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税务管理体制,为税务筹划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纳税筹划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开展。(二)开展税务筹划工作过程中提升对于风险问题的关注。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因此,国内的经济环境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有限公司在实际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也在持续增加。为了保证有限公司税务筹划工作能够高质量的展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于税务筹划风险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自身的税务筹划风险预警意识。除此之外,负责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也需要加强对于工作方法的学习,做好对不同税务筹划方案的分析比较工作,明确不同税务筹划方案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方案。与此同时,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纳税筹划风险监督机制,在出现纳税筹划风险之后确保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控制到最小。(三)促进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有限公司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质量,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税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前提下,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税务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推动税务筹划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实际操作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税务筹划工作负责人员需要对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了解;其次,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本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对税务筹划工作负责人员进行培训,深化税务筹划工作负责人员对于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四)税务筹划人员应重视风险问题。长久以来,有限公司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税务筹划都是一项核心工作,因此要想有效避免税务筹划风险问题的发生,提升税务筹划人员对风险问题的关注程度、降低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十分有必要。这就需要税务筹划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于有限公司关注;与此同时,还需要主动预测税务筹划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对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足够的敏感性,最大限度的避免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违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政策规定的情况出现,提升税务筹划目标建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一方面要保障投资人的权益,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国家整体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持续发展。

三、结语

有限公司税务筹划工作能否有效展开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前景,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开始关注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问题,但是,在实际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益,对此,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和税务筹划工作负责人员需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进而有效保障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金沛.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与技巧[J].财会学习,2019(33):186-187.

[2]吴育坚.企业税务筹划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22-23.

税务问题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1建筑企业的纳税特点

第一,目前建筑工程的金额越来越大,市场上拥有高资质的建筑企业为数不多,部分建筑企业利用资质优势承揽业务后采用施工分包、劳务分包形式进行,只派出项目经理等核心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建筑企业仅按照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总包施工单位作为纳税义务人,很多时候需要兼顾处理好分包方和劳务方的税务问题,并承担审核流程、票据的连带责任。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企业以这种方式收取管理费用的,管理费用为整个工程项目决算金额的8%-9%,含需要代缴的流转税以及附加税费。第二,由于工程项目一般在偏远地区,一些小的项目的采购零星施工用品习惯采用现金支付,部分沙石等辅料由于是个体供应商,对银行转账或者电子支付等现代手段的应用也较少,这种传统支付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为上下游等各企业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创造了可乘之机,无形中增加了税务检查的复杂程度及烦琐程度。第三,由于施工产品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工程,施工工序很多,建造过程非常长,采购的主要材料量也是特别大,机械租赁业务也经常发生,这时容易出现假发票未能及时辨别出来,或者接受了对方单位虚开增值税发票情况偶有发生,增加了税务管理风险。第四,由于在建工程大多数为异地工程,部分民营建筑企业并没有按相关规定开具外经证或者在项目所在地报备项目信息,在效益至高的追求下,纳税意识薄弱,纳税积极性不高,严重扰乱税收管理秩序和相关规定。

2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所得税。(1)拖延收入结转时间。工程施工的特点就是建设期和结算期都较长,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大部分企业未能切实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的条款,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或者工程实际进度,进行相应收入的结转,并存在严重拖延应税收入的结转,将工程项目总利润进行人为控制。(2)虚假原始凭证和发票入账现象严重。由于工程施工过程复杂,需投入各种料机费,因此产生大量的材料票、分包票和各类费用的票据,部分建筑企业未能有效审核所有发票和原始资料,在入账时较容易存在假发票或无票入账的情况,使得企业所得税风险特别重大。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建筑企业将工程按比例分包至各个项目承包商,在完成对包工头款项的支付后,通常要求其提供相应款项的发票,其中有一部分发票为虚假发票,主要原因是分包商为了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四处收集并购买发票,使得经济业务四流不合一;另外偶尔还会提供各种虚假发票,都破坏建筑市场税务秩序;另一方面,部分建筑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降低采购价格,主要表现在建材选购时以无须发票为协商条件,达到降低材料价格成本的目的。在实际入账时,随意编造或者冒用他人名义,开具虚假的材料发票或者无票入账,在协助企业逃脱所得税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材料商偷逃增值税提供了可能。(3)成本核算混乱。建筑企业除了部分经济业务没有完全按照四流合一和少量接受虚假发票之外,还面临另一问题,即项目开展过程中多个项目交叉进行,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部分工程间接费用无法按时按量平均分配至各个工程或各阶段的工程,而租赁的机械费有时也没有很好的记录台班,无法合理分配至各工程。由于成本核算的混乱,导致企业部分经济业务进项税无法核算清查,影响真实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所得税申报数据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缺乏保障。2.2“营改增”后增加了建筑企业税务风险。(1)账务处理难度增加。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全面普及,增加了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及困难程度。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主要面临来自税收政策、有效衔接新旧税制、处理具体业务等一系列矛盾及问题,且对税务账务处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在于核算方式的转变,增值税的核算方式为差额抵扣式计算,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会计科目数量增加好几个,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核算难度。此外,“营改增”还会给财务带来异地工程预缴税款、所在地税款缴纳、开票系统、认证抵扣、报税系统、税务资料管理等诸多问题,若不能正确处理,都会造成税务风险。(2)税负有可能一定程度的提高。《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2016年5月全面试行“营改增”后,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但是根据住建部相关司委托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66家大型建筑企业2011年财务数据“营改增”前后税负情况调研和测算来看,得出的结论是增加税负负担的企业达到58家,占总数的88%。现阶段,建筑业仍然处于粗放性管理状态,整体盈利效益处于较低阶段,由于建筑行业上下游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如砂石的采购大多数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偏远地区的工程部分租赁设备的为个人,无法提供税票,无疑对建筑业是重大的打击。再加上管理团队的薪酬等支出不能抵扣税款,一些垫资、中间潜在费用等一系列的费用开支,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收益。2.3纳税意识薄弱。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是利益追逐为目标,因此在大多数时候,通过延迟报收入、无票入成本、不开具外经证或者不报备项目信息等方式进行矫形处理税务问题,纳税意识极为薄弱。税务机关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不可能针对每个单位进行税务检查,也加大了他们偷逃税的动机。

3税务管理优化对策

3.1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优化对策。(1)严格工程财务核算,依法缴交税款。建筑企业应意识到,一旦违法税收法律,有可能面临诚信、不能投标、罚款、停牌、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所以企业应严格工程财务核算,按照建造合同和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相关条款及时计报收支,异地工程还应开具正规的外经证,预缴税款,并在工程所在地及时报备当地税务机关,在施工过程及时缴交工程的税款,这种合规的税务方式才能让企业发展长治久安。(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调查发现,建筑企业缺乏对项目投资、设备材料选购以及工程施工分包等方面所涉及税务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建筑企业相关领导需全面提升对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并对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有效性及规范性进行建设;其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提高员工有效识别、正确评估及从容应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税务风险;此外,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对其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时刻的监督,材料及设备的选购的流程和票据、劳务单位是否有及时发放劳务工资、施工分包以及施工设计等多项业务内容,遵循四流合一。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明确税务工作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税务管理人员参与税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2税务机关税务管理优化对策。(1)加强税源控管,完善发票管理。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与建筑工程项目之间的协作,督促总承包单位在工程项目中标后,而对于已经完成施工的工程项目,通过信息化软件提醒其办理竣工结算工作,及时进行增值税汇算清缴工作。与此同时,税务机关应大力推进“以票控税”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凭票收款、凭票付款”的规定,性质恶劣的税收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2)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力量。由于税务机关人员不足的实际状况,建议引入社会税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的力量,通过专业的中介机构对建筑行业的税务培训、税务检查和监督、其他税务工作、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样能够提高税务机关的税务效率,确保各建筑企业能在公平的税务和市场环境中竞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企业稳步发展的今天,税务管理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筑企业应更多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深度挖掘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建筑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完善自身的工作。而税务机关则应不断优化及创新税务管理模式,进而从根本上推动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国家经济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俊峰,王晓春.建筑业“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及对策建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税务问题范文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税务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税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忽视税务管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与成本。首先,纳税义务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涉税业务的经营而产生的,这就要求企业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系统性、规范性的对各项经营决策进行事先的筹划和管理,这不仅仅要求企业的相关部门熟悉各项税收法规,还要有一定的税收筹划手段,利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合理合法的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税收风险,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其次,税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须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监控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地把税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最后,财务部门是税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门,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充分发挥出其财务管理水平,正确的引导业务良性发展,对税务风险进行动态的管理,利用一定地税务管理手段使企业的税收风险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

一、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税务管理是规范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近些年来自主创业人员的增多,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在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解决人口就业等问题上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民营企业的规模小、机制灵活、管理混乱、发展前期重视短期利益等特点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增强管理意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不断地规范其管理行为。(二)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虽然近些年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国家也相继推出政策予以扶持,但民营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中主要内容,而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打破简单的计算缴纳税款、办理涉税业务等重复性劳动,更多的是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包括策划、销售、售后、投资、融资等,因此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三)税务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风险。通过近几年税制改革,许多民营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民营企业出现税务恐慌。主要原因是企业盲目地追求短期效益,导致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和政策损失风险,这些风险势必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综上所述,税务管理是根据一系列科学的、有效的办法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的重要手段,因此,为民营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税收管理也必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二、民营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管理意识淡薄。(1)以业务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缺乏税务管理意识。企业为了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销售、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些企业更错误地认为只要能够签订业务带来收益,企业就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而忽视了在业务的各个环节如不进行预先税收预计及筹划,不仅会带来一定税收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收成本。上述在民营企业的管理当中更为突出,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氏企业,企业老板的言语决定了经济业务的发展方向,更有时其即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灵活度较高,往往遇到实际业务时,只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税务管理方面的诸多不利及隐患。这种短期利益是影响税务风险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2)税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大多数情况下,财务部门在产品定价、合同签订等业务前期并未参与到其中,其职能只是负责业务收款及账务处理等基础财务核算工作,因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税收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业务后期所带来的财税问题片面地认为是财务部门所管辖的工作,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不仅增大了企业与财务人员的税收风险和职业风险,同时也增大了税收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税务管理的缺失。内部控制制度是监控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手段,虽然近几年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比如不合规票据包括与经济业务不符的票据的入账问题,困扰着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未站在经营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却因要满足销售、降低成本等需求往往会做出让步,虽然企业已制定了内控制度却在制度面前绕道而行;再加上民营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一人身兼多职,这也是不利于内控制度执行的重要原因;二是财务人员在坚持税收管理立场上不够坚定,财务人员在审核的过程中,虽然发现了问题,但迫于各方压力抱有走一步算一步的错误想法。内控制度的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税收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三)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的大多数的财务人员仍然以做账记账为主,认为企业的经营与其本职工作关系不大,只取其管辖内有用的数据来进行财务分析,并不热衷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去,而忽视了财务及税收管理职能所发挥的作用,导致分析出的财务数据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基于此,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也是制约民营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加强民营企业在税收管理中的几点建议

(一)开展税收宣传培训等相关的活动,增强企业税收管理意识。减少税收风险是降低税收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味地以降低成本为前提的税收理念势必会造成较大的税收风险,两者相辅相成。民营企业正确做法应加强税务管理意识,提前做好税收预计、筹划等税务管理工作,把税收风险控制到合理范围内;与此同时,提高企业各职能部门对税收管理的意识,在企业开展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内控与税收培训工作、将税收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考核目标等方法,使全员参与其中突显税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意识。(二)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科学建立民营企业税务管理系统。现代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把容易造成税收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的监控,如对采购、销售、财务等重要部门及岗位建立起内部牵制制度,避免一人身兼多职造成的内控风险;除了建立以上基本的内控制度外,针对民营企业的特性,应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将财务、业务信息共享,科学的建立起税务管理系统,尽可能地把采购、销售、费用、收付款等业务环节的信息与财务相结合,如前所述的不合规发票的入账问题,在信息化下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将无法进行识别,这将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审核压力,搭建起公开的、科学的内控监控机制将对建设民营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三)财务部门应与各职能部门建立起有效沟通渠道。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归纳总结出税收要点并制定出一套或多套适合的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供其他职能部门参考;积极组织或参与业务会议,对出现的财务税务问题予以指导,对于采购、销售合同中的付款方式、发票类型等基本的税务管理问题,应严格进行规范;对混合销售、兼营、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何享受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税收筹划问题,采用合同预审机制使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当中,充分利用税收筹划手段对预先可能存在税务风险进行控制。(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如何即在严谨的税务管理工作与灵活的业务行为中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将财税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与企业管理模式相结合等,这些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使税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首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财税培训、互联网等媒体学习最新的财税政策和考取各类证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企业也应对会计人员考核,并使考核指标落地责任到人,定期的聘请内外部的审计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避免因民营企业的灵活性而淡化了会计人员责任意识。

四、结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税务管理在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原有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中融入税务管理手段,更能有效抵御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信用与竞争力。但企业需要在完善内控监督机制、推进业务财务信息一体化建设、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方向上提出了要求,只有企业在多方面给予支持,才能确保税务管理在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琴.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探析[J].纳税,2018(28).

[2]李涛.国有企业税务管理研究[J].纳税,2018(19).

[3]庄霞华.加强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

税务问题范文篇10

根据《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对未领取营业执照的纳税人,《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附本。

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税务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第037号)规定:对应领取而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临时经营的,不得办理临时税务登记,但必须照章征税,也不得向其出售发票;确需开具发票的,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先缴税再由税务机关为其代开发票。现在的问题是:税务部门如何认定纳税人是应领取而未领取营业执照,又如何确认纳税人是临时经营。这个问题似乎应该由工商部门来解决,税务部门只能认定是否发生了纳税义务。如果依据这条规定办理日常业务,与《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存在显而易见的冲突。

二、无国税部门征管税种,国税是否可不予办理税务登记或注销税务登记?

从事营业税经营项目的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在没有国税征管税种的情况下,如果不办证,与征管法相悖;如果办证,国税又无实质性的征管内容,并无实际意义。

没有国税征管税种的纳税人申请注销登记,国税是否可以受理,国税是否可以主动要求纳税人注销登记?如果受理注销,纳税人并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不注销,只能平添“空挂户”和“走逃户”。

如何处理上述看上去十分矛盾的问题呢?我们的观点是:本质上税务登记应以发生纳税义务为前提,如果纳税人相对于国税来说未发生纳税义务,就不应在国税登记。如同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自然人应由地税监控而不应在国税登记,是一个道理。同时,为了提高国税管户精准度,减少不必要的垃圾数据,对无国税征管税种的纳税人,如果纳税人申请注销,国税应予受理。同时国税也应对此类垃圾数据定期清理,提醒纳税人注销登记。

三、纳税人生产经营地变更后,是否一定要先在原主管税务机关注销税务登记,再到迁达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登记机关的,应在向工商行政机关或者其它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并在30日内向迁达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在目前税务部门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省以下税务部门联网办公的情况下,从技术的角度讲,纳税人生产经营地址变更,未必需要通过先注销后新办税务登记的程序。总局CTAIS2.0已充分体现了主管税务机关变更的思想,在税务登记岗位就有跨区迁出和跨区迁入的功能。从提高纳税人办税效率、优化纳税服务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个正常经营的纳税人来说,由于生产经营地变更先在原生产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注销税务登记,然后到迁达地税务机关重新登记,需要经过注销登记、新办登记、税种认定、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供票资格认定、防伪税控发行等若干道环节,无疑会对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迁出地和迁入地两边的税务部门逐一为纳税人办理上述涉税事项,降低了行政效率。

因此,在同一省辖市范围内,纳税人生产经营地址变更,“迁户”的办法优于先注销后新办登记的办法。

四、非正常户是否可以注销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办法”并未对非正常户是否可以注销给出明确的说法。

现实情况是:目前“不辞而别”,导致税务部门无法查找其下落,无法责令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日益增多,“非正常户”已占基层税务部门登记户的相当比重,“非正常户率”越来越高,“垃圾户”也占用了税务部门有限的征管精力。

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无欠税、无携票走逃、无稽查在案等未结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在公告一定的时间以后,仍无法查找其下落的,可以注销税务登记证。日后发现其有税务违法行为的,可另案处理。如果纳税人有欠税、未缴销发票、未注销防伪税控、有未结稽查案件等情况,则不予注销并应加强跟踪管理。

五、注销税务登记时如何结清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