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28:07

税收体制

税收体制范文篇1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质;监督机制;优化

要想真正地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那么,便应确保其税收监督机制本身,拥有足够完善、以及有效的管理策论。并且,除此之外,在财政税收体制开展相应监督工作之时,还应确保其各方面的监督机制能够全面、以及协调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其监督机制的形成,而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其监督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依据其财政税收的相关规定条例,而采取一定的综合管理措施。继而,为其相关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优化、以及创新,而建设和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一、我国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现状

(一)重形式,轻本质。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普遍具有重形式,轻本质的问题现象。往往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制定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对此,这一问题现象的产生,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地认识到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使得该问题现象便呈现出了更为糟糕的情形。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相关税收工作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则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其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具体优化,而提供更为全面、以及更为有力的保障作用。(二)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行使职能能力有待加强。转换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相关工作部门较为常见的一种工作方法。对此,这一方法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其往往还会对其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工作,造成许多的困扰。且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部门,也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情况。因此,这便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其自身工作的职责与任务。从而,这也就对其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开展造成了影响。整体上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职能行驶,才能更好地推动财政税收工作有序开展。

二、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目前,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由于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运作和发展且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供参考,成效明显,因此,一方面我国相关工作部门,应更为积极、以及更为主动地推进我国相关监督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财政税收体制经验。另一方面,其还应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进而,为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创建更为良好的发展鲫鱼、平台和额空间,以及更为科学、合理的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综合发展。探索更加有效、科学的监督机制,更好地推动国内财政税收体制有效运转。(一)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的基本做法。国外财政税收部门,在具体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之时,主要是从其内部工作部门的管理制度而着手,然后确保在有效促进其实现全面化管理的同时,为其税收监督机制的建立,建设更为良好的发展基础。另外,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基础管理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与其内部管理体系,具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这也就使得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部门,能够更为确切的得到相应的创新与优化。并且,从其监督职能的角度来分析,其还对税收体制各方面的监督工作,进行了一定全面、而又细致的探究。对此。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现状,而实现了相应发展和优化的工作目标。进而,这便在很大的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其相关税收监督机制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此外,通过分析与探究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情况,还能够多方面的实现其监督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提升其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一定将其各监督工作环节有效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也就使得其监督机制,具备了更为全面、以及更为优异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氛围。且除此之外,其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即主要是从其财政监督模式、公共会计、以及监督专员等方面,而开展相应工作的。因而,这便促使其各部门财政监督机制,更为充分地实现了创新优化的工作目标。从而,这不仅仅更为规范、有效地推进了其监督管理、以及优化工作的实施。而且,另一方面还为其财政税收的综合性监督管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工作基础。(二)国外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经验启示。要想更为有效和具体的优化、以及改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现状,那么相关工作部门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而吸收和应用当前国外财政税收体制的管理优势。对此,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外有关机制,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在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地完善其相应法律制度。进而,通过优化其税收监督机制,而为其税收监督工作,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基础、以及保护作用。与此同时,在其财政税收监督机制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其还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继而,确保能够更为全面、以及有效地发挥其监督机制的工作效用。并且,在其有效促进相关机制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还应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地提升其专项监督管理水平、以及综合创新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在形成更为完善地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模式之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其相关资源合理配置的工作目标。

三、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优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管理体系。要想达成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目的,有关工作部门则应在其规范、合理的工作过程中,建立足够有效约束相关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管理体系。继而,通过实施这一措施,而更为全面地保障其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具备更为有利的发展前景。且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相应管理体系,还可以更为积极、以及合理地改善其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但是,与此同时,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点加强对其财政部门内部的管控力度,从而有效提高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效率、以及监督质量。(二)加强财政税收的内外监督。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相关工作部门则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而有效结合其财政税收内外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此,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即是为了在积极促进财政税收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优化的同时,能够全面地提高其税收监督工作、以及税收监督工作人员的规范性工作水平。(三)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同样也能有效达成优化其税收监督机制的目的。对此,简单来说,也就是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其财政税收部门是否能够高效、以及顺利的进行。为此,则可采取开展相关讲座、专业培训等类似措施,而确保在有效避免相关财政数据出现失真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其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能力。(四)明确财政税收监督机制各个主体的职责。在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的日常工作过程中,明确划分其各个主体的职责。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推动其各职能部门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及优化。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提升其各相关工作部门的监督管控效率。且除此之外,通过对其相关财政税收体制实施多方面的管理,不仅仅还能有效提高其财政税收的综合监督管理水平。而且,更是能为其相关监督工作,提供更为良好的开展前提。是以,这也就使得在一定的程度上,更进一步地推进了我国财政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阶段我国财政发展情况的角度来看,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推进其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管理,则有必要进行综合的监控管理。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不断地明确划分、以及了解其财政各方面主体,继而有效确保其各相关工作部门能够维持正常、有序的运行工作。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能够更为科学、合理、以及全面地优化和改善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税收体制范文篇2

(一)财政税收体制存在局限性。一是税收体系不健全,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技术创新进步以及促进社会分配调节的税种没有纳入到税收体系中来,这些应该加入税收体系而又缺漏的税种,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预算和支出,使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缺少资金流转。由于增值税和所得税在某些方面设置的不太合理,不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二是由于财政收入分配呈现过度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划分不均衡,分税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间接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既不利于中央宏观调控,也不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分配。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只在中央与省之间建立比较规范的分税制体制,而省以下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体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二)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预算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从整体上看,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由于有效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的缺失,内部约束和制衡无法落到实处,导致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而缺乏中长期预算或周期预算的年度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使得预算审核与审批失去本身应有的意义。(三)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分税制包含转移支付的功能,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转移支付过程中主要有资金转移流程不规范、资金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官员腐败严重等不规范现象。造成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是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无形中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公共服务也无法实现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四)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财政管理存在问题。地方财政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因为财政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在处理财政税收问题时不能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使问题越来越复杂,导致国家宏观调控效率的降低。处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期间,部分专业的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被合并或精简,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钻空子捞取利益,使得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有些混乱,这就不利于财政税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一切阻碍发展脚步的制约因素都需要刨根究底,根据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和性质,在选拔人才时更要注意,避免出现人民的害虫。

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需要,建立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平衡合理的分级分权财政体系。各级政府的职能与支出责任不适应,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突出,地区间的财力不均衡状态比较严重。各级地方政府职能划分过于僵硬,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财政事物,经常出现政府财力与职能不相匹配的情况。一是要合理划分并明确规定支出责任,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往往存在财政收入紧张的财政状况,中央应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分担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在合理提高中央政府收入比例的基础上,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整体上掌控全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赋予地方合法的财政权力,规范地方税收立法和减免的流程。同时要将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环境税等重要税种加入到财政税收中来,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税负税收制度。主要表现为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的税收制度要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不乱定税收标准,不重复收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都只是小康水平,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要规范政府性收入、取消体制外收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传统的财政税收体制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时代,因此,向间接税、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结构转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三)建立健全支付方式科学合理搭配、资金来源可靠稳定的支付体系。一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规定适当的专项转移支付,合理适中的支付比例能对各支付方式起配合作用。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资金转移有一个风险问题,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要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财政收支状况、公共服务成本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调整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提高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数额和转移支付水平。(四)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预算是财政支出前的重要步骤,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国家中长期预算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的新型复式国家预算体系有利于预算针对各时期的情况进行调整,税收取之于民,财政支出覆盖的领域较广,财政预算应将财政收入使用在合适的地方,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国家。

三、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过去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成就表明,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民生民建的推动,财政税收体制的转型,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利于调整人民收入的落差,虽然不能彻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有遏制的功效,完整的税收政策可以保障财政收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持社会秩序,使之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方式相适应。财政政策包含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合理的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经济支柱,财政收入有利于发挥国家的功能,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而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反哺给人民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建设公共实施,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手段。

四、结语

税收体制范文篇3

一、当前乡镇财政运行的困境

1.乡镇债务包袱沉重,财政风险加大

乡镇的负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前多年积累以及偿债能力明显降低造成的负债。尽管许多债务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就已发生,并非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但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乡镇财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结构及其预算管理规范化的刚性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改革前留下的乡镇债务问题解决的难度。税费改革堵死了三提五统和各类非法集资、收费的渠道偿还债务,除个别省份乡镇企业较成规模外,绝大多数乡镇的企业税收都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债务成为乡镇政府的一个长期包袱,而固定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加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这样的支出比人员支出和法定支出具有更为强烈的刚性。随着债务规模的膨胀,债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2.收支矛盾突出,机构运转困难

从收入方面看,除了少数富裕地区外,中国大部分乡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商品化农业规模小。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原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分税制改革后留给地方的一些小税种。这些小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管成本高,难度大,增长潜力有限。而且,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取消了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了屠宰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乡镇财力严重不足。从支出方面看,农业税改革后,乡镇财力的有限性与事权的无限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工资、保运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3.财力保障缺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较大。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同样是捉襟见肘。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但这块转移支付大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乡镇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在有收费权的情况下,乡镇可通过向农民集资加以解决,但收费权取消后,大部分乡镇都无力解决配套资金。其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教师的工资改由县(市)统一发放,但由于中国半数以上的县级财政状况并不乐观,财政状况差的乡镇无法保证补贴的足额发放,乡镇教师的工资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后,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形成制约。取消农税后,对大部分乡镇而言,若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不到位,不要说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体系,就连现有的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都将出现资金缺口。

4.乡镇财政的管理混乱,行政成本偏高

分税制改革后,大部分乡镇实行了综合财政预算和零户统管试点,但是传统的粗放式财政管理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乡镇财政所人员较少,素质不高,制度不完善,自身管理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难以对所属乡镇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由于在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时没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独生子女费、畜禽防疫经费、农村环境整治经费、绿化经费等的快速增长,导致乡镇财政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在财力减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支出压力下,行政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二、乡镇财政运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1.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缺乏制度保障

一是在政府间财力分配上存在财力层层向上集中的机制。但是,乡镇政府却承担了与其有限财权极不对称的大量事权,直接导致了乡镇财政困难。二是政府间财权划分与事权划分不对称。政府财力层层向上集中,而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却不断下放。中国基层政权不仅要提供义务教育、本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多种地方公共产品,同时还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基层政府所安排的支出大都刚性强、欠账多,所需支出基数大、增长也快。三是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现行地方税中缺乏稳定且有规模的税种,且地方税收立法权、税法解释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和税收减免权都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增减财政收人的自主权很小。四是中国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分税制体制的配套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缺乏规范、科学、稳定性,尤其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转的需要。

2.财务管理混乱,举债缺乏约束机制

一是热衷于政绩形象工程。全民招商、零地价用地、无底限优惠,一些地方虽然搞出了成绩,却留下了大量的债务。二是举债交税、虚增收入。在一部分乡镇,由于上级政府下达的收入任务脱离实际无法完成,为了应付考核,也只得拉税、买税,借款缴税,既造成财政收入的虚假,也增加了债务。三是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了预算安排和执行的原则是量人为出,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乡镇人大和上级审计部门对乡镇的举债行为缺少必要的审计和监督,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乡镇债务的增长。

3.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财政“越位”与“缺位”并存

首先,乡镇不仅同样按照集权大一统的方式搞所谓“六套班子、七所八站”,而且,由于向下和横分流渠道的匮乏,约束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即使精简机构,执行起来往往是减了机构不减人,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部门甚至成了解决就业的唯一渠道。其次,乡镇政府还没有完全从私人经济领域退出来,有的还继续把财政资金投入到竞争性领域,直接兴办企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的越位必然引起相应的缺位,导致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没有财力保障。

三、乡镇财政走出困境的基本路径

1.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地方分配关系

首先,要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收支范围,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方式。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规范转移支付的方式。为更好地摆脱计算中转移支付的基数,可将原体制定额补助、增资眭转移支付和部分专项补助,合并简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最后,实行彻底的分税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明确地方税主体税种,合理确定税收管理权限。加强中国地方税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地方税权,优化地方税结构,规范地方税征管和保障体系。在科学划分各级地方事权的基础上,为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2.完善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化解债务风险

首先,加强乡镇政府债务管理,防止出现新的不正常债务,化解债务风险。对经济发达、财政收支规模较大,或者具有明显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应进一步扩大乡镇财政管理的自主权,以调动其发展经济和组织收人的积极性;对经济欠发达、收支规模小的乡镇,则可实行“乡财县管”,由县级财政直接进行规范管理。其次,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上,要加强乡镇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要建立债务消化监督和报告制度,上级财政要对下级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并作为财政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要全面清理县乡政府的债权和债务,明确性质,界定责任,分类处置。逐年消化旧债,严格控制新债,不得超越财力举债搞建设。

3.精简乡镇机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借助农业税免征的政策效力,大力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压缩乡镇财政支出负担,为乡镇财政创造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总体上应本着优化乡级财政性的资源配置,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机构的原则,通过精简机构,合并乡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以减轻社会负担,促进基层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严格规范乡镇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减少不必要的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节省行政费用开支;要严格控制新增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对超编单位的超编人员不得安排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步伐,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要清理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加大人员分流力度,实施“减员增效”,降低行政成本。

4.健全公共管理体制,实施绩效评估

税收体制范文篇4

关键词:财政税收;财政税收体制;体制改革;思考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应当对社会中存在的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为此需要建立并执行有效的财政税收体制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概述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面临着重要的改革发展方向,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财政税收体制,能够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深化,促进小康社会的构建。财政税收体制的有效建立能够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粗放的发展向着集约化的发展方向转变。通过对于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能够有效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平衡财政收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根据目前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进行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财政收税体制在执行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因素的存在,依然具有很多的漏洞与缺陷,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充分发展,应当对此进行有效分析,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转移支付的建立上不够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管理,下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1.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方面,财政税收体制与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两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其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关注,我国的预算管理覆盖的范围比较有限,重点体现在地方预算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性,改革发展的机制非常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监督与执行上缺乏有效的透明性与完善性,尤其是在公共财政的使用流程与使用明细上缺乏相应的记录与监督机制,从而出现了挪用公款与浪费使用的不良现象。同时缺乏对年度预算方案的科学制定,从而使得财政预算在监督与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完整性与有效性,不利于其审批与监督的有效执行。2.在转移支付的建立上不够完善。在分税制中应当能够实现有效的转移支付功能,通过财政支出的功用能够对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过程中的平衡现象进行有效协调,同时在地方财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但是在实际转移支付过程中由于资金转移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使用率与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使得最终财政资金在转移与流动过程中没有有效进行监督与管理,造成了腐败与财政资金使用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对于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非常不利。之所以在转移支付过程中出现问题,制度上的不规范性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央财政在对地方财政进行转移支付过程中具有漏损与截留现象,在转移类型与结构组成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最终造成了转移支付不合理现象的发生。3.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管理。随着分税制度的改革,地方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由于财政税收体制不断深化,地方财政在实行过程中也正在节约财政支出并节省财政成本。在处理财政税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之一包括精简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这一措施的执行制约了财政税收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难以充分发挥地方行政部门的相应作用。同时地方财政部门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出现了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对财政管理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公共利益上的相应目标。

三、关于做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的思考

针对财政税收体制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分析。1.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预算体制,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的监督等环节上,基于此建立严密科学的管理体制。为此政府应当对此进行完整有效地科学规划,建立一种复式的管理体制、需要对国家复式的预算范围进行有效完善,包括资本性预算与经常性预算等环节。在预算管理环节充分融合进社会保障预算与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提升对预算管理的改革力度,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与预算管理部分等相应的监督部门。促进社会对于预算监督的充分进行,从而最终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公开化与透明化,有效发挥政府对于预算管理的监督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时建立基于中央与地方统一的一种分级分权财政体系,对于地方财政失衡现象进行有效改善。2.加强转移支付体系的有效建立与完善。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当对于转移制度体系进行有效建立并完善,包括政府战役支付结构与相应比例,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结构中有效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同时还应当把一般性的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性地融合,同时加强对于政府财政税收体制中的收税返还制度与增资税分享制度,从而充分保证资金在转移支付环节上的稳定性。同时在进行转移支付过程中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考虑进去,在相应的计算条件之下得出相应的资金分配的比重,从而实现资金在进行转移支付过程中的科学性、公开性与合理性。为此在转移支付过程中应当实现有效的稳定性,积极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率的提升,从而将一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提升,从而对于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有效改革创新。3.加强财政管理体制的完整性。为了充分实现对于税收征收的合理化与一体性建设,应当充分分析财政管理中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给当地的地方政府释放一定的财政权利。为了实现地方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的充分使用,应当给对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监督,避免债务问题的滋生。在发生政府债务现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流处理与分类的措施,从而使得在地方债务的执行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加强当地政府的地方活力与自主融资权利,最终实现对政府支出的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为了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促进,应当充分完善财政税收体系,首先需要对传统的财政收税体系进行有效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体制,并对其进行有效改革以使用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的经济因素。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当充分结合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因素。

参考文献:

[1]敖晓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21):50-51.

[2]黎慧杰.关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155-155.

税收体制范文篇5

财政税收是我国主要的国家财政来源,其在我们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财政税收属于一种国家职能。从字面意思来分析,财政税收可以分为财政和税收两个部分。财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方法很多,例如税收、收费、罚没、发行货币国债等,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莫过于税收收入。因此,完善一国的财政税收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现存问题

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总的来说,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了不断贴合我们的世情国情,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完善。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依然不够健全,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管理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在实际操作上影响着财政税收工作职能的发挥。

(一)财政税收预算不够健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完善的国家财政税收制度理应从科学的预算机制开始,好的预算,可以对国家的年度财政税收进行科学指导,使得财政税收工作更有目的性,保障好税收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我国财政税收预算机制并不完善,相关的长期财政税收预算规划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年度的财政税收预算则因为覆盖范围较小,权威性较差,以致于经常出现预算资金被挪用,年度预算无法得到很好贯彻执行。

(二)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不够规范

我国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制度为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调节区域收入,从而直接调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状况的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内部的财政资金转移往往采取非公开的方式进行,不公开透明的资金转移,导致了资金转移支付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资金转移的审批手续复杂、资金转移的时间往往较长、资金转移的模式落后于社会发展、资金转移的利用率比较低、资金转移过程中一些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财政税收支出比例结构不够合理

国家财政税收的支出主要是用于经济建设、福利建设等社会公共方面。而在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却大量地把税收资金投入到地方的经济建设当中去了,地方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把税收资金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新财源就值得商榷了。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将财政税收收入用于地方经济建设项目投资的比例不断增大,那么其在社会公共服务上的投资就会不断减少,长期累积下来,将会导致财政税收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建设,制约社会进步发展。

(四)财政税收监管有缺失

逃税、漏税和偷税的现象总是在我国的税收工作中不时出现,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逃税、漏税和偷税,更或甚者,还有一些企业虚造财务信息进行骗税,这些行为无疑给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重大损失,而当前这些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这样不仅直接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还会损害依法缴税纳税的企业、个人的积极性。

三、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法探究

如上所述,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仍然不够健全,如何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完善其中存在缺陷或者管理不足,促使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得以发挥最优功能。笔者认为应当从现存问题入手,探究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预算体制

财政税收预算体制改革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最终是要建立一套专门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以此促进财政税收预算编制,财政税收预算的执行和监督都能够在一个科学、严密的系统中规范运行,同时加大预、决算公开制度,真正打造阳光财政。

(二)进一步规范的财政税收支付转移制度

建立规范的财政税收支付转移制度,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首先完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有效结合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将财政税收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提高,通过加强增值税分享制度以及合理补充税收返还制度,来保证国家转移支付资金的稳定性。另外,实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还应当与地方的社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地方的人均特征等结合起来,通过科学测算来确定某个地方的财政税收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同时,国家还应当进一步阳光运行财政税收支付转移的全过程。

(三)进一步优化财政税收支出结构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分配支出财政税收时,不能仅仅照顾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充分遵循市场化、公共性、引导性原则,考虑社会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支出需要,同时明确财政税收的支出范围,优化其支出的结构。进行财政税收支出时,要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帮扶力度,资金应当更多的进入涉农、民生区域中去,大力促进科教卫生事业,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好更全面更完善的公共服务。

(四)全面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税收体制范文篇6

(一)财政税收体制不够健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收入分配呈现过度向上集中的态势,这使得分税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加之地方财政收支划分的不合理,间接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其次,以资源与环境税为代表的重要税种没有纳入税负征收范围,导致税收调节社会分配能力的功能失效。最后,以国有资产收入、资源为代表的非税收收入,长期游离在政府财政收入管理体系之外。(二)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控制在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下,管理人员由于业务、行政双重管理体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对有关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有效控制,甚至有时会出现不能坚持原则的情况,不把法律法规放在心上。加上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三)财政监管不到位由于我国机构改革的推进,一些地区的财政税收管理力量被削弱,不少财政税收管理机构和人员被撤并,导致了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管理滞后等问题。(四)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转移支付建立在分税制的基础之上,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造成我国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导致中央财政在向地方政府支出的过程中出现难以查证的糊涂账。另一方面,因为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维护地方利益的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五)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我国自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曾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清费活动,还对农业税等不合理的税费予以取消,但是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无法与税收体制改革相匹配,导致部分地方政府机构臃肿,并出现乱收费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地方企业的经济发展,还破坏了地方政府的公众形象,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税收日渐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于我国来说,进行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也就显得及其重要。那么究竟在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应该如何做好管理体制呢?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建立分级、分权的健全财政体制分级分权财政体制的建立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实现我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持续稳定。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中央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实权,促进地方政府在地方税种范围内自主行使税收减免权和税收立法权等财政权力。其次,在保障中央财政收入稳步上升的前提下,促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合理划分。最后,中央或省级政府要在合理划分财政支出比例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直接负责,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减少支出责任。(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中,管理人员是整个财政税收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使知识以及能力能够适应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是其需要关注的重点。而对于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整个管理的效率。当然除了人员素质的提高之外,还需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的法制化。构建完整的财政税收法制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建立起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秩序,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在和谐、民主、科学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水平。(三)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税收政策也是一项经济政策,所以在其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市场、优化、高效、服务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规定,确定其管理的范围。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实现省级和市级政府对县级财政的有效管理,建立从上至下的财政税收一体化管理。其次,要对地方政府的历史债务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建立地方公共债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执行办法,允许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自主融资,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最后,财政税收部门应该在管理中逐渐的将税收的管理纳入到国家预算的体系,对其管理状况进行充分的调节,并且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让整个管理都在一个有序科学的范围内进行。当然在整个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中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改革完善创新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职能,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财政税收的管理,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在一种科学、民主、高效的状态下运行,提高我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总体效率。(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体系转移支付建立在分税制的基础之上,由集中程度较高的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改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现象。现阶段我国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与体制补助三大类。造成转移支付规范性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对转移支付工作进行监管,导致中央财政在向地方政府支出的过程中出现诸如截留漏损、支出模糊等难以查证的糊涂账。另一方面是因为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的不合理,维护地方利益的体制补助和税收返还占据的比例居高不下,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前者,无形中加大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收益差距,使得财政支出均等化原则的失效,公共服务也无法实现均等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五)制定结构合理的税负征收标准合理的税收要满足主体税种设计科学、税负水平适宜、税负结构合理等基本原则。首先,要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取消体制外收入,加大对政府性收入的规范力度,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其次,要设立环境保护税种,从税收政策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企业加强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将低收入群体的征税起点进行调整,实行分类扣除和综合申报并行的所得税制度,以减轻个体税收压力。

三、结论

税收体制范文篇7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问题分析;策略探究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财政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持有重要地位,是民生发展的根本保障。故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基于我国国情开展的,和广大人民利益密切相关。人民为国家的主体,做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是对我国国民负责的表现形式,为我国社会持久、安稳发展提供支撑。第二,在体制改革期间会存在诸多问题,可能会对我国社会稳定性形成一定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国家以合理的财税体制为支撑,为各行业发展运营提供保障,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全面发展进程,使人民大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第三,满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情需求,确保财政税收体制科学合理,为社会各界工作推进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1]。第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国情所需、民生所求。有效的改革有益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能强化我国财政收支的平衡性,促进各社会各方面平衡发展。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税负偏高。当下,我国的税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流转税被定义为生产、贸易企业生产与流通过程所形成的税收,以上两个环节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所以,政府机关通常会在生产与流通环节中投入加大人力资源,以上做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与产业的不协调、不均衡发展进而。再者,流转税在实施过程中,企业承担着较繁重的所得税重负,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持续上升,但财产税并没有将调配收入的功能发挥出来,贫富差距加大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税源结构上,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及契税等一次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对下表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财政收入内一次性收入所占比重偏大,并且会过度依赖土地税收等有限资源收入,收入可持续性有逐年跌落趋向[2]。2015-2017年一次性税收的完成情况统计表(二)财政预算体制不健全。近些年,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推进期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预算财政支出和收入相关内容不全面是预算体制落实期间的常见问题之一,至今尚未探寻到相关应对方法。地方与中央政府在实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缺乏同步性,地方政府机关对财政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国内政府机关在预算监督与制约机制构建层面上,投入的人力资源不足,以致部分监督与约束体制流于形式化。例如,当下部分地方政府机关财政预算管理尚不透明,政府内部财政资金浪费及私自挪用财政资金情况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三)地方财权与事权匹配性偏低。从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权力有所强化。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分税制在实施期间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央地财事权与财权错配是最明显的问题之一,以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引起地方政府出现乱收税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不能适应不断攀升的公共产品和经济建设需求,事权、财权两者缺乏匹配性。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很可能为获得税收来源而出现销售土地或征收“过头税”的行为,或对国家减免税费政策实施“折扣”,取巧创设名目增设新的收费项目,以上情况会造成当地财税负担与债务风险持续增加,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优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效果的措施

(一)构建分级分权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首先,针对各级政府机关实施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予以合理规划,适当强化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进而实现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税收的有效调整。其次,以强化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式为支撑,缓解地方政府机关承担的财务负担,并颁发与之相适宜的财政管理规定,进而实现对地方政府财务支出情况的有效管理,确保其在具备一定财政权力的同时,有配套制度对其行为予以管束。最后,提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科学性,这就要求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强协作,协同努力,加强对各类转移支付比例的有效调控,促进特殊性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形式的平衡性,并科学配置各级政府转移支付的比例,以确保财政税收资金的相对稳定性。可以从如下几点做起[3]:一是政府机关依照实况,革新与调整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的有关规定,扭转过往税收返还在转移支付中持有较大比例的情况,并加强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的控制,减少或规避转移支付资金过度的情况,进而显著提升财政转移的合理性;二是中央政府依照地方经济发展实况及区位因素,提升预算转移的支付能力,继而合理拟定中央支付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的数目,确保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透明性;三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提升对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的关注度,对其结构予以规范,对外公开转移支护的资金数额,发放至下级政府,杜绝贪污腐败现场,借此方式促进中央、地方财政的均衡发展进程。(二)加强预算体制改革力度。在我国财政税收改革进程中,预算体制是相对滞后的内容之一,暴露出很多不足,故而应拓展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度性,建设并完善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管机制,促进中央长期预算和中段期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进程,构建新型国家复合式预算管理体系,拓展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等的预算范畴[4]。与此同时,组建专门的预算监管委员会,调整并优化公共财政体制,进而真正实现对预算体制的全方位监管。(三)引领新一轮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过往,分税管理体制在实施期间,很多地方政府创设了国税与地税两个税收征管部门。现如今,新一轮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如火如荼,中央与地方系统将被规划成一个整体。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国地税合并,构建统一的税务机构,推行国家税务总局与省级政府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体现为出央的垂直领导,也表现出中央在地方事务上征得并尊重地方政府提出的建议或意见[5]。垂直领导体制在推行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中央的财税收入水平,还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引导性作用。针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配置欠缺合理性的问题,我国应立足于国地税合并的起始阶段,依照财税体制发展趋向及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配置情况。另外,针对此次国地税改革,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颁发国地税合并的有关文件,并具体规定机构运行模式、职能具体规划、运作流程、专业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税收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落实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各级地方收入合理配置、保证社会公平主义、强化我国中央的宏观调控水平。故而,要求有关政府机关一定要与时俱进,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真正提升我国税收水平,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骆平原.新时代新思想背景下来宾市财政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

[2]袁孔鹏.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模式创新与规范化发展分析[J].智库时代,2019(45).

[3]郑永亮.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思路分析[J].经济师,2019(11).

[4]武广兰.街道办事处的财政管理体制优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9(20).

税收体制范文篇8

关键词:监督机制;模式优化;明确监管;内外监督

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是财政的监督机关为了保证我国整体的与财政相关的管理活动以及其他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活动与财政法律规范相适应,对国家财政机关和部门、社会群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财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监督、规范和改正。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财政税收监督能够完善财政税收职能、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优化财政税收环境、矫正财政税收行为以及提高财政收支资金的利用率。通过整体优化财政税收的管理监督机制,可以将各个部门的监督机制结合起来,进而成功的推动我国财政税收改革优化的发展步伐。但是目前,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分完善,受这些外界因素影响,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完全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因此,我国现在的重要问题是要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势的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

一、我国当前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

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需要在实行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保证各项管理活动能够适应当前监督模式的目标和要求,从而加强对财政税收各方面活动的控制和管理,为财政税收整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完善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整体综合的管理和控制,为促进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做出积极的影响。财政税收的活动优化和检查监督需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为规范财政税收体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管理监督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规范和矫正,以保证整体的机制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的需求,积极的提出创新和优化的建议,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监督机制的效率。当前我国的财政监督体系包括自动监督和自主监督两个方面,二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机制。这里既包括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也包括了地方虽中央的监督,即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监督机制,使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使整个监督机制能够在财政税收体制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税收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监督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的经济,这种经济要求我们在财政税收的管理监督活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但是从整体的市场经济来看,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在立法方面相对滞后,各地方部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范的制定也不是十分完善和系统,而且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别较大,难以统一和协调,甚至会相互引起矛盾和冲突,使整个监督机制的实行出现阻碍。我国一直以来也没有形成一部综合的、权威的专门的法律规定,来对整体的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明确的规范。由于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立法程度没有明确,因此对财政税收的监督就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监督的方式和手段也受到国家的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政税收监督的像更加完善、深化的方向发展,严重阻碍了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对财政税收的影响。

(二)财政税收监督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

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税收的监督范围大部分集中在了内部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收入支出以及中央财税支出的质量上:加强了突击检查和专项监督,减少了日常的检查;事后监督检查增多,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检查较少;对财税的收入方面检查较多,对支出的来源和去向检查较少;对单一的环节和部门监督较多,对整体的和综合的资金使用监督较少;在各地方的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以及会计方面的质量监督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明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的监督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待和相对滞后,这样会使很多经济问题在成为事实之后才被发现,使违法的现象层出不穷,从而造成整个财政和税收方面的经济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我国的监督部门机构较多,会经常出现职能的重复和冲突,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少数部门受到利益驱使的现象,对监督检查出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整个财政税收监督的工作难以规范,影响了各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财政税收监督的信息化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综合完整的财政税收信息体系,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手段的滞后导致了信息传播不及时,信息共享不顺畅,对财政税收监督的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首先是财政部门和征收单位并未形成实时的交流,使上级的财政部门对地方的收支情况难以及时、明确的掌握。其次是整个财政体系中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核算网络,资金的预算和支出很难及时的反映的各级的财政部门。最后是因为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财政部门的内部之间也难以做到协调沟通和及时监督,这样会使监督工作的人员在各项资金活动的检查上反复确认,大大降低了财政的工作效率。

三、如何落实财政税收体制监督机制

(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约束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财政税收监督工作的开展,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决策形成一定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其财政工作方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要将不同部门的不同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对财政税收部门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完善,确保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能够有效的进行。第二,要积极提高财政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事前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在事后也要对工作进行客观的总结,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总结经验,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第三,要从多个角度分析财政和税收的监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部门的工作都能够与财政税收的制度和体系相协调,并且同时在工作的工程中调整财政方面的法律规范,从而使整体的财政税收工作能够更加顺利且优质的进行。第四,针对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机制的制定,要积极的配合和相互适应,从总体的经济形势来进行调整,使工作和制度能够真正的有机结合。

(二)明确各监督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是要明确财政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在完善财政税收体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使各主体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可以使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此来确保财政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能加强对工作的规范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各主主体工作的研究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可以明确不同部门主体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做他们该做的事情,明确各自的分工,也能加强对整体财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二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建设和完善整体的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应该既要综合考虑政府的预算,还要有效的发挥其拥有的职能。只有不断的在监督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加以实施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积极的发挥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参照。在国外,开展财政税收的监督工作还要充分的考虑内部工作的职能,国外一般都是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立法程序,同时优化该部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推动整体财政税收的改革和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监督管理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这种方式,使政府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在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综合的法律规范,使监督工作能够拥有法律保障,也能使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财政税收的各项监督

如果想真正的使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更加规范,就一定要重视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通过加强对内部各部门等工作人员相关财政工作的行为监督和调整,还可以制定完善的法规制度使部门内部进行自身的管理,从而整体的促进监督机制的实施。同时,加强外部的监督和管理也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的必要手段,但是还要注意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应该是各项工作与机制相协调,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优化。除了内外部的监督管理,财政税收的监管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不同的预算方法适当的调整各年度的政府预算,从而大大提升财政监管的效率。

(四)整体提高财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

如果要使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的进行,以及提高财税部门的信息透明度和质量要求,就需要整体开展学习活动,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积累丰富的财税知识,执行相关的财务法律规范,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此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整个财税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同但时也要知道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方面存在一些失真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对监管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还需要对其中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相应的提高,这样才可以总体上防止企业内部失真的现象出现,而且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知识内涵和服务水平还能进一步促进财政税收的相关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各政府或者各企事业单位都明确认识到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督机制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只有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财税的监管机制,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当前建立的改革创新的目标不仅没有被贯彻实施,对应的财税体制也没有被协调完善,而且各级政府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及时的建立起来,使财政问题一直没有办法明确解决。在监管机制方面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也有很多,唯有一步步踏踏实实调整、优化、完善,才能使整个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作者:曾艳 纪嘉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瑶.浅析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路[J].价值工程,2013(6).

[2]谢毅哲.基于创新思维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9).

税收体制范文篇9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系统中与生态情形、自然资本操作和呵护有关的各类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搜罗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排放量和对情形的损害水平来抉择税率以计较排放税;对出产出来能风险情形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情形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削减污染的设备和出产体例给以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成长中国家,更始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获得了快速成长,可是生态情形却遭到严重破损。今朝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情形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情形污染的查询拜访陈述》中指出,中国年夜城市的情形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情形的恶化不单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平易近的保留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成长。情形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而且和人类的出产体例、糊口体例、价值不美观念、打点系统体例、政策法令互相关注。若何应对当前的情形问题与经济成长的关系,走可持续成长道路,解决遏止人类成长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列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经由过程更始调整现行税制,开征情形税(搜罗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料税、噪音税),实施xej-情形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情形做出了较年夜的进献。面临日趋严重的情外形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成立“绿色税收”轨制,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呵护情形和资本是十分需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轨制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月,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划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首要原料出产产物所取得的发卖收入和利润给以按期免税赐顾帮衬。此后,我国的税收轨制虽然历经多次更始、调整,但也始终将呵护情形作为税制培植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情形呵护法子首要搜罗: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手艺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物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法子;促进自然资本有用操作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本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呵护情形不受污染、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成长有积极的浸染。理当必定,上述税收法子采纳“奖限连系”的法子,形成了鼓舞激励呵护情形、限制污染的光鲜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法子相配合,在减轻或消弭污染,增强情形呵护方面阐扬了积极的浸染。但面临日趋严重的情外形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成长计谋方针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的客不美观要求,上述税收法子所阐扬的浸染还远远不够。首要表此刻:

1.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划定不健全,对情形呵护的调节力度不够。好比就资本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本的合理操作起不到较着的调节浸染,征税规模狭小,根基上只属于矿藏资本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本欠缺,操作率不高,华侈现象严重的情形极不相等。

2.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纳的税收优惠法子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斗劲窄,缺乏针对性和矫捷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体例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添税收政策的矫捷性和有用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3.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轨制,没有就情形污染行为和导致情形污染的产物征收特定的污染税。今朝国家治理情形污染,主若是采纳对水污染征费,对跨越国家尺度排放污染物的出产单元征收尺度排污费和生态情形恢复费,这种体例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不变性,环保功效难以巩固和扩年夜。此外,在征收体例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体例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年夜,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下场也不理想。

二、若何成立和完美我国绿色税收轨制

按照我国资本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手艺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成长,增强对能耗年夜、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打点。在进一步完美现行呵护情形和资本的税收法子的基本上,尽快开征情形呵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轨制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轨制。.采纳多种税收优惠政策指导企业走可持续成长之路。

1.扩年夜并成立完美的情形税种系统,明晰征收规模。开征新的情形税,成立以呵护情形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情形和破损生态的开发出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情形污染的物质列为情形污染税的征收规模。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年夜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抵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今朝资本税的征收对象扩年夜到矿藏资本和非矿藏资本,可增添水资本税,以解决我国日益凸起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本税和草场资本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损行为,待前提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本课征资本税,并慢慢提高税率,对非再素性、稀缺性资本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本性质,为了使资本税制加倍完美,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本税中,配合调控我国资本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年夜对土地征税的规模,并恰当提高税率,严酷减免法子,增强土地资本合理开发操作和呵护耕地意识。

2.完美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情形呵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情形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情形污染的产物。从税收的公允性考虑,情形呵护税的征收规模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物均应纳入课征规模。但考虑到我国今朝缺乏这一税种的轨制设计和征收打点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规模不宜太宽。应采纳循序渐进的法子,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前提成熟后再扩年夜征收规模。为促进经济主体爱护保重和节约资本,宜将现行资本税按应税资本产物发卖量计税改为按现实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操作资本的企业和小我按其出产产物的现实数目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良治污手艺,另一方面也不会故障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体例。采用弹性税率,按照情形整治的边际成本转变,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分歧地域、分歧部门、分歧污染水平的企业实施分歧税率,在征收打点方面宜作处所税,处所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培植事业。

3.完美税收优惠法子。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分歧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形,分袂采纳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手艺尺度,对高新环保手艺的研究、开发、让渡、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舞激励。可供选择的法子搜罗:手艺让渡收入的税收减免、手艺让渡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手艺的税收优惠等。其次,拟定环保财富政策,促进环保财富的优先成长。如环保企业可享受必然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许可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舞激励企业对前进前辈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施加速折旧;鼓舞激励环保投资搜罗吸引外资,实施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前进前辈环保手艺改良环保设备、更始工艺、调整产物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以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物在出口政策上给以税收撑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矫捷运用各类分歧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纳法子呵护情形、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法子的实施下场。

4.更始消费税轨制。为了增强消费税的情形呵护效应,应对课征轨制进行改良。(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按捺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敦促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2)在继续实施对分歧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分歧税率的基本上,应对排气量不异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配而实施区别看待,并应明晰划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税收体制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虽然有利于统一税制,有利于向公共财政转型,但其本身并不是向公共财政转型,而只是增值税类型的变化。从根本上看,向公共财政转型实际上是政府行为和政府制度的转型;从目前情况看,向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制转型的条件逐渐形成,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是今年的税收工作的两个重点。

向公共财政转型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一点已经写进了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之中。然而,具体到税收体制上,公共财政表现在哪些方面,现行体制在哪些方面与此不相符合,转型如何进行?似乎并未完全清楚。

前两年,鉴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不佳,民间投资启动不力,学界提出了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的建议。因为生产型增值税只对企业购进的原材料扣减增值税,而对投资部分不抵扣,是一种对投资征高税的政策。况且,现行增值税是1993年通货膨胀严重时制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反通货膨胀的目的。现在,虽然投资增长已经有点过快,民间投资也开始复苏,决策的时滞问题已经相当明显,但是,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仍有其积极意义,是在统一税制上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虽然有利于统一税制,有利于向公共财政转型,但其本身并不是向公共财政转型,而只是增值税类型的变化。由于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流转税是一种间接税,其税源来自于生产和流通环节。而以流转税为主,是无法实施公共财政体制的。因为,既然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和流通环节,来自于生产和贸易企业,那么,政府及其官员关注的中心自然是生产和流通,其精力也主要放在企业身上,投资建设,发展经济成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再加上在目前的体制条件下,评价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和招商引资的多少,而不是提供基础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发展型或者建设型政府,我们的财政也仍然是建设财政或者经济财政,不可能是公共财政。可见,相对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府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相对于公共财政目标,政府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值得思考和榷商。

从根本上来看,向公共财政转型实际上是政府行为和政府制度的转型。即从面对企业转向面对个人,从与民争利转向为民谋利,从区别(实际上是歧视)对待转向公平交易。因此,要实施公共财政,必须从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直接税为主、以流转税为主转向以所得税为主。这样,纳税的主体就主要是公民个人,而非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得面对全体公民,其与公民的关系就是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提供一个等价与之交换,税收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报酬。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究竟如何,收取的税收是多是少,当然不是由政府说了算数,而要由纳税人来评价。这样就能形成纳税人对政府行为的制衡和监督,只有在纳税人的制衡和监督下,政府的行为才能转变。而在流转税为主的制度安排下,这一切是很难实施的。因为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与纳税人隔着一层,税多税少与个人无直接关系,因而缺乏监督政府行为的激励。这样一来,政府行为也不可能转变。从目前情况来看,向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制转型的条件逐渐形成,有关方面应当抓紧研究,积极促进,分步实施。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所得税的增长很快,尽管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税现象相当严重,其增长速度也是税收增长中最快的,其比重已经超过了10%。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转变其征收方式。目前,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代扣代交的方式,这虽然保证了一定的税收收入,减轻了税收部门的负担,但这并不是所得税征管的一个恰当的方式,除了养成税收部门的依赖心理和偷懒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个人纳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其征税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很高。其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已经不能再拖,今年有可能付诸实施。从本质上来讲,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就是对内资企业的歧视,不仅低估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造成了劣胜优汰的效应。因此,统一税负不仅解决了税收制度中一个严重而明显的不公平问题,而且有利于消除资本流出和流入不对等的问题,缓解汇率升值的压力。进而为企业税制的转型创造条件。再次,消费税改革也在加紧实施,这也是转向直接税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其所以提出和讨论这一问题,目的在于明确税制改革的方向。

就今年的税收工作来看,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是两个重点。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原则是“将在保持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为了降低税制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关部门计划先从东北及一些重点扶持的行业试点,“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部分所含的进项税金”,然后逐步推广。这样,此次改革可能采取“逐步转型”的办法。比如,投资中机器设备只允许增量抵扣;也可能采取分行业逐步转型的办法。必须指出,这种办法虽然可以实施,但要注意区别对待可能造成新的扭曲,因为“保持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的前提”就是值得讨论的。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而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增长19.1%,两者的差距十分明显,2003年二者的差距更大,经济增长9.1%,而税收增长超过了20%。税收增收超常增长,有税收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加强征管的原因,还有不可比的因素,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进口的相关度相当高,经济增长快的年份,进口增长也快,但是,海关进口税的增长终究与经济增长隔着一层,进口税收的超常增长(如2003年增长47.4%)当然要排除在分析之外。

在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中,增值税是与经济增长率概念和口径最相近的一个指标。因为,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生产净值的概念,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价值形态是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而增值税就是对增加值征税。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不变,GDP增长多少,增值税大致也应增长多少。但从2003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增值税完成7341亿元,增收1066亿元,增长17%,超过经济增长率87%。对此能够提供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税收征管加强,偷漏税减少。据说,2002年增值税的征收率已经达到70%,进一步提高的余地还有,但不大,即使提高3—5个百分点,也只能解释增收的1/3左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比我们有效,且所得税比增值税的征收要困难一些,其征收率通常为70%—80%。二是GDP的数据偏低。尽管国家统计局一再说明,近来国内外的一些认为中国已经出现全面经济过热的人仍持此看法,国内各省上报的统计数字也大于统计局公布的数字。退一步讲,即使认可此说,2003年GDP增长不是9.1%,而是10%,也不能弥合与税收增长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