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36:38

失业人员范文篇1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现状

我国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因:一是当时传统的就业模式已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已无力单纯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新成长劳动力和返城知青,“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应运而生,大批就业者走上自谋职业的道路;二是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也是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观念变革的结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应付瞬息万变的产品市场,随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企业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灵活用工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业、生活服务业、保险业的兴起,客观上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灵活的用工方式。此外,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我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群体。

灵活就业就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而且,这一就业群体会随着全市企业改革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会大量从事到灵活就业队伍中来。据统计,20*年到20*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别为38.3万人、36.3万人和35.2万人;20*年到20*年全市私营个体等非正规就业人数分别为11.2万人、23.6万人和29.6万人。相比较可以看出,全市的就业形式已经出现城镇单位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个体私营企业中非正规灵活就业人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数占城镇其他劳动力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劳务性、承包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60988人的30.7%。最近,我们对主城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状况是不稳定、不充分和没有完全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现状是:

1、无固定劳动关系。灵活就业的人员从事就业的范围广泛,但各类用人单位都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自我经营就业的也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下岗职工还与原单位保留着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在与灵活就业人员座谈时,他们一致反映劳动收入低,如给人卖服装、餐厅、家政服务等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有供养老人、抚养孩子上学的生活就很困难。

3、低收入家庭的灵活就业人员一般无力参加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调查中,我们了解了部分双下岗、双失业或有病人、单亲等生活负担较重的家庭,他们靠打工维持生活,有的还得靠低保、靠下岗生活费来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失业人员勉强缴纳养老保险费;有的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只好中断缴费;想参加“医保”也没有能力。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对自己今后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十分担忧。

4、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职工在40岁左右,男职工在50岁左右)、文化偏低(基本上是期间的初高中生)、普遍技能单一,实现正规就业确实很困难。

5、灵活就业人员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他们反映:下岗时间长,再就业困难,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家人不理解,生活压力大,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6、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滞后。对灵活性就业人员,目前只限于不规范的统计和新出台的对“4*0”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保补贴,而对整个群体的管理、服务、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制约,是劳动之法的缺位。

调查显示,我市的灵活就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大中型企业中的灵活就业形式

目前我市大中型企业所采用的灵活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临时工、季节工、劳务工、承包工、派遣工、小时工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有企业、劳动部门或社区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将下岗失业人员有组织地派往这些企业—劳务派遣;另一类是企业直接面向社会招用的临时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企业与受雇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2)依托“劳动组织”的就业形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组织”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下岗、失业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其特点是: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二是公益性劳动组织或安置型劳动组织。这类组织是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地方政府扶持开办,通过在社区开展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劳动,帮助从业人员获得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三是劳务派遣型的劳动组织。即通过这些劳动组织将下岗失业人员派遣到大中型企业或其他部门和单位就业。

(3)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

这类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劳动条件差,而且也没有社会保险,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流动性极大,在这类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大多将此工作当作应急措施或打零工,处于边缘就业状态,一有机会就会“跳槽”。劳动关系极不稳定。

(4)自我经营就业

这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多数是年龄偏大,文化专业素质较低,在自己的居住地或早市、夜市摆摊等自我经营就业,收入极不稳定。

二、灵活就业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日益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着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如用工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费统筹,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公有制企业在临时用工方面也存在着随意性;劳动者个人自主就业,如靠做小生意、小修理、小饭桌、摆地摊和家政服务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服务机构也只是对其中的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办社会保险缴费服务工作,对这种形式就业的下岗职工只能任其存在,自由发展,这就是社会上存在的隐性就业。而我们却无章管理,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1、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难,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被动。一是吸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用工不规范的原因,导致了国家出台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不了。如:从20*年国家开始对商贸、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执行的减免税费政策,就因为这类企业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享受不了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导致了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难;二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用工不申报,不规范也给下岗失业人员隐形就业留有了空间;三是用工单位的空岗信息和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不进入公共劳动力市场,也给公共就业服务造成工作被动。四是下岗失业人员个人在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情况下,从事了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灵活就业)后,没有任何政策扶持而劳动保障部门除了主动进行就业情况统计外,没有管理办法。

2、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与否只能由自己承担。据统计,截至8月底,失业人员在市劳动力市场档案托管的有9457人,仅占下岗失业人员灵活性就业人员的50.6%,其中:个人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有9165人,参加或接续医疗保险有5613人,分别占档案托管人员的96.9%和59.4%。这一统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受利益的驱使,一些用人单位不承担用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任,职工无奈自己缴费;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个人只好中断养老保险缴费关系,有的参加不起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另外下岗职工因与原企业保留着劳动关系,就不就业都等原企业给缴纳社会保险费。

3、对灵活就业人员缺乏扶持和管理。在20*年以前,我们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管理,只是通过20*年以来全市建立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将他们纳入了就业统计,而国家和省市没有相应的就业管理规定。建立的就业服务也只是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个人档案托管和代缴社会保险费业务。主要原因:一是各类用人员单位不愿意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正规就业;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刚开始向社区延伸,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滞后,社区就业管理缺乏工作经验,而且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都没有制度性保证,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对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自主灵活就业人员,因为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也导致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就业管理。

三、解决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政府加强和改进公共管理

既然灵活就业已发展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形式之一,国家就应当确立灵活就业的法律地位,为劳动者灵活就业创造条件,更好地促进和稳定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范劳动关系,提供政策扶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辟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渠道,更好地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1、尽快制定和出台旨在保护,扶持灵活性就业人员合格权益使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使灵活性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劳动关系,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用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规范和维护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和前提,也是劳动关系双方履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契约。对此,因从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类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和自觉性;二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活动,对非法用工行为依法纠正查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以增强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3、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劳务派遣工作,不断探索组织起来就业的路子。如社区卫生保洁、家政服务、小商品配送、托老托幼、水暖家电小修理等适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各类就业组织,使零散就业组织化、隐性就业显性化、灵活就业稳定化。目前的工作,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社区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促进各种灵活多样就业组织新机制;三是要加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化建设,增强就业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

4、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积极扶持创业带头人,促进社区就业。要结合城市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鼓励社区各类服务业、加工业等大力发展,特别是要鼓励社区内有创业能的人,积极开展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营造条件,解决困难,符合条件的一定要落实好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帮助鼓励他们直至创业成功。

5、政府应取消对灵活自主就业人员的一切行政收费,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自主就业,为他们从事小修理、小摊点、小服务等提供规范的指导性服务。

6、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的扶持政策。为稳定灵活就业,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落实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扩大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的范围;二是加大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证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三是减免下岗失业灵活就业低收入贫困家庭的水电、物业、取暖、就医和子女上学等费用,并落实到人到户。

失业人员范文篇2

关键词:中国;失业;原因;现状

一、失业人员存在的原因

1.经济体制转型加速了隐蔽性失业的公开化。计划经济时代,“全面就业”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企事业单位大量冗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和使用实行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和统一管理的制度,大部分的劳动力是通过行政干预和统配的方式实现就业。这种计划型的就业政策是以牺牲生产效率为代价来换取高的就业率,形成了“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现象。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使这种国有企事业的隐蔽性失业显性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冗员成了下岗失业人员。国有单位职工大约有1.3亿,按市场机制标准衡量,大约有30%的“在职失业者”,即绝对人数在3000万以上。这些人员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有工作,但实际上他们对生产没有作出贡献。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这种隐性失业必然逐渐显现出来。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生了农村失业人员。中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城市工业经济和传统农业经济并存,传统农业经济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中国在城乡不平衡增长的基础上,以农村和农业的巨大牺牲为代价,推动了城市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这种城乡差距带动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差距。

农村失业人员的就业工程将是长期的。因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内,中国社会经济仍然是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会是漫长的。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中出现的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但目前社会上适合这部分劳动力的工作却非常有限,因此形成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游荡于社会之中,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这部分失业人员享受的不公平社会待遇增加了他们的不满情绪。

3.产业结构的调整壮大了失业人员的队伍。随着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和传统产业地位的下降,出现了“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的矛盾现象。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的兴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会急剧增加,但适合该产业的劳动力因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而使其供给不足或短缺;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低,其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规格和品种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致使产品的市场需求呈递减趋势,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下降,从而出现失业现象。再者,伴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人们对国际市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需求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对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的比重则相对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市场需要对产品结构进行更新。这样,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日趋减少。

4.劳动者自身因素延缓了就业的步伐。除了社会的原因,劳动者自身的许多因素也延缓了他们就业的步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对职工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狭窄的知识和单一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有些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相对而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单一、老化,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时常常失败,造成心理脆弱,甚至自暴自弃,听天由命。而有些失业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失业后对提高自身素质对就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就业意识、择业观念陈旧,认为要在国营企业工作才算正式工作,而在民营经济、个体经济中从业只是临时工。过去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国有,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这种落后的就业观念使失业人员拒绝灵活就业。

二、失业人员的现状

1.失业人员的年龄构成。在年龄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失业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据显示:2006年的失业人口中,16~19岁占8.3%,20~24岁占18.5%,25~29岁占12.6%,30~34岁占12.5%,35~39岁占13.8%,40~44岁的占13.8%,45~49岁占9.5%,其中20~39岁占57.4%,占了总数的大半,39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占总数的23.3%,而且年龄越大占的比例就越小。而2006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在所有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从2003年的16.5%上升至20.3%,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9.9%。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到了36.1%,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3.8%。表明失业群体青年所占比例较大。

2.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了总求职者的26.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总量的73.6%,表明在失业人员中,文化程度较低者所占比重较大。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的2006年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的数据,我们发现,有将近一半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占45.3%;接下来是高中,占33.7%;再接着是大专,占9.5%。此外,小学为7.7%,未上过学的和研究生的比例之和为0.9%。

3.失业人员的原职业类型。从职业种类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的失业人员中,原“商业、服务业人员”占34.2%;原“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32.4%;接下来是专业技术人员占9.7%;再后依次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6.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6.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1.4%和“其他”占9.8%。

4.失业人员的生存现状。从生活状况来看,失业会给大部分失业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因而其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4年中国城市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8%,高于同期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过去二十多年,城市贫困并没有因为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还表现出日益加重的迹象。再加上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基本没有社会保障准备的条件下开始大规模推行的,这就使失业与贫困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心理状况来看,对绝大部分的失业人员而言,由于失业前后的差异,容易造就其极大的心理落差。同时由于失业带来的经济困窘使其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精神的极大失落,感觉自己仿佛成了社会的弃儿,沮丧、苦闷、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随之产生。失业人员家庭因不堪忍受艰难的生活而夫妻反目、婆媳不和,以至家庭破裂,精神崩溃的也大有所在。

从子女教育来看,失业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往往难以负担起失业人员自身的劳动技能培训以及子女的教育费用,从而使得失业人员及其家庭陷入“恶性循环的贫困”,即由于失业,失业人员及其子女无法正常地接受教育,而导致其进入社会,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竞争资本,从而失业人员及其子女极有可能成为后继的失业人员。从而最终形成一种贫穷代代传递的“马太效应”现象。5.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首先,政府对失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大多是在经济上予以倾斜,而仅仅在经济上的政策倾斜还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对而言较低,失业人员还需要知识的更新和劳动技能的习得。由于就业援助政策体系不健全,这使得失业人员就业时面临着许多困难。这是失业人员就业环境不宽松的主要原因。

其次,目前中国部分企业在员工招聘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在中国,90%以上的招聘广告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等)。对失业人员而言,就业歧视首先体现在年龄歧视。

再次,中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太大。中国目前大约有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他们是城镇失业人员就业过程中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十五”期间,中国新增的劳动力数量将上升,2003年新增劳动力为650万左右,2004年为650万左右,2006年就达900万,加上已有的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达到23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这还不包括1.5亿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这期间劳动力总供给量1.9亿~2.1亿人,总需求量为6800万~7500万人,存在很大差距。虽然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京出席长安讲坛时指出,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会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要慢,失业问题得到缓解,最严峻的失业时期已经过去。但目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供给明显大于需求。

2007年第四季度,全国部分人才市场共有35万家单位参加招聘,提供招聘岗位322.9万个,登记求职812万人,职位供求比为1∶2.5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2.51,下同)。第四季度供求比达到全年的最高点。东部地区招聘职位数和求职人数仍占全国总数的2/3,职位供求比达到1∶2.61。同样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第三季度对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的结果,16~34岁的求职者已经占据了求职总人数的70%,其中16~24岁和25~34岁约各占一半的比例。这些求职者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全部求职者的45.9%。而在所有这些求职者中,失业人员的比重高达58.4%。

参考文献:

[1]孙天立.市场经济下对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9).

[2]蔡舫.就业形式和工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新华文摘,2004,(23).

[4]李杨,陈璐.中国“新失业群体”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青年探索,2007,(1).

[5]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就业与再就业统计公报[R].

[6]李培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治理:后工业化和市场化——东北地区9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1998,(4).

[7]国家统计局网站[EB/OL]./tjsj/ndsj/laodong/2006/html/01-77.htm.

[8]李晓莉.城市贫困:发展隐忧与出路抉择[N].西安日报,2006-03-08.

失业人员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以开展就业援助为支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将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援助,使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帮助625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民政部门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受理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申请,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优先帮助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三)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的特点,组织有就业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实行项目管理,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四)鼓励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企业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认定工作,并对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税务、工商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各部门按规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五)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援助服务;通过组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做好所属就业援助困难的认定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地要制定解决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确保目标、责任、措施、人员、经费五到位。

(二)落实工作责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负责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民政、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工作。

(三)完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将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社会救助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失业人员范文篇4

一、完善职工服务中心,向外地输送一批。当前,我县具备向长珠闽地区组织劳务输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为此,工会要进一步完善职工服务中心,积极开拓省外、境外劳务市场,使劳动力资源有序合理流动。职工服务中心要坚持既对下岗职工负责,又对用工单位负责;就业难的职工优先,生活困难的职工优惠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扩大用工信息来源,根据市场需求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培植再就业基地,由基地安排一批。对由市场需求、就业潜力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鞋业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制衣有限公司等,要给予重点培植,与他们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根据他们的用工需求,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应聘,同时,免费进行专门培训,满足他们的用工需求。对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较好的企业,在评先评模上要给予优先考虑。

三、用活再就业优惠政策,向社会分流一批。为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工会组织要学好用活这些优惠政策,发挥好工会自身优势,整合劳动就业部门力量,帮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能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和再就业政策,要重点帮助“4050”人员等再就业困难群体,调动好他们的创业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形成千人百行再就业的宏大规模。

失业人员范文篇5

了就业,使社区就业率达到96%,再次被湖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评为全市优秀就业援助员。

陈玲玲所在的凤凰四社区有一户双失业家庭,夫妻双双失业后,脾气是出了名的坏。陈玲玲给他们介绍工作,他们不是嫌钱少就是嫌活累。这家男的姓费,去年1月,陈玲玲介绍他到一家大型超市做冷货营业员,没做几天,他便说做冷货工作要得关节炎,不做了。经过交谈陈玲玲了解到,他原是湖州震远同食品厂的一名销售人员,买断工龄后失业;妻子原是湖州丝厂的巢丝工,现在当协保;眼下读高中的女儿由爷爷负担。陈玲玲感到,这位失业人员发牢骚主要是因为有失落感和对今后生活无着落的忧虑。针对这种情况,陈玲玲诚恳地对他说:“小费,你和我都40岁出头了,年纪说轻不轻,说老不老,要说出去打工,找口饭吃是不成问题的,但你以前跑过供销,自由惯了,现在要到人家手里打工恐怕有点不习惯。”他说:“是呀,看人家的面孔我最不习惯了。”这时,陈玲玲感到火候到了,马上话题一转说:“现在政策好,你干脆自己开家店,自己当老板,省得受人家气。反正你住在底楼,围墙上开扇门,店面都用不着租。”后来,为围墙开门的事,陈玲玲不仅多次帮他协调邻里关系,还为他跑开发区城市监察大队;办营业执照时,又带他跑工商局、卫生所,再后来又帮他申请了一次性再就业困难补助。几个回合下来,陈玲玲与他成了好朋友。

陈玲玲所在的凤凰四社区有位姓洪的失业人员,失业后,开过店,帮过厨,当过市场管理员……可是做什么都没有恒心,三天两头换工作,是个就业困难户。一天,陈玲玲给他介绍了一份新奥燃气公司后勤管理工作,并带他去应聘,当场和用工单位讲好第二天上班。可第二天,这位失业人员却没去。陈玲玲很生气,马上拨了一个电话到他家,谁知还没等陈玲玲开口,这位失业人员就说:“主任,讲的是750块钱一个月,又要烧饭,又要看宿舍,他们都是外地人,东西乱放在宿舍里,万一少了讲也讲不请……”“那你当时为什么不说清楚?”陈玲玲没想到这一说使他火冒三丈:“当时没有想到,回来想想不合适就不去了,这有啥关系?谁要你这么认真!”“啪”一下把电话挂了。陈玲玲愣了好一会儿,待回过神来,调整好情绪,马上赶到他家里。陈玲玲面带笑容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洪师傅,其实你是个老实人,自己开店怕担风险。介绍你去管理市场,因为要收费你又抹不开面子。我看你最好还是利用一技之长,找家饭店干干老本行……”洪师傅看陈玲玲说得真切,连连点头。时隔两天,这位失业人员特意打电话给陈玲玲,说是在一家小餐馆上班了。

凤凰四社区有位姓陆的失业女工在湖州勃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班期间,因不满公司加班加点,在请假未果的情况下,用短信向单位发了解聘报告,就不再去上班了。为此,该单位要求这位女工补偿公司培训损失费300元,并退还预领工资252元。陈玲玲认为:这位失业女工在该单位从事出纳和文秘工作,因工作需要,单位教会了她使用电脑、开增值税发票、点钞和记账,这些都属于上岗前的一般业务培训。同时,双方在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劳动者违约要赔偿培训费,因此,该公司要求这位失业女工补偿“培训损失费”缺乏法律依据。于是,陈玲玲主动跟用人单位协商,最后用人单位同意免收培养损失费,小陆也退还了预领的工资,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接着,陈玲玲又帮助小陆找到了一份同样的工作岗位。

失业人员范文篇6

“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是政府为百姓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为了充分发挥银行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金融杠杆作用,我支行的同志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县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县下岗人员基本情况

(一)下岗失业人口现状

我县面积?平方公里,20**年末全县总人口15万,城镇人口8万,占总人口数40%;城镇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4.5万,占城镇人口的56%,职工下岗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种特有现象,由此引发的城镇人口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开展情况

重庆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作为试办点于2003率先在我县开展,由农村商业银行**支行营业部办理开办此项业务,至今已有6年时间。为了推动该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几方领导多次召开座谈会协商,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政策。截至20**年底已累计发放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174笔,金额5006万元,累计收回?笔,现有余额?万元,贷款金额及笔数由最初的?笔,?万元增加到目前的?笔?万元。在贷款用途方面餐饮和?占比较大,分别占贷款金额的33.4%和35.6%,从项目看下岗人员在巴川镇和各乡镇从事的商业、餐饮和修理等个体经营的微利项目和非微利项目各占一半。

农商行**支行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主要受理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由社保部门逐级推荐审核,统一提交支行营业部,支行营业部按照贷款发放原则,再进行严格的调查、审查、报批等程序后,办理此类贷款,贷款金额均在5万以内,期限在一年以内。

(二).小额担保贷款还款情况

**县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逐步进入还款高峰期,到目前为止,还款进展不十分理想。到2006年7月底,到期应归还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共计412笔,涉及贷款金额共计2038.2万元,其中,个人担保贷款398笔,金额7%.2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4笔,金额1240万元。全县实际还款329笔,金额为1849.54万元;其中个人担保贷款3笔,金额609.54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4笔,金额1240万元;其中提前还款37笔,金额为74.3万元。欠款共计120笔,欠款金额262.96万元,总体欠款率为12.9%。其中,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还款率很好,获得贷款的企业均能按时还款;欠款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贷款这一部分,欠款金额262.%万元全部是个人贷款拖欠的,占个人贷款到期应偿还总额的33%,涉及到120个下岗失业人员。截止2006年7月底,**县的担保基金代偿金额为:36.6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工作环节的不到位影响到小额贷款的进程和效率。小额担保贷款启动以来,金融机构在审贷过程中,已发现多起已实现再就业收入较高的下岗职工提供虚假资料、非下岗失业人员利用《再就业证》持有者更换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借用他人营业场所,甚至利用《再就业证》进行买卖交易等形式享受优惠政策的套取贷款现象。我县在承办过程中竟发现高达30%左右的申请人存在上述情况,成为影响审核通过率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暴露出社区推荐环节和劳保部门审核环节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再就业证》的发放和管理存在漏洞,在信息交流和联动上也欠缺协调配合。此外,由于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小笔数多,程序烦琐条件过多,金融机构审核严格、谨慎放贷,辖区诚信环境不佳、许多下岗失业人员金融观念落后、创业目标不明确等原因也导致了总体上申办人员较少,审核通过率过低,致使小额担保贷款进展缓慢。

(二)、贷款户对贷款的认识不清,认为小额贷款是“救济金”小额担保贷款旨在利用有限的财政支持再就业资金,以金融杠杆撬动银行的信贷资金,通过信贷方式支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伙经营行为。财政的担保基金用于弥补贷款损失,另外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于银行的商业资金,必须有偿使用和到期偿还,小额担保贷款只是创业资金,不是救济金。而部分贷款户把小额担保贷款当成了救济金,直接影响了还款情况,还款不及时、拖欠利息、转移贷款用途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必然产生恶性循环,令金融机构对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更加没有信心。

(三)办理贷款发放环节多

目前下岗失业人员每办理一笔贷款都要经过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县区就业服务部门、县区财政部门、以及经办银行4个部门对项目实地考查论证,造成了重复审查,办理时间长、影响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贷款的热情。

(四)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配合难

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制度设计上是一项政策性的商业贷款,在具体的操作中与之紧密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有:财政、中国人民银行、劳动保障等三个部门,这就决定了它的实际操作不是一个部门或机构就能运作的,它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统一配合,其中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这项贷款制度的正常运作。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中各职能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与拨付,如筹集担保基金,拨付微利项目的贴息资金,拨付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手续费、呆账损失补助和贴息资金等。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开展创业培训,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搞好小额担保贷款的日常运作,如政策的宣传、指导,贷款申请对象的资格审核,贷款的后续管理等。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操作办法并督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同一件事由不同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就为多方博弈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大家在行动之前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权衡取舍,协调配合就显得不那么容易。

(五).贷款担保难

1.担保基金规模小,无法满足借款人对贷款的需求

目前,政策规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专户储存于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封闭运行,专项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县一级地方政府,由于财力的限制根本无力也无心设立担保基金。从2006年1月1日起,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对象扩大到了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口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自愿到西部及县级以下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贷款需求大大增加了,而担保基金却没有得到补充。这样,尽管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加强,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进展缓慢,其局面是:咨询申请的人一批又一批,而真正拿到贷款的人却是少数;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担保基金规模无法满足贷款需求。

2.“反担保”门槛破解难

为控制风险,政策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个人向小额担保贷担保机构申请担保时,要向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的有关证明资料。”在实际的操作中,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因为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本身就是社会扶助的对象,有的连基本的生存都没有稳固的保证,无法提供充足有效的反担保;而不提供反担保又如何控制、约束借款人信守合约呢?面对这种局面,大部分市州推行了第三方责任保证,由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员工为借款人提供还款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反担保的难题,但从长远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谁会轻易为他人提供担保,一旦借款人还不上款不是自寻麻烦。

三、下一步需采取的工作措施

贯彻县级银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我市稳定和发展的大事。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们部门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推进工作的开展,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在我市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强化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农方面的责任,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县。鼓励协调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特别是一些中介产品。如在贷款方面的委托贷款,或者发起贷款理财计划,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将一部分钱送到需要钱的人手里;探索鼓励和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管理,做到管得住,放得活;探索发展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股权基金;在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的同时鼓励这些机构加强为低端客户服务;建立一套可复制的小额信贷流程和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技术;探讨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参与金融监管。鼓励发展小额贷款、互助性贷款、合作性贷款,民间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社+资金互助”模式,通过社员内部资金互助,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积极发展不同形式的抵押担保。

(二)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个人资信评估机制

由于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面临着“四大难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审计成本、契约执行;又由于这些难题,会导致银行实施“信贷配给”不向那些无力提供担保或抵押的穷人或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即“信贷市场失灵”。为此,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采取了以政府出资提供担保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贷款担保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要实现借贷之间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下岗失业人员到期按时还款,否则这项扶持优惠政策就无法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下岗失业人员个人的信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这项公共扶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没有监督的条件下,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失信”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他的一种的“理性”的选择。因为他享受政府的贷款政策扶持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而且不归还他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赖账”对他来说利益是最大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使借款者经过权衡取舍之后认为“赖账”是不合算的,从而他们就会主动选择“诚信”。即“面对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乡土诚信’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制度化的诚信’,靠制度的作用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透明度。

(三)探索改变担保基金单一担保模式

目前,相关政策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基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的拨款。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财政部门负责筹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基金基本上是担保基金的唯一筹措渠道。这种分级负责的筹集体制,容易受各地各级财政承担能力的限制,使得担保基金的实际筹措到位和补充十分有限。为走出担保基金规模小的制约,我们可以探索借鉴其他小额信贷扶贫的成

功经验和作法,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模式。

1.小额联保信贷

小额联保信贷是一种小组贷款模式,它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担保,而没有要求在借款人群体以外提供额外的保证;申请贷款的借款人员在自愿的基础上三五人联合起来,互相担保,互相监督,互相风险,当其中有人无力还款时,小组其他人帮助还款。如: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推行的小额信贷模式;在我国,也有类似的扶贫运作模式,例如:天津市妇联开展的“小额联保信贷促进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模式”。

2.“捆绑式”贷款模式

改变银行一对一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形式,采取组建生产、销售型的合作组织,把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创业,以合作组织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担保的模式。这种贷款模式是借助合作组织的专业能力对借款者进行集中的管理、指导、监督,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部分省市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

(四)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金融行为

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商业上的可持续能力,政府应着力培育一个具备良性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以便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和有序竞争。政府应确保建立良好的法律与监管框架,完善制度建设,并在适当时机调整利率政策。此外,政府行政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针对性,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目前我国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农业风险补贴和风险抵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的,政府应该探索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并在适当的时机以立法的方式加以强制。

(五)对农村小额信贷给予适当政策优惠

农村小额信贷的高利率有利于放贷机构覆盖较高的运作成本,但过高的利率也会加大农户贷款的负担,降低其贷款积极性。因此,在对这些商业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小额信贷项目进行适当利率监控的基础上,可以由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以降低机构运作成本,具体的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再贷款、延长再贷款期限、承担部分风险补偿金等,鼓励更多的商业机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项目。为了活跃农村文化市场,财政部和商务部20**年底还联合宣布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启动“家电下乡”试点,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彩电等三类家电。随着接连不断的惠农政策如家电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有望得到激活,这对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六)拓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渠道

失业人员范文篇7

第二条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是为本县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就业的,其自筹资金不足部分,获得人民币小额担保贷款而提供的信用保证资金。

第三条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以担保贷款为手段,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为目的,以按时还款为保障。

第四条机构设置。成立*县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管委会)和*县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以下简称“担保中心”),“担保中心”设在县劳动就业服务局,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担保与服务机构。基金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筹措和逐步增加基金;

(二)审议批准“担保中心”运行规程、管理办法和发展计划;

(三)聘任“担保中心”主任;

(四)听取和审议“担保中心”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财务预决算报告;

(五)对“担保中心”的呆坏帐核销和增减资金规模做出决议;

(六)对“担保中心”的业务实行监督管理;

(七)审议和决定“担保中心”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担保基金的来源。

(一)县财政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二)自治区财政对县财政担保基金的补助;

(三)贷款担保基金的利息收入;

(四)社会各界对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捐助。

第六条担保基金存放于经办银行,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担保,不得挪作他用。小额贷款总额不超过担保基金银行存款的5倍。“担保中心”业务经办费用由县财政拨付。

第七条贷款的对象。

(一)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是指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被征地的农转非人员。

(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是指持有军人退出现役的有效证件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三)高校毕业生。是指持有从大中专技工学校毕业有效证件的应届毕业生。

(四)其他各类失业人员(持有《失业证》)。

(五)经县有关部门认定的回乡创业人员。

第八条贷款的条件。具有本县户口,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年龄在男60岁、女50岁以内,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属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就业的(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性行业除外),其自筹资金不足,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以及其他有效证件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在“担保中心”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以向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明确的经营范围、经营场所和合法有效的证件。

(二)所借资金的使用方向与经营范围相一致。

(三)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应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自有资金不低于贷款本金的50%。

(四)合法经营、资信程度良好,有按期还本付息能力。

(五)向“担保中心”提供反担保的保证人、抵押物或质押物。

(六)愿意遵守本办法。

第九条贷款额度与期限。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单笔不超过2万元,对组织起来就业或合伙经营的,贷款金额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当小额担保贷款到期,贷款人申请展期的,经担保中心和经办银行同意,可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条贷款用途。贷款人应将贷款用作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个人的流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贷款利率。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水平执行,不得向上浮动。

第十二条贴息。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据实全额或部分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展期和逾期不予贴息。

(一)对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以及组织起来就业或合伙经营的,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按照基准利率由中央(自治区)财政据实全额补贴,展期不帖息。

(二)提倡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办创办项目,自有资金不足时,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予以50%的贷款贴息,展期不贴息。

(三)其他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不予贴息。

(四)微利项目是指失业人员在社区、街道、工矿区等从事的商业、餐饮和修理等个体经营项目,具体包括: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图书借阅、旅店服务、餐饮服务、洗涤缝补、复印打字、理发、小饭桌、小卖部、搬家、钟点服务、家庭清洁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种养殖业、中介服务。

第十三条贷款担保程序。小额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乡镇街道(社区)推荐、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经办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自收到担保申请及符合条件的资料之日起,有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贷款人正式答复。

贷款人需提交下列资料并保证其真实性:

(1)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

(2)贷款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

(4)个体经营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5)提供反担保及联保人资料;

(6)“担保中心”及经办银行需要的其他资料。由于贷款人身份不同,需提供《复员证》或《毕业证》等其他有效证件。

第十四条对小额担保贷款建立联合审核制度,“担保中心”和经办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应联合进行调查和现场审核,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第十五条经办银行要简化手续,为申请贷款的失业人员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因贷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而不能提供贷款的,经办银行应及时向贷款人说明理由。贷款期间,经办银行要定期与贷款人联系,了解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提供必要的财务指导。发现信贷风险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资金损失。

第十六条担保赔付与责任。当小额担保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经经办银行与“担保中心”研究不同意展期的,首先由经办银行组织催收与追偿,“担保中心”予以协助。三个月后,对仍无法收回的贷款由经办银行处理抵押物、质押物,以清偿贷款,不足部分银行提出代偿通知书,经“担保中心”调查核实后,由其承担代偿责任。

第十七条“担保中心”履行代偿义务后,具有依法追偿权,追回的贷款本息及滞纳金全部进入担保基金专户。

第十八条小额担保贷款存在下列情况时,“担保中心”不承担保证责任。

(一)经办银行与贷款人变更合同未经“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二)经办银行允许贷款人转让债务未经“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三)经办银行允许贷款人延长偿还期限未经“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第十九条贷款和担保的风险控制。“担保中心”业务风险控制基本目标是: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担保基金适当分担贷款损失。当贷款担保基金对经办银行小额贷款担保代偿率达到基金总额的20%时,应暂停对该行的担保业务。在与经办银行协商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后,报基金管委会批准,再恢复担保业务。

失业人员范文篇8

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情况来看,城镇就业人员被制度所覆盖率较低,城镇就业人员中大部分的人没有被失业保险制度所覆盖。失业保险金管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应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但目前的实际是失业保险基金存在结余、有闲置现象。从2011年—2013年每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都大于支出,失业保险金滚存结余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3年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已达3621.78万元。此外,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比例也不合理,有重生活保障轻就业保障的现象。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失业保险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失业保险基金的发放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有增加。2011年—2013年我旗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分别为97人、68人、215人,可以看出2013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明显增多。为了切实保障我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需求,在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筹集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2013年10月我局提高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由1100元提高到1250元。在确保发放的基础上,积极提供各项再就业服务措施,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狭窄理论上,其覆盖范围应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有的劳动者,在劳动者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失去工资收入,其生活将面临困难,再就业也需要相应的帮助时,失业保险制度就该发挥作用,给予失业人员经济补偿和再就业方面的帮助。但是,目前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主要针对城镇经济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的失业者,不涉及农村经济领域;在城镇经济范围内,又主要侧重于公有制经济,私营、三资企业还未完全纳入。此外,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所占比例较高,一些大学生也期望能接受失业保险的保障,但是由于大学生没有缴费,目前的失业保险政策是也将其排斥在外。失业保险给付时间过长,待遇水平灵活性差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我国失业保险给付期限最长能够达到两年,这个期限远远超过了其他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的给付时限。最长两年的给付期限容易滋生失业者的慵懒情绪,削弱失业者积极寻求工作的动机,还会因为降低了自愿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延长职业搜寻时间,使社会面临更大的失业压力和更高的失业率。此外,失业保险的待遇水平灵活性差,对部分企业产生负激励。我国失业保险采取的固定标准制,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18条的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并且结合缴费年限确定其失业保险金的待遇。依上述标准确定下来的失业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年限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关,而与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无关,这对高效益的企业来说没有很好的激励作用,甚至会产生负激励效果。失业保险收支状况不平衡,基金收入大于支出我旗的失业保险金滚存额逐年增加,2011年—2013年分别为10242.45万元、13220.14万元、16146.82万元。这表明我旗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大大小于失业保险的收入,我国失业保险出台时的目标定位主要是用于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对促进就业等没有过多强调,故对促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比较严格的限制,造成基金大量结余,不能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功能。另外,地方政府片面以追求高结余为政绩目标,也是造成失业基金大量结余的一个原因。失业保险制度的再就业功能和预防失业功能薄弱失业保险包括三方面的功能,其一,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障功能,维护其在失业过程中的基本生活水平;其二,促进再就业功能。而我国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还未能很好的发掘,近年来,我国对失业保险的再就业功能虽日益重视起来,但是目前再就业功能的发展还不尽人意,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再就业的资金仍然有限;其三,预防失业功能。目前失业保险基金中还没有预防失业方面的专项基金,也没有相关的预防性政策措施出台。

三、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建议

失业人员范文篇9

一、帮扶对象和内容

今年,我委结对帮扶的对象是清浦区清江街道办公园社区“4050”下岗失业人员6人。

对“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帮扶主要指再就业帮扶。一是对准备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援助,帮助其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有关优惠政策;二是帮扶对象外出打工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三是积极为帮扶对象提供三次以上就业帮扶。

二、帮扶目标和任务

*年底前确保市帮扶办下达我委的6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包括单位聘用、外出打工、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再就业率80%以上,力争100%。

三、帮扶措施和要求

1、确定结对帮扶对象。委帮扶办于3月24日前深入社区与社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取得联系,并逐人逐户走访了解帮扶对象目前家庭状况、专业技能、就业愿望和就业意向,填写“4050”人员登记表,制定帮扶方案,宣传帮扶政策。

失业人员范文篇10

一、组织实施基本情况

拟定《××县交通局干部走访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人员活动实施方案》,成立由岩迭书记任组长的走访小组,配合州交通局走访组,并抽调××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林业局、民政局、档案局,素质好、责任强的领导干部共10人,经局党总支动员和培训后,于5月9日至13日分为2个小组赴××县开展走访活动。小组人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家庭,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了解掌握他们所思、所想、所诉和所求,为下一步的工作和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1997年至2008年国有企业改制时基本情况

(一)昆曼运输公司××分公司:原企业名称西双版纳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分公司,现企业名称为西双版纳昆曼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于2004年10月进行改制。改制时共有242名职工,其中留用63人,下岗失业89人,退休90人。

(二)××交通工程公司:原企业名称××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公司已注销,原公司于2003年4月进行改制。改制时共有32名职工,其中下岗失业26人,退休4人,调离2人。

三、走访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走访活动计划走访调查人数88人,实际调查走访114人,因联系不上或其他特殊原因未调查12人;已调查走访人员中:办理养老保险101人,办理失业保险69人,办理医疗保险76人,福利住房64人,经济适用住房2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一)退休人员住房拥挤,子女无稳定的工作,基本上都与父母同住,希望解决住房和子女就业问题。

(二)退休人员虽然都参加了医保,但收入较低,就医时,个人支付部份较困难。

(三)下岗失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较困难,靠打工或灵活就业,收入较低,不稳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太困难。

(四)下岗失业后,无单位依托和无人管理,文化又低,相关的一些惠民政策无从知晓,信息闭塞,事情难办。

(五)改制时政府相关文件中说明退休员工改制时一次性剥离给当地社区管理,但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落实。

建议意见:

(一)希望政府加强居委会建设,规范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办事能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无归属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