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0:46:35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范文篇1

住的社区。总的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为社会分层型,与此相反,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是自然产业型。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社区结构状况密切相关。从静态角度看,一定的社区结构状况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从动态角度看,社会发展或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区变化或社区转型。那么,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结构类型究竟是自然产业型,还是社会分层型呢?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正在从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其具体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住宅的商品化而出现了楼房区、别墅区等不同等次的居民住宅区,这些新生的社会分层型社区虽然在我国城市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它反映了社区结构演变和发展的趋势。这种社区转型给社区建设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从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看,这种影响至少表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主体发生变化。在自然产业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工作单位三部分构成。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物业开发或管理者三部分构成。这两种模式,从外延到内涵,从现象到本质,都存在许多不同从外在表现看,两种模式中的第三构成不同,即前一种模式中是居民工作单位,后一种模式中则是物业开发或管理者。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同,因为前一种模式中的居民工作单位一般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居民福利房的提供者,而后一种模式中的物业开发或管理者则一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商品房的提供者;从内在涵义看,两种模式中第一构成虽然都是社区居民,但前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只是福利房的享用者,后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则是商品房的享用者。相对来说,前者的主体意识要弱于后者;从内在联系看,两种模式虽然都是由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相对来说,后一种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其具体表现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物业管理者和物业享用者(居民)存在一种投入与回报的交换关系:一方是通过经济投入而获得非经济回报,另一方则是通过非经济投入而获得经济回报。这种经济联系的持续和有效又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

社区建设范文篇2

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原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通常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社区概念有以下几点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界限或聚集场所;第二,社区都有一个人口群体;第三,社区都有一个能维护该地域和人口群体公共利益与秩序的管理组织;第四,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在西方国家,社区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而在我国,出于可操作性考虑,政府将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近几年有些城市或城区将居委会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还有些城市或城区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建立社区组织。显然,以居民关系比较密切、共同利益较多、联系比较频繁的社会群体居住地为依据划分社区,更接近国际标准。

二、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寻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大都经历了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重视社会发展、强调社区发展的演变过程。本世纪50年代初,针对一些国家把谋求本国经济发展甚至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所产生的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引发的政治动荡、社会冲突,联合国经济理事会在其通过的390D号议案中,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设想,即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与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和社会互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1954年改为社会局社会发展组),来具体负责推动全球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由于社区发展是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区域,直接针对特定社区的需要、问题而谋求解决之方和发展之道,从而有助于使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社区自身的具体行动来得以实现。因此,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世界社区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已形成新的世界性运动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而且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首先,高科技的发展带来高效益、高速度,带来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各个企业都要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员增效。预计在21世纪的发展中,电脑、机器人、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将使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岗位不断被机器人所代替。第二,就业人员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业余时间将不断扩大,社区成了人们业余时间的重要活动领域。第三,网络公司和虚拟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很多人在网上办公而不到公司上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形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新的舞台。美国有些学者估计,如果美国不加强社区建设,这个社会就将倾斜。一方面是公司带来一些人的高收入,另一方面是失业带来一部分没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区人越来越多,又不加强管理,社区将是恐怖组织滋生的土壤,大量恐怖组织将在21世纪滋生,他们扰乱高科技的发展。一个是高科技发展,一个是社区问题,是人类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

西方学者提出来对21世纪社会进行区分,分成三个领域,一个是政府领域。是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指导,政府官员不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则必然导致腐败。资源主要是税收。用这个资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个领域是市场体系,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政府对这个领域要宏观调控,但不能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法律的杠杆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发育的种种弊端。第三个领域是社区,社区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这是社区的原则。社区强调居住的环境要以人为本,使环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领域,如把市场原则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就更没法活了。这里通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奉献爱心的原则。

三、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率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到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来。此后,社区服务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由于它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而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1991年5月,针对当时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难以承担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素质任务,以及社区服务范围过宽,仅仅依靠民政部门管理力不从心等状况,从改变政府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适应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出发,民政部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又提出在城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甚至社区就业等多项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社区工作已经由原来比较单纯的“服务”走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1998年7月,配合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国务院正式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从而使我国社区建设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从地方社区建设的实践看,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并形成了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要特征,兼具各地特色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为了探讨并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建设思路,研究、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试点引路、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选择了经济条件好、工作经验多和创新精神强的10个城市的11个城区作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期探索中国式社区建设模式,并为其他城区提供经验。

四、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广大干部对社区建设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需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社区建设范文篇3

“永恒主题”为什么永恒?

——来自XX市XX区社区建设的启示

早春3月,XX的夜晚还有些寒冷,而位于市中心、长达一公里的湖南路却是一派暖融融、喜洋洋——全市10多万市民为庆祝“梅花节”在这里尽情狂欢。欢乐的人群与灯光隧道、水幕喷泉、光环灯柱交相辉映,“全国文明一条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等标识若隐若现。XX区区委书记叶皓看着这一切,脸上流出了微笑。

“10年前的湖南路还是一条4米多宽的小路,1992年拓宽后,老百姓自发的拆墙开店,东搭一块,西盖一点,整个街杂乱无章,卖的大都是假冒伪劣商品。”叶皓介绍说,“现在的湖南路不仅成为我们XX区乃至XX市的环境亮点,更重要的是,它一年要为我们区贡献数亿元的财政税收。”

湖南路的神奇崛起,得益于XX区在1997年提出的“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个充满了辩证法的发展思路。正是这个思路拉开了XX社区建设的大幕。

永恒主题:环境和发展的辩证法

改革开放的历史走到九十年代,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在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XX区的工作也不例外地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来开展。一时间,全民经商办企业,区、街、居似乎都成了经济组织。

然而,城区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区、街、居全民经商办企业的结果就是“破墙开店”——搭违章、铺摊点、搞创收。牺牲了市容和环境,并没有见到经济就此繁荣起来,却造就了一个职能错位的政府。如卫生城检查,检查时,政府是做管理的,忙着拆违章、赶摊点;检查结束,政府又成了抓经济的,忙着建违章、布摊点。结果是老百姓怨声载道,认为政府不讲信誉,搞形式主义。痛苦的实践让XX人开始反思:在市容和繁荣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城区政府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XX是XX市中心城区,云集着众多的企业商贾、机关学校。作为一个城区政府,要不要为这些不归自己管辖的单位和人口服务?为他们服务算不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反复思考、论证,XX的决策人统一了认识:作为一个城区政府,不能只抓微观经济,更重要的职责是城市管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政府办事能力主要是看税收,而城市环境、氛围正是税源好坏、大小的重要前提;是纳税人养活了政府,政府理所应当做纳税人的公仆,为所有社会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XX区提出了“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和“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这样两个相互关联的命题、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

当时,还以创造了多少产值和利润来评价一个区,一个街道,甚至一个居委会的工作,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提出这样的思路,是需要见地和勇气的。

据叶皓书记回忆,“这两句话提出来以后,我们就把社区建设作为纲来统率全区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社区建设不仅包容同时还扩大了城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1999年岁首,“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研讨暨XX经验论证会”在XX举行。同年2月,XX区被民政部第一个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这一命题被推向全国。

在“永恒主题”和“生命线”的辩证理念统帅下,短短几年间,XX就实现了税源经济与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跳出街居:走向社区大舞台

社区建设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是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按区、街、居这条直线布置下去,还是从街居走向社区,开门搞社区建设?

放眼XX辖区,XX大学、河海大学、紫金山天文台、水利科学院、跃进汽车集团、三乐电气总公司……共有22所高校,60多所科研院所,32家大企业,还有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内的50多个大机关。过去,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单位“闭关锁国”,自成体系,与地方和外界很少往来。如果这些占辖区90%以上的大单位不参与,这样的社区建设还是不是真正的社区建设?

这些问题,关系到XX社区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真假成败。

于是,他们对社区建设这个“永恒主题”做了一个界定:在全区范围内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界限,围绕社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各个方面,发动驻区单位和驻区居民,同创共建自己的家园。

叶皓说,“做这个界定,我们主要突出两条,一是政府的职能应与社区建设方向一致,这就是为驻区单位和居民创造最佳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条与块的行政隶属关系要在社区建设中打破,体现同创共建。”

正人先正己。区里首先提出了“三服务一争创”的目标,即“为全区老百姓服务,为省委、省政府、省市机关服务,为驻区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服务,争创全省首善之区”;同时,制定了“做优环境、贴近服务”的原则,为驻区单位拓路、栽树、送服务上门,为市民建广场、铺绿地,在全区开展住宅小区出新工程、全民健身工程、楼道亮化工程。另一方面,他们经过深入的发动宣传,通过“同住一个社区、共建一个家园”的号召,与驻区单位和驻区居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区街两级成立“社区建设发展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与大单位及时沟通、共谋发展、有效组织社区资源。

跳出街居走向社区,为XX的社区建设赢得了广阔空间。驻区单位不再把自己当“外人”,而是积极主动的出地、出人、出物支持社区建设:各院校的图书馆、体育场免费向社区开放;部队的生活服务设施与居民共享;过去拓宽道路,修建活动场所,被认为是区里的事,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现在则是慷慨解囊,主动资助,无偿出让。西康路工程,省级机关一次性资助2000万元,广东路拓宽,XX军区某部让出1000平米楼房和2000平米营地。

“如果把驻区单位算进去,我们的文化硬件设施是全市一流,如果没有驻区单位,我们是倒数第一”。即将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的XX人如是说。

解放居委会:迈出自治第一步

社区建设不能全靠政府包办代替,居民的事,说到底,还要靠居民自己来当家作主,要靠居委会来协调、落实。可是,居委会成天都在干什么呢?XX人有一个很形象的形容:忙自己的嘴、做政府的腿。社区建设这个“永恒主题”要永恒下去,必须把居委会从“嘴”和“腿”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其实,居委会从50年代诞生以来就一直做着政府的“腿”,但政府并没有给他们多少好处,办公经费少、人员待遇低是每个居委会的写照。在全民经商办企业的大潮中,产值利润也成了居委会的工作目标。不把他们从“忙嘴”——解决自己“钱”途的境况下解放出来,何谈组织居民开展社区建设?同时,街头巷尾的违章搭盖拆不拆,出租的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用房收不收回,群众也在看。

虽然没有更多的上级精神和前人经验,XX区还是义无反顾地下决心,要把居委会从“忙嘴”中解放出来。

他们从1998年初就开始实行居委会运作经费完全由区财政拿钱的政策:给你办公费用、工资、奖金,解决你的后顾之忧,逼着你拆违、退租、全身心地投入为群众服务。现在,XX区每个居委会每年的经费约在10万元左右,居委会基本不需再为“钱”途担忧。

然而,不再让居委会做政府的“腿”是比给居委会解决经费更需要下大决心的事情。上级机关、职能部门,谁不愿意在下面有条代劳的“腿”?所谓“上边千条线”,谁都离不开那“下边一根针”。居委会100多项工作,80%以上都是上级政府交办的。社区建设要深入,必须把居委会解脱出来。

首先,从最令居委会头疼的计划生育工作入手。计划生育是国策,无人敢轻视,但是指标压力太大,报表台帐太多,常常是居委主任们手忙脚乱,工作效果却不尽人意。他们决定由区财政、街道、计划生育部门各出一些经费,为每个社区居委会聘任1名社区计生干事,专司计划生育工作,既为社区居委会减了负,又确保国策落实在基层。这种“只减负,不剥离”的经验,得到国家计生委的肯定。

社区环境卫生也是一项压力大的工作。以往,居委会整天疲于应付垃圾清扫、上级的卫生检查评比等,办公室常常是“铁将军”把门,居民群众要办事找不着人,急得直骂娘。居委主任们一肚子委屈:“我们出了力,受了累,反而不落好。”于是,XX全区环卫工作按市场机制运作,向社会公开招标,让具资质的保洁公司一揽子承包,实行垃圾清扫、保洁、运输一体化。社区居委会不再当清扫工,只需做监督者。

逐渐地,居委会淡出了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把聪明才智和时间精力更多地运用到社区工作和为居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在湖南路街道西流湾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顺新运用掌握的电脑知识建立社区信息数据库,登记社区所有居民和单位的基本情况,随时调阅,方便快捷。康藏路社区42号大院脏、乱、差,自行车常遭窃。新一任居委会上任伊始,即召集居民代表和产权单位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很快改善了环境和治安状况,居民们直夸新社工真能干。中央门街道9个社区居委会把社区养老作为工作重点,推行《社区助老服务时间储备制度》,动员低龄老人、青壮年义务为高龄老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放权立制:给民主一个生长空间

1999年底至2000年初,XX区全面实施社区体制改革,按照区位、人口、社会心理等要素,把全区173个居委会的属地格局划为87个社区,并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了新一代有文化的年轻当家人。

与此同时,他们大力加强社区硬件建设,87个社区基本做到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站“四房”到位,电话机、传真机、空调、电脑、电视机、影碟机、照相机“七机”齐全。其中,90%的社区居委会用房达100平方米以上,35%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但是,有了这些还不够,他们要给社区一个真正的自治空间,让基层民主这颗大树生长起来。

首先,他们看到了一个事实:社区居委会没有财权。没有财权的居委会就得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就很难说拥有真正的民主自治权力。打开这个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瓶颈”,给社区居委会放财权!XX区为此出台了三条措施:为所有社区居委会开设独立的银行帐户,并配备兼职会计、出纳人员;区级财政把对社区的投资(包括经费、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直接拨款到社区居委会帐户;实行社区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以社区成员代表组成财务监审小组实行跟踪监督,并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社区居民监督。

这项改革,一方面使社区居委会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居委会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为社区居民办事腰杆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建设美好家园,民主自治不再是一句空话;同时,财力的保障稳定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使“社工职业化”有可能尽快实现;另外,居委会有独立账户,可直接接受社会捐赠,畅通了社会捐赠渠道。2001年,有了独立帐号以后,社区居委会接受各界捐款达80万元以上。

当然,自治的培育要做的不仅仅是放权,还要有健全的制度保证。

在XX区,所有的社区都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除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议事外,还有议事园、公示栏、议事箱等形式,在社区居民中就社区的大事、小事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广泛议论后再做决定。天津新村社区居民自愿捐款1万多元建立了社区帮困基金,围绕基金的使用,通过开展议事园活动,大家一致同意拿出一部分资助孤儿童紫薇的生活和教育费用,资助唐彩珍老人做股骨手术的医疗费用。

同时,还有民主评议制度。社区居委会主任每半年要向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做述职报告,接受评议,并把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居委会处理和采纳的结果向社区公示;

民主监督制度。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政务监督会,给街道和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提意见、反映问题;

社区信访接待制度。每个社区设有信访接待室,住社区的人大代表和街道领导干部定期接待,倾听居民群众呼声,化解基层矛盾。

这些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民主,不再是一个画饼。

以民为本:政府职能的良性回归

通过抓社区建设这个“永恒主题”,税源经济这条“生命线”得到节节高涨,XX区不再眼盯着产值利润,但实力越来越雄厚。有钱了,干什么?

XX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高级住宅区,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往日的繁华已为陈旧。褪旧变新,既保留过往开来的遗迹,又展示新时代的风貌,成为XX区的一件大事。经过几年来的“住宅出新工程”,现已改造旧住宅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群众达20多万人。同时建成91个社区“全民健身点”;在3550幢住宅楼中新安装36000盏楼道灯,全区90%以上的楼道亮了起来。还投资60亿元,拓宽改造道路34公里,新建17个室内农贸市场,基本解决了“占道经营”的城市“顽症”。

XX区有64万人,其中60万以上的人生活都比较好,相形之下,1万多困难群体的困难就比较突兀。因而,区政府一方面拿出资金在最低保障标准上增加40元补助;同时,动员区直机关所有干部和单位通过与街道对口的形式深入社区,与困难家庭“攀亲结对”;另外,他们还建立慈善医疗机制,为困难群体发放慈善医疗优惠卡,建立慈善医疗基金,对重病患者进行救助。这些举措既让困难群体分享社区建设的成果,又让他们体会到什么叫社区的温暖。

为实现对下岗职工“只要不挑不捡、保证在24小时以内上岗就业”的承诺,他们拿出2000多万元招聘保洁员,又拨款200万元购买社区保安岗位。下岗职工取代农民保洁员的同时,也解决了乱搭乱盖、保洁不洁的问题;本社区来的保安员,责任心强,社区盗窃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

XX区社区老年福利“星光计划”已有29个项目进入实施。他们今年已经准备100多万元,为低收入、无收入和子女下岗的老人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发放补贴。同时,他们结合“星光计划”的实施,在87个社区成立老年协会,并要求所有的社区老年活动站(室)由老年协会管理运作,政府不再插手包办。

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路下,XX区大力扶持民营社区福利服务机构,鼓励他们在辖区内安家落户。主要了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对符合条件者,以最短的时间办理“两证”——社区服务机构证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证;在业务上提供指导;给予财力、物力支持;帮助开发资源、拓展业务。

在这样的政策感召下,下岗职工开办的“心贴心老年服务活动中心”、“期颐托老院”、“爱心托残院”来了,企业合办的“百利-民生社区网络服务中心”来了,爱德基金会开办的专门托养智残儿童的“爱德慈佑院”也来了。尝到了甜头的“心贴心老年服务活动中心”负责人、下岗再就业明星韩品嵋认为,“我有今天的发展,全靠XX社区建设的大环境”。而由百利物流超市公司、林宁食品有限公司、市电信技术发展公司、东奇信息技术公司4家企业合作的“百利-民生社区网络服务中心”,在区里的组织、协调下,通过在社区安装通讯网络和家庭求助系统,向居民提供家政、商品配送、医疗急救、物业服务、治安保卫等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调整街道:上下求索的新步伐

社区体制改革为社区建设搭建了平台,社区居委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负有指导社区工作职责的街道则“捉襟见肘”,不相适应的状况日趋显露:所辖地域规模偏小,制约发展;资源分布不均,不能有效开发利用;财力薄弱,限制职责的履行与能力的发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编制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人浮于事,给居委会增加了无谓的负担。

街道的划分,已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历史,XX区的10个街道,除由郊区划入的江东街道外,另外9个街道均已历经半个世纪没有变动。

在社区建设的进程中,要不要调整区划,改革街道?上级没有说,XX人面临又一次创新。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时代趋势,根据社区建设这个“永恒主题”的发展要求,XX人审时度势,于去年底进行街道区划大调整,把原主城区9个街道调整、合并为5个。

这一调整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调整后的街道形成规模优势,带来较为理想的发展空间;优化整合资源,带来开发利用的最大效益;经济实力增强,硬件设施扩容,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大大增加;“拆庙减僧”,减少成本支出,增加办事效率;有利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为居委会“减负”。实际上,在这些看得见的好处之后,还有一个着眼于未来的打算:为最终调整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由街居制走向社区制,埋下伏笔,做好准备。

街道调整,是XX人加速社区民主自治进程的一个深谋远虑;是社区建设这个“永恒主题”永恒下去的一个新探索。

社区建设范文篇4

走进兰州市红古区的一个个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绿树成荫;社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内,居民悠闲地看书、娱乐;居务大厅,工作人员挂牌服务,居民方便地办理各种事宜,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

以党建为引领,建设服务型社区,红古区社区建设走在兰州市乃至全省前列。

“小四化”为社区送来好“当家”

在海石湾镇第一社区,班子成员在新建成的居务大厅为群众解答问题;在海石湾镇第二社区,社区班子成员正在社区为特困群众建房的工地上忙碌着……这些年轻的社区“当家人”,给人热情蓬勃、充满活力的印象。

红古区委组织部领导告诉记者,这是“小四化”给社区带来的新气象。

所谓“小四化”,即社区干部“志愿化、职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红古区以此为标准,公开招考社区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坚持文化程度高优先、年轻优先、机关干部优先,最为重要的是要自己写申请志愿到社区工作。

由此,一批来自区直机关、乡镇机关及原社区的年轻干部挑起社区建设的大梁。海石湾镇第五社区的3位班子成员就分别来自机关、学校和企业,这些热爱社区事业的“当家人”干劲十足,使社区率先拥有22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场所。第一社区新班子成员带领大家自筹资金建成居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

目前,红古区社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8岁,文化程度全部在高中以上,大专以上占到65%,海石湾镇社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仅35岁,镇党委书记马跃贤风趣地说:“原先社区干部不敢说话,现在谁来也不怕。”

目前,红古区18个社区中16个社区建成了22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和活动阵地,设置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和文化娱乐场所等“五室一场所”,达到有电脑、有报栏和公开栏等“十有”。

共驻共建,党员在社区“闪光”“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走进海石湾镇第二社区的西苑小区,每个楼洞都挂有这样一个党员“亮身份,比贡献,树形象”的公示牌。公示牌上公示有本楼洞党员名单,倡议党员“带头倡文明、树新风,每月为群众做一件好事……”

海石湾镇第五社区虽然是区镇两级机关所在地,但党员照例要来社区报到。在社区报到的86个党组织的1004名在职党员按照居住区域、知识结构、特长,被分编成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绿地看护、卫生整治、治安巡逻等14个服务小组54个服务小分队,为群众服务。社区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社区还聘请群众代表组成监督小分队,对在职党员实行8小时以外的监督,“各单位考察干部、评选先进都要征求社区意见呢”。

红古区整合社区建设资源,引导驻区单位、在职党员以“共驻、共享、共建、共赢”理念推进社区建设,开展“党内好党员、单位好职工、家庭好成员、楼院好邻居、社区好公民”创建活动。金河煤业有限公司为下窑街道三社区无偿提供办公阵地建设用地,投资40万元改善美化社区环境。四冶西北建筑安装公司为海石湾镇二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居务超市用地。如今,就连青岛、大连等城市也纷纷前来学习红古区的社区党建经验。

党建统揽,打造“服务型社区”海石湾镇第二社区被大家总结为“三多三怕”: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多;怕下雨房屋倒塌,怕社会事务无人管,怕有病。

第二社区就从群众的“难心事”入手,解决实际困难。在6号街坊,下岗职工段荣莲喜气洋洋搬进了新盖起的砖混平房,她告诉记者,新房是社区给建的,自己原先住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建的土坯房,阴暗漏雨,没有上下水。社区多方寻求支持,为住老平房的特困群众规划建设“两室一厅一卫一厨一小院”的砖混平房47套,以1.5万元成本价出售给他们。社区还投资建起一个有7幢262套楼房的“西苑小区”,使大量住平房的居民住上经济适用型楼房。

社区建设范文篇5

(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

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民生,民生问题关乎群众的“幸福”,做好民生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社区是社会最基本单位,能准确了解群众诉求,社区服务与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维护群众利益。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为社会稳定创造基础性条件。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从社区开始,建立解决问题的基层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城乡社区建设的情况看,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在体制、理念、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制约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影响了社区建设进程。

(一)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定位不清。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模糊,服务功能错位,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削弱了其应有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主要是由于基层政府管理的边界不清,造成社区组织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职能,侵蚀了社区自治的空间,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到很大限制。如不少地方社区建设基本上以解困济贫、解决孤寡残困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困难为主要内容,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实现社区全方位建设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需要回归社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逐步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出现了管理缺失的现象,同时也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不少难题,大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二)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社区原有基础设施较少,工作场所多是租用或借用,条件相对简陋,办公用房普遍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同时,社区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民众生活的诸多要求。要保障社区的办公条件,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问题非常严峻。社区建设经费及办公经费短缺,也是困扰社区开展正常工作的主要问题。资金投入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和缺乏统筹规划,已影响到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导致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影响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

(三)城乡社区服务人才十分缺乏。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干部,社区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社区治理水平。社区干部中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较高素质人才还相当缺乏。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待遇低,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才。同时,社区中许多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发挥,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社区人才队伍素质亟须提高,社区人才结构亟待优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能力亟待加强。

(四)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

由于自治理念不清,目前仍有很多社区工作负担过重,承担大量行政性工作,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在带领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凝聚力和协调力。有些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使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而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又因重视不够和受政策影响,成立和运作门槛设置较高,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管理要求。

三、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社区功能定位,明确社区服务职能。

“社会千条线,社区一根针”。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的任务,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从国际社区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必须依托于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方面,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为加强社区组织管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作用,在政府部门专门设立职能管理机构,直接从政府部门中选派公务员到社区任职等,政府则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来把握社区的活动方向。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划定基层政府与社区边界,赋予社区自治功能,科学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职能,大力推进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体、教育、安全及生产生活服务,搭建面向社区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定向、便捷、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鼓励社区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等福利服务项目。要优化社区布局规模,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切实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服务条件。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在办公用房上,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通过立法来解决社区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问题。新加坡国家设有住宅发展局,早在1967年,该局就制定了“土地所有权法案”,其中规定,由开发商建设的公共组屋,每栋楼底层都不得安排住户,而是用于开设商店或娱乐室,供居民休息、娱乐和购物之用。因此,要切实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社区公共用房建设,将社区工作用房、服务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根据社区布局,在综合考虑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办公用房面积、地点、结构,配齐公共配套设施,建议可在土地出让时,将社区办公用房建造设置为前提条件,由受让方负责建造,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在保障措施上,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社区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基础设施项目扶持资金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国外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和私人捐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用。在加拿大,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1%,服务收费占29%。我们可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多渠道的社区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共驻共建、社会支持、街道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社区建设管理资金。

(三)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信息化不仅能显著提升社区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满意度。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为此,要把社区信息化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在社区服务上,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综合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社区服务行业信息平台,开设热线电话和社区服务网站,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维修、房屋工程、房产服务、法律指南、劳动结业、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信息。要大力支持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服务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政务、商务服务,着力推动“平安社区”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稳定社区人才队伍。

要完善优秀人才服务社区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积极为社区人力资源提供施展空间。在干部待遇上,建议在继续强调社区干部的奉献精神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把报酬与工作岗位、工作实绩、年终考核相挂钩,建立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值班补贴、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奖等组成的工资报酬形式,提高工资水平,以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同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选聘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用人机制的改革,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城乡社区工作。要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满足社区日益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要积极动员、广泛发动,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居(村)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形成强带弱、富帮贫、老帮小、我帮你、你帮我的社区和谐新风尚,使社区潜在资源都集聚到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上。

(五)发挥社会力量,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社区建设范文篇6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营造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引导各行各业及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监督社区建设工作。要注意及时发现、总结、宣传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实施典型引路,做到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同志们,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保持和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城镇社区建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同志们: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社区建设范文篇7

一、街道社区建设的主要特色

近年来,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牵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街九带”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街道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已突破8500万元;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先后视察了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计生协理员试点工作、经济普查试点工作、社区达标建设工作和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等,并予以了充分肯定。街道荣获省文明街道、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通过深入地调查了解,街道社区建设成绩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属地化的管理给街道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税收属地化管理。实行“属地征税、分税、分享”为核心内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鼓励街道办事处协税护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运行结果看,在保证街道政权运转的基本资金需求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街道服务经济、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人大代表属地化管理。街道成立了人大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专人负责代表工作,社区建立了人大代表接待站。人大街工委成立后,代表在本社区参加选举,定期到社区述职。这一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人大代表的积极性,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到选区与选民交流,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真正在代表与选民之间驾起了“连心桥”,使代表为民办实事的件数明显增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越的外部环境为街道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战斗力

领导的重视是对街道工作的巨大鼓舞。大连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工作调研,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电脑等硬件投入等问题。区委每年召开社区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区委书记亲自到会并讲话,这不仅鼓舞了街区干部的士气,并且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办公设备齐全,条件优越。街道今年由政府投入建造了3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楼;建立了OA办公电脑,区委和区政府的工作任务通过网上部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创立了日新街道的专门网站,网站以“服务于党员,服务于群众”为重点,突出特色,全面反映了街道的各项工作。

干部的福利高,任用有保障。大连市的街道是干部成长的摇篮,许多优秀的干部都有在街道工作的经历,大家为能到街道任职而感到自豪。街道干部的奖金高于其他局干部的几倍。社区干部(包括委员)生活补贴底线760元/月,每连任一届增加20元/月。这些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街道社区干部积极性,他们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工作有很强的主动性、自觉性,振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的意识很强,想干事、干实事的氛围非常浓厚。

(三)全新的服务职能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无尽的吸引力

高度的服务意识,深受群众的好评。日新街道位于全区繁华地段,居民素质较高,需求也相对高,因此,他们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职能,不断拓宽街道工作新领域。在工作内容上,由过去把精力放在完成政府部门下派的任务上,转向更加注重解决居民面临的实际困难,真正为老百姓提供贴心服务;在工作手段上,由过去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以市场化导向的服务管理;在社区建设上,由过去把社区作为自己的“腿”,转为常下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使街道切实履行好加强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的职能。在社区干部中开展的“一口清”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深得群众的好评。

健全的硬件配备,满足居民的需求。大连市、区政府非常重视社区建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扶持社区建设。目前,每个社区都有400---8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有的社区有几十台电脑,建立了网络课堂,大屏幕、触摸屏、摄像机、数码相机等设施应有尽有。各社区都有自己的服务大厅,办公室门前设有SQ便民服务器(即:服务全方位,服务全透明,服务全天候,服务全社会的四全服务),使居民有事在本辖区内基本能得到解决和帮助,有效提高了社区的服务职能。

(四)科学的设置给工作人员增添了无限的创造力

社区机构设置合理。区委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工委,街道非公企业党委、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形成了以属地化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区、街、社区“三级”建制的工作网络体系。每个社区设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一名,实行党政“一肩挑”,专职副书记一人(享受副主任待遇,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有经验的党务干部担任),副主任一人,委员若干人。他们目标统一,思路明确,注重创新,不断转变意识,转变工作态度,强化服务职能,不断拓宽街道社区工作的新领域。

社区工作者分工明确。他们主要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承担了社区综合治理、再就业、残联、退管等工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发展壮大提供机制保障;规范社区事务的管理,激励社区干部连任,促进社区的便民服务更加完善。

各种制度、奖励机制健全。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工作细则,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在职党员联络站工作制度。并结合“三选两优”表彰,评选表彰十佳社区党总支、十佳驻街单位党组织、十佳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十佳在职党员联络站、十佳在职党员。合理的机构设置,健全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完善的社区建设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远大的生命力

社区自治性强。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社区内各种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通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达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通过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的依法自治,实现动员社区力量、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

注重发展社区党建。**区委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丰富载体,创新思路,完善阵地,提升功能,扩大覆盖面,通过社区党建的牵动作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施协调可持续发展。日新街道党工委按照上级精神,确定了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总体规划。他们以党建为牵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科普宣传为契机,不断增强居民用科学的意识;以普法教育为手段,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以社区网络课堂为阵地,满足辖区未成年人学习需求;以弱势群体为重点,把社会保障有关政策落到实处;以外来人口为突破,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以创建生态社区为目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加快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步伐。

共驻共建氛围浓厚。**区委坚持共驻共建需求为导向,注重用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来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依据法规、政策,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参与社区建设的奖励机制,为辖区单位提供广泛参与和持之以恒重要保障。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本着相互协商、共同运作,多方受益的原则,与辖区单位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共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明确思路,注重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日新街道社区建设的主方向,注重抓好社区服务、居民自治、治理环境和居民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2、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从思想观念、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领导方式和班子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整体推进,使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落到实处。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理顺社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监督及制约机制,避免把社区当成自己的下属单位。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对街道社区在硬件上的投入,保障街道工作的经费,减轻街道干部工作的精神压力。

三、借鉴先进理念,加快街道社区建设步伐。

学连市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工作,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功能单元,高格定位,精心谋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牵动,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的街道发展思路,以设施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居务民主化、服务人文化、管理数字化、工作一体化的社区发展模式,强化职能,定目标、定任务、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各级领导和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取,工作自觉、主动,多干事、干实事。

1、转变观念。首先,现阶段社区管理模式是以街道办事处为核心的政府主导型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导致街道办事处疲于应付大量事物性工作,弱化了其本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又造成社区其他自治组织的职能错位和扭曲,因此,应把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区分开来,保留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功能,主要负责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保证行政目标的实现,而服务方面的职能则转移到社区或其他中介组织,这样,既大大减轻街道的负担,又符合社区发展的方向,使管理与服务功能从交叉混淆逐步走向明晰;其次,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是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合力、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措施,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手段的社区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应注意培育和发展有利于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生活质量的各类专业化组织,引导和扶持社区服务业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运作。

2、健全制度。大力宣传为社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在社区建设中踊跃出的先进典型。实行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制度。创新社区体制,建立居民民主评议社区、社区民主评议驻社区单位的“双评议”。推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社区建设范文篇8

一、现状和成效

我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全市12个县区共建立社区169个,基本达到了规模设置合理、组织比较健全、队伍逐步壮大、活动不断丰富、设施日益改善的计划要求,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社区建设开局良好。我市从*年8月开始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地域为特征,以居民认同感为纽带,以资源配置及发展趋势为依据进行社区规模调整,通过社区调整整合,将原有的353个居家委会调整划定为169个社区,其中板块型社区106个,单位型社区63个。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共建立136个社区,其中板块型社区78个,单位型58个;四个川原县共建立社区20个,其中板块型15个,单位型5个;五个山区县共建立社区13个,全部为板块型。对社区的机构、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和命名,使调整后的社区规模更加合理,职能划分明确,运转基本正常。

2、组织健全,管理逐步规范。各县区坚持以社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加快社区组织建设步伐,不断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全市有163个社区建立了党组织,通过选举、选派等形式配备了159名党组织书记、391名委员,建立了纵横联系、覆盖上下的县(区)、镇(街)、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分别制定了《社区党支部工作职责》、《民主生活会制度》、《党风廉政制度》等比较规范的党建制度,并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管理,构建了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确保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169个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居委会,配备了专(兼)职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了《章程》,建立了规章制度。成立居民议事会201个,有居民代表3547人,全面实行居民自治,使社区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社区建设先进典型,*年9月渭滨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党建示范城区”,渭滨区清姜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被中央文明委和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争创文明社区示范点”。

3、队伍不断充实,社区活动丰富。大部分县区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实行组织推荐和个人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社区干部,有些还采取了理论文化考试、演讲竞争的方法。使社区干部的文化、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市社区干部(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总数达到1547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75人,占82.4%;49岁以下的有724名,占46.8%。坚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轮训,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许多社区坚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创建“文明社区”、“无毒社区”,围绕“家政服务”、“居民求助热线”、“下岗择业”等开展“一帮三带”等活动。

4、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兴建了大批办公、文体活动设施。95%的社区建起了新的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安装了办公电话,解决了社区的阵地问题;按照社区群众的文化、教育、安全等需求,创办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室外健身场、乒乓球室、社区医疗服务点、理发室、托老中心、幼儿园等公益性服务网点。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站194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4862个,形成了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并通过社区服务网点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20802人,占社区下岗职工登记人数的51.3%。同时,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扩大社区自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自愿者服务队118个,志愿者人数达到5255人,为居民开展各类互帮互助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5、各方参与积极,齐抓共管的合力基本形成。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宣传和努力,不但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关职能部门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财政部门挤出专款,提高社区干部补贴,逐步解决社区干部报酬;组织部门专门安排,狠抓社区党建,使社区党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开展;人事部门下达了编制,下派干部充实社区工作力量;文明办、共青团、公安、劳动、计生、物价、民政等部门分别就社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驻社区单位也积极配合,广泛参与支持社区工作,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开展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社区建设管理、工作运行中暴露出的矛盾较多,存在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职能不清晰,责权利不明确,制约着社区的健康发展。社区本身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街道、部门无形之中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腿”来驱使。“上面千条线,下穿一根针”,由部门下放到社区的事十分繁杂,据调查,有的社区内挂的牌子多达20多个,承担着不该具有的行政职能,增加了工作量;而一些应由社区管理的事务,由于利益关系被上收上管,缺位与越位并存。

二是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影响社区服务作用的发挥。我市是一个老城区,过去在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纳入规划,相当一部分社区办公、活动场所不足,有的是见缝插针建起来的,被划作违章建筑;有的是租房办公,费用较大。目前,市县财政普遍紧张,街道、社区又无财政,本身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社区的投入十分有限,使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

三是社区干部待遇低,影响社区组织的稳定。全市党组织、居委会的书记、主任每人月工资平均只有120元,有些还不能按时兑现,部分工作人员是兼职,无法安心社区工作,使人才留不住。同时年龄偏大,活力不强,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中60岁以上的有206名,占37.5%,居委会工作人员中60岁以上的有201人,占20.2%,而30岁以下的只有59人,仅占3.8%。

四是机制不完善,制约着社区功能的发挥。社区分党组织成立较晚,党务工作经验缺乏,社区党员的流动性大,加之经费困难,使党建工作很难开展;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程度不高,渠道不畅。社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也比较严重,部分工作人员习惯于8小时坐班制,机关化办公,坐在办公室等居民上门,而不是主动走出去,上门搞服务。

三、建议和对策

街道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做好社区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社区组织,强化自治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

1、扩大宣传教育,强化社区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要坚持把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贯穿社区建设的始终,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关于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全国、全省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领导层、社区居民、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工作者等不同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社区不仅仅是家、居委会名称的改变,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社区内涵的理解,增强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守望相助的社区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明确社区职能,提高自治能力。明确社区职能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一要强化社区自治权。扩大社区民主,实行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完善居民自治”,既着眼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局,也切合当前居民自治程度不高的实际。强化自治,势在必行。为确保自治,社区只能挂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坚决纠正给社区乱挂牌子的做法。其他社会团体需要在社区建立相应组织的,必须报经区(县)一级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各级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不能给社区下达经济指标和额外工作任务。建立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财务状况除接受正常审计外,要定期向社区成员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监督。二要规范协管权。政府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后,社区必然要协助政府办理一些事务。但要明确社区协管的范围,分清协管的职责。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办理的城市低保、优抚救济、社区治安、人口管理、民间纠纷调解、下岗职工登记和再就业工作,以及社区环境管理、道路养护等工作,必须落实“费随事转”的政策规定,各相关部门应当向社区居委会拨给相应的工作经费。三要落实拒绝权。任何组织和部门都不得对社区进行硬性摊派,更不能给社区下达指标、指令,对于不合理的事项,社区居委会要理直气壮地拒绝。四要扩大监督权。社区对辖区内的派出所、工商、税务、民政、劳动等部门工作有评议权,对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社区内物业管理实行监督,对社区内党员干部的社会表现进行监督和评议。社区的评议意见应作为对政府相关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只有真正地把这些权力落到实处,社区的自治才能落到实处。

3、强化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好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要按照《党章》规定,根据社区工作需要、党员人数和社区规模设立。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确保党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要完善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也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根据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比例,经过一定程序,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优秀下岗职工,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街道办事处干部到社区工作,大力提倡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三要大力发展社区中介组织。要积极培育和鼓励发展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承接从政府部门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四要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每年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社区干部也要自觉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加强锻炼,改进方法,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社区设施普遍较差,已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功夫解决。一要下功夫解决场所问题。按照省市社区建设规划,争取用两年时间,使市级建成一座建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区级建成一座面积不少于*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金台、渭滨、陈仓三个区中比较大的街道办事处建成一座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使全市每个社区都达到“一部三室三站”(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医务室、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站、综合服务站、活动站),并确保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逐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加快解决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用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二要下功夫解决资金问题。资金投入是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可以通过政府拨款、部门投入、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政策优惠、企业减免等多种渠道解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社区干部的工资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要采取措施,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逐步建立稳定、有效的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三要下功夫解决建设规划问题。要将城市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在开发建设住宅小区时,要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项目要求和设置规定,向居委会提供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场地,否则建设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四是要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在社区内积极创办理发店、小卖店、医疗所等第三产业,实行有偿、低偿的受群众欢迎的服务业来解决就业等生产、生活问题,靠发展社区经济来取得收入,弥补社区经费缺口,开展社区活动。

5、强化服务职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居民服务是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为社区居民搞好服务,也是社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出发,坚持产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方向,逐步形成以街道社区报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服务网络,尽可能拓宽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廉价的服务。继续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和各种优抚对象的服务工作,不断增加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坚持创新服务模式,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建立多渠道社区服务项目的投入机制,制定社区服务做从业人员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服务项目和社区服务实体,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

6、坚持齐抓共管,创建社区工作新格局。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根据社区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管理规范、服务群众、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2、*市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市社区党建工作调查报告

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如何着眼于把*建成大城市和创建“两个最佳”,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最近,我们组织专门力量,以15个拟创建的全市社区党建示范点为重点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179个,其中:板块型111个,单位型68个;市辖3个区136个,其他9个县43个。*年8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完善体制、调整规模、组织重建、开展活动,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适应形势,把社区党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的要求,各级党组织把社区党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上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下发《*市社区建设实施意见》、《社区建设有关部门职责》、《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先后三次开展社区党建专题调研活动,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县区特别是金、渭两区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金台区制定下发了《关于社区党建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渭滨区出台了《社区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例会细则》,并在今年2月份首次专门召开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会。

——分类指导,社区组织建设不断规范。一是合理划分社区。坚持以地域为特征,以居民认同感为纽带,以资源配置及发展趋势为依据,按1500-3000户的规模对原居家委会进行了合理调整,将原有的353个居家委会调整为179个社区,对社区的机构、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和命名。依照《城市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179个社区均建立了居委会,共选配主任179名、副主任142名。二是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按照党组织设置与社区居委会同时考虑、同步建立的原则,多数区县及时调整和理顺了社区党组织设置。全市179个社区有169个单独建立了党组织,5个社区联合建立2个党支部。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11个单独建立了党组织,2个与其它社区联合建立了党组织。三是配套建立群团组织和服务组织。全市179个社区,建立妇联组织107个、共青团组织102个、关工委129个,全部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低保工作站、民事调解组织。渭滨区新开路等社区还成立了综治委、残疾人协会、老龄委、医疗中心、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组织。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工作职责、“”制度、居委会工作职责、社区工作议事规则等制度,使社区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依。

——多方投入,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近年来,我市通过财政拨款、部门投入、社会赞助、有偿服务、争取“星光工程”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仅渭滨区就争取“星光工程”投资500万元,进一步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全市社区有办公用房18525平方米(其中划拨3966平方米、投资新建14559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109.6平方米。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凌云和供电局2个单位型社区自有用房面积分别达到758平方米和550平方米;13个板块型社区中有10个社区拥有自有用房,其中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5个(最大的是渭滨区新民路社区514平方米),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5个。同时,市、县区两级财政还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解决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2002年市财政给金、渭两区50个板块型社区下拨40万元工作启动经费,专门用于社区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同年9月,市政府又作出决定,对金、渭两区社区主要干部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予以补贴,从2003年元月起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按月拨付。渭滨区财政每年拿出专款54万元,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正副主任的生活补贴标准分别由原来的120元、100元提高到现在的550—600元、460—510元;金台区财政每年拿出近26万元,将社区主要干部补贴提高到280元、260元。

——拓展服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建立指导协调机制。金、渭两区分别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党建工作指导协调组织,即区委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在协调驻区单位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发挥社区各类组织的作用。指导支持社区群团组织和服务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充分履行职责,做好各项工作。三是积极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建主题活动。金台区在社区开展“一带三帮”(社区党组织动员和带领社区内党员、干部群众,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孤寡残疾人有病可医)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社区党建活动。如曙光路社区组织300多名志愿者义务为群众提供清扫垃圾、送医送药、结对帮扶等活动,组建各类文体演出队,每年开展大型演出活动40多次。西关街道福临堡社区党支部针对老党员居多的实际,在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站,举办科学养生讲座等,为社区老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索了新路子。渭滨区新开路社区依托商业集中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投资兴办社区便民小吃城、综合集贸市场、社区幼儿园、社区医院,创办社区水电维修、物业代管、租赁中介等36个低偿服务组织,每年为社区创收90多万元,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凤翔县在全县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两带三包四自”活动。陇县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挂牌服务,为弱势群体送医送药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问题

从总体上说,我市社区的发育水平不高,社区党建正处在从传统的居委会党建工作向真正意义上社区党建工作的转折期、过渡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各方面对社区的认知程度不高,关心支持社区党建工作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

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在对社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一是“翻牌论”。一些同志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上,认为社区只是原来居家委会名称的改变,社区和居家委会没有什么区别。二是“模糊论”。面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不少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的地位和社区党建的重要作用、职责任务不甚了解,因而在工作上存在关心重视不够,支持指导不力的情况。三是“消极论”。有些同志虽对社区有所了解,也认同社区党建的重要性,但面对当前较差的社区基础条件,存在等待观望的心理和消极畏难的情绪。四是“与己无关论”。多数驻社区单位认为社区建设只是街道社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对社区工作不支持、不参与;多数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不高。由于上述认识问题的存在,加之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体制不顺等因素的影响,使社会各方面对社区的认知程度还不够高,重视、关心、支持社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从而影响了社区的建设,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是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大多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社区党组织建立晚于社区居委会,部分社区党组织设置不规范。目前全市仍有5个社区没有建立党组织,还有5个社区建立的是联合党支部。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有4个没有按“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建立党组织。岐山县凤鸣镇的凤西路社区目前与其他2个社区同属一个支部,而该党支部是在社区体制改革前居委会时期建立的。县上在设立社区时,将原县城所在地的居委会一分为三,建立了3个社区,各社区均有10多名党员,应当分别建立党支部而至今未建立。陈仓区、陇县各有2个社区存在类似情况。二是社区党组织定位不准,履行职责不够到位。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社区党组织的地位、职责、任务不明确,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缺乏新的思路,存在“没有文件等文件,有了文件等经验”的情况。座谈提问发现,不少社区党支部书记不知道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仅仅以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就是管好社区内的党员。一些党组织书记一谈工作,就是组织党员如何开会学习、开展活动等等,在回答如何领导社区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等问题时,总是说配合居委会干了哪些具体事情,没有着眼于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去谋划社区整体工作。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居民党员年龄普遍偏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组织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从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来看,60岁以上的党员占43.6%,体弱多病、不能经常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占29%。二是随着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步伐的加快,大量离退休职工党员转入社区,由于经费、场地、人员等问题的制约,这部分党员的接收管理问题还亟待解决。调查发现,由于大量企业离退休职工党员转入社区,大多数社区党员数量将增加到百名左右。三是社区内下岗失业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流动党员、挂靠在社区党组织中的复转军人党员,由于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有的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有的组织关系接转脱节,成为“口袋”党员,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问题。四是对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还没有开展,大多数在职职工党员的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的在职职工党员底子普遍不清,也没有组织这些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市委、市政府同意并以宝市办字[*]143号文件印发的《*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社区建设资金必须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通过财政支持、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赞助四种渠道解决社区建设的工作经费”。但从调查情况看,这项规定还落实得不够到位。一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县区没有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导致财政在资金投入上明显偏少。*-2003年市、县区两级财政共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4.8万元,平均每个社区3.7万元。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有办公用房的社区共13个,其中2个单位型社区用房是由所在单位投资修建的;10个有办公用房的板块型社区中,8个是利用民政部门“星光工程”项目兴建的,2个(金台区曙光路和渭滨区新民路社区)是争取房地产开发企业无偿援建和利用自身积累资金兴建的,没有一个是政府划拨或拨款兴建的。即便是利用“星光工程(老年人活动阵地建设)”项目建设的,县区财政也未按规定提供配套资金。二是社区办公经费不足。多数县区没有把社区办公经费补助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有的虽纳入预算却被镇街截留。这次调查的金台区4个社区中,只有东风路西社区领到了区上下拨的1000元办公经费。大多数社区办公经费主要靠创收解决,而目前社区创收的渠道非常有限,靠自身创收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一时还难以做到。三是“费随事转”的规定没有落到实处。目前仅民政、劳动部门的城市低保、优抚救济、社区下岗职工登记和再就业等工作落实了“费随事转”经费。而社区承担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有关部门只将工作交给社区,而不给相应的费用,加重了社区经费困难。

由于投入不到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陕办字[2003]69号文件规定:“每个社区‘一部三室三站’(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医务室、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站、综合服务站、活动室)的建筑面积应不低于200平方米”。以目前全市总体情况来看,每个社区平均办公用房仅为109.6平方米。岐山县凤西路社区仅租用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办公,岐山县蔡家坡经济开发区社区借用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办公,陇县西城区社区借用原城关镇政府搬迁后留下的75平方米的5间平房也即将被出售。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5个社区未达到200平方米,其中4个在100-200平方米之间,1个不足100平米,3个社区还没有办公用房。这15个社区中有计算机的4个,有电视机的8个,有7个办公设施相当简陋,办公经费十分紧缺,无钱办事、无力开展工作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连笔墨纸张等基本办公用品都买不起。金、渭两区目前有34个板块型社区因交不起电话费停机或无经费安装电话,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社区干部素质亟待提高,待遇偏低问题比较突出。

社区干部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还是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与新形势下社区所担负的任务相比、与居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年龄结构不适应。全市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中60岁以上206人,占37.5%;居委会工作人员中60岁以上210人,占20.2%。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党组织书记60岁以上8人,平均年龄60.2岁,年龄最大的71岁;居委会主任6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大的65岁。居委会副主任60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43岁,最大的66岁。二是知识结构不适应。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初中以下71人,占总数的24.6%。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党组织书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社区干部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一些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反映,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社区知识不足,许多工作报表都看不懂,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更是一窍不通。三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目前全市社区干部中,长期从事街道和居委会工作的占相当的比重,他们在社区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基本上不流动,养成纵向思维的习惯,任务靠上级安排,工作靠传统经验,缺乏对现代社区和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特点、规律的理性认识和思考,许多人对居委会改为社区后,社区管理和党建工作发生的深刻变化认识不清。四是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面对社区事务具有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特点,许多社区干部没有及时将工作转变到依靠协商、民主、法制的方法上来,而是凭热情和经验开展工作,满足于少数人决策,满足于过去居委会时期的工作方式方法。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上,大多习惯抓自管党员,对组织协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普遍感到为难,方法不多。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干部选拔渠道不宽、培训力度不够、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但干部待遇偏低、岗位缺乏吸引力是主要原因。社区干部的待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差距较大。这次重点调查的15个社区中,除6个社区(单位型2个,板块型4个)的书记、主任和副主任月报酬在500元以上,其余9个(均为板块型)社区的书记、主任和副主任月报酬均在300元以下,平均220元。工资报酬最少的是岐山县,社区主任和副主任月报酬分别仅为160元和140元。一位社区干部说:“吃低保啥都不干,每月还拿130元”。由于待遇偏低,有些社区干部不得不领取“低保”维持生活。社区干部待遇偏低和待遇落不实的问题,已影响到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

(五)共驻共建机制尚未有效运行,社区服务功能尚需进一步强化。

近年来,尽管各县区特别是金、渭两区在社区共驻共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从总体情况看,有的县区还没有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有的虽然建立机构,但作用没有真正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共驻共建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运行,社区党组织协调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还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还不完全适应,服务水平不是很高,社区居民和单位感受不到社区的存在。二是相当一部分单位社区意识淡漠,参与意识不强,对社区安排的工作不积极、不支持。三是社区承担的报刊征订等一些工作,也破坏了社区与单位的关系。

调查发现,社区应当具备的管理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治安综合治理功能、医疗保健服务功能、环境保护功能、开展文体活动功能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比较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原因上分析,一是社区职能不清,责权利不明确,制约了社区的健康发展。目前,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自身的职权状况存在很大的矛盾,突出表现为责大权小,以致社区党组织在履行社区建设的政治责任方面,在组织协调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都显得鞭长莫及。近几年,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有些部门不断向社区下指标、给任务,却不赋予相应的职权;而一些应由社区管理的事务,由于利益关系被上收上管。二是有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特别是办公用房、开办社区医疗门诊、兴办服务实体等优惠政策落得不实,制约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三是大多数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是十分明晰,没有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四是部分社区党组织虽有服务群众的意识,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服务群众的领域还比较狭窄、服务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服务的形式还不够灵活,缺乏有效的服务载体,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对策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牢牢把握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脉搏,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找准突破点和着力点。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社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要坚持把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工作贯穿社区党建的始终,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关于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领导层、社区居民、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工作者等不同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召开会议、开展征文研讨、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地位、作用,深入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时报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社区内涵的理解,增强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守望相助的社区理念,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为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教育引导社区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能。

党支部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主导力量。在这方面,一是要按照“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的要求,规范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超过50人的可设立党总支,党员超过100人的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没有建立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党组织体制不顺的,要及时建立组织,理顺体制,切实做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二是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以今年换届为契机,通过“选、派、聘、兼”等多种渠道,选配那些政治素质好,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熟悉城市管理,热爱社区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提倡书记主任一肩挑,提倡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驻社区单位负责人兼任社区领导班子成员。三是要强化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将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健全培训网络,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使社区干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另外,还可通过典型交流、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四是要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推行“三知五管”。即知思想、知去向、知现状,对所属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协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参管”,对企业离退休职工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军人党员实行“接管”,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党员实行“联管”。

要从明确社区党建的基本责任入手,确保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对社区工作实施全面领导,努力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前沿阵地、帮助市民的知心朋友。当前要教育引导社区党组织履行好五项职责: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二是领导辖区内所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三是指导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尤其要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明确社区职能,强化社区自治权,规范协管权,落实监督权,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四是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共驻共建活动;五是组织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积极发挥表率作用。。

(三)下大气力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突出问题,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一是要加快社区基础设施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步伐。要立足于新建,通过政府拨款、部门投入、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政策优惠、企业减免等多种渠道解决建设经费。同时要积极挖潜,采取划拨、置换、改建等多种方式解决。为了切实解决我市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问题,建议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年内全部解决所有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使每个社区“一部三室三站”(即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医务室、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站、综合服务站、活动站)的建筑面积达到省上规定的200平方米的标准。在开发新建住宅小区时,城市规划部门应将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纳入小区开发规划之中,在审批开发计划及工程验收时,要由社区主管部门参与其中,负责把关,以确保不再出现新建小区没有给社区预留相应足够的办公和活动用房的问题。同时要加快解决社区服务用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问题。二是要规范社区干部职数,妥善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和办公经费来源问题。社区专职干部职数,建议每个社区平均按4名干部定编,干部报酬按不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纳入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有收入来源、经济基础较好的社区可用自有资金自聘工作人员,用自有资金增加干部报酬。建议社区办公经费由县区财政按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划拨。三是要明确实行“费随事转”的工作项目、经费标准和下拨渠道。政府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后,需要由社区协助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一律实行费随事转,由相关部门向社区居委会拨付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费随事转项目的经费划拨标准和渠道,建议由市、县两级政府作出规定。四是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

(四)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是推动党建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就社区党建而言,要将“内容创新”作为亮点,因势利导、组织指导社区开展“三项活动”,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开展社区党组织争创活动,实施“核心工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从抓班子、抓队伍、抓网络、抓制度、抓阵地入手,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管理服务好、市民反映好)社区党支部。二是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实施“道德工程”。积极引导社区开展以五好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小区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巾帼文明社区等活动和多种形式的警民共建活动,培育社区文化,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道德素养,创建居住环境舒适和生活方式健康向上的文明社区。三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民心工程”。通过志愿者服务、建立党员责任区、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内容,引导社区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逐步形成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服务网络,尽可能拓宽领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快捷、廉价的服务。

(五)坚持齐抓共管,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将“领导到位”作为重点,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建议市上成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委分管组织工作副书记任主任,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民政局、劳动局、规划局、城建局、公安局、房管局、环保局、司法局、综治委、团市委、市妇联等为成员单位,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成员单位发挥各自职能,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将“协调参与”作为难点,积极开展“三会共商”。进一步研究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商议事机构的职能和发挥作用的方法,完善协调机制,增强驻区单位“驻在社区、关心社区、支持社区”的意识,打破传统的城市党建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垂直领导体制。三是找准工作结合点,调动两个积极性。按照“协商自愿、双向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社区”的原则,引导社区党组织围绕社区和驻区单位都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以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项目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

社区建设范文篇9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也是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居民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宏伟目标,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社区组织建设为关键,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设置社区。社区设置规模以3000户左右为宜,并按社区内公认度较高的地名冠名。加快城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步伐,“撤村改居”就近并入社区。对近年来区划调整和乡镇合并后个别规模偏大或不尽合理的社区要进行重新组合。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社区自治功能的实现。要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公务员、党团员、青年、离退休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充分发挥议事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社区事务民主自治,逐步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科学分工、职责统一、协作有力、依法管理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居务公开”,定期向居民公布社区事务,接受居民监督。加强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实行“三会”(议事会、听证会、协调会)制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按400户居民配备1名,总数为5-7名(不含公安、劳动等部门配备的人员)。超过3000户居民的社区,按每多400户居民的比例增配1名专职人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街下派、现任干部选聘等多种渠道,广泛吸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年龄较轻、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充实社区居委会工作班子。公安部门要以1名民警负责管理实有人口3000人左右为基本标准,配齐配强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和物业管理单位代表可作为自然候选人,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选举,担任社区居委会委员或副主任(不占社区专职干部职数)。建立对社区干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发动社区居民参与考核,督促社区干部做好工作。各地要结合社区居委会的换届,推行公推直选试点,逐步实行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直接选举制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联合的方式建立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组织部门要制定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制度。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开展社区党员义工活动,定期在社区走访居民,进行民情调查,参加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完善社区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规划。2007年底前县(市、区)要建设一个不少于1600平方米,街道(镇)要建设一个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面积按不低于25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市区要在2005年全部落实到位,各县(市)要在2006年全部落实到位。所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老城区内现有社区用房要进行资源整合,凡是存量可以调整的,包括现有经营性用房,要优先满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如无法调整的,可以采取租赁或置换的方法解决。新建住宅小区,规划部门在审批方案时,要明确社区配套用房规划,城镇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建设配套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划部门的审批意见一步配置到位。住宅小区建成时,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应同时移交给街道(镇)、社区接收。建设、规划、房管、民政等部门参与移交。未按照有关规定配置、配足的,由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依法补建。逾期不补建或建设面积不足的,应当在其建设的非住宅商品房中另行划足相应面积用房或交纳补建价款。对已建住宅小区未配置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或配置不足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牵头统一协调解决。凡涉及拆迁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的,有关部门要给予办理确权手续,拆迁单位按照原面积给予补偿。

多渠道筹措社区建设经费。县(市、区)财政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同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社会单位赞助、有偿服务等途径多元化筹措资金,解决社区所需经费。(1)基本经费。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费、人员工资(含社会保险等)由县(市、区)财政拨付,基数每年不得少于8万元。凡超过3000户居民的社区按每多100户居民再增拨2000元/年。社区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的报酬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有所递增,并按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办理任期内的有关保险,确保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年平均收入水平。(2)奖励资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上台阶奖”,市、县(市、区)财政预算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社区建设奖励资金,用于对社区创建达标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3)资助经费。提倡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建设提供资金、物质的支持,帮助社区解决财和物等实际困难。(4)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收入。社区的有偿服务和物业管理等收入,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应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5)加强对社区经费的管理。街道(镇)要为社区居委会设立专门帐户,由街道(镇)财务结算中心负责统一代管,确保社区经费专款专用。对社区各类专项资金和有偿服务收入,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社区居委会要规范财务管理,定期将社区经费使用情况向居民公布,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要加强对社区经费的审计工作,确保社区经费全部用在社区建设上。

推行结对挂钩、同驻共建制度。全面推行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挂钩共建制度,驻社区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单位内部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组织及各类中介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社区建设发挥作用。社区居委会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方方面面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社区共建、资源共享实施意见》。

实行“准入制”,帮助社区减负。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实行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凡由部门指导、社区承担的工作,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凡由部门承担,确需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在解决“费随事转”的前提下,经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并报政府同意后方可进社区。坚决杜绝部门对社区随意布置工作的现象。

四、加快构建社区工作新格局

在凝心聚力上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社区工作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人心;通过送温暖进万家,便民服务进万家,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居民自治上发挥积极推进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用民主、法治的方式方法指导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要依法建立、完善规范自治组织的制度和机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采取各种民主形式,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让居民参与社区内重大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社区居委会要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联系群众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社区组织要在党、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走家串户了解人、热情服务关心人、真心实意帮助人、为党分忧凝聚人。

在构建和谐社区上发挥“减压器”作用。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社区”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群防群治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抓好“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和“现代市民教育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把社区建成市民终身学习、提高素质的课堂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要通过社区工作把群众的情绪理顺,心气理顺,创建全体居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社区大家庭。

五、努力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克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要加强社区档案管理,配备必要设施设备,以建设资料库、数据库为抓手,全面、及时地加强各类资料、数据、档案的收集、整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率。

加快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逐步建立以热线电话、因特网、呼叫中心等方便快捷的信息采集、反馈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网络要实现多级互联,社区服务信息网络要接入千家万户,为社区内单位和居民提供信息和在线服务。县(市、区)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市民呼叫中心平台,开通“社区服务热线”;建立统一域名、统一标识的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建设社区OA网络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开发网上应用、组建社区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服务社会化,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逐步创建一批信息化建设示范社区。

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居委会要在住宅小区负责组建业主委员会,指导业主委员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广大业主搞好服务。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指导、监督,支持物业管理行业搞好管理服务。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可以交叉任职。

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社区建设范文篇10

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和部署社区建设工作规格最高、参会人员最为广泛的一次会议,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社情民意的高度重视。刚才,总结回顾了两年来的工作,对今年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室于月日下午召开了府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除2名同志因事请假外,9名同志参加了会议,市纪委常委同志也应邀参加会议进行指导。

一、认清形势,着眼大局,充分认识深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建设是党领导城市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个伟大创举。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总书记指出,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工作对象扩大了,职能增加了,社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建设的目标、方向和任务。社区建设之所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是因为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强、巩固城市基层基础和强化城市基层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工程;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改革工程;是满足居民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因此,深入推进社区建设,事关城市改革、发展与稳定,意义非常重大。

年以来,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在广大社区居民的支持参与下,特别是相关部门、街道和广大社区工作者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举全区之力落实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了社区服务领域,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率先在我市城中社区实行“公推直选”和“选聘分离”,扩大了基层民主,提高了社区的自治能力和凝聚力,增强了基层管理力量;改善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促进了社会治安和城市社会的稳定。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社区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压力。从全国看,很多地区的社区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宁波、上海、杭州等社区建设的先进地区,已经向现代化新型社区迈进。从全市看,各城区呈现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他们的工作劲头、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都不比我们差。从刚刚结束的“两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构建和谐社会”来看,都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论从省、市的要求来说,从社区发展的形势来看,还是从我区发展的需要来讲,我们都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十届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率先实现城市化的目标上来,切实增强深入推进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社区建设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建设的基础是群众,目的是为了群众,依靠力量是群众,生命力和源泉也在于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既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突出社区服务这个主题。总书记指出,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这个定位非常准确,抓住了社区建设的根本。因此,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根本宗旨,把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要加强社区服务管理,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事业新体制。要采取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区服务机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走社会化、市场化、多样化、产业化的新路子。要发展和培育各种社区民间组织、中介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活跃社区居民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区内的职工、妇女、年轻人、残疾人、老年人组织起来,建立各具特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和谐氛围。

(二)要全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在社区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和人才向城市聚集,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管理的对象、任务发生深刻的变化,社区工作要紧紧围绕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开展党的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努力做到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实现社区党建全覆盖。通过党的工作和活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重点抓好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一把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充实调整,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三)要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是社区后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社区成员,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只有树立“大社区”的观念,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挖掘社区经济潜力,有效地整合各种区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才能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在发展社区经济思路方面,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发展以社区服务业为主的三产经济,发展各具特色的社区经济,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在引进区域经济方面,要逐步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积极引进一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的企业到本社区落户,提升社区经济档次。在发展物业经济方面,要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税源经济方面,要把握好税源经济这一生命线,根据有关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参与社区开发建设,以扩大税源,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利保障。在拓展社区经济领域方面,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探索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社区经济实力,为更好地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还要抓好美化社区环境、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繁荣社区文化、加强社会治安等项工作,提升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使我区的社区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社区建设是一个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责任重、必须加强领导,上下协调,形成合力。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组织、各部门要把深入推进社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在工作中,要抓住不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充分保障,工作上落实到位,为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建设这个工作平台,利用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契机,根据各自在社区建设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尽快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各单位尤其是企、事业单位要立足全局,加强联系和沟通,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在全区形成凝心聚力、共谋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共同推进我区的社区建设。

(二)要以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深入推进社区建设中,如果说,落实和完善社区建设的各项内容是社区的内涵建设的话,那么,理顺社区关系就是社区的外延建设。社区的内外关系理顺了,就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重点理顺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主导和社区自治的关系。政府对社区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对社区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政策和经费支持,以及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而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主要是在政府,特别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独立管理社区的有关事务。因此,该由政府管的事情不能向社区推,不要把社区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该由社区做主的事政府不要包办。二是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社区居委会主管的关系。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充分发挥好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广大党员和团结社区群众积极支持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并对居委会的工作依法实行民主监督。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区既要做好公益性、福利性的服务工作,讲究社会效益,也要做好便民利民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以良好的社会效益凝聚人心,以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社区建设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