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9:44:16

审计监管

审计监管范文篇1

关键词:会计监管;审计;作用;联系;区别;问题;建议

一、会计监管与审计的联系

会计监管对于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要和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较好的满足了企业及社会需求者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监管与审计已成为我国经济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两者相辅相成,充分的发挥着各自的职能,进而将两者联合起来,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会计监管与审计来源于相同的基础资料。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层面在于客观的基础。两者都是通过会计最原始的单据、总账、明细账、资金流水、会计报表等资料来掌握单位的经济流向和财务情况,两者反映了作为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审计随着国家管理的规范和单位管理的加强,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条例,并将会计原理和税务两者相结合,对被审计事项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二)会计监管与审计目标存在关联。会计监管与审计的目标在一定层面存在关联,两者都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为依据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及审计,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另外,会计监管与审计都是以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为依据,以会计信息为基础资料,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积极关注财务信息的各方面财务指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合理的资料,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强化单位的经营管理。(三)会计监管与审计都以会计方法为依据。会计监管与审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以财务资料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为了顺利开展工作,都是需要利用会计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会计监管而言,需要运用会计原理对于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和核算;审计同样需要运用会计方法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进行审计的监督,将会计监管与审计相结合,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监管与审计之间的区别

(一)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对象不同。会计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不仅反映和监督资金运动本身,而且也反映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的始终,通过检查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从而检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的对象包括各项工作是否经济、有效率的运行,监督各项经济工作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并且反映经济过程、经济资料等,重点审查这些资料是否合法、有效、真实、准确。(二)会计监管与审计的方法不同会计监督是运用专门的方法,即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与汇总,设置会计科目,成本计算,运用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从而形成会计信息。审计监督的方法是通过对会计资料信息的审查、研究、分析、调查和评价进而监督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审计计划进行相关资料的审计,查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三)会计监管与审计的执行者不同。会计监督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职责监督,经济业务是按岗位责任制划分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单位中,进行监督的人员主要是由本单位的财务负责人或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总会计师进行负责。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审计人员或是审计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是专门从事经济监督工作;只有能够保持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及人员进行的审计工作才更具有可信赖性、权威性、公允性。

三、会计监管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监控失调,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企业组织机构在设置时常常忽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的单位虽然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执行,缺乏相应的惩罚制度;会计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发生,这样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重视核算忽略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性及与现行核算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决策层、管理层和业务层间出现真空地带前后不衔接,缺乏互相约束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失调,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管理监督的效果。审计的主要职能为经济监督、经济评论和经济鉴证,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和正义感,对于违法行为不敢进行揭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现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运用新技术能力不强,不注重学习科学技术成果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对知识经济和现代审计意识感到陌生和茫然,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二)会计人员责任感缺失,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模糊,他们认为企业自负盈亏,厂长或是经理负责制,会计监督并不重要,实际上,对于犯罪违法行为一般都是瞒不过会计人员的,因此加强会计监管对于企业或是现在社会而言有着极大的意义;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负责制,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没有外部审计强,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去对待业务,尤其是当部门领导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时,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不敢或是不能去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其独立性受到了严重损害,与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极不相称。

四、会计监管与审计问题的建议

(一)健全单位的法律体制,加强惩处力度。建立和完善单位的会计制度,满足各单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以会计法律制度为依据,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机制。遏制因违法成本低而违法的现象和加大惩处执行力度,对违法企业的相关人员加入黑名单并进行曝光,不仅要处罚法违规的企业,同时对于相关的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以及有关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一同承担连带责任。所有单位都要保持审计组织机构和处理业务的独立性,既不能把审计机构依附于财务部中,也不能依附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机构及人员根据工作职能及特点进行配置,它完全独立于其他具体业务活动,内部审计机构需要配置精干人员,并强调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二)强化会计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综合素质。加大会计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力度,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最新的法律法规的讲解,现代信息化的培训,跟上时代的步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整个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树立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工作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进而使得财务环境更好的运行;加强会计及审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对于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也节约相关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用到别的领域,更好的提供财务信息,降低信息风险,维护经济秩序,并出具合理的会计及审计报告,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拟信赖的会计信息提供合理保证。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这就需要会计及审计人员发挥其职能。

五、结语

现在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监管与审计,都离不开人为监管,并且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会计监督与审计都具有经济监督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制约的,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正确的理解和完善会计监管和审计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在会计监管体系逐步成熟的今天,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得到了完善,对于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的基层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给各级审计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完善了审计工作的内容。会计监管和审计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进发展。

总之,在我国会计制度与审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和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监督与审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才能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整顿经济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经济社会运作的透明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肃昌.法制视野下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审计体制改革[J].人大研究,2017(6)

[2]白颜真.浅谈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与联系[J].魅力中国.2009,(16).

[3]夏向军.浅谈会计与审计的关系[J].商业经济.2009,(10).

[4]徐国忠.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

[5]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审计监管范文篇2

一、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功能及意义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财政扶贫资金是十分重要的资金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此,不但可以更好地改善贫困区域的人民落后的生活状态,还能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功能,以便让这类资金的使用能够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保持适应性,提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成效。(一)事前咨询。财政扶贫资金应该受到审计的事前咨询,是因为:1.在财政扶贫的过程中,立项决策如果较为科学,就会让扶贫工作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通过审计工作的介入,能够在事前咨询环节予以监管,让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向和使用额度以及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等,都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2.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国家稀缺的公共资源,这种稀缺性就使得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的主体有责任体现分配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即更好地分配此类资源,以保证扶贫资金能够尽量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者来说,无论其知识还是经验均十分有限,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借助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便让决策更加科学和高效。在这一问题上,借助审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监督和审查,能够更好地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事中监督。在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时,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专用性。一般情况下,审计机关要派专业人员对财政扶贫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监督和现场跟踪调查,其重要功能和意义表现为:1.能够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扶贫经济实体实际情况加以实时审计调查和分析,在充分掌握财政扶贫项目的进展情况之后,能够按照绩效目标与指标,针对财政扶贫资金开展绩效目标管理,这对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与效益是大有裨益的;2.保证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得到专款专用,防止被其他人员侵占;3.保证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为扶贫工作提供更多资金保障,保证财政扶贫资金所涉及的扶贫项目在账务资料方面更加真实、合规和完整,最大限度地遏制决策者的腐败行为。(三)事后评价。在广义层面上,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的事后评价,主要涉及对财政扶贫政策的科学性与实际效果的综合评估,对扶贫机构的努力程度和效果进行认定等。在狭义层面上,针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的事后评价指的是审计工作要针对财政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予以评价,尤其要对其经济绩效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在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的同时作用下,既可以充分肯定财政扶贫的成绩,也能够深挖其中存在的问题,让效率和公平得以全面兼顾。

二、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现实困境

借助财政扶贫资金,国家可以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让贫困群众得以优化其生产和生活状态,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对审计机关来说,对财政扶贫资金开展审计监督,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对资金进行有效使用,这是审计部门的关键职责。但是在对财政扶贫资金开展审计监督时,由于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差,无法理清不同被审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无法准确把握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使得财政扶贫资金服务贫困群众的总体目标无法最终实。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审计监督合力不显著、审计结果公开性较低、审计无法做到全覆盖、审计深度与力度有待提升等。(一)审计监督合力不显著。和之前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专业审计不同,针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的审计监管涉及庞杂的扶贫项目,项目的数量较大,工作难度长期处于高位。因此,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借助其专业能力与较高的素质积极有效地加以应对。可是,实际情况是,我国很多地方审计机关会受到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缺乏独立性,审计实践极易受到干扰。这样一来,不但审计监督的质量与成果无法得到保证,审计监督合力也无法体现出来。(二)审计无法做到全覆盖。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针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未能做到审计的全覆盖,不但审计监督项目的开展有待深入,审计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审计机关更多地关注财政扶贫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以及结余情况,未能将财政扶贫资金的全过程审计视作独立的审计项目加以安排和实施。即便在财政扶贫资金收支审计过程中考虑到了全面审计的问题,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相对较差,和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要求存在很大距离。(三)审计深度与力度有待提升。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截至目前,我国很多审计机构针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监督审计以事后评价为主,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反映并证明扶贫资金的使用效果,相关审计证据也较为容易搜集,但是由于审计人员会将审查与评估事后结果视作审计工作的重点,使得审计深度和力度都相对较低,尤其对财政扶贫项目立项和执行过程的关注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很多第一手资料也无法获得。如此一来,一方面会导致对财政扶贫资金事前、事中评价工作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也会由于无法做到尽早防和事中纠正,使得财政扶贫资金处在多头管理之下,提升了管理成本,降低了审计效率。

三、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对策

历朝历代之中,贫困问题都是关系到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扶贫资金的投放规模更是逐年增加。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基本的事实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脱贫速度减缓、扶贫资金边际效用递减。这一问题的日益突出,说明有必要让审计监督工作深入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当中,借助内外部的监督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审计的效率性与效果性。为此,本文认为,除了要强化绩效审计意识、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外,还应注重扶贫项目跟踪审计、构建绩效审计的大格局,以此确保财政扶贫资金能够更好的发挥功能,让此类专项资金可以投入到真正贫困的地区,发放给真正贫困的群众,实现精准扶贫和高效扶贫。(一)强化绩效审计意识。在我国,财政扶贫工作与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以及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更是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因此,在针对财政扶贫资金开展审计监督时,应该强化绩效审计意识,重点揭示并反映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不公和损害困难群众利益的问题,借此推动与保障国家财政扶贫政策和相关制度、措施能够落实到位,让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可以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为此,审计机关应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加以审计监督,发现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以便为督促整改提供更多借鉴,让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二)注重扶贫项目跟踪审计。审计机关应充分掌握财政扶贫资金的基本情况、资金数量和扶贫项目的投资情况,以跟踪审计的形式实现对财政扶贫项目审计的全覆盖。其中,要注重财政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和财政审计的结合,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财政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将其反映在审计报告之中。同时,应借助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合力,要求审计人员通过进村入户和深入田间地头的形式,针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和测量,对财政扶贫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核实,对扶贫资金的到户情况进行确认,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把握,让财政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能够真正取得成效。(三)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在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时,审计部门应将审计整改视作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以便能够针对审计当中掌握的情况与实际问题,第一时间提出整改意见与纠正建议。此外,审计机关要针对财政扶贫开发当中出现的各类与资金使用原则相悖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借助审计工作开展整改督查工作。比如,可以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整改工作予以跟踪监督,以保证审计整改工作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实效,让财政扶贫开发成效更加精准。比如,2018年3月以来,一些地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继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力度,以“精准、安全、绩效”为主线,重点关注六个方面:一是以政策为导向,重点关注“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揭示和反映脱贫质量不高、虚假脱贫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二是创新审计方法,采用分析性技术方法。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健康、金融扶贫政策等的投向是否精准,确保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投放,让贫困对象获得实实在在的帮扶。三是以资金安全为导向,重点关注通过编造虚假项目申请,验收和报账资料骗取套取扶贫资金以及贪污、挪用扶贫款和优亲厚友、失职渎职等突出问题,维护扶贫资金安全。四是以资金投向为抓手,重点关注资金的投向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否覆盖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坚决杜绝资金分配的随意性。五是以扶贫项目管理和绩效为抓手,重点关注项目招投标、项目进展、项目质量、项目绩效,揭示扶贫项目效益低下、进展缓慢、损失浪费、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六是以审计整改落实为抓手。重点关注对2017年扶贫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审计绩效,让扶贫资金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婕.加强审计监督护航精准扶贫[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7(2):30-31.

[2]王善平,申志仁.财政扶贫开发资金审计监管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1-34.

[3]王秀芝.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点和难点[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135-136.

[4]叶广茂.财政扶贫资金效益审计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2107(5):144-146.

审计监管范文篇3

当前外汇监管审计绩效评价方法除常规方法以外,还包括:数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公众评价法等。但DEA的应用性不多。本文研究DEA在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厘清应用DEA进行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的操作流程,并通过构建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一)DEA的主要流程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是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外汇管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该方法是管理学科、运筹学与数量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而形成的数据分析算法,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评价方法。DEA研究的是多个输入和产出的系统,应用数据规划模型对具有多输入和多产出的生产绩效评价系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DEA算法以决策单元(DMN)为单位进行,以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的权重作为绩效评价的变量,避免了人为因素确定的指标权重使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受到人为影响。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DEA的流程主要可分为4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中的“定义数据变量”,包括“确定评价目标”和“选择决策单元”两个部分。以黑龙江省外汇管理审计工作为研究对象,那么评价目标为:“黑龙江省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决策单元选取为针对黑龙江省外汇管理支局进行审计的12个审计组的投入和产出为一个决策单元。第二个模块为“确定目标函数”,主要包括“建立输入输出目标体系”。该模块主要建立在决策单元的基础上,建立DEA中输入输出指标。根据外汇管理审计工作确定的指标体系,审计人数、审计时间和审计经费分别作为DEA决策单元的投入指标,将审计业务量(流程数)、整改及时完成率、实际问题发生数作为DEA决策单元的产出指标。第三个模块为“选择DEA模型”,本文将选取的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模型为DDF模型。第四个模块为“结果分析”,对各个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效率值以及总效率值进行分析。基于DEA的外汇管理审计绩效评价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DEA的模型建立

1.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和BCC模型是DEA方法发展早期的重要类型。CCR模型假设决策单元(DMU)处于固定规模报酬情形下,用来衡量总效率;BCC模型假设决策单元(DMU)处于变动规模报酬情形下,用来衡量纯技术和规模效率。由于数据包络模型不断扩充与优化,DEA模型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增加,大量成功的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了DEA方法可靠性,进一步推动数据包络模型的广泛应用性。DEA的应用模型的推导过程如下:假设现在有个被评价决策的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都存在m个不同的投入向量,此m个不同的投入向量记为:;每个决策单元的产出具有种不同的形式,其产出项记为:。在数据包络法中决策单元的效率值的计算公式为:上式(1)中,是第“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和分别是第“”个产出和第“”个投入的权系数。由此可以计算每个决策单元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情况。2.动态方向距离函数DEA模型由于早期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无法体现DMU当前状态与有效目标值之间的松弛改进部分,Tone(2001)提出SBM模型对此局限性进行了弥补,对投入和产出松弛改进的部分可以包括到对DMU无效率程度的测量过程中。SBM模型在处理非期望产出变量时,通常将其作为投入变量设定为负值纳入模型,且在测量效率程度时,被评价单元的投影点不是最短路径到达前沿。Chung等(1997)通过对方向向量进行定义,使无效DMU沿任意设定的方向可以投影到前沿,即提出了方向距离函数(DirectionalDistanceFunction)DEA模型(DDF-DEA)。在该此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动态的DDF-DEA模型。假设有k个DMUk,对其无效率的测量包含投入和期望产出两个方面,其中xi、yr分别代表第i项投入、第r项期望产出。gx、gy分别表示投入、期望产出能够改进的方向向量,w为权重。、分别表示各项投入、期望产出平均改进的部分。由此得出的方向距离函数效率值与方向向量长度无关,保证所得出的效率值的一致性。采用被评价单元的效率值作为方向距离函数模型目标值,设定无非期望产出的动态DDF-DEA模型如下:3.共同边界DEABatteseandRao(2002)及Battese等(2004)通过共同边界模型提出不同群体间的技术效率可相互比较的观点。之后ThanassoulisandPortela(1997)提出凸性共同边界的观念,指出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群体的技术,用最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产出水准,群体间甚至在技术的交流下,可以因为技术提升将生产边界更向外扩张而提高经营绩效。直到O’Donnell等(2008)提出的共同边界模型,可以准确求算出群组及共同技术效率。(1)群组边界将所有DMU依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管理模式与生产结构等因素分成g个群组,则第g群组的技术集合如下令,亦即Tm为包含全部群组之生产前缘所包络起来的凸化共同技术集合(metatechnologyset),则与共同技术集合有关的投入距离函数可表示如下:(8)上式代表以共同边界计算每一个DMU的投入距离函数值,即为共同边界无效率指标。

基于DEA的外汇监管审计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基于外汇监管审计绩效评价的DEA研究思路,以黑龙江省外汇管理局下辖的外管支局监管审计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黑龙江省外汇管理局共下辖12家中心支局,由于审计工作量原因,增设对绥芬河支局和东宁支局的审计,共计14个审计组,构成14个决策单元(DMU)。按两年一次审计进行分析,共包含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共四次。DEA决策单元的各个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估值,对14个决策单元(DMU)按照沿边境和非沿边境分成两组,并对先后四次审计工作进行动态分析,因此选用共同边界动态DFF-DEA方法进行分析。外汇监管审计绩效评价的投入产出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外汇监管绩效审计各个决策单元评估的总效率值如表2所示,在14家审计工作组中,总效率值最高的是绥芬河、东宁和七台河三地的审计组,其效率值都达到了1;双鸭山市中心支局审计组有三年效率都达到1;牡丹江和鹤岗两地中心支局审计组有两年的效率达到1;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和鸡西三地中心支局审计组都有一年的效率达到1;效率值较低的是黑河、佳木斯和伊春三地的中心支局审计组。从沿边境和非沿边境两组来看,总体来看,非沿边境审计平均效率要比沿边境组的平均效率值略高,虽然非沿边境审计组的效率要低于七台河市中心支局、绥芬河支局和东宁支局的效率。从不同审计次数来看,2015年审计的效率要高于其他年份的审计效率。从投入项效率角度来看,不同审计组在不同投入项上效率也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对于审计人数、审计时间和审计经费三项投入项,绥芬河、东宁和七台河三地的三项投入项各个年份都达到最高;双鸭山市和鹤岗市大部分年份投入项效率也为1;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和鸡西市三地的部分年份的投入项效率也有达到1的水平。在三项投入项中,投入项效率值比较低的主要有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和佳木斯四地的中心支局审计组,其审计人数效率和审计经费效率的效率值相对低于审计时间效率。对比沿边境和非沿边境两组的投入项效率,沿边境组的审计人数效率和审计经费效率要高于非沿边境组,而非沿边境组的审计时间效率要高于沿边境组。对于审计业务量(流程数)、整改及时完成率、实际问题发生数三项产出项,绥芬河、东宁和七台河的三项产出项各个年份都达到最高;双鸭山市和鹤岗市大部分年份产出项效率也为1;牡丹江市、大兴安岭地区、鸡西市、黑河市部分年份的产出项效率也达到1。产出项效率值比较低的主要有绥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的审计业务量效率,以及2013年和2017年部分支局审计组的审计业务量效率。在三项产出项中,整改及时完成率效率和实际问题发生数效率的效率值高于审计业务量效率。对比沿边境和非沿边境两组的产出项效率,沿边境组的审计业务量效率和实际问题发生数效率要高于非沿边境组,而非沿边境组的整改及时完成率效率要高于沿边境组。

研究结论

审计监管范文篇4

关键词:金融审计;经济监管;协作

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经济的合理有序运行在国家经济的管理与国际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部门的职能发挥是否得当又关乎国家经济是否能够稳步发展。在我国的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部门中,由于在各自的职责权限、监管的范围、资源和信息互通互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与疏漏,基于此,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新形势,以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为目的,阐明我国政府在经济方面将审计和监管合同协作的重要性,并且为搭建二者相协作的平台提出新思路。

一、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构架的构建

1、协作框架下相关部门的职能。由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发展正成为一种世界发展新态势,金融审计的合理运行离不开经济监管的有效配合,经济监管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审计的协助。金融审计为经济监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经济监管为金融审计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进行合理的协作与联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非常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益。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将金融审计归入到经济监管的大的较宏观的框架中,既能突出二者的职能又可以将二者协作之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下图(图1)是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流程框架,该框架最顶端无疑是我国的国务院,整体强化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最高领导地位,显示出其独特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下属的几个平行机构则分别是国家中央银行、国家金融审计机关、国家的经济监管机关,最下端则是我国的各大金融机构[2]。2、审计与监管职能倾向变化。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职能倾向上,政府的金融审计机构应当更注重再监督而监管机关则更注重直接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负责金融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风险的监督和日常业务的管理等工作,将检查与制定政策的责任集于一身,这不仅减缓了经济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不利于内部职责的合理分工。我国的经济监管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具体受到哪种法律的制约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经济监管部门受法律的制约性较小,监管权力则会因此而出现纰漏或履行职责时的懈怠,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金融监管方面的腐败。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作框架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还要从法律层面上来考虑,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银监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把权力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3]。3、协作框架宏观分析。从宏观上看,政府在整个协作框架中处于主体地位,各个部门在其领导下有序地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从微观上看,政府的金融审计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审计机关不参与相关金融政策措施及法规的规定,也不干涉其他具体金融业务的运行与管理,其地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金融审计的检查相对于经济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金融审计部门,它应该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不应在惩处上加大职权,为了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调合作发展,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金融审计机关的处罚职能。对金融审计部门审计监察职能的强化、惩罚处理职能的弱化,有利于加大该部门的内部控制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相对于金融审计机关,经济监管机关应加大其自身的惩处力度,完善处罚制度,积极引导各大金融企业合法经营,增强金融机构的遵纪守法意识、风险察觉意识。图2数据是我国2007—2017年六年间的金融审计总额,由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审计数据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基于此可以判断出该态势还会继续上升。

二、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应用优势分析

1、协作框架下金融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的金融审计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整体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关乎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金融审计部门必须以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主。经济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到实时监控,在国家经济运行中进行有效监管。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必然实现二者之间职能不足的互补、优势的强化。2、适应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加之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展从而将地球连成一个整体也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此,金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也加大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金融业中,是金融相关部门的管理更加方面快捷高效,促使金融更加信息化,从而使国家的金融跟上世界的步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3、方便审计与监管间的沟通与交流。金融审计部门与经济监管部门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平行部门,它们有着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各司其职。但是仔细分析这两个部门就不难发现其实二者在管理的对象、职权实施的范围、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相似或重叠之处。政府的金融审计部门的对象范围过于宽泛,管理的业务错乱冗杂,而审计的资源却非常有限,金融审计相关部门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致使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控,因此在金融审计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很大的缺陷。经济监管与金融审计之间缺乏沟通又造成职权交叉,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有效的合作,出现问题后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相关的经济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利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有利于实现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协作的平台下有利于二者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不仅能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办事质量也能得到增强,有利于促进资源型社会的建设。

三、结束语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是经济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不仅可以规避金融风险,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有效发挥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调作用;二者的协作使彼此间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职能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能够更加稳定、持续、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金波:国家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与模式构建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2(3):80-81.

[2]王涛、秦建文: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优化问题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18(4):14-22.

审计监管范文篇5

一、实行联网审计

联网审计,是审计机构或人员通过计算机远程访问、调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业务数据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辅助审计工具实时检查和评价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帮助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增加组织价值,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独立性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二、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一)财务预算责任。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财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包括:是否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部门预算);单位内各部门预算指标的审批、调整等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各项收入是否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收入预算是否积极稳妥;支出预算是否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有无赤字预算的情况。

(二)财务核算责任。会计基础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财务核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包括: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是否在单位财务账户内统一核算,有无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各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取得了合法的会计凭证并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超预算支出和违反财务会计制度等问题;专项经费是否专款专用,核算是否合规,有无挪用、挤占等情况;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是否先提后用,专款专用,并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各类结余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分配;应收及暂付、应付及暂存等往来款项的结算、清理是否及时,有无利用往来款账户挂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等问题;代管款项的核算是否合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会计档案管理是否符合制度;年度决算和财务报告的有关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合法,有无隐瞒、遗漏或弄虚作假等情况。

(三)廉洁自律责任。在履行岗位职责时是否廉洁自律,是否在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是否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是否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造成经济损失,职务消费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三、创新村乡财务管理

在县级财政管理中,实行村账乡管,还必须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否则,村账乡管将流于形式,难于取得实效。为此,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抓财务清理,规范账务移交手续。对未开展财务清理就移交账目的村,要进行全面清理;对财务清理不彻底的村,要重新补课。在财务清理中,应做到“四清四查”,即:清理现金、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审查账款是否相符;清理各项往来,审查债权债务是否明确;清理机动地发包款、“三荒”拍卖款,审查资金用途是否合理;清理历年遗留的财务问题,审浅谈企事业财务审计与管理查有无违纪违规行为。通过财务清理,做到账账、账实、账款、账表、账据“五相符”。在此基础上,对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等进行登记造册,由村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签字盖章后,移交农村财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

(二)抓硬件建设,提供必要工作条件。实行村账乡管,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坚固耐用的档案设施,做到“一村一柜”。各村的账、表、册、据及其它财务资料由代管会计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及时存档,防止鼠咬、损毁及霉变。要逐步改善办公条件,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把代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强化村级财务监管,推进农村和谐发展。

(三)抓业务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乡村两级应保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调换会计人员。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记账人员和村会计学习财会理论和财经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依法理财、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专业队伍。此外,上级纪检、财政部门应定期对村账乡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坚决杜绝村财乡用等不良现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

审计监管范文篇6

一、工作成效方面

1、制度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坚持审计程序办事。(1)工作制度中有明确规定:经审委员会与同级部门同时按规定的民主程序改选换届;经审委员会每年要按时审议财务预、决算;经审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财务收支的审计并填写经费收支定期审计表;经审委员会按规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闭会期间定期向工会委员会报告工作;在审议中,如遇需要暂时保密的事宜,经审人员要遵守保密纪律等等。(2)审计监督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审查同级组织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审查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情况;监督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财务工作方针、制度;督促同级部门定期公布财务帐目,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实行财务公开,发扬财务民主;协助同级部门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各项经费,管好财产,严肃财经法纪,使经费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深入调查研究,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积极参与支持财务改革,对经费收支、财产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其完善各项财务制度。(3)中心审计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审计计划,审计通知,实质性审查,审计报告等审计程序进行。这是单位经审委以相关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提出的制度要求和管理要求。它为中心完善审计管理提供了纲领性制度文件,它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总纲。

2、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内部控制职责分工:(1)出纳与会计人员工作相分离。(2)支票的签发与出纳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贪污或挪用。(3)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总账相互独立,防止连贯性差错。(4)支票与印章应由不同的人保管,防止管理失控。出纳管理工作中,要求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现金,有盘点记录,体现内控有效性;现金要求实现日清月结。会计管理工作中,要求各部门应及时催收发票;大金额转账,要求有领导审批议案,有领导审核签章。结合中心财务工作,财务中出纳工作和会计工作很好地实现了分离。支票填制由出纳办理,支票签章由财务主管审核盖章,很好地防止资金乱支出,挪用的现象。出纳负责及时编制(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财务明细账、总账等由会计负责编写(打印)完成。出纳负责支票管理,印章由财务主管负责管理,防止乱用或出现资金转移的现象。工作中,财务主管定期不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并记录,这有效保障现金管理的有效性和正解性,保证中心现金安全,保证现金有效运用。对于单位催账、收账工作,有专门财务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对账户进行整理、清理、汇总,负责对账联系催收账款,保证了中心资金的有效及时收回。

3、薪酬业务循环审计职责分工:(1)人力资源管理、工资结算、工资领取、工资发放等职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按照规定流程和手续共同完成,各部门和部门内部各有关岗位应有明确的分工。(2)人力资源管理、工资领取、统计和财会部门相互独立,防止虚列支出和连贯性错误。(3)工资单的编制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多计和错计应发工资。(4)工资结算汇总表的编制与审核相互独立,防止多计和错计部人数和应发工资。结合中心薪酬工作来谈,人事劳资部门负责对工资数据的汇总核算,从总体上把握人事劳资政策,负责对工资分配进行有效科学分配管理。财务部门以人事劳资部门提供数据为基础,负责对工资数据进行制表和审核,再经人事劳资部门审核签章,以保证其数据核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由财务部门到职工个人工资账户中,防止出现工资支出错误。这充分体现了此项工作的连贯性、制约性、统一性,防止虚列支出,防止多计或计错工资的情况,保证了工资发放地正确及时和完整,保证了职工利益,保证了中心利益,实现了对工资支出的有效管理、权责分明、分工到位,体现制约管理。

4、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职责分工:(1)提出采购申请与批准采购申请相互独立,以便加强对采购的控制。(2)验收部门与财会部门相互独立,保证按真实收到的商品数额登记入账。中心采购工作中,也是按制度规章要求有效有序开展。首先由中心职能科室(使用设备部门)提出专项申请———再由领导进行审核批准———由采购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统一购置———财务转款购买———货到由使用设备部门和采购部门统一验收。整个采购过程中,体现了采购申请与批准的相互独立,验收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互独立,更好地保证了资金管理的安全,体现了部门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5、销售与收款审计职责分工:(1)发送货物与开票相互独立,防止发货未经批准,销售业务没有被记录或商品被盗窃。(2)发送货物与记账相互独立,防止商品被盗窃并通过篡改记录加以掩饰。中心工作的销售体现在供血科的血液发出售出中,发出血液由供血科负责,对数量金额进行归档记录。开票和财务记账工作由财务科负责,体现了工作的独立性、制约性、联系性和统一性。

6、实物控制(1)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清点。确保实物真实存在,完整性。同时也对固定资产的产权凭证进行管理,确保其所有权的真实性。(2)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业务技能。中心的固定资产由专人负责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记录和监管,保证资产的完整。同时财务人员每年也定期进行财务学习或账务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为中心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心领导大力支持下,财务审计工作的成绩是有的,成效是突出的。工作按制度规章进行,没有出现越权的现象,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工作能很好的统一联系起来,工作中很好体现出各部门之间、工作内容之间的制约和监督。工作程序不断完善,有编制、有审批,内容分工明确,很好地起到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的作用,保证资金安全的作用。专人专项工作管理模式,起到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更好地及时地完成本质工作,同时这也体现出领导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但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工作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这有待我们工作的完善和改进。

二、存在不足

1、领导重视不够。有些领导认为:单位业务成绩提高了,单位的绩效水平也就提高了,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审计部门纵观单位全局经济往来业务,要对单位每笔经济往来业务都要进行审查。同时还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数据直接体现财务数据的优劣,直接关乎单位经济往来情况,对单位决策起直接关键性作用。我中心今年下半年才设立审计部门,原来只是工会组织中有相应的审计部门。

2、审计部门地位不突出。财务,审计部门属于单位的后勤部门,不属于关键性岗位。单位财务部门把经济往来业务结算,核算清楚了,审计部门作用更是甚小。

审计监管范文篇7

关键词:审计监管;会计舞弊;内部治理

1引言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害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行为,舞弊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得联邦调查局每年需要投入约24%的经费来进行反舞弊的工作,在反舞弊的措施中最主要的就是进行审计。此报告主要是分析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审计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2我国企业中的舞弊现象

(1)向财税部门和银行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一致。目前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谋求财政补贴或减免税收而向财税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欲向银行谋求贷款提供的财务报告,所反映的销售收入、利润、存货、应收(付)账款等数据就会大相径庭。

(2)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以欺骗投资者,进行圈钱。企业欲取得上市资格,不惜在财务报告上做手脚。如据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案例反映,成都某企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称1996年度盈利5400万元。经查实,该企业通过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和违规账务处理等手段,虚报利润15700万元,1996年实际亏损10300万元。

(3)虚报盈利,夸大业绩。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某些管理层受功利心驱使,为提高自身政绩、声誉和影响,授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骗取名利。

3财务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对审计工作的启示

3.1利益驱动导致了会计舞弊

从己经揭露的上市公司舞弊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舞弊动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谋求上市资格,争取高价发行。公司准备上市之前,进行会计舞弊,以使会计指标达到上市要求,根据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股票和股票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但在前几年经济效益整体滑坡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于是,许多企业便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如四川红光在股票发行上市时,将1996年的1.23亿元亏损做成盈利4522万元。

(2)保持或获取增发新股、配股资格。增发股票及实施配股无疑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而且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不断融资再融资。因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也往往围绕增发和配股资格进行。1999年以前,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6%。为了满足该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就会在会计年度行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如达不到,则会采取各种“创造”利润的舞弊手段来提高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

(3)避免ST、PT或退市。中国因申请上市受到严格控制,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壳资源”,因而保住上市资格,就可以待价而沽,有利可图,因此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计避免ST、PT,一旦已经成为ST、PT的则煞费苦心的避免退市。业绩不佳,主营业务无法创造利润,管理层回天无术时,往往就采用巨额准备计提与冲销的舞弊手段。当年多计提部分准备,来年转回,仅须制造微利,就可以轻松避免3年连续亏损的厄运。

(4)大股东谋利。中国上市公司有别与国外公司的重要一点是大股东控制,即有国企改制形成的一股独大现象,也有民营企业通过股权置换等等方式,取得控制权,成为大股东。无论何种方式形成的,共同的一点是将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大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频繁发生关联交易,疯狂牟利。国企改制上市之时,往往以优良资产单独包装,美化经营业绩,轻装上阵,以求达到3年盈利,发行股票上市的要求,遗留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和沉重的包袱给母公司,上市之后为追求业绩指标,母公司往往采用关联交易的手段为上市公司创造利润,久而久之,窟窿越来越大。支撑不下去了,必然形成了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中国资本市场顽疾。

(5)职务升迁动机。我国上市公司中很多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由主管部门任命并带有一定行政级别,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参与度极高,往往作为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来抓,主管部门对公司的关注决定了公司经营业绩对这些管理人员的政治前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上市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的持股比例和年度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高低几乎不受业绩影响,年报公开披露的盈利公司高管收入大大低于亏损公司的并不鲜见。虽然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已开始建立以年薪制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机制,但相对职务消费等与业绩不挂钩的隐形收入而言,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吸引力。在“官本位”主导的思想下,更多的高管人员可能更看中,通过业绩增加自身的政治资本,提升公司的级别和自己的地位,因此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相比国外上市公司而言调高收益的会计舞弊动机,带有更多的政治性。

3.2内部治理不完善为会计舞弊创造了机会

一方面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不能有效发挥监督功能,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制约着内部审计履行职责的能力。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成为安置企业闲置人员的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资格认证,缺乏履行职责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对会计进行有效监督,更不能对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2002年证监会建议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未作强制要求。大多数上市公司即使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往往是在董事会或总经理的领导之下,没有相应的权力,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根据程新生和张宜(2005)的调查,至2002年4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总计524家(含钢铁、汽车、化工、机械、电子、家电、纺织等行业),其中342家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占65.27%;有102家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占19.46%;另外80家上市公司未填写发出的调查表,占15.27%。在设立内部审计的342家上市公司中,由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和由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占总数的70%,由财务部和财务总监领导的占23%,由监事会领导的仅占7%。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明显较差,受财务部和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对财务的监督作用被消弱,即使是由总经理和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在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和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较多且普遍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在揭露管理层舞弊方面也显得苍白无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好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独立审计中的审计主体(外因力量)和审计客体(内因力量)更好地相互配合实现企业振兴,独立审计不断壮大,我国的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社会公众才能真正地信赖独立审计,支持独立审计,投身于独立审计工作,使独立审计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丽丽.我国独立审计监管制度的分析及建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审计监管范文篇8

回顾近年来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成绩喜人。截至年12月15日,沪深股指齐创历史新高。上证综指再度刷新纪录,盘中创出新高2275.49点;深证成指也顺利突破历史大顶6103.62点,终盘收于6168.49点,沪深股市总市值在12月20日首度突破8万亿元大关。沪深两市已有1269家公司完成股改或进人股改程序,股改公司家数比例达94.49%,市值比例达79%,这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中国证券市场从此突破了基础性障碍,正式开启了全流通时代。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正式实施以及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人们大都会沉醉于证券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中,大都会追捧那些疯涨的股票,于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出现了诸如ST股票也能被炒得一路涨停的奇怪现象。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坐下来冷静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呢?

本世纪初,随着美国90年代网络泡沫经济的膨胀与崩塌,以安然为代表的一系列公司的财务丑闻震惊了全世界。从欧洲的帕拉玛特、日本的西武铁道、嘉娜宝、到中国的银广夏、蓝田股份、红光实业等公司,我们可以意识到财务舞弊的浪潮正在波及整个世界。这种舞弊的直接后果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严重搅乱了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使投资者难以区分优劣,并且间接导致了不公平的财富转移,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股票市场的有效运作依赖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心,如果由于财务欺诈导致股票市场定价机制的混乱,并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形成良好的预期以至信心丧失而退出股票市场,那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如何有效识别财务舞弊的市场机理并对症下药,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二、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

回顾会计审计的历史,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从古至今概莫出其右者。以安然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典型的财务舞弊手法。像安然这样的大公司通常会采取“金字塔”式的多层控制链,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数量的公司,在这种经营思想的指引下,安然的3000多家子公司、关联企业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点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安然公司也正是通过这些关联企业来实现其激进的财务政策,甚至舞弊作假,最终自掘坟墓,破产清算。

1隐藏负债

众所周知,负债经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上市公司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般都会尽量多的融资,拓展业务,正因为如此,公司不能无节制的发行债券,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会降低该公司的评价等级,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因此,为了融通更多的资金,上市公司也有自己的“办法”。即,利用特殊目的主体“SPE"。

手法一:利用合并报表规定的漏洞。安然钻了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需合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际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朴很难反映出来。

手法二:利用信托基金。最为著名的是“Marlin’,和"Whitewin扩两只基金,以前者为例,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他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其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信托基金通过发行债务融来的资金进人安然,安然却无需将这些债务计人公司报表内。

2.平滑利润

利润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事项,因此,为了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现,保证股价稳定和上涨,上市公司通常会采取一些手段来平滑利润、粉饰利润甚至虚增利润。

手法一:互换熨平利润。经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提议,其关联企业IJM二号基金为其宽带业务提供担保。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二号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IJM必须弥补安然损失部分。安然与I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因为在实践中,这种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经成为常见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必将导致公司经营风险的加大,必须予以披露,然而安然公司对这类信息的披露显然是不充分的,同时这种不充分显然是报表编制者的主观故意。

手法二:虚增利润。如“贸易借款”,即借用将来的销售收人,计人本期,使得本期的财务报告变得十分好看,在下一期出再进行冲回。再如:核销。公司将各类支出核销或作为重组费用,在当期作为费用人账。这样可以使将来的利润数字变得很诱人。

3.模糊会计

以历史成本和EPS为核心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随着当今新的商业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的出现和发展已经越来越显得衰老,难以应对财务人员的刻意回避,同样也难以满足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安然公司正是利用财务报告体系老化、制度更新不及时地问题,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模糊处理。比如:SPE的合并范围;将未来不确定收人计人本期利润;多计股东权益12亿美元;关于SPE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披露不充分等。使用模糊的会计方法,把投资者引向企业希望的方向.欺骗投资者。跨国公司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是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几种手法也足以看出,现行财务、审计体系,会计师执业监管、执业道德、财务保险等领域存在着众多问题。

三、财务舞弊的防范

大公司财务舞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简单的会计作假,更多的是会计、审计、注册会计师、保险等领域的规则更新没有跟上实务发展的速度,现行体制中的漏洞被跨国公司中精通实务的会计人员不同程度的利用着。要防止或尽量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出台一个《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就能一劳永逸的,随着实务的发展,相关各方面的监督、审计于段也必须与时俱进。

1.加强财务报告

现行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和企业利润为核心指标的体系,主要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重在反映有形资产、金融资产,对大部分的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无能为力。因此,现行报告体系看上去比较狭隘且不具有前瞻性,可理解性比较差,难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要求。在我国最新颁布的《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特别提到了一个词“职业判断”,要求执业会计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临机决策。本次会计改革几乎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全盘吸纳,在“职业判断”的问题上虽然有套用的痕迹,但是毕竟是全球会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会计报告的拓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会计人员可以在综合考虑相关性、重要性、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对报告内容加以拓展,然而由于会计处理手法的更加灵活,又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这种对于“职业判断”的强调,在我国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不知是福是霍!

目前财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方面有:一是关联方披露程度低;二是或有事项处理手法模糊;三是无形资产确认、计量、报告;四是公司综合风险的评价与披露;五是信息披露过于专业化,不易于理解。上述内容在我国最新准则中或者过度依赖于职业判断,规定空泛,或者干脆没有提及。

2.加强审计财务报告中对人为因素的控制

谈到审计的问题上,这里所说的是民间审计,应当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审计意见书保险等角度谈。

(1)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必须分开,然而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是甚至连记账的业务都承揽,即使是大所审计和咨询业务也很少分开。

(2)对于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最重要环节,必须注重会计师独立性的保持。比如,注册会计师跳槽的冷却期必须足够长,如3年。

(3)对于审计意见书。各种形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承担有限责任的小所,很有必要为其出具的审计意见书购买保险,这样可以使审计意见书看上去更可靠!

3.会计、审计准则的更新

审计监管范文篇9

1医院物业外包原则与管理体系

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是卫生改革的趋势,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医院吸收专业公司的管理经验及先进设备。根据工作实际与医疗工作相关度,遴选符合条件的优质外包服务单位,合理确定物业外包的范围并实施分类管理。

1.1物业外包原则

医院物业管理应坚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物业外包是将社会化的企业融入医院管理体系,承担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如园林绿化、建筑保养、维修维保等项目。医院引入物业化管理应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医院自身管理及后勤软硬件管理的现状、服务内容等制定可行性方案,选择有专业资质、社会口碑好的物业公司。

1.2物业外包管理体系

医院物业外包应加强规范化监管,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医院物业管理制定了《外包业务管理制度》《物业公司月度考核管理办法》《特殊岗位工资调整及绩效考核方案》等规章制度。设立“一办六个中心”。“一办”是指物业管理办公室,其职责是负责与物业公司就日常工作及存在问题进行沟通、协调、磋商,收集汇总各管理处室、用工部门对物业公司的管理意见和考核结果,根据合同条款兑现奖惩。“六个中心”包括保安中心、配餐中心、配送中心、保洁中心、临工中心、护工中心,全部由物业公司整体管理。

2医院物业外包监管要求

对六个中心的监管采取物业管理办公室与属地化科室相结合的双重管理原则,由物业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月度考核工作。物业管理办公室根据测评打分、满意度打分、缺岗、工作质量、投诉、罚单等考核内容,按实际支付劳务费,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属地用工部门负责日常监管与质量考核。

2.1构建考核体系,及时评估物业管理质量

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医院采取多种举措,确保物业外包服务得到有效监管与考核。一是成立后勤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分管后勤院长、医疗、护理、院感、医技、后勤、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物业管理会议,形成多部门合作、共同商榷、合理运用管理工具解决当前问题,持续改进服务的管理体系。二是由物业管理办公室建立质量考核网络,规范六个中心服务岗位职责,采取分层管理、设置分值、量化考核等方式,对物业外包服务进行考核。三是不断推进物业服务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物业质量考核体系,完善现场考核方案,实现物业服务质量现场监管[2]。

2.2控制费用,严把用工申请

按照合同约定,对有年龄限制的特殊岗位,要严把用工申请。我院物业管理办公室根据用工部门提交的申请表,实地进行工作量测算,做到科学、合理配备用工人员,节约医院人力成本。我院物业外包人员占全院在职职工人数比为34%。因新冠疫情原因,保洁人员、安保人员等岗位均比上年度用工人数略有增加,同比增幅为13%(见图1)。

2.3建章立制,完善日常监管

物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多部门参与物业沟通指导、制定培训计划、负责监管考核,制定了较完善的考评机制,如《六个中心管理监督考评机制》《外包服务质量督查表》《外包服务沟通协调记录》《物业公司考核表》《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管理人员不定期下临床科室,督查在岗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所在服务单元医务人员满意度。

2.4梳理成本结构,做好外包费用结算

外包服务公司的成本主要由员工薪资、运行费用、物业管理费、政府收费等费用组成。(1)员工薪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夜班费等。(2)运行费用:包括服装费、耗材使用费等。(3)物业管理费:结合评分等考核结果,支付物业公司相应的管理费。(4)政府收费:包括残疾人基金、环卫费、退伍军人安置费等行政收费[3]。物业管理办公室定期召开物业管理会议,在合同金额的基础上,根据考核表、考勤、加班、绩效奖、临时增员等内容,结算上月外包服务费。2.5加强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技能按照行业标准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医院定期组织物业外包公司的员工开展业务学习。物业管理办公室年初制订培训计划,邀请医疗、护理等相关专家对物业公司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培训两方面内容:一是业务技能培训,如保安防爆培训、院感知识、手卫生等;二是职业道德、窗口服务人员礼仪与规范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培训,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及服务内涵[4]。

2.6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精准度

为提高工作效率,医院上线ITS中央运送信息系统云平台,如根据任务需求,系统可自动优选派发手术室附近的运送人员。推行手术室接送病人抢单模式,实现过程干预管理,便于责任追溯,纳入运送人员绩效分配,充分调动运送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服务精准度。

3物业外包风险点及审计评价

医院引入物业外包管理要形成可行的方案,选好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结合国家、省、市、医院相关制度,梳理出风险点加以防范。

3.1采购制度执行风险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医院管理制度执行采购。规避政府采购监督,可能导致采购业务违法违规。医院依照政府采购法和条例规定的方式实施采购。后勤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设置相应的遴选标准,对承包方的合法性、合规性、专业能力、技术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评估,使招标管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5]。

3.2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签订内容与制订的服务外包方案内容若不一致,可能导致合同签订与执行相脱节。监控承包方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和制度,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医院制订有效的物业外包监管措施,如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控,防范医院重要信息外泄。医院审计处现场审查物业外包合同等相关资料,合同签订与执行是否一致。物业公司是否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履行合同义务,做好对本单位外包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如审计发现,合同中未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信息资料管理、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控措施条款,应提出增补以免导致这些方面管理缺失。

3.3外包费用测算风险

医院物业管理费用占业务收入比例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在服务费用测算方面,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合理确定外包服务价格;是否对外包费用结算工作做好核算与监督。若复核、监督不到位,可能造成多支付外包费用,给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医院自身管理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后勤外包服务的成本控制。对人力成本、运行成本、各项补助等指标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外包业务成本。加强对物业外包的管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节约不必要的开支[6]。物业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人测算外包费用,明晰成本支出,以书面报告形式说明费用支付理由、依据、及支付的审批流程,每月将费用汇总表交医院负责人审核。严格执行临床科室增员审批流程,合理控制医院人力成本支出。

3.4外包业务验收风险

是否在合同中期、合同到期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外包业务质量进行测评与评估;是否制订相关验收标准。根据验收结果对外包业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总体评价,并据此对外包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医院物业管理办公室在合同到期时组织质量控制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日常管理流程、服务质量测评等项目进行审查,根据验收结果对外包业务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做出总体评价,并据此对外包业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4审计建议

一是完善物业服务管理与考核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和考核流程,定期检查和监督物业管理效果,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评估物业管理质量,按制度规定实施相应的奖惩。二是实施科室内控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并逐步落实到位。三是加强物业员工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尤其加强护工中心、保安中心相关人员培训,强化归属感,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避免影响医院声誉。四是合理测算外包费用。费用结算时要求物业公司提供出勤表,确保岗位人员工作量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李莉.劳务外包内部审计的流程与实务[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10):1335-38.

[2]吴永仁,印卫东,王俊.公立医院后勤物业社会化管理模式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10):1169-70.

[3]程子伟.医院后勤外包服务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4):74-75.

[4]郝尚永.医院物业外包服务管理与考核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7):82-84.

[5]王琪.探讨医院物业外包服务的内控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8):111-112.

审计监管范文篇10

一、目前地方预算外资金审计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部门和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财政性质认识不够到位,对财政专户管理理解配合不够。根据《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决定》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必须全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时至今日,审计发现,仍有少数部门和单位把预算外资金视为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千方百计逃避财政监督,坐收坐支,造成一小部分预算外资金仍在体外循环,使“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未能完全落实到位。

(二)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不平衡,使用不规范。根据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工作中“两个三分一规”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各地近几年对“收”这条线研究的多,制度规章也比较健全,但对“支”这条线,尤其是涉及到预算外资金开支范围、标准以及相关会计核算尚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规范,存在着收紧、支松的现象,导致财政专户成了过路账户,部门和单位前收后支、收多少用多少的情况相当普遍。审计发现,有的单位将预算外资金视为单位建房、买房、购车、发放奖金福利的主要来源。甚至从事股票、期货交易活动,不仅造成预算外资金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且使部门之间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

(三)费税政策不完善,导致管理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审计发现,有些规定本身存在的自相矛盾,使得地方财政与地方税务部门在对某些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还是实行税务管理以及使用票据问题上增加了操作难度,甚至无所适从。

(四)收费审批权限分散,环节繁多。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财政部门会同计划物价部门审批,收费标准由计划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审计发现,这种一件事由政府两个部门管理的体制弊病很多。一方面,由于收费立项和标准的核定是一个整体,目前由两个部门管理,难以做到项目与标准的有效衔接。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项目已出台,但不知道标准,从而延误了执收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物价部门既管社会经营服务性收费及标准,又管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标准,具体工作中容易混淆政府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的界限,不利于根据不同性质的收费分别实行规范化管理。近些年,一些执收部门从其自身利益考虑,将本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作为经营服务性项目报批,擅自变更收费项目性质,不仅造成政府分配秩序混乱,导致财政职能虚位,财政资金流失,也助长了“三乱”问题的滋生。

(五)对垂直管理部门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不尽科学,存在较大漏洞。根据有关“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工作要求,目前省以下工商、交警、交通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上交省财政专户的管理办法,审计发现这种体制弊端很多,形成上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地方财政看得见管不着的局面,使“收支两条线”流于形成,坐收坐支问题难以杜绝,也给地方其他部门“收支两条线”规定工作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六)少数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调控不规范,随意性大。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只能对专项资金以外的预算资金结余进行统筹调剂使用。但审计发现,有的地方不分资金性质,不按预算级次,对部门和单位收取各类预算外资金包括基金采取一刀切的比例调控方式,有的调控比例高达30%,不仅严重挫伤了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事业的正常投入和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将预算外资金调入金库作为预算内收入,造成预算收入虚增现象。

二、审计对深化完善地方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事权范围标准,创新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办法。

首先,要下决心治理整顿现有收费,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收费管理规定,由地方或部门越权设立的收费项目;对属于政府一般性管理职能,依靠收费养人的项目以及地方不同部门间重复设置的项目等,都应结合机构改革和部门职能转变分别予以取消。对一些必要的收费,也要在认真清理的基础上根据补偿成本的要求降低收费标准。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一些原来由政府机关负责管理的事务逐步转由中介服务组织承担,相关的事业性收费应随着机构性质的转变剔除行政事业收费序列,转为经营性收费,并照章纳税。

第三,对那些体现政府职能,收入数额较大,具有税收特征,来源相对稳定的收费,如车辆购置附加费、养路费、市政配套费、排污费等分别以税收的形式取代。同时,对一部分附加在价格上难以实行“费改税的政府性基金,如电力建设基金、邮电附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采取适当提高价格的办法,减少国家价格补贴,增加企业收入和有关税收。

第四,对保留的收费严格实行规范化的财政管理。(1)建立收费项目录管理制度。每年各级财政部门对当地执行的收费项目进行年度审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实行收费项目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2)严格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部门专管制度,近几年各地的实践证明,组建各级地方预算外资金专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对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确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专职机构管理预算外资金中的作用不容否定,而应该进一步充实加强,赋予应有的管理职责;(3)各地通过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仅规范了部门和单位执行执法行为,而且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因此,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巩固、完善、创新、发展上下狠工夫,把“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强化预算外资金审计,维护国家预算的完善统一。

要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支出监管。一是规范预算外资金支出去向管理。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只能用于财政性支出,严禁用于其他支出;二是严格支出标准管理。结合实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掌握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执行规定的标准,禁止超标准支出;三是强化支出过程管理,按照《决定》规定,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范围、标准、内容实施跟踪监督,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确保预算外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要加强预算外资金预决算管理。根据规定所有执收执罚单位的财务应建立适应于统一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并严格按照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年度预算外收支计划。同时,各单位应按规定按时向财政部门报送预算外资金月报表,年度终了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批。

要强化预算外资金微机化管理。实施有时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为适应管理需要,必须加大预算外资金电算化管理力度。建议国家财政部加快这方面会计软件研发步伐,大力推行微机开票,微机传递数据、凭证,财政银行联网对账,会计核算,生成报表等自动化程度,以便提高核算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要加强垂直部门预算外资金管理。建议对垂直管理部门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下放到地方直接管理,或采取目前统一实施的法院诉讼费管理方式,上部分需通过地方财政专户上划中央和省级专户,其它部分由地方财政监管理,相应地,这些部门使用票据直接到地方财政购领,接受地方财政监督检查。

(三)创新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加强财政部门管理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帮促。

1.重新界定政府性收费审批管理权限。从目前国际通行做法看,政府性收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它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因此应当将其从国家价格管理序列剥离出来,按照税收模式进行管理。鉴于目前我国税种、税目、税率等税政事项均由国家财政部负责,政府性收费项目、标准属于费政事项,理应按照税政事项做法,由财政部门负责。这是因为,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预算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状况了解较多,可以更好的负责费政事务,这是其他部门所无法替代的。根据规定,政府性收费管理应当与政府财政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相衔接。这样,政府性收费项目的设立和标准的确定,与各级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有直接的联系,如果财政部门不负责收费项目和标准的管理事务,就难以掌握收费政策的变化情况,无法编制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从而影响整个预算的执行。同时,由财政部门管理相关事项,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从而推进预算外资金不断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政府收费事项从物价剥离后物价部门专司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审批核定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根据不同性质的收费分别实行规范化管理,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各地收费过多过滥等问题。

2.立即停止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纳税的政策。笔者认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行政手段。是政府财政非税收入,根本不存在纳税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是应税项目,它本身就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而应划入经营服务性收费的范畴。为此,建议国家财政部费管理部门重新审视行政事业收费纳税问题,一是尽快出台政策文件,将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剔除行政事业收费序列,明确界定其经营服务性收费性质。实施税务管理,办理工商税务登记,使用税务发票并照章纳税;二是尽快明确行政事业性收费不纳税政策依据,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使用票据的政策规范。

3.积极推行各级地方人大审议预算内、预算外两部分财力的预算、决算制度。把预算外资金从整体上作为地方财政资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管理,使公共分配领域中体现政府职能的非税收入分配活动纳入财政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从项目设立到预算决算,全面接受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和监督。

4.进一步改革现行复式预算体系,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各级财政的政府公共预算,建立税收和非税收入于一体的地方税收体系,实现一个区域范围内预算内外财力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调配。

(四)加强预算外资金法制建设,净化财政收支环境。

应该由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全额拨付,绝不能再允许由部门和单位自筹。对于那些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应在不影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按照服务性收费标准略高于成本的原则,由其自筹资金解决经费来源。对那些纯经营性的单位,应通过机构改革,逐步推向社会,促其走向市场,以价代费,自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