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1:25:10

山区范文篇1

首先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山区片旧村改造工作。我们县在全省率先推进的旧村改造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新事、大事、历史性的事。我觉得,旧村改造不仅仅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事业和工作是有区别的,一件事如果称得上是事业,它必须有很大的一个特性,即能够聚人心,大家都认可,大家都会来奉献。刚才大家举到的很多例子里面,有些在外创业的村干部为什么不计个人损失回来组织开展本村的旧村改造,就是因为这是一项值得奉献的事业。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是有事业心的,对这件事确确实实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这件好事办好了,若干年以后,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会记住你。我还觉得,旧村改造推进过程当中也充分证明了我县的乡镇干部是能干事、能成事的,我们村一级的基层干部是富有奉献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当然,山区片推进旧村改造比平原片要难,不说别的,方方面面的要素制约就是一大难题。从刚才汇报的情况来看,山区片旧村改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当前的进度相对滞后,但是有这些基础性工作,有接下去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山区片今后几个月会后来居上。刚才,炀德和廷喜就旧村改造的推进工作都讲了很多,指导得很具体、很到位。这里,我简要地再说两点:

第一,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山区搞旧村改造因地制宜很重要,山区片和平原片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立地条件不同,是土地要素制约。对山区片旧村改造必须明确一条指导性原则,那就是能聚则聚、宜搬则搬、集约用地、节地建房。能聚则聚,就是把改造重点放在刚才炀德讲的“三沿”建设上,不能搞四面八方处处开花,特别是有些地无三尺平的非规划保留村,决不能批建新房。山区的地质条件是很复杂的,很多地方都有地质灾害的隐患,尤其是在那些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建房子风险实在太大了。总的来说,这些非规划保留村就是要宜搬则搬,不仅不能搞旧村改造,而且不能批建新房,一时搬不了的,可以适当修缮一下。况且这些地方建了新房,农民下山转移的意愿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不符合统筹发展、集聚发展的大方向。能聚则聚,就山区看还有一个空间制约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在集约用地、节地建房上想办法。这方面能不能研究制定导向性的政策,请旧村改造办会同国土、建设等部门研究研究。比如说在山区片建房不提倡占地面积,而提倡建筑面积,适当增加建房层次。特别是山区的中心村,不仅要解决本村的旧村改造问题,还要为跨村建房,为小规模自然村整村搬迁建房提供土地支持,在用地上如果不提倡集约用地、节地建房的话就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说我县明年旧村改造政策有创新的话,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创新点。之前山区片旧村改造没有在面上推进时,不会碰到这些事情,现在碰到了这些突出的问题,就要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我想,这方面至少符合我们国家土地政策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其次,因村制宜也很重要。真正确定下来要改造的村,一定要追求品位、追求特色,通过旧村改造,不仅要有新房新村新面貌,而且要树立村庄规划和经营的新理念,为下一步发展山区片乡村旅游打好基础。下一步*的发展,乡村旅游肯定是个大方向。现在,如果旧村改造千村一面,就不会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那是很可惜的。如果我们在推进旧村改造的同时,就有意识地想一想、动一动脑筋,可能这个村今后发展的前景就不可限量,旧村改造就更加功德无量了。旧村改造要因村制宜出特色,建设部门在搞规划的时候,既要讲统一规划,又要讲一村一品。

第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在*片、*片推进会上,我都讲到了全力争上游,今天也一样,底线就是要确保完成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在确保质量、安全、稳定的前提之下,要加快进度、加大力度。这里我讲两点:第一,“头等工程”要有头等精力。精力花在哪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政策宣传抓引导;第二个方面是破解难题抓推进;第三个方面是整合资源抓结合。政策宣传抓引导,首先就是要大力宣传我们县里出台的旧村改造好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对山区片来说特别是跨村建房政策要宣传引导好。同时要积极创新本乡镇的小政策,山区片可以说每个乡镇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山区的特点决定的。平原地方一马平川,所在乡镇共同的一面比较多;山区大山阻隔,每一个村工作的基础和老百姓的思想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搞点小政策。一个管用的办法就是一个小政策,我看大家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下一步在破解难题中还要继续想办法。同时,政策的研究实施要讲策略,比如说先拆与后拆、连片拆与零星拆、拆的进度快与拆得进度慢,政策上都应该不一样,不一样的政策就体现我们的策略。破解难题抓推进,除了要积极破解地的因素、钱的因素、人的因素的制约,很重要的是面对难题要有决心和信心,你有决心和信心,这个难题最终就不是难题。整合资源抓结合,主要是下一步强农扶农惠农的政策和工程如何整合,需要深化研究。第二,“头等工程”要有头等服务。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全心全意全方位强化服务;另一个方面,乡镇和部门之间也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要算大帐,不要算小帐,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关系、合作氛围。

山区范文篇2

*村位于小河镇政府西面的崇山峻岭地带,海拔1850米至2700米,全村国土面积13.22平方公里,村委会距小河镇政府距离6.3公里(直线),公路里程40公里。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苗族和彝族三个民族。总户数489户,人口19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81人,占总人口的34.1%。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4782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72元,低于全镇的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多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07年底该村仍有贫困人口833人。

一、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条件十分落后,缺乏优势资源

(一)农业基础薄弱

*村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高寒山区,现有耕地面积1423亩,人均0.71亩。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现有耕地的91.27%,基本属于中低产农田。加之倒春寒、风暴、冷冻灾害的侵袭,群众的生活全是靠天吃饭。由于多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开荒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药山气候的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山大坡陡,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土质下降。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施肥少、经营粗放,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农民经济条件差,买不起化肥,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倒春寒、风暴、冷冻等自然灾害。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局面几乎很难改变。

农业生产方面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是:虽然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高于全镇的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生产尚在既不能“自给”也不能“自足”的窘况中。

(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缓慢

多年来,该村得到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给予了极大的扶持和帮助,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历史上形成的自然经济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自然条件及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制约该村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村农村经济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距离集镇较远等原因,对于由各种生产要素组成的适宜商品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市场的要求望尘莫及。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效率很低,农产品若要运到集镇出售,除去运费、人工费等,连成本都难保,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三)生产力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村集少、边、穷为一个多元化的封闭体,思想僵化,经济意识淡薄。该村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小沟、凹塘、夹马石等六个村民小组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核桃、板栗、木漆,其数量也是十分有限;其余的十三个村民小组只有极其微弱的一点木漆,其它再没有任何自然经济收入。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先天”不足,现有的经济林果极大部分是老树、枯树、病树,从未施用过肥料,还处于极其原始、自然的生产管理模式。

*村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有林地面积10000亩,草地面积8602亩,人均占有面积高于全镇的水平,森林覆盖率为33.5%,却低于全镇的水平,该村的森林资源极为有限。由于多年来对林业生产的管理措施不得力,重视不够,年年种树不见树。“山上光秃秃,家中无柴烧,早上一箩松毛叶,难烧半锅猪食汤。”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点林,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二、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村人均占有国土面积大,适宜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可是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总是难以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拥有丰富资源的人民总是无法挣脱贫困的折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外,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们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低

*村现有学校4所,其中村完小1所,民校3所,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320人,(六年级学生36人在小河中心学校上课)。有公校教师2人,均属中专学历。其中全日制毕业后分配任教的1人,民转公教师1人。现还有代课教师8人。其中;大专1人,高中1人,初中6人。该村现没有在校大中专就读的学生,在校高中生1人,在校初中生29人,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村适龄儿童和适龄少年的95%和90%。在全村总人口中,具有高中文化的5人,占总人口的0.3%,初中文化的168人,占总人口的8.4%,小学文化的585人,占总人口的29.3%,文盲半文盲1236人,占总人口的62%。

针对边远山区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缺乏和观念沉旧的问题,而这种观念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为广大群众受旧观念的思想束缚,养成一种“坐地等花开”的思维定势,习惯于依靠大自然、被动地谋得生存条件,什么人才对他们来说是用处不大,送孩子上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认识“钱”是多少票面就行,要想学习多的,既考不起也供不起。迫于这种习惯势力的重压,有时领导干部也无可奈何。就人才的使用问题,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教育的重视不够,人才缺乏,高学历的人才没有,低学历的人才能办一点实事的又多不愿意在家乡受苦,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缺乏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和工作富于创造性的优秀人才。二是实行村民自治,干部在本村村民中选举产生,受亲戚、朋友、家族势力等的影响,选出的干部不可能都适宜工作的需要,外村选派因条件艰苦又无人愿意。三是村干部补贴偏低,缺乏保障,瞻前顾后,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甚至也习惯于在贫困窝中四平八稳地过日子。

(二)基层组织发挥作用弱

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低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全村26名党员中,高中2人;占党员人数的7.7%,初中10人,占党员人数的38.5%,小学及其以下14人,占党员人数的53.8%。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体力劳动辛苦,年老党员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少,旧知识得不到更新,新技术得不到学习和推广,商品意识观念淡漠,无法适应各方面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难以发挥。

纵观边远落后山区的贫困,除了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外乎“愚贫、智贫、灾贫、懒贫”四大贫困。“愚贫”就是思维单一,对外界的事情不知或者知之甚少,对上级的好政策理解不深,执行不力,生育无节制,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恶性循环;“智贫”就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旧的思想意识忘不了,新的东西难以接受,生活无规律,生产无计划,缺乏拼搏奋斗和进取精神;“灾贫”就是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人身疾病等造成的贫困;“懒贫”就是极少数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承包的土地比别人多,收获的粮食却比别人少,东游西逛晒太阳,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心。

事实上,在不少贫困山区,常常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而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深蒂固的传统旧意识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生产是简单的,生活是艰苦的,终年勤劳,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富裕。很多人至今仍习惯于靠大自然的恩赐过日子。若要他们积极发展生产,相信科学,就连每年的春秋两次动物防疫等,都难以接受。多数农民都习惯于过一种苦中求乐、清贫乐道、半年农忙半年闲的日子,普遍存在着“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种地为肚圆,养鸡为了盐巴钱”的自给自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地阻碍着商品、价值、竞争等现代经济观念的树立。

三、边远山区摆脱贫穷落后的思路及对策

制约边远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客观环境条件的落后和人才奇缺。其中人才问题又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边远山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缺乏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也只能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归根到底,边远山区之所以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并不是穷在资源上,而真正穷的原因是在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和资金上,没有人才,尤其是干部人才、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这就无法使边远山区很快富裕起来。

要发展山区民族经济,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要首先冲破这些旧意识观念的束缚。但这绝非易事,边远山区群众思想观念形成与更新的特殊性是:思想观念不易被接受,也不易变革,其封闭性、沉淀性、保守性犹如一只巨轮,不易启动,也不易中止。再者,过去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而现在更新观念的冲击力则较弱,因此观念变革更显艰难。这些地区由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忽视发展商品经济,维持着一种超稳定、绝对保险的生存空间,给陈旧观念留下再生的土壤,而今要用外在的力量来彻底铲除和改造这块浸透旧意识观念的硬土,需要一个较长的艰苦过程。

(一)解决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没有众多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改变边远山区的落后面貌。在一个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地方,解决这一问题,办法可以探索: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边远高寒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二是在当地选拔学历相对较高的优秀青年到中等专业及以上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回来后为家乡事业服务;三是对现任村干部采取短期轮流培训,使在职村干部都接受一次较为系统的理论、科技、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使其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都相应提高。四是提高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建立保障体系,打消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干部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大胆工作。

(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贫困山区脱贫的切入点

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高寒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重点实施产业扶持。把土质低、坡度大,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退下来还林还草,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制,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对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且丧失生存条件的地方采取异地搬迁等扶贫方式进行扶持。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培育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奋斗精神,增强“造血”功能,鼓励年轻人走出去创业。

山区范文篇3

关键词: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这些年,国家购置补贴的带动促进,云南农机化水平得到提速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依然不尽如人意。如何将农机化成为山区半山区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成为当前农机发展的重点工作。切合山区半山区地域、经济等特点,文章就农业机械在山区半山区的推广和应用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1搭建农机推广试验示范平台,提速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

以试验示范为平台,多渠道宣传,多路径引进适用性强的新机具、新技术,以现代的生产工具替代人力劳动,实现山区半山区农机增收增产的目的,解决山区半山区农机化水平低的问题。山区半山区地理复杂、农作物差异大、种类形式各异,以试验示范为推广平台,能在试验示范中不断改进农机具,进而不断完善,避免引进后的农机具使用不便。

2提升农民农机使用技术素养,做好基层民众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2005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颁布实施以来,云南省农村农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山区半山区的农机化一直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分析,与经济薄弱、地域限制、技术落后、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等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当下应着力于农机技术培训,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多宣传媒介扩大影响面,积极创建技术推广示范田,拉紧与民众的距离,更好解决山区半山区农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技术培训不走过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做好农机技术培训调研,增强农技人员服务意识,要掌握本地农户使用农机的内心需求,要定期下乡、广泛调研,及时为一线民众排忧解难。同时,利用好民众的农闲时节,组织多种形式的茶话会,相互间排忧解难,提升农机的使用效率。此外,作为一项的农机推广人员,要能放低姿态,虚心向一项农户问教学习,切实掌握农机需求及使用情况,切合自身知识融会贯通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3健全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配合作好山区半山区农机推广工作

受经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山区半山区农户购置农机相当困难,即使有政府的补贴购机也不易。为此,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更应注意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第一,加大农机购置售后服务力度,确保在购置新农机后能得到及时维修服务。同时,做好监督指导,确保农机维修的质量。第二,完善农机质量投诉受理机制,能及时处理那些被投诉的农机,有效维护农户的权益。第三,健全山区半山区农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农机化信息的整理、收集、,为农机生产经营提供最优化的服务。第四,做好农机推广的引导,在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中,农机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根据地区实际,对农机化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究,对部分机具的总体数量适当加以控制,不能任其盲目发展,特别要对政策补贴机具可以进行宏观调控、合理布局、平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只有健康有序的市场,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持续稳定向前发展,才能使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充满活力。第五,健立健全市、县(区)和乡3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收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4降低推广农机的闲置率,积极培育山区半山区农机作业市场

提升山区半山区农机使用率,更好发挥农机增产增效的作用,必须要着力于农机作业市场的开发。自当前山区半山区农机使用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散户经营,市场利用率低,作业规模小,难以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第二,山区半山区农机具作业单一,多数为针对特用作物的专用器具。为此,作业完成后,多数闲置不用。此外,山区半山区复杂的作业环境,地块连续作业的难度大,整体农作服务率低,加上燃油成本的高升,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机作业的效率。针对此类出现问题,以解决农机使用率为初衷,应着力于农机应用市场的开发,培育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引导闲置土地的流转,要不失时机的引导由家庭经营向合作化经营过渡,由小规模化经营向产业化、合作化经营。

5结语

总之,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带动下,作为山区半山区居多的镇沅县,应紧紧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思路的推广农机具,以大大提升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为本地农业增产增收创造条件。同时,我们也要坚信,只要思路正确、办法得当以及多渠道多领域宣传推广与培训,农业机械化必将为山区半山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天栋.简析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9,(1):62.

[2]夏显飞,王海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创新思路[J].河南农业,2019,(2):60-61.

[3]高万义.农机发展形势对农机推广的促进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59.

山区范文篇4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江平哥的妈妈总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江平哥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连卖豆腐的都绕过他家的门,到去别处卖。)面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教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

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听说这是只有过节时才肯拿出来的),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如果是一层黄土,我就更高兴了,在这里黄土是绝对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干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样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他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觉得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

多么不可思议,满足他们的仅仅是一块城里孩子不屑一顾的冰糖!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从未听说过。而城市里的孩子天天喝着“娃哈哈”,吃着巧克力,嚼着山珍海味,也无法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物质上无可比拟,不可一视,但在精神上却缺少太多的感动与欢娱。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相互认识,每天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或田间地头玩耍,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每一种植物他们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每一种昆虫都是他们的伙伴,什么捉蛐蛐、逮蝈蝈、打草虫样样精通,甚至连害人的蝎子也不怕。大自然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本性。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可偏偏缺少了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没有知识这些山区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他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待续)

山区范文篇5

一、**基本市情、粮情

**地处安徽南部,毗邻浙江和江西两省,下辖三区四县。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147.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6.2%。全市共有乡镇101个,行政村1138个,其中属缺粮山区、库区乡镇81个,行政村726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0.2%、63.8%。农村缺粮总人口达66.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9.1%。

**是全省最大的缺粮市,20**粮食总产量35.4万吨,而总需求量为56.58万吨,缺口21.18万吨需从市外调入,缺粮量占总需求量37.4%。据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市总需求量中农业人口口粮28.94万吨,占总需求的51.1%,其中边远山区、库区人口口粮约15万吨,约占农业人口口粮需求总量的51.8%。因此,做好农村粮食供应工作,尤其是做好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户存粮现状

本次调研的范围是交通不便或边远的山区、库区缺粮农村,其中年初冰冻雪灾期间粮食部门紧急调粮援助的农村列入调研重点。调研内容主要有:农村粮食产需基本情况、农户存粮意识和现状、农村粮油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基本情况等。

全市共调研了16个乡镇,22个行政村,30个村民组,151户家庭,被调查人口为553人。调查乡镇、村和村民组数分别占缺粮山区库区总数的19.8%、3.0%和0.3%。调研典型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主要有:屯溪区屯光镇留村和奕棋镇朱村;黄山区龙门乡龙门村和秀湖村;徽州区富溪乡碣石村和杨村乡杨村村;歙县长陔乡长陔村;休宁县璜尖乡璜尖村、白际乡江湾村和溪口乡花桥村;黟县红星乡奕村和长坑村;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新安乡星林村和良禾村等等。

1、边远山区、库区农户基本经济状况

本次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经济都很落后,收入来源一靠山场(主要是茶、木、竹、菊及药材),二靠务工(外出打工),其中外出务工收入约占人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由于地处山区,无耕地,基本不种粮食。即使极少数农户拥有极有限的山地,也主要种植旱粮(如玉米)。由于缺粮,基本无养殖业和加工业。如白际乡,地势“高、恶、险”,经济“贫、落、穷”,是全国有名的贫困乡。该乡3个行政村共计627户、2100人,20**年人均收入680元,20**年也仅2200元。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全村6个村民组,252户共858人,全村有110亩山地,仅91亩水田。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二:一是茶叶,约人均1000元,二是务工,约人均1166元。歙县长陔乡5个村,5780户共14700人,长年外出打工有4576人,占全乡总人口31.1%,同样,该乡农民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占一半以上份额,约人均1500元。

2、边远山区、库区农户粮食产需基本情况

调研的151个农户家庭中,绝大多数没有耕地,只有山场和坡地,耕地面积最多的长陔乡礼教村,人均也不足0.3亩。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在仅有的耕地中能种植水稻的水田面积就更少。如徽州区富溪乡的碣石村,全村1100人,水田种植面积仅3.8亩。在祁门县祁红乡汊口村民组调查的10户54人中,水田种植面积只有0.5亩,是典型的“粮食靠调进,口粮靠供应”农村。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151户553人,全年需购口粮90.3吨(成品粮),人均163公斤。按年人均消费口粮180公斤测算(成品粮),需购买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0.5%。

3、边远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数量和存放器具

3个乡33户农户存粮随机调查结果显示,仅1户存粮可维持消费35天,3户存粮可维持消费30天,其余的均在10天以内,更有少数农户存粮已经不足当天消费量。

由于村村通上了公路,即使村中无一家粮食经营店,村民们都因购买口粮较以往方便多了,不愿意多购多储。购买口粮一次基本在25公斤之内,以25公斤、15公斤或10公斤居多,很少一次购买50公斤及以上。如休宁县白际乡,该乡没有一家粮食经营店,农户购买口粮需要去50多公里外的屯溪区购买,村民购买口粮大部分是委托当地班车驾驶员代购代运,也有是本人或他人外出办事时顺带。又如歙县长陔乡,是“只见青山不见田”的全市典型纯缺粮边远山区,距县城70多公里,在随机走访该乡2个村的10个农户时发现,户均存粮24公斤,品种主要是大米,人均可消费天数仅有14天。

农户存放粮食的器具主要有三种,一是随购的原包装编织袋,二是铁皮桶和陶器坛、瓷鼓,三是木制的仓、柜(主要存放稻谷等原粮)。据调查统计,用编织袋存放粮食的农户占81.8%,用铁皮桶和陶器坛、瓷鼓存放粮食的农户与用木制的仓、柜存放粮食的农户各占9.1%。

4、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加工及经营情况

本次调研的农村,绝大多数无粮食加工企业,少数有水田的村因只种植一季中稻,也仅个别农户家中置有一两台小型碾米机。粮食经营企业也很少,少数村也只有经营日用杂货的店兼营少量粮食。在歙县长陔乡调研时,实地察看了村中2家有粮油供应的日杂店,2家店的经营场所都不大,店面及仓库只有40多M2。年粮食销售量80—100吨,粮食库存3—5吨。当问及库存为何这样少?店主回答说: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都是老弱病残,粮食销量不大,基本是销一点进一点。

三、当前**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供应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了解到,我市边远山区、库区农村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备灾备荒意识淡薄。随着粮食购销完全市场化,个体粮店遍布城乡发展,也逐步渗透到边远山区乡村。当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公路开通后,随着购粮的相对方便,农户存粮意识日渐淡薄,存粮极少。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对已往储备成品粮的习惯已淡忘,备灾备荒的意识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点购一点,家中极少库存。当问及农户为何不多买一点粮备灾备荒,村民们都说现在不同以前,公路通后,随时都能买得到粮,没必要买那么多粮放在家中给鼠咬。再说,大米保管时间长了易霉变。当问及倘若再遇像年初冰冻雪灾等罕见自然灾害怎么办?村民们说有困难找政府,政府不会坐视不管让村民挨饿的,不用担心害怕。

2、粮食供应网点不足。随着20**年全省粮食市场放开和近几年粮食企业改制改革,城乡粮食供应网点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大量的粮食储备向城区集中,大量的民营粮食零售企业、加工企业也主要在城区发展;另一方面是原分布在农村的国有粮食购销网点大多因人员分流、资产拍卖被撤销,少数尚未被处置的网点,也仅留守极少人员发挥着驻站守库和维持季节性粮食收购功能。尤其是边远山区、库区,国有粮食供应网点几乎无一保留。城乡粮油网点分布不均,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成为薄弱环节,与繁荣的城区市场极不协调。当前,少数边远山村虽开设有民营日杂店经营粮食,也只是附带经营,加之,受经营场所、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其经营之道也只能是勤进快销。经营量小、库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灾害,远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用粮需要。

3、粮食储存及加工设施简陋。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大多用编织袋存放粮食,防护措施少,易遭鼠咬虫食,易发生霉坏变质,损失损耗大。此外,调研的边远山区、库区农村没有一户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少数村的个别农户拥有几台小型碾米机,设备简陋,加工成品质量较低。

四、解决**边远山区、库区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根据边远山区农户存粮现状,结合我市市情、粮情实际和农民消费习惯,现就做好我市边远山区、库区农民口粮供应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农民储粮应急和科学储粮意识。粮食是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虽然国家与地方都建立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粮食储备体系,但救急也需要时间,有个过程,特别是遇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冰冻灾害,致使交通中断,即使调粮救援也难以短时运送到位。如今年年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冰冻雪灾,有的地方以至于出动了部队官兵背粮进山援助就是很好的佐证。由于山区气候和地势特点,多数山区农村公路每年都会因冬季冰冻造成少则半月多则一个多月的封路期。为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农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意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向农民宣传简便易行的科学储粮技术,引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损失损耗。

2、加强边远山区粮食供应网点建设。目前我市山区农村国有粮食供应网点大多在粮食系统改制期间撤消,调研的16个边远山区乡镇现无一家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这对保障边远山区农村粮食供应,提高边远山区农民口粮质量极为不利。建议区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对确需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应迅速恢复建立,由所在乡镇负责解决选址,由所在区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区县财政负责解决资金费用。对暂不需要恢复国有粮食企业供应网点的,可由乡镇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在所在乡镇选择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好的个体粮店或兼营粮食的日杂店作为乡级应急救灾粮油供应点,指导、引导其改造网点设施,扩大经营规模,多备粮食库存,服从应急时期粮油供应需要,所需运输、储存等费用由区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3、建立边远山区乡级季节性粮食应急临时储备。

鉴于我市边远山区的农民大多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若遇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通讯、交通中断,依靠启动应急预案,临时紧急组织粮食调度,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既不经济,也难以奏效。建议边远山区乡镇政府根据本地的粮食供应规模,结合本地区自然灾害多发时段,建立乡级季节性临时储备粮。如在冬季冰冻封路前,由当地政府提前运输粮食进村,建立为期2-3个月的临时应急储备,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所需费用主要是资金利息、保管费、降价损失等,由区县财政给予补贴并纳入预算。

山区范文篇6

一、南部山区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南部山区位于以古生界地层为主体的北倾单斜结构上,由太古代前震旦系泰山杂质组成基座,盖层由南向北依次展布下、中、上寒武系石灰岩、页岩及下奥陶系白云质石灰岩和中奥陶系厚层石灰岩。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0~20℃,30年均降雨量662.8mm,雨热同期,降水变率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多数地区无霜期不足200天。土壤主体为褐土,其中粗骨褐土分布广泛,多位于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土层瘠薄,土层深度一般在35mm左右,以中层粗骨土为主,深层壤质土少,难利用土地多,许多地方为基质裸岩。土壤ph值为7.O~8.5,呈弱碱性反应,具有富钙、易漏水的特点,不利于植被的发育。区域内地貌南高北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异很大,部分区域林木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局部已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1.2社会经济概况

南部山区面积约1500km2,范围内共有农业人口近60万人,分布于历城区、市中区、长清区的14个乡镇,乡镇企业不发达,居民主要收入以农业耕作和经济林果品销售,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居全市中等水平。

二、南部山区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处的地位

2.1目前南部山区的生态状况

由于南部山区特有的石灰岩母质和岩溶地貌,土壤瘠薄,导水条件差,植被生长受限,除部分林地质量较高外,大部分林地质量不高,加之近年来济南城区不断南扩,各种建设项目重开发轻保护,开山采石对山区林地破坏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目前,南部山区的原生森林已被严重破坏,现有森林主要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植被覆盖率经建国后几十年的林业的发展到现在的25.9%,除部分国有林场保存有较完备单一的林分外,大部分山体以次生灌丛和灌草丛占绝对优势,少数山体已呈现由荒草地向裸岩山地演替的趋势。现有林分大部分均为人工纯林,植被构造不太合理,构成单一,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稳定性差,不易抵抗外界干忧。

2.2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对济南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南部山区指市区南部千佛山、二环南路以南的大片山区,这里地处泰山北麓,南高北低,群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是维持济南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境内经几十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果林密集,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5.9%,极少部分地区已形成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济南市的绿色屏障和生态经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优势,将大大促进市区向南推进和南部山区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但鉴于南部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开发南部山区必须严格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南部山区实行保护性开发。

2.3恢复南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途径

恢复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系统的具体目标是通过人为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林分郁闭度在手O.3~O.5,且分布比较均匀,草地覆盖率在于40~60%)和一定的土壤肥力,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使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占优势,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我维持能力,带动经济发展与环境美化,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的措施

3.1把南部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功能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内划定的特殊保护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禁垦、禁伐、禁牧,也不是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封闭式管理,而是要在确保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的前提下,制止新的生态破坏,实行生态的重建、恢复。南部山区作为济南市的生态功能区,应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并举,因地制宜,合理绿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注重生物多样性;应加大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恢复林草植被,通过封育治理或人工种植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应统筹兼顾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既要开发建设,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不能下降,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3.2建立生态功能区的有利条件

在南部山区建立生态功能区,主要应做好南部山区的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搞好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好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基底系统。

(1)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南部山区人民的广泛关注,有利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和治理成果的巩固。

(2)中央制定的生态效益补助和以粮换林等优惠政策,可以使生态功能区的群众生活得到保障,群众参与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很高。

(3)林业系统造林经营、林政管理、科研推广和种苗供给机构健全,队伍稳定,具有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生态建设的经验,科技支撑能力强。

(4)搞好流域综合治理,将治理山坡和沟谷结合起来,根据流域地势及沟坡侵蚀程度,采用合理的组合配套工程,控制水土流失。

3.3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南部山区的森林覆盖率

(1)实施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2)凡有天然落种条件的荒山荒滩、裸岩石山、疏残林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等,实行一次性死封,区内严禁樵采,严禁牛羊上山,以求尽快恢复植被。对原有的次生林和人工林中的幼林实行活封,树木生长季节封山,休眠期开山,有计划进行割草、修枝和间伐等活动,严禁牛羊上山。对次生林中的乔灌木幼苗,要全部保留,干果类树种像毛桃、山杏、软枣、酸枣、核桃等实生苗可用于嫁接,刺槐、榆树、黄连木、黄栌、火炬等阔叶乔灌木进行定期抚育,平茬复壮,促其成林。

(3)实施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南部山区的退耕还林应以营建生态林为主,在退耕还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其生态林比例要在80%以上,只有在局部立地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地区,可适当发展生态经济林。在树种选择上,要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生态优先,以生态林为重点,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树种配置上,在水库上流、河流两侧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坡耕地还林,以针阔带状混交为主,充分发挥生态防护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对公路两侧坡耕地还林,实行不规则镶嵌状混交配置,增强防护效果,丰富季相、色叶景观;对裸岩山地和生态脆弱地区,选择抗逆性强的造林树种,实行不规则快状混交配置,采取鱼鳞坑整地措施,保持水土,提高地力。

3.4实行流域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遏制

南部山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单纯依靠林业治理和生物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达到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目的,因此,在生态治理初期,必须配套建设水土工程,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改善植被恢复与重建所需的物理环境背景,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如优良树种选育技术、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等,选择乔灌草合理配置模式,控制水土流失。

3.5加强社会管护力度,减少人为破坏

缺乏人工抚育和管理是造成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应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发展和保护。同时,借助于经济手段强化生态管理,向开发者征收资源费及生态补偿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适度控制南部山区的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加大宣传力度,使南部山区的生态建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和全民参与之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3.6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建立起完整的生态治理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是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发展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南部山区的生态功能建设,应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关键技术问题,展开适时研究,建立起综合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起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等部分组成的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结合专家系统分析,对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调查、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及智能咨询决策,搞好技术服务,使生态建设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展与保护南部山区生态功能的实施对策

实施南部山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实现泉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标,要加强对南部山区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4.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为加强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历城、长清、市中等南部山区应成立专门的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层层签订责任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实施生态功能建设的意义、政策措施和总体部署,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和教育引导工作,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做到认识到位,行动一致。

4.2强化科技服务,注重实施实效

市、区应成立生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全过程的工程管理。要加强基层林业站、水利站、环保等基层科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积极推广经过筛选、组装配套的科技成果,切实将科技保障贯穿于生态环境发展与保护的全过程。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种苗工程建设,建立以现有采种基地、良种基地和国有苗圃为主体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提供优质种苗。

4.3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管理生态功能区的各种建设活动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济南市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和管理体系,依法建设生态功能区。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打击毁林开荒、破坏森林植被、破坏水保设施、破坏环保设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为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山区范文篇7

关键词: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制品在人们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使得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由于山羊经济效益较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饲养山羊。山区中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蔓藤以及草山草坡,同时其良好的自然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山羊的养殖,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品质,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本文就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依据。

1合理规划羊舍

山羊的生长环境直接决定着其生长周期以及患病的概率,因而养殖户应结合山区的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对羊舍进行科学的选址、规划以及布局,从而减少山羊患病的概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1.1羊舍类型。羊舍一般普遍采取木质或者砖木材料,结构普遍采取双坡单列式高床漏缝楼式。由于山区内早晚温差较大,因而养殖户需要结合海拔高度对羊舍的面积以及楼床的高度进行确定,海拔越高,楼床高度以及羊舍面积越小。1.2粪尿处理系统。粪尿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处理山羊的粪便以及尿液等排泄物,从而保障羊舍的清洁环境,减少细菌的滋生,降低山羊患病的概率。粪尿处理系统多建于羊舍的的后面侧风向,可以根据饲养规模的大小配备相应的沼气池或者多级沉淀池,使得山羊的粪尿能够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1]。

2种植优质牧草

在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过程中,为山羊提供均衡的营养草料是保证其品质的关键,如果仅仅将自然野生植被作为山羊的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因而养殖户应结合饲养规模以及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山地、农闲地以及果林地种植高产并且优质的紫花苜蓿、甜高粱或者黑麦草等牧草以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此外养殖户也可以将牧草晒干后进行长期储存以保证山羊秋冬季节的需求。

3粗饲料制备

粗饲料制备技术是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重点。饲草青贮、微贮饲料以及微贮技术等粗饲料制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口感,同时可以减少饲草以及饲料的浪费。在春夏季养殖户应大量收集农作物秸秆、树叶以及野生草等并进行储存,以保证山羊一年四季营养均衡,提高其养殖的效率。

4放牧补饲

山羊在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地区进行放牧,其采食量各不相同。单纯的放牧补饲基本不能满足山羊正常的生长以及营养需求,因而应结合山羊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放牧补饲同时配合夜间采食以满足山羊的营养需求。养殖户可以在天气良好的时期进行充分的放牧,并在放牧后2~3d内为山羊补饲精料,从而加快山羊的生长发育[2]。

5定期防疫驱虫

为了保证山羊的健康,养殖户应加大对山羊防疫接种工作的重视。一旦发现山羊出现患病的症状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5.1定期驱虫。在每年的冬春及夏秋等交接时期,养殖户应选择合适的灭虫剂对羊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及驱虫;此外,在山羊的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定期对山羊进行预防性的驱虫,尽量选择低毒性的驱虫药物,定期对驱虫药物进行更换,防止寄生虫产生抗药性。5.2免疫接种。针对一些羔羊痢疾、山羊痘、口蹄疫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养殖户应结合山羊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相关免疫程序定期对其进行免疫接种,从而防止重大疫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患病羊只或者疑似患病羊只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其待过的羊舍以及污染过的设施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病羊的尸体进行焚烧或者深埋等无害化处理[3]。此外,还可以在山羊的饮水以及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从而提高山羊的免疫力,降低其患病的概率。

6确定出栏时间

羔羊在早期生长发育较快,肉质鲜嫩,并且味美多汁,容易消化,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而且价位较高。因而应在越冬前饲草丰富时期对其进行短期全舍饲育肥,使其迅速增重,保证能够出栏,从而提高羊群的出肉率以及出栏率,并且为养殖户提供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还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时出栏,从而实现最大效益[4]。

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品质,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因而,在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过程中,要对羊舍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山羊的饮食、定期对其进行防疫驱虫,从而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淑芳,周小波,袁珍军,等.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5,(5):41-42.

[2]王勇,裴振华.浅谈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7,(5):97-98.

[3]皱景春.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17,(20):55.

山区范文篇8

一、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切实改善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

要以治理水土流失、全面恢复森林植被为目标,本着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强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对坡度15度以上、土层贫瘠的丘陵荒地,鼓励并支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实现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对采伐迹地的更新以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造林为辅,不断改善森林结构,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对坡度在6度以上的坡耕地造林,提倡穴状整地,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次生植被的破坏。

二、加强森林抚育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丘陵山区森林质量

要以提高森林质量,构建林分结构稳定、景观优美、优质高效、功能完备的地带性稳定森林群落为目标,加强环太湖、宁镇扬、徐州和连云港等4个集中连片的丘陵山区低质、低效林和次生林改造。通过补植、调整、抚育、封育、更新、复壮和人为干预促进演替等技术措施,改善现有林分状况,提高森林质量。

三、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

江苏省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要严格保护,加强抚育管理,全面提高现有生态公益林质量,增强生态效能;加强公益林林地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执行使用林地许可制度;全面推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范围和管护责任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

四、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

在立地条件和生态条件较好的区位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致富丘陵山区农民群众,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林业的重要任务,也是绿色江苏建设的重要任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抓好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特色经济林果及综合利用工程。全省丘陵山区继续发展银杏、板栗等干果类,石榴、樱桃等水果类,杜仲等木本药材类,花椒等调料香料类,香椿等为主的森林食品类和以茶叶为主的饮料类六大类经济林基地建设及其加工和野生植物的培育利用,逐步发展薄壳山核桃、蓝莓等价值较高的经济林果。二是大力发展竹产业。重点加强苏南丘陵山区笋材两用林和竹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调整竹林资源结构,拓宽竹产品应用领域,优先发展竹人造板等新型结构材、竹地板、竹炭、竹纸、竹纤维、竹工艺品等新产品,提高竹产品附加值,加强特种竹及观赏竹繁育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竹林特色观光休闲旅游,促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江苏省已获批准建设的部级、省级森林公园大多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十二五”期间,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开发水平,形成景观丰富、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森林公园群体和森林生态旅游网络。四是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大力引进、培育丘陵山区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积极筛选优良乡土树种,加强丘陵山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培育木本花卉方面的资源、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加强木本花卉的生产、流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和信息服务。抓好木本花卉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建立花卉示范基地,提高栽培水平和综合效益;积极开发利用野生木本花卉资源。

山区范文篇9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武陵山区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世界第3位,在中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位居第2,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武陵山区位于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地区,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hm2。但因该区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低不一,低温、阴雨、大风、伏秋旱灾害性天气频发,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产量不够理想。为提高当地玉米生产水平,经多年的玉米栽培试验,现将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购买适应武陵山区的玉米品种,最好是武陵山区选育的品种,如鄂玉23、鄂玉26、鄂玉28、鄂玉31等,这系列品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1],在武陵山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高产的潜力。种子要严格粒选,去掉病粒、虫粒、碎粒,播种前最好晒种2~3d,以提高发芽率,保证一播全苗;种子最好包衣,可以提前防治一些主要病虫害,减少后期植株发病的几率。

2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减少水分蒸发,保住底墒,是冬季及早春整地技术的关键。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耙透、耕层内无大土块,耕层内直径为5~10cm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m2,沿播种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不漏耙、不拖堆。冬季及早春耢、耙、压是保墒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期,进行拖、耢整地,其目的是拖平地表缝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将细土填入地表缝隙,地表被细碎的土覆盖,一般可使表层土壤湿度增加3%~5%[2]。耙、压的目的在于破碎土块,压实耕层,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利于全苗。

3播种育苗

低山区3月中下旬播种,二高山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高山区需采用两段覆膜栽培技术,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营养块(或盘)育苗。选用肥沃的土地,整细,选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土壤做苗床,开沟整厢,精细整土,施腐熟农家肥10kg/m2,磷肥1.5kg/m2,锌肥100g/m2,进口呋喃丹100g/m2,加稀粪拌湿,能攥成团,放能散,堆制发酵2~3d后,按大田7.5万块/hm2以上制作营养块。播种时胚根向下,种背向上,撒薄层细土覆盖。播种后搭棚盖膜,注意将膜周围压实谨防鼠雀为害。出苗前不揭膜,出苗至1叶1心时,白天揭膜,夜晚盖膜。栽前2~3d炼苗,用稀粪水追送嫁肥。

4移栽

2叶1心叶时定向移栽,去除弱小苗。在垄两侧掏窝,将营养块放入后覆土,土的厚度以将营养块盖紧为宜。恩施州地形复杂,各地海拔差异大,气候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有适当差异。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近几年的栽培试验示范表明,采用等行或宽窄行种植,低山区适当密植,二高山、高山区适当稀植。单作4.5~5.4万株/hm2;套作3.75~4.20万株/hm2。

5科学施肥

玉米对肥料反应十分敏感,合理施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广开肥源,结合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大力实行沼液浇田,提高有机质含量。施栏粪15~25t/hm2,基本做到肥力均衡,配合施用三元复合肥600~750kg/hm2,淋稀粪12.5t/hm2,加锌肥25~30kg/hm2。苗期是长根、长叶、茎节分化的营养生长时期,一般在玉米五至六叶期,追尿素150kg/hm2,可结合第1次中耕除草进行;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旺盛的时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和数量迅速增大,此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多,是追肥的重要时期[3],此时可追尿素450kg/hm2;玉米花粒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进入开花、授粉、结实的生殖生长时期,为了防止早衰、促进灌浆、争取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必须增施一定量的氮素及钾素,一般可追尿素75~150kg/hm2,并配合叶面施用液态钾。

6病虫草害防治

武陵山区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等。对玉米病害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灌溉,清除田间残枝病叶,消灭地下害虫,减少各种损伤;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种子进行包衣;对病株进行销毁,尽量减少侵染源;重病田避免秸秆还田,可轮作倒茬;对斑病的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10%世高或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0d,连续施药2~3次;对锈病的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喷雾2~3次,对纹枯病防治可于发病初期,及时去掉病叶,或用井冈霉素对发病处喷雾处理,一般7~10d喷1次,连续喷3次[4]。玉米苗期常见的害虫为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可用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或好年冬颗粒剂拌种;用48%乐斯本或4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或傍晚时茎叶喷雾;利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防治玉米螟、粘虫、蝗虫、桃蛀螟、大螟等地上害虫可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毒死蜱、呋喃丹颗粒剂;使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在心叶内撒施或喷雾;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对玉米蚜虫的防治要尽早、尽小、尽了。大田移栽后7d左右用玉米田芽前专用除草剂(如玉盛)对大田进行芽前除草,防除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和阔叶型杂草;在玉米拔节前后,可用20%草甘膦水剂3.75~6.00L/hm2或20%克芜踪3.0~4.5L/hm2,对水600kg在玉米行间进行定向喷雾,不能将药液喷到玉米叶片上,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7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要适时收获。若收获过早,影响玉米中淀粉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收获,常遇到阴雨天气,会造成穗粒腐病等病害及鼠害,不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般最佳收获期为蜡熟后期,收获后要及时风干,以免水分含量过高造成穗粒腐病,影响产量和品质。

8参考文献

[1]陈尚国,谢瑞礼.武陵山区大穗型玉米抗灾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6(12):20.

[2]李强,刘永超,宋洪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2009(10):26-27.

山区范文篇10

山区经济及邮政业务发展现状

山区经济主要以农、林为主,交通落后,外来人口少,青壮年都以外出打工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而与之相对应的山区邮政,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邮储、报刊、特快、包裹、函件等几大业务。其中,邮储收入占了一半比重以上。经过几年的独立运营,很多山区邮政纷纷走出亏损的困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扣除邮储业务的收入,传统邮政业务其实是处于亏损经营的。特别是乡村邮路这部份,很多乡邮走十几二十里的山路,为的是送一封信,一份报纸。如何提高乡村邮路的利用率,也就成为当前山区邮政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国家局提出大力展物流业,某种程度也可缓冲这个问题。

罗定市地处广东粤西山区,与广西交界,工业不发达,经济比较落后,群众主要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罗定邮政独立运营后,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业务总收入由1998年末的804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1650万元,翻了一番多;由帐面亏损700多万元,到2002年上缴利润295万元(2000年就扭亏为盈);2003年完成业务总收入2060万元,同比增长24.8%,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的114.4%,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260多万元,实现利润466万元,成绩相当喜人。几年来,罗定邮政的邮储、报刊、特快等传统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业务如广告商函、物流业务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开拓。其中,在物流业务方面,开通了罗定-广州,罗定-珠三角的零担业务,现每月的业务总收入由最初的3万多元,发展到近10万元;并已与供电局、工商局、国税局等十多个大单位,签约进行蛋糕业务的配送。罗定邮政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自分营开始,就非常重视企业营销体系的建设,将每一项业务的发展,都置于整个局的网络中去,发挥了邮政的整体竞争力,使罗定邮政的网络优势不断得到体现和加强,使邮政的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出现比翼齐飞的格局。

建设邮政营销配送体系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每一种产品从产出到用户手中,营销配送体系或流通营销平台(流通环节和终端末梢)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终端末梢的建设。很多产品,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都不约而同地采取自建或合作的方式进行营销配送体系的建设。这对于邮政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把握得好,建成了强大无比的营销配送体系,将是使邮政在未来发展中,成为国民经济流通的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世界名牌产品可口可乐公司,其营销配送体系能力,特别是控制终端末梢的能力,是我国很多大公司所难望其项背的,邮政也未能达到他们的水平,虽然我们号称网点遍布全国城乡,邮路如蜘蛛网般分布在整个中国的大地。可口可乐在进军中国市场时,每开发一个城市的业务,他们的业务员,手拿着该城市的地图,挨家挨户进行业务的调查,并在地图标出各个商家在地图的具体位置。经过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后,才决定可口可乐营销点的设置,并由业务员直接向终端送货,每天对各销售终端进行周而复始的销售监控,决不让每一个终端的货架是空的。在1988年可口可乐的雪碧、芬达登陆上海时,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跳过各类中间环节,直接对终端发起了冲击:各装瓶厂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业务员队伍,配备摩托车,奔走于大街小巷的零售店,直接将产品送到各个终端,投入大量冰柜、冷水箱,免费提供给零售店使用,从而使可口可乐建立起其它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营销配送优势特别是控制终端优势,迅速地在上海占据了饮料的主导地位。

现在的厂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求流通或分销合作伙伴时,变得越来越重视合作伙伴的营销配送能力。任何企业要想取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将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邮政也不例外。邮政要想获得商家的信赖,取得在物流业务发展上的一杯羹,甚至成为龙头,建设强大的营销配送体系是必需的、必然的选择。通俗地说,要想捕鱼,就必须先结网。

目前,大城市营投业务(物流)的竞争相当激烈,许多竞争对手不但闯出了一番新天地,而且严重地蚕食了邮政传统的领地。一些城市邮政由于将投递当作一种包袱,已经造成了很沉重的教训,一些竞争对手的队伍建设甚至超越了邮政,而且,他们很多业务的骨干就是从邮政挖掘过去的。邮政最后一公里的优势,正被竞争对手不断地蚕食,假若不加以重视,邮政最有力的王牌--遍布全国城乡,最后一公里投递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对于山区邮政而言,所幸的是,目前涉足营投(物流)的力量还是很弱,相关公司还存在着打一枪换一炮的模式,还没有将服务质量和信用放在第一位,很多大的物流集团还没有重视山区这一块,让我们还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物流,巩固最后一公里和全程全网的优势。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加大营销配送体系建设,打造好山区邮政物流的坚船利器,从而拓展出山区邮政物流的新天地。

山区邮政营销配送体系的构建

目前,山区邮政业务主要是由经营服务部、专业公司、邮运、营业网点及投递(包括物流配送)等几个环节完成。其中,专业公司负责其专业的业务营销与开发,经营服务部则进行业务的统管,进行总体规划和质量检查,营业网点进负责相关业务的营收。至于各项业务的流通和送达,由邮运、投递(包括物流配送)完成。这样的工作分配,分工相当明确,流程清晰。可仔细一想,这种模式在计划体制时代下,是可行的,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是不适应市场的变化的。因为这种分工模式,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合力,存在着资源分割和资源重叠的情况。如专业营销人员,只负责其相关专业的营销,投递员只是起到送信、送报的作用,未能发挥其终端的营销功能。由于物流不管理邮运,其业务忙时,往往难以对邮车和司机进行调度,造成有货不能送等情况出现。

这些情况,对于县一级生产单位,特别是在业务量和专业人员、营销人员相对较少的山区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必须对企业的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好山区邮政的营销配送体系,统一进行业务的管理与营销。

罗定局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较好的路子。从2002年底开始,罗定邮政着手构建一个以客户服务部作为统一的营销开发指导中心,支局、班组网点作为支点,投递员作为终端营销末梢的营销配送网,使罗定邮政在营销配送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其中,各专业公司统一归口客户服务部管理,并进行客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利用,组成整体的业务开发中心,邮运车辆与人员统一归物流部门管理,组建好高效快速的中间流通环节。

经过2003年的运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自客户服务部成立后,罗定局各项业务就开始呈现迅猛的现象,广告等新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邮储业务在局数据库和局营销策略的指导下(利用数据库,紧抓大户,发展有影响力的用户,全面进行邮储的宣传),出现了新的飞跃,仅春节后十多天就升了2200多万元。物流业务由于将邮车和司机归入物流部门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司机和车辆不服从物流部门调遣的矛盾,提高了车辆和人员的利用率,杜绝了互相扯皮的现象。

踏入2003年10月份,在整体业务开发、流通环节等处理好后(客户服务部的组建和磨合,物流与邮运的整合),罗定局又开始对投递网络的潜力进行了挖掘,派出营销指导组,专门指导投递员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业务的营销。罗定局这样做,一方面全力配合省市局有关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业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打造强大的营销配送体系的需要。罗定局的领导很清晰地认识到,罗定局的高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支局班组长、营业员服务态度的改善,营销手段的提高,营业网点的改善与整治,以及相关专业公司的业务拓展和一系列制度的改革,而邮递员终端营销作用,还远远未发挥。也就是说,罗定邮政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并没有挖掘。

我们认为,由于投递员每天都面对面地接触客户,其与客户的熟悉程度的深度和广度都比很多邮政从业人员都要高。所以,他们接触的信息最为真实可靠,他们所讲的话最能够让用户相信。可以这样说,他们是邮政最直接面对用户的营销员和信息员。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他们的潜力,山区邮政的营销配送体系才会真正的强大,它是邮政整个营销配送体系的最基础部份。他们的作用发挥了,邮政将与广大群众紧紧地联在一起,深入群众的内心。有了这样的基础,邮政又何愁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这种基础打好了,邮政就会像可口可乐那样,建立起强大的终端营销体系,所散发出来的力量,甚至比他们还要强。因为,我们的投递员,由于其肩负起送信的义务,只要他们的服务素质达到群众的要求,那么,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其他企业的员工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我们营销配送网络之所以强大的根本,是我们营销配送体系最关键的环节。罗定局着手进行投递网络的建设(包括人员的教育、邮路的调整),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证明,罗定局的做法是成功的,在整合营销理念的指导下,投递终端末梢的作用开始凸现,各项业务开始出现新的增长。邮储、报刊、特快等业务开始由徘徊出现恢复性增长;车辆证照、em催猪神等新业务得到迅速的开发。现车证业务日最高80多宗,并继续呈现增长的势头,em催猪神在农村的市场也得到较好的开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营销配送系统(也可以说是业务发展平台)一旦建设成功,将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各邮政业务在专业化的管理下,得到最大程度的集中营销和开发;所有的业务在流通过程中将会是畅通无阻,并且渠道足够大;这个营销配送体系的终端末梢营销能力强大无比,它深入到广大群众中,牢牢地把握着群众所需、所急;任何一种新开发的业务,进入这个营销配送体系,都会得到最深层次的市场开发,都将会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在这个体系中,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叠加发展,取得整个网络效益的最大化。有了这样的营销配送体系,山区邮政将会彻底杜绝以往邮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营销的无序,业务开发时动不动就采取全员营销,搞到员工人人自危摊销模式。

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要始终坚持优质服务(网络服务)的观念

一个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服务理念和业务技能。服务理念决定了员工对顾客提供怎样的服务、服务质素的高与低,而业务技能则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先决条件。

罗定局的服务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服务理念从"让顾客满意在我的岗位",到"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再到目前的"顾客是我的亲人"这个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正是在这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的指导下,罗定局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方式和体系,深得广大罗定市民的认同,为企业走上良性发展奠定了实在的基础。很多支局、班组的人员,通过"一枝烟、一杯热茶,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些方便人做生意和买东西的零钱、几句闲聊"就让当地的群众感到贴心的甜,对支局人员的信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服务,使广大群众乐于接收,员工心里也好受,乐意去做。

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罗定局化了很大的力气。一方面在局设立员工的培训室,组织员工进行集中轮训练;另一方面在招收员工入局工作时,都进行一个多月到二个月的基本业务技能培训,待他们考试合格后,再安排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罗定局绝大多数员工都能够独挡一面,成为这几年企业竞争力增强和业务大拓展,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要始终坚持业务综合开发,坚持整合营销理念,确保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邮政要最大利用其网络资源,就必须要坚持业务综合开发,坚持整合营销的理念。比如,我们在进行报刊业务的收订时,可以顺便进行邮储、车辆证照年审等其它邮政业务的开发,从而使我们的营销产生事半功倍甚至几倍的目的。而且,一些群众生活密切的业务,可以成为我们发展其它业务的桥梁和切入点,发展这些业务,可以拉近我们同群众的距离,使我们邮政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由于罗定邮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坚持整合营销,几乎每一次业务的宣传和营销都采取多种业务"捆绑"的形式,使得每一次的业务宣传和营销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是多倍的目的。如罗定邮政在2002年给电信局代办"来电显示"业务时,同时进行报刊、邮储、函件业务的开发,使得去年罗定邮政在"来电显示"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报刊业务和邮储业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邮储,突破了7、8月份是邮储业务淡季的传统,升了1600多万元,广州日报则由日最高1400份,上升到6200份,函件业务也增收了1.5万多元。

所以,我们在营销配送体系的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业务的综合开发,坚持整合营销的理念,不能一就一、二就二、单一、偏面地、静止地看待每一项业务的开发,看待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要学会如何综合考虑,使整个邮政企业业务的协调发展。

(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

美国up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承运商和包裹投递商,它取得如此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将他的员工作为企业最大的财富,视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可口可乐公司也如是。山区邮政营销配送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能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关键。我们在建设营销配送体系中,一定要对投递员这部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山区邮政的投递员,由于一直以来只强调其投的功能,加上本身素质普遍不高,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以致其市场意识、市场知识相当薄弱,所以,在业务发展过程要注意加强其对营销知识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摆脱在业务发展中不知所措的情况。

一方面,采取手把手直接传教的模式,组织营销能力强、营销知识丰富的人员与乡邮一同走邮路,通过实例去启发他们的思维,教会他们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投递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让理论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前一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适合于所有的投递员,后一种方法,则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罗定邮政近期采取逐一与乡邮员走邮路,手把手教投递员如何进行业务的营销,特别是如何进行em催猪神营销的做法,不单在业务发展取得了突破,而且使投递员找到如何进行营销的感觉,为构筑强大的营销配送网络奠定了最基础的部份。

(四)要始终坚持多劳多得的分配模式

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是燃发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众多取得成功企业的经验。而罗定邮政这几年的发展,除了业务发展思路,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之外,主要是因为对传统的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员工在劳动中取得自己应得的报酬,摆脱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