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0:17:12

商务课程

商务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营销;课程设计;以德树人

一、引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肩负起以德树人的职责,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正面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商科类大学生具有更强的“经济人”本质,即通过更好地学习投入产生更好的培养效果,毕业后能成为各种商界精英或领袖。因此,较之其他类别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通常表现得更为务实、精明,甚至有追求实用主义的功利化的倾向。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很多企业和个人危机,从最早的“毒奶粉”到新近的“逃税门”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商业道德失范、商业诚信缺失的巨大隐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高校中的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所商科类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大都进入商界从事商务或管理类的工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以德树人,培养深谙为商之道、懂得“经世济民、诚信克己、为富且仁、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才尤为必要。本文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营销入门》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理念春风化雨式地融入商务类学科的教学。

二、课程定位中明确育人使命

《营销入门》课程是我校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合作开设的中英合作商务英语方向大一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探索互动式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营销这一商务课程的认知和兴趣,并逐步打造完整的营销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为他们在未来择业、深造中成功“营销”自己,或进入商界自主创业储备所需要的多样知识、技能和综合道德素养,包括英语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调研能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本课程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原则,结合时代要求和本校定位,结合营销课程的专业性以及大一新生的特点,形成了比较全面且切实可行的德育体系,增加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使营销入门这一专业课具有“思政味”,并提炼出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将营销学的各个主题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

三、教学设计中深挖德育元素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鉴于此,在面向大一学生的《营销入门》课程中,我们充分结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了营销课程相关主题中的德育元素和内涵,并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以及个性塑造发展的渐进性特征,系统地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德育教学切入视角和操作方法。我们注重通过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营销活动,结合学生的兴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统地呈现营销学的知识。在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营销知识系统的构建及强化;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各个主题中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将爱国、诚信、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独立自主、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全球公民意识等思政教育的内涵有机地融入教学大纲。这样,通过“基因式”的植入和引导,引起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以促成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实现。以下是我们在《营销入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设计:营销中的法律法规: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企业都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每一个营销环节都需要考虑到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比如:产品研发生产过程的安全、产品定价中的价格法律、产品促销中的广告法、产品经销中的经销法规等。对于未来走向商界从事营销等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做到心中有法、行事守法。每一个学生都是营销环节中的消费者,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体验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种法律法规,比如,产品要合格、售后有保障、广告不夸大等;而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后,成为商界的一员,则需谨记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企业管理者或从业者,从而使消费者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营销中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绿色营销、事件营销等发挥在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正能量,以使一些社会问题的危害最小化。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员工及整个社会的福祉着想,比如参与公益活动、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支持社区的建设等。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商界精英,更需具备崇高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学设计中,我们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发现、感知并践行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比如,购买企业生产的绿色环保产品、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种奖学金、参与企业提供的学生创业机会等。营销与学生的择业规划:我们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自己在专业、学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优劣势,使他们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求以及自己所青睐的行业或企业的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制定自己大学各个阶段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等,以帮助他们逐步储备未来商界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从而将自己营销到未来的社会中,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大众的需求。此外,国际案例、英语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未来走向商界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竞合的能力。营销与个人的创业规划:营销学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个人规划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预备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虚拟的报告,用于在上海松江大学城创业。撰写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一手、二手调研,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去分析影响到创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查阅国家政策、了解行业现状、采访潜在顾客、或是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一实践活动为他们进入商界从事创业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积累,帮助他们逐渐挖掘并打造未来创业所需要的决策能力、调研能力、设计能力、合作理念、创新意识、以及风险评估与控制意识等。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和感恩教育:营销学策略中,企业需要设立长期的使命,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紧跟了时代的步伐,结合企业战略使命这一主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研习国家发展现状和未来策略,使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程教学还运用了成本及损益平衡分析法,结合学生父母为自己的求学之路所做的投资,通过数学的计算,使学生明白为人子女不是一味的索取,父母长期的教育投资也不是为了取得回报,从而帮助他们体恤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父母无私的爱,懂得自尊自立自强,并对他人充满爱心,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公民。

四、学习指导中推动学生成才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答疑解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我们不仅给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指导,更多的是激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勇做学习上的奋进者、开拓者,将远大理想落到实处。在开学前的课程介绍中,我们使学生提前了解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使他们在面对新的学科知识时不胆怯。教学中,我们注重课堂问答互动与课后自主学习答疑并重。课前,教师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练习题、预习痕迹、单词积累记录等。课堂上,教师会结合日常生活和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对相关营销主题的思考。每个学生均可充分参与各自的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代表小组交流。课后,学生们会通过自主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整理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作业等。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营销实践,自己动手、以图为证是《营销入门》课程常用的方法。比如:在讨论客户关系管理中,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发现生活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在讲述营销道德时,让学生呈现周围商家的道德行为或不道德行为;在讲述营销策略时,由学生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企业的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在讲授产品标识时,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品牌重新改良或设计产品标识;在撰写营销企划书时,让学生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呈现调研分析报告;在设计产品定价时,请学生初步计算应以怎样的价格方案,方能帮助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等;而在学完营销沟通后,学生需要收集自己手边的各种商家营销宣传资料,并对其加以评述等。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也需要结合营销沟通相关理念思考怎样撰写好的简历和求职信、怎样准备好面试、怎样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探索活动,为学生积累了未来进入商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储备。此外,通过和学生的座谈我们还发现,大一新生对相关的商务知识还比较欠缺,对应的专业英语词汇积累少,部分学生的听力技能还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将课后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诸如整理笔记、完成练习、网上听力练习、Quizlet核心概念自测,并提供了微信答疑和面对面的辅导。通过这些多方位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了自觉学习、主动提问、乐于思考、互助上进的学习主体,使勤奋学习成为他们青春飞扬的力量。

五、总结

在《营销入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到了营销活动的无处不在;通过商务案例的定期更新,使学生了解了最新的商界营销实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入思政德育理念,提升了学生的时代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对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及自我管理能力。过去一年中,多名学生通过邮件或面谈的方式与教师探讨了大学期间的学习安排和个人的职业理想;部分学生已有意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就读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的商科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在商务课程的教学中传播积极的思想文化并引领学生的成长,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也得到了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师的评价也较高。与此同时,教学团队也通过协作互助、交流和反思,提高了教学科研创新的能力,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姣.科特勒营销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2]冯妮,王大可,邓春楠.上海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程实践及启示研究[J].社科纵横,2017(12):151-155.

[3]卡特•法拉尔,玛丽安娜•林斯利.剑桥市场营销英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百科,经济人假设,出自《百度百科》2018-10-22.

[5]李静,赵海鹏,王铁.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以齐齐哈尔市高校为例[J].黑河学刊,2012(9):94-95+175.

[6]石长起.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J].黑河学刊,2014(1):138-139+141.

[7]吴楚,李正穹,卢冠琼,岳巍.“为传道者明道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引热议”.中国青年网,2018-10-29.

[8]燕爽.关于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0(8):41-43.

[9]叶兴国.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0]赵淑容.目标需求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179-181.

[11]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124-127.

[12]Brumfit.C.J,1979,TheCommunica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3]Bubin.F.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商务课程范文篇2

一、高职实践课程内涵

不同学者对高职实践课程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高职实践课程是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内涵包括:第一、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第二、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技术规则、经验、情境知识、判断力知识、实践化的学问知识;第三、课程表现形式为实践活动;第四、其价值取向是实践智慧。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发现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配置方面脱离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

目前商务英语课程在配置课程方面还是注重语言方面的教育及培养。多开设的课程为商务英语精读;商务英语;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英语商务口语;英语商务视听;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营销;会计基础;电子商务;报关实务;涉外公关礼仪;英语写作;英语语法;商务英语泛读;英语翻译;跨文化交际等这样的注重课堂英语语言学习的课程。

(二)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和培养的定位不准,强调以语言为中心的商务课程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定位来进行的,定位的差异,使得一些院校以外贸为主线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是围绕外贸业务中的环节展开;使得以外国语言学为目标的课程是照抄本科的课程,以外国文学、写作翻译以及相关的语言课程为主。不难看出,这两个目标存在着问题:以外贸为主线的商务英语未免把商务的活动理解过于狭隘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商务英语就是针对已经从事或者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士所要学习和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以语言为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是比较落后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本科英语专业就业比较难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如果照搬其整个培养体系,再加上学生素质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就会导致学生毫无竞争力;何况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单纯的语言教学与职业差距较远,所以以语言为中心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是完全行不通的。

(三)目前的商务英语的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存在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

(四)教学方法不当,师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教学偏低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一个综合的课程,是在一定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教师本身英语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相关特定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的了解。而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或英国文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直接进人学校,不否认他们在单纯的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有着比较强的实力,但是他们在商务知识,特别是特定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高职教育的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空白,所以在教学难免更侧重理论。

三、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解决方法

(一)明确商务英语的职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在教学的实施方面需要一定的改革。商务英语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要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更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而不是高等教育的特性。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来设置。譬如一般商务英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设置培养目标:国际物流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和会展英语等。在明确商务英语的职业方向后,对商务英语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来创设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教学体系。

(二)构建“语言技能、商务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拓展”模块化实践课程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是英语与商务结合的复合型学科。但不能将两类学科简单综合相加。课程要突出“英语+商务+职业素质”,培养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良好的团体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突出“复合型、应用型”专业特色,可分为语言技能、商务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拓展四个模块。语言技能课程模块包含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系列语言应用能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及跨文化交际的专业能力;商务技能课程模块包含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宽泛实用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商务业务能力、运用国际商贸法律能力等专业能力,达到“一专多能”;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包含职业英语考证训练、国际商务单证BEC证书等、秘书综合业务、毕业实习等课程,旨在紧跟就业方向,强化各项职业能力。

(三)构建实现培养目标框架

在构建实践课程的时候要根据工作过程和岗位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境的过程,如能把这些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那么学生就能“工作的时候在学习,学习的时候在工作”,进而真正体会“学做交融”所带来的乐趣。

(四)分模块化实践课程下设项目化教学

商务课程范文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需求

1简述调查对象和背景

“商务英语”课程需求分析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已经毕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和少量的在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人已经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外企、私企和国企等单位从事外贸工作,具有一定的商务工作经验,能够对大学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给予比较客观和中肯的评价。我们共发放了25份调查问卷,然后收到了21份有效填写的问卷,其余有4份问卷没有有效填写,属于无效问卷。

2问卷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关于英语专业学生是否觉得商务英语课程具有实用性,超过半数(57%)的同学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约有19%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非常具有实用性,也有20%的人表示对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不是很了解。至于坚持认为商务英语课完全没有实用性的只占少数,不足14%。这体现了商务英语这门课已经被绝大多数的同学接受,并且被看为是具有实用性的一门课程。且不论它到底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的是绝大多数同学认可它是一门有价值的学科。商务英语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为成千上万的有志于从事外贸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外贸流程,外贸交际策略的平台。而许许多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也因为这门课学到了实用外贸知识,获得了宝贵的工作机会,正陆续发展成为我国外贸事业的中坚力量。关于学生们的商务操作技能及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的,52%的英语专业大学生表示他们是工作毕业后参加了专门的培训和实践积累。29%的同学表示他们是通过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14%的同学则声称他们是通过自学途径获得的。极少数同学表示他们是在校时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获取的。通常情况下,大学阶段的商务英语课程会对我们习得商务操作技能有一定帮助,特别是对那些勤奋刻苦的学生,这种收益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认真地学习商务英语课程,或者进行相关的操练,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毕业后把所学的商务英语知识抛到了九霄云外。企业为了进一步地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不得不对录用的新人进行相关的商务技能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他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这个集体,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他们能快速地上手,并让他们陆续接手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种途径恰好是大部分英语专业大学生真正获取商务知识的途径。通过自学途径获取商务技能的人是难能可贵的,他们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往往都是异于常人的。这一类人往往也是最能适应社会的一批人,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一批人。在校时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岗前实习等途径,这也是一个获取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良好途径。不过由于工作时间和工作性质的关系,获取的东西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只有5%声称他们是通过这个途径获取知识的。那么商务英语课程究竟要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调查显示,同学最渴望去学校附近的外贸企业亲身实践或实习,这个百分比占到了惊人的43%。33%的调查对象则相当看重英文语言的应用和沟通技能。约20%的人表示应该包括相关的商务操作类技能,比如单证等。赞成纯理论的商务知识的人只占到很小的一个百分比,不足5%。这表明,大学生们最渴望能够到未来工作的地方观摩学习,希望更多地接触实用的东西,而不是纸上谈兵。调查还表明,大学生们对英文语言的应用和沟通技能非常看重。语言是成功交际的很大一部分,我们只有掌握娴熟的语言才能在跟外商的谈判中游刃有余,为企业争取更大效益。单纯的学习纯理论知识在职场是行不通的,所以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人寥寥无几。在对于理想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中,43%的英语专业生表示最认可中英文结合教授商务操作技能,24%的英语专业生赞成全英文沉浸式的教学方法教授商务知识,29%的则表示以上两种方法都好。与此同时,4%的人表示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多数人选择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教授商务操作技能,这是由商务英语的工作环境决定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商务英语是要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但是又主要是为中国的外贸工作服务的,所以为了与实际工作接轨,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认可中英文结合地教授商务操作技能。这种授课的方法能使学生们更加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而且比较容易领悟到商务技能,从而被多数人推崇。全英文沉浸式的教学方法教授商务知识,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因为国内很多学校还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或者难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此外,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全英文沉浸式的教学方法教授商务知识还是有诸多的不适应的,比如专业词汇不达标,或者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或者商务知识欠缺等。这一系列因素阻碍了全英文教学的开展,因此赞成此方法的只占到24%。持同时赞成上述两种方法的人占了29%,而全盘反对上述两种方法的只有4%。这说明大家还是能在基于自身的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习得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究竟有哪些知识技能是在学校中没有学到而在工作中又很需要的?近半数(48%)的人表示他们及其欠缺商务操作技能,比如报价还价,商务谈判,索赔等。虽然这类知识课本上有提及,但是都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很多同学表示没有学会这一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外贸类工作,报价和还价是经常要接触的。在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平台,潜在客户会向我们所在公司发出询盘,询问价格。但是遇到这类情况,英语毕业生们往往没有形成比较理性的应对方法。通常情况下,他们要请示上级或者资深业务员如何应对。至于商务谈判和索赔等,他们更是没有合适的应对策略了。34%的人表示他们欠缺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商务文化。不少人表示他们在大学里处在一个封闭的小集体里面,没有过多地接触外界人士,尤其是金发碧眼的外商,所以他们在应对外商时往往比较拘谨和刻板,不会灵活变通。34%的人则表示英语的听说读写还没有完全掌握好,这跟学生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也与学生的自我要求有一定联系。极少数人声称他们欠缺金融,保险类知识,但是这个已经超越了商务英语的学科范围,它们只是仅仅与商务英语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大学阶段学到的商务英语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们获得外贸工作机会究竟有多大帮助呢?调查显示,57%的人声称这门课有一定的帮助,是成功求职的部分因素。因为获得工作机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决定的,学校背景,生源地,性别,工作经验,实习表现,甚至大学阶段的成绩和表现都是参考因素。33%的同学表示这门课对于他们找工作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大学的商务英语课程缺乏实践,但是很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基本的外贸术语(FOB,CIF等)。表示用处不大只占了10%,而没有人声称商务英语课程无任何作用。这说明这门课其实还是被大多数人当作一门有价值的学科。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商务知识的掌握也是有不同的尺度的,大多数人表示企业比较在意毕业生的商务知识,因为这影响到企业的工作效率。少量人则表示不刻意强求,可以入职后习得。规定要在入职前掌握充分的商务知识的则少之又少了,这类公司往往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调查还显示,大部分人(57%)觉得自己的商务知识在其公司刚好够用,但有待提高。24%的人表示没有满足企业的要求,还要深层次地学习。能够游刃有余的或者不能开展工作的都是极少数人。当提及要调查对象设计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时候,67%的人表示支持采用模拟的商务英语环境教学。因为这样可以使同学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真实工作环境,有利于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3%的同学表示可以让学生们去周边企业亲身体验商务英语,但是这种方法也是具有一定局限的。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广东,浙江,江苏这个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内地很多学校,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外贸公司数量少,很难这样操作。

3总结

通过对英语专业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对多数同学对于这门课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他们认为这门课还是很实用,具有较大的价值。但是,大学商务英语这门课程还是存在若干缺陷的,比如毕业生们在工作时常感觉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弱,然后如果要成为优秀的外贸业务人才,他们必须通过自己工作反复摸索或者企业内部培训习得。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应该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开展课程教学,同时也要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给予英语专业大学生。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李红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同春,程欣.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

[2]李雯艳.关于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王春晖.需求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J].商场现代化,2009(29).

[4]薛金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

商务课程范文篇4

需求调查分析

需求分析是特殊用于英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从需求分析中可以确立课程的目标以及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活动和教学材料。课程设计者要把学生的当前需求和将来需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次商务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具体操作和衡量标准的组成部分,需求分析将在课程本次设计开始之前以及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开展。问卷调查被认为是进行需求分析最受欢迎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带有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的回答,测试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求分析将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他们进行的采访以及对当地国际贸易公司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咨询,还有对真实国际贸易工作环境的实地观察。为了评估学生们当前的英语写作水平,对于本次课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他们所喜欢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一个包括目标性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将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发放给学生。同时将选取的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来了解他们对本次课程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单独采访可以选用英语进行,这样可以掌握学生现阶段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对外贸公司的人事资源部和公司的管理者进行咨询,了解他们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期望。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任务和职责以及他们最想通过本次培训学到和提高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West(1994)主张对于目标语言的使用环境的实地观察要远比对着作者编著的教材凭空想象要好的多。课程的设计者需要对目标学员的真实工作场所进行观察,尤其是员工们所参与的日常国际贸易的操作和流程,都将被认真观察并做详细的记录。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对于本次课程的未来工作需求将被进一步的领会。在征得外贸公司允许的情况,一些商务交流的电话和谈判协商会议也将做记录并录音,一些工作中所用到的各种真实商务交往信函,各种国际贸易单证也将被收集起来作为授课的材料。此外,本次课程设计为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学习过程而非线性的过程(Hutchinson&Waters,1987:74),一项持续性的需求分析将随课程的进程同时展开,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确保本次培训课程能够真正的有效。我们应当对调查的结果不断地进行检查和重新评估。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对当前课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便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使本课程更好的满足学员们的需要。

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遵照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帮助参加此次课程的学生提高自己在未来国际商务工作中的实际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提高其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在国际商务业务流程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用英语从事外贸工作的兴趣。(二)课程结构鉴于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此商务用途英语课程共安排一个学年,32周,128个学时,每周4个学时。课程设计将以真实国际商务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为依据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商务活动、外贸实务2大模块,强化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将在多媒体教室和国际商务贸易情景体验教室完成。此课程中所用的教学材料为《新编剑桥商务英》。该教材由具有丰富商务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符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水平,并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特点。基于此项课程需求分析基础之上,本课程主要内容将集中于商务英语应用技能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每方面的详细学习内容如下:知识:(1)商务英语涵盖涉外活动的各个层面,既涉及基础英语,又涉及商务业务英语,力求将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即从基础学起,又渗透实用场景下的语言交际。(2)重视听说,加强表达,突出实用阅读:以听说训练为主导,引导学生获取表达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一点,用一点”的原则。(3)“精讲多练”、“讲为练”、“练为用”:教材不只是“教”,更要注重“学”,不是“教懂,学懂”,而是“教会,学会”。(4)选材注重涉外语言交际的典型性、实用性、思想性、时代感、趣味性、可模拟性和可操作性。技能:(1)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外贸工作中的口语交流、翻译工作。(2)能够熟悉日常外贸工作技能,包括:贸易洽谈、合同签订、安排货物检验、申请验关,通关、安排办理保险,以及提出索赔等。(3)能够掌握商务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写作、函电及制单的技能。素质:(1)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商务社交礼仪习惯。(三)课程特点课程设计将紧紧围绕对学生和外来工作的需求分析。在教学中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国际商务情景模拟来创设接近未来工作环境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沟通的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方法。教学活动应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提问、多引导、多和学生一起讨论难点,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教与学的模式。

课程评估

商务课程范文篇5

关键词: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思政;探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在2016年12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开始了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英语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即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且受西方文化冲击较大,导致很多教师感觉无从下手,在“具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2]。因此,笔者以本人任教课程为例,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3],探索如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1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联系紧密但却大不相同,很多专业课教师在固有观念中会将两者画上等号,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然而,全学科全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它符合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且商务英语具有其特殊的专业环境,在其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有其专业内在要求。1.1教学应符合课程思政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政课程是高校在学生的学业阶段设置的具体课程,有详细系统的框架和体系,是对学生进行政治引领和价值培养的直接方式。但是课程思政却更为强调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引导,是将思政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所有课程。因此,它不像思政课程那样集中和明显,而是强调得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4]。这一要求体现出了课程思政价值、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呼应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1.2教学应适应课程思政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及经济全球化,要建立世界经济共同体。在此方针指导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增长幅度不断加快,市场对既拥有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懂得商务及管理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此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努力为市场输送认同祖国制度和文化、愿意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浸润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本国文化的优点,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教师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偏向英语国家文化,产生对西方国家文化和制度的过分憧憬,从而下意识地对中国文化和制度产生不认同感。这就完全背离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明确课程思政要求。为更好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贸易,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商务人才需具备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在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知晓天下事,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其拥有国际竞争力。

2“国际商务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国际商务概论”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开设于第二学年,目的在于学生结束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课程后开始接触国际商务及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商务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营销学”“管理学”等)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选择以朱文忠编著的《新编国际商务管理概论(英文版)》为主要教材,教材为全英文版本,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及语言能力[5]。并辅以时事案例,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六大部分内容:(1)概述:包含企业商务活动、企业经营目的和企业经营决策过程;(2)企业战略:包含企业战略和战略计划、SWOT分析法和PEST分析法、竞争及全球化;(3)市场营销:包含营销导向的发展、营销组合、促销手段及分销途径;(4)财务管理:包含企业资金的来源及企业资金的使用;(5)人力资源:包含企业的组织结构、激励方式、领导、交流沟通及团队管理;(6)生产经营:包含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质量管理及企业的联合和兼并。开始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后,笔者在本课程中挖掘出的思政元素主要概括为(具体分布见表1):(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深入宣讲“企业家精神”和“中国梦”;(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法治、敬业、诚信、和谐、友善等;(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如科学辩证地看待营销观念的发展;(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制,如坚持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及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在文化碰撞中坚定并树立文化自信。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无意识地带入一些德育内容,然而,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有意识的探索及改革行为,也没有将其融入课程完整的教学过程当中。

3在“国际商务概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在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笔者以任教的“国际商务概论”课程为例,以实际教学过程为参考,尝试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路径。3.1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调整。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认知与国际商务理论及商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能力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商务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对于情感目标,本课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的引导作用。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后,我们发现,情感目标其实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即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成为学生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纽带,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因此,笔者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为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体现为:(1)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理论及经济全球化;(2)初步了解国际营销、国内营销、电子营销等;(3)初步了解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4)初步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及生产方式管理理论。能力目标主要体现为:(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各项商务活动管理的基本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目标主要体现为:(1)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自信及开阔的国际视野。3.2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由于本课程横跨英语与商务管理两门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体现出两门学科的特点,即商务英语与商务管理。本课程在立足商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商务管理知识,并辅以时事案例,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自然融入思政元素,重塑价值体系。根据本课程中体现及提炼出的思政元素,具体教学内容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3.3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后,必然带来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调整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力图打破传统知识讲授型课堂,所以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路,转变教学思维从“要学生学什么”到“学生要学什么”。在课前给学生本课知识点梗概,结合课本及参考资料让学生自行辨析出重点及难点,反馈给授课教师;课上授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以讲解和引导,协助学生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并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握好思政元素的融入,时刻不忘价值塑造。做到价值引领与专业素养的高度统一,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努力贯彻“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导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我们发现课本配套案例都是国外经典案例且不大具有前沿性,无法满足实施课程思政的要求。探索改革后,我们选取了国内一些最具代表性和实时性的案例来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到生产四要素当中的企业家精神时(教学内容第1部分———商务活动概论),学生较难理解这一点,它不同于其他三要素(生产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是较为主观的东西,我们选取了华为自主研发芯片的案例来研讨,让学生切实感受和理解企业家精神中蕴含着的敢于进取、社会责任及民族情怀。另一方面,摆脱单一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实训手段,如模拟成立公司并合理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计划(教学内容第2部分———企业战略管理及第5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选定商品进行市场调查并制定营销战略(教学内容第3部分———市场营销管理)等,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学,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并在真实有趣的实训环节中切实领会到良好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及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3.4对课程教学评价的调整。在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时,知识与能力的评价都比较直观,本课程一直以来的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成绩40%(包含出勤10%、小组作业及任务20%、课堂表现及参与度10%),期末卷面成绩60%。然而对于素养目标的评价则没办法如此直接。考虑到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了知识性、人文性、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上,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任课教师及本课程的认可可以从侧面体现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2020年6月我们在一学期课程即将结束时给本课程的151名学生发放了教学评价反馈问卷。其中,9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9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切合实际,符合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90%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见解独到精辟并获得了一些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有效知识或技能,并有学生留言通过课程的学习取得了收获。从反馈结果看,学生认可授课教师的专业性,认可课程内容的知识性,那也意味着其课程思政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在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必将潜移默化地起到育人的作用。当然,此次问卷评价是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的第一次评价,评价方式还不够多样化,问题还不够细致具体。笔者力求在今后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使其可以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并指导教学。

4结语

“国际商务概论”这门课程结合了英语语言和商务管理两种类型的专业特点,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摸索后,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方面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改革。这种探索可以更好地指导本课程的后续教学,而后续教学中反馈的结果也可更好地帮助我们探索和改革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人民网,2016-12-08.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3]温军超.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导入研究:以中国文化通论(英文)课程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82-86.

[4]郑敬斌,李鑫.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J].思想理论教育,2020(7):65-69.

商务课程范文篇6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影像于一体,创设一种真实的商务英语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体验商务交际情境,从听说读写各方面训练并教授学生技能和知识,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课程。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现状及合作模式介绍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虽然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应用时间比较早,但事实上目前的教学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停留在传统的、以单一形式的“听”为主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结合影像,且对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也没有达到有效锻炼。一节商务英语视听说课主要的上课流程是:首先结合课本教师讲解生词及短语,然后观看视频影像资料,最后再回归课本,回答课后问题。如此反复,这种枯燥的上课方式,完全不符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具体要求。基本上完全依赖于课本,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呈现出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对语言的输出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试听说课进行改进。其中,合作模式学习法就是一种值得借鉴引用的方法。合作模式是一种基于小组活动为主体,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目标为导向,发挥个体能力,实现教学过程。

三、合作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性别的不同进行有效分组,这样分组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优缺点互补,共同提高。之后在小组成员之中选择一个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协调,组织小组事宜。为了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中选择记录员、总结人、联络员,以负责小组的各项事宜。分完小组以后安排各小组成员之间围坐在一起,方便交流讨论,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二)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及商务英语知识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学习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习任务,小组之间合作完成,以Howtofindworkopportunities?和Applyingforajob,whatpreparationsweshoulddo.两个问题为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交流,让小组成员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即求职相关的信息有所了解,教师就相关问题对小组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之间大概对职业种类、找工作途径、工作性质、工资待遇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最后通过视频播放找工作中应该如何表现,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分角色模拟情境。(三)总结、归纳、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把控课堂,抓准时机对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最后对相关商务知识、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及时反馈。评价小组时,要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相结合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关注学习过程。从小组成员之间活动方式是否恰当,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成员参与度表现如何等方面入手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从而有效激励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表扬学生个体时,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学习是一个整体,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个人的成长进步是离不开集体的。有效的评价是督促认可学生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应适当地运用评价机制。合作模式为改进商务英语视听说课提供了新视角,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试听课中展开合作模式教学,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同时,丰富了学生商务英语知识,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者、参与者、实践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曾婧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宋春梅,肖学农.高职商务英语阅读合作学习模式课堂研究[J].职教论坛,2012(11):39-41.

商务课程范文篇7

关键词:课程设计;技能训练

《商务谈判》课程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具备运用商务谈判策略进行有效谈判的能力,为工作后从事相关营销岗位工作奠定谈判基础。为了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商务谈判课程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形成了系统的商务谈判课程设计与商务谈判技能训练方法。

1商务谈判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精确瞄准工作岗位,充分体现职业工作过程,强化工作技能的提升。具体到商务谈判课程的设计,则首先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界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为此,我们教学团队对企业、毕业生、行业专家进行了多次调研,调研企业涵盖的行业较为广泛,有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食品制造业、商贸业、纺织制造业、房地产行业;20家企业中,8家企业为大型企业,12家为中小型企业。通过调研,了解了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发展趋势,清楚了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实际需求状况,掌握了营销人才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规格、服务面向,明晰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销售经理、市场主管、客服经理,三大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是商务谈判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高职市场营销主要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主要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描述,如表1所示。1.2《商务谈判》课程设计。商务谈判课程是依据市场营销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中营销及管理相关工作所需任务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紧贴各工作岗位需要,以商务谈判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共设计了12个工作项目,如表2所示。

2商务谈判实训

商务谈判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生不但要了解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掌握谈判各个阶段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懂得商务谈判的沟通技巧与商务礼仪,更要拥有运用理论去谈判的能力。熟练的谈判技能要通过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如何提升谈判能力,就要求谈判技能教学设计恰当,本谈判技能教学设计了一个供应商产品进驻超市的贯穿综合项目的设计,一个商务谈判模拟比赛,在训练形式上,既有一对一、二对二谈判练习,又有小组对小组的多种模拟练习。2.1大型综合项目的设计。课程按照“做、学、教”一体的理念设计,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与课程项目的设计一致,成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综合实训项目为某供应商进驻某超市的商务谈判,每一对谈判小组分为超市和供应商两方,整个课程依照谈判前准备—谈判开局气氛营造—谈判磋商—合同签订的工作流程展开。2.2技能训练方式。2.2.1依照谈判流程,多种形式谈判训练。为了在有限的课程教学中,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商务谈判技能,在技能训练方式上,采用了一对一、二对二、小组对小组的多种谈判训练方式,在谈判的不同阶段进行实施。在商务谈判准备阶段,注重谈判团队建设和训练。成立4~6人的谈判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谈判角色分工,通常有谈判组长、主谈、秘书、销售主管、财务主管、法律专家等角色,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商务谈判信息的搜集与分析,谈判计划书的拟定。在商务谈判磋商阶段,询价、报价、讨价还价、让步环节,进行一对一、二对二的训练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有练习机会,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谈判能力。在僵局处理、成交、合同签订环节,采取先一对一,之后小组对小组的谈判训练方式,让每个学生既有练习谈判的机会,又能与小组成员相互配合,施用谈判策略进行谈判训练。2.2.2举办模拟谈判比赛,提升谈判综合应用能力。在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谈判流程各个环节的训练之后,最后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商务谈判模拟比赛,模拟谈判比赛是对现代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有关理论和特点的实战演练。通过模拟谈判,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务谈判理论,学会制定谈判方案,灵活运用谈判策略,自身谈判班子协调配合,最终提升谈判人员的职业素质,锻炼谈判人员的应变能力。在模拟谈判比赛中,要经过三次抽签环节,分别确定谈判小组成员,确定每个小组的谈判案子,确定谈判对手,每一小组谈判人员4~5人为宜,模拟谈判时间设定45分钟左右,模拟商务谈判比赛流程包括:背对背演讲—开局气氛营造—磋商—休会—最后谈判—合同签订—签约仪式。模拟谈判比赛,既检验了学生商务谈判学习的成果,又是商务谈判的再一次实训,实现了学生商务谈判能力及谈判素质的升华。以赛促学,赛练融合,是商务谈判学习的最后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商务课程范文篇8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技工院校在该类课程的考试模式上采用传统纸质形式,较难体现高效率、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而网上免费的在线考试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系统功能不完善。仅提供基础模块,如组建题库、抽取试题、在线考试并完成评分,但核心模块如考试分析并没有开放权限。第二,系统性能不足,不足以支撑大批量人数同时参加考试。第三,系统的稳定性不够。由于免费版在线考试系统都是打包好的简装软件,不提供原代码,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系统或代码出错问题,教师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在线考试”系统研究的内容

1.电子商务师专业题库设计。为打造一个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电子商务师(理论)试题库,需研究如下内容。(1)电子商务师(理论)教学大纲,历届考纲和历年考题(题型、题数、分值、考试时间、知识点、难易度等)。(2)依据电子商务师(理论)教学大纲、考纲,编制试题。试题编制以教育测量学理论为指导从信度、效度、区分度、平均难度等全方面考虑,设计题型、知识点难度比例、知识点认识分类,保证试题质量。为保证题库试题及其参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放建设、广泛征集试题后,须进行大范围的抽样测试,将抽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估值误差,然后对参数进行相应修正。(3)存储建库。试题库主要字段包括试题的种类、题目、答案、选取章节、试题解释等。知识点的划分要体现电商课程的知识架构,以树型结构为主,分章节划分知识点。(4)动态维护。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学科内容和考生水平的发展不断对题库中的试题做相应的补充、修改和删除工作,及时修正试题的各项技术参数。2.考试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第一,通过对现行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理论部分的考试系统进行详细研究,了解考证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第二,了解学生、教师和相关考试人员对使用在线考试管理系统的相关需求。通过以上两点确保开发的系统,既符合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理论部分模拟考证要求,又符合学校校情的需要。(2)整体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师(理论)在线考试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题库管理模块:创建题库、管理题库、增加试题、管理试题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中对题库动态进行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时时保持题库试题的最新性。试卷设置模块:创建试卷、管理试卷等功能。系统提供两种组卷模式,一种是快速创建试卷模式,即系统根据教师所选定的题库与试题数目随机抽取相应的试题数量,随机组成一份试卷;另一种模式是创建试卷模式,即教师在题库中有目的性的选取学生易错题或真题出现几率较高的题目供学生练习。通过这两种方式组卷后,教师也可以对部分试题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3)考试监控模块。教师可以对当前时间内正在进行的考试进行管理,监控考场情况,可以查看当前考试在线的人数列表与统计,可以针对不同的考生实现强制交卷。(4)成绩分析模块: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考试分析等功能。教师可以查看所有考生的成绩,也可以详细查看每一位考生的答题情况。系统还可以统计每一道试题考生答题的正确率,统计出考生的平均分、最高分及最低分。(5)用户管理模块:用户角色管理、管理用户、用户分组、导入用户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对用户进行分组、批量导入与删除学生、对学生进行信息备注等操作。(6)公告管理模块:公告、管理公告、公告分类、公告中心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公告并对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三、应用实践

1.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在线考试系统情况。2016至2017第二学期,“在线考试”系统在笔者学校电商考试中共应用了20余场,其中包括单元测验5次、助理电子商务师模拟仿真测验4次、助理电子商务师真题验4次、14级及15级复习补考电子商务测验7次,参加人数共计1000余人。此外,2017年6月份“在线考试”系统在广州远恒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的助理电子商务(理论)培训班中试用8次,参加考试人数共计3000余人,并获得该培训点的认可。2.在线考试系统应用优势。在教学上应用在线考试系统后,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以考促训,易于评估。将“在线考试”作为考核是否掌握知识点的主要手段,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考试成绩直观地体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上课效果评估难的问题。第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系统自动组题,学生在线答题,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大大节约了考试成本;而提交答卷后系统自动判分,又节约了阅卷的时间等;学生可以将错误的试题加入个人错题集,方便复习薄弱的知识点。第三,命题监考,减轻压力。一方面减轻教师出卷压力。“在线考试”系统有两种组卷方式,一种是由教师选定出题范围由系统随机抽取,这样具体考题无法确定,保证了试卷的保密性。第二种是手工组卷方式,即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经常出错的考题、或真题中反复率高的题目供学生反复测验。这两种组卷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师命题时间。另一方面是减轻了教师监考的压力。教师可以设置试题随机排序即虽然全班都考同一份卷子,但题目的顺序不一样。教师通过测验可以掌握学生知识点理解程度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第四,方便学生课外练习。教师在系统上设置好练习题目与练习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系统上进行练习。对于还没有通过助理电子商务师(理论)考证而又需要去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这是最简便的复习方式。

四、“在线考试”系统应用总结

基于J2EE的电子商务(理论)模拟在线考试系统试题库中包含助理电子商务师真题共8套(800小题)、电子商务师(员级)真题共5套(500小题)。教师自编试题库中,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共870题,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三级)共661题、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四级)共509题。整个题库共计题目数达3340小题,形成了专业性高、题量丰富的试题库,基本满足了学生复习的需要。该系统的应用确实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校电商考证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笔者发现,利用在线考试系统提高考证通过率的核心问题是试题的质量。因此,题库建设应不断进行补充完善。1.试题内容要紧贴大纲和时展需求。一要紧贴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随着电商的发展,考试大纲每年的侧重点、难点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应该以考试大纲为指挥棒,在大纲的引领下根据教材出题;二要紧贴信息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教材里面的内容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出题时因把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例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对电商最新的技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而非为了考证而考证,增加学生负担。2.积极扩展在线考试的使用范围,不断通过测验完善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一个好的题库除了题目量充足、题目覆盖范围广外,就是试题要符合教育测量学的要求,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信度与效度。这需要大规模地对测题进行检测,不断修改试题的四个维度,才能使试题更具科学性、有效性。3.试题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问答题与材料分析题由于考生答案表述不一,很难与标准答案对比,无法体现“在线考试”系统自动评分的优势,因此教师出卷时应多以单选题、多选题或判断题为主。随着信息化建设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线考试可以直接与在线课程、答疑等系统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前预习、课中教师讲评加测验、课后答疑的网上学习系统,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新波.在线考试系统在职工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资格制度,中国培训,2009(11).

[2]陈光勇.在线考试系统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董颖,芦金荣.在线考试系统在高校化学类课程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6(32).

商务课程范文篇9

关键词:职业沟通;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职业沟通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职业核心能力类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沟通基本技巧,为未来职场沟通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下称“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提出职业沟通课程作品化改革具体做法,分析改革成效,以期为该课程及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职业沟通课程的作品化改革背景

职业沟通课程是我校商务英语等多个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类公共基础课,学分1分,理论与实践课时各8学时。该课程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改善空间。(一)教学内容忽视产教融合,教学过程未能实现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纲领性文件均提出了“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内在地要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无缝对接;知行合一则针对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强调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沟通课程面向全校多个专业,由来自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心的非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组集体备课,对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融合研究不够,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目标岗位割裂,无法实现产教融合。而其教学模式,一般都大班授课,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知行合一也就无法保证。(二)教学指导忽视学生个性需求,教学氛围未能提升学习动机。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诉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1]。而国内高等教育仍然“以教师为主”,对不同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我校职业沟通课程教学以“教室+教材”为主,即由教师在固定时间、地点,按照课本内容开展教学,难以实现个性化指导;课后的沟通实践,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也往往难以到位,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3],而职业沟通课程在教学氛围营造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学分较少,潜意识中就认为该课程只是无关轻重的素质课,重视程度不及专业课;从教师角度看,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课程组较少对课程重要性作充分的宣传,也未能搭建营造教学氛围的能力展示平台,使得学生能力展示缺位,无法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带动作用。(三)教学成效忽视可视化呈现,教学资源建设未能重视情景性资源积累。课程教学成效的体现与课程考核方式有关。我校职业沟通课程的考核主要包括:自我沟通能力评估报告占50%,理论知识测试占30%,出勤等其它表现占20%。缺乏将学生所学放在职场情景中进行检验,忽视教学成效的可视化呈现。即使是部级精品开放课程,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爱课程(www.icourses.cn)中一门与沟通相关的课程考核方式为:观看课程视频并完成单元作业占40%,在答疑区进行两次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40%,学习成效的体现主要是单一的分数。近年来,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教学录像、微课、课件等丰富的课程资源。然而,对于职业沟通课程来说,具有示范作用的情景性教学资源却相对匮乏,也没有形成此类资源积累的路径。情景性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基于真实职业场景、能够反映沟通实况的视频教学资源,包括优秀视频和带有典型问题的反面视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资源更为直接、直观,更有针对性,有较好的教学应用价值,理应成为职业沟通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

二、职业沟通课程的作品化改革

所谓“作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的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可视化创作,而“作品化”指的是以作品形式展现教学成效的课程改革方法。(一)作品化改革做法。作品化强调的是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的实际产出能力,适合于混合式教学[4]、翻转课堂[5]等多种教学模式,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沟通课程主要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1.作品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教师有必要制定作品的标准。职业沟通课程作品的标准主要包括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包括团队人数(5~8人)、视频长度(5~10分钟)、视频格式、视频质量、拍摄场所、表演技巧、精神面貌等。内容标准包括:取材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体现专业特点和原创性;突出职场精神;至少涵盖课程所学沟通主题中的3个,包括倾听、反馈、说服、拒绝、冲突、身体语言、礼仪、跨文化沟通、客户接待与谈判等。2.作品的产生作品依托职业沟通情景剧大赛产生。所有职业沟通课程学生都要求以团队形式参加,根据主题要求编排情景剧并录制视频,随附报名表(要求填写800字以内的情景剧内容及创新点)提交,任课教师全程进行个性化指导。初赛由任课教师根据提交的报名表和视频进行评审,按分数高低选出若干优秀团队进入决赛。决赛前,任课教师按照作品的标准,再次对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作品的质量。决赛包括三项内容:情景剧现场演绎;评委对情景剧内容进行提问,团队成员回答;现场抽取1道职业沟通相关题目,并按要求作答。3.作品的使用作品包括初赛作品和决赛作品。自然,作品的首要用途是作为课程考核的手段,占总评成绩40%,教师按照作品的标准进行评价。此外,从初赛作品中,可以选择部分具有典型问题的作品作为反面案例。例如,部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校园景观,与情景剧设定的职业场所不符;部分作品情节过于简单,没有新意;部分作品并非原创,照搬网络资料等。这些作品一般不予公开,由任课教师处理后作为下一轮教学的资源。对于入围决赛的作品,经过教师两轮的指导和完善,一般来说质量都比较高,决赛将全程录像,并将最终剪辑的作品作为优秀作品,添加进课程资源库,并择优在学院优秀作品网站展出。(二)作品化改革的成效。教学实践表明,作品化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作品化所依托的情景剧大赛要求团队合作,包括剧本创作、拍摄、剪辑等,本身就是重要的沟通过程,能够完成作品就体现了团队沟通的有效性。而完成作品要求对商务英语相关的岗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调研,需要与企业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也颇为有益。正如学生反馈:“我感觉整个人的沟通水平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真正明白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当然,更有针对性的是,作品化改革是解决前文所述多个问题的有效路径。1.作品内容体现了产教融合,作品创作突出了知行合一。作品内容必须取材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职业领域,这就使得课程内容与目标岗位有机融合;作品的创作要求涵盖3个所学的沟通主题,并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这就使得知识、素质、能力有机地融入视频作品中,突出了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以某一团队作品“跨文化商务接待与谈判”为例,设置的场景是:“WO公司(广州)专门从事EL(electroluminescent,电致发光)冷光片生产与销售,合作企业在青岛专门从事LED类产品销售,而墨西哥外商是专门研发LED产品的,双方此次广州洽谈是因外商对EL产品感兴趣并在合作企业的安排下进行的”。首先,该作品内容源自广州某公司的真实案例,决赛现场还使用了真人真实产品展示,以比赛的形式实现了产教融合。其次,该作品视频全长7分40秒,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接待礼仪与谈判、中英口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成员中英语言技巧娴熟,沟通过程流畅,很好地展现了所学知识和技能,体现了良好的职场精神和知行合一理念。最后,成员不仅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得非常专业,还对EL冷光片的产品知识进行了深入了解,将该产品的亮度与温度的关系融入谈判内容。可见,该团队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相融相长。2.作品指导强调了学生个性需求,作品展示增强了学习动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创作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方面,情景剧比赛提供了多个沟通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3个;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岗位,通过亲身经历或者师兄师姐访谈等多种途径对相关岗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调研,并获取相关岗位中真实发生的沟通案例,进而将案例演绎成情景剧作品。例如,学生提交的作品“职场那些事儿”灵感产生于广交会实训真实经历,通过设计老板与业务员的对话,表现了赞美和与上级沟通的技巧;通过老顾客的到来,表现了身体语言及沟通礼仪;通过设计师的登场表现了冲突处理技巧。教师在对学生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并不失时机地对其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教师搭建情景剧大赛和作品展示平台,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情景剧大赛通知在学校主页,学生都要求参加,规模较大,级别较高,且大赛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对课程教学氛围的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大赛由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心颁发荣誉证书,特别优秀的作品在作品网上展出,全部决赛的作品在课程资源库展出,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学生往往会认真组建参赛团队,调研企业岗位,研讨作品的创新和表现手法,更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作品展实际上是优秀学生团队的能力展示,以可视化的形式体现了高水平的沟通能力,可以发挥榜样的激励和带动作用。可见,作品化改革有利于构建“让学习主动发生”的教与学的新生态。3.作品呈现实现了可视化,作品积累丰富了教学资源。作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融入了知识、素养和能力,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学生所学放在职场情景中进行检验,这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除了获得分数之外,还获得了真实的沟通体验、可以保存的“回忆”、课程的参与感及满足感。另外,课程所收集的有重要示范作用、可视化的优秀作品以及具有提醒作用的反面作品,教学价值明显。开展作品化教学改革,每一轮教学都可以收集批量的此类作品。通过累积,可以不断充实情景性资源,进行作品的横向、纵向对比,不断完善作品的标准体系,提高作品质量,还可以进行较大样本的诊断性分析,为确定和调整教学重难点、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撑。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化改革中,作品都由学生团队完成,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是课程的重要建设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应忽视这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群体。

三、关于作品化改革的反思

作品既是学习目标达成的评价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形成教与学的新生态,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方向。然而,任何教学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也需要学校各方面条件的支持和配合。(一)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者和执行者角色。教师的角色很多,包括引导者、促进者、执行者、顾问、评估者、反思者、研究者、教材开发者、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等。[6]通过职业沟通课程的作品化改革,我认为教师成为科学的教学设计者和精细化的执行者尤为关键。一方面,教师要成为科学的教学设计者。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师需要逐步从知识传输者转变成科学的教学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提升或者创造学习动机,将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成知识的主动索求者和探索者。对于作品化改革来说,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四个导向,即目标导向、能力导向、标准导向和生态导向。目标导向即作品内容要与目标岗位对接;能力导向即作品所体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与目标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接;标准导向即作品需要满足教师设定的、合理的标准;生态导向即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师、学生、作品、社会之间互动良好的教学新生态。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精细化的执行者。无论是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何等完美的教学设计,执行不到位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例如,作品化改革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而部分自觉性较弱的学生,其学习和创作的质量难以保证,教师需要主动面对面“约谈”,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二)要重点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国家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校都在探索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因此,对于职业沟通作品的创作来说,我们不应单纯关注沟通技巧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对于作品化改革来说,作品创作本身即是创新。有的从沟通策略上创新,有的从沟通深度上创新,有的从拍摄技巧上创新,有的从产品专业化上创新等。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强调作品的原创性,要求学生在作品创作前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包括商务英语相关岗位存在哪些典型的沟通场景,成功沟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如何沟通才能达到目的等,并在报名表中列明作品的创新点。正如某一团队所说:“对于本次职业沟通情景剧比赛,我们的组员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大到剧情内容的框架,小到布景的小配件,都是我们7个组员认认真真探讨了3天才一致决定的。”其次,提供创新性作品作为示范,方便学生快速进入创作角色。最后,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及时的指导,包括提供国内外各类共享资源、图书馆资源、鼓励向专门人士请教等。(三)要有良好的改革支持条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向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这内在地要求学校在制度、组织、经费等各方面支持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改革。以制度支持为例,作品化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定课程标准、个性化地指导学生作品创作并进行评价、组织作品展等,对于这些工作如何计算工作量?是否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纳入教学评价?有何激励措施?等等。我们认为,在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的征途上,只要有充足准备和科学设计,学校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在实践中探索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制度和氛围,才能激活教师的创新精神!职业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强调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价值。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作品化改革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课程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为高职院校职业沟通课程及其它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03):1-9

[2]吴洪艳.个性化学习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5(08):46-52

[3]汤闻励.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J].外语教学,2012(12):70-75

[4]谢幼如.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孙惠敏,李晓文.翻转课堂,我们在路上[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商务课程范文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课程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国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务人才活跃于全球经济贸易领域。国际商务的迅猛增长,使作为沟通桥梁的商务英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顺应时展和社会需求,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既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操作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自开设以来,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不断完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参与国际合作的双语人才。然而,笔者经过调查走访后发现,一些语言和专业素质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在初涉跨国商务实践时仍屡屡碰壁,不能展现其应有的竞争力。笔者因此研究了国内商务英语的教学现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商务+英语”层面,不利于学生商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从分析商务英语的特征入手,尝试探讨凸显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商务英语的特征

早在1989年,Pickett就指出:“商务英语是特定业务的技术性和普通公众的语言之间的中介语。它不是纯粹的群体内的沟通。”[1]1994年,Ellis和Johnson在《商务英语教学》一书中总结了商务英语的特征。他们认为,商务英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即目的意义、社会层面、清晰交流(senseofpurpose,socialaspectsandclearcommunication)。[2]随后,学者Dudley-Evans又将商务英语的特征概括为“信息驱动,而非研究驱动。”(information-lead,ratherthanresearch-lead)[3]英国商务英语研究专家NickBrieger也曾提出“商务英语范畴”理论,认为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职能、专业知识、管理职能和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4]可见,商务英语不仅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特征,更集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特色信息于一身。事实上,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语言学领域。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具有如下不同于普通用途英语的显著特征。第一,专业性。商务英语用词的首要特征就是专业性极强。商务英语被广泛应用于贸易、金融、保险等不同专业领域,并与这些领域的专业术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英语词汇。如果缺乏这些专业词汇的储备,即便是英语词汇量非常丰富的学生也会在商务操作实践中碰壁。表1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商务英语词汇在普通英语和商务英语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对比。第二,目的性。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商务英语体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商务语境下的实用文本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追求艺术美,其措辞务必准确、严谨,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纠纷。规范、严谨的语用特征要求商务英语的使用者充分明确商务活动的目的,熟悉商务操作流程,甚至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惯例。第三,文化承载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东西方文明有着不同的历史遭遇,由此产生了迥异的宗教信仰和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一切都会在语言表达中得到体现。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龙则一向被西方文明当成令人恐惧的怪兽。因此,亚洲四小龙的英译并不是“theFourAsianDragons”而是“theFourAsianTigers”。在跨国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使用者只有具备两国文化信息储备,才能够巧妙处理中西文化154包蕾:论商务英语课程特色的凸显差异,促成有效商务沟通。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以普通英语为基础,又在诸多方面区别于普通英语。它具有专业性、目的性、文化承载性等鲜明特征,其教学也必须凸显课程特色。

二、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凸显课程特色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生搬硬套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没有自己的创新,不能凸显课程特色。[5]总体来看,商务英语当前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少专业知识的渗透。目前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都是按照“商务+英语”这一教学模式,生搬硬套加入一些商务词汇的讲解。学生因为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对这些商务词汇和术语的概念非常模糊,只能死记硬背,学习过程非常痛苦。其次,跨文化交际教学缺失。当前商务英语教学过分偏重语言知识的输入,忽视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记句型上,从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广度拓展。当这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跨国商务活动时,会因为感受到巨大的文化震惊而无所适从。最后,缺乏情境认知方面的教学活动。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征,因此,它应该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情境性、实践性的课内外活动。这种“满堂灌”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往往在商务实践活动中陷入尴尬境地。

三、如何凸显商务英语的课程特色

鉴于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商务英语的独特语言特征,建议商务英语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来凸显其特色。(一)在教学中渗透商务专业知识。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至关重要。传统的“商务+英语”模式仅仅对商务英语词汇的简单分类和归纳,学生并不理解这些词汇的蕴意,概念模糊,只能死记硬背。笔者建议在语言教学中尝试渗透一些商务术语的讲解,如“询盘与报价”(inquiry&offer)、“付款交单与承兑交单”(documentsagainstpayment&documentagainstacceptance)、“货交承运人与装运港船上交货”(freecarrier&freeonboard),等等。学生只有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意义,才会更深刻记忆相应的英文词汇。(二)融入中西方传统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正如贾玉新教授所言“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语言教育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6]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其负面效用远远大于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所带来的文化困惑。例如,我国著名的电池品牌“白象”在初始进入国际市场时被直译为“WhiteElephant”,就引起非议不断,销路不通。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的“白象”,其英译“WhiteElephant”在西方文化视阈下却代表着“无用的东西”。因为缺乏中西文化差异知识储备所导致商务沟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得到更加充分的重视。(三)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情境化教学。商务英语应该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的讲解只能作为整个授课过程的一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必须成为授课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讲与练有机结合在一起。首先,教师可以尝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倡结合教学主题,选取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分析蓝本,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对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后,各抒己见,活跃思维,对授课主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其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旨在打破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开具“信用证”及进行“保险”与“索赔”等商务实践任务给学生;也可以设置跨国商务谈判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谈判。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课堂活动,在实践中巩固语言习得。

四、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使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经贸联系,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对商务英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虽然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加入国际商务大军,但他们当中仅有少部分人可以很快适应国际商务运转,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亟需创新教学思路走出瓶颈期。如何紧追时展步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位商务英语教师亟需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PickettD.TheSleepingGiant:InvestigationsinBusinessEnglish[J].LanguageInternational.1989(1).

[2]Ellis,M.&C.Johnson.TeachingBusinessEnglish.[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3]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SP: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Cambrid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4]NickBrieger.CollinsEnglishforBusiness:Writing[M].NewYork:HarperCollinsPublishers.2011

[5]蒙慧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