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0:32:17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范文篇1

(一)商品流通业发展现状

**期间,我区商品流通业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着“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和把**建成面向西部的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商品流通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为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

1.商品流通业稳步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期间,我区商品流通业发展较快,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7.78亿元,比**年增长70.3%,年均增长11.2%。**年,全社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261.76亿元,比**年增长了1.64倍,年均增长21.43%。商品流通业在我区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和吸纳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177.79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9.1%;全区从事商品流通业的社会就业人数已达58.25万人。商品流通业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刺激消费,衔接产需,促进生产,鼓励公平竞争和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促进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效实施。

2.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产权制度创新步伐加快,我区流通业的产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主体日益趋向多元化,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体,已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迅猛,有力推动了传统商业业态的转型。截止**年底,全区有各类连锁经营网点3000多个,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业态结构由过去的百货店、专业店为主转变为多种业态并存、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迅速发展,销售增幅远远超过了传统百货商店。新兴的物流配送业、第三方物流专业企业正在兴起,物流成本逐年下降。**农佳乐农资连锁配送、**食盐连锁配送、**亚中机电连锁配送、**美克美家国际家俱连锁配送等一批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迅速发展,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拍卖业、典当、旧货业、金融租赁业、会展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现了较快发展。

3.仓储设施建设取得成效,仓储能力不断增加围绕着**成为全国优质商品粮、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全区仓储能力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截止目前,已有粮食库容量415万吨,其中: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容119.7万吨,地方粮食储备库容96.7万吨。原有的公房、寺庙仓库已基本淘汰,简易仓大为减少,苏式仓也逐步得到了改造,全区还建设了机械化立筒库、钢板仓和机械通风仓、低温仓,粮库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已有自治区级棉花中转储备库容量15万吨,在南疆阿克苏市、库尔勒市、巴楚县,北疆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奎屯市、博乐市已建成布局较为合理的棉花储备体系;全区已建成蔬菜、瓜果保鲜库16.3万吨;化肥中转库64.8万吨。仓容也由原来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砼结构发展到现在的框架结构,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简陋、落后的状况。

4.各类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商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区加大了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成份、多功能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基本框架。到**年底,全区已建有各类商品市场1,06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957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69个;农副产品市场184个;工业消费品市场181个;其它消费品市场23个),生产资料市场68个(其中:生产资料综合市场6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53个;农业生产资料市场4个,其它生产资料市场5个)。初步统计,全区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市场86个,商品年交易额280亿元。近年来,全区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较快,在南北疆已形成了**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棉花交易市场、乌鲁木齐北园春农产品批发市场、米泉通汇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哈密长河畜产品批发市场、塔城盆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库尔勒香梨物流配送中心、库尔勒农产品批发市场、阿克苏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一批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特色较为突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对提高市场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市场繁荣,商品供应丰富,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供需已从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目前市场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占绝大多数。市场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仍由国家定价或指导价外,绝大部分商品价格已放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6.流通领域加快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我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商品流通领域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截止**年,全区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家,实际吸收外商投资1.44亿美元。家乐福、肯德基、必胜客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纷纷落户我区。外资商业集团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商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商品流通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年来,各地区和各部门对商品流通设施建设较为重视,但受部门、地区利益的驱动,缺乏全局观念,造成选址不当、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在流通领域中,一方面城市大型流通设施过度开发、重复建设,网点集中度过密过高;另一方面,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小型与便利性社区商业设施以及农村商业设施相对缺乏,业态、网点功能雷同、结构失衡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2.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完善商品市场发展较快,技术、劳务、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商品市场发展也不平衡,其中: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生产资料市场和特殊商品市场发育缓慢;初级城乡集贸市场发展迅速,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滞后;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沿线的市场发育较快,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市场发育较慢;现货市场发展快,期货市场发展较慢。

3.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历史欠帐较多,随着我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商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粮食、棉花、食糖、化肥、食盐等商品仓储设施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国有商业设施简陋陈旧,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商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

4.现代流通业态发展水平低近几年来,我区现代流通业态发展迅速,连锁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缺乏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流通业总体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水平差,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

5.农村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市场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相当数量的农村集贸市场以路为市、沿街为市,常年露天经营,经营商品品种少、消费环境差,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

二、商品流通建设面临发展机遇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加快商品流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流通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9号)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七条意见。这为我区加快发展流通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明确、更系统的政策措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力保障。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了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顺畅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商品流通业发展工作的重要任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为流通业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以体系完善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将是促进商品流通领域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4、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我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明确了**开发的重点就是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把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培育新的区域和产业增长点作为开发的途径,这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5、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我区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按照WTO的原则,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逐步取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将融为一体。我国现行的商品市场管理体制,市场准入制度,流通组织形式,企业运行机制,流通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这为我区打破地区封锁和内外贸分割的商品市场流通体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尽快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的市场格局提供了机遇。

6、开拓中亚等周边市场给**流通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对外口岸29个,其中: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我区在经济上与周边国家有较强的互补性,充分依托我区地缘、交通、资源、人文等优势开拓中亚等周边国际市场的潜力较大。随着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密切及“内联外引、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实施,将会加快地、边贸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商品流通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商品流通建设第**规划的指导思想、思路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流通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坚持市场化取向,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流通效率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推动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和流通现代化水平,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

(二)发展思路

——建立一个中心:把我区建成面向西部的国际商贸中心,应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趋势,贯彻“内联外引、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全方位开放的方针,逐步形成以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亚欧大陆桥和312国道为干线,边境口岸为支点的西部国际商贸中心。

——提升二大水平:加大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运输等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以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作为商品流通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三大战略任务:培育和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区域性综合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实施现代市场战略;积极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流通经营方式,实施流通业结构调整战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对全区仓储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和改扩建,实施仓储设施整合和功能提升战略。

——重点培育四大流通体系:依托我区丰富的农产品、特色产品资源和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围绕着棉花、优质商品粮、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和建立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四大现代流通产业体系。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商品流通建设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政府只对影响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商品流通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部分进行投资引导,项目的资金筹措和实施由项目法人负责,同时政府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合理竞争,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商品流通建设项目。

——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根据商品流通的特点,统一规划商品流通设施。自治区负责规划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影响的、辐射范围大的大型流通设施;各地州(市)负责规划辖区内具有地区性影响的、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型流通设施;县(市)级负责规划辖区内的其它小型和专业性流通设施。

——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商品流通建设,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产地流通设施要有足够的资源,销地流通设施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对布局分散、难以形成交易规模的市场,通过规划加以调整。根据交易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和资金的可能,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到位。

——统筹安排、形成系统突出商品流通系统化、规模化,加强产业间的协调。加强产销区之间的衔接,产区流出与销区流入在流向、流量、品种等方面实现对接,在运输工具、装卸设施等方面实现配套;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衔接,建立和运用公共信息平台和企业间信息沟通网络,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

——整合资源、企业推进按照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流通基础设施,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建设的仓储设施、农产品市场、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等流通基础设施作为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整合各种所有制和各类主体的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各地区和企业的积极性,做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技术先进、注重效益结合我区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技术。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规划安排的项目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时期商品流通建设规划的目标、重点任务

(一)规划目标

**商品流通建设规划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调整市场布局,培育市场主体,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14亿元,年均增长12%;**期间,商品流通建设计划投资189.49亿元,其中:市场重点项目建设规模1672.75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商品年交易额88.01亿元,总投资93.46亿元;流通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设规模566.61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商品年销售额57.78亿元,总投资61.15亿元;仓储设施重点项目仓库总规模67.96万平方米,新增储备能力96.42万吨,新增中转仓储能力149.10万吨,总投资34.88亿元。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由项目法人筹措,政府对重大商品流通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部分进行投资引导。

(二)重点任务

按照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商品流通业发展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商品流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1.积极引导传统市场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生活品、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拓展经营范围,引进现代流通方式,使之成为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产销集散中心。依托现有的具有辐射能力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运输、信息系统和检疫检测系统、质量保障体系等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的幅射能力和商品集散能力。

2.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巩固、完善和规范现已建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重点抓好销区批发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农林牧副业,连接国内外信息灵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加强乌鲁木齐-昌吉-乌苏和克拉玛依等天山北坡经济带铁路、公路沿线、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等农产品集散地市场体系建设;

(2)加强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南疆铁路沿线农产品市场体系,特别是水果保鲜、加工、运输体系的培育和建设。有计划地在铁路沿线和商品集散地新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突出体现南疆特色的干鲜果品、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3)加强大中城市销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根据销区的特点,建设一批面向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大中型农副产品综合性批发市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应加快农改超建设。

(4)结合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扶持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产地专业化市场。

3.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新型流通方式

(1)抓好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发展规范连锁为重点,抓好统一配送和统一核算两个关键环节,提高连锁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2)加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为基础,发展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直达供货等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适应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选择部分经济实力强、管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企业进行试点,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的有效途经,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开。

(4)在各地州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大力发展超市经营和推广社区服务业,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继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在产区和销区、交通便利、流向合理的地区,加快仓储设施建设,解决仓储设施滞后于生产的矛盾。

(1)围绕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根据自治区两河流域开发和节水等措施新增耕地面积用于粮食生产的目标,加大粮食现代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

(2)围绕把**建设成为全国棉花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我区现有棉花中转储备库的基础上改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以缓解**铁路因集中调运而出现的运输压力,充分发挥仓储设施的功能。

(3)围绕把**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林果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在全疆瓜果、蔬菜产、销区及集散地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

(4)围绕把**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的发展思路,在全疆畜产品产、销区及集散地建设肉食冷库。

5.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依托全区小城镇和新兴市镇建设,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多渠道延伸经营网络,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辐射,加快建设符合农村实际与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终端市场和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逐步以组织化、网络化的市场形式替代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贸市场形式。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经营服务形式,培育适合农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层次的零售业态,促进农村商业网点和市场繁荣。

五、**时期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区域布局

(一)市场建设

坚持市场化取向,培育市场主体,合理布局,完善和提升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民族特色及特殊商品市场,促进城市和农村市场协调发展,南北疆市场发育差距逐步缩小,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融合,市场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农产品市场建设

根据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农产品市场发展重点是围绕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培育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中心批发市场以综合性市场为主,逐步推广远程交易和网上交易等多种现代农产品交易方式,形成连接产需的多品种、广辐射的批发交易形式。根据城市消费结构和规模,围绕中心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一批粮油、棉花、果品、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市场。

(1)粮食批发市场

**期间,重点建设和培育**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和伊犁、阿克苏粮油批发市场与塔城、昌吉、哈密、巴音郭楞、喀什等地州主产区和主销区一级粮油批发市场及县(市)一级批发市场,实现联网交易。并以信息技术和检验检测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对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变目前部分市场摊位制、低层次的交易方式,逐步过渡到拍卖式、竞价式和对手交易方式相结合。

(2)棉花批发市场

**期间,根据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依托现有的棉花仓储中转设施,在乌鲁木齐市建设**棉花交易市场,在博乐、奎屯、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巴楚等二级站及主要产棉县(市)建立远程终端交易点,以信息化改造提升现有市场,充分发挥棉花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我区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瓜果、蔬菜等特色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根据**林果及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定位,瓜果、蔬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要重点围绕着环塔里木盆地、天山北坡、伊博塔阿沿边和东疆四大林果及特色农作物产业发展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设。重点布局是:

——在四个发展区域辐射的大中城市扩建瓜果、蔬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在吐鲁番市扩建吐鲁番葡萄批发市场;在精河县扩建以枸杞子为主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哈密市扩建以哈密瓜、大枣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市场;在伊宁市建设以苹果、红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综合市场,产品主要面向中亚市场。

——在库尔勒建设以香梨、红枣为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阿克苏、阿图什、喀什、和田等地建设以南疆苹果、红枣、石榴、木纳格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及干鲜果品为主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4)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重点是要围绕着**畜产品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定位,充分发挥以伊犁河谷、准噶尔盆地沿线和塔里木盆地沿线为主的牛羊肉产业带和以博湖、福海等水系为水产品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养殖、屠宰、加工、冷藏和市场交易为主要内容,统筹规划,做好建设工作。重点布局是:

——改造提升现有的畜产品、水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市场交易。

——在伊犁、阿勒泰、昌吉、哈密、阿克苏等畜产品基地产业带建设起点高、设施功能完备的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在巴州(博湖县)、阿勒泰(福海县)等水产基地产业带,建设功能完备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市等大中城市建设面向销区的海鲜产品、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5)其它农产品在主要产销区和集散地,建设综合及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

(6)在边境贸易较活跃伊犁、阿勒泰、博州、克州等地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流通设施,带动农产品出口,促进边贸流通。

2、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

以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为核心,在大城市,除少量小商品批发市场外,要合理规划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中小城市应规范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发挥销地市场的商品批发和集散功能;农村工业消费品市场要围绕着小城镇和新兴城镇的开发建设,加大商品流通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商品经营主体和多样化的商品经营形成,逐步改变农村传统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易形式。

——工业消费品市场建设重点是抓好现有市场的提升和规范,形成一批起点高、辐射力强、规模效益好的消费品市场。

——要进一步强化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展览展示、商品信息服务、购销、物流配送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批发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品配送中心等新型批发市场形成转变。

——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品市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营、集体、民营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建设的重点是突出信息服务和交易功能。

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

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重点要根据消费市场群分散、单个需求量小的特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材料、建材、汽车及配件等有形市场。重点布局是:

——对现有市场进行设施完善和功能提升,改变经营方式,逐步推行商流、物流合一的配送制,发展集运输、加工、仓储、信息、配送于一体的配送中心。

——在乌鲁木齐市等大中城市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辐射一定区域的生产资料大型批发交易市场。

4、其它市场建设

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拍卖、租赁、旧货、废旧物资回收等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监管。

(二)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

为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对流通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应对全面开放分销市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促进流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期间,重点搞好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

流通业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五大类:

第一类:连锁经营。包括日用消费品、医药、食盐、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农业生产资料、成品油、机电等连锁经营及配送中心;

第二类:现代物流。包括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物流中心及大型生产企业物流中心;

第三类:电子商务。包括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市场及地面配套设施等;

第四类:农贸市场改超市项目。主要是指大中城市农贸市场改造成连锁超市项目;

第五类:新型零售业态项目。包括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商业街等项目。

1、连锁经营

重点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的组织形式,基本确立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主体地位。连锁经营建设要依托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乡、村辐射,采取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措施,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和比重。

具体布局是:

——对农佳乐、家佳乐、**食盐、亚中机电、麦趣尔、阿尔曼等现有连锁项目进行功能提升,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引导连锁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标准示范作用。

——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采取直接融资或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直营连锁,并向中小城市及乡、村辐射,实现连锁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

——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在大中城市以商品品牌、商号为基础,发展特许连锁和自由加盟连锁,吸收和整合分散经营的小型零售主体,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2、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业是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种行业的庞大产业,中心城市是物流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也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现代物流建设要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根据不同城市的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状况,重点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根据当前我区物流业的现状,重点布局是:

——对现有大型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改善物流流程,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和交流枢纽及重点口岸,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为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进一步优化物流流程,使全社会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培育乌鲁木齐市国际物流、**明坤国际物流、捷运国际物流、**佳雨农畜产品物流、昌吉麦趣尔物流、阿克苏市国际物流、霍尔果斯国际物流中心及大型物流企业。

3、电子商务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滞后,不能适应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网上交易,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流通企业的有机结合。一是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延伸,积极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要逐步建立一整套电子商务系统;三是大多数中小型流通企业要通过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结合,进行现货仓单交易,开展网上交易。结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实际,重点布局是:

(1)在**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大型农产品市场内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电子商务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资源共享为重点,面向企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应用水平。

(2)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大中型流通企业中,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积极开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应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4、农贸市场改超市

要加大力度规范和整合城市农产品集贸市场。在大中型城市基本消除露天摊位式集贸市场。在条件成熟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对北园春市场、亚中市场进行“农改超”试点。

5、新型零售业态

根据我区商品流通设施的现状和消费需求的特点,要大力发展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零售网点,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促进商业网点建设的均衡发展。

(1)超市。在大中城市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使其成为承担大规模商品流通和满足居民日常消费的主力业态之一;同时,要在大中型城市大力发展食品、家电、建材、家居用品等专业超市,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商品流通渠道。

(2)便利店。要在大型城市社区和中小城市积极推广以连锁经营形式为主体的便利店,整合众多小型零售店铺,形成贴近居民生活、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便利居民消费的零售网络。

(3)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在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布局合理的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形式,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4)商业街。目前,我区大中型城市的大型购物中心已过剩,今后一段时间,在控制大型购物中心的同时,适度建设和改造商业街,发挥商业街业态综合、集客能力强、商圈半径大的独特作用。

(三)仓储设施建设

仓储设施建设是**期间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按照**期间商品流通设施建设要培育和建立四大流通体系的发展思路,必须做好全区仓储设施建设工作。

1、粮食仓储设施

目前,**粮食仍然主要采取包装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能力也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家扩建的三批储备粮库基本上全部上划为中央直属储备粮库,自治区地方储备和商品周转粮仓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随着**两河流域开发和节水等措施,耕地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届时**将成为国家稳定的粮食后备基地,而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具体布局是:

——建立双向粮食通道

在欧亚大陆桥上的兰新线(含北疆线、南疆线)建立东联内地、西接口岸的双向粮食通道。

(1)以两河流域开发为契机,以伊犁等北疆粮食基地为依托,利用其粮食资源、边境口岸及耕地资源的优势,建立以伊宁市(霍尔果斯口岸)—奎屯、石河子—乌鲁木齐市为一条线,连带博州(阿拉山口口岸)、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粮食主产区,形成北疆地区东出**(兰新线)、西接哈萨克斯坦的粮食通道与进出口走廊。

(2)以阿克苏粮食基地为依托,利用南疆喀什、克州边境口岸、库尔勒石油基地及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在南疆线上的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及吐尔尕特口岸)一线,建立一条辐射南疆,与兰新线联接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粮食通道。

——在南北疆两条线上建立伊宁市、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市三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

(1)伊宁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结合伊犁河流域大面积土地开发和精伊铁路建设的大好时机,在伊宁市新建散装中转库及铁路专用线,再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伊犁河谷周边粮食基地县的粮食物流集散配送中心,成为出疆(出口中亚)粮食通道的起点。

(2)乌鲁木齐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以乌鲁木齐北站国家粮食储备库的现有设施为基础,改扩建现有的仓储设施,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以乌鲁木齐主销区为主的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从而保障销区粮食供应,保证昌吉周边产粮基地县粮食的出疆调运。

(3)阿克苏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拟新建散装中转库,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形成阿克苏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带动周边粮食基地县粮食的调出。

——建立五个现代物流中转库

(1)在南疆铁路线末端的喀什市,利用喀什市储备库现有平房仓设施进行“四散”化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建设喀什市物流中转库。

(2)在南疆铁路沿线上的库尔勒市,通过对天山储备库的仓储设施及铁路专用线进行“四散”化的技术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车辆和散粮装卸设备,建设库尔勒物流中转库。

(3)利用北疆线辐射的塔额盆地粮食主产区及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引额济克、引额济乌工程”的大面积土地开发,结合正在规划中的奎—阿铁路,通过对塔城、克拉玛依、北屯三个储备库仓储设施进行技术改造,配备一定数量的散粮运输专用汽车和装卸设备,建设塔城、克拉玛依、北屯三个中转库,形成公铁联运的散运装卸体系。

通过进出口双向通道和两条线路上的三个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及五个现代物流中转库的建设,使**沿铁路线辐射十一个地州的现代物流网络及公铁联运的格局初步形成,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县“四散”化的发展。

——分期改造一批粮库。在现有粮食收储企业中,选择一批交通便利,现有仓储设施条件好的企业,结合国家“四散”的标准,经过适当改造,达到“四散”化要求,以适应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棉花仓储设施

发展棉花专业仓储,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我国《公证检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办法(试行)》的要求。为确保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规范公证检验棉花进入仓储监管仓库的管理行为,以促进棉花规范有序流通。对公证检验后的棉花,在企业自愿和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送交指定的专业仓库储存保管。棉花出售后,由购销双方在指定的专业仓库交割。指定仓库保管的作用:一是确保检验后的棉包不会出现假冒、调换等行为;二是便于银行对作为贷款抵押物的棉花实施监管;三是仓库可以根据买方的需求,对所储棉花分选组批;四是有利于发展网上交易,降低物流成本。指定仓库向社会符合储存条件的仓库公开招标确定。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棉花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结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构建棉花现代物流体系。具体布局是:

——在南疆棉花主产区、集散地建设棉花中转储备库

(1)以阿克苏、喀什等南疆棉花基地为依托,利用其棉花资源及原有棉花中转储备库的优势,在南疆阿克苏市、喀什、巴楚、莎车县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2)库尔勒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是南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南疆商品集散中心,充分发挥库尔勒市的区位优势,在库尔勒市改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在北疆棉花主销区、集散地建设棉花中转储备库

(1)奎屯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辐射**西北部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四地州及**北部所有边境口岸,是北疆地区沿边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奎屯市的区位优势,在奎屯市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

(2)乌鲁木齐市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交通网络的总枢纽,物流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扩建棉花中转储备库,以缓解**铁路因集中调运而出现的运输压力,充分发挥仓储设施的功能。

3、瓜果蔬菜等特色商品仓储设施

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到2010年,使**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其中环塔里木盆地达到1200万亩,建设独具特色的林果业基地。

围绕着把**建设成为林果业基地的思路,以市场建设为依托,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具体布局是:

——在瓜果蔬菜主产区建设保鲜库

(1)加快南疆水果冷藏、保鲜及运输体系建设。在阿克苏、喀什、巴音郭楞、和田、克孜勒苏等五地州重点主产县(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突出抓好库尔勒香梨、红枣,阿克苏苹果,喀什、和田的石榴,克州的木纳格葡萄等特色资源的储藏、保鲜、冷藏运输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反季节销售,把南疆分散、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加快北疆水果冷藏、保鲜及运输体系建设。依托北疆地区伊犁的水果、精河的枸杞子、东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大枣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伊犁、博尔塔拉、哈密、吐鲁番等四地州重点主产县(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

——在瓜果蔬菜主销区、集散地建设保鲜库

在乌鲁木齐、昌吉、奎屯、克拉玛依等地州(市)建设瓜果蔬菜保鲜库,以解决销区市场供应问题。

4、畜产品仓储设施

**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资源和传统优势,是我国第二大牧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要继续把发展畜牧业放在突出位置,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畜产品物流,提高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突出抓好牛羊肉、牛奶和细毛羊三大主导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

围绕着把**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的思路,发展**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的具体布局是:

——在畜产品主产区建设肉食冷库

(1)在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主要畜牧业产区建设冷库。具体是在伊犁昭苏县、尼勒克县,塔城额敏县、沙湾县,阿勒泰富蕴县、福海县等扩建肉食冷库。

(2)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主要畜牧业产区建设冷库。具体是在阿克苏市、喀什巴楚县、和田市等扩建肉食冷库。

——在畜产品主销区、集散地建设肉食冷库

(1)在乌鲁木齐、哈密、昌吉建设肉食冷库。具体是扩建乌鲁木齐市冷库,哈密巴里坤县、伊吾县、哈密市冷库,昌吉佳雨肉品公司冷库。

(2)在巴州建设肉食冷库。具体是扩建库尔勒市食品公司冷库。

5、食盐仓储设施

按照国家食盐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自治区食盐物流规划的总体思路,在乌鲁木齐、奎屯、伊犁、哈密、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区建设食盐中转储备库及相关配套设施。

6、化肥、食糖中转储备设施

根据**化肥、食糖等商品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伊犁、博州、塔城、阿克苏、喀什、和田等交通流域建设化肥中转储备库;在伊犁、塔城地区建设食糖中转储备库,以解决仓储设施滞后于生产的矛盾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商品流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工作。由于商品流通建设涉及的部门较多,必须加大综合协调力度,为商品流通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二是研究制定与市场建设与运营、农产品分级分类及安全卫生标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相关的政策措施,从金融、财政、税收、工商、贸易、法规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为商品流通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鼓励多渠道筹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流通设施的基础性项目,如大型批发市场和重要仓储设施等,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筹资,统一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其它经济实体,利用社会资金投资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市场建设的直接投资力度和贷款扶持。继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大型批发市场和重要仓储设施建设。二是对一般市场建设项目,主要由流通企业通过市场筹资建设和经营。鼓励流通企业利用自身的仓储设施和场地进行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营、集体、个体和社会团体兴办市场。三是探索股份制流通企业上市和企业债券等新的投资方式,筹集流通设施建设资金。国有大型流通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股份制改组进程,吸收入股资金。对经济效益好、具有偿还能力的建设项目,要力争国家在债券计划方面给予扶持,通过组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四是按照国家引进外资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我区流通领域利用外资的范围。

(三)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努力营造流通企业的市场化机制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全部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进行规范化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目标。已实行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的公司,通过资本运营和重组,进一步降低国有股比重,使企业治理结构更趋于合理,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二是对中小型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兼并、分离重组、租售结合、股份合作、破产停业、职工买断等多种形式,使企业尽快改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灵活多变的特有优势。三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的需要,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壮大龙头流通企业的实力。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同国外贸易企业竞争的大型商贸集团,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规模效益。

(四)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一是加快建立商品流通法制体系,完善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对制定全国性法律、法规条件不成熟的,我区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可能,先行制定地方性流通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二是进一步提高流通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

商品流通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商品流通

一、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发展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对生产、生活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消费,而过去只追求廉价的商品流通结构却不能适应消费需求这一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导致如今大部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销售的商品品种单一、质量低下、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由于缺乏部级的机构来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的总量仍感不足,分布也不尽合理。商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功能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压抑了农民的购买欲望。农村商品市场交易手段落后,尤其缺乏贮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先进设施。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统一结算、价格形成、运输、保管、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很薄弱。

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如今农民的消费习惯是“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已成为困扰农村消费的三大突出问题。

二、农村流通体系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流通观念陈旧,消费需求有待了解。

一方面,由于信息的闭塞,许多农民对新型的流通理念、方式、组织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加大生产元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对于如何加速农产品的流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漠不关心。如广西临桂县会仙镇廖家山底村的野生甲鱼养殖,虽说掌握了很好的养殖技术,且目前市场效益较好,但是随着其他农户的模仿养殖,造成产量猛增,而相应的市场销售流通理念、方式没有跟上,还保留着只养殖,而不重视如何加快野生甲鱼的流转和销售,最终也只是近期效益的短视行为[1]。

另一方面,流通中的商品档次低,品种少,不符合农民的消费需求。过去几年,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下,许多企业纷纷把投资转向农村,但大部分是将城市过剩或淘汰的产品直接投放到农村,由于农村居民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不同于城市居民,导致流通到农村的产品不能顺利出售,而农民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产品。

(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与城市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流通规模小。农村各类商品市场大多数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主要是摊位式交易,属于商品市场的初级形式。2.流通能力有限。农村国有商业经营萎缩,失去了活力,供销社曾经是农村销售网点的主渠道,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流通体系逐步解体,大量分散的个体商户各自为阵,难以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变化。3.商业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导致大量农村购买力流向城市。4.服务观念陈旧,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少有送货上门、使用指导、定期回访等服务,甚至有的销售单位只顾眼前利益,“货物出门后统统不管”。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维修网点少,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三、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对策

(一)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并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业

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在政策上对农民进入市场加以引导,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转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在工商登记和税费方面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等流通行业给予支持。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产销脱节严重等现象,农村迫切需要成立各种形式的农村中介组织及各类协会,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多方面服务。

(二)重视物流供应链理论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与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传统农产品物流由分散的各成员各自运作,而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是将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以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合管理,可使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3]。

(三)完善支付方式

农村商品流通在支付方式上,不仅可采用现金交易方式,而且可以采取赊销、信用交易等多种方式,尤其对于价格较高的大型家电、农机设备等产品,考虑到农民的收入季节性较强,可采用赊销、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以促进此类商品的销售。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对于一些特殊的农用生产资料,可以与乡(镇)、村委会实施联合,以他们的名义和信誉作担保,打消农村消费者采购或者租赁农用生产资料时的担忧和顾虑,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厂家和商家自身的信誉度。

(四)根据农村流通特点采取适合农村的多样化销售方式

1.兑换式销售:即以物易物,用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去兑换农民需要的商品,互通有无,方便农民;2.示范式销售:对于新推广、新引进的产品以及科技含量较高有一定操作难度的商品,如农机具、新农药等可现场操作示范,让农民眼见为实,掌握技能;3.试验式销售:某些商品示范后农民仍不放心,可让农民长期观察其效果,自觉接受新的东西;4.投保式销售:有些产品说明和广告给人以不实之感,如能将所售产品或商品投保,出了毛病农民有处申诉,经济上少受损失,肯定会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4]。

(五)积极发展租赁等各类市场

农村租赁市场主要有农资租赁市场、工程建筑设备租赁市场、运输工具租赁市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租赁市场以及报刊书籍租赁市场等。以农资租赁市场为例,为适应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对现代化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的需要,农村居民迫切需要有单位或个人为他们提供农用机械设备的短期租赁服务。一方面可以满足缺乏农机的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拥有农机的农户通过农机租赁市场找到更多的雇主,使农机具发挥更大效益,获得更多的收入。由此可见,在农村建立专门的农机租赁市场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户和农机主之间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伶俐,论西部农村商品流通业的现代化,经济与科技,2006(12)

[2]李秀荣,消费者行为变动趋势研究,财政部“九五”科研项目,2002

[3]尹红东,农资连锁超市撬动农民生产性消费,中国华工报,2003(05)

[4]王贵清,适合农村的销售法,致富快报,2003(02)

[5]王莉,“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特色商品流通,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09)

[6]上官守刚,从一个农家店的兴办看农村超市发展的方向,中国合作经济,2006

[7]管叔琪,对推进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8]张明玉,农产品市场现代物流模式,农产品加工,2006(1)

商品流通范文篇3

(一)推进连锁经营

1、规范连锁企业发展,扩大连锁经营规模;

2、以超市+基地建设为课题,研究我市连锁经营发展新思路;

3、举办食品安全、优秀店长评选、收银员技能竞赛等连锁企业需求的培训及评选;

4、建立连锁企业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各企业间的交流;

5、做好特许连锁行业监管。

(二)加快物流发展:

1、推进引镇仓储物流中心、大明宫物流中心、六村堡空港物流、贝斯特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2、贯彻落实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我市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总结经验,规范和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水平

4、加快物流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三)电子商务

1、以利安电超市为依托,推进西安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2、推广电子商务在连锁超市和百货企业的应用,扩大企业建立自动销售管理系统比例,支持96128、红马甲进一步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逐步向多领域和全区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二、推进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1、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是在农家店的建设质量上进一步提高,二是控制农家店的建设比例,三是引导企业在自有品牌和乡镇农家店兼配送中心建设方面下功夫,减少配送成本,四是做好对农家店的店长的培训。

2、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

3、推进信息田园农商对接网,为农副产品通过信息服务,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三、其他方面

(一)典当行业管理:以优化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造西北行业精品、确保行业整体推进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1、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对典当市场需求动态进行调查研究,适时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和地方性工作条例,加大对违规典当行为的查处力度。2、加大行业宣传,提高行业在社会的认知程度,塑造提升行业整体形象。3、打造行业发展平台。协调有关部门,为典当行做好政策上的服务。

(二)拍卖行业管理:1、重点培育文化艺术品拍卖市场,打造市场形象好、专业技能强、社会知名度高的拍卖企业。2、积极拓展拍卖领域。引导和鼓励拍卖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着力拓展包括生产资料和非生产资料、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及民品在内的新的拍卖业务。3、规范企业运作行为,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对拍卖企业业务进行监督规范。

商品流通范文篇4

一、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方针是: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城乡市场统一规划建设与积极培育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相结合;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互动发展。

二、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重点

(一)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

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制订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培育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抓紧制定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有关法规。鼓励外商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

2.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城市农贸市场逐步退路进场,改善经营条件和设施。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产品。有条件的超市和便利店可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力争五年内其销售额占全部农产品零售额的1/3以上。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零售市场,外商投资设立农产品经营企业不受地域、股权和投资额限制。

3.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出口。支持企业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重点扶持园艺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抓紧研究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密切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改进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加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力度。强化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强对外谈判和交涉,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4.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针对农产品流通特点,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杜绝对农产品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加快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

粮食、棉花流通工作分别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17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7号)精神执行。

(二)大力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

1.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工作经验,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农村“夫妻店”、代销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

2.积极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品。工商企业要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生产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价廉物美的产品,着重发展操作简单、价格适宜、不易损坏和适用面广的工业消费品。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自有品牌商品,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民放心消费。

3.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农村交通、电力、通信、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假日消费、节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三)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1.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资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收小型农资经营企业加盟,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资经营;允许农资生产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农资经营网络,加快农资流通现代化步伐。

2.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农资生产企业要加强与农资流通企业协调合作,研制生产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农产品种植特点的新型农资产品。

3.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生产和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各种政策优惠。加快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等坑农伤农行为。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四)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1.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严厉查处不正当交易和竞争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在政策上对农民进入市场加以引导,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在工商登记和税费方面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等流通给予支持。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企业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

3.支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建立各类流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供销合作社改革,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精神继续推进,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支持在农村建立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研究制定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有关法规。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有关金融机构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财政要适当予以贴息。

商品流通范文篇5

关键词:新常态;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步入,商品流通企业面临环境更加多变,经营中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也不断增加,需要商品流通企业不断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和效率。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涉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运输、存储以及销售,每个环节的成本情况都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直接影响,加强规范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商品流通企业的管理效益,对商品流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抵抗内外部风险的能力,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降低支出,提高利润,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并不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只注重销量和收入,往往收入较高,但是利润较低,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使得成本控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商品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常态下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商品流通企业以提供商品流通服务、组织商品流通的组织,主要是对商品进行采购、运输、存储和销售配送为主要经营业务,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将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提供从商品购进到卖出的业务及相关服务来获得利润。因此成本控制主要包含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库存环节和配送环节的成本控制。(一)经营业务方面主要是进行商品。购销、流通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的活动是对组织商品的流通,不是进行生产,辅助的简单生产仅是为了更好地销售流通,一般包括购进、运输、储存和销售四个环节,将商品由生产部门转移到消费部门,一般不进行商品直接生产活动。(二)利润来源方面主要是获取购销差价。商品流通企业将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提供从商品购进到卖出的业务及相关服务来获得利润,以获取商品进销差价为主要目的。(三)资产管理方面主要是商品资产的管理。商品流通企业不进行深加工,省掉了许多生产环节,因此企业资产组成中,固定资产、机械生产设备等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储存的商品是企业的资产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企业花费、投入更大人力、物力、进行管理,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比重较高。(四)与消费者市场更具市场亲和性。商品流通企业是生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更容易接近客户和市场,对产品的市场情况更加了解,更容易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有助于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

三、新常态下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环节缺乏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我国商品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且多属于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导致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信息沟通不流畅,采购成本较高,收入利润率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实际的经营中,部分商品流通企业仍然沿用分散式的传统采购模式,采购供应商经常变化,没有自己的合格的供应商和客户,没有采用集中化采购模式,造成采购成本的升高。同时很多的商品流通企业缺乏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容易产生暗箱操作、徇私舞弊问题,进一步增加采购工作的成本。(二)运输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不重视运输成本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增值税“营改增”的不断细化和严格,运输成本在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比重不断增加,而目前多数中小型商品流通企业在运输环节上都普遍存在运输成本重视不足,部分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运输环节成本的重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仅仅重视采购和存储环节的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中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多数的商品流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和配备专业的运输人才,导致重复运输、错误运输现象发生,严重浪费运输资源,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三)库存管理不规范,资金占用较多,无法有效控制库存成本。现阶段商品流通企业在产品存储方面存在库存控制落后,采购计划不周详、缺乏统一的管理经营,导致库存积压问题严重,资金大都被占用在库存商品上了。库存管理不规范,产品没有按照类别进行库存管理,没有形成科学、动态的管理体系,信息化应用不足,且商品存储管控技术不高,致使商品减值受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运转风险,导致存储成本的升高。(四)配送方式不合理,缺乏配送成本优化管理。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在备货、产品运输、分拣、配装等商品配送服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和优化程序不健全,没有对配送进行合理的优化,各部门管理相对分散,不够集中,缺乏统一、有效的调度管理,配送优势薄弱,配送环节的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增加了配送方面的成本。

四、加强新常态下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规范采购环节的制度建设。新常态下,竞争日益激烈,人力、物力成本不断增加,商品流通企业利润率不断降低,企业应不断建立健全、更新企业的采购制度,且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使采购活动有章可依。(二)加强存货的管理。商品流通企业应加强对产品库存环节的成本控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库存管理模式,使商品保持较低的库存管理成本,同时满足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地点取得适当数量商品。(三)树立运输成本控制观念,加强对运输成本的重视。商品运输环节是连接供应方、采购方、消费者的桥梁,是商品流通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商品流通企业应协调、调动运输环节乃至整个物流环节的人员积极参与、通力配合、降低运输成本。企业应建立以运输活动为基础的运输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随时掌握商品的运输状态和订单的执行情况,通过网络定位对商品流通实施跟踪、定位,优化运输路径,有效控制成本。(四)建立统一的配送中心,节约配送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业务量、地域范围,建立配送信息管理中心内。建立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拣选挑选、流通加工等功能综合起来的配送中心,将配送工作进行梳理规范,结合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促进企业配送工作统一化、规范化、集约化程度,提高配送的提高企业资金回报率,降低物流成本。

五、结束语

商品流通范文篇6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商品流通;农超对接;大数据

传统的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业成本较高,流通效率较低,这主要源于其流通环节较为繁琐,信息获取速度较慢,信息量较少。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灵活运用各项数据分析手段,其数据处理工具愈加智能化,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价格成本也越来越低。加之网络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普及,B2C电子商务模式也逐渐成为当下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运行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根据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国内电子商务的行业规模逐渐扩大,从行业格局来看,B2C占整体行业的7.3%,其市场规模也已经达到了近7万亿万[1]。可以说,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传统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具体表现为B2C电子商务对现代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如商品流通观念、流通方式、流通组织、流通费用等方面的变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现代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2]。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的B2C电子商务交易额将逐年增长,到目前为止,各大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通过电子交易完成的商品贸易额已经占总体交易额的70%,可见其行业交易规模增长潜力巨大。而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在于完善大数据下B2C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以及整合构建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两大发展方向,进而始终保持其投资的吸引力,发挥B2C电子商务行业在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大数据下B2C电子商务的内涵及其特征

大数据是指在云计算、物联网相继诞生之后,IT行业又一次的技术大变革,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电子商务所整理出的数据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数据,如双11期间淘宝网一天便实现了1682亿元。在此背景下,B2C则主要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集信息管理化、商品信息网络化、电子金融化于一体,旨在使物流、商品流、客户流、交易流、资金流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目的的新型商品流通模式[3]。(一)B2C电子商务的内涵。B2C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商务模式,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所谓B2C电子商务,即企业或商家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新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网上商店可以通过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电子商务系统,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各类商务活动、交易活动以及金融活动等诸多综合性服务活动.借助网上交易平台,客户浏览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大大节省客户与企业双方的时间与空间,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让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输和处理愈加高效,是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型模式[4]。企业、商家可以通过B2C电子商务所提供的网络设施,如支付平台、管理平台、安全平台等诸多共享资源开展有效、低成本的商业活动。同时也为我国商品流通业在世界范围内开辟了更为广阔、公平、竞争力的市场。(二)B2C电子商务的特征。B2C电子商务可分为无形产品和劳务的模式、实物商品的模式以及综合模式等,为制造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满足各自所需的新型流通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商家通过互联网销售,将有形或者无形的商品销售到顾客手中的过程。与传统的商业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交易虚拟化。商品流通企业通过B2C电子商务网站建立网上商店,将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提供给客户,客户通过网络浏览商店的商品目录,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货,或通过电话等方式订货。客户与商家不用面对面的进行交易,其整体的交易过程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完成。大多数的商品都有库存,当网上商店接到订单或货款时立即发货,实现了整个商品交易过程的虚拟化。可以说,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明确的组织环节,出现了虚拟企业、形成了实体商店与虚拟网店的动态化联盟,对商品流通业的经营和销售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交易成本低。商品流通企业通过建立虚拟商店,电子中介店这类商店作为销售渠道,大大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一是商品流通的信息化不仅能够缩短交易时间,还能减少交易的有关环节。让商家与客户进行直销,减少了分销商以及其他物流环节的费用。虽然此类商店没有自己的库存,但能够依据网络订单完成销售,这种“空卖空买”的销售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商家库存和基础设施的费用,还能通过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业的发展。3.交易效率高。为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任务,要求订单的处理过程更短,与商家建立稳定良好的关系和稳定的商品供应链。而B2C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在于缩短了商品流通的距离,精简了传统商业模式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商品交易的效率。与此同时,B2C电子商务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实现了商品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水平大大提高,进而促进商品交易效率的提升。4.交易透明化。B2C电子商务的内部组织信息化能够准确度量实物、货币经济的运行状况,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可以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其中,物流环节的透明化管理已经引入了B2C电子商务的物流环节。正如我们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可以对商品的物流信息进行准确查询,若商品丢失或损坏可以有据可依,减少商家和顾客不必要的损失,做到交易过程的透明化。

二、大数据下B2C电子商务对现代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

“农超对接”作为新兴流通方式,主要指的就是生产农产品的企业和各大超市合作,直接给超市提供新鲜的农产品。这样能够精简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时间,节省物流所产生的成本,“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则是其最主要的运行模式之一。据了解,沃尔玛、家乐福等都是推行“农超对接”的企业[5]。而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的不断创新,则能使这一流通方式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扩大推广范围,为企业、商家都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令消费者能够买到更新鲜的农产品。(一)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观念的创新。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观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农超对接商品流通功能的认识上。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的生产已经完全听命于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而用户消费习惯也正在逐渐改变,网上购买农产品的数量直线攀升。为此,B2C电子商务构建了公开、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消费者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购买者,或者是服务的接受者,而是产品服务和销售方案设计的主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时,通过B2C电子商务所建立的网上平台,可以与客户之间交流、谈判、签合同。商家也会尽可能接纳和参考消费者的意见,或让消费者之间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这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最终使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关系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观念的改变还体现在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招收标准上。传统的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在物流部门的分工和管理上通常没有那么明确,一个人往往要担任几项工作。随着B2C电子商务的普及,当下的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在招收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以及网络市场营销等诸多技术,还要充分掌握用户管理需求、客户需求、销售商需求等。其用人特点要求知识面广,特别是对于专项技术要求精通。(二)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方式的创新。网络技术与B2C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方式进行了创新。农超对接商品流通农商户通过B2C电子商务的手段来为超市提供商品或劳务服务,其流通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从传统的货币流通形式转变为以数码的形式进行资金传送,整个交易过程中的货币运行完全是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了的资金流。同时,B2C电子商务还促进了消费者购物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商家沟通方式的变革。其购物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超市想完成一次购物交易时,双方都需经历要经历“选定购买的商品、确定商品配送的方式、确定付款的方式、执行付款、商品配送”等几个步骤。这种商品交易的方式让农商户、超市的选择范围更为广泛,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与此同时,B2C电子商务不仅促进了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方式的变革,还改变了固有的商家组织模式和沟通方式。正如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其交易的活动组织不在界定于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可以是制造商、批发商也可以是零销商。可以说B2C电子商务在促进农超对接商品流通方式变革的同时,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流通中间环节可以直接省略,农商户可与超市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易,一方面可以使农商户能够直接了解超市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从而促进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业的繁荣发展,如可以某农商户在了解了超市的需求之后,将土豆按照所含淀粉的比例、烹饪手法进行分类,为超市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服务[6]。(三)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组织的创新。B2C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模式的普及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在于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如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领域的连锁制度等。这其中,以零售企业为主的B2C电子商务模式采用连锁经营形成了零售组织,并迅速扩展成为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的分支型企业,改变了流通机构小而切布局较分散的现状。而农场品产销一体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以销定产、产销结合”的模式,重新规划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通链条。流通组织的变革使流通企业向组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在集中流通资本的过程中,企业也打破了地域空间的局限性,为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四)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费用的创新。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费用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实现商品交易所指出的费用形式上的变化,以及市场交易行为的内部化对交易费用的节约。这其中,对于节约交易费用的突出表现有以下两点:1.减少了保管费用。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减少交易环节,而交易环节的减少缩短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进而减少了商品库存等基础设施的费用。但更为重要的是B2C电子商务让企业的销售方向更为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农户可以通过B2C电子商务拓宽与综合性超市或者是果蔬超市的对接渠道,避免农产品滞销问题的产生,能够确保如土豆、苹果等果蔬产品的新鲜程度,减少了农产品的保管费用,降低了农商户的成本,从而使消费者也从中受益。2.降低了运输费用。B2C电子商务的优势就在于农超对接商品流通的信息化。通过定位技术以及路线优化以及智能识别技术使物流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配送业务逐渐庞大。一家全面的仓储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不仅包括仓储、货、物流配送等,还会帮助供应商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配送方案。正如上海智工厂仓储物流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物流配送基地,不仅与天猫、京东、淘宝等一流电商进行合作,还专注于品牌商的合作。因此,在选择此类企业时,不仅要考量发货速度,还要考虑物流配送成本,货品的安全性等等,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五)B2C电子商务对农超对接商品物流特征的创新。传统的农超对接商品物流企业所提供的只是简单的储运、运输以及包装等基础服务,其过程一般要经过商品从制造商经过仓储运输企业或是相关部门批发、零售再到消费者的繁琐过程。而在B2C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下,现代物流不再仅限于农超对接商品的流通,而是应用在集数据库技术、电子订单系统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诸多技术为一身的物流领域,也增强了客户与农商的交流互动性。与此同时,其物流运输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也刺激了企业间的联合与竞争现象。就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主流B2C电商品牌,当属京东、天猫和凡客三家。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去天猫历经淘宝分拆才更名为天猫,而京东也历经C轮融资才得以组建如此大规模的物流体系。B2C电子商务在促进物流观念、方式、组织的变革,而衍生出来的这一系列品牌电子商务,在促进和改变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同时,其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农商们也会通过自我的甄别,选择出更好的平台来与超市进行对接、合作。

三、结语

总体而言,B2C电子商务模式代表着时代的进步,其存在和发展对农超对接商品流通业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相较于过去的单一模式,该模式拥有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资金周转困难、定位不准、网上支付体系不健全以及信用机制和电子商务立法不健全等等。政府针对此类难题,对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引导性投资注入解决其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并与企业合理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整合和完善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让B2C电子商务继续保持投资的吸引力,从而使农超对接商品流通发挥其最大作用。与此同时,鉴于近几年的经济形势,B2C电子商务模式除了作用于农超对接商品流通行业之外,也适用于旅游业、保险业等行业,促使其在商品流通模式上有所创新,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经济增长,促使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导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元,李学兰.农超对接下的农产品供应网络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118-120.

[2]曹刚.加快推进电商发展和农超对接努力构建现代新型畜产品流通体系[J].当代畜牧,2016(29).

[3]陈立条,贾伟强.“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8):135-137.

[4]张明月,王成付.农超对接供应链的风险评估[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2):118-121.

[5]刘洋.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03):81-83.

商品流通范文篇7

关键词:商品流通;现代化;流通经济;贸易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业在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生产、消费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至今有数十篇相关论文及专著,目前还缺乏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基于此,我们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以理清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基本脉络,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关于流通现代化定义

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定义,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李飞曾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归纳为状态说、动态说和综合说。我们借助这种划分,补充了新的“现代说”文献,进行综述。

(一)状态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种状态。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化市场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并运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流通。王诚庆、杨圣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在国民经济的商品化、社会化的同时,采用当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武装我国的流通,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流通生产力,形成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流通系统,与现代化的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和消费需求系统相耦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平衡运转和良性循环。吴运生、张中华认为流通现代化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经营变革、市场创新、技术进步的商业新战场。它以高度社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力为基础,伴随着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而产生与发展的。

(二)动态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容和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也是一个新内容持续性取代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和观念不断更新。

现代化是动态的,所谓流通现代化正是对流通时间与空间集约化的不间断追求。贾履让、张志中认为,流通产业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构成要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其内涵既包括生产力的发达水平,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既包括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状况,又包括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问题;既包括现代科技应用水平和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等硬件因素,又包括经营观念、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软件条件。黄木姣认为“流通现代化”的含义广泛,内容也很丰富。流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以流通体制的优化和多元化、规模适度化、管理规范化、组织社会化和专业化,劳动手段先进、劳动者素质高为标志,以系统性、动态性、经济性、综合性为特征。晏维龙认为流通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适应生产、消费以及流通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与时俱进”的过程。武云亮和赵玻认为,流通现代化就是以高技术为支撑,融合现代管理理念,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商品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

(三)综合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流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丁俊发、张绪昌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商品流通的全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化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宋则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在实体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凭借先进理念、思维方法、经营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流通格局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进行的全面改造和提升,以便全面、系统、大幅度地提高流通的效能。文启湘、周昌林认为现代流通即社会化大流通,它是涵盖着一切可以用于交换的、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载体与非物质载体以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四)现代说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前三种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但仍不完善。一个共同的缺陷是主要从流通的角度而非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流通现代化的问题,这样导致对流通现代化内容描述较为具体,强调了新技术、新管理、新方式等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却忽视了流通现代化客观变化过程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它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而实现的,不可能单独实现。基于此,李飞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公元1500年以来乃至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形成而发生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出现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称为前期流通现代化,伴随着信息化社会出现的流通领域的变革过程,可以称之为后期流通现代化。宋则、张弘认为流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而在商品流通领域发生的变革、创新过程。王成荣将流通现代化定义为同步于社会现代化进程而发生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变革的过程。

二、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内容

由于学者们对流通现代化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自然也对其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些不同不是本质上的不同,而是形式上的不同,有诸多的相近之处。黄国雄、曹厚昌认为所谓商业现代化,包括:组织流通的现代化;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流通设施和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及信息处理现代化。

杨圣明、王诚庆认为,流通现代化,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内容,而且要体现时展的内容,包括科学的流通经济体制、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乃至先进的经营方式等。黄木姣认为,流通现代化包含了流通技术、装备设施、组织管理、流通方式等方面现代化的内容。晏维龙认为,流通现代化包括流通观念的现代化、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流通经营的现代化、流通布局的现代化、流通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流通制度的现代化。丁俊发、张绪昌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人员意识、知识素质现代化;商品流通设施、工艺及标准的现代化;商品流通管理现代化;商品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3。。吴仪认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商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商业人才的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李飞认为流通现代化,包含着物质、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市场、商店、仓库、道路、车辆、流通量等金钱物质要素的增长;制度层面是指市场法制秩序、流通体制与政策环境等内容;观念层面是指对市场经济的社会认同和符合市场经济的日常伦理。

三、关于流通现代化的评价

关于流通现代化评价的研究,大体始于2002年左右,起初局限在定性方面,后来开始了定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三个,我们按着成果顺序分别进行介绍。

(一)宋则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宏观流通视角进行评价,包括的内容有:流通总规模、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流通效率、流通环境、流通组织化程度、流通结构、流通人才素质、流通信息化水平、流通方式及流通资本11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包含有若干指标,构建了一个包括50个一级指标,若干个二级指标的中国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各个指标之间没有权重关系,因此不能相加,自然不能具体评价一个地区流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二)李飞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和商品流通观念现代化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三级子系统的相应指标体系。其中,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规模、商品流通贡献及商品流通效率三个中类指标;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非国有化程度、商品流通市场化程度及商品流通组织创新三个中类指标;商品流通观念现代化包括商品流通公平观念和商品流通诚信观念两个中类指标。在此指标构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商品流通现代化各个具体指标的权重,根据英克尔斯的现代化指标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和我国的优秀标准等,给出了各个指标现代化水平的具体数值,建立了一个可以应用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王成荣等人的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从政府维度、企业维度以及消费者维度构造了一个城市商业现代化基本评价模型,V=f(x,y,z),对北京城市商业现代化进行了评价。模型中,V为总评价值,f为评价函数,x为政府维度评价因子,y为企业维度评价因子,z为消费者维度评价因子。其中政府维度从饱和度(反映城市商业规模及资源占有情况)、成熟度(反映城市商业的发达程度及商业资源的利用程度)、繁荣度(反映城市商业生态平衡状态及对外商吸引力与辐射力)、贡献度(反映城市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公平度(反映城市商业环境的优化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企业维度从人性化(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程度)、科学化(反映企业组织、经营与管理的科学程度)、效率化(反映企业经营的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大小)和社会化(反映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消费者维度从安全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便捷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的方便程度与快捷程度)、舒适度(消费者在商业营业场所中感受到的舒适程度)及体验度(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与心理体验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四、关于流通现代化的差距

现有研究认为,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差距主要集中于物质现代化层面和制度现代化层面。

(一)物质层面

1流通业经营方式落后。流通业中传统的经营方式、业态仍居主导地位。从零售业来看,虽然超级市场日益取代了百货店的主导地位,但其规模和连锁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大型企业还有明显差距,同时,专业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使流通企业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

2流通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发展现代化的流通业,需要培养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以提高流通效率,取得规模效益,而我国流通产业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同时资金与技术的限制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企业的规模扩张,使流通业形成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化流通企业严重缺乏的格局,流通产业集中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以零售业为例,2003年,美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和CR。分别为10.7%和14.6%,分别是同期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4.12倍和3.75倍。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

3流通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我国流通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POS系统、EOS系统、MIS系统还没有普遍应用。一些企业虽然安装了POS系统,但仅仅发挥着计算器、打印机和出纳的功能,而整体信息编制、市场预测等功能均未得到发挥,严重制约了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公务员之家

(二)制度层面

1国有资本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非国有资本占流通业产业的比重高低可以反映流通业主体的多元化程度,流通产业作为一个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比重过高必然导致流通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运行机制不活、行为不规范,从而与WTO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企业产权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已改制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不合理,企业缺乏活力,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2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传统的流通业完全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知识单一、缺乏专业知识的流通当事人,与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缺乏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导致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人员匮乏,流通业发展后劲不足;管理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人才学历偏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过分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形式和数量,忽视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导致培训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整体效果不理想。

3现代化发展进程极度不平衡。流通现代化必须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的存在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流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东中西地区之间流通业发展差距大;传统流通业与现代流通业并存,呈现“二元结构”。

4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协会发展不完善。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期间,因此新旧制度的衔接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政府以往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流通现代化发展条件,不适应进一步加快经济节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等多方面的迫切需要。同时,流通业行业协会发展不健全、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在行业发挥服务、自律、协调、监督的职能,使得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步伐减慢。

五、关于流通现代化的路径

针对我国流通现代化存在的种种问题,学者们对我国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可以归纳为物质和制度两个层面。

(一)物质层面的路径

1推广连锁化经营。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经营,进货量大,可以享受较大的价格折扣,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利益,是现代流通的主要经营方式。当前要在继续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的基础上,推动其从目前过分偏重超市业态的局面,向便利店、仓储商场等多种零售业态发展;从偏重直营连锁,向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多种形式发展;从偏重商品零售,向多种形式的连锁服务业发展。当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考虑发展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集采购、储存、加工、包装和运送于一体,对于提高规模效益、节约社会成本、保证服务质量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从长期看,发展配送中心,是我国实现流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有效传递和优化配置的作用日益突出,无论是发展连锁经营,还是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因此,必须实现传统流通业的升级和改造,增加流通业的科技应用,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网络,实现流通行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首先应建立“大网络”概念,加强统一规划,实现政府宏观调控。通过部门统一规划,采取联网的方式,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重组,按照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使全国各地流通企业都能方便快捷地随时查询和输入供求信息,进行网上交易。其次,应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和引导,在商业信息化、流通标准化、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国家应给与科技经费支持。

(二)制度层面的路径

1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流通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大型流通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经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的合理流动与重组,不断壮大其实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集团,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为此,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科学管理落实到流通的每个环节,作到以管理出质量、出速度、出效益,提高流通方式的集约化程度。

2注重高素质人才。首先,要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在拥有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加强现代管理理论以及管理方法的学习,借鉴国外强势流通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有选择地为我所用,提升管理水平,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其次,要不断强化普通员工的职业培训,更新知识,使其能够及时掌握全球新型流通技术。再次,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思想,培养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最后,要改革工资制度和激励制度,采用员工入股或股权激励方式,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来,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关心企业的发展。

3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当地生产与消费的现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的差距,使现代化水平不断上升。在流通业较发达的地区,确定较高标准的现代化目标,采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相结合的经营形式,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在流通产业欠发达的地区,要采取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有力的组织保证,满足和促进消费者的合理需求,跟紧先进地区流通现代化的步伐。

4发挥行业协会调节作用。政府应当给予流通企业适当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加大对流通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将政府直接管理行业和企业的职能交由各种行业协会承担,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流通中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把管理重心放在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场规划上,实现政府与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同时,流通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流通国际化和流通现代化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保证流通业国际化发展规范有序的政策体系。因此,应加强法制建设,对涉及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以法律作为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坚强后盾,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六、简评与展望

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仍有部分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

(一)简评

由上可知,学者们在流通现代化定义、内容、评价、差距及路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是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必将为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提供依据。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我国流通现代化研究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五个方面:

一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没有达成一致。从已有成果看,主要有三个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三个体系选取的指标内容和数量并不相同,最终导致的评价结果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现有部分研究将流通中的方方面面皆纳入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了数据采集的难度,降低了评价效率,不利于流通现代化评级指标体系在现实工作中的推广。

二是对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不一。大多数研究只是给予了定性的衡量标准,即使部分研究提出了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有的也是主观地确定了权重,客观确定权重的成果也没有完全地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三是可量化的评价标准还没有。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没有给出达到怎样的数据水平,就可以称之为流通现代化了。由于缺乏评判商品流通现代化程度的数量标准,因而无法衡量中国商品流通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也自然无法判断相应差距。

四是对流通现代化实际测评研究不够。很少有研究应用了数据分析,对我国流通现代化整体水平和各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实际的评价,更没有系统评价的持续数据,难以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五是主观评价多于客观评价。在探讨中国流通现代化存在的差距与路径研究方面,学者们大多从定性角度探讨现阶段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中的差距,造成个别发展路径的提出过于主观随意,缺乏定量的依据。

(二)展望

商品流通范文篇8

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商品流通总体上势头较好,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产品购销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市场日趋活跃。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存在着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也抑制了农民消费,延缓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方针是: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城乡市场统一规划建设与积极培育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相结合;农村市场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互动发展。二、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重点(一)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1.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制订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培育2000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抓紧制订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法规。鼓励外商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2.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城市农贸市场逐步退路进场,改善经营条件和设施。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配送产品。有条件的超市和便利店可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力争五年内其销售额占全部农产品零售额的1/3以上。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零售市场,外商投资设立农产品经营企业不受地域、股权和投资额限制。3.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出口。支持企业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重点扶持园艺产品、水产品、畜禽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大力推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抓紧研究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密切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改进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加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力度。强化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强对外谈判和交涉,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4.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针对农产品流通特点,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杜绝对农产品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加快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粮食、棉花流通工作分别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17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27号)精神执行。(二)大力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1.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工作经验,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夫妻店"、"代销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2.积极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品。工商企业要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生产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价廉物美的产品,着重发展操作简单、价格适中、不易损坏和适用面广的工业消费品。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自有品牌商品,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民放心消费。3.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农村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和电信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假日消费、节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三)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1.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资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小型农资经营企业加盟,扩大经营规模。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资经营;允许农资生产企业建立销售网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提升农资经营网络,加快农资流通现代化步伐。2.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农资生产企业要加强与农资流通企业协调合作,研制生产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农产品种植特点的新型农资产品。3.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生产和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各种政策优惠。加快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等坑农行为。完善农资市场监督体系,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四)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1.为农民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严厉查处不正当交易和竞争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在政策上对农民进入市场加以引导,调动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2.鼓励农民从事商品流通。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在工商登记和税费方面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消费品等流通给予支持。鼓励农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注册为法人,从事农产品运销。3.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建立各类流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供销合作社改革,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5号)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5号)精神继续推进,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支持在农村建立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研究制定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有关法规。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有关金融机构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财政要适当予以贴息。三、加强对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搞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农村商品流通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更好地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消费的带动作用。商务、发展改革、农业等部门和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发展改革、农业、财政、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检等部门要从资金、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积极支持。各有关方面要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

商品流通范文篇9

关键词: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一、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方法和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商品流通企业就是商品的购销,商品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营运资金流动比例高,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显得更为重要。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保护财产的安全。

2、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有利于企业履行国家法律法规。

4、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种类多,核算工作量大,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利于存货管理;另一方面,存货的流转缺乏真实记录,流动资金管理无法顺利进行,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二)货币资金存在的问题

商品流通企业的模式为商品采购-资金-商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低价买入商品,提供增值服务,销售增值后的商品。商品流通企业资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者不具备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没有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资金链条容易断裂,从而造成企业运营困难。

2.信息失真,无法合理的进行企业决策。

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的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进行企业决策。

三、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未建立内控制度,企业增加经营风险。如职责划分不明确,利用职权舞弊,挪用资金等行为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以及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企业造成潜在的风险。

(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评估机制

风险管理是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手段,找出企业风险,使风险最小化。风险评估是对妨碍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活动加以识别和分析。国内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对经营风险缺乏应有的认识,只重视商品经营数量和经营品种,忽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四、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企业全体员工,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对重大业务与事项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4.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5.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进行职责分离,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6.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

(二)商品流通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商品流通企业进行正常运营而建立的整体架构和职责分工的框架体系。职责界清晰,权责明确对等结构层次分明,沟通渠道顺畅,按照内部控制设计的相关原则,是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的关键。减少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从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明确各个部门责任,力求能够合并且体现监督原则,使各部门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2.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商品流通企业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商品流通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体现。控制活动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空盒子,把商品流通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并且对企业经营的关键活动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商品流通企业应该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内部控制应该在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这几方面加以控制,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以及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

3.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体现在员工执行情况的考核。对于执行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执行情况差的员工进行惩罚,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要全方位检验开合过程,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考核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措施,将绩效考核与员工收入结合起来,将绩效考核与企业选拔管理人员联系起来,增强企业与员工的能动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将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为企业创造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景.浅谈商品流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商业会计,2003,(02)

2.麦健华.浅谈新会计制度下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两种核算办法[J].商业会计,2005,(01)

3.张丽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科技咨询导报,2006,(14)

商品流通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经济;移动社会化营销;创新特征

一、数字经济定义

数字经济,即经济的经济理念,是指人们在认识、筛选、筛选、储存、使用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迅速的配置和再生,从而实现经济的高品质发展。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也随之产生。与农业、工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数字化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新的动能和新的形式,它引起了整个经济和经济的全面的变化。在这一时期,数字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对传统工业的多方向、多层面、多环节的渗透,也就是工业数字化;并在推进数字化产业链和工业集群,例如网络信息中心的建立和提供,也就是数字化产业化。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新兴基建,如5G网络、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实质上是以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圈,而数字经济已经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动力,而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新兴经济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质量和速度的提高,将使人类的经济形式从产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式转变,大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经济”即“智能化”,是“后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信息化”、“知识型”、“智能化”的关键。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很多方面超越发展数字经济,就是因为它给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在技术方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在实际运用方面,它的代表性表现为“新零售”和“新制造”。

二、数字经济的营销趋势

(一)数字经济营销的移动化从技术上讲,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随着2G技术发展到现在4G技术的发展,它所依赖的硬件也从PC到手机。根据爱立信调研,中国移动网络在2014上半年的市场总额为330.7百万,其中40.3%的消费者在手机上选择各种类型的产品。(二)数字经济移动营销的精准化通过社交媒体的手机,公司能够与用户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为顾客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而手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在手机上实现数字化的精确销售更加突出。如,企业可通过LBS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为消费者提供餐饮、酒店、娱乐场所等相关的信息。在“大数据”的今天,用户交互行为、用户创造内容等大量的数据和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帮助商家更好地预测用户行为,并为用户量身定做,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数字经济移动营销时代的互联网格局

根据eMarkete到2020年12月的统计,2023年,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人数有望突破23亿,比去年增加6.2%,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将会是互联网用户。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地的网络站点也逐渐扩大。根据Alexa的数据,世界上最热门的20个站点,几乎都有了社会化的能力,除了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还有社会化的网络。社交媒介正逐步地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环境。目前,我国网络公司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也是一个新的市场。马萨诸塞达特茅斯学院的营销研究中心对全球500家公司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全球500家公司都把数字化营销融入到了他们的营销策略之中,并将其引入到了数字化的手机营销之中。这些资料不仅是市场策略中的重要资讯,同时也是对企业的业务创新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透过资料的剖析,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个性化服务,并使其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数字经济的商品流通业移动营销问题及变革

(一)数字经济的移动营销存在问题

1.缺乏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对企业来说,以社交为基础的媒介可以获得海量的用户互动资讯,然而,如何将这些资讯转换为可用的资讯,则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技术。我国中小型私营公司占到了90%的公司,其在资本和技术方面的投资比较困难。因此,许多公司在采用数码经济手机销售模式时,往往倾向于流行的销售模式,缺少个性特征。比如简单的发一个商品或者是一个业务,或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推广。从主观上讲,与顾客需要程度相适应的市场营销行为和内容,很难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2.大量的无效信息在这个资讯充裕的年代,使用者经常会收到许多重复或不正确的讯息,造成使用者对资讯的疲乏或抗拒。由于手机媒体的便捷和即时特性,常常会对使用者造成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在没有经过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向使用者的手机发出了某些消息,从而损害了使用者的权益。如果将不想要的内容强加在手机上,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从而对移动市场造成不良的效果,还会让消费者对手机的忠诚度、好感度下降,从而妨碍手机市场推广。3.较低的消费意愿2022年,“双十一”的销售额达到了912亿元,但据互联网资讯中心的统计,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购买意愿并不高,只有25%的用户愿意购买移动电话上的软件或信息,而且以手机游戏和小说为主要特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手机用户的支付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将阻碍手机市场的精准和多样化的发展。

(二)数字经济移动营销的影响与变革

在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4P的传统销售模式已经演化为11P的现代市场。在过去五年中,伴随着智能电话技术的不断创新,数码经济时代,移动市场的现代营销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由于手机市场的数字化,使得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手机进行沟通,商家能够更好地掌握顾客的即时反应和需要,同时也能让顾客更快地掌握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数码技术进行手机销售,使商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顾客进行交互和沟通,为顾客提供即时的产品。其次,在市场变化、中,公司的响应能力会得到提高。在以往的销售方式中,公司仅靠对市场动态的判断来做出反应。而在现代数码经济的手机营销中,厂商可以建立迅速的响应机制,迅速收集和整理资讯,从而提高对市场的响应。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使企业对顾客的整体行为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在网络世界,大数据是一种新型的搜索方式,而在移动市场中,大数据可以被具体化,与用户的消费习惯相结合,收集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通过手机的数据,充分展现了用户的全部行为特点,使其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通过市场反应机制、消费者行为特征和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公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确的市场推广,从而为每个消费者制订出个性化的交流和促销战略。

五、数字经济商品流通业移动营销的创新特征

(一)时效性特征

在移动经济平台上,企业能够随时收集特定使用者的公共资讯,随时为使用者进行市场推广,是数码时代手机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顾客搜集和市场资讯的同时,时间效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必须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调研来进行即时的现场活动。然而,作为现代人的日常必需品,手机资料的收集将会极大地提升商家的市场推广速度,使顾客能够在移动的社会网络上参与到商家的市场营销之中。从技术上来说,LBS可以极大地提高数码经济的手机市场推广速度,再加上GPS、4G等网络,更方便了商户准确的锁定客户的活动范围,进行即时、互动的市场推广。比如,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商家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地域来收集用户的相关资讯,并根据不同的主题,通过社交网站,进行手机的销售。虽然手机上的数码经济更多的是一个社交的地方,但如果有合适的商业手段,那么它就会向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比如软件或者有趣的内容,比如视频,比如视频,比如视频等等。通过手机微信等手机社会媒介的注册,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实例。看起来很普通,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地址和地址,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收集和收集用户的位置和状态的方法,一旦使用者发出了自己的消息,并且不断进行注册,那么除了能够判断出使用者的具体位置之外,还能让商家了解到使用者的活动和对产品的关注程度。再加上某些公司的抽奖,大大提升了宣传力度,尤其是某些手游,更是如此,这种抽奖的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宣传手段。由于其时效性特点,使得企业能够在开放的社会网络环境下,即时掌握顾客的相关资讯,并能迅速作出回应,从而达到更加精确的市场推广。

(二)跨越性特征

所谓“跨越”,也就是手机销售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目前,企业有三个可跨越的方向:平台、平台、O2O。与以往的市场营销相比,在数字化的手机市场中,渠道的选取要更加具有挑战性。首先,就是智能手机的系统,市面上的智能手机都是互不相容的,所以在宣传的过程中,除了发信息之外,还需要一种更好的宣传手段。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O2O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销售方式,而在网络中,如何将网络和网络的销售行为进行无缝对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2014开始,O2O销售方式,也就是OnlineToolline(OnlineToFline)市场,已经是许多公司争相采用的商业方式。其实际意义是:在线销售与消费,并在线或终端享用。O2O的市场推广与传统的电子商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将商品和服务进行集成,创造出具有现代消费体验的新趋势,其特征是可以跟踪商品的销量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顾客的购买感受。当前,在O2O市场上,微信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比如,商家可以在微信上建立一个公众账号,以此来获得顾客的青睐,然后再用微信上的二维码或者购买商品。据调研和数据显示,现在很多知名的大公司都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开设了自己的公众账号,而且在O2O的市场推广中,经常会推出一些促销的促销,这些都是通过与顾客的频繁交流来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

(三)内容性特征

在网络市场中,内容一直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手机市场的迅速发展,其内容特性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营销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它能否促进高质量的市场推广,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首先,就内容的需要来说,当代手机使用者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时代到来后,人们可以自由地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挑选和购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对商家来说,销售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与使用者进行沟通,更应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产品来打动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达到顾客的购买目的。其次,在数字时代手机市场中,高质量的产品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准则:第一,利益性,即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在接受了这么多的广告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厌倦,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因此,他们必须要利用这种软性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由于海量资讯的冲击与资讯的碎片化,使得手机使用者的阅读行为趋向于简洁,因此,简洁的行销资讯,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达到最佳的沟通效能;三是技术和活跃性的基本原理。一方面,在这个资讯大发展的年代,内容若缺少鲜活有趣的内容,很难适应当今互联网“娱乐至死”的趋势,因此,要想让内容变得有趣、有趣,就必须要抓住受众。另外,在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采用新的智慧方法来促进市场的销售,以满足顾客的好奇心,比如视频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虚拟影像技术等;四是融合互动的内容和个性的原理。由于手机市场的瞬息万变是数码市场最大的特点,因此,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更应注重利用即刻特性来展示信息的交互性。苹果在中国的销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小米的迅猛发展,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其营销的融合。在如今的个人化社会,市场营销的内涵也要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观念,而更加具有目的性的市场营销,则能有效地提高顾客的忠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四)大数据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数码经济的发展趋势是通过还原消费者的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和还原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划分消费群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从客观上讲,手机市场和传统市场的边界已经被手机网络所分割,二者也逐步融合为一种新型的整合市场模式。特别是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确销售的基础上,传统的销售观念正逐步向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模式转变,这也就是向顾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在大数据的今天,人们可以利用cookie来获取用户的数据,而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数据则要从专门的网站上获取。而通过手机端,通过平台上的工具,可以实时地将信息传递到企业或商户的数据库中。比如,微博上的用户人数数据和相应的商业应用,对商家的市场推广有很大的作用。现在的大数据信息加工方法,已经不再局限于筛选用户不想要的信息,而更多地将用户的信息进行整合,细分用户的需要和需要。让商家只需一条资讯,就能取得最好的行销成效。特别是在手机APP的帮助下,更加个人化的数据和资讯,会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并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他们对使用者的认识超过使用者。

六、数字经济商品流通业移动营销创新方式

(一)改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

首先,可通过娱乐性较强的方式加强与用户情感上的交流。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比较喜欢娱乐性较强的事物。因此,企业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例如,连锁式的港式烧腊饭店“深井大叔”,通过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互动答题赢优惠券活动,成功地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次,可通过内容导航让用户自助获取移动平台上感兴趣内容。企业在通过数字经济推送广告信息时,可增加一些与内容导航相关的功能,从而让用户可以自助获取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设置一些关键字,将推送的信息进行分类;让用户自助设置信息推送条件,以类似订阅的方式给用户推送信息。

(二)改进数字经济移动平台提供服务的方式

移动的社会化市场需要为使用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手机的使用者养成良好的支付行为。增加了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现在,我国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接受了很多新的东西,也比较喜欢休闲。因此,用多种与顾客交流的方式来引起顾客的关注和利益。在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广告推广时,可增加与产品定位相关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设置一个特殊的关键字来分类邮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信息的推送准则,把信息以订单的方式展示给用户。所以,在数码化、个性化的基础上,手机市场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实现个性化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手机的支付能力。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智能手机终端的开发,还是数字经济的开发,都在不断地改变。这是一次营销变革,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营销方式,其营销目标、营销手段、营销主体、营销内容等都将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地位日益提高,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一特点下,商家和商家对顾客的认识和对顾客的真正需要有了更多的理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的精确度和有效性。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给人们的生活会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创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更好地引导顾客搜寻信息,提高企业营销绩效。

[参考文献]

[1]刘诗意,程海燕.移动阅读时代社会化阅读平台营销策略研究———以“微信读书”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2,8(14):50-54.

[2]高志坚.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消费者洞察的精准营销[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86-89.

[3]曹子郁,刘雪梅.移动互联环境下大众期刊社会化媒体营销整合研究[J].出版科学,2019,27(6):87-92.

[4]徐小娟,李婷.移动通信如何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J].通信企业管理,2019(11):67-69.

[5]叶靖.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型意见领袖的崛起———营销领域初级群体的“重新发现”[J].艺术科技,2018,31(12):278-279.

[6]周翠青.特色农产品在移动电商营销的模式[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8):112-113.

[7]李修龙,周娟.“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挑战与策略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4(11):71-72.

[8]郭楚瑩,熊洁.移动互联时代邮政新媒体业务发展研究[J].邮政研究,2018,34(2):23-25.

[9]于姝,姜晓,李桂华,李晓蔚,赵靓.基于SICAS模型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推广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6):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