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5:49:52

商品林

商品林范文篇1

关键词: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制度创新

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是打破原有低效率的制度均衡,实现新制度均衡的帕累托改进过程。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不仅取决于新的制度安排是否会给相关利益集团带来潜在收益,更重要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和力量的对比。当前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中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及关联部¨、林业企业、林农、合作组织、潜在的投资者、其他社会团体等。根据他们的特点.可将利益集团分为林业集团和政府部门两大类。林业集团,即经营林业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林业企业、林农、潜在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团体。政府部,即管理林业的利益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及关联部门。在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过程中,分析制度创新的主导力量,直接炎系列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的创新类型。

一、林业集团在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分析

在现行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安排下,商品林业投资效益低下已是一个众所共认的事实。而投资效益低下的状强必然会使人们产生获取较大收益的合理预期,对更高收益预期的产生又会导致对现存以及新的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安排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价发生改变,从而强化对投融资制度创新的期望。因此,林业集团自然是新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对林业经营者而言,新制度的实施,将增强他们对从事林业经营的预期和偏好,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对潜在投资者而言,新制度为他们提供了直接投资于商品林业的渠道和方式,使林业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成为可能,从而成为投资组合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林业集团是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最大受益者,由他们发起的需求诱致性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必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制度的需求。但是,由于林业集团的大集团化、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导致制度供给的速度太慢,组织、协调与谈判的成本太高。

首先,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有一个新制度安排的“发明者”或“创新者”自发组织实施。这个发明者类似于制度创新的熊彼得式的“企业家”(能发现制度不均衡及其潜在的获得机会),他们是整个制度创新的“初级行动团体”和“发明创造者”。但是,由于林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之林农的意识形态落后,难以产生制度创新的发明者与创新者。一方面,较小的私人收益不足以激励林主参与集体行动。林业集团成员规模庞大,即使制度创新的收益可预期,但单个林主荻得的份额可能很小,该利益甚至难以弥补他们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人成本,于是林业经营参与集体行动的激励自然也不足。另一方面,林农在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中的序位靠后,在社会潜意识和人们思想深处,农民总是与贫穷和愚昧联系在一起,林农自然更不例外,如此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使林业成为一个弱势压力集团。而林农自身的意识形态障碍,也使他们难以认识到集体行动的利益所在,认识不到自身对制度变迁可能施加的影响,他们只是受制度的影响,而非积极地去影响制度,这也弱化了林业集团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第二,林业集团主导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全局的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的成本较高。而林业集团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又进一步增加了制度变迁的成本。首先,林业集团规模庞大,制约了其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当许多人组织起来一起行动和捍卫自身利益时,其组织成本远高于少数人做同样事的成本。林业人力资源庞大,仅林农就数以亿计,将林主有效组织起来一致行动的组织协调成本人高。其次,林业经营特点制约了其较低的组织化程度。林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林农生产地点分散,林主生产的地理集中度偏低,从地理位置上讲,林主联合须跨越更大的障碍。再次,林主之间在地区、职业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但是林主之间缺乏有效的社会联系,他们对集体行动必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使林主聚合起来,建立有效联盟,以强化其共同利益的难度骤增。总之,松散的林业集团高度组织化并非易事,其组织、监督、运行的成本太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无法在制度变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难以直接影响制度变迁的过程。

第三,由林业集团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不仅其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较高,而且面临着普遍的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由于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强外部性,收益将为集体所有成员分享。每个林主的个人行动都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理性的林主更愿意保持沉默,让他人去奋斗,由别人去承担创立成本,自己“搭便车”分享制度创新的利益。越是大集团越是会受到“搭便车”问题的困扰。林业是名副其实的大集团,集团成员规模庞大。2000年末,仅我国林农人力资源总量就达104万人,2002年退耕还林在全国铺开后,林农人数数以亿计。如此之大的集团规模,又缺乏类似的强大约束以对林主的“搭便车”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故“搭便车”行为在林业集团内很容易发生,这极大地降低了林业集团集体行动的效率。

第四,诱致性制度变迁依据的只是共同利益和经济原则,它要受制于制度环境(如宪法秩序和法律制度)和其他外部条件(如知识、意识形态),给新制度所留下了空间和边界的制约。如果新的制度安排超出了制度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即使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也不大可能发生,新的制度安排也难以出现。

二、政府部门在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分析

制度供给是国家的基本功能之一。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作为垄断者(国家在提供制度产品上具有自然垄断优势),国家可以比林业集团以低得多的费用提供一定的制度性服务。国家在制度供给上除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外,在制度实施和组织成本方面也极具优势,可以对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加以保护,这是其他经济和社会主体所不具备的,也是政府提供制度安排的重要原因。因此,制度的确立和保障需要强制性的力量。正如诺思所指出的,“虽然我们可以没想资源的组织可以在有限范围内保护所有权,但是很难想象没有政府权威而可以推广这种所有权的实施”。

在政府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下,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完全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发动和组织的制度变迁所遇到的阻力,一方面来自其他主体和利益集团,取决于支持变革的主体:阳利益集团与反对变革的主体和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关系及其变化;另一方面来自政府自身,取决于政府的偏好和政府机构的官僚化程度。这些都可能会对制度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双重的,一是经济目标,即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二是政治目标,即通过为不同利益集团设定不同的产权,使其自身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收益最大化,以赢得最大化的政治支持。具体到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而言,政府要实现的经济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商品林业的投资效益,提高林农经营林业的收益。而政治目标则是实施对林业的控制,实现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经济目标同社会目标常常是会发生冲突的,当经济日标与政治目标冲突时,政府的政治目标通常支配着经济目标,即预期政治收益大于政治成本,是政府实施制度创新,包括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先决条件。事实上在现行的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下,导致商品林业投资交易成本高的多个要素:如林地非流转性、采伐限额限制等,均是由于政府在资产所有制属性的规定和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所造成的,这也正好验证了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发生冲突时优先满足政治目标的结论。

其次,尽管供给主导型商品林业制度创新可以降低组织成本和实施成本,节约制度选择和推广的时间,但由于它可能违背一致性同意原则。地方政府为其自身利益会“修正”“曲解”上级意愿的制度供给,或者以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实施新规则,容易出现“改头换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增大制度变迁的“阻滞成本”。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法治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而且会使制度变迁扭曲变形。如改革开放后,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放开后导致的滥砍滥伐就是一个例证。

第三,在政府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中,政府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特殊利益和权威显示偏好而实行过度的行政管制性制度供给,导致政府行为的越位和制度供给的“过剩”。例如为了生态安全我国政府觇定了严格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却没有给予林业经营者应有的经济补偿,使林主蒙受了经济损失。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森林采伐进行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对于林业经营者财产权的约束是应有一定限制的,要依照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无所限制地行使公权而侵犯私权。

第四,由于国家总是通过政府来行政的,而政府则是由人组成的,政府官员本身也是“经济人”,他们的私人净收益并不等于国家净收益(或社会净收益),因此社会净收益的存在不一定能导致制度的有效供给,或者他们供给的制度只是为了获得垄断租金的最大化(寻租空间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低效制度供给。例如在森林采伐限额的分配上,政府的操作缺乏某种程度的透明度,这给地方和部门行政权力“寻租”提供了极好的土壤和机会。采伐指标的发放依据的往往不是林木生长、成熟的状况,而是权力大小、人情关系远近等因素。因此,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常常以牺牲山林产权者的利益,特别是当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从而最大程度地遏制了市场主体投资于林业的积极性。公务员之家

商品林范文篇2

一、采伐原则和方式

(一)采伐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人工商品林采伐范围要严格限定在人工商品林内,严禁采伐天然林或人工公益林,严禁不利于生态保护的采伐、集材和更新方式。

2.坚持按计划采伐的原则。各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不得超过下达的人工商品林采伐蓄积、出材量指标;集体林不得超过下达的人工商品林采伐蓄积指标。不能超计划、超范围下达和实施采伐。国有、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年度有结余的,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向以后各年度经转使用。

3.坚持重点布局的原则。各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合理安排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对于下达的采伐计划,应优先保障人工中幼龄林抚育采伐指标。同时,可用于人工森病虫害木清理、采种基地疏伐和修建防火隔离带,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作业规程。各采伐树种的主伐年龄按照《省人工商品林采伐各树种主伐年龄表》确定。

(二)采伐方式

已达到成、过熟年龄的人工用材林可以实行小面积皆伐。除成、过熟刺槐林外,其余树种小面积皆伐伐块面积不得大于5hm2,伐块间至少要留30—50m宽的保留带。成、过熟刺槐实行皆伐,严禁采用择伐方式进行采伐。幼林的透光抚育,要求郁闭度不低于0.9,采伐强度低于株数的40%或蓄积的30%;生长抚育要求郁闭度不低于0.8,采伐强度低于株数的30%或蓄积的20%。

二、操作办法

(一)林木采伐指标审批

集体林承包到户经营的,其采伐林木的申请,要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林农直接向县林业局提出申请,取消其他各类中间申请审核环节。对集体林采伐指标的分配,实行“公示制度”和“阳光操作”,保障采伐指标分配公平、公开、公正。在林木采伐指标审批过程中,要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采伐审批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采伐作业设计

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原林业部《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中幼林抚育间伐要坚持留优伐劣的原则,实行打号伐木,坚决杜绝“拔大毛”等违规采伐行为。集体林承包到户经营的,其采伐应推行“调查设计一卡式”的简易作业设计,以降低林农采伐作业成本。在采伐设计中,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按蓄积量单项设计控制管理,国有人工商品林采伐仍然按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设计控制管理。国有人工商品林的采伐作业设计资质必须达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等级。

(三)采伐作业设计以及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审核发放

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以及谁审核采伐作业设计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原则进行审批和发放采伐证并负责采伐验收。县属国有林场、集体林承包到户经营的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均由县林业局审核和发放。

(四)采伐公示

加强宣传,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知晓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采伐国有林场的林木在林场场部公示,集体林承包到户经营的林木采伐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公示。公示期7日,公示内容按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内容对伐块的地点、面积、蓄积、采伐方式进行公示。采伐结束后,县林业局和验收单位也要将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五)伐区拨交

国有林组织采伐以前,由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机关负责伐区拨交。伐区拨交必须做到林木所有者、采伐设计者、采伐者和林业局管理人员四到场,明确四址界线,填写伐区拨交单,经甲方签字后方可实施采伐。

(六)实施采伐

实施采伐时,必须凭证采伐,严禁超限额、超计划采伐。对于国有、集体林木采伐,执行采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等监管制度。县林业局要组织检尺人员对林木采伐全过程进行跟踪。检尺人员负责对每天采伐的林木进行检尺登记汇总,并要建立青山检尺台帐。当采伐面积达到伐块的80%时,暂停采伐,计算蓄积量、出材量,如果两项指标之一达到采伐证规定的数量时,必须立即停止采伐。

(七)伐区验收和更新

林木采伐结束后由所在县林业局组织人员验收。主要验收实际采伐地点、面积、方式等是否与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相符,写出伐区验收报告,填写验收单,并由验收责任人签名负责。

采用皆伐的地块,在采伐当年或次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迹地更新任务。刺槐林采伐迹地的更新采取侧根“断根”的方法,提高采伐迹地更新密度和质量。更新造林当年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三年后的保存率要达到80%以上。

(八)木材经营许可和木材运输证核发

木材经营者必须持有木材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林区收购木材。经营者必须在指定的地点组织收购,如违规购销木材,县林业局将取消其经营资格。出省木材运输证由省、市两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省内木材国运输证县林业局核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要高度重视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加强对采伐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确保采伐工作有序进行。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陕政发〔2011〕21号)精神,各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和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是主要责任,要建立县、镇政府和林业部门双线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对在采伐过程中出现乱砍滥伐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特别严生、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监管工作

商品林范文篇3

美国建立了森林采伐、经营审批制度,实施森林经营的国有林管理单位和私有林主需据濒危物种保护策略要求留出保留地带,特别是对生态脆弱区森林保护审批制度严格;对一般林分的森林经营和采伐,国有林需要审批,私有林根据各个州规定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审批格局,实行国有林和私有林二元审批体制。国有林采伐权通过竞标方式获得。国有林使用审批机关多、项目多、使用申请者多,国家和地方分工明确、充分调动了地方林业管理积极性。私有林采取激励式审批和法制化管理,用奖励和资助方式促进私有林经营和更新,国家有权对受助私有林主进行技术层面的验收和辅导性约束,依照可持续经营方案规范私有林经营;私有林管理充分放权,各州立法规定了管理实践和标准,要求在采伐后须进行再造林,或保存一定数量母树以利自然更新,并规定了能皆伐的最大面积以及木材和林产品的运输12]。

2注重环保,依法审批,严控林木采伐许可巴西依林法淑定,联邦、州和市管理机构有职权起草“年度森林补助计划”,与经营者签订森林可持续经营协议,监督和管理森林租赁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执行,加强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市场管理。森林租赁的目的是开发森林资源和服务,租赁授权人发起招标活动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租赁竞标应遵守镶林法踌口相关法律,并符合法律、道义、信息自由、平等、客观标准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森林租赁需得到租赁授权人许可,并签订不与裱林法撅其使用条例和标书内容相互抵触的协议。森林服务的最低租赁期限为5年,最高20年。

巴西通过立法和多种补偿措施,己基本停止大规模的天然林采伐,年采伐面积逐年减少,且采伐方式多采用轻度择伐或卫生伐。巴西推行采伐许可证制度,采伐森林要得到政府批准,以控制林木滥伐现象;具体事宜由巴西环境和再生自然资源局负责,严格管理亚马孙地区树木砍伐的申报手续和审批程序。根据规定,凡申请在亚马孙地区砍伐树木者,必须提出详细报告,内容包括砍伐地区面积砍伐树木数量、树木直径等;砍伐者还要提供树木所在地区的详细地图,表明所砍伐的树木不在河流源头,周围没有泉眼,也不在角度超过45。的坡地上,以避免水土流失。巴西官员要对亚马孙地区的公有土地进行注册,然后由国家森林服务部门决定可被开放利用的区域;伐木者需要提交一份可持续管理计划,阐述如何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对森林加以保护。对于私有林,如在限制使用制度之内或镶林法淑定的永久保护范围内的,必须按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采伐;否则只有按主管当局规定且保证伐区保留的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既的情况下才准许采伐,并禁止砍伐原始森林。对于非永久保护性的人工林,允许自由采伐木材、其他林产品或生产木炭。当土地用于农牧业时,仅允许进行生产性采伐。对已准备开发尚未耕作的区域,在建立新的农业单位时,原始森林所允许采伐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既;对南部现有森林覆盖的区域,只有在确保巴西松树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条件下,遵守技术规程,才准许进行合理采伐;对东北部森林,只允许依据森林法并按政府法令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采伐【’]。

3体系完善,分类管理,私有林采伐不审批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注重林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国有林、社团林和私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联邦到地方林区,5级森林管理机构为垂直隶属关系,避免了森林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1975年制定、1984年修改的橄邦森林法职规定一个总体框架和一些重要的宏观管理原则,各州在其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州林情和特点的有关营林计划、森林管理和林木采伐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保证了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实施效果l4]。

林业部门严格依照州森林法行使职权,私有林经营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只有在法定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审批后,才能进行林地转化和初始造林,并充分体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目标。

林业部门按照联邦和州森林法规定,对国有林进行合理采伐和运输;社团林在获得批准和同意后进行采伐和运输;私有林的采伐和运输不需要进行审批,具较大自主权,有经营目标和优先权自由,但通常他们都会征求私有林协会或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以便长期可持续经营。

德国森林法禁止林木采伐权获得者改变林木采伐方式,严格控制大面积森林皆伐,尤其是成片皆伐林木5hrnZ以上的必须经州政府林业部门严格许可方能进行,同时大力提倡择伐方式【“]。4法规详细,规定明确,严管木材采伐行为2006年新版俄罗斯林业法典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对林木采伐程序、形式年采伐量森林更新和抚育等均有明确规定。林木采伐程序由木材采伐规则、森林卫生安全规则、森林防火规则森林抚育规则确定,林木采伐有择伐和皆伐2种形式。得到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制定林木采伐规定、可砍伐树龄和年采伐量计算程序,联邦政府制定禁止采伐的树木和灌木树种(品种)名录。禁止超过设计年伐量以及违背可砍伐树龄的木材采伐。公民和法人依据林地租赁协议采伐木材,在未提供租赁协议的林地进行木材采伐依据林木买卖协议。以出租方式提供林地用于林木采伐的森林更新由林地承租人负责实施,森林抚育由森林利用者依据森林开发方案实施。

对于所有木材采伐行为,必须出具林业行政部门颁发的木材砍伐许可证;由森林利用者提出申请,经被授权的联邦权力执行机关审批,审查合格者则颁发许可证书。森林采伐期为13个月至99年,采伐权可以由企业和当地林业行政部「〕共同承担(公司可获得最终采伐权,当地林业行政部门有获得商用间伐材的权利)。在森林中实施建设、开矿、修路和其他项目需要砍伐树木时,

必须获得林业局签发的森林砍伐许可证;许可证上需标明从事项目的名称、期限、完成条件和环保要求【5】。

5分类审批,依法许可,私有林采伐前只申报

芬兰对国有林和私有林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办法。国有林管理主要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私有林采伐自由度较高,实行采伐前申报备案制度。

为了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目标利用,芬兰形成了以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森林法肋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都有比较详细和明确的规定。芬兰农林部负责指导和监督裱林法锄实施,可颁布有关计划编制和监管的条例和具有特殊重要性生境的条例,有权进一步调控采伐作业,如果森林需要人工更新,则有权确定“非乡土树种”和“森林繁殖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芬兰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实施审批许可,一般被许可行为具有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是一次性的。在资源利用许可中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资源保护许可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许可等。另一方面,芬兰对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进行审批许可,当事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可在法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开展森林游乐等活动的许可等【“]。

6依法管理,分类经营,计划和许可同重视新西兰林业实现了行政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林部是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天然林办公室,加强私有天然林的管理和协调,推动私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和管理,审批天然林可持续管理计划年度采伐计划以及天然林木材的出口申请,负责天然林锯材厂的注册和监管。保护部内设天然林保护局,执行依林法》、概护法碍,负责全国国有天然林的监督和管理,根据需要划定国家森林公园和保护区、建立管理机构和巡护队【7]。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林营造冰材采运冰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享有做出一切商业性决策的自主权。新西兰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愤源管理法淑定对林产品加工业的投资必须获得政府的许可,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琳业行动修正案腰求天然林的私有林主在采伐原木之前必须提供可持续经营计划和政府发放的许可证;镶林经营法树天然林资源的利用实行严格管制,在天然林资源采伐加工和出口等方面设置了严格条件;依林法脱许少量天然林资源(约30万hrn,)在符合可持续经营和有效保护的条件下,进行有限量的采伐利用。新西兰人工林主要用于木材生产,发展规模按生产能力确定;天然林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新西兰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许可证和年采伐计划审批制度。森林所有者准备产权证明的副本,提供申请人的联系方式及所属森林的面积、木材产量等相关信息,向农林部递交申请草案。农林部同保护部磋商,审批合格后将发给申请人为期ro年的许可证。ro年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申请审批。每年在进行采伐前必须向农林部递交年采伐计划申请,要详细说明采伐的方式、预计采伐森林的面积及具体位置等。年采伐计划通常在ro个工作日内得到审批18]。

商品林范文篇4

法规健全,制度灵活

美国于1930年颁布的《森林使用后强制性再造林法》要求,采伐权所有者在国家森林中采伐后必须支付使用后再造林所需费用;1960年颁布的《森林多种用途及永续生产条例》则规定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林地生产性经营和采伐活动申报许可制度,对国有土地采伐圣诞树、薪材等实施审批,对私有林的采伐量和行为人要实施审批;1976年颁布的《国有林经营法》对皆伐做出了限制,规定了采伐特许权的最高期限。

美国建立了森林采伐、经营审批制度,要求森林经营的私有林主必须根据濒危物种保护策略要求留出保留地带;对一般林分的私有森林经营和采伐,根据各个州的规定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审批格局,但都采取激励式审批和法制化管理。用奖励和资助方式促进私有林经营和更新,国家有权对受助私有林主进行技术层面的验收和辅导性约束,依照可持续经营方案规范私有林经营;私有林管理,充分放权,各州立法规定了管理实践和标准,要求在采伐后须进行再造林,或保存一定数量母树以利自然更新,并规定了能皆伐的最大面积,以及木材和林产品的运输。

体系完善,分类管理

对于森林资源管理,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注重林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国有林、社团林和私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联邦到地方林区,五级森林管理机构为垂直隶属关系,避免了森林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1975年制定、1984年修改的《联邦森林法》只规定一个总体框架和一些重要的宏观管理原则,各州在其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州林情和特点的有关营林计划、森林管理和林木采伐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保证了法律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实施效果。林业部门严格依照州森林法行使职权,私有林经营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林业部门按照联邦和州森林法规定,社团林在获得批准和同意后进行采伐和运输;私有林的采伐和运输不需要进行审批,具较大自主权,有经营目标和优先权自由,但通常他们都会征求私有林协会或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技术援助,以便长期可持续经营。

分类审批,依法许可

芬兰根据国有和私有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办法。国有林管理主要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私有林比例高、采伐自由度较高,实行采伐前申报备案制度。

为了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目标利用,芬兰形成了以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森林法》为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都有明确规定。芬兰农林部负责监督《森林法》实施,可颁布有关计划编制和监管条例,对私有林的采伐作业实施调控和对人工更新时“非乡土树种”和“森林繁殖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

一方面,芬兰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实施审批许可,一般被许可行为具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是一次性的。在资源利用许可中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资源保护许可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许可等。另一方面,芬兰对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进行审批许可,当事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可在法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开展森林游乐等活动的许可等。

依法管理,分类经营

新西兰农林部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私有天然林可持续管理计划、年度采伐计划以及天然林木材的出口申请,天然林锯材厂的注册和监管。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林营造、木材采运、木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享有一切做出商业性决策的自主权。

商品林范文篇5

为了积极发展和持续稳定经营人工商品林,加强对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的管理,积极培育后备资源,不断提高和改善人工林资源数量和质量,2005年7月,在实验林场举办了由局有关部门、单位和各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研讨班,与会人员对2003年试点的林场采伐林班现场进行了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现场进行了讨论,认真分析了2003年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紧密结合全局人工林资源与现状,对今后人工商品林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统一,人工商品林经营要坚持因林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经营期内经济效益最大化;培育为主、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持续经营;按照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根据研讨会会议精神,对《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作业设计细则》进行了修订。

根据实验林场《关于认真搞好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的通知》,由实验林场王胜利等同志进行人工商品林抚育采伐作业设计,于2005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完成外业调查,同时实验林场组织技术人员完成了采伐木挂号工作,2005年9月10日完成内业计算汇总、绘制设计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内业工作。在外业调查期间,局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了检查指导,设计成果完成后,省林业厅进行了检查验收。

1基本情况

1.1设计总面积

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作业设计总面积1396.3亩。共分红崖沟、李家坪、红青岭、黑木岭四个伐区,其中红崖沟伐区面积523.2亩,属横岭营林区红崖沟作业区5、12林班的部分面积,位于王坪河上游莺歌沟沟系内;李家坪伐区面积234.5亩,位于实验营林区李家坪作业区66林班境内,地处王坪河上游的李家坪的前段;红青岭伐区面积196.9亩,位于红青岭营林区红青岭作业区75林班境内,地处红青岭营林区周围;黑木岭伐区面积441.7亩,位于黑木岭营林区黑木岭作业区40、43、44林班境内,地处黑木岭营林区附近。设计的伐区分布相对较零散,但伐区内小班的集中连片。

1.2自然地理条件

设计区属秦岭山系西段的中山—低中山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体坡度一般在25—40°之间。山峰海拔1420—2000m之间,最高处黑木岭梁海拔2000m,最低处红青岭海拔1420m。土壤为褐色森林土,成土母质以中强性岩石为主,质地为砂壤,土壤厚度60cm,表土层腐殖质含量丰富,矿物质养分含量中等,呈微酸性到中性。区内无裸岩、石崖分布,生产条件较好。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9℃,年均降水量507.6毫米,春未、夏秋季节,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产生大量降水,形成雨季,其中7、8、9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左右;冬春季节受西伯亚寒冷气流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旱季。年均日照时数2098.7小时,年均蒸发量1420.2毫米,相对湿度69%,年均活动积温3536.9℃,年均有效积温2659.8℃,无霜期180天左右,生长期200天左右。由于地处暖湿气候带,雨量充沛,山体植被覆盖良好,设计区一带有高大的乔木林,茂密的灌木丛和繁多的草本植物,林草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良好的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侵蚀模数小于500吨/平方公里.年。

1.3交通条件

设计区交通方便,红崖沟、红青岭、黑木岭设计区有北利公路沿设计区中心通过,李家坪设计区距北利公路约500米,另外各设计区内还有林道相通,维修3km林道即可满足生产需要。产品运输条件比较好。

1.4造林年度

黑木岭、红青岭、李家坪设计区及红崖沟设计区的部分小班均为实验林场70年代营造的油松林,面积927.5亩,红崖沟设计区12林班的5个小班,面积468.8亩,为199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日本落叶松本次设计为首次抚育间伐,其它油松林1996年进行过第二次抚育,本次设计为第三次抚育间伐。

1.5林木生长情况

设计区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立地条件也较好,尤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林场加大了管护力度和病虫害监测、防治范围,因此,设计区无人畜鸟兽危害,林木长势良好。

2小班区划及调查

2.1小班区划

2.1.1区划方法

小班区划在二类调查划分的营林区和林班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划,各级名称和林班号没有变动。

小班区划界线主要自然区划为主,充分利用沟系、山脊、道路等自然界线进行区划。对小班面积太小或自然地形不明显,采用gps定位,现地量测的方法进行了区。同时小班区划依据以下因子进行:一是不同林分类型划分不同小班,二是龄组不同划分不同小班,三是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划分不同小班。

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小班面积一般控制在7.5~150亩之间。

2.1.2区划结果

实验林场人工林抚育间伐设计共分为黑木岭、红青岭、李家坪、红崖沟4个作业区,涉及8个林班,区划19个小班。详见下表:

实验林场人工林抚育小班区划一览表

作业区

林班号

小班个数

备注

合计

8

19

横岭

5

2

12

5

黑木岭

40

3

43

1

44

1

红青岭

75

1

76

1

李家坪

66

5

2.2小班调查

2.2.1调查方法

⑴调查内容:小班株数、小班林木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活立木蓄积量等。

⑵调查方法:小班调查采用目测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时先对小班进行全面目测,掌握小班林分类型、树种组成及林木分布等基本情况,然后确定样地或样带位置及个数,并对小班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在小班内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林分分布状况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正方形样地1~3块,样地边长为25.82m,面积666.7m2,样地四角埋设木桩进行标记。

(3)样地(带)调查:对样地(带)内达到起测胸径(4cm)的林木,用测树围尺量测胸径,并记录在样地检尺记录中,达不到起测胸径但有培育前途的林木统计株数(不参与平均胸径计算)。依各树种平均胸径选取3—5株标准木,实测其树高,获得各树种平均高。在样地西南角附近或样带中心,进行土壤、下木、活地被物等因子调查。

(4)出材率调查:根据林分、材质状况和市场需求现场确定不同材种的出材率。在样地内伐倒一定数量的样木实际造材,以总材积的100%,求算各适销产品的出材率,推算小班各材种出材率。如果小班内树高、直径、尖削度、干形以及根茎处废材比例等影响出材率等因子有较大差异难以统一确定的,调查各不同出材率等级所占面积,加权计算小班平均出材率。

3森林资源情况

3.1全场人工林资源现状

为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经过历届领导与职工近40年的不懈努力,依沟系为体系,在宜林荒山、灌丛、疏林地、采伐迹地、次生林改造迹地,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累计造林27.5万亩,保存面积16.6万亩,已郁闭成林。人工林树种以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为主,另有少量的云杉、水楸、枫杨等。人工林总蓄积48.8万m3。其中落叶松人工林面积2.0万亩,蓄积约4.4万m3;华山松人工林面积0.2万亩,蓄积约1.2万m3;油松人工林1.4万亩,蓄积约9.1万m3;针叶混交人工林面积0.5万亩,蓄积约1.8万m3;阔叶混交人工林面积12.5万亩,蓄积约6.4万m3。平均林龄22年,林分最大年龄为36年。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为六十年代所引进的树种,经三十多年的引种试验,与同期营造的油松、华山松相比较,具有速生、丰产、干形通直圆满,木质纤维长等特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全场以每年0.15~0.4万亩的速度开展了大面积造林,采用了速生丰产用材林的营造技术和工程造林的管理办法,造林成效显著,目前平均林龄9年,最大林分年龄14年。由于密度大,冠高比已达1/3左右,大面积人工林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部分林木已枯死。为了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增强其生态功能,采取生长抚育促进林分正常生长发育,是当前人工林经营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据调查,急待需要抚育的人工林面积已有0.15多万亩,合理抚育强度在25~45%之间。

实验林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人工林立地条件好,林分生长良好,10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8.4cm,平均树高10.6m,每公顷蓄积量81.2m3。需要抚育间伐的日本落叶松林分,林龄13年,郁闭度都在0.9以上,亩均蓄积7.0m3。

3.2设计区森林资源

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作业设计区总面积1396.3亩,作业面积1356.3亩,非作业面积40亩,扣除的非作业面积主要是小班内的险坡、天然林、道路、水域等。

⑴红崖沟作业区:位于5、12林班境内,设计小班面积523.2亩,作业面积523.2亩。区内山体低矮、地形开阔、坡度平缓,土壤深厚,海拔在1640~1900m之间,平均坡度为30度左右。12林班的1-5号小班,面积468.8亩,是199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林分郁闭度0.9,林木组成为10日落+杂,平均树高为9.1m,平均胸径10.1cm,保存株数为171株/亩,蓄积量为5.8874m3/亩;5林班的1-2小班,面积54.4亩,是70年代初营造的油松林,林分郁闭度0.8,林木组成为8油1华1杂,平均树高为11.7m,平均胸径20.4cm,保存株数为70株/亩,蓄积量为9.1544m3/亩。区内林木长势良好,分布均匀,落叶松由于密度大,冠高比已达1/3左右,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部分林木已枯死。设计区交通方便,有人为破坏活动。林下卫生状况较差,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榛子、蔷薇等,高度2.2m,盖度为40%左右。

⑵李家坪作业区:位于66林班境内,设计小班面积234.5亩,作业面积229.5亩。地处李家坪前半段,区内地形开阔、坡度平缓,土壤深厚,海拔在1500~1660m之间,平均坡度为25度左右。林分是80年代初营造的油松林,郁闭度0.8,林木组成为8油1杂,平均树高11.0m,平均胸径17.7cm,保存株数为87株/亩,蓄积量为8.8715m3/亩。林分主要分布在坡下部,林木稠密,长势良好,小班上部为针阔混交状态,再到坡上部呈天然林。灌木主要为胡枝子、蔷薇等,高度2.3m,覆盖度为30%。

⑶红青岭作业区:作业区小班面积196.9亩,作业面积166.9亩,位于红青岭营林区址两侧坡面中下部的75、76林班内,共区划2个小班,小班作业管理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林木组成为6油4青+华,林分郁闭度0.8,平均树高10.9m,平均胸径17.7cm,林龄33年,已达近熟龄阶段。每亩株数为98株,每亩蓄积量10.9396m3。小班内林木呈团块状分布,分布不匀,中下部稠密,上部稀疏,且呈针阔混交状态。灌木种类主要为胡枝子、忍冬、蔷薇等,高度1.6m,覆盖度为25%。

⑷黑木岭作业区:设计小班面积441.3亩,作业面积436.7亩。位于黑木岭营林区址附近,北利公路两侧的40、43、44林班内。林分优势树种以油松为主,成数占7成以上,伴生树种有华山松、落叶松、青冈、杂木等,林分郁闭度0.8,平均树高12.4m,平均胸径19.0cm,平均年龄29年。每亩株数为80-98株,每亩蓄积量11.0017m3。区内林木长势良好,分布均匀,干形通直圆满,小班下部有大径材分布。由于密度大,已不同程度地出现自然分化现象,林木直径生长明显下降。林下卫生状况较差,有枯死木、风倒木分布。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榛子、蔷薇等,高度1.8m,覆盖度为30%。

4技术措施设计

4.1抚育间伐方式

该场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林分为日本落叶松幼龄林、油松中龄林及部分近熟林。根据《细则》规定,结合林分现状,本次设计采用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具体标准为:

透光抚育:在红崖沟作业区的日本落叶松幼龄林阶段进行,在林分中清除影响林木生长的藤蔓、杂灌。主要间伐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ⅴ、ⅳ级木和过密的ⅲ、ⅱ、ⅰ级木。

疏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目的是进一步调整林分密度,调整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加速保留木的生长,培育良好的干形。伐除干形不良、无培育前途、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林木,为目的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生长伐:在近熟林阶段进行,伐除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加速保留木的直径生长,缩短成熟期。

4.2抚育间伐强度及选木挂号

依据各样地调查的林分因子和林木生长状况,参照《小陇山林区主要树种林分密度表》确定适宜的保留株数和郁闭度,按照《细则》规定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分级,确定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频死木和枯立木,依据选木挂号的原则,选择间伐木进行检尺挂号。间伐木挂号坚持“五挂五不挂”和“四看”的原则,“五挂五不挂”即为:“挂弯不挂端、挂密不挂疏、挂病不挂健、挂双不挂单,挂无益藤蔓杂灌不挂有益下木”,“四看”即做到看树冠保证郁闭度、看树干保证挂劣留优、看周围保证密度均匀、看树种保留目的树种。对ⅳ、ⅴ级木(被压木、濒死木、病腐木、枯立木、弯曲多叉木、断梢木)等林木优先挂号,再对部分ⅲ级木,以及密度过大或受害的ⅱ级木、个别ⅰ级木进行挂号。

样地挂号完毕后,根据保留木状况测算保留林分郁闭度,若保留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要对挂号木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挂号木检尺记录,计算挂号木各树种平均胸径,并选取3~5株平均木,实测树高,推算挂号木各树种平均高。挂号木各树种平均胸径采用胸高断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样地挂号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以各树种的组成系数加权平均求得,挂号木各树种单株材积用相应树种二元立木材积式计算,样地挂号木蓄积为各树种蓄积量之和。

根据挂号木株数和蓄积计算抚育间伐的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

在样地挂号木每个径阶选择一个平均木进行现场造材,导算样地各径阶林木平均出材率。

小班内各样地间伐强度和平均出材率加权平均求得小班间伐强度和平均出材率。按设计的抚育间伐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指导全小班抚育间伐木挂号,小班选木挂号的强度。控制在设计抚育强度的90~95%之间。

抚育间伐强度结合林分经营目的、产品销路、立地条件、初植密度、最适经营密度等因素,遵循有利于促进保留木材积和形质生长、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原则合理确定,设计抚育间伐株数强度为15-27%,蓄积强度为15-28%,抚育采伐株数33978株,抚育采伐蓄积2383m3,设计出材率为63%,出材量为1515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为777m3。

红崖沟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6-27%,蓄积强度17-28%,采伐株数20763株,采伐蓄积758m3,出材率57%,出材量430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297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1.1cm,平均树高10.7m,郁闭度0.7。

李家坪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16%,蓄积强度20-25%,采伐株数3100株,采伐蓄积435m3,出材率63%,出材量283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136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9.6cm,平均树高11.2m,郁闭度0.7。

红青岭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20%,蓄积强度15-20%,采伐株数3315株,采伐蓄积316m3,出材率67%,出材量211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90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16.5cm,平均树高11m,郁闭度0.7。

黑木岭作业区抚育间伐株数强度15-20%,蓄积强度15-18%,采伐株数6800株,采伐蓄积874m3,出材率68%,出材量591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254m3。保留林分平均胸径20.1cm,平均树高13.5m,郁闭度0.7。

各小班伐强、出材率、出材量详见附表2。

4.3集材方式和清林方式设计

本场抚育间伐木以小径木居多,适宜采用人力集材的方式,作业结束后产品按指定的楞场堆放。作业区目的树种居优势,且分布均匀、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木材可供纤维板厂加工利用,林场应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对不可利用的采伐剩余物,在不影响更新的前提下,采取保留、利用、堆积或者截短散铺等方法进行清理。对林冠下生长健壮、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下木及灌木应尽量保留,杜绝全面清理林地。

5收支概算

根据市场价格及经济指标概算,实验林场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收支概算如下:

5.1项目总收入

项目总收入652620.00元,其中:

①规格材销售收入606000.00元;

②可利用采伐剩余物销售收入46620.00元。

5.2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4108.80元,其中:

①直接投资82323.00元;

②间接投资168847.80元;

③税金99291.00元;

④育林基金125862.00元;

⑤维简费28785.00元。

5.3项目盈亏

本项目总盈余147511.20元。详见经费收支概算表。

5.4效益评价

通过抚育间伐生产规格材1515m3,可利用采伐剩余物777m3,总收入可达652620.00元,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抚育间伐为林冠下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可将人工纯林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人工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防护效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抚育间伐生产的木材和可利用采伐剩余物,为纤维板厂提供生产原料,解决近500名职工的就业问题;另外,组织林区群众参加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劳动,对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帮助林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人工林抚育间伐,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

6保障措施

6.1建立完善的采伐目标管理责任制

林场与采伐工区签订采伐目标管理责任书,采伐工区与施工班组签订采伐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的主要内容为省林业厅批准并经局分解到林场的人工商品林采伐量和出材量、采伐方式、更新造林措施、主要责任人以及监督管理的措施等。通过签订责任书和责任书的落实,确保不采伐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木;不采伐天然林;不超范围、超数量采伐林木;确保人工商品林抚育间伐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进行。

6.2实行伐前公示制度

实行伐前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林场在采伐前要加强宣传,增加政策透明度,让社会各界知道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组织各伐区在采伐现场附近的交通要道设立林木采伐许可证公示牌,现场公示采伐单位的林权证号、采伐林分起源、林种,树种、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地点、采伐面积、蓄积、出材量、采伐期限、批准采伐机关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商品林范文篇6

一、采伐范围

2011年我县开展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的单位有:隆坊镇、田庄镇、阿党镇、桥山镇、仓村乡,共下达采伐蓄积3894立方米,全部为集体或个人人工商品林采伐。

二、采伐原则、目的和内容

(一)采伐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本次采伐要严格控制在人工商品林范围内,严禁采伐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采伐、集材和更新方式必须有利于生态保护和提高林分质量。

2、坚持按计划采伐原则。本次采伐严格按照省林业厅下达的指标实施采伐,不得超计划、超范围进行作业设计和采伐,非采伐单位不得实施人工商品林采伐。

3、坚持重点布局原则。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功能,调动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和实现森林可持续性经营为目的,合理安排,优先考虑造林大户和经济困难的林农或人工过熟林的更新采伐和人工中幼林的抚育采伐。

4、坚持责任追究原则。近年来,由于木材市场对商品林的需求较大,为了防止出现乱砍滥伐、乱收滥购等问题,必须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监管人员的相关责任,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此项工作取得成功。

(二)目的

本次采伐的目的是积极探索人工商品林的合理经营思路,深入研究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缓解造林大户的经济压力,促进人工商品林的合理利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护林育林积极性。缓解我县商品材供应紧缺的矛盾,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

(三)内容

确定人工商品林采伐对象和范围,理顺采伐程序,建立健全采伐保障措施,探索采伐管理重点,完善采伐技术规范和标准,总结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1、采伐对象

中幼林抚育间伐,人工成、过熟商品林采伐更新,农田林网及四旁树采伐更新。采伐树种为:刺槐、杨类等。主伐年龄:刺槐、杨类等阔叶林为20年以上。

2、采伐依据

以2010年《县生态公益林变更商品林区划界定成果报告》为依据,结合“二调”成果,禁止采伐天然林、公益林和人工防护林及“两线三点”范围内的林木包括人工林的采伐。

3、采伐方式

①抚育间伐:幼林透光抚育郁闭度不低于0.9,采伐强度低于株数的40%或蓄积的30%;生长抚育郁闭度不低于0.8,采伐强度低于株数的30%或蓄积的20%。

②皆伐:对已达到成、过熟年龄的人工用材林可以实行小面积皆伐,除成、过熟刺槐林外,其余树种小面积皆伐,伐块面积不得超过5公顷,伐块间要保留30-50米的保留带。成、过熟刺槐林实行皆伐,严禁采用择伐方式进行采伐。

三、关键环节的操作

(一)采伐管理

1、采伐作业设计

本次采伐工作作业设计由县林业调查设计队承担,设计要以户(申请人)为单位进行小班采伐作业设计,设计采伐蓄积不得突破我县商品林木材生产计划。采伐作业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原林业部《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技术规程,集体、个人的采伐作业设计由县林业局负责审核批准。作业设计名称统一规定为《县2010年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

2、采伐许可证的审核发放

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须提交采伐申请书(申请书由村组、乡镇、林业分站填注意见后上报县林业局)、采伐作业设计及批复、林权证明及承包合同或协议书,集体、个人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县林业局统一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必须经县林业局局长或主管局长批准后,由采伐管理人员负责签发。

3、采伐公示

在采伐作业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知晓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要按照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内容对采伐的地点、面积、蓄积、采伐方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7天。采伐集体、个人林木在所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采伐结束后,要将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伐区拨交

在采伐作业前,县林业局负责组织林权所有者、作业设计者、采伐者、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到采伐地块进行伐区拨交,明确采伐的区域范围、数量和强度,并经四方共同在伐区拨交单上签字后方可实施采伐。

5、采伐作业

在采伐中,必须凭证采伐,并要严格遵守采伐作业设计,严禁超限额、超计划和超时间采伐。各乡镇必须在2010年12月20日前结束采伐作业。

6、伐区验收

采伐作业结束后,县林业局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伐区进行检查验收,主要验收实际采伐地点、面积、方式等与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是否相符,并出具伐区验收报告,所有参加验收人员必须签字,并由验收负责人签字负责。

7、采伐更新

采用皆伐的地块,在采伐当年或次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迹地更新任务。由县林业局监督林权所有者及时更新,刺槐林采伐迹地的更新采取侧根“断根”的方法,提高采伐迹地更新密度和质量,保证当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0%以上。

(二)流通监管

1、木材经营

木材经营单位(个人)必须在县林业局办理收购木材许可证,在与县林业局签订守法经营保证书后,方可进行商品材的收购和销售。经营者如有违法行为,县林业局即刻取消其经营资格。

2、木材运输

人工商品林采伐所采伐的木材,如需销售运输,必须办理木材运输证,木材运输证由市林业局统一核发。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为加强采伐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市要求,决定成立县人工商品林采伐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

根据省市要求,本次采伐工作主管县长为第一责任人,县林业局局长为主要责任人,各乡镇长为本乡镇采伐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乡镇长为主要责任人。

由县政府和各乡镇,乡镇与采伐的村委会之间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凡涉及采伐的村委会与林木所有者;林木所有者和采伐工队都要分别签订采伐合同或协议书,全面落实监督和采伐作业责任,谁出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3、强化监督

①为全面保障这次采伐工作,把监督工作贯穿始终,决定成立县2010年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工作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全面负责对采伐工作的监管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日常工作。

②加强对采伐许可证、采伐作业、木材运输、伐后更新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对以人工商品林采伐为名乱砍滥伐林木,特别是乱砍滥伐天然林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对玩忽职守、监督不严造成超限额采伐的,弄虚作假违规采伐的,或借试点之机乱砍滥伐的,除追究直接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

③强化对采伐作业设计的审查。作业设计现地验证应不少于总面积的3%,合格率达到95%以上视为作业设计合格,合格率在85-95%的要做补充调查设计,合格率在84%以下的要责成设计单位重新设计。

④各乡镇、县林业局要派专人对采伐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不超范围、面积、蓄积、出材量采伐。

商品林范文篇7

经营方面

对速生丰产用材林要及时进行抚育,必须做到留优去劣,砍小留大,间密留稀,对商品木的清林、抚育不应受季节控制。对于陡坡、土壤肥沃地块的成过熟林采取横山带式皆伐的办法,在获取木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对瘠薄山场营造的经济林,采取及时更新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在商品林的经营中要加大科技含量,要对树木采取补肥、保水等措施,促进林木生长。要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病虫害。做好安全防火,杜绝火灾的发生。

机制方面

商品林范文篇8

坚持强化领导,严把责任关县林业局及各采伐试点单位相继成立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实施工区、乡(镇)林业站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县林业局分别与实施单位签订了采伐试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责任机制。为加大对采伐试点工作监管力度,县林业局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采伐工作监督领导小组,并落实了两个领导小组各成员分片管理监督责任制,确保了采伐试点工作规范实施。

坚持规范运作,严把作业设计关市、县两级林业勘测设计队,严格按林木采伐技术规程和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提交了人工商品林试点采伐施工作业设计说明书,做到了无超限额设计、无改变采伐类型、采伐方式和采伐对象设计,使全县人工商品林采伐作业设计做到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体现了注重实效,有效监管的原则。

坚持依法采伐,严把审批关各采伐实施单位的采伐作业设计必须坚持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评审批准后,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并由市、县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划拨伐区,方可凭证采伐。

商品林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桂林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旅游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也在桂林高速发展,但在《桂林旅游业“十三五”规划》中却没有政府方面关于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的策略,并且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多以企业微小网店为主。旅游商品,又称旅游购物品,是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提供的富有特色、对旅游者具有强烈吸引力,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的物质产品。本文所指的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旅游实用物品,即旅游礼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日用品和保健品。对于旅游商品而言,它不仅与传统商品性质相关联,还与传播旅游地文化形象相关联,这意味着要把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一同规划到旅游电子商务中。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出现,可以让旅游商品销售工作与信息化技术发生紧密联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商品销售网络的覆盖范围能够迅速扩张。如何找出桂林旅游商品在发展电子商务时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高效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已经成为桂林旅游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现状

1.桂林旅游商品发展现状。桂林旅游商品经过长期的发展,其生产和销售网络规模已自成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旅游日用品4大门类,300多个种类,多个花色品种。比如著名的土特产品有沙田柚、白果、荔浦芋、桂林米粉、桂林豆腐乳等,此外还有桂绣、阳朔画扇、纸伞等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桂林旅游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种类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因其一些纪念品和工艺品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被更多人熟知并喜爱。在此之外,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有着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依托整个桂林的客源市场,桂林旅游商品在全国各地范围内销售,具有自身独特鲜明的特色而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了消费者群体的青睐,获得了较好的销量,使桂林旅游商品在销售方面也取得较好的发展。2.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现状。在旅游电子商务方面,根据《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出,桂林在国家提出的“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中迅速借力互联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搭建了“一键游桂林”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机游平台),同时与著名电商阿里巴巴、全球最大在线旅游媒体到到网(TripAdvisor)、百度、携程网等知名网站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和进行新媒体专题营销,成效颇丰。显然,桂林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方面的速度与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在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方面,桂林的旅游商品企业呈现规模小、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数旅游商品依赖个体经营进行线下销售,少部分企业开拓了线上营销渠道。旅游商品有着传统商品的属性和旅游背景,其复杂性不能和普通商品相提并论,因此应该结合旅游电子商务来发展,提升旅游商品形象,促进旅游商品在桂林的营销,提高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的占比,才能为桂林旅游业发展增添强劲的动力。

二、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旅游商品有效供应不足,市场混乱。桂林旅游商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有效供应不足导致市场混乱现象频发,主要是指桂林旅游商品市场上出售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很多,但是真正适合大多数旅游者需要,同时符合大多数旅游者平均购买力的旅游商品则供应不足。桂林市场旅游商品存在着包装粗糙、产品雷同、价格混乱等问题,加上部分个体经销商随意起价、素质低下,极其影响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挫伤旅游者多层次、多样性的购物需求,影响了桂林旅游商品市场信誉,长此以往影响旅游者对桂林旅游商品的印象。2.桂林旅游商品电商经营主体规模小。桂林旅游商品电商经营主体以小微网店为主,依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为主,难以保证质量和信誉,忽视“桂林山水”良好形象所能够为商品带来的效益。同时,由于中国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针对旅游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欠缺,很多企业无法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对于一些旅游商品经营规模小的企业来说,引进相关领域的人才非常困难。而且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对于这些以传统经营方式为主的企业相对陌生,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去打入电商市场,加上政府没有细致地进行引导,没有完善旅游电子商务政策,导致本身在电商平台的劣势明显,难以经营。桂林市需要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助力企业搭建电商销售渠道,完善服务与企业的电商体系,才能摆脱如今这个只能依赖旅游地销售商品的局面。3.个体经营为主,抗风险能力弱。很多电商企业依托其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的销售特点进行个体经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得到了较好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在2020年春节之际,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持续了几个月之久,包括桂林在内的电商企业个体经营者,受疫情的影响,难以复工复产,其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都有所下降,对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了桂林电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经营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商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电商企业个体经营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只有对旅游商品不断创新和弥补企业自身的不足,才得以抵抗未来电商企业发展中更多的风险。4.桂林旅游商品缺少主导的特色产品。桂林的旅游商品众多,现在较为出名的桂林“三宝”(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桂林豆腐乳)、桂林米粉、桂林马蹄糕等大多是一些土特食品,而回顾桂林旅游发展时代,桂林曾经热销的旅游商品有字画、珠宝玉器,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产销一体化的主导旅游商品。并且,桂林景区随处可见的古玩产品、纪念品、仿古制品、服装丝绸等除了印有桂林山水字样和logo以外,和其他地方景区的旅游商品在材质和样式上没什么实质性区别,这样雷同、单调、无特色的旅游商品无法满足来自全球各地旅游者的需求。

三、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1.整合旅游商品与电商资源,政府引导营销。通过实施商品开发与整合、引进电商资源等措施,强化桂林市旅游购物体验。搭建创意设计平台,依托桂林高校智力资源,深挖桂林山水、人文特色,设计桂林特色旅游商品;扶持、培育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制定旅游商品购物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出台旅游商品质量保障规章制度,提高桂林旅游购物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利用好现有的电商资源,引导旅游商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造桂林旅游商品良好形象,为旅游商品企业做好扶持保障;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本地电商品牌,针对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国内与国外游客汇集这一特有的城市资源,将旅游购物与桂林旅游休闲整合在一起,积极建设针对游客面向全球的旅游购物平台,形成政府—企业—电商平台三方合作路径,扩展旅游商品网络销售渠道。2.完善企业的电商服务体系,电商平台主导营销。想要进入电商领域,首先就需要引进电商人才或者企业投资自己学习电商实操知识,完善企业在电商方面的服务体系,才能依托淘宝、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建立多个旅游商品网上店铺。除此这些,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店、微博等以社交电商为载体的平台进行销售,以这些电商平台为线上主导营销,同时和线下实体店结合起来,把营销模式逐步多元化。以电商平台为主导营销的优势是人力成本降低、可以同时经营多个店铺,省去租房、水、电、装修费等。因此,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电商培训体验等服务,使企业增进了对电商的了解,完善各自电商服务体系,才能应对旅游旺淡季和重大事件影响旅游地游客量的冲击。也要引进电商领域人才,进行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完善企业福利制度,培养员工积极性,创新电商发展方案,实现电商企业更好的发展。3.进行旅游商品创新,扩大电商企业规模。电商企业个体经营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对于电商企业个体经营者而言,想要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其他大型企业容易得多,电商企业个体经营者需要在疫情复工潮开始之后,重新定位企业自身的发展,分析好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及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电商的宏观环境,处理好线上售卖流程,以及线下服务流程,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调整好自身的发展战略,筹划好未来电商发展路径。也可以积极进行旅游商品的创新,制定具有桂林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形成独特有深意的旅游商品,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在庞大的电商旅游企业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旅游电商个体经营具有价格方面的优势,个体经营者可以对旅游商品的价格优势进行有效宣传,从而扩大电商企业的规模,提高电商企业个体经营者抵抗风险的能力。4.挖掘主导的特色旅游商品,“旅游圈”+“自媒体”辅助营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商品可以有很多,但是能够体现其特色的旅游商品是需要经过市场观察和挖掘的,比如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品,经过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产品,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品等。桂林旅游商品众多,但是能够真正成为其主导的旅游商品不仅要具备旅游商品的基本特点,还要能传播桂林文化形象,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旅游者购买欲望、满足消费者对桂林的精神需求。主导的特色旅游商品的系列土特食品可以归为一类,除此以外还应该有体现桂林文化系列的非同质化的高质量商品,赋予它们好的包装、好的广告词、好的寓意,利用“旅游圈”+“自媒体”模式辅助其营销。“旅游圈”+“自媒体”营销模式是指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借视频网站、微信圈子、直播带货平台之力,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商品进行宣传,比如利用快手、抖音、斗鱼直播带货,拍摄具有旅游地特色的短视频,把目标客源引流到电商平台上的店铺或者微信圈。由于当下自媒体营销处于一个非常火热的阶段,则要求“旅游圈”+“自媒体”营销所具备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创新,不仅仅是对产品的创新,其拍摄风格、营销策划、直播方案都需要创新,如果能够利用好该营销模式,不仅能辅助电商平台进行营销,还能为桂林吸引更多游客,传播桂林的文化形象。

四、结语

旅游商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具有生命力、文化内涵的商品,它依托旅游地发展,和旅游地一样受到淡旺季、重大事件影响,因此桂林旅游商品想从一个区域性商品做成全国闻名的特色产品,就要在旅游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发展旅游商品电商营销。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发展桂林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有一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友珍,裴玉昌,吴洪亮.旅游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2]桂林特色旅游商品课题组.桂林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3]桂林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B/OL].

商品林范文篇10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2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2.3森林分类经营是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3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林场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林场又是不合理的。

4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4.1林场划类经营

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我区的大部分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林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

4.2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