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划生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0:16:01

人口计划生育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1

一、人口形势

****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预计全县总人口到****末可以控制在20.6万人以内,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等新的婚育观念正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工作格局逐步由人治转变为法治;工作思路逐步变管理为服务,逐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激励机制,全县独生子女领证率预计将达到40%以上。2002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验收命名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并连年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目标,为****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当前全县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计划生育发展的难度很大,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个别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不足。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个别乡镇和部门领导对抓计划生育工作认识不到位,讲话多,办事少,一谈到实质问题,不是没时间,就是顾不上,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只落实到口头上,写在文件上,而不是按上级要求,真正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在县级相关部门中,认为计划生育工作是计划生育系统的事,其它部门只是配合,影响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在部分群众中,随着“一法五规”的相继出台,误认为计划生育放宽了,没有以前那么严了。在我们的计划生育干部中,群众观念不强,习惯于对群众提要求,做指示,把群众当作管理的对象,没有形成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更谈不上对群众搞好服务。

(二)人口数量过多依然是首要的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尽管目前全县的生育水平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受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今后每年出生人口和净增人口的绝对数仍将很大,加之又一次生育高峰期的出现,预计****期间平均每年净增人口将超过1600人。****年全县总人口将接近21.5万人。巨大的人口数量,将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造成很大压力。同时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很不健全,子女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养老、医疗护理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在一些群众中仍根深蒂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自然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实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后,计划生育工作难度更大,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依然是必须长期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综合治理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的人口问题表现的相当突出。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大,失业下岗人数大量增加,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未婚同居、非婚生育、早婚早育、离婚再婚人群将会大量出现,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继续增大,要求各部门单位切实落实“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和流动人口“房主、业主负责制”,更需要相互配合和齐抓共管,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路子。

(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难以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需求。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及生殖保健服务水平要求增高。目前,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工作一时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在生殖保健服务上,由于技术水平低,设备短缺,开展优质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五)新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仍较严重。

由于广大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相对滞后,一些群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思想仍根深蒂固,加上卫生部门的医疗机构和个人门诊的B超管理使用不当,批准生育二胎对象擅自堕胎和溺弃女婴现象仍相当严重,导致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根据国统报表显示:2001年至****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28、142、129、126。

(六)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目前对计划生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很多,但在具体的执行中困难重重。具体原因很复杂,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诸如独生子女保健费的落实、自觉放弃二胎生育的奖励、增加集体财物分配份额、社会保障及扶贫帮困、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等问题,在广大农村还没有完全予以重视和落实。

二、规划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规划原则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开发人力资源,把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全县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目标是:计划生育率达到96%以上,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5年内平均增长率不超过于7‰,增加人口不超过7000人,到****年底,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1.3万人以内;****年到2020年底,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2.6万人以内,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行育龄夫妇享有的基本生殖保健服务,有条不紊地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逐步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力争****年底降到115以内;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户的各项优惠政策,兑现率要达到95%以上;建立和完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和符合本县实情的计划生育考核评估体系;5年内20个乡镇全部实现综合服务乡镇目标,并力争创建部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人口计划管理。

要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按照市上下达的年度人口计划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本县分年度人口计划,坚持实行一孩怀孕申报、出生登记制度和二孩批准生育制度,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为群众服务,切实做到送证上门,跟踪服务。特别是农村刚刚实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后,要多为群众做好宣传服务工作,严格和规范二孩生育证的审批程序,严防弄虚作假,提高人口计划落实的准确率。

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考评体系,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估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引导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扎实抓好中央《决定》和“一法五规”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进程。

中央《决定》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一法五规”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全县各级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决定》与“一法五规”作为计划生育的头等大事,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加强对党政领导,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的计划生育培训工作,剔除“管人”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对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和因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各类事件,坚决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妥善解决。

(三)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通力协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积极配合计生系统搞好全社会的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急在计生系统,冷在其他部门单位的错误倾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各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责任,在机构改革、户籍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就业制度改革、城市社区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政策都要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四)完善以“三查”和生殖健康“三大工程”服务为主体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

坚定不移地建设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改善装备,规范服务标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拓宽服务内容,强化“三查”服务,加大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力度,积极向育龄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去落实。同时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计划生育广域专网,将育龄人群的信息档案录入准确,传送及时,为上级计生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

(五)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广大农村只能把老年保障寄希望于多生孩子和生育儿子来实现,这就产生了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利益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提高。****期间要重点落实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计划生育户率先脱贫,要挤出大量资金分批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从生活和防老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协调劳动、医保、养老中心等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六)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活动经常。进一步加大属地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社区与驻地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共建共管机制。强化“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干部职工管理机制和“依托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镇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水平。

(七)切实加强领导,转变工作作风。

坚持“三个一”领导体制、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查制度,切实解决好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关键问题。积极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系,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必需经费。坚持完善计划生育考核制度,建立求真务实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一票否决的规定,为抓好各项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有效治理性别比失衡。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条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领导全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国家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第十二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三条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第十五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费用。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七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九条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第二十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第二十一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前款规定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或者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三条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

国家鼓励保险公司举办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保险项目。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第二十五条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条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九条本章规定的奖励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国家建立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十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四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国家鼓励计划生育新技术、新药具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第三十五条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三十七条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违章操作或者延误抢救、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按照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三条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具体管理办法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3

一、工作成效

我县地处陕西省最北端,辖7镇13乡,334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户数为56481户,总人口为21485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77461人,占总人口的82.6%。全县共有育龄妇女47989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38348人,占总人口的18.5%。其中零孩1641人,一孩12112人,二孩14094人,双女户228人,多孩10341人;累计落实各项节育措施35168人,其中上环10268例,绝育22278例,药具2550例。综合节育率达91.7%。

1、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全县各级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市计生局精心指导下和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广大计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增率稳定在5‰以内,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5%以上。****年底总人口控制在21.5万以内,完成市上下达的人口计划目标。为全县的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进一步强化了“三个一”领导机制。

****以来,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在了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依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认真落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市上下达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量化,逐级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全县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划拨计划生育经费460万元,划拨计划生育事业费319万元,保证了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3、宣传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县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形式、系统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10条国策街,8个国策门,3条国策路。府谷电视台《计生之窗》栏目14年未间断,****共播出200余期,在《府谷报》刊登计生知识问答300多期,制作散发计划生育“一法五规”、生殖健康知识读本等宣传品30余万册,累计投资达15万元。积极组织宣传培训工作,使各级干部进一步转变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人们的婚育观念较“九五”大有改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旧观念逐步消除,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典型逐步取代了过去的一些抢生、偷生现象,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激发了广大群众建立新型婚育文化的热情。在抽查的300名已婚育龄妇女中,249名家中有计划生育宣传品,入户率达83%,231人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有所了解,已婚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人数为276人。

4、基层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

****以来,我县对计划生育队伍不断充实,待遇进一步落实。全县共有344个村(居)委会,村村有专职计生副村长,在344人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就有307人,待遇报酬由乡(镇)政府在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兑现,使他们真正担负起应尽的职责,从而为我县的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全县共建立了村级计生协会组织344个,会员人数发展到2245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42%。我县共有县级服务站1个,达到省级优秀服务站标准,20个乡镇服务站,达到市级优秀服务站标准15个,县乡两级服务站有技术人员118人,其中取得计生技术服务合格证人数84人,取得高级职称的有4人,取得中级职称的有8人。近两年来,我县为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县服务站每年对乡镇服务站技术人员轮训三个月,县服务站8名技术人员到省市大医院进行技术进修,为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

2001年以前,由于独生子女户及双女结扎户的优惠政策得不到根本落实,农村领取独生子女证户数较少。****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方法逐步转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截止****年底,全县共领取独生子女证户数达到5836户,其中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有4469户,占到全县农村一孩户的48.1%。独生子女保健费全部按标准(5元/户/月)落实到位,****年为968户独生子女户和187户双女户家庭兑现了其他优惠政策(如独生子女减免杂费、办理养老保险等)。今年,按照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对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我县先后经过三次摸底,共调查核实出符合条件的72人,奖励扶助金已全部落实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育龄群众少生优生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

6、建立了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平台,提高管理水平。

“九五”期间,我县虽然投资40多万元为各乡镇配备了微机,安装了计划生育信息软件,但由于诸多原因,还是没能运行起来。****以来,全县共投入50多万元用于信息网络建设,先后对27名县乡微机操作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增强了操作技能,于****年底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截止目前,38348名已婚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全部录入,为创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甲级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计划生育工作现代化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7、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

****以来,我们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通过“综合服务乡镇”的创建,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村级网络建设,逐步推行“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快“自治村”的创建步伐,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自治村”25个,创建“合格村”37个。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培植了亮点,攻克了难点,树立了典型,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推进了村为主工作进程。

8、实施综合治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转变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变集中清查为经常性上门服务。在县城区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管理,建立了“属地管理、居民自治、单位负责、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同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凭一证办多证”和“房主、业主负责制”的工作机制,收到了明显效果。在干部职工管理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思路,规范了程序,建立了“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干部职工管理新格局,从强化三查工作入手,重点落实了“双向管理”体制。同时加大了干部职工“六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在晋职晋级、提拔调动、评优树模等方面严把计划生育政策审查关,为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管理奠定了基础。针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问题,重点采取了生育二胎只给一次性机会、跟踪服务和定点分娩等关键措施。严格B超管理,落实了操作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B超鉴定胎儿性别、溺弃、隐瞒女婴的不法行为。经过治理,新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势头有所遏制。依法行政是计划生育管理的核心,为了切实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利益,我们从强化法制教育,提高计生干部的执法水平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落实“七不准”规定,严明计生干部纪律。今年未发生一例因工作不当而引发的重大恶性事件。

9、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全程服务。

****,各乡镇、县计生服务站创造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了各项服务工作。首先各级服务站免费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三查”、“四术”服务。其次,突出对育龄群众的查病治病工作,各级服务站始终贯彻防病治病的服务宗旨,充分保证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计生委组织的百车千村送健康活动,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好评。在每年的“7·11”世界人口日之际,各级服务站上街开展义诊活动,第三,积极开展“五期”教育和优生优育系列咨询服务,各乡镇通过乡、村人口学校,每季度对所辖育龄妇女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五期”教育和优生优育教育,同时提供避孕节育技术及生殖保健系列服务,逐步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0、加强干部队伍和行业作风建设。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计生工作的需要,我们始终立足于教育和提高干部素质,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整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边整边改和抓好工作相结合,确保了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进一步加强了计生队伍思想、作风、纪律廉政能力建设,提高了计生系统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水平,推动了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难度很大,困难较多,主要表现在:

1、个别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不足。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是做好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个别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谈得多、做得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只是写在文件上,落到口头上。各级领导应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对计划生育工作不负责任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2、综合治理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的齐抓共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新的人口问题表现的相当突出,如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失业下岗人数大量增加,婚姻登记制度改革,非婚同居生育、早婚早育大量出现,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大,各有关部门应切实落实“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十六字方针和流动人口“房业主负责制”,更需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路子。

3、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收效甚微,出生婴儿性别比仍然较高。性别比失衡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它将关系到下一代人的婚姻和社会安定。“九五”期间我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比正常稍高,自****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日趋严重,主要是二孩出生性别比,我县由2001年的115升至****年的267,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应加强B超的管理,加大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格实行定点分娩和二孩生育只给一次机会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大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溺弃女婴等的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

4、利益导向机制仍不健全,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是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少奖多罚为重奖少罚的工作方法。今后要加大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照中省市有关对农村部分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文件精神,做到“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错”的原则,落实好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解决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5、强化属地管理,实现流动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和难点。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的育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之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凭一证办多证”、“房(业)主负责制”机制还没有真正落实,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流出人口大部分在本县范围内,多数乡镇在流入人口较集中的府谷镇、新民等乡镇设立三查点,按季为流出育龄妇女提供三查等上门服务。我县截止****年3月底,流出育龄人口18413人,办理《婚育证》15762人,办证率仅为85.6%;同期流入育龄人口13191人,持《婚育证》11925人,持证率为90.4%。全县1-3月份应三点对象有18651人,实际已三查18390人,三查率为98.6%。

三、“十一五”的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领导,转变工作作风。

坚持“三个一”领导体制、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查制度,切实解决好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关键问题。积极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系,确保计划生育工作必需经费。坚持完善计划生育考核制度,建立求真务实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一票否决的规定,为抓好各项计划生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抓好“一法五规”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进程。

“一法五规”是做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全县各级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一法五规”作为计划生育的头等大事,贯穿于具体工作之中。加强对党政领导,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的计划生育培训工作,剔除“管人”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对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和因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各类事件,坚决通过法律手段,予以妥善解决。

(三)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通力协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积极配合计生系统搞好全社会的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急在计生系统,冷在其他部门单位的错误倾向。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各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责任,在机构改革、户籍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就业制度改革、城市社区改革中出台的各项政策都要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广大农村只能把老年保障寄希望于多生孩子和生育儿子来实现,这就产生了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利益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提高。“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落实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计划生育户率先脱贫,要挤出大量资金分批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从生活和防老方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协调劳动、医保、养老中心等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

(五)切实抓好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活动经常。进一步加大属地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社区与驻地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共建共管机制。强化“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干部职工管理机制和“依托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镇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水平。

(六)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有效治理性别比失衡。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4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户籍或者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公民有合法生育的权利,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个体私营企业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制定和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九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的内容,并确定人员具体管理。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根据需要设置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和监督。

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基层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已婚育龄人员或者负有计划生育协助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第十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第十一条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征,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和有关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评先授奖和晋职晋级。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四条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鼓励晚婚晚育。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各推迟三周岁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或者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禁止违法生育、非法收养,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和病残婴儿。

第十五条夫妻双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有残疾或者第一胎子女系双胞胎、多胞胎均有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无子女,依法收养子女后要求生育的;

(三)一方再婚前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四)双方均系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双方均系归国华侨或者在内地定居的港澳台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第十六条夫妻双方系农村居民,除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只有一个子女且为女孩的;

(二)一方两代系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一方系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男到独女家结婚落户,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兄弟姐妹均系农村居民,只一人具备生育能力,且只有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姐妹未收养子女的;

(六)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自治州或者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其子女均为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省人民政府可就前款第(一)项的实施作出具体规定。

第十七条夫妻一方是城镇居民、另一方是农村居民,夫妻一方或者双方由城镇居民转为农村居民的,不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农村居民由政府统一安排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三年内,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农村居民通过其他方式转为城镇居民已经领取生育证并怀孕的,生育证继续有效;未怀孕的,不适用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第十八条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除适用本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外,夫妻均系少数民族,一方是农村居民的,可以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夫妻均系农村居民,双方或者一方是少数民族的,可以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

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划归张家界市管辖的地方,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九条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子女的,生育妇女的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周岁以上,生育间隔必须在四年以上。但晚育的,生育间隔可以缩短为二年;生育妇女的年龄超过二十八周岁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

第二十条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孕期内到夫妻一方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妊娠登记。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将妊娠登记情况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免费向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夫妻发放生育证。

第二十一条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怀孕前向女方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办理生育证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结婚证、户口簿和双方身份证;

(二)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收养状况证明;

(三)其他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条件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核意见,连同申请人的证明材料报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免费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公民提出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初审后,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再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二十三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提倡已经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选择以放置宫内节育器为主的长效避孕措施,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育龄夫妻选择以结扎为主的长效避孕措施。

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怀孕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对未及时终止妊娠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责令限期终止妊娠,并可以收取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终止妊娠保证金。终止妊娠的,保证金必须如数退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保证金。

第二十四条育龄人员接受节育手术后,因子女死亡等特殊情况符合本条例规定的生育条件,要求实施恢复生育手术的,凭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证明,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到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保健机构施行恢复生育手术。

患有不孕(育)症的夫妻可以依法选择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生育子女。医疗机构施行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必须查验受术者的生育证。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五条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二天;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十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增加的产假和护理假视为出勤。

农村居民晚育的,减免本人当年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资金;城镇无业居民晚育的,由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六条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未生育且依法只收养一个子女的育龄夫妻,经本人申请,由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核实,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证享受以下优待:

(一)从领证之月起到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五至二十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夫妻双方均有工作单位的,由双方工作单位各负担一半;一方有工作单位,另一方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有工作单位一方的工作单位支付;夫妻双方均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支付,所需费用由各级计划生育经费分担。

(二)农村分配集体收益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在划分宅基地、扶持生产、介绍就业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给予照顾。

(三)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以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给予补助。农村贫困家庭独生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期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减免杂费。

(四)各级人民政府和独生子女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奖励与优待。

第二十七条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自愿不再生育的,是农村居民的按照不低于所在乡(镇)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发给奖金,是城市居民的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县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标准发给奖金。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八条依法领取退休金的独生子女父母,自法定退休年龄退休之月起,按本人基本工资百分之五的标准增发退休金。

独生子女父母是农村居民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形式,为其办理养老保险。

终身未生育或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亡,不再生育的,可以享受本条第一、二款规定的待遇。农村生育两个女孩的夫妻落实绝育措施后,可以享受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待遇。

夫妻只生育一胎系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不享受本条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与优待。

第二十九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再生育子女的,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待,已领取的奖金、独生子女保健费、增发的退休金、政府和集体投入的保险费必须全部退还。

第三十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下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发放避孕药具和孕情环情监测;

(二)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三)输卵(精)管结扎术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四)人工终止妊娠术及其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五)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前款所需经费,农村居民由各级财政核拨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按比例分担;城镇居民按规定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或者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由所在单位支付或者在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开展小额贷款、项目开发、科技扶持、以工代赈、扶贫助教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待。

第三十二条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鉴定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需要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督促施术单位安排治疗。

单位职工治疗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以及实行计划生育手术按规定休假期间,视为出勤。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给予适当照顾。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导致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怀孕的终止妊娠费用,由受术者承担,不享受前款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一)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地方或者单位;

(二)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

(三)长期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无事故的技术人员;

(四)在节育技术、避孕药具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生殖保健技术的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四条建立健全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第三十五条夫妻双方或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怀孕后经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有严重缺陷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优生优育指导,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孕情检查、随访服务,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根据省有关规定进行的避孕节育情况免费查访。

第三十八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持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禁止个人和不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九条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常规,保障受术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有效。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依法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机构在接诊怀孕十三周以上的孕产妇时,应当查验生育证,并登记有关情况;发现无生育证的,应当及时报告服务机构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禁止采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

为孕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孕妇所孕胎儿性别。经产前诊断,医学上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须经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或者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组织批准。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的组织供应、发放和管理工作,协同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对计划生育药具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法生育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下列规定对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后补办生育证。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提前再生育子女的,每提前一年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征收。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三)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二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次增加三倍征收。

符合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怀孕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在子女出生前补办结婚登记和生育证。非婚生育和非法收养子女的,依子女数量按本条前款第(三)项规定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本条所称总收入,按违法生育者或者违法收养者的双方实际收入计算;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低于本乡(镇)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低于本市、县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农村居民以本乡(镇)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城市居民以本市、县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所发生育证作废,并不再安排生育;违法生育的,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标准的二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施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

(二)谎报婴儿死亡的;

(三)遗弃、买卖、残害婴幼儿的。

第四十五条对依照本条例规定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公民,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法多生育子女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他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二)节育手术费用自理;女职工孕期检查、分娩、产褥期的医药费自理,产假期间停发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生育证明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伪造、变造、买卖生育证、计划生育手术证明、病残儿鉴定证明等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以欺骗、隐瞒、行贿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所取得的计划生育证明无效,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社会抚养费、罚没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私分。

第四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贪污、挪用、截留、克扣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或者严重干扰计划生育调查的。

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其中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一)拒绝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拒绝接受孕情检查,以及阻碍育龄夫妻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接受孕情检查的;

(二)为违法生育人员提供躲避场所或者为其逃避检查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的;

(三)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侮辱、威胁、殴打或报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协助管理义务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附则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5

一、主要职责

(一)根据党和国家及省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对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拟定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编制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制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指导基层开展全民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制定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服务规划;负责全市病残儿童鉴定管理工作;负责全市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指导县区及基层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四)负责全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管理;负责计划生育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生育审批,负责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指导基层依法行政。

(五)指导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

(六)负责编制市级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预、决算;制定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制度,检查、指导全市计划生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直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

(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规划;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外事工作。

(八)指导市计划生育协会、市人口学会及马寅初人口基金会执行部等社会团体工作。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计生委设4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重要文稿的起草;负责政务信息、会议提案处理、文秘事务、综合性会议组织、保卫及行政后勤管理和接待工作;负责机关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办;负责本委及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和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编制市级计划生育经费预算、决算及经费的划拨和核算;指导、督促各地及直属单位计划生育经费的使用;制定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委属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组织全市计划生育系统公务员培训。

(二)政策法规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处)

负责拟订有关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负责全市特殊情况生育审批和计划生育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日常管理工作;查处计划生育违法违纪案件;负责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指导基层依法行政;指导、协调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作组的日常工作;指导大型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参与城市计划生育管理的综合改革和重大专题调研工作。

(三)宣传技术处

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施规划;负责全市计划生育宣传品管理;指导基层开展全民性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组织全市计划生育系统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负责市计划生育宣传协作组、科技指导组联络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综合管理;指导基层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全市病残儿童鉴定管理工作。

(四)发展规划处

负责拟定全市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发展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调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6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劳动致富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四条夫妻双方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实行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一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工作部门应当结合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逐年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实施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省实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制度,市、县(区)实行计划生育机构兼职单位制度。兼职委员单位和兼职单位应当根据计划生育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的具体措施。

第十二条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按人口规模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本辖区内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按人口规模配备专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负责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接受所在地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村(居)民委员会、大型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及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群众开展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十五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全社会都要积极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报刊、影视、广播、文艺等大众媒体,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工作的义务。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八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比法定婚龄迟三周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三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十九条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家林场审批,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五)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六)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七)夫妻双方的户籍均登记为村民委员会居民(以下简称“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按照前款规定对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申请作出的批准,应当报上一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一)夫妻双方均属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但一方是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录用的人员;

(二)户籍登记为居民委员会居民(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夫妻生育子女后,一方或者双方将户籍迁移登记为农村居民的;

(三)经批准生育,怀孕后无紧急情况未经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引产的;

(四)遗弃子女或者送养子女后要求再生育的;

(五)故意致婴儿死亡或者谎报婴儿性别、谎报婴儿死亡的;

(六)违法收养子女的;

(七)其他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

第二十一条村民委员会整个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原属农村居民的育龄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从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之日起,四周年内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本人自愿将户籍迁出居民委员会,在户籍迁移时虽已安排生育但未怀孕的,取消原生育安排。

农村居民自愿将户籍迁为城镇居民的,除迁入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生育外,从户籍迁入之日起,均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第二十二条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聚居在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少数民族夫妻是农村居民的;

(二)少数民族夫妻一方是农村居民,另一方是城镇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三)夫妻均是农村居民,一方是非少数民族,并在少数民族一方落户居住的;

(四)少数民族夫妻均为农村居民,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其中一个或者二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第二十三条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规定的,间隔期间应当在四周年以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间隔期规定限制:

(一)二十八周岁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

(二)经病残儿医学鉴定并经批准再生育的;

(三)原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第二十四条归侨、侨眷的生育,户籍在本省但居住在境外的公民的生育,以及配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外国人在本省生育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五条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为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指导育龄夫妻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一方首选结扎措施。

第二**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不符合本条例有关规定而怀孕的,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育龄夫妻采取绝育手术后,因子女死亡,符合生育规定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施行输精(卵)管复通手术。

第二十八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第四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制度,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包括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在批准的范围内各自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禁止个体医疗机构和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人员施行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一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育龄人员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承担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咨询以及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

第三十二条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具体办法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后落实节育措施的,节育手术费用由本人支付。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负责节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工作。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成立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第三十四条因节育手术出现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症医学鉴定组织鉴定,并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指定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治疗。医疗费按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职工因节育手术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参照工伤事故处理;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因此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因节育手术或者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而出现医疗事故的,按国家有关医疗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对符合本条例规定怀孕无紧急情况要求施行引产的,施行手术单位必须查验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方可以终止妊娠。

第五章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条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职工接受节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同时施行两种节育手术的,合并计算假期。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三十八条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以下优待:

(一)属于职工和城镇居民的,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十元,并可给予适当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奖励金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二)属于农村居民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或者办理养老保险;

(三)招工、录(聘)用、解决住房、扶贫救济及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四)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三十五日的产假;男方享受十日的看护假。产假、看护假期间,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第三十九条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没有生育只收养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当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百分之三十给予一次性奖励。

无子女的职工或者因独生子女死亡造成无子女的职工,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当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额的百分之百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上述奖励或者生活补助经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开支,企业单位的列入成本税前开支。

第四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优待办法。在招工、录(聘)用、安排村镇企业工作,安排宅基地、生产扶助、扶贫救济、入托、入学和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会,优先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基本养老问题。

第四十一条农村男方到独生女方家结婚落户,以及独生女户、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夫妻户籍随女儿迁入女婿所在村并居住的,享有与所在村居民同等待遇,任何人不得阻挠和歧视。

第四十二条对模范实行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行政、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奖励金,按单位所在地县(市、区)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计算,在单位年度预算内列支。企业的计划生育奖励金,可在当年计税所得额的千分之二以内提取。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全省统一实行计划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有关服务进行管理,已婚育龄妇女应当按照规定领取计划生育服务证。具备办法由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四条实行计划生育合同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合同应当明确生育、避孕节育、孕情检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奖励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与育龄夫妻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与建立承包、租赁、劳动关系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依法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四十五条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对拒不履行避孕节育和孕情检查义务的育龄夫妻,可以根据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提请,滞留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暂住证、就业证;对流动人口,有关单位和业主还应当停止承包或者租赁、辞退解雇、收回房屋。滞留的证件待当事人履行义务后发还。

第四**条各级医疗机构和接生单位在对孕妇进行孕期检查及接生前,应当查验其计划生育证明。对无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到户籍所在地乡、民族乡、镇或者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办理计划生育证明。

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乡、民族乡、镇或者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交验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十八条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车辆驾驶执照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经现居住地乡、民族乡、镇或者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不得批准办理有关证件。

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不得招聘雇用。

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业主,应当配合其现居住地乡、民族乡、镇或者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不得出租或者出借房屋。

第四十九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直属农林场作出征收决定,具体工作由所属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执行,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当事人一次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按规定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单位提出分期缴纳申请,分期缴纳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流动人口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其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社会抚养费和滞纳金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贪污和私分。

第五十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民族乡、镇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对超生的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对超生人员,有关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五年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乡、民族乡、镇集体企业不予招工、录(聘)用;五年内不得选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和评为先进;七年内不得享受医疗福利;七年以上十四年以下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

第五十一条在评选先进集体、授予个人荣誉称号和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第五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有关规定,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迟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

第五十三条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乡、民族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有关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出生计划的落实情况,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情况,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公民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入相关场所开展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城镇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按当地具(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上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县(市、区)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其超过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居民超生一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当地乡、民族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本人实际上年纯收入高于当地乡、民族乡、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对其超生部分还应当按照一倍以上二倍以下加收社会抚养费;超生二个以上子女的,以超生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基数,按超生子女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不够间隔期生育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四)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二倍的社会抚养费。非婚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重婚生育的,按本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计算基数征收六倍以上九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违法收养子女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第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五十七条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或者组织他人冒名顶替参加孕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违章操作或者延误抢救、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六十条对不能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人民政府的主要责任人,追究其领导责任。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职责分工的有关部门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以及兼职单位,追究其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履行有关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属职工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威胁、殴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

(二)造谣惑众、煽动闹事,扰乱计划生育工作秩序,毁坏计划生育部门财物的;

(三)藏匿违反计划生育对象的;

(四)拒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孕情检查的。

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和个人雇用无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或者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成年流动人口不按照规定办理或者交验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或者交验,逾期仍不补办或者交验的,由其现居住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7

“十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把信息化作为优先发展项目,为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和资源平台。

一、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回顾与瞻望

*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1993年,*省计生委根据本省计划生育工作特征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将传统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即向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转变的新思路,这种工作机制的转变,必然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将实行改革,即统计指标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统计过程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转变,统计质量向自动监测的方向转变,研制开发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到1998年底全省所有乡镇均建立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彻底改变基层原来手工操作的流程,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对个案信息分级负责、互相制约的体系。县级计生部门不仅可直接管理全县所有育龄妇女有关计划生育内容的个案信息,而且在管理个案信息中逐步改变了以往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做法,采取婚姻、生育、节育和子女的管理信息与服务信息相结合的全程管理方式,管理与服务同做,规范了计生干部的行为,联系了干群关系。系统把每个育龄妇女的个案信息汇合成一个群体,把阶段性信息集合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市、县、乡、村在该系统中即有分工,又保持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督促和相互制约,使计划生育工作初步走向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第二阶段:省域范围内的计划生育信息管理广域网形成。单机运行的系统,使得县乡两级“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时间明显滞后于管理与服务的要求,乡与县之间数据不一致现象也比较严重;省、市级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手段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给予解决,直接影响着基层日常工作的开展;县乡两级育妇的个案信息库以单机方式运行,省市级无法方便地利用基层已建立的数据库为辅助决策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网络系统的需求产生。1999年省、市、县三级计生系统内部分别建立局域网,垂直之间通过X.25相联,乡计生办通过Modem拨号上网,登陆县计生委网络服务器,全面启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进行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部分地级市的城区,建立了《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城区网络版),计生通过与卫生、民政、公安、街道的协作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不同数据源信息的共享。数据传输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和共享范围,乡级通过网络定期将采集到的信息向县级系统上报,县级及时地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到乡级,县乡数据一致性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乡级数据因得到了及时更新也解决了服务滞后的问题。网络的形成,使得上级部门对基层在线提供指导和帮助成为可能,加快了排除故障的速度,改善了基层系统维护难的处境,同时各级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这一数据交换的途径,在线对基层数据库进行抽样。其效果是既科学定义了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减少了人工抽样的繁琐过程,使调查或考核更趋向规范、合理,又减轻了现场的工作量,保证了调查或考核的质量和进度。

第三阶段:计划生育电子政务构架基本形成。“十五”时期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中要求,到“十五”期末,在本省内建成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为一体,具有计划生育综合性业务管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管理是整个系统中最具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特色的部分,它将紧密结合“*省避孕节育服务和生殖保健促进系列工程”内容,以育龄妇女常规避孕期为主体逐步向两头延伸的框架(涵含系列工程中群众所需也应当得到的所有服务),随着育龄群众需求和科技服务内容的发展,经过整合后的信息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最终形成群体信息处理与育龄妇女个体生殖健康情况相结合的动态更新体系和综合信息数据库。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引导,跟踪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逐步完成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监测、预警、评估过程。该系统的建成,为实现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基础上,使得人们各类活动的功能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的得到全面变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十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完成了业务流程计算机化的过程,距满足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或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模式的不适应:计划生育工作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已逐步走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而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以需求为线索重新组合业务流程的趋势已十分明显。然而,现业务流程中计划生育管理的分量还比较重,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关注点、考核与评估的标准及活动均存在不适应发展的部分。因此只有对不断拓展的业务活动进行梳理、规范、优化重组,使之与先进管理思想及服务模式合拍,才能使信息化达到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效益。

2、运行机制的不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人的流动性、需求的多样化和维权意识的加强等等因素使得计划生育由社会制约的管理办法不再有效。然而,现行系统中并没有较好地体现建立以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依法行政、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相统一的机制,在技术手段上也忽略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窗口,缺乏引导和帮助群众了解和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功能。因此信息化管理必须与运行机制建设同步,才能步入有管理、有服务、有反馈,有成效的管理轨道。

3、不同来源的信息处理问题:系统信息需要享用同构数据源和异构数据源两个部分的数据。因为信息内容在拓展,信息的采集需要不同数据源的支持,而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产生在不同结构的数据库中,因此激活异构数据资源是最理想的从根本上解决系统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办法。现系统无法解决。

4、信息的管理存在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由于系统数据代码设计较早(建系统时国家和部级还没有颁发统一的代码标准),代码的编制不可避免的带有随意性的色彩,影响着数据的共享和可用程度。在基层一些单位对有些敏感指标统计口径上有自定义标准的现象,使原始数据可信度降低。因此把握好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是信息化取得最终成效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5、数据库的管理和运用不足:目前使用的数据库只能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性加工和汇总,数据的挖掘尚未开始。其重要原因,数据分析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和一定的数据规模,而全省很多地方数据存储不完整或数据积累不够,(有些存储在磁介质上的历史数在基层已有丢失),且数据规模太小(数据集中在县乡两级),那些潜在的、有价值的未知的关系、模型和趋势,能够给全省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决策影响的数据不易被挖掘出来。

6、重网络建设,轻网络管理。虽然各级在硬件设备、网络建设方面有不少投入,但由于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网络的日常管理、优化和安全监控未被重视,网络的隐患已显现。如,有些数据服务器与INTRNT物理上没有断开,故数据库毫无安全可言;基层常常忽略日常数据备份,一旦网络出故障就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有些县网络中心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策略的情况下接入当地政务网,由于网上用户比较多,数据被病毒感染、被攻击的机率较高。

三、计划生育领域引进CIO机制、实施CIO战略的重要性

1、CIO概念与职能

CIO是英文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缩写,通常被译为首席信息执行官或信息总监。CIO是一个职位,也可以把CIO视为一种管理机制、管理策略,这个职位代表的全部内涵是它所承担的职责。政府CIO主要职责是实现信息技术战略与管理过程的整合。即帮助完成决策的支持、引导信息需求、规划信息资源、追踪先进技术、整合业务流程、确定信息化远景规划和战略,以最大的力度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2、计划生育领域引进CIO机制、实施CIO战略的重要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了人口过多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提前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及稳定世界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如何保证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省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为此;继续努力将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降低可以预防的、高发的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促进,全面实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生育健康计划,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由以往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有社会制约为主逐步向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是寻求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奋斗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计划生育事业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手段和思路,而事实上管理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引用CIO机制,就是引用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现代信息化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即,支持不支持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抓取、转换、传输和加载,能否能提供一种可靠的信息交换机制,是否解决了数据的积累、沉淀、挖掘,能否最大化地把知识管理提升到可操作的阶段,更重要地是要解决信息战略问题。要运用CIO战略管理思想,如:业务调配与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重组战略、信息技术外包战略、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战略、信息资源杠杆战略、信息系统再造战略等,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将战略信息管理视之为信息战略的展开过程(追求管理不断细化的过程),对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化重新规划和改革。

1)全面完成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数据的整合:首先完成现有流程的清理和规范(找出缺少的流程和不规范的流程规范化),再对优化流程系统化、集成化,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整合,最后将优化统一的流程及整合了的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使之达到支持管理和提升管理的目的。

2)技术协同应用彻底打破单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思路,确定以人为中心,以业务需求为目标,对各种计算模式进行整合。协同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信息化应用平台。

3)知识与知识库的管理体现对相关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即,能从众多的信息中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能高效地共享利用数据库、文档、业务流程,创造性地融合别人的知识;能提供一种“会话”环境,通过关联性知识,产生新的知识。

4)灵活的应用模式问题提供不同的应用模式(满足全省信息化建设中要求的规定动作),供实施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允许挂接其他应用,充分调动基层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以推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5)数据的备份;建立数据备份制度,提供备份技术,对数据实施保护和控制。要求备份文件的当前记录、历史纪录,备份重要的系统信息,可实现异地的灾难性恢复。

6)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库不具备多维特征,只能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性的加工和汇总,因为一般决策所需的数据总是与一些维数的统计和计算有关,以多维数据为核心的多维分析是决策的主要内容。数据仓库的多维性特征克服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能满足数据分析所需的技术支持。因此对目前决策所需要的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预测,最终是通过以决策主题构建的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

7)提倡一种激励机制解决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缺乏问题。让所有的管理者能够不断地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自觉地从外部吸取知识的养分,培养前瞻性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四、结束语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8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谈两点意见。然后,请叶书记作强调。

一、充分认清我县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严峻形势

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自年被省列为三类地区管理以来,虽然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加大工作力度,决心摆脱三类,冲上二类,但是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底子不清,管理滞后,兑现政策力度不足,导致每次省检考核都过不了关,得分逐年下降,一直处于三类地区管理行列。特别是20****年的人口计划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得分下降到1209分,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年初,省计生委针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落后状况,派出调研组,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研,指出我县计生工作主要存在统计数据不实、政策内生育率有待提高、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后、综合治理力度不够、计生投入不足等五个方面问题,要求我县要认真分析计生形势和存在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市委陈书记到任不久到我县调研时,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提出要“摸清底子,明确基数,落实责任,狠抓落实”的要求。6月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在听取市计生局对我县的计生工作汇报后,就人口计生工作专门作出两项决定:一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我县计划生育工作在两年内由三类地区转化为二类地区;二是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加大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领导干部的查处力度,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和“双开”制度,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6月10日,市派出调查组到我县六个镇进行人口计生专题调研。6月29日,市政府又派出督查组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专项督查。7月3日市委陈书记和刘小华市长在听取市调查组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后,明确提出了四点帮扶意见:一是给钱;二是给人,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计生局长朱云琪同志任工作组长,负责帮助我县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三是给政策,对20****年以前出生漏报进行全面清理,清理结果不计入今年的人口计划执行结果;四是给时间,20****年要扎实打好工作基础,确保2008年进入二类管理地区行列。

7月4日,张丽萍副市长根据市委陈书记指示,带领工作组一行8人到我县专门反馈调研结果,指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一是人口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严重。表现在:①出生漏报严重。调查组抽查的六个村发现漏报出生70人,其中一孩22人,二孩20人,多孩28人。②政策外多孩出生比重高。六个村报表统计多孩出生2人,实际多孩出生30人。③计划生育率低。按调查结果推算,六个村的计划生育率只有71.9%。④漏登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较多。六个村共漏登已婚育龄夫妇18对,其中未育夫妇1对,一孩夫妇9对,二孩夫妇3对,多孩夫妇5对。⑤当年出生统计政策内、外出生错报情况严重。六个村有7个小孩上报是政策内出生,经查实全是政策外出生。⑥瞒报出生现象严重,数据库反映的瞒报出生共27人。⑦群众超生严重。群众举报南岭镇政策外怀孕多孩对象无人管现象,经调查情况基本属实。二是计生工作管理与服务不到位。表现在:①信息化管理不规范,逻辑性错误多。②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不落实,所调查的六个镇层级动态管理责任的奖罚制度基本没有兑现。③流出人口去向不明,情况不清,心中无数。④村干部底子不清,情况不明,存在村干部对所包村的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现象。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开展差。四是查环查孕工作相当不实,实际查环查孕率非常低。五是经常性工作开展差,“四术”主要靠集中服务活动完成。六是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滞后。七是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卫生部门孕检、接产未查验证件,未按规定向计生部门反馈;公安部门对入户把关不严,未查验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八是经费严重不足,人均投入不足2元。

张丽萍副市长在反馈调研结果后,对我县计生工作提出了七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张副市长认为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决心不大,多年来的管理工作雷声大、雨点少,讲得多、做得少。因为不敢动真格,导致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不报实数、不讲真话、不干实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上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工作不到位,停留在桌面上作假多、下乡服务少。要求从县几套班子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分析人口计生工作形势,着重解决畏难、侥幸、差不多的思想。二要明确目标,转变思路。围绕今年打基础、明年上二类的指导思想,做到三抓:一抓基础。从清理清查抓起,彻底摸清底子。二抓打开突破口。要把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抓好二女户结扎措施的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查环查孕作为工作突破口,推动经常性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三抓落实。要认真贯彻好市委、市政府对我县计生工作的意见和方案,认真兑现县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敢动真格,抓后进,促平衡,扫死角。三要抓住机遇,痛下决心。要抓住省、市非常关注我县计生工作这个机遇,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扎实抓好清理清查,通过摸清底子,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四要落实责任,求真务实。各级党政一把手对计生工作要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对清理清查不彻底和清理清查后工作仍然滞后的,市委、市政府将严格按市委6月6日会议作出的决定,严肃追究党政领导责任。五要严明纪律。在打翻身仗过程中,要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六要部门配合。市帮扶紫金工作组在近段时间内将到各镇检查、指导、督查,各镇要认真做好配合工作。计生兼职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尤其是卫生部门,在孕检、接产时一定要按照规定查验证件,并及时向计生部门通报。公安部门要凭计生部门的证明办理入户手续。七要营造氛围,确保上二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有利于计生工作的氛围。

从上面通报的情况来看,不但省、市领导多次过问,而且不断派出调研组、督查组到我县调研、督查,说明省、市已对我县人口计生工作高度关注,同时也表明我县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此外,从我县目前的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来看,确实不容乐观。据统计,至6月底,全县九个月来共有人口出生7040人,其中一孩出生5231人,二孩出生1728人,多孩出生81人,出生率为9.55‰,计划生育率达到87.4%。与上年同期对比,出生增加719人,出生率上升了0.98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下降了0.78个百分点。完成节育手术7****7例,其中结扎1469例(含二女结扎243例),上环5193例,落实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415例。按省三类地区管理行列指标,计划生育率应在80%左右,而我县计划生育率高达87.4%,表明我县上报数字的真实性仍值得怀疑。因此,我们务必要充分认清当前我县严峻的计生工作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计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铁腕”手段,用最严厉的措施,最严格的制度,最扎实的作风,进一步夯实我县人口计生基础,彻底改变我县计划生育工作落后面貌,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水平。

二、全力抓好近期人口计生清理清查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后进转化工作的意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抓好清理清查入手,进一步摸清我县人口计生状况,为确保2008年进入二类管理地区行列,打好基础。

这次清理清查活动的工作目标:按照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统一行动的要求,用2个月时间,对全县的人口计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重点查清出生人口瞒报、漏报、改报,“四术”库存情况、流出流入人口情况、社会抚养费征收欠帐情况以及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处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完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档案卡册,并按政策规定及时处理清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时间安排:清理清查活动为期2个月(7月10日至9月10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0日至7月31日)为清理清查阶段。第二阶段(8月1日至8月5日)为统计上报阶段。第三阶段(8月6日至8月10日)为完善档案卡册阶段。第四阶段(8月11日至9月10日)为落实处理清理清查中发现问题阶段。

具体要求:

1、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成立清理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按照县的统一部署,彻底抓好清理清查活动各阶段工作。通过全面清理清查,既摸清底子,又放下历史包袱,从而轻装上阵,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2、清理清查工作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逐户核实与查阅派出所户口、防疫接种、住院分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关记录相结合。二是清理清查与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相结合。

镇级的清理清查,主要包括出生人口、“四术”库存、流出流入人口情况的清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尤其是外出人口,要摸清去向和联系方式,核准出生。

县直部门的清理清查,既要抓好本部门干部职工的清查核实工作,又要抓好待岗下岗职工的清理清查,还要抓好下属各部门的清理清查。在清理清查中,尤其对过去有过请长假史的对象,做好核实工作。对查出的瞒报出生要做好横向(当地计生办)、纵向(上级部门)的统计上报工作。

3、凡清理清查出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口不计入当年出生统计年报和人口数,列入年末总人口统计,不作为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依据。基层派出所凭镇府核实的相关材料进行一次性登记入户。对清理清查出来的应落实而未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对象应限期落实;对政策外怀孕的对象,坚决采取补救措施。

4、清理清查期间,凡清理清查不彻底,或继续隐瞒不报,一经查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追究领导责任,从重从严处理。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9

一、为什么要开展清理清查

近几年来,我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在省、市的计生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屡屡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底子不清,情况不明。从现在起,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我县计生情况来一次彻底的清理清查,相当必要,也相当重要。

首先,从全国大局看,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这项政策已经执行了几十年,而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常抓不懈。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这一《决定》的出台,充分说明这项基本国策只有越来越紧、越来越严,不会放松,始终是党委、政府必须抓紧抓好的大事。

其次,从省市对我县计生工作重视程度看,改变我县计生落后面貌已成为我县当前头等大事。市委陈建华书记到任不到二十天,到我县调研时讲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计生工作。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把转化计生三类县写进了市委工作报告。6月6日,市委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紫金计生工作,并就这一工作下发了《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事项通知》,这是建市以来第一次。随后,市里派出了由21人组成的计生督查组,抽查了六个镇的六个村,结果令陈书记、刘市长大为震惊,仅六个村就瞒报、漏报了70多人。就凭这一抽查结果,我县今年计生考评肯定会被“黄牌警告”。市领导听完督查组汇报完后,当即作出指示,加大对紫金计生工作的扶持力度:一是给钱。市财政将给紫金下拨50万元的专项资金,就计划生育工作下拨资金,这也是建市以来第一次。二是给人。由市委一名副秘书长带队进驻紫金。市委、市政府每个季度对紫金计生工作检查、督促一次,并向全市通报。三是给政策。经过陈建华书记的多次努力争取,省相关部门同意对紫金给予照顾性的政策,即至9月初清理清查出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口不计入当年出生统计年报和人口数,列入年末人口总数统计,不作为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依据。

第三,从我县计生工作现状看,自从省对县的人口与计生工作实行类别管理以来,我县是全市唯一连续七年处于三类地区管理的县。这项工作如此落后,与紫金人民的精明能干很不相符,不仅拖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后腿,还拖了全市的后腿。县委书记、县长年年都要参加省里的小灶会,而且省、市召开计生工作会议,紫金都要被点名批评。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除了把清理清查工作做好,别无选择。在此之前,县曾召开了一次清理清查动员会,各镇也进行了清理清查。但据我调查了解,上次的清查很不彻底,有些镇村领导有顾虑,担心如实上报会有后果,所以漏报、瞒报了不少数字。现在说清楚了,清理清查出来的人口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到派出所入户,而且不列入计生工作考核内容。希望同志们一定要认识到这次清理清查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切实把清理清查工作做好,确保今年不被省“黄牌警告”,明年迈进二类。如果清理清查不彻底,仍出现市督查组抽查出现的问题,肯定会被省“黄牌警告”,也辜负了市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和期望。

二、怎样开展清理清查

为什么要开展清理清查,已经讲得很清楚,具体怎么做,我认为,必须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应该说,开展清理清查工作大部分领导干部都很支持,觉得很有必要。但也有小部分人在打小算盘,怕因为这项工作影响他的前程,采取不表态、不吭声的态度,消极对待。在全县计生工作如此被动,在市委、市政府如此关心重视并采取如此强硬措施的情况下,无论哪级领导班子、哪位党员干部思想不统一、开小差都说不过去,都是没有政治敏感性、没有大局意识的体现,说到底就是没有和市委、县委保持一致。我再次重申,一些镇村干部怕因为这次清理清查得罪人,到换届选举时选不上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你没做好这次清理清查工作,恐怕连下次选举的机会都没有了。希望同志们以大局为重,以紫金经济发展为重,以紫金干部成长为重,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下死决心、敢动真格、背水一战的具体行动上来,以实际行动支持这次的清理清查工作。

2、明确要求。这次清理清查工作有三项内容:一是清理清查往年瞒报漏报的人口;二是清理清查“四术”库存量;三是清理清查流入流出人口。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三个内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全力以赴开展清理清查工作,确保清查彻底、不漏一人。

3、落实责任。这次清理清查采取包干负责制,镇委书记、镇长对全镇的清理清查负总责,村支书、村主任对村的清理清查负责,驻村镇干部对所驻的村负责,包片村干部对自己所包的户负责,开展地毯式清理清查,做到不放过每一栋房子,不放过有人住的地方,哪怕是茅草房、深山老林也要去查,防止有人躲避计划生育。外出人员也要登记,防止在外偷生。此外,派出所、学校、医院、幼儿园、防疫部门都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还有卫生局,也要认真核对农村合作医疗名册和户口。总之,要通过落实责任,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4、加强督查。县委、县政府将从县纪委、县监察局、县人大、县政协、县计生局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对此次清理清查工作进行抽查,每个镇至少要抽查两个村。对出色完成清理清查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报组织人事部门给予备案。对清理清查工作不彻底、弄虚作假的镇村干部,坚决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兑现“一票否决”,决不手软。

5、严明纪律。县委、县政府将出台《关于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清理清查活动的意见》,初稿已征求了县几套班子成员和镇委书记的意见,这几天内下发。《意见》规定,清理清查结束后,凡在县级以上检查考核中,发现仍有往年出生漏报的,分别对镇、村干部作相应的组织措施,直至党纪政纪处分。制订如此严厉的措施,目的不是针对我们的干部,而是确保把工作抓好。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计生工作被“黄牌警告”,我们的很多干部都要受牵连、受处分,到那个时候,仅计生工作就够我们忙、我们累,很难再顾及抓发展、抓稳定的大事了。

人口计划生育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质服务为主线,以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为目的,集中精力,抓“四术”、抓社会抚养费征收。

二、集中服务时间

年3月5日至年4月4日。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1、计划外人流引产。及时准确掌握孕情,对计划外怀孕6个月以下的要全面落实人流引产术,以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减轻社会社会抚养费征收压力。

2、当年一男户上环、双全户及多孩户结扎。对年7月以来生育的双全户以及多孩户结扎对象全面落实结扎术,年7月以来生育的一男户上环对象全面落实上环术,以提高节育措施落实率和及时率。

3、二女户结扎。逐一上户做好二女户和多女户思想工作,攻克纯女户结扎难题,活动结束后,二女户结扎万人比达到6以上。

4、社会抚养费征收。及时完成年7月以来和补报往年计划外生育的法律文书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首征金额实际不低于30%,活动结束后抚养费征收总额达24万元。

四、工作措施

(一)此次活动实行周调度,各项数据截止上报时间为每周四中午十二点,第一次调度时间为3月11日,调度评分办法如下:

1、结扎(计15分)。以区计生服务站认定为依据,第1、2、3次调度按比例计分,第4次调度达80%按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

2、二女户结扎(计30分)。得分按农业人口万人比计算,最高的得满分,其他的按比例得分。对二女户结扎的要及时落实补充养老保险。

3、上环(计10分)。以计生服务站所或县级以上医院认定为依据,暂时不宜上环的对象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第1、2、3次调度按比例计分,第4次调度达80%按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

5、社会抚养费征收(计30分)。以上交财政为依据,第1、2、3次调度按比例计分,第4次调度达80%按比例计分,低于80%不得分

6、人流引产(计15分)。以区计生服务站认定为依据,按计划外孕2个月以上对象实际落实数与总人口比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