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4:55:26

全民健康

全民健康范文篇1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切实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有效控制慢性病,切实减轻慢性病负担,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机制,力争年内创建成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二)工作任务

1、在全区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工作。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全区居民健康教育覆盖率不低于90%,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全区卫生系统全面实行禁烟行动,并逐年提高无烟场所覆盖比例;企业加工食品推广执行食品营养标签,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率达30%以上;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公共餐厅食堂低盐膳食制作技术达标率达60%以上;社区健身场所覆盖率达90%以上,广泛开展工作场所工间操活动,营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环境。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各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及以上,在社区定期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筛查和主动发现工作,登记率达60%以上。每2年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为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覆盖率达到5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及以上,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10个,并逐年增加。

4、慢性病管理率。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35%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30%及以上。

5、慢性病控制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3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到25%及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规划、实施方案,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在区卫生系统形成慢性病防控网络,经过自治区、慢性病防控专项技术培训,成立防控专家技术指导组,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社区诊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完成社区诊断报告。报告应涵盖如下内容:当地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基本情况;当地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报告结合社区诊断结果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重点人群、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

(三)完善监测报告制度,加强慢性病监测。医疗机构死亡网络报告覆盖率100%,漏报率小于5%,审核率达95%以上,每年度开展监测综合分析及报告;完成能够代表示范区人群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获得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等核心指标;收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报告的心脑血管事件,每年分析监测数据并撰写监测分析报告;做好肿瘤登记报告工作。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1、在区电视台、区域网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专项宣传不少于2次。

2、宣传栏社区覆盖率达90%以上,至少2个月更新1次。社区宣传栏定期传播慢性病综合防控相关知识、消息等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至少12种宣传材料,其中每星期播放宣传视频至少3次。

3、健身场所和健康教育活动室在当地社区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健康讲座每年达到4次及以上,每次不少于50人。健康讲座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慢性病综合防控为主题。

4、开设学生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每年至少举办2次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慢性病防控相关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中小学校开设慢性病健康教育课,其中慢性病防控课不少于2学时,覆盖率达到60%及以上,3年内达到100%。

5、利用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各种慢性病防控相关的健康主题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每年至少开展3场宣传日活动,每次参与活动人数不少于300人。

6、建立全民健康场所,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开展职工工间操活动,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集体健康体育运动。

7、大力倡导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室内禁烟活动,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禁烟。开展卫生系统外无烟单位创建工作,逐年提高无烟场所覆盖比例。

8、出台推广食品营养标签相关政策,提高居民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晓率。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低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利用5年时间将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至10克。

(五)深入开展高危人群慢性病筛查和干预工作。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为城乡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每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一次,利用多种渠道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并实施管理。在有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

2、强化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年4月)。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规划、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慢性病综合防控会议,启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二)创建实施阶段(年6-9月)。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由卫生局牵头,协调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和形式,扎实开展好系列活动,切实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定期召开创建成员单位联系会议,认真组织开展好示范区创建自评工作,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严格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示范区创建效果。

(三)考核验收阶段(年9-10月)。自评结束后,针对考核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迎检准备,努力实现创建目标。

四、保障措施

全民健康范文篇2

一、实施背景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要求。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20*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向鹿泉市政府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鹿泉市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健康就是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在鹿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鹿泉市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此,市政府决定推广鹿泉市的经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决定向市政府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产品,用于全市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

二、目的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就是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立足实际、注重特色”的原则,本着近期和远期、常规和创新、科学性和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健康促进工程的体制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控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使群众不发病、少发病,通过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指标为:

(一)居民期望寿命高于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

(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三)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实现禁烟,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5%,控制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上升趋势;

(四)为全市群众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建档率达到98%以上,农村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50%以上,一般人群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五)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家庭覆盖率达到98%以上,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末梢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城市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七)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有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其中AB率达到85%以上;

(八)市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卫生村达到20%;

(十)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不低于50%,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四、主要任务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主要开展五个活动,重点抓好21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家庭。向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市居民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每年评选一批健康家庭和健康居民。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2.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设6-7课时。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教育局

3.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大篷车”和“千名医师下乡村”活动的品牌效应,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每年举办“百姓健康大讲堂”20期,每年在20*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生活进农村”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4.媒体健康宣传。在*电视台每周播出“小姜话健康”节目,在*日报、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每月一期;在卫生信息网和《卫生与健康》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卫生局

5.短信健康宣传。利用手机普及面广的特点,向用户发送健康提示及卫生科普知识短消息。在重要节日、卫生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或易发生期间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短信信息,增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移动*分公司,电信*分公司

6.禁烟与控烟。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继续办好戒烟门诊,每两年举办一次戒烟大赛;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市教育局

(二)深入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由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撰写和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9.计划免疫。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项目,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高水平接种,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接种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10.妇幼卫生。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妇联

11.慢性病干预。按照市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12.职业相关疾病防治。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2009年,健康体检率、职工健康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5%,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安监局

13.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聘请市精神卫生防病机构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三)深入开展健康饮食安全活动

14.放心饮水。搞好水源地、水厂、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

15.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活动,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畜禽产品、水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对全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16.合理膳食。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局

(四)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

17.全民健身。三年内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体育局

18.文化活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创作健康类教育剧(节)目,定期举办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文化局

(五)深入开展健康环境创建活动

19.碧水蓝天。结合城乡建设“三年大变样”,以绿化攻坚、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20.厕所改造。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

21.除害灭病。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爱卫办,市农业局

五、方法步骤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组织启动。主要任务是制订《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总结推广鹿泉市经验,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2月):全面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每年对健康促进工程的成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考核评估,2010年6月对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提升水平。对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2月):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实施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程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指标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县、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制定措施,多方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工程。要多方筹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支持此项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全民健康范文篇3

一、工作原则及目标

坚持政策引导、居民自愿,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体检和建档对象为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以村为单位,户体检及建档率达到95%以上,以户为单位,个人登记率达到95%以上。

二、实施计划及要求

㈠实施计划

2012年完成10000人居民健康体检;2012―2012年,完成全镇90%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㈡建档工作要求

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户体检、建档率达到95%以上,以户为单位,个人登记率达到95%以上。

㈢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民健康体检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在我镇顺利实施,镇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镇长任组长,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镇卫生院、镇妇联、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镇民政办公室、镇财政所、镇广播电视站负责人等任副组长,各村委会书记、妇联主任、卫生室医生、镇卫生院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仁和坪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具体责任人,为项目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三、实施步骤

㈠宣传发动

⒈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相关部门、村委会干部及乡村医生参与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落实工作责任。

⒉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制度,明确人员分工,细化工作职责和考核方案。

⒊实施项目村组召开动员会议,利用村务公开栏、健康教育栏、标语、宣传单等形式,对本辖区、广大居民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⒋积极开展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落实健康档案纸质资料的规范书写及电子档案的规范录入。

㈡组织实施

⒈体检内容:物理体检(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内科、外科等)、血糖及个人基本信息(2012年度全民健康体检另增加血常规及黑白B超等项目)。

⒉体检方式:集中体检和定点体检相结合。集中体检由村委会动员组织,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或卫生院专班在村卫生室具体实施;定点体检由村委会安排熟悉相应村组情况的村干部带队,乡村医生或卫生院专班到村组定点进行体检。对高血压、血糖初筛阳性和疑似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年人,卫生院组织专班集中复检(血糖、血常规、黑白B超等全面体检)并进行健康专题讲座。

⒊体检时间:

(1)各村体检:2012年6月开始实施。

(3)高血压、糖尿病疑似病例复查及65岁以上老人体检,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由卫生院或卫生室联系村委会商定具体时间(确诊病例每年完成4次随访1次体检)。

㈢检查验收

县卫生局、镇人民政府对卫生院及实施项目村的全民健康体检及建档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通报检查结果,兑现奖惩。

四、保障措施

㈠经费开支

各村完成规定任务数后,镇人民政府按参检人数给村(居)委会兑现工作经费,每人次1元。乡村医生和组建医疗队的其他工作经费开支由卫生院负责落实。

㈡场地安排

各村体检及复查地点设村卫生室或村委会。

㈢明确责任

卫生院院长、相关村书记主任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的宣传、组织和实施,确保工作落实。

五、监督与考核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领导小组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督导整改,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实施项目村的宣传、组织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划拨的村转移支付经费挂钩;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的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价,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划拨挂钩。

㈢主要评价指标:

⒈户体检及建档率=体检及建档户数/辖区内参合居民总户数×100%

⒉个人登记率=户建档登记人数/户成员总数×100%

全民健康范文篇4

平罗县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全民健康范文篇5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组织机构方案

县史志办办公室制订了《县史志2018年全民健康建设工作计划》,成立了全民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负责分工,明确了工作人员与工作职责,使全民健康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全民健康宣传教育,提升知晓率

县史志办十分注重全民健康宣传,设立了全民健康宣传专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宣传工作。向单位干部职工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母婴保健、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及根据季节变化的疾病防治等。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机关干部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及行为,促进不良健康行为转变,推动了全民健康的深入开展。

三、深入开展控烟工作,建设无烟办公环境

我们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落实了创建任务,通过加强领导责任,建全各项控烟制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项控烟措施,使禁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举办了专题控烟教育讲座,进一步提高单位职工的控烟能力。并在各局、办创建无烟办公室。在我办开展禁烟宣传,展示全民健康、控烟知识展板。

四、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通过本次活动,干部职工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机关、辐射基层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机关干部职工在岗期间每天至少参加20分钟工间操及其它体育锻炼活动;大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积极推广工间操,领导干部带头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举办的运动会,达到既锻炼又娱乐的目的。

全民健康范文篇6

一、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2008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向鹿泉市政府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鹿泉市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健康就是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在鹿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鹿泉市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此,市政府决定推广鹿泉市的经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决定向市政府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产品,用于全市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

二、目的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就是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立足实际、注重特色”的原则,本着近期和远期、常规和创新、科学性和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健康促进工程的体制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控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使群众不发病、少发病,通过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指标为:

(一)居民期望寿命高于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

(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三)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实现禁烟,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5%,控制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上升趋势;

(四)为全市群众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建档率达到98%以上,农村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50%以上,一般人群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五)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家庭覆盖率达到98%以上,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末梢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城市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七)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有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其中AB率达到85%以上;

(八)市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卫生村达到20%;

(十)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不低于50%,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四、主要任务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主要开展五个活动,重点抓好21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家庭。向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市居民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每年评选一批健康家庭和健康居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2.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设6-7课时。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教育局

3.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大篷车”和“千名医师下乡村”活动的品牌效应,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每年举办“百姓健康大讲堂”20期,每年在2000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生活进农村”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4.媒体健康宣传。在*电视台每周播出“小姜话健康”节目,在*日报、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每月一期;在卫生信息网和《卫生与健康》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卫生局

5.短信健康宣传。利用手机普及面广的特点,向用户发送健康提示及卫生科普知识短消息。在重要节日、卫生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或易发生期间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短信信息,增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移动*分公司,电信*分公司

6.禁烟与控烟。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继续办好戒烟门诊,每两年举办一次戒烟大赛;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教育局

(二)深入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由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撰写和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9.计划免疫。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项目,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高水平接种,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接种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0.妇幼卫生。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妇联

11.慢性病干预。按照市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2.职业相关疾病防治。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2009年,健康体检率、职工健康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5%,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安监局

13.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聘请市精神卫生防病机构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三)深入开展健康饮食安全活动

14.放心饮水。搞好水源地、水厂、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

15.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活动,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畜禽产品、水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对全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16.合理膳食。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四)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

17.全民健身。三年内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体育局

18.文化活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创作健康类教育剧(节)目,定期举办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文化局

(五)深入开展健康环境创建活动

19.碧水蓝天。结合城乡建设“三年大变样”,以绿化攻坚、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20.厕所改造。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

21.除害灭病。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农业局

五、方法步骤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组织启动。主要任务是制订《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总结推广鹿泉市经验,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2月):全面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每年对健康促进工程的成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考核评估,2010年6月对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提升水平。对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2月):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实施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程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指标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制定措施,多方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工程。要多方筹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支持此项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全民健康范文篇7

关键词:和谐社会;全民健康;困境;策略

健康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全民的健康,和谐社会将是空洞和不完整的,社会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由此可见,全民健康不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更是和谐社会本身的诉求。和谐社会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社会要素间的和谐,其内涵不但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为全民健康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

1.全民健康面临的困境

经过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发生了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和全民健康的新困境。

1.1生活方式变化导致人自身的不和谐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人民生活的富足和便捷,人们衣食住行、劳动、休闲和社交等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健康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活动不足和饮食习惯变化,这两个因素是慢性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而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近年来的慢性病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脑卒中为代表的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由此可见生活方式的变化带给全民健康的影响是巨大且危险的。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看上去是对富足和快捷的主动追求,而实际上却是对技术的被动适应和对人自身价值的消解,生活成为了对物质和感官需要的追求,而不是处于人的平衡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自身的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

1.2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生态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要素(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的状况,通过几百万年的适应,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作为过度攫取大自然资源的后果,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如今,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我国每一个老百姓所揪心的话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在全国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4.7%,可见,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境地。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全民健康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看,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几乎是全面的,致病率和致死率近几年还在提高,而且,目前人们就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这个问题还远没有到全部理解的地步,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长远的影响人们还不得而知。

1.3社会发展模式导致人与社会的不和谐

早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就已经得到了重视,因为只有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以后,人才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社会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由此,生产力得到了有力的释放,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惠。然而,数十年下来,整个社会也逐渐被置于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框架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和思维模式。各级政府对GDP趋之若鹜,各级机关都算计着经济效益,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养老产业化,一时间似乎整个社会都是为了产生GDP,然而社会的最基础的构成因素人却不见了,人的发展总是让步于经济发展,连最基本的健康诉求都无法保障。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最终还是要以人为目的,社会的发展也必需与人的发展相和谐,否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1.4管理机制落后导致社会要素间的不和谐

以往,我国健康问题一直属于医疗卫生的范畴,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需要,而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却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医疗消费具有无限趋高性,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支持全民健康的社会要素是非常广泛的,体育、教育、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都是与全民健康密切相关的社会要素,然而,受科层制管理机制的影响,分层管理和部门分割成为我国全民健康推进工作的重大制度障碍,在这样的机制下,与全民健康相关的政策从决策到实施都是在各自部门的封闭网络里完成的,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难以介入,无法形成足够的合力。

2.全民健康推进的策略

全民健康的工作无疑是艰巨的,影响因素复杂,牵涉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这些都给全民健康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然而,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以其内涵重构全民健康的和谐状态,以此,将找到推进我国全民健康的新的工作思路。

2.1培养健康素养,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人类在技术理性的“座驾”里飞速地驶向未来,这个趋势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呼吁人的生活回归田园般“诗意栖居”的都是天真加浪漫的非理性情感罢了。借助理性的力量,人类有了能动的改造自然与自身的能力,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否则,此刻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中。面对现下生活方式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与其自我非难式的批判生活方式,不如理性的、主动的适应它更为实际。通过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培养,我们将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人自身和谐的“生活之道”。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人们在生命全程中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以做出健康相关决定进而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众多研究表明,健康素养的高低与健康结局之间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被认为是维持全民健康最经济有效的策略。从内容上看,健康素养包括健康自觉、沟通决策、自我管理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是一种借助外部信息和条件,主动地、能动的维护自身健康水平的素养。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将有力的促进我国居民自我健康维护的效率,是依靠群众促进健康的最具成本效益原则的预防措施,同时还将减少环境恶化和医疗不足等客观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等应该建立与健康素养联结的桥梁,将培养居民的健康素养作为各自系统的主要目标,以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全面健康水平的提升。

2.2维护生态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文化积累丰富,传统价值观念持久稳定,在古代,我国主流的哲学思想,从在世的结构来说,是一种古朴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思想,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发展,是一种民胞物与的生命状态,讲究人的行为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太极拳、八段锦和气功等传统养生方式正是对古人哲学智慧的精辟表达。进入近代以后,受西方军事和文化双重入侵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一种主客二元的,强调主体的人对客体的自然进行改造的世界观开始逐步成为了我国的主流哲学思想。但是,这种伤害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人类现在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伤痛带给我们的影响,人类现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在持续下去,我们必需尊重养育我们的大自然,以一种新的,崇尚生态生活的“天人合一”观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不仅仅是用一种技术的手段让PM2.5降到某个刻度以下,或者将被污染的水进行过滤消毒,更是要让人类的一切行为生态化,使人的生态生活能够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重归和谐发展之道。

2.3贯彻健康优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时,人民的健康状况是往往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可见,全民健康是社会持续有效发展的基石,这个基石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损害的。过去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而或多或少忽视了健康建设,人民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我们要积极落实健康优先的理念,切实地把全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应该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具体来说,建立“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应包含三个层面的机制:首先,现有政策的调整,对已经所实施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利于全民健康的要进行调整或废除;其次,一票否决,任何新的社会政策、发展规划如果有危害到健康的可能,都需要调整或不能实施;最后,在决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进行有利于全民健康推进的方案。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社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为人民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实现与人的和谐发展。

2.4坚持共建共享,实现社会要素间的和谐

面对我国错综复杂的健康问题,如果不对现有机制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健康工作是难以取得实质成效的。健康问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巨大投入,且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的全民健康建设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以社会要素间的和谐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首先,统筹协调,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在协作过程中资源整合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需要在各级部门间建立协调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整合法律、工商、环保、卫生、教育、体育等部门的资源,全方位的维护全民健康;其次,全程引入社会力量到全民健康建设,现阶段,我国的PPP模式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领域,比如体育场馆建设和全民健身路径设备的采购等,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区确实在硬件上需要补上缺口,是应对之举;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决策和后期管理的缺席,使得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政府和社会都是全程参与,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才能成为真正的伙伴,全民健康的合力才会真正形成。

3.结束语

我国的全民健康问题无疑是复杂的,但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我们获得了一个解析问题的新角度,同时对于解决目前的困境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面对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要素间的种种矛盾,我们需要紧紧把握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内涵,培养健康素养,维护生态生活,坚持健康优先和共建共享原则,构建起有利于我国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DB/OL][2017.6.1].http://www.mep.gov.cn/gkml/hbb/qt/201706/W020170702413860519309.pdf.

[2]单卫华.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8(6):149-151.

[3]医学发展已走入误区[DB/OL][2016.2.19].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5/08/28627071_539537445.shtml.

[4]唐增,王帆,傅华.国外健康素养研究最新实践循证[J].中国健康教育.2015(4):393-395.

全民健康范文篇8

一、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2008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向鹿泉市政府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鹿泉市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健康就是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在鹿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鹿泉市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此,市政府决定推广鹿泉市的经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决定向市政府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产品,用于全市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

二、目的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就是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立足实际、注重特色”的原则,本着近期和远期、常规和创新、科学性和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健康促进工程的体制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控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使群众不发病、少发病,通过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指标为:

(一)居民期望寿命高于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

(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三)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实现禁烟,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5%,控制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上升趋势;

(四)为全市群众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建档率达到98%以上,农村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50%以上,一般人群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五)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家庭覆盖率达到98%以上,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末梢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城市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七)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有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其中AB率达到85%以上;

(八)市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卫生村达到20%;

(十)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不低于50%,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四、主要任务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主要开展五个活动,重点抓好21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家庭。向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市居民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每年评选一批健康家庭和健康居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2.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设6-7课时。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教育局

3.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大篷车”和“千名医师下乡村”活动的品牌效应,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每年举办“百姓健康大讲堂”20期,每年在2000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生活进农村”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4.媒体健康宣传。在*电视台每周播出“小姜话健康”节目,在*日报、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每月一期;在卫生信息网和《卫生与健康》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卫生局

5.短信健康宣传。利用手机普及面广的特点,向用户发送健康提示及卫生科普知识短消息。在重要节日、卫生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或易发生期间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短信信息,增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移动*分公司,电信*分公司

6.禁烟与控烟。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继续办好戒烟门诊,每两年举办一次戒烟大赛;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教育局

(二)深入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由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撰写和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9.计划免疫。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项目,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高水平接种,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接种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0.妇幼卫生。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妇联

11.慢性病干预。按照市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2.职业相关疾病防治。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2009年,健康体检率、职工健康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5%,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安监局

13.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聘请市精神卫生防病机构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三)深入开展健康饮食安全活动

14.放心饮水。搞好水源地、水厂、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

15.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活动,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畜禽产品、水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对全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16.合理膳食。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四)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

17.全民健身。三年内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体育局

18.文化活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创作健康类教育剧(节)目,定期举办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文化局

(五)深入开展健康环境创建活动

19.碧水蓝天。结合城乡建设“三年大变样”,以绿化攻坚、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20.厕所改造。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

21.除害灭病。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农业局

五、方法步骤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组织启动。主要任务是制订《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总结推广鹿泉市经验,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2月):全面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每年对健康促进工程的成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考核评估,2010年6月对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提升水平。对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2月):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实施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程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指标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制定措施,多方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工程。要多方筹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支持此项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全民健康范文篇9

一、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2008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向*市政府捐赠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市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卫生部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健康就是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建立全民统一健康档案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此,市政府决定推广*市的经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决定向市政府捐赠价值500万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软件产品,用于全市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实施。

二、目的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促进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就是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立足实际、注重特色”的原则,本着近期和远期、常规和创新、科学性和实用性、通俗性相结合,让群众获得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逐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健康促进工程的体制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控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使群众不发病、少发病,通过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疾病危害,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指标为:

(一)居民期望寿命高于75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5/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

(二)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三)全市所有公共场所实现禁烟,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5%,控制青少年和妇女吸烟率上升趋势;

(四)为全市群众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城市建档率达到98%以上,农村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50%以上,一般人群建档率达到30%以上;

(五)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责任医生家庭覆盖率达到98%以上,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末梢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城市达到99%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七)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率,有证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其中AB率达到85%以上;

(八)市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区二级以上天气达到300天以上;

(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卫生村达到20%;

(十)居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不低于50%,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四、主要任务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主要开展五个活动,重点抓好21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进家庭。向全市居民免费发放《*市居民健康手册》,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每年评选一批健康家庭和健康居民。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2.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设6-7课时。学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组织体育活动,开展创建健康促进示范学校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教育局

3.健康教育进社区和农村。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大篷车”和“千名医师下乡村”活动的品牌效应,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每年举办“百姓健康大讲堂”20期,每年在2000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生活进农村”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4.媒体健康宣传。在*电视台每周播出“小姜话健康”节目,在*日报、燕赵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全民健康促进工程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每月一期;在卫生信息网和《卫生与健康》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充分发挥“12320”健康服务热线作用,及时解答群众健康咨询。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卫生局

5.短信健康宣传。利用手机普及面广的特点,向用户发送健康提示及卫生科普知识短消息。在重要节日、卫生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或易发生期间向手机用户发送有关短信信息,增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移动*分公司,电信*分公司

6.禁烟与控烟。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继续办好戒烟门诊,每两年举办一次戒烟大赛;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教育局

(二)深入开展健康服务活动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由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计划,为60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撰写和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络,重点加强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9.计划免疫。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项目,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高水平接种,继续做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接种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0.妇幼卫生。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落实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实施项目管理,抓好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妇联

11.慢性病干预。按照市统一安排,组织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12.职业相关疾病防治。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接毒接尘工人的岗前、岗中、岗后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2009年,健康体检率、职工健康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5%,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市安监局

13.心理干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环境,聘请市精神卫生防病机构人员,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三)深入开展健康饮食安全活动

14.放心饮水。搞好水源地、水厂、二次供水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2009年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2011年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爱卫办

15.食品安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活动,完善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畜禽产品、水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绿色食品。对全市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等级管理,提高卫生优良率,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

16.合理膳食。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

(四)深入开展健康文体活动

17.全民健身。三年内每个社区、行政村建设一处群众健身场所,组织好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机关工作人员坚持带头锻炼,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青少年每天运动不少于60分钟。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体育局

18.文化活动。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创作健康类教育剧(节)目,定期举办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文化局

(五)深入开展健康环境创建活动

19.碧水蓝天。结合城乡建设“三年大变样”,以绿化攻坚、节能减排等专项行动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20.厕所改造。农村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瓮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

21.除害灭病。全市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农村卫生面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爱卫办,市农业局

五、方法步骤

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5月-6月):组织启动。主要任务是制订《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启动大会,总结推广*市经验,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2月):全面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人员,迅速开展。每年对健康促进工程的成效进行科学、全面、客观考核评估,2010年6月对实施方案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提升水平。对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2月):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实施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程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指标显著提高。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全民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地区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工作。

(二)制定措施,多方支持。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和完善全民健康促进工程的相关措施,积极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这项工程。要多方筹集工作经费,财政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按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赞助、捐款,支持此项工程,形成政府主导、实体捐赠、市场化经营、社会全面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全民健康范文篇10

关键词: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财务危机

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healthinsuranceofallthepeopleofTaiwanhasmadeobviousachievementsinceitstartedin1995andthehealthofthepeoplehasbasicguarantee.However,thehealthinsuranceofTaiwanfacesseriousfinancialproblemandthreefinancialcriseshavebeeneruptedsofar.Thispaperanalyzesfinancialcrisisintheaspectsofmanagementsystem,financialreceiptssystemandfinancialexpendituresystemofTaiwan''''shealthinsuranceandsummarizesitslearningsignificanceforcompletingmain-landhealthinsurancesystem.

Keywords:Taiwan;healthinsuranceofallthepeople;financialcrisis

一.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的制度分析

台湾地区健康保险制度源于1950年的劳工保险,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13种健康保险。由于当时这种保险制度存在着如保险费交纳不一、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不一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从1988年开始台湾当局就组织人员着手规划实施全民健康保险,简称全民健保。1994年8月9日,台湾当局公布了“全民健康保险法”,1995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保险,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一)台湾全民健保的制度模式

台湾全民健保前后规划了6年,台湾当局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实施经验,同时结合台湾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民众需要,创立了具有特色的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其制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中央集权的单一公营体制。在台湾的全民健保体系中,中央健康保险局是整个健保运作的具体承担者,充当保险人的角色。健保局总局综合管理全局业务,负责业务制度规划、督导、研究发展、人力培训、信息管理等。健保局总局下设6个分局,直接办理承保业务、保险费收缴、医疗费用审查核对及特约医疗机构管理等业务。在台湾,负责监督全民健保运作的机构有:负责监督保险业务的“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各项争议的“全民健康保险争议审议委员会”、负责协议与分配健保年度所需医疗费用总额的“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这三个监督机构同健保局总局一起,向上对“行政院卫生署”负责,构成了全民健保的行政体系。

2.全民强制纳保。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法”中规定,凡是“中华民国”国民,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满四个月以上,都必须参加全民健保。此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件的外籍人士,在台湾居留满四个月,也应该参加健保。可见,台湾全民健保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被保险人依其职业类别与所属投保单位,共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为公营事业机构公务或公职人员,私立学校教职员,自营作业主和雇主;第二类为职业工人,外雇船员,自营作业和雇主;第三类为农民和渔民;第四类为军人眷属;第五类为低收入户;第六类为荣民(指早期的退伍军人)、荣眷等。投保者中有职业者应透过所属单位投保,没有职业的可透过乡(镇、市、区)公所投保。

3.保险费收缴以薪资为依据。在台湾全民健保中,保费收入是健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具体由三部分负担:一是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二是被保险人所在单位(雇主)为被保险人所缴的保险费;三是“政府”为一些特定被保险人(第四类、第五类低收入户和第六类无职业荣民)所提供的补贴。在所有的保险对象中,除第四、五、六类保险对象以全体保险对象每人平均保险费作为计算基础,其它都以被保险人的薪资所得为计算基础。被保险人的资本所得,包括营利所得和财产所得,则未列入费基计算。

4.自负盈亏的财务责任制度。为避免全民健保拖垮财政,台湾健保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健保必须负责自身的财务平衡。为了健全健保财务制度,台湾当局制定了一些措施:(1)允许及时调整保险费率。健保法规定保险费率最高上限为6%,开办第一年为4.25%,至少每两年精算一次。根据精算的结果和财务收支情况,可以对费率加以调整。(2)提取安全准备金。为了避免医疗费暴增或因经济不景气、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保险费收人减少和保险财务短期失衡,健保法规定每年应从保费收入总额中提取5%的安全准备金,以保证健保财务的稳健运行。

廖添土: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财务危机论析5.医疗费用部分负担制度。所谓的“部分负担”是指,民众就医除了健保给付外,仍须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推行部分负担制度,是为了强化患者的医疗成本意识及个人责任,避免医疗资源的不当使用。同时,为了避免因实施部分负担制度加重一些贫困民众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其正常就医,又订立了免除部分负担的相关措施。免除项目包括重大伤病、分娩、预防保健、山地离岛、慢性病连续处方笺等,免除对象涵盖低收入者、职业伤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及3岁以下儿童等弱势群体。

6.保险医疗给付范围广。参加了全民健保的台湾民众,在缴交保险费并领取健保卡后就可享受范围非常广的保险医疗给付。不管是牙医、西医还是中医门诊、急诊、住院、生育、预防保健、家庭病房、精神病社区康复等医疗服务都涵盖在保险给付的范围内,民众从小感冒到住院手术或重大疾病,仅需要担负部分负担费用,其余皆为保险给付。

(二)实施效果简评

台湾健保实施后,获得了国际上比较广泛的好评。健保开办后短短数年间,民众纳保率由1995的57.48%上升至2003年的98%,几乎全岛民众皆可接受健康保险社会保障,大大降低民众就医的经济障碍。特别是老、弱、妇、孺等医疗照护需求高的民众,就医不需花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就可享受医疗照护。台湾健保取得了全民纳保、民众满意度高、保障范围广、就医方便、保费低廉等成效。2000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地区列为第二名。美国知名期刊《健康杂志》(HealthAffairs),也于2003年5月份专文论述台湾全民健保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财务危机的实证分析

台湾健保实施十余年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获得了台湾民众的支持。但是,健保的财务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财务危机屡屡爆发。依《南方周末》2006年4月6日报道,从1995年至今,台湾健保的财政支出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收入每年的增长率为4.58%,而支出的增长率则达到5.71%。安全准备金至2004年只剩78.5亿元(新台币),健保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资料来源:1.1995-2004数据来源台湾中央健保局会计室《安全准备提列情形表-依权责发生基础》2004;2.2005年数据来源《南方周末》2006-04-06报道,《台湾健保:医疗制度乌托邦?》

数据来源:台湾中央健保局会计室《安全准备提列情形表-依权责发生基础》2004

(一)第一次财务危机(1999~2000年)

如表1和表2所示,台湾健保开办的前三年,财务状况良好。这三年每年的健保财务收入均大于财务支出,安全准备金也由1995年的371.44亿元(新台币,下同)上升到1997年的615.59亿元。但是,1998年财务支出急剧增长,而收入却增长缓慢,当年的健保财务就略微失衡,支出比收入多了约15.6亿元,这一财务缺口由安全准备金来平衡。到了1999年,健保财务失衡更加严重,爆发了第一次财务危机。这年财务支出远远高于收入,财务逆差达210.03亿元,安全准备金一下子减少了35%,只剩389.96亿元。

针对第一次财务危机,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开源措施包括:查核投保金额、中断投保开单、协助弱势寻求补助、争取代位求偿、公益彩券盈余分配及烟品健康福利捐赠等。节流措施包括:防止医疗资源浪费、强化药品特材支付作业、查处医疗院所违规行为、落实医疗费用审查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了2000年健保财务状况有所改善,财务支出比上年有所减少,收入增加了203.64亿,财务略微出现了盈余。

(二)第二次财务危机(2001~2003年)

自2000年健保财务有所改善之后的三年,健保又爆发了第二次财务危机,财务缺口又开始加剧,直到2003年才有所缓和。这三年财务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87%,而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5.76%,安全准备金逐年减少,2003年只剩下82.8亿。

为了应对这次财务危机,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保险费率,于2002年9月把保险费率由4.25%调整至4.55%,提高健保收入。其次,全面实施总额预算制度,适度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总额预算制度是指由被保险人、医疗服务提供者及专家学者共同协议医疗费用的年度支出总额,在总额范围内依照支付标准表决定服务报酬的一种医疗费用支付制度,其目的是要医疗提供者共同承担财务风险责任,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实施总额预算制度后,医疗费用得到一定的控制,年成长率在4%~5%之间。

(三)第三次财务危机(2004~至今)

在2003和2004两年,由于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加上调涨保险费率增加了健保收入,财务形势有所缓和,但依然是入不敷出,到2004年底安全准备金只剩下78.5亿元。2005年财务支出又开始大幅上涨,但财务收入却反而小降,使得财务缺口达650亿元,安全准备金变为负数。在现有费率制度下,按照健保的财务预算,未来五年健保财务缺口将进一步拉大,健保的财务危机将更加严峻。

针对这次财务危机,当局采取了采取了包括长期和短期两套措施。短期措施主要是实施所谓的多元微调方案,主要措施包括投保金额上限由87600元调整至131700元、军公教投保金额由薪资的82.42%调整至87.04%、争取烟品捐赠及代位求偿收入及拉大小区医疗与大型医院门诊部分负担差距等。长期措施则是谋划推出二代健保规划,其目标是建立权责相符、财务收支平衡、扩大社会参与、提升医疗质量的健保制度。

三.台湾全民健保财务危机综合成因分析

台湾全民健保实施的是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保证全民健保的财务平衡,是事关健保能否永续经营的重要问题。每次健保财务危机的爆发,当局都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挽救,但收效甚微,健保财务依然入不敷出。健保财务危机屡屡爆发,根源在于健保自身的制度缺陷。要达成健保的财务平衡,台湾当局就应该从健保的制度层面上做一番彻底而有效的改革。

(一)健保管理制度

1.中央集权的公营体制,不利于健保的正常运作。台湾全民健保管理制度是一种单一的公办公营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单一保险人体制缺乏多个保险人之间的竞争,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降低健保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无法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险需求。其次,中央集权的公营体制容易使“政府”的角色定位错误,致使健保行政与业务不分。在国际上实施社会性健康保险的国家(如德国),政府一般担任监督者及仲裁者角色,而非执行者。但在台湾健保的组织体制中,中央健康保险局既是管理者又是保险人,身具承保、医疗机构特约管理、支付标准订定、医疗费用审查与核付等多重身份。这种角色定位错误破坏了健保的正常运作体制,造成健保运作制度的畸形发展。

2.支出与收入缺乏连动机制,财务预算难以平衡。在台湾健保体制下,财务收支预算分别由“监理会”和“费协会”负责,收支预算相分离。其中,“监理会”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法规咨询、收入面的费率制定与监督等,而“费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在总额支付制度下负责健保财务的支出预算。由于“监理会”与“费协会”相互分立,使得收入与支出的缺乏连动关系。如果“费协会”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而决定增加预算支出,而“监理会”却决定费率不动、其它收入也不增加,则两者之间会出现财务缺口。这种收入与支出预算相分离、权责不对等的机制,不利于健保财务收支平衡。

3.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致使健保财产被侵吞。对台湾健保运作的监督主要由“监理会”负责。然而,由于台湾当局的无能和“监理会”监督的无力,健保财产一直不断的被侵吞。在台湾,政客、医界与不法集团串通“吃健保”的丑闻,屡屡见诸报端。据海峡都市报2006年3月31日报道,民进党“立委”林进兴、邱永仁所分别经营的两家医院,通过勾结假病患与假住院诈领健保费至少1.9亿和1.1亿。由此可见不法集团“吃健保”之猖獗,健保又岂能不爆发财务危机。

(二)健保财务收入制度

1.保险费负担不公。健保保险费的收取应充分重视负担的公平性,但是,台湾健保保险费的收取长久以来即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首先,工薪阶层负担沉重。由于保险费费基以薪资所得而非实际所得计算,因而健保财务主要由工薪阶层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薪资所得占台湾民众总所得的比重逐渐降低(目前这一比例是55%),而其他所得,比如资本所得,所占的比重却逐渐升高。这种情况使得依靠薪资所得的工薪阶层保费负担越来越重,而大量资本所得者,拥有着巨额收入却不需分担保险费,显失公平。有报道说,台湾著名模特林志玲,年收入将近4300万,每个月的健保费,只要缴交604元,比许多上班族都还要低。另外,由于薪资收得占总所得的比重下降,客观上也使得健保财务收入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影响健保财务平衡。

其次,保险费各类目之间负担差异较大。台湾健保把保险对象分为六类十四目,各类目保险对象本人、雇主及政府负担比例各不一样,造成类目之间保费负担的差异。比如,第一类保险对象的公营事业人员,缴交保费时不必以全部薪资投保,而且有投保薪资的上限,保费负担比第二类保险对象大大减轻。另外,在第二类别保险对象里,职业工会会员保费负担比普通工人低,因而,很多被保险人纷纷以加入工会等方式来转移投保身份,以逃避高额保费。

最后,家庭成员多的保险对象负担更重。在台湾健保体制下,家庭成员多者,除了要为自己购买保险外,还要为家庭成员购买保险,一个人往往要同时负责好几个人的保费。这使得家庭成员多又以全薪投保的民众负担十分沉重,而单身又未以全薪投保的民众负担较轻。

2.保险费费率僵化。依据“全民健康保险法”的规定,健保财务可以对保险费率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维持财务平衡。从医疗保健支出占GDP比值来看,OECD国家平均每年支出在7-9%,而台湾平均只有5.88%,因而相对于OECD国家,台湾保险费率还有一定的上调空间。但是,台湾健保自实行以来,费率也只调整一次,且幅度很小。这是因为在台湾特殊的政治体制下,要想通过上调费率来达成财务平衡,困难重重。首先,由于台湾特殊的政治环境,政治家的活动都是为选举服务。为了取得选民的支持,获得竞选的成功,政治家往往反对保险费率的调涨。其次,由于保费负担的不公,调涨保险费率也会受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保险费率调涨举步维艰。

(三)财务支出制度

由于健保制度的“道德风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面临着医疗费用支出上涨的问题,因而都需要一套合理的制度来控制医疗成本,防止医疗浪费。台湾健保财务支出制度,就缺乏一套既保证民众健康不受损害又能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机制。

1.总额支付制使民众健康受损。台湾全民健保实施之初医疗支付主要采用论量计酬制度,即按照医生提供的服务量、民众的用药量及住院天数等来计算健保的医疗给付。这种支付制度虽然方便医疗费用的计量,但是不利于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为了多获得健保医疗给付,医疗提供者往往增加服务量和用药量,民众也往往增加就医次数,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后来随着第二次健保财务危机的爆发,为抑制逐年高涨的医疗费用,台湾当局全面实施了总额支付制度。总额支付制度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只在医疗供给方控制费用支出,并没有在医疗需求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得民众的医疗需求仍然十分庞大,民众的医疗资源浪费仍然十分严重。在高涨的医疗需求面前,医疗提供者为了控制医疗费用在预算的总额内,就不得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使民众的健康受损。

2.药价黑洞蚕食健保收入。台湾健保药价黑洞每年都要蚕食几百亿的健保收入。所谓药价黑洞,是指健保局支付医疗院所交付保险对象(病患)的药品费用,与医疗院所实际购买价之间所产生的差距。据人民日报网络版香港2000年7月19日报道,台湾健保每年损失的药价黑洞达200亿元。为减少药价黑洞,从1999年到2002年,健保局共进行了三次药价调降,试图解决药价黑洞问题。结果表明,这一措施收效甚微。因为在新的药价下,医院基于营运营利的现实考虑,会重新寻找可获取最大药价差的药品,以取代原先采购的药品。这样,不仅药价黑洞没有得到解决,民众的健康也受到了损害。

3.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促使支出急剧上涨。台湾虽然实行了总额支付制度,医疗费用有所控制,但是医疗资源浪费,还是十分严重。全民健保实施后,台湾人民变得“爱逛医院、爱拿药、爱检查”。据统计,台湾目前平均每人每年看病次数高达15.3次、药费占全部健保费四分之一、门诊医疗花费占总医疗费六成以上,民众“不看白不看”的心理十分普遍。其次,医疗院所“可住(院)可不住的,要住;可割(手术)可不割的,要割;可照(内视镜)可不照的,要照;可开(药)可不开的,要开”的浪费现象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医疗资源浪费是台湾健保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导致了财务问题的日益恶化。

(四)其他客观因素

台湾健保财务失衡原因错综复杂,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客观的因素影响财务平衡。这些客观因素主要有:第一,台湾近年来经济发展不景气,财政日益恶化,企业纷纷外移,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减少,使得健保保费收入锐减;第二,台湾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了健保财务危机。随着台湾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台湾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十年前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5%,如今达到9.6%。人口老龄化使得健保医疗费用大副增长,加剧了健保危机;第三,医疗科技的日益进步和新药的不断开发,以及医疗给付范围的扩大,也都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

四.借鉴意义

实施健康保险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稳定社会的必要措施,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仍然是个健康保险不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低,因而,在新形势下完善健康保险体制是我国的重要任务。台湾全民健保实施十多年来,其改革的成功和失败,可为祖国大陆建立和完善健康保险制度提供可贵的借鉴意义。

(一)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多层次健康保险制度

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了以“低水平,广覆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医疗保险制度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保障目标定位于满足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并且强调个人在医疗费用支出上的责任。但是,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实践表明,单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不仅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险需求,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降低社会健康管理成本,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和效率,减轻政府负担,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二)建立有效的供方与需方医疗成本共同分担机制,控制医疗费用

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一个理想的医疗保险体系要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保护消费者使其能避免患病时的财务风险;一是使医疗资源能够有效的运用。然而如果仅采用一个政策工具,而同时想达到这两个目标时,常陷于两难境地。因而,应该使供方成本分担制度与需方成本分担制度一起搭配使用,才可避免两难困境,同时兼顾风险保护与资源使用效率的双重目标。所以,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险体制,必须寻求一套有效的供方与需方医疗成本共同分担机制,使民众健康在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三)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医院产权不清,医疗服务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与否关系到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和医疗卫生费用控制的效果。因而,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健康保险体系,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另外,完善我国的健康保险体制,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保证负担的公平。并且,还应该在农村大力推广医疗健康保险,使广大农民也有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付,吴娟.台湾健保:医疗制度乌托邦[N].南方周末,2006-04-06.

[2]杨志良,林雨静.全民健保财务问题及因应对策[N].中央日报(台湾),2002-03-01.

[3]陈孝平.健保财务应建立责任分摊制[N].联合报(台湾),2002-02-09.

[4]林秀美.全民健保财务入不敷出,再不改革恐影响医疗质量[N].民生报(台湾),2005-11-23.

[5]詹建富.健保10年支出破3兆[N].台湾《民生报》,2005-07-14.

[6]江东亮.感情变负担—谈全民健保之下的三个矛盾[J].全民健保月刊(台湾),2000.

[7]林端宜.台湾健康保险制度观[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