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2:18:03

全国范文篇1

在我县建县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第1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人口众多、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国土资源局肩负着我县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调查、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职能。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国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资源保护与资产管理并重,注重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在有效保护耕地的同时,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确立,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了建设用地供应布局和结构。土地调查、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强化了对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价格的监测。

——土地市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土地公开交易、基准地价更新、土地市场交易信息和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等制度基本建立。

我县土地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两小”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先例。这些经验表明,我们一是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二是必须坚持土地资源、资产管理并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三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土地市场的规范。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四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在运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时,注重发挥经济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对破坏耕地、非法转让土地、非法批准征地占地、低价出让土地等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发展产权、土地等市场。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规范土地市场,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国有、集体建设用地进入统一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和土地资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土地支撑、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土地市场,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要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要加强对协议出让土地的规范。单位、个人使用划拨土地用于生产经营的,要逐步纳入有偿使用轨道。

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必须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要科学编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正确运用行政手段的同时,完善法律、经济手段、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全国范文篇2

三羊开泰庆丰年创作:黄晓伟

金猴腾跃启新篇

百万人民齐恭贺

寿光今年又是一个腾飞年

对!又是一个腾飞年

寿光的经济形势好

全依靠

邓小平理论作指导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十六大精神落实好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市委市府决策高

超常规猛跨越

经济建设掀高潮

对!经济建设掀高潮

03年

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0亿

财政收入超过十亿元

在全国

百强县评比咱市名列六十七

高速度跃进人称奇

在全省

多项指标列第一

30个强市列第七

各行业工作创奇迹

工业先行功无比

工业投入四十三亿元

销售收入二百亿

过千万项目建设一百七十个

潍坊市项目个数数第一

晨鸣纸业冠全国

今年利税十亿多

墨龙特钢规模大

建设速度人人夸

银宝橡胶巨能电力

墨龙机械鲁丽木业

华源凯马泰丰车架

项目先进投入大

工业生产形式好

招上引资见成效

到位资金三十四亿元

全年的任务提前完

重投入重基建

园区建设规划全

晨鸣东城开发区

兴起三大工业园

入园项目一百三十四

投资超过115亿元

温泉度假文化名园

美林花园东城花园鸿基花园

寿光遍地起花园

招商引资成果大

城市建设更美观

创建三城作动力

重点工程最体现

五路延伸三路改造

四通八达更拓宽

二环路晨鸣路

公园路银海路

路路相通平展展

突出硬化和亮化

美化更是新亮点

晚上你到银海路上看一看

就好象

到了北京天安门前大长安

对!就好象

到了北京天安门前大长安

寿光的工业形势好

寿光的城建档次高

寿光的蔬菜最有名

寿光的农业最全面

寿光的国际蔬菜博览会

国内外客商交口赞

寿光经济大发展

观念更新是关键

观念一变日千里

观念一变处处金

集中精力搞发展

咬定发展不放松

立足工业抓突破

持之以恒抓招商

争创全国五十强

建设世纪新寿光

对!

全国范文篇3

以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状况,戈特曼的断言更像预言。

而今,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说法,只是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长三角。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崛起为标志,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日益显著。

“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对率先发展的东部提出更高要求。

提升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加速经济融合,阔步迈向一体,东部地区担当起带动区域发展、辐射服务全国的新使命。

集聚与辐射——“三驾马车”引领发展,三大城市群经济能量在集聚,辐射能力在提升

滨海新区距天津市区,近一小时车程。这里,曾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盐碱地,如今已成希望的热土。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成为继深圳、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又一项新的国家战略。

如今,环渤海地区开始思考如何抢抓“滨海机遇”。

与滨海新区毗邻的河北省曹妃甸港口和工业区建设,已被列为全省的“一号工程”。到2010年,曹妃甸每年新增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将成为拉动河北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山东正紧锣密鼓完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黄三角经济区,将成为山东与滨海新区产业对接与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三大城市群被寄予厚望。

在长三角,这几年讲得最多的就是“接轨上海”、“融入上海”。

在浙江,省市都有“接轨办”,一些杭州人开始畅想“白天在上海金茂大厦上班,晚上在西湖边喝茶”的“磁浮生活”;不动声色的江苏人,也早已“在大树下种好碧螺春”,靠上海这棵“大树”,打造出一个个“台资高地”、“日资高地”、“韩资高地”。

最近几年,尤其是2003年浙江台州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后,不断有城市叩击长三角的大门,这其中,包括苏北、浙南乃至安徽的城市。

上海的姿态同样积极:“只有先服务好长三角,才能有条件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群的倍增效应和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谈到珠三角时,更多时候需要加个“泛”。

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一个“9+2”的区域合作框架诞生。

“泛珠”已经走过4个年头,各方面合作稳步推进。目前,“泛珠”已成功搭建论坛和洽谈会两大合作平台,同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交通、能源、科技、信息化、环保等专项规划也在全面推进。

区划与区域——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强化区域整体意识,在联动发展中共赢

靖江和江阴,长江下游隔江而立的江苏两座县级城市。数百年前,它们也曾是一家;一次次行政区划沿革之后,如今分属泰州和无锡市。

就在一二十年前,两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难分伯仲。然而,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转移大潮之后,两个城市的发展差距渐渐拉开。

不过,经过10余年高速发展之后的江阴,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发展空间不够了,尤其是作为港口城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告罄。而对岸的靖江,52公里的长江岸线,刚刚开发了1/3。

跨过江去,联动开发——一个强烈愿望在江阴人脑际萌生!

2003年2月15日,江阴靖江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10年内,江阴不从园区分取投资收益,投资公司收益含税收留成,全部留在园区滚动开发。靖江也承诺,10年内不向园区收取任何规费。

没有改变行政区划,这两座“几百年前是一家”的城市,又一次巧妙融合了。

不打破行政区划,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这考量着东部地区决策者的智慧和想象力。

2005年,广东省作出决定,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其形式是,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政府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由珠三角地区政府负责组织规划、投资、开发、建设等,并按商定比例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利益分成。

简而言之,就是在珠三角以外的地区设立“经济飞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并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淡化区划,强化区域”,正成为东部地区的广泛共识。

山东,地处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都市圈之间。这样的区位,既可能接受“双辐射”,但也可能被“边缘化”。

山东人没有坐等,一张新的区域发展蓝图渐次展开:向东,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部,构建济南省会城市圈;向南,突破鲁南经济带。

“我们不能满足于为长三角、京津冀提供一些原材料和农副产品,而必须在产业、金融、港口等方面与他们对接。”

而处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福建,作为两大三角洲经济发展区间的相对腹地,也曾有过“边缘化”的担心。在经历近10年的探索和酝酿之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终于在2004年初出台。

“海西”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连内陆,涵盖周边。打通“海西”,就可以把福建的对台优势和作为两岸三地、两大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合而为一,“腹地”就可以变成“福地”。

如今,“海峡西岸经济区”已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

政府与市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渐入佳境

上海汉口路740号,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

1982年12月,国务院已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次年3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正式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这幢欧式建筑内。

其后的5年多时间,“规划办”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

然而,1988年6月,国家计委发出文件,通知“撤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有趣的是,这个“国”字号的区域协调机构,在其运行的5年多时间中,始终没有正式挂牌。这,或许也反映出“规划办”当时的微妙处境。

有人说,当“经济区”理想遭遇强大的“行政区”壁垒,当年上海经济区的命运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直到今天,“由国家出面成立区域协调机构”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些年,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它们的背后,似乎有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

这个力量来自市场。

换句话说,没有市场的一体化,单靠政府间的一厢情愿,所谓的城市群只能是“拉郎配”。

以长三角为例。

早在一二十年前,在江浙一带的乡镇企业,常常能看到操上海口音的“星期六工程师”,成为早期长三角合作的一段佳话。如今,江浙的企业家们更是“洗脚进城”,把企业总部搬到大上海。目前,江苏、浙江两省在上海投资的企业数超过7万户。

明确了企业是区域合作的主体,地方政府也渐渐明确自身该做些什么。概括起来,一是清障,二是搭台。

清障,就是打破行政壁垒,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

搭台,内容就更丰富了。长三角形成4个层面的政府间合作机制:苏浙沪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出席的定期磋商机制;两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主持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机制;长三角16城市市长参加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机制;两省一市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题合作机制。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角色,找到共同利益所在,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渐入佳境。

使命与责任——更加关注中西部的发展,“带动”和“服务”成为共同战略取向

今年8月,深圳迎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他们此行目的,是向深圳和港澳台推介贵州的旅游资源。

“泛珠”“9+2”框架设立后,类似走动明显增加。

泛珠中的“9”,除广东、福建、海南外,其他均为中西部省份,因而“泛珠”的使命与生俱来,那就是:积极推动优势互补、互联互动,促进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目前,粤港澳正积极推进与中西部省(区)在产业对接、资源开发、现代流通业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格局。仅在第四届“泛珠”洽谈会上,广东就签约产业转移项目233个、投资总额246.55亿元。

天津保税区有家亚洲最大的小包装番茄酱生产企业: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目前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品占国际小罐装番茄制品交易量的50%以上,年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

在大企业林立的保税区,这些数字并不耀眼,真正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中辰”的身世,它是天津与新疆经济合作的一个结晶。

“中辰”的母公司,是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而番茄则来自天山南北。“中辰”的成立,带动了当地10万农户种植番茄致富。

世居云南哀牢山深处的苦聪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被视为“野人”。如今,上海在苦聪人聚居的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建成了7个“白玉兰村”,数千苦聪人住上了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全国范文篇4

2007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拒绝烟草,远离癌症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由来

从1995年起,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的每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届。自1997年至今,每年均在宣传周活动前由科普宣传部制定实施计划,拟定宣传周活动主题,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报导,宣传周活动后均进行总结。在各省(市、自治区)抗癌协会、肿瘤医院、各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使每一届宣传周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的开展一届比一届声势浩大,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防癌意识、增加了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已被国家卫生部纳入每年的正式卫生宣传日活动。深受到各地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的欢迎。

癌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我国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的高发区中相当一部分集中于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成为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

-2006年:合理饮食,预防癌症

-2005年:关爱妇女,远离乳癌

-2004年: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2003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002年:预防为主,科学治癌

全国范文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残联:

今年6月6日是第十二届全国“爱眼日”。为贯彻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年)》,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促进人民群众在社区和农村就近获得眼保健和康复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推动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年“爱眼日”活动的主题定为“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要紧紧围绕今年的主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爱眼日”前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年)》,传播爱眼护眼和视力残疾康复知识。要组织防盲工作者和眼科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开展义诊、咨询、专题讲座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眼保健服务和导盲服务。要联合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眼保健和防盲治盲知识,促使广大群众合理和科学用眼,避免和减少眼疾的发生,提高眼健康水平。

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于活动结束后将有关活动情况、资料和总结及时上报卫生部医政司和中国残联康复部。

全国范文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截至2003年,全国共开展了13次"助残日"活动。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活动中,分别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

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七是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有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自1986年,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意见》以来,全国数以亿计的少先队员积极响应,"红领巾助残"活动遍及城乡,蓬勃开展。全国每年有近千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项助残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实践证明,"红领巾助残"活动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生动形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领巾助残"活动重在育人。以学校、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助残小分队,建立助残联谊网,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助残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残疾人,着重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在奉献、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关心他人、扶助弱者的爱心,同时又是一次社会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历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

1991年第一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宣传残疾人保障法”

1992年第二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走进每个残疾人家庭”

1993年第三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扶助共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994年第四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我们同行——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献爱心”

1995年第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一助一,送温暖”

1996年第六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预防残疾增进健康”

1997年第七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助残与自强”

1998年第八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扶贫解困”

1999年第九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无障碍与视觉第一”

2000年第十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志愿者助残”

2001年第十一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宣传贯彻保障法,携手迈入新世纪”

2002年第十二个助残日的主题是:“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第十三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

残疾名人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印象派巨匠——凡高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全国范文篇7

20****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38号)要求,我省组织全面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县级以上行政界线转绘和行政区域内面积量算工作已完成,全省129个县(市、区)农村土地调查招标工作已结束,省级财政补助经费已下达,工作进展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州(市)仍然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工作经费不落实、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我国的一次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调查工作负总责,亲自推动调查工作。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调查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大力推进调查工作。2009年6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外业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确保2009年10月30日前报国土资源部进行数据汇总。未按期完成调查任务的州(市),要暂停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审批。

二、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所需经费问题。按照中央、省、州(市)、县(市、区)4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2008年省级财政补助经费已全额下达。各地要根据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筹集落实本级财政配套经费,并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全国范文篇8

全国碘缺乏病日坚持食用碘盐预防出生缺陷

2007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4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主题是“坚持食用碘盐,预防出生缺陷”。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盐业总公司等部门近日通知要求,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力开展宣传促进活动。在宣传防治碘缺乏病活动期间,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特殊人群,尤其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山区和一些原盐产区的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要积极宣传我国防治碘缺乏病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广泛动员社会共同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切实让更多的人认识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现场咨询、真假碘盐鉴别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结合实际,讲求实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据介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任务还很艰巨,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原盐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山区非碘盐冲销严重,碘盐覆盖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人们仍在遭受缺碘危害,局部地区已查证有新发地方性克汀病;少数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地区,由于重视不够、疏于防范、淡化管理,防治工作出现滑坡,导致碘缺乏病病情反弹。

全国范文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疾病控制处:

今年10月8日是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目前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依然十分严峻,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不规律,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从而导致血压水平未能达标。结合2007年“世界高血压日”活动主题和我国实际情况,将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活动主题确定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为确保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现就做好今年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及有关高血压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1、各地要认真总结十年来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海报、展板和巡展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国高血压日”十周年。

2、请各地结合实际,于10月8日前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和咨询活动,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广泛宣传《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开展“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鼓励居民养成健康膳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自我防范高血压、自我管理血压的防治意识,通过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媒体、企业和学术团体的共同参与,营造人人参加维护健康血压的社会氛围。

3、为了充分展现十年来各地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我局拟在总结各地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十年总结》,并于高血压日活动期间在全国部分省(区、市)举办“全国高血压日”十年成就回顾展。请提供你省(区、市)过去十年中开展的相关活动背景资料(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汇总后于7月20日前以书面、光盘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我局慢病处。

联系人:李光琳010-68792369邮件:ncdmoh@李宇阳010-51921579邮件:liyuyang@

附件:各地提供活动背景资料的内容要求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

各地提供活动背景资料的内容要求

1、各省(区、市)开展的以“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为主题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包括相关行政文件、项目说明、活动报告、现场照片、签名、题词等);

2、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高血压预防、教育、治疗等活动的文字总结及图片资料;

全国范文篇10

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1991年5月24日,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1991年6月25日是第一个“全国土地日”。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每年的“土地日”,全国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根据当时土地利用情况提出宣传主题,并举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历届主题

1991年: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