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6:30:36

品质教学

品质教学范文篇1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1.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1.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哪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1.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2.1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如我在讲授《选修1》“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都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吗?”听完学生的问题,笔者大吃一惊,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觉得特别尴尬,但当看到孩子充满疑惑的眼神时,我毫无犹豫地表扬了他:“你确实是一位很会思考的同学,这个问题问得挺好,老师都没考虑到,看来课后我们可得好好讨论一下。”后来,这个问题不但引起了学生的讨论,也成了老师讨论的焦点。因此,教师不可抑制孩子的提问,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2.2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

品质教学范文篇2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高度重视初中政治活动课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提出了“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而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新课改理念的实施。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新课改理念在初中政治活动课中能得到最直观的体现。但是,初中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几乎是“挣扎着前进”。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寻找初中政治课教学瓶颈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新课改理念。而活动课是在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重要教学形式。活动课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它对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情感的升华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政治活动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造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创设情境,营造初中政治活动课的良好氛围

活动课切忌传统的政治理论教条式讲授方法,情景教学法是营造良好的政治活动课氛围,是上好政治活动课的重要形式。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设置课堂教学情景,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把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如在初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播放纪录片《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展》,展现了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好处,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同时,让每一位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家庭、学校近几年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具体变化。通过情景展示和前后对比,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交往要讲艺术”一课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打电话找同学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

情景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是颇有成效的。在教学中,笔者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丰富、合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参与活动中去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三、以情感人,使活动课真正“活”起来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如,教学初一第一课“新环境,新同学”时,笔者让每一位同学分别作自我介绍,一方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演讲能力,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四、形式多样,让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首先,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笔者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其次,还组织了辩护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另外,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笔者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笔者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笔者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同学们齐声高昂地朗诵了起来,达到了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工作的目的。

五、师生互动评价,全方位参与活动过程

品质教学范文篇3

一、合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提升的体现

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极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品质。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合作学习创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方法,传统的讲授式阅读教学已经不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求,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弊端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知,因此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尝试。其次,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所有学生都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加上一些探究性主题、竞争性主题的设置,会极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强化。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要体现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要求,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同时,合作学习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深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并且合作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文精神体现,这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阅读应用合作学习提高教学品质的路径和措施

合作学习的应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质提升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初中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品质。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高效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建议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做好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工作,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激情。具体地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首先,合作学习的氛围应当是轻松的、愉快的,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自由的、平等的、和谐的沟通交流,这是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环境和氛围创设的技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创设方式。当然,教师要对学生有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小组中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角色定位,这样才能让学生采用“最舒适的姿态”参与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二)科学设置合作学习主题和任务

设置合作学习和任务是初中语文阅读合作学习组织开展的关键环节,同时是关系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是否有效提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能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里对教师提出两点重要要求:一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二是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只有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够确保合作学习任务的设置是有效的,了解学生才能够知道学生感兴趣的点在哪里,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才能够做到科学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当然,科学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和主题的具体做法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重点:首先,确定的合作学习任务要能够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最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开展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任务的确定,让学生能够带着趣味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用多媒体展现黄土高原的相关图片,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说安塞腰鼓体现了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寄托了作者对生命的歌颂之情?”引导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查询,探究文章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的,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情感的句子等,通过这些引导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其次,在设置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习任务的“探究性”属性设计,具有一定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教师根据实际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探究主题:“鲫鱼是怎样克隆出来的?”“为什么说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能说一说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强烈的好奇探究心理,并且通过这些问题指引学生更加仔细地阅读课文,达到强化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强化合作学习的反思和评价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合作学习的反思和评价,这是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归纳和总结。建议将学生和教师都作为反思评价的主体,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评一体”的反思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的沟通交流和密切配合,教师的归纳点评能够进一步开发各个学习小组的潜能,同时欢迎学生对教师提出要求。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的方法,确定知识掌握、合作过程、效果体现三个主要维度的评价系统,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在知识掌握方面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经典语句掌握等进行评价,在合作过程方面,对小组角色是否可靠完成、小组协调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而效果体现则主要通过合作学习的小组汇报进行评价,等等。这些具体的指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调节和确定。实际上,反思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充分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为强化学习效果、提升教学品质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结语

合作学习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效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氛围和环境创设工作,并且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出发做好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强化合作学习反思评价,不断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

作者:周霖超 单位: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童久银.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实证研究[J].成功(教育),2013(23):47.

[2]刘财英.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05.

[3]蒋情.浅析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1):100.

[4]刘利娟.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5(6):95.

品质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思维品质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绘本具有语言鲜活、图文结合、贴近生活且内涵深刻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空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绘本学习,对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成长需求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仍然存在强调语言能力发展,忽视思维品质培养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从教学策略角度思考如何抓住发展思维品质的关键点,优化绘本教学以实现两者平衡,从而解决思维品质培养被忽视的问题。

一、思维品质的含义及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绘本教学设计往往以分析绘本的主题意义和语言知识为起点,对呈现内容进行取舍。为了优化绘本教学,教师在分析绘本时还需要明确其所承载的发展思维品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依托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发展思维品质。思维活动非常多,本文借鉴夏谷鸣提出的英语学科的思维活动(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概念建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活动界定为:逻辑性思维主要在观察、对比、预测、推断、分析和概念架构等活动中得到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在评价人物特性、明确作者写作意图等活动中得到提升;创新性思维则在创造性表达、想象等活动中得到激发。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应根据绘本的特点设计合适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发展小学生相应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逻辑性思维的策略

1.分析语篇的逻辑。小学生常用的绘本主要有训练自然拼读技能的绘本、故事绘本和科普知识绘本,分别对应不同的语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等),而不同的语篇结构会影响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能“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绘本,分析其语篇结构,进而梳理其逻辑;以语篇逻辑为关键点,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以《丽声妙想英文绘本》第三级的故事类绘本AHouseforHedgehog为例,故事讲述了小刺猬发现自己的家里太冷了,所以去拜访它的朋友们的家,朋友们都邀请小刺猬来住,可是小刺猬都不喜欢,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觉得还是家里舒服。这是典型的故事类体裁绘本,故事开端主人公小刺猬有了一个问题,结尾时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语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在文字中定位语篇结构的转折词but,在绘本图片中对比小刺猬的神态变化和不同场景的变化,还可以圈出文字中的语气词和形容词或图中对应处,去梳理语篇结构的逻辑。以分析出的图片和文字中承载的语篇结构逻辑为关键点,引导学生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比如,观察图片中小刺猬表情的变化,推断小刺猬会说的话,提问引导学生从情节线或者情感线给出原因;读完绘本,在理解故事情节线的基础上预测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情节;借助维恩图,通过观察文章的图片和衔接词but,对比小刺猬的家和朋友们的家的不同,总结特点并记录在维恩图里,小组分享讨论,最后全班讨论等。2.观察词汇的变化规律。绘本出现新词、难词时,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对照图片猜词意,圈出重复出现的词和句型发现变化规律,如词性相同等。圈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还是以上面的故事类绘本为例,小刺猬去拜访每个朋友家,都会用一个形容词描述这个家的特点,学生在图片环游时可以接触到非常多形容词,如toowet、toosmall等,结合绘本形象的图片,词汇变化的逻辑清晰浮现。依据以上词汇变化规律,在具体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如在观察词汇变化的活动中,对比朋友们家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小刺猬要用这些形容词,还可以用什么词进行代替;或者只给出图片,鼓励学生推断otter等生词的含义。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出现的朋友的名字都是动物这个逻辑线索,推断出otter这个词也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并结合生活经验明白其意思。3.建构独特的文化概念。每门语言都有其特有的概念系统。英语绘本中有着丰富的英语概念,有些概念和汉语中的概念不同,其原因是文化的不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绘本中出现的独特文化概念,可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对比中国文化、建构新的概念,从而促进逻辑性思维的发展。例如,《牛津英语话中国level1》中的Hello,Beijing!这个绘本故事中出现了学生熟悉的概念,比如noodles。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比中外noodles的区别,引导学生建构全新概念,实现在挖掘独特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三、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绘本语言图文呼应,更加形象具体地传递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人物特性的变化以及故事场景的变化等信息,这些都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关键点。尤其要注意教学中的意义建构,因为批判性阅读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意义建构活动,批判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社会价值认同。1.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绘本图片和文字背后隐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图片中的人物、事件、情感信息,并与文字信息相对应,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从而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以绘本LlamaLlamaredPajama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绘本图片和文字,发现小羊驼折腾的原因是想要妈妈陪伴自己,明确作者通过描述“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应该独立自主”这一主题。基于此,教师设计相应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小组讨论“小羊驼的做法是否恰当”并给出评价和理由,以角色扮演尝试更好地演绎对妈妈的依赖之情等活动。还可以拓展主题,进一步建构“陪伴”,甚至“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的意义概念。2.评价人物变化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人物变化的依据,从而对人物特性作出有理有据的评价;还可以依据图片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批判性地分析绘本中出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行为与事件关联性等。以《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三级中的小故事Jakecanbake为例,它讲述了男孩Jake想要为妈妈做一个生日蛋糕,但是遇到了困难,他就去请教亲人帮忙做蛋糕,但是大家都不会,最后他自己独立完成了蛋糕,妈妈特别开心地称赞了他。故事主人公Jake的变化深入人心,图片细腻呈现了他最开始的满心期待,中间遇到困难不放弃,最后没有得到帮助依然敢于尝试的行为以及表情变化。文字则通过多种语气词反映了人物的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Jake的变化之后,可以设计学生评价活动,依据变化给出合情合理的评价;还可以分析Jake与Nan、Dad的互动以及其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评价过程中,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建构批判性社会文化意义,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3.把握事实的准确度与观点的清晰度。科普类绘本有大量的事实类信息。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就事实是否准确、充分、典型、科学、合理、可验证以及有没有反例等进行多方面批判性分析。以《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二级1中的WorldofFootball为例。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绘本中的图片判断这是科普类绘本,然后评价图片和文字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事实。例如,学生可以轻松发现绘本第一句“每个人都踢足球”不符合中国实际,此观点不准确。下一步,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出对此句的评价,讨论“作者是否想要展示国外小朋友对足球这门运动的热爱”,然后运用语言评价对作者观念的看法,比如“自己要怎么做”,从而建构正确的运动观。

四、激发创新性思维的策略

1.妙用绘本图片的留白处和转折点。绘本图片留白处可用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地方。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或场景去补充空白,基于故事结尾去续写下个故事等等,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以《多维阅读》第8级的绘本MoonMouse为例,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老鼠上了太空被发现,被人类带回地球成了明星老鼠。故事没有呈现小老鼠是怎么到太空舱里的,而小老鼠在太空的生活也仅有一幅图片。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图片的留白处来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并联系已有的关于太空的知识去表达个人想法。故事类绘本中还会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情节转折。以《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一级中的AdamandtheBear为例,故事一开始,小男孩Adam看到了一头熊,他非常害怕就一直跑,最后这头熊竟然追到了Adam家,从窗户那里还回来Adam的背包,原来它追Adam的原因是要还包,这个特别的情节转折点也是要挖掘的关键点。可先围绕这个转折点进行讨论,然后再续写这个故事。2.找到绘本文字的新颖点。原版引进的英文绘本中存在很多拟声词、形容词、动词,这些词在教材中不会出现,甚至在汉语里也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例如兰登书屋出版社出版的StepintoReading系列1中的APhonicsReader:MouseMakesWords里出现了很多小老鼠搬运字母过程中小动物们发出的拟声词。这些新颖点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成为学生模仿和创造的起点。基于此,学生可以自由创造拟声词,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思维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73-79.

品质教学范文篇5

良好的教学修养,主要包括教师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三个方面。俗话说“艺大根深”。艺术造诣必须有深厚的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教学艺术源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理论修养的学习与提高。

(1)教师的知识修养。

一方面,知识结构要合理,既精通所教专业、课程,又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也有所涉猎,同时熟知大量典故,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等;知识不仅系统性强,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能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为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学而不厌,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打下牢固深厚的基础。知识修养的深浅,影响着学生获得的知识的质量。

(2)教师的道德修养。

要求教师热爱并立志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怀、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产生威信,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才能产生效力并持久散发馨香。

(3)教师的艺术修养。

它要求教师善于从各种艺术采众长,不断丰富充实自我,提升艺术感受性、品鉴能力、欣赏能力,进而增强艺术创造性,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无我的氛围中受到深深的感染,产生深切的共鸣,教育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坚持学习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基本原理,并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予以融合,加强教学的艺术性。教师的风度是教师的教学修养的集中体现,它蕴含着教师知识、道德和艺术三个方面的修养,是教师的知识、素质、灵感、性格、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对完善教学艺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既要提高内在的教学艺术修养,也要注重外现的教学风度,举止端庄,优雅从容。

2深厚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包括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学艺术风格,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以及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个性因素。一个具有自己教学艺术风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

(1)高尚的情感品质,即对工作、学生的深深热爱、理智、正确的审美感;

(2)良好的意志品质,即目的明确,坚毅果断,自制力强、有耐心;

(3)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学生细致入微、见微知著、合理反馈,有效调控;

(4)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讲、写、教、导同步,及时排除内外干扰因素;

(5)清晰的记忆力,即对教材、学生、活动等,记忆准确,与教学活动的配合力求恰到好处;

(6)良好的表达能力,语法正确、合乎逻辑、简明扼要、生动具体、辅助动作恰当,富于感染力;

(7)富于教育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8)完善的人格,健康、乐观、大方、诚实、谦虚等。教师的性格素质与教学风格是相辅相成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逐步形成了某种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培养和不断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素质,有助于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否则,难以形成自己真正的教学艺术风格。

3继承与创新统一的品质

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要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离不开虚心学习、博采众长的过程。就像书法家、画家无一不是从临摹开始的一样,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不可能。因此,对初上讲台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借用别人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促进自己的教学进步。同时要看到,模仿仅是手段,学习是为了创新,因此,教师必须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创新,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首先要有“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古今中外教育家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每名教师都应该勇于和善于“拿来”,这是进行新的创造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艺术风格要求鉴赏力,并及时地进行吸收。但不能照搬,而是要进行一番改造,有选择地采用,同时又要注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意图。这样,旧方法就变成了新方法,他人的教学技能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技能,他人的教学艺术成就了自己的教学艺术。

4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模仿到创造、由不稳定到稳定的逐渐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教师长期不懈的奋斗和坚定执著的追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3]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大胆探索,勇于追求,积极进取,才能在教学实践发展中,不断形成和总结出自己教学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材的更新,以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出现,对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总会有新的要求。因此,每名教师都要立足于自身,着眼于创新,大胆探索,独辟新径,从而创造出既符合自己特色,又符合时代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来。

品质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育部

从2002年开始正式批准了合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招生,学院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于2014年在原来生物技术专业基础上新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专业,主要培养通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

1.1学科特点。具体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生物学特性和商品特性引起的,其隐患源包括动植物食品原料在收获或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杂质;食物(动物或植物)生长过程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食品(动植物)本身可能天然就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禾本科、豆科植物中的氢氰酸、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畜产品中的肝脏毒素、水产品中的河豚毒素以及谷物和坚果中的过敏源等。另外还有许多食源性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可见,食品加工的所有过程和环节都可能影响到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从事本专业具人其有很强的实践能力。1.2培养目标。培养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安全性研究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了解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具有食品质量管理的能力。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

2.1指导思想。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指导思想,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相结合,由基础实验到专业实验的,由简单实验到综合实验的,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2.2实践教学的目标。合肥学院是应用型本科类院校,培养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工程性人才,人才培养应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的教学模式。结合合肥学院的定位及食品质量安全的专业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为: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系统的学习,加强并延展强化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具备在实际技术生产和应用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行业和社会的认识,并使其专业能力能服务与当地社会,从而符合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2.3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2.3.1基础实验体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将各种基础实验技能融合成基础实验体系,包括物理实验、物理及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及有机化学实验、计算机知识信息等,通过学习此类实验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学试剂配制、常规化学反应机理、计算机数据处理及分析等能力,达到理工科基本素养。2.3.2专业基础实验体系。通过生物基础实验模块(包括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等)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专业生物化工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规仪器设备,培养和强化学生食品检测和分析的基本技能和科研素质。为进一步的食品质量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做准备。2.3.3专业实验体系。第4学期开始专业实验教育模块,包括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感官评价、仪器分析、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加工工艺等实验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食品加工、食品检测实验技能,并能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完成检测报告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的培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2.3.4实习、实训体系。实验教学使对某项实验技能进行的专向训练,而实习、实训体系是将学生直接放入生产一线,培训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综合食品检测及分析能力。整个实训体系又分为工程实训模块、实践模块、认知实习模块以及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模块。实习实训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结合,使我们的课程从学校真正的走入工厂,让学生切身的感受食品生产的过程,并将利用前面实验课上学习的实验技能应用过来,检测食品的营养于安全。2.3.5科研创业能力实践。鼓励教师指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申请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开展各种竞赛;通过食品质量于安全综合大实验和毕业论文进行短期的科研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主动探索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为创业创新做好准备。我们分析每个实践教学阶段的目标和内容,防止中间有交叉的现象,更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符合食品质量于安全方向的改进。根据学生对专业更感兴趣的现象,调整基础实验中的一些内容,使其食品企业检验操作项目的一部分。例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直接开设凯氏定氮法检测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在CAD制图课程中,将食品企业实际需要的绘图内容设定为作业题目等。这样每一阶段的实践环节均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目标,均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关,形成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到综合实践内容均与专业实际相关,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现场实习螺旋上升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星,蒋昊,申丽,等.资源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0-92.

[2]刘春芝,孙莉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经贸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3(1):79-82.

[3]安广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2):60-61.

[4]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4):109-112.

品质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改革;方法;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小作坊制作到知名企业生产,一些不安全的隐患相继被媒体曝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制约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得到了普遍重视。2001年第1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诞生,2006年江苏大学自主设立“食品营养与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江苏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9年艰苦探索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本科生进一步学习各类食品加工技术知识和毕业后从事食品相关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1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大都是教师通过课程灌输知识给学生,形成“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尤其是90后学生,由于其个性强、思维敏捷、乐于表现、涉猎知识的途径多样化,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这样他们才能活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更新教学观念对新一代的大学生的课程教学尤为重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新的教学观念,关键在于从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模式的转变,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2教学改革思考

2.1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课堂多采用“接受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听课。在授课之前,学生往往不会提前预习,只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存于表面,没有经[1][2][3][4]过大脑的加工与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学生完成课程后,无法将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将教学课程分为3个部分:课程基础知识学习,扩展训练与科研动态[2]。基础知识学习是课程的核心部分,如“食品工艺学”中的加工与保藏的基本原理:食品干藏、冷冻保藏、加热杀菌保藏、腌渍烟熏和发酵保藏、化学保藏及辐射保藏方法等,这是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有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相对枯燥,课堂中除了提问和作业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意识,鼓励学生挑战教师,激起学生的学习意愿。拓展训练包括各种网上公开课、视频教学、优秀资源共享等,这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扩展知识面,形成自己对课程的认识,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思考,提高课堂效率。科研动态通过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文献、了解课程的最新研究动态,以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成立相关的学术团体或科研中心,便于学生相互交流,摆脱孤立枯燥的学习状况。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讨论,通过互动,让课堂充满探索的氛围,便于学生讨论和咨询,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2.2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食品工艺学”课程是以解决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等方面影响的一门科学,是直接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由于“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及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必须相辅相成。目前,实践教学的设备与企业装备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如何将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加强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通过加强认知与参观实习,与企业结合,使学生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结构特点、品质控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将课堂理论知识引用到课外实践当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2.3实现教学方式多样性。高校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每节课留出提问和思考时间,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产生主动交流意愿,在课堂上或课间主动向教师提问,这样的良性循环也带动了整个课程的活跃气氛。在教学的同时多引入视频资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同时安排好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即每一个加工保藏原理和工艺讲解后,都对应相应的实验课程,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案例式、讨论式、竞赛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结语

总之,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系统化理解,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思辨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食品工艺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培养及就业具有重要意义[4]。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研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改革。“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俗语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学活知识。“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完善,以期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李素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16):74-76.

史文婷.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郭钦,徐斌,崔恒林,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5-86.

品质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1研究背景

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视听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及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其思维品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促进了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育部,2018)。

2多模态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2.1多模态教学的内涵。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官来感知世界,各种感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即为模态;由五种感官渠道产生了五种交际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味觉模态和嗅觉模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目的的教学方法,即多模态教学模式(赵慧娟等,2014)。多模态教学主张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如文本、图形、图像、身体语言、视频、声音和网络媒体等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2.2多模态教学的意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8)。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更多地涉及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内容的欣赏,如果教师能从多种渠道、多种信息方式,利用各种交际模态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学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通过多模态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主动、个性化探究,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提升,即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运用多模态教学开启思维、引领思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3运用多模态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意义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书写符号和声音符号两种形式,因而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是传递意义的两种主要模态(吴格奇等,2014)。教师在利用多模态交际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积极地表达情感和观点,提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下面笔者以2019年秋季学期的一节展示课为例,对旨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多模态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本研究课程文本采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模块2Unit2Websites中的阅读文章:VirtualReality。3.1教学内容分析。文本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涉及的内容是虚拟现实;文本呈现的方式是同学间的对话;文本中两位同学谈论了周末的计划、虚拟现实假期和虚拟大学等相关话题。课程文本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文本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学生感兴趣的周末计划聊起,贴近生活,文本从Cathy和Tom去野营担心天气状况引出虚拟现实假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二部分主要是Cathy和Tom关于虚拟现实假期的讨论,二人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态度。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话题的延伸:Tom对于虚拟大学持怀疑态度。总体来说,文本脉络清晰,以Cathy和Tom对于虚拟现实各自的情感态度为主线展开。3.2基于多模态形式提升思维品质的实践过程。3.2.1刺激感官,激活图示,建构新的思维空间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导入话题、创设真实情景,才能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教材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视觉材料,如图画、照片、图标等(Tomlinson,1998)。有效利用教材插图能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多模态课件更是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多种模态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的特点(张征,2013)。教师开场时首先亲切地和学生聊到周末的计划:“Whatplandoyouhaveforthecomingweekend?”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到“spendlotsoftimereadinginlibraries”“gocampingandadmirebreathtakingscenery”“visitsomehistoricalsites”等,此时教师进行板书,并展示相关图片,刺激视觉感官,让学生在情景中对admirebreathtakingscenery,gettosomedestinations,visitsomehistoricalsites等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然后教师利用教材上的插图提问:“Whatdoyouthinktheyaredoing?”“Whydotheychoosesuchaway?Andisitpossible?”关于虚拟现实的运用,由于学生还不熟悉这种高科技技术,因此教师用一段视频进行呈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导入环节除了师生、生生间的语言互动外,学生也参与到与图片、书本插图、色彩、动画、声音、视频及文字等多种模态的实时互动中,丰富的信息输入激活元认知,有助于构建新的意义,形成多元思维意识。3.2.2模态协同,分析推断信息,提高逻辑性思维在梳理文本脉络时,教师以师生互动的模态交际解决了两个问题:“Whycan’tCathygooutthisweekend?”和“WhereisTomplanningtogo?”;在处理Cathy和Tom对于虚拟现实假期各自的态度时,教师让学生跟读录音、代入角色对话朗读;为了便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使学生可以直观地对比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教师帮助学生将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模态形式,通过完整的视觉表象将文本的主要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了更好地表达意义,声音、文字、表格、图片、动作及语言等不同模态间要相互协同、相互强化、相互补充,促进情景构建,深化理解,同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动,分析和评价Cathy和Tom二者的观点态度并找出支撑句,挖掘内涵,找寻文本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图表形式能直观体现语篇信息之间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贾传安,2006)。从文字到表格的模态形式的转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2.3感同身受,多维度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在Cathy和Tom谈到虚拟大学时,文本使用了留白的处理方式,因此教师可从虚拟大学的利与弊着手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领学生思考“WhatdoesTomthinkofavirtualuniversity?”问题时,先借用视频和动画等多模态辅助讲解,试图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和探讨自己如果在虚拟大学学习会遇到的各种情况。通过实践分析和讨论,学生得出结论:“difficulttoimprovesocialskills”“can’ttakepartinvariousactivities”“can’tfeelthelearningatmosphereandenjoythebeautyoftheenvironment”等。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换位,感同身受,完成下一个对话活动并到台前进行对话表演:“SupposeyouandyourpartnerwereTomandCathy,pleasecontinuethedialogue,discussingwhattheywouldsayofavirtualuniversity.”上述两个活动通过视频、语言、动作和动画等多模态形式,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把文本、现实情况与自身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并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内化了的知识完成任务。此外,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不仅升华了阅读材料,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训练。3.2.4碰撞思想,交流心灵,训练批判性思维在高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情感共鸣(邹必影,2016)。阅读文本使学生了解了Cathy和Tom各自对于虚拟现实假期和虚拟大学的观点态度,但是学生个人会持怎样的观点?教师在此设置三个问题:“Willyougotoavirtualuniversity?”“Whyorwhynot?”“HowshouldpeopletreatVR?”学生继续开展小组讨论,在多模态课件、直观的视听材料、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的帮助下,学生的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课堂的表现力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共同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多模态交际课。学生最后的输出水到渠成:“VRispopularnow,butinfactit’sfarfrommature.Weshouldmakeuseofitsadvantagesandtreatthisnewtechnologyrationally.”这一活动的设计使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实现了与文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发挥了主体性,既客观辩证地评判了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和态度,也发展和解放了自己的思维。

4结语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英语教学是“为内容而读,为思维而教,为语言而学”(葛炳芳,201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视频、语言、图像、图形、声音及动作等多种模态形式,抓住有益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契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主客体之间多模态互动的立体系统,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创设高效自主的学习环境,搭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TOMLINSONB.Materials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2]葛炳芳.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贾传安.利用图表的英语语篇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12-1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吴格奇,赵玲莉.基于多媒体环境的语言学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J].教学研究,2014(6):76-80.

[6]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3):59-64.

[7]赵慧娟,李恒.多模态教学模式与应用[J].现代交际,2014(8):156.

品质教学范文篇9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高中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对耕地、林地现状作何种打算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正确的答案。

以《北京交通》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1949年——1992年北京交通(道路、桥梁、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立交桥……)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仅列出几道递进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

A.北京道路建设中主要规划了哪几条交通干线?二环、三环长度各多少千米?

B.根据1949年~1992年数据分析,预计照此速度发展,到2000年北京交通会呈现什么状况?数量会达到多少?

C.截止到1992年,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上有多少立交桥?在西单、东单路口,修建立交桥是否可行?为什么?

D.根据已有资料及你亲身的感受,综合分析北京交通自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北京道路交通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后,随之又产生了对1949年~1992年增长速度的关注,并激发学生计算到2000年北京市交通的状态、数量。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化,教师抓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对在东、西单两个繁华路口建立交桥的利弊逐一分析,将书本上地理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寻幽探胜”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对地图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看图说话”,对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初中所学过的地图知识,进一步讲解制图规范和简单编图程序,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选题,绘制一张彩色地理专题小地图。这一作业的布置,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作业交上来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映现在你面前。《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的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美国NBA篮球队分布图》的底色是一幅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分布图》上14个开放港口和特区、开放区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正是学生对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4.讲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高中《地理》上册中《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难点,在学完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想到与黄赤交角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律,形成如下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见附图)

附图{图}

5.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品质教学范文篇10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创设适宜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文大多缺少形象性、生动性,讲究的是语言平实和格式的规范,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展开激趣设计,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情境,可以让学生有角色感,并从角色体验中逐渐形成应用文写作技能。为让学生有实践真实感,教师不妨结合生活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对学生形成的思想冲击会更加显著。在学习《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一张借条:借条因为小狗子要结婚,急需用钱,现在我向大牛借5000元钱,讲明了利息是1分,等小狗子生孩子时还钱。借钱人:大黄2017.2.3学生读罢这张借条都忍不住大笑起来。教师让学生分析借条语言特点,学生纷纷展开议论。有学生说:“借钱怎么能够用乳名,甚至是外号呢?这样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也有学生说:“利息和还款时间都没有表述清楚,很可能会出现纠纷的。”教师继续引导:“应用文书语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大家不妨阅读教材,看看相关规范要求。”教师用一个非常不规范的应用文书作为课堂导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愉快心情下进入到教材学习之中,其学习效果当然值得期待。学生对应用文书应用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契机。

二、注重示范,引导学生展开仿写

应用文写作注重格式规范化,教师要从格式要求展开教学切入,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应该成为应用文写作的重点。为让学生有直观感,教师要做好多种示范展示,为学生创设直观学习机会。首先,教师亲自展示应用文创作范本,可以自己书写,也可以搜集相关范本信息,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给学生以多种形式的示范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其次,将学生习作作为范本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互补性学习中建立学习认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为学力基础、学习悟性等因素制约,学生学习表现千差万别,教师要利用学生之间的差距展开教学设计,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有重要意义。《应用文书的结构》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相关内容,然后发动学生对应用文书27的结构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自学成果验收检查开始,教师指名展示。有学生归结:“应用文书结构主要有篇段合一式、两段式、三段式、多段式、分部式、贯通式、条款式、总分式、表格式、不成文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应用文案例,让学生判断其结构类型,并给出具体解读。学生发言踊跃,课堂学习气氛浓重。有学生说:“这是三段式,体现的是总分总形式。开头写原因,中间写事项,最后是结语。”教师让学生展开归结判断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成品应用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具体对比中建立学习认知。

三、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规范意识

应用文教学离不开训练,教师要为学生课堂训练创造良好环境。学生在基本掌握应用文特征之后,教师要发动学生及时展开训练,以巩固学习认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造条件。学生在训练当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我检查、互帮互评活动,让学生找到不规范的地方,展开深度反思,逐渐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是教师的“专利”,这不利于课堂教学良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评、互评,不仅凸显了学生学习主动意识,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大有帮助。大学生应用文书有广泛用途,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布设训练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学习认知。如《竞聘辞》学习,教师专门组织了一次竞聘活动。班级要选一位班长,要求每一名学生事先写好竞聘辞,课前交给老师。课堂教学开始,教师随即抽取两份竞聘辞,让书写人上台展示竞聘辞,其他学生对其表现给出评价。第一位学生读完竞聘辞,学生开始评价。有学生说:“竞聘辞书写格式完整,有标题、有正文,而且正文能够按照引言、主体、结语结构展开,逻辑性很强。”也有学生说:“竞聘辞语言清晰、诚恳,符合竞聘辞文书要求,稍显不足的是竞聘辞没有自荐条件介绍,难以说服大家。”教师也随即给出评价:“整体表现不错,书写格式很正确,文体语言平实,很有条理。”教师组织学生对应用文书进行个体点评,让学生获得比较学习机会,通过互评,看到了优势,也找到了问题,这样可以提升应用文书书写规范化。课堂展示、树立典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有建立目标意识,让学生在具体对比中形成学习认知。

四、拓展训练,塑造学生实践能力

应用文在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用途,教师要注意拓展训练域度,延伸课堂训练长度,为学生创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学习应用文写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如果实践条件难以创造,教师也可以用模拟实验形式展开应用文写作训练,将课堂变成特定生活场合,设定应用文应用条件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特定角色,学生会受到一定感染,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学习真知。在学习“合同”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将教室装饰成会议室,让不同角色展开面对面交流、沟通,并设定具体合同内容。在学生演绎之前,教师给出一些具体要求:这是一份合作意向书,大家要本着对己方有利的原则,与对方展开协商,争取在讨价还价中达成共识,签订合作意向书。在谈判前,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为谈判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开始,学生快速就位,课堂呈现特殊气氛,热烈且有序。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个性问题。活动结束,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我总结,并对学生整体表现给出积极评价。教师设计模拟工作场合,将学生带入特定角色之中,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并在具体参与过程中获得丰富学习认知。学生没有相关工作经历,对角色充满好奇,教师准确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诉求,教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教学策略,让更多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矫正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展开切入,促使学生能够掌握过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伍丹阳.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

[2]谭芳.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