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1:58:47

农科教范文篇1

一、加大力度,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硬件设施建设。搬出原址办公后,新添置了7台电脑、一台传真打印机,配备了办公桌椅和沙发、茶几等,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办公效率明显提高。二是软环境建设。今年继续争取县委、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拿出200万元强力推进和实施,并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对乡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占目标任务的0.5%。今年月和月,新进了文秘、财会专业本专科学历的干部职工三人,单位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对单位内部重新分工和制定目标管理制度,进行责任分解,引进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和深化了单位内部改革和制度建设,单位面貌大为改观;另外,通过与乡镇农科教中心(农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督促了乡镇农科教中心(农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稳步推进。

二、积极而为,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县农科教办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中心工作,注重实效,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稳步实施三大培训。一是职业技能(阳光工程)培训。认定了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驾校、县农广校()、县教研培训装备中心等五家单位为培训基地。各基地已培训学员2491人(含乡镇农校培训941人),完成全年培训1550人目标任务的160%。终审享受政府补助人数为1443人,发放政府补助金908480元。实用技术培训。已完成对22个示范村、18个扶贫村、10个合作社4223人次的培训,超额完成市下达示范、产业、扶贫村培训3200人次的目标任务。全县各乡镇开展实用技术自主技能培训19537人次(含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培训),全县全年合计培训24648人次(含创业培训888人),完成全年培训24000人次目标任务的102%。现场发放畜禽养殖、农民工维权、淡水养殖等培训资料近6000本;辣椒高产栽培、油茶种植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识别与防治等资料近2万份。全年实用技术培训配备资金达到47.5万元。农民创业培训。已在乌山镇、格塘乡、高塘岭镇等10个乡镇实施,培训888人,完成全年培训800人目标任务的111%。年,县农科教办被评为省市农科教结合工作先进单位。

三、真抓实干,农民教育培训措施稳健。

(一)制定培训方案,提供政策依据。

县农科教办顺应省市农民教育培训要求,对接省、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争取县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年初,“望城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已更名为“望城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县委办、县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到了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保证了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延续性。制定了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和农民教育实用技术培训通知文件,争取了政策文件的出台,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氛围。

一是分发文件通知。通过年初召开的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县农科教办将工作方案和实用技术培训通知文件分发到了农民教育培训成员单位、乡镇农办、省市级示范乡镇农科教中心(农校)以及示范村、产业村、合作社等受训单位,以此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度。另外,办内干部职工人手一份,利用下乡村、进合作社培训的契机,进行培训政策的宣传和阐释。二是加大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了与市、县电台的联手,及时宣传报道我县农科教结合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动态。全年对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已报道六次。三是撰写《农科教结合工作简报》。通过撰写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工作简报,及时准确宣传报道了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科教结合工作动态,重点宣传推介了成功经验。全年共向上级领导和乡镇报送简报12期,计500份。

(三)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今年继续与县新农村办、县委远教办、旅游局、妇联及农口相关培训单位共12家联合行文,组织专家讲师团有条不紊下乡村、合作社对全县广大种、养、加大户开展集中技术培训;与县阳光办联合,选取和组织了70名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到省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创业设计、实践操作等内容的免费学习和培训。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县农科教办继续加大了与县农业局的合作力度,从年开始已全面接管阳光工程,全年农民教育(阳光工程)专项培训资金配备达到101.92万元。三是农民创业培训,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就业服务局进行了培训资源整合。

(四)强化审批补助,工作求真务实。

1.职业技能(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基地要求经过严格的审批、公示程序后才予以确认,认定的培训专业要求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继续建立了跟班联校制度,明确联系人及其责任,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注重团结合作。受训学员经培训基地初审、县农民教育培训办联系人复审、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审核合格后,学员补助实行阳光操作,由县财政将600元、1360元、300元不等的三类培训补助费直接拨付到学员家庭“一卡通”户主账户。

2.实用技术培训。年初,县农科教办以传真培训摸底通知和电话告知乡镇农业主管领导和农办主任的方式,切实了解和掌握了农民的培训需求。同时,要求农口各局及旅游局、妇联上报全年培训计划,统筹安排,纳入全县实用技术培训范畴。实用技术培训通知文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日程安排,明确了培训内容、时间、地点、授课专家、受训单位联系人,并建立起了学员签到、专家签字、受训村、协会负责人签字盖章较为完备的培训档案资料。

3.农民创业培训。一是由各乡镇负责抓好创业培训学员的组织工作,由县农民教育培训办、农科教办督促、指导实施;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放培训资料,组织创业培训老师授课。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时间确保了分别不少于5个工作日和15个工作日,并要求提供培训的详细档案资料。二是学员培训合格,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颁发创业意识SIYB证。县农科教办明确创业意识培训受训合格学员中有30%以上的学员有新办工商营业执照,创业技能培训的合格学员中有80%以上的学员就业,方按培训学员500元/人的标准拨付工作经费给培训单位;三是对新办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的学员可提供2年5-8万元的小额免息贷款;四是对创业者遇到的任何问题,将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答疑解惑,为创业者及时快捷提供创办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等服务。

四、高标准建设市级示范性乡镇农科教中心。

两个农科教中心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农科教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能,增添了硬件设施,强化了服务功能。丁字镇农科教中心争取镇财政10万元,对办公楼进行翻新,并添置了课桌凳椅,办公条件大为改善。今后,镇财政将每年拨付2万元作为办公经费,乡镇农科教结合阵地更为稳固。镇农科教中心争取了镇政府支持4万元,增添了32台电脑和课桌、投影仪和电视机一套,课桌椅100套,培训服务功能大为增强。镇村和社区、镇村和村级教学点也充分发挥了培训服务的功能。年,丁字镇职业技能培训265人,农民创业培训60人,实用技术培训1960人次;镇职业技能培训312人,农民创业培训120人,实用技术培训1650人次。在年度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中,丁字镇和镇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继续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特色服务。

一是做好“科教阳光”创业富民平台的信息服务。近200户移动手机种养农户被扩充纳入到平台之中。全年,“科教阳光”创业富民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向全县六类种养农户对应群发短信近11万条。

二是做好农科教110电话咨询服务。全县第三批农科教110挂牌对象600余户已落实到位,农科教110作为我县为民服务的绿色通道,今年新聘请了牲猪养殖中青年专家左剑波,农科教110专家的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作用更加凸显。全年六类专家每人每天平均接听电话5个以上,种养产业户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三是做好创业富民科技小分队下乡指导服务。扩建了科技小分队队伍,省科研院所的中青年牲猪养殖专家左剑波和本县镇园村的田秀才—蔬菜种植大户朱松林被吸纳充实到队伍。全年创业富民科技小分队专家已12次深入示范村,为252户产业农户和农科教“110”挂牌户进行上门现场指导咨询服务。

四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网站和QQ群网络服务。通过农民教育培训网站,及时、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科教结合工作动态;通过QQ群,各乡镇农业主管、农办主任以及农科教中心主任(农校校长)或工作人员及时收录了县农科教办有关通知、公告和文件精神,真正搭建起了全县农民教育培训信息交流的平台。

六、加强项目建设和指导,稳步实施项目。

一是搞好项目申报和立项。根据市办要求,3月底—4月初,县农科教办通过调研摸底,在全县乡镇中组织选取了7个项目上报,其中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项目4个,农科教中心建设项目2个,农民培训项目1个。二是加强项目实施和管理。召开了三次项目管理负责人会,具体指导项目立项、申报、初验。由于项目实施单位是有农校的乡镇农科教中心,项目单位负责人是乡镇农科教中心主任(农校校长),项目实施基础好,各项目单位都是按申报书稳步推进和实施项目。11月初,我县实施的市农科教结合项目顺利接受了市办、财政、科技、教育的检查。三是项目实施预期效果良好。7个项目共投资144.924万元,其中申请支持资金77万元,自筹资金77.924万元。丁字和农科教中心定位于市级农科教中心进行建设,我县农科教结合阵地更加稳固,农科教中心(农校)进一步彰显了培训和服务农民的功能。生态绿壳蛋鸡养殖示范推广项目带动了周边11户农户发展养殖生态绿壳蛋鸡295只;乌山“农大哥”水稻测土配方生物肥示范推广项目改善了米质,提升了市场品味,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桥驿小龙虾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对小龙虾自繁自养,每亩纯利可达3200-4000不等,格塘野生甲鱼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四是严格项目资金拨付。市农科教结合项目资金到位后,我办将严格按要求及时拨付到各项目单位,做到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七、搞好调查摸底,开展课题调研。

农科教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主要任务,始终坚持把科技、教育摆在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科教结合的统筹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面积推广各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进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使我市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四个襄阳”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立足产业发展抓科技创新,立足生产需要抓成果转化,立足现实要求抓科技队伍建设。

(二)协同配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集全市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于一体,充分发挥各单位、多学科优势,集聚力量,研究各个产业重要环节的共性与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和集成配套,形成纵横结合、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农科教创新体系。

(三)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为重点,突出科技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科技服务带动、科技能人带动和科技培训带动,通过科技项目的试点示范,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打造一批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载体,培育一批优良新品种,开发和组装一批实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模式。着力建设5个农科教结合示范县、50个科技示范村;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万人次,重点培育4万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积极抓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优先解决制约我市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每年筛选10项左右的主推技术,力争主推技术入户到田率达90%以上,到2015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48%,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农科教结合新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强协同和协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加快农业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设6个部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依托襄阳市农科院建设小麦、马铃薯、油菜、花生、芝麻等5个部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依托老河口市果品研究所建设1个国家梨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承担产业首席专家下达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服务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

(二)建设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托襄阳市原种繁殖场构建1个700亩的市级现代农业综合展示中心;每个县(市)区建设l个1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展示园。紧紧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重点展示一批农业主导品种、农业主推技术和农业高效模式,努力普及实用技术,切实解决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化、农业生产设施化和农业机械化等重大科技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示范体系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进不了园、入不了田,农民对许多新技术和新模式听不懂、想不通、学不会的被动局面。

(三)建设10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农业高端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农民企业家;依托全市9个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成农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农业从业人员和农村服务人员。强化农村人才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

(四)建设10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依托各县(市)区的乡镇农技中心,配备办公室、实验室、培训教室、试验示范田等设施,建成以利益为纽带的“专家大院”,整合专家的智力资源、社会科技资源,与多元化的社会科技投入相结合,实现科技要素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专家和“大院”之间,“大院”和农民之间,通过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实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让农民与农业科技专家零距离接触,共同操作,一起实践,确保农民科技素质在高起点上快速提高。

(五)组织百名教授进百企。组织华中农业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授与我市10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实行合作共建。教授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培训技术骨干,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企业通过组织技术人员与教授共同开展科研工作,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借助于传帮带作用,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选派2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从农民和涉农企业的需要出发,推进科技项目对口连接,科技人员对口支援。从市直和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出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专业特长、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派往乡镇、村、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其他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经常性、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与致富本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农科教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大举措。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科教结合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农科教领导机构,建立例会制度,为农科教结合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加大统筹力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农科教结合的深入发展。

农科教范文篇3

农科教结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县农科教办公室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主题,组织协调农科教各部门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就如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一、现状。一是结合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到“十一五”末,全县90%以上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法律、政策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掌握2—3项致富技术,村干部和5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专业户、科技示范户达到中专和相当中专水平。通过对不同层次农民的区别教育,把村民培养成市民,把农民培养成工人,从而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非农化。到2010年,农村劳动转移就业17万人。二是结合领域进一步拓宽。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三进村”、“科技进万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传媒体的作用,在内容上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普及为重点,开展农业广播电视教学及培训。据统计,近年来累计培训达到65万人次,电视讲座115次,指导11个乡镇农科教中心开通了“农信通”短信平台和“农技110”热线。三是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农民素质教育。由我办牵头,开设了25个专业学历教育培训,共培训了2000余人,其中村干部122人;统筹科技教育培训。开展了1345期科技知识培训,培训了26万人次,其中开展了1068期实用技术培训,共10.3万人次;统筹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全县劳动保障、扶贫建整、农业等部门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统筹整合,共开展了360期转移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9670人,转移率92%,创劳务收入7亿多元。四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我办从基层及产业入手,狠抓科技示范乡镇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大抓“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大力推行农头企业联络农户合同、科技承包制,发展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农村合作组织。现已建立各种专业协会26家,农业合作组织12家,会员或社员达到4.5万人。

二、问题。一是农民素质整体仍然偏低。从我县农民的教育情况来看,59.72万农民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85%左右。二是乡镇及涉农部门职能弱化。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欠持之以恒,并相对滞后。三是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制度和经费保障,加之村干部自身意识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科教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一要加强领导。要把推进农科教结合作为落实党的农村工作各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作为科教兴农的重要步骤,认真组织实施。通过统筹协调各项农业项目的实施,使农、科、教三个部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形成合力,做到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统筹农村培训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使农村的人才培养与科技推广、技术开发、农业开发配套进行,协调运转;协调财政、金融、人事等部门对农科教的支持,统筹农业科技推广、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扶贫的专项资金和贷款,保证农科教结合的顺利实施。二要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推进结合的运行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性法规和配套政策;建立权威性的“农科教”统筹协调组织。把农科教结合工作纳入党政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任期目标,作为述职、考核的主要内容。三要找准支点。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突破口,把传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实施科研活动相结合作为农科教结合的最佳结合点和立足点。要充分发挥农科教“培训、示范、推广、服务”的功能,实施好“三个一”工程,即:一户有一个人掌握一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三进村”活动,组织农业科学技术员下到基层,配合乡镇农科教工作人员实地考察研究,实施科研活动和新型项目推广,不断形成新技术、新项目应用与开发互动机制。四要增加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培训的设施投入。以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基地为重点,以公办、民联为手段,建立一所由农科教办为校方管理组织的基地培训中心(示范性培训学校)。学校可突出打造几个品牌专业,并引导和鼓励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办学,将其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上下联通,左右相连的农民素质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农科教结合工作专项经费投入。科技、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开发项目和经费应向农科教结合示范点倾斜,要筹集资金用于农科教结合示范点建设。逐步解决涉农部门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五要健全网络。要聘请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技术员和农村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科技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带头人等作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专群结合的科教服务队伍。在农科教结合中,要积极扶持、引导各种形式的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形成县、乡培训推广网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站、场、所、试验示范基地及其他设施,开展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搞好多功能综合服务。

农科教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立足县情,开展好农科教结合工作,做大县职业高中,为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雄厚的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以职高为平台,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充分整合职高、农业、科技等部门优势资源,发挥职高在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大做强职高。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工作联系。密切与农业、科技、行业组织、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和重点乡镇进行联系,加大整合力度,形成共识,寻找农科教结合的着力点和依托力量。职高要主动上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相互协作,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农科教结合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加强短期培训。充实职高的短期培训力量,学校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短期培训的教学组织工作。县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工程等方面的专项培训要向职高倾斜,并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通过短期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农民掌握新科技、新品种、新方法。

3、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流动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趋势和规律。人员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面临着相对应的培训任务。职高要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上扎实开展工作,让广大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能拥有较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知识技能,同时要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劳动力有序转移提供较好的指导和帮助。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课题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农科教结合改革领导小组。其名单如下:

五、工作要求

1、落实专项经费。所需改革实验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专项用于课改项目的启动实施。

2、完善培训基地。县农业局阳光培训、就业局金蓝领培训、扶贫办雨露培训等,每年将培训总指标的50%以上调剂到县职高培训基地。培训主要在南岩镇、圭峰镇、葛溪乡、清湖乡四个试点乡镇开展进行。

3、制订序时进度表。领导小组每年3月、9月各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审定实施方案,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落实专项资金、专项指标。

农科教范文篇5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农科教范文篇6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1986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农科教范文篇7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1986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农科教范文篇8

一、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

(一)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农业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每遇到适合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大环境,以及相应的重大举措,就会使农业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形成一次快速成长期和革命性进展,并持续一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业出现阶段性的跃进。第一次是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建立,理顺了农村的经济关系,是农业生产力全面巨大的释放,奇迹般地快速达到农业生产的成倍增长,为告别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创造了根本条件;第二次是乡镇企业的广泛兴起,使农村进行了历史性的产业大调整,农村工业居全国工业增幅主要地位,开拓了农村劳动力的重要出路,把农民引向小康。这两次革命性进展,已各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将以突出科技发展为特点,需要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亿万农民和科教工作者呼唤和等待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可望第三代领导核心做出战略性决断和部署,争取15-20年的时间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再次更大的革命性进展,为中国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世纪我们重视了农业发展的紧迫性,特别警惕了农业不要走弯路,农业若出问题,走了弯路,则是长时间所扭转不了的;今后以科技为依托,科技的变化极快,更要提高警惕,如果走了弯路,弯子会更大,更是难以扭转,丧失的时机更是难以挽回。今天,我们的党、国家和社会已经走进新时代,回顾和反思过去,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深刻认识到及早有组织地全面启动农业科技革命、振兴农村经济的紧迫性。

(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一些基本问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理论,有两个问题需要不断地加深理解:一个是提出“农业的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农业科学家提出很多好意见。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一个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可以看出,极为重要的是,指出了农业科技和教育对一个“破题”,“两个飞跃”的根本关系。这对研究我国农业

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为加深理解和指导今后的研究,我们着眼于以下几个在20世纪尚未解决好的基本问题:

1.缺乏可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尚无妥善方案足以保证在长远发展中,资源、人口、生态环境走上良性循环、永续利用的轨道。

2.科学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强有力的第一生产力。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很好改善,科技的扬长避短、资源转换和替代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农业还没有建立在科技的支点之上。

3.农业的经营体制如何适应我国农村的实际,如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如何适应长远的发展,以达到最佳形态,尚需深入研究。

4.农村的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农村众多劳动力的出路,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互为制约又相辅相成,但还没有完满的答卷。

5.尚未设计出清晰的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途径。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最终都归结于科技的发展。这些有关农业发展方针道路的基本问题,必须及时研究清楚,明确大方向,勾画出准确的蓝图,这样才能创造条件,使农业发展和改革以及新的技术革命不走大的弯路。

(三)及时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现实矛盾的客观需要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矛盾日益突出起来,成为再次振兴农业的重大障碍。

1.农产品质量差、农业效益低,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它导致农民收入低,结构调整难。在“入世”之后,对农业的挑战最为激烈,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露出来。

2.在未来人口增长和需求多样化进程中,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更加突出。原已存在的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的情况,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更为加剧,特别是水资源的缺乏,威胁整个国计民生。近来,农业受到了市场的制约,更增加了资源的压力,加大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难度,使农业前景更为严峻。

3.乡镇企业技术推动的发展后劲不足。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由于产品升级、布局调整等问题,使其发展面临转折时期,难度较大,减弱了农村经济实力,成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4.现行的农业科教体制源于计划经济,按政府系列设置,不能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结构、布局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分散、重复、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创新、普及与推广应用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农业科教领域过于狭窄。农业技术落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有些高新技术则缺乏技术储备。80年代提出的调整农业结构和90年代提倡的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两次机遇,但都主要因科技问题而未能深入开展。

5.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外在农业优良品种、新型农药、生物化肥及农产品加工方面,已经对我国形成巨大的市场威胁。我国一些传统农产品,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国内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市场的10-100%;一些原来我国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其竞争力也在降低,如丝绸原占国际市场最大份额,但由于蚕茧质量和丝绸加工技术低于国外,且差距很大,以至丝绸产品出口1988年减幅达24%,1999年前5个月又同减46%。加入WTO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上述基本问题和现实矛盾的解决,需做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创新以及继续调整城乡关系等,而一个关键性并带有长远意义的仍然是邓小平同志讲的“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3页)。”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来势迅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市场,我们要迎头赶上,否则就没有出路。我国农业的落后,说到底是科学技术落后,国际间的农业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竞争,科技决定着未来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民收入的增减,决定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我们今后是占市场还是让市场,这是新世纪全球范围发生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能否生存的重大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我们必须有紧迫感,奋起直追,动员各方面力量,有组织地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才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争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用15-20年的时间,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农科教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目标

同志1996年指出“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同志1996年9月在《接见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这也是本报告的主要理论支柱。必须据此以改革的精神制定农业科技革命发展的战略规划,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并把农业教育放到与农业科技发展平行的重要地位。

(一)深化农业科教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教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方向,促进科教与经济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有机衔接和有效配置,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坚持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完善体制、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加快步伐、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合理分工、适度分流的方针。在具体操作上,既要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农业科技的特殊性,对农业科技进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既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使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又要满足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对科技的现实需求;既要大幅度提高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又要迅速把企业和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既要加速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又要力争使农业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或集团;既要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并大幅度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规划、计划、投入要突出改革,突出技术创新,突出重点领域。

2.总体目标

全面启动农业科技革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再次振兴农村经济。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支撑农业;用现代信息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引导农业。遵循自然规律,用以现代林业为特点的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建立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相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的农科教技术创新体系和农科教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重点是六个大体系:精干高效的农科教研究开发体系;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和运行市场化的农科教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标准化、运行有序的技术质量监督体系;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协调、高效的农科教管理体系;以及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农业保护体系。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满足人民食物安全、农村经济安全和

国土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十五”期间至2020年的量化指标

(1)“十五”期间的量化指标

到2005年,把为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作为核心任务。

使我国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短5年,科技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气象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45%、35%、55%、55%、60%以上,农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农业高等院校、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使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现在的10.5%提高到13%左右,其中研究生、博士生的入学率要有较大幅度增长;使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平均达到30%;对于其他87%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使每年接受培训的农村劳动者比例达到40%左右。

(2)2006年至2020年的量化指标

满足食物安全的技术需求。为实现粮食总产达到6亿吨、肉类总产6500万吨,人均日摄入能量2500大卡、蛋白质75克、脂肪75克等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为农村经济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带动辐射面涉及范围。

为农村国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使用农业资源,发展新兴产业,为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供技术与示范样板区并辐射全国。

加速农业科技自身发展,使我国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科技水平再次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气象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40%、65%、65%、70%以上。

我国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3%提高到25%左右,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率要大幅度提高。对于其他75%左右的同龄青年不能入学的,要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劳动者。

三、重点突出农业科教改革发展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的三项历史任务

(一)在科技项目本身的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攻关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强大的支撑和驱动力,技术项目的重大突破必将带动农业的产业升级和生产的高速增长,并成倍或几倍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靠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的重大突破。

1.总结成就,寻找差距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科技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1985-1998年底共取得1160项部级科研成果(含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气象局)。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11项;“特等奖”3项;“发明奖”146项。有些技术如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胚胎移植、抗虫棉等技术已接近世界水平。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2%,而发达国家一般为70%,有的高达80%。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储备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农业科技队伍不稳,高技术人才奇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其中,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农林作物育种,节水灌溉,农用机械,主要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流通先进技术与设备以及农业信息等技术总体水平,落后15—20年左右;某些领域如育种产业化,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集约化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高效有机肥商品化生产工艺与成套设备等技术还有继续拉大差距的迹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农民相比差距更大。

2.发展重点和布局

(1)“十五”期间的重点和布局

“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人,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建立一个新体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包括高新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地,实现农业科技新的飞跃。拟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培育专用、优质品种为重点,推进种养业生产结构优化。优质水稻、饲料稻、面包小麦、优质棉花、双低油菜、速生工业用材林、瘦肉猪、优质肉牛等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建设一批大型种子企业或集团;确保我国在杂交水稻、油菜、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的领先地位。我国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基因多样性,具有创造新生物品类的强大优势,可望首先取得巨大成果。②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推进农业增效,并相应地使农业本身向深广发展。粮、肉、油等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农产品高附加值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收获机械、加工机械、复合肥料、低污染农药、可降解地膜等新型农业生产资料等的研制与开发。

③以节水灌溉技术革命为重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节水农业的技术、设备;水资源宏观管理与调配技术;海洋、滩涂、南方草山草坡等资源的开发;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

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重点,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抗虫棉花、超级稻、超级猪、抗虫玉米等转基因动植物培育与产业化;高效疫苗、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生物农药的研制;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生物肥料、缓释肥料,锌肥、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等新肥料的研制与开发;农业综合性信息网络、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虚拟农业、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网络的建设。

⑤推进区域发展,加速西部大开发,中部大发展,东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西部生态脆弱区,大力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技术,坡改梯技术,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等技术;经济发达区,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加速中部粮棉油菜、肉蛋奶等农产品高产、优质及加工的配套技术与商品基地建设。

⑥推进农村城镇化,加速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人口转移,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加速农村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兴建筑材料研制、施工技术;小城镇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⑦推进创汇农业,迅速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实力。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修订,质量监测技术与设备开发;发展畜禽、水产、蔬菜、花卉、竹藤、药用植物、柑桔、茶叶、荔枝等无公害、绿色产品出口基地。

⑧扩大规模定向培养务农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2)中远期发展重点和布局

①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更加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通过生物技术和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加速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

②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③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

④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为确保国人粮食与食物的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粮食与食物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

⑤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要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并且要将其纳入法制轨道,长抓不懈。

⑥改进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

⑦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⑧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⑨提高农业灾害监测、预测和服务的科学技术水平,防御和减轻农业灾害。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农业生产重大机制的转变,可以导致:以相同的、等量的农业资源,经过发挥科技的转换和替代作用,充分挖掘农业的巨大潜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国农业的希望所在。同时,重大机制的转变是促成产业升级的根本依托。

1.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机制转向集约经营机制。我国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每年浪费3000万吨(相当于年生产能力的1/3);灌溉水利用率也仅为30-40%,每年浪费近4条黄河的有效供水量;我国的高产田仅占1/4;东、中、西部农业水平差异过大,这都是巨大的潜力源。如果采取“精准农业”,真正做到从根本上转变机制,仅这几项就可满足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和新的农业快速成长的基本需要。

2.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的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3.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我国饲料的浪费很大,仅由于营养素调配不合理,每年就损失1/4的畜禽饲料。如果全面实行种植业三元结构,合理发展饲料业,将饲料作为专项生产,则不需增加多少资源的消耗,就可成倍增加优质饲料。这一建议在我国已提出一些时候了,但发展极慢或者说没有什么发展。因为这不仅仅是几个单项技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亿万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工程,最主要的是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观念的转变。必须作为一场技术革命来对待。

4.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5.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转而向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新的需求,使农业向深广发展,为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就业不断开拓出路。这样,农业这盘棋就搞活了,是农业和农村发达的根本希望所在。

农业重大机制的转变,都是以科技为中心的多种因素组合的巨大系统工程,都要逐项做出工程设计,保证完成,从而得以对整个农业做出新的战略调整。动员一切尽可能的综合国力,以新的革命手段,促成农业快速成长,并为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达到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创造根本的条件。

(三)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与推广新体系和农村终身教育新体系

我国现行农科教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缺点是,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未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建立新型农科教创新体系。

1.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将农业研究开发机构分为技术开发类、科技服务类和基础公益类三大类,采取不同支持方式。技术开发类机构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科技服务类机构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益类农业科技工作由政府以项目和基地的形式给予支持。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队伍多元化、运行市场化、形式多样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科技企业,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民营等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体系。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择优支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批世界知名的农业科学家。

2.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终身教育新体系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当前,要从着重教学内容、学科结构改革,彻底转向着重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重点搞好对农业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学校的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部级重点农业院校要逐步减少对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加大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数量,着重办好一般农业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不断扩大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招生的规模,为农业技术革命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基层人才。

四、政策、措施建议

(一)从国民经济资源配置、市场运作入手,多渠道、多手段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再次振兴

对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农业和农村领域予以高度重视。主要有:一是农田水利、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保障21世纪16亿人口食物安全;三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五是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等,对这些问题要全面给予科学技术支撑,并给予经济政策优惠和立法支持,在资本、资金、土地、劳务、交通等市场上尽最大程度地开放绿灯和绿色通道。

(二)突出农科教体制改革方案的重点

按照分类指导,抓大放小,适当归并,促进发展的思路,积极有序地推进农科教体制改革。组建和完善国家、部、省(市)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训中心、高科技园示范区、开发区、高科技集团等。近期将主要依托农口各部门的直属研究院所,联合有关院所、高校共同举办。部级重点科研机构要形成规模,集聚最优秀科技人才,其中,要有千名博士生以上高级学历的研究人员;部级重点高校的研究所要有百名博士生以上高级学历的研究人员。围绕关系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部级重点科研机构要求每周至少有一项属于发明创造或技术创新范围的专利性进展,部级重点高校科研机构要求每月至少有一项这类的进展。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调整农业信息工作服务方向,即由当前主要为领导决策服务,转到在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更多地为广大农业科研、生产、经营者服务方面来。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产品销售、消费单位的标准化意识,以此带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产品质量提高,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五)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功能包括农业技术区域性试验;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农业技术培训;农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科教体制改革中,协调好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关系,促进教学、科研和推广有机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转化科研成果的推广服务体系。通过这些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革命中成果转化困难这一主要障碍。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农科教改革总目标所列六大体系建设,不断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鉴于农业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不仅仅是农民的事业,也是全民的事业,在千方百计发展自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外力支助,制定特殊的政策,广泛运用尽可能的综合国力,动员全国人民为农业贡献力量,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最高的保障条件。其中,给予资金投入的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农田水利、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预算内外的财政资金、基本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各种专项基金以及社会上的可用资金,都要对农科教增加投入并可按照资金性质给予优惠。

到2005年,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7-1%,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在整个财政支农资金中的份额达到20%以上。在农业重大工程项目经费中,划出2-3%用于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加大力度支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农业科技,发挥科技的资源替代作用。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要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教育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确保其教育投入高于全国教育平均投入三个增长的比例(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给农科教企业优惠贷款:小型科教企业的启动可以用“小额贷款”支持;中、大型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确定贷款期限,有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有的可以延长贷款期限,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多、风险大的问题,研究建立相关的风险投资担保机制。

建议“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30亿资金,设立“国家农科教发展基金”,部署和实施六大工程:“新世纪农科教结合创新基地示范工程”,“农科教生产技术信息入农户网络工程”,“新世纪农民科技创业就业工程”,“21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农科教远程培训工程”,“农科教西进工程”,统称为“农科教2120行动”(即21世纪前20年行动,简称2120行动)。

为了和国际接轨,创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企业,当务之急是要留住我国农科教人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建议多渠道筹集一定数量的奖励基金,设立“国家农科教奖励基金”。奖励的范围:给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以重奖。还可以拿出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等,用以奖的办法支持农科教企业和科技村、科技县(市)、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有条件的省、地、市,也可照此办理。

农科教范文篇9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1986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农科教范文篇10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