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2:53:23

农科所范文篇1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重点做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篇大文章。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开展使党员干部安于现状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封闭狭隘的观念得到改变。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学习,开展调研,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取得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效果。2、加强班子和人才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我所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调整,博士生导师校长Xx教授兼任所长,另外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组织考察提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干部担任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大大加强了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所发展的瓶颈,今年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下,引进了一个博士和两个硕士研究生,大大提高科研实力,为我所科技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

我所按学院要求每星期二下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学院相关文件,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有新起色

1.项目承担与申报情况:

2009年我所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局计划项目9个,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其结构优化》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作物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有机磷农药纳米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玉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优质两系超级晚稻研究与开发》、《三系晚稻超级稻育种研究》、《甜油桃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267”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花皮黄心礼品西瓜的选育》与Xx省水稻区域试验。

2009年向市科技局申报了6个项目,包括《有机磷农药纳米光催化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珍稀食用菌—杏鲍菇工厂周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超级稻育种研究与应用》、《Xx市良种油茶林种植立体结构模式的研究》、《麻类作物对矿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

2.项目阶段进展情况:

水稻育种研究:

(1)“株两优290、株25S/LW290、C两优267、株25S/LW267”四个两系组合参加了Xx省水稻区试预试,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其中“C两优267”比对照增产5.3%,居晚稻迟熟组第二位,株25S/LW290比对照增产7.8%,居晚稻中熟组第四位,有望参加2010年省区试。

(2)三系新组合“冠A/868”、“金优52”、“和A/YL98”参加了Xx省水稻区试预试,表现较好,其中“和A/YL98”有望参加2010年省区试。三系不育系“和A”已基本定型,计划明年进行鉴定。

(3)“陆两优267”今年在娄星区、双峰、涟源、冷江、新化五县市进行350亩示范,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明年将在全省推广。

经济作物研究:

(1)在西瓜研究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加代,同时对有关材料进行了配组。应用黄小玉、小玉九号以及自已选育的礼品瓜新品种进行了立体栽培试验对比。甜瓜研究方面除了对相关材料加代,对“娄甜1号”进行了多点推广示范,在各地表现良好。

(2)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今年重点抓好了实验树油桃的培育,目前树形适宜、长势良好,为明年的试验做好了准备。

中药材研究:

(1)玉竹组培技术已获初步成功,正准备进行田间栽培试验;

(2)已开发了玉竹袋泡茶(申请号200910043316.8)、玉竹口含片(申请号200910043317.2)等2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

(3)制订了“煲汤料(Q/TABG002-2009)”和“代用茶(Q/TABG003-2009)”两个产品企业标准。

(4)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进行了五加皮品种的遗传资源鉴定和攻效评价研究试验;在本校化学系进行了五加皮提取条件与技术研究。

(5)中药材年内获取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Xx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项目、Xx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Xx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植物保护研究:

(1)Xx教授主持的“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结构优化”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Xx教授主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作物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项目已在Xx市三元地区设立了试验田,定期进行亚麻和杂草生长情况调查。

(3)Xx教授主持的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有机磷农药纳米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7-9月份,在长沙进行了纳米材料配方以及光源的筛选、材料对目标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正在进行纳米材料对有机磷农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4)主持并完成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种粮大户植保新技术培训及高效低毒农药示范推广》。

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新亮点

我所育成的“陆两优267”,是我市第一个通过Xx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湘审稻2008044)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9年3月以入门费10万元、以后以销售每公斤种子0.4元的价格与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今年在Xx市各县、市及娄星区示范推广500亩,2009年10月12日在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与会领导、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该组合表现出抗性好、秧龄弹性大、结实率高、粒子大、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性。适宜在Xx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栽培。会上市科技局、市农开办表示积极支持该品种在Xx市及Xx省的立项推广工作。亚华种业公司Xx片大区经理张总表示亚华将在2011年在Xx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四、科技服务地方经济有新突破

1、今年我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专门安排2名科技人员担任市科技特派员,到双峰和娄星区石井乡环江村专项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共计培训水稻、水果种植大户6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低毒农药4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年内我所与双峰县邓氏生态玉竹发展有限公司、冷水江市富康油茶种植开发公司等企业分别签订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着力开展科技为地方经济服务。

3、协助邓氏生态玉竹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国家商务部中小企业资金项目(经费15.5万元)和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备选项目(经费50万元)。

五、其他工作有新进展

1、定期召开全所干部职工大会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定期召开科技人员大会,汇报科研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科研实践中的问题。根据学院有关科研管理规定与办法,针对我所科研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细则,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3、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年在Xx综合频道、Xx日报,学院电视台、网站、校报12次报道我所的发展动态及取得的科研成就。校园网上有2月20日《姜正国同志到农科所现场办公》、4月17日《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全力推进科技下乡工作》、6月30日《我小科技活动小分队到双峰甘棠开展科技服务活动》、9月24日《Xx院长深入农科所视察水稻育种科研工作》、10月16日《我校农科所举办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267”现场观摩会》等报道;Xx日报有4月7日《市农科所和“亚华”合作开发杂交水稻新品种》、10月17日《市农科所—杂交晚稻新品种试验成功》等报道。

4、做好住房补贴、工会活动、档案管理、协调等工作。

2009年我所在党的建设、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学院的要求及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固定的科研基地、科研设施落后、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所将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的信心,开创农科所工作新局面。

2010年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材兴所”为工作思路,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开展好应用型项目的研究和科技服务科技开发工作。

具体措施

2010年我所将把研究重点放在水稻育种、植物保护、新品种推广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面向农业生产选题,结合政府规划立项,实现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起来、与市场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使科技工作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代,提升科技成果核心价值,并以此推动科技开发,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坚持以“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为中心。以项目促发展,以科研带开发、以措施强管理、以服务留人才为措施,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1、努力建设一个科研试验基地园区和一个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

2、扩大“陆两优267”在Xx市乃至Xx省的示范推广面积。

3、加大水稻等农作物品种(组合)加代繁育力度及水果等经济作物良种种苗的引进推广力度。

4、加强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与合作开发。

农科所范文篇2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今年重点做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篇大文章。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开展使党员干部安于现状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封闭狭隘的观念得到改变。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学习,开展调研,查找问题,认真整改,取得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效果。

2、加强班子和人才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我所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调整,博士生导师校长Xx教授兼任所长,另外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组织考察提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干部担任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大大加强了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所发展的瓶颈,今年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下,引进了一个博士和两个硕士研究生,大大提高科研实力,为我所科技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

我所按学院要求每星期二下午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学院相关文件,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二、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有新起色

1.项目承担与申报情况:

2009年我所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局计划项目9个,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其结构优化》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作物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有机磷农药纳米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玉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优质两系超级晚稻研究与开发》、《三系晚稻超级稻育种研究》、《甜油桃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267”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花皮黄心礼品西瓜的选育》与Xx省水稻区域试验。

2009年向市科技局申报了6个项目,包括《有机磷农药纳米光催化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珍稀食用菌—杏鲍菇工厂周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超级稻育种研究与应用》、《Xx市良种油茶林种植立体结构模式的研究》、《麻类作物对矿山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

2.项目阶段进展情况:

水稻育种研究:

(1)“株两优290、株25S/LW290、C两优267、株25S/LW267”四个两系组合参加了Xx省水稻区试预试,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其中“C两优267”比对照增产5.3%,居晚稻迟熟组第二位,株25S/LW290比对照增产7.8%,居晚稻中熟组第四位,有望参加2010年省区试。

(2)三系新组合“冠A/868”、“金优52”、“和A/YL98”参加了Xx省水稻区试预试,表现较好,其中“和A/YL98”有望参加2010年省区试。三系不育系“和A”已基本定型,计划明年进行鉴定。

(3)“陆两优267”今年在娄星区、双峰、涟源、冷江、新化五县市进行350亩示范,表现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明年将在全省推广。

经济作物研究:

(1)在西瓜研究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加代,同时对有关材料进行了配组。应用黄小玉、小玉九号以及自已选育的礼品瓜新品种进行了立体栽培试验对比。甜瓜研究方面除了对相关材料加代,对“娄甜1号”进行了多点推广示范,在各地表现良好。

(2)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方面,今年重点抓好了实验树油桃的培育,目前树形适宜、长势良好,为明年的试验做好了准备。

中药材研究:

(1)玉竹组培技术已获初步成功,正准备进行田间栽培试验;

(2)已开发了玉竹袋泡茶(申请号200910043316.8)、玉竹口含片(申请号200910043317.2)等2个国家发明专利产品;

(3)制订了“煲汤料(Q/TABG002-2009)”和“代用茶(Q/TABG003-2009)”两个产品企业标准。

(4)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进行了五加皮品种的遗传资源鉴定和攻效评价研究试验;在本校化学系进行了五加皮提取条件与技术研究。

(5)中药材年内获取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Xx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项目、Xx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Xx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植物保护研究:

(1)Xx教授主持的“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结构优化”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Xx教授主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作物植物保护岗位科学家”项目已在Xx市三元地区设立了试验田,定期进行亚麻和杂草生长情况调查。

(3)Xx教授主持的长沙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有机磷农药纳米降解剂的研究与应用”,7-9月份,在长沙进行了纳米材料配方以及光源的筛选、材料对目标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正在进行纳米材料对有机磷农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4)主持并完成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种粮大户植保新技术培训及高效低毒农药示范推广》。

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新亮点

我所育成的“陆两优267”,是我市第一个通过Xx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湘审稻2008044)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09年3月以入门费10万元、以后以销售每公斤种子0.4元的价格与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今年在Xx市各县、市及娄星区示范推广500亩,2009年10月12日在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与会领导、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该组合表现出抗性好、秧龄弹性大、结实率高、粒子大、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性。适宜在Xx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栽培。会上市科技局、市农开办表示积极支持该品种在Xx市及Xx省的立项推广工作。亚华种业公司Xx片大区经理张总表示亚华将在2011年在Xx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四、科技服务地方经济有新突破

1、今年我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专门安排2名科技人员担任市科技特派员,到双峰和娄星区石井乡环江村专项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共计培训水稻、水果种植大户600人次,示范推广高效低毒农药40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年内我所与双峰县邓氏生态玉竹发展有限公司、冷水江市富康油茶种植开发公司等企业分别签订了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着力开展科技为地方经济服务。

3、协助邓氏生态玉竹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了国家商务部中小企业资金项目(经费15.5万元)和国家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备选项目(经费50万元)。

五、其他工作有新进展

1、定期召开全所干部职工大会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定期召开科技人员大会,汇报科研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科研实践中的问题。根据学院有关科研管理规定与办法,针对我所科研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细则,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3、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年在Xx综合频道、Xx日报,学院电视台、网站、校报12次报道我所的发展动态及取得的科研成就。校园网上有2月20日《姜正国同志到农科所现场办公》、4月17日《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全力推进科技下乡工作》、6月30日《我小科技活动小分队到双峰甘棠开展科技服务活动》、9月24日《Xx院长深入农科所视察水稻育种科研工作》、10月16日《我校农科所举办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267”现场观摩会》等报道;Xx日报有4月7日《市农科所和“亚华”合作开发杂交水稻新品种》、10月17日《市农科所—杂交晚稻新品种试验成功》等报道。

4、做好住房补贴、工会活动、档案管理、协调等工作。

2009年我所在党的建设、科研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学院的要求及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固定的科研基地、科研设施落后、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所将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的信心,开创农科所工作新局面。

2010年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研立所、开发强所、人材兴所”为工作思路,围绕“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开展好应用型项目的研究和科技服务科技开发工作。

具体措施

2010年我所将把研究重点放在水稻育种、植物保护、新品种推广及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面向农业生产选题,结合政府规划立项,实现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起来、与市场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使科技工作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代,提升科技成果核心价值,并以此推动科技开发,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坚持以“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为中心。以项目促发展,以科研带开发、以措施强管理、以服务留人才为措施,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1、努力建设一个科研试验基地园区和一个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

2、扩大“陆两优267”在Xx市乃至Xx省的示范推广面积。

3、加大水稻等农作物品种(组合)加代繁育力度及水果等经济作物良种种苗的引进推广力度。

4、加强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建设与合作开发。

农科所范文篇3

一、设身处地,积极捐物

在5.12地震发生后,接连几个阴冷天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捐赠御寒冬衣,安抚北川、安县撤离出的灾民,我们多位盟员拿出了较新的衣物,并送到九州体育馆。本想一对一的捐赠给最需要的灾民,由于当时难以进入体育馆内,改道把衣物送到了捐赠点。当我们的盟员看到捐赠点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时,当即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捐赠的实物应该有后续的管理措施,把得到的物品分类、整理、消毒处理、及时发放,否则这些爱心物品将会成为一堆废品和垃圾。其建议当时就得到了几位志愿者的肯定,并立即动手把不同类别的捐赠物搬到了不同的区域。

二、奉献爱心,踊跃捐款

当民盟市委发动每一位的盟员捐款时,我们支部积极响应,虽然大家都心有佘悸的分散在不同地方的震棚内,但大家相互转告,捐款十分踊跃,当天下午我们支部就收到1100.00元捐款,第二天上午就及时把捐款送到了民盟市委办公室,由于这次捐款时间紧,有几位盟员稍后交来捐款,还有盟员表示要二次捐款,因此我们将尽快把第二批捐款上交。

三、牵线搭桥,争取外援

我单位与印尼的AG集团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且有几位盟员长期在印尼的AG集团的属下子公司SAS公司工作。当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在印尼工作的盟员率先把这个情况向SAS公司进行了通报,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AG集团和旗下公司及员工纷纷捐款捐物,他们共筹集资金五佰多万人民币。在5月29日向绵阳市政府捐款10万美金,同时向绵阳市政府捐赠了灾区最需要的医用口罩14600个(专程用4万多人民币从福建购进),当天下午我支部盟员又和AG集团一道,向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侨联捐款500.00万人民币,在整个捐赠过程中,我支部盟员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使捐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农科所范文篇4

一、队伍建立获得长足发展

1、增强党的思想建立为各项工作开展供应强壮的精神动力。

本年重点做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评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篇大文章。解放思想大评论的开展使党员干部安于近况的观念、沿袭保守的观念、封闭狭窄的观念获得改动。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各自实践增强学习,开展调研,查找问题,认真整改,获得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优越结果。

2、增强班子和人才建立,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供应刚强的组织保证,

经过人事准则改革,我所指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调整,博士生导师校长柏连阳传授兼任所长,别的经过民主引荐、公开竞聘、组织调查选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专业技能干部负责所指导和科室负责人。大大增强了班子建立和队伍建立。高本质人才的不足不断是制约我所发展的瓶颈,本年在学院指导的关怀与注重下,引进了一个博士和两个硕士研讨生,大大提高科研实力,为我所科技持续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党的作风建立和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

我所按学院要求每礼拜二下昼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心、省、市、学院相关文件,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坚持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明辨长短,提高拒腐防变才能。

二、科研及产学研结合工作有新起色

1.项目承当与申报状况:

2012年我所共承当国家、省、市科技局方案项目9个,包括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效果机理及其构造优化》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能系统《麻类作物植物维护岗位科学家》项目、长沙市科技方案重点项目《新型有机磷农药纳米降解剂的研讨与使用》、《玉竹精湛加工技能研讨》、《优质两系超等晚稻研讨与开发》、《三系晚稻超等稻育种研讨》、《甜油桃设备栽培技能研讨》、《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陆两优267”的使用技能研讨与开发》、《花皮黄心礼物西瓜的选育》与省水稻区域实验。

2012年向市科技局申报了6个项目,包括《有机磷农药纳米光催化降解剂的研讨与使用》、《珍稀食用菌—杏鲍菇工场周年高产栽培技能研讨与开发》、《超等稻育种研讨与使用》、《娄底市良种油茶林栽种立体构造形式的研讨》、《麻类作物对矿山地域泥土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能研讨》。

2.项目阶段发展状况:

水稻育种研讨:

(1)“株两优290、株25s/lw290、c两优267、株25s/lw267”四个两系组合参与了省水稻区试预试,显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个中“c两优267”比对照增产5.3%,居晚稻迟熟组第二位,株25s/lw290比对照增产7.8%,居晚稻中熟组第四位,有望参与2012年省区试。

(2)三系新组合“冠a/868”、“金优52”、“和a/yl98”参与了省水稻区试预试,显示较好,个中“和a/yl98”有望参与2012年省区试。三系不育系“和a”已基本定型,方案下一年进行判定。

(3)“陆两优267”本年在五县市进行350亩示范,显示丰登性好、抗逆性较强、顺应性广等特点,下一年将在全省推行。

经济作物研讨:

(1)在西瓜研讨方面,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加代,还对有关资料进行了配组。使用黄小玉、小玉九号以及自已选育的礼物瓜新种类进行了立体栽培实验比照。甜瓜研讨方面除了对相关资料加代,对“娄甜1号”进行了多点推行示范,在各地显示优越。

(2)果树设备栽培技能研讨方面,本年重点抓好了实行树油桃的培养,当前树形适合、长势优越,为下一年的实验做好了预备。

中药材研讨:

(1)玉竹组培技能已获初步成功,正预备进行田间栽培实验;

(2)已开发了玉竹袋沏茶(请求号201210113316.8)、玉竹口含片(请求号201210113317.2)等2个国家创造专利产物;

(3)制定了“煲汤料(q/tabg002-2012)”和“代用茶(q/tabg003-2012)”两个产物企业规范。

农科所范文篇5

一、职能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科研工作是我所的主要职能工作。2010年我所制定的《2010年农业科研项目计划》安排开展的部级、省级和自设试验研究项目近30项。目前,上述各项科研任务已经按照年度计划要求顺利实施完成。

1、油菜科研方面。今年,我们紧紧把握油菜新品种选育这一科研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明确油菜育种方向和目标,注重油菜品质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快了油菜育种研发进程。具体有:一是两项市重点科技项目2007年度《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繁制种技术研究》和2008年度《双低杂交油菜滁核杂1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的各项研究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通过了科技局的鉴定验收。二是顺利完成了4项2009-2010年度油菜国家和省级试验项目。三是积极开展了2010年度市重点科技项目《滁杂优3号繁殖、制种技术研究及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四是加强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的选育工作,共测配材料3000多份,套袋繁育材料10000多份。

2、水稻研究。水稻方面我们今年承担国家南方稻区区域试验5项和《安徽省水稻品种试验》区域试验项目12项,涉及水稻品种组合300多个,通过在我区域的种植试验,为各试验单位水稻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3、小麦研究,顺利实施完成2009年度小麦国家试验项目3项和省级试验项目2项。5月中旬,在国家农技推广总站领导的组织带领下,20多人组成的全国农业专家团对我所承担的2009-2010年度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国家小麦生产试验及国家小麦联合鉴定试验的试验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我所承担的试验工作给予了优良评价。

4、食用菌研发方面。今年和省农科院合作,积极开展平菇新品系比较实验和平菇培养基的平衡配方试验,试验进展顺利。年内,食用菌室又成功争取到了安徽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安徽省鲜食玉米品种预备试验两项试验任务,该试验已顺利实施完成。

5、生物技术研究方面。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对引进的10余个甘薯新品种进行脱毒育苗试验,进一步加大了种薯繁育力度,大力开展甘薯脱毒苗的推广工作,在明光和来安建立高产示范栽培基地300亩,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已基本实现。并且,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滁菊原种苗大田繁育试验以及滁菊脱毒苗高产栽培和对比试验,原原种苗已在施集茶厂滁菊基地栽植,长势良好;滁菊脱毒苗产量达800斤,比未脱毒的增产20%左右。

6、科技开发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体现成果效益。我所大力做好油菜新成果转化工作,促使新育成果尽早投入市场开发应用,我所选育的双低杂交油菜组合皖油24、滁核杂1号和滁杂优3号,现已在省内外都已有了较大的推广面积,今年,我们经过与多家种业公司洽谈,又成功转让皖油21的经营开发权,促进了我所研发的新成果加快了转化应用步伐,发挥出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

7、积极做好“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服务。在全椒管坝、草庵和南谯大柳、担子等地开办油菜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现场讲解会,培训新型农民近800人次,发放相关技术材料2000余份。

8、国有资产管理确保稳健运行,大市场稳步运行。凤西路门面房上一轮对外整体承包结束,今年起开始新一轮承包,承包费在上次基础上每年又递增5%,达到了促进国有资产逐年增值的预期目的。

二、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加大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力度,油菜育种研发进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年内新筛选配制油菜新组合近20个。其中2个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滁核0502和滁核0602进入下年度省杂交油菜联合鉴定试验;1个双低杂交油菜组合滁0405进入全国冬油菜区域试验第2年,并同步进入生产试验;并且双低杂交油菜组合滁核0503已完成所有试验程序,已报送国家审定。

2、承担实施了省农业财政资金项目《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号亲本繁殖、制种及示范推广》,年内开展的主要是完善皖油27号的繁殖技术和制种技术以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示范工作。该项目有利于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我所水稻育种工作今年取得了有效进展。年内水稻进一步加大了水稻亲本材料的提纯和征集力度,同时开展了大量的测恢杂交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且,水稻育种的南繁工作已经展开,已准备200多份两系品种F1代将在海南三亚进行优势鉴定。我们已经安排派专人到海南三亚南繁基地驻点开展水稻育种工作。

三、招商引资工作

农科所范文篇6

一年来,我院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三下乡办公室的布署安排,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市农科院科技服务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依靠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重点,围绕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做了大量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六类示范基地建设

全院围绕科技服务工作,实施“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市优质小麦、玉米、牧草基地;*棉花示范基地;*、*蔬菜生防示范基地和景县节水示范等基地。全院建立百亩试验田块15个,累计面积1066亩,千亩示范方31个,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36万亩。其中:

冬小麦新品种示范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观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为主体品种,建立三级示范区。在省内建立示范基地20个,面积16940亩,省外示范基地37个,面积17.4万亩。

本院试验站核心示范区,衡观35面积60亩,衡5229面积20亩,衡136、衡216面积各8亩。中心示范基地8个,示范面积4900亩。其中:衡观35在*榆科镇、乔屯乡示范2100亩;衡5229在*、武邑示范1800亩;衡4399在*护驾迟镇前营村示范1000亩。

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在*市建立玉米新品种衡单311、衡单6272和金秋963示范基地共计2810亩。其中:衡单311在*市前营示范230亩,平均亩产665公斤,突出表现结实性好,抗病虫;衡单6272在*市榆科示范580亩,平均亩产685公斤,表现结实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虫;示范区采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示范面积1000亩,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公务员之家

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百亩以上示范田3个,当年共计示范面积740亩。主要以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及丰产高效栽培为核心技术,同时结合青刈黑麦示范推广。在*市小寨乡皮村建立高效农业核心示范区100亩,在**乡*村、*坊*镇*村建立核心示范区300亩。建立棉草连作棉花中心示范区3000亩,向周边辐射推广1万亩。

牧草新品种及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与奶牛养殖小区结合,开展饲用黑麦、小黑麦、高丹草新品种与林草间作模式示范,饲用黑麦、小黑麦与高丹草一体化种植模式。分别在*护驾迟、凤凰池;桃城区邓*;景县龙华;邢台巨鹿;迁安市杨各*镇罗寨村落实高丹草500亩;饲用黑麦、小黑麦430亩。

蔬菜生防技术示范基地建成市县级示范基地6个。其中*3036亩、*1503亩、*486亩、省内其他地区2*6亩,共计示范7121.8亩。示范基地均采用放风口装置防虫网防虫技术;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熊蜂授粉技术;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术防病促产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

测墒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分别在*护驾迟和景县青兰乡建立了以衡观35品种为主的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景县建成“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集成技术”万亩示范方。

二、科技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区31个,示范面积16450亩,辐射示范面积涉及359960亩。举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技术培训57场次,发放技术资料94300份,受训群众16120人次。利用各种媒体宣传33次。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13次,观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专项工作赢得社会赞同

针对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员及时行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从春节期间开始对旱情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在2月10日前将各项措施印成明白纸发放到各示范户,现场指导1500多人次,培训县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农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接受*农民频道、经济日报、科技报、农民报、*日报等采访10多次,新闻报道10多次,同时给*电视台、*科技报、*电视台等各新闻媒体输送了抗旱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抗旱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品种示范成效显著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和跟踪技术服务、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我们采取的示范与繁种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给示范户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900亩示范区,平均亩节水40-50m3,增产60-80kg,增收节支总额超过120万元,共计节水20多万方,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春季特大旱情之下,我院示范的品种均表现突出的抗旱优势,特别是衡观35,一般亩产达530kg以上,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60-100kg。*吴寺村创亩产650kg的高产记录。

(三)生防技术示范助推无公害生产

通过生防技术的实施番茄增产15%左右,茄子增产24.0%,授粉后没有发现奇形果,黄瓜增产3%,大棚蔬菜平均增值1050元/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万元。示范区及示范辐射区使用的化学农药普遍减少1/2左右,剧毒农药全部不再使用,示范区90%以上的蔬菜质量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安全标准。

(四)科技培训服务提高了农民素质

通过科技培训解决了当地作物生产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实现了增产、节本、降耗,提效。受训农民系统掌握了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期确定等生产关键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小麦育种、节水技术、生防技术分别组织了全国、全省范围的科技培训。全年组织技术培训57场次,受训11266人次,进行田间技术指导60次,4860人次接受技术指导,发放技术资料达9.43万份。

三、科技下乡服务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与当地政府密切联系,争取支持

为更好地落实我院科技服务计划,院领导重视,亲自抓。我院与*市政府紧密结合,与*市农业局、畜牧局结合,先后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间作现场观摩会。得到*市、*市政府主管农业领导、示范区所在乡、村领导的支持,同时还得到市财政的经费资助。

春天小麦抗旱工作、9月份局部地区作物发生涝灾,科技人员及时到灾区调研灾情,向*市主管副市长进行了回报,并在*日报发表文章,指导农民科学救灾、减灾,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

通过与政府结合,不仅很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我们自身的社会影响。我们的服务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20*年我院被授予*市科技下乡先进集体。

(二)树标立牌,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

只有让农民能够直观的看到新成果的特点、优势和增产的潜力,才能让基地真正起到示范、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让农民亲眼看到示范效果才能信服。在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制做13个展示牌,置于基地显著位置,组织临近各村领导和种植大户进行参观,让农民能够最直接的看到新成果的优势。同时省、市、院领导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基地建设标准。

(三)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

科研单位与种业公司联合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效果。核心示范区与一般示范区由本院亲自掌握,9个基地示范面积4980亩。辐射示范区与省内知名种业结合,共建立示范基地49个,面积18.6万亩。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繁种推广优势,实现示范繁种一体化,获得双赢。

(四)科技宣传与科技服务促进了成果转化

针对春季小麦旱情在*电视台农民频道进行了小麦春季抗旱管理技术讲座,在*电视台新农村栏目举办了题为“今年的小麦怎么管”的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讲座。9月份中央电视台7套播出了抗旱节水、高产广适衡观35的专题报道;8月10日至9月20日一个月在*经济频道(2套)《天气预报》片头做有声动画广告82次;8月1日至9月30日两个月在*综合频道《*新闻》后做有声动画广告120次;9月份在*都市频道做衡观35短篇专题4次。就大灾之年衡观35的突出表现接受*日报等多家报刊的采访并刊登。使农民对新成果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组织现场观摩,增进领导、农民对科技的认识

5月份组织了衡观35、衡4399小麦示范田“全国小麦产业体系小麦观摩会”,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省市各级领导200多人参加;同期与*兰德泽农种业联合组织“小麦新品种衡4399大型观摩会”,各级种子公司、种子经营、种植大户等200多人参加。当年还多次组织了蔬菜生防、牧草种植、玉米品种、棉花品种、节水技术的现场观摩会,每次都邀请各级媒体记者,给予真实充分的报道,让广大农民得到相应信息,加速成果转化。

四、明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以*市“百千万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为中心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榆科镇东杏园、下博村,护驾迟镇前营,乔屯乡林铺村、东大章等6个样板田。

2、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落实冬小麦新品种10000亩,玉米新品种衡单311和衡单6272各1000亩,棉花新品种衡棉4号1000亩。与玉米节水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等相配套的玉米高产样板田2000亩。

落实饲用黑麦、小黑麦示范面积500亩,高丹草示范面积500亩。

新建立以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为核心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1-2个,示范样板500亩。一般示范2000亩。

3、搞好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针对当前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让农户更好的掌握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实现技术的应用效果。结合国家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的高产示范田建设,开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市、景县、桃城区、*县、安平县的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小麦生产情况冬前组织大规模的科技培训1次、小麦生育期培训1-2次,播前培训1次。组织召开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1次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

农科所范文篇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所农业科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农业科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整改目标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

二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单位职工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效能单位。

四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农业科研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服务“三农”上实现新突破。

三、整改内容

从各方面征求的意见来看,农科所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班子,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还存在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班子理论学习和解放思想不够;在人才队伍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部分职工工作主动性不高,还未建立一套与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农业科研与大面积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力度不够。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加强理论学习,解决班子理论学习和解放思想不够问题。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理解水平,熟悉新政策,做到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发展新形势。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所各部门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逐步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领导班子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全所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和交流形式,聚集一批学科领军人物。针对我所大豆育种人才队伍急需加强的问题,今年在已引进1名研究生的基础上拟再引进研究生2名。加强干部队伍培训,提高全所上下的理论研究水平,使科研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所各部门

整改时限:长期

(三)加强职工全局意识教育,逐步解决职工全局观念不强问题。针对职工收入上存在差距,部分职工主动性不高,利用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对全所职工进行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从全局和长远出发工作,使全所上下心齐气顺、共同发展的氛围不断增强。提高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所各部门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改进科技创新力度不够问题。作为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成为本市及至全省发展科技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试验转化基地和农业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是立足农业主导产业,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项目推动工作,积极建设国家总投资440万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3年内抓好“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与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项目。在两年内努力争取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三是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科研创新体系甘薯、花生、玉米、油菜、水稻、大豆综合试验站为平台,加强各试验站的建设,迎接农业部的考核和验收。四是面向市场搞科研,不断拓宽科研领域,调整科研方向,特别是要研究出能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和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尽快提高我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引领能力。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所各研究室

整改时限:五年

(五)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解决农业科研与大面积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沟通,增强服务,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技推广工作力度和广度。一是围绕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进村入户开展农民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每年培训新型农民2000余人次。二是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和建立农业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每年在各县市区乃至省内外推广我们自育的花生、红苕、玉米、大豆、油菜等新品种示范片10余个,抓好西充至阆中百里万亩示范片建设。

牵头领导:*邓虹

责任科室:所推广中心、各研究室

整改时限:长期

(六)加大解决民生力度。针对解决民生力度不够问题,领导班子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所加快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要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为民服务思想,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使领导班子建设的成效真正体现在让广大群众得实惠上。对有特殊困难的职工所内力所能及给予困难补助。为了留住人才,想尽一切办法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所各部门

整改时限:长期

(七)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科研基地生产条件,在今明两年内计划投入资金130余万元,新建排水沟2000米,硬化国道212线车管所至基地后大门公路800米、改造连栋大棚、防虫网棚、硬化地埂550米,砌筑条石堡坎等,推进潆溪试验基地建设。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办公室

整改时限:2010年6月底前

(八)制定和完善所内规章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作用,使所内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重新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每年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牵头领导:**

农科所范文篇8

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人,已退休农林渔工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人,其中在职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名渔场工人已于年月按工龄每人每年元,另加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⒈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⒉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⒊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⒋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万元,科研经费万元,人平每月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

⒌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离退休人员月平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元,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元,全年收支缺口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⒈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⒉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元、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⒊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元、元、元和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元、元、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⒋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全年需缴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

农科所范文篇9

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人,已退休农林渔工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人,其中在职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名渔场工人已于年月按工龄每人每年元,另加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⒈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⒉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⒊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⒋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万元,科研经费万元,人平每月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万元,自营收入万元,人平每月元。

⒌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离退休人员月平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元,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元,全年收支缺口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⒈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⒉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元、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⒊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元、元、元和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元、元、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⒋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元,全年需缴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

农科所范文篇10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445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256人,已退休农林渔工189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144人,其中在职115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29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20名渔场工人已于2001年12月按工龄每人每年1209元,另加1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一)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6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96]3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二)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2003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三)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四)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338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4万元,自营收入15万元,人平每月661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12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人平每月374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自营收入5万元,人平每月431元。

(五)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918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27%,离退休人员月平1012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246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60973元,179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181148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120175元,全年收支缺口1442100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2000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一)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二)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50元、6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0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三)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975元、1243元、1077元和845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450元、600元、200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5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四)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246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731676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3476元,全年需缴401712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1133388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150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