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4:18:04

农村沼气

农村沼气范文篇1

为充分有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推进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強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增长,现就我县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生态农业打造“宜居”,坚持“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保证质量、务求实效”的原则,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助推“农户万元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年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以上,推广秸秆气化炉1000户;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组建沼气服务网点5个,成立沼气协会2个以上,沼气适宜农户入户率达到35%以上;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加强建后扶持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农村能源投入模式与运行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深化认识。各乡镇要广泛宣传农村沼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农委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技术要领、管理知识和政策法规。电视台、报等新闻媒体要开辟农村沼气建设专栏,大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先进典型,营造沼气池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协调,各司其责。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将县上目标考核任务落实到村组农户。县农委要作好发展规划,确立重点,抓出亮点,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沼气入户率和使用率;不断探索“三沼”综合利用发展模式,提升循环农业示范功能;要搞好沼气池建后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县畜牧局要把畜养大户的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治污处理内容纳入规划设计。县爱卫办要把农村改厕工作与沼气池配套“三改”结合起来,相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沼气建设工作。

(三)加大投入,推进发展。县财政要按照项目区县配套资金比例规定,及时足额配套,对农村沼气建设和服务体系进行扶持;各乡镇要对村组进行扶持,鼓励农民使用清洁能源;县农委要用好用活国家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鼓励私营投入,以养殖大户为中心建设联户沼气,实行有偿服务。

(四)组建体系,增强服务。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重点村为基础的三级沼气服务体系。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要组建沼气协会,实行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有偿服务机制,确保沼气池的综合利用。有条件的乡镇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县级沼气服务中心要加强国家配套物质设备的调供管理。

(五)加强培训,強化监管。抓好技术、施工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积极推广新池型、新工艺和新标准的技术队伍,保证沼气池建设质量及安全使用。各乡镇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以现场会形式对农民培训,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

农村沼气范文篇2

当前江西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江西省在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也有积极的政策予以引导,比如在产业链扶持、引入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扩展服务网络、建立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但是,在农村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冲击下,传统的沼气服务体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行政体制下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在服务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政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近年来,这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行为也让沼气服务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农村沼气服务毕竟不是一个纯公益性事业,而是政府、服务组织、沼气用户等三方利益必须兼顾的一个结合体。因此,行政管理下的服务体系在农村社会转型发展和农村优质用能日趋多样化的冲击下,就逐渐暴露出其对沼气市场变化反应过慢、服务模式不够灵活、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最终使得综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制约了户用沼气的推广一是原料短缺问题。截至2012年,江西省已有6.5万个村点(一个新农村建设村点以30~50户农户为基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点的设计规划实行人畜分离,住房附近禁止猪圈、羊舍,所以仅靠农户日常的生活、厨余垃圾是无法支持沼气池的正常运转的。加之现在的生猪养殖由散户养殖向规模养殖、大户集中养殖转变,这也加剧了户用沼气池的原料短缺问题。二是传统的沼气服务体系对农民自身的素质要求过高。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户,其家里的沼气池一般运作良好;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而不懂技术的农户,其沼气池就容易出问题。目前,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接近50%,留守人群以老弱妇孺为主,最缺的就是有知识、有接受能力的青壮年。因此,仅靠农户自身承担沼气池日常运转的大部分职责,已是力不从心。三是农村用能的日趋多样化影响了农村沼气的普及。随着我省农村电网改造、五通一气等工程的不断推进,优质的商品能源正逐步辐射至农村的各个角落,电、液化气、太阳能等优质能源,已成为农户家庭炊事、洗浴、照明等主要用能来源。而对于既愁发酵原料、又需勤于管理、且又难以保持一年四季稳定供气的沼气池来说,农户对沼气的热情明显下降。沼气服务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专业人才流失近年来,沼气池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人工等费用持续上涨,即使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对新增项目中新建沼气农户的补贴标准进行了上调[7],但是仍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沼气服务资金的短缺。此外,维护成本不断上涨、经济效益低下,导致沼气技工的整体收入偏低,部分沼气技工被迫转行或兼职,不少中高级技工开始向附近经济发达的省市转移,部分地区的沼气技术工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沼气服务未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服务网点正常运作困难一是沼气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沼气工程(池)良性运转需要日常的有效维护,而不是等问题出现才寻求技术支持;但是目前服务网点因客观条件受限,只能坐等沼气池出了问题才上门解决,这样不仅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会严重打击农户对服务网点以及使用沼气的信心。二是沼气服务未能实现规模化。过去的农村建房没有系统规划,分布零乱,导致沼气池分布较为散乱,这也使得沼气服务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局面,未能形成规模。加之物价上涨使得服务网点的运作成本日益增高,多收会增加农户负担,而少收又不够支付汽油费或者维持生计。仅靠政府补贴,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旦网点运行困难,技术队伍必会流失,后续服务也无法得到保证。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沼气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中还含有少量的磷化三氢、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成分[8]。近些年来,因沼气泄露引发的爆炸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我省各类沼气工程年产沼气量就达6.1亿m3,而且沼气产量也随着沼气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增长,日趋严峻的防爆压力以及各类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仅靠现有的服务网络和安全意识薄弱的农户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如不经正确指导予以消纳,必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

建立适合江西省农村沼气发展服务体系的对策

农村沼气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充分发挥沼气的多功能性,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河谷,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努力提高农牧民炊事燃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实现农村人畜粪便资源化,农户做饭沼气化,厕所厨房现代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建立环境优美的庭院和村镇,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纽带和载体作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目标

结合设施农业和农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0州直推广农村户用沼气5万户;建设10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建立10个县市级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站;建立100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争取6个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争取6个秸秆气化项目;培训农牧民6万人(“**”后三年**州直农村沼气发展计划表附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州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自治州农村沼气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州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畜牧局、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团委、妇联、农村信用社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农村沼气项目的储备、拟报、建设、实施管理与督查工作。各项目县、乡、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健全机构。各县市要按照农村沼气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专门的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将目前设置在县市农业局内的农村能源办更名为农村能源环境工作站,单独设置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可拟定为5--8名。

(三)保证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提高补助额度,缓解农民的自筹压力;二是积极争取自治区配套资金支持;三是州财政保证州本级农村能源部门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经费;四是各项目县市要确保10%配套资金和能源部门工作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五是积极争取乡村两级物力、财力补助;六是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抗震安居、扶贫、改厕、改圈、改厨、灾后重建、民政、移民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再培训,不断提高沼气建设的管理水平;二是普及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达到每个项目户至少有一个明白人;三是加大对沼气建设农民工培训力度,严格实行沼气建设持证上岗。

(五)加大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沼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发展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宣传沼气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宣传农村沼气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六)落实责任。每年年初,州农业局与各县市农业局要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建设任务、培训任务、资金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督促检查验收等内容进行具体分解,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考核结果,对各县市任务完成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沼气综合利用效果好、初步建立服务体系的县市予以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使用率低、管理不善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上报自治区农业厅,对其项目建设进行整体调整,在1--3年内停止对该县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立项。

(七)强化服务。在沼气服务方面,做到“四有一保证”:一是要有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组织。各县市要设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站,重点村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每300--500个沼气池配备1--2名物业管理员。二是要有服务管理场所。县站要有专营门店、仓库,乡村服务网点要有常用配件和工作用具。三是要有资金来源。初期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要给予扶持,不足部分主要靠技术服务收费及物料产品服务收费,并逐步走向市场经营、自负盈亏。四是要有服务管理设施和设备。州直要有培训、鉴定、检测等设施设备和服务手段,县级物业站要配备沼肥出料车、维修工具、检测设备等,保证在接到群众来电后,村级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县级物业站在12小时内组织专业人员上门维护服务,确保小故障当时排除、较大故障当日排除。

农村沼气范文篇4

一、农村沼气应用情况及效果

1、应用情况

农民应用沼气起步较早,七十年代未,原滁县琅琊乡农民沈增惠第一个建池使用沼气,至今已有近三十年。但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发展缓慢,到上世纪未期全市仅建沼气池不足4000个,而且大部分因建造工艺和使用技术不过关不能正常使用。近些年来,随着沼气应用技术日臻成熟,农民使用沼气的热情也逐步提高。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发展沼气事业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注入了国债资金,大大加快了建设沼气的速度。全市累计使用国债沼气项目资金2400万元,县、乡财政配套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29800个。目前全市使用沼气的农户已超过30000户,占83万总农户的3.5%,占适宜建沼气农户7.5%。

当前我市农户沼气池的容积多为8m³,设计使用期为10—15年,合理维护使用期可延长至20年,甚至更长。调查统计表明,现有的30000多个沼气池,绝大多数是新建池,正常使用的有28000多个,占90%以上。

2、应用效果

入村走访农户时,所到之处农民对使用沼气赞不绝口。在凤阳县大庙镇双陵村调查时,农民群众围着调查组夸赞沼气的好处,没用上沼气的农民也前来要求建沼气池。几位已经使用沼气的农民给调查组算了以下几笔帐:一个四口之家建一个8m³的沼气池,用家养的三、四头猪和人的糞便作产生沼气的原料,即可常年产气使用。每年的产气量可达300m³左右,相当于7罐液化气,完全可满足全家的日常生活需要。建池加上购买器具的总费用是2000元左右。每年可节省燃料费、电费600多元;每年可产沼液沼渣2吨,是优质的有机肥,施于农田、菜地可节约化肥200多元;由于沼液沼渣富含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营养均衡全面,施用后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强,大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几乎用不着打农药,不但可减少100—200元的农药费用,而且能提高粮食和蔬菜的品质。沼液还可作喂猪的添加剂,同样饲养时间出栏的肉猪,添加沼液喂养比不添的每头可增重30斤,3头就是90斤,按每斤5元计算就可增效450元。一般使用沼气的农户每年可节本增效1100元,好的可达1500元以上,不到两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按群众的实践推算,全市现有沼气每年可实现节本增效3300万元。以此类推,全市若有三分之一农户、即28万户用上沼气,每年即可节本增效3亿多元。

农村使用沼气的另一个好处是有效改善村庄和家庭的卫生状况,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和作物污染,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已建成了一批“猪—沼—果(菜、渔、粮)”等循环农业模式示范点,对农村推广应用沼气产生积极影响,广大农户迫切要求实施沼气国债项目。

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农村能源隶属农业部门(农委)管理,市、县、区都有农村能源办。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4个市、县服务站、20个乡镇服务站、40个村级服务点。共有建池技工、维修工、配件供应营业员600多名。县、乡级服务站负责建池、沼气设施配套,维修另件采购供应(设有销售门点);村级服务点负责用户的日常维修,帮助新建池户选址协调施工。市、县对所有站点服务人员都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服务站经常采取上门服务、办用户培训班等方式,把沼气管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技术打捆传授给农民。凤阳县黄泥铺镇沼气用户多而集中,为满足需求该镇成立了四方能源服务中心,拥有建池技工33名、安装工3名,服务1500多户。该中心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施工、物业化服务”的准则,主要服务范围有三:一是承担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施工;二是为沼气用户提供易损件、常备件及沼气池日常维护;三是以该镇沼气农户为依托,采取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成立沼气协会,已拥有会员1000多户,向广大沼气用户免费传授沼气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成果,传授沼气池日常使用、保养、维护的基础知识、交流经验。由于制订了严格的服务标准,做到维修“小问题不过点(一小时)、大问题不隔天”。真正做到了周到、热情,用户十分满意。该中心成立三年来,共有偿上门维修灶具300余次,上门更换维修沼气池易损件200余次,销售各种常用配件千余件,确保了该镇沼气池的使用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为了加速推广沼气,加快建池速度,明光市和凤阳县引进了专利产品,采用复合玻璃纤维成型技术生产厌氧发酵罐,由能源企业进行工厂化成批量生产,不仅大大降低了钢材、水泥、沙石的消耗,而且使建池速度提高三、四倍。目前这一新工艺、新技术已推广到全市5个县,已建成使用2000多套。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次调研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村沼气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也反应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投入问题

从各地实践看,不同地区建池费用有所差别。平源、圩区每建一个8m³³的沼气池加上灶具配套需要2000元,而丘陵山区由于池子开挖难,建一套需要2400元。按照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扶持政策,中部省份每建一池补贴800元,地方财政按1:05配套,即400元,合计1200元。其余由建池户承担。该扶持政策是2003年出台的,按当时建材价格,用户只投工投劳再拿出少量资金就用上沼气。好的县市只补配300元,差的只有100元。这样建成一个沼气池就要自筹1000-1500元,这对目前大多数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难以承受,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不少农户可望而不可及。

建议:国家应相应大幅度提高发展农村沼气的扶持资金。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今后国家项目要逐步取消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精神,其地方配套资金也应纳入国家扶持。

2、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调查表明,哪里的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得好,那里的沼气事业就发展得快、节本增效的经济效益就大、改善生态环境的效益就明显。可以说,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决定着今后沼气事业的发展及其成效发挥。

当前市沼气服务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网络不健全,县、乡、村的沼气服务站加起来只有64个,不能形成全覆盖,服务盲区不少;第二,是已建服务站大部分设备不全,运转不正常,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按照需要,建一个服务站除了技术服务人员外,还必需配套抽渣机、出料罐、出料泵和甲烷检测仪等设备,最简单也需要4万元。而现有的沼气服务站都是用项目资金(每站1.5万元)扶持建起来的。这点资金,除去必要的人员开支,所剩无几。少数经济较好的地方用自筹资金购买服务设备,维持正常服务,但多数则是有站有人却无设备,尤其抽渣设备几乎全无,这种状况在目前绝大部分沼气池是使用不久的,虽然新建沼气池目前矛盾尚不突出,但服务跟不上的隐患却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推移,农户只能用简单的抽渣器来解决沼液抽出问题,但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多时间沉渣抽不出来,极易造成沼气无法产气甚至报废;第三,是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作亟待加强。现在全市的沼气服务站都是无偿服务,没有一家按市场规则开展有偿服务。究其原因,除了服务站无钱购买设备而使服务不能到位,群众又不愿意出钱以外,也有人们的观念影响,群众把沼气服务等同于过去的农业技术服务,习惯于免费接受服务,连技术人员上门帮助维修、更换零部件也不愿意交服务费。现在是沼气项目的实施期间,服务人员尚可在建池服务上勉强维持工资,但从长远看,服务不以市场化调节、操作是没有出路的。

建议:国家在扶持建池的同时,要把服务体系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扶持。最好按500用户建一个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服务站。只要解决用户解决不了的沉渣和结壳清除,收取合理费用,群众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站即可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循环,服务体系的生命力是可以持久的。同时,对直接服务于沼气的能源企业也应给予资金和税收政策的扶持。

3、新技术开发问题

这次调查群众反应出影响沼气推广的现实问题,就是农村养殖业格局有了很大变化,过去家家养猪,现在随着劳力转移,养殖业向大户集中,有相当部分农民不养猪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气池没有原料进池,只好花钱购买猪、牛糞,少数户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费。据科技人员介绍,将稻、麦稭杆粉碎,拌上稭杆发酵菌堆培成熟后即可作为沼气原料,实践证明400千克稭杆处理后可以满足一口沼池的用料,产气时间长达半年。

建议:加速沼气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力度,对试验成功的稭杆处理解决原料的技术应用扩大试点、示范,同时应探索将稭秆相对集中粉碎发酵,为用户提供沼气原料服务的新路子。

4、新农村建设中沼气发展的趋势

农村沼气范文篇5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沼气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切实抓好“一建三改”和后续管理服务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经济强县”做出应有的贡献。刚才,有关单位和个人作了典型发言,兑现了年农村沼气建设责任状,并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沼气建设目标责任书。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高度重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承办的实事之一,高度重视,竭力而为,长抓不懈,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建成户用沼气池18000多口。沼气建设在全县11个乡镇全面推进,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一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测算,我县建成的18000口沼气池每年通过节柴可以保护21.6万亩林地。同时通过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如果综合利用全部达标,受益耕地将达到5万亩以上。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一户“一建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户,年人均增加收入280元,全县沼气用户共实现增收万元,节省薪柴5.4万吨。同时,通过物质流和能源流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将人畜粪便和农业废弃物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降解或杀灭了大部分寄生虫和致病菌,减少了蚊蝇寄生场所,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同时,沼气建池,配套“三改”,美化了庭院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四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沼气“一建三改”促进庭院面貌及卫生条件的改观,带动村容村貌的整体美化,以沼气为依托营造生态家园,无容置疑地带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沼气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无与替代的作用。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既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连续两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去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村能源工作者艰辛劳动密不可分,有很多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乡镇高度重视。绝大多数乡镇“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抓、亲自督,不仅明确了分管领导,而且组建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照沼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严把质量和进度关,确保了沼气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工作目标明确。绝大多数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拟订了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规划,做到了任务到村、责任到人、规划到户,明确了示范选址、建设期限和包保责任人,并围绕目标强化措施,自我加压,调动了方方面面沼气建设的积极性。马桥镇自提出五年打造“鄂西北沼气第一镇”的发展目标后,组建了专职机构,并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他们首先在全镇所有的村各建4-6个沼气示范户,然后根据各村群众的反响,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三年来,该镇新建沼气2200多户。三是工作措施得力。大部分乡镇结合县政府下达的沼气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拿出了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许多乡镇、项目村针对沼气建设投入大的实际,采取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确保了全县沼气建设整体推进。特别是部分乡镇还量力而行,及时培养技工,为今后大建设、快发展蓄积了后劲。店垭镇每个季度都要组织全镇的技工进行一次技术交流和培训;马良镇去年通过以会代训、分片现场培训等形式培训技工80余人次;马桥镇利用与“阳光工程”相结合的办法,对技工和沼气用户培训达到1600余人(次)。四是部门力量整合到位。县能源办积极争取政策,仅年就争取各类资金1177万元,按照户平1200元的标准扶持农户进行沼气建设;县扶贫办争取政策性资金350万元,扶持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农户发展沼气。县直挂钩扶贫单位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克服多种困难,从资金、物资、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还有不少社会有识之士,致富不忘乡邻,支持家乡发展户用沼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县农村沼气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目前大多数基层干部群众虽然认识到沼气建设的意义重大,但认为国家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很多,没有把沼气放到突出的位置,能拖则拖,能缓则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沼气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宣传不够到位,推广力度不大,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和日益成熟的技术缺乏全面认识,没有走出上个世纪七十年展沼气失败的阴影,在“怕”字中转圈子,积极性不高,导致全县沼气建设整体进度不够理想。二是各地发展还不够平衡。在沼气建设工作中,还有少数乡镇领导重视不够,沼气建设在“一把手”心目中“缺位”,工作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既没有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又没有明确专人主抓,更没有健全机制,缺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保障措施。在农村沼气建设中出现了一个怪圈,河边的不如高山的,经济条件好的赶不上基础差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三是后续服务链条脱节。农村沼气建设俗有“三分建、七分管”之称,在整个沼气发展中,后续管理服务是十分关键的链条。但是,过去因为资金、人员等问题,沼气池建后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几乎是空白,从而导致病池、坏池日益增多,全县沼气的整体使用效益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虽然我县沼气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采取得力举措,完全能够予以解决。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认识

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不仅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改善我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务必准确把握形势,切实提高对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认识。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新使命,这说明它是时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沼气在农村替代木柴等常规能源、联动多项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持续提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沼气以其多种利用模式和多面效应已经被纳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将得到长期坚持和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小沼气,大文章”。文章大就在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细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国家对农村沼气建设高度重视,投入逐步加大,这说明它已具备强劲有力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去年,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就农村沼气建设做出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于9月20日在河南安阳召开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与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座谈会”,对农村沼气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湖北省又在谷城召开了贯彻落实河南安阳会议精神的现场会,对未来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重点、投入机制等做出了科学的定位。美国爆发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之后,为应对因此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央又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战略措施,把发展沼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大了资金投入,专项资金从“十一五”初期的一年15亿追加到60个亿,今年第一批中央投资已下拨50个亿。单项扶持标准也在逐步提高,户用沼气从每户800元增加到1200元;沼气服务网点的国家投入也从1.5万元增加到3万元。省委、省政府也历来把沼气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2007年开始,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列入了各级“一把手”所抓的民生工程。去年,全省配套沼气建设资金达到了10个亿,单项扶持配套资金也达到了每户300元。今年,全省启动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建设,保康作为首批试点,可用的专项资金超过1000万元,农村能源是重要建设内容,其中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炉、太阳能利用、沼气工程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再加上国家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了重要内容,沼气、气化炉和太阳能等建设比重达到专项资金扶持额度的23%,我县可享受1750万元的政策扶持,仅今年的扶持额度就是219万元。综合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充分表明,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已赶上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第三,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为沼气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说明它是我们的客观需要。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传统优势项目,如何在常规产业中寻求经济的增长点,这是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在农村沼气建设中,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养殖和种植业构织的生态农业模式,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传导了新的发展途径。同时,在新一轮畜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所带来的粪污处理难题,只有通过沼气厌氧消化,才能实现以最低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排放的目标。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沼气,这为我们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

三、明确目标要求,认真抓好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年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环境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加速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家园建设,围绕规模化养殖积极配套大中型沼气工程,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渠道致力于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服务,确保全县农村沼气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体任务是: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1处;尽快配套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级沼气服务中心的人员和设备配置,组建4个乡镇服务站,设置40个村级服务网点。重中之重是:围绕全县“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建设、整村推进扶贫村、巩固退耕还林重点村,着力新建60个沼气示范村。进一步加强305省道沿线新农村示范走廊、歇马庙坪村沿白红路至韩家坪村一线及温泉沿线沼气建设密度,使之真正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同时,加强沮河、南河两大流域沿岸村组的沼气建设密度,积极开展多能互补,推进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到年底全县沼气用户达到24000户。要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沼气建设的指导、协调、督办和检查。各乡镇要明确专人具体抓,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目标责任制,与项目村签订责任书,集中精干力量组织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县”重点建设片区、各乡镇政府和重点项目村,要全力配合县能源办抓好项目建设,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二要营造氛围,示范引导。要通过建示范、办亮点和培植典型、广泛宣传来营造建设氛围,提高群众认识。这几年,我们虽然也办了不少沼气示范村、示范点,在当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力度还不够,还缺乏吸引人的亮点、看点。今后,我们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兴办一批沼气建设带动庭院环境大改观的示范户,兴办一批沼气建设联动生态农业促增收的示范户,兴办一批沼气建设拉动养殖增量增效的示范户,并通过宣传和推广一批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盼沼气、看沼气、建沼气的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共建、群众积极投入的发展态势。

三要落实政策,扶持发展。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任务重、要求高、资金缺口大,但无论哪种建设类型的村,对参与建设沼气的农户,都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补助标准进行兑现。尤其是县能源办、发改局、扶贫办及财政局在落实政策上一定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同时,经农村能源建设领导小组研究,今后按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决定从项目资金中拿出2%左右的比例对乡镇分管领导和项目村责任人进行奖励,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考核、兑现工作。

四要优化服务,保证质量。相关部门要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坚持“阳光作业”,强化公示公开制度,完善招投标制度,引入建设工程竞争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机制,培植“建、管、修”一条龙式的服务实体,在县、乡、村逐步建立多元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务体系,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强化服务的基础上确保沼气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视建设质量为沼气发展的生命,严把建设质量关。要搞好规划设计,严格施工程序,完善配套设施。要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建设一户,成功一户,让沼气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普及沼气安全使用常识,使群众建的顺心,用的舒心。

五要强化培训,历练队伍。服务队伍的素质决定沼气建设的成败。县能源办要把沼气技工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农民技工和后续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沼气建设施工队伍和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力争两年内,全县沼气生产工和后续服务人员都取得行业资质认证。要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名沼气技术员,不断提高农村沼气的建设能力和管理使用水平,确保群众有建池要求、我们的施工队伍能立即到场,沼气运行出现问题、我们的后续服务人员能马上到位,让群众建得及时、用得愉快。同时,要关心、关爱农民技术员和后续管理服务这支队伍,尽力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民技工购买相应的安全保险,为后续管理服务人员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待遇,从而保证农村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六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我县沼气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能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既是对我们干部工作能力的大考验,也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大检验。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密切协作,在职能发挥上、工程对接上相互配合,要与全县的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畜牧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与部门挂村帮扶工作相结合、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相结合,整体联动,齐抓共建,形成强大的合力。各乡镇要积极协调解决沼气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能源办要严格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全程提供技术服务;财政局要落实好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严格监督资金使用;县直部门要把扶持农户发展沼气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扶贫、卫生、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扎实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七要强化督办,严格考核。沼气建设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县政府督办室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督办的重要事项,经常进行督办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督办工程进度,并适时在全县予以通报。要根据省、市要求和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责任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适度加大比重和权数。县能源办要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将工作动态向县能源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各乡镇也要成立督办专班,加强督办,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四、要集中力量早启动,切实做好当前工作

一要打好开春第一仗,全力以赴实施好年度新增中央投资的沼气项目。去年年前,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中央安排投资1000亿元,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借此机遇,我县有8个乡镇的13个村列入户用沼气项目,过渡湾二堂生猪养殖小区纳入沼气工程配套,18个村级沼气服务点列项开建。该项目自年前12月底下达计划之日即要求3个月内完成实物工作量。目前,完工时限已经逼近。中央新增投资计划是遵循温总理提出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改善民生”的十六字方针而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按期完成项目计划,已不仅仅是沼气惠民的问题,它在当前已与我们妥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要采取非常措施,加大督办力度,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确保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抓紧筹划全年的工作。今年全县建池任务6000户,并且涉及到多个项目。新一轮巩固退耕林建设成果的项目计划近期下达,其中户用沼气712户、太阳能356台、气化炉1271台;在“新农村试点县”建设中,沼气建设更是重要内容,同时还有常规的国债项目以及年度新增中央投资的沼气建设指标,今年每个乡镇的建设目标肯定都要高于往年。形势虽然是越来越好,但任务是越来越重。政策虽然鼓舞人心,但责任重于泰山。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及早搞好总体规划,早部署,早落实。乡镇对于人员的问题、工作专班的问题要及时落实,对建设布局的问题要早作规划,对于政策的问题要提前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在政策争取、总体规划、技术储备、物资配备等方面早作安排,为全年农村能源建设再上新台阶打好主动仗。

农村沼气范文篇6

一、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

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是一种综合技术,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充分结合起来,将种养技术、能环技术融于一体,通过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克服了农业生产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种养分离,能环分离所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其具体的运行模式是:养猪的粪便(其他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生产沼气和沼液沼渣。沼气作为农村新型的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而粮食、蔬菜等又可成为养猪的饲料。简称“猪—沼—果(粮、菜、茶、鱼等)”生态农业模式。

二、农村沼气生态模式技术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农村沼气生态技术能够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如沼气替代了石油液化气、电力照明等常规能源,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调查,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一年产的气,可基本满足3—5口之家的生活用能,这些沼气相当于650元左右的液化气。潜山县黄柏镇陆河村,地处偏远山区,这里海拔高,气候冷,群众对生活用能要求非常迫切。农户陆晓明家养了6、7头猪,猪粪便的处理非常麻烦。前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安排到他家,县农村能源办利用沼气生态技术,帮他新建了猪圈和2个8立方米沼气池(其中一个自己投资)。现在好了,猪粪自流进了沼气池,一天产气可烧4小时,烧水做饭用不完,全年的炊事不用液化气和柴,家里原来烧柴的伙房也不用了,烧料一年至少要省下1000多元。

(2)沼液、沼渣在农业增收中的作用十分巨大。沼液和沼渣统称沼肥。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锌等微量元素,而且这些营养元素基本上以速效养份形成存在的,能够迅速被作物吸收。沼渣中营养元素种类与沼液基本相同,但其含量远远超过沼液(碱解氮占全氮的29%,有效钾占全钾的52%),其中有一部分已被改造成腐殖酸类物质,是一种具有改良土壤优质有机肥。据测定,经过发酵30天的沼液沼渣,同未经发酵的粪便相比,全氮高出14%,铵态氮高出19.3%,有效磷增加31.8%。因此,沼液沼渣具有营养成分齐全、肥效稳定、缓速兼备、成本低等特点,它不仅供给作物营养元素,还把土壤中难以吸收营养元素变成可利用状态。长期的嫌气,绝(少)氧环境,使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中大量病菌、虫卵窒息而亡,同时由于缺氧沉淀和大量铵离子产生,使沼液不会带活病菌和虫卵。沼液本身含有吲哚乙酸、赤酶素和较高容量的氨和铵盐,这些物质可以杀死或抑制种谷面的病菌和虫卵。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沼液可预防稻飞虱、棉铃虫、枯萎病等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下降45—67%,而其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还有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连续5年实验结果证实,作物用沼肥后,土壤的有机质增加,透气性改善,保水肥能力增强,为农作物增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沼液沼渣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和降低了农产品中残留,提高品质,已成为了人的共识。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方元胜家,过去把猪粪堆在圈门外,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去年他家修建了一个“养猪—沼气—大棚种植”相结合“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池,当年见效。猪粪直接排到沼气池,用发酵产生的沼气来做饭炒菜,烧水洗澡,既卫生又干净。塑料大棚紧挨着沼气池,每年种两季菜和一季草莓。他算了一笔帐:利用这口沼气池每年为他节省燃料和电费约7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节支150—200元,养猪增效150—200元,因种菜和草莓无公害、品质好,价格高,增效3000元左右,一口沼气池给他家节支增收在4000元左右。

三、推广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不仅克服了农业经济效益低的特点,还具有实现农业生产无污染的特点。技术模式中的沼气是解决我市农村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免受人为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中间产物沼液沼渣既具有优质有机肥与优质化肥所具有的特征,又具有高效生物农药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实践证明,用沼肥替代化肥,作物的产量不仅没降低,反而增加,其原因是沼肥克服了有机肥迟缓和化肥容易流失的不足,同时具备化肥肥效快、有机肥养分全面及缓慢释放的优点,是一种速缓兼备的无污染肥料。农药在农产品的残留问题,已经到了令人恐慌的程度,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并且着手花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为了降低农药的残留,有关部门一直极力倡导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与使用。由于受到涉及部门、农药品种较多,作物种类繁杂、农民素质差等因素制约,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工作十分艰难。沿用已有方式很难在农药残留控制方面出现突破性进展。调查表明,用沼液沼渣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果树、花卉、蔬菜农药使用量80-90%,是控制农药残留的好方法。沼液沼渣抗病杀毒原因在于其含有大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能够提高作物免疫力,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农村沼气生态技术不仅解决了化肥、农药污染问题,也有效解决了禽畜粪便污染问题。人畜粪便及时经过沼气池厌氧处理,杀灭了许多寄生虫,病原体,减少了蚊蝇孽生,切断了疾病传播的污染源,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沼气生态技术,推广使用沼肥,是防治我市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净化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四、推广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模式的建议

(1)充分认识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重要性农村沼气生态技术是种养技术,环能技术的集成,沼气的综合利用,可使废弃物资源化。在农村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保证有足够的发酵原料投入,就不断产出沼气和沼肥,沼气用来照明炊事,还可用来保鲜水果,储存粮食等,沼液沼渣作为肥料施用可防作物病虫害,也可作为养猪(鸡、鱼等)添加料,用于种植,不但增产还能提高品质,且没有化肥、农药的毒害和污染。农村沼气生态技术的优点不仅表现在高经济效益上,还突出表现在对农作物污染的控制方面,对农业污染控制得如此彻底是其他任何技术无法相比的。近几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的同时,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市农村能源办为全市建池农户配套发了一张“农村户用沼气的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明白纸,让农户张贴在醒目地方,各县(市、区)农村能源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印刷一些沼气综合利用宣传手册发给农户。

农村沼气范文篇7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农村沼气范文篇8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利国、利民、利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采用“一池三改”(即建一个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厕、改厨、改圈)技术,厕所和圈所与沼气池进料口相连,人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新能源和无污染高效生态有机肥,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沼气热能的利用,彻底结束了农民烟熏火燎的做饭历史,告别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解放了生产力,把农民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精神面貌为之改观。

沼气建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可供一家4-5口人日常生活用能,年节约燃料费用600元以上。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使粮食作物增产5-10%,使蔬菜作物增产10-20%,且口感和营养品质明显提高。

二、沼气生产基本情况

我区自2006年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以来,在农业部门大量工作下,广大农民对沼气新技术认识逐步提高,户用沼气建设发展迅速,近两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000余口,建成3处大型以沼气用能为主的沼气综合利用装置,建立沼气服务站6处,购置了10台沼液沼渣自动出料车,成立沼气协会5家,有80余人获得国家沼气生产技术资格证书,有2000余人通过培训成为沼气技术工作骨干。

在发展户用沼气的同时,大型沼气工程也得到快速发展。大型沼气装置则具有管理专业、资源利用率高、农民使用方便等特点。朱台镇西单村、后夏村依托奶牛规模养殖,以秸秆青贮饲料转化、沼气发酵、生态种植养殖为手段,采取整村推进、集中建池、统一供气的模式,有200余户农民先期用上了集中统一供应的自产沼气。以沼气生产为纽带,初步形成了玉米生产→秸秆→奶牛→沼气→有机肥→大田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将太阳能利用、生物技术、种植和养殖融为一体,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个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

三、发展沼气产业的建议

1、增加对沼气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对沼气产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国家新增50亿农业项目投资中,用于沼气项目建设就达30亿元。建议区财政除为国家项目出具配套资金外,每年也划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沼气产业发展,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2、努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户用沼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特点。建议在争取和整合国家及省级项目的基础上,每年扶持发展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5000口。

3、积极发展大型沼气综合设施。在现有大型沼气池建设基础上,每年或两年扶持新建大型沼气设施1处,按总预算经费的30%左右给予补贴。

农村沼气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

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源,是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对改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大力发展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投入少、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化运作水平低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太阳能利用等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群众自愿、分类指导、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努力实现农村沼气发展与畜禽养殖、庭院经济开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结合。要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狠抓措施落实,促进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省新建户用沼气180万户,总量达到230万户以上;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000处,总量达到2110处以上;年消化农作物秸秆和人畜排泄物8600万吨,年产沼气14.4亿立方米,使适宜地区2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另有800多个畜禽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沼气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年增20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600万平方米。同时,在适宜地区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当地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坚持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发展,提高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率。畜牧养殖区、粮食主产区、山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并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结合新村建设、中小学校舍改造,积极建设太阳能暖房,配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积极推广风力发电和风力提水。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从20*年开始,省财政增加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省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水源区、面源污染重点治理区域和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各级也要落实专项资金予以扶持。要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资金用于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投入。对列入国家或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计划的项目,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给予补助。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覆盖农户的,按照规模大小优先给予扶持,供气价格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审批、上网,并给予补贴。对投资开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按规定减免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建设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工程(生产)用地,可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使用审批手续。

四、强化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开发水平

进一步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研院所及可再生能源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生物气化、秸秆燃气发电、沼气压缩、提高沼气产气率、太阳能制冷以及光伏发电等技术,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对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生产的产品所得,自经营之日起,按国家税法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其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国家税法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积极引进国内外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重点解决制约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不断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推广步伐。要积极创新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机制,力求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要优先立项,重点扶持。要增加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立项比例。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增值税税收政策。

五、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管理与服务组织建设,充实人员,提高素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工作。重点乡(镇)要发挥农技站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指导农民建立农村能源服务组织。要加强技术培训,加快普及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基础知识。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就业制度,重点抓好农村沼气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行持证上岗,专业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推行以县(市、区)为单位工程招标,扩大招标规模,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鼓励农民广泛开展综合利用,兴办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组织。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实现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确保农民长期得实惠。

农村沼气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通过对临猗县当前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适合本省的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沼气事业的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不断的被开发和利用。产业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使沼气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日渐突出。后续管理服务的明显滞后,已成为沼气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解决好沼气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临猗县自2003年发展户用沼气以来,截止目前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9000余口,而经过调查后发现,使用率只有65%,许多沼气池被闲置不用。原因有多方面,有外出打工不用的,有农户懒于管理不用的,但主要是由于后续服务管理跟不上,造成农户无法正常使用的。搞好农村沼气建设后续管理服务,既是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又是农村沼气建设发挥效益的需要,更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笔者针对临猗县目前农村沼气建设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一.临猗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情况

临猗县能源办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模式和机制,现已在北景、东张等十四个乡镇先后设立了服务中心,为当地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用户提供服务。

2007年,临猗县能源办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家园建设协调推进。全县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建设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组织实施。首先完成了5个服务站的建设,发放了5辆抽渣车。2008年,又建设了164"村级服务网点,发放了16辆抽渣车。今年又建设了一个区域服务站,64个村级服务网点,并给每个网点配备一套沼气维修工具,一辆抽渣车及沼气配件。服务网点覆盖到全县各村,使沼气用户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80%以上的沼渣沼液得到综合利用。同时在各个服务站都确定一名优秀技工,负责本区域的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旨在保证沼气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后续管理工作的逐渐完善,无形之中提高了农民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二.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临猗县已孕育出一批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组织,在模式和运作机制创新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沼气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临猗县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9000余El,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5%,大型秸杆气化站两处,新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处。而服务网点少,覆盖面小,未形成完整的沼气服务体系,满足不了广大沼气用户的需求。

2.对沼气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大。

近几年,从省级财政专项中安排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机制探索,为项目县(市、区)搭建组织提供了部分资金。但对沼气服务组织在运行上尚未有补助政策,地方政府对沼气服务组织扶持力度不大,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条件差,服务人员报酬低,制约了沼气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服务经费严重不足。

沼气服务站要维持其正常运行,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从临猗县沼气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目前沼气服务站完全市场化运行难度很大,现有的建池技术人员实行的是计件(建池)工资,建池时为降低农户建池成本,未在建池费用中预留维护费用,而农村能源建设部门又缺乏专门的维护经费,要在所有建设乡村全面开展并做好后续管理维护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

4.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激发。

沼气服务组织的对象是农户或业主,农民理解不理解、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是开展服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沼气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形态的创新,又是新生事物,农民对它的认识还比较陌生,花钱买服务的观念淡薄,甚至还会产生一些误解。

三.加强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农村沼气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服务是关键。搞好管理服务,既是农村沼气建设发挥效益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前提。要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稳步发展,发挥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原则。在起步阶段,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地介入,弓l导农民确立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宣传发动、制度建设、资金筹集、规范运作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要切实发挥各类服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初步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

2坚持农民主导原则。把农民愿意不愿意、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建立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的标准,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花小钱、大服务”、“民建、民管、民受益”思想,做到让农民成为物业化管理的主体,从管理机制的建立、资金筹措、服务内容等全过程参加。要分类指导,积极创新。建立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服务网点的可持续运行机制、以沼气管护为基础的乡村服务物业化机制等,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服务模式。

3坚持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原则。把城市社区管理的市场机制引入到沼气物业化管理中,政府部门扶持不包办、管理不越位,沼气物业化管理点的建设、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内容的制定、沼气物业管理员的招聘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谁出钱、谁得益”,实现服务有偿化。要把服务体系与沼气建设同步规划、配套实施,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服务体系。要根据沼气推广范围,合理布局服务网点,既要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快捷有效的服务,又要保证服务网点的效益和发展。

4.坚持规范管理原则。把沼气物业化管理机制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签订合同、再提供服务,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接受农村沼气主管部门的监督。要充分考虑沼气农户需求、沼气发展潜力、技术力量配备等因素,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避免一哄而上;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服务网点建设的标准,讲求实效,不贪大求洋,确保沼气农户受益。

四.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建设步伐,扩大沼气后续服务覆盖面。

农村沼气建设,特别是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涉及到千家万户,能否保持沼气池正常、长期、高效运行,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要积极培育沼气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地鼓励发展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组织,积极扶持壮大农民沼气服务合作社,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为沼气服务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沼气服务组织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筹建组织和维持正常运作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我省户用沼气大部分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些地区的农民还不富裕、经济承受能力还较弱,要开展完全市场化的沼气服务难度较大。因此,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沼气服务组织的扶持,帮助他们解决沼气池出料、沼肥运输、沼气池维修等机械设备的采购资金;在运行初始阶段,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弥补其工作经费的不足;在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管理。

3.加强政府弓l导,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沼气服务组织的对象是沼气农户,他们愿不愿意参加沼气服务组织,是开展沼气服务管理的基础。由于沼气服务是新生事物,沼气用户对它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介入,引导农民确立社会化服务的理念,与农民一起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把好处讲透、把政策讲明、把措施讲实,消除认识上的偏差,充分调动沼气农户积极、主动地参与沼气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