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2:47:36

农村普高

农村普高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教育;普通高中;办学困境;教育政策

目前,国务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我国2012年到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对我国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观照,对其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探底”,以力促国家及时对农村高中教育政策加以调适,增加有效教育政策的供给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特地对陕西省农业大县——富平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发现了制约农村高中学校发展的一些典型问题。

一、学校布局失衡问题

在农村地区,高中学校的布局向县城、城镇集中是其共同趋势。据我们了解,人口规模较小的县一般只有1所高中,较大规模的县一般有高中学校5所左右,这些高中学校都位于县城的城区和人口密集的大镇。现有高中学校布局的形成基本上是校际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在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学校几乎都是“县中”、重点中学、“巨型中学”或标准化中学,政府对高中学校的布局无规划、无定点,统筹、干预能力脆弱,其干预仅限于下达学校的导向性指标上。一些县区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城区有2-3所普通高中而在乡镇地区、边缘山区几乎没有普通高中的布点。高中学校分布分散,不等距分布,辐射半径有限,给边缘山区生源就读高中带来诸多不便,这种情况制约着高中的普及率。与之并存的是,在城区出现了大量的“超大中学”,其办学规模达数千人,如陕西富平县六所普通高中的校均学生人数在2500人左右,其中最大的一所中学人数竞达4000余人。这导致了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首先学校办学中的“精品”意识不强,招生上“以钱买分”,学校规模与班额失控,走上了外延式的发展道路。其次,扩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在这些学校中,许多学生不得不在校外租房就读。而在学生租房区,卫生条件差,闲杂人员多,网吧、娱乐场所随处可见,学生学习交流不便,人身与财物安全难以保证等,直接影响着高中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异地就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教育成本增加。在普通高中城镇化、城市化的潮流中,许多学生不得不支付高额的生活费、住宿费、租房费等,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加,贫困家庭子女完成高中学业困难。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陕西富平县,一名普高学生每年的学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几项共需8000元左右,而该地区农民2007年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317元左右。

显然,在高中学校布局上,政府存在着干预缺位、宏观调控能力脆弱的缺陷。为此,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责是国家高中教育政策调整的方向:首先,政府应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转移支付、招生名额配置、教育人事制度调整、鼓励性政策导向、学校发展规划制订等来保证边远地区具有一定数量的高中学校布点,为学生就学提供方便。最好的方式是鼓励重点中学在上述地区设立分校,以实现质量与数量兼顾的办学原则,满足这些地区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和上学方便的双重需要。其次,政府应该坚持密度与规模相协调的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原则,引导高中学校保持合理的数量和规模。“一个真正有效管理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示范性学校,而不是资源的绝对集中或者享有特权的学校。”因此,在边远县区政府应减少巨型中学数量、提倡小班教学、强化品牌意识,增设小规模、多数量的高中学校,加大高中学校布局的密度,从而为学生就近入学、降低教育成本、享受优质教育创造条件。同时,针对高中学校发展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倡“重点高中创品牌,一般高中树特色”的办学理念,增强所有定点高中学校的生命力,促使薄弱学校也走上自强之路。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切实降低高中生的家庭经济负担,积极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政府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设施条件核定其办学规模,配置相应的招生限额,从而杜绝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发生,解决“巨型中学”后勤设施不配套和安全隐患问题,减少学生的额外教育支出。

二、投资主体缺位问题

从现行高中的经费运行状况来看,县教育局只承担教师的工资,而学校的基本建设费、教师的福利津贴、临时工工资、日常性开支均等由学校自筹,农利‘高中学校的唯一收入来源是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很少收到来自外界的捐赠、捐助,这就导致高中段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严重不足。就全国来看,2004年高中教育阶段的财政性收入仅占国家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5.2%,而初中、小学的比例已达到18.6%和32.93%。显然,作为普通高中教育投资主体的政府缺位,由此给农村高中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一,学校的投资主体与办学主体合二为一,由事业单位沦落为一个准经济实体,学校资金匮乏,发展举步维艰。农村高中学校到底应该是“校长举办”还是“国家举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与民办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高中学校国有资增值的部分应该归谁所有?这些问题时刻在困扰着农村高中学校的发展。县教育局常常以普通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收的有学费”等为由不给学校投资,学校苦于经营困境不得不求助于招生和集资两大途径来为学校发展寻求资金支持。教育局进而成了农村高中教育形式上的投资主体,学校则成了高中教育的实质性投资主体。难怪我们在基层中发现,许多高中校长都持有一种隐性共识:国家对普通高中的办学思路似乎是任其自生自灭、优胜劣汰。只要一所高中学校能够招到学生,能够维持正常运转,能够实现“标准化”,它就能生存;否则,学校就得自行关闭。在此,市场化的运行规则被悄悄地带人了普通高中学校,学校所打的“公”字招牌仅限于教育局给教师发工资而已。其二,校长成了“建校校长”“财务校长”而非“教学校长”,成了“经济学家”而非“教育家”,所谓“校长负责制”就是由校长负责筹措学校的办学经费,负责学校的营生。政府投资主体缺位的直接后果是校长成了学校的融资专家、理财高手。为了增加学校的收入,高中校长千方百计地扩大招生规模,四处网罗生源,但仍旧力不从心。其实,走这种外延化的学校生存之路已经是“日薄西山”了。这是因为:一方面,学校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是扩招,而国家对高中学校的收费标准是有规定的,加之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见效,人口总体规模逐年锐减(据预测,我国农村初中毕业生在2010年前将减少1000多万),每年关闭的初中学校数量急剧上升,随之高中学校的生源迅速进入萎缩期,学校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实属必然;另一方面,学校的开支项目、数额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如:在生源竞争中要支付额外的招生费、“介绍费”,要降低或者不收优秀生源的学杂费,要缴纳以前没有的网络使用费、卫生费,要支付学校的集资利息等。因之,学校经费赤字状况日益恶化,校长对此无能为力。其三,学校债台高筑,不堪重负。在农村,许多高中为了创办“省级标准化高中”、求得生存发展空间而纷纷采取了举债兴学的举措。这样,要投资基本建设,兴建标准化的教学楼、实验楼,要购置大型的实验器材、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学校不得不求助于教师集资和施工单位垫资的渠道来解决资金问题。其结果是大批农村高中债台高筑,负债超重。以我们在陕西富平县调研的两所学校为例,一所高中欠款已达3000万左右,另一所学校已欠下外债200万左右。据了解,该县的6所高中共欠债已达约1.5亿元。实际上,高中学校的学杂费收入仅够其日常性开支,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显然,大多数农村高中学校的债务必然长期处于无着落的境地。可以预计,在将来随着学校生源的递减,学校偿还债务的能力只会变得更加脆弱,高中学校的债务化解问题将成为一个国家不得不插手解决的问题。

从法理上看,普通高中学校是事业单位,它不具有贷款权利和融资能力,而且学校的所有资产及其增值部分均属于国有,政府作为学校的债务主体角色毋庸置疑。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国家必须重申和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能与投资责任,积极利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转移支付渠道来化解农村高中的债务危机。同时,政府还应及时理清农村高中的办学与投资体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筹资渠道,以确保农村高中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大型器材购置资金,为学校发展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我们认为,政府可以从收支两条线来规范学校的经济行为,促使学校经费的运转趋于良性化:从“收”的方面来看,政府应制定科学的经费注入计划,将教育经费配置到农村高中教育的急需部位和薄弱环节上去。教育行政部门应从三个方面来人手:一是尽快制订以县为单位的高中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据规划确定教育投资的主要对象和重点部位,尽可能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二是合理核算高中学校的经费需求状况,加强经费统筹统管,在学校日常经费运转中实行余额资金统筹使用、国家补足缺口、收取适当学费,促使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与教师的福利待遇脱钩;三是严格控制高中学校的集资行为和集资额度,弱化高中学校的经济实体色彩,坚持把教育当“事业”来办的原则。从“支”的方面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应规范学校的经济行为,应加快建立和健全对高中学校基本经费支出的审核和监管制度,规范教师津补贴、课时费的发放程序和额度。三、师生无序流动问题

在农村地区,师生无序流动日益成为影响普通高中教育顺畅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一大障碍。该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优秀生源抢夺问题,一个是教师管理失控问题。

首先是招生中存在的“优秀生源大战”问题。为了打造学校的品牌,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大计,许多农村高中在招生上狠下功夫,不惜代价,甚至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招生部门方面来看,每年在中考结束之后,学校一般都会对所有考生成绩进行分类分档、排定名次。为了保证本地区重点高中、“县中”的教学质量,招生部门把一批优质生源录取到这些高中学校,其他学校会根据本校档次录取到相应的生源。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分数不够可以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择校费来解决,学生家长和学校常常对教育局的指令性招生计划置若罔闻,学校由此获得了实质上的“招生自主权”,家长具有了实实在在的“自主择校权”,经济杠杆的力量在此被适用、生效,优秀生源抢夺战被诱发。为了争取到优质生源,几乎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陷入了这场“生源大战”之中。发达地区的、省城的、市区的高中都会到农村地区去物色、选拔优质生源,甚至抛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如免学杂费、发放奖学金等,这就使农村一般中学在招生中陷入了被动状态之中。据富平县一名高中校长反映:他们学校整个暑假都在做生源巩固和新生录取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教师的暑期学习。

其次是教师的无序流动问题。如果说农村高中生源流向失控是政府管理缺位的弊端,那么教师无序流动问题则更多体现着政府管理越位的弊端。在当前,随着学校人事编制的吃紧,新教师的入口被严格控制,原有的通过分配新大学生来实现教师队伍新陈代谢的机制被弱化,教师流动频率下降,教师队伍老化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在农村,不仅优秀大学毕业生进不来,而且每年都会被发达地区学校、民办学校挖走一批优秀教师,这就使农村高中的优秀教师显得尤为稀缺。在此形势下,每流失一位优秀教师都会令校长痛心疾首。然而,在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教师的进出基本上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校长干预人事流动的能力较弱,这就导致优秀教师“外流”“上流”现象严重,致使部分高中学校变成了重点高中和民办高中的教师培训基地,校长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据陕西富平县某高中校长介绍,该校教师仅百余名,而今年一年就流失了6名优秀教师,造成学校的部分科目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师生有序流动是确保教育系统良性运转的前提条件。为此,农村高中教育制度的完善和教育政策的供给迫在眉睫。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适度介入普通高中的招生环节,尽力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要解决好农村高中学校的生源大战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强化其招生监管权,及时切断学生数量与学校收益间的利益链,并逐步建立规范的高中招生制度和招生程序。在招生环节上,国家应该坚持“以县为单位,分层招生、划片管理”的招生原则,确保定点高中学校的基本生源数量,为所有学校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同时加强薄弱高中的建设,促使同一地区内所有高中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基本均衡,以此来从根源上解决生源抢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育行政部门还应鼓励学校问在办学水平上保持适度的档次和差距,鼓励学校之间在平等竞争中打造品牌学校、特色学校,激发办学者的创造力和办学热情,力促多元化学校发展战略的形成,让每个高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与此同时,学校应引导学生梳理科学的择校观,防止生源盲目流动、靠“钱”流动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其次,在人事管理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一方面,加强人口管理,规范选聘程序。国家应摆正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角色,适当放大学校的选聘自主权,确立学校在用人环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新教师的资格审查责任,致力于形成一种学校聘任与教育局资格把关相结合的新教师选任制度,为高素质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敞开大门。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继续健全和完善对受聘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尽快形成完备、科学的教师聘任程序,加强对教师聘任的全程管理,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开放性、透明性和公正性,及时将那些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冗余人员分流出去,将那些优秀教师选拔到相应的岗位上来,构建教师队伍自身的新陈代谢机制。另一方面,促进内部交流,发挥教师群体自身的教育功能。国家应继续实施教师的校际定期交流制度,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教师的逆向流动,促使不同教学风格、水平的教师在地区内有序流动、相互帮带,充分发掘教师群体的自育功能,让教师队伍变成一所教师发展学校。

四、校长行政化问题

农村普高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农村普通高中存在着图书资料旺乏,教学设备简陋,学生的知识面窄但求知欲却强的特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作为教师,如果还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怎样才能把农村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好教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导入断课要引人入胜,以增强学生的注愈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例如,在教《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我作了这样一段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做导游,带大家去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游览一下,你们看怎么样?学生齐答:OK!一番话、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急于了解市场经济方方面面知识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汉画,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总结出观点、原理

课本上的漫画简明而含蓄,是语言文字高度“浓缩”的一门艺术。漫画富于幽默感和哲理性,通过理解漫画,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在讲“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寸他敢剪吗?”的漫画,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某甲要剪某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了什么?(说明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相互区别。)②假设下面是尖刀或海洋,他敢剪吗?为什么?(说明矛盾双方的统一性:相互依存,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③他们能在一块吗?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投有统一。)通过对这辐漫画及问题的分析,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三、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观点、原理

讨论,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经过讨论得出的结论,学生更易理解记忆。如在讲“商品”的含义时,我出示了下列几道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1.我们从空气里吸收的氧气是否是商品?医院里给病人输载为什么要收费?

2.农民生产的粮食自己食用,或卖给城镇居民,或送给城里的亲戚时,是否都是商品?

3.电视机存放在电视机厂,或商店的仓库内时是否是商品?当人们把电视机买回家供自己使用时,又是否是商品?

经过讨论得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样做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讲授。

四、适当地运用幽歇、笑话以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幽默、笑话带进课堂,融入教学中,能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讲唯心主义世界观时,我结合课文举例: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存在即被感知。”其意思就是说,外界事物就是我的感觉,离开我的感觉,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存在。他还曾说:“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能看见它,摸到它。’,于是,有人问:“贝克莱先生,依你这么说,当你站在悬崖边时,面对着万丈峡谷,难道你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了吗?”贝克莱说:“不错。”“那好,你往前走吧!”这样寓幽狱讽刺于笑声中,便很容易明白贝克莱唯心主义理论的愚盆可笑。

五、利用小品表演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农村普高范文篇3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巩固发展“两基”成果,确保“两基”工作各项指标高于国检标准,巩固教育强县区水平,继续处于全区领先水平。

(二)努力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确保我市初中阶段在校生年巩固率城市区在98%以上;县(市)区在97%以上;实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的“普高”基本目标。

(三)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职教专业,发展并强化职教骨干特色专业,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达到实习顶岗要求,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比率。

(四)加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职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率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

(五)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工程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高中阶段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使高中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国家规定标准。

(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全面提高。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普高”领导小组,由市长王儒贵担任组长,副市长马迎秋、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琦、市教育局局长张晓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刘峰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财政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税局等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张晓沛同志兼任主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刘峰、教育局马小林、财政局杨杰、公安局李俊章同志任副主任。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摸底阶段(2009年9月)

对各级建档人员进行“普高”相关指标通识培训。*市和各县(市)区分别进行建档和相关责任人员培训,深入了解“普高”各项指标要求,统一和规范建档工作。

各县(市)区对“普高”工作进行摸底,为政府决策和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0月)

(一)完善工作机构、制度。成立*市“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成立“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

(二)召开动员会议。市政府召开全市“普高”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普高”工作,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普高”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和明确各县(市)区政府及主要领导对“普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召开“普高”工作动员会议,以此统一行动,迅速、全面开展工作。

(三)加强宣传工作。各新闻单位和媒体要在“普高”工作过程中大力宣传“普高”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普高”工作取得的成效,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第三阶段:工作及检查整改阶段(三区2009年10月—12月;两县一市2009年10月—2010年6月)

(一)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开展“两基”工作自查,认真检查本县(市)区“义教”普及程度核心指标是否出现下滑,“义教”建档工作是否完备。学校办学条件装备是否达标。“义教”经费在投入、使用和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在以上方面确有问题存在,各县(市)区要加以整改,使各项指标不低于教育强县区标准。

各县(市)区要认真对照自治区“普高”标准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时间,积极、严肃、认真地在本辖区开展高中阶段适龄人口调查摸底工作,建好适龄人口户口母册,协调并做好县(市)区之间相互取证工作,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努力为“普高”各类档案建立打好基础。在教育经费方面,要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健全“普高”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机制、健全高中阶段学生助学机制。对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切实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各县(市)区工作情况和检查整改结果要在11月中旬汇总上报*市“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及时归纳各地情况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

(二)加强过程性督查和跟踪督办。在各县(市)区开展工作期间,市政府将组织市政府督学和有关专家对各县(市)区“普高”工作进行多轮次过程性督查,及时总结宣传“普高”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县(市)区和部门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

(三)组织教育、财政、审计、教育督导部门联合对各县(市)区教育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11月)

第四阶段:迎检阶段(三区2009年12月、两县一市2010年6月)

(一)三区要在规定时限实现各项指标达到自治区验收标准。两县一市加强“两基”及“普高”指标巩固提高,确保各项指标的稳定。

(二)汇总相关资料。*市“普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全市“普高”相关资料、数据,准备*市及各县(市)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情况的基本数据及简介材料,完成*市“普高”工作汇报材料。各县(市)区政府要完成“普高”工作汇报材料、专题片制作、“普高”展板以及相关文件资料编辑制作等资料收集工作(三区2009年11月底、两县一市2010年4月底)。财政、人事、公安、税务等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材料要附在市、县(市)区“普高”汇报材料后。

四、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各部门以及校际之间要切实加强联系和合作,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

(二)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加以彻底整改,确保如期实现“普高”目标。

(三)坚持实事求是作风,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普高”各种表、卡、册、薄真实有效、各类取证真实完整,经得起任何严格检验。

(四)建立“普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由于领导不力、工作不力给全市“普高”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直接追究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责任分工

(一)“普高”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全市“普高”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有关材料的审核,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承担*市“普高”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收集、汇总“普高”工作的各项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

督促各县(市)区严格依法采取措施保持和发展“两基”成果、保证“普高”等相关指标达标。

督促全市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依法规范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加大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改造力度,促进县(市)区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配合财政部门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为“普高”工作提供保障。

督促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两基”档案;认真做好“普高”档案建设工作。

(三)市发改委

按照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切实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认真指导教育部门编制和完善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落实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会同财政、教育、督导等部门认真检查基础教育建设改造工程实施情况,促进学校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四)市财政局

确保*市本级并督促各县(市)区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按*市规定的比例和用途,将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切实落实到位;认真按规定将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教育使用。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落实好市本级“普高”经费,督促各县(市)区落实好“普高”各项经费安排。

(五)市公安局

加强户籍管理,积极协助县(市)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自治区“普高”档案建设要求,做好辖区户籍在册适龄人口摸底登记工作及“义教”控辍保学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针对学校及师生的犯罪活动。

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学校及周边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商业摊点的整治。

会同教育等部门和学校做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消防和禁毒等方面的教育。

(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依法落实和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为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创造条件。

认真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中小学的工资制度和政策,落实好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政策性津补贴。

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维护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七)市编办

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

督促各县(市)区按照核定的教师编制,及时审批中小学补充录用新教师计划。

协助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做好中小学教师录用等工作。

(八)市地税局

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确保有关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九)市卫生局

依法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与技术指导,与教育等部门共同做好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

会同编办、教育等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核定学校编制、保障学校卫生工作人员的配备、落实。

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各项措施,协助学校抓好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抓好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

配合教育部门监督落实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对学校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工作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积极协助教育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十)市工商局

加强对校园及周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各类不符合条件食品进入市场。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市场、食品药品经营市场及网吧的整顿,取缔各种非法经营。

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

(十一)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政府

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切实加强对本县(市)区“普高”及“两基”工作的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普高”和“两基”工作,确保“普高”工作按照自治区、*市的统一部署扎实有序推进;确保“普高”工作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两基”工作各项指标继续保持教育强县区标准。

承办*市“普高”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进一步保持和发展“两基”成果,确保“普高”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农村普高范文篇4

认真贯彻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正确执行中央、省有关学生资助工作各项政策,按照市教育局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局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拓展工作思路,狠抓细化

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以提高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巩固完

善机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推进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提高群众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1、加强与市财政局、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保障各项资助经费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我市资助项目资金由财政资助专户-银行-受助学生(

银行卡)的发放模式,畅通发放渠道,确保高校、普高、职高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

2、加强与市民生办协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完善量化考核,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3、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继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城市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普通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受助对象评审方案、资金管理发放模式和组织实施工作。

4、积极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校内资助资金足额提取(职高学校按事业收入的5%提取,普高学校按事业收入的3-5%提取)并划入国家助学金资助专户统一管理的模式,敦促普高、职高学校必须建立

严格的预决算制度,规范资金使用项目,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发放校内资金,确保校内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专款专用。

5、完善资助对象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奖助学金评选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和校外教学点的资助行为,确保资助人数准确真实,严禁虚报冒领。加强指导,规范中职学生资助专用

银行卡的发放使用和普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

6、严格中职学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上报、审核与免学费资金发放监管,切实做好2009年秋季学期至2012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认真落实季度检查制度,建立中职资助工作月巡视制度,检查情况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制度;配合审计部门开展普高、职高资助资金审计工作,规范日常监管

。加大对中职学校高年龄受助学生以及民办中职、普高资助资金评审发放的监管力度,加强普高、职高学校校内资助金提取、评选、发放的规范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现象。

8、重视群众咨询、投诉问题的处理,严肃查处资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适时通报各县区、学校投诉率和投诉按时办结率,并将咨询、投诉数量和投诉办理情况作为对各县区、市直普高、职高学校(高职

院校中专部)年度考核的重点之一。

9、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动态信息的报送,增强社会各界对资助政策的知情权、监督权。

(二)加强部门配合,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1、积极协调省开行、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严把受理材料审查关,提高审批通过率,做到应贷尽贷,做好归档工作;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对进入还款期学生贷款的催收工作,提高履约率

2、做好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的测算、统计和归集,确保按时支付。

(三)认真调查研究,做好其他学生资助工作

1、开展对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做好学前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工作。

2、落实高校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做好应征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工作。

(四)完善机构建设,建立稳定的资助管理队伍

1、随着免学费政策覆盖面的扩大,普高资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即将实施,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的不断增长、贷后管理任务的日趋加重,为适应新形式下学生资助工作的需要,推动县

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整合资源,统筹职能,充实力量,配备齐全办公设备,保障充足的办公经费,继续加强和完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

2、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资助工作管理人员队伍,加大对市直普高、职高学校(高职院校中专部)和县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学生资助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确

保国家政策准确无误地落到实处。

(五)加强细化管理,提升资助工作水平

1、完善日常工作进度、重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2、继续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信息化运用与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县中职资助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的管理,提高准确率和按时报送率。利用现有信息管理平台,借助普

通高中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对普高受助学生信息的审核,在教育网开设学生资助专栏。

3、重视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筹备召开学生资助工作研讨会和县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现场会。

(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

1、抓住重要时点,通过新闻、在线咨询、媒体专访、热线电话、编印手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

2、指导普高、职高学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离校教育中开展感因教育,使学生由知恩、体恩、到感恩,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倡导普高、职高学校开展到受助学生家庭走访活动,并将上述活动制度化

农村普高范文篇5

一、**中学的发展势头

**中学位于**镇**村,毗邻**工业园区,距县城3公里,占地面积35亩,现有高中教学班31个,初中教学班12个,学生共计2822人,目前学校将10间教室临时改用为学生宿舍,所有的教学、办公、生活用房无一剩余,完成招生任务面临着严峻困难。

近年来,**中学发展迅猛。第一、学校狠抓内部管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战略,高考升学率迅速攀升,04年获县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社会声誉显著提高。第二、师资有保障。新城建设的加快、**工业园区的全面启动,必然会推动城内城郊高中教育的发展,**的城郊优势能吸引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和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有较稳定的师资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第三、学校生源充足。据教育科统计,03年、04年报考我校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为3000人和3500人,03年我校实际招收高一新生866人,04年我校实际招收高一新生1061人;县计委和教委联合下文,我校05年高中计划招生1000人,而今年高三毕业297人,将净增700余人,急需解决配套设施建筑等问题以实现扩班增容,完成招生任务。

二、**中学的扩容计划

方案一:在学校对面征地27亩建分部供高中一个年级使用,拟建16个教学班的教学、生活设施和一个含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在公路上方架天桥与校本部连通,此方案将学校规模定位为60个教学班。

方案二:在学校右边靠公路方向征地2亩新建学生宿舍,将原来挪作学生宿舍的10间教室还原,一并解决新增学生教室和宿舍的需差问题;将横穿校园的村民过道(位于04年置换的**小学和原**中学之间)改道,将原来被村民过道隔开的运动场整合扩大为一体,此方案将学校规模定位为48个教学班。

县教委和**镇主要领导4月14日到我校论证,初步选定了“方案二”。

三、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请国土、规划、建委等部门,特事特办,简化手续,征地建房,以解决2005年下期学生的入住问题。

农村普高范文篇6

一、**中学的发展势头

**中学位于**镇**村,毗邻**工业园区,距县城3公里,占地面积35亩,现有高中教学班31个,初中教学班12个,学生共计2822人,目前学校将10间教室临时改用为学生宿舍,所有的教学、办公、生活用房无一剩余,完成招生任务面临着严峻困难。

近年来,**中学发展迅猛。第一、学校狠抓内部管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战略,高考升学率迅速攀升,04年获县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社会声誉显著提高。第二、师资有保障。新城建设的加快、**工业园区的全面启动,必然会推动城内城郊高中教育的发展,**的城郊优势能吸引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和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有较稳定的师资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第三、学校生源充足。据教育科统计,03年、04年报考我校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为3000人和3500人,03年我校实际招收高一新生866人,04年我校实际招收高一新生1061人;县计委和教委联合下文,我校05年高中计划招生1000人,而今年高三毕业297人,将净增700余人,急需解决配套设施建筑等问题以实现扩班增容,完成招生任务。

二、**中学的扩容计划

方案一:在学校对面征地27亩建分部供高中一个年级使用,拟建16个教学班的教学、生活设施和一个含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在公路上方架天桥与校本部连通,此方案将学校规模定位为60个教学班。

方案二:在学校右边靠公路方向征地2亩新建学生宿舍,将原来挪作学生宿舍的10间教室还原,一并解决新增学生教室和宿舍的需差问题;将横穿校园的村民过道(位于04年置换的**小学和原**中学之间)改道,将原来被村民过道隔开的运动场整合扩大为一体,此方案将学校规模定位为48个教学班。

县教委和**镇主要领导4月14日到我校论证,初步选定了“方案二”。

三、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请国土、规划、建委等部门,特事特办,简化手续,征地建房,以解决2005年下期学生的入住问题。

2、请**镇牵头解决横穿校园的村民过道的改道问题,相对地扩大运动场,解决全校师生做操等各种文体活动所需。

请领导们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我校2005年下期正常开学。

农村普高范文篇7

一、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1.学额巩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辍学率城区学校控制在1%以内,农村学校控制在2%以内。

2.积极推动普高达标晋级。推动一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加快普通高中达标晋级的步伐,指导、督促四中年底争创一级达标,努力推动二中、六中2018年创建一级达标。

3.推动“大手牵小手”活动的深入开展。优化整合资源,启动实施优质高中对薄弱高中的联动帮扶,一中帮扶金桥学校、二中帮扶五中、四中帮扶学校、六中帮扶三中,提高薄弱校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总结、提升、推广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小班化”等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中学教学案例(微课)评选活动。

2.加快普高多样化办学改革的步伐。加强对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发展工作的指导。五中、一中、二中作为多样化改革省、地级试点校,要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推动三中试点普职融通”的多样化改革,促进四中、六中探索适合本校办学特色的多样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发展。

3.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机制,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考的户籍限制。探索普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

三、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校要围绕“质量、规范、教研”三条主线开展教学管理与教科研活动,成为常态。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跟踪“两个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强化普高的教学质量监控,力争2015年高考指标再上新台阶;强化初中阶段目标管理,以中考的综合比率、平均分、低分率作为中考质量评价要素,重点强化“后进生、学困生转化”工作,促进教育均衡。

农村普高范文篇8

_年是我县教育工作打好翻身仗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县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巩固“普九”复查成果,全力推进“普九”攻坚,深化“五制”改革,整合资源配制,推进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抓普及,小学教育抓提高,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质量,高考成绩在全市综合排名继续前移,促进教育整体工作跨上新台阶。

工作重点和目标是:

一、扎实推进“普九”攻坚,按照省“普九”二轮复查新的标准和要求,全县需增加投资====.==万元,中小学增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新增专用教室初中达到十八室,小学十二室;初中、县城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ⅰ类标准配备,农村完全小学按ⅱ类配备,其它小学按ⅲ类配备。

二、巩固小学布局调整成果,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在基本完成全县三年规划的==所中心小学和==所项目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学校内部装备,全面提高小学办学水平。三、深化学校“五制”改革。在认真总结_年全县==所试点学校“五制”改革经验的前提下,制定方案,扩大试点,深化教育系统“五制”改革工作,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廉政建设和实施“一费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和学校的廉政建设,坚持做好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单位、学校必须认真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关于实施“一费制”的方案和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对顶风乱收费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五、全面启动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利用小学布局调整中闲置的部分校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村级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确保到年底学前一、二、三年教育入园率分别达到==%、==%、==.=%。

六、全力推进普高进程,××一中争创部级示范性高中。按照“普高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普高任务落实到年度,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快××一中综合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完善学校内配套设施建设,为争在年度内通过本稿是国家示范性高中验收。

农村普高范文篇9

一、布局现状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从1997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普高三个校点、初中30个校点(其中乡镇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2001年实现高中全部集中县城。

目前,全县有建制学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学69所(下辖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儿园2所和主办中等职业教育,兼办少量普高、初中、小学班的纯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点314个。学生总人数131396,其中县外生4623。具体为普高11886人、中职(含大专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学67509、幼儿园和学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从分布看,普高、中职集中县城。初中县城4所、学生8800人,中职初中班377人,占28%;乡镇21所、23795人,占72%。小学县城3所、6933人,国茂、燎原612人,占11%;乡镇中心小学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

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二、问题分析

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据不完全统计,7岁儿童2004-2009年,分别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预计2010年后大致稳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学生总数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现在下降50%以上。

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校小、班少、学生不足的为数不少。每校1-3个班的分别为19、42、36所,占总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国家规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仑、金星、葫芦村小各2个班,学生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时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双山中学仅159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

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师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

基础教育优势潜在下滑。恢复高考以来,我县基础教育领先全市,创建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提出建设教育大县目标,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优势。但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向现代化、素质化转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单纯升学率领先已无优势可言。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塔尖动摇。近年,乡镇学校质量普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优质教育量小、面窄,加之中考联招冲击,高中已出现优生危机。不仅全市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还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影响铜梁人才培养,影响教育大县奋斗目标的推进。

优质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激增,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学尤为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学看城区几校,以致小学、初中生源向城区涌流,成为势不可挡之潮。这是社会"渴求"优教,优教供难应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普九"全县在乡镇兴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础设施大改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仅数年时间,一部分崭新的、债务未清的学校就已闲置,随着生源递减,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如果继续按"普九"模式发展,今后还将重蹈旧辙,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复建设,浪费有限资源。

三、调整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建议适时调整全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即小学集中乡镇,初中集中县城。通过集聚资源,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全面提质,推进教育大县建设。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教育大县建设。建教育大县,既要体量,更需质量。体量我们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职,没有大学,谈不上规模大、门类齐;质量还没有形成突出特色、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强力。但毕竟我们有基础教育的相对优势,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学生来铜就读,这是建教育大县的根基。通过调整,改变布局分散,提高办学水平,做强优势,打响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区域性基础教育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高层拓展,兴办高等教育,建设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

集中办学有利于整体提升办学基础。教育设施、师资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有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集中办学,还有利改善教育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大优于农村,而人的社会性决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学生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们健康成长。高中集中县城,基础整体提高的成效就说明了这一点。

2002年秋期以来,少数乡镇小学积极探索生源减少,校点收缩后集中办学的新路子,试办了寄宿制班,教育环境改善、质量提高,学生、家长普遍支持,社会反映很好。但宥于校舍、特别是学生宿舍不足,推广困难。若初中逐步集中县城,空出的校舍办小学,村小集中集镇,定位高起点,投入集聚,优化发展,我们的办学基础必然整体上台阶。

集中办学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奋斗,解决了大家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成为个体竞争发展的最终实力。人们已不满足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择校成"时尚",举债读"名"校,成了政府不导而"火"的现象。从"普及"向"优质"转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把握了先机,把优质教育"蛋糕"做大,谁就会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集中办学,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数学校办学基础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竞争,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兴办好校、名校的必要条件。通过努力,变优教优校数枝"独秀"为"百花竞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集中城镇,有利促进城镇"文"化,强化中心地位,增大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和吸引力。集中办学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带动三产发展。教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潜能巨大,发展持久。近年,教育调整,集中办学给巴川城区带来的生机显而易见,无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集中办学具备一定基础。一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我们调整教育布局,较大辐度收缩乡镇学校,实际已走了相对集中城镇办学的路子。高中全部进城、巴中改制扩规,龙都小学兴建,县城教育从规模到层次都有了很大发展,成效十分明显。高中尤其大改观,三校竞相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农村小学寄宿制的探索,适应了社会需求,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已形成广泛推广之势。

二是有一定社会支持度。小学进镇,初中进城,顺应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虽然相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但这部分家长大都是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子女"全托"学校,释去因隔代教管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识的重要,重视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经济能力。据调查,90%的农村小学家长愿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数是住读,进城后费用约增,不是大问题。从发展看,社会总体是支持的。

三是有一定资源基础。小学进镇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初中进城基础设施。现初中城区已容纳9000余学生,占28%。随着生源递减,若巴中稳定在100个班,东城中学、南城中学合并扩至60个班,西北中学招40个班,加上原师范校、进修校恢复办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决100个班,或适时再新建1所60个班的学校,或在原三大镇各保留一所初中,几年后初中全部或大部进城是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递减稳定在15000人后,可再调整满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实施建议

纳入规划,逐步实施。集中办学是一项"大"工程,具体施行会有许多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建议作为办学总体思路,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争取5-8年,实现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目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中办学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以我们现有财力,由政府一手包办,一"刀"硬"切"的行政强推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建议遵循以需促调、社会选择、自然淘汰、市场推动原则,因势利导,着力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环境,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整合资源,多方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框框,加大资源整合。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如出让名校产权,融资再建新校;允许名校办民校、高中自筹办初中;支持民校办名校,扶持社会办学,大力实施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及合作、股份等多种办学形式。广引各方资源流向城、镇办学,推进集中办学进程。

农村普高范文篇10

一、先行先试,大力创建教育示范镇村

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教育底子薄,基础差,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社会读书风气不浓,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家庭在子女读完初中后,就让其外出打工,读高中、上大学,读职中、学技术的欲望并不强烈。在当前全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教育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县结合山区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大胆先行先试,于年提出以创建教育示范镇、村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读书光荣的良好氛围,通过创建活动,夯实教育的基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县委书记刘正南同志向全县发出号召: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办好教育,让全民参与创建教育示范镇、村活动,做到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读之人。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读高中、学技能、上大学,励志成才,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为更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建”活动,县政府与各镇签订了《教育工作责任书》,把“双高普九”、高中阶段送招、教育示范镇村创建等纳入对镇、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县创建教育示范镇、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出台了《教育示范村奖励办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村奖励办法》,对创建成为教育示范村、完成高中阶段送招任务的村(社区)分别奖励1000元,充分调动村一级干部群众创建教育示范村和“普高”工作积极性。

为更好地营造尊师尚学氛围,我县广泛开展以“读高中、学技能、上大学、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为主题的强大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形象,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报道,学校和主要交通路口有标语”。精心制作以“学子风采”为主题的电视专题节目,分别对当年高考、中考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报道。特别是对江屯镇新坑村一年内有8名学子同时考上大学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掀起宣传热潮。通过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学生家长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和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自觉性;通过张贴横额标语、出版宣传专栏、印发致家长信等形式,营造重视教育、大办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读书成才,读书改变命运的生动典型,激发广大学生读书成才的欲望,有效地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促进高中阶段教育送招工作。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大办教育的工作格局,掀起了创建教育示范镇村的热潮。年全县共有63个村(社区)通过了评估,成为首批教育示范村。

二、扩容促优,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要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加快推进“普高”工作,必须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近年来,我县加快推进高中扩容促优工程,构建了中学、第一中学“双龙出海,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了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形势,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县政府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卫生职业学校,扩建县中等职业学校宿舍楼、中学和第一中学教学楼。目前,肇庆市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宿舍楼已投入使用,中学、第一中学新教学楼将于8月竣工。两所高中学生宿舍楼已动工建设,工程稳步推进。以上各项工程完成之后,全县新增学位3000多个,基本满足市下达招生任务的学位需要。

三、强师振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创建教育示范镇村,推动“普高”工作上新水平,关键是打造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人本理念出发,结合本县实际,着重从维护教师根本利益入手,解决教师民生问题,稳定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过去两年,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解决了1999年以来已评职称而未聘的3511名教师评聘问题,并兑现了职称工资,每月增资26万多元。

近两年来,我县妥善解决了教师医保、社保等问题。年暑假,县政府投入了80多万元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给广大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定。在抓教师队伍培训方面,注重抓好长效机制建设。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教师培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达6000多人次。年12月我县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华师大已多次派出专家到,为我县高中教师举办高考备考专题讲座,指导高三教师科学备考,为全面提升高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扶贫助学,让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想

在创建教育示范镇、村,推动“普高”工作上新水平的工作中,我县加大了扶贫助学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县成立了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的扶贫助学机构,积极发动社会团体、热心人士慷慨解囊,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特别是大力支持贫困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出台了高中阶段奖学方案,对入读本县高中前100名的贫困学生实行全免学费的优惠政策,每年减免总额达到12万元。同时,落实了贫困学生升读职业学校的资助政策,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共有香港小扁担励学行动、台商协会、县工商联、县妇联等团体和单位对我县8602人次学生进行扶助,扶助金额达到216.8万元。2009年高考,全县受社会各界资助的高三贫困学生共有115人,其中考上3A线以上的人数为94人,上本科分数线69人,分别占受助贫困生的81.7%、60%。

五、攻坚克难,全力开展高中阶段送招工作

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今年高中阶段送招任务,我县于2月份就召开了创建教育示范镇村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对“创建”工作及“普高”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6月份再次召开秋季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大会,成立了“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普高”工作的组织领导。教育部门成立了招生工作专责小组,协调和督促送招工作。各镇创新工作方法,全民动员,用征兵精神抓送招工作,象搞计生一样搞送招,以“地毯式”、“大家访”的形式,千方百计动员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特别重视拓展生源,加强对往届初三毕业生和初三流失生的动员工作,使他们能够继续升上中职学校读书。

在送招工作中,我县提出“四个不准”,打造阳光招生。一是不准教育部门批准以外的学校和人员进入校园宣传,杜绝宣传误导。二是不准学校或教师违规送生。三是不准在宣传推介学校时有失客观和公正。四是不准弄虚作假,谎报送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