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连锁超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16:10

农村连锁超市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现状;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使得农村的商业流通变得十分快速,农村的市场前景颇为广阔,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大,市场空间变得狭小,许多商家将投资目光投放到农村的商业市场。如今,连锁超市已经遍布在大江南北的农村地带,连锁超市在农村广阔商业圈扎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连锁超市的自身发展与当地的环境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当前在农村的物流和技术手段并不是很先进,这样的情况使得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产生的成本过高,基于以上所述内容,本文将对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一、现今农村连锁超市的状况

(一)物流管理缺乏社会化、专业化的经营手段

如今农村连锁超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拥有广阔商业前景的同时,也受到超市自身和环境的限制,首先从超市内部的角度来看,纵观超市的整体,超市内的专业水平不高,由于超市都有单独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物流活动较为分散,库存积压和断货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库存的成本也较高。其次从超市外部的环境来看,农村地区的物流专业水平低,社会化意识较为淡薄,这样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对农村连锁超市始终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导致超市不具有核心的竞争能力,阻碍超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一些连锁超市的通信系统不健全,导致分店和总店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针对农村连锁超市中的技术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的配送调剂无法完成。关于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人工的管理和记账,并没有记录在电脑中的管理系统,导致自身超市的经营信息缺乏科学的管理,同时,支持决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库存积压缺货断货现象的出现也降低了进货、出货的准确程度。除此之外,一些农村连锁超市和供应商之间缺乏积极的沟通,数据交换也不能及时的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没有进行积极的应用。

(三)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且交通运输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导致商品的物流成本高。关于配送中心方面的建设缺乏经济投入,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与此同时,农村连锁超市的配送能力弱,无法实现商品的完全配送,使得配送商品的成本较高,一些流通企业参与农村连锁超市试点建设普遍出现亏损的现象。

二、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一)增强员工的物流成本认识

一些超市的员工对物流成本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对超市的物流管理、成本活动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超市员工的培训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员工对物流管理保持准确的认知与了解,并且能够清楚的认识物流管理与超市经营的关系。因为超市的物流管理是增强超市竞争力、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所以,需要超市管理人员和员工正确认识物流管理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要知道物流成本与超市经营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而不是独立的存在一个部门或是一个环节,超市的物流成本存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

物流系统与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尤为重要。优化超市的物流系统需要结合超市自身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寻找一个合理的物流运作方式。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包括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是优化物流系统的主导者,也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如今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自有专属车队配送,但是整体的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在物流成本核算时,应该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这样的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帐表体系进行调整就可以将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

(四)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

针对于农村超市配送中产生的局限性,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尤为重要。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扩大连锁超市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努力提升配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管理终端,是主渠道进货的重要基础条件。其次,需要制定配送中心建设的标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政策优惠加以扶持,以此来推进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中的障碍,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是物流成为连锁企业“第三利润源”的重要前提。只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才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强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已经成为增大超市利润空间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运鑫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2

认真抓好农村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发展工作,推进农村商品连锁经营,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是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兴业富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在区委一届一次全委会提出的“城镇带农村,工业带农业,城乡一体共繁荣”基本战略指引下,我区农村生产、生活资料配送连锁店和便民小超市得到了一定发展,诸如医药用品、家用电器、石油、烟花爆竹等商品的连锁配送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农村消费品市场也日趋活跃。但由于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当前,农村商品配送连锁店和便民小超市还存在商品连锁规模小、经营服务管理水平低下、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也抑制了农民消费,延缓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

一、我区农村商品连锁店和便民小超市的发展概况

全区下辖27镇(乡)3个办事处,辐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89万人。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7亿元,人均消费额1088元。截止目前,全区以药品、家用电器、石油、烟花爆竹和工副食品为主按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的方式组建的连锁店及便民小超市已达86个,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左右,为推进我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体做法是:

1.吸纳加盟连锁。通过吸纳加盟连锁店方式,推进商品连锁经营。在黔江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在各镇(乡)吸纳“夫妻店”、“家庭店”加盟,按照“六统一”的运行模式,即“统一标识、统一供货、统一检验、统一监督、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改造组建连锁店,实行配送连锁经营。目前,和平药房、天圣大药房、同泰药房、志诚药房、同济药房等各大药房采取这种方式设立了连锁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终端市场。

2.直营销售连锁。采取在黔江城区建立商品零售公司(或连锁配送中心),并根据经济流向,按照连锁配送经营的运行模式,由零售公司(或连锁配送中心)直接在各镇(乡)新建商品连锁店。目前,海昌电器、凌云石油等企业已在石会、沙坝、冯家、濯水等镇(乡)设立了连锁经营店或自选便民小超市,实行连锁经营。

3.骨干商品连锁。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喜礼烟爆公司为依托,以供销社传统经营项目-烟花爆竹为载体,采取牵头兴办、参股联办、下岗职工领办、农(居)民自办等方式,在城市社区、当道村、中心村、农民新村规范组建了26个综合服务社,综合服务社主要经营农资超市、工副食品超市和农村文化娱乐等,对入社社员实行销售优惠和二次返利。目前,这个以烟花爆竹为骨干的商品连锁营销网络已基本形成,年销售额6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商品连锁经营规模还不大。目前,我区农村仅有部分药品、家用电器、石油、烟花爆竹等实现了连锁配送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工副食品经营仍然存在“散、乱、弱、小”,维持目前的经营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收的消费需求,因此,我区农村的商品连锁经营和超市发展还任重道远。

2.经营服务管理水平还不高。按照现代流通方式和连锁经营要求,对已实行连锁配送经营的药品、家用电器、石油和烟花爆竹,通过“连锁配送中心-加盟连锁店(直营销售店或综合服务社)的运营模式,实现业务对接,使集中采购、配送、销售互为保障,形成整体,真正实现连锁规模化和效益化。一是按连锁经营的模式进行注册登记;二是严格按照“六统一”规范业务运作;三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市场经营秩序非常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广大农民无法辨别真伪,形成市场无序竞争。如按照“一主二辅”的多渠道农资经营体制,农资经营的主渠道是供销社,辅助渠道是农业三站和农资生产厂家的销售网点。但由于供销社和农业三站的主辅经营渠道缺失和市场监管松弛,造成农资经营市场价格高低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随意哄抬价格和恶性竞争随处可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三、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商品经营连锁化经营。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扶持我区农村商品连锁经营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黔江城区各大超市到各镇(乡)发展连锁直营店、加盟连锁店和超市,在当道村、中心村和农民新村建立综合服务社(或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逐步形成以黔江城区为重点、镇(乡)为骨干、村为为基础的消费品零售网络。规范和整顿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超市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购买力的逐步增强,农村商业流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许多有远见的超市已悄然进入农村市场。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

1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迅猛,需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据有关方面统计,商务部最终核准了2373家企业作为2007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随着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的连锁超市形成迅猛增长的趋势。从超市内部看,由于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超市自行采购并由供应企业自行送货,采购批量小,采购成本很难降下来。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库存成本较高。从超市外部环境看,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意识淡薄。“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许多企业。这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许多连锁超市内部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和调剂。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很不完善。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严重,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此外,许多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基本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状况和在途状况。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未能被广泛应用。

3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都能做到门店统一,但在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为连锁超市的最主要的信息手段一一条形码技术,也只在POS系统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库存、分货拣选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至于顾客服务、品类管理、销售、结算等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第三方物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行业限制和地域分割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小、散、差的状态较为普遍,像“海尔物流工地”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屈指可数,而在分散状态下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提高总体效益的程度,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供求双方的积极性受挫。

5配送效率低下

当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的配送信息要经过多次传递,由于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多,容易产生失真现象,一旦订单上的信息与超市不一致,配送商就要在制造商和超市之间进行多次斡旋,这不仅影响配送服务水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在配送业务操作上,大多数连锁超市还仅仅停留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配送业务技术含量低,距离高效物流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如此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了整车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的大量浪费,而且使递送速度慢,保证率低。

6农村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点多面广,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物流没有形成体系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配送中心建设困难。首先是贷款困难。大多数流通企业没有资产作抵押,使政府现行的贴息扶持政策不能在推动企业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加之用地困难,使试点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普遍滞后。除此之外,超市的配送能力也较弱,有经验的农村超市,其商品的配送率平均只达到40%,有的虽高达80%,但也还未实现食品的完全配送,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往往导致一些参与农村超市建设试点的流通企业产生普遍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认识欠全面、理解欠充分,导致物流成本控制缺位

超市企业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过度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经营者在销售损失和物流成本之间也会优先考虑到销售损失,因为缺货是显性的而且能够被监管,而部分物流成本是隐性的或者说不是由本超市所承担。超市经营管理者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物流成本或某一环节的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而并非合理化。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核算和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2在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实践过程中,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

在认识物流成本方面,不同物流专家考虑的方位各不相同,计算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超市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各超市间无法对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这影响了经营者发现物流成本中存在节约的空间,对其重视不够,为此,应对其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分析。

3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造成物流效率低,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

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快速销售。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的环节注重网络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作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零售发展的趋势,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零售商同生产商在需求间建立起了无缝的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用信息取代库存”,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的提高。4物流效率低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如今,农村没有形成现达的物流体系,总体而言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与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理的货物量有限,物流流程缺乏科学性,并且不规范,集中配送程度不高,因此,不少农村连锁超市的车辆和仓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引起利用率低以及货物的大量损耗,最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员工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

超市多数的员工对于物流和物流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高效物流活动及成本管理,第一步就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者对物流及其成本管理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物流的概念及其在超市经营中的作用,即超市物流是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正确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系统观念、整体思想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平衡。切忌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或者仅仅是物流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的事。实际上,超市物流成本发生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等。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超市的物流系统。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3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按照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针对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现状:自有车队运输,仓库通过租赁获得、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假定状况及物流成本管理界定的范围,可以将分析过程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分析作业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由此构建起物流成本核算新体系,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数据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以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可以采取统计与会计相结合方式。首先,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户;其次,由物流成本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同时设置统计台账,登记由超市统一提取或支付而由物资部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期末(通常以月份)物流成本人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和统计台账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设置“物流成本”、“委托物流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个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超市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超市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按费用科目设三个账薄,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效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

4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l心建设

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其次,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如可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第三,国土部门也应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对其实行适当优惠,以此推进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连锁店、超市这两种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接近20%,超市销售额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购买力的逐步增强,农村商业流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许多有远见的超市已悄然进入农村市场。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现状

1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迅猛,需要提高物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据有关方面统计,商务部最终核准了2373家企业作为2007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随着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的连锁超市形成迅猛增长的趋势。从超市内部看,由于我国超市连锁水平较低,很多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超市自行采购并由供应企业自行送货,采购批量小,采购成本很难降下来。库存积压与断货现象并存,库存成本较高。从超市外部环境看,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社会化意识淡薄。“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许多企业。这种分散、低效、高耗的物流组织形式,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削弱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许多连锁超市内部缺乏应有的通信系统,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和调剂。大部分连锁店的配送中心尚停留在商品配送的人工管理和记账水平上,未进入电脑联网阶段。配送中心支持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很不完善。缺货断档或库存积压现象严重,降低了要货、送货的准确度。此外,许多连锁超市与其供应商之间基本上不能及时进行数据交换,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货物在库状况和在途状况。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未能被广泛应用。

3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都能做到门店统一,但在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格化和标准化。作为连锁超市的最主要的信息手段一一条形码技术,也只在POS系统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库存、分货拣选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至于顾客服务、品类管理、销售、结算等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4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整合,第三方物流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长期受行业限制和地域分割影响,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小、散、差的状态较为普遍,像“海尔物流工地”那样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屈指可数,而在分散状态下的配送中心规模达不到提高总体效益的程度,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导致供求双方的积极性受挫。

5配送效率低下

当前,绝大多数连锁超市的配送信息要经过多次传递,由于信息的传递环节较多,容易产生失真现象,一旦订单上的信息与超市不一致,配送商就要在制造商和超市之间进行多次斡旋,这不仅影响配送服务水平,还增加了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在配送业务操作上,大多数连锁超市还仅仅停留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配送业务技术含量低,距离高效物流化运作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目前,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如此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了整车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的大量浪费,而且使递送速度慢,保证率低。

6农村超市经营物流成本高

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点多面广,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薄弱,物流没有形成体系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配送中心建设困难。首先是贷款困难。大多数流通企业没有资产作抵押,使政府现行的贴息扶持政策不能在推动企业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加之用地困难,使试点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普遍滞后。除此之外,超市的配送能力也较弱,有经验的农村超市,其商品的配送率平均只达到40%,有的虽高达80%,但也还未实现食品的完全配送,致使配送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往往导致一些参与农村超市建设试点的流通企业产生普遍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经营管理者对物流成本认识欠全面、理解欠充分,导致物流成本控制缺位

超市企业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过度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物流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经营者在销售损失和物流成本之间也会优先考虑到销售损失,因为缺货是显性的而且能够被监管,而部分物流成本是隐性的或者说不是由本超市所承担。超市经营管理者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物流成本或某一环节的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而并非合理化。因此,有必要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核算和分析以帮助管理者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2在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实践过程中,对连锁超市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

在认识物流成本方面,不同物流专家考虑的方位各不相同,计算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超市是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各超市间无法对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这影响了经营者发现物流成本中存在节约的空间,对其重视不够,为此,应对其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分析。

3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造成物流效率低,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

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快速销售。要改善管理,积极创新,学会用现代化手段控制市场,生产配送的环节注重网络营销体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作为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零售发展的趋势,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零售商同生产商在需求间建立起了无缝的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流对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和及时处理,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成本控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竞争能力,“用信息取代库存”,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利润的提高。

4物流效率低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如今,农村没有形成现达的物流体系,总体而言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与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现代化程度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处理的货物量有限,物流流程缺乏科学性,并且不规范,集中配送程度不高,因此,不少农村连锁超市的车辆和仓库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引起利用率低以及货物的大量损耗,最后导致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1提高员工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

超市多数的员工对于物流和物流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要想实施高效物流活动及成本管理,第一步就是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者对物流及其成本管理的认识。要正确地认识物流的概念及其在超市经营中的作用,即超市物流是提高超市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增加超市利润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正确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以系统观念、整体思想保持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成本之间平衡。切忌将物流成本管理看作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或者仅仅是物流管理部门、营销部门的事。实际上,超市物流成本发生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等。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超市的物流系统。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3完善物流成本的核算

按照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针对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现状:自有车队运输,仓库通过租赁获得、配送中心现代化水平较低,假定状况及物流成本管理界定的范围,可以将分析过程确定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资源动因,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分析作业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由此构建起物流成本核算新体系,形成物流成本管理的数据信息传递及反馈系统,以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成本核算方式可以采取统计与会计相结合方式。首先,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账户;其次,由物流成本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同时设置统计台账,登记由超市统一提取或支付而由物资部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期末(通常以月份)物流成本人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和统计台账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在物流成本核算时,设置“物流成本”、“委托物流费用”和“物流管理费用”三个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超市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超市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按费用科目设三个账薄,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统计与会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地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有效控制和管理物流成本。

4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l心建设

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其次,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如可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第三,国土部门也应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对其实行适当优惠,以此推进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已面临着全面对外开放的销售市场,未来的1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商业集团竞争的主战场,这种局面使得连锁经营竞争更加激烈,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巨大障碍。物流要真正成为我国连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必须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状况的分析,可以揭示哪些资源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连锁超市物流作业成本,这将是作业成本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降低物流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已经成为各个连锁超市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玉,超市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2007,(2)

[2]陈丽清,连锁超市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J],商业经济,2006,(1)

[3]杜晓梅,廖特明,论在我国农村发展连锁超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S2)

[4]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5]纪红任,等,物流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时长洪: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运营策略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

[7]阎平,彭卫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8]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5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分析

连锁超市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某个超市品牌在同一城市不同的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中开设连锁超市,超市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系,例如华联、物美就是有名的连锁超市。我国的连锁超市出现的时间较晚,相比于国外的连锁超市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模式不成熟,所以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找出原因,合理解决连锁超市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超市差异化管理策略分析

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的连锁超市,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众多的超市中脱颖而出,抓住消费者的心,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连锁超市应该考虑的问题。实现差异化管理可以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提供满意的购物服务以及保证产品物美价廉和个性化进行连锁超市的差异化管理。首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例如我们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已经购买的衣服觉得不合适的情况,一般的超市在没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是不退换的,一些超市为了吸引消费者就打出了所购商品无理由退换的规定,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购物停车一直是城市中的难题,因为超市周边停车不方便,消费者放弃去购买物品;一些超市推出根据购物小票免费停车的服务,以解决消费者的停车顾虑。其次可以经营其他超市没有的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消费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最后对于其他超市都有的商品,可以采用价格策略,制定低于其他超市的价格,让消费者感觉超市里面的商品价格低廉,从而愿意多购买本超市的商品。

二、连锁超市细分化管理策略分析

连锁超市具有规模大、商品种类多、流动快、利润低的特点,经营者必须要对超市的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连锁超市的市场和商品进行细分,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对超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定位

连锁超市一般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开设的,每个超市周边的环境及消费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连锁超市进行选址时要对超市周边的消费者类型、消费水平,购买能力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超市布局及产品结构。在进行超市促销活动时,也要根据销售者的特点制定,让消费者愿意到超市进行购物,增加超市的回头客。

(二)开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目的定位

超市的购买人群大多数是家庭主妇,在超市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男性到超市购物的很少,因此超市要根据购买人群的特点展示合适的商品。现在的超市一般是以零售商品为主,销售者去超市购物一般愿意一次性的购买所需要的全部商品,从日常用品到生活必需品,超市应该根据销售者的购买欲望,尽可能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到超市可以方便购物。

三、连锁超市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为连锁超市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中,连锁超市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该运用信息化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把准确的连锁超市的信息记录下来,例如超市产品的购入销售情况、超市发生的各项费用、每月的盈利情况。同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与其他的超市传递信息,方便超市的统一管理、合理布局,以实现连锁超市的利益最大化。

(二)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结合发展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方便消费者购物。连锁超市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形态,提供网上购物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网上超市,并有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在线解答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网上超市可以省去店面费用及人员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互配合,当消费者在网上订单时,实体超市要及时配备专人配送,超市在进行产品配送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具有宣传、推广、收集客户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都非常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将商品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生活杂货、生鲜食品、电器、服饰、五金百货几个大的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在陈列布置方式上,需要应用指示标志与显示标牌,让消费者可以迅速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此外,还可以将相关以及可以替代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分在同一个类别,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还可以便于连锁超市的管理。

(四)应用科学的服务策略

目前,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竞争已经不是商品质量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连锁超市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科学的服务策略。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购物环境,用热情周到的态度来迎接顾客,让顾客可以获取到积极的购物体验。此外,还要调整好商品摆放形式,比如,在夏季可组合防晒防暑的商品群,另辟一个区域设立专柜销售,在冬季可组合滋补品的商品群、火锅汤料底料辅料商品群,这些特色化的商品群能够给许多顾客带来方便和实惠。四、结语总之,我国有很多的连锁超市,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是连锁超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文中提出的经营策略连锁超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使用,现阶段我国的连锁超市还有一些不足,我们期待超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作者:肖含瑜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曦,郑智峰.论提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社会保障动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2).

[2]周永姣.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构建:基于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连锁零售业态对策

在农村发展连锁零售业态是关系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重大项目,它不但有助于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也为广大零售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其既能避开大中型城市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也可以发掘农村这个巨大的长尾市场;同时,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也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发展连锁零售业态的的理论分析和现实基础

1.理论分析

连锁经营是当今国际零售业的主流经营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商品销售额一般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美国己达到70%左右。首先,连锁经营的本质是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业,通过联合,形成较大的企业规模,从而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进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统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分散销售,降低销售费用;集中决策,降低管理费用。其次,连锁商店总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培训人员,筹措资金,从而实现了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管理、商誉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和有效配置。另外,连锁的各分店具有高度同一性,从商品、价格、服务到店面装潢、店堂布置,到销售策略、服务水平、经营理念都如出一辙,容易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建立商誉,积累无形资产。

连锁零售业态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目前连锁零售企业集中于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为连锁零售企业提供了向农村地区发展的机遇。农村零售业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提高农村零售业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村零售业态的竞争力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兴业富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必经之路。

2.现实基础

1995年3月25日,在上海全国连锁经营发展现场座谈会上,李岚清副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指示把发展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方式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此次会议以后,超级市场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几十年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一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零售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各零售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生存考验,向农村地区发展成为零售业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消费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要想再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必须进行产业地点转移,寻找新的消费群体,才能拓展消费市场。我国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占整个零售总额的40%左右,这充分说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购买潜力很大的潜在市场。特别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农村消费者已初步具备与现代零售业相匹配的购买力和消费观念。从以大连为例,2006年大连村人均收入为8434.28元,比上年增加1604.79元,增长24%左右,2006大连农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3756.11元,比上年增加311.85元,增长1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知,近年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手中资金积蓄增加,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为零售业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经济调节。

二、农村连锁零售业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国内的情况看,一些大中型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江苏苏果超市是近年来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江苏苏果早在1998年4月就开始进军农村市场,注重开拓农村市场,是苏果始终坚持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到2005年苏果60%的网点布局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在整个销售规模中,50%多的市场份额在农村实现。

在大连地区,目前已有金玛、旺客隆等几家连锁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发展特许加盟连锁超市,全市农村地区的连锁店铺已达到110多个,经营范围涵盖食品、日用品、化妆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但在连锁经营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传统购买习惯、商品结构、经营成本等问题的制约:

1.传统购买习惯的制约

在农村地区,连锁超市作为新生事物很吸引当地居民,这种吸引力但还不足以使其改变对传统购买渠道的依赖,加上经营者对这种习惯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相应的对策,致使杂货店、代销店、农贸大集等传统的零售业态仍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调查农民在农贸大集的消费额占家庭消费50%左右,购买商品主要有蔬菜、肉类、服装、鞋帽等;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主要在附近的杂货店购买。连锁超市只是走亲访友时购买礼品首选场所,因为没有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连锁超市的销售额一直比较低迷,无法实现连锁的规模效应。

2.商品结构的制约

根据调查农村连锁超市的商品结构非常不合理,脱离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解决农民买东西难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超市商品基本以日用百货为主,品牌众多,但很多商品从来就没有被顾客动过,例如咖啡产品包装盒上经常覆盖着一层灰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一些新需求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服装、床上用品、通讯产品等。这些需求的满足途径还是要到城市大中型零售店中选购,没有实现就近购买。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购买成本,而且连锁超市也失去了与杂货店和农贸大集差异化经营的机会。

3.诚信问题的制约

农村地区市场体系建设非常不健全,而且农民辨别真伪的能力相对较缺乏,给一些不法经营者进行假、冒、伪、劣的商品交易有了可乘之机,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但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其质量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商品质量有保证是农村顾客选择连锁超市消费的最主要原因。但由于客流量少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总部集中化管理不力等因素,一些农村连锁超市在经营中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销售过期的产品甚至经营假货。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使超市丧失了降低购买风险的优势,结果使一些顾客流失。流失的顾客一部分重回杂货店消费,另外一部分质量意识强的则转向进城购买。这就使得农村连锁超市处境较为尴尬。

4.经营成本的制约

从表面上看,在农村市场开店成本较低,例如农村地区店铺的建设或门面租金都很低;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大的低于城市。但由于地理位置和长期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现有条件下发展连锁超市,就必须在物流、渠道建设等方面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这都造成在农村市场的经营成本实际上要高于城市市场。另外,农村连锁超市的销售额一直较低,无法实现规模配送,使经营成本提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超市商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其所属县城。因此关心价格的农村居民更加不愿意进入超市消费,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的成长。

5.人脉资源的制约

由于特殊文化因素以及农村居住特点使农村邻里之间、亲朋之间往来比较频繁,在农村地区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这也影响着居民的购买行为。例如你一定要去XXX商店买东西,因为那是舅妈的弟弟经营的;另外在农村也存在强烈的外乡人情结,消除对外来人的不信任感需要很长时间。根据调查大连农村现有的连锁超市的加盟者90%为外地人,80%是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城里人。所以经营者在当地没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很快融入当地人的社会圈,对当地的习惯和生活水平等相关的信息了解不多,也没有条件利用已有的网络等资源,这些因素都

制约着超市的经营。

三、农村连锁零售业态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连锁经营是农村零售业态发展的必经之路。农村市场既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但更充满机遇。连锁零售企业应该积极整合资源,抓住机遇,完善在农村市场的销售体系。

1.引导农民改变消费习惯

引导农民改变消费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普及商品的质量和安全知识,增强农村居民的质量意识,引导他们选择产品质量有充分保证的超市消费。同时连锁超市要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并做到持之以恒,杜绝假冒伪劣。

其次,还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促销活动,如赠送礼品等,吸引农村居民尝试进入超市消费,逐步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最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超市和农户”的双赢。通过“超市+农户”模式,使当地的农副产品进入连锁供应体系,带动农业基地、农户与超市同步发展壮大。一方面降低了超市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既培养了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又能够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成为农民自己的超市。

2.错位竞争,开展差别化经营

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不能完全把城市货架“复制”到农村。首先,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例如与讲究包装和选择多样性的城市消费者不同,农村消费者更喜欢简单、经济实用型的产品。其次,针对目前电视等耐用消费品,服装等选购品农民一般要进城购买的现状,超市可以适当扩大经营范围,如在设立电器卖区、服装专卖区,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经营范围。这样既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又可以实现连锁超市与农贸大集的差异化经营,减小竞争压力。

3.加强对加盟商的培训与监督管理

连锁总部在实施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加盟商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以经营加盟店的基本能力,公司的经营理念等为主。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安排加盟商在其他店铺实习,或者是规定辅导期,这期间由公司派出团队在加盟店里指导经营。另外,连锁总部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店的监督管理。一是不断加强加盟店供应链管理;二是加强对加盟店的检查和督促,除要求加盟店实行质量承诺外,总部还成立专门机构,对加盟店实施分区域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质量追究制度,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加盟店,坚决取消其加盟资格,并进行经济处罚。

4.构建二元农村连锁体系

与城市市场不同,农村地区零售业的零散度非常高,而且顾客群体分布范围也十分分散,农民难形成集中、强劲的购买力。针对这些特点,在农村发展连锁应该构建二元连锁体系。

(1)在人口流动性较大、交通便利的集镇发展特许连锁,设立连锁加盟店。加盟店可以获得连锁总部输出的经营管理技术、统一配送的优质价廉的商品和资金支持,从而更好地发展;连锁总部又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和经营设施,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实现低成本扩张。

(2)对周边村庄分散的杂货店以采购联盟的形式辐射.,以连锁企业为主导,搭建采购平台。连锁企业利用市场信息、规模经营和批量订购、成本低廉的优势,为杂货店、夫妻店提供统一配送服务;采购联盟的各成员企业,仍保持自己的资产所有权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可以自由退出。通过采购联盟整合小规模、网点分散的农村零售商,使配送规模化,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连锁经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5.充分利用原有商圈

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有效利用原有商圈,其中利用农村原有的供销社系统是最现实的方式。首先,供销社曾经是农村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零售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供销社基层社本身就具有连锁性质,具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某些特征。

参考文献:

[1]李芬儒陈蓉华:农村批零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J].农业经济2006(6):36~37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7

摘要:近些年,我国连锁超市得到了很快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对国外内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本文首先对连锁超市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这是本文进行比较的理论基础。接着文章分析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较。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零售业连锁超市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连锁超市发展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超市比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购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条件下,顾客自我服务和出口处统一付款的超市也就应运而生。随着超市的发展,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超市经营的一种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来说,连锁超市是我国零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零售业整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零售业连锁超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对外内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其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连锁超市基本理论概述

为了更好的分析比较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我们首先应当对连锁超市有关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这也是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基础。

(一)连锁超市的界定

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目前连锁超市是我国零售业中的生力军。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链条逐步形成,食品超市中生鲜食品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并达到规范化的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型综合超市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部分食品超市也将会发展成大型综合超市,这一业态将会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主导业态。连锁超市就是指在核心超市或超市总公司的领导下,由分店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零售企业,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多店铺扩张方式进行规范经营,实现超市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其中的核心超市称为总部、总店或本部,各分散经营的超市叫做分店、分支店或成员店等。

一般来说,连锁超市具有以下特征:

(1)在经营理念上,连锁超市的经营理念完全着眼于消费者。正是基于消费者理念,连锁超市能够创造统一的形象,提供统一的服务。服务也经过一致的规划,对所有消费者都提供一致的服务,无论到任何一家连锁超市,都提供一流的商品,一流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为宗旨。

(2)在企业识别系统上,连锁超市具有与连锁经营商标的一致性。连锁超市达到一定规模时,消费者能肯定总店,产生信赖感,而不是只买连锁超市的商品。为此,连锁超市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

(3)连锁超市的商品经过精心的挑选,都以当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最佳的商品组合,并不断更新换代,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

(4)在管理上,连锁超市总部对各分超市拥有全部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实施人财物与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各超市的业务按总部指令行事。

(二)连锁超市的经营形态

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程度来看,连锁超市的经营形态主要有:正规连锁超市、自由连锁超市和特许连锁超市。

1、正规连锁超市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定义正规连锁是指由总公司管辖下的许多分店组成往往具有行业垄断性质,利用资本雄厚的特点大量进货、大量销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美国规定连锁超市必须要有11个分店以上,英国规定连锁超市必须有10个分店以上,正规连锁超市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统一。

2、特许连锁超市

特许连锁超市是指主导超市把自己开发的超市的商品、服务和营业系统(包括商标、商号等企业象征的使用、经营技术、营业场所和区域),以营业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超市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加盟超市则交纳一定的营业权使用费,承担规定的义务。

3、自由连锁超市

自由连锁又称自愿连锁,任意连锁,它不是由一个超市开设许多分店而是由许多独立的超市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联合组织。自由连锁超市总的特点是:各成员超市保持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和独立性。

二、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与现状分析公务员之家

为了更好的对比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我们首先要对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进行对比的基础。

(一)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历史与现状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市场疲软,零售业普遍陷入经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各个企业纷纷改造,采取连锁的方式。它们起始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然后逐步地向中西部延伸。另一个重要趋势是,由大城市朝着中小城市以及乡镇扩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连锁经营己经成为中国商业中一支生力军。到2004年销售额超过l亿元的连锁超市企业己达91家,总销售额达1163亿元,到2005年底全国连锁超市企业共有门店数795个,比2004年增长了58.4%。[2]

可以说,自90年代初连锁的经营形式引进中国后,连锁超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最耀眼的明星。其年均增长速度高达70%,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长速度则更快。目前我国连锁超市呈现以下特征:

(1)在经营主体上,既有国有企业,也有集体企业,更有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2)竞争激烈,大型综合超市异军突起.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相互间的竞争就变得非常激烈。尤其是外国超市的进入,其竞争更加激烈。

(3)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广,自1994年开始,中国连锁超市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70%以上。在地区分布上,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超市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高于其他地区,这些说明了我国连锁超市成跨地区扩张的态势,分布范围很广。

(二)西方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及其现状

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零售业经历了三次革命性变化。

在1852年,法国出现的“好市场”商店,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超市,完成了西方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1930年8月,世界上第一家超级市场诞生于美国的纽约,成为西方零售商业第二次革命的旗帜。[3]该超级市场柜台开放,开架售货,自选服务,在出口处集中付款的方式,售货员的工作亦由直接服务变为间接服务,从而实现了商业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简单化。连锁商业的兴起与发展,被人们誉为零售业第三次划时代的变革。

就零售业连锁超市来说,国外发展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

了一些大型的零售业连锁超市,比如国外有名的沃尔玛连锁超市、法国的家乐福超市等。而且很多超市还创立了很好的企业品牌,积累了很多的经营经验。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三十年代超级市场蓬勃兴起,开始了由传统的单店式百货店向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全国性超市的发展进程。50年代出现郊区大型购物中心,60年代折扣商店问世,80年代货仓式商店(又叫平价俱乐部)应运而生。这些形式,都是适应连锁化的需要而产生的。特别是在1970年至1980年间,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许多单体超市独立难支,单体超市纷纷自动联合,组织超市连锁,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全美出现了连锁化的热潮。[4]目前,连锁超市经营在美国零售业中己居主导地位。

三、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比较

我国连锁超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连锁超市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为此,笔者在这里就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找出我国连锁超市发展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进而借鉴其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来促进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

(一)中外连锁超市发展规模比较

规模化经营是零售业连锁超市存在的生命线。从西方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轨迹分析,连锁店的现代化、群体化和集约化是建立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应变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规模化经营,来形成规模效益,规模化经营具有下列优势:使企业投资收益较高,前期投资较短时期就能收回;使得经营成本相对降低,费用可以靠众多店分摊;

能充分享受价格优惠能充分体现“便民、利民、为民”的宗旨;可以发挥配送中心的功能;使经营理念、CIS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经营规模上,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而我国则零售业连锁超市相对来说门店数量少,规模小且分散,规模效益不高。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连锁店的门点数比较

我国连锁超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比如在我国著名的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北京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华润万佳超市有限公司等。但是与国外相比,其门店数不多。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多数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都在10个以上,而目前我国连锁公司规模小,网点少,就是我国著名的连锁超市与国外相比,规模业存在很大差距。2004年底,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超市企业,只发展了1921家连锁店,排行第二的上海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其门店数只有1200个,北京华联超市有限公司门点数为54个,华润万佳超市有限公司门店数为397,这是我国几家代表性的连锁超市,而在2004年,美国的沃尔玛连锁公司已拥有大型连锁超市4000多家,员工100多万人。家乐福则拥有9600多个门店,克乐格则拥有2000多个,安德龙也拥有2000多个[5]。由此可见,我国的连锁超市的门面点数与国外相差很大。

2、最低门店数限制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对连锁企业的最低开店规模作出明确规定,比如美国规定门点数不得少于11个,英国规定最低不少于10个,而且对进入连锁超市的每个门店都有规定,从准入门槛较高。而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做出限制。于是不管有没有实力,几个小店就可以成立联合超市。超市的进入门槛一直较低,“租两层楼,聘一帮人,先卖东西后结账”是超市典型的经营方式。

3、连锁超市的营业额比较

在连锁超市的营业额方面,2005年,我国连锁超市年销售额最大的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约183亿人民币。处于第二位的华联销售额只有150亿元人民币。北京华联超市有限公司营业额为103亿元人民币,华润万佳超市有限公司为86亿人民币。而早在98年销售额就己达132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37%,在2005年销售额达到21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000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45%左右,在2004年其销售额达2400亿美元,差距越来越大。[6]

(二)规范化管理比较

规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离开了规范化经营管理,连锁经营所能带来的种种进步与效益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零售业连锁超市来说,规范化管理主要指统一店面、统一标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核算、统一营销策略、统一服务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

国外连锁超市的发展时间较长,其运做模式已经成熟,运做方式也相当规范,其发展已经法制化、规范化。从我国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超市来看,除部分中外合资超市及少数几家大型连锁超市运作得比较规范外,大部分都存在着不规范问题,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在店名、装修、着装、开架上进行“统一,在实质的经营管理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单店操作方式。主要表现在:运营手册,如总部运营手册、配送中心运营手册、店铺运营手册、店长、店员守则等等,并保证这些手册的贯彻落实。而我国连锁超市总部、分店缺乏操作性的运营手册,许多连锁超市只是做到了统一店面及标识,而经营管理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就国内32家连锁超市进行调查,发现有近3成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连锁超市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7],以致出现了一条街上两家店风格不同,甚至是千店千面的笑话。

(三)发展方式比较

发展方式主要体现在发展模式及国际化两个方面。

(1)发展模式

国外连锁超市发展模式的种类比我国的更加丰富。国外连锁超市的发展时间比较长,其经营理论比较成熟,经验比较丰富,资金实力也比较雄厚。因此,在他们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模式。然而,我国连锁超市发展很晚,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在发展过程中,还在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因此,目前与国外相比,模式的种类比较少;

(2)国际化发展方面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零售连锁超市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商品流通和生产的国际化,各国市场需求出现多样化、国际化趋势,消费者不仅对本国商品及服务有需求,对外国的商品及服务也产生了兴趣这为各国零售连锁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的条件。

国外大多连锁超市实行跨国经营,而目前我国连锁超市还只能实行跨区域经营。国外连锁超市由于国内市场的饱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资金实力的雄厚以及管理经验丰富等等原因,他们都向国外发展,走跨国经营之路。比如沃尔玛现己经发展到了9个国家,家乐福己发展到了20多个国家。他们实行跨国经营的条件已经成熟,是竞争的结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保持竞争优势。然而,我国连锁超市发展时间只有十几年,还很幼小,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时机还不成熟,还只能在国内进行区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

高,我国市场不断扩大,因此,连锁超市可以采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地区发展,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形成相应的效益规模,积累跨地区经营的经验,为我国企业将来走出国门做准备。

(四)发展业态比较

我国连锁超市在业态选择方面还比较单一,国外连锁超市多数采取多业态发展,涉及有超市、大卖场、折扣店、仓储商店、会员店等几种业态。我国有的连锁超市虽然也是采取多种业态共同发展,但还仅限于超市、便利店和大卖场几种,而且只有少数几家如联华和华联采用。其他多数连锁超市还只采用超市一种业态。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与国外相比,在连锁超市发展模式上虽有共同点,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五)促销手段比较

在连锁超市经营的过程中,促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是连锁经营,因此从广告费上可以省去一大笔资金,即单位产品广告费下降,一个广告可以使连锁点上所有商场都受益。

在国外,超市的促销手段呈现多元化,主要有“价格组合”策略、货架堆头促销、店庆、节假日促销、中心主题促销、集中品牌促销、实行会员制等。比如,通过发放“优惠卡”或“会员卡”来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这个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商场生存的基本保障,也使得“进货量”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库存量,增加了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商场对持卡人在购物时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某些滞销商品的优惠的幅度较大,使消费者受益也较大,有时也根据不同的时期,给予某种特别商品的限量优惠。

超市除了在电视、电影上的广告外,还自己印制专门的“报刊式”广告,这些特有的广告一是在同日随报纸免费送到定报者手里;另一方法是放在居民楼的前厅里,供消费者使用。

而在我国,很多连锁超市虽然业很注意促销策略的运用,但是也表现出很多问题,主要是:主要注重让利促销方式运用。很多连锁超市在促销手段大多采用打折促销,购物赠券,赠礼品促销方式。这些实际上只是一些低级的让利促销方式;方式单一,缺乏其他方式的配合。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问题,不愿意在广告上进行投入。

如果不强调整体经营,一个分店出现的问题很可能给整个连锁超市带来灾难,以致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2)管理手段过时僵化

发达国家连锁超市经营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而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应用还相对滞后,使得目前连锁超市经营还存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手段之间的矛盾。如有的分店硬件设施跟不上,不仅是最基本的电子收款不能实现,而且许多商品的价格要靠手工打在包装上;有的总部没有完善的物流中心信息网,采购、配送、销售仍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经验管理,导致统一采购,统一的配送比例不高。在商品配送方面,美国的连锁公司平均配送率在85%以上,而我国平均配送率达50%为数极少,普遍在15%左右,管理的不规范,导致许多连锁企业只能惨淡经营,甚至倒闭。

(六)连锁超市经营策略的比较分析

经营策略包括市场调查、经营服务及企业形象塑造等。

1、市场调查方面比较

缺乏市场调查与前期准备工作。国外连锁超市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指出:商店的成功原因,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地点是连锁经营的首要因素,为此,国外连锁超市在连锁经营的发展过程中,非常注意科学规划。在设置网点时,往往进行周密的调查与研究。相对而言,我国绝大多数连锁超市开设前缺乏市场调查,多是凭经验办事,因而在连锁超市的选址、布局与商品的摆设等方面不能形成较佳的局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超市的效益。

2、超市服务方面比较

国外的连锁超市很注意超市服务。为此,时时处处对顾客负责,对顾客的服务质量不仅体现在态度的好坏以及店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体现在商店里各项严格的操作制度上,对顾客负责就是对商店负责,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企业的生命。在日本的连锁超市里面,无论是在卖场还是在员工的办公室、休息室,都能看到“对顾客负责”的标语。目前我国的连锁超市虽也强调“顾客就是上帝”,兴起过一阵子“承诺”热,但说到底商家的服务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未将其贯彻到实处,并且在执行中还要制定一些非常苛刻的规定。

3、企业形象塑造方面

CIS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在国外,有人已把企业形象视为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资源;连锁企业自有品牌形象塑造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企业生存的肥沃土壤

连锁超市塑造自有品牌形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内修外炼、凝聚企业各方面的经营要素,具备经济、技术、文化等意识,制造出自有品牌的“合金材料”一一服务商标,其形象的传播力度与广度将增强超市在市场中的营销力和竞争力。美好的自有品牌的形象是连锁超市营销的锐利武器和开拓市场的通行证。

四、中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对策

通过上面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有关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国外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距离。为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促进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

(一)中国零售业连锁超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连锁商业规模小,缺乏规模效益。我国的很多连锁超市绝大多数是在原有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这也导致企业很难进行规模化发展。(2)经营类型单一.连锁经营一般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三种类型。在发达国家这三种类型都有成功的范例。而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商业大多采取直营连锁,大多数门店都由总部投资或租用。(3)连锁经营管理不规范.我国连锁超市管理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5)在企业形象方面,连锁超市并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6)缺乏企业文化支持。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加企业员工的缺乏凝聚力,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但是我国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且我国企业很少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超强度、超时工作成常事而没有得到相应补偿,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在此不再详述。

二)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措施

借鉴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

1、创造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许多领域尚未完全走向市场,而且配套系统不十分完善。在此情况下,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为此,(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企业权益甚至是国家利益的保障依据,因此,对于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应出台规范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2)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望解决企业资金困难、规模小以及行政壁垒等问题。

2、建立大型连锁超市集团,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连锁经营形式把众多分散的中小超市集中起来,连结成一个整体,由群体效应而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源泉。在我国连锁超市资金实力远不如国外连锁集团的情况下,要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下方式比较理想:(1)加强区域授权的特许经营

3、进一步加强连锁超市营销创新

针对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具体营销策略和措施的采用上,对产品品种组合策略、价格策划、销售渠道策略的选择和确定等应仔细研究,做到高起点、高水平,具有超前意识。(2)要加强开展电子商务,实行网络营销,互联网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促销,是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营销渠道。在开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如果将传统的销售渠道纳入进来,这会使互联网营销更具魅力。(3)创建自有品牌.价格是必不可少的促销杀手铜,却不能作为持续发展的营销核武器。超市零售企业应该敢于突破创新,敢于立足长远、放眼未来,不要以为把广告费投在了品牌形象上就是肆意的浪费。品牌是超市的字号、商标、颜色,而名牌却是一种精神、理念、文化。

4、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在管理理念上,要认识到消费者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核心,企业重视顾客要甚于重视产品;要制定适合于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战略,即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市场调研预测的开展以及深入分析消费者的结构层次、心理行为等以此来决定连锁超市的投资及资金运转,方可保证连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以消费者为本,二是以合格的管理人才为本。以消费者为本,就是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留住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合格的管理人才为本,就是解决人才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要留住人才,既需要靠物质起作用决人才精神需求,精神需求是为了获得承认、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内在的需求。

5、巩固和发展正规连锁,积极推进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连锁超市绝大部分是利用原有的系统和行业优势,通过改造旧网点而发展起来的正规连锁,因此,我们的连锁超市要进一步发展,应该在巩固和发展正规连锁的同时,积极推进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

鉴于目前我国正规连锁超市的发展受到资金问题、所有权从属问题及市场分割问题的困扰,如果能积极探索特许连锁的路子,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三大难题。正规连锁往往受到企业资金不足的限制,网点发展慢,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特许连锁可借助他人资金发展自己的事业,迅速扩大规模;特许连锁是在所有权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关系实现共同利益的,不改变原有的产权形式,所以不存在所有权的从属问题;特许连锁可以突破地区及行业限制,以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吸引所有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企业加盟合作。

当然,加强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但是只要积极借鉴国外连锁超市发展经验,紧紧结合市场需求,针对我国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我们相信我国的连锁超市将很快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超市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商场现代化.2006(01):41-42.

[2]吴宇鹏.我国连锁超市何去何从.中国市场.2006(11):33-34.

[3]周树清.连锁制胜的技巧与实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1月版,212-214。

[4]杨水星.中外连锁经营的比较与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7),43-44.

[5]杨梅.中美连锁经营的比较和启示[J].哈尔滨商业研究.2003年(1):31-32.

[6]刘川.新形势下华联超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02):16-18.

[7]张志勇.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33-35.

[8]王淑霞.中小型连锁超市开拓乡镇市场的效益分析[J].金融经济.2006(04):27-28.

[9]管仕平.浅谈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商业时代.2006(08):11-16.

[10]刘兆洪.我国连锁超市的境状及发展前瞻[J].商场现代化,2006,(15):21-24.

[11]陈丽清,俞一青.连锁超市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江苏商论.2006(01):27-29.

[12]黄微.连锁超市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31-32.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8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完善基地冷链设施、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建立长效的农商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连锁超市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网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期间县级以上城市生鲜农产品超市销售比重超过30%,连锁超市“农超对接”农产品经营比重超过70%。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引导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由结合,充分发挥超市和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坚持探索多种形式的对接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超市、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

(三)坚持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重点,推动农产品全过程、全封闭冷链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

(四)坚持构建“农超对接”长效机制,提高“农超对接”主体组织化水平,增强对接能力,发挥“农超对接”规模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平台,通过组织连锁超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地考察,举办产需见面会、供需对接会等形式,建立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每个县市区组织3-5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10-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推广活动,努力提高“农超对接”经营比重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从临时性、季节性对接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市内对接扩大到跨区域对接,从长贮存期产品对接为主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不断丰富“农超对接”内涵。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参与范围,组织学校、工厂食堂、餐饮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产销衔接关系,努力降低流通成本。

(二)全面提升“农超对接”水平。深入推进连锁超市向农业生产过程延伸,促进“农超对接”双方建立更长期、更紧密、更稳定的产销关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产品品牌化,规范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技术,发展在线“农超对接”平台,促进“农超对接”信息化、现代化。突出抓好连锁超市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对接,在超市设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产品专柜,提升国内居民“菜蓝子”质量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利用无线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卡、条形码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各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提高“农超对接”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三)着力巩固“农超对接”发展基础。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探索同业合作社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做强做大一批合作社示范社,提高组织化水平,发挥集聚效应,做好对超市的均衡供应,打牢推进“农超对接”的基础。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农超对接”的有效供应。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推进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全过程、全封闭冷链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严格规范“农超对接”运营流程。制订实施“农超对接”示范合同,支持对接双方签订长期购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责任,促进“农超对接”规范、健康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超市)准入制度,引导连锁超市降低对接门槛,规范超市收费和结算行为,取消进场费、摊位费等额外费用,确保生鲜农产品及时结算,让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超对接”。鼓励连锁超市发挥市场信息、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超市需求组织生产,按时足量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建立起责任明确、渠道稳定、运转高效的产销对接关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把“农超对接”工作作为推进新一轮“菜蓝子”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局面。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级各部门要对“农超对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产品流通基地设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原则上优先安排“农超对接”工作显著的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农村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要向“农超对接”项目倾斜。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9

今天,“新合作”谷色谷香连锁超市的隆重开业了,我仅代表省供销社对“新合作”谷色谷香连锁超市的成功开业表示热烈祝贺!

用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大力发展连锁超市,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城乡经济,是我省供销社及经营企业在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总社“新合作”商贸服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为进一步推动我省供销社系统生活日用品连锁经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总社“新合作”公司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辽宁香香集团正式加盟全国总社新合作公司,“新合作”谷色谷香连锁超市是总社新合作公司在全国的首家加盟店,也是第一家使用“新合作”品牌标识的连锁店铺,这对推动我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构建辽宁新合作连经营体系开了个好头,原创:是全省供销社系统开展生活日用品连锁经营体系的重大突破。在这里,我代表省社对总社新合作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何伟部长前来参加本次开业庆典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阜新市供销社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紧紧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在深化供销社改革,开放办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阜新地区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供销社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供销社工作的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原创:

农村连锁超市范文篇10

关键词:城乡统筹;双向流通;连锁经营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环节之一,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着对资源合理配置和资金有效周转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在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且旧的经济体制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严重,使得农村的流通业处于滞后的状态,农民的生产消费不足,农村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影响着社会的长远进步以及和谐发展。为了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社会和谐发展,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中。为城乡双向流通创造了机遇。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五年了中央一号文件,加大了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同时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支出;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夫妻店’、‘代销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对2005年“万村千乡工程”项目予以资金支持的通知》扶植农业经营。2006年商务部印发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进一步推进以解决农民买难为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解决以农产品卖难为主的“双百市场工程”,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等。2008年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确定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大部分与促进农民增收有关。这些政策无一例外地促进了连锁业扩张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构建城乡商贸流通中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主要模式有:

(一)理论模式

特许连锁模式[1~2]。特许连锁是指掌握某种经营优势(品牌、技术)的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加盟经营协定,加盟店从总部获得商标、商号的使用权,总部则提供相应的业务技术、知识,进行经营指导,加盟店要受总部的管理控制。目前各地农家店可以借助于由城市(县市)连锁企业搭建的特许加盟之桥,以较低的进入成本加盟到连锁店铺行列中,使用连锁企业的商号、专有技术和服务规范,接受其培训、指导,使农家店比较顺利地跨越初创时期,早日进入成熟经营时期,提高创业成功率。而城市(县市)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最适宜采用的方式是特许连锁,实现低成本扩张,吸引众多的农家店加盟到自己的旗下共同发展。成熟的特许加盟方式能使加盟农家店和连锁企业实现双赢。

(二)经验模式

1.江苏经验[3]。第三方物流与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创新。江苏省在农产品的连锁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三种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无锡的“天惠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镇江的“万方连锁超市+基地”;三是盐城的“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都是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商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2.四川经验[4]。“仓储式”+“流动式”。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以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在城市和农村开展两线经营。在交通便利、消费水平较高、具有能辐射周边地区的集镇上开设“仓储式”超市,另以“仓储式”超市为轴心向周边零售业不发达、农民对价格较敏感的地区派送“放心便利车”。便利车与整个连锁超市形象设计统一,车内装有POS机,货架齐全、商品陈列有序,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合理安排派送时间。

3.河南经验[5]。建设三级网络,推进供销社改造工程。河南省将用三至五年时间把现有的4万多个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改造成现代化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主要措施有:(1)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所属公司牵头,打造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等骨干网络。(2)建设区域网。对原有经营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建立起商品购进、配送、运输、结算、管理的细分体系。(3)建设终端网。实施超市进乡村、进社区工程,鼓励各地供销社发展农村小超市、农产品直销店。

二、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中连锁经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对于双向流通的含义,多数学者认为双向流通包含多重含义,这里我们依然沿用高青松(2009)的定义,“双向流通”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指物流配送上的“双向”流动。这里的“双向”是指流通企业,在往农村销售网点配送工业品之后的返程中把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回城市,配送到城市的销售店。运输车辆往返过程中,两头不放空。“双向流通”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品牌共享上的“双向”渗透。流通企业、特别是大型流通企业,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商品质量体系的完整、稳定与安全。流通企业定产订购的农副产品,获得了流通企业品牌的支撑[6]。具体来说:

(一)连锁经营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需要

1.现代农村的发展需要新形态的经营模式。如前所述,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不健全致使农村市场上商品质量低劣,而价格又层次不齐,原有旧体制的模式是一种小农生产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村零售网点散乱,零售业态单一,商品的质量无法保证,也就没有办法发展农村。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人口数量多,市场容量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逐渐增强。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农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农村消费质量、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为农村连锁经营提供了基础(如图1所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与实际支出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从零售业态的变迁理论以及与人均GDP的关系来看,目前中国人均GDP2000美元~3000美元,正是经历着超市业态普遍发展的阶段,农村也不例外。

农村供销社作为古老的流通形式为连锁经营的网点分布创造了条件。首先,供销社遍布城乡,是目前现存零售业态中服务体系较完整的一种业态,供销社90%以上的网点、设施、人员分布在县市以下,他们都同时拥有较为健全的机构设置,这使得供销社系统本身就具有连锁的性质。其次,由于供销社系统长期存在因此在农村这种以关系而不是以契约形成的社会中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他可以与农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农村中拥有较高的信用。

再次,在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为连锁经营实现的物流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首先,“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得公路运输成为可能,其次,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村提供了更多更快更有效的信息,现代化社会是信息社会,拥有信息就以为着更早一步的占领市场。

2.连锁经营的特征必然会带来农村的新发展。连锁经营使农村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不但能够“开源”而且能够“节流”。“节流”功能。连锁经营能够有效的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商品的价格,这对于广大农村消费市场来说,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吸引力。采用连锁经营,通过连锁配送体系的正常运作,可以实现合理库存,降低商品零售价格,实现薄利多销。对于工业品下乡来说既可以降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为农民带来实惠。同时又可以合理配置工业品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再者,连锁经营的多店铺分散化销售符合农村居民消费分散的特点。多店铺销售使连锁店深入到农村居民相对聚集的消费区,具有小店铺的渗透优势,而规模化的进货又能够维持较低的成本,使得零售有利可图,从而使农村消费者和企业都有利可图,解决了农村商业网点分散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

而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讲,则是“开源”的功能。连锁经营使农产品买卖呈现规模优势:首先,促销的规模优势。由于连锁店各分店遍布一个区域或全国,其总部可统一进行广告宣传,广告费用可以分摊到多家分店,加大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其次,研究、开发、培训的规模优势。连锁商店可以聘请专家设计有关的照明、卖场布局等商业技术,开发计算机运用、商品陈列、防盗等技术,这些费用可以由多店承担,而开发成果可在整个连锁体系内推广,节约成本;最后,品牌优势。连锁店可以把各分店的成功经验在整个体系中推广,通过复制成功的经验模式,实现连锁店扩大,通过连锁经营的推广和发展,实现连锁店间经营资源、管理资源、品牌资源、服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共享,将新型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素质的员工带入农村市场流通领域中[7],这样农产品经过了二次加工得到了附加价值,不再是传统的原料产品,而是具有现念的搞产品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因而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无论从硬件或是软件上,连锁经营都利于农村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农村消费市场商品流通体系的长远发展。事实上,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连锁经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在苏、皖、鲁、豫、鄂、冀等省开设连锁店的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节制到2008年已经拥有1510个连锁门店,其中879以上的服务对象和50%以上的员工为农民,十年间已拥有营业场地2.3万平方米,门店30多家,经营品种1.5万种,2002年实现商品销售3.5亿元,连续经营四年跨入全国连锁百强。

(二)城市商业连锁扩张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农村需要连锁经营并不是“一相情愿”的事情,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零售业竞争激烈加剧,如何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利润空间成为城市零售业目前思考的问题之一。对于连锁超市的发展情况国内许多学者也有研究。夏春玉在《关于中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了中国零售业正在逐渐由城市中心部向副中心部转移,进而向郊外及农村部转移。根据ACNielsen2007年的统计资料,近几年来三四线城市超市大卖场、超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一线城市。县乡级乡镇大卖场销售额增长比一线城市高17~19个百分点;超市销售额增长比一线城市高6~9个百分点。

因此,总结以上,从现状来看,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致使城市的消费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饱和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开始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先进经营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又对外放开零售业的严格限制,外商零售企业可以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开设独资店铺,这些拥有着先进零售经验的巨头们对本土的连锁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考虑新的消费市场——农村社区。

三、城乡统筹视角下中国城乡双向流动的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新时期统筹城乡的连锁经营模式正应当以双向流通为基础实行连锁经营的模式,引导市内外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到县、乡、村投资建设直营店,建合资合作店,或者鼓励各类连锁企业通过加盟的方式到乡、村建立加盟店。实现城乡双向流通的连锁经营,就是应当以零售企业中的连锁经营业态为中心,以连锁经营的物流体系、供应链管理为基础。将农民与农业生产组织、批发企业、加工企业相结合,实现互惠互利。也就是说通过加工企业,农户与供销社、批发市场以及行业协会相联系,通过连锁物流体系将农产品顺利的卖出去;同时依靠这一套物流体系,与若干批发商、大型流通企业相联系顺利地将工业制成品购入农村,为农民带来实惠。

在这个总体的模式下,各个城乡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两条经营模式去发展。对于农产品规模化较高的地区,就可以通过直销的手段直接进入连锁店而无须其他中介手段,他类似于垂直零售,即就是指由生产厂商自行投资建立及管理零售店,它可以跳过商、批发商等中间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降低商品成本,从而获得价格优势。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户来说,则秉持“小批量、个性化、准确性”的原则。通过物流节约成本,即在超市门店建立大型仓储式仓库,或者选择与连锁超市相距的中心点设立仓库,进行物流配送工作。

四、结语: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连锁经营模式的实现对策

从以上来看,目前城乡双向流通的障碍依然很大,因而造成城乡商贸流通渠道的不畅通和,要打破这种局面,不但需要对城乡双向连锁经营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配合进行以加速商贸流通:

1.针对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的连锁经营形态。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域及文化因素,不同的地区应实现不同的连锁经营形态。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其信息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应该,积极推行大生产加大流通形式,由生产加工主体或农民协会整合分散农户的农产品,然后配送至各仓储超市、便利店等地区同时将工业品带回农村;而对于较为分散和贫穷的农村地区,由于其信息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健全,应当利用农业组织保护分散农户的利益,在农村周围建立便利店,满足农民日常购物需要。

2.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以电子统一结算为基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实现与银行、电子政务、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以及下游客户(超市、进出口企业)的信息共享和联通,实现网上下单和电子结汇等功能。通过建立联合采购资讯系统,通过农业协会组织发展,疏通和建立下游的共同采购和配送体系,并建立起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