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00:05

农村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1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人民的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政权,但是我们党在执政后也面临着许多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终端”,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直接的组织保证。在新时代,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满足百姓的多元化需求,从而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高党的公信力和向心力,使党在农村有强大的群众基础。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党的领导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党员干部的形象好则党的形象好,反之,则党的形象坏。农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法上和生活方式上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外来的党员干部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维较开放,但是对于农村工作了解还是不够。这就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3.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法宝,也是破解党在新时期所面临问题的有力抓手。所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至关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战斗堡垒,是联通党群“最后一公里”的中枢。新时代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许多基层党组愿意为群众服务,但是联系群众不经常不主动,对于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则是被动应付、消极对待,这不利于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使党群众关系、干群关系密切起来。

二、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坚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建设,以农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点,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的目标,为农村百姓提供各种服务。如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上做好文章,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举办各种技能培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并积极引导和组织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转移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农村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仍很落后,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处于法治的轨道中。3.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发展良好,而且农村的环境面貌也要优美。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村民意识不强,资金匮乏等原因,农村环境不是很理想。脏乱差的环境不仅仅不利于百姓的生活,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通过宣传教育等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先进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本村环境保护中,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助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从而为农村生产生活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1.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利益协调。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群众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而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诉求。农民也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实现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价值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诉求发挥服务功能,理顺其间的关系,促进有效的意见整合机制的形成,统筹兼顾作好决策,有效化解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避免个别利益矛盾转化为利益冲突。2.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凝聚农村公共利益。随着农村社会市场化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广大农民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逐步凸显。利益诉求的多元化致使不同利益主体的矛盾凸显。凝聚农村公共利益成为新时期推进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农村公共利益上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时展要求,按照“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农村发展奠定好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现实必然性[J].理论学习,2017(11).

[2]张霞,王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思考[J].新长征,2017(07).

[3]王芮,舒永久.新形势下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3(01).

[4]李勇.用服务激活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动力[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成分和社会组织结构呈现多元化、新型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从业状况呈现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对于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对于巩固和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逐步健全乡镇、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党组织为骨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创新活动内容,改进领导方式,完善推进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先进性,找准党组织设置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和现实需求,为农村党员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更加便捷有效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变革要求,根据本地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和党员分布等情况,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积极稳妥,适时推进。在坚持以行政村为主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注意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稳定性,允许多种设置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

统筹兼顾,讲求实效。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目标,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立足点,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为着力点,把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与加强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根据党章规定和实际需要,生产经营范围集中、产业链条清晰、凝聚力和带动力较强的产业化组织、行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党总支或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可就近与相同或相关产业经营组织建立联合党组织。具体可采取以下党组织设置方式:

l.产业党组织。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可以依托产业建立党的组织。同时,根据产业内部分工和党员数量及分布,在产业链点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2.行业协会党组织。各类行业协会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3.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对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可把业务相近的合作户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4.龙头企业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党员,形成“公司党委+基地支部+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5.示范服务基地党组织。在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示范服务基地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新产业等作用。

6.经济园区党组织。在乡镇、村的农业园区或工业项目聚集区建立党组织,把园区内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党员组织起来。也可根据园区内不同行业、项目规模及党员人数,分别建立党组织。

7.市场党组织。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可以依托市场管理机构,将在市场内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8.驻外党组织。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由乡镇、村党组织领导,也可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

9.外来流动人员党组织。在经济发展较快、外来务工党员较多的乡镇、村(居)建立党组织,负责接收、管理流动党员。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庄规模和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可以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具备成立党总支或党委条件的,应及时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一般情况下,党员5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50人,但村属企业、单位或产业化组织较多的村,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成立党总支。党员100人以上,经济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村,经县(市、区)党委批准,可以成立基层党委,隶属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

四、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积极推进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标准、条件和程序。

1.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的程序规定。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跨区域设立或调整党组织的,要由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级党组织审批。对行政村党委的设置,县(市、区)党委要认真审查,从严掌握。

2.合理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新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行政村内的党组织,一般应由所在村党组织管理;具有一定规模、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行政村的新建党组织,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或指定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大、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跨乡镇(街道)的新建党组织,可由县(市、区)主管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也可由县(市、区)党委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

3.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暂时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新建党组织的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行政村(居)党组织,向其所在的新建党组织转移临时党组织关系,接受村(居)党组织和新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3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

坚持把最优秀的人才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在选拔标准上,要求村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必须具备“四有”标准:有政治头脑、有致富本领、有政策水平、有群众基础。在选拔方式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选拔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进班子。同时,实施了选才引才工程,通过“海推”、“选调”、“回派”等措施,一大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了村干部。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中具备“四有”标准的分别占到*.2%和*5.6%,党员致富能手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占26%。

积极培育“想发展、谋发展、敢发展、会发展”的村级干部。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利用大中专院校、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其他各类涉农培训资源和社会资源,重点抓好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市级财政、党费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农村干部培训,市里每年举办强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各区(市)对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行上调一级培训,镇党委负责村“两委”成员的全员轮训。累计把1.2万多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把1.7万多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3200多名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了村干部。

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坚持从政治上关心,推荐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目前有416名村党组织书记当选为区(市)级以上党代表,375名当选为区(市)级以上人大代表,122名当选为区(市)级以上政协委员。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每年仅*市表彰的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就有40余个。坚持从待遇上关心,建立了村党组织书记离任生活保障制度,全市共投入1400多万元,为7400多名村“两委”成员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投入1300多万元,为*200多名离任村干部发放补贴,切实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创新党组织建设方式,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活力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为实现农村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探索建立了“强村+弱村”、“强企+弱村”的联合型党组织375个,实现了以强带弱,联动发展。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农村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支部+协会”的拉动型党组织297个,增强了村党组织发展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实现党群互动。为解决发展党员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和拟发展对象均由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并进行公示;拟发展对象确定、预备党员接收和预备党员转正均实行党员票决;发展过程实行所属村党组织、镇(街道)党委和区市委组织部三级审查,确保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三、扩大群众基础,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

建立听取民意新机制。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宗旨意识,定期开展“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少数干部不密切联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问题。为及时了解群众意愿和需求,定期组织基层干部走访入户,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做到问情于民,问意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为扩大听取民意的范围,每年开展一次“市民月”活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书信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涉及到基层党建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责成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建立服务群众新机制。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大力推行了为民服务制,建立了以区(市)为民服务大厅为龙头、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社区)点为补充的三级服务网络,成立了以村干部为主体的6000多人的农村员队伍,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

建立群众评判新机制。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每年组织开展“民评民、民评官、民评政”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活动,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干部,村“两委”干部评议镇(街道)领导班子,村民评议村级事务。为进一步增强群众评判的广泛性、代表性,还建立了电话民意调查制度,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民办实事情况、社会治安状况等进行评议,调查评议结果作为*市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坚持统筹推进,努力增强村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提高村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制定下发了后进村班子治理整顿工作意见,要求农村市区每年按倒排3%的比例确定后进村,采取派驻工作组、下派工作队等办法,着力从加强村级班子、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化解农村矛盾、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集中开展治理整顿。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市级机关和党政干部帮扶经济欠发达镇村工作,每年从*市市级机关选派*0余名处级以上干部到贫困镇村挂职,就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进行帮扶。五年来,共援助或引进资金2亿多元,引进较大项目61个,新建标准公路1*0多公里,改建整修学校22处,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2处。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4

(一)善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又是各种矛盾的交点,只要上级党组织的大政方针一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必须贯彻执行,当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不合自己意愿时,他们往往会把矛头指向基层党组织,不是闹,就是吵,严重的甚至上访,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谋事”,做到事先有考虑、有准备,而这种考虑又不能无边无际,而要客观实际,基层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首先吃透政策。而不能凭感觉,靠经验。否则,即使考虑得再多,谋划得再好,其结果也只能是顶起碓窝耍狮子,费力不好看,不仅不能很好完成任务,弄不好还会闹笑语,惹麻烦。农村基层党组织出谋划策,处理问题如何,直接决定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超前思维,透过复杂多变的形势,预见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千方百计想好解决问题的点子。如去年“7.3”洪灾后,相当一部份农户的房屋垮蹋,少数群众担心,他们不占人,怕少给或不给救灾资金,乡上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立即成立工作组到村入户,如实核对,区分全垮、半垮、危房和性质,让农户签字认可。然后按县上下达的补助标准“对号入座”,待把资金全部兑现后,可以说风平浪静。在工作中不能见子打子,哪里黑了哪里住,瞎子放羊随它去。一定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致富,群众富了一切问题都好解决,“天下顺治在民富”。

(二)会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打交道的对象就是广大农民,这当中既有遵纪守法的群众,也有个别不讲道理的法盲,既有通情达理的文明家庭,也有个别胡搅蛮缠的农户。办的事有公事、私事、大事、小事,听的话有真话、假话、好话、坏话,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工作中务必做到处处留神,时时在意,讲究工作方法,“俯下身子为官,挺直腰干做人”把依法办事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起来,学会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用政策稳定民心,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走样,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把政策宣传到户、到人,不断增强群众的政策观念,让农民知道,农村基层党组织,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干工作做事情,靠的是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个人意志。其次是用感情解民忧,农村基层党组织千头万绪的工作,吃、穿、住、行随时都离不开资金,在这方面让群众个个满意是不可能的,很多情况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群众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尽可能体贴照顾,哪怕到农民农里坐一坐,摆谈几句龙门阵也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另外就是要考虑如何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从思想上减轻他们的压力,教育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信心。三是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当前由于个别腐败现象的负面效应,群众看到的阴面较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有一定的损害,这样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宣传好的典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做到廉洁奉公,“公生明,廉生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如果不能廉洁自律,不仅要失信于民,败坏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甚至自己也会翻身落马,被人耻笑。只有做到廉洁自律,基层党组织的威性和群众的信任才会随之而来。要坚持原则,伸张正义,敢于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能成事。“空谈误事,实干兴帮”。农民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标准,也就是看你的工作过程,看你到底干了哪些事,结果怎么样,群众最讨厌那些混天闲谈,一事无成的人。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尽可能地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事情的成败,往往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标准,基层党组织,办事要有主见,遇事能决断。当群众遇到举棋不定、左右为难的事情时,往往都看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了解政策、法律,与农民相比有见多识广的优势,提出自己的主张,果断决策,关键时刻不犹豫。要注意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脱离群众什么都办不成,注重遇事同群众商量,办事同群众联系,有事要群众支持,做任何事情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和本地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办事要量力而行,步子过大容易摔跟头。一口饭绝对吃不成胖子,做好事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确保成功率。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在改革力度加大,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就会失去思想保证,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农民的心坎上,一位基层干部说:“电通、路通、水通,不如人的思想通”,对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及非常精辟。

(一)分类把握,确定重点,有的放失地开展思想教育,在具体细致中走向深入。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农民奔小康为中心,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思想境界有高低之分,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人们,其生存状况、思想状况也千差万别,这就决定我们在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层次性,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因人制宜。例如,对农村党员、干部、先进分子要加强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要求他们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对一般群众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科学文化教育,对先富起来的群众要引导其致富思源,扶贫济困,对困难群体,应多鼓励、多扶持,着重进行“自尊、自立、自爱”和艰苦奋斗教育,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引导他们遵纪守法,艰苦创业。

因地制宜。山区农村幅员辽阔,居住分散“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仅会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而且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群众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样,重点进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教育,边远地区民风淳朴,但相对封闭容易被封建迷信钻空子,应多进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及对外开放教育。

因时制宜。现阶段,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较多,重点应放在如何帮助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上,把握不同群体的特征,认真分析不同人群的心里特点和思想状态,抓住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因人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做“自选动作”,少做“规定动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千家万户,做到每个人的心里。

(二)改进作风,多办实事,把教育群众寓于服务群众之中,使农村政治思想工作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让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因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要求,现在农民中的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发的,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势必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实践证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建立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群众的“行路难”、“上学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通讯难”是农民急盼解决的难事大事,也是老百姓眼中最大的实事实惠。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办理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是赢得百姓支持拥护,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催化剂,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我乡红军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农户居住分散,水源奇缺,自古人畜靠天饮水,“碗水贵如金”。**年冬,乡干部下乡到支书何少华家随手将一盆洗过脸的水倒在地上,年过七旬的何老太太“责怪”不已,“唉呀,水是要喂牛的”。此举给在场的干部的心重重一槌。当年冬天,乡上帮助该村找水源、筹资金、买水管、测线路,把一条水管从毗邻的高燕乡拉到了红军村,解决了96%的农户千百年来饮水难问题。去年“7.3”洪灾,造成全乡死亡14(含“7.19”岩崩死亡3人)人,伤9人,房屋全跨43户,半跨89户,全乡一片废墟。乡村干部组织人力,安葬死者,照顾伤员,安抚灾民,找居所,选地址,积极进行抗灾自救。正如群众所说“生死关头看干部”。几年来,全乡兴办了大量造福群众的实事。据不完全统计,从**年来,乡党委政府为群众兴办实事31个大项,切实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通话难”、“照明难”、“上学难”等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5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明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发展是第一要务,尤其对广大农村牧区来说,无论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建设小康社会都要求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组织群众研究生产发展方向,多方听取意见,集中民智民力,制定发展规划,立足本村本组实际选准主导产业,帮助每个生产小组,每个家庭制定发展目标。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扩大服务领域,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转变作风,明确职责,科学确定自己的职责任务,深刻认识服务群众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职能。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搭建联系服务群众平台,构筑了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如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意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链双推”活动为群众做了大量好事,但作为基层党组织还要逐步探索服务群众的新途径,如成立红白事理事会,既能树立新风尚又能节约群众支出;建立村民事务代办处,统一为村民办理户籍、林木采伐、合作医疗核销手续等;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还要勤于学习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向遇到困难的农牧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等。

坚持公平正义,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其必须敢于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工作,不要倾向先富人群,不要偏袒家族势力,不要迁就亲戚朋友,在政策面前一律平等,敢于同不良风气做斗争,为群众主持公道,只要做到了就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基层党组织也就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反之党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力而成为一盘散沙或走向群众的对立面,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的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实力。农村集体经济直接滞约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都离不开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或成员可以奉献一次、一天、一年,但不可能要求他们奉献几年或几十年,他们也要维持生计养家糊口,自己没有经济来源,自家的生活就没有了依靠。再者,基层党组织如没有集体经济,就不能很好的帮助特困群众度过难关,就不能很好实现对党员的关爱,老干部的关怀,时间长了,就会失去凝聚力。要抓好阵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农牧民文化综合服务室、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室,让广大农牧民更好的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书读、有报看,农闲时可以在服务室聊天、娱乐,小病能够在村内得到医治,大病能够得到合作医疗资金的扶持。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6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

(一)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基层党组织依托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加上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打破了原有的以村为单位建支部、以组为单位建党小组的设置模式。特别是当前农村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农民群众的流动性增强,角色定位更加复杂。而基层党组织职能缺乏相应调整,导致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资源日益分散,给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带来挑战

现代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资源日益分散,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种权力协商、合作、竞争的局面,资源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遍布于各个社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在许多新生领域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由于体制限制,很多尚处于党的工作空白状态。另一方面,村级自治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组织资源。但有的基层党组织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仍习惯于代替这些组织工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有的则根本没有渗透到这些组织中去,党的影响力实质上被弱化。除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外,文化资源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教育党员、凝聚社会的又一重要资源。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受传统说教式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对于利用社区文化、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经验非常欠缺。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从目前的状况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一是少数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担心随着村民自治进程的加快,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动摇,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被削弱。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缺乏协调配合。有的村委会曲解“自治”,把“自治”与无条件的“自由”、“独立”相混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使上级分配的合理合法的任务也很难得到完成;有的村党支部包办了应由村委会做的工作,村委会很难发挥作用。三是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与其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有些人把农村基层民主等同于“人人做主”、“必须我做主”、“只能我做主”;少数先富起来的村民谋求政治地位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人甚至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干部职位;有的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这些状况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日益重视经济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往往是自己直接上项目、办企业。基层干部也往往直接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之类负责人。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许多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新的农村社会形势要求基层组织工作重心由经济向社会倾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变革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极为迫切。

二、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弱化导致职能弱化

当前,农村大部分年轻、有能力的党员都走出本地寻求更大的发展,致使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党员老龄化,组织弱化现象一定程度的存在。另外,一部分村干部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等知识的了解不多,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作无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弱化会带来职能弱化的后果,会使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使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弱化。

(二)“两委”关系定位不清,形成权责交错的局面

从制度安排的形式来看,“两委”关系是明确的,村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法组织村民自治。但实际上,理想化和多重化的组织目标设计淡化了党组织的核心职能。而且,以村委会实施村政事务管理、党支部主要发挥领导和监督权力为特征的组织运行模式带来的也往往是组织间的相互掣肘和权力纷争。

一般情况下,在各种实际村政事务活动中,党支部都处于中枢地位,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政事务工作的决策中心,对村里的大小事务负总责,村民委员会和村主任在处理村政事务时只是居于次要地位,要配合前者开展工作。因此,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职能现实性地演化变成了对村政事务活动过程的直接控制和参与,当村领导班子的决策方案与部分村民意愿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时,没有一个中间组织充当缓和或协调者的角色,本来能在村内得到解决的问题也只能通过上访渠道来解决。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精神关怀被忽视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腐朽思想的侵蚀。领导工作中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物质激励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然而,有的基层党组织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对群众的教育,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和对群众的关怀。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及人文精神关怀的缺失,致使农村社会公众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甚至思想精神境界出现滑坡。

三、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的思考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职能,当前最重要的是引导基层群众政治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加,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农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愿望随之增加,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则为政治参与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环境。但是,应当看到,人们政治参与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积极竞选者,有激进参与者,也有政治冷漠者。这表明,为了使政治参与在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内有序进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引导非常必要。

(二)体现党的领导作用

体现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职能体现在:一是深化改革。农村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及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工作必须依靠党组织来推动,领导农民通过改革走向富裕之路;二是组织农民发展合作。解决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必须把广大农民群众以利益为纽带组织起来,帮助引导群众逐步从以个体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相互依存、分工合理、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财富的新型劳动方式。领导农民发展合作,不能搞包办代替、强迫命令,主要是通过动员、示范、维权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领导农民民主自治。要把握村民自治的领导权,充分发挥自治机制在处理村政事务、集体资产、村民利益等各方面的作用,通过自治依法维护村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三)发挥引导、协调、整合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职能

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是引导、协调、整合及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党的领导。关键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和优势,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带头人,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利益主体发生冲突时,党组织要引导群众理性、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发挥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职能

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要做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就要充分利用党组织各种资源,切实为农民群众服务,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的价值,实现党的目标。要做好一切于群众有益的事情,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努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基层组织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首要前提,其关键是敢于破旧立新。思想的禁锢是对工作创新的最大阻碍,敢于解放思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基层组织工作才能富有创造性,为转变职能创造条件。

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突破口。推进“两个创新”是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群众利益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针对农民阶层的分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可以根据党员就业的不同、区域分布的变化重新进行整合。以便把每一个党员都纳入一个组织之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对农村村政事务活动的管理方式也必须根据形势进行改革,在完成好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各个阶层的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当前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学会根据市场需求,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掌握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变化的本领。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要善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在引导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要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忌强迫命令、“一刀切”和瞎指挥。

(三)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要增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对新时期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对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尊重不够,对农民的生活关心不够,主动为农民群众服务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要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现在农民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政策不落实,或者落实得不好,一些干部对政策不熟悉,把握不住政策界限,造成执行政策走样。因此,要让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党的农村政策,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把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7

今年初,**县从先教办、组织科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专题调研课题小组,深入基层实际,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乡镇机关党组织设置方面,(1)党组织设置过于小、过于分散。多数乡镇如党员数较少的扶贫办、文广站等都单独成立有党支部,不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甚至一些申请入党的同志不知道该向哪个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党组织设置重叠。多数乡镇既成立有政府支部,又成立有党群支部,在乡镇一级,很容易造成各自为阵的局面,不利于工作开展;(3)党组织设置变化频繁。有的因人变换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责任心差,造成有的党员发展工作中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入党转正未及时研究,甚至造成入党材料丢失;(4)党组织设置不协调,有的乡镇如畜牧站长担任农口支部书记,事实上不便领导如农技站等级别相同的站所,从而容易消弱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5)有的乡镇党委在调整组织设置时事前未与基层组织建设主管部门沟通,事后也未及时将相关问题报告组织部备案,造成县委领导不能及时和准确掌握情况;(6)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较为涣散。2、村级党支部(总支)设置方面,则存在党组织过大,党员不便集中的问题。(1)由于撤区并村后,村域面积增大,支部设置也过大,不便于组织生活的召开;(2)讨论吸收党员发展工作时,按照规定,赞成人数要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半数,而事实上经常召集不齐,不利于该项工作的开展;(3)基层党委在党组织设置上随意性过大,有的乡镇如两个村设立一个总支,设置较为混乱;(4)将要启动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将主要以支部为单位,支部设置过大,很难完成和达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

对策及建议:关于乡镇机关党组织设置建议,根据乡镇实际,乡镇党委可组建机关总支和教育支部(总支),机关总支下设3-5个支部。1、机关总支。总支书记建议由乡镇党务书记担任;机关总支下设2-4个支部。一是党政支部。含党委、人大、政府、纪委、武装部、党政办、妇联、团委、计生办、计生服务站、财政所、经发办、扶贫办、文广站、社会事务办、劳保所以及未列入以下支部管理的党员;二是农业党支部。含农技站、农机站、林业站、畜牧站、水工站、国土所、乡企办、粮管所、信用社;三是政法支部。含综治办、司法所、法庭、派出所,其中,派出所条件成熟的可以单独设立;四是卫生支部。主要含卫生部门。以上支部可由党员分管领导任支部书记,其中政法和卫生部门条件不成熟的可以不单独成立支部,党员纳入党政支部管理。2、教育支部(或总支)。含乡镇所有中小学中的党员,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以下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党支部。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传、帮、带和监督作用,以及加强对离退休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乡镇原则上不单独成立离退休支部,应将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支部,如因居住地太远不便过组织生活的,可以将其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要多关心老同志,让他们感到退休不退化、离岗不离党,增强老同志的参政意识。

关于村级党组织设置建议,原则上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村可设立总支,为便于广大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活动,总支下设立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居住在该地党员村干部或党员村民组长担任;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村原则上只成立党支部,下设党小组,如因地域面积太大、党员居住过于分散等原因确需成立党总支的,须按有关程序报批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8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如何,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当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核心。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乡镇党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担负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必须发挥“龙头”作用,履行好自身职责。一方面,切实抓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村党支部班子的配备,特别是选准选好党支部书记,并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和新农村管理的需要,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村级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实践者,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应把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发展致富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领导全村工作的能力,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敢闯敢干,在处理农村事务上敢抓敢管,并善于发挥其他村级组织的作用,善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优秀创业者,把优秀创业者培养成党员干部。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各级党组织必须重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和机制,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羊。为此,应围绕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优秀创业者、把优秀创业者培养成党员干部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针对目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弱、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带头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致富本领;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勇闯市场、勇于创业,带头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种养基地,带头领办劳务输出、农产品经营等中介组织,使他们成为各类大户和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能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优秀创业者。与此同时,着眼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积极做好在优秀创业者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创业者培养成党员干部。

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开创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必然给农村生产关系带来深刻变革。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开创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应始终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第一要务”,抓住致富农民群众这个关键环节,切实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变领导为引导、变强迫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建立顺畅有效的村级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议事执行机制,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来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长期得实惠。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9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党组织内新鲜血液少及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二是部分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与工作要求不适应。部分村级干部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素质偏差,思想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同时,少数干部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总感到老办法不能用,狠办法不敢用,新办法又不会用。另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缺乏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些村出现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现象。三是领导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先富起来的个别干部,有的带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参与的人多了会影响自己受益,造成带富能力发挥不突出,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党员求知求富的实际需求。四是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积累。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经济是基础,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凝聚民心的依托。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受益者,又是实践者,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为建设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方面有新举措。没有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同时,着重解决好部分党员“双带”能力不强的问题,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培训班,涉农技校、远程教育、流动党校”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帮助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党员服务农民群众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本领和水平,当好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领路人。此外,还要加快工业反哺农业进度,增加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继续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人才进驻农村协助支村两委带领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而形成市县、乡镇、村组、农户“四轮驱动”的新农村建设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范文篇10

优化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扎实构建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主要原则

1、注重服务大局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相统一,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相吻合,与农村社会管理和文明建设需求相一致。

2、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特点、“两新”组织产业和规模状况、党员人数和职业分布等因素,做到科学有序适时合理设置。

3、注重突出作用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有利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党员权利、接受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4、注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原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注重党组织和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注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认真听取群众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5、注重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要着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要就组建组织而组建组织,要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两新”组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情况统筹考虑,切实做到优化设置,实现整体推进。

三、设置形式

1、村级党组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屯规模和党员人数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一般情况下,党员10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100人,但村属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较多、发展较好,经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批准,报市委备案,可以成立村党委;党员50人以上的村,或党员虽不足50人,但村属企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较多、发展较好,经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批准,报市委备案,可以改设村党总支。

在村党委或党总支以下,可根据商业网点及农产品加工点等网点布局和各类农民组织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对农村年老体弱的党员,可单独设置老年党支部,组织管理和开展活动,可与老年体协和老年人协会对接。

2、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

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可依托产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各类行业协会可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协会的会员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中的党员,建立龙头企业党组织;对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可把业务相近的合作户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合作社党组织。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可打破地域限制进行优化设置。跨村设置的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隶属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领导;跨乡(镇、街)设置的产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其党组织可隶属产业集中地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也可隶属市相关部门党组织;对一些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发展前景好的协会或合作社,要密切跟踪培植,条件成熟可设置党委,但事前需向市委组织部申报,事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3、劳务输出人员党组织。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街)村,可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临时党组织,由市、乡(镇、街)党组织领导,也可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者由乡(镇、街)党组织和市委在外出党员相对集中地成立的流动党员党工委双重领导。

四、重点环节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党组织设置的原则、条件和程序。新建立的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通过选举产生。

1、严格按党组织设置规定程序运作。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党组织设置的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跨地域、部门、行业设立或调整党组织的,要由为主一方所在地的上一级党组织审批。

2、科学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按中央规定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在确定具有一定的规模、活动范围或党员管理区域、跨行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时,要尊重新成立的党组织的意愿,可由批准其成立的党组织管理,也可由市委与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其隶属关系,隶属关系务必在成立党组织的批文中注明。

3、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按照有利于发挥党员特长、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个人自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对暂时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新建党组织的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村党组织,向其所在的新建党组织转移临时党组织关系,接受村党组织和新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企业“两个置换”后,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和离退休党员可以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地村党组织。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和离退休职工党员人数较多且居住地较集中的,可在居住的村建立党组织。

4、积极稳妥优化党组织设置。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具体工作中既不能一哄而起,草率从事,也不能求稳怕乱,应付了事,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增强党组织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员队伍分布状况及思想动态,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在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具体落实意见,尤其是针对组织设置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具体实施步骤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的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深入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摸清本乡(镇、街)、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分布情况、集中居住区分布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党员的从业岗位、个人特长等基本情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部门工作需要,采取党员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制定党员归属和组织设置方案,并按照各类别党组织标准要求,本着“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于7月底前,将所辖范围内符合组建条件的各类别、各层次企事业单位适时组建,组建率要达到90%。

2、严格履行程序,配齐选强班子。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按照逐级审批的原则,认真履行呈报、审核和批复程序。村党委、党总支的设置,由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审批,报市委组织部备案;“两新”组织党委、总支、支部设置由属地党组织审批,逐级备案,择优选配文化程度高、“双带”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两新”组织负责人、致富带头人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难推选的,可选择乡(镇、街)和主管部门下派的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

3、建立规章制度,促进作用发挥。党组织设置调整后,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及时指导新设党组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并组织对新建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教育,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展组织活动,充分发挥新设党组织在农村基层中的凝聚、带动作用。

六、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的农村基层执政基础、促进科学发展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把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强化农村基层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并把实施“三项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