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0:13:57

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范文篇1

这次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部署2008年任务。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7年民政工作回顾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各级民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部署,民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民政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各级民政部门认真研究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政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为实现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做好各项民政工作,认清了前进方向。

――过去的一年,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均等覆盖的一年。这一年,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实现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均等化,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在农村,已有3100多万贫困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相对稳定地保障了2200多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三次提高保障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向世人宣告,城乡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另外,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到86%的县(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覆盖了所有的涉农县(市、区),1至9月份,共救助760万人次,资助2333万人参加新农合。510多万孤老和50多万孤儿的供养、养育水平有了新提高。140万人次流浪乞讨人员和求助者得到及时救助(其中站内救助80万,街头救助60万)。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解决低保边缘群体特殊生活困难。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廉租住房制度的落实,加强与教育、司法等救助制度的衔接配套,社会救助资源综合利用效能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一年,是减灾救灾能力大提高的一年。这一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多灾并发,点多面广。但灾害损失和死亡人数却少于常年。除大江大河治理发挥效能外,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实施,较大提高了救灾能力,发挥了重要的救急解难作用。今年,各地紧急转移安置1295.5万人,6000万人次将得到灾害救助。全国已重建灾区倒塌民房126.24万间。另外,提高了因灾倒房、损房和口粮补助标准,首次安排旱灾救助项目,切实保障了灾时、灾后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出现了重灾面前灾民心里不慌和社会稳定的局面。同时,今年还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八个项目。开展了减灾示范社区和“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县)”创建活动,减灾的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也进一步深入。

――过去的一年,是社会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的一年。抚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迈出新步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社会福利社会化有了可喜进展。以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推动了为老服务;民政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出台,使孤儿社会福利由养育向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的住房和就业拓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使3.5万多名残疾孤儿得到手术矫治,并建立了长效机制;调整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拓宽了残疾人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福利机构建设上,启动实施了《“十一五”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引起了社会重视,出现了比预期要好要快的势头。“慈善关爱行动”等慈善活动和“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带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福利工作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全年发行总量达620多亿元,筹集公益金210多亿元,为福利机构建设和慈善捐助提供了有力支持。

――过去的一年,是出台优抚抚恤政策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年。这一年,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出台了五个政策性文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给部分曾参加作战和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部分退役人员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惠及800多万优抚安置等对象。其中,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了15%-30%不等的幅度。这是解放以来,出台文件最多、覆盖面最广,提高抚恤补助标准较高的一次。军休干部、退役士兵和无军籍职工的交接和安置工作按计划稳步实施。全国双拥工作命名表彰大会已筹备就绪。

――过去的一年,是农村社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的一年。这一年,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确定了251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举办了三期农村社区建设讲习班,农村社区建设论证工作逐步深化。全国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效明显,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扎实推进。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并实施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社区服务正在向广度、深度方向发展。

――过去的一年,是社会组织管理取得新进展的一年。这一年,联合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社会组织税收优惠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联合有关部门完善了涉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正式启动涉外基金会登记管理工作。开展了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活动,启动社会组织评估试点。规范年检工作程序,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及时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社会组织。

――过去的一年,是区划地名等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一年。这一年,加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审慎报批了县以上行政区划调整、驻地迁移及更名等事项。联合有关部门提出了乡镇村撤并工作及乡镇管理与服务的指导意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按计划稳步实施,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和地名规划工作顺利推进。如期完成了全国省、县两级陆地界线第一轮联检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界线纠纷,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了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涉外、涉港澳台及华侨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所提升。殡葬管理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殡仪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各级老龄办公室工作协调、调查研究和参谋助手能力进一步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和主管的社会团体服务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良好,调研、培训、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普法等方面都取得新的进展。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交流不断拓展。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水平有新的提高。财务和统计工作在制定专项规划、保障重点工作、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新闻宣传和群众信访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回顾2007年民政工作,我们办了一些大事,完成了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今年工作最大的成绩是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配套。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和其它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今年工作最大的成效是构筑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线,困难群众的温饱基本解决。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农村低保逐渐向应保尽保迈进,“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惠及人群渐增,灾民救济标准提高和时效性增强,全国约有1.5亿人次以上得到了各种救助,使绝大多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今年工作最大的突破是基础设施纳入国家规划,推动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大发展。《“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以及综合减灾、农村五保供养、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儿童福利、社区服务等多个专项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首次列入国家投资项目,带动了地方配套,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今年的民政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波动水平还不完全适应,补助标准动态调整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正常增长机制有待建立。民政事业保障经费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民政对象增多、覆盖范围扩大、标准有待提高的需求不相适应;基层基础建设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设法解决。

二、2008年民政工作安排

2008年,是民政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深入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实施“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做好2008年民政工作,对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2008年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突出解决民生,积极促进基层民主,着力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的基本权益,努力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一)加强救助制度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整体效能

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一要着力抓好制度衔接。要注重制度整合,努力抓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与灾民救助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的相互配套;努力促进各项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以及最低工资制度、再就业制度的相互衔接;努力推动各项制度内容和操作上的对接,使各项救助制度实现最大效能。二要适时提高补助标准。要根据各地实际,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办法和正常增长机制,适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特别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适时提高补助水平,增加临时补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三要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在城市,要进一步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扎实推进“分类施保”,使所有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在农村,要大力抓好低保、五保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要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四要重点解决住房、医疗等突出问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及灾后重建,采取各种措施,组织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居工程”,重点帮助靠自身无法解决居住问题的困难群众进行危房改造和新居建造;要认真实施农村敬老院建设“霞光计划”,切实解决好五保对象的居住问题;要积极做好享受城市廉租房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工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城市困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五要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健全社会扶助机制,继续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建设,切实解决流浪精神病人、智障人员、危重病人的救助、返乡和安置难问题。加强部门协同,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特别是北京等奥运会举办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六要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广分级到岗的救助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救助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救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及时足额发放。

(二)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减灾救灾能力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发生频繁,减灾救灾工作形势严峻。要全面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落实“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以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为核心,完善救灾应急机制,加强灾害能力建设,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一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抓紧制订和完善各级特别是基层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建立上下衔接的预案体系。加快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进度,扩大救灾帐篷储量,丰富物资储备品种。努力改善救灾交通、通讯等设备装备。要建立基层灾害信息员制度,健全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探索巨灾应对和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二要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灾时要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做到第一时间救灾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转移和临时生活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要认真做好规划和选址,避开灾害隐患点,提高建房质量,确保达到设防标准。要高度重视今冬明春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制定周密的冬春救助方案,规范工作程序,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口粮、衣被、住房和过冬取暖问题。三要完善救灾投入机制。要加大救灾投入,根据受灾群众困难程度,提高救助标准,实施分类救助。要抓紧制订农垦、林业、渔业系统和城镇居民受灾救灾政策。要建立因灾死亡人员抚慰金制度,体现党和政府对因灾死亡人员家属的慰籍。要切实加强救灾款物基层发放和管理使用,严禁缓拨、滞拨或挪用救灾资金,发现问题要及时查处。四要认真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央和省级民政部门要成立规划落实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委、财政部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规划》的八个重大建设项目,减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已进入可行性论证,国家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项目、全国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项目、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项目已启动立项,其余三个项目明年要开展好立项工作。

(三)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积极稳妥地推动社会福利服务向适度普惠型发展。一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努力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法律规制、道德规范、社区支持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要完善社区照料功能,通过社区服务载体,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服务。积极发展公益性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机构要以收养“三无”老人和低收入老人为主,不提倡建设高档次、超豪华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机构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养老需要。继续开展“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二要加强孤儿养育工作,提高儿童福利水平。要进一步贯彻15部门《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福利政策,提高养育水平和保障标准。要依托“明天计划”长效机制,注重残疾孤儿手术矫正和康复工作。对社会的残疾儿童要依托社区和儿童福利机构,力所能及开展康复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三要维护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和社会救助。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强残疾人、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装配和行业管理。四要完善福利服务设施,提高社会福利机构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蓝天计划”要与“十一五”专项规划的实施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养护、教育、康复、特教和技能培训等各项功能,发挥指导示范和辐射社区的作用。启动全国县区综合社会福利机构建设项目,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五要加快推进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社会化。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创新孤儿社会化养育方式,进一步完善亲属抚养、收养、助养、寄养、小家庭养育等多种模式,积极推动寻根回访。进一步疏通渠道,调整政策,完善收养办法,解决事实收养问题,为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六要进一步做好福利发行工作。要继续贯彻“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深化规范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加大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力度,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深化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要坚持城乡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本自治制度,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选举中享有推选权、选举权、提名权、投票权、罢免权,对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建设享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群众自治配套制度。要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和内容,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推动村务公开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引导群众在基层民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新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特别是解决好“难点村”、“重点村”的问题。组织开展《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二要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奠定基础。要进一步探索农村社区设置的范围、规模,农村社区建设的途径、步骤、形式和重点,农村社区建设与其他各项农村工作结合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实际的推进思路。要研究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相衔接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三要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把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引向深入。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社区康复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有效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不断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研究和总结,进一步形成体现社区建设普遍要求、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城市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继续实施城市《“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深入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发挥好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牵头作用。

(五)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优抚群体服务保障水平

要高举爱国拥军旗帜,以深化改革和落实政策为重点,研究解决制约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与军队履行新使命要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场体制相衔接的服务保障体系。一要确保新出台政策落实到位。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了解决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实际困难的一系列政策,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待遇及时落实到位、兑现到人。同时,要注重研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应急稳控措施,全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着力研究解决难点问题。退役士兵安置难、优抚对象医疗难是优抚安置工作中的两大难题。要加快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经济补偿、扶持就业、重点安置、城乡一体”的安置制度,逐步从安置就业向技能培训,扶持就业和自谋职业方向转变,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难。要加快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切实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研究解决优抚对象在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医疗优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优抚医疗机构的功能,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三要进一步规范服务和管理。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调整抚恤补助标准。要探索推行抚恤金发放“一卡通”方式,切实加强各项优抚安置经费的使用管理,严禁截留、挪用。要完善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办法,抓好购买住房及货币补差政策落实,推进社会化服务进程。要加强优抚医院、光荣院、烈士纪念建筑、军供站等优抚安置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其供养、康复、褒扬等主体功能并不断拓展社会功能。四要广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要贯彻落实好将要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精神,深入开展双拥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国防意识;不断加大军地相互支持力度,配合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关爱功臣和军民共建、科技拥军等活动,推进双拥政策法规落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

按照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着力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发挥服务社会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和发展。要根据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类别,加大分类研究、分类规范、分类指导的力度。要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非公募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类组织,把更多的社会资金吸引到举办公益慈善事业中来。要着力推动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从实际出发确定登记管理方式,提出培育扶持措施。要改进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使监管工作的法规化、制度化有新的突破。二要着力解决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认真落实非营利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优惠幅度,扩大受惠范围。要争取在解决专职工作人员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职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抓住和利用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利时机,争取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承担政府委托任务上有所进展。要进一步理顺涉外组织的登记管理,总结涉外基金会登记经验,为其他涉外组织登记管理打下基础。要下大力气加强各级登记机关的机构建设,缓解登记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三要不断进行新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组织的新发展。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要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在总结基金会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进行其他类型组织的评估工作,推动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诚信建设。要在不同类型的地方设立一批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鼓励、支持有条件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探索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新措施、新办法。

(七)着力强化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的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专项社会事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息息相关,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坚持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打造民政为民的“文明窗口”。一要推进以地名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的地名公共服务。加快地名数据库建设,开展地名电话问路和地名网络服务。继续推进全国县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和地名规划工作,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研究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二要积极探索行政区划改革创新思路。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行政区划设置和主体功能区的管理要求,科学规划和论证,审慎调整行政区划和更名。三要健全界线管理体制和界线纠纷应急处理机制。继续开展平安和谐边界创建活动,如期完成年度联检任务,切实维护界线附近地区的社会稳定。四要推进婚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要加大婚姻登记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婚姻登记系统全国联网,促进婚姻登记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五要继续强化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规范殡葬服务。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殡葬改革的方针,通过完善法规政策,提高殡仪服务水平,规范殡葬服务收费行为,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需求。要创新殡葬事业发展的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指导殡葬服务机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开展公墓清理整顿工作,从严规划和审批公墓,推动公墓生态建设,倡导绿色殡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针对“清明节”已定为法定假日的新情况,做好弘扬殡葬先进文化、改革丧葬陋习和群众祭奠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引导群众选择健康文明的祭奠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八)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政工作专业化水平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新形势下民政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在组织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要继续研究社工岗位的设置。要全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抓紧研究设置民政事业单位社工岗位。二要精心组织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人事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社工考试的各项工作。要鼓励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考试,积极做好相关系统人员参加考试的宣传引导工作。三要抓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要坚持领域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继续深入推进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着力解决机构编制和经费等保障措施,不断完善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四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的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基地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九)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要认真履行指导和协调慈善事业发展的职能,大力弘扬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和慈善意识,全面落实慈善捐助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各类慈善组织,规范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行为,探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一要以新税法实施为契机,着力健全慈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机制。要积极推动《企业所得税法》和捐赠免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二要以培育慈善组织为重点,不断完善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和协调机制。着力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公信度高的慈善机构,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要引导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慈善劝募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扩大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的社会影响。各级民政部门要与有关慈善机构合作,搭建慈善救助和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要树立和光大“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慈善超市”等良好的慈善品牌,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增强可持续性,发挥其品牌带动作用。三要以扩大宣传教育为手段,建立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动员机制。要大力宣传现代慈善理念,宣传和表彰从事慈善事业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使慈善成为每个公民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形成和谐向善的良好氛围。

2008年民政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要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关键是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切实发挥民政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重点。民政工作必须立足于解决民生,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积极谋划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思路,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献计献策,把民政解决民生的举措提升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列入当地为民所办的实事。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和政府解决民生的重大部署通过民政工作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有关民政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民心工程变为现实的惠民举措。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有关方面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和综合性问题。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我们多年来推进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新形势下民政事业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落实发展规划,争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监督管理。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是民政工作的牢固根基和源头活水,必须采取切实有力举措,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民政事业。要以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手段,通过政策引导和典型激励,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民政的动员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格局。

三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发展的永恒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政事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要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培养探索精神,丰富民政工作新理念,提升民政创新能力。要把制度创新置于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突出法治民政,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形成完整的民政制度体系。要以明年5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发展电子政务,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切实提升民政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要求,加大民政科技投入,加快设备产品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步伐,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着力推进民政科技的研究应用,逐步建立健全民政标准体系,不断增强民政事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四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近年来,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基层民政建设,但是,从落实为民措施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来看,基层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省市民政厅局的负责同志要有针对性地与县市区党政领导沟通协商,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着力解决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和经费投入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政事业单位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以为民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软硬件建设为保障,以建好做强为目标,切实推进事业单位建设。要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国家“十一五”民政专项规划和“蓝天计划”、“霞光计划”等建设项目,地方留成的福利公益金要与之配套,集中财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要注重培训使用基层民政干部,不断提高基层民政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民政系统行风评议和廉政建设,加强“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向周国知、谭竹青、曹道云、金正一等民政先进人物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民政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

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民政工作新布局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让十七大精神在民政领域落地扎根。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民政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涉及方面广泛,包括内容丰富,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和紧紧把握十七大关于民政工作的新要求,精心谋划新的历史起点上调整民政工作布局和奋斗目标。

(一)着力健全“六大格局”、完善“五大体系”。按照十七大确立的重大工作部署,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民政工作的现有基础,我们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健全“六大格局”,完善“五大体系”,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健全“六大格局”,一是要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三是要健全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双拥共建为带动、深化安置改革为动力、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优抚安置工作格局;四是要健全面向公众、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五是要健全以培育发展为基础、提升能力为核心、管理监督为手段、作用有效发挥的社会组织建设格局;六是要健全以慈善文化、慈善组织、慈善政策、慈善募捐为基本架构,政府支持、社会举办、公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完善“五大体系”,一是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要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承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三是要完善以居家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四是要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五是要完善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二)适度调整目标要求,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也是民政工作同步前进的时间节点,距今只有十二年。时间紧迫,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对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认真思考新起点上民政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适度提高发展要求,适当加快发展速度,为下一个五年乃至到2020年的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社会救助要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目标,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社会福利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基本养老为重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慈善事业,在继续改善孤老、残疾人和孤儿生活的基础上,加快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适度普惠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优抚安置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抓紧研究出台各项改革措施,适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基层民主要以坚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走以城乡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政治道路,尽快实现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组织要在继续加强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基础上,力求在总量、规模、结构、布局方面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建设相适应,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自治等方面的功能。其他工作也都需要有新的更高要求。

(三)完善推进思路,优化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切实加强战略思维,继续完善民政工作推进思路,力求更加系统、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发展规律。在推进思路上,应该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区域先行”的核心思路。统筹规划,就是要总揽全局、兼顾各项,注意克服薄弱环节,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机关、基层和基础,树立全国一盘棋,做到目标共同、步调一致,确保民政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优先安排、着力推进,用重点工作影响带动整体民政工作。区域先行,就是要根据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在分类指导上下功夫,特别要注意在全国选择一些条件适宜的地区,倡导在某些工作中先走一步,探索新鲜思路、展示工作前景、提供参照样板。在优化发展方式上,要强化政府责任和社会参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民政事业,需要我们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式,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社会参与、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增强民政事业的发展能力。强化政府责任,就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协作,确保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法规政策、落实资金投入、进行监督检查等政府责任到位。扩大社会参与,就是要采取政策驱动、项目带动、上下发动、内外互动等“四动并举”的方式,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工队伍等“五社互联”的途径,有效聚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还要在民政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上,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其余的都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民政工作范文篇2

这次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年的各项任务。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县委副书记车耀光、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吴学普在百忙中亲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请同志们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讲几个方面问题,不妥之处请车书记、吴县长指正。

一、20**年民政工作回顾

20**年,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上下一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全力争先,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各项工作有新进展,整体水平有新提高,为构建和谐**,推动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实现新突破。(1)、城镇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的目标。到20**年底全县共保障1160户、2574人,发放低保资金190万元,月人均补差60元;年度内新增低保对象229户、408人。为66户、175人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保障对象调整了补差标准。把收入有所提高,已不符合保障条件的251户、398人取消了保障资格。对城镇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患有严重残疾的特困人员、单亲户以及贫困大学生家庭实施了重点保障,月人均补差达到118元。(2)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在前两年实施农村弱势群体救助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从20**年10月份起,在全县实行了农村低保制度。采取个人申请,村民评议,张榜公布,村委会申报,乡镇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等措施,把年人均收入600元以下的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由政府财政予以保障。这项制度的建立,把建国以来农村一直实行的临时性救济改为制度规范,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与进步。目前全县共保障对象2436户、4670人,月人均保障金在12元以上,开创了我县农村救济工作的新局面;(3)五保供养工作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五保对象1008人,其中集中供养630人,集中供养率为60%。现有乡镇敬老院18处,其中省甲级敬老院11处。庙镇、安陵、青兰等乡镇敬老院投资2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县敬老院年内吸收集中供养五保户56名;对其它社会散养五保户,普遍采取了村供村养、村供亲养等方法,确保他们的衣、食、住、医、葬有基本保障;(4)救灾工作及时有效。20**年我县遭受严重干旱、部分乡镇遭受风雹等自然灾害。全县受灾人口达9万人。灾害发生后,民政干部均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查灾报灾,指导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并先后争取下拨救灾资金89万元,保障了全县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与此同时,为受灾群众解决临时困难救助20多万元。两节期间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冬季暖人心”社会捐助活动,共接收捐款29万元,购买发放御寒衣被3200套,为全县特困户、三无户送去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5)城乡初步建立了医疗救助体系。20**年9月份,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城镇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对9户患有重大疾病的特困家庭实施了救助,发放城镇医疗救助金1万元;对农村患有重大疾病和绝症的特困家庭实施了医疗救助,全县有81人申请享受政府发放的一次性医疗救助金8.5万元。同时还为1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免除医疗费近5万元。

——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对全县367名伤残人员换发证件和等级调整工作;为608名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落实了抚恤定补增长政策,年增资金130多万元;投资13万元对**烈士陵园和马庄光荣院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和修缮美化;拨付资金11万元,解决了部分在乡老优抚对象的生活、治病、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为139名抗战老战士颁发了抗日纪念章,同时免费为他们体检了身体,发放慰问金1.39万元。认真贯彻落实退伍安置政策。20**年完成了37名城镇退役士兵,6名转业士官,5名二、三等伤残人员的安置任务,并实现了一次性就业。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37名城镇退役士兵落实了每人900元的在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补助金,保障了城镇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狠抓了两个待遇的落实。特别是按政策规定及时落实了工资与各种福利增长部分,解决了休干医药费超支问题,使每个休干心情舒畅,安度晚年。

——村民自治与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果。村民自治得到巩固。指导帮助村委会健全和完善了村务运行机制,强化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全县58个村的村务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妥善解决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遗留问题,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26人次,所反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对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积极筹备,确保本届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年对县城内的四个居民委员会,强化了制度建设,理顺了工作程序,培训了社区干部,改善了办公条件,居委会的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在构建和谐县城中发挥了应有作用,被省民政厅表彰为先进单位。

——社会福利工作出现新局面。社会福利发行再创新高。全县年内共销售电脑福利997万元,比上年增加676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名。为全县13名考上重点大学,而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大学生,从市局争取到每人3000元助学金,圆了贫困学子大学梦。社会福利企业稳步发展。县属六家福利企业,年内实现产值3600万元,增加值1000万元,利税700万元,为158名社会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为他们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积极实施了残障儿童康复“明天计划”,为2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15名患有唇腭裂的患者分别免费实施了心脏手术和矫正手术,减免医疗费用29万元;全年办理收养登记6例,收养登记合格率100%。

——民间组织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强化。20**年完成了9个民办非企业和17个社会团体的年检,规范了各社会团体的工作章程。同时按规定批准成立了三个协会,对新成立的协会进行了业务培训;殡葬改革在保持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重点对二次入棺进行了查处。为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新型火化炉,增设了骨灰处理机,为员工改变了工作和生活条件;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得到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简化办事程序。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20**年婚姻登记服务处被市局表彰为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区划地名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安陵、广川两个千年古镇的申报工作。为配合公安部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完成了县城和全县848个村的门牌编码任务。全面完成了城乡地名数据库的资料登录和补录工作。对城区原有和新增的14条街、25条路进行了命名和更名的准备工作。

——民政系统自身建设有了新的提高。为全面做好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各项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精神,以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团结、实干、创新、奉献”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和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20**年底,在全县行风评议中,取得了县直经济管理部门第一名的好成绩。

计划财务、民政信息、老龄委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民政局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工作距县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民政事业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民政工作进展不平衡,乡镇之间、部门之间差距较大;民政资金的投入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民政部门现代化办公手段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乡镇民政所的办公条件亟要改善;民政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年民政工作安排

2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民政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年。全县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方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倾力建设和谐**,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规范的社会事务管理,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围绕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健全救助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

救灾工作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救灾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严格按照三个规程的要求,及时查灾、核灾、报灾,准确掌握灾民底数。积极争取县乡政府的支持,切实落实救灾预算。县级依据人口将列支50万元救灾匹配资金,各乡镇依照人口多少,分别列支2至3万元。切实做好春夏荒和新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继续做好经常性的社会捐赠工作,对接收的捐助款物、严格管理,公开发放,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救灾工作的透明度。

继续做好城镇低保工作。严格政策,规范操作,既要做到全员覆盖,应保尽保。又要坚持有进有出的原则,认真落实“分类施保”和医疗救助政策,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专项救助,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有保障。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低保户在医疗、上学、就业、住房、水电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救助合力。

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今年,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做好调研、审核、审批等具体工作,形成规范的办事程序。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的协调,加大保障资金力度,确保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三是搞好农村低保与其他原有救助制度的衔接,切实做好对农村低保户的医疗、教育、生产等其他方面的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

全面贯彻落实五保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新颁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强化政府对五保工作的责任,乡镇财政要严格按条例规定足额落实五保预算,确保五保户应保尽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要继续推进农村散居五保户危房改造工程,改善散居五保户居住条件。乡镇敬老院建设要纳入本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区域性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和敬老院管理水平。20**年,全县还要建成2至3处省甲级敬老院,为实现敬老院甲级县打好基础。

着力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大病救助办法,提高救助水平,解决因重大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

(二)全面做好新时期优待抚恤和退伍安置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款,确保优抚对象生活高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今年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由县集中统一发放,并实行城乡统一;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制定和落实医疗减免政策,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加大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的保障力度,推动重点优抚对象进入相应的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体系,县乡医院要设立优抚对象医疗服务窗口,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要大力加强县光荣院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争创省甲级光荣院。年内计划完成县光荣院搬迁工作的征用土地、规划设计和基本建设任务。

大力探索并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认真落实现行的安置政策,努力完成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退役士兵安置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按上级要求,力争今年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40%以上。抓好安置保障金的预算和筹措,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确保自谋职业士兵补助金按标准发放。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城镇退役士兵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切实做好军休干部工作。继续抓好军休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的落实。积极开展各项服务,组织有益于休干身心健康的各项文体活动,切实保障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努力完善村民自治

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要求。

依法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这是今年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要严格按照《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换届选举中的宣传发动、选民资格审查、组织大会选举、张榜公开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在换届选举中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确保这次换届选举能体现广大选民意愿,真正选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带头人。

(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全面抓好老年人优待规定各项条款的落实,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开展各类有益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通过政策引导,吸纳社会资金,实行市场运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创办各类老年人养老机构,以解决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缓解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同时落实对百岁以上老人实行保健补贴制度,每人每月由政府发入100元保健补贴;二是要加强福利的发行工作。继续创新营销手段,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农村市场分额,力争年内站点覆盖率达到96%以上。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凝聚人气,扩大影响,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局分配的福利销售任务,为民政事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三是高度重视福利企业工作。要加强对全县福利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在岗残疾人比例,落实残疾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全额交纳养老保险金。用足用好福利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即征即退的退税政策。在抓好现有福利企业的同时,严格政策,争取年内再发展1至2摊新的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

(五)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做好民间组织和专项事务管理工作

以城镇社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城镇社区民间组织,要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坚持依法严格审批、登记,尤其要强化对部分社团的会费等经济收支行为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那些强行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协会组织,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行政区划要认真做好县界联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边界出现的问题,维护边界区域稳定;积极推进城镇地名的规范化管理。年内完成县政府驻地的地名规划工作。要紧紧抓住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机遇,大力推进县、乡(镇)、村的地名设标工作。继续搞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千年古镇有关资料整理和上报;殡葬管理工作要继续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火化“一刀切”方针,确保殡改工作不反弹。加大对二次装棺,丧事大操大办的治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规范殡葬用品市场。切实抓好殡仪馆的信息化建设,实行微机化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全县殡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要坚持严格执法,努力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依法做好收养登记管理,切实维护收养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特别是对民政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用途,更不能变通使用。要严格发放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阳光”操作,张榜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要继续做好信访、督查、民政信息等项工作,全面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做好20**年民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创新民政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要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以亲民、为民、重民、保民为职责,开创各项民政工作新局面;民政部门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组织协调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以争先创优的干劲,抢占先机的意识,以改革创新激活民政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加快民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智能化、网络化提升民政工作手段。通过专业化、知识化提升民政干部的素质。

二是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要把握好四个重点。第一,服务大局,关注民生。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谋好一域,管好本行,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做为各项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解决薄弱,协调发展。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实现城乡民政工作并进;第三,调整完善,注重长效。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中不适应的办法和措施,重点解决突出问题,注重长效机制的形成和长效机制的发挥;第四,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时机和条件比较成熟的,要强抓机遇,大胆改革,积极创新。

三是广辟渠道,多方筹资,努力增加民政事业经费。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到位率低,已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县乡民政部门要主动工作,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支持,确保财政主渠道畅通,争取更多的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不断增加。要积极开拓社会化筹资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捐赠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助困活动中来,以缓解财政投入不足的局面。

四是重视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加强基层民政单位建设。民政工作的对象在基层,各项任务的落实也在基层,近年来,民政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不断增加,基层负担十分繁重。有些工作有任务,缺人员,少经费,有些工作有要求,有目标,贯彻落实难。因此,要充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关心基层人员,加强基层力量,做好基层工作。当前,主要是强化乡镇民政所建设,确保有足够的人员,适应的办公条件,较强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需要。

五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首先要增强紧迫感。县乡分管人员要把工作往细里想,往实里做,往死里抓,确保既定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其次,要突出重点。全面工作要抓重点,各单项工作要抓好落实。第三,要敢于创造,县乡民政系统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旧的思维,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基础和今年的工作任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力争每年干出一两件有影响的实事来。

民政工作范文篇3

一、加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低保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认真落实城市低保、城市“三无”人员保障政策,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文件精神,对申请和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及时掌握辖区低保户的信息,做到“有进有出、应该保尽保、应退尽退”。

(二)做好医疗救助工作。落实医疗救助新标准,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并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工作的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将医疗救助对象姓名、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做到政策公开、资金公开、保障对象公开。

(三)加大城市解困工作力度。督促辖区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对城市解困户在就学、就业、就医、生产等方面给予帮扶,做到“输血”与“造血”、解困与扶志相结合,确保2016年解困户全部解困。

(四)落实“一门受理”、“救急难”和服务窗口工作规程。贯彻落实《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规范推进“救急难”工作机制,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二、进一步增强综合防灾能力建设

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强化临时应急救助和其它各项救助政策之间配套衔接,扩大救助覆盖面,建立“防、减、救、助”四位一体的灾害救助救援体系,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救助能力。各社区之间组织开展救灾应急演练观摩活动,通过对救灾应急工作的学习、演练,不断提高辖区整体救灾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辖区灾害信息员网络,加强信息员救灾业务知识培训,完善灾情核查上报机制,统一灾情评估的方法、内容和标准。督促各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减灾社区建设常态化,争取2016年创建1-2个社区。

三、完善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做好12名“三无”人员和4名孤儿社会福利服务工作,按时发放补助,定期对辖区“三无”人员和孤儿进行摸底,确保“三无”人员和孤儿基本生活和权益得到保障。加强殡葬法规、政策、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开展文明祭扫活动。

四、全面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对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丰富和拓展居务公开的内容,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公开。各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民主日”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听取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居民实际问题。

2016年,街道计划对5个社区办公楼进行改扩建,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环境;将“亲情服务”作为开展社区工作、服务居民的有效载体和方法,因地制宜推广“一刻钟服务圈”、“邻里换吧”、“心理疏导室”、“志愿服务队”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社区干部的服务水平。为增强老旧小区为民服务功能,利用援疆项目资金,完成老旧小区户外健身器材配置工作。组织做好辖区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证考前网授、面授学习班的报名、资格证考试的组织工作,不断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

五、全力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

全力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复验抽检的迎检准备工作。建立双拥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结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大力宣传双拥典型人物和军民融合发展亮点。组织开展“八一”建军节系列庆祝活动和拥军优属活动。全力保障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住房、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政策落实,做好退役士兵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

六、推动区划地名工作

根据区、州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安排和要求,完成2016年度普查任务。

民政工作范文篇4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业绩,整体推进民政各项工作,促进全市民政事业平衡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一、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近年来不断的努力,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已经在全省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救助标准、救助内容等方面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因此,20*年要继续将社会救助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按照“抓落实、促平衡、打基础、上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1、以“春风行动”为总载体,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制度,围绕“不让一户家庭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的目标,按职责分工做好资金的落实、募集和救助金发放、走访慰问等工作,做到责任、资金、政策“三到位”。

2、深入开展实物捐赠活动。老城区在建立“捐赠物资调剂中心”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开展“爱心家园”、“慈善超市”等形式多样的实物帮扶活动,逐步建立规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萧山、余杭区和各县(市)在城关镇试点。

3、落实医疗救助政策。杭州市医疗救助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年,老城区要按照杭州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的精神,做好医疗救助金审核、发放等工作。其他区、县(市)要落实并完善已出台的医疗救助政策。

4、继续加大集中供养工作力度,加快敬老院建设,确保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并切实提高入院供养比例,圆满完成省、市提出的目标任务。

5、落实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金,加快工作进度,争取提前完成改造计划。

6、萧山、余杭区和各县(市)进一步完善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圈”,并出台相关的配套援助措施。

7、推进帮扶救助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帮扶救助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市区构筑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相联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帮扶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继续加强社区建设

加强社区建设是适应新时期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20*年,要以继续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区)活动为载体,以贯彻落实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和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为民服务为落脚点,以社区医疗卫生、就业服务、为老服务、帮扶救助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内容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服务,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

1、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强化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等五个好的要求,建设好社区党组织。以克服社区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为重点,推广设立社区办事大厅的做法,进一步规范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政会、成效评议会等“四会”制度,落实好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减轻社区工作负担。进一步推进“撤村建居”社区体制改革,健全组织,增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2、加强社区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和社区服务评估体系。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设好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效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整合资源,建设好便民利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快捷、实惠、优良的服务。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举办好新一届“邻居节”。

3、加强社区基础建设。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加强社区共建,继续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强化“撤村建居”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条件的意见》和《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三、切实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全市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在2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民政部门要做好指导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严格依法选举,确保按时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同时,理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体制和协调机制,争取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有率达到80%。

四、再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业绩

杭州市虽然取得了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佳绩,但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以后,我市的县(市)一级都没有获得过“双拥模范城”称号,在这一方面落后于省内一些兄弟城市。20*年,要以“固长城、稳军心”为目标,以争创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主线,将双拥优抚安置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再创新业绩。

1、贯彻落实省双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科技拥军的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部队解决战备训练中的技术难点。确保杭州市争创省双拥模范城,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力争有1-2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研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及时完成伤残军人伤残等级套改和新证换发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政策。各县(市)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3、完善安置就业与扶持就业、政策扶持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保障体系,加强城镇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研究制定为自谋职业转业士官免费办理二年基本养老保险的办法。确保义务兵自谋职业率保持在90%以上,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率保持在35%以上。

五、整体推进民政各项工作

1、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要加强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和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老龄工作基础。继续深入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努力完成为老年人办的十六件实事。

2、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杭州市老年福利事业发展水平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后,加快老年福利机构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0*年,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途径,完善配套措施、优惠政策和运作方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同时,规范“星光老年之家”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为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社区进行适当扶持。根据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的实施工作。

3、做好行政区划调研。从城市化发展和降低行政机构运行成本的趋势出发,做好科学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调研工作,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把握大局、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村撤并工作。

4、提高地名管理水平。根据市区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的实际,地名标志工作要从以设置为主转为以维护管理为主,建立和完善地名标志的长效管理机制。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市区地名空间数据库,实现地名的快速查询和动态管理,提高地名管理信息化水平。结合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做好历史文化地名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5、加强民间组织管理。深入抓好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规范协会的各项管理制度,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和诚信建设,为打造“信用杭州”服务。加强民间组织法制建设,争取出台行业协会管理的政策法规。

6、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力度抓好农村生态墓地建设和“三沿五区”坟墓清理工作,努力使生态墓地覆盖率和“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都达到80%。千岛湖大桥通车后,淳安县要全面实行火化,完成“三步走”的方案,使全市火化率达到100%,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7、规范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协调指导富阳市完成婚姻集中登记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婚姻登记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婚姻登记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省民政厅要求20*年全省实现婚姻登记联网,我市计划6月底以前六城区完成解放后历年婚姻登记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其他区、县(市)加快进度,尽早完成全市联网。

民政工作范文篇5

一、全力做好发放灾后救济工作。

1、上半年我镇先后遭受了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各地造成了不同的经济损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为了切实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将救济款5.5+24=29.5万元下拨到各个办事处。及时有效地发放给特困户,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衣服320件,被子230床。同时镇还府决定将春荒救济款5.2万元下拨给个办事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2、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和特困户共发放5万元,从今年一月到现在临时补助已经发放5万元。

3、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全镇共有11户迫切需要重建的倒房户要求重建,我们已把筹建计划落实到人,争取年底之前完成。共发放重建资金5.1万元,灾后自救资金1.8万元。

二、以社会化工作为目标,深化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继续做好慈老龄委、地名设制等各项工作。

1、继续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全镇现共有五保户76户,其中入住敬老院的共有52人,院户挂钩的共有18人,分散供养的共有6人。每个季度我们对入住敬老院的五保户发放元零用钱和医药费,对城镇院户挂钩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发放480元,对农村院户挂钩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发放300元,在今年端午节期间给全镇所有五保户发放慰问品:衣服100件,裤子100件,拖鞋120双,电风扇60台,夏令药品70多份,切实关心和保障他们的生活。平时注重对万全和水亭敬老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多方筹集资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将建一所上档次的镇中心敬老院。

2、上半年来调查摸底共解决了20名特困学生入学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

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我们每季度对低保对象进行审核。对超过低保标准对象及时予以取消资格,对上报应保未保的对象进行审核、公示纳入低保。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316020元。

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双拥优抚工作。

全年共发放伤残金217870元,目前全镇已有39名伤残军人和伤残人民警察拿到了新的伤残证。对优秀士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对荣立过三等功的士兵给予奖金。

五、做好残疾人生活困难及就业服务工作。。

今年昆阳镇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为了推进我镇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使社会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昆阳镇人民政府与平阳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办了“爱心助残•平等共享”广场活动。

1、为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12900元及慰问品,为下肢残疾人赠送轮椅4辆;

2、举行以县特校优秀残疾学生节目为主的特殊文艺汇演;

3、召集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免费为社会服务,开展残疾人朋友开展“社会为我助残,我为社会服务”活动,

4、是举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知识有奖竞答并发放纪念品1000份。

六、强化措施,加强民政工作者的自身建设,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今年六月份民政干部前往浙江温州手语基地学习手语,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者自身素质建设。9月份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街道残联理事长培训。

七、加强民政综合救助工作。

对外来流浪乞讨人员及弃婴进行遣送、管理、送养。在办公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加班加点,解决了弃婴、流浪汉、疯子等事件20起。

民政工作范文篇6

一、全力做好发放灾后救济工作。

1、上半年我镇先后遭受了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各地造成了不同的经济损失,为了切实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将救济款5.5+24=29.5万元下拨到各个办事处。及时有效地发放给特困户,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衣服320件,被子230床。同时镇还府决定将春荒救济款5.2万元下拨给个办事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

2、春节慰问困难群众和特困户共发放5万元,从今年一月到现在临时补助已经发放5万元。

3、5号台风和9号台风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全镇共有11户迫切需要重建的倒房户要求重建,我们已把筹建计划落实到人,争取年底之前完成。共发放重建资金5.1万元,灾后自救资金1.8万元。

二、以社会化工作为目标,深化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继续做好慈老龄委、地名设制等各项工作。

1、继续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工作。全镇现共有五保户76户,其中入住敬老院的共有52人,院户挂钩的共有18人,分散供养的共有6人。每个季度我们对入住敬老院的五保户发放元零用钱和医药费,对城镇院户挂钩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发放480元,对农村院户挂钩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发放300元,在今年端午节期间给全镇所有五保户发放慰问品:衣服100件,裤子100件,拖鞋120双,电风扇60台,夏令药品70多份,切实关心和保障他们的生活。平时注重对万全和水亭敬老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多方筹集资金,将建一所上档次的镇中心敬老院。

2、上半年来调查摸底共解决了20名特困学生入学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工作。

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我们每季度对低保对象进行审核。对超过低保标准对象及时予以取消资格,对上报应保未保的对象进行审核、公示纳入低保。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316020元。

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双拥优抚工作。

全年共发放伤残金217870元,目前全镇已有39名伤残军人和伤残人民警察拿到了新的伤残证。对优秀士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对荣立过三等功的士兵给予奖金。

五、做好残疾人生活困难及就业服务工作。。

今年昆阳镇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为了推进我镇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使社会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昆阳镇人民政府与平阳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主办了“爱心助残•平等共享”广场活动。

1、为贫困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12900元及慰问品,为下肢残疾人赠送轮椅4辆;

2、举行以县特校优秀残疾学生节目为主的特殊文艺汇演;

3、召集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免费为社会服务,开展残疾人朋友开展“社会为我助残,我为社会服务”活动,

4、是举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知识有奖竞答并发放纪念品1000份。

六、强化措施,加强民政工作者的自身建设,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今年六月份民政干部前往浙江温州手语基地学习手语,进一步增强民政工作者自身素质建设。9月份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街道残联理事长培训。

七、加强民政综合救助工作。

对外来流浪乞讨人员及弃婴进行遣送、管理、送养。在办公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加班加点,解决了弃婴、流浪汉、疯子等事件20起。

民政工作范文篇7

*年*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重点围绕“三类群体”解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保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既适度普惠又可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二是更加注重能力建设。重点围绕“三社互动”,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社工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民政部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多元共存的和谐能力。三是更加注重平台建设。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民政工作“五大平台”,在救助帮困、社区建设、双拥工作、老龄工作、民间组织管理方面强化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部门决策服务,为基层和社会服务,形成推动民政工作的合力。

一、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通过细分困难人群、细化救助政策,深化“分类施保”,完善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刚柔相济”的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人群的托底性保障,做到“应保确保、应业尽业、应帮即帮”。

1、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根据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相应调整特殊救济对象补助等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进一步降低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就学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和职校阶段的费用减免等措施;配合居民医保制度出台,提高医疗救助的力度和受益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高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收入豁免标准,健全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

2、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拓展互助帮困工作的参与面,加大对社区综合帮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培育慈善意识,研究扶持政策,营造慈善氛围。

3、加快救助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救助人员的能力素质。

4、提高救灾应急能力。细化本市救灾应急预案,年内完成闵行备灾仓储的改造工程,在部分区县开展“社区减灾”试点,完成20个居民减灾示范小区。

5、继续建设“市民收入核对系统”,在全市城市化地区的126个街镇全面铺开。

6、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进社区,年内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

二、以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工作

根据老年人照料的现实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从“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完善“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家庭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探索多层次、多品种、可组合、可选择的养老新模式。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采取更有效的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养老事业。

1、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从13万人增加到17万人,其中享受养老服务补贴人数从7万人增加到10万人。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设立2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2、加强为老设施建设和老龄工作。以郊区薄弱村为重点,资助养老机构改造,建设30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以高龄、病残、独居老人为重点,为1万名有需求的纯老家庭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继续落实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活动。鼓励、推动社会各行业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优待项目和措施。推进“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试行养老机构意外责任保险,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研究。组织开展第六期“银龄行动”,探索本地区开展“银龄行动”的有效途径。

3、发展福利事业。*年销售额力争突破23亿元。此外,根据民政部要求,完成全市孤残儿童福利证的发放工作。

三、深化双拥共建,巩固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从国家利益和国防大局出发,积极为驻沪部队和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在物质帮助、精神褒扬等方面加大力度,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优待。

1、筹备召开本市双拥命名表彰大会,规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双拥工作。

2、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提高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军嫂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和服务体系,扶持退役士兵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4、认真做好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完成军休安置年度交接任务,落实好第四批无军籍退休职工接收安置计划,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改革工作。

四、推动社区服务,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以提升功能和完善机制为重点,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1、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全市标准件的配送率达到70%以上;抓紧研究制定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标准,使各类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扩大“一口”受理的比例和“一头”管理的试点,开展“全年无休”和“全市通办”的研究。会同市农委推进村级社区事务点建设。

2、加强居(村)委会能力建设。研究完善居委会运作机制和设置模式,进一步改善居(村)委会工作条件,组织开展街镇负责人和居(村)委会主任的业务培训。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和“三会制度”,进一步探索推进社区共治。深化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400个、示范镇30个,争创全国模范区。

3、推进社区服务热线联动。以市社区服务热线“962200”为统一受理调度平台,指导区和街镇社区服务热线的运行,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4、指导推进社区建设。跟踪了解和总结推广街道财力保障体制改革成果,推进街镇职能转变。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推进建立社区综合保险等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建立社区注册志愿者制度,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五、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以促进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着力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发挥它们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社会诉求、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1、推进社会组织的分类发展。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行业协会。扶持和培育非公募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

2、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政策。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进一步落实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政策。落实社会组织年金制度,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养老保障水平。探索成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基金,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3、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扩大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试点范围,探索推行社会组织财务收支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研究制定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行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制定本市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涉外社会组织的登记试点工作,研究涉外社会组织和国内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工作,对部分社会组织资金募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动执法机制。

六、全面推进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管理专业水平

研究全市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认证工作,增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进一步加大民政系统社工队伍建设步伐,形成示范效应。

1、推动多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社工职业水平评价考试相关工作,研究制定社工岗位设置、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扩大社会工作试点,探索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2、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工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社工本土化实务能力。推行社工见习计划,推进机构、社工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提高社工的工作实效。

七、加强规范,进一步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1、完善行政区划管理工作。总结、梳理和完善本市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方面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本地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巩固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制度。继续做好无居民岛屿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村(居)委会核界工作。

2、规范婚姻与收养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预约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开展有关婚姻家庭和谐的咨询服务。加强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做好收养登记的调查、评估和事实收养的源头防范,配合修订《*婚介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婚介机构规范管理。

3、提升殡葬管理工作水平。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清明节市民祭扫的接待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帮困济丧工作,完善低价丧葬用品套餐服务,在全市殡仪馆推进节俭型殡殓服务。促进节地葬式改革,扩大海葬社会影响力。制定殡葬中介服务标准,促进殡葬市场健康发展。

4、做好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全面实施福利企业税收新政策,推进新型示范福利企业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推进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一步就业。加强本市康复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继续抓好本市城镇重残人员纳入医保相关复核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民政自身建设,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党风、政风、行风“三风联动”,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提高民政工作的透明度、便捷度和亲和度。

1、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和政风行风建设。*年是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的评审年,要及时整改测评中存在的问题,抓好民政服务窗口的标准化建设,培育民政优质服务品牌。建立“政风行风热线”反映问题的协调处理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对窗口单位的民主评议。

2、提高民政队伍专业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曹道云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弘扬民政孺子牛精神,塑造民政核心价值观,培养民政职业操守,推进民政文化建设。完善民政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细化专业分类,优化专业结构,研发品牌课程,加强专业培训。

3、加强民政法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家庭收入核对、五保和养老机构等方面的立法调研。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职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建立市民政局集中实施行政执法的体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市和区县民政行政机关内部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

4、推进民政业务的标准化建设。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建设为先导,认真开展和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婚姻介绍、公墓服务、殡葬服务等标准化建设。积极组织推进社区服务中心、福利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可行性调研。

民政工作范文篇8

(一)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1、深入扎实的做好救灾工作,努力做到“四个第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救灾预案,充分发挥其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加强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2、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和医疗救助工作。着力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确保人均月补差年递增率达10%。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抓好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加大季查年检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工作力度。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要狠抓配套资金的落实,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降低救助门槛、简化救助手续、提高救助标准。

3、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2009年全市改扩建敬老院24所,上半年力争全面动工,同时不断改善条件,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认真落实敬老院工作待遇,重视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

(二)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不低于6个平方米橱窗式的要求,抓好村务公开栏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大力开发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有效覆盖、有序参与的农村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同时,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抓好社区平台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居委会直接选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

(三)稳步发展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发展老年产业,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入福利服务领域并给予资助。大力发展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探索福利事业“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办法。认真做好福利发行工作,2009年力争销售8000万。加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建成管好我市综合性的社会福利中心。认真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逐步完善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狠抓基层老协建设,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筹备举办第二届老年艺术节。

(四)切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扎实做好双拥各项工作,积极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市本级和泾县、绩溪县要确保再次被命名,宁国市和广德县要争取进入全省双拥模范城(县)行列。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办法》,完善各项优待抚恤制,着重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待遇的制度实,为优抚对象办实事。增强政治敏锐度,认真做好建国60周年烈士褒扬工作。同时,要重视伤残人员的评残工作,进一步规范受理、审核、报批手续。继续推进退伍士兵安置办法改革,进一步完善自谋职业补助金发放办法,提高安置补偿标准,扎实稳妥地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完成军休干部住房制度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涉军群体优抚安置政策,确保稳定。

(五)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志愿者服务工作

开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加强部门之间的支持与配合,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搭台、社团承办、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慈善救助平台,形成多层次的慈善事业组织和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国家对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慈善资金劝募力度,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等主题慈善捐助活动,进一步扩大慈善救助范围。

(六)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并重,积极培育发展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审慎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区域界限联检及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快城乡地名设标工作。指导和督促县市区抓好地名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抓好平安边界建设。切实加强殡葬管理,大力推进殡葬改革,依法规范殡葬行为。抓好公益性生态公墓的试点,巩固殡葬专项整治成果。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认真解决好全市的事实收养问题。

民政工作范文篇9

这次全县民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民政工作,安排部署20**年的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县委副书记杨永华、政府副县长尹为民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年民政工作回顾

20**年,全县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主旋律,积极主动服从于、服务于和谐**建设,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以人为本,城乡社会救助实现了新突破

20**年,我们更加注重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助学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开创了全县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

救助底数在调研中兜清。**年先后四次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低保户、社会五保户、城镇低保户四个层面的人员进行了调查走访。采取由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乡,同乡镇民政干部一起,村村到、户户访的办法,基本兜清了全县785户优抚对象、2575户农村低保户、3576户社会五保户和1271户城镇低保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按贫困程度立卡建档。通过调研,真正了解了民政救助对象的所思、所求、所盼,初步探索出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因贫施救的救助工作新路子。

城镇低保在深化中提高。对城镇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将保障标准进行了调整。因生活水平提高取消了61户、153人;降低保障标准的有17户、50人;因生活水平下降,提高保障标准的有55户、175人;通过个人申请,单位(社区)申报,入户调查核准,年内新增加低保对象229户、263人。对所有保障对象实施了一、二、三类救助办法。自**年9月份开始对全县731户、1822人按照新标准进行了调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45元。全县共有1271户、2591人享受保障,**年保障资金210万元。

农村低保在稳妥中运行。根据上级要求,我们把农村居民年收入低于600元以下的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个人申请,村委会申报,乡镇政府调查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村、乡(镇)、县三级审批制度,做到了村有个人台帐,乡镇有花名册、调查表,县有申请表、审批表。**年全县2575户、4934人,每人每月享受到12元生活保障金,年保障资金达72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五保供养在强化中发展。在乡镇敬老院建设中,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乡镇敬老院普遍进行了一次全面整顿。在整顿中采取班子成员对较为后进的院进行分包,针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通过整改,出现了新的变化。**年各院新吸收了45名五保户到院集中供养。全县18处乡镇敬老院共集中供养院民496名,青兰、王千寺两个院积极争取乡镇资金支持,院民生活费由过去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以上。留府、刘集两个院的卫生条件有了明显改善。18处敬老院已有12处达到省甲院标准。为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重新对全县2889名社会五保户进行了调查、审批、认定和发证,建立健全了五保供养工作档案,把五保敬老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救灾救济在深入中完善。**年共为全县385户城乡困难群众解决临时救济金20万元,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11月份在全县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接受社会捐款33万元、衣服110件,购置新棉被1600床、棉褥1600床、棉大衣500件、棉衣裤1500套,冬季御寒衣被及时发放到特困户家中;**年共下拨救灾款81万元。用于解决4200户、15300人因灾而造成的生产、生活困难。

医疗救助在稳步中推进。根据《**农村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城镇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我们开展了对因重大疾病而致贫、返贫户的救助活动。年内共有113户患重大疾病和绝症的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每户发放医疗救助金1000元—3000元,全县用于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金达18万元。

(二)顾全大局,优抚安置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优待抚恤政策全面落实。全县现有残疾军人457人,“三属”249人,在乡老复员军人778人。这些人大多扛过枪、受过伤,为祖国解放和建设做出过贡献。现时他们年事已高,被各种疾病缠身,又受家庭成员素质制约,程度不同的存有生活难、住房难和治病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因户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予以帮扶解困。首先,优待抚恤金全部按提标后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年共补发增长部分优抚金67万元。其次,拨付优抚资金33.35万元,用于解决2户优抚对象住房难,385户优抚对象的生活难和135户优抚对象的治病难;第三,拨付资金10万元,为全县496名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免费检查了身体,并将免费体检形成制度。第四,对67名企业伤残军人和778名在乡复员军人进行了信息采集,实行微机管理。第五,提高了现役军人的优待标准。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由过去每年500元—800元,提高到1000元,实现城乡标准统一,由县集中发放。

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按时完成。**年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名,按政策规定对其中的19人以分配了工作并上岗,10人自愿要求自谋职业,并发放了一次性补助金;落实了待安置期间生活保障金。同时认真了解退役士兵的思想动态,做好城镇退役士兵的稳定工作,保持了社会稳定。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了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为军休干部解决超支医疗费3.5万元。利用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军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年我县军休工作先后被省市命名表彰为先进单位。

(三)强抓机遇,社会福利事业迈出新步伐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为3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免费做了康复手术;为21名患有唇颚裂患者免费实施了矫正手术;为14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

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开展了全县老龄人口统计工作,为老年人建立登记表,为百岁老人建立特别档案,百岁老人每人每月享受到一百元的医疗保健金。重阳节和春节期间对特困高龄老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福利发行再创历史新高。**年销售福利130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名。为充分发挥福利的社会效益,积极争取市民政局福利销售中心的支持,为我县20名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生争取助学金6万元,圆了寒门学子大学梦。

(四)注重管理,各项社会事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宣传政策,把握程序,严格要求,缜密运作,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任务。全县848个村委会共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829名,副主任561名,委员1642名。在选举工作中,明确指导思想,提早制定工作方案;搞好调查研究,强化督导检查;坚持因村制宜,不搞大轰大嗡,确保了全县农村大局稳定。为发展经济强县、和谐**提供了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基层组织保障。被省政府表彰为换届选举工作先进单位。

城镇居民委员会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对城镇四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期业务培训。重点是指导他们熟悉业务,掌握政策,搞好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社区工作的开展。

民间组织、行政区划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对全县19个社会团体和6个民办非企业进行了年检,新成立了10个社会团体和1个民办非企业,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社会和谐发展。按上级要求,完成了我县与周边县市的行政区域勘界工作,被省民政厅表彰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先进单位。

婚姻、收养登记工作日趋规范。去年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3905对,办理离婚登记289对,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在05年达到省星级标准的基础上,**年又有新的提升,成为民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3例,合格率100%。

殡葬改革健康发展。全年共火化死亡遗体2920具,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加大了制止二次入棺和丧事大操大办力度,规范了殡葬服务秩序,强化个体运尸车辆管理,为丧主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开展。

做好街路更名,县城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原则,在大部分主干街路保持原有名称的基础上,新命名了6条主干路的名称;重新更名了3条主干街,4条主干路的名称。新的街路名称已全部启用。为规范地名名称,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筹集资金20多万元,完成了县城城区第一期主干街路的4条街、4条路、37块标志牌的设置和安装任务,使**县城整体形象有了新的提升。

此外,班子建设、行风评议、计划财务、民政宣传、老龄委、信访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进步。**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突出单位。行风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经济管理部门第一名,获得两年免评资格。民政局被省评为模范社区。民政局被省评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先进单位。信访工作被省民政厅表彰为平安创建基层示范单位,民政宣传被市局表彰为先进单位,为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社会救助水平与弱势群体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五保还未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补助水平还比较低。二是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县光荣院、乡镇民政所、敬老院等基层工作单位的条件较差,与实际要求很不适应。三是民政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二、20**年重点工作部署

当前民政部门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更使我们感到责任在肩,不可懈怠。这就希望和要求民政干部职工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准位置,倍加工作,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为民政事业协调,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年全县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创新实干,跨越发展”主旋律,弘扬民政系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规范的事务管理,为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围绕这一总体要求,今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全社会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制度。进一步修订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实地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密切关注冬季霜冻、夏季冰雹和风雨灾害,在第一时间到场检查灾害损失情况,准确掌握灾民生活底数,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完善和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低保在加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要进一步加大“分类施保”的力度,对特殊困难家庭给予针对性的专项救助和重点照顾。对农村低保户,要进一步落实政策,强化规范建设,多方筹措资金,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全县所有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不低于25-30元。严格落实申请、审核、审批制度,形成合理规范的办事程序。积极争取县级财政投入,把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实现社会化发放。坚持保障公开,以公开促公平、公正,确保将低保金真正发放到最困难的家庭中。

大力强化乡镇敬老院建设,推进区域敬老院建设,努力实现农村五保按标施保。市局根据民政部提出的“霞光计划”,拟在全市筹建8所区域敬老院。去年我们根据我县县域大、人口多、孤寡老人多、集中供养人数较少的实际情况,已向市局提交了建设区域敬老院的计划报告,为了争取在区域敬老院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加大跑办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把建设区域性敬老院做为为全县弱势群体办的一件好事和实事。同时,积极强化现有乡镇敬老院建设。我县现有农村五保户达2889名,在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仅有496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降河流、温城、留府等乡镇敬老院的扩大任务,切实加大县乡财政投入,增加院民住房,提高集中供养率。要切实落实好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安心工作。同时,要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积极争取县委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对散养的五保户落实财政供养资金,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加入新农合,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办法,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要着力推进城镇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完善救助办法,提高救助能力,尽最大能力缓解城镇困难家庭医疗难问题。

(二)深入扎实的做好优抚和安置工作,为优抚对象办实事

切实加大拥军优属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抚恤补助费和现役军人家庭优待金足额兑现。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同步提高。要采取有力措施,协调相关部门,把优抚对象医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逐步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1—6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要大力加强光荣院硬件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县光荣院搬迁任务。同时要提高县光荣院的管理服务水平,争取跨入省甲级光荣院行列。

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认真执行现行安置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要深化安置改革,大力推进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抓好安置保障金的预算和筹措,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增强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信心和能力。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做好农村退役军人两用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坚持预防为主,突出做好复员退伍军人稳控工作。切实落实好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加强军休所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住房、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军休服务水平。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政治文明

继续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续工作。主要是对第七届选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制定解决方法和对策。同时要继续关注尚未完成换届选举难点村的工作,尽早选出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深入开展建设和谐社区工作。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的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努力建设新型社区。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优化干部结构,改善办公条件,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四)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福利机构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老龄工作水平。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抓好老年人优待规定各项条款的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

加强福利的发行工作。要以拓展福彩市场,塑造品牌形象,强化管理手段,增强竞争力为重点,确保我县福彩发行量再创新高。要进一步开发农村市场,不断扩大福彩在农村的覆盖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中福在线在我县占领市场。

要切实做好福利企业工作。加强对全县福利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在岗残疾人比例,落实残疾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全额交纳养老保险金。用足用好福利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即征即退的退税政策。在抓好现有福利企业的同时,严格政策,争取年内再发展1—2摊新的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

(五)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行业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顺应农村经济发展,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一步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坚持依法严格审批、登记,特别要加强对部分社团的会费等经济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那些强行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协会组织。严厉打击取缔非法民间组织。

切实做好区划地名工作。要在4月底前完成地名数据库的数据转换,建立和完善地名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县城、乡镇、村的地名标志设置和制发门牌证工作。下半年完成县城第二批地名设标任务。全面实施地名服务工程,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维护工作。

进一步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坚决落实火化“一刀切”工作方针,保持全县火化率100%;要充分利用新的《殡葬管理条例》颁布的时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我县殡葬服务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对个体运尸车辆管理力度。采取乡镇申报,县局审查审批的原则,每个乡镇保留一部车况良好,证件齐全的运尸车;要加强殡馆所行风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全县人民提供方便、节省、优质、简朴、周到的殡仪服务。

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登记人员的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协调财政、人事等部门解决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从源头上解决有偿服务问题。积极推行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建立婚姻登记情况网上查询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对专项资金的发放管理和监督。今年,国家将社保资金列为审计重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所有专项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规定程序、规定手续发放到规定群体手中,不得截留、挪用、苛扣、延误。当前要抓紧时间搞好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确保不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要继续做好民政信息、计划财务、信访、督查等项工作,全面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实现全县民政事业新跨越

创建和谐社会给民政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县人民对民政事业寄予厚望。县乡民政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创新实干,以振奋的精神,前瞻的思维,宽阔的眼界,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民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实现全县民政事业新跨越。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当前全县正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在思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地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束缚,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眼界,创新工作方式,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新思想、新思路、新经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创新实干、跨越发展”这一总体目标,真正把民政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融入到构建和谐**的具体实践中,使民政工作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努力争取资金投入。民政承担着大量帮困助贫、扶弱济孤的工作。但从低保、医疗救助、救灾、优抚等各项资金列支的情况看,县乡还程度不同的存在不予列支、列而不支、或列多支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我们争取资金和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办事靠能力,发展靠实力,要发展民政事业,必须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首先,要保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畅通。县乡民政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的支持,加强与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对民政事业经费的增长和投入。其次,要拓展社会筹资的辅助渠道。继续开展各类社会捐助活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第三,要研究、用好政策。抓住各种时机多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到**民政事业中来。

第三,大力加强民政设施基础建设。民政部门所属的光荣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事业单位是我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重要载体,关系到民政部门乃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民政部实施的“蓝天计划”、“霞光计划”,集中力量新建、改建、扩建一批社会福利、优抚、救助、养老等事业单位。特别是要完成县光荣院建设、区域敬老院和县老年公寓的建设,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第四,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民政管理水平。要继续探索和不断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时刻保持民政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将各项民政工作的依据、程序、时限、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做到政务公开,依法管理,规范服务,廉洁从政。

第五,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为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县乡民政干部要努力加强学习,特别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知识。要加强对民政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民政队伍的党风和廉政建设,确保民政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廉洁性。

民政工作范文篇10

2012年全县民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讲大局、惠民生、促创新、重管理、强服务”的基本思路,提升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科学水平,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12年民政工作的总体安排可以概括为:“234”工作目标,即“实现两大能力的提升、完成三项任务、力推四大民生工程”。

两大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大任务――全面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任务,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完成乡镇勘界工作任务并完成新的区划图;完成争资争项和招商引资任务;

四大民生工程――完善社会福利中心各项设施并兼并梅林福利院,建设好储潭、江口敬老院,改造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改建婚姻登记服务大厅。

三、工作措施

一是抓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民政局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制度管人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