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3:16:57

棉花

棉花范文篇1

1.1杀虫、杀菌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杀虫、杀菌剂的药害程度不仅与棉花品种、发育阶段及形态特征有关,且药剂种类不同,其危害症状也各不相同。如敌敌畏气化性极强,若以1000倍液喷雾2次即可使棉叶熏干;85%三氯杀螨砜若按500倍液喷雾棉株后,其叶面会出现不规则、大小不等、中间枯黄、边缘褐色的麻斑点;棉株遭受波尔多液药害后,叶片上会产生大小不等的黑枯斑并硬化、脱落,植株萎缩;受石硫合剂药害后,棉株的叶片、铃壳会产生灼伤斑块,叶片不久即会干枯脱落;石硫合剂是强碱性的药剂,使用后7~10d才能使用波尔多液,若在喷洒波尔多液药剂后1~2个月内喷洒石硫合剂,棉株的叶片就会产生黑色硫化铜沉淀,引起药害。总之,在使用棉花杀虫、杀菌剂时,几种农药(特别是无机农药)连续使用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防不同药理的药剂相互发生反应后而引起药害。此外,棉花药害发生的程度还受环境影响,如在高温情况下喷药,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药剂的浓度就会提高,使棉叶出现斑点、变黄、卷缩,直到枯焦死亡。

1.2除草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棉田常见各类杂草有30多种。在棉花生产中,若使用除草剂不当常常会诱发药害,且药害症状常呈多变性和多样性,包括生长抑制,茎叶弯曲、扭曲、卷曲,节间缩短,叶片加厚、褪绿、白化、枯斑及畸形等。如敌草隆被棉花吸收后,难以向上传导,若在棉花出现2片真叶时使用,则会使棉花的药害率达90%以上;扑草净药害后,会使棉花的嫩叶片褪色、失绿和枯萎。遭受氟乐灵药害后,可引发棉株第2、3片真叶皱缩、变小,药害严重的还会造成棉花子叶深绿,增厚变脆,茎基部增粗,植株变矮,甚至会造成生长点坏死,侧枝丛生。此外,棉花对2,4-D极为敏感,在生产中常因用过2,4-D的喷雾器未洗净又用于棉田喷药而造成药害,受害棉株表现为叶片变小、变窄、脉梗扭曲、皱缩、畸形,常呈鸡爪状。

1.3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药害的诊断及识别

植物生长调节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棉株造成人为的药害。如矮壮素具有抑制作物细胞生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在适宜的温度下,能有效控制植物营养性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但棉花对矮壮素比较敏感,如配药浓度过大,用药量过多,即会抑制棉花生长,使棉株过于矮小、通风透光不良、蕾铃容易脱落,棉铃变成畸形等。

2棉花药害的发生原因

2.1药物假冒伪劣,杂质多或变质

因药物本身含有对作物有毒的杂质和含量不符合标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很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2使用方法和操作不当

重复或2次施药间隔太短以及施药后种植下茬作物时间太紧,造成药量或浓度过大,残效期还没有结束而使作物产生药害。用药的时间与作物的敏感期吻合,与其他药剂混合不当都会引起药害。用错药或采用不当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器械选择不当、重喷或喷洒在敏感作物上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性措施等不良的操作技术造成过失而引起药害。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物产生药害与温度、湿度、降雨、风、土壤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温度高时,农药活性和作物代谢作用增强,容易引起药害。某些农药,在气温低时虽然降低了活性,但作物对农药的耐药性也相应降低,从而造成作物药害。湿度过大,水分过多,农药的溶解度增加相对增加了药量,容易引起药害。在有风的天气喷施,由于雾滴飘移,造成敏感作物药害。水溶性高的除草剂在沙质土壤中易使作物产生药害,有的在土壤呈酸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有的则在碱性情况下易产生药害。

2.4与作物的敏感性有关

作物不同的种类和品系、不同的生育期、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长势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在它们的敏感期用药易产生药害。

3预防及补救措施

3.1预防措施

棉花在使用各类药类剂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合理用药(包括用药种类、浓度、方法和时间等),做到既能充分发挥药效又能降低成本,防止药害。

(1)棉田喷药器械要专用。在棉田或地邻喷药时,杜绝使用曾喷过2,4-D丁酯的喷雾器、量杯等。

(2)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在棉田上风头,禁止使用含有2,4-D丁酯和二甲四氯成分的除草剂,防止因药液漂移而造成药害。

(3)用药量要精确。用氟乐灵处理棉田土壤,48%氟乐灵乳油适宜用量为1500~1875mL/hm2。喷药时一定要均匀,防止重喷或漏喷。

(4)注意加强防护。用百草枯和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防除棉花行间杂草时,要选择无风天气,喷头上一定要安装防护罩,喷药时要压低喷头,避免将药液喷到棉花上。

3.2补救措施

药害发生后,可采用叶面喷大量水进行淋洗,土壤中可采用灌水、排水洗药,或安全剂中和解毒。

(1)摘除受害枝叶。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较轻的棉田,要及时打掉畸形叶、枝。如果顶尖受害较重,可打去顶尖,利用下部2~5个叶枝来实现一定产量。

(2)喷施生长调节剂。受2,4-D丁酯和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药害的棉田,根据棉花受害程度,可喷洒1~2次20mg/kg的赤霉素溶液,以缓解药害,促进棉花生长。

棉花范文篇2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杂交棉种,如皖杂八号、当杂一号、南农九号等。

2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应尽量加深耕层,耕深20cm以上,采用深沟高垄栽培,以利排灌。同时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以前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及一炮轰施肥习惯。积极倡导有机无机相结合、基肥追肥相结合、大量微量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根据蒙城县土壤肥力状况,大田一般施基肥为土杂肥30~45t/hm2、尿素225~300kg/hm2、磷肥750~900kg/hm2、钾肥225~300kg/hm2、硼肥15kg/hm2、花铃期追施尿素225~300kg/hm2、钾肥75~120kg/hm2。

3培育壮苗

3.1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排水较好、管理方便的地块建床。苗床一般宽1.2~1.3m,长10~15m,深12~15cm。四周要开好排水沟,苗床与大田比例以1∶25~30为宜。

3.2钵土配置

选肥力高的耕层表土,掺2~3成腐熟过筛的优质堆、厩肥,加施过磷酸钙150~225kg/hm2,硫铵37.5~75.0kg/hm2,肥土充分混合,可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

3.3播种

播种期一般由茬口决定,春棉以3月25日至4月5日播种为宜,苗龄45~55d;接茬棉苗龄以40~45d为宜,育苗播种时间以4月15~25日为宜。播种前1d,先将营养钵浇足底墒水,而后每钵(块)播健籽2粒。播后均匀盖上1~2cm厚的细潮土,然后分别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床面消毒,最后覆盖地膜,四周压实。

3.4苗床管理

3.4.1通风炼苗。播种至出苗前以增温保湿为主,一般30~35℃以内不要揭膜,当出苗率达70%左右时及时用拱棚拱起地膜,拱高60cm左右。齐苗至一叶期,白天揭开2~3个小口通风,以后逐步扩大通风口,早揭晚盖,要求适温长叶,床温控制在25~30℃。二叶期开始炼苗,二叶期后至移栽前床温控制在18~20℃,移栽前5~7d可揭膜炼苗,如遇阴雨、低温要盖膜,苗要炼到红、绿茎各半。

3.4.2间苗除草。齐苗后几天内结合晒床进行间苗,每钵留苗1株,并清除床内杂草。

3.4.3搬钵蹲苗。移栽前7d进行,选晴天,结合田间除草,将钵重新排放1次。在2叶、4叶根据苗情长势也可喷施矮壮素或缩节胺进行化控。

3.4.4浇水施肥。一般在浇好底墒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用浇水,出苗后尽量少浇水。在搬钵后,可适当浇1次水,一般在移栽前7d追肥,可用尿素对水浇施,浇后用清水喷苗,也称送嫁肥。

3.4.5防治病虫害。齐苗后结合晴天苗床用80%乙蒜素1000倍液或32%克菌600倍液,防止苗期病害发生。用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和20%哒螨灵分别防治蚜虫、土蚕和棉叶螨危害。

4及时合理栽植

由于蒙城县棉花主导品种均为中晚熟品种,再加上大部分为小麦接茬,应在小麦收获后抢时移栽,达到早发快长,为棉花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春棉移栽期根据气温、茬口、苗龄而定,日平均气温超过16℃时移栽比较安全。棉花移栽时一般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距进行,窄行距0.8m,宽行距1.2m,或等行距1m,株距27~30cm。一般栽3.3万株/hm2左右。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中耕松土,促苗早发。移栽活棵后,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苗边轻锄,培土护苗。雨后及时中耕,降低田间湿度,增温保墒。早施提苗肥,移栽活棵后,结合第1次中耕,根据苗情施尿素60~75kg/hm2,对水浇施,促苗发育。

5.2蕾期管理

以促为主,搭好丰产架子。及时摘除营养枝和去早蕾。一般在7月25日左右,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适时打顶。

5.3花铃期管理

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对于肥力一般、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初花期施用,而对基肥足、长势旺的棉田宜在盛花期施用(即下部结1~2个大铃时),追尿素225~300kg/hm2。杂交棉结铃性强,需肥较多,为防止后期缺肥早衰,可进行补施盖顶肥,一般于8月中下旬喷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以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如果肥力较高、生长过旺、已有郁蔽迹象的,应分次去叶枝、抹赘芽、摘老叶、打边心、剪空枝,力求通风透光促进早熟,避免烂铃。

5.4吐絮期管理

防止早衰和晚熟,实现早熟不早衰;做好防涝抗旱、病虫害防治、化学催熟和精收细摘工作。

5.5化学调控

棉花苗期长势较旺时可喷缩节胺溶液进行化控,为确保搭好丰产架子,一般花前尽量少用或不用。蕾期纯缩节胺用量为15.0~22.5g/hm2,盛花期30~45g/hm2,花铃期45~75g/hm2。棉花生育期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控时,要因苗、因地、因品种、因气候特点灵活掌握化控时期及用量。

棉花范文篇3

斜纹夜蛾1年发生5代,各生期几乎与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同步,但对环境的要求却大相径庭。斜纹夜蛾要求适温25~28℃、高湿90%左右,最高温度超过38℃时卵不孵化,幼虫及蛹出现反常兴奋,代谢失调,发育出现短暂中断;土壤含水量低于20%,幼虫不能正常化蛹,成虫将无法展翅。由于怕旱怕热的习性,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卵的孵化以早晚为多,幼虫取食以早晚为盛,成虫选择生长茂密、植株高大的荫蔽棉田产卵,以逃避烈日烘烤。

2暴发原因

斜纹夜蛾虽然要求适温、高湿,但暴发为害均在长期干旱、骄阳似火的年份,历史上“梅天不霉”,高温季节提前,即梅季(6月11日至7月10日)30d时间,平均气温高于或接近28℃(常年低于26℃),雨量少于100mm(常年300mm以上),伏秋连续干旱的反常气候,才在沿江广大地域内暴发成灾。原因是这种气候使天敌数量锐减,斜纹夜蛾得到解脱,幼虫存活率大幅提高而猖獗危害。

斜纹夜蛾的“食客”众多,捕食性天敌较为直观,梅雨明显的沿江棉区捕食性蜘蛛占绝对优势,蟾蜍和青蛙也是大张挞伐的英雄,它们对猎物具有特殊的搜索能力,繁殖力强,正常年份种群波动小,是棉田生态中稳定的“卫戌”部队。据研究,寄生性天敌种类更多,攻击反应敏捷,围歼贡献更大。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正值各类蜘蛛大量产卵扩充战斗力的阶段,若28℃高温提前到梅雨季节,相对湿度低于78%,除沟边和土面的豹蛛外,棉蛛上的各类蜘蛛都停止产卵,已孵出的若蛛生存率大幅下降;伏秋连续干旱,将进一步加速蜘蛛减员。长期干旱,蟾蜍和蛙类的后代的生存基地减少,种群数量降低。寄生蜂在低温环境中也会出现羽化不全的现象。天敌“兵源”骤减,战斗力低下,这是斜纹夜蛾在并不喜欢的干旱气候年能够猖獗的原因。常规年份,不恰当地使用农药,也易引起斜纹夜蛾暴发成灾。1998年,出现两度梅雨,蜘蛛种群丰富,由于受到1997年棉铃虫暴发阴影的笼罩,我市周边棉区的全程用药,至8月17日,已用药8次以上,致使天敌荡然无存,不仅造成棉铃虫人为猖獗,连最易招引天敌的斜纹夜蛾,也在吃光黄豆、山芋叶片后,爬满田埂、大道,集体大逃亡。

多年经验积累,预测棉田斜纹夜蛾暴发指标:①当年出现空梅;②在蔬菜等前作物上斜纹夜蛾幼虫体色由黄绿色转变为黑褐色,特别是纯黑色;③7月中旬后,发现池塘荷叶被初孵幼虫群取食残留的白色下表皮即预示着将在棉田暴发。

3防治技术

(1)在棉田管理过程中,发现卵块及时摘除,必要时把有初孵幼虫的叶片集中烧毁。

(2)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幼虫3龄以前,午后或傍晚喷洒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

(4)使用“断前绝后”的病毒制剂。由安徽绩溪生产可致瘟疫流行的1%奥绿1号悬浮剂,是优选夜蛾杆状核多角体病毒,辅以高活性组织,能使34种鳞翅目害虫感染瘟疫。瘟虫相互传染,循环往复,祸及子孙,起到持续控害的作用,是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微生物制剂。使用500~1000倍1~10d的药效由79%上升至94%。

(5)害虫脱皮抑制剂。害虫取食24%虫酰肼(米满)悬浮剂后很快产生脱皮反应,提前不正常脱皮,造成“蜕”和头壳无法脱掉,套在头部和口器上,不能取食。尽管死亡时间不一,但对棉花的保护效果与速效性杀虫剂一样好,持效期15d以上,可使当代各虫态受到控制。对哺乳动物、鸟、鱼、虾、蚌、藻类、蜜蜂等天敌及作物、土壤、水体等生物与环境均高度安全。用药量600mL/hm2,对水成1000~1500倍喷雾。为保证药液在水中均匀分布,应分2次稀释,先用1/10的清水配成母液,并洗净瓶或包装袋,再加全量水搅拌均匀,喷于叶片正反两面。

棉花范文篇4

1棉花需肥特征

不同生育时期棉花的生长发育器官不同,营养元素种类及需肥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苗期棉株苗体小,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较少,但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形成茎叶结构物质的蛋白质合成,苗期对氮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苗期吸收的氮、磷、钾量分别约占总量的5%、3%、3%。蕾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的时期,尤以营养生长较快,棉株生长旺盛,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而对磷、钾的积累速度高于氮的积累速度,应增加磷、钾的施用而相对减少氮的施用。蕾期吸收的氮、磷、钾量占总量的19%~25%、16%~18%、30%~40%。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该时期棉花对矿物质吸收和积累都达到高峰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总量的58%~63%、65%~67%、51%~63%。吐絮期棉铃已成为养分运输的库,棉铃生长成为体内养分运转的中心。吐絮以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一生吸收量的5%、14%、11%左右。可以看出,棉花一生中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是:吸肥高峰期在花铃期,氮肥吸收高峰一般在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钾吸收高峰一般在盛花期至吐絮期。

2施肥原则

一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棉花生产应具有可持续性,有机肥料具有养分全、肥效稳定长久的特点,是无机肥料所不能代替的。即使在无机肥料供应比较充足的条件下,也不应忽视有机肥料的作用,只有两者配合施用才能达到高产稳产,尤其是在目前化肥价格高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增施有机肥。二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大量元素是指氮、磷、钾,微量元素是指硼、锌等,两类元素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平衡施肥。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实施最佳的平衡养分方案及技术,来获得棉花生产的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使土壤有效养分处于最佳的动态平衡之中。四是肥水相结合。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培肥地力,蓄水灌溉、造足底墒;苗期要控制浇水;花铃期需重施花铃肥,及时浇水并注意排水;后期应注意适时浇水,根外追肥。施肥应配合浇水,或施肥与降水协调,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水的作用。

3施肥技术

3.1基肥

合理施基肥是提高肥效和产量的重要措施,各类棉田均应重视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协调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用作基肥的有机肥一般为厩肥、堆肥、土杂肥、饼肥、塘泥等。基肥的施用数量一般根据田块的肥力状况而定,通常堆肥、厩肥、土杂肥可施22.5~37.5t/hm2;塘泥可施至75t/hm2;饼肥可掺杂其他粗肥深施,施用量可根据掺杂其他粗肥的比例而定;施尿素态纯氮60~75kg/hm2,过磷酸钙225~375kg/hm2、氯化钾75~150kg/hm2(磷钾肥后期一般不再施用)。有条件的一般施农家肥15t/hm2加腐熟饼肥150~300kg/hm2、尿素1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或二铵300kg/hm2、氯化钾150kg/hm2,或与上述相当的三元复合肥(沙性重的土壤为防流失基肥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硼砂和硫酸锌各15.0~22.5kg/hm2。也可一次性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1200~1500kg/hm2。施肥时间:预留棉行或空茬田在移栽前15~20d或在移栽前7~8d结合整地作畦施入;油后移栽棉可在棉花移栽结束后5~7d内施入;肥料要距棉花15cm以上,施肥深度15cm以上,移栽时可在钵穴中施少量复合肥。施入基肥后深耕20~25cm。

3.2苗肥和蕾肥

棉苗出土后,可适当根据苗情追施1次氮肥,但施肥时期不宜过早,过早施肥由于幼苗较小容易产生烧苗。施肥量通常以尿素112.5~150.0kg/hm2为宜。蕾期是棉花由营养生长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转折期,此时虽然对肥料的需要量逐渐增多,但该时期不可盲目施肥。由于该时期温度升高、雨水充沛、棉花生长速度较快,施肥不当容易造成棉株疯长倒伏。故此,可根据棉株生长状况、天气条件适时适量追施尿素态氮37.5~45.0kg/hm2,如果棉田过旱应及时浇灌。缺硼棉田,在蕾期用硼砂750g/hm2左右对水375~450kg叶面喷施。

3.3花铃肥

花铃期是棉花生殖生长旺盛期,此时期,由前期的长茎、枝、叶转化为开花结铃,是棉花一生中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棉花花铃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稳长、多结铃、防早衰,必须协调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一方面要控制株高增长过快,另一方面则要控制封行期和封行程度。早施第1次花铃肥。一般施饼肥450~600kg/hm2、尿素150kg/hm2左右、氯化钾150~225kg/hm2。移栽地膜棉在6月底至7月初一定要揭去地膜,初花期结合中耕在小行中间开沟施用第1次花铃肥;露地移栽棉7月上旬在初花期至开花期间施用第1次花铃肥。喷施硼肥,缺硼棉田于开花期用硼砂1.5kg/hm2对水750kg叶面喷施。重施第2次花铃肥。移栽地膜棉7月中下旬穴施或沟施尿素225kg/hm2左右;露地移栽棉7月下旬穴施或沟施尿素180kg/hm2左右。缺硼棉田7月下旬用硼砂1.5kg/hm2对水750kg叶面喷施。施肥方法要求地下集中施肥,施肥时还要注意离主根远些(20cm左右),施得深些(10cm左右),土壤追肥一般应在7月底结束。

棉花范文篇5

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包括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检验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公证检验两种方式。企业检验,是在籽棉加工成皮棉后,由棉花加工企业根据自己检验的结果,在棉包上标注棉花的质量等级。如果购销双方在棉花交易中发生质量争议,一般通过协商定级解决,其结果主要取决于棉花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不能客观地反映棉花的品质。公证检验,是纤维检验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的公证检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接受纺织企业的申报,对经营性棉花进行公证检验,公证检验结果作为纺织企业与售棉企业结算的依据;二是对国家储备棉花进行强制性公证检验;三是中国纤维检验局对经公证检验的棉花实施监督抽检。**年,我区的棉花质量检验中,企业检验量约为157万吨,占棉花收购量的96.32%;公证检验约为6.4万吨,仅占棉花收购量的3.68%(占全国公证检验总量的75%)。公证检验在国内棉花质量检验中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棉花在我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企业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建立现代棉花市场、发展棉花市场交易的需要,不适应把我区建成国家最大的棉花基地的需要。由企业对棉花质量进行检验的主要弊病,一是棉花质量标识缺乏公信度和权威性。企业检验棉花质量,其等级是由棉花加工企业自行标注的,缺乏公信力,在供不应求时,虚标等级、名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供大于求时,买方又极力压低棉花等级,买卖双方缺乏互信。企业购买棉花后,往往要重新开包确认等级,造成重复检验,引发争议,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效率。二是感官检验缺乏科学性且容易产生纠纷。企业进行棉花质量检验,均以感官检验为主,目测手扯,主要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购销双方难以对检验结果达成一致。三是现行公证检验模式存在局限性,目前还不能做到包包普遍检验,只能对进入纺织厂后的棉花进行售后公证检验,不能适应棉花市场交易的需要。

随着我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棉花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迫切需要改革现行棉花质量检验特别是企业检验体制,改进棉花检验手段,建立科学、普遍、权威的公证检验体制,从而提高检验效率,保证棉花质量,使我区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改革的目标及我区棉检体制改革的进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年度起,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推行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改革推行期间,棉花加工企业要逐步更新加工设备,配备400吨大型打包机及辅助设备,公证检验承检机构要逐步完善检验技术条件,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

国家对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试点和全面实施。**棉花年度结束前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准备工作,**棉花年度开始组织新体制运行试点,**棉花年度开始逐步推行新体制。整体改革分两部分组成:公证检验承检机构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棉花加工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要求,公证检验承检机构的改革进度为,到2009年我区应建设(改造)15个实验室,配置100台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HVI)。我区棉花检验机构经过**年一年的建设(改造),目前已新建实验室7个,改建8个,配置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HVI)20台,形成了30万吨的检测能力。**年采用新建(改造)实验室和快速检测仪(HVI)检验棉花6.4万吨。**年计划完成26台的配置任务。

棉花加工企业的改革进度。截止**年底,我区通过棉花收购加工质量保证能力认定的棉花企业916家,目前,已完成更新改造107家,其中地方企业完成77家,兵团完成30家。**年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改造的生产线有261条(其中地方147条,兵团114条)。据初步测算,采用新的打包设备和加工工艺,每条生产线可减少用工3人,包装物料比原来节约30%,新旧工艺对比,皮棉品级提高半个等级,加工成本降低8.5%,加工时间缩短一半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线的更新改造与纤检部门检验仪器的更新改造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据调查,**年列入自治区和兵团棉花加工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企业中,有58%的企业未完成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年我区纤维检验机构通过新建和改造后,仪器化公检能力达到28.5万吨,但由于加工企业设备改造跟不上等原因,实行仪器化公检的棉花只有6.4万吨,与规划确定的**年达到仪器化公检28.5万吨的目标差距很大,造成检验设备闲置。

2、在棉花交易中存在重复检验的问题。由于国家尚未出台期货、撮合大包棉交易规则,因此,按新体制进行仪器化公检的棉花进入期货和电子撮合交易系统必须重新检验,仪器化公检的权威性得不到体现。

3、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对更新改造工作认识不到位,只算眼前经济帐,更新改造力度不大。目前棉检体制尚处于改革初期,新旧体制并行,大部分加工企业仍采用老的检验办法,棉花质量等级是由企业自行检验自行标注的。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棉花市场较好,一些未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虚高等级,致使同样品质的棉花其鉴定等级高于实行“公检”的棉花,挫伤了已改造企业的积极性,致使许多企业仍在观望中。

4、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成本较大,企业筹措改造资金困难。据调查改造一条生产线一般需要300万元,而国家对一条生产线只提供25万元的贴息贷款,企业改造有一定难度。

5、新旧棉花检验标准脱节。由于新的仪器化检验标准与传统的品级标准有较大的区别,两者相关性不强,纺织企业习惯采用老的公定重量结算,对新的仪器化检验标准规定的净重结算不认可,使改革后的企业棉花销售受阻,影响了部分企业采用新检验标准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1、建议自治区财政给予支持,及时落实用于完善公证检验实验室地方配套资金。棉检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快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可增加我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改革后的新体制是由纤检机构免费为加工企业提供检验服务,检验费用是根据实际检验量由中央财政补助,公证检验的量越大,中央补贴越多。按照目前的改革目标,到2009年全区棉花全部实行仪器化公证检验,每年检验棉花约180万吨,按国家每吨补助经费60元计算(财政部未最终确定),中央财政每年将支付我区检验费用1.08亿元。

2、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建议棉花储备和铁路运输部门要切实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新体制的加工企业要给予优先收储和优先运输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加工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3、各地及相关部门充分重视,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首先应加快自身的观念转变,提高认识,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加大对国家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和组织棉花加工企业积极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4、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关。建议对已列入更新改造计划的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占用指标而不进行改造的企业,取消其更新改造资格。各相关部门要把好关口,从对棉花加工企业的审批到棉花进入流通市场,各环节必须符合新体制的要求,以此促进加工企业设备改造,加快棉检体制改革进度,进而推动整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

棉花范文篇6

关键词:棉花调控技术

0引言

新疆农四师六十三团地处塔克尔穆库尔沙漠腹地,年日照2700小时,有效积温3500℃以上,年降雨量148mm,无霜期150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干旱、冰雹、霜冻等,晴天多雨天少。即有有力的天气条件,又有不利棉花生长的条件,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在贯彻“矮、密、早、膜”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播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品种,团场棉花产量不断提高,全团皮棉单产从2001年的112kg/667m2提高到2006年的136kg/667m2。现将棉花全生育期调控技术简介如下:棉花是无限制生长型植物,具有很强的可朔性,在生长过程中从外源激素、水、肥、温、光等都会影响棉花的长势长相及产量构成因素。合理促控,塑造合理株型均衡田间群体结构和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棉花栽培的核心内容。抓好棉花全生育的调控技术,搭好丰产架子,提高结铃率,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

1种子调控

1.1晒种:由于棉种休眠期长,需要较长的后熟时间。通过晒种可以起到打破休眠,杀死种子表面病菌的目的。

1.2浸种:用缩节胺200mg/L浸种12小时,幼苗侧根数量增加30%以上,地上部分生长放慢,节间适中(3.4-4.5)cm,出叶速度并不降低,初始果枝平均下降一个节间。苗期一般不需要化控。如雨水多则可视情况轻控。

2蕾期调控

2.1中耕:可以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棉苗根系发育。中耕深度先浅后深,做到碎土良好,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

2.2叶面施肥:补充棉花苗期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硼、锌及少量的氮、磷肥。

2.3受灾棉苗、僵苗一促为主,采取中耕、喷施赤霉素、叶面肥,对发生干旱的面田要提前灌水施肥促苗早发。

2.4喷施缩节胺,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芽分化,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在0.7-0.9cm之间为宜,根据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化控浓度和次数。

3花期调控

3.1此时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又是水肥供应充足期。在灌水前3-4天必需对棉田进行缩节胺化控,用量在3-5g/667㎡.施用缩节胺次数、时间、用量应结合气候水情、品种、土壤肥力、长势长相灵活掌握。再用药量上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为防早衰进行二次追肥,施尿素8-10kg/667m2。

3.2打顶整枝:通过择除顶心,去掉顶端优势,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养分有效的运输到生殖器官,防止早衰,保证秋桃成铃。

3.3打群尖:抑制叶枝和果枝生长,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蕾铃正常发育。

3.4去叶枝、推株并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底部棉铃的发育。

棉花范文篇7

1.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播种前2~3d晒种,增加种壳的通透性,加快吸水、换气速度,利于发芽、出苗。当前最好选用良种补贴的指定品种,或者上年种植表现突出的“经验”品种进行种植。

1.2选择合适的苗床位置

苗床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要求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没有种过棉花的地方作苗床,苗床最好年年轮换。苗床选好后在春节前施足腐熟有机肥,深翻冻垡。丘陵、岗地、土质粘重的棉区选用肥沃的菜园土或没有种过棉花的“客土”。制钵前7~10d,每10m2苗床用进口复合肥1kg、敌克松150~200g,充分混匀,培肥消毒。苗床切忌施尿素、碳铵和未腐熟的有机肥。

1.3制钵前的药械准备

制钵时必须保持钵土的水分,钵体摆放整齐,钵面高矮一致,钵底撒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以250~300

个/m2为宜,最好选用直径6.5~7.0cm的制钵器制钵,以实现大钵育壮苗。

2适时抢晴播种

播种时间以地温稳定在14℃以上为宜,一般在4月7~15日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播种,最好边制钵边放籽,边盖土盖膜,下午或阴雨天播种不利于出苗,面积大的播种前制的钵要及时盖好地膜,保持钵体温度和湿度,待晴天后,上午一次性播种。每钵放1粒健壮饱满的种子,播种后用潮细土盖籽,厚度为1cm左右,钵体之间在盖籽时填充细土不留空隙,以利保湿。盖籽后用多菌灵溶液喷洒1遍,然后插好竹弓盖膜,膜四周必须压紧,以免被风刮起。

3抓好苗床管理

齐苗前要保温保湿出苗,不能揭膜,当外界气温达到24~25℃、膜内温度40℃以上时,膜上要盖遮阳物以降低膜内温度,防止高温烧芽烧苗。齐苗后,抢晴揭膜晒床1~2d,使表土发白,红茎占1/3,并喷施1次杀菌剂和适量的壮苗素,防治苗病,培育壮苗。出苗达80%到1片真叶前,晴天上午可揭膜通风炼苗,先揭两头,后再在两边适当增加通风口,并做到日揭夜盖,膜内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白天温度低于20℃时要密封地膜。在大风寒潮、阴雨之前,要及时将薄膜盖好,四周要压严、盖实,全天覆盖不揭膜,做到雨不进床、夜不揭膜、暖床过夜,切忌雨后补盖,以免造成青枯死苗。苗床在出苗前宜偏湿,出苗后宜偏干。对苗势较旺、或湿度过大的苗床,要抢晴天揭膜晒床3~4d,晒到苗床表土发白为止。若苗床内水分散失严重,钵体明显缺水,必须及时浇水防旱、防止老僵苗。若遇低温阴雨天,而膜内温度又较高时,则盖顶不封脚,两头通风。移栽前3~4d日夜揭膜炼苗,栽空白地时,棉苗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对油菜茬移栽前7~10d可搬钵蹲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选晴好天气移动苗钵,按大、小苗分开原则重新排列,要求排到紧、平、匀、整齐,对苗床两边少数2片真叶以下的小苗不要动,让其原地生长。搬钵后及时做好“三补一增”工作,即补盖细土,壅好缝隙和钵体,浇足清水粪,以补充棉苗对水、肥的需求,下午4时左右盖好农膜,暖床过夜增温。

4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后,注意适时施用对路的杀菌剂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等苗期病害,5~7d防治1次。阔叶杂草用手拔除,尖叶草可用盖草能等除草剂。此期床土宜偏干发白不宜潮湿,切忌勤浇水防止沤根发病;同时注意防治棉蚜、棉蓟马、盲蝽象、棉叶螨等,以确保壮苗移栽。壮苗的标准是:移栽时棉苗处于三叶一心期,苗高10~15cm,茎杆粗壮,子叶完好,叶色深绿,无病斑和害虫,白根外露,主茎红绿各半。

棉花范文篇8

棉花制种基地应选在农民种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点,委派技术人员驻点,并进行定点、定面积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

2制种规格

最好选择一熟制田块,麦棉套种应选择3-1式120~130cm一带的种植模式,即3行小麦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种植。母本栽1.95~2.25万株/hm2。父母本田间种植比例以1∶5为标准,即父本种植3900~4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种在地头,便于采花。父母本要用标记物分开。

3育苗

4月上旬,趁晴天足墒播种,拱棚育苗。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10~15m,宽1.3~1.5m,深0.13~0.15m,可育2500株。一般采用塑料育苗钵、土制营养钵、方块育苗等方法。每钵1~2粒,播后覆湿润细土,厚度2~3cm。

4苗床管理

播后及时做好拱棚盖膜保温保湿。一般播种至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30~35℃为宜。当棉苗有70%~80%出土后,可视气温情况于早上8时左右,将棚膜两头揭开通风;出苗至一叶期,床温应控制在25~30℃,高于30℃应及时掀膜通风,严防烧苗,注意炼苗,防止高脚苗。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盖膜。喷施多菌灵防治立枯病,苗床及四周撒施毒饵防治地下害虫。拔除苗床杂草,遇旱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苗床蚜虫、红蜘蛛等。施好送嫁肥、浇好送嫁水、喷好送嫁药。即移栽前7d可用0.5%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或泼浇苗床。移栽前2d浇1次透水,并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喷施棉苗,以防将棉蚜等害虫带入大田。当棉苗长到2叶1心时,用卡那霉素5000~6000倍溶液均匀喷施在棉苗上(不是转基因抗虫的棉苗不喷),7d后,将有黄斑叶片的植株拔除。移栽定苗时,根据株型的不同拔除变异株。

5移栽

最好在5月上旬移栽,最迟不超过5月20日。父本应提前2~3d移栽,避免花期不遇。结合整地,施土杂肥3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硼肥7.5kg/hm2,锌肥7.5kg/hm2。母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1.1~1.2m,株距40~45cm,种植1.95~2.25万株/hm2。父本种植密度可大一些,株距28~30cm,种植4500~4800株/hm2。移栽时要保持钵土不散、根系完整、大小苗分开,栽时不吊空、不露肩,开沟穴施或条施肥,顺沟撒3%的呋喃颗粒剂15.0~22.5kg/hm2,防治地下害虫。浇足安家水,封土保墒。

6人工去雄授粉

黄淮地区从7月1~10日开始人工去雄(简称剥花),8月20日以前授粉结束。在决定开始剥花授粉的前1d,必须将父母本棉株上已开的花、结的铃全部摘除。每天剥花时间应在下午进行,通过观察花冠逐株检查第2天将要开的母本花朵,从花的基部撕开,将花冠连同雄蕊一起剥净,不留1个花药,随时用彩绳做好标记,以便第2天好找。剥花时要掌握好手法,下手要轻、准、稳,不可伤及子房、花柱及柱头,剥完后再仔细检查1遍,防止漏花。如在盛花期下午未能剥完,次日早晨6时前花粉未散时一定要剥完,切忌剥散粉花。第2天8时左右,先摘除母本遗漏的未剥花朵,然后采摘父本已开放的花,检查父本花药散粉后,便可进行杂交授粉。授粉时要轻抹、均匀、不遗漏。12时以前授粉结束,不然会因为气温高而影响成桃。如遇下雨天气,可将父本的花粉采集保存好,雨停后及时授粉。父本的花粉只可当天使用。父母本授粉比例以1∶3~5朵最好,即1朵父本花朵可给3~5朵母本的柱头授粉,这样成桃率高、成铃最重。授粉的部位以柱头的下部效果最好、中上部效果最差。因此,授粉时应从母本柱头下部靠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

7去除父本与杂株

8月20日以前,剥花授粉结束后,应立即将所有父本拔除干净,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坚决杜绝20日后续剥现象,确保种子的发芽率。杂交制种结束后,必须到田间对母本逐株逐枝检查,对未剥的花蕾及时剪除干净,并摘除自交花、铃,力争做到一个不漏,尽量提高种子纯度,技术人员要做好母本田间纯度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8田间管理

8.1科学施肥

在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增施磷、钾肥和硼、锌微肥,提高种子质量,减少因生理病害引起的脱落。要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8.2及时中耕浇水

栽后5~6d,及时中耕、浇水、培土,促苗早发,否则将影响制种产量。棉田进入盛花结铃期后,只要出现干旱现象,及时浇水,为不影响第2天剥花授粉,采取隔行浇灌。吐絮初期,若出现旱象,也要及时浇水,克服棉田一见白不用浇水的老观念,此次浇水可增加种子饱满度,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8.3合理化控

母本第1次化控于初花期,用缩节胺30g/hm2;第2次于盛铃期,用量37.5~45.0g/hm2;第3次在打顶后,用量52.5~60.0g/hm2。合理的成铃结构为:母本下部1~3台果枝可坐2~3个杂交铃,中部果枝坐4~5个杂交铃,上部果枝3~4个。一般7月25日前后打去顶心,8月5日前后打去全部边心。

9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等,成株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等。除多施有机肥、合理轮作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主要用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等杀菌剂400~500倍液进行多次防治。虫害主要有棉蚜、红蜘蛛、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可用吡虫啉、扫螨净、辛硫磷、阿维菌素等防治。

10及时拾花、晾晒

制种棉吐絮大开后,要及时拾花。一般7~10d拾1次,杜绝拾笑口棉,将烂瓣、僵瓣花剔除。每次拾花后及时晾晒,将水分晒到10%以内,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棉花回潮引起种子霉变。杜绝化学催熟,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大约到10月

旬,拔除棉柴。待种子全部晒干后,交给制种公司。

参考文献

[1]郝永征,徐其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5(11):20.

[2]白春英,彭勇,王晓红.杂交棉制种及栽培管理[J].农村科技,2006(6):12-13.

[3]齐鹏.抗虫棉人工杂交制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5(2):46-48.

[4]樊存芬,王国平,朱泽田,等.棉花杂交制种田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4(7):30.

棉花范文篇9

7月底至8月中旬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棉花顶部叶片、叶脉间逐渐失绿,转为紫红或红褐色,8月中旬开始有叶片褐变、干枯,轻者减产5%~15%,重者减产20%以上。

2分布规律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灌溉期内大量积水或受红蜘蛛、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易发生早衰;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分布浅根量小造成晚发、生长不足的棉田易发生早衰;种植年限短的棉田早衰现象发生时间晚且症状轻。

3影响因素

棉花生长中后期营养生长失调,中后期脱肥或营养生长滞缓造成早衰。棉花生长后期如遇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导致棉花根系活动下降,抗逆能力减弱。6月下旬后的伏旱紧接着秋旱,降雨量比历年少一半,高温持续时间长对棉花生长危害大,相当一部分棉田都在此阶段落叶落桃,枯黄萎病加重,引发早衰加快,危害严重。土壤肥力低的棉田棉花伏桃不足,秋桃也未补上,易早衰;偏施氮肥和磷肥的棉田因缺钾,凋枯伴生严重,花铃肥投入不足,棉花自身缺乏后期生长能力,特别是早发棉田,由于坐桃较早,负荷较重,如果不重视后期的水肥投入,更易早衰。

4早衰原因

4.1晚发弱长早衰型

棉苗直观表现为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小而黄,现蕾开花后生殖生长缓慢,果枝出生慢,蕾少,铃少,吐絮后叶片落黄凋萎迅速。发生原因:早播棉田由于5月上旬持续低温,根病严重,根系发育受到极大地影响,后期养分吸收供应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而早衰;播种时温度低,缺墒,种子出苗经历时间长,棉苗出土后造成弱苗,棉株长期处在缺肥情况下,造成棉花苗期营养不良。

4.2徒长早衰型

棉株直观表现为植株茎杆纤细、叶片嫩绿、根系分布较浅,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较弱,果枝出生慢、蕾少、铃少,抗逆能力差。后期早衰发生原因:受5月低温影响一部分生长慢,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根量少、分布浅,中后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不能满足棉花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早衰;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加剧了棉花对光照的争夺,地上部分生长较快,化学调控不及时,从而影响根系发育;同时由于栽培中侧重于采取促进措施,势必导致早衰。

4.3失调早衰型

这类棉田前期生长稳健,开花间搭起了丰产架子,开花结铃比较集中。但是进入开花期后往往由于化控措施不妥当,肥水管理失误,不能满足大量开花以及结铃对养分的需要,造成内围铃大量脱落。中后期上部节间短,叶片小、叶色老、结铃小,棉花根系和叶片过早失去活力而导致早衰。

4.4病变早衰型

多年连作的棉田,棉花致病菌在土壤中富集,棉株易被多种病菌侵染,导致早衰。

5预防措施

5.1晚发弱长型预防

对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棉田,棉苗现行后及时早中耕,以后每隔10d再分别中耕2次,共3次中耕,连续进行松土、保墒、提温,加快棉花的生长速度。同时注意使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在深耕深松的基础上确实抓好播前灌水,合墒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为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5.2徒长早衰型预防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品种特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确定合适的施肥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使棉花各生育期所需氧分能及时、足量、均衡地得到供给。合理灌水,坚持头水看天、看地、看苗情长势,点片旱、点片灌、点片不旱延迟灌,把握见花灌头水的原则,灌水要严格控制水量,以保证田间湿润不旱不涝的原则,8月下旬根据棉苗的生长势适时停水。

促控结合,通过合理的促控措施,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是高密度条件下有效防治早衰的关键。抓住盛蕾、初花期地表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的特点,适当控制水肥,进一步促使棉

花深扎根,协调棉花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使光合产物不但能满足根系以及叶片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大量开花结铃的需要;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果枝有一定补偿能力。合理开花的生育进程:5月25日至6月5日现蕾,6月25~30日开花,8月30日至9月5日吐絮,三桃比例达到(2.0~2.5)∶7∶(1.0~0.5)。

5.3失调早衰型的预防

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棉花生长中期视其长相,适当追施花铃肥(追施复合肥120~150kg/hm2),并且每隔10d左右叶面喷洒EM原露1.2kg/hm2,加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750g/hm2、水600kg/hm2混合后叶面喷洒3次左右,在红蜘蛛等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可将上述3种叶面肥与杀虫剂混用,能起到既治虫又叶面追肥的省工省时的双重效果。

棉花范文篇10

一、主产品产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年棉花平均单产105.00公斤,较上年的107.80公斤减产2.80公斤,减幅2.60%。主要原因: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南北疆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受气候影响,**年的棉花产量也有一定差距。南疆地区:虽说春季低温多雨,致使播种期推迟,但夏、秋季少雨、阳光充足、气温较往年偏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没有遭遇冷空气侵袭,有利于棉花生长。因此,南疆部分地区产量普遍较上年提高。北疆地区:受初夏大风、降温及沙尘天气影响,部分重要产棉区的棉苗被大风折断或连根拔起,补苗时间晚,加之今年北疆地区棉花在铃期遇低温多雨天气,日照不足,棉花坐果率低,伏桃减少,加之部分地区棉铃虫害严重,使棉花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每亩总成本较上年增加

**年棉花每亩总成本1099.70元,较上年1018.06元增加81.64元,增幅8.02%。其中:

(一)生产成本874.98元,较上年增加71.35元,增幅8.88%。

1、物质与服务费用为436.01元,较上年增加8.99元,增幅2.11%。其中:(1)种子费较上年增加4.96元,增幅17.48%。(2)化肥费较上年增加6.83元,增幅4.92%。(3)农家肥费较上年增加1.81元,增幅6.45%。(4)农药费较上年增加1.21元,增幅4.83%。(5)农膜费较上年增加2.48元,增幅5.10%。(6)机械作业费较上年增加2.64元,增幅4.51%。(7)排灌费较上年增加3.38元,增幅5.69%。(8)蓄力费较上年下降0.45元,降幅6.80%。

2、人工成本为438.97元,较上年增加62.36元,增幅16.56%。其中家庭用工折价年增长13.71%,主要与劳动日工价上调8.40%、气候因素导致家庭用工天数较上年增加4.91%有关。其次是受今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区拾花价格上涨明显。据各地成本队跟踪调查,整个拾花期拾花价格看涨,由最低的0.8元/公斤涨到最高的1.5元/公斤不等,同比增加0.2—0.6元/公斤,北疆比南疆高出约0.3—0.5元/公斤。造成雇工费用涨幅20.19%。

(二)土地成本224.72元,较上年增长10.29元,增幅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