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3:59:59

免耕范文篇1

1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好处

1.1节本增产增效

可节约插秧工资、节省秧田用地,除去除草剂成本和喷药工资,又可增产增收。

1.2省工省力

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时,利用克无踪除草剂杀灭稻田杂草植株,不需经过犁耙的稻田,灌深水层沤田数日,将其自然落干或排干水层,施入基肥,直接把催芽后的种子撒播在稻田上,让其扎根生长。其他栽培技术按常规的秧田、大田栽培管理方法进行。

1.3固土保肥

由于免耕不翻动表土,表土流失减少,有利于土壤结构长期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1.4稳产、高产

免耕直播栽培根系分布浅,低节位分蘖多,分蘖力强,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由于没有移栽,减少移栽返青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加速早生快发,促进稳产高产。

2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方式

(1)开沟作畦,碎土平整,播后盖籽。此法适用于前茬无畦的田块,如冬闲田。由于开沟作畦用工量大,可用拖拉机在冬季旋耕开沟,使翻起的土块充分风化,次年粗平后直播早稻。

(2)利用前茬畦面,上水至畦面持平,用铁耙粗平后直播稻谷,播后塌谷。

(3)对前茬畦面浅削粗平,然后直播稻谷,播后浅耙轻敲使谷粒入土,灌半沟水湿润畦面即排水落干。此法适用畦面有高差或两畦合并的田块。

(4)利用前茬畦面直接播种稻谷,播后浅耙(深度1~2cm)覆盖稻种,然后灌水使土壤水分饱和后即排水落干。

(5)如畦面平坦,上水至畦面,随即播种稻谷,排水落干。

3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3.1田块选择

施桥镇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四稻混作,除双季晚稻因播期迟不能采用免耕直播(但可采用免耕抛栽)外,都能采用免耕直播技术,低洼田、冷浸田要在化学除草剂施用前设法开好沟,排干田水。

3.2确保全苗

要求分厢定量播种,播种前要灌水泡板,等水自然落干、平板后直接播种。播种时要疏通环田沟、厢沟,做到田面无积水,否则会引起烂种或烧芽,造成缺苗。播种后至齐苗期,田间要保持湿润。如果出苗不均,在五至六叶期进行移密补疏,确保全苗。

3.3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具有安全、快速、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适合免耕田除草。一般空闲田、让茬早的田块,杂草较多,时间充足,可在播种前15d左右排干田水,用41%的农达3kg/hm2,或国产10%草甘膦15kg/hm2,对水450kg于晴天露水干后均匀喷雾,喷药后4h下雨的需要重喷。让茬迟、杂草少、时间紧的田块,用20%百草枯水剂3~4.5kg/hm2对水450kg喷雾,2h后杂草就会枯死。施用除草剂的喷雾器要求雾化程度好,施用剂量、注意事项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不得随意增减或变更。

3.4土壤软化

为防止免耕田土壤板结不利于秧苗扎根,应在施用除草剂后2~5d,灌深水浸泡7~10d,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干后播种。

3.5壮芽播种

种子多时可采用“高温破胸、适温长根、保湿长芽”的方法催芽,此法适用于早稻。种子较少时应采用“日浸夜露”法催芽,此法适用于4月底以后播种的中晚稻。近年来,随着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雀害也逐年加重,播种前应采用驱鸟剂拌种,效果很好。

4田间管理

秧苗返青前缺水可灌“跑马水”,返青后开始浅水勤灌,够苗晒田,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水,干湿交替,收割前5~7d,断水烤田便于收割。

免耕直播田施肥可分2~3次进行,第一次在秧苗二叶一心期,结合大田除草,用25%水稻专用肥300~375kg/hm2、尿素150kg/hm2拌50%二氯·苄直播除草剂750g/hm2撒施,施肥除草结合进行。第二次施肥在秧苗六至七叶期,或单株分蘖3~4个时进行,用25%水稻专用肥300~375kg/hm2加尿素75~150kg/hm2撒施。第三次施肥应根据苗情撒施适量尿素作穗肥。

5病虫害防治

6月初重点防治二化螟一代为害;孕穗期重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以及二代二化螟;8月中旬前后重点防治稻飞虱;播种至三叶期早中稻注意防治稻象甲。

免耕范文篇2

1防除杂草灭茬问题

小麦收获后田间老杂草往往较多,严重影响了免耕抛秧质量和抛后的生长发育,同时抛秧田中新长出的杂草生长速度也比抛秧苗快。因此,在免耕抛秧栽培中杂草防除要采取快速、高效的方法。防治对策:一是抛秧前进行杂草处理。对于田间的老杂草,要在抛秧前进行防除,生产上可使用触杀型的百草枯、克无踪等除草剂,除草见效快,效果较为理想,且对后茬稻无影响。一般选在小麦收获后趁田干用3.75kg/hm2对水600kg/hm2喷雾防除杂草,2~3d后便可复水泡田2~4d,待水自然落干或者放干水进行抛秧均可。二是抛秧后杂草处理。抛秧后新萌生的杂草,必须等立苗扎好根后方可进行防除,一般选在抛秧后7~10d,用30%丁•苄可湿性粉剂1.5~1.8kg/hm2拌湿润细土100~300kg/hm2撒施田面,施药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4~5d不能排水。

2水稻苗扎针立苗缓慢问题

在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生产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水稻立苗缓慢,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抛栽田面高低不平且脚印多而深;二是抛秧时田间水浆管理不当,田里留水过多,未经化控处理;三是秧盘播量较少,移栽时秧龄过长,秧苗高,带土少;四是小麦茬、田间杂草、秸秆等未完全腐烂等。防治对策:一是选用353或者434大孔秧盘育秧,根据生产情况备足秧盘;二是选择适龄秧进行移栽,一般秧龄15~18d、苗高12~15cm较适宜;三是进行化控,选在苗床一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喷施300mg/kg多效唑进行化控;四是平整抛栽田,可在前茬小麦收获后滚扎或耙平;五是尽早灌田水浸泡秸秆等还田物,使泥土、秸秆物等软化,以利于抛后立针快长。

3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

小麦茬免耕水稻抛栽技术由于不进行翻耕,施用的肥料仅限于土壤表层,特别是有机肥、绿肥、秸秆等难腐熟,不仅对土壤的肥力造成影响,而且影响抛栽和立苗质量。防治对策:一是基肥早施足施,施用的有机肥要求堆沤腐熟,并处理成质地较细的小颗粒,以便土肥相融。二是小麦收获后先将麦沟用麦秸秆填满,然后用少量泥土进行覆盖。三是施肥后灌水泡田,灌水水位要比田面高6~8cm,泡田2~3d,待水落至约1cm时抛秧。四是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标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基肥和追肥结合,速效肥与缓效肥结合。

4根茎倒伏问题

抛栽稻的倒伏分为茎倒伏、根倒伏2种。该技术条件下栽培的水稻根系多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扎根浅薄,易发生倒伏,同时由于麦茬吸收土壤养分较多,后茬稻栽培时土壤往往肥力较低,一旦基肥不足,追氮肥过多、过迟时,也容易造成茎倒伏。防治对策:一是选用适宜当地高产、优质、抗倒伏能力强的新品种。二是配方施肥,做到科学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泡田前先施好基肥,具体操作时,施用腐熟有机肥15t/hm2、碳铵375kg/hm2、高浓度复合肥225kg/hm2,抛后2~3d复水立苗。抛后7~10d,施用尿素、钾肥、磷肥或高浓度复合肥90、75、150、225kg/hm2,7d后施尿素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作分蘖肥,促根下扎,增分蘖。三是科学水浆管理。主要掌握好早烤田,轻烤田,勤烤田;做到“控上促下”,以达促根壮茎的目的,一般大田茎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80%时即可烤田控蘖,同时还要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茎蘖数。抽穗期为养根保叶,田间以湿润为宜,从而使水稻活熟到老。四是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等,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在当地植保部门预测报的基础上,适时选择对路、高效的药剂进行防治。

免耕范文篇3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技术;惠民

1概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自推广应用效力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是农民节本增效、粮食高产增产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后应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2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作用与意义

2.1有利于防风固沙。免耕播种技术,免耕、少耕,把收获后的秸秆保存在农田内,覆盖在地表上能够有效的防止风蚀和水土流失,保障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增强了表层土壤的吸附能力,改善土壤的组织结构,减少风沙扬尘和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固土的作用,保障土地的可持续耕种。2.2有利于保护环境。免耕播种的一项措施,秸秆就地处理地表一改以前的不良习性,避免秸秆在焚烧过程中,所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免耕播种实施以后,能够有效的促进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3有利于提升效益。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免耕,重点在于少耕地,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施肥,较传统耕作农艺简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对农业高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3.1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奠定基础。自以往技术应用推广来看,因推广地块普遍散乱,以小块经营为主,与保护性农耕机体积大格格不入。作业过程中,耕作机具连片作业难度大,降低免耕机的作业效益,影响到农机手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加快土地流转,确保连片土地能集中到某个体户或某企业中,以方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示范。3.2加大惠民补贴力度,激发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积极性。作为惠民性技术工程,确保后期推广普及效果,更离不开政府的惠民引导。为此,惠民补贴要体现到新机具,要补助到具体的户主身上。其一,划拨专款,用于购置新机具。以农艺农机需求为调研对象,重点补贴急需的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确保花钱花到位。同时,专款要体现在各级财政的专项补贴,以确保切实有钱用。其二,加大补助,落实到推广应用户。出台实施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补助办法,规定在示范区切实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达13.33hm2地以上的,应该给予平均40元/667m2的补助,连片作业中有几户同时参与的情况,可共享补助金额。实践中证实:只要优惠政策推广到位,民众使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积极性会得到大幅调动,将有利于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3.3强化技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借力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契机,组织建立多个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示范试验区,要以实打实的高产、抗旱、长势旺的成效吸引民众、说服民众。同时,在秋收关键时间点上,多组织现场观摩,再接再厉,不断强化宣传效果,发挥示范带动效益。总之,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全域覆盖技术。做到多展示成果,多组织观摩,让群众看、领导看,并能带着群众干、领导干,以辐射带动全市范围内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3.4做好现场技术指导,为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娴熟地掌握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要点,离不开对民众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工作。为此,一方面,根据技术推广需要,积极编制《技术培训教材》、《技术推广知识手册》等教材,为技术推广提供实用性强的培训资料。另一方面,根据技术培训需要,多组织专项培训、技能培训等形式,将实用的技术推广到老百姓手中。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每年对技术推广业务骨干,都要组织专业性的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考核力度,确保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同时,闲暇之余尤其在农忙时节,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走地头,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题,强化技术现场指导作用,为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推广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3.5扩大宣传影响力度,营造配合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推广的社会基础。替换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耕作模式,扩大新技术宣传影响力往往是新导性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一方面,大量印发宣传单页,利用闹市发放材料,扩大新技术的影响面。另一方面,利用好新闻媒介,做好新技术推广的宣传报道。此外,联合好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多组织农机现场作业示范会,以浓厚的宣传氛围引起民众对新技术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王莹.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时代农机,2019,(2):1-2.

[2]王喜顺.机械化作物秸秆回收的方式及发展方向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6):9-10.

免耕范文篇4

一、实施区域及技术措施

本项目所指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只在2019年秋季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中已实施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的地块上实施。

技术措施为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免耕播种。

二、补助对象及补助面积

补助对象:在5个乡镇实施作业的经营主体。

补助面积:总补助面积为13666.26亩,其中:镇4916.56亩、乡2508.60亩、乡1419.50亩、镇2442.70亩、镇2378.90亩。

三、组织领导

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验收、信息公开工作;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乡镇负责项目经营主体的遴选、组织实施、档案整理(经营主体情况、作业情况、完成情况)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资金拨付工作。

四、资金管理

(一)补助标准

根据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及《省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实施细则》文件要求,2020年春季免耕播种补助标准为每亩65元,其中45元由县财政部门补贴,20元由被作业农户承担。种子、肥料费用由农户自理,建议地块相邻的农户实行种肥统一,便于提高机械工作效率。2020年春季免耕播种技术补助资金总额为614981.7元。

(二)补助方式及流程

1、各乡镇完成全部玉米免耕播种作业任务。

2、经农户、村、组干部签字确认。

3、经乡镇主管领导的审核确认。

4、各乡镇在县政府网、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

4、各乡镇向县农业农村局提请验收。

5、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免耕范文篇5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稻田移栽油菜。在贵州省开展以来,推广面积不大,甚至在气候不好的年份育好苗后无法移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经过多次示范试验,总结出了适宜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省工、省时、不受气候变化和墒情的限制,能适时移栽、保水防渍、抗灾性好、方便管理、提高单产等。为此。笔者现将多年来推广杂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选择甘蓝型新品种最为理想,如黔油10号、黔油11号、黔油14号等品种。

2播种及苗床管理

2.1苗床的选择及播种选择2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较好沙壤土作苗床,播种量7.5kg/hm2,苗床地与移栽本田比为1:5,9月上中旬播种。

2.2苗床的管理播前7d按30000kg/hm2标准施足腐熟有机肥后翻耕,播种时按30g/m2的施肥量将三元复合肥与适量硼肥混合后均匀撒施。碎土整地做到上粗下细、疏松平整后做厢,厢宽1.5m、厢沟0.6m。播种时应分厢定量均匀撤播.播后可用厩肥或细土盖籽,再盖稻草保温。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水分及疏通拥挤苗,1叶1心时间苗及3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应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杂留纯),定苗后用尿素120kg/hm2对水追肥并喷施多效唑促苗矮壮。同时加强苗期蚜虫、菜青虫等的防治,用乐果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5g对水50kg喷雾。移栽前1d用水浇透苗床,防止取苗时伤根。

3大田管理及施肥技术

3.1大田准备水稻“勾头”后立即开沟排水,特别是容易积水的田块,要注意开好田间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通,排除积水,以保移栽大田干爽透气,为油菜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防止油菜移栽因渍水造成僵苗、死苗等现象。

3.2移栽①移栽时间:当苗龄30~40d。幼苗5叶1心时选壮苗移栽。②移栽密度:移栽按12万~13.5万株/hm2的密度进行。③移栽方法:做到移栽不伤叶,少断根、多带土。边起苗边移栽,不栽隔夜苗;采用宽窄行移栽,便于田间通风透光及施肥管理;株行距要均匀,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用7500kg/hm2清粪水淋施。以促进油菜根、土壤和肥料三者紧密结合及时供给植株养分,促进油菜苗早发根、早活棵。

3.3大田施肥①施肥量:根据多年对杂交油菜示范,施肥量为尿素300~450kg/hm2为宜。②施肥时间及施肥管理:过磷酸钙及氯化钾作底肥,在油菜移栽时一次性混合施用;根据杂交油菜对氮素的需肥规律,将尿素的施用分4个时期施用,其中20%作底肥,30%作苗肥。40%作蕾薹肥,10%作初花肥。苗期施肥结合中耕除草,促进油菜冬前的根系生长和营养体生长,达到“冬壮春发”的高产苗势。1月中旬追施蕾薹肥,并培肥垄根,将油菜根颈和肥料埋入土中,让油菜安全越冬,防止后期植株倒伏,确保高产。初花期,根据田间长势施肥,在花角期可结合喷施速效叶面肥,用0.3%磷酸二氢钾液与硼肥一起喷施。

4病虫害防治

4.1病毒病杂交油菜抗病毒病及菌核病的能力较强,一般不容易感病。若出现该病状,一般自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茎病株率达1%左右时开始用药,随后每隔7~10d用1次,用药1~3次,每次喷药量1050~1800kg/hm2,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2霜霉病杂交油菜不易感霜霉病,当苗床湿度大及油菜进入初花期时可能会感染霜霉病。可选用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3蚜虫、菜青虫蚜虫、菜青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虫害。蚜虫以成蚜和若蚜为主,常群集油菜顶端或嫩叶背面刺吸汁液,使受害叶变黄卷缩。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枯死,对油菜产量威胁较大,还可传播病毒病。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菜粉蝶幼虫通称菜青虫,当菜青虫出现时可采用90%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间以早上露水干后和下午16:00以后为宜。要抢在雨前喷施,顺风喷施。如遇连续阴雨,也可抓住雨停间隙喷。只要喷后药液干燥,即便再遇雨淋,仍可达到一定疗效。要按比例配药液,喷洒均匀。喷头与油菜应隔30~40mm,以叶面充分湿润为宜。

免耕范文篇6

关键词:晚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我省沿海平原传统双季连作稻区每年7~8月间都要忙“双抢”(抢收、抢种),季节紧,劳动力紧。晚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前作收割后田面不再进行翻犁耕耙、稍作除草平整,直接抛栽晚季水稻秧苗的一种水稻栽培新技术。推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对于缓解劳动力紧张、保证水稻种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免耕抛秧于近年在我市沿海开始推行。由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本低耗特点,在保证栽培质量的前提下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因而受到广大稻农的欢迎。

一、晚稻免耕抛秧栽培的优点

1.1易于全苗

和免耕直播比较,抛栽到大田的秧苗经过精心培育已具备4~5叶,避免了谷种直播大田后,易被鸟鼠类取食及秧针期易遭福寿螺、稻象甲等危害造成严重缺苗的现象。

1.2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成穗

抛栽大田的秧苗呈倾斜状立于耕层表面,根系在浅土层中迅速生发,大量横向、少量纵向在浅耕层中伸长分布。据测定:85%根系分布在1~10cm土层中,15%分布于10~20cm土层中,根部通透性好,低节位分蘖多,有效蘖多;单株有效蘖比传统插秧法平均多1.5个,单株出叶提前3~5d。而耕耙抛秧及传统插秧由于根部入泥,分蘖节位被推高1~2节,有效分蘖率相对降低。传统插秧更由于秧苗经过移栽扦插根系损伤,通常插后秧苗需经过2~3d的返青期,免耕抛秧则由于根系带土入田,避免了返青过程,做到早生快发。

1.3省工省时,效益显著

一个熟练的劳动力1d可抛栽0.13~0.27hm2,是传统插秧的5倍;和耕耙抛秧比较,节省了耕耙田地所需的大量人畜力。

二、抛栽准备与秧苗管理

2.1育秧塑盘选择

各地育秧塑盘规格不一。为了抛栽后易于立苗,早生快发,宜选用孔径较大的规格塑盘,450~561孔规格塑盘均可,大约需600盘/hm2。

2.2秧地选择

宜选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闲田、菜园地,整平、压实成畦,规格为:宽120cm、沟宽30cm。浇足水摆盘,盘与盘之间紧贴不留间隙。

2.3营养泥浆的配制与装盘

选择肥沃的菜园土或河泥,去除砾石、草根、硬土粒、杂物,每50kg加优质复合肥0.5kg置于预先挖好的地坑或大的瓦缸、水泥缸中,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成浓稀适中的泥浆,然后用勺装进秧盘孔穴中,泥浆不够可续配直至装足所需塑盘为止。装盘后让泥浆沉实到孔穴深度的2/3处即可供播种。

2.4播种期确定

由于晚季气温偏高,秧苗早生快发,用于抛栽的秧苗叶龄在3.5~4.5叶,秧龄短(一般以15~20d为宜),播种期就以最适抛秧日期上推15~20d做为确定的依据,一般在7月上旬。

2.5栽培品种的选择处理

用于抛秧的水稻品种通常选用抗性好、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品种,如T优175、宜优673、两优培九等。大田用种15.0~22.5kg/hm2。播种前晒种1~2d,用强氯精水溶液浸种4~6h,洗净,直接播种于已装浆沉实后的塑盘孔穴营养泥中,每孔2粒种,播后稍压让种子微露于泥表面,清除盘面残泥,加盖遮阳网或其他覆盖物,避免高温强照、暴雨冲刷。

2.6秧田管理

一叶一心期喷施150mg/kg多效唑,促使植株矮壮多蘖;二叶一心期施1%尿素水溶液促进茎叶生长;三叶一心期至抛栽前2~3d适量施优质三元复合肥。秧田水管做到幼苗期保湿出苗;三叶期排干秧沟水以旱育为主,苗叶不卷不放水上秧板,抛栽适合叶龄3.5~4.5叶。

三、抛秧与大田栽培技术

3.1抛栽田的除草、平整与施肥

选择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地块作抛栽田。前作早稻收割时应尽量割低,留桩高度在5~7cm左右;收割后田间排水落干,晴天无雨时于收割当日或次日用20%克无踪3kg/hm2对水900kg/hm2进行田间喷雾,稻桩杂草、落谷发芽苗均不可漏喷,喷后2h若遇下雨必须重喷药,喷后1~2d覆水泡田,深度浸过稻桩顶部,3d后排浅水,清除田中杂草残渣,用锄铲平耕层脚印坑洼,简单整理形成平整层面。

3.2抛秧的基本操作方法

抛秧日期以早稻收割日期加药剂除草、灌水进田、简易整地所需时间作为确定依据,一般在7月下旬。抛秧前1d施基肥,用尿素150kg/hm2、过钙375kg/hm2、氯化钾75kg/hm2,或用优质复合肥525kg/hm2撒施。施肥前后田间保持浅水层(3cm)。抛秧应选择风力小的阴天或晴天进行。抛掷方向应与风向平行,以免影响抛栽均匀度;抛栽时应选择合适的作业路线,避免漏抛、重复抛或抛出田外;抛秧的次序应由远及近,秧苗呈抛物线掷出,均匀散落田间;注意保留10%~15%秧苗待抛秧结束后进行补漏;田块较大的要留出30cm工作行,抛后2~3d拾出工作行内秧苗酌情补苗,删密补稀。抛秧的密植规格一般为28丛/m2。公务员之家:

3.3肥料管理

合理控施肥料,形成“早发缓降”群体发展态势,即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补早衰;适当控制分蘖盛期氮肥施用量,抛栽后4~7d用尿素112.5kg/hm2、氯化钾75kg/hm2,加入1.5kg/hm2丁草胺撒施促早发和除杂草结合;此后为防早衰,在8月下旬用优质复合肥225kg/hm2做保花肥,始穗期喷施“粒粒饱”生长调花剂,以提早齐穗,增加粒重。

3.4水的管理

实行“浅、露、湿”灌溉法,抛秧后3~5d内,田面保持湿润不上水,促使早扎根立苗;遇晴天保持满沟水并开好“平水缺”,防止大雨造成田间积水引起苗株漂移;立苗扎根后灌浅水促蘖,当茎数达到预期穗数时适当搁田、轻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植株倒2叶露尖时结合施保花肥和防治病虫害田中灌浅水层;以后采取干湿交替,促进根系深扎,保持株间温湿度以延缓根系衰老,实现增粒增重增产。

免耕范文篇7

一、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点

1理论依据马铃薯地下茎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生长,正是根据这个特点,将稻草覆盖在种薯上,制造相类似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地表结薯。2两大改革1改革了中方县稻田耕作制度在推行这项种植技术前,中方县的稻田耕作制度从一熟增加至了两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粮食的增产和增收。2改革马铃薯的种植方式推行这项种植技术后,马铃薯的种植方式从翻耕挖窝的传统方式变成了在地面上直接摆放,然后覆盖稻草的新型方式。这种简化过的种植方式不但降低了人工投入,节省了相关成本,也提高了秋马铃薯收成。3四大技术创新1秋马铃薯施肥技术的创新新的种植方法因为加盖了稻草,只需在播种时施肥,就可以保存土壤的肥料含有量,这样,就减少了施肥次数,降低了肥料的使用率。2秋马铃薯管理技术的创新使用这种新的种植技术,覆盖的稻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保持地表温度,抑制杂草生长,从而省略了相关的田间管理工作,简化了管理过程,提高产量。3薯块收获技术上的创新之前收获马铃薯时需要挖开土壤,且只能收获一次。通过新的种植方式,就可以直接揭开稻草直接拣薯,收获方式直观方便,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收获马铃薯,提高其经济效益。4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创新种薯新的种植方式是将种薯按适当密度摆放在地面上,这种播种方式比之前的播种方式增加了种薯的密度,从根本上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

二、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1挖沟排湿,整理厢面待收获已选好的稻田(土壤肥沃、良好的灌溉排水渠道、有机肥料丰富)里的水稻,就需要马上进行挖沟排湿工作,然后整理厢面。当然,要根据田间的水量排出情况确定厢面的宽度,尽量将厢面整理成弧形,方便排水。2选择良种,催芽抢时播种中方县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间温度基本稳定在25℃左右,非常适宜马铃薯的播种。种薯的品种选择主要以薯块生长速度快、生育周期较短为标准。对大于40g的种薯切块、小于40g的种薯整薯催芽。其中切块时尽量使切块有30~40g,且有健壮芽,经过一定浓度的多菌灵溶液短时浸泡并晒干后方可催芽。一般的催芽方法有温床、温室和薄膜覆盖或湿沙等。芽体发育期间温度需保持15~18℃,避免温度过高过低对芽体造成的损坏。待芽体长到适当长度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根据套作田块与净作田块不同的种植规格进行播种,注意芽体向上。3科学配方施肥因为秋马铃薯生长期不长,所以在施肥时要按比例混合并一次性施用其生长过程所需的肥料,一般包括:腐熟的有机肥、三元复肥(可用尿素代替)、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其中腐熟的有机肥可直接撒施在厢面上或盖施在种薯上,复合肥或尿素应施在与种薯有一定距离的行间,以免造成腐烂种薯。4稻草覆盖用稻草覆盖摆好的种薯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稻草的厚度以8~12cm最佳;稻草的使用量根据耕种地不同也有所差别;稻草覆盖的方向要顺着马铃薯摆放的方向,覆盖要紧密并适当压实;稻草覆盖后,需要用清沟的泥土固定,并用水或粪水浇透稻草,这样做是加固了稻草的覆盖力度,防止遭到强风的破坏,同时也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5水分管理在薯块快速生长时期,对分量的需求也最多。使用稻草覆盖的方式虽然不需要进行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但鉴于新稻草对水分吸收量少、速度慢,而且也极易流失,所以应该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不但能保证地下茎生长时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能促进稻草腐烂。6适时收获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2~3个月的时间。此技术种植,只有3成左右的马铃薯全在地表之下,其余的都在地表之上覆盖在稻草下面。因此,可以直接拨开稻草采摘个头比较大的马铃薯供给市场需求,让个头相对较小的马铃薯可以继续生长。如此一来,既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又可以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作者:周生华黄世海单位:湖南省中方县农业局

免耕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从苗床选择、肥水运筹、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

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工、省力、省肥、节本增效的综合高效育秧技术。它综合运用了免(少)耕、种衣剂、旱育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操作简单,节本增效,易学易用,而且育出的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病虫害少,植株矮、健、壮,易于抛栽,并且秧龄弹性大,有利于早栽高产,迟栽稳产;以移栽1hm2大田为例,采用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需秧田525~750m2,节约秧田翻耕人工、牛工300元,节约用水525~570m3;而且选择苗床比较灵活,大大节省了人工。除去“早育保姆”、薄膜等成本225元,每公顷大田在培育秧苗上就可节本增效525~600元。笔者对水稻苗床免(少)耕旱育秧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免耕苗床选择与整理

苗床地的选择应尽量与本田相近,最好是蔬菜地,也可在本田留一定面积作苗床。40~60d秧龄,按每公顷本田525~750m2留足秧苗,秧、本田比例为1:1.3~1.5。播种前按厢宽1.33m开厢,旱地采用洼式(茶盘式),稻田按厢高13.3~16.7cm提厢,四周开好排水沟,工作走道宽40cm,将苗床表面3cm土壤刮到走道上,刮平苗床面。

2施肥

按每公顷床土施人尿素225kg,混合过磷酸钙1125~1500kg、腐熟人畜无渣清粪水1000~1500kg对水,均匀撒施在床面,必须淋湿淋透,并用杀虫剂2.25~3kg撒施厢面,防治地下害虫。

3品种与播期选择

运用“旱育保姆”种衣剂包衣培育的秧苗矮、健、壮,生长势强,抛栽后返青、分蘖快,成穗率高,生育期将延长4d左右。要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本地栽培的中熟品种为主。播期比当地水育秧提前5~7d。

4包衣及播种

播种时要浇足透苗床底水,使0~10cm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包衣前先将稻种浸泡30min,可延长到24h,捞出沥去多余水分。然后按每包“旱育保姆”包衣稻种1kg的比例,将种衣剂倒入圆形容器中,边加稻种边搅拌,包衣必须均匀完全,包衣后及时播种,做到分厢过秤,多次匀播。播种后,用整理苗床时刮到走道上的细土,把种子盖平膜,四周用细土盖严,增温保湿。播种后5~7d,齐苗后揭膜炼苗,特别预防膜内高温烧苗,要及时补足水分。揭膜后如遇低温寒潮,要进行2次盖膜,防止因冻害造成秧苗黄化、死苗。

5苗床管理

由于采用了免(少)耕旱育技术,苗床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毛细现象”没有被破坏,保水保肥力强,大大减少了浇水次数。整个秧苗期要保持床土湿润,做到表土不发白不浇水。3叶期前不施肥只补水,3叶期后施促蘖肥,以清淡无渣的粪清水为主,少量氮肥为辅,少施多次,施肥后补施1次清水,防止肥害。齐苗后1.5~3叶时,用杀虫剂及时防治地下害虫,3叶期后要注意观察,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等水稻病虫害。

6适时移栽

在移栽前1d下午,苗床地要浇1次透水,以保证起苗时秧苗根部带有“吸湿泥球”,使易于移栽和立苗。采用宽窄行或宽行窄距,拉绳、打点、定距,东西行向移栽,并按土壤肥力确定适宜密度,上等肥力田每公顷19.5万~22.5万穴以上,确保每公顷基本苗90万~120万;中等田每公顷22.5万穴以上,确保每公顷基本苗120万~150万;下等田每公顷栽24万以上,确保每公顷基本苗达150万。在水源条件好、农田水利设施好、灌溉有保障地区,尤其是冬闲田,大力推广水稻旱育抛秧,抛栽前,将大田耙平(免耕抛秧必须清除田间杂草,放水浸泡7d左右),保持浅水后,按3~5m开厢。根据前作油菜收获时期,选择在5月中下旬抛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上午和下午抛栽,尽量避开刮大风、下大雨、晴天中午高温时抛栽。抛栽时,按“一抛、二匀、三补”的原则,先抛70%的秧苗,留30%的秧苗进行补抛。大田抛秧应保证每公顷抛16.5万~19.5万穴,基本苗75万~120万以上,要求田间秧苗均匀分布,消灭直径大于0.3m以上的无苗空白;泡冬田可采取免耕抛栽或免耕直插方式。

免耕范文篇9

论文摘要阐述少、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推广区域及模式,论述该项技术的优势,并介绍推广该项技术的措施,以指导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集保护性耕作与轻型简约栽培于一体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少、免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体现了发展优质、高产、节本、高效以及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内涵,是农业部“十一五”期间重大推广技术之一。

1少、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推广区域及模式

(1)高原风沙区。推广一年一作小杂粮技术体系,采用留茬固土、免耕覆盖、轮作倒茬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该区域要在改善耕地质量的过程中,实现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2)丘陵山区。推广一年一作玉米技术体系,普及实施免耕播种、秸秆覆盖、中耕除草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在重点实现培肥地力、稳产高产的同时,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条件的目标。

(3)盆地周围山区。推广一年一作小麦、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作技术体系,实施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化学除草、深松浅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好治旱改土、保护生态、提高粮食品质。

(4)平川盆地区。推广一年一作玉米、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水、旱地技术体系。在水、旱地上普及应用免耕播种、多种形式秸秆覆盖、浅松、深松、化学除草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措施。立足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旱地水地并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5)丘陵盆地区。推广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作技术体系。推广普及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技术,以达到蓄水保水、治旱改土,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

2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优势

(1)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改善了生态环境。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小麦免耕栽培试验区试验表明,试验区地表径流量比传统裸露耕作减少51.2%,土壤蓄水能力比传统耕作提高11%~17%;寿阳玉米免耕试验区,地表径流量减少55%,土壤流失量减少95%,土壤蓄水能力提高9%~15%。根据初步估算,如果山西的440万公顷耕地全部实施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栽培,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可达9520万吨,占全省水土流失量最大值的70%,这就能解决山西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另一方面,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农田不再进行耕翻、耙耱等作业,实施作物残茬覆盖和留茬固土,能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可有效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2)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增强抗旱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所有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都能获得增产,而且越旱的年份增产幅度越大。2002年全省19.27万公顷示范面积,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9万吨,平均产量5138.1kg/hm2,比对照田增加19.57%,比2001年增加25.24%。尧都区是山西中澳项目试验区,也是部级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2000年在全区降雨量仅为328.1mm的特大干旱情况下,少、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区小麦产量达到2340kg/hm2,而传统耕作的只有1110kg/hm2,增产幅度达到110%;2003年项目区小麦产量达3600kg/hm2,比传统耕作区增产20%。潞城市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2002年保护性耕作玉米产量8874kg/hm2,比传统耕作区增产13.5%。

(3)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据我们对7个重点示范基地的调查,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栽培比传统耕作作业次数减少1~7次,且减少了人畜作业量,农业生产成本比传统耕作减少11.4%~28.3%,粮食产量增加15%~18%。由于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粮食生产的效益显著提高,平均纯收入比传统对照区提高1350~3000元/hm2,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栽培能够有效地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天然降雨冲刷和土壤的流失量。寿阳试验区玉米试验表明,玉米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增加0.046%,比传统耕作区增加35.74%,水解氮增加6.55%,速效磷增加16.4%,速效钾增加10.17%;尧都区小麦少、免耕保护性耕作试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增加达到0.065%。3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措施

(1)从实际出发,在引进国外先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具有不同耕作制度、自然条件和种植作物建立长期稳定的少、免耕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对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机理、技术体系、生产成本和应用效果作长期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和确立适合本地不同地区的一年一作玉米、一年一作小麦、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和小麦—玉米—豆类两年三作的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这些技术模式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2)建立科学的运作机制,抓好典型示范,由于少、免耕保护性耕作农业与传统耕作农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让农民通过试验区的效果认识和掌握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

(3)坚持农机、农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农艺技术,是靠农业机械实施到位的,因此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机具必须满足农艺技术要求,重点是在有作物残茬覆盖的情况下,保证播种质量和不翻耕的情况下如何除草。另一方面,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不同于传统耕作技术的新的耕作方式,要研究新的农艺规范,使农机与农艺互相适应,互相促进,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4)坚持连年实施,避免短期行为。少、免耕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径流、提高土壤肥力,但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连续坚持数年,不得间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预期效果。据临汾市尧都区连续9年对采用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示范的小麦地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1992年为0.895%,2000年达到1.37%,这是一个逐步的量变过程。

(5)强化培训,普及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知识。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是一项集成组装的综合性技术,需要综合运用秸秆还田、化学灭草、合理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和免耕播种等技术。多年来,示范区对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少、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短期培训会议、讲座,对项目区的主要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从技术原理、操作规范、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并安排实施项目区农户、农机手、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

参考文献

[1]郭瑞,季书勤,王汉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7(7):5-9.

[2]许继光.保护性耕作的定位思辨和总体构想[J].当代农机,2007(6):34-36.

[3]田慧,谭周进,屠乃美,等.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2006(5):10-12.

[4]汪涛,庞蓉,刘远芝.浅谈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6(2):39.

免耕范文篇10

1.1少耕法定义。少耕法指的是一种缩小土壤耕耘面积以及减少耕耘次数的林业栽培技术,已成为当前林业种植中主要的耕作制度[1]。少耕法又被称为留茬播种法,强调在传统耕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地耕耘的次数和面积。所以,少耕法实际上是一种处于常规耕耘和免耕之间的一种耕耘方式。但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少耕法的优势更明显,在缩小耕作面积的同时减少了耕作次数,有效地降低生产,实现对土壤的有效保护,对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1.2少耕与免耕。少耕与免耕都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经过不断研究和创新形成的耕作技术,这两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林业种植中。免耕是在种植前不采用耕地设备对种植环境进行整理,而直接播种的一种形式[2]。在播种后,树木或作物在生长期间也不中耕,只在播种前后对种植对象喷洒化学除草。免耕法可以在一块地上种一季作物,同时也可数年连续免耕。但需要注意的是,免耕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当免耕应用一定周期后,依然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少耕与免耕最大的差别就是,少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依然需要耕作一两次。而免耕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完全不进行任何操作,只利用除草剂控制杂草。少耕法和免耕法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新的耕作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1)免耕法受地域影响较大,其在干旱的风沙地区能够获得较好效果,但在低洼的黏土地则会造成不良效果。2)免耕法中的残茬或树叶一旦覆盖到土地上后,土壤温度会降低,所以会对寒温带和温带地区的春播作物出苗和冬播作物的苗期造成不利影响。3)覆盖残枝树叶在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害、有毒物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给作物的正常生长、生育造成不利影响。4)免耕法中会产生一些病虫害,并且多年生杂草比较顽固,单纯依靠除草剂并不能根除。通过对少耕法和免耕法两种栽培技术的分析,可知少耕比免耕更具有应用优势,所以在林业种植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以保证林业种植质量,保障林业实现良好发展。1.3少耕法的特点。在众多栽培技术中,少耕法强调在不炼山块状清杂的情况下,实现整地造林。同时也强调在栽培树木时,需要选择科学的化学方式清除杂草,并定期统计树木的生长情况,根据树木的长势和走向进行块状除草松土作业。少耕法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灵活多变,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实际栽培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环境和土壤特点合理的选择少耕方式。

2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发展前景

2.1少耕法栽培技术的产生。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土地耕耘,在进入20世纪后,新的栽培理念出现,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对土地耕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实现栽培技术的创新是必然选择。对土地的耕耘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但如果耕耘过于频繁,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少耕法被提出,在不断实践中证明少耕法栽培技术给林业栽培带来积极影响,不仅实现节能、环保,而且提高种植产量。当前在现代化的林业种植中,少耕法栽培技术以已成为重要营林模式之一,并发挥着重要作用。2.2少耕法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少耕法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的支出,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如果在林业种植中推广使用少耕法栽培技术,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少耕法栽培技术在我国林业种植中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3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的应用条件

少耕法栽培技术已成为我国促进现代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少耕法栽培技术应用中也受一定条件的限制。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少耕法栽培技术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和风沙干旱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这部分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较快,对树木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但少耕法栽培技术的应用则有效避免了耕耘过程的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问题,对树木实现良好发展有积极影响。

4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的应用优势

4.1节省树木栽培投入成本。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与传统种植和栽培技术相比,具有极强的优势。林业栽培过程中少耕法主要采用化学方式清除杂草,同时在详细分析树木的生长形势和走向下,选择块状除草技术整理土壤,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成本投入[3]。经过不断实践,可以得出少耕法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方式和方式更加便利,并且这一新型技术应用为种植者提供了一种长期有效的除草方式,对推动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4.2提高树木成活率。少耕法栽培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通过详细研究和对比发现,少耕法栽培技术下的林地采伐后,所产生的带状堆腐和铺散有助于提高林地表面的覆盖程度,保证土壤中的温度,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从而为树木成长提供更好的营养供给。另外,在林业栽种过程中应用少耕法可以有效提高林地和其他植被的恢复速度,为后期幼苗的栽培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4.3保护生态环境。在传统的林业栽培模式下,会出现林地裸露情况,从而造成水土和养分的流失,但少耕法栽培技术中,产生的残枝树叶等覆盖在土壤表面,防止水分蒸发,有效保护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在采伐中所产生的剩余物覆盖在土壤表面也会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林地土壤表层的侵蚀。残留物的存在有效降低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减少地表径流,从而起到对土壤的保护作用,避免水土流失的加剧。另外,少耕法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林业产量,扩大种植范围,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少耕法栽培技术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林木、林地的保护,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促进林木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林业种植是我国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林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少耕法栽培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应用在林业种植中的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解决了林地表层土壤侵蚀问题,同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保证林地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所以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对促进林业发展,推动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董会书,马云龙.浅析林业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J].农民致富之友,2016(9):284.

[2]郭洪义,姜雷.林业少耕法栽培技术营林模式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5(2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