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7:55:13

绿色家园

绿色家园范文篇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原创: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绿色家园范文篇2

生态环境演讲稿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原创: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原创: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市的个县区、万人口。汉江全长公里,在我省就有多公里;总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绿色家园范文篇3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个县区、×××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多公里;总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绿色家园范文篇4

地级威海市成立20年的历史,既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也是全民大搞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的历史。2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牢牢把握生态立市的方针,把造林绿化作为创造大环境的战略工程,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最佳人居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各级职能部门牵头抓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搞好服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突出重点,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的亮点、亮线、亮面;积极开展“城市庭院绿化”“青春、绿色、家园”“村在绿中”“绿色学校”等活动;严格限制开山采石,保护和恢复绿化山体。许多企业、镇村积极参加包山头活动,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成为造林绿化的排头兵和主力军。驻威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加绿化重点工程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军民共建绿色家园的新乐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铭志于树、寄情于林,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纪念林”、认建认养绿地、保护古树等活动蔚然成风,形成了千家万户齐行动、千军万马搞绿化的浓厚氛围。我市的造林绿化工作,受到了国内外朋友的高度赞许,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之后,去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今天的威海,城市与农村、山川与田野越来越绿了,最佳人居的品牌越来越亮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了。所有这些,造林绿化工作功不可没。

生态绿化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搞好生态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市尽管摘取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项桂冠,但与生态市建设目标、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人均林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占有水平的65%,世界平均占有水平的13%。我市尚有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有更多的半荒山和疏林地需要补植完善,还有5万亩梯田地需要退耕还林。已经建立起来的绿色通道当中,树种搭配不够合理,季相变化色调单一,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绿化,档次品位还不够高,镇村绿化的任务也很艰巨。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造林绿化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我市生态绿化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覆盖范围。在继续大力实施“五林工程”的同时,突出三个重点:要突出城乡结合部绿化。要组织发动市民在城郊结合部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大力营造森林公园、生态公园等,扩大城郊结合部绿地面积,以森林包围城市,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要突出荒山绿化。要探索建立切实有效的荒山绿化机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或联合开发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封、造、管并举,力争再用3到5年的时间,把全市现有荒山全部绿化起来。要突出镇村绿化。造林绿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要把造林绿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集镇公共绿地建设和环村绿化、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墓地绿化,掀起“绿化镇村、美化家园”热潮。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品位档次。要坚持“规划建绿”。要把绿化作为“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生态市建设规划,高起点制定中长期造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拉开点、线、面相结合,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大格局。要重视绿化质量。根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不同土质,选择不同树种,提出不同绿化要求。交通干线绿化,要按照风景线建设标准,体现“四够”要求:够宽、够密、够高、够美;荒山绿化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五片”要求:栽一片、活一片、旺一片、绿一片、美一片;重点景区、景点和城市出入口绿化美化,要形成特色和个性,努力达到“五多”标准:多树种、多林种、多植物、多层次、多色彩;城市园林绿化要上档升级,优化树种配置,针阔混交,乔灌混交,落叶与常绿结合,乔灌花草结合,做到四季常青,全年有花。要大搞示范工程。强化精品意识,以市区绿化、通道绿化、景点绿化、镇村绿化以及荒山绿化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管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标志工程,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要不断提高生态绿化的综合效益。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综合效益。要提高生态效益。坚定不移地把“以生态建设为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作为研究和确定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出发点。“十一五”期间,每年植树2000万棵以上、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不能变,数量只能多不能少,标准只能高不能低。通过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美,空气更清洁,人与自然更和谐”。要提高经济效益。植树造林是义务,是责任,也是利益。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及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利益机制调动经营林业积极性。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快林业的产业化步伐,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把植树造林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扶持农民大搞特色经济林,促进农民增收。要提高社会效益。造林绿化既是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通过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断增强人们奉献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各部门要通过开展“包山头”活动,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各级群团组织要通过开展绿化活动,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各镇村要通过造林绿化,促进村民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的热爱,促进人们文明意识的提高。

绿色家园范文篇5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

绿色家园范文篇6

一、清周边情况,创建迎难而上

创建“绿色社区”是省、市环保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对于我们*社区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社区是正在建设的新型小区,处于城郊结合部,是被农田包围的“村中城”,农民居民混杂,被人们戏称为“老少边穷”地区。小区面积大、人口多、居民收入低,文化层次低,2056户居民中,政府解困定销房630户,占31%,下岗职工有176人,残疾人有55人,入住居民中最大的官是企业的一名副科长。这样的社区如能建成”绿色社区“,既能呼应*市政府东进南下,打造绿扬城廓,建成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战略,又能使经济窘困的人群照样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更能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群众的人文关怀,从而更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去年年底,社区居委会开始筹建,恰逢市、区环保局、文明办进行创建“绿色社区”的调研选点,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多次表明我们创建的决心和态度,虽然社区硬件正在建设之中,创建经验一无所有,软件资料基本空白,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帮助,有社区居委会作为第一项重点工作义无反顾地来抓,一定能如期达标,终于得到环保局的认可,*社区作为广陵区第一家创建绿色社区被选点立项。

工作难度大,团结协作的力量更大。创建绿色社区,仅靠社区居委会独家专营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联系建设单位和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得到他们一致赞同,一拍即合,特别是来自福州的兰庭物业公司愿望更为强烈,他们一直追求叫响“绿色”品牌,就是因为过去环境管理出色而在*一举中标。社区居委会、*苏房公司、兰庭物业公司三方在多次商谈中,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社区不仅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能提高各方的社会知名度合美誉度,有利于苏房公司商品房的开发与销售,有利于兰庭物业公司管理和收费,因此达成了“四个明确”和“六个有”的共识。“四个明确”就是明确思路,明确要求,明确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六个有”就是有组织机构,有志愿者队伍,有中心广场,有宣传专栏,有“绿色家庭”,有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在环保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社区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三方共建协议书,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创建例会,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方案,“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应运而生,迎难而上,紧锣密鼓地有序开展。可以这样说,在*社区居委会组建过程中,始终体现创建“绿色社区”的主旋律,并且创造了多项“第一个”:明确的第一个目标——创建“绿色社区”,建立的第一个组织——社区环境委员会,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创建工作联席会,联系居民的第一个纽带——提出创建倡议的《告居民书》,组建的第一个队伍——爱绿护绿志愿者队伍。

二、围绕创建目标,推动素质提高

我们认为,创建“绿色社区”不仅具有优美环境的视觉绿色,而更重要的是要把环保型的绿色消费观念扎根于群众心中,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创建“绿色社区”不是简单的“绿化社区”,而是要让环保贴近百姓,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推动整体素质提高。创建过程决不是花几个钱,建个广场、植一片绿荫那么简单,而是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广泛普及环保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区的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从爱心出发,用真情感人,激发公众参予意识。创建工作离不开居民的广泛参予,而要激发公众的参予意识,又必须为他们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就拿使用液化气来说,在富人居住的地方,根本就不是问题,但在*社区情况就不一样了,尽管都安装了管道液化气,由于低收入家庭多,他们算算帐,用液化气比烧煤球炉每月要多支出二、三十元钱,改变生活习惯就不那么容易了。祥运苑6幢202室杨师傅是退休职工,妻子是下岗职工,女儿身患重病,儿子没有工作,一家四口仅靠老杨600元退休工资过日子。改烧液化气,他们舍不得。社区干部多次上门,先后帮老杨妻子、儿子找到工作,夏天送电风扇,节日送慰问金,老杨感动了,主动停烧煤炉,改烧液化气。老杨的事例,使我们体会到,改变行为习惯,关键在落实治本措施,从增加家庭收入上解决问题。我们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就是为居民群众服务,群众的疾苦应该常挂心间,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将确实困难的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帮他们申请进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线,社区先后与附近的汤汪玩具厂、宏伟工具厂、扬农集团、*超市等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把能够就业人员包括残疾人员全部推荐就业。真情得到回报,现在煤烟到处弥漫的现象没有了,液化气使用率达到98%以上,而且社区干部的威望提高了,创建“绿色社区”的号召得到积极响应。“我爱我家,共建美好家园”在*社区已化作居民的实际行动,有的退休党员,手拿照相机,自设曝光台,凡是不文明的举止都被拍摄下来,公布于众,教育大家,社区内自觉地形成了一支绿色环保志愿者队伍,他们既是爱绿护绿的模范带头人,又是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和监督员。

从家庭抓起,树立模范表率,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家庭是社区的细胞,一个家庭文明了,就能影响带动一个楼层的文明,一个楼层文明了,就能影响带动一个社区的文明。所以我们创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家庭的文明建设上,制定了绿色家庭考核办法,评选出第一批50户绿色家庭,并向他们颁发证书,门口悬挂标志牌以资鼓励。陈大龙家庭还被评为市级绿色家庭。我们在居民住户中开展提倡“讲科学、讲道理、讲文明”活动,把创建“绿色社区”转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把“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创”,把社区单方面的要求转变为居民住户的创建共识。户外注意保护环境,家里做到美化绿化。“绿色”的概念已延伸到节能节水,淘米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刷卫生洁具,已成为居民的普遍行为习惯。为了让红花绿草走进更多家庭,社区建立花卉兴趣小组,聘请具有花木园艺才能指导老师,定期给居民讲课,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迷上了种花养草,家庭制作花卉盆景成为居民的一大生活乐趣。十月中旬,社区举办了居民家庭盆景展,50多盆姿态各异的盆景吸引了众多的居民驻足观赏。

从落实省标入手,协调各方力量,构建优美生态居住环境。社区居委会作为创建的牵头人,其工作重点之一是抓协调、抓进度,确保大环境硬件达标。社区中心广场是创建能否达标的关键项目之一,我们与*苏房公司保持密切联系,要求加快进度,确保按期完成。苏房公司高度重视,于11月初高质量地建成了中心广场,小区的绿化也按照省定标准作了调整,扩大了面积,增加了品种。兰庭物业公司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添置了160组外型美观、黄绿两色的垃圾桶,分布小区各处。为了让不识字的居民也能分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区别,我们建议将垃圾桶贴上可明显识别的图标,兰庭物业公司迅速实施。现在可回收的垃圾由专人负责处理,以此也可增加困难户的经济收入。为了确保“绿色社区”创建达标,我们在许多方面严格把关,尤其是房屋出租,宁可损失经济效益,也不可破坏居住环境。小区内有近千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门面房,凡是有噪音、油烟污染的行业,一家也不许进,不少人前来打招呼,想开办室、铝合金加工、修摩托车、小饭店等等,我们与物业公司共同约定,一概拒绝,尽管有的门面房空关一年多,尽管有的业主提出高租金,我们也不答应。有一位殷姓居民原来开办过小吃店,拆迁安置到*社区,还想重操旧业,社区坚决说“不”,但同时又启发引导他转行办了超市,目前生意较为红火。

工作体现过程,数据反映效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辖区单位烟气黑度、烟尘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居民液化气使用率超过98%,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居民户达到100%,建成社区中心广场1.2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率达41.3%,新申办餐饮业环保审批率达100%,噪音、油烟扰民实现零投诉。

三、传播环境文化,培育文明之花

创建“绿色社区”之所以取得预期效果,我们深深感到,主要得力于组织领导的推动,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拥抱文明、告别陋习的促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空间环境的改变并不能一下子完全更新人们的生活理念,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营造一个浓烈的环境文化氛围,耐心细致的工作,将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心中,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设立阵地宣传。在社区的东西出入口,建成固定的环保宣传专栏,内容经常调整更换,既刊登日常的环保常识,也宣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在草坪旁、花坛中以及路灯杆上安装布置了醒目的宣传标牌,警示人们爱惜花草,保护环境、在社区文化活动室,专设环保角,摆放各种环保报刊、书籍,使居民随时可学习汲取环保专业知识。

利用节日宣传。*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在市区组织的广场活动中,我们展示了老年文艺宣传队的风采,推出了少年儿童“小手牵大手、创建齐步走”的精彩演出,发起了“爱我家园、保护环境、争创最佳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千人签名活动,同时也向全市人民发出“我爱我家、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为庆祝第十七个敬老节,10月20日,社区主办了文艺演出,其中穿插的利用废纸、废塑料、废易拉罐的时装表演节目等获得热烈好评。

借助媒体宣传。*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非常关注“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多次采访报道,我们也利用这些机会,宣传社区、宣传环保,并组织30位居民群众走进演播室,用自身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现身说法,体现政府的关怀、创建的成效,已被制作成光盘资料。

绿色家园范文篇7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庄内、村庄外三位一体,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既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又让农民在创建绿化中切实得到实惠。庭院内以果树为主,适当配以四时花卉;院外村内的空隙,以用材林为主,有条件的村主要街道、健身园、文明广场等规划成园林绿化小景;村庄周围规划成围村林。滕州市坚持以生态创建特色化,立体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串成线、造成片、高标准、强带动”的样板,涌现出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模式的绿化示范村,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机制。搞好村庄绿化,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村民自己投资、投劳为主;“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用于镇村绿化的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市创建办联合市林业局对全市文明生态创建村进行绿化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有效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效果。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快林果专业村、林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以林业生产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枣庄品牌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石榴花是枣庄的市花,栽培面积占全国的1/9,产量约占全国的1/3,我市的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枣庄因枣得名,枣树是枣庄的市树,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石榴、大枣最具枣庄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是枣庄的名牌和王牌,同时,也是搞好村庄绿化的良好载体。我们把做大做强石榴、大枣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石榴、大枣两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全市石榴、大枣发展规划,努力把石榴、大枣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林果业发展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3年来,全市新发展石榴、大枣20.3万亩,有效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专业乡(镇)、专业村。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山岭薄地及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市把石榴、大枣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乡镇(街办)有29个,林果专业村已发展到360个,涌现出一大批石榴、枣、樱桃、桃、柿子、葡萄等专业村,2005年全市干鲜果品产量达到30.6万吨。山亭区水泉镇林果面积10.5万亩,冬春暖大棚果已发展到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全镇林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3。该镇一个400多人的倪庄村,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我们注重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重点培植木材加工业、果品保鲜加工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用材林资源的增加,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兴起,涌现出薛城捷利、东盛、天顺、台儿庄宏润、市中区韦伦嘉禾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500余家,年产值6.5亿元。重点扶持店子镇长红枣开发公司等10多家石榴、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7800吨,贮藏增值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带动了林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广大农民靠林果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以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加速绿色、生态枣庄建设

我市目前尚有3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荒山绿化已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覆盖率低,与建设绿色枣庄、生态枣庄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把可视山头绿化作为全市林业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荒山绿化的突破口,2005年召开了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暨雨季造林现场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完成市内九条主干道路可视山头绿化。一是建立可视山头绿化目标奖惩机制,切实把荒山绿化任务压在各级党政肩上。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枣庄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责任人。把该项绿化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具体奖惩办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荒山造林需要。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荒山成片造林市财政每亩补助50元,疏林地补植每亩补助25元,各区(市)、乡镇(街道)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应配套。三是普遍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造林工程队和专业队300多个,人数达20000余人。四是搞好检查验收,兑现奖惩。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核验收工作组,对2005年度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工程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了全市雨季造林会议,对各区(市)可视山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奖惩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政搞好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市迅速掀起了可视山头绿化高潮。

五、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绿色家园范文篇8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庄内、村庄外三位一体,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既要绿化美化,人与自然和谐,又让农民在创建绿化中切实得到实惠。庭院内以果树为主,适当配以四时花卉;院外村内的空隙,以用材林为主,有条件的村主要街道、健身园、文明广场等规划成园林绿化小景;村庄周围规划成围村林。滕州市坚持以生态创建特色化,立体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打造“串成线、造成片、高标准、强带动”的样板,涌现出一批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模式的绿化示范村,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机制。搞好村庄绿化,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是保障。我们按照“一个为主、几个一点”的原则,整合资源,形成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协调的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个为主”就是村民自己投资、投劳为主;“几个一点”就是市里奖一点、区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有关帮包部门及责任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据统计,近几年全市用于镇村绿化的资金达到2800余万元。市创建办联合市林业局对全市文明生态创建村进行绿化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有效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效果。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加快林果专业村、林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以林业生产带动农村生产发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枣庄品牌优势的特色林业产业。石榴花是枣庄的市花,栽培面积占全国的1/9,产量约占全国的1/3,我市的峄城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枣庄因枣得名,枣树是枣庄的市树,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因此,我们认为,石榴、大枣最具枣庄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是枣庄的名牌和王牌,同时,也是搞好村庄绿化的良好载体。我们把做大做强石榴、大枣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研究石榴、大枣两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并印发全市石榴、大枣发展规划,努力把石榴、大枣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了林果业发展的后劲和市场竞争力。3年来,全市新发展石榴、大枣20.3万亩,有效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专业乡(镇)、专业村。鼓励农民充分利用山岭薄地及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闲地,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市把石榴、大枣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乡镇(街办)有29个,林果专业村已发展到360个,涌现出一大批石榴、枣、樱桃、桃、柿子、葡萄等专业村,2005年全市干鲜果品产量达到30.6万吨。山亭区水泉镇林果面积10.5万亩,冬春暖大棚果已发展到1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00多万公斤,全镇林果纯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2/3。该镇一个400多人的倪庄村,2005年仅樱桃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000余元。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林果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我们注重围绕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重点培植木材加工业、果品保鲜加工业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林业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市用材林资源的增加,木材加工企业蓬勃兴起,涌现出薛城捷利、东盛、天顺、台儿庄宏润、市中区韦伦嘉禾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500余家,年产值6.5亿元。重点扶持店子镇长红枣开发公司等10多家石榴、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年贮藏能力7800吨,贮藏增值1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兴起,反过来又带动了林果产业基地的发展,广大农民靠林果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以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加速绿色、生态枣庄建设

我市目前尚有35万多亩荒山需要绿化,荒山绿化已成为制约我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覆盖率低,与建设绿色枣庄、生态枣庄及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把可视山头绿化作为全市林业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荒山绿化的突破口,2005年召开了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暨雨季造林现场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三年内完成市内九条主干道路可视山头绿化。一是建立可视山头绿化目标奖惩机制,切实把荒山绿化任务压在各级党政肩上。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枣庄高新区党委主要负责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责任人。把该项绿化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具体奖惩办法。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荒山造林需要。市政府对验收合格的荒山成片造林市财政每亩补助50元,疏林地补植每亩补助25元,各区(市)、乡镇(街道)也拿出专项资金给予相应配套。三是普遍推行工程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切实提高造林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造林工程队和专业队300多个,人数达20000余人。四是搞好检查验收,兑现奖惩。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组织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人员组成的考核验收工作组,对2005年度全市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工程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了全市雨季造林会议,对各区(市)可视山头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给予了表彰奖励,对没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奖惩政策的兑现,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政搞好荒山绿化的积极性,全市迅速掀起了可视山头绿化高潮。

五、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保障,推动林业健康发展

绿色家园范文篇9

今天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全区春季植树造林暨绿色家园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市春季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区各镇办、区直机关各部门、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及驻区内各中省市单位、大中专院校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区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的高潮。前面,赵局长宣读了《渭城区2006年春季植树造林实施方案》,下面,我就春季植树造林和绿色家园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十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农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环城绿化、“三北”四期造林、绿色家园建设和主干道路绿化工程,全区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林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区林地面积达到了376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1.2%;建成绿色家园合格村41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5%;共绿化主干道路23.5公里,占市下达计划任务的13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座的各位以及广大林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对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区林业的发展与区委、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先进县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林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林业发展的步子还不够快,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还远远没有达到人民群众生活要求;二是对林业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区林业发展步伐;三是管理中还存在许多漏洞,树木栽植标准不高,导致成活率低,甚至还存在人为破坏想象。

200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和谐渭城、绿色渭城、小康渭城的关键一年。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中、省、市将会有大量的项目和资金倾向农村,我们要抢抓当前难得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林业发展和绿色家园建设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同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大打一场春季造林的人民战争,创造一个更加和谐优美、生态宜人的人居环境。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当前各项林业工作

我区“十一五”规划对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比较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今年春季我们务必抓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要全面完成绿色家园建设任务。结合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5”工程,今年春季全区高标准建设6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并对以前经市上验收合格的41个绿色家园村补植完善。各镇办、各包抓部门要以建设“绿色村镇”、“绿色庭院”和“绿色道路”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夯实责任,确保今春完成绿色家园建设任务,并通过市上的统一达标验收。

二要全力抓好主干道路绿化。按照市林业局的要求,我区今年春季主要对五条主干道路进行绿化,各镇办及各有关部门要按区上的统一规划,分段包抓实施,绝不允许走过场、搞形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主干道路绿化任务。

三是扎实搞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5周年,区上结合渭河(渭城段)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决定在渭河河道(渭河铁路桥――机场高架桥)区域内开展一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镇办、各有关单位要大力宣传,全面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植树的责任意识。动员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都要切实履行义务植树责任,做到“包栽、包活、包成林”,努力提高义务植树活动的覆盖面。

三、强化管理,全面提高造林质量

造林质量是林业建设的生命线,造林质量不高、成活率、保存率低的现象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尽人意。在今春植树造林工作中,各单位务必严把质量关口,严格栽植标准,确保植树造林和绿色家园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选择优质苗木。绿色家园建设和主干道路绿化用苗,必须是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胸径在3cm以上的优质壮苗,要坚持就地、就近供应的原则,严禁跨地区长途贩运,林业植检部门要加强检疫、检验,严把质量关,以保证栽植的成活率。

二要切实加强管理。从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整地栽植到幼林管护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指标,加强质量跟踪检查,对每一道工序凡不符合标准的必须返工,确保“栽一株,活一株”。在今春造林过程中,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责任到人,凡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要追究包抓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三要加强对新造幼林的管护。坚持“一栽就管”,各镇办、各单位在春季造林结束后,要立即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做到“栽一株,活一株,存一株”,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四、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造林工作责任

一是高度重视、夯实责任。当前,已进入春季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各镇办、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按照《渭城区2006年春季植树造林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层层分解绿化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真正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打好春季植树造林的总体战。

二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区绿化委员会和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按照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规定以及市春季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好实施方案,认真抓好绿色家园和主干道路绿化建设工作以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实施,各镇办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确保按期完成区上安排的任务。

三要强化督查、严格考评。为了推动我区春季植树活动和绿色家园建设工作,区上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年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成立了督查小组。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和督查小组要加强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对各镇办、各有关单位及包抓部门共同考核,年终总评,奖惩兑现。各镇办也要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范围,加强考核。

绿色家园范文篇10

关键词:建筑节能太阳能建筑环保节能

前言

随着能源结构的逐步调整,世界各国都把能源问题放到了关系国际民生的战略位置。我国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能源建筑的理念,提出要积极开发和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据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将占世界电力市场的3/5,燃料市场的2/5。而太阳能,在21世纪即将进人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太阳能经济”将成为未来全球能源结构的主流方向之一。

1建筑节能的范畴

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等电力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建筑节能体系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考虑:建筑本体节能和建筑设备节能。建筑本体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判断节能与否主要看建筑是否采用新型节能建材、是否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等等。建筑的设备节能则贯穿建筑的使用过程,涉及管理、优化和改造等细节方面,从空调、给排水、卫生、照明、电气等末端设备入手,挖掘节能潜力,创造节能效果。

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体现在建筑的本体节能方面,但同时太阳能设备作为建筑设备的一种,在管理节能方面也具一定潜力。

2太阳能建筑的概念

太阳能建筑(SolarBuilding),即用太阳能(SolarEner-gy)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通风、动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或部分满足人们

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所谓的太阳能建筑,其利用太阳能的最高境界是“零能耗”,即建筑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应均来自太阳能,常规能源消耗为零;从而真正做到环保清洁、绿色生态。

基于以上对太阳能建筑的定性分析,太阳能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3条:1)既舒适义健康;2)节约一次能源;3)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3太阳能建筑的典型建筑结构类型

在倡导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太阳能作为最经济、环保的能源之一,愈来愈受人们重视。目前太阳能建筑的典卫建筑结构类型有阳台壁挂型,屋面贴合型、集中供热型、集中分户型,等等。

太阳能建筑的宗旨是在不破坏建筑立面的前提条件下,注重太阳能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智能性。然而,在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问题上,综合各方面考虑,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I)太阳能产品制造商,往往只强调产品的功能,而忽视了建筑的特点与要求,使太阳能产品与建筑物成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太阳能产品由于没有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因此会破坏原有建筑的整体外观形象,进而破坏环境;而且目前的太阳能产品结构单一,建筑设计师即使在设计中考虑使用太阳能产品,也很难将太阳能产品有机地融人到设计中,使太阳能产品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鸡肋”。

2)建筑设计院,仍有不少建筑设计师缺乏绿色生态的理念,根本不考虑太阳能及其他绿色能源的使用,造成太阳能产品大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临时安装,即“事后状态”下安装,结果影响到建筑群体,甚至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

3)政府规划机构,往往不能够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和相关政策很好结合。虽然江苏地区已出台12层以下民用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强制性政策,但由于其它相关配套设施、标准的不完善,尤其是太阳能施工验收标准一块,仍存在争议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导致推广效果不好、范围不广。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案如下:(I)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商应更多地了解建筑设计的需求,开发推出多款适合建筑结构利用的系列和型号;(2)建筑师在设计初期,即将太阳能系统包含的所有内容都当作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加以考虑,使之成为建筑组成的一部分;(3)加强太阳能产品生产商、建筑师、政府机构的交流与沟通,从设计阶段即将太阳能产品与建筑真正的融为一体,并配以后期的政府激励政策、规范的市场引导机制,太阳能产品一定可以在建筑节能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各领域的合作之下,太阳能建筑必将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太阳能系统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也将得以持续和发展。

4太阳能建筑的典型应用模式

太阳能的应用,从技术途径看,主要分为光一热转换技术和光一电转换技术;从具体应用范围看,主要有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地板采暖、太阳能温水游泳池、太阳能空调、太阳能路灯等5大系列。到目前为止,太阳能光一热转换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热水,还可解决取暖等问题;太阳能光一电转换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分,发展与应用量较小,但是随着光电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太阳能光一电板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太阳能应用必将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发展市场。

江苏等地的一些示范小区率先采用太阳能热水集中供热系统,其承压运行、分户供水、智能化系统已成了住宅小区的新卖点。还有一些示范小区,利用太阳能的初期光电转换,使小区的门楼牌、指示牌、警示牌等白天吸光,夜晚发亮,既方便住户晚间出人,又节约物管费用。另外,据有关方面统计:用电热水器洗澡的费用约为0.62元/次,而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费用则仅为0.31元/次

5太阳能建筑的应用前景

1)应用空间大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正常发展和生态驱动发展两种模式下,预测2050年我国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供给中分别占4.7%和10%。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保有量已超过6001)万mz,而此数据的太阳能建筑仅占所有建筑1%

2)环保节能

根据美国环境总署EPA的统计数据、目前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40%。而人们对未来:在大气中含量的预计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50年后大气中:的含量将会达到现在的3.5倍。众所周知,国家推广太阳能的目的是为了环保节能,而环保节能在另外一层意义上说就是尽量减少:的排放。换个概念,使用太阳能减少:排量与绿地吸收的效果相一致。据科学计算,可以总结出如下等式:1m=的太阳能集热器“95.39kg标煤产生的热量之70.11kg=19.475m2的草坪吸收力=0.779m2的落叶乔木吸收力==1.5m2的绿地吸收力。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建筑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效应。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