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植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0:46:20

绿地植物

绿地植物范文篇1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配置;树种选择;重庆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大、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而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居住区不仅改进了单体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也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在绿化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住宅。

1居住区绿地类型

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1.1居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1.1.1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一般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1.1.2组团绿地。这类绿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规模不小于400m2,布局灵活,是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设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简易儿童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场所。

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开敞式。

1.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这类绿地令居住区与外界之间、各幢楼之间分隔开,具有美化、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的作用,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1.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指居住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如中小学、商店、影剧院、医院等用地周围的绿地。其绿化布置不仅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4道路绿地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将居住区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上学、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2重庆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化应以中心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进行统一规划,不仅要自成体系,而且要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合理配置植物对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总的原则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内自身的立地条件,合理安排各类观赏植物;在植物的布局与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从景观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带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两侧以带植为主,主要观赏区以片植为主,建筑和景点周围以点植、孤植为主,而背景植物则以大面积的群植为主。

(3)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树种,坚持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注意植物的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配置要避免杂乱、雷同,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来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绿地中水体景观的植物配置。通过各类水边、水际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良好的亲水空间。

2.1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公共绿地因其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园路边绿化树种应避免多刺植物(如构骨、丝兰、月季、玫瑰等)、过敏植物(如漆树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应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叶花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公园和小游园的规划布局有功能划分,可设置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人安静休息区等。儿童活动区宜安置适合不同人数游戏的半开敞或开敞空间。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将儿童活动区与游园其他区域相对分隔开,在该区域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应该有不同的体型、生态习性、种类和品种的乔木、灌木、绿篱、攀援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扩大儿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如选用腊梅、海棠、山茶、杜鹃、紫薇、连翘、红枫等。

老人安静休息区布局应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可给老人以安全充实感,而空旷的环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独寂寞感和凄凉感;老人活动区应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感觉。该区域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混用为好,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但不可过于冷寂。植物配置应以柔和、使人恬静舒适的绿色为主,适量的天然暖色的色叶树种可给老人以温暖之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在重庆,此类色叶树种有红枫、合欢、石楠、银杏、三角枫、红叶李、红继木等。在围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点缀一些色彩鲜明或姿态优美的植物,可弥补老人大多视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导、转换空间的作用。

2.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环境绿地遍及整个居住区,其绿化状况能反映出居住区绿化的总体效果。在绿化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应。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单调感,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布置方式,作为识别不同住宅单元的标志。

(2)住宅周围常因住宅楼的遮挡而造成大面积的阴影,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如珊瑚、罗汉松、桂花、含笑、杜鹃、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荫或耐荫植物。

(3)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一般大乔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水平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过渡,如麦冬、葱兰、岩石杜鹃等,角隅栽植珊瑚、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屋角绿树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5)多种攀援植物,以绿化花架、墙面、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遮蔽观感不雅之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络石等。

2.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这类绿地不仅需要满足所属单位对其功能、特点的要求,而且应结合周围环境,发挥其作为居住区绿地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邻布置,可以通过精巧低矮的花围墙,使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增景,扩大绿色视野。

2.4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地被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和小区路车辆交通较多,栽植上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应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或常绿乔木作为行道树,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尘、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行道树选择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阳光充足、树形尤佳的优点。在重庆地区适于作居住区道路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常见的有银杏、垂柳、合欢、垂枝榆、黄葛树、栾树等;常绿乔木常见的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广玉兰、香樟等。

组团路以人行为主,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或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红枫、红叶李、红继木、樱花、腊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应与宅旁绿地和组团绿地的绿化布局相协调统一,每条道路又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断面种植方式。

宅间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内,只宜种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侧可种植小乔木。各幢住户门前宅间小路应选择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3结语

居住区绿化是园林绿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生态园林绿化,其目的是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丰富的植物景观为主体,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最佳、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4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志红.浅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66-167.

绿地植物范文篇2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配置;树种选择;重庆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大、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而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居住区不仅改进了单体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也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在绿化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住宅。

1居住区绿地类型

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1.1居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1.1.1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一般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1.1.2组团绿地。这类绿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规模不小于400m2,布局灵活,是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设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简易儿童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场所。

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开敞式。

1.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这类绿地令居住区与外界之间、各幢楼之间分隔开,具有美化、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的作用,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1.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指居住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如中小学、商店、影剧院、医院等用地周围的绿地。其绿化布置不仅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4道路绿地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将居住区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上学、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2重庆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化应以中心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进行统一规划,不仅要自成体系,而且要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合理配置植物对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总的原则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内自身的立地条件,合理安排各类观赏植物;在植物的布局与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从景观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带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两侧以带植为主,主要观赏区以片植为主,建筑和景点周围以点植、孤植为主,而背景植物则以大面积的群植为主。

(3)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树种,坚持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注意植物的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配置要避免杂乱、雷同,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来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绿地中水体景观的植物配置。通过各类水边、水际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良好的亲水空间。

2.1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公共绿地因其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园路边绿化树种应避免多刺植物(如构骨、丝兰、月季、玫瑰等)、过敏植物(如漆树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应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叶花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公园和小游园的规划布局有功能划分,可设置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人安静休息区等。儿童活动区宜安置适合不同人数游戏的半开敞或开敞空间。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将儿童活动区与游园其他区域相对分隔开,在该区域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应该有不同的体型、生态习性、种类和品种的乔木、灌木、绿篱、攀援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扩大儿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如选用腊梅、海棠、山茶、杜鹃、紫薇、连翘、红枫等。

老人安静休息区布局应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可给老人以安全充实感,而空旷的环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独寂寞感和凄凉感;老人活动区应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感觉。该区域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混用为好,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但不可过于冷寂。植物配置应以柔和、使人恬静舒适的绿色为主,适量的天然暖色的色叶树种可给老人以温暖之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在重庆,此类色叶树种有红枫、合欢、石楠、银杏、三角枫、红叶李、红继木等。在围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点缀一些色彩鲜明或姿态优美的植物,可弥补老人大多视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导、转换空间的作用。

2.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环境绿地遍及整个居住区,其绿化状况能反映出居住区绿化的总体效果。在绿化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应。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单调感,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布置方式,作为识别不同住宅单元的标志。

(2)住宅周围常因住宅楼的遮挡而造成大面积的阴影,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如珊瑚、罗汉松、桂花、含笑、杜鹃、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荫或耐荫植物。

(3)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一般大乔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水平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过渡,如麦冬、葱兰、岩石杜鹃等,角隅栽植珊瑚、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屋角绿树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5)多种攀援植物,以绿化花架、墙面、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遮蔽观感不雅之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络石等。

2.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这类绿地不仅需要满足所属单位对其功能、特点的要求,而且应结合周围环境,发挥其作为居住区绿地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邻布置,可以通过精巧低矮的花围墙,使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增景,扩大绿色视野。

2.4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地被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和小区路车辆交通较多,栽植上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应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或常绿乔木作为行道树,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尘、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行道树选择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阳光充足、树形尤佳的优点。在重庆地区适于作居住区道路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常见的有银杏、垂柳、合欢、垂枝榆、黄葛树、栾树等;常绿乔木常见的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广玉兰、香樟等。

组团路以人行为主,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或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红枫、红叶李、红继木、樱花、腊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应与宅旁绿地和组团绿地的绿化布局相协调统一,每条道路又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断面种植方式。

宅间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内,只宜种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侧可种植小乔木。各幢住户门前宅间小路应选择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3结语

居住区绿化是园林绿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生态园林绿化,其目的是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丰富的植物景观为主体,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最佳、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4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志红.浅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66-167.

绿地植物范文篇3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乡土植物

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植物种类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原料;植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为研究、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植物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产生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规划对促进生物遗传基因的交换、增加城市适生物种,提高植被的稳定和景观的异质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循环;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植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不采取措施,在未来一代人的时期内,全世界约有15-20%的植物的生存面临威胁,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5000种,形式非常严峻。本文探讨了我市绿地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和发展绿地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改善城市生态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曾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告,并且急切呼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当务之急。陈俊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的任务除了绿地分布不均、绿量不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植物种类贫乏,品种单调。生物多样性在实现城市大园林规划中地位十分重要,因为目前我国城镇园林中,观赏植物品种很少,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昆明、西安等地比较常用的露地观赏植物总数在1000种(不是品种)以内,有的甚至在500种之内,仅广州较多,约达1700种。反观世界各城市如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墨尔本等地,则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总数在2000-4000种。近几年上海地区为了贯彻植物多样性原则,每年在城市绿地增加近百个植物品种,仅延中绿地就有800多种植物。

吴江市位于太湖流域腹部,江苏省最南端,苏(州)、嘉(兴)、湖(州)小三角中心。它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1′41″—120°53′59″,北纬30°45′36″—31°13′41″。东西宽52.67公里,南北长52.07公里,全市总面积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水域约85平方公里)。全境无山,地势低平,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其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这一地区适宜生长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3种438个品种;草本、地被等66科241个品种。而目前我市绿地建设中常用的植物总数还不到200种,常见的乔木主要有:香樟、法桐、银杏、杜英、金合欢、黄山栾树、女贞、雪松、水杉、龙柏、棕榈、垂柳、榉树、广玉兰、重阳木、无患子等。灌木和地被常用的有鸡爪槭、珊瑚树、红叶李、桃、樱花、紫薇、桂花、腊梅、花石榴、紫荆、腊梅、花石榴、木芙蓉、夹竹桃、石楠、茶花、海桐、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金边黄杨、月季、金叶女贞、龟甲冬青、火棘、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金钟(连翘)、杜鹃、书带草等。

植物多样性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过度开发,在应用和开发植物资源时,常因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城区常有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等,也使植物多样性受影响。2、环境污染工业生产的“三废”,城市生活废弃物和农药、化肥的污染,使植物生长受到威胁。3、人为因素在应用植物造景中的影响,常因缺乏科学知识和偏爱某些植物种类,致使植物品种单一。

要达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必须首先要摸清本地区的植物物种种类,为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其次,建立本地区的物种档案,在此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本地的野生及乡土树种,引进新优植物品种,丰富本地的物种资源;在城市的绿化及植物配置上,注重植物的群落配置,促进植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护珍稀植物物种。

一、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经过对吴江的珍稀植物资源作全面的调查,目前吴江的国家珍稀植物保护树种有金钱松、水杉、水松、银杏、凹叶厚朴、宝华玉兰、单性木兰、杜仲、夏腊梅、青檀、浙江楠,结合吴江(苏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列出当地的珍稀植物品种,加以保护、繁殖。对珍稀濒危植物以就地保护为主,建设或恢复其适生环境,扩大其生物种群,保护和发展并举,实行多种手段繁殖珍稀濒危物种,扩大种群数量。对本地区比较稀少的植物,也应加强保护,改善其生存环境,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对较好的绿化品种应有繁殖推广的计划。全面贯彻执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要普查建档,划定保护范围,落实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养护管理资金。对城市现有的绿地和树木实施就地保护。

二、大力开发利用地带性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注重对外来树种的引进,构筑具有地域植被特征的植物多样性格局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和土壤差异大、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如华东地区(不包括山东)的种子植物有209科1650属6640多种,区系组成丰富,可为不同地域和小环境条件下的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因此,可根据地带性特征选择绿化植物,挖掘同一植被区内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体系。我市今后可以大量推广的乡土树种有:柳杉、枫杨、苦槠、木荷、紫楠、浙江楠、青冈栎、石栎、月桂、枫香、乌桕、喜树、紫树、刺楸、罗木石楠、苦楝、七叶树、小叶栎、山麻秆、糙叶树、朴树、擦树、流苏树、黄檀、藤蔓月季、重阳木、青檀、江南桤木、牛鼻栓、青栲、红果榆、珊瑚朴、山矾类、冬青类、箬竹、短穗竹、黄皮刚竹等。

同时注重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并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和适应性进行观察研究,以利今后的推广。重点推荐引进树种有:南酸枣、山杜英、猴樟、水松、紫楠、红果榆、檫木、木莲、青榨槭、杜梨、木香、海州常山、扶芳藤、锦带花、红花七叶树、加拿大紫荆、银鹊树、笑靥花、白鹃梅、决明、绣线菊类、海棠类、柽柳、火炬树、墨西哥落羽杉、东方杉(墨西哥落羽杉与柳杉杂交种)、日本柳杉、美国香柏、美国扁柏、福建柏、三尖杉、榧树,大明竹、斑竹、箬竹、菲白竹、金镶玉竹、早园竹、淡竹等竹类,以及金叶皂荚、美国红栌、红叶石楠、美国红枫、北美枫香等一些彩叶树种。以上树种在大气候上都能适应苏州地区生长,但具体到某一树种,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应用小气候来适地适树,才可达到绿化效果。

三、正确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扩大多样化物种的种群规模

生态学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以及相互作用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的群落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见,在城市绿地生态建设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建设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环境性型等人工植物群落,以维持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除了城区立地条件较差和土壤改良力度不足外,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轻易否定和放弃物种,客观上也导致了绿地种类的贫乏和结构的单一。如“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地格局是城市绿地的最佳形态,但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往往造成大量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被旁落;一些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大量慢长植物,甚至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而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更被轻易否定。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多样的环境必然以多样的物种为基础。如何合理评价城市绿化植物,深刻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事实上,每种植物都有优缺点,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关键在于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栽培和养护管理的技术和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推广适生物种,扩大种群规模,丰富城市绿化植物。这除了提高认识和增加耐心外,应完善绿化评价标准和方式,将生物多样性列入主要的评价指标;同时,加强绿化植物的规划和培育,引导苗木生产者和绿地建设者开发应用多样的植物品种,尤其是乡土物种,建立种类丰富、批量较大和供应稳定的苗木基地,这是扩大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的基础。

四、增大绿地建设规模,加强绿地建设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提高植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绿地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它是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城市建设中往往强调见缝插绿,但群落的构建,尤其是复层群落必须拥有一定的面积,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环境,降低人为干扰强度和城市生境的胁迫。因此,增大绿地的面积,将有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另外绿化主管部门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风景林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合理界定植物品种的数量,丰富植物物种。

植物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我市植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策略探讨》

绿地植物范文篇4

论文摘要居住区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居住区各类绿地的特点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重庆地区居住区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与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大、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而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居住区不仅改进了单体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也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在绿化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住宅。

1居住区绿地类型

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1.1居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1.1.1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一般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1.1.2组团绿地。这类绿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规模不小于400m2,布局灵活,是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设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简易儿童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场所。

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开敞式。

1.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这类绿地令居住区与外界之间、各幢楼之间分隔开,具有美化、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的作用,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1.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指居住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如中小学、商店、影剧院、医院等用地周围的绿地。其绿化布置不仅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4道路绿地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将居住区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上学、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2重庆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化应以中心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进行统一规划,不仅要自成体系,而且要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合理配置植物对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总的原则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内自身的立地条件,合理安排各类观赏植物;在植物的布局与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从景观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带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两侧以带植为主,主要观赏区以片植为主,建筑和景点周围以点植、孤植为主,而背景植物则以大面积的群植为主。

(3)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树种,坚持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注意植物的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配置要避免杂乱、雷同,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来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绿地中水体景观的植物配置。通过各类水边、水际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良好的亲水空间。

2.1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公共绿地因其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园路边绿化树种应避免多刺植物(如构骨、丝兰、月季、玫瑰等)、过敏植物(如漆树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应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叶花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公园和小游园的规划布局有功能划分,可设置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人安静休息区等。儿童活动区宜安置适合不同人数游戏的半开敞或开敞空间。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将儿童活动区与游园其他区域相对分隔开,在该区域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应该有不同的体型、生态习性、种类和品种的乔木、灌木、绿篱、攀援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扩大儿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如选用腊梅、海棠、山茶、杜鹃、紫薇、连翘、红枫等。

老人安静休息区布局应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可给老人以安全充实感,而空旷的环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独寂寞感和凄凉感;老人活动区应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感觉。该区域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混用为好,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但不可过于冷寂。植物配置应以柔和、使人恬静舒适的绿色为主,适量的天然暖色的色叶树种可给老人以温暖之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在重庆,此类色叶树种有红枫、合欢、石楠、银杏、三角枫、红叶李、红继木等。在围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点缀一些色彩鲜明或姿态优美的植物,可弥补老人大多视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导、转换空间的作用。

2.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环境绿地遍及整个居住区,其绿化状况能反映出居住区绿化的总体效果。在绿化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应。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单调感,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布置方式,作为识别不同住宅单元的标志。

(2)住宅周围常因住宅楼的遮挡而造成大面积的阴影,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如珊瑚、罗汉松、桂花、含笑、杜鹃、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荫或耐荫植物。

(3)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一般大乔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水平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过渡,如麦冬、葱兰、岩石杜鹃等,角隅栽植珊瑚、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屋角绿树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5)多种攀援植物,以绿化花架、墙面、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遮蔽观感不雅之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络石等。

2.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这类绿地不仅需要满足所属单位对其功能、特点的要求,而且应结合周围环境,发挥其作为居住区绿地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邻布置,可以通过精巧低矮的花围墙,使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增景,扩大绿色视野。

2.4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地被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和小区路车辆交通较多,栽植上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应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或常绿乔木作为行道树,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尘、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行道树选择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阳光充足、树形尤佳的优点。在重庆地区适于作居住区道路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常见的有银杏、垂柳、合欢、垂枝榆、黄葛树、栾树等;常绿乔木常见的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广玉兰、香樟等。

组团路以人行为主,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或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红枫、红叶李、红继木、樱花、腊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应与宅旁绿地和组团绿地的绿化布局相协调统一,每条道路又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断面种植方式。

宅间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内,只宜种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侧可种植小乔木。各幢住户门前宅间小路应选择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3结语

居住区绿化是园林绿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生态园林绿化,其目的是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丰富的植物景观为主体,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最佳、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4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志红.浅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66-167.

绿地植物范文篇5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配置;树种选择;重庆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大、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而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积的居住区绿地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们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居住区不仅改进了单体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也更加重视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在绿化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的应用,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住宅。

1居住区绿地类型

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1.1居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以及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1.1.1居住区公园或小游园。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的公共绿地,一般位于居住区的中心位置。

1.1.2组团绿地。这类绿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一般面积规模不小于400m2,布局灵活,是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设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简易儿童设施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活动场所。

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开敞式。

1.2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居住区绿地内总面积最大、居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绿地形式。这类绿地令居住区与外界之间、各幢楼之间分隔开,具有美化、阻挡外界视线、噪声和灰尘的作用,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1.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指居住区的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如中小学、商店、影剧院、医院等用地周围的绿地。其绿化布置不仅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4道路绿地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4级。居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外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将居住区各类绿地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上学、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2重庆地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化应以中心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进行统一规划,不仅要自成体系,而且要与城市绿化系统相协调。合理配置植物对创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总的原则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学原理,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和园内自身的立地条件,合理安排各类观赏植物;在植物的布局与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从景观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带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两侧以带植为主,主要观赏区以片植为主,建筑和景点周围以点植、孤植为主,而背景植物则以大面积的群植为主。

(3)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树种,坚持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4)注意植物的多样化。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植物配置要避免杂乱、雷同,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来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绿地中水体景观的植物配置。通过各类水边、水际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种良好的亲水空间。

2.1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公共绿地因其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园路边绿化树种应避免多刺植物(如构骨、丝兰、月季、玫瑰等)、过敏植物(如漆树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应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大乔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叶花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公园和小游园的规划布局有功能划分,可设置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和老人安静休息区等。儿童活动区宜安置适合不同人数游戏的半开敞或开敞空间。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将儿童活动区与游园其他区域相对分隔开,在该区域的植物材料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应该有不同的体型、生态习性、种类和品种的乔木、灌木、绿篱、攀援植物与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以扩大儿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识领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如选用腊梅、海棠、山茶、杜鹃、紫薇、连翘、红枫等。

老人安静休息区布局应紧凑、忌空旷,紧凑的布局可给老人以安全充实感,而空旷的环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独寂寞感和凄凉感;老人活动区应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以增加轻松、愉快的感觉。该区域多用枝叶茂密、阔叶的树种,并采取乔灌搭配、多样种植方式混用为好,色彩在整体上以静为主,但不可过于冷寂。植物配置应以柔和、使人恬静舒适的绿色为主,适量的天然暖色的色叶树种可给老人以温暖之感,从而唤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在重庆,此类色叶树种有红枫、合欢、石楠、银杏、三角枫、红叶李、红继木等。在围墙或道路的转角拐弯处,点缀一些色彩鲜明或姿态优美的植物,可弥补老人大多视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导、转换空间的作用。

2.2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环境绿地遍及整个居住区,其绿化状况能反映出居住区绿化的总体效果。在绿化布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绿化布局、树种的选择要体现多样化,绿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造成拥挤、狭窄的不良心理感应。树木的高度、行数、大小要与庭院的面积、建筑间距、层数相适应。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单调感,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和布置方式,作为识别不同住宅单元的标志。

(2)住宅周围常因住宅楼的遮挡而造成大面积的阴影,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如珊瑚、罗汉松、桂花、含笑、杜鹃、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荫或耐荫植物。

(3)树木的栽植不要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特别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乔木,尤其是常绿乔木,在冬天由于常绿树木的遮挡,使室内晒不到太阳,而有阴冷之感。一般大乔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墙基、角隅的绿化,使垂直的建筑墙体与水平地面之间以绿色植物过渡,如麦冬、葱兰、岩石杜鹃等,角隅栽植珊瑚、凤尾竹、棕竹等,使沿墙处、屋角绿树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觉。

(5)多种攀援植物,以绿化花架、墙面、围栏、矮墙,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效果,遮蔽观感不雅之物,如五叶地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络石等。

2.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的植物配置

这类绿地不仅需要满足所属单位对其功能、特点的要求,而且应结合周围环境,发挥其作为居住区绿地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与居住区其他绿地相邻布置,可以通过精巧低矮的花围墙,使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增景,扩大绿色视野。

2.4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植物配置方式和树种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使乔木、灌木、绿篱、花卉、地被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居住区道路和小区路车辆交通较多,栽植上要考虑行人的遮荫与交通安全,应选用枝叶茂盛的落叶或常绿乔木作为行道树,在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起到防尘、隔音和遮挡视线的作用。行道树选择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具有夏季遮荫、冬季阳光充足、树形尤佳的优点。在重庆地区适于作居住区道路行道树的落叶乔木常见的有银杏、垂柳、合欢、垂枝榆、黄葛树、栾树等;常绿乔木常见的有小叶榕、天竺桂、杜英、广玉兰、香樟等。

组团路以人行为主,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和开花灌木,特别是一些开花繁密或叶色变化的树种,如合欢、红枫、红叶李、红继木、樱花、腊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应与宅旁绿地和组团绿地的绿化布局相协调统一,每条道路又应选择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断面种植方式。

宅间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内,只宜种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侧可种植小乔木。各幢住户门前宅间小路应选择不同的树种,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观,也便于识别家门。

3结语

居住区绿化是园林绿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的生态园林绿化,其目的是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以丰富的植物景观为主体,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为居民创造最佳、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4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王志红.浅谈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66-167.

绿地植物范文篇6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概述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2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从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防止西晒、调节气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2)娥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增加层次,美化居住区的面貌,是居住区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还可利用植物遮蔽丑陋不雅观之物。

(3)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组织、吸引居民的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能在就近的绿地中游憩、活动观赏及进行社会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增进居民间的互相了解,和睦相处。人们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为形成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条件。

(4)居民区绿化中选择即好看,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使观赏、功能、经济三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益。

(5)在地震、战时能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绿色植物还能过滤、吸收放射性物质,有利于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3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原则要求

居住区绿化应从其绿化的作用出发,遵循绿化规划原则,使居住环境适应现代建筑,满足功能需求。然而要吸引人们到绿地去活动有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可达性。无论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公共绿地都必须尽可能接近住所,便于居民随时进入,设在居民经常经过并可以自然到达的地方。

(2)功能性。绿化布置要讲究实用并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最好,同时还应考虑其经济效益。长青的针叶树可以有些,但主要应选择是生长快,夏季遮阳、降温、冬天不遮挡阳光的落叶树。

(3)亲和性。为了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居住区绿地尤其是小区绿地一般面积不大,因此必须掌握好绿化和个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使它们平易近人。

(4)系统性。居住区绿地设计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又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居住区绿地是由植物、地面、水面以及各种建筑小品组成。它是居住区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城市绿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化形成系统的重要手法就是“点、线、面结合”,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让居民随时随地生活在绿化环境是、之中。对居住区绿地来说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是“点”,沿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带是“线”,小区小游园和居住区公园是“面”。点是基础,面是中心。

(5)全面性。居住区绿化要满足各类居民的不同需求,因此,绿化设施必须要有各种不同设施设置,通过居民室外环境需求的调查,大多数居民的共同愿望是居住区内多种花草树木,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居民使用特点和使用程度,作出恰当的安排。

(6)艺术性居住区绿化必须居于必要的生态功能和优美的环境才能起到应有的功能,否则就难以吸引居民的兴趣,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要结合居住区绿化种、养、管,依靠居民的特点,在节约投资且具有收益的基础上,突出美学观点,使人赏心悦目,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美化功能。

4植物配置及树种选择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空间处理: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①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白蜡、栾树、元宝枫、柿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常绿乔木:白皮松、雪松、华山松、蜀桧、侧柏、油松、洒金柏。②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鸡麻、连翘、小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金银木、麻叶锈线菊、棣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猬实、太平花、珍珠梅、红叶小檗、铺地柏、紫穗槐。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黄栌、西府海棠、紫叶李、紫薇、丰花月季、榆叶梅、锦带花、平枝木旬子、迎春、牡丹。

③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紫花地丁、金银花、扶芳藤、白三叶、草坪草、铺地柏、常春藤。

(2)线形变化: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

①在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②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利用尖塔形植物如水杉、铅笔柏、龙柏、桧柏、蜀桧等,此类植物构成林冠线起伏变化较强烈、节奏感较强;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也有相应林冠线起伏变化,这种变化较柔和,节奏感较慢。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的林冠线起伏变化,一般节奏感适中。

③季相变化: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

一个居住区内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泉景——四季花园的四季园以两侧略起的微地形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四季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樱花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百日红为主附以棣棠;秋以石榴为主,点缀两株柿子树并配以红枫;冬以腊梅、云杉为主,并穿插红瑞木。整体四季园内以云杉及大叶黄杨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5结束语

住宅区的设计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城市用地,建筑布点,群体空间,结构造型,改变城市面貌以及远景规划等全局考虑,并融合意境创造,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总体环境,精心设计每一个部分,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场所,将居住与建筑,社会生活品质相结合,使住宅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区与城市自然的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绿地植物范文篇7

1.1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内涵

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最大程度地提升对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水、电等能源;有效地发挥和利用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用最少的成本资源创造更多的生态环境效益。

1.2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特点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本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园林,其建设理念要符合自然生态体系的基本规律。其具有成本少、效率高等特点,主要体现在:1)节约型园林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自然原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2)对园林绿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3)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基础是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因此,节约型园林绿地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及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措施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对于能源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用地面积日益紧张,而又要确保城市绿化面积达到30%。因此,对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是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首要任务。

2.1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要确保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园林绿地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是节约型绿地建设的核心。例如,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结构时,设计结果需要符合城市具有的特点。另外,要减少绿地改建的次数,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相关人员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周围的环境和所在的地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减少使用体积大的草坪灯,适当减少使用率较低的绿化物品,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最后,需要改变绿化空间模式。在我国,立体绿化的技术日益成熟,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立体绿化技术不但能提高绿化有效率,还能美化园林绿地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点建议的基础是要科学地进行合理规划。

2.2正确选择绿化植物

绿化植物种植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设计植物种植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要确定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不能盲目跟风,要选择适合园林绿地环境气候的种类,可以优先考虑本土植物,本土植物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容易栽种和维护,也减少了成本。其次,要适应季节变化。选择绿化植物时应适应四个季节,如果都是春季植物,就会导致园林绿地春景盎然,其他季节毫无生气,不符合美学观念。最后,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可以开花结果的植物,吸引昆虫,从而达到一个微生态循环系统。

2.3有效发挥循环利用

所谓循环利用系统是指利用资源生产可用的产品,产品使用后成为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成为再生资源,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在建设园林绿地过程中,应遵循减少资源浪费、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对园林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在园林景观改造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如废弃的设备、设施等,应有效地利用废弃物的剩余价值,将其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绿化景观。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废弃物的占地面积,还可以节约园林景观改造的成本。第二,对园林垃圾进行再利用。绿化树木产生的落叶,还有池塘的污泥等,可以对其进行有机处理,变成有机肥料。不但清理了园林垃圾,变废为宝,还节省了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本。第三,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园林绿化植物维护用水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建筑等进行雨水收集,用来灌溉草地、树木,也可以用于景观喷水。

2.4运用节能技术

当前,维护园林绿化植物的手段,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不仅消耗人力和浪费资源,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近几年来,一些农业灌溉新技术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如自动喷、滴灌等,滴灌技术不仅能自动监测植物的生长特性,还可以控制灌溉量,节约了劳动成本,还提高了效率,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另外,园林绿地的夜间照明,可以选择节能照明灯具,节约电能。

3结语

绿地植物范文篇8

1.1保护城市环境。城市中的园林绿地能起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由于园林绿地中栽植了大量的植物,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有害的气体,并且对烟尘具有明显的阻挡、吸附作用;许多水中都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这些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物质,减少水中污染的细菌数量,对净化城市的污水也有一定的作用;

1.2改善城市气候。园林绿地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湿度和气流的影响。园林绿地在夏季可以降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而在冬季则可以提高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气温,并且能降低太阳辐射的温度;有的地面比较硬,湿度比较低,绿色植物具有蒸腾作用,可以将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城市中的带状绿地是绿色的通风走廊,在夏季可降低炎热程度,在冬季,垂直于寒风方向的防风带可减弱寒风气流,改善城市的气候。

1.3降低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可以降低城市的噪声,特别是树木枝叶茂盛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其降噪的效果很明显。

1.4减灾防灾。如果突发灾难来临,城市的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避难场所。比如,一般的居住公园和区域性公园能为周围的居民提供救援、堆物、搭建临时设施的场所;靠近住宅区的小型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市级的大公园则可以作为救援基地。

1.5美化城市。城市园林绿地的存在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生机,还给城市增添了富于色彩的美景。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绿色植物和城市建筑有机结合起来,以植物多变的色彩和优美的起伏林冠线来衬托城市,还可以丰富建筑群的轮廓线,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达到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形象的目的。

1.6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城市中园林绿地能为人们提供日常休息娱乐的环境,其城市绿带、城市游憩带和环城旅游带为人们的观光和旅游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同时,园林绿地还可以作为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

2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设计中,不同性质的绿地设计手法是不同的,城市中的绿地类型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公园绿地设计中,因其绿化面积较大,可以结合水体和地形的设计来体现公园布局的生态性,植物配置可以采用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风景林来打造大面积的色彩,形成林带植物与地被植物过渡的层次感,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的观赏性;道路绿地可以增加道路的绿化覆盖率,结合交通干道的特性布置行道树和花草,使行人的慢行空间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和遮荫功能,增强道路绿化的可识别性和观赏性;街头绿地可采用乔灌木和模纹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整洁舒适的生活和休闲空间。下面提出一些关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园林绿地是人们活动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应是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绿地设计的可参与性和亲和性,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同时考虑人们的年龄结构和他们的活动需要,使设计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情趣,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给人们带来的陶冶情操、慰藉心灵的作用。要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使设计整体布局的比例和节奏相协调,营造平衡、稳定、直曲等形式的园林意境美,从而达到满足人们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和艺术价值、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协调统一。

2.2注重植物配置手法的多样化。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来展示植物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的特点,因此要根据绿地的多样性,灵活多变的进行植物配置。比如:点、线、面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构建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花混合的绿化模式,植物的配置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道路和围墙等线范围也进行绿化;利用建筑面积将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范围的空气湿度,减少直射光对建筑的污染;模拟自然造景,使绿地规划和植物的设计疏密有致,从而创造鸟语花香的意境。

2.3与生态相结合。植物是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只有与生态相结合,才能确保植物与绿地所处地域之间的共生、共享和共存。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要选择能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做到乔木、灌木、藤木、花草的合理配置,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科学搭配,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统一。

2.4因地制宜。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主要是对原有土地条件合理运用的原则、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对原有土地的合理运用,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进行造景,充分的利用自然的地形条件和地貌,使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做到既节约资金,又保护生态平衡;适地适树是尽量保护原有的大树,结合当地情况,以乡土树为主,同时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观赏价值较高的外地植物,增加景观群落的多样性。

绿地植物范文篇9

1.1基本内容

现代的园林学主要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传统园林涉及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学科,运用其成果来创造、培育和管理园林,选育优良植物品种,研究最佳植物群落组合、植物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提高园林绿地规划水平、景观质量、生态效益等。城市园林绿化研究园林绿化的城市建设作用,测定其改善和净化环境的数据,调查居民游憩、健身对园林绿地的需求和文化心理,科学确定城市生态绿量,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技术;分析和评估城市园林绿化的宏观经济投资和效益,制定其政策和保护措施。大地景观规划是发展中课题,就是把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环境敏感性分析,最大限度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濒危物种繁衍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最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1.2研究概况

园林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及风景园林两大方向上。园林植物研究包括:①木本花卉。多集中于栽培、繁殖及品种资源方面。②草坪及地被植物。③盆景。包括树桩、山水及艺术。④切花、插花和干花研究。⑤园林植物资源。包括其引种、选育、驯化等。⑥草本花卉。⑦温室园艺与室内绿化。⑧园林植物适应性、耐性和抗性。⑨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及快速繁育。风景园林研究包括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绿化管理、外国园林等内容。其中,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木本花卉、园林绿化管理、盆景等是园林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园林还集中在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造景、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测算、景观质量评价等方面。

1.3发展趋势

近几年,园林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及实践取向方面都发生着重大转变,主要包含:①学科重点转移和范围扩展。从传统园林到现代景观的重点转变,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②学科核心内容转变。从植物为核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到包括植物、地貌、水体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景观为核心的环境规划设计。1958年,中央提出在全国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治理和改造荒山荒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实现“大地园林化”。1986年,我国率先提出“生态园林”理念,即遵循生态学原理,科学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和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园林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小地域范围的概念,在建设范围上包括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单位绿化、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果园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切植物群落。它要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植物资源相结合,创造地方特色,并以植物造园(景)为主,减少人工建筑和设施,融科学、生态、艺术和游憩观赏于一体。21世纪,风景园林已提升到审视人类生存空间的高度,在环境设计中,注重生态和社会功能,使其与建筑、城市规划构成环境设计的三足鼎立。开敞绿色空间网络系统不仅是为了游憩观赏,更重要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阻止城市无限生长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将分散的各类绿地连通,形成绿色通道网络系统,成为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的主题。

2城市园林绿化

2.1城市园林绿化概念

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相对于城市园林,其形式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美学价值比较一般,管理比较粗放,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础。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其意思与城市园林的内涵相同。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2.2城市园林绿化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②综合功能。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③提高生物多样性。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④促进城市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2.3园林与绿化

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等,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园林是各种公园、绿地概念的总称。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含义;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在审美价值和功能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园林可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3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3.1规划设计技术

规划设计主要技术包括:①生态设计。城市绿地以人、生物与环境的良性关系为目的。绿地生态设计可促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调整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的良性循环,使绿地与城市生态要素功能耦合更为密切、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和谐;②区域设计。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区域特征,强调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绿地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野郊休闲性、人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利用性,要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生态系统;③文化设计。通过城市绿地植物与景观系统的结合来实现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文化底蕴、形象鲜明的特色城市;④科学艺术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科技发展改善了传统的绿地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影响着其主题文化。信息社会、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及其对环境态度变化都决定了城市绿地设计必须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适应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⑤立体设计。技术包括垂直绿化(使攀缘植物沿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上升形成垂直的绿化面,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生物墙(将墙砌成空心,内填种子及树胶、肥料等混合物,供以水分形成绿色围墙);屋顶花园(在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人工假山体上种植树木花卉);绿色建筑(把建筑与植物、自然融为一体,如1980年美国芝加哥市世界第一座生态大楼、1995年加拿大第一幢生态花园楼等);绿化壁网(日本把壁网架放在水里,让苔藓植物繁衍附在上面,打捞出放在绿化地方)。

3.2植物配置技术

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①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②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③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④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簪、紫萼等。

3.3植物造景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美化水平。植物造景是构建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造景不仅要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观花、观叶、观果等)、生理生态习性(如植物对光、水分、大气、土壤等要求)、植物合理配置(如植物种间关系、种群密度、配置方式、树种搭配、年龄结构等),还要注意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景,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衬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植物造景以适地适植物为前提,逐步引入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形态美和群体美,利用植物香化、美化及净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技术主要包括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植物专类园、花坛、花丛、花群、花境等。

3.4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园林植物群落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种植的适于本地条件,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应利用植物群落组成、内部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最大、稳定性最好、维护成本最低的最佳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总生物量、恢复和再生能力以及抗干扰水平。应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层的垂直配置,提高绿量及群落稳定性。另外,生物多样性可使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增强抗灾能力。城市绿地建设应从绿地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充分考虑光合效率及种间生态协调,提倡阳性与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园林植物混交,形成稳定、多层、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主要技术包括植物筛选、混交类型(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伴生植物、主要树种×灌木树种等)、混交方法(星状、株间、行间、带状、块状、植生组混交)、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同时,要突出本地特色,加强乡土树种利用,做好园林植物引种,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扩大绿地规模,建立绿色生态网络,形成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3.5良种选育技术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25000多种,其中乔灌木约8000多种,在世界园林新品种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便是蔷薇属植物的杂交培育。国外观赏植物近千种,而我国相对贫乏,加之较低的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导致园艺栽培品种不足并不断退化。这些与我国“世界园林之母”名称极不符合。我们要学习国外经验,重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选育观赏价值高、维护成本低、生长健壮、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为目标。具体工作包括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加强现有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引种,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基因库,研究不同种类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进行引种驯化和人工繁殖。另外,要提高园林植物育种技术水平。育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引种驯化、有性杂交、诱变、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分离和转移、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离体胚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等;优良园林植物及脱毒种苗(球)的快速繁殖、体细胞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次生代谢物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等;通过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植物材料,利用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等空间环境的影响,使植物出现变异;激光辐射、电子束、离子注入等诱变新技术。

3.6培育管理技术

绿地科学地培育管理能够减少病虫害,改善环境条件,保证绿地植物健康生长,达到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初衷。健康良好的城市绿地标准是:①植物枝繁叶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②树形丰满美观,人、畜、机械与车辆对植物损坏极少;③高大乔木不与架空线发生干扰,分枝较高,无阻挡车辆、碰伤人头、妨碍司机视线现象;④保持植物周围土壤疏松通气,植物基部无污染物。为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绿地培育管理:土壤改良、认真种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整形修剪、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另外,要特别重视古树名木资源养护。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地的特色和标志性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景观及生态价值,主要有设立栅栏、松土换土、换根复壮、施肥、排水浇水、洞穴处理、吊枝顶枝、树干固定、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技术。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它产生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体生理健康;景观效益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游憩效益则改善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以优良园林植物的选择、培育、栽培及养护为基础,从群落构建、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等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使园林绿地能真正发挥改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还要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生态结构、植物生境、养护管理目标及绿化关键技术等。同时,我们应普及绿化科学思想,树立生态园林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积极营造健康、自然、优美和舒适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23.

[2]我国十年来园林绿化学科研究动态分析.中国园林,1997,13(5):28-31.

[4]城市绿地研究综述.城市规划汇刊.2004,(2):62-68.

[5]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与发展趋势.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0(3):315-320.

[6]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8-76.

[7]城市绿色网络及其构建框架.城市规划汇刊,2002,1:75-77.

[8]园林植物育种方法及其应用.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70-73.

[9]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20-199.

绿地植物范文篇10

关键字:碧水茗居;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随市民们对自己居住生活环境的注重而乘风破浪、飞速向前。高度重视居住区绿色环境,全面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碧水茗居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突出陕西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住宅小区设计在坚持以绿为主的前提下,为满足居民健身、运动、休息、闲聊等需求,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处理及技术加工,通过石料不同的色彩、体量及质感结合丰富的植物造型及色彩美化景观。

1、概况

碧水茗居住宅小区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南临世纪大道,东接丰华路。建筑总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铺装及道路面积约1万平方米。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降霖明显。年平均气温13.0~13.4℃,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0.4~0.9℃,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0.6℃,年极端最高气温43.4℃。年降水量558~750毫米,由北向南递增。年日照时数1983~2267小时,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2.1坚持以人为本、使用为本原则

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营造能够满足人舒适、亲切、愉悦、安全、轻松、自由及充满活力等体验和感觉的空间。在空间景观规划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最符合人们需求的,充满人情味的空间[1]。对低耗、节能、高效原则认真把握,对环境景观服务的终极目标——健康与舒适性进行全面把握。

2.2坚持生态学原理

2.2.1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为前提。

2.2.2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进行空间艺术处理,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2]。

2.3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从而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2.3.1在该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如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的情况下。设计时,合理分配园林诸要素,充分发挥植物造景对空间处理的作用。

2.3.2合理安排植物、道路、建筑、广场、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2.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能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3、设计原则

碧水茗居景观设计方案在布局上全力满足使用、卫生、美观、安全、经济等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前提;以满足居民的休憩娱乐和日常活动为根本,符合居民游憩心理和行为规律要求[3];以住户的精神生活需求为设计重点,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3.1强调人性化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在绿色土地中健身、博弈、陶冶情操;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在成长中感受童年美好的环境;老人们散步时能有个歇脚的地方,空闲时谈笑风生、回味往事当年、与自然同在。因此从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2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该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线条、形貌、体量、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只是平面化,而是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3.3强调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求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以自然道路为主线,自然环线型主干道打破了整齐建筑群的僵化布置。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形体要素创造优美环境。水景设计在手法上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与引导等水的作用有机结合,使水体环绕主干道带壮分布,形成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既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了城市环境,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4]。使得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4、设计内容

4.1设计要点

4.1.1碧水茗居属新建居住区绿地,其景观绿地率大于40%。

4.1.2在设计风格上,绿地内部协调统一,尽可能与城市绿地规划协调统一。同时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特点。

4.1.3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比较健全,同时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

4.1.4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①平面布局:该居住区采用均衡自由式布局,平面设计中注重色彩的处理,规划设计中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丰华月季、牡丹、鸢尾、凤尾兰等地被植物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②立面设计:立面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利用微地形、建筑小品、乔灌木高低及色彩有机结合、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5]。

4.2设计内容

该居住区内绿地根据居住区不同的结构类型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相应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及道路广场绿地[6]。

4.2.1区内公共绿地

园内布局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和清晰的浏览路线,主要设置花木、草坪、水面、花架、凉亭、雕塑、健身休憩设施和铺装地面等[7]。区内公共绿地由雕塑广场、健身广场、人口广场、休息广场四大部分组成,并由环型主干道相连接,贯穿全区,使达到协调统一的景象。(1)人口广场:以音乐喷泉为主景,用不同色彩、质感的铺装石材、植物棕榈及优美音乐的陪衬下富有别致。(2)雕塑广场:水上跑马雕塑布置于宽大的圆形广场中心,刚健、奔跑的动感景致象征积极、勇敢、拼搏的精神,预示居民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3)健身广场:为满足居民健康身需要,该区合理布设健身器材,坚持了全面、实用的原则。(4)休息广场:以居民休息、闲聊为主,主要设置一些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及功能的坐凳、博弈设施等,结合孤植树、花架、凉亭做到景为人用,苑自天开。

4.2.2宅旁绿地

园内布局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主要设置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设施和铺装地面等。(1)为合理利用绿色资源,宅旁行列式绿地在设计思想上以居民参与其中为目的,布置大量的游步道。(2)设置适当的健身器材,使的人们停留于绿色,即健身又赏景,淘冶情操。(3)以铺装地的色彩、质感来渲染气氛,设置休息坐凳于其中,尽收使用功能。

4.2.3道路绿地

主要设置花灌木、高大乔木、草坪等。(1)在布局上采用乔灌木想结合的手法,富有变化而又整齐统一。(2)主干道树种以国槐、银杏、金丝垂柳为主,结合绿带、花灌木合理配置。

5、植物选择及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该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8]。

5.1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9]。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该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园林植物意境创造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5.1.1利用优美的姿态

苍劲古松——坚强不屈;青翠竹兰——气节虚心;傲霜寒梅——不畏强暴、无所畏惧。

5.1.2利用丰富的色彩

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

5.1.3利用沁馨的芳香

毛刺槐——甜香;玉兰——幽香;丁香——浓香;梅花——暗香;樱花——清香。

5.1.4利用美的芳名

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法青、腊梅、甜竹、马褂木——青梅竹马;紫叶李、紫玉兰、紫丁香、紫荆——紫气东来。

5.1.5利用颜色特性

红色——具有艳丽、热情、富贵、兴奋之情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富丽堂皇,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至高无上

绿色——富有生机,春天气息,象征健康、安详、宁静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心胸豁达

紫色——有华丽富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朴素、高雅的本质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静的感觉

5.2植物选择

在居住区绿化中,为了更好地创造出适宜、卫生、宁静、优美的生活、休息、游憩的环境,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和树种的选择,该居住区绿化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5.2.1适地适树,采用西安当地树种,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区域自然规律[10]。

5.2.2充分考虑绿化功能的需求,以树木花草为主,提高绿化覆盖率,以起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5.2.3充分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不同树形、色彩变化的树种的配置。丰富美化居住环境。

5.3空间处理

该居住区除了中心共公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可分为:

5.3.1上层栽植的植物

银杏、栾树、国槐、白皮松、雪松、刺柏、大叶女贞、棕榈、合欢、金丝垂柳、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垂枝樱花、重瓣樱花、五角枫、紫叶李、龙爪槐。

5.3.2中层栽植的植物

连翘、紫荆、红叶小檗、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紫穗槐、黄栌、海棠、紫薇、丰花月季、牡丹、棣棠、玫瑰、黄刺玫、榆叶梅、海桐、石楠、南天竹、法国冬青、木槿、丁香、石榴、红叶桃、红枫、马褂木、腊梅。

5.3.3下层栽植的植物

白三叶、鸢尾、凤尾兰、草坪草、铺地柏。

5.4线形变化

由于该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该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在植物线形变化艺术处理方面所采用突出林缘曲线变化及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有:

5.4.1灌木边缘栽植,利用花灌木矮小、枝密叶茂如丁香、法国冬青、木瓜海棠、贴梗海棠、樱花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

5.4.2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利用曲线型植物造型如火棘球、大叶黄杨球、小叶女贞球、石楠、法青等增加边缘线曲折变化。

5.4.3利用条形植物如雪松、刺柏等,构成节奏感较强烈的林冠线起伏变化。

5.4.4利用地形变化,使高低差不多的植物,构成节奏感较柔和的林冠线起伏变化。

5.4.5利用不同高度,植物不同树冠构成节奏感适中的林冠线起伏变化。

5.5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该区植物季相变化主要从以下二方面入手:

5.5.1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如樱花园以中心略起的微地形最高处建亭以及四季花木,形成中轴夹景效果。梅香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春以马褂木为主附以玉兰;夏以红枫为主附以棣棠;秋以法青为主,并配以红枫;冬腊梅。整体梅香园内以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景观要求,四季皆有景,景景有不同,又紧扣了四季主题。

5.5.2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竹园中,以甜竹为主。樱花园以樱花为主。枫园以红枫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采用:上层:银杏、火炬树、白皮松;中层:红枫、南天竹、石楠、法青;下层:铺地柏、月季、林缘栽植草坪。其中群落上层乔木银杏、五角枫、以金黄、红叶色渲染秋景,连翘、红枫、石楠、法青、红叶小檗、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南天竹、大叶黄杨、丰花月季、牡丹、棣棠、玫瑰、黄刺玫、榆叶梅、木槿、丁香、鸢尾、凤尾兰疏植于上层乔木稀疏光影之下,充实春、夏、秋景观,火棘、石榴果实秋季之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白皮松、刺柏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

6、结语

居住小区绿地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是我们设计者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林.小尺度外部空间的饿人性化设计[J].中国园林,2004,(3):64-66

[2]宋永昌.田文辉.王祥荣.城市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磬岩.谢小英.林鹰.倚林佳园居住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2):63-65

[4]任梦非.现代环境设计浅谈[J].中国园林,2004,(3):60-63

[5]段渊古.王宗侠.曹宁.园林小品与环境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

[6]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6-7

[7]杜汝俭.刘管平.园林建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8]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