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9:25:59

绿地建设

绿地建设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精美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按照政府组织、条块结合、部门负责、驻区单位参与的原则,举全区之力,开展绿地建设,提升城区品质。

二、工作任务

1、完成市里下达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41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公顷建设任务。

2、完成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的数据统计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指标下达阶段。由区新增绿地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对年新增绿地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6月30日前)

(二)绿地建设阶段。各责任单位制定绿地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6月30日—11月20日)

(三)督查验收阶段。每季度区政府督查室、区园林局将对各单位绿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验收。(6月30日—11月20日)

(四)统计汇总阶段。各街道、乡、园、局及区直各相关部门做好年新建绿地统计、图纸收集工作,每月20日前上报区园林局,区园林局于每月25日前汇总报区政府办和市园林局。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年新增绿地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局、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区建设局、区重点办(城建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和隆平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东岸乡以及各街道办事处分管城管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园林局内,由杨爱斌兼任办公室主任。电话:),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强化责任,切实落实绿地建设任务指标。我区年新增绿地建设任务艰巨,要围绕年新增绿地指标,将任务分解,由各街道和各有关部门,按质按量完成绿地建设任务。

区重点办:完成由区重点办承担的重点工程绿地建设任务,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农林水局:完成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财政局:加强对绿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使用。

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全面完成年度新增绿地的统计汇总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完成辖区内及各驻区单位绿地建设,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投入。在区绿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优先安排相应经费,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绿地建设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精美城区、打造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按照政府组织、条块结合、部门负责、驻区单位参与的原则,开展绿地建设,提升城区品质。

二、工作任务

1、完成市下达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42公顷,其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公顷建设任务。

2、完成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的数据统计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指标下达阶段。由区新增绿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相关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对年新增绿地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7月30日前)

(二)绿地建设阶段。各责任单位制定绿地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7月30日—11月20日)

(三)督查验收阶段。每季度区政府督查室、区园林局将对各单位绿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验收。(7月30日—11月20日)

(四)统计汇总阶段。各街道、乡、园、局及区直各相关部门做好年新建绿地统计、图纸收集工作,每月20日前上报园林局,区园林局于每月25日前汇总报区政府办和市园林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年新增绿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规划分局、区农林水局、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区建设局、区重点办(城建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各街道、乡,隆平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分管城管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园林局,由卢志其兼任办公室主任。电话:),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落实部门职责。我区年新增绿地建设任务艰巨,相关部门和各街道、乡、园、局均要按照各自职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绿地建设任务。

区重点办:完成承担的重点工程绿地建设任务和风光带二期工程,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农林水局:完成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规划分局:完成区辖范围内绿地规划建设情况及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区财政局:加强对绿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使用。

区城管局:完成区下达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增部分绿化用地并及时将数据统计上报。

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全面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有关社区公园和立体绿化任务,负责做好新增绿地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区建设局:完成辖区内新增楼盘绿化建设指标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各街道、乡,隆平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完成辖区单位绿地建设,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投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优先安排相应经费,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绿地建设范文篇3

20*年,我市公园绿地建设完成绿化面积100公顷。其中项目较大,完成情况较好的有:

北二环城市公园是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再现古都风貌,创造宜居城市进行的的“城中村”整治项目。于20*年5月22日开始动工,公园全长2公里、宽25.5米,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公园新添绿地4.7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88%,新种植常绿乔木1680余株,落叶乔木1400株,灌木3000余株,竹子1万余株,草坪2万多平方米,色带及花卉栽植1万多平方米,种植品种多达80余种。

北二环城市公园最突出的设计理念是对古城的文化性修复。整个公园按照平房保护区的要求进行修复,整体的设计施工全部按照传统建筑方法进行。公园在景观设计建设中引入绿色生态,保留了167棵大树,并通过植物造景来体现老*文化。在大树保留上有意选取了枣树、国槐、椿树、石榴树等具有京味京韵的树木;将绿化与复建古建相结合,营造了“和谐”、“城市中轴线”、“安定祥和”、“旧城一隅”、“望雍台”、“健康乐园”、“国子承贤”和“季风”八个景点。围绕修复古建,利用锦带花、玉兰等成片花木设计了“子孙平安”、“二乔锦带”、“硅木红花”、“玉兰春雨”等10多个植物造景景点,重塑了老*四合院的闲适环境;沿着旧城边际线,运用中国园林遮景和寓意的方法,每隔80米,利用密植20米宽的高大桧柏营造出城垛的效果,使人行于北二环路上感觉古城犹在,游于公园中又有远离闹市,仿佛置身丛林的感觉,尽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崇文区京山铁路花园绿化面积3公顷,位于永定门桥以南。花园分东西两区,以“望燕墩永定”、“忆城南旧景”为主题,将永定门和燕墩两个历史景观作为造景核心,结合现状高差形成错落的台层小广场,种植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层次,体现出多元的生态群落景观特色。

朝阳区北小河公园二期绿化面积24.8公顷,是我市今年重点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公园设计突出“森林景观、时尚文化、自然和谐、休闲健身”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力争实现绿化和文化有机结合。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如道路、湖区的建设中,采用新型的铺装、防水毯等技术,减少水资源渗漏,并利用山势和地形将园内的降水收集到湖中,保证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等。

绿地建设范文篇4

一、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一)做好前期调查评估。各地要组织力量对城市现有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评估。要准确掌握现有绿地的总量与分布状况;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实际面积、容量、分布以及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要根据当地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及分布、城市建(构)筑物抗震等级、密度、高度及其分布特点等,对城市现有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进行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二)按时报送调查评估结果。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尽快组织落实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评估分析,并及时将调查评估结果报所在省、自治区建设厅备案。2009年4月底,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应将各城市的调查评估报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辖市园林(绿化)局直接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三)尽快编制防灾避险规划。在现状调查及其防灾避险能力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既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的深入落实。主要内容应作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进行实施。

(四)确定合理的规划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城市建设等实际情况,依据城市防灾减灾总体要求,确定相应的规划建设指标。要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的原则,科学设置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形成一个防灾避险综合能力强、各项功能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

(五)科学设置各类避险绿地。在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要结合城市改造,按照绿地服务半径等要求,规划出紧急避险绿地和绿色疏散通道。要在城市、城市功能分区、城区之间、易发火源或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设施周围设置隔离缓冲绿带。不具备安全性和防灾避险基本条件的城市绿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动物园、文物古迹密集区和历史名园等不应纳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三、尽快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建设

(一)统筹安排加快组织实施。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自然条件、防灾避险的需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尽快实现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建设目标。

(二)科学配备应急避险设施。防灾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要按照“平灾结合”的原则,兼顾生态、游憩、观赏、科普和防灾避险功能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规范,配备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等必要的应急避险设施。临时防灾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和绿色疏散通道,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险设施。对现有绿地的改造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后实施,防止对现有绿化成果的破坏。

(三)抓好防灾避险通道建设。要结合城市道路绿地的改造和建设,建设绿色疏散通道。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的周边要留出开敞空间,控制建筑高度,保证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实现。

四、努力做好城市绿地保护和防灾避险设施维护

(一)严格保护城市绿地。城市各类绿地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严格的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将防灾公园等各类绿地列入绿线范围,严格保护。要依法查处破坏绿地和防灾避险设施的行为。

(二)加强应急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要加强防灾公园和绿地应急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使城市绿地应急设施时刻处于完好状态,确保灾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城市园林、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加强对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新建或改建的防灾公园,不符合防灾避险基本要求的不予验收,责令整改。要对防灾公园等绿地应急设施的维护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应急设施要尽快更换和完善。

(三)开展科普教育。要大力开展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的科普教育,向城市居民积极宣传城市绿地系统的应急避险功能,广泛告知防灾公园、紧急避险绿地等避难场所和防灾避险应急设施的具体位置、功能及使用方法等,要利用防灾公园进行广泛的科普教育,增强居民的应急救援避难意识和行为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工作,把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各项费用要列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建设,稳定专业技术队伍,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保证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绿地建设范文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划定、管理及园林绿地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绿线及园林绿地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林业、水利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及园林绿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县(市、吉利区)园林、城市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绿线及园林绿地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接受市园林、城市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城市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指标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进行动态控制管理,不得因人口的增加和城区规模扩大而降低建成区的绿地总指标。

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逐步实施数字化管理。

第五条下列区域应当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园绿地(含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含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以及其他绿地;

(二)具有重要生态和园林景观价值的河渠、湖塘、湿地、丘陵、山地等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等;

(四)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第六条城市规划和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各类绿地,划定城市绿线,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的用地界线、规划绿地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地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限。

第八条划定城市绿线的现有绿地,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并确定管理单位。

划定城市绿线的规划绿地,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建成后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城市绿线内用地选址时,应当征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绿线确需调整的,应当征得原划定和批准机关同意。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第十一条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划定的城市绿线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第十二条城市绿线范围的各类型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道路规划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三条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实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该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报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城市绿线要求和绿化建设指标规定的,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加盖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后,方可进行工程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范围内绿化用地的,应当制定保护恢复绿地方案,报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落实补偿责任后,方可占用。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绿地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定城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易地绿化的书面申请,经同意后实施。

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易地绿化建设申请书和相关资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予同意的书面决定;不予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不予答复的,视为同意。经同意易地绿化的单位,应当按决定书的要求完成绿地建设任务。

第十五条因客观条件限制确实达不到绿地建设标准也无法易地绿化的,经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建设单位交纳易地绿化费。

易地绿化建设费由作出易地建设绿地批准决定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执收,用于公园绿地的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易地绿化费的使用,由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列出项目、编制计划并征求本级财政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溪、取土采石、堆放垃圾、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城市绿线划定的规划绿地,暂不进行建设的,应当予以严格控制,不得擅自改变绿地性质。

绿地建设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绿地功能;绿地应用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对城市的生态、文化以及经济有着重要作用。要想整体提高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需要解决目前城市绿地数量和规划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加强城市绿地功能的规划,形成综合的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评价体系。

1绿地功能

1.1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目前,影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严重的城市污染[1]。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城市要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城市绿地生物的多样性。在绿地规划时期,有关部门就要整合生物的多样性,保证城市绿地生物的多样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还可以加强城市绿地的研究价值[2]。其次,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一空间内,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他环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过多使用农药,将会直接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的污染,也会使该绿化区其他动物、生物受到伤害。此外,在绿地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绿地生态的针对性。由于每个地区的环境不同,环境污染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绿地规划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影响该地区环境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环境问题,规划城市绿地的数量和具体的绿地生态结构。例如,在灰尘比较大的地区,绿地规划要注重植物的吸尘作用。土质营养化严重的地区,绿地规划要注重植物对有机物的吸收作用。

1.2社会功能

城市绿地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会意义[3]。城市绿地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压力,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某家医院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能够缓解病症,有些病人甚至在与环境的密切接触中,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实现痊愈。此外,城市绿地的社会功能还在于塑造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绿地的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经研究发现,城市的人口分布与城市的绿化空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美国,经济实力较好的家庭都会选择具有开阔绿化空间的郊区,在我国,很多家庭购房时,也会考虑到该小区或该地区的绿化。城市绿地的规划,影响着人口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城市发展结构。

1.3经济功能

目前,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越来越重视房屋周边的绿化情况。合理的绿化能够减少环境的大气污染、光及噪音污染,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就促使很多居民在购房的过程中,将会把周围绿化环境也考虑进去。在城市地区,绿化较好的地区房价一般会高于那些绿化较差的地区。城市绿化除了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还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因此,要加强城市的绿地规划,合理地建设城市绿地。

2绿地功能应用现状

2.1城市绿地数量

2.1.1绿地数量现状

由于城市的空间有限,导致城市绿地数量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由于绿地具有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所以国家和城市经过科学研究,规划出一定场所来进行城市绿化。在国际上,最适宜人居住的绿地面积是人均60m2,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及发展状况不同,所以每个城市绿地规划面积也会有所差异。目前,我国的人均绿地只有7m2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

2.1.2绿地数量指标存在的问题

导致城市绿地数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不合理。我国的好多城市建筑过于集中,导致了城市没有多余的空间进行绿化。其次,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绿地结构,只追求数目指标,没有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针对性。此外,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

2.2城市绿地规划

2.2.1城市绿地规划现状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城市总体规划方针对城市绿地的数量、人均量以及具体的结构都具有指导意义[4]。目前,我国城市的绿地规划偏重绿地的数量,忽略绿地的整体结构和针对性。城市绿地规划是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但是,我国很多绿化,没有针对该地区的污染状况,规划绿地的物种以及整体结构,导致绿地无法有效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2.2.2城市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城市绿化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城市的总体规划作为科学的指导,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绿化难以高效实施。其次,绿地规划不合理。我国的绿地规划没有科学地分配绿地、草皮、灌木等,在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单一的物种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足,导致绿地容易受到病虫害的破坏。

3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的新思路

3.1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生态以及文化环境越来越重要,城市的生态空间结构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城市建筑逐渐增多,城市的绿化面积逐渐减少。目前,我国城市用地主要是工业用地、绿化用地相对较少。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城市绿化用地将会进一步减少,这将导致我国的城市环境日趋恶劣,居民公共生活空间也逐渐减少,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城市要通过全面规划,增加绿化用地面积。首先,将城市逐渐向郊区移动,这样可以保证城市内部的绿化用地。其次,在环城区域大规模建立绿化带。由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城市周围环境的改变,能够促进中心城市环境的改善。此外,在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各个地区的环境状况,加强绿地建设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

3.2城市绿地规划

在城市绿地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生态景观学来进行整体规划,保证绿地生态物种以及生物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单一物种所导致的绿地生态环境脆弱。其次,按照“环、楔、廊,园”的格局进行布置,充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间,保证绿地规划的完整性。此外,充分利用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影像,建立城市绿化模型,全面整合城市的绿化空间,既要保证城市的绿化数量,又要保证城市的绿化质量。

3.3系统的评价城市绿地服务功能

城市绿地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净化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由于城市的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涵养水源、吸收粉尘以及其他有害气体。除此之外,由于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合理规划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系统地评价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能够增强相关部门的绿化意识,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绿化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加强城市的绿地规划,保证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季华琴 单位:固始县城管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王进,陈爽,姚士谋.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6):99-103.

[2]孔繁花,尹海伟.城市绿地功能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19-124.

绿地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中国各城市纷纷致力于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工作,从整体上分析,中国城市园林有三大构成要素,即花草树木、山水地形、园路建筑,其中,花草树木在园林里最富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起到了良好的绿化作用,而且,很多花木有特殊的文化象征,如梅花寓意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竹子象征坚贞的气节,兰花寓意为高尚的品德,菊花是“寒秋之魂”和“花中隐士”等。本文将简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并分层浅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方案。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

中国城市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内涵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照自然美的规律来进行,这与西方园林一切按几何数学原则来造景的方法不同。城市园林少不了花草树木、建筑、山水,其中,花草树木最富有生命力和形象美,颜色最为自然、明丽,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了特殊含意,提高了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建筑在东西方园林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在西方园林布局中,建筑占有主导地位,园林只是建筑的延伸部分,推动了园林“建筑化”,因此,西方园林与建筑无法形成相互渗透。而在中国,建筑是园林内部的景物,园林设计能够巧妙地使花草树木、山石流水渗透或者映衬到建筑中,建筑设计会随高就低,因山就势,使建筑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外,山在中国园林里是永恒与稳定的象征,如果园林规模比较大,就会用土山做主山,将山石用于重点部位,使之成为“山骨”;如果园林规模比较小,就要全部用山石堆叠造景,表现出自然山的局部,在山石旁边栽种适宜的花草树木,如用兰花和翠竹营造“竹石兰”的美景。水在园林里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可以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感,水流再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清澈的小池,池塘里栽种着美丽的莲花和其他水生植物以营造“水上花园”景观,同时,会在池塘里饲养各色金鱼和各种水禽(如鸭子、天鹅、白鹭、鸳鸯等),使园林更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园林的特色还在于园路要“曲径通幽”,将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特别是花草树木)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花木形成映衬,和主山池相对,使园林景色更加具有自然美。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方案

2.1优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地系统,做好市级公园、区域公园、小区公园、历史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居住乐园、游乐园、花园、带状公园、生产绿地、街边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公共绿化带和防护绿地的规划工作,确保城市园林能够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审美效果,创设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其次,要增强园林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通过精心栽培适量的绿色植物改善市内环境,优化城市水循环系统与通风系统,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中的杂质,涵养水源,改良城市土壤质量,维持城市氧平衡,降低风害与噪音的危害指数。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与城市的管理制度、传统文化习俗、经济实力、历史事件、自然地理环境与科技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规划绿地面积与形状。再次,园林绿地建设离不开草坪这一分支体系。《辞海》将草坪定义为“草坪植被,通常是指以禾本科草本或者其他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它们大量的根或者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的整体”。在园林绿地草坪修建工作中,要选好草坪草,合理规划草坪的占地面积。所谓的“草坪草”一般是指适应性较强的矮生科本科草,是能够形成草皮或者草坪,并能耐受定期修剪和人、物使用的一些草本植物品种,也有一些莎草科、豆科、旋花科等非禾本科草类。另一方面,园林绿地中的草坪草必须满足以下七种条件:

(1)属于草本植物,有小型、细长、直立和叶片多数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

(2)多为低矮的丛生型或者匍匐茎型,覆盖力强,能形成美丽的地毯状草皮。

(3)生长旺盛,分布广泛,再生能力很强,损伤后能迅速恢复。

(4)适应性强,对气候、土壤条件的好坏及其变化均能良好适应。

(5)对外力的抵抗力很强,耐低修剪和耐践踏性强。

(6)草坪草结实率高,容易收获,发芽性强,能经种子直播建坪,还可经匍匐茎、草皮、植株等进行营养繁殖,因此,易建成大面积绿地。

(7)所有绿草必须无刺无毒,无不良气味,叶汁不易指出。

2.2做好园林树木的栽植管理工作

树木对园林绿地建设起到的绿化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必须全面做好树木栽植工作,营造绿树成荫的环境。通常,对于城市园林树木来说,从栽植到成活期这段时期通常需要1个月,但最关键的是前半个月这段时间的护理,在此阶段,城市园林管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四步工作:

(1)定根水。该项工作是指栽完树苗之后,要立即灌水,注意在栽后24h内浇第一遍水。水一定要浇透,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吸足水分,并有助根系与土壤密接,提高树苗成活率。在正常栽植季节,栽植后48h之内必须及时浇第二遍水,第三遍水在第二遍水的3~5d内进行。在高温、干燥季节植树,则需要每天向树苗喷水。

(2)固定支承。对于树干直径大于5cm的树苗,均需要设立支架,绑缚树干进行固定,以防止树干倾倒。

(3)做好树体裹干作业。用草绳、蒲包、苔藓等包裹枝干,可以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水分蒸腾,为幼树保存足量的水分,与此同时,可以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树干的伤害。

(4)科学施肥。园林管理人员应该在一个月之后开始为树苗施肥,薄施一次复合肥或者有机肥,以后每个月最少施一次肥,保证树苗健康成长。

2.3科学栽培露地花卉

目前,露地一、二年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美化材料,经常用于花坛、花墙、绿岛等区域的布置。其中,一年生花卉大多不耐寒,进入深秋易受霜害,二年生花卉耐寒能力极强,有的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但不耐高温,花卉幼年期较长,苗期要求短日照,在0~10℃低温下进行春化,成长过程需长日照,并在短日照下开花,像植物体春化型的风铃草、毛地黄等。科学栽培露地花卉,首先要做好花卉的繁殖工作,通常,一、二年花卉多使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如一串红、牵牛花、彩叶草等。其次,要针对花卉的特性,选用最佳栽培方式,对于虞美人、矢车菊、花菱草等主根明显、须根少、不耐移植的花卉,应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也就是将种子直接播于需要美化的地块。对于万寿菊、郁金香等主根、须根发达又耐移植的花卉,应采用育苗移栽方式。

2.4优化园林植物造景方案

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提升绿色植物景观效果,首先要注重发挥植物造景的实用美,在不同场所配置不同的植物,例如,在城市公园内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为学校和小区种植樱花、睡莲、桂花与含笑花等植物以营造美丽、温馨的空间环境,在城市各广场与路边栽种银杏、女贞、梧桐、柳树、黄杨、雪松等树木,用月季、蝴蝶兰、玫瑰、兰花等花卉做陪衬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园林设计师在配置植物景观时,要科学选择花木,充分利用园内其他景观,综合运用对景和借景的方法使植物造景与城市文化环境能融为一体,从而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生活美。例如,在山石旁边种植几株翠竹和粉色的芍药以形成映衬与良好的对景效果,借助建筑的镂空图案、门洞、窗洞或者间隙收纳植物景观,营造“框景”意境。另一方面,要做好露地花卉在园林中的绿化配置。一般来讲,露地花卉是园林中最常用的花卉,具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的特点,在园林中常被配置成花坛、花径、花丛、花群等形式,一些藤蔓性花卉可用以布置柱、廊、篱垣以及棚架等,而园林中的水面则可以采用水生花卉来布置,从而在园林中创造出花团锦簇、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绿色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应协同施工人员不断优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做好市级公园、区域公园、小区公园、历史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居住乐园、游乐园、花园、带状公园、生产绿地、街边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公共绿化带和防护绿地的规划工作,加强树木栽植护理,科学栽培园林花卉,提升园林植物造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利利,潘路军,李大卫,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宁德市绿地系统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

[2]贾浩洋.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小城镇绿地系统优化与提升的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张浪.特大型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及其构建研究——以上海为例[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绿地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三度;教学改革

一、改革背景

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严格的剔除掉大学课堂中的“水课”。与此同时,三亚学院的管理部门发现,自2018年起,三亚学院的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普通本科二批次以上录取人数占了90%。根据对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新生们的学习动力更强、学习需求更大、对自身的要求更高、学习目标也更明确,更愿意在大学四年中更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因此,在内外双重压力和动力的推动下,三亚学院坚持回归初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旨在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2],提出了课程“三度”建设。

二、课程

“三度”建设内涵“三度”建设,核心是课程质量的提高,是指的“课程的深度”、“课堂的饱和度”和“学业的紧张度”。课程“三度”建设要坚持成果导向,以学生学习产出和学习能力提升为评价课程的主要标准,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改革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三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地应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和方法,对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设计。[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涉及了城市规划、生态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4]与其相关的设计类课程还有《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风景区景观规划》,这五门课程共同组成了一个设计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之间互相联系。根据“三度”的内涵要求,改革措施具体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结构的重构当前我国大学课程改革存在“深度”缺失,具体表现为重形式结构轻实质结构、重表层结构轻深层结构、重课程设置轻课程实施。其原因既有传统思维和教学精神的束缚,也有现实课程理论研究不足和教师素质薄弱的影响。[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来的课程结构只注重个别知识的增加或删减或是前后顺序的调整,而忽视了课程实质结构,忽视了课程知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建构。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发达的互联网随时可以百度出来,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中引导学生重视生态正义观的培养,只有具有了生态正义观,才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才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关怀之心;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6]

(二)教学内容的再设计教学内容上突出“新观念、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使得学生跟上行业的步伐,对行业的变化早先体验,获得知识自信和能力自信,取得专业方面的竞争力。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求各地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绿地防灾避险规划,各省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审中也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备内容加以评判。[7]教材内容上城市避灾救灾绿地内容较少,我们则根据国家发展现状适当充实相关内容。2012年,“海绵城市”首次被在国家层面上提出来,海绵城市绿地也逐渐运用到各类设计项目中,而现有教材并没有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课程内容上面会弥补空白。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本科教材中关于绿地系统分类的介绍主要是按照2002年实施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而在2018年7月份,国家重新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在这方面课程内容上,我们讲授最新的绿地分类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市区、市域、区域等不同层面的分类标准,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进行对比,国内绿地不同时期的分类与国外不同国家的绿地分类进行横纵向对比教学,阐述背后的原因,使得学生对绿地范畴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不断完善课程大纲,补充与课程相关的经典书籍的阅读,与教材形成互补模式,形成网络式的知识体系。在采用同等类高校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阅读外,本课程还增加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书籍作为扩展内容,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张京祥的《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唐学山的《园林设计》、吴志强的《城市规划原理》和许诺的《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同时,推荐学生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成为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在选择学术论文方面,也是非常慎重,秉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只选择核心期刊且引用率与下载率均高的论文。经典书籍与学术论文的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既掌握了现行知识体系的脉络和框架,同时也能了解最新行业前沿,可谓相得益彰。

(三)教学大纲的重修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好的大纲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三亚学院在2017年就推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大纲”的撰写,这大纲与以前的大纲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修改。前言部分增加了授课教师的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和办公时间和地点,方便学生有需要时联系教师。大纲内容方面增加了:1.课程简介及目标,明确了课程内容、地位和作用。明确了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比以前的更加具体与详细。2.课程资料与课程准备内容,对使用教材、参考教材包括必读和选读都有了明确规定,这是保证了课程深度的具体措施。3.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课前阅读、携带材料和课堂测验与课后习题部分,里面详细的列出来每次课前应该阅读什么资料,上课应该准备什么资料,课后需要完成什么作业。4.课程考核部分,增加了考核内容、分值及考核标准。使得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成绩的构成。5.考试安排,里面把每次平时作业、课程大作业的提交时间节点都标明,方便学生安排好学习时间。6.考试诚信,把学生如果违纪产生的后果进行说明。7.课程资源推荐,详细的列举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网站信息、期刊信息及APP等,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符合国际标准的大纲”的修订,其实是让课程的“深度”、“饱和度”以及“紧张度”综合的展现,给学生之前大纲需要在教研室进行集体讨论。开课之初,学生可以通过大纲的阅读,了解整个课程的体系建构与时间安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和统筹学习时间。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2018级培养方案之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总课时45课时,理论30课时,实践15课时。改革后,总课时增加到60学时,增加的课时全部用于课程实践教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四个课程实验,其中课程实验(一)-(三)是绿地调研部分,课程实验(四)是课程设计内容。绿地调研是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三亚学院校园绿地现状、三亚市公园绿地现状及三亚市绿地植物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结合前期的现状调研内容及课程理论板块的内容,通过现场教学法、真题假做法、问题探究法、交互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三亚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任务。以往课程快结束时才开始实践教学,改革后,打破了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思维,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设计,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消化所学知识点,最后课程理论全部结束,留下5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课程设计,形成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中调研论证、课后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如此,前面几个课程实验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在课程设计时就能更加高质量的完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为扎实。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以往利用多媒体只是利用其播放PPT,而改革后可以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和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单一性的不足。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感官,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更加直观的展示所学内容。如介绍海绵城市绿地时,可以播放海绵城市绿地的原理动画,让学生更加生动的了解海绵城市绿地的工作原理。如讲授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时,可以利用地球在线定位所要讲的城市卫星图像,让学生对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一目了然。

(五)考核内容与评价方式的改变“三度”建设中的“学业的紧张度”是与课程考核密切相关的,改革之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的形式,其成为了唯一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轻松潇洒,考试之前就死记硬背、紧张过度,即使考了高分,也是“低能”。改革之后,学生的“紧张度”是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的,因为,考核的方式和评价方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的考核,只会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了考勤和平时作业占总分的30%,期末成绩占总分的70%。所以,即使平时不认真,只要期末考试拿到60分,总成绩也是及格的。但是,改革之后,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变为课堂考勤5%+阅读笔记10%+课后习题5%+课程实验(平时作业)30%+课程大作业50%五个部分组成。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入了阅读比例的考核,阅读的加入同时也满足了课程深度的建设要求,经典书目和学术论文保证了课程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平时作业和课程大作业改变以往的纸上谈兵的做法,而是让学生真题假作,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人、环境、政策进行了解,然后再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项目进行编制的规则、要求和形式的训练。这种方法的训练,加深了课程的深度要求,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绿规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更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背后的原理和依据是什么。改革后的考核,更加注重了过程考核,考核贯穿整个课程教授过程。通过完善考核体系,保证总评成绩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教学成果,避免学生平时不来听课、期末搞突击的弊端。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成果均反映在总评成绩中,保证整个学期的学习积极性。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慢慢消化和吸收。“紧张度”不仅对学生来说有,对教师也是需要的,教师需要经常保持对与课程有关信息的变化的“紧张”,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深度”。

(六)授课教师“深度”提升计划课程“三度”建设中,其中“深度”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鞭策。授课教师的“深度”不够,如何要求其讲授的课程能达到一定“深度”?如何能带领学生走进某一个领域的“深度”?因此,在三亚学院初期的三度课程建设中,对主讲教师提出了高职称、高学历的要求,这无疑是对课程“深度”开展的保障。即使主讲教师具有了“双高”的头衔,这也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行业也是瞬息万变的。这要求主讲教师制定一份自我提升的计划,包括参加相关学术论坛、参加相关学术培训、发表相关学术研究等,这都有助于提升课程“深度”。四、讨论三亚学院的“三度”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学生和老师也正在体验和检验这场没有硝烟的改革的结果。但在建设中,本人也感到了些许困难和困惑,现提出来大家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参考资料阅读的,本人在课程大纲中提供了大量的经典书目和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让学生阅读,要求提交阅读笔记,且笔记内容的好坏计入到成绩考核中。现在问题是三亚学院已经不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了,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购买教材,连教材学校都不硬性规定了,估计购买那些经典书目的学生更少,如果不购买就去图书馆借,但目前三亚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是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的。如果教师本人拍书的照片发给学生阅读,这里面又涉及到版权问题。所以这个参考书阅读的实施问题也应该落实到位。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

三亚学院的“三度”建设计划是2018年先在七个学院试点,到2020年完成全校80%专业课程的“三度”建设。就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度”建设来看,很多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量太多,80%以上的学生都要熬夜写作业,等到第二天上课个个睡眼蒙眬,严重影响了上课质量。这还只是专业核心课程加大了课程饱和度,如果所有课程都如此,学生能否承受的了?这是否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第三个问题是学校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要配套跟上,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网络教学或者是自主研发的课程管理和教学软件。网络教学的开展无疑可以为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这种设计类课程提供许多便利,如图纸的提交、教师能随时随地批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通过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控制好学习的进度,不会出现明天交作业今晚通宵补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紧张度的把握更行之有效。

绿地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乡土植物

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植物种类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原料;植物基因遗传的多样性为研究、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植物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产生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规划对促进生物遗传基因的交换、增加城市适生物种,提高植被的稳定和景观的异质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循环;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植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不采取措施,在未来一代人的时期内,全世界约有15-20%的植物的生存面临威胁,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5000种,形式非常严峻。本文探讨了我市绿地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和发展绿地植物多样性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城市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改善城市生态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曾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告,并且急切呼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当务之急。陈俊愉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的任务除了绿地分布不均、绿量不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外,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植物种类贫乏,品种单调。生物多样性在实现城市大园林规划中地位十分重要,因为目前我国城镇园林中,观赏植物品种很少,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昆明、西安等地比较常用的露地观赏植物总数在1000种(不是品种)以内,有的甚至在500种之内,仅广州较多,约达1700种。反观世界各城市如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墨尔本等地,则常用的绿地观赏植物总数在2000-4000种。近几年上海地区为了贯彻植物多样性原则,每年在城市绿地增加近百个植物品种,仅延中绿地就有800多种植物。

吴江市位于太湖流域腹部,江苏省最南端,苏(州)、嘉(兴)、湖(州)小三角中心。它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0°21′41″—120°53′59″,北纬30°45′36″—31°13′41″。东西宽52.67公里,南北长52.07公里,全市总面积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水域约85平方公里)。全境无山,地势低平,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其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这一地区适宜生长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73种438个品种;草本、地被等66科241个品种。而目前我市绿地建设中常用的植物总数还不到200种,常见的乔木主要有:香樟、法桐、银杏、杜英、金合欢、黄山栾树、女贞、雪松、水杉、龙柏、棕榈、垂柳、榉树、广玉兰、重阳木、无患子等。灌木和地被常用的有鸡爪槭、珊瑚树、红叶李、桃、樱花、紫薇、桂花、腊梅、花石榴、紫荆、腊梅、花石榴、木芙蓉、夹竹桃、石楠、茶花、海桐、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金边黄杨、月季、金叶女贞、龟甲冬青、火棘、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金钟(连翘)、杜鹃、书带草等。

植物多样性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过度开发,在应用和开发植物资源时,常因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城区常有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等,也使植物多样性受影响。2、环境污染工业生产的“三废”,城市生活废弃物和农药、化肥的污染,使植物生长受到威胁。3、人为因素在应用植物造景中的影响,常因缺乏科学知识和偏爱某些植物种类,致使植物品种单一。

要达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必须首先要摸清本地区的植物物种种类,为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其次,建立本地区的物种档案,在此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本地的野生及乡土树种,引进新优植物品种,丰富本地的物种资源;在城市的绿化及植物配置上,注重植物的群落配置,促进植物多样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保护珍稀植物物种。

一、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经过对吴江的珍稀植物资源作全面的调查,目前吴江的国家珍稀植物保护树种有金钱松、水杉、水松、银杏、凹叶厚朴、宝华玉兰、单性木兰、杜仲、夏腊梅、青檀、浙江楠,结合吴江(苏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列出当地的珍稀植物品种,加以保护、繁殖。对珍稀濒危植物以就地保护为主,建设或恢复其适生环境,扩大其生物种群,保护和发展并举,实行多种手段繁殖珍稀濒危物种,扩大种群数量。对本地区比较稀少的植物,也应加强保护,改善其生存环境,对其进行专题研究,对较好的绿化品种应有繁殖推广的计划。全面贯彻执行《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要普查建档,划定保护范围,落实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养护管理资金。对城市现有的绿地和树木实施就地保护。

二、大力开发利用地带性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注重对外来树种的引进,构筑具有地域植被特征的植物多样性格局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和土壤差异大、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如华东地区(不包括山东)的种子植物有209科1650属6640多种,区系组成丰富,可为不同地域和小环境条件下的城市绿化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因此,可根据地带性特征选择绿化植物,挖掘同一植被区内的物种资源,尤其是乡土植物,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体系。我市今后可以大量推广的乡土树种有:柳杉、枫杨、苦槠、木荷、紫楠、浙江楠、青冈栎、石栎、月桂、枫香、乌桕、喜树、紫树、刺楸、罗木石楠、苦楝、七叶树、小叶栎、山麻秆、糙叶树、朴树、擦树、流苏树、黄檀、藤蔓月季、重阳木、青檀、江南桤木、牛鼻栓、青栲、红果榆、珊瑚朴、山矾类、冬青类、箬竹、短穗竹、黄皮刚竹等。

同时注重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并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和适应性进行观察研究,以利今后的推广。重点推荐引进树种有:南酸枣、山杜英、猴樟、水松、紫楠、红果榆、檫木、木莲、青榨槭、杜梨、木香、海州常山、扶芳藤、锦带花、红花七叶树、加拿大紫荆、银鹊树、笑靥花、白鹃梅、决明、绣线菊类、海棠类、柽柳、火炬树、墨西哥落羽杉、东方杉(墨西哥落羽杉与柳杉杂交种)、日本柳杉、美国香柏、美国扁柏、福建柏、三尖杉、榧树,大明竹、斑竹、箬竹、菲白竹、金镶玉竹、早园竹、淡竹等竹类,以及金叶皂荚、美国红栌、红叶石楠、美国红枫、北美枫香等一些彩叶树种。以上树种在大气候上都能适应苏州地区生长,但具体到某一树种,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应用小气候来适地适树,才可达到绿化效果。

三、正确认识绿化植物的特点和功能,扩大多样化物种的种群规模

生态学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以及相互作用类型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的群落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见,在城市绿地生态建设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建设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环境性型等人工植物群落,以维持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除了城区立地条件较差和土壤改良力度不足外,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轻易否定和放弃物种,客观上也导致了绿地种类的贫乏和结构的单一。如“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地格局是城市绿地的最佳形态,但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往往造成大量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被旁落;一些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大量慢长植物,甚至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而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更被轻易否定。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多样的环境必然以多样的物种为基础。如何合理评价城市绿化植物,深刻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事实上,每种植物都有优缺点,植物本身无所谓低劣好坏,关键在于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栽培和养护管理的技术和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推广适生物种,扩大种群规模,丰富城市绿化植物。这除了提高认识和增加耐心外,应完善绿化评价标准和方式,将生物多样性列入主要的评价指标;同时,加强绿化植物的规划和培育,引导苗木生产者和绿地建设者开发应用多样的植物品种,尤其是乡土物种,建立种类丰富、批量较大和供应稳定的苗木基地,这是扩大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的基础。

四、增大绿地建设规模,加强绿地建设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提高植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绿地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它是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城市建设中往往强调见缝插绿,但群落的构建,尤其是复层群落必须拥有一定的面积,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环境,降低人为干扰强度和城市生境的胁迫。因此,增大绿地的面积,将有利于提高植物多样性。另外绿化主管部门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风景林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合理界定植物品种的数量,丰富植物物种。

植物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我市植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策略探讨》

绿地建设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资源与环境

一、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②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生产用地。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包括城区和郊区)的绿地。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用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二、目前城市绿地建设面临的挑战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危害人类的各种有毒气体大量增加,氧气被大量消耗;烟灰、粉尘、放射性物质、强烈致癌物漫天飞舞;光化学烟雾已在我国许多城市出现;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某些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污染的大气不易散去,形势更加严重;由于城市中汽车数量的骤增,汽车尾气的污染火上加油。这一切使城市居民深受其害,不但使劳动生产率降低,还使人的劳动年限和寿命缩短。这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若再不痛下决心进行综合整治,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效会被污染所带来的后果所抵消。该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减少和最终消灭污染源,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尚需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污染程度同时处在高峰期,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将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在这矛盾冲突的紧急关头,只有各行各业共同投入到这一斗争中来形成全方位合力,才有可能遏制住环境的继续恶化,使经济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现在,植物又被作为改善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城市绿化在各行业各业中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净化环境的有效方法。城市绿化工作者应主动地投入到这场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中来。

园林绿化工作者要投入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来也要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飞跃。这一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斗争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至今仍有些领导者和绿化工作者把城市绿化工作视为单纯观赏和作为装饰城市的附属性质,不免已经过时。事实上城市绿化已被国家列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已是改善城市生态、改善市民生活、工作以至生存环境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措施

当今城市绿化必须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来考虑城市绿化的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整个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达到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美化城市的目的。城市绿化工作者应树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要建设城市的绿化规模,更要挖潜增效建设城市绿化最本质的内涵,即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不是形式,为了最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有如下三大关键。

1、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土地。我国政府把保护环境、绿化祖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城市绿地率2000年达到25%,2010年达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要求全国城市编制和修订绿地系统规划,说明我国政府对城市中绿地指标的重视。这一指标的根据是国内外大量研究材料证明的,不论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在常规情况下,30%~50%的绿化覆盖率才对其生态平衡具有临界幅度的意义,即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生态环境有望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如果达不到或下降,生态环境必然趋于恶化。就当前来说,我国许多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在常规状态之列,为要使生态尽可能趋于平衡,其绿化覆盖率只有大大高于这一临界幅度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用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用地十分紧张,这一方式在当前说来显然是很有限的,不能满足实现生态平衡所要求的绿地面积,也正因为如此,在有限绿地面积上挖潜增效,改变生态效益增长方式就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建成区内绝对没有可能增加绿地面积,目前就有些大中城市放眼长远,在市中心区搬迁了建筑,建设和扩建了绿色广场。而不少城市绿化规划者所一再提倡的对屋顶进行绿化的手段更不失为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之举。

现在,城市中永久性高大建筑越来越多。从高处看下去屋顶遮盖了城市。屋顶面积占据城市建成区面积至少在1/3以上,这些屋顶质地构成对城市生态的恶化起着很大作用,尤其夏季高温天气屋顶大量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增加了室内外的温度。有些国家把屋顶绿化也纳人城市现代化的内容,无疑也是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各地只需结合各自城市情况进一步研究政策和进行试点推广。屋顶绿化不仅见效快、成本低,绿化效果好,当然更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改善城市生态效益明显,它不仅减少了恶化环境的面积,而且增加了同样面积的绿色植物。

2、科学合理地规划绿地位置

城市绿地的存在与大小,虽然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如上述第一位的作用,但绿地在城市中的规划位置对其作用的发挥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如济南是一座盛行东北、西南风的城市,除应在城市上风方向规划出大面积的绿地外,还应在市区内呈西北至东南方向一线错落规划出几块较大绿地,这对济南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起到重要作用。正由于济南市多东北风和西南风,因此居住在植物园西南向和东北向的居民就可享受到经植物园绿地过滤的新鲜清洁空气,如果城市中心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绿地,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会更明显,影响面更大,不论什么风向,绿地周围的居民都可受益。城市中心绿地还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在酷热的夏季,使市区温度有所降低。如果把大块绿地规划在市区的西北向,则这块绿地对城市生态的改善作用就不大。如果为了某一方面的需要而把市中心的绿地迁至郊外,或将市区的绿地改做它用后再把郊外的绿地划过来"充数"以弥补部颁标准的绿化指标,这样虽然指标达到了,但其对市区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却很低。从这个意上说,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的重要性比绿化覆盖率的指标更重要。

3、提高绿地生态效益的效率

如上所述,一个城市第一步确确实实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化指标,第二步又在绿地规划布局方面做到了科学合理,是否绿地的生态效益就一定会充分发挥出来呢?其实不然。由于单位绿地面积上的植物配置和生长状况等不同,生态效益差别是很大的,挖潜增效大有文章可做。

3.1面积问题

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吸收噪声及吸滞粉尘等基本全靠叶面积来完成,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增加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叶面积。乔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乔木的叶面积,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由乔木、灌木和草坪结合建造的覆层结构绿地其生态效益明显大于双层或单层结构绿地,同样面积的城市绿地,其结构不同,由乔灌草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为单层草坪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必须建造复层群落,从而提高绿地生态效益的效率,切不可不切实际地以草坪取胜。

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大树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中高大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大,本身净化效率高;改善生态、气候功能显著,据德国植物学测定一株成年旺长的大树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抵得上1600株小树,足见差异之巨大,所以"种大树、见大绿、改善大气候"实为当前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其次,高大乔木增加了复层种植的垂直高度和体积,从而增加了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最终增加了生态效益。第三,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使城市景观更壮丽。但是一些城市对大树的保护实在不容乐观,按理说,在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就已经开始城市绿化工作,到现在应该有许多大树了,但现实大树不多,原因就是不重视大树的保护,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多处砍伐大树再种小树是众目睽睽的,以至一些城市包括济南,少有大树景观,这对于一个历史名城来说是多么地不相称。就现存大树看,其生存环境亦十分险恶,还有市场化的结果,对绿地、树木破坏也很大,因此,"保护市区现有大树和绿地就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最起码行动。

3.2实现生态系绿化树种选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如吸收二氧化硫较强的树种有侧柏、桧柏、臭椿、国槐、垂柳、大叶黄杨、银杏等。吸收氯气较强的树种有刺槐、大叶黄杨、猬实、小叶女贞、扶芳藤等。悬铃木、刺槐、女贞、大叶黄杨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为了群落化的需要就选择耐荫树种,如流苏、枸桔、金银木、珍珠梅、大叶黄杨、扶芳藤、爬山虎等。为了尽可能多地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就要种植光合作用强的树种,如垂柳在乔木类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强,常绿乔木中桧柏最强,灌木中紫薇最强,这些植物同样也是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

城市绿化规划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如能在上述几个关键问题上做出努力、实施,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生态效益增长方式也就从单纯增加面积(不排除增加面积;如前述应更努力增加面积)转到挖潜增效上来,绿地将以一当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华北等广大地区综合生态效益好的乔木树种有:柳树、榆树、银杏、毛白杨、加杨、悬铃木、白蜡、刺槐、国槐、合欢、臭椿、侧柏、桧柏等。在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首先要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在能成活、较正常的生长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绿化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如果在城市绿地中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无疑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又可上一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