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3:23:26

留学

留学范文篇1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继幼童赴美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办水师、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先进的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1877年初,由李鸿章领衔、三任船政大臣酝酿数年反复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上奏清廷,并获准颁布实施。这份章程详细说明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赴法国学习制造者与赴英国学习驾驶者的留学目标。是年,28名学生和艺徒从福州出发,开始留欧之行。福建船政局的首届留欧学生在1878~1880年间陆续回国,很快成为该局和北洋水师的骨干力量。后来,又陆续派出三届共49名留欧学生。派遣这批留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针对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派遣章程还明确规定了华洋监督的职权和责任,对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留学范文篇2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继幼童赴美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办水师、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先进的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1877年初,由李鸿章领衔、三任船政大臣酝酿数年反复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上奏清廷,并获准颁布实施。这份章程详细说明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赴法国学习制造者与赴英国学习驾驶者的留学目标。是年,28名学生和艺徒从福州出发,开始留欧之行。福建船政局的首届留欧学生在1878~1880年间陆续回国,很快成为该局和北洋水师的骨干力量。后来,又陆续派出三届共49名留欧学生。派遣这批留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针对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派遣章程还明确规定了华洋监督的职权和责任,对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被强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甲午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学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留学教育的开端,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4]。留日热潮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是年,清政府将该书颁行全国。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言,力陈留学日本之必要。光绪昭谕军机大臣,确定了派遣留学生并且优先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国策[5]。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留日学生以读速成科和普通科为主,多学政法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以“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清政府开始调整留日政策,对留日人数和资格水平作出限制,1906年后,留日热潮逐渐消退。转

1908年以后,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吸引中国留学生为肇端,进而推动留学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1907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演说中,建议将所得庚子赔款退还一半,使清政府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这一政策建议产生的背景是,美国向亚太地区扩张,力图扩大其势力范围。加强精神侵略特别是利用教育的作用,对美国扩张其在中国的影响具有战略意义。翌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批准《豁免中国部分赔款法案》。美国与清政府议定,自赔款开始退还之年起清政府每年遣送学生赴美留学,直至该项退款用完为止。1909年,第一批庚款生程义法、梅贻琦等47人赴美留学。这是继1872年派出首批留美幼童之后,又一次有组织、较大规模的留美学生派遣,预示着新一轮留学欧美高潮的兴起。1909~1911年间,清政府共派出庚款留美学生196人。

[摘要]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留学范文篇3

第一条甲方根据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派遣乙方出国留学,乙方按受甲方的派遣。

第二条甲方派遣乙方以身份赴国留学,期限为年个月(自出国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甲方指导乙方制订具体的留学计划,甲方和乙方商定的留学内容是:

乙方须达到的留学目标为:

第四条甲方在乙方出国留学期间,指定(姓名、单位、职称)

对乙方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甲方对乙方留学期间在国内的直系亲属,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给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第六条甲方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保证乙方在如下方面的待遇:

乙方为(国家或单位)公派出国留学人员;

出国置装费(金额)及支付办法:;

出国国际旅费(金额)及支付办法:;

国外学习生活费(金额)、医疗保险费(金额)及支付办法:

在本协议第二条规定的期限内国内的工资:(照发或不发);

回国休假待遇(提供回国旅费或不提供);其他待遇:

回国后的经费结算办法(包括乙方在国外留学期间取得外国资助的结算法):

第七条甲方在乙方回国后,负责安排乙方的工作,并积极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乙方的作用。

第八条乙方保证按本协议书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在国外努力完成学业,并按期回国服务。留学期间每个月向甲方报告一次学习情况。

第九条乙方抵达留学所在国后,一个月内中国驻该国使、领馆报到。乙方在国外期间,保证遵守中国法律和中国对出国留学人员的规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

第十条乙方无论因何种理由中止、延长留学期限或改变留学内容,均应至少提前三个月通过中国驻留学所在国使、领馆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未经甲方批准,不得改变。

第十一条乙方留学期满回国后,应在一个月内向甲方报到,按甲方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乙方根据本协议书第三条的规定,向甲方提交书面的留学总结、学术报告(或科研论文、科研成果报告)。

第十二条乙方有责任回国后至少在甲方工作年。缩短工作年限,由甲方决定。

第十三条甲方在认为必要时,有权决定将本协议书的副本经由我驻外使、领馆提交乙方留学所在国的有关部门或个人。

第十四条甲方违反本协议书时,乙方有权向甲方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要求甲方的上级主管部门责成甲方执行本协议书,赔偿损失等。必要时,乙方可向中国的司法机关起诉,追究甲方的法律责任。

乙方违反本协议书时,甲方将根据乙方违约情况,对乙方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或停止公费待遇,或停薪留职,或要求乙方赔偿损失;必要时,甲方可将乙方违约的事实通知乙方留学所在国的有关部门或个人,或向司法机关起诉,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经甲方同意,由(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

为乙方出国留学的国内保证人、保证乙方执行本协议书。保证人须与乙方经常保持联系,每半年向甲方介绍乙方执行协议书的情况;如乙方违约,保证人须认真协助甲方追究乙方的责任。在乙方违约而保证人又未履行自己职责的情况下,保证人须承担本人经济收入能承受条件下的经济责任。

甲方与保证人因保证事项而发生纠纷时,经双方同意,可由甲方的上级主管部门裁决。

第十六条本协议书自公证之日起生效,签字各方保证遵照执行。有效期限至本协议书第十二条规定的工作年限期满时止。

必要时,经甲方、乙方、保证人三方协商一致后,可对本协议书进行修改或补

充。

本协议书正本一式四份,甲方持两份,乙方和乙方的保证人各持一份。

甲方法定代表人乙方(签字)

或甲方法定代表人的人

(签字)

留学范文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建设适应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内用人单位(下称“国内用人单位”)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界定

“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着眼于吸引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第二层次:着眼于吸引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促进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第三层次:着眼于吸引大量青年骨干教师和科研骨干人员,带动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编制海外优秀留学人才需求目录,建立和完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信息库

我部根据教育发展、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等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建立对海外留学人才需求预测和需求信息制度,全面掌握国内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构建和完善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需求信息库,汇制国家和地方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信息库,为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及时的国内人才需求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留学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回国意向海外优秀留学人才信息库,加强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对海外留学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了解、联系、推荐国内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国内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划,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的措施和管理办法。

三、搭建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双向选择平台,为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和创业服务

我部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国内引进海外留学人才需求信息和有回国意向海外优秀留学人员信息,搭建网上在线交流、洽谈等双向互动平台,推动国内用人单位与有回国意向海外优秀留学人员的对接:

1、以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中国留学网、国家留学网、神州学人等机构为基础搭建专门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远程视频面试洽谈系统,定期需求信息,为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互动交流和招聘洽谈等服务。

2、加强对留学人员各类学术团体和留学人员联谊会的联系和指导,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团体的桥梁作用,通过留学人员团体海外优秀人才需求信息,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3、我部每年5月、12月分别组织海外留学人员及国内用人单位参加北京科技博览会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进行面对面的对接和双向选择。

4、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洽谈工作团组,组织国内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到留学人员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人才洽谈工作,通过教育处(组)组织在外优秀留学人员与国内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洽谈,鼓励和引导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工作。

国内用人单位可在我部的指导下自主组团赴海外有针对性地进行海外优秀留学人才跟踪、洽谈,落实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

四、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教育、人才资助项目,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

1、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的高等学校和实施“百人计划”的科研机构应将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专门经费支持和资助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2、进一步加大“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对于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3、大力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4、加大教育部“春晖计划”支持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短期回国服务的力度。鼓励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利用“春晖计划”资助短期回国服务,通过合作促成软着陆,最终实现部分优秀留学人才长期回国工作。

利用教育部“春晖计划”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鼓励关键领域和若干学科前沿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利用学术休假时间回国在高校从事研究和讲学工作,为国内新兴学科、前沿学科的建设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

5、进一步加大“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力度,扩大受资助人数,缩短“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评审周期,为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后尽快启动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促进优秀留学人才在国内扎根和发展。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应设立相应的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助基金。

五、建立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快速通道,切实解决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创业的后顾之忧

进一步完善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档案管理、留学学历学位认证、派遣落户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我驻外教育处(组)要积极为国内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当国内用人单位在对拟引进的人才需要协助联系和确认有关情况时,驻外教育处(组)应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咨询。

我部协调有关部门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提供出入境和在华长期居留便利,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推动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后享有国民待遇具体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妥善解决他们回国后在住房、薪酬、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科研启动、投资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关系优秀留学回国人才工作条件和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创造有利于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的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

六、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实施“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

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国教育

中国留学教育历史悠久,但政府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留学教育政策,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始于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留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今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1872~1911年)

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此前,容闳、黄宽、黄胜三位青年于1847年在传教士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有人以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肇始。但是,容闳等人留学美国,主要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有组织的政府行为。

中国近代留学生派遣和留学教育的兴起,是在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下起步的。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在民族和社会的双重危机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在《海国图志》这部介绍西方社会和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书中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奏。

1.晚清时期的主要留学教育运动

在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留学运动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以及派遣庚款留美学生。

1854年,容闳作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耶鲁大学)的中国人,从纽约启程回国。他回国后始终坚持“当使后予之人以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的教育理想,推动幼童赴美留学计划的形成。1870年,容闳通过丁日昌向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提出了派遣学生赴美留学的计划。曾国藩当即表示同意,次年与李鸿章等联名上奏清廷并获准。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在留学生监督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的带领下赴美留学。此后三年,每年均按计划派出幼童留美,这四批幼童共120人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公派留学生。然而,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绝大多数幼童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业(仅2人大学毕业)而被提前撤回。1881年,剩余94名原留美幼童分三批遣送回国,由容闳提出、洋务派促成的中美教育交流史上的这一项开拓性举措就此功败垂成[2]。

继幼童赴美之后,洋务派主持设立的福建船政局开始向欧洲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办水师、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以培养海军专门人才,增强海防力量。与此同时,他们提出“造材异域”,通过向造船、驾驶等方面技术先进的法英等欧洲国家派遣留学生,求得其知识技术,进而达到“自强”的目的。1877年初,由李鸿章领衔、三任船政大臣酝酿数年反复议定的《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上奏清廷,并获准颁布实施。这份章程详细说明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了赴法国学习制造者与赴英国学习驾驶者的留学目标。是年,28名学生和艺徒从福州出发,开始留欧之行。福建船政局的首届留欧学生在1878~1880年间陆续回国,很快成为该局和北洋水师的骨干力量。后来,又陆续派出三届共49名留欧学生。派遣这批留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针对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派遣章程还明确规定了华洋监督的职权和责任,对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

留学范文篇6

1留学生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语言交流障碍

课堂上教学知识的传授及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均离不开语言的媒介[3]。首先,大部分留学生留学之前均没有接受过汉语言的专业培训,汉语基础较为薄弱,虽然具备了简单的汉语沟通能力,但是对于专业汉语词汇仍然欠缺。其次,一些留学生英语口语发音中也带有较为浓重的地方口音,本校大多数教师均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英语口语表达上还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与留学生沟通交流。因此,语言是留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障碍,也是教师教学授课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1.2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每个人的文化基础水平各有差异,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此外,本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所在国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由于之前没有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医学遗传学教学授课内容之间的差异,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与留学生的本国基础教育相互衔接和互补,甚至导致了某些知识点的重复授课。

1.3学习及思维模式的差异

不同的留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其思维模式也与国内学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多数留学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较为活跃,喜欢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4]。

2提高留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交流、文化基础及所在国家的授课方法等情况,这对教师顺利进行授课和降低师生之间语言交流障碍是十分必要的。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受教育层次后,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或补充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单基因遗传病遗传的时候,部分留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不是很了解,教师在授课之前会补充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有利于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完善留学生教育的课程方案。2.2课前认真备课

教师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5]。针对留学生的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备教材及教学大纲教师要确定所选用的《医学遗传学》教材及留学生用的参考书籍,如Daniel等编写的《Genetics》,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师要掌握教材和所授内容,此外,还要对学科前沿进展进行适当地补充和介绍。2.2.2备教案针对留学生教学,教师应撰写具有自身特色的英文教案。教案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熟悉内容及自学内容等。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引导留学生去思考。2.2.3备课件课件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载体,要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重难点。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文字数要适宜,要有助于降低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2.2.4课前试讲课前试讲有助于教师更加熟悉授课内容,试讲可先在教研室内部进行,有经验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建议;再面向留学生代表进行,以调整和完善教师授课的方法和内容。2.3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师授课的关键环节,是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6]。针对留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本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全面加强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2.3.1开展“病例导入式”(CBI)教学模式CBI教学模式是指以一些经典的案例作为素材,与教学宗旨相结合,以教师“启发为主、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7]。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临床的病例,开展CBI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水平[8]。CBI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法医学等一些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本身与人类疾病联系紧密,采用CBI教学模式就是在授课中引入临床病例,教师对典型病例进行描述,引导留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该病例可能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等。例如,在讲授遗传咨询时,教师引入以下一个病例:丈夫患多指症,妻子正常,第1个孩子是儿子,患白化病。这对夫妇询问: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多指和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留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及其再发风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初步掌握了遗传咨询的基本步骤。2.3.2导入“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让留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遗传咨询过程,主要包括:通过对患者病史和家族史的咨询、绘制遗传系谱图等诊断疾病,确定该疾病的遗传方式,对子代再发该疾病的风险进行估计,提出应对措施,如进行产前诊断、不再生育、人工授精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有效地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2.3.3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增加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素材,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0]。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2.3.4鼓励留学生课堂外自学及加强课后辅导单纯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应鼓励留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学。学校图书馆可购买一些与医学遗传学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籍等,并介绍互联网上的一些精品课程给留学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内容。另外,本校还利用网络交流软件如微信、QQ、E-mail等,在课后与学生随时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及时收到留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思路;同时又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培养体系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校学生规模,还是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我们都居世界首位。随着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层层深入,政府对高等教育愈加重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日益关注。在国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一目标的提出,从而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十分明确肯定了教育,尤其是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直接责任,也为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和主流理念,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各国竞相提出产业升级换代内在需求,中国医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和参与其中[1]。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单元,大学只有真正融入教育国际化理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实践活动,才能在国际化教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备世界性竞争力。高校如能抢先抓住教育国际化这一重大机遇,率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就获得了参与教育国际化竞争的优先权,最终就有可能赢得教育、科技和服务的国际化优势。

一、教育国际化,产业全球化

从成本效益角度,推进具有高校特色、引领社会需求、符合全球潮流的在地国际化战略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第一发展阶段的最佳选择。而“在地国际化”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其目标是“通过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时期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资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需求。”无疑在地国际化的重点在于自有学生的培养国际化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海外短期如一周半月文化考察和教学体验项目,也可以是效果更好的学生交换项目,本科生、研究生的在长和规模上有差异,从而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得到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认识[2]。诚然不同层次的学校也面临着一些认识和经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家庭来共同解决。仅有本校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发展这还不足以完全体现国际化,我们还必须扩大国外生源的本地教育和培养,实现外国学生的在地国际化。因此我们提出申请开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教育计划,得到当时学校分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发起药学国际化教育,还与本地国外商会活动有关,他们在非洲大陆经营多年,发现很多国家医疗水平整体落后,常用药物短缺,药学人才严重缺乏。原本考虑与国内药企联合在非洲建立药厂,而人才培养得先行,因此也就与我校联系是否可以招收当地学生来我校药学培养,学成后回国到所办药厂工作,这样如能招收学生并培养,学生就业也解决了,会形成良性互动。如此好的机会,更加激起我们兴办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的兴趣。然而后因商会所在国发生战乱,药厂没有办成,而我们留学生教育事业却做了起来。

二、内外调研,构建方案

对于本土药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本省及邻近地区的医疗单位、药物生产或营销企业、研究院所等,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开放视野的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而药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和药品供给与销售和使用情况,都是影响我们制定培养方案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通过对生源地国住中国大使馆的文教参赞,函询药学产业和药品销售使用情况,同时也从网络收集可能的生源地的大学目录,查询世界上涉及药物相关研究的期刊文献,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药物研发和使用水平及科研人力情况。这些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制定培养方案。另外,国内综合性大学或药科大学,举办药学留学生教育较早,而医科大学药学院举办则当时少,我们对仅有的几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这些调查,结合我国药学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学校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实践,我们构建出药学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参考我国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培养适应留学生来源国家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及毕业后回国或到第三国服务的国际化要求,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生产、药品检验、药物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学制四年,学分160的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培养方案。同请有关部门、专家和课程负责人进行多轮讨论完善,最终定稿实施。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学院学校实际,紧抓发展趋势,更新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同时促进我们本土和留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提升而不断努力。

三、广泛宣传,稳定招生

我国的高等教育迄今也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欧美相比,整体还处于发展时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处于逐年彰显的趋势和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前景可期。同时我们的大学在世界上的名声还不够响,因此还需要我们主动宣传。为此我们建立全英文网站,拍摄双语宣传视频,制作精美的宣传手册,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进行宣传,无论是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还是部级论坛,也不轻视本地商会途径。有了第一批学生之后,这些学生就是我们自带的宣传队,如今我们每年招生规模稳定。拓展招生生源,促进学生回国就业或继续深造,实现良性互动。四、自培师资,外训提升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打造一支水平高、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成为增强我院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发展国际化教育需要依赖大批爱岗敬业、德业双修的教师,教职人员的素质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改善教师队伍的国际性学缘结构,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素质药学人才提供保障。我们先后派出老师出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国外学习与工作的经历能够使老师们开拓视野,吸收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国际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途径和措施,虽然年青老师的英语水平和授课的技能技巧得到提升,但是还必须要进行考核,持证上岗。所有从未进行英语授课的老师,必须通过学院组织,院内外专家评审的试讲和教学设计审查合格后,方能登台授课,否则就先进行随堂听课,或者参与实验教学的训练,再次试讲通过方为合格。不仅就此把关而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督教、督管和督学。教学督导工作是根据国家教学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过程”[3]。监督与指导是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内涵。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控制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们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是相对独立于其它教学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是专家咨询性组织,具有灵活性、沟通性、学术性与非行政性特点。我们教学督导工作在药学留学生教学中是持续不断的,具备规范流程和档案保存,督导信息具有及时性,实现螺环管理。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赖以良性发展之根本,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事关学院学校声誉。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督导,有督重导,在与教师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更应侧重于激励引导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的理念、方式方法、技术技巧,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都要加以肯定,尤其是注重从“三教”中心转向“三学”中心的督导。发现教学工作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督导专家深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流于形式,使督导工作真正起到咨询指导的实效。经过这么几年的执行,所有课程都上完至少一轮,对于后续留学生教学,老师们更能驾轻就熟。

五、课程建设,注重实效

作者作为药学专业留学生授课的一线教师一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和药学留学生教育工作,发现在留学生的“教”与“学”中,通过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水平,更能促进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继而极大地提升药学专业留学生学习效果。在留学生教育中大力推进数字化英文教学资源建设,丰富留学生的教学资源,亦可实现药学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与辅导,最终提升留学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先后为药学专业留学生课程建设进行课题立项,不同课程已经完成了数字资源本身的建设,部分已经挂在不同平台进行教学运行,将借助全省统一平台,扩大使用效率和惠及面,同时向本土学生开放,也向国家课程建设的“双万”目标靠近[4]。

六、实践教学,院企协同

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药学类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人才培养中“三基”之一,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实验教学体系是否合理完整,将直接反映本专业是否能够培养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药学人才。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习惯和信仰、教育背景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但实践动手的意识一般较强,在实践教学设计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留学生的药学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中,如果因为兼顾学生的基础而大大简化实验课程,将降低留学生培养质量;如果实验室平台使用的仪器、试剂标识都仅用中文,也不利用汉语水平和基础还缺乏的留学生使用和操作,甚至导致实验事故发展,因此我们都提供双语标识。更不能进行中外学生混合教学,这样存在语言交流、课堂管理和教学效率的问题。我们药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与国内药学本科生趋同,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留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思政系列课程、英语课程和体育课程,相对教学周数充足。在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中,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本专业留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情况,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药学相关实验技术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态度,尤其注重综合性实验的开设,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内容,从而培养留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起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的留学生实验平台,并为之制定一系列严格具体的留学生实验操作和评价规范,促进留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上述侧重于校内实验,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生毕业实习,时间较长,面临挑战更大。过去我们实习医院和药企,都是本土学生带教,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医药药学部和药企人员,请新东方老师进行语言培训,进行带教指导,明确带教内容和任务,并通过学生进行反馈和实践操作的考核,监控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效果,为继续完善提供基础。通过实习教学检查,既与实习带教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问卷调查双方的情况,有助我们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和项目,促进院企双方在留学生培养中的协同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七、实施留学生教育,促进本科教育教学提升

通过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的施展,师资队伍的建立,也为本土学生的培养带来新的变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国人自信地迈出国门,而语言能力无疑是制约其交流和宣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生未来就业、深造、创业是否在华夏大地难以期许,但是大学奠定坚实的沟通交流的国际通用语言基础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因此我们借助留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在本土学生所有课程逐步开设双语课程,内容可以从一章开始,逐年增加,同时提供5-10篇该章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供学生选读1-2篇,提供大量英文练习供学生们选练,这样一点一滴来慢慢浸润式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专业英语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如所有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在课件中都必须著录英文术语,而且在考试中每门课都要求进行术语匹配的选择题5道,涉及至少二十个专业英语词汇或知识点。我们学生整体的基础比起一流大学的还存在距离,完全英语授课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小小的举措,虽然不会立显巨效,但终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思维发展。

八、展望

药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教学,我们已经走过6个春秋,第一批“产品”也即将上市受检。他们中有多位同学已经开始申请本校或外校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有准备回国开展药学服务,产品引进中国的,还有同学语言能力很强,准备作为两国间的商贸交流做贡献……。在这些同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们也深深地打上了本校烙印“有温度有情怀,能做事能创新”,他们将是我们学校学院的新使者。如何让我们药学专业海外留学生的路越走越宽广,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为学院学科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新时代药学教育的国际化谋新篇,我们需要新行动、新方案、新战略,体现温医人的新智慧和新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波,钟之阳,赵蓉.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4):58-64.

[2]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7(03):10-17+120.

[3]王思思,郭丽君.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效用分析———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8(06):30-35+94.

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病理学;留学生

诺贝尔奖得主卢里亚曾指出,“医学既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包含了人文科学,人文对医学的发展进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三峡大学医学院自2004年招收MBBS留学生以来,已为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但医学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涉及的人文学科及人文教育相对较少[2]。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内容繁杂、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中贯穿有血有肉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病理学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现将本系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留学中国计划》的要求,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患者,目的是帮助人们治愈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关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治疾病,而且希望得到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这就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4]:(1)具有医学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完整三维知识结构;(2)积极、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3)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4)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包括人际交流能力、协调能力;(5)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品质。人文精神是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人文素质的欠缺将会导致他们在日后的医疗实践中难以较好地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既不能与患者顺畅地沟通,又无法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医学留学生中结合病理学专业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尤有必要。

二、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1.在病理学理论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病理学专业课中蕴含许多潜在而宝贵的人文精神内容。病理学发展简史其实就是病理学家在认识疾病过程中唯物论和辩证法不断战胜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论的过程。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首创液体病理学。主张外界因素促使体内四种液体(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失常,从而引起疾病。18世纪中叶,意大利临床学家莫尔加尼根据尸体解剖所积累的资料,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通过对病变组织、细胞的深入观察,首创了细胞病理学。直到今天,这些学说还继续影响着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讲解细胞凋亡时,引入一首描写细胞凋亡的小诗,再配以秋天树叶凋零的图面,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细胞凋亡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可出现于疾病状态。钙稳态失调,氧自由基肆虐,DN段化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关键知识点通过简洁、韵律性强的诗歌语言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讲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时,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史。澳大利亚的内科医生马歇尔在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时发现,很多来医院治胃病的患者的胃里都存在一种螺旋形的杆状细菌,即幽门螺杆菌。因而提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多种胃病的元凶。然而这一理论受到了当时专家教授的一致反对。为了验证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马歇尔自己喝下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初步证明了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病,并最终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通过将医学人文故事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深刻掌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重要病因,同时被科学家为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并亲身做实验的奉献精神所感染,他们学好医学知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很大程度地增强,内在的学习动力也会得到激发,为成为一名卓越的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实验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病理学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结构是功能的基础,通过观察切片和标本的病理变化,有利于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疾病状态下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的病理改变,进而推论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例如在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课时,结合切片引导同学们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冠状动脉内膜的偏心位增厚,直观感知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减少,并由此导致中膜的平滑肌发生压迫性萎缩。泡沫细胞中的脂质释放坏死崩解,可释放入血形成栓子,坏死的组织可有异常的钙盐沉积,使血管壁脆性增加。这些抽象的继发改变结合显微镜下的形态改变来讲解,让学生能真正学懂学活。一旦冠状动脉供血中断,供血区域持续性缺血而导致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病初期的120分钟是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对于突发急性胸痛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识别治疗,可继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本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国家,时间观念比较淡漠,上课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结合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懂得急救黄金时间对于患者生命救治的意义,比单纯的说教讲道理更有效果。又比如讲良性溃疡(胃溃疡)和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大体观的区别时,尽管典型的病例大体观就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学改变,但判断溃疡良恶性的标准是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改变,即使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仅仅凭肉眼观的改变也不能做出武断的结论。引导留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这是他们以后治病救人的根本。

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授课教师,我们应该首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在病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事实证明,这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受到留学生的好评,本系先后有两名教师被评为“最受留学生欢迎的教师”。医学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罡,刘轶永,李钢.新形势下加强医科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7):109-110.

[2]黄益玲,鲁华,倪毅然.提高留学生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46-147.

[3]徐蓉,贾子懿,史路.高校国际化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基于J大学的实践[J].高教学刊,2018,(21):136-139.

留学范文篇9

1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直接交流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直接交流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药学部接纳的实习留学生,包含南京地区三所医药类大学的临床相关专业(包含临床医学、临床药学)2016届和2017届的学生,主要来自印度、中东、西亚和非洲国家,共计52例。除直接交流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3份,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2研究结果

2.1医学留学生六年制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2.1.1教育背景与自身因素(1)入学汉语水平要求低,交流障碍。我国六年制医学留学生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此类国家的英语水平较高,然而地方口音较重,交流理解较困难[1]。在2007年颁布执行的《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规定》中,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并没有限制与要求[2]。问卷调查显示,在汉语听力水平一项,“基本都听不懂”的学生19例(15%),“仅能听懂一些单词的”学生74例(59%),“偶尔有听不懂单词和交流无听力障碍”的学生仅32例(26%)。在汉语口语水平一项,“只会少量单词和只会少量简单句子”的学生95例(76%),“可满足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和口语无障碍”的学生30例(24%)。听力水平低,口语表达弱是留学生的普遍现象。由于全英文授课,加之口音较重,留学生在与中国师生学习生活交流存有障碍。更关键的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不能与病人直接交流,语言成为影响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2)年龄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问卷显示,留学生初次来华年龄在19~23岁的98例(78%),>23岁以上的学生仅27例(21%)。学生年龄较低,多为高中毕业,心理素质尚不成熟[3],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在文化差异较大的陌生环境中,适应力较低、心理矛盾突出的现象时常存在。调查显示,超过60%的留学生认为“未能较好融入我国文化环境”。且这种现象呈性别差异,在女学生中此比例超过70%。如何心理疏导和正确引导,是留学生辅导员的工作重点。(3)文化差异、作息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东南亚、中东、非洲多为宗教信仰国家。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留学生和本国学生之间,留学生与留学生之间“文化休克”[4]现象客观存在。作息时间调查显示,“十二点后入睡”的学生接近50%,“晚睡晚起”的生活作息,与国内的生活习惯有着较大差异。自由、缺乏时间观念成为影响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2.1.2学校教育因素(1)国内外课程设置的差别。在与实习留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发现,我国临床医学五年制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印度等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别[5]。在印度,临床实践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而我国,在入学的前两年,以基础学科为主,临床专业及临床实践课程设置相对较少。三年级的诊断学教学,由于实习医院缺乏有效管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欠佳。(2)任课教师英语水平专业水平有限。留学生普遍反应,在学校的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英文较好的教师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成绩好。反之,教学质量及学生反馈不甚乐观。从某种程度上,教师的英文水平直接决定了留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发现,由于英文水平的限制,各高校广泛启用年轻教师投入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强,但实践经验仍缺乏积累。这也使得留学生教学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2.1.3带教实习医院因素(1)临床实习教学考核制度执行不严,来华本科医学留学生在第六年参与临床实践不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直接小组座谈交流得知,临床实践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带教医院缺乏严格的考核机制,让留学生的临床实习自由散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状态是留学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临床科室缺乏固定的留学生带教人员,留学生在临床更多以自学为主。与带教老师间缺乏沟通和相互信任,操作技能得不到锻炼。(2)缺乏与病人的直接交流,语言交流障碍成为临床实习的最突出矛盾。在与病人的交流中,由于语言不通,问诊、查体等基本实习步骤得不到实施。病人是临床医学学习的最好教材,然而查房时,更多的留学生仅仅作为旁观者,靠翻译,被动的接受知识,难以积极主动参与诊疗全过程。2.2留学生培养模式改进的探讨。2.2.1留学生自身方面(1)提高自身素质,健康成长。同一所学校中,公派留学生的学习基础、自身素质较高而自费留学生的情况相对较差。究其原因,考核要求不尽相同固然为主因,留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差异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6]。由于入学年龄较低,许多留学生的心理素质尚未成熟和稳定。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不仅仅在于管理教学,更多还应在于帮助培养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2)拓宽交际范围,加快社会融入。医学留学生以学校为单位招生,单次招生人数较多。各院校均有各自的留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虽丰富了课余生活,但也存有弊端。调查中我们发现,招生人数较少的国家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留学生较易融入中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印度学生,由于人数较多,更多以团体为活动单位,与中国学生的互动较少,这也成为印度学生融入中国社会的制约因素之一。对此,留学生应积极参与中国学生社团以融入本国学生团体。东南大学开展的留学生+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一对一互助模式为留学生的交际学习开创了新模式。2.2.2学校教育方面(1)设置入学汉语要求,优化汉语课程教学[7]。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规定》中,并未对留学生汉语水平进行规范要求。以东南大学为例,东南大学的汉语学习时间为5年。每周学时3课时。第一年学习基础汉语,完成简单的对话交流。随后4年为医学汉语的学习。在实习带教过程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留学生,第一年的基础汉语受益颇多,而随后4年的医学汉语被其称为“浪费时间”。不仅没有实质收获,更是耽误了基础汉语的学习。留学生反映,如果5年内始终坚持系统学习基础汉语,其语言问题将能得到充分解决。分析原因,语言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在华本科医学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第六年才接触临床。之前所学的医学汉语得不到应用而随之遗忘。因此我们建议,提高入学语言门槛,增设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者,方可入学。同时,增加日常汉语在汉语教学中的比例,相应的减少医学汉语的学习,将医学汉语更多的归入自学体系[8]。(2)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教学反馈体系。学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不应仅仅看中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尤其是双语教学能力也应作为人才素质的首选[9]。同时,学校科教处应配合留学生班主任,及时反馈留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反馈意见和政策法规,实时调整教学安排,力求教学过程符合教学大纲,更贴合问题实际。2.2.3带教实习医院方面(1)加强实习期间出勤考核、规范实习纪律。留学生由于自身、带教等原因,临床出勤率较低。组织性、纪律性明显不如同年级本国学生。实习医院更应加强出勤考核。具体实施为:根据各科室实际制定针对留学生实习的管理制度及教学计划。包括:落实每日签到制度,规范工作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安排;入科前制定好教学计划、讲座及授课时间安排,并在留学生入科第一时间进行教学计划讲解,提高实习的目的性。(2)运用传统教学法(L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PBL)教学模式进行系统、针对性教学针对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医院应组织系统的专科英文教学[10]。我院每周组织所有在院留学生专科英文讲座收效明显。讲座范围涵盖每个临床科室;内容包括解剖、查体、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等。在临床,各科室也定期组织有针对实习生、进修生的业务学习。除以上授课为基础的LBL,我院还以诊疗小组为单位,采用PBL围绕某一在院病人具体疾病的诊治展开主动学习。PBL模式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等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团队协作能力。LBL+PBL相结合,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在临床实践中的旁观态度,促使其主动融入诊疗团队[11-12]。在以上教学基础上,我们认为,如果临床科室的床边教学中能以全英文授课,将留学生纳入教授范围,教学相长,任课老师和在科实习进修生也将受益匪浅[13]。同时,各科室应安排留学生汉语问诊查体,使其直接接触病人,并设相应考核标准。(3)采用“1+1+1+1”带教模式提高带教效率和责任感。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带教老师,由于临床琐事繁忙加之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够尽心进行英文带教。留学生由于陌生环境和语言障碍,限制了其诊疗过程的参与性。参与性降低,导致留学生实习旷课现象严重,实习质量降低。带教老师如能主动关注,交流、询问、鼓励将有助于留学生与病人交流,使其深入临床,学有所得[14]。对此,我院的诊疗带教小组调整分配模式,形成“1+1+1+1”带教团队,即:1名临床带教老师+1名所在科室的硕士研究生+1名五年制本科医学生+1名留学生。充分利用不同年资、不同语言基础及临床思维的差异取长补短[15-16]。团队中,临床带教老师通过严格选拔,挑选出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英语较好者。研究生为所在科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熟悉本专科疾病诊治同时具有科研和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负责教学规划,硕士研究生利用其英语及科研优势辅助教学计划的实施,留学生与医学本科生进行结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带教模式既弥补了带教老师因工作繁忙,无法充分与留学生交流的困难,又促进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英语学习,为科研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团队成员们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全方位提高了留学生实习质量。

3结论和展望

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不仅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学历留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生源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留学生生源已从过去以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为主逐步扩大至欧美和大洋洲。据2019年4月教育部的最新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人员,非洲学生占16.57%;美洲学生占7.26%;亚洲学生占59.95%;欧洲学生占14.96%;大洋洲学生占1.27%(图1)[1]。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多国留学生的青睐,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生源增长的发力点。

1“一带一路”的实施为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带来了契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医学人才紧缺,急需医学教育资源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勇担使命,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中[2]。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为沿线国家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举措[3]。如今,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占到留学总人数的70%以上。截止到2017年,在华留学生总数超过44万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西医)的留学生达到了25.38%,位列各专业之首[4]。由表1可以看出,中南大学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由十多年前的不足百人,增加到2019年在校生留学生为1631人,占在校生的2.8%左右(表1),其中医学留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为我校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授课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自改革开放以来,湘雅医学院每年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医学留学生的生化教学工作一直由生化教研室承担,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我校来华留学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特点,我校将生物化学课程定位于全英文教学课程,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文授课,作业及试卷语言都采用英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动,来湘雅医学院学习的医学留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在此留学生教育新形势下,生物化学教学也要针对面临的问题做与时俱进的改进。目前我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2.1留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湘雅医学院目前招收的研究生来源的国家日趋多样化,不同学生的知识构成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给生化课程的规范化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2留学生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问题。有些留学生来自英语国家,而有些来自非英语国家,语言问题影响了生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有些留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虽然相当熟练,但由于地方口音太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2.3留学生的社会背景问题。由于留学生来源于不同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所受教育也不同,他们与我国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较难适应我国传统的授课模式。2.4如何正确处理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如何利用留学生带来的更为多元的文化,在课堂教学和交流中能够与中国师生互鉴互学,使自身的思维得到扩展,形成国际意识和视野。

3建立来华留学医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新模式

3.1针对留学生实际情况,施行模块化教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留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学科知识量大且具有概念抽象、专业术语冷僻、涉及面较广泛等特点。如何使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简单化,留学生的学习系统化,化繁为简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5]。我们将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根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分为多个知识模块(表2),分析这些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以相应的动画、视频和图片等多种素材为辅助,通过学习网站向学生展示,实现“视觉化教学”,使生物化学知识脉络清晰,结构简明,内容生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生物化学的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各个模块。为了更好地切合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思路,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为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Biochemistry,Baltimore:LippcottWil-liams&Wilkins英文原版教材[6]。该书以简洁明了又生动的方式描绘和解析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全书分为六篇。基本划分为结构功能篇章,代谢篇章,基因表达调控篇章等专题,较符合留学生生物化学课程的安排。3.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教学。生物化学内容繁多,涉及范围广,多数留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调动留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必要探索一种简明生动、系统而有趣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渠道进行授课。慕课: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的简称,是将主讲教师负责的课程制成视频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使学习者可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对生物以通过网络免费学习相关课程的一种教育模式。慕课的重要作用是课程创新,对线下理论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并通过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思维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选择[7]。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与实施,便于留学生随时学习、加深理解,并能激发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对于留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差,课堂一次学习领悟和掌握不充分这一特点,可以起到有效的帮助和改善。在“大学慕课”平台推出《生物化学》配套课程,借助慕课平台让留学生进行同步的复习巩固,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慕课”具有大规模、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8],有助于构建以留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和创新资源共享教育新形态,形成开放、协同、互动的教育新理念。雨课堂:选取适于直观教学的章节,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激素通过结合G蛋白受体激活G蛋白,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等内容。教学前教师要制作适应智能手机的雨课堂课件,课件包括动画、视频等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理解。课前给留学生播放PPT,留学生可以根据课件提前预习,课前推送环节可以有效地改善留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启雨课堂授课,留学生可以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前及时掌握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以使讲课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切合留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9]。每节课还可以随机准备几道练习题供学生限时回答,实时进行测试。教师在手机上可以即时知道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实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参与度大幅提高。雨课堂可以在线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学生答习题的答题率、正确率和得分等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雨课堂反馈的数据对课程进度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对于留学生理解不到位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深入地讲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雨课堂是一种网络教学工具,简便易行,其利用移动新媒体技术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有效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辅助学生学习[10]。3.3注重过程化教学,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态度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因此,怎样培养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留学生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试卷成绩或论文成绩评定,能较好地反映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监督作用[11]。联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过程化考核,使考核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全面监督留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态度。利用考核监督学生日常学习,建立管理机制,包括考勤、态度考核以及内容考核等。通过在线慕课和雨课堂的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考勤,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这种手段,督促留学生按时上课,维持上课秩序,保证学生在课上有所收获。3.4结合实验与科研实践,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生物化学课程与实验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实验原理、方法及技术,熟悉生化实验的常用基础仪器,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养成认真求知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留学生的实验课程设置包含了定量分析、层析、电泳、生物大分子制备和酶学技术以及免疫学技术等等。此外,积极与科研一线的教师合作,开放教师的实验室,除了课程设置的配套实验内容以外,鼓励留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到开放实验中,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留学生对生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课本知识和科学前沿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培养留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3.5发挥异国优势,探索创新创业项目的留学模式。近些年,中南大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英国邓迪大学等国外3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交流的研究关系。学校已有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有几百人次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在学校这种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下,积极鼓励留学生结合本国特点,进入开放实验室,申请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自由探索项目,将所学生化知识与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

4学校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一系列举措

4.1中南大学健全留学生英文教学评价体系。中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整体素质的提高,采取“基本要求+特色”的培养模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系。经过近百年的教学积淀,医学教育已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从学校层面积极开拓资源,吸引优秀生源,立足学科特色,合理设置专业;严格导师选聘,提高师资水平;设立多种奖学金,发挥杠杆作用,形成了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学校还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评学、教师互评、教师评教和督导听课等多个层次和方位的监督,保证了教学高质量地完成(图3)。4.2多方位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作为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国国内院校,虽然有一定的留学经历,但是英语交流能力依旧有待提升。特别是有些生化专业词汇的发音和掌握上还需要任课老师严格把握。无疑选派教师出国培训,聘请国外高水平兼职专家都是解决上述问题不错的选择。中南大学也十分重视全英文授课的质量问题,为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全英文授课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Council)合作开展“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EnglishasMediumofInstruction,简称EMI)”教师发展项目,专门对相关老师进行有组织的培训,聘请高水平的外教专家对任课教师进行辅导,侧重解决高校教师采用英语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沟通能力以及教学法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全英文授课课堂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了全英文授课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对留学生生物化学的全英文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提升作用。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