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安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0 11:20:08

留学安全总结

留学安全总结篇1

张秀琴司长首先代表教育部向在日学习工作的留日学人致以新春佳节的慰问,并结合国家的人才政策及制订《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更好地发挥海外学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为广大留学人员服务的制度建设等认真听取了广大留日学人的意见和建议。国际司于继海副巡视员介绍了代表团此次拟重点了解的有关留学生政策课题,特别是如何制订好一个符合国家需要及留学人员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政策,搭建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平台,促进海外广大的留学生能够更好地为国服务。

座谈会上,留日学人踊跃发言。他们谈到,国家为了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在设立了“春晖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激发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报效祖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与过“春晖计划”的留日学人畅谈了该计划对广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促进西部各项事业发展的作用。同时,海外学子在服务中亲身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受到祖国的发展有海外学子的一份责任。

留学生学友会代表谈到了如何为在日留学生服务、维护留学生权益等,并表示学友会将秉承“团结、爱国、友好、服务、奉献”的宗旨做实事。他们专门为新生编辑了《新生在日指南手册》,其中对留学生易出现的生活、安全以及学习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全日本学友会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通过网站等方式与全日本i40多所大学的学友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中日两国民间大使的作用,在积极促进中日两国青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留学生权益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上,与会留日学人代表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海外学子的作用、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引进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更加灵活地组织西部服务团队、“春晖杯”创业大赛获奖者如何能更好地将项目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发挥效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与意见。

全法留学工作会议召开

2010年1月9日,2009年全法留学工作会议在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召开,会议通报了中法教育交流和留学工作的情况,充分肯定了留学人员在学习、科研、为国服务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肯定了各留学人员团体在团结学人、引导学人、服务学人以及促进中法交流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大会由教育处一秘戴天华和全法留学人员团体联合会主席张勇民主持,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朱小玉在会上作了2009年全法留学工作报告,中国驻法大使孔泉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全法中国学联、各留学人员专业协会、各校友会及法国各地近50个分学联的中国留学人员代表120多人出席了会议。

朱小玉公参在报告中指出,2009年在教育处登记的来法留学人员总人数为5992人;回国留学人员人数3344人,创历史新高。目前,在教育处登记的在法留学人员总人数为35451人;按照派出类别划分,国家公派生2747人,占7.7%;单位公派生2356人,占6.6%;自费留学生30349人,占85.6%。按照所属学科划分,理工科类(含医学类)14889人,占42%,人文社科及其他(含经济、管理学)学科类20562人,占58%。

留学人员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春晖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海外人才项目实施以来,在法众多优秀学者来往于中法两国,回国讲学、开展合作科研、筹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既为祖国建设贡献了才智,加强了中法交流,又在这些活动中发展了自己,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2009年有6名留法优秀学者被中组部批准,进入“”并回国工作;有5位学者受邀回国参加国庆60周年观礼活动,并与国内单位积极洽谈申报“”和回国工作事宣。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为祖国服务,是驻法使馆教育处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开发海外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2009年又有留法学者26人(次)获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短期回国工作。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留法学人团体抓住机遇,组织和参与了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了留法学人的风采,成为中法民间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孔泉大使在会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场的留法人员深情勾画了2009年中法关系的历程。他指出,中法关系在经历过去一段时间的困难时期以后,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下,目前已重新步入正轨,出现良好发展势头,这给我们留法学人提供了良好机遇。他希望在法留学人员专业协会和各地学联组织要抓住机遇,努力团结和凝聚留学人员,为推动留学人员为国服务以及促进中法友谊与交流发挥更大作用。此外,孔大使还对驻法使馆教育处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认可,并高度评价了留法学生团体在过去一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孔大使寄语留法学人要继续发扬几代留法学人的光荣传统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珍惜在法学习的机会,并重视身体健康,进一步关注、呵护自己,在虎年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虎生风。

会议期间,举行了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四届大会。上届全法学联主席李正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和各留法人员专业协会、学会的工作,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全法学联的领导班子,李正再次当选学联主席。这次会议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在法留学管理工作,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广大留法人员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作用。

全英学联承办招聘活动

1月20日,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PWC)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办十场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招聘活动。全英学联承办了本次活动。普华永道中国商业中心负责人等到现场讨论中英经济,并为留英学子解答有关就业的问题。在全英学联的宣传组织下,活动吸引了超过300名留学生参加。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一秘孙洪志、全英学联副秘书长茅盾等应邀出席。

活动在孙洪志的演讲中拉开序幕。他讲到,国际金融危机对英国的留学生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留学人员人数的增加也给中国学生的就业增添了压力。就此,他对留英学子的就业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鼓励大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并注意了解当地文化,尽可能地融入环境;二是建议大家找工作一定要充分抓住机会,希望大家平时要多留意职场信息,并对类似于普华永道招聘的活动要踊跃参与。最后,他也对普华永道为中国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表示了感谢,并祝

愿所有的中国留学生能在职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英国普华永道中国招募计划代表也希望将来能同全英学联在中国留学生就业方面更加紧密合作。

招聘活动结束后,主办方普华永道也为所有到场的留学生提供了和该公司代表共进晚餐并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主办方对取得的成果表示非常满意,并对全英学联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高度赞扬。留英学子们也表示学联为他们提供大量的职场信息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与工作。

全英学联主席孙嗥达表示,为留英学子搭建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和专家咨询平台是全英学联工作的重点,在这方面与普华永道中国招募计划的主旨“为中国人才提供工作、实习的机会”不谋而合。

(供稿/全英学联)

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组织安全培训活动

1月15日,在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的精心组织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国留学生骨干安全教育培训大会在驻悉尼总领馆顺利举行。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9所公立大学、2所私立学校、2所TAFE学院的学生代表和各校外事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教育组参赞衔领事白刚总结了多年的经验,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介绍了一般的留学人身安全,还特别强调了就读安全问题,总领馆多功能厅内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胡山总领事出席了培训会并讲话。

胡总领事强调,安全是留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党和国家十分关心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问题。保障中国留学生的安全是总领馆工作的重点。同时,教育组十分关心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大家是否得到适当的安排和照顾,是否能够适应在海外的生活和学习始终挂在他们心上。为此,总领馆加强了与新州警察局、移民局、教培部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大学等有关教育机构的联系和沟通,敦促当地社区对中国留学生安全问题和留学生常见困难的关注和关心,采取切实措施,保障留学生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避免和减少留学生遇到的安全和失学问题,为留学生营造安全留学的社会环境。同时,总领馆还贯彻“主动积极、预防为主”的方钆多次举办安全讲座,编印安全手册,及时进行安全提示,提出留学警示和安全建议,多为留学生做实事。

胡总领事还就澳大利亚私立学校倒闭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希望留学生能够选择正规的和办学历史相对较长的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就读,不要相信那些价格便宜、容易入学、容易毕业、能拿到移民身份的虚假宣传。同时,希望引起国内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更多了解海外留学的情况,以及择校选课的注意事项,更安全、更好地实现留学愿望。

会上,胡总领事向与会代表发放了《中国公民赴悉尼安全提示》和《领事保护与服务专题台历》,白刚领事为参加培训的留学生骨干颁发了证书和教育组特意为留学人员编写的《新州中国留学人员安全知识手册》

讲座结束后,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留学安全知识有奖问答,使大家在轻松的现场气氛中学习到了留学安全的有关知识。

(供稿/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

百度公司主题演讲会暨招聘活动在东京大学举行

1月24日下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由百度公司、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联合举办的“做搜索框的主人一留学生职业规划”主题演讲及招聘活动圆满结束。

在经济危机和就业难的双重背景下,留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向在日留学生提供就职支援,加强留学前辈与后辈的经验交流和沟通,并与百度公司的人才战略相结合,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国企业的世界化进程,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和百度公司全力合作,做了细致的策划和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共吸引了东京大学和关东地区其他各著名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日本学生以及社会人士近百人参加。

活动一开始,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赵玉亮会长和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刘学军副会长分别作了简短致词,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发起过程和活动主旨。

随后,百度公司驻日本首席代表陈海腾先生为大家作了题为《宽广天地,大有可为》的主题演讲。陈先生站在职业规划的角度,主要从选择朝阳产业、选择龙头企业、发挥自身能力以及在日具体职业规划等4个方面,结合自身的经历作了非常精彩的讲述。同时陈先生还介绍了百度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和用人理念。活动最后,百度公司向参加活动的留学生和社会人士进行了招聘情况的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于海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还会继续与更多的中国企业接触和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

(供稿/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

留日学子应邀参加札幌日中友好协会新年恳请会

1月16日,札幌市内银装素裹。受札幌日中友好协会邀请,北海道中国学友会会长党志胜、副会长宋宁、石光及干事长、副干事长等6人代表留学生参加了在札幌举办的新年恳请会。参会的还有中国驻札幌总领馆教育组徐爱平领事、札幌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伟雄以及民间团体和企业代表60余人。

札幌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清冈幸治向来宾致以新年问候并感谢日中友好团体对促进中日友好做出的大量工作。他回顾说,2009年是丰收的一年。特别是中日友好团体成功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型活动。中国留学生也积极参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次新年恳请会是留学生代表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说明了留学生对日中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视和热情。

徐爱平领事代表总领馆向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感谢大家为和谐友好的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他强调,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两国的友好和谐发展,在稳定和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日民间团体组织则是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生力军。他说,他非常乐见留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留学安全总结篇2

一直以来,中国驻外使领馆都是留学人员在外的家,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和留学安全问题,如今的驻外使领馆能为我们的安全做些什么呢?本期我们推出驻纽约总领馆和驻德国使领馆的做法,供您借鉴参考。

驻纽约总领馆:加强预防 健全机制

纽约领区辖美国东北部10个州,虽然面积不大,仅占全美总面积的6%,但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全美四分之一的知名高校坐落于此。领区内留学生数量众多,目前正式注册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达到10万人,占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的32%,主要集中在波士顿、纽约和费城等大城市,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综合性高校。

如何帮助留学生实现“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的目标?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以下简称“教育组”)在准确把握领区内学校及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加大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安全教育进校园。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涉及中国留学人员的重大案件,包括恶意伤害、交通意外、精神失常等各种情况,这也引起了留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为了做好留学生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教育组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各高校合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2015年1月,在费城天普大学专门为春季入学的中国留学生举办的新生见面会上,教育组第一次直接面向新生进行安全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到秋季入学的时候,教育组将试点学校扩大到领区内5个州的15所高校,通过新生见面会,直接面向3000余名新生开展安全教育。各校对此高度重视,国际办、警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有的学校校长亲自出席。

事前预防是留学安全工作的重点,对于留学新生而言,在入学之初即从学校和总领馆获得诸多实用的安全留学信息,有效地帮助他们增强了安全意识,提升了风险防范能力。

做客总领馆。针对纽约市高校多、学生多、离总领馆近等特点,教育组在工作中创新思路,将附近高校的留学生请进总领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此举吸引了广大留学生的兴趣,纷纷踊跃报名参与。根据场地等情况,教育组邀请了8所高校150余名学生走进总领馆,教育领事和侨务领事分别宣讲领事保护知识和相关案例,纽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总裁介绍了他们为广大留学生提供的服务项目,受邀参加活动的一名律师从专业角度讲解和留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留学生们对讲座纷纷点赞,觉得内容非常实用。活动也通过总领馆的微信公共平台、当地的中英文报纸进行了报道,起到了很好的传播引领效果。

通过媒体进行安全教育。针对90后和95后的留学生群体,教育组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年轻一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更多依赖移动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为此,教育组也更加重视新媒体手段的应用。驻纽约总领馆于2015年初创建了微信公共平台,特设“留学美东”栏目,介绍领区的教情、学情等基本情况。教育组通过微信平台经常推送安全留学提醒、奖学金申请通知、优秀留学生成功故事等留学生比较关注的信息。

同时,对运用传统媒体也没有废弃。教育组在当地影响力最大的中文媒体《侨报》上刊发领事保护小常识等信息;改版教育组网站,使之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完善、信息更及时,凸显服务职能,将留学生关心的信息放在显著位置。

发挥留学人员社团力量。纽约领区有各类留学人员团体200多个,包括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华人教授协会、中国高校海外校友会、专业协会等,他们是服务广大留学人员的重要力量,也是教育组开展工作的得力帮手。

教育组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醒学联为学生提供接机、文娱等服务的同时,重视对新生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二是将教育组的安全留学等重要信息通过各社团传递给更多的留学生;三是将教育组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各社团分享,帮助社团健康发展;四是支持各社团之间互相协助,资源共享,共同服务留学生。

及时稳妥处理领事案件。每一名留学生身后都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一个家庭,教育组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安全教育的范围,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力度,增加学生安全意识,希望涉及中国留学生的案件尽量少发生。

而一旦涉留学生案件发生,教育组则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及时,不能让国内的家人因为信息不及时、不对等而担心;二是稳妥,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人身伤害和严重疾病的情况,家人和留学生本人情绪往往不稳定,更要稳妥处理;三是落实,有些案件牵扯到多个方面,因此要细致地梳理案件,相关人员及时掌握并分享信息,各方齐协力,坚持以人为本,将每一件事落到实处。

通过各种尝试,教育组在留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摸索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并将继续做好几项工作。

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安全教育是个敏感话题,因此在宣讲的时候,要根据场合和群体略有不同。教育组负责领事保护的领事制作统一的宣讲文稿和幻灯片,并定期更新内容,每月定期梳理领事保护案件供大家参阅,组内分管学生学者工作的领事之间经常互相交流宣讲体会,通过上述活动,力争让每一位分管领事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做到敢讲、能讲、会讲。

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虽然教育组有较丰富的处理案件经验和较完善的工作机制,但是每一个案子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教育组对待每一个领事保护案件,都要坚持迅速反应,及时处理,妥善协调好家长、学校、医院、警察局等多方面关系,遇到特殊情况,同事之间要及时沟通,商讨对策,共同处理好善后事宜。

进一步做好谋划工作。纽约领区高校众多,且各校开学时间比较集中,一般情况下,学校不会专门针对某一个国家的学生开展新生见面会,因此要想和校方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需要平时和学校保持良好关系,提前沟通,做到未雨绸缪。青年学生对于安全教育总是不以为然,感觉这都是低概率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教育组在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提前谋划,在合适的场合,用他们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安全教育走进校园活动已顺利开展,下一步教育组的目标是将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各方面信息传递给更多的留学生。一要加大走访力度,让安全教育活动贯穿全年,不仅仅局限在开学之初的新生见面会上;二要进一步加大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对一些边远地区的学生或者比较分散的中学生群体而言,订阅式的微信是更佳的信息来源。

驻德国使馆:以人为本 强化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德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接近4万,是德国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其中不乏博士生和博士后,入选国家“青年”人数、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人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德录取人数均位居世界前列。德国已成为向国内输送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

同时,由于我国赴德留学人数不断增加,留学安全事件也不断发生。因此,做好在德留学人员“平安留学”工作尤显迫切和重要。

中国驻德国使馆高度重视“平安留学”工作。驻德大使史明德多次出席使馆教育处组织的留德学人活动,并提醒广大学人牢固树立“平安留学”意识。在留学安全事件发生后,史明德大使多次做具体部署和指示,在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使馆各相关部门亦通力合作,配合教育处做好工作,为广大在德学子实现“平安留学”保驾护航。

构建“平安留学”协同机制

驻德使馆教育处历来注重发挥所在辖区中国学联、专业学会及校友会这“三驾马车”的联动作用,并视之为教育处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与这三类社团合作,驻德使馆教育处基本可以实现对留德学人的全覆盖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全德中国学生会年会、专业学会年会和校友会年会“三会”工作机制。

通过这一协同工作机制,教育处对各社团骨干进行安全知识和心理疾病干预能力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和干预心理疾病的能力。同时,在留德学子安全事件突发后,能够迅速动员相关社团在事发当地的力量进行处置。

此外,教育处还组织“平安留学进校园”活动,深入各地学生会交流宣讲,结合具体案例,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向留德学人介绍“平安留学”理念。

善用网络和新媒体强化安全观念

留学安全总结篇3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以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为例,该镇青壮年总数5700人,外出务工人数就达3200余人,有留守儿童860余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0%。这些儿童主要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吃住,他们之中要么没人管,要么管不了,有的打架斗殴不守校规,有的干脆不上学,成为了社会问题的高危人群。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不愿上学的占10%—20%,有抽烟喝酒、上网打牌等坏习惯的占25%,有不服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看管的占25%以上。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4名留守儿童在家服用农药自杀,再次对留守儿童问题敲响了社会警钟。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中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这是一项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的根本大事。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管理,才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一是建立了综合的教育管理领导班子。由党委、政府、学校、文化、公安、共青团、女联、卫生等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各单位同时成立专门班子,设立留守儿童工作辅导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二是投资办阵地,建设留守儿童乐园,分别在中心校和各行政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设了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亲情电话,实行星期六、星期日全天开放,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因人施教,让留守儿童倍感阳光雨露。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三牌村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留守儿童动态报告制、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准确掌握了留守儿童人数及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基层党委与学校,村、社、家长及监护人层层签定责任书,把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开展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丰富多彩

1.建立键全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政府、学校、社区、文化、卫生等部门要与“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真正让他们体会到爱和亲情就在身边,特别是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帮扶,重点要放在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准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分类辅导,促进成绩的提高,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构筑成长梦想。

2.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对留守儿童每月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每周要安排两个课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乡镇文化站、司法所、学校共同每月举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3.在经济上关心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个人援助,挤出资金,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困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点,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4.开展亲情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文化站点开办留守儿童教育讲座,让他们明白父母出门务工的艰辛与奉献精神,懂得自己在家应如何尊重、理解父母,不让父母牵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行演讲活动,让那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展示自己的自立、自爱的强者风采,抒发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之情,通过书信、作文让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5.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规范行为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留守儿童自评,结对帮评,委托监护人参评,乡村干部、教师审评,党委、政府与学校总评的评价活动,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并以信函的方式寄给远方的父母,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务工。

6.加强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留学安全总结篇4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农场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在推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中积极作用,切实改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积极探索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使留守、流动儿童分别建档率均达100%。

2、留守流动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

4、对涉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法律援助率100%。。

5、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

三、时间安排

从现在起开始启动,并迅速全面推开,12月份总结交流。明年抓巩固提高,建立和完善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安排

1、抓宣传,营造氛围。

工作任务: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文化演出等切实有效的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深入人心。

时间安排:8月中旬。

责任单位:农场办公室、妇联、团委、广播电视站、文化活动中心。

2、抓调研,摸清底数。

工作任务:摸清全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的政策,为决策提供依据。

时间安排:8月中旬

责任单位:农场办公室、场妇联、教育总支、场团委、青农、滨湖、沙口、高车、五七、东风六个分公司和五通口社区。

3、抓重点,联动推进。

一是重点抓好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工作。

工作任务:在摸清留守流动儿童底数的前提下,建立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在确保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

时间安排:8月下旬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青农、滨湖、沙口、高车、五七、东风六个分公司和五通口社区。

二是重点抓好对留守流动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工作。

工作任务:要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片民警、社区相关负责人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社会和家长的沟通联系。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

三是重点抓好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任务:其一,深入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流动学生通过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活动室、体育室全部向留守流动学生开放,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流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其二,在留守流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优秀团干、队干及社会一切可动员的力量。配对帮扶教师和人员要经常与留守流动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流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社会人士成为“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流动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流动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其三,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流动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流动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流动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安排:从现在起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团委

四是重点对留守流动儿童的资助、体检、防疫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其一,在资助方面的工作任务:学校要对留守流动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流动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民政,财政等单位结合有关工作适时开展“留守孩子”关爱工作,重点帮助贫困留守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教育总支、民政室、财政所

其二,在体检、防疫方面的工作任务:卫生、防疫、计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重点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社区、街道、村组等要积极配合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体检、免疫。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出通告等形式,根据季节的变化,加强各种流行病季节病的预防工作。在社区,学校等留守流动儿童或委托监护人较为集中的场所,开展流行疾病的知识宣传讲座。工商、城管、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定期到学校及学生生活相关场所进行“三无”食品的检查和治理工作,确保孩子们的饮食健康。

时间安排:从现在开始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卫生院、防疫站、计生服务站、工商、城管等。

其三,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方面的工作任务:派出所、工商、城管执法、文体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卫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时间安排:从现在起常抓不懈

责任单位:派出所、工商所、城管所、文化活动中心。

五是重点加快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建设

工作任务:按规划保质保量完成位于武湖东风小学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中心建设。

工作时间:8月下旬

责任单位:妇联、教育总支

4、抓机制,力求实效。

一是建立联席会制度。由场组织、妇联、教育、公安、民政、卫生、团委分管领导组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前段工作进展,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

二是建立健全“包干”制度。实施“场领导包场、分场负责人包社区、校长包校、老师包学生”,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包干的全方位多层级包干制度,在留守流动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优秀团干、队干及社会一切可动员力量。定期召开帮扶人员、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等相关人员参与的座谈会。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或社区负责人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帮扶人员及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要求帮扶人员每周与“留守流动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流动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是建立应急机制。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农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流动儿童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农场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流动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委。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五、组织领导

农场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农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组长:周少敏(街工委书记,农场党委书记)

副组长:邓元林(农场党委副书记)

陈斌(街工委组织委员)

成员:马小峰(武湖街道办事处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邓桂华(农场妇联副主席)

张友波(武湖教育总支书记)

万金平(武湖派出所教导员)

胡学华(农场民政办主任)

邓思启(武湖防保所所长)

胡海波(农场团委副书记)

周爱国(街社会事务办主任)

吴春华(武湖财政所所长)

朱耀文(东风小学校长)

杨艳祥(东风党总支副书记,五通口社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邓桂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求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要通力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明确责任,实施考核。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责任抓落实。农场将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对留守流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如因工作不力而造成影响,该单位不得评先,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留学安全总结篇5

【关键词】体育;留守儿童;生命安全;自我保护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进而在中国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200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2〕。现如今,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人,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细致的关心和照顾,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溺水、被火烧、被水烫、被殴打、被威胁、被拐卖、交通意外等事故,因此他们的人身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如2012年湖北省监利县九龄女童遭身亡〔3〕;2012年11岁留守儿童为给父母做饭全身着火,90%重度烧伤〔4〕;2013年6月25日下午15时许,江西一留守儿童家庭三兄妹全部溺亡〔5〕;2014年1月20日安徽省望江县9岁留守儿童因得知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的消息后上吊自杀〔6〕。这些事故都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突出了我国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那么,什么是生命安全教育呢?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生伤害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7〕。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针对美国青少年漠视生命由此提出生命教育。杰・唐纳华・特士针是提出生命教育的第一人。上述的这些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我国现阶段的学校体育完全忽视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像溺水这样的案例完全可以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学游泳等体育的方式避免这种悲剧的上演,但每年仍然有许多农村留守儿童溺水,这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学制度还是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值得我们尽快改善。针对这个问题作者以河南省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为样本来探析体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安全的影响以及我们具体应该改革体育的哪些方面来达到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安全的目的,这些都是真正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故中,溺水排在第一位,占总比例的30%,其次就是交通事故,占总比例的20%。这主要说明农村留守儿童不会游泳,缺乏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农村留守儿童也没有安全过马路的意识习惯。其他意外事故占到了45%,而在这其他意外事故中呈逐年上升趋势的还包含案件。

2.2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的兴趣不足

由表2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的兴趣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体育课没有调动农村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的兴趣表现为“一般”的占45.6%,居于整个态度类型的首位。“非常有兴趣”为10.6%,“讨厌”为9.5%,这两种极端态度相对来说占得比例较小。这主要说明体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作用不大,留守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师对体育课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没有给予体育课足够的重视。如何改变体育课的上课模式以及如何调动农村留守儿童对体育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2.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项目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3),在农村留守儿童平日参与的体育活动中,篮球居于首位,占整个比例的22.8%,其次是乒乓球,占总比例的19.2%,剩余依次是沙包、羽毛球、跑步、跳皮筋、踢毽子、排球、足球。排球和足球本是体育课的主要项目,但所占的比例却排在最后。结合河南省汤阴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场地情况,可以判断出该校没有多余的专业场地供学生打排球,踢足球。据调查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有的农村学校人均体育经费不足一元钱。表3 数据主要说明农村学校的场地面积狭小,许多主要运动项目的设施还是不很完善。这种硬件设施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农村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情况。

2.4农村学校没有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

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所提到的安全需要仅次于生存需要的后面,居于整个需要理论的第二位。安全需要也是获得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生命安全需要的重要性。生命安全教育也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少数学校即使有生命安全教育课也只是在开学初期上课,但上个2-3个星期就会被其他主要学科老师占课此后直接都换成主课,生命安全教育课在学校只是一个副科,一个形式罢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生命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生命安全教育课不仅要注重理论上的自我保护,教师更要教会农村留守儿童关于生存技能的培养以及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总之,影响农村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开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2.5农村学校没有开设游泳课

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自我保护,农村学校普遍没有游泳课,在加上农村河流、水库、湖泊、沟田众多,一到夏天,河流、水库、湖泊便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娱乐和避暑场地,冬天水面结冰,在农村经常可以看见留守儿童在冰面上嬉戏打闹,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学过游泳课再加上自身没有安全保护意识,因此很容易溺水,在众多的溺水案例中,农村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农村水库、湖泊等众多,因此游泳课在农村学校开设是很有必要的。

2.6农村学校忽略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引导

健康不仅包含生理上的健康还包含心理上的健康。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被隔代抚养,或者只和父母一方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留守儿童的世界里他们最渴望的是亲情,在14周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人都渴望和父母天天在一起,而农村留守儿童却陷入了“亲情饥渴”状态,原本父母温暖的怀抱却享受不了,因此很容易有心理疾病。最新报道的安徽省望江县9岁留守儿童因得知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的消息后上吊自杀,这个令人心寒的案例再次说明了留守儿童陷入“亲情饥渴”状态,却无处排解,一时想不开就发生了这类悲剧。农村学校没有重视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心理教育,这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学校教师应该多关注一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见表4),农村学校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从来没有关注过的占85.6%,农村学校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经常关注的占8.2%,农村学校教师只是偶尔关注一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占6.2%。以上数据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学校教师的心理上的关注,即使有心理上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应该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3对策

3.1农村学校应该教会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农村学校应该多给留守儿童传授一些安全防范意识,要让留守儿童意识到溺水和交通事故的重大危害,因为在留守儿童的世界里仅仅只是有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概念但并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防范。

3.2农村学校应该开设涉及自我保护的体育项目

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有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课仅仅只发挥了一小部分功能,那就是娱乐功能。体育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功能例如自我保护功能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正遭受着溺水、等危险,农村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像游泳、女子防身术等体育课。

3.3建议相关教育和体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

制约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项目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面积、体育设施的类型、规模。建议相关教育和体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学校在购置体育器材、扩大体育运动场地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学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留守儿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4农村学校应该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

生命安全教育课本应是学校最重视的课程之一,但学校出于升学等问题并没有把生命安全教育课放在首要位置而是占去生命安全教育课的时间去补习其他文化课,这种做法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有的农村学校即使开设了生命安全教育课但课程比例明显不平衡。在农村学校里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内容广泛的集中在消防卫生教育、逃生教育、生命认识教育等生命安全内容,但有关的生理卫生教育、游泳安全、用电安全、沼气安全、日常化学反应常识、心理教育以及突发性伤害教育却提及的很少,这些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的留守儿童为了给父母做饭,被沼气炸伤,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0%,就是因为不知道沼气的化学反应常识;还有的留守儿童遇到事件,却不敢报警,也羞于启齿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等等这些案例都是与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日常问题,农村学校将来要朝着这些日常生活安全教育问题发展,这样才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3.5农村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去开设游泳课

农村留守儿童平日在学校有教师看管,但一到寒暑假由于没有教师的看管也没有家长的保护在加上农村湖泊等很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会去水边嬉戏玩耍,这时就很容易出事故。针对中小学生暑期溺水事件频发的情况要堵疏并施,一方面禁止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去游泳;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一些安全自救的技能〔9〕。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利用暑假去学游泳,一方面可以充实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教会留守儿童游泳。农村学校也应当给留守儿童设置一个合理的游泳达标政策,让留守儿童有目标的去学游泳,体育教师也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更要教会农村留守儿童一旦遇险时要学会冷静对待的态度。

3.6农村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安排心理教育课

建议农村学校给留守儿童安排心理教育课,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走出“亲情饥渴”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自卑、逆反心理严重、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教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科学的引导和管理,教师也要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心灵上给予学生温馨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疏导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给予学生希望,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要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自信心,让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教师要善于积极的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气氛。教师也要定期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

4结束语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两个方面,用体育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存在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安全方面的危险,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上健康的成长,也可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以及树立“终身体育”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乐.谁来关心全国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

〔EB/OL〕.〔2007-09-27〕. .

〔2〕全国妇联调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EB/OL〕.〔2008-02-27〕..

〔3〕张.监利九龄女童遭身亡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引关注.[EB/OL].(2013-05-11).[2013-05-16].

留学安全总结篇6

2012年8月26日,当我和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为“全荷学联”)的志愿者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迎接新生的时候,时光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的今日……

留学10年,我从懵懂茫然的一名新生,到面对100多留荷学子侃侃而谈的大学老师,从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从学联分会志愿者到学联总会主席。在我的留学生活中,每一个片段似乎都与学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天,我站在这里,等候着来自中国的新留学生们,身份不只是全荷学联总会主席,我更把自己看成他们的大姐姐,我的身边是和我一样为学联工作无怨无悔付出的志愿者团队。看着新留学生们那青春的笑容洋溢着理想与憧憬,朗朗的欢声浸润好奇与渴望;看着学联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问题,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火车时刻表、购买车票;看着与我们一起在机场接机的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方庆朝参赞叮嘱新来的弟弟妹妹们注意留学生活安全,我深深体会到学联志愿者这个小小的角色所发挥的巨大的正能量和温暖,也深深地体会到大家对全荷学联倾注的那份热情和努力。

我能想象,深夜,在中国,一对中年夫妇也许早已久久围坐在电话机旁,为的是听到来自千里外的那一声“爸、妈,我到了”。也许,今夜的晚饭没有儿女的欢声笑语,食不甘味;也许,无论哪位亲朋好友打进来电话,都被好言劝停,为的是把线路留给这声来自海外的平安回复。

做学联工作,看似是为了留学生服务,但为人儿女的我们,深知每一位留学生都不是单纯的个体,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家人殷殷的期望,满载着父母深深的思念,他们的平安牵连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做了6年学联工作,从分会到总会,总免不了产生一些惯性思维。比如,每年圣诞假期是留学生出外旅游的高峰,不免有人会玩得尽兴,便忘记给家人打个电话、发个邮件报个平安。每逢这个时候打开学联邮箱,便会弹出不少找人的讯息。久而久之,我就习惯性地认为,“没什么要紧,这位同学肯定又是自己玩疯了!他百分之九十九是安全的。”我记得教育处的夏磊老师曾经说过:“哪怕有百分之一会有危险的可能,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也让我在处理此类邮件时设身处地为留学生的安危多考虑考虑。

2010年,学联接到一个电话,得知有位中国男生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希望我们能去学生宿舍看望一下。我和当时担任格罗宁根分会负责人的相飞、余子麟、于凌云3位同学冒着大雨,骑车来到他的宿舍。打开门的一刹那,我们完全被惊呆了,眼前这位时龄24岁的男生,瘦骨嶙峋,竟然连坐都坐不起来,瘫倒在床上,说话都已非常费力,只能微微活动一下手指与我们交流。我们当即决定,联系救护车,将他连夜送到医院急诊室救治。经检查,这位同学得了严重的结核病,但还算救治及时,生命无忧。

将他送往医院的我们在这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也不得不反复接受检查,以确保没有被传染。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因为和留学生的生命比起来,我们所做的这些都微不足道。

在过去几年,全荷学联从总会到地方分会都加强了与学生、学校和国内学生家长的联系。可以说,每一封邮件我们都在24小时内认真回复,从不推诿,从不怠慢,因为我们知道,这事关留学生的平安和他们家庭的幸福。

正是学联志愿者的这种事无巨细、倾力相助的工作作风,不仅让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给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也让荷兰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了中国留学生和荷兰人之间的关系。

2012年,一位到荷兰学习的中国交换生,初来乍到的她找了距离学校较近的私房。但房内空空如也,地毯和墙壁散发着陈腐的霉味,地上抛着一张破旧的床垫,房间里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昨天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使性的姑娘,今天便睡在简陋粗鄙的小屋里,守着一盏昏暗的灯,趴在地上学习。远在国内南京的父亲自然万分焦急,在网上搜索到了全荷学联的联系方式,写来了一封长长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的挂念与忧心。

收到信后,我们连夜联系了这位姑娘,学联志愿者为她在一对荷兰夫妇那里买了价格优惠的二手床垫,给她发去了购买日用品商店的照片,指导她如何在荷兰更快地适应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天,学联邮箱收到2封信,一封是姑娘的父亲写来的长长的感谢信,感激之情自不言表。另一封是为姑娘送床垫的荷兰夫妇的信,信里说:“我们也有一个女儿,今年刚到另一座荷兰城市读大学。女儿离我们只有几十公里远,我们也常常担心她能否独自生活。而今看到这位独自在荷兰留学的中国女孩,住在条件简陋的宿舍里,我们完全能理解她父母的心情该有多焦虑。但好在她并不孤独,没有你们学联的工作,也许我们荷兰人从来都不知道中国留学生有这么多的问题。”

第十三届全荷学联除了常规的文体活动以外,还应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组委会的邀请,协助荷兰乒协成功完成了志愿者组织工作。直到今天,还时时能看到电视体育频道重复播放鹿特丹产生的世乒赛新科冠军张继科,在现场豪情四射地欢呼胜利。然而,镜头拍不到的是身穿橙色工作服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们,在那一刻默默地清扫场地垃圾、收拾比赛用具。他们把欢庆的权利留给他人,他们用勤劳踏实、热情纯朴,在橙色王国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中国红。

2011年底,全荷学联协助举办了欧美同学会访荷研讨会,接洽了来自祖国的人数众多的代表团。对于肩负学习与科研任务的学联志愿者来说,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要协调场地、组织会务、做好参会登记、推动会议宣传是极具挑战的任务。

我特地咨询了我所在的学校公关部的荷兰同事,即便是这些经验老到的荷兰人都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时任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罗平参赞的指导下,全荷学联从总会到分会,以点到面,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11月26日,会议有条不紊地成功举办,获得了欧美同学会韩启德会长与邓中翰院士的高度赞许。

还记得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与另外8位学联总会工作人员通宵未眠,制作整理各类会议资料。我作为会务工作的总负责人,虽然疲累,但并不胆怯,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是一批热情、热心的学联志愿者,是一支极具行动力的学联队伍。

有人觉得留学的日子孤独寂寞,在这个陌生的国家,虽然处处有花香弥漫,有绿草如茵,但没有一扇门会主动为你敞开,聆听你倾诉烦恼苦闷。

有人觉得留学的生活艰苦漫长,寒冷的夜晚,虽然也灯火通明,但没有一盏灯是在等候着我们的脚步,呵护我们受挫的心。

留学安全总结篇7

学校关于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

特别是生管老师谢孝忠的责任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助小同学盖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的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己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赵伏枣和张小珠老师自己掏腰包买蛋糕、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都把他们当“贵宾”,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给每位留守儿童买节日礼物。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

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6、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

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8、“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学校关于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

我校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学生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我校与小庙镇派出所,“110”报警中心及镇治安室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青少年维权岗”,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留学安全总结篇8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2.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3.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们总结出要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了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的教师管理办法。

二是,搭建起了对留守儿童“三多”“三沟通”班级管理平台。

三是,建成了对留守儿童学生“五个一”活动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是,筑起对留守儿童学生“十个一项目”的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8年4月),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下面说说课题研究成效:

1.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有1人次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5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人次获得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3人次获得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12人次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交流或获奖。

2.学生成长得到了保障。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家庭和谐得到维护。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下面说说困惑或者希望

留学安全总结篇9

国外的安全感理论研究集中在焦虑、人格和需要与安全感的关系(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霍尼,苏黎文,埃里克森,弗洛姆,沙利文,马斯洛,威廉•布列茨等),实证研究集中在创造力、人格和学业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以及教养对安全感的发展影响研究(代表人物有AI-Rihani,Suliman等)。国内的理论研究代表有钟友彬、许又新、江绍伦等,主要集中在安全感与神经症的关系研究。实证研究代表有丛中等人,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发展这个群体,从国内外的理论到实证研究都显示出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格、需要和焦虑等方面的特点都与安全感关系密切,而这些方面都与家庭密切相关。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安全感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研究都证实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留守儿童处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期,缺乏安全感会被种种自我评价方面的情绪所困扰,甚至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安全感发展特点的同时,主要探索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影响。

二、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安全感基本状况

以留守儿童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以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留守儿童安全感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多变量统计检验发现,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组间检验来看,年级对自我安全感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进一步一元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一年级的自我安全感显著高于二年级,而一年级与三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的自我安全感差异不显著。性别对自我安全感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男生的自我安全感显著高于女生。

(二)家庭各因素与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关系分析

1.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回归分析以家庭环境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对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自我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在家庭环境的各维度中,亲密性、情感表达、娱乐性和组织性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矛盾性和控制性对于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则对人际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密性、情感表达、成功性和娱乐性则对自我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父母养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回归分析以父母养育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对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自我安全感和安全感总分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由表2结果可知,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各维度中,父母亲的过度保护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则对人际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父亲的惩罚、严厉对自我安全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亲的过度保护则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3.家庭其它因素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以留守儿童安全感各维度为因变量,分别以父亲受教育水平和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职业、经济收入和家庭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以考察家庭其它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家庭其它因素中,父亲教育水平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父亲职业对于安全感及其各维度的主效应都显著;母亲受教育水平则对人际安全感的主效应显著;经济收入对情绪安全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家庭类型对人际安全感的主效应极其显著。

(三)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家庭动因模型

根据前面各种家庭因素对安全感的回归分析,排除效应不显著的变量并对它们的作用方向做出构想,具体如下:在家庭环境上,除了矛盾性和控制性因子起负向作用,其余因子都起正向作用。在父母养育方式上,除了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父亲严厉起正向作用,其余因子都起负向作用;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安全感各维度有直接影响根据前面的构想,利用LISREL8.70对家庭各因素对安全感的影响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其理论构想的合理性,为简约模型,删除了影响不显著的路径和对安全感各维度影响不显著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对安全感的效应,发现娱乐性对情绪安全感具有最强的直接正效应,为0.21。其次是组织性,直接正效应为0.16。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保护都对情绪安全感有直接的负效应,都为-0.15;人际安全感方面,娱乐性对其的总体效应为0.20(其中直接效应为0.10,通过情绪安全感的间接效应为0.10)。亲密性、成功性和母亲情感都对人际安全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分别为0.14、0.17和0.12。组织性、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保护都通过情绪安全感对人际安全感有间接效应,分别为0.07、-0.07和-0.07。此外,情绪安全感对人际安全感的直接正效应为0.47;就自我安全感而言,成功性对其的总体效应为0.14(其中直接效应为0.09,通过人际安全感的间接效应为0.05)。父亲严厉对其的正效应为0.08。亲密性、娱乐性、组织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和母亲保护都通过情绪安全感或人际安全感对其有间接效应,分别为0.04、0.14、0.08、-0.08、0.04和-0.08。人际安全感对其的直接效应为0.31,情绪安全感对其的总体效应为0.51(其中直接效应为0.37,通过人际安全感的间接效应为0.15)。

三、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从性别上来看,留守儿童男生比女生更具有安全感,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仅在自我安全感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这与国外的有关研究中女孩比男孩的安全感要强不一致,这可能是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中国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从年级上来看,一年级比二年级更具有自我安全感,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这可能与课程的学习有关,到了二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外加考试的压力,可能导致自信心的降低,到了三年级,状态适应过来了,又恢复了一些自信心,这与相关领域(张文新和李勉媛对自尊的研究)的研究结论一致。从家庭环境来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亲密性,娱乐性,成功性和组织性对安全感各维度有着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来看,家庭氛围愉快欢乐、管理组织有序明显会给孩子带来情绪的安定和幸福。同样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相处、共同娱乐和追求成功的品质对培养孩子与人融洽相处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一家人积极追求成功的行为和意志对孩子自我安全感的培育有直接影响,毕竟自信来源于不断的实践和每一步的成功体验。有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自然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最后有助于积淀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从父母养育方式上看,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保护、过干涉对情绪安全感有着显著的直接负效应,同时对人际和自我安全感有着显著的间接负效应,母亲情感温暖对人际安全感有着显著的直接正效应,父亲严厉对自我安全感有着显著的直接正效应,这说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适当的惩罚、严厉不会对儿童安全感的建立构成不利,还会促进其发展,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就会产生负效应。另一个就是在中国独生子女多的环境下,尤其要避免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这对于儿童安全感的建立有直接影响。父亲受教育水平与职业类型交互效应不显著,前者对自我安全感的主效应达到显著的水平,后者对总体安全感,情绪安全感,人际安全感和自我安全感的主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父亲一般是家里的主心骨有关,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更直接的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的影响,这会影响到小孩的人际、自信的发展。母亲方面,母亲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类型没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母受教育水平对人际安全感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母亲职业的主效应不显著,这可能与母亲是小孩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和陪伴者有关,所以母亲对小孩的影响更突出的表现在人际方面。

留学安全总结篇10

关键词:学校 管理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47-01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对务工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农村家庭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外出务工家长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部分夫妻同时外出的特别多,他们大多把孩子留下来,由爷爷奶奶或委托人照顾,基于这种情况,农村初中将面临大量的留守儿童,那么怎样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将成为农村初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文化程度低,学习辅导使不上劲,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所以留守儿童回到家后,基本上把全部的时间用在看电视、干家务和孩子们互相玩耍上,很少能主动地去完成家庭作业和复习所学的知识,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导致厌学、旷课、逃学甚至辍学德 现象时有发生。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爷爷奶奶等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异,难以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缺少精神、道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3.行为习惯和纪律性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生活习惯不良,不懂尊重他人,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顶撞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其中一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有的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健康成长、人身安全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4.负担重及人身安全堪忧。由于监护人往往年龄大,留守儿童过早的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等人和家务的责任,一些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感受不到父母之爱的温暖。致使个别数留守儿童监护人管理不到位面临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二、学校应做的工作

1.建立留守儿童家庭信息卡,定期与家长联系并落实家访制度。学校要做到“四个了解”、“两个跟上”,知道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及家庭经济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的照看人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的电话,知道留守的家庭住址;与父母的定期电话沟通要跟上、家访要跟上,在与父母电话沟通和家访工作要做到访前有准备、访中有记录、访后有总结,利用电话沟通和家访的大好时机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化状况,建立双方联系方式,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管理办法。

2.加强班级思想和安全教育。班主任是班级思想和安全教育的总负责人,在班里挑选思想过硬、行动积极、思想上进、责任心强的学生成立班级思想和安全教育的骨干队伍,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开展日常的学生思想和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3.树立班级榜样,加大个别谈心和结成帮扶对子,严格学生日常管理。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班主任要善于抓典型,树榜样,利用班级和学校三好学生带动管理。绝大部分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渴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班主任把班里分成若干对子,成绩好的优秀生带需要帮助的学困生,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特别有效的调动了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严格日常管理方面,制定科学严谨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要求班主任抓落实。班主任要平时与个别学生谈心,对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表扬鼓励,当发现学生犯错、学习下滑时班主任要采取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

4.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老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不仅仅是行为上监督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要求教师注重对留守儿童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关心和支持,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值日、吃饭、聊天。使他们感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从而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园。对于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老师不是妄加指责,而是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生活能力锻炼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中承担自身责任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