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8:35:41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范文篇1

1林业投资的概念

林业投资,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林业建设当中去,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一个途径。林业投资可以分为经营性投资与非经营性投资两种。经营性投资是为了从林业投资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种植的一些景观树之类的。那非经营性投资就是为了生态建设,例如在风沙较大的西北地区种植一些树木,防风固沙。但是从这两种投资模式来看,林业建设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不论是处于哪一种投资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林业投资必须也是有计划性的,充分发挥出林业投资的价值。

2林业投资机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林业要取得发展最关键的还是林业投资这方面的,对投资方面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地方来说,林业投资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不可能由一个部门单独完成,林业部门绝对是难以独自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所以是应该由各个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的一项工作,同时也可以寻找一些社会机构进行协助,共同投资林业的发展。分类经营,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森林进行种类的划分,分开建设。可以按照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以及特殊用途五个标准进行划分。按照经济性质来划分的话又可以划分为商品林业与公益林业。但是工艺林业的大量建设就对商品林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大量的资金难以回笼,对林业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林业分类经营是按照林业的物质产品生产功能与生态环境功能两大标准划分的,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所谓的对立统一就是指如果要实现商品功能对林业的生态功能就必然会产生破坏,统一森林资源的存在,不论是何种性质,存在即合理。按照这样的分类,和林德规划林业投资。

3林业投资体制与林业经营思想

以往的林业投资模式都是由政府出资的形式进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这种投资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林业建设的需求了。因此现在大多数的林业投资会以承包给企业或者个人的形式,投资的渠道更加广泛。在当前的国情下林业投资与建设的部门观念还很重,一贯的观念认为应该是由林业部门负责林业建设工作,理所应当的林业投资也是由林业部门完成。其实不然,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发展的,甚至是可以让社会各个机构参与进来的。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使林业的建设永远在社会大生产的门外徘徊,林业发展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进退两难。要使林业的发展能够具有打的突破,首先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转变林业经济的经营模式,投资的模式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4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注意的问题

4.1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林业投资效率成正比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集约型和粗放型的,要把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关键就是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否能够支撑经济方式的成功转变,尤其是对林业投资的资金的利用效率。

4.2经济、技术、自然力相结合

当前的经济状态下林业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导致了对于林业投资重要性认识不够,其实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对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没有足够的信任,对投资也就失去了热情。所以在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更加的谨慎,由于林业投资的特殊性,主要依靠的是自然力生产产生经济效益。然而在做林业投资的时候必须对此有相应的规划,不能仅仅只是依靠自然力的作用,而是需要和当前经济的发展、林业建设技术相结合起来,发展才会有保障。

4.3经济体制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林业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化就是要对土地、资金、技术与劳动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相互之间能够自由流动。当然这种经济转变的模式是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此前提下林业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向集约化就要开放森林资源,把市场机制与林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4国有企业的改革决定着林业的投资效率

林业投资的效率与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就是要调整现有的资本存量与生产能力,改善林业投资的运行机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很大的依托性,使林业建设成为市场的主流,大大的提升林业投资的效率。

5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存在着非常大的关系。而林业投资又与市场经济体制、经营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在林业投资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阻碍着林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林业投资上有一些借鉴意义,使得林业经济的增长与市场经济是同步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作者:刘康生 夏慧奔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1]才琪,陈绍志,赵荣等.中央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J].林业科学,2015,(9):126-133.

林业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林业经济;林下经济;转移分析

林下经济作为林业经济的拓展延伸,摒弃了林业经济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将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多种经营活动纳入经营模式之中,打破了林业经济周期性的限制,不仅有效提高了林业的产值,还有效维护了生态系统。对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明晰林业经济转移的价值,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提供思想保障,再立足于林下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与所遇问题,对其优化提出相关意见,以推动林业经济的优化转型,为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1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价值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生态为基准所展开的植物能源开发、农林牧、养殖、种植、生态、空气等多项目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对林业附加值的增加和经济周期的缩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林下经济的落实与发展需以国有林场为主体,才有利于林下经济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整体而言,以国有林场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统筹经营。林下经济侧重于通过改变森林结构、以优化林地利用的方式,保护林业生态,实现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林下经济难以适应点状的发展模式,其整体布局结构的分化需要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与应用,因此,其需要通过国有林业的支撑与引导,进而达到推动林场规划合理性的提升,实现林业的统筹发展。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林下经济涉及畜牧业、种植业以及能源开发等多项经营活动,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量提供更多的岗位,能够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1]。

2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

林下经济涉及多项经营活动,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更为多样。整体而言,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种植技术,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种植业会融入林业经营模式之中,林下种植技术、造林技术、密度控制以及栽培方式等,对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二是规模化,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林下经济难以适应点状经营模式,由此,林业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程度直接影响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三是生产要素,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涉及资金、人力以及林地资源等多个要素,各项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合理性不仅影响林下经济活动的管控效果,对林下经济的落实亦具有重要影响;四是服务机制,我国林下经济正处于完善发展阶段,保障机制与服务机制是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相应的种植管理体系、引进机制、流通机制以及服务机制等有待完善,对林下经济的长线发展产生限制[2]。

3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存在的问题

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所遇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进程较慢,目前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进程偏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金支撑不足,国有林场制度死板、原则性太强、政策审批较慢、灵活程度不够,作物选择偏差以及周期把控偏弱。资金支撑不足主要是指政府资金滞后,缺乏一定的及时性,使得项目方案的落实被延期,进而使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进程减缓。作物选择偏差主要是指林下经济发展正处于尝试发展阶段,部分地区存在照搬套选现成的经营模式,并未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与林业发展特点对作物选择进行选择,进而导致种植存活率低、养护难度高等情况,对林下经济的推进产生阻碍。周期把控弱主要是林下经济涉及多项经营活动,目的在于将林业周期性的限制降低,但是,由于对农作物生产种植情况把控度偏低,使得各项经营活动间的衔接度偏弱,进而导致林下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二是规模化偏弱,我国林下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养殖品种与林下种植存在品种单一的情况,而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单一品类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进而对林下经济模式下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影响,再加之部分地区的林下经济处于起步阶段,规模总量偏小,使得林下经济模式的成效不够理想。三是管理水平偏低,由于林下经济涉及的经营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管理难度更高,但是,部分地区仍采用林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对林下经济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进而使得林下经济管理存在全面性与系统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在系统管理与引导的缺失下,使得养殖与种植缺乏统一性管理,进而对林业经营效益的提升产生影响。四是宣传力度偏低,主要是指在部分地区对林下经济的优势、市场前景以及优惠政策缺乏了解,对林下经济的重视程度较低,林下经济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林下经济的市场响应度偏低[3]。

4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优化建议

在市场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成为必然。但是,在实际的转移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认知、管理等方面。对此,政府方面应当加大宣传与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对林下经济的重视,为林下经济的落实创造条件。此外,在运转林下经济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4.1发展内容的优化

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核心在于发展模式的调整,相较于林业经济而言,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营内容更为多样。对此,在推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内容的优化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能源资源。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能源的研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市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渐增多,特别表现在能源需求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植物的能源供给作用受到重视,同时,林业企业也应当强化对生物能源的重视,通过种植能源草等作物的方式,迎合市场需要拓宽经营项目范围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满足市场的能源需求,维护市场发展的稳定性。二是园林资源。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重视日渐提高,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林业本身具有旅游方面的优势,对此,企业可以通过适度增加观赏性植物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丰富林业的经营内容,一方面还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选择观赏性植物的过程中,应当从林业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选择植物,以避免冲突问题出现。三是畜牧业。目前,畜牧业仍是林业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对此,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应当延续林业经济中的科学与客观元素,通过积极发展畜牧业的方式,维护林下经济转移的稳定性。但是,在延续畜牧业的过程中,应当对养殖技术进行优化调整,用以提高产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四是林药开发。通过将中药材种植引入到林下经济经营模式中的方式,推广丰富林下经济开发形式,一方面为提升中医药药品市场的稳定性,一方面为林下经济经营项目衔接度的提高创造条件。五是菜果菌种植。林下经济应当保持林业经济中蔬菜、水果以及食用菌的种植,再通过挖掘地方性特色的方式,提升林地菜果菌特殊性,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市场竞争力[4]。

4.2管控模式的优化

在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过程中,内部管控是提升转移有效性与提高转移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管控模式的优化应当注意:一是协调机制,通过制定协调机制的方式,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种植信息传达有效性的提升,减少措施滞后等问题出现;二是统筹管理,立足于当地实际,对种植与养殖的规模、种类进行控制,以提升种植与养殖的有效性[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成为必然,通过丰富经营内容的方式,减小传统林业经济在周期性等方面的限制力,并通过统筹规划管理各项经营项目的方式,提高种植与养殖的质量,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提供内在支撑。此外,还应当立足于市场与环境,开发特色作物,以提升林下经济发展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刘元.浅析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方向[J].南方农业,2019,13(5):69-70.

[2]谢奕新,梁顿.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南方农业,2018,12(8):77-78.

[3]陆开甫.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多样化经营转移的策略[J].今日财富,2018(3):27-28.

[4]杨再能.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优势与发展模式[J].绿色科技,2015(12):313-314.

林业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林业经济;增长;主要因素;探索分析

1引言

集体林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家林业局在第6次森林资源调查中显示,我国现阶段的集体林总价值已经达到25000亿元以上,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62.32%左右,为我国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基础。自从2003年开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建设及实施,其中对林地的使用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其内容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具有普遍性。一开始是在我国江西、辽宁以及浙江等地区展开实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然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落实。此次集体林改为我国林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全省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不断提升,对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2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现状

2.1集体林改前后林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相比于林改之前,林改之后的年均经济总值增长已经超过20%。并且,林业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我国林业第一产业结构为农、林渔、牧业,农业主要包括花卉、茶、桑、果等等。在2003年林业改革之后,将木材采运业以及林业服务业也纳入到了国家林业的第一产业。对于我国的林业整体发展来说,第一产业始终在林业发展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比重,其所占有的经济份额也是最高的[1]。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离不开林业改革新政策的全面实行,同时也离不开林业内部结构的改变,这种结构改变使其更加适应时展的具体需求。

2.2集体林改之后我国林业资源总量的变动情况集体林改在我国实行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其对于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随着我国林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林业资源总量也开始呈现出稳定上升的状态,这对我国林业的整体长久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吉林省来说,人们造林的热情正在不断高涨,林业整体储蓄面积正在不断增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林业面积是改造之前没有的[2]。全省林业用地面积逐渐增长。由于现阶段我国林业产权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对于林业产权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清晰,群众的护林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群众会将分到的山林视为自己的财产,其自觉意识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最近几年,我国林业滥砍乱伐的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农民的防火灾、防盗以及防病虫害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由此可以看出,集体林改的效果。

3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全面深化林业配套方案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林业的整体发展实力,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活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增强。林改政策的全面实行使农民的集体收入得到了很大的增长,当地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社会整体和谐发展起到了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林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

3.1与我国林业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有关2003年,我国确立了最新的林业改革执行法案,并且确定了农民在林业经济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从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行业内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相关辅助政策的不断完善,林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具体,发展形式也逐渐多样化,经济价值的创造途径也不仅仅局限于林业第一产业,林业第二、第三产业也会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对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4]。

3.2与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长有关相比于林改之前,林改以后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林改之前,农民主要是将种地当做主要经济来源,经济来源较为单一。林改之后,农民成为了集体山林的主人,其护林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同时也更加愿意在林业的生产以及建设上进行学习,其投入意识明显增强,在林业维护管理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其整体科学管理的力度有了很大的加强,真正实现了“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这种科学维护以及管理山林的方式使我国林业的发展更加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林业的有效产出面积,使得农民的综合收入得到了有效的增加[5]。当地山林种植业的发展对当地整体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使得广大农民不用到异乡去打工就可以实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这也促进了农民的整体安定生活。

3.3与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得到增强有关目前,随着我国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适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使得我国林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增加,同时也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激发,林改最为突出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了我国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充满了新鲜的活力,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林改也使得山林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林地的租金也有了一定的增长,林改政策的全面实行,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苗木以及木材的价格也开始上涨。林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金向林业产业流动,并且,我国很多地方开始初步形成各种类型的林业种植基地,使得我国的林业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大。此外,我国的经济林果基地的建设也被逐渐提上了日程,各种新建林业合作社的数目不断增多。我国林业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其他次要产业的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林木以及林地流转的方式使一些不善于经营或者不愿意经营的个体农户获得原始资金,这种发展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其可以应用这笔资金来进行其他擅长的农业经营,例如养猪、养鸡、养牛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流动性,对我国整体林业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4与社会关系更加和谐有关当林业改革得到不断深化之后,围绕着林业改革这一中心工作,我国农村开始不断加强农村资金以及资产的监管力度,开始全面预防并且治理内部腐败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林业改造能力,为我国农林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基础前提。林业改革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全面发展,是一次系统的、深入的基层治理活动。目前,我国的社会关系已经进入稳定、和谐发展的阶段,基层干部了解如何依法执行国家政策,人民群众也更加了解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主动参与到集体事务的管理工作当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此外,林改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在此之前,我国农村公益事业的展开效果并不理想,这与人们固有的小农意识有直接关系,随着集体林改制度的不断深入落实,不少村民的公益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增强,使得农村面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4结语

集体林改之后,我国林业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与此项政策的深入落实以及执行有直接关系。同时,林改之后,使得我国农村的林业投资能力以及林业科技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由于林业物资成本的投入相对较大,在集体林改的背景之下,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推进林业改造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大投资力度,以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从而使我国林业发展迈上稳定上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铭.林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4县市的调查数据[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7.

[2]王玉霞.不同林地经营模式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绩效分析———以江西省油茶种植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3]唐玲佳.农户林地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332户样本数据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4]谭世明.制度变迁视角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现代林业发展研究———以湖北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5]李娅.江西省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效果、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7.

林业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生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想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出更为优质的态势,就应该对自然环境保护问题予以更高的重视程度,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还提出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发展措施。本文发展生态林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分析,指出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其具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1]。

1生态林业的含义

对于生态林业而言,它的核心基础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经营以及管理森林。为了能够使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好,就需要转变原有传统的经营模式,将以生态林业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应用到其中,使森林系统充足的养分供给得以全方位保障,要将少投入,多生产的理念放在核心地位,从而获取到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2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法律制度完善方面予以更高的重视程度,虽然在之前已经制定了一部分法律法规,并对林业建设中的破坏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且呈现较低的态势,只是在广泛的方面进行制定,没有对一些法律制度细节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广大人民的林业保护意识也十分匮乏,这也充分展示了正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化,使生态林业建设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2.2生态林业发展落后。当前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着生态林业发展落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生态林业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成效,一直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仍然将造林、育林等方面放在核心地位,这就直接导致生态林业不能够获取到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回报,同时,生态林业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许多企业不希望将资金投入到林业建设中去,这也充分展示了生态林业当前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十分落后[2]。2.3林业市场发育缓慢。由于我国林业市场起步与其他国家相比比较晚,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不高,对林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良影响,不能够使林业经济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健康可持续。同时,国内林业市场不大,相应的市场需求量却很多,直接导致一些林业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并且没有对生态林业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探析,致使生态林业建设在林业经济方面表现不佳。2.4生态林业建设实际种植发展问题突出。我国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时,一般重视其产量,而很少关注树木的质量。在进行实际种植时,也是比较关注林木的前期种植,而在进行后期培育时甚少在意,一些地方在前期选种不太重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种,导致一些树木在生长中出现水土不服等多种问题,影响当地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健全法制,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为了能够使生态林业建设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好,政府就要对其予以更高的重视程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中,并且要使相关法律制度呈现健全化、科学化、高效化,并且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积极意义,让他们深刻了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支持生态林业建设。除此之外,严厉打击一些破坏森林的现象,对破坏生态林业建设的人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能够将必需的木材以及生物资源提供给广大人民,还能够使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得以全方位改善,要将林业与养殖业种植业进行有机整合,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以全面性实现,使林业经济能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健康可持续性。3.2应用科技,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技术。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了科学技术在林业的发展。在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出现了新型技术和新型材料将科学技术应用在林业建设方面,将会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比如,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种植方面,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要对新型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进行落实,在保证树苗的存活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生长率得以全面性保证,并且获取到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3]。3.3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结合生态与经济建设目标。为了能够使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转变原有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将创新型发展理念运用到建设过程中去,使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得以有效加快,并且要对林业附加产品的发展与更高的重视程度使林业市场得以进一步扩大。对生态林业的地质、环境以及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对需求量大、生长迅速、产品量高的林木品种予以更高的关注力度,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及改进,使林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提升。3.4调整生态林业发展结构,兼顾生态以及经济效益。应适当的调整生态林业发展结构,要重视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的拓展林业发展市场,增强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应加大对林业品种的投资力度,加快对存活率高且产量大的各类树种的开发,并可采取深加工方式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同时,应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处理好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的关系。

4结束语

通过对上面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及不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及探究,制定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希望能够保障生态林业经济与社会经济紧密关联,将可持续服务提供给广大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保障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得以全方位实现。

参考文献

[1]欧阳海波,林燕.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复合经济探究[J].现代园艺,2017(2):169.

[2]赵艳霞.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88.

林业经济范文篇5

×

×罗田县林业局

×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全县版图面积万亩,林业用地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是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现已发展到万亩,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桑蚕之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等荣誉。全县共建立了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人员人,其中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中级以上职称人,专科以上学历人,平均年龄岁,是一支技术型、年轻化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也是我县两大体系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县确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来,广大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成为传播林业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广泛开展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我县成功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甜柿、茯苓、花卉、木本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的林业经济已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科技服务职能方面,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罗田县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ד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林业的结构、比例和产出块头较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林业经济强县,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务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抓住了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大林农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相继从中得到了实惠,林业支柱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每年举办一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的带动,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广大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已成为活跃在农村的科技传播者,成为林农致富的贴心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林业局专门配备一名科技副局长,主管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推介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并配备一名科技副站长,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稳定基层林业队伍,我县在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保留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并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实行了“四定”,把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作为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队伍不断优化。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最宝贵的是人才。我县通过不断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并通过与县电大联合开办“林学”专业大专学习班,让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不断优化文凭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人事部门开展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过硬、服务质量优的人员及时聘任,定向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满足科技推广的需要,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近万元的科研和推广经费,并先后建立了板栗、甜柿、银杏丰产技术试验基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张力田、罗振荣等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去雄技术”、“甜柿优良品系选育”等项课题,取得了项科研成果,其中有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参与科技攻关,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专家队伍,锤炼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我县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了全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县级主抓林业科技的开发和研究、制订技术推广方案和开展技术外援活动;乡级是技术服务的主体,林业技术人员分布在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也主要是靠他们来完成;村级依靠“科技示范联系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来实现林业科技应用为农村经济服务。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绿色致富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对林业生产大户进行定点科技培训和指导,建立了第一批科技示范联系户户,用林业科技的推广辐射来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板栗种植示范户方荣华依靠科技实现年纯收万余元,天麻种植示范户朱贤贵实现年纯收万元,茯苓种植示范户叶成武实现年纯收万元,银杏种植示范户金昌明实现年纯收万元……如今,全县的科技示范户已发展到户,覆盖了全县个村。正是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致富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群众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林业科技推广的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注重形式多样性。我们把加强科技服务的普及率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活化服务形式,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通过举办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一年一届的“板栗食品交易会”活动,利用成人文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各种林业科技培训班多期,培训林农近万人次;通过召开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各种经济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仅板栗管理一项,每年就要召开春季嫁接、夏季花期三喷、秋季栗园施肥、冬季除虫修剪现场会不少于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咨询等活动,对生活贫困且无一技之长的林农实施技术扶贫,推广一批短、平、快的林业致富项目,使他们走上了科技兴林致富的道路;通过建立专家电话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急时用、急时送”的需求。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推广力度,我县组织编印《板栗科技》、《银杏丰产技术》、《甜柿栽培》等科普书刊、资料多种,每年都要翻印季节性管理重点技术资料余万份,各乡镇林业站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免费将各种资料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并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特别是从年以后,我县将每年春、秋两季的科技下乡活动固定下来,并组织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播放林业科教片,科技人员现场传经送宝,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科技大餐。现在,全县以上的林农都不同程度掌握了一到两门林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推广应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以上。

×三、围绕产业重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农村推广应用林业科技,全县已建成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个,年产量过万斤的乡镇个,年产量过万斤的村个,年产量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多户,使全县板栗总面积现已发展到万亩,年板栗总产量达万斤,系列产值亿元;具有天然脱涩功能的优质品种罗田甜柿纷纷走进大都市的商场、超市,成为市场上的紧俏林产品;在清末时期就享受“免检”待遇的罗田茯苓继续漂洋过海,备受东南亚国家客商的青睐……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继我县传统的板栗、甜柿、茯苓之后,一大批森林食品、食用菌、青茶、水果等特色林产品已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全县林业总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亿元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守清贫和清苦的林业科技人员塑造了林业部门的新形象,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以上的乡镇林业站每年都被群众评议为“优质服务单位”,并先后有九资河镇林业站、河铺镇林业站等个林业站获得了“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和“全省先进林业工作站”的荣誉。由于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突出,创造的成绩显著,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罗田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位林业站长分别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林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和信任。

林业经济范文篇6

罗田县林业局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全县版图面积321万亩,林业用地22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是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现已发展到96万亩,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桑蚕之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等荣誉。全县共建立了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人员121人,其中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101人,中级以上职称32人,专科以上学历36人,平均年龄33.7岁,是一支技术型、年轻化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也是我县两大体系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县确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来,广大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成为传播林业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广泛开展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我县成功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甜柿、茯苓、花卉、木本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的林业经济已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科技服务职能方面,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罗田县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林业的结构、比例和产出块头较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林业经济强县,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务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抓住了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大林农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相继从中得到了实惠,林业支柱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每年举办一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的带动,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广大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已成为活跃在农村的科技传播者,成为林农致富的贴心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林业局专门配备一名科技副局长,主管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推介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并配备一名科技副站长,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稳定基层林业队伍,我县在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保留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并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实行了“四定”,把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作为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队伍不断优化。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最宝贵的是人才。我县通过不断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并通过与县电大联合开办“林学”专业大专学习班,让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不断优化文凭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人事部门开展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过硬、服务质量优的人员及时聘任,定向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满足科技推广的需要,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近50万元的科研和推广经费,并先后建立了板栗、甜柿、银杏丰产技术试验基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张力田、罗振荣等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去雄技术”、“甜柿优良品系选育”等17项课题,取得了11项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参与科技攻关,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专家队伍,锤炼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我县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了全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县级主抓林业科技的开发和研究、制订技术推广方案和开展技术外援活动;乡级是技术服务的主体,林业技术人员90%分布在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也主要是靠他们来完成;村级依靠“科技示范联系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来实现林业科技应用为农村经济服务。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绿色致富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对林业生产大户进行定点科技培训和指导,建立了第一批科技示范联系户150户,用林业科技的推广辐射来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板栗种植示范户方荣华依靠科技实现年纯收5万余元,天麻种植示范户朱贤贵实现年纯收6万元,茯苓种植示范户叶成武实现年纯收8万元,银杏种植示范户金昌明实现年纯收5万元……如今,全县的科技示范户已发展到656户,覆盖了全县412个村。正是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致富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群众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林业科技推广的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注重形式多样性。我们把加强科技服务的普及率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活化服务形式,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通过举办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一年一届的“板栗食品交易会”活动,利用成人文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各种林业科技培训班580多期,培训林农近15万人次;通过召开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各种经济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仅板栗管理一项,每年就要召开春季嫁接、夏季花期三喷、秋季栗园施肥、冬季除虫修剪现场会不少于4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咨询等活动,对生活贫困且无一技之长的林农实施技术扶贫,推广一批短、平、快的林业致富项目,使他们走上了科技兴林致富的道路;通过建立专家电话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急时用、急时送”的需求。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推广力度,我县组织编印《板栗科技》、《银杏丰产技术》、《甜柿栽培》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每年都要翻印季节性管理重点技术资料20余万份,各乡镇林业站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免费将各种资料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并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特别是从1999年以后,我县将每年春、秋两季的科技下乡活动固定下来,并组织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播放林业科教片,科技人员现场传经送宝,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科技大餐。现在,全县65%以上的林农都不同程度掌握了一到两门林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推广应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围绕产业重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农村推广应用林业科技,全县已建成300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600个,年产量过500万斤的乡镇6个,年产量过20万斤的村78个,年产量5000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2000多户,使全县板栗总面积现已发展到82万亩,2004年板栗总产量达6000万斤,系列产值4.8亿元;具有天然脱涩功能的优质品种罗田甜柿纷纷走进大都市的商场、超市,成为市场上的紧俏林产品;在清末时期就享受“免检”待遇的罗田茯苓继续漂洋过海,备受东南亚国家客商的青睐……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继我县传统的板栗、甜柿、茯苓之后,一大批森林食品、食用菌、青茶、水果等特色林产品已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9.7亿元的63.9%。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守清贫和清苦的林业科技人员塑造了林业部门的新形象,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80%以上的乡镇林业站每年都被群众评议为“优质服务单位”,并先后有九资河镇林业站、河铺镇林业站等4个林业站获得了“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和“全省先进林业工作站”的荣誉。由于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突出,创造的成绩显著,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罗田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4位林业站长分别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林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和信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林业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经济建设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可不少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相结合,实现林业资源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现阶段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林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功能

1.1生态功能。林业产业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林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大致观察出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一般现象,林业产业与森林资源有着一致的生态功能。林业资源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现象也正在蔓延,忽视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仅仅将林业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在对林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一个地区的林业发展的整体面貌可以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保证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过去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无法保证人类的持续进步。因此,注重林业产业的生态功能将会为人类的未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1.2经济功能。林业资源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直接经济功能和间接经济功能表现出来。从直接经济功能来讲,一般情况下,对林木的售卖可以得到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将其应用于建筑、造纸、工艺设施等方面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林业资源的直接经济功能是目前很多人投身于林业产业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在这一心理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仅仅单方面的注重林业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造成了乱砍乱伐等现象持续发生,不利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长远发展。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功能主要是利用其生态作用吸引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渠道,从而保证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使外出人口回到本地,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通过利用林业资源的生态功能实现其经济功能这样的发展道路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发展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我国林业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3社会功能。林业产业需要人类社会与森林资源的相互交汇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缺乏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无法实现林业产业的整体进步。这就使得林业产业的社会功能得以凸显。通过林业资源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类的各项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些或好或坏的影响,为人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警示作用,这就使得林业资源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一些有利的人类活动,例如拯救濒临灭绝的树种等,这样可以保证林业资源得以长久发展,在促进人类文化繁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2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2.1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实施保护性建设。要实现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在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一旦林业资源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受威胁的不仅仅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就必然要求在对林业产业的管理中,应当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对林业的发展合理经营,将生态环境的原则作为保护的重要基础。2.2加强部门联合,实现源头管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林业部门的责任,而是与其相关部门都有着重要的关联。例如,在市县区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管理中,就必须做到林业部门的广泛参与,保证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中,对林地的征用现象必须与林业部门签订植被恢复协议,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与移动、联通等单位合作过程中,对基站的建设也应当对林业资源的尽可能保护,做到资源保护与基站建设的协调发展,避免大面积乱砍乱伐,毁林占地等情况的发生。在进行采石、采砂、采土等经济活动中,要依法到国土部门与林业部门备案,只有通过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才能从源头遏制未批先占等行为的发生。2.3大力发展林业及旅游业。要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就必须在林木的保护和种植上下功夫,围绕“林”大做文章。林业的保护和种植不应仅仅表现为对林木的种植,同时也可以引申为在药材的种植上,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通过对市场环境的考察,面向市场,实现对林业产业的跨越式进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林业发展向更深层次进步。在林业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在保证农民个人收入的情况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另外,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必然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可以利用生态良好的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经济的不断进步。例如,结合当地现有的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造,重点发展各类民俗活动,使各类民俗活动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同时也可宣传亲子活动,各类蔬菜水果采摘活动以及采风活动,从而不断促进经济发展。2.4加强再生林生态建设。林业资源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生长的林木来完成,尤其是在当前的林业发展形势下,很大一部分的林业资源由于不当的管理方式和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经遭到了破坏,这就必然使得在对林业资源的生态保护过程中应当注入新的生态发展观念,从而保证林业发展能够为人类发展带来长远持续的基础。做好造林位置的选址与造林树种的选择,这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选择适当的树种,才能使得林木的存活率得到有效保证,否则仅仅实现树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生长,后期的发展无法得到保证,反而不利于再生林项目的进行;要加强对再生林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现有的植苗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苗种本土化技术等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到再生林的生态建设之中,从而保证再生林的生态建设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和进步。2.5强化执法能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在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及经济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的执法能力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开展林业执法活动,严厉打击乱征乱占林地的行为,对采石、采沙、采土等活动进行严格的执法和管理,让每一个有关林地征用的行为都能暴露在阳光下,经得起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另外,在执法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对新行为的整治,同时也应当对过去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整治,使相关人员做到及时整改,保证林业资源的有序发展。同时,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使工作人员具备高素质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素质,避免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知法犯法的情况,从而保证林业资源能够长远发展。2.6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林业产业的生态建设及经济建设不仅仅是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更为重要是,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应当保证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全方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经济建设意识,才能切实提高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思想探讨交流活动,让当地居民了解到林业产业发展对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其生态保护的意识,只有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鼓励当地居民进行再生林的种植活动,让当地居民能够真实地了解到政府对人们群众的关心,从而提高当地居民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拥护。

3结束语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是我国林业发展必然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经济发展的结合成为现阶段林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林业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经济效益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双艳.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讨[J].现代商业,2015(29):139.

[2]刘永斌.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6(23):198.

林业经济范文篇8

一、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策略概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当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与经济有关,还涉及到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基于这一认识,林业经济创新管理首先需要重视起林业经济产业化进程的优化;其次是增加林业经济科技管理含量;最后林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现对其进行一一论述:一是林业经济产业化进程的优化。就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林业经济多样化发展严重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产业化进程管理。因此,林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管理,同时需要增加附加产业。在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附加产业的发展速度需要紧跟林业经济发展速度,才能确保林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例如新林业品种推广应用时,可以借助种苗实验基地,以此推广新苗种。基于可持续发展,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当中影响最大的便是相关林业产品加工力度不足。因此,国家部门需要高度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进程。林业经济产业化进程的优化,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经济效益为核心,加强林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切实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究其原因在于林业经济实现了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之后,市场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提升,自然有助于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林业相关的附加产业也需要同步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实现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二是加强林业经济科技管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应用,所发挥出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可谓是十分巨大的。基于这一认识,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加强林业经济科技管理。例如相关人员在充分考虑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研发林木优质育苗技术、林木病虫防治技术等,尤其是寒冷地区,更需要注重造林成活技术的研发。另外,将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逐渐转变为生产力,以此有效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在新经济形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驱动力,不断完善林业相关技术研发体系,借助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出大量林业建设人才,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三是林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关键在于高素质林业工作人员。因此,林业经济发展中,有必要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林业部门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以此确保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具有着相应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其次,加强在职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借助大量实践训练,促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工作技能,以此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未来发展分析

林业经济未来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林业体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林业经济管理是否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着完善的林业体制。基于此,林业部门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的同时,创新林业经济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即提高林业生产力。另外,国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各项支持,以此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其次,林业经济科技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然而科技含量的增加,将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林业产业信息化。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相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得以推广使用,有效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因此,林业部门需要重视起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应用,构建林业产业信息化新系统,以此有效整合林业资源,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有必要注重注重科技的创新,切实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此同时,注重林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明确新经济形势下,对林业经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意识到林业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有效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勇.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南方农机,2016,47(11):85+99.

林业经济范文篇9

1江西省林业概况

林业产业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不同部分的产业包括的行业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江西省林业概况,我国的林业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产生进行分析。不同省市的林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江西省来说,其林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其与林业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对自然及经济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虽然江西省整体的生态平衡比较合理,但是在发展林业产业的结构的过程中,还是没有因地制宜,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产生。江西的林业产业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但是经济增长也难以实现。因此,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江西整体经济的发展。

2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

合理的林业产业结构能够使得林业经济较快增长,江西省的林业结构一直以来没有较大的变化,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因此,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在整体的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一旦其发生变动,就会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保证江西林业产业总产值逐年增长,为江西省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推动力。

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政策

3.1提高林产品比较优势。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首先需要提高林产品的比较优势。江西省的整体地域资源较多,其处于华中大省,在交通以及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整体上来说,江西省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厚,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的资源种类较多。在开展林业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利用,能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养,使其对林业产业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发展整体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林产品的比较优势,还需要对两良种技术进行改善。林业产业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相关的操作的管理,应用林产品加工技术使江西省的土地资源优势得以体现。还需要对林产品进行加工,使其总产值提升,这样能够加强林产品的附加值。这种方式还可以提高林业产业相关工作内容的健康环保价值,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规范。3.2发展新型林产工业。新型林产工业的发展能够使得林业产业的发展得到较大的推动。其作为林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对促进区域内部的工业及农业整体结构的协调性有较大的作用。虽然江西省农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其林产工业还是比较落后。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相关的林业产业产品及粗品加工状况不佳,导致林业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所以江西省较多地区的贫富差距比较大,在开展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程度的主导力量,导致其不符合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江西省较多区域有比较多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林业的富余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寻找到出路,林业工作的开展就会缺乏实力及活力。江西省中部地区有较多的森林资源,但是整体的林业经济比较弱。主要原因就是其林产工业比较落后,在发展林业产业时,就需要明确林业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对其林业工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使江西省的区域贫富差距缩小,加快江西省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3.3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加强有较大的作用。江西省在开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中的林业资源及丰富的森林生物,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旅游产业的开发及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提升,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林业产业相关资源,借助丰富的资源表现形式,使得林业产业的发展更加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江西省有较多的湖光山色以及人文景观,其中蕴含一定程度的历史文化,能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使江西省的旅游观光资源具备较强的特色。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就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利用生态旅游产业使林业经济得以增长,促进江西省整体经济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实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对整体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样能够保证江西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肖敏静,赵璟.低碳经济视角下江西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0,(09):32-35.

林业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林业产业;经济分析;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我国的林业产业品种较为丰富多样,部分地区对林业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地区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是自然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都有利的推动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可是随着多个地区的不断实践,逐渐发现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相关问题对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林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个人劳动时间失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林业产业大国。但林业产业大国并不等于林业产业强国,我国与一些产业强国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根据相关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林业产业所占比重特别少。由此可见,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我国所期待的高速发展的总目标相差很远。并且也可以从中看出因为林业产业的生产率低,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得不到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人劳动时间失衡,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二)林业产业的产品价值不符合市场需求。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市面上存在的普通商品不一样,这主要是由于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需要考虑经济、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如果林业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就会造成这些产品滞留从而阻碍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三)林业产业面临内外部因素的挤压。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在内部和外部的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一定的挤压,首先从内部而言,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占有部分不高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是特别低的国家。而林业产业的发展会导致资源量大量消耗亏损,从而使林业产业面临国家内部因素的挤压。其次,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确成为了林业产业大国,可是从世界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与林业产业发达的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并且,目前我国林业产业自身企业规模都不大,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公司的设备不够先进,从而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得不到保障。

二、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一些发展路径

(一)避免林业产业的产品滞留无人买——融入市场。众所周知,前期生产得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通过多种渠道融入市场而滞留的话,不仅不会使我国的林业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反而会让林业产业经济损失甚至亏本。为了让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效融入市场相关企业可以利用现在发达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的各种推广平台来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快速融入市场并销售出去。这样可以有效推进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二)延伸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全面发展。目前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较低的国家,所以为了发展林业产业,首先就必须先提高林业产业的资源利用率。相关企业应提高林业产业自身的资源利用率,从而避免每次林业产业进行生产时都依靠国家人均资源。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利用成本并可以延伸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促使其全面发展,不再单独依靠国家资源。其次,相关公司还应提高林业产业生产产品时运用的一些生产技术,创新一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往往可以带动产品更好地发展,这是有理论依据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三)应充分利用具备的优点进行生产——促进发展。作为林业大国的中国,部分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等都是利于产品发展的自带优点,相关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现有的优点进行产品的生产,从而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经济发展。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可以把这些地区自带的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从而让企业规模做得更大并提高自身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通病,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选择一些发展路径来提高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从而逐渐做到从林业产业大国迈入林业产业强国的一大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作者:贾文斌 单位:四川省西充县义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潇,陈大胜,贾卫国,等.泗阳县林业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计量经济分析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2014(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