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9:14:46

林区范文篇1

1森林旅游开发的优势

1.1区域优势米泉林区东距天池90公里,南距乌鲁木齐市15公里,西北距昌吉市38公里,西南与乌鲁木齐环山旅游公路、环城外高速、216国道、吐—乌—大—奇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相连,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1.2资源优势米泉林区层峦叠翠,巍峨的博格达雪山高耸入云。其森林结构清晰,以灌木林为主体,辅以云杉、桦树等树种,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谷纵向发育,谷内各种林木、草地和田园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有序分布。四大沟系内有近20余万株古榆树群,田园、菜园、果园和特色回族农家乐成为新疆典型的乡村旅游、森林生态徒步旅游资源的缩影,峡门子、石人沟、蝴蝶谷等景点早为周边居民津津乐道。

1.3特色组合优势米泉林场天山森林公园景区之一的峡门子旅游景区主要呈现出纵向沟谷、东西延展的基本空间形式。目前,峡门子景区周边的原生态回族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区被誉为新疆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也是米东区乃至乌鲁木齐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影视文化与休闲体验区(七剑天汇山庄、影视城)、河谷田园风光与古榆树群、地质科普窗口(天山褶皱断裂带)等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1.4政策优势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首次把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以及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写入报告中,充分说明自治区党委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为山区林场加快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2制约米泉森林旅游开发的因素

2.1基础设施目前,天山森林公园峡门子景区通讯不畅,供电不到位;甘沟景区交通不便,无通讯和电力设施。景区内薄弱的基础设施制约了森林旅游的健康开展。

2.2资金不足包括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足,道路、通讯及电力滞后影响融资合作开发,开发商对林业产业政策了解不够等等。米泉林场森林旅游仅限于在现有的管护所站拉绳子、收门票,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几近于零,主要原因源于缺少资金,自身没能力开发建设,对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的条件研究不够。

2.3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搞好森林旅游的关键是取决于是否有综合型人才,因为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防治、森林防火、气象等众多学科,而林业职工除了熟悉林业工作外,其他学科是外行。因此,要搞好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培养和引进综合型人才,解决因人才劣势带来的管理难题。

2.4林牧之争长期以来,因一地两证问题林牧纠分不断,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的日益需求,越来越多的牧民在河谷林带内私搭乱建,无序开发,林场在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方面面临诸多实际问题。

3米泉林区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

3.1市场竞争米泉林场森林公园内基本没有标志性建筑,更谈不上接待游客,每年只能在辖区入口处拉绳子,收门票,加之森林旅游开展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而辖区周围则是新疆典型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源地,另外米东区正在打造区域优势,依托乌鲁木齐市城市北扩,打造万亩水田观赏、北部沙漠、红光山等五个具有区域特征的旅游景区。水磨沟区也在以石人沟为重点,依托水库、蝴蝶沟和森林资源,在生态徒步游上做文章。这些都给米泉林场森林生态旅游带来机遇和挑战。

3.2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米泉林场林区内的哈熊沟、甘沟是米东区居民的重要水源地,由于气候变暖,雪线上移,逐渐增多的游客、农牧民的用水以及牲畜量的增加,导致水量减少,政府在保护与开发问题上侧重于保护;牧民定居工程进度等影响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步伐,给森林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森林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而经济是保护生态的动力,要坚持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通过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促进林场后续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为关键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保,减少林业承载的环保压力;另一方面,对主景区内的重要水源地要重点区划,将景区划分为缓冲区、核心保护区和徒步游玩区。同时要严格控制污染,减少生活垃圾,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促进森林旅游健康开展。

4森林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4.1科学开发,依法保护,确保两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盲目的开发只能造成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不能长久发展,要从本区域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当地特色,协调发展多种旅游资源。同时要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使森林资源能够更好地为首府提供生态安全屏障。

4.2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没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就不会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更不会有旅游市场。米泉林场的森林生态旅游既要考虑与水磨沟区共同打造石人沟—甘沟—哈熊沟—天池精品徒步旅游线路(水磨沟区已着手做规划),同时还要融入米东区原生态回族民俗文化、影视文化与休闲、河谷田园风光与古榆群、地质科普窗口(天山褶皱断裂带)等区域特色内,才能助推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林区范文篇2

按照林区党委《关于集中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活动通知》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就支部党建工作的履职情况,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作以陈述:

一、注重发挥班子集体作用同心协力抓落实

领导干部是工作的设计与实施的中枢,各项工作汇集到班子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落实到各分管战线直至岗位。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首要的是注重发挥班子集体领导作用,形成合力抓落实。

一是沟通。沟通,采取议会,个别交谈,办公群交流的方式,上传下达林区党委的指示要求和具体任务,听取班子成员贯彻落实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形成实施方案,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负责。从具有特殊性的工作信息反馈中找到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办法贯彻落实,克服不利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推进工作有效开展。沟通,不仅是照本宣科,还有班子成员间长期工作积淀的情份,是当工作遇到难处时显露出的相互关心、理解和支持,以致扭成一股绳。

二是学习。班子言行统一的前提是思想认识上的合拍,这来源于中心组的学习交流收获。从基层领导干部处于具体工作层面的特点着眼,本着带着问题学、破解难题求推进的原则,提出并贯彻了中心组学习的“五个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坚持交流促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坚持“三个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坚持学习制度增强学习的规范性;坚持学习信息的传递增强学习的连续性。使中心组的学习与致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领导干部理论自觉的素养,提高了领导干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班子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是角度。班子是一盘棋,班子成员从自己分管的工作看全局,摆正位置尽其责。首要的是党政一把手找准自己的位置纽成一根绳,使其他成员有抓手。国企中的党政组织既各司其职,又相互交叉,其结合点是围绕着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活动。党政一把手只要着力于活动载体,自然纽成一股绳,形成班子集体力量同心协力担负起工作使命。进而,有利益克服和防止偏面的放大一方,而削弱另一方的不协调局面的出现。对此,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好自为之,切不可头脑发热以至于出现垄断。而垄断必然产生寄生、腐朽,最终走向消亡。

四是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以“三建四争”为红线丰富载体深化内容推进了工作深入发展。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以中心组为切入点的创建学习型领导干部活动;以“五个三”和“十帮助”为切入点的党员维稳和谐责任区活动;以服务窗口为切入点的铸品牌树形象优质服务活动;以争做宣传思想工作先锋为切入点的“走转改”活动;以“十个一”为切入点的厉行节约活动;以技能培训为切入点的“技术五练”活动;以寓教寓乐为切入点的文化体育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发挥两个作用的平台,营造了树立团队形象培养团队精神的氛围,为实现广电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政治保证。

二、面对历史性课题的思考

恩格斯曾指出,不占有社会财富的社会成员不能称其为完整意义的主人。我们所在的现行的全民所有制国企中的职工名下、没有一份不动资产和流动资产,是不具备完整意义的主人条件的。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他们发挥主人精神,在实践层面缺乏说服力,往往收效甚微。这反映出国企改革需再次摸着石头过河、深化资本化改造,是使国企职工成为真正的主人的内在要求。是一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的正本清源的历史性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向治理,并提出全面推进国企资本化改造,建立以公司形式为特征的股份制度,完善科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对此,国企党的组织要把握时代脉博,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树立以治理为中心的理念,担负起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当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联系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为推进国企资体化改造提供宣传鼓舞引导职工群众的思想准备。

三、坚定信心抓整风统筹兼顾促工作

目前,在林区展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坚定信心抓整风统筹兼顾促工作。

首先,要“三个清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综观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坚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信心百倍的参与其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林区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林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林地总经营面积35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21亿立方米。有国有林业局、经营局22个,林区总人口82万人,在册职工12.2万人,离退休人员9.2万人,困难职工3.7万人。随着“天保”工程实施,林业行业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我省林业企业改制后,企业工作量不饱和、职工下岗失业成为全行业性的问题,从而造成职工困难面大,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大。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所限,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林业部分职工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

近年来,全省林业企业将工会开展的帮扶工作纳入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中,并作为稳定企业的措施开展工作。林业系统有一批专职工会干部,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作保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全行业共建立22个局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局机关所在地或林场建立了100多个“扶贫超市”、“爱心超市”和“救助站”、“生活救急110”等实物救助站,形成了多种形式、常规化的帮扶体系。

林业企业基层党委和行政对工会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年增加对职工帮扶的投入。两节期间,仅林业企业就拨付专项慰问款508.2万元。从工会自身工作看,做了大量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一是摸清工作底数,了解掌握本地区本企业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向行政反映;二是通过合同签订解决。许多企业把每年需求的帮扶资金款项写入集体合同,通过企业的“小立法”,使企业对困难职工帮扶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三是主动与当地民政、扶困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残联等部门协商,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四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捐助。如松江河林业局针对企业买断后一次性安置职工的生活困难,组织18家企业成立了扶贫帮困救助会,目前已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企业帮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还有的企业工会组织成立了各类基金会,积少成多汇集资金,以帮助临时困难的职工;有的林业局积极协调地方部门,对生活问题较多、劳动能力差的困难职工,通过低保金扩面实施分类救助,确保了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省林业系统工会立足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工会帮扶保障工作,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作为各级工会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有制度、有阵地、有举措、有成果的目标,并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建立统一工作格局,全力搭建帮扶工作平台。由于林业企业多处在偏远山区,林业困难职工虽属于城镇职工却未能纳入城镇低保管理。经协调和沟通,林业职工的低保认定管理工作均由林业企业工会负责,并创造了低保管理和帮扶脱贫的工作格局。林业企业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将其纳入到企业重点工作,特别是把“低保”工作纳入各企业工会保障工作职责当中。各林区普遍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会建立了日常工作机构,做到了应保尽保。去年,全州林业企业低保户为18,643,涉及人数34,121人,近年来争取到的“低保”资金累计达12,038万元。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为切实解决林区职工生活困难,各林业局每年都坚持开展职工生活大检查活动,把全部困难职工纳入到工会组织的视野当中,努力做到“四清”(困难人数清、困难程度清、致困原因清、家庭住址清),使工会组织成为全面掌握特困职工情况的“第一知情人”。同时,在帮扶工作中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并开展工作绩效评定、工作监督考核、工作联系沟通机制等制度,确保工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创新帮扶工作载体,拓展帮扶工作内涵。一是创新扶贫超市发展模式,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定期定额拨款等多渠道并举”的融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如黄泥河林业局在林业首创的扶贫超市,到现在已陆续发展到11个;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成立的职工生活救急“110”,公司行政发文定期定额拨付扶贫超市资金的经验,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多渠道并举的扶贫融资方式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创新帮扶救助模式,多方筹集帮扶资金,建立灾害自救基金会、职工互助基金会等多种形式的帮困组织,随时为困难职工提供救济资金,及时为困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三是创新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各林业企业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工会干部以及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包保困难户,签订帮扶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帮扶到位、脱贫致富。四是创新医疗救助机制。实行困难职工扶困优惠卡、医疗优惠证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减免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切实解决林区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如敦化林业局为3874名困难职工办理了就医购药优惠卡,汪清林业局在职工医院建立了“扶贫病房”使职工享受最低限价收费。五是创新助学方式。各林业局工会把开展“劳模真情助学”、“一助一助学”等活动,统称为“情系学子、金秋助学”,集中时间、资金和精力,保证了捐资助学效果更加明显、力度更加强劲。仅林业系统工会近两年的助学金总额就达320万元,有1328名大中小学生得到真情救助。通过开展“金秋助学”系列活动,确保了林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开展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强化“输血”、“造血”功能。各林业局多数建立了林业家政服务网,由工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劳务输出和就业中介服务。林区工会组织职工开发利用林区资源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全民创业培训班”、“经纪人培训班”以及种植、养殖、家政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餐饮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困难职工创业典型,帮助困难职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个人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几年来,全省林业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00多期,培训职工1万余名。仅森工集团就为职工自主创业投入1459万元,八个森工企业职工创业年平均收入达到719.4万元。

三、问题及建议

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国家对国有林区基础设施投入减少,林区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林区的道路、桥梁、房屋等年久失修,林区“边缘化”趋势十分明显。加之林区生产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富余人员多,贫困面广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林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帮扶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国家对林业投资欠账较多,理应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加之林业行业和地域等特点,使林业经常出现政策真空,并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木材生产和销售受到极大冲击,林业企业负担过重,仍然承担大量政府和社会职能,林区道路、供水、用电、供热、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差,致使林业弱势群体逐步增加,企业帮扶工作压力较大。

2、现有资源和手段与困难职工群体帮扶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之历史的积淀,林业在新旧发展模式转换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国家提出林业发展要实现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的转变,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全省各林区采伐量消减、生产设备闲置、大量职工下岗,造成了林区贫困群体比重增大,特别是州所属的10个国有林业局表现尤为突出。加之各林区帮扶保障资金短缺,现有资源整合不到位,帮扶手段落后方法单调,致使帮扶保障能力和水平远不能适应较大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要求。

3、林业企业帮扶资金短缺。资金是制约帮扶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林业企业的帮扶资金主要靠企业行政拨款和工会经费支持,各林区的帮扶中心站(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缺少政府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制约了企业工会帮扶工作的深化,直接影响帮扶效果。

4、林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被保险人在发生重大疾病和高度残疾时给付的保金不高,不能有效地解决被保险人高额医疗费的负担;二是有的地方医保部门在基本医保中设置“门槛费”(每次入出院都重复收费);三是参保后,职工看病所花费用受限,而核销的比例却很小,职工患大病需支付巨额医疗费用,不少家庭为治病倾其所有,债台高筑,导致大量困难家庭出现,这是林业系统困难职工的主要成因之一。这部分职工仅靠企业救助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建议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从职工大病医保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以研究解决。

5、离退休职工管理等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滞后。从目前全省林业系统看,困难职工的数量,帮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离退休职工,特别是一次性安置人员。尽管他们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仍居住在林区,这部分人管理职能本应由社会和政府承担,但却常常处于单位社区无人管的社会边缘状态,且大多数无力缴纳“五险”,又无一技之长,劳动就业能力差,加之子女上学,意外灾害,因此,一有困难就找林业。如弃之不管,将会给林区稳定带来隐患,管之就会给企业增添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为切实做好林业系统帮扶工作,发挥帮扶工作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稳定林区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林业的帮扶:

第一,高度重视林业帮扶工作。帮扶工作既关系到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社会文明是否进步。应站在林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林区面临诸多与内地不一样的特点,需要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享受到国家给予工业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加大对林业的帮扶力度。针对林业系统“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林区的投入,切实解决林区交通不便、职工收入偏低、用水用电困难、娱乐文化缺乏、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以及就业难、子女上学难、职工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使广大林区职工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特别要加大对林区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林区职工自主创业,壮大林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使林业职工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和帮扶工作力度。畅通林区困难职工诉求渠道,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帮扶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快捷和高效。

林区范文篇4

1.研究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区共有人口2489.85万人,城镇人口1437.64万人,乡村人口1052.21万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是全国开发最早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区是内蒙古国有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区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千米,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为一体的复合型发展模式。内蒙古国有林区人口较少,且人口分布分散,现在全区共有人口21.9万人,有超过6万户家庭,由5.8万林业人口和16.1万非林业人口构成。林业职工总数24107人,包括20066名在职职工和4041名离退休职工。林区居民收入普遍偏低,人民生活困难,职工平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考察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消费现状,不论当前居民的消费模式还是传统的消费模式,不讲究消费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国有林区居民由于经济贫困、社会文化相对滞后,还继续着掠夺式的开发方式,结果使环境受到破坏。当地居民面对着人均收入低、消费结果不合理、消费环境差、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小等问题。

2.调查问卷设计。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发达国家的相关文献,也综合了国内研究低碳经济和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问卷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先设计出问卷的初稿,对城镇居民进行预调查,并通过面对面询问他们认为哪些因素对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影响较大。在对城市居民进行两次预调查,并对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总结了专家和被调查居民的意见,对一些不满足问卷设计目的的题目和不恰当语句进行修正,最终确定了问卷。正式的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资料,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因素。第二部分是低碳消费行为调查,共计10题。包括低碳购买行为4题,低碳使用行为6题。选项设置为“从不、偶尔、约半、经常、每次”。第三部分是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共计20题,涉及个人特征因素6题、生活方式因素5题、产品因素4题、社会环境因素5题,所有题目都采用李克特五星级量表制,选项设置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不同意”。在判断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在购买、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交通使用等方面的行为是否低碳时,采用正向指标正向打分、负向指标负向打分的方法,然后对其分数加和求总,判断其消费行为是否低碳。

3.数据采集及样本状况。本次调查选取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阿尔山林业局、伊图里河林业局、根河林业局、莫尔道嘎林业局的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地点选择在各林业局人口较集中地区,如企事业单位、购物场所、中小学、公众场所等,在各个调查地点随机选取150名受访者,合计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600份问卷,经过检查排除24份不完整问卷,得到有效调查问卷5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样本基本数据见,从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情况看,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数据结构符合当地的人口构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二、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分析

问卷调查的第二部分共设计问题12个,对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的低碳消费的购买和使用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并进一步从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交通工具选择三方面入手,判断内蒙古自治区居民使用行为是否低碳。

1.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分析。根据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现在,低碳消费理念已经走进很多家庭,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选择低碳节能产品,这一点在节能灯具的购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节能空调、冰箱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环保节能型家电产品受到被调查者的青睐。但是,在礼品和汽车的选购上,被调查者的选择显得欠缺理性。

2.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使用行为分析。在研究当地居民低碳使用行为分析时,从家庭、公共场所和交通方式选择三个方面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用李克特五星级量表制对其打分,结果见,分数越低,其使用行为越低碳。从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家庭使用方面,居民的行为表现并不低碳,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节约环保意识不强等原因。“购买商品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对居民在公共场所低碳行为的考察。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规定,所以,此题居民行为表现的比较低碳,但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方面,居民的低碳行为还需加强。

3.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低碳行为分析。根据的分析,被调查者在出行方式选择上表现得较为低碳。在较低的楼层,能够选择走楼梯而不是乘坐电梯;在出行时,更侧重于选择步行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面考察人口统计因素、个人特征因素、产品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对内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1.居民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从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对居民低碳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人口统计因素中的年龄、学历和收入因素;同时,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等因素以及低碳产品的价格、质量等产品内在因素、社会政策因素对居民的低碳消费购买行为影响较大。

2.居民低碳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对低碳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三方面分析,分别是家庭使用、公共场所使用以及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综合分析结果见。其中,对居民家庭低碳使用行为影响中,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特征两项影响最大;对居民公共场所低碳使用行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是个人特征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居民交通低碳使用行为影响显著的是人口统计因素、个人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

四、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及建议

林区范文篇5

关键词: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引言

实现国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国有林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水平。而其中的主要矛盾是体制性矛盾,而体制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滞后。

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国有森林资源占到全国森林的42.34%。作为产权形态之一的林权,它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对国有林区来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权制度改革是关键。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政策性很强。国有森工林区的林权制度改革始终是我国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热点,它涉及面广,既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建设和国土安全的大局,又触及林业企业和广大林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既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评定,又要具体实施林价制度。多年来,国有林区对林权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国有管护经营承包到营造自费林,由于没有触及林权制度,森林经营成果不能和职工的利益直接挂钩,影响了职工对森林的投入性经营,职工缺乏投入的积极性、经营的主动性、对经营成果的关切性,林地的综合生产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进行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客观上是有需要的;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的准备也是充分的。

一、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林权制度改革之所以令人瞩目,就在于它突破了产权禁区,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未曾触及、也不敢触及的产权问题作为突破口,通过转制放权、公开公平公正地确权,结束了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而严重缺失的局面,真正明晰了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落实了处置权,确保了收益权,真正实现了林木、林地经营的产权多元化,真正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将给职工,将使国有林业产权主体虚置、林木培育保护缺少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而把职工的利益、职工的积极性和国有林区造林护林等事业完全融为一体。在国有森林资源领域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真正实现了“林定权、权定根、人定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广大职工由原来游离于林业经济之外的“雇工”变成了山林的主人,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林木所有权、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权,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提升了森林资源的综合经营利用水平,解决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在于把森林资源流转给林户,实现了由经营林木资源为主向经营林木资源、林地资源和林区资源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变。职工承包经营后,取得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不仅营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确保成活率、追求高质量,将自己的切身利益与林木融为一体,而且,通过立体复合式经营,大力发展林上经济、林下经济和林间经济,从纵深、宽广两个维度全方位地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国有林区得到了休养生息,却没有从根本上和长远上解决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发展问题。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补充了“天保工程”的单向外力作用,实现了国家资金的注入与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双向互动,从而为国有林区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及繁荣的文化体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改革实行的承包经营50年不变,使“天保工程”的成果得以巩固、扩大、延伸,向着更加长远的治本目标迈进。

三、收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效果

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于它建立了活立木市场,即林户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买卖,无需采伐,就可以把山上的活立木变成资金,实现了由资源不动产向流动资产的转变,解决了森林资源经营周期长、效益兑现慢、生产风险大的问题,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它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统价值观念,当代人栽树,当代人受益,大大缩短了林木成长、成材以及林业职工受益的周期;二是突破了只有采伐林木才能实现林地价值的传统观念,通过立木活体流转,既保值又增值,确保的是它的生态效益,增加的是它的经济效益。林业职工成为收益者和投资者,扩大了就业渠道,缓解了下岗再就业的压力。概而言之,改革收到了国家得生态、企业得效益、职工得收益、社会得稳定的理想效果,加快了社会主义和谐林区的建设步伐,收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效果。

四、为森林抚育融资打开了绿色通道

林区范文篇6

关键词:南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森林是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面积较大,各项资源丰富,然而经过对集体林区经营的实际状况分析表明,可持续经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南方集体林区的实际生产状况,总结出经营的特点,针对特点进行有效的调整,实现可持续管理。

1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的特点

1.1权属复杂

由于山林经营的体制变化性大,具体的经营权、使用权、所有权不断变化,关系复杂,各方面的利、权、责划分不明确,给经营带来麻烦。

1.2经营形式多样化

随着市场的发展,技术、劳动力、资金、土地等各种的林业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合作者的利益得到保证,陆续产生各种类型的经营方式,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1.3经营水平差距

经营的规模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差距非常大,部分联合经营或是股份经营的山场过分分散。各种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衡,技术水平不一致、投入差距大,造成经营水平差距高。

1.4产品丰富

南方区域的自然条件良好,林木类型多,产品丰富,能够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林副产品。

1.5培育手段多

南方区域的综合环境适合树木的生长发育,森林的培育手段包括补植、低改、封山、飞播、植苗造林等,根据实际经营目标和发展实际设定。

2具体的建议

2.1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森林可持续经营需要合理科学的法规制度或是政策体系提供保证,对于指导思想有明确的规定,遵循普遍原则,环境保护规定要准确有效。在保护、补偿等方面有具体规划,政策需要具有针对性,在不同区域、林地的加工和运营需要有配套的政策。

2.2加强宣传,及时培训

宣传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宣传环境和发展的协调作用,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林业规定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针对不同的层次展开有效的、科学的培训,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目标、原则、林业发展的内容以及经营管理措施、技术、优秀案例等。

2.3优化监测体系,制定经营战略

提升对南方森林区域的监测力度,监测内容包括森林病虫害、水土流式、湿地资源、环境服务功能、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数据,实现资源信息的系统共享。在有效评估后,和相关的部门合作,针对区域性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战略,战略内容包括经营的具体计划、制度安排、政策的设计,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构建生态化的经营模型,将可持续经营规划到区域长久发展的框架中。

2.4拓宽知识领域,实现不同学科的有效连接

未来需要将社会学科适当的融入到森林资源管理中。人类社会发展中资源的利用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角度,人类学、政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在资源的分析利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作为激发的动力,实现关系的协调。我国国内的乡村林业、社会林业方式为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管理提供借鉴机会,可以将RRA应用到资源的调查、实施、规划的环节中。系统分析作为定量、定性、综合性的处理方式,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被应用到木材收获以及土地管理工作中,传统的林业模式包括工业化林业,现代化的林业模式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可持续林业模式,将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化林业模式转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之间依靠系统分析方法实现有效的连接,其为有效的工具和方式。

2.5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中需要合理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促进研究方法的进步。合理使用3S技术构建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南方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展开有效的检测、管理、评价。利用定量分析或是计算技术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管理技术、市场、政策进行模拟,对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测,及时的提供预警信息。

2.6相关体系的建立

林区范文篇7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林区添光彩》。

今天站在这里我很高兴,高兴的是能够站在这里表达我的满腔热情;我很自豪,自豪的是我正在为林区的发展增光添彩。

我是一名林业工作者,我的父辈也是一名老林业人,我生在林业,长在林业,是林业这块土地养育了我,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决然地报考了林业学校,并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林校,毕业时我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报答养育我的这块土地。虽然毕业分配时多数毕业生分配到了机关工作,而我却分配到条件艰苦的林场工作,但我从没抱怨、悲伤过,因为我热爱林业,林业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林学也是我喜欢的专业。刚工作时,踌躇满志的我,怀着兴奋和渴望的心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大地,全县人民都盯上了林业这块不用投资就能受益的肥肉,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几乎在山上都设有山场、采伐作业点,成百辆装载大木的汽车运往山下,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几年光景,掠夺式的采伐,使郁郁葱葱,茂密的大森林就变成了秃山。不仅如此,至今仍然存在屡禁不止乱砍滥伐愚昧之极的丑恶现象,更可恶的是竟有少数营林的坑林,护林的盗林,管林的毁林,以林地做交易,使原本不堪一击的大森林雪上加霜,遍体鳞伤,原来的“林大头”已变成现在的“林小抠”。 每当我看到满山横七竖八的树头;看到齐腰高的树桩;看到下岗职工为了生计举家迁走;看到为了要回欠发自己多年工资和医药费而上访告状的退休职工;看到因多月发不出工资而生活拮据的在岗职工;看到由于超强度采伐致使山上的杂草丛生而引起的大火;看到上级领导对林业乃至林业干部存在的偏见,我的心都在流泪。

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我开始忧郁和彷徨,也有过工作和生活失落和苦闷。开始抱怨自己不是一个幸运儿,不再因自己是一名林业人而感到自豪,加上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烦躁不安,当初的那份喜悦也渐渐消失。

正当我忧郁和彷徨的时候,正当林业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与此同时我区有针对性的在林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口号,这对广大林业职工和林业干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宏伟事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林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县委、县政府绘就了锦绣山川的宏伟蓝图,在林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号角,局党委也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为我们林业指明了方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和林场面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这是多么庄严的使命!为了这样的使命,为了这样的重托,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知识的青年,他应该交出三份答卷,一份交给自己,让自己无愧于心,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为你打分,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团旗因你而增添光彩。

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发展目标使我们热血沸腾,新的历史使命催我们奋发前进。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我们也许不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我们也许无法纵横天下,轰轰烈烈;我们也许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我们可以立足平凡的岗位,从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时刻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时刻牢记党的服务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青年。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色做好本职岗位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实际贡献走在群众前列,以优异的成绩递交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著名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手中曾经这么说过: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是啊,当我们带着爱工作时,我们就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合为一体!掩卷沉思,自己的理想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我绝不能这样饱食终日,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自己的工作当作生活的乐趣,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爱,一定要为自己脚踏的这块土地、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倾注在林业这块层林尽染、松树摇曳的热土上吧!让我们用真情和奉献,把党的林业政策化作春风暖雨滋润民心吧!让林区大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我们的情和爱吧!即便是平凡的小事,但这却是我对工作的爱,对林区的爱,对我脚踏的这块土地的爱!我想通过全体林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林区变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场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林区。使林区的面貌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林区范文篇8

关键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宜林区

红树林为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据调查,全世界25%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均有红树林生长,约有24科30属83种(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沿海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北界为福建省北部沿海的福鼎县,北纬27°02′。福建省红树林种类有15种(包括引进种类),其中5种为半红树林植物,在地域分布上,莆田原生红树林只有一种为秋茄[1-7]。

中国的红树林已属于濒危森林资源,因而林业和海洋主管部门已经在红树林较多的港湾建立部级和省级各5个,县市级8个自然保护区。从红树林资源日趋衰退和大量适宜种植红树林滩涂急待绿化的现状出发,以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需要,开展大规模的红树林造林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1995年以来莆田市天然及人工种植红树林区的现状调查,分析影响莆田市红树林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莆田沿岸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莆田市红树林现状

1.1莆田市天然红树林分布概况

莆田市海岸线长达343.6km,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使得出海口滩涂面积广阔,有淡水补充,适宜于红树林的生长,兴化湾曾经分布有大面积的成片红树林。莆田曾经有成片的红树林,但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使得莆田的红树林面积迅速下降。到2001年,莆田天然红树林面积只有2.3hm2,仅占福建省林地面积的0.4%。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莆田海岸的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大米草)的入侵。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1.2莆田市红树林人工种植区现状

目前莆田红树林人工种植区主要有以下几处:

(1)湄洲岛。栽种地点为北埭。2004年、2005年均栽种13.3hm2,红树林外沿有紫菜及海蛎养殖带。当地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较好,人为破坏很少,不过成活率不高,长势不良,栽种5年的秋茄仅1m多高,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可能与盐度较高有关)。

(2)秀屿区。栽种地点为山亭乡和东峤镇盐场附近(前沁村)。2004年、2005年均栽种了33.3~40.0hm2(资金来源:2003年是国债项目,2004年资金由国债、自行筹集和上级拨款组成)。由于影响排涝沟,影响水产养殖规划,部分村民未经审批擅自伐林围塘养殖,破坏严重。原栽种地东庄,因为LNG项目建设“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需要填海,现已基本不存在。

(3)仙游县。仙游由于海岸线较短,只有4~5km,所以栽种面积不大,均为秋茄林。栽种地点为枫亭的海安、海滨、辉煌和沧溪村。当地红树林保护较好、刚开始种植时,有破坏现象,经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当地已形成海堤、养殖带、红树林和谐共存的局面。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要建“莆田滨海大道”,海安、海滨村的红树林将会受到部分破坏。在辉煌村,人们沿着海堤种植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是整个枫亭长势最好的,全部为秋茄。靠海堤的秋茄林高约1.5~1.6m,最高的近3m,靠的秋茄仅40~50cm高。此外,这里已经有成片的大米草群落分布。

2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调查研究

2.1红树林生长应具备的条件

从世界范围看,红树林的生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红树林多分布在最冷月气温高于20℃、季节温差不超过10℃的地区,但可分布于16℃的等温线或水温不超过24℃的范围。

(2)淤泥底质。尽管红树林可以在沙质、泥炭沼泽或珊瑚礁上生长,但绝大多数在泥质土壤上生活,即三角洲海岸、环礁和河口。红树林本身也可以影响底质组成,甚至加速珊瑚岛泥质的沉积。

(3)隐蔽的地形。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红树林植物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

(4)咸水。尽管红树植物并非专性适盐,但大多数在有盐的环境中生长得最好。

(5)潮间带。宽阔的潮间带给红树林植物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但实际上在无潮间带也有部分能生长。

(6)洋流。洋流对红树植物的传播和分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莆田市宜种红树种秋茄性质

秋茄属于红树科秋茄树属,别名永笔仔、茄行树、茄滕树、红浪。为小乔木或灌木,高2.0~6.5m,最高10m,具支柱根和板状根;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具胎生现象[8]。

2.3莆田沿海海洋环境因子对秋茄生长的影响

(1)气温。莆田各地年均气温在15.5~20.7℃,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即东南沿海稍低于20℃;7月最热,平均气温是23~29℃,1月最冷,平均气温是7.2~11.9℃,年气温差一般在15.8~17.8℃,日较差6.2~8.8℃。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能适应较低的亚热带型温度,而在高温地带竞争不过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木榄和海莲,其能生长在平均气温18.5℃、最冷月气温8.4℃、绝对最低温-4.1℃的地区。因此,莆田沿海地区从温度条件来说多是秋茄的宜林地,但不适宜于其他红树林树种生长[5,9]。

(2)盐度。莆田沿海海区盐度受不同水系消长、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总的表现为南高北低,山岸向外海增大,河口附近较低。沿岸海区表层盐度平均为26.7‰~31.7‰。实测最大盐度为35.6‰,最小盐度为4.25‰(河流入海口),平均在30‰左右,全区表层盐度多年平均变幅为5.5‰。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含盐量达4.6‰~27.8‰,秋茄在盐度为10‰~20‰的环境最适宜生长。因此,只有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处适宜生长,其他海岸盐度过高,不适宜生长[10,11]。(3)土壤。莆田海岸土壤类型以红壤、赤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和滨海风沙土为主。其中红壤和赤红壤最多,其次为滨海盐土、水稻土。红树林生长的土壤为海滨盐土,有机质含量为3%~5%,当林地土壤淤泥沉积最大时,红树植物的生长量也达最大。在河口冲积平原或三角州上,土质由细粉粒和粘粒组成,含有大量由上游径流带来的有机质,最适合秋茄生长。从土壤类型看,秋茄在泥质土壤上生长最好,而在沙质或砾质的潮滩上生长不良。因此,枫亭港、东峤、三江口等河流入海处是最适合秋茄生长的地区[12-14]。

(4)潮汐动力。莆田沿海潮汐为太平洋潮波传入所引起的谐振潮,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周期性的淹浸和干露交替适合秋茄的生长。潮差平均在4m以上,这就为秋茄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生长范围[3,15]。

(5)地貌。开阔的海岸风浪较大,使秋茄幼苗无法固着生长。在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处风浪较小,有益于秋茄幼苗固着生长。

2.4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

综合以上对影响秋茄生长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GPS和GIS方法,参照1∶20100的莆田地理地图及卫星地图,做出莆田沿海红树林宜林区分布图(见图1)。

本文原文

从图中可看出,人工红树林宜林区主要分布在港湾和河流出海口,如三江口、枫亭港,这些地方由于出海口盐度较低、风浪不大、泥质土壤及广阔的滩涂面积,适宜秋茄生长。宜林种植区面积达68.5hm2。

3分析与讨论

由于红树林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只能生长在平均海平面(或稍上)与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或大潮高潮位)之间的潮滩面,潮水浸淹频率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红树林退化、死亡或难以自然更新。由于修筑海堤与人工围垦时,为了多占地造陆,多围到中低潮带,使得原先适合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滩涂损失殆尽,目前的红树林造林多为中低潮带滩涂造林,人工造林恢复难度很大。如果仅围到中潮中带,就有较大滩涂作生态恢复使用,让自然拦淤红树林可以恢复[16]。对福建沿海各县市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红树林造林成功率不超过50%,许多地方甚至不到20%,全军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规划、未经宜林地可行性研究就盲目造林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滩涂高程过低外,还存在红树林生境破坏严重,基础研究滞后,尤其是缺乏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17,18]。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为莆田恢复红树林提供必须的技术准备。

此外,在莆田市恢复造林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秋茄扩大造林受阻。由于莆田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海岸资源破坏严重,在高盐水体环境条件下,可供秋茄迁地适生小环境已很难选择,继续扩大造林受阻。

(2)树种单一。树种单一制约了恢复重建红树林工作,单一树种不仅无法营造红树林原生生态环境,而且给秋茄树今后生长发育带来影响。

(3)新品种引种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4)围垦养殖和农民对红树林生态效益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破坏,或挖土造成幼苗死亡。必须取得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村民的支持,加强管理,责任到位。此外,开展对群众特别是海岸沿线村民群众、养殖业主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5)海岸潮间带淤泥海滩是造林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如大风、波浪、潮汐动能、移动泥沙、漂浮垃圾、海洋动物等因素对于刚扎根的幼苗危害最大,种植以后需管理补种,对人力及资金要求大。因此只能加大资金的投入,红树林资源才能得到恢复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林鹏,傅勤.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及经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3]林鹏,张宜辉,杨志伟.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6.

[4]王文卿,赵萌莉,邓传远,等.福建沿岸地区红树林的种类与分布[J].台湾海峡,2000,19(4):534-540.

[5]陈桂株.红树林植物秋茄及其湿地系统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6]林鹏,林益明,林建辉.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J].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7]林鹏.中国东南部海岸红树林的类群及其分布[J].生态学报,1991,1(3):282-290.

[8]黄生.秋茄的区域性种群遗传结构[J].生物多样性,1994,2(2):68-75.

[9]杨盛昌,林鹏.潮滩红树植物抗低温适应的生态学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61-68.

[10]郑海雷,林鹏.红树植物白骨壤对盐度的某些生理反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9-143.

[11]莫竹承,范航清,何斌源.海水盐度对两种红树植物胚轴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1(12):235-239.

[12]蓝福生,李瑞棠.广西海滩红树林与土壤的关系[J].广西植物,1998,14(1):54-59.

[13]杨萍如,何金海,刘腾辉.红树林及其土壤[J].自然资源学报,1987,2(1):32-37.

[14]张银龙,林鹏.九龙江河口秋茄林及白骨壤红树林土壤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4(32):325-330.

[15]张乔民,于红兵,陈欣树,等.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关系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7,17(3):258-265.

[16]郑德璋,李玫,郑松发,等.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3(1):11-15.

林区范文篇9

【关键词】五台山林区;天然林;经营模式

五台山林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五台山脉和恒山支脉区域,气候处于暖温带和温带的交界地带,地貌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区内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主要树种包括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侧柏、山杨、白桦等,其中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五台山北坡东段的繁峙县南山一带,林相整齐,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材质优良。森林经营,是一项贯穿整个林木生长周期的保护和培育工作。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助于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改善、优化林分结构。在此,笔者主要介绍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山杨、白桦等天然林的经营模式,以期为今后该林区发挥持续稳定的森林生态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1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经营模式

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是五台山林区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天然林,主要经营模式为择伐作业法,包括单株择伐作业和块状择伐作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培育目标及林木的自然生长特性等选择最佳的经营措施。华北落叶松、云杉目标树培育,密度每公顷100株~120株,目标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抚育措施各不相同。华北落叶松、云杉平均高度小于2.50m时,为幼龄林形成阶段,可实施封山育林等措施,避免幼树遭受牲畜啃食及人为破坏;同时,要进行定株,定株后树间距1.0m~1.50m,林下采取割除杂灌、杂草等抚育措施,促进目标树种正常生长。不同目标树种密度较低的地块,要进行补植相应的目标树种。目标树种高度达到2.50m~6.0m时,是幼龄林高速生长期,主要抚育措施为割除影响目标树种生长的非目标树种、杂灌和杂草,保留天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目标树种高度达到6.0m~10m时,抚育目标是促进优势个体快速生长,对生长势旺盛的目标树和辅助树进行标记;当林分开始分化时,每3年疏伐1次,剔除枯死木并剪除枯死枝,修枝高度为3.50m以下。通过2次~3次疏伐,使目标树密度达到每公顷200株~250株,整体林分密度400株~800株,阔叶树种株数不低于30%。目标树种高度10m~18m时,抚育目标是采伐干扰树,促进优势个体生长和结实,混交林整体质量提升,期间每5年针对每株目标树伐除1株~2株干扰树,保留下木和下层木,保留密度每公顷320株~380株,疏伐后目标树种树干6.0m以下的部位进行修枝;每年沿等高线清理枯枝落叶层,促进林木天然更新,也可在林下补植云杉及刺槐、山杨等落叶树种,密度每公顷1000株;对于天然更新的目标树种要疏苗,选择第二代目标树。目标树种高度达到18m~26m,抚育目标是促进优势个体高度和胸径的生长,提高林下目标树和辅助树幼树的数量和质量。根据株行距≥20倍胸径的标准,对目标树进行疏伐,疏伐后目标树密度每公120株~150株;进行生长伐,每10年针对目标树伐除干扰树,为下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主林层密度保持在每公顷200株左右。目标树种高度大于26m时,抚育目标为培育第二代目标树,并维持森林稳定的生态功能;目标树种胸径达到50cm以上时,进行单株择伐,采伐后形成稳定的华北落叶松、云杉与阔叶树种混交林。

2油松天然次生林经营模式

油松天然次生林是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兼顾大径材生产的油松林,在五台山林区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经营模式以择伐作业为主,具体包括单株择伐作业和块状择伐作业。林木择伐后,保留油松密度每公顷120株~150株,目标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抚育措施不同。油松天然次生林中油松平均高度小于2.50m,属于幼龄林形成阶段,期间应避免牲畜啃食及人为破坏,一般情况下可不采取任何抚育措施;也可适当采取部分抚育措施。例如,对于生长密度较大的地块进行定株,定株后间距1.0m~1.50m,并适当进行割草和割灌,促进目标树种快速生长,未达到目标密度的地块补栽阔叶树种。油松平均高度在2.50m~5.0m之间时,属于幼龄林阶段,抚育措施为割灌,即将影响油松及目标阔叶树种生长的灌木及藤本全部割除,为形成健康、稳定的混交林打好基础。油松平均高度为5.0m~8.0m时,属于竞争生长阶段,通过抚育促进优势个体快速生长,选择目标树和辅助树并进行标记。每3年进行1次疏伐,清除枯死木,并对树干3.0m以下枝条进行修剪,通过2次~3次疏伐,油松密度保留在每公顷200株~250株,整体林分密度每公顷400株~800株。油松平均高度达到8.0m~15m,采伐干扰树,促进目标树种的个体生长,保障混交林质量。抚育措施为开辟林道,检验油松目标树的质量、生长势及株行距,淘汰生长状况不佳的植株,密度每公顷约150株;进行疏伐,针对每株目标树伐除干扰树1株~2株,整体林分密度每公顷320株~380株;沿等高线清理枯枝落叶层,并补植山杨、白桦、刺槐等阔叶树种,密度每公顷800株左右。对天然更新的油松幼苗及其它阔叶树幼苗进行疏苗,选择第二代目标树。油松高度15m~21m时,根据株行距≥20倍胸径的标准,对目标树进行疏伐,疏伐密度每公顷保留120株~150株;上层进行生长伐,每株目标树伐除干扰树1株~2株。油松高度达到21m以上时,培养第二代目标树,对胸径≥45cm的植株,进行单株采伐。

3杨桦天然次生林经营模式

林区范文篇10

关键词:国有林区和景区;品牌建设;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加强林业品牌建设,推进国有林区与景区品牌建设工作,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简称黑茶林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深入广泛学习“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美好、乡村宜居、康养兴业”为目标,指导和促进林业品牌建设及林业改革实践,创造了国有林区和景区品牌建设的新局面。

1林区基本情况

1.1社会情况。黑茶林局于1979年建局,是山西省直9大国有林局之一,地处吕梁山脉中部北段,局机关驻吕梁市岚县县城。林局下设8个国有林场、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和1个良种繁育实验基地,设森林公安与消防、防检分局、调查队、国资中心4个业务保障单位,机关内设13个业务科室,在册职工722人。辖区跨吕梁市的岚县、兴县、方山县、临县和忻州市的岢岚县及晋中市的祁县,共3市6县。1.2森林资源。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3586.39hm2,森林覆盖率为54%,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471万m3。植物种类有4门123科460属1014科,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云杉、白桦、山杨、辽东栎、五角枫等,动物种类有22目59科148属219科,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褐马鸡、金钱豹、麝等。1.3山系和水文。林区内主要山系有黑茶山、野鸡山、白龙山、南阳山。发源于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黄河一级支流蔚汾河、岚漪河、湫水河、北川河及黄河的二级支流岚河。境内海泼为920~2830m,相对高差1910m。1.4环境质量据监测,黑茶林区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1000~20000个/cm3,达到发达国家生态医院负离子浓度标准,PM2.5浓度为0.001~0.006μg/m3,比一级优良天气环境标准高5800~35000倍,PM10浓度为0.001~0.008μg/m3,比一级优良天气环境标准高8750~70000倍,符合富氧森林公园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pH值为7.0~8.0,总硬度为40~100mg/L,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挥发性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铜、锌、铅、镉、铁、锰、汞、砷、硒、六价铬未检出。

2林区和景区品牌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1指导思想。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逐步推广,黑茶林局发挥林区资源优势,立足提质增效,深入贯彻“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指导思想,全局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黑茶山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营林造林、管林护林、森林经营、生态扶贫和森林康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加强了国有林区和景区品牌建设。2.2取得的成就。(1)创新了造林机制。2014年创新造林机制,启动购买式造林改革,花钱买活树,花钱买结果,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有效激发了林区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2)细化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2015年创新森林管护机制,实施“资产化管护、精细化管理”,为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山定权、人定责、树定根”,确保管护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为林下经济大发展注入了活力。(3)开拓了生态扶贫新道路。2015年在县局合作造林中广泛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形成“能人领办实体、贫困户广泛参与、专业技术服务、合作建社增收”的生态扶贫新思路。2016年协助岚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这种机制与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高度评价与肯定,在2017年山西吕梁召开的全国生态扶贫现场推进会上得到各级领导和单位的赞誉,为全国林业机制创新及精准扶贫起了示范引领作用。(4)强化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景区环境。新修建旅游公路56km,健身步道12km,修建休憩点1000m2,建设管护驿站6座,设置宣传牌180块,实现了景区向外与省道、国道相接,景区内部景点之间的有效串联与辐射。林相改造146.67hm2,新造景观林566.67hm2。在造林营林方面,突出总体布局、开展灌木林改造,实施针阔乔灌混交,完善技术措施、建立责任清单,通过多年的经营建设与管理,景区内营造林呈现“远看成景观、近看有内涵、技术见规范、质效双提升”的特点。2.3获得的荣誉。2015—2017年,黑茶林局连续被省厅评为省直林区一类;201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山西省造林绿化先进局”,并给予100万元奖励。2017年5月,黑茶林局荣获全省农林水气系统“五一劳动奖”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双项荣誉。2017年9月,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大赛在黑茶林局召开,黑茶林局代表山西参赛获得“团体一等奖”和“特殊贡献奖”。2018年3月,获得“中国森林养生基地”荣誉。2019年5月,获得“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

3深度挖掘林区和景区文旅资源,积极培育森林康养产业新动能

2004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黑茶林局建设山西省黑茶山森林公园1处,总面积7071hm2,森林面积4696.7hm2,林木总蓄积为949458.3m3,森林覆盖率65%。建有南阳山森林风景区、白龙山避暑度假景区、饮马池高山草甸景区和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景区4个景区。2017年,林局在局属9个基层单位拟申请建设9个森林康养基地,面积达3908.8hm2;2018年8月份,河口林场饮马池森林康养基地经森林康养(景观)资源资产评估的价值达6349.14万元。3.1景区景观资源。黑茶山森林公园的4大景区及9大康养基地囊括了黑茶山林区内优质的森林资源和秀美的森林景观及丰富的人文景观。3.1.1森林风景景观资源。植物按海拔垂直分布的层次较为明显,既有低山浅山区的灌木林带,也有中山区杨桦林带、落叶松林带,还有高海拔分布的云杉、青杆、红桦和亚高山草甸。不同层次的植物品种随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风光旖旎,鸟语花香。黑茶山森林公园内丰富的植物分布、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悠远的黄土高原地域文化,乔、灌、花、草皆备,成片的天然林、人工林和寺庙、悬崖峭壁上的苍松翠柏,构成南阳林海、镶金叠翠饮马池、桦林季相、桃园花容、松林沐浴森林景观。3.1.2自然景观资源。黑茶雄峰、龙山秀岭、笔架山、白龙祠、干寿岩、护守门神虎等悬崖陡峭,怪石嶙峋,叠嶂拨峙;饮马池、云顶山山顶平坦宽阔;芳草萋萋,绿茵如毯的亚高山草甸有“小西藏”之美誉。黑茶山林区内水源充足,河流清澈,随处可见溪水、瀑布、水潭。三川河为南阳沟水库,湫水河为阳坡水库、曹家岭水库,岚河为岚城水库等注入清洁的水源,不仅满足了下游周边县域居民的正常饮水,而且夏季能供游人划船、游泳或垂钓,冬季水库结冰,可供游人开展冰上健身运动。水域周边的湿地是水鸟的天堂,黑鹳、白鹭、苍鹭、白天鹅、野鸭、鸳鸯等水鸟在水边觅食、嬉戏。3.1.3人文景观资源。地处湫水河畔的晋绥革命纪念塔,黑茶雄峰脚下的“四八”烈士纪念馆,饮马池的尉迟恭牧马传说,白龙庙、南阳山孝文古碑、九天圣母、万佛洞等山寺、庙宇、碑楼、登山石阶及各种遗迹、传说、神话等各有特色,各有寓意。岚县“八音”、临县“伞头”、岚城面塑等闻名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豆花开了”“岚城面塑节”“白龙山民俗文化节”等众多县域民俗文化旅游著名品牌为林区和景区人文景观增光添彩。3.2林区景区管理模式。山西省黑茶山森林公园4个景区、3个国有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模式。林局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组织各景区所在国有林单位开展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生态修复与森林文化宣传等工作。黑茶山森林公园四个景区都已挂牌,没有对外合作开发,景区也没有实行收费管理,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生态公益服务功能,与当地及周边县、市群众分享绿色成就。3.3共享生态建设发展红利。近年来,黑茶山林区驻地县域都在结合当地实际促进旅游业发展。岚县打造县区全流域旅游,“融太原经济圈,打造省城后花园”的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方山县建设省级名胜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兴县发掘培育“晋绥”红色基因,弘扬吕梁山老区精神,发展红色旅游;临县发展黄河渡口特色小镇与黄河地域“伞头”秧歌文化;岢岚县开发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园,将农林牧草相融合,文化产业、生态经济建设氛围浓厚,真正的森林旅游精华线路都在黑茶山林区国有林范围内。黑茶山林区顺应“夏养山西,康养山西”的新形势,针对林区景区内逐年增加的游客数量,且客源也不仅来自本地周边县域的现状,对国有林区资源管理、防火安全、服务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管理还停滞在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管理层面上,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新的康养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林区的支柱产业,森林公园建设的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对森林生态产品的需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逐步提升和“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的获誉,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工作重心转为森3深度挖掘林区和景区文旅资源,积极培育森林康养产业新动能林资源保护与公益林管理,结合丰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积极打造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新兴旅游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们走进森林,走进大自然,将黑茶山林区和景区建设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康复疗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想之地。

4加大林区文化宣传,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黑茶林局主动深入挖掘林区森林、人文、自然等方面的文化底蕴,举办林区摄影展和优秀职工评选、职工“五好家庭”等活动,举办“颂扬黑茶山”生态文学作品创作评选,举行“黑茶林局文化艺术节”等专题活动,举办“走进老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词活动和“走进林区、走进学校森林文化科教宣传”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贴进群众宣传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将生态文明理念在广袤的林区落地生根,宣传林区丰富的草根文化,让外面的世界了解林区,走进林区,也使林区的文化星火燎原,逐渐将黑茶山林区和景区品牌建设成为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5下一步的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