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家庭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1:27:39

困难家庭

困难家庭范文篇1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困难家庭范文篇2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困难家庭范文篇3

为解决我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73号)精神,结合地区实际,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2、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制定各县(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3、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统筹规划,细化目标,明确措施,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抓好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各县(市)要在国家和自治区统一政策的指导下,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对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居住年代等住房状况进行调查、统计,摸清底数,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状况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水平。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应当符合各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住房困难家庭指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无房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或居住在危险房屋(即危房鉴定达到C、D级)的住户。

20**年底前,和布克赛尔县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乌苏市、沙湾县、**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实现基本应保尽保。20**年底前,各县(市)都要全面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国有企业住房困难职工住房状况的调查和建档工作。

和布克赛尔县2008年底前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低保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乌苏市、沙湾县2009年底前将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2010年底前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各县(市)2009年底前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不低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家庭总数的70%;2010年底前对符合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基本解决。2009年底前,各县(市)要通过解危解困工程,基本解决国有困难企业中住房困难、经济困难的“双困户”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

2、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保障到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建设厅等部门《关于转发<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小区中必须配建5—10%的小户型廉租住房,新建、改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同时,要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中小户型住房向社会出租。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进行实物配租。在将住房困难的低保户全部保障到位的基础上,房价比较低的城市,可以将廉租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对低收入家庭实行住房保障货币补贴。

3、切实做好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工作。地区将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并针对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我区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具体意见。各县(市)财政预算安排要加大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支持力度。每年在预算安排时,应根据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状况及财政承受能力,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保障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各县(市)要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要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要鼓励社会多渠道筹资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对于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用于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廉租住房资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

4、加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应当专项用于购建城镇廉租住房、向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使用监督,确保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专款专用。对于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1、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2、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的原则,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优选规划设计方案,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合理确定,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县(市)每年要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县(市),年度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原则上不低于商品住房供应量的15%。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设水平。

3、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政策性住房,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上市交易,购房人确需转让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后需要出售的,按出售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取得完全产权,具体办法由各县(市)人民政府确定。本实施意见出台之前已签订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的,可按原政策执行。

4、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建房工作要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建设厅监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清理和纠正干部职工住房工作意见的通知》(新政发[2006]26)文件执行。不得借集资建房名义,重复享受房改优惠售房政策,扩大住房建设面积标准,不得变相搞房地产经营活动。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

1、加强解危解困住房建设管理。解危解困工程保障对象为国有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分流职工中经济收入低,既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又不属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和住房达不到(即危房鉴定达到C、D级)要求的危房户。20**年底前,各县(市)要结合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认真组织力量,对国有企业困难住房职工的住房状况进行摸底调查,逐房登记,建立档案。实施住房解危解困工程,要坚持职工自愿原则,按照因地制宜、民主决策、稳步实施的要求,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坚持三者合理负担。具体工作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实施城镇国有企业职工住房解危解困工程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6]149号)规定执行。解危解困住房上市交易要依照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对违反解危解困工程政策,扩大销售范围,进行商业活动的,要严肃处理。

2、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各县(市)旧住宅区改造必须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统筹规划,并应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有机结合。在编制旧住宅区改造规划,制定旧住宅区改造政策时,要充分尊重被拆迁居民的意愿。要与推动城市发展相结合,与土地资源整合相结合,与促进就业再就业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要对全区旧住宅区进行逐户的调查,因地制宜地制定改造规划,确保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

3、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1、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设部门要严格把关,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城市新审批、新开工的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要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规模,要优先保障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解危解困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2、落实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政策的,各县(市)要切实保证供应,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

3、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原则,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4、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尽快建立住房档案,具体落实到人头,数据要求准确翔实,并于20**年底前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调查和建档工作。调查建档案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监管。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各县(市)务必于20**年10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适时调整、完善住房规划,建立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储备。20**年底前,各县(市)要完成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向社会公布,经地区审核后报自治区建设厅备案。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5、继续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各县(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长期性、复杂性,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认真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要以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为重点,严厉打击房屋销售环节中的各种违法违规和欺诈行为,控制开发商和中介机构的恶意炒作行为,防止过度渲染房价涨势,误导消费。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主体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环境。要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来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职能。

6、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县(市)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明确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完善本地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措施,编制住房保障实施方案。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住房保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作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保障到位。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做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相关措施。要优先安排规划审查,按照便民、利民、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交通出行方便、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区域建设保障性住房。发改部门要会同建设部门抓紧制定我区新建廉租住房的项目和中央、自治区预算内投资对我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意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我区廉租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同时,要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2002]2503号)规定,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具体意见。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解危解困住房的建设用地。民政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的具体意见,及时提供低收入家庭收入变动情况,为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7、加强对县(市)的监督指导。各县(市)人民政府是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责任主体。地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行署的部署和部门职责分工,抓好相应的政策指导,强化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行署对县(市)政府的目标责任管理,确保责任落到实处。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宣传培训,推动各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困难家庭范文篇4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自觉主动参与,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好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突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本次联系的困难家庭由民政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范围内重新确定,重点加大对特困家庭的帮扶力度。对纳入民政部门统计范围的特困家庭,全部安排党员干部联系,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坚持解决困难,完善救助机制。领导干部不得动用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倾斜个别困难家庭,要多从党员干部作风和政策层面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协调民政部门调整完善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等制度,使困难家庭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二、参与人员及结对安排

本次党员干部联系的困难家庭,主要是指由民政部门重新从全市城乡低保家庭中确定的特困家庭,以及其他因大病、重残、年老体弱、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原因陷入困境的家庭。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牵头组织,与系统内中层以上干部和来龙包村单位或驻龙单位干部捆绑包帮的方式进行结对联系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联系困难家庭工作,使党员干部切身体验困难群众疾苦,深入了解各级民生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和整改工作,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建立起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具体工作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经常联系走访。结合党日活动、基层调研、推进业务等工作,通过到户、电话、信件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了解群众疾苦,掌握村情民意。每月要至少沟通联系1次;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集中走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前和活动期间,至少分别入户走访1次;活动结束后,每年至少入户走访3次。

2.开展谈心交流。深入了解困难家庭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加强精神关爱和心理慰藉,鼓励其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帮助解决困难。党员干部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区别不同家庭实际困难,采取灵活多样、务实有效的措施,从衣食住行、就医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适当帮扶。帮扶中要搞好统筹平衡,做好联系对象的教育引导工作,防止出现攀比。

4.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困难家庭的意见建议,分析反思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改进作风、推动工作。

5.推动政策落实。了解各项民生政策在基层实施情况,注意发现政策盲区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促进政策完善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困难家庭范文篇5

一、充分认识实施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年来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相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通过预算安排、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多种渠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部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救助;对****籍职业学生实行了补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我区资助非义务教育段贫困家庭学生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办法和完整的资助政策体系。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资助面偏窄、标准偏低等问题愈发突出,资助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施非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经济负担,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有利于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及要求

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原则,实施以政府助学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积极参与的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1、奖学金。中央和省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为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在校生的14%,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1档1000元,2档2000元,3档3000元。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按照公安部门户籍改革和“村改居”以前实际农业户口为准)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2年,第3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4、政府助学金。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具体分为1档500元,2档1000元,3档1500元。政府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普通高中在校生的8%。

5、经费来源。非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开始实施,其经费来源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负担,省政府奖学金由省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40%由中央、省、市财政负担,60%由区财政负担;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所需资金,40%由省、市负担,60%由区财政负担;

(二)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继续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我区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开展。

(三)落实学费减免等政策。非义务教育段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救助政策。

(四)争取社会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资助政策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体局、财政局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指导、检查、督促各学校开展工作。教体局成立“资助管理中心”,切实抓好落实,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各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充实、配备专职人员,制订具体管理办法,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校长负责制。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要按《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71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教财字〔2007〕19号)的要求,设立专门学生资助机构负责此项工作。

(二)确保资金落实。区财政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区级应负担的资金,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困难家庭范文篇6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20*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20*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20*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20*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困难家庭范文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法;受教育权;法律执行;立法价值

相关立法研究,[1]体现出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教育缺失或失位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教育法的制定有助于家庭教育规范化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章从家庭教育立法的价值出发,结合历史与当代家庭教育政策文本总结经验,找寻家庭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家庭教育立法建议。已有法律法规为制定家庭教育法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家庭教育主题的立法,是于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的《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2],这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家庭教育法制化进程。把时间线拉近到当代,发现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颁布了适用于地区的《家庭教育法》[3],且法律内容进一步把家庭教育的内涵广义化,指向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活动,并对相关职能机构职责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如何选择优先对象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大陆地区也有先行法规示范,如江西省2018年颁布了《江西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4],另外,重庆市、贵州省、山西省等省市也相继颁布适用当地的家庭教育相关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对本省(直辖市)制定家庭教育法规的目的进行阐释,规定了本省(直辖市)家庭教育法的适用范围、主管机关及其负责处理的事项,还包括明确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的相关机构团体和权责,家庭教育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等内容,这些都为我国整体上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家庭教育立法价值

家庭教育法应与其他法律一样,不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存在,另外,家庭教育事业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立法需要与时俱进,并在个人和社会不同价值需求主体间,寻求对立和冲突的权衡。新时期家庭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形势、需求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家庭教育法的缺失与新形势不相适应,进一步明晰家庭教育立法价值有助于坚定家庭教育法律的制定立场,明晰立法的现实条件。(一)满足社会现实需求的社会价值1.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问题更为凸显高龄少子化社会到来,加之“全面二孩”战略的实施,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目前社会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与二孩政策并行相互影响的局面,这对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动,实现“幼有所育”成为现实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伴生出高龄化现象,从而催生大量的“四二一”家庭,这使得传统的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模式发生了逆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倒金字塔型核心家庭数量的增加,社会中隔代教育现象更加普遍存在。另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幼儿三点半托管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治理问题,这都是家庭结构变动导致的伴生产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家庭结构变化需要法律适应。立法保障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资源供给,是让更多家庭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保障。2.家庭教育亟需指导和规范《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结果显示,温暖的家庭是学生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深刻反映了子女对家庭的依赖、重视及对家庭教育的期望。[5]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家庭教育表现出盲目性,亲子陪伴、学习辅导、氛围营造、校外培训参与“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广泛存在。另外,部分研究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度不充分,即“丧偶式教育”等问题也十分突出,父母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胜过其他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显示出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非常强烈,亟需法律对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规范的指引、科学的评价。3.教育问题层出需要立法规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恶性案件并不鲜见。2018年2月28日,广西河池大化发生韦某虐待女童事件;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阮江市的泗湖山镇发生了一起一名十二岁男童吴某康由于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砍杀母亲的案件;同年12月22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发生了广受舆论争议的殴打女童案件;同年12月31日,湖南省衡阳市的衡南县三塘镇发生一起一名十三岁少年罗某由于家庭纠纷锤杀父母的案件。诸如此类都在警示着相关法律的空缺。面对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恶性案件,一般会被认定是其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父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将未成年人教育失败的责任简单归咎于其父母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将未成年人接受家庭教育的问题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思考。法律一方面代表着国家意志,具有调节个人行为的规范作用和道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法律制定必须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最低标准。(二)弥补现有法规不足的法制价值家庭教育法立法前期的政策、规章、制度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探索和经验储备。通过分析现有的法律规章包含的家庭教育内容,发现我国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家庭教育的价值旨归。1.现有法律法规主要强调父母教育子女的三方面义务首先,父母对子女要负监护责任。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职责范围:“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006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的监护人必须为未成年人创造和睦、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依法履行监护的职责,保护好“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并明确了对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到被监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行为进行惩罚规定。[6]其次,《宪法》和《婚姻家庭法》中提出父母必须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父母有义务教育其子女,保证未成年子女依法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均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7],“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再次,父母要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8]另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概言之,已有法律法规对父母教育子女的三方面义务包括了监护义务、保证子女受教育权的义务、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的义务。2.制定我国《家庭教育法》的法治价值法治是人类文明成就的标志,我国教育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下一步是加快制定家庭教育法,有助于建设法治中国。[9]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单纯将家庭教育立法直接纳入到现有法律之中,这样的观点缩小了家庭教育法的范围。因此,亟待从高位层面、国家层面去入手制定家庭教育法,我们期待以一种专门的法律形式去进一步明确法律定位、法律职责,因为对家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配套制度进行明确的界定,是提高当下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质量的根本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概言之,家庭教育法所需要面对、调整和处理的法律关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涉及到的立法内容也很难为已有的某一类型的法律门类所完全包容,因而家庭教育法具有独立立法的必要性、独立的立法空间以及具有专门法典的属性。

二、我国家庭教育立法面临的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制定家庭教育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拥有充足的历史与当代经验,但是制定家庭教育法面临的阻碍不容忽视。(一)普通民众的家庭教育法制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日益进入公共视野范围,分析在家庭教育这一领域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属于私人领域,公权力不应当介入,但是家庭教育本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全社会系统性工程,仅依靠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自觉性来承担起这项重任,效果往往是不甚理想的。普通民众对于家庭教育这一领域往往持有保护隐私的态度,认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事情,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整体上由于传统观念限制,我国普通民众的家庭教育法制观念还十分浅薄。而事实上家庭教育广泛涉及到心理、教育及卫生众多领域,这需要进一步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加强社会宣传等多项抓手加以整合保障,家庭教育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还十分缺乏。(二)已有法规对家庭教育内涵界定较窄山西省、江西省等省市颁布了家庭教育的地方性法规,具体内容均把家庭教育界定为父母或监护人对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履行教育职责,都没有把为了增进亲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家庭功能的各种教育活动作为法规目标,而是出于下位法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上位法而作出相关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但是缺少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代之以较多的口号式规定,其对家庭教育指引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内容上只关注家庭教育中的单一方面,缺少连贯性,这使得家庭教育法规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特别是显现出家庭教育法律法规规制对象单一的问题,现有的法律目标主要界定在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群体,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承担家庭教育的义务,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以命令式的语言要求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的义务而没有立足于父母来思考家庭教育,对父母这一群体的法律保护十分模糊。(三)家庭教育相关法律缺乏对特殊群体的关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若是立法者和法官运用了他们的特权、权力改善了相对不利者的实际状况,那么他们也就达到了普遍改善所有公民的状况的结果[10]。”我国现行的家庭教育法律法规中很少有规定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特别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的内容。而当代中国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城乡二元结构分化较为严重,居民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等问题都隐含着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因素,因此制定家庭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需要考虑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和重组家庭、以及服刑人员的家庭等一系列特殊群体。事实证明这些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的开展面临着极大困难,如果法律无法特别对相关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予关照和保护,那么法的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公平正义的《家庭教育法》。

三、我国《家庭教育法》的制定策略

困难家庭范文篇8

多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加大解决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结合实际,现就加快我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居住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对城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改善农民工等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关键时期。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力争在今后5年内基本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不断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二)以政府主导为重点,加快建立层次合理、形式多样、标准适当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式,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和住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城市住房保障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基本居住需要为目标,力争到****期末,使全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住房困难的家庭,应由政府提供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收入处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以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目前以购买或承租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今后随着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的扩大,逐步纳入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三)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20****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和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要对符合住房困难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县(市),要把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至2010年,全省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四)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各地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住房保障方式。实物配租户数控制在应保障户数的一定比例以内,主要解决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和其他急需救助家庭。实物配租房源采取政府新建或采购、收购等方式解决。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的面积原则上按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内确定。实施实物配租的家庭,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五)多渠道解决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关键是加大投入力度。要按照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加大对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各地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年度计划,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省财政对困难县(市、区)给予适当补助。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除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外,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在全省县城以上房地产开发税收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廉租住房建设。五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补贴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六)建立健全廉租住房管理机制。建立廉租住房档案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严格廉租住房或补贴申请、审核、公示、退出等管理,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切实落实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对公示无异议的家庭予以登记轮候,对享受廉租住房家庭的收入、资产、人口及住房状况等建立档案,并进行年度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对其住房保障资格、方式等及时进行调整并书面通知当事人。经审核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应及时收回其承租的廉租住房,逾期不退回的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七)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标准。各地要严格按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住房水平等因素,根据上年商品住房供应面积,按照一定比例,制定落实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实施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增加面向社会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尚未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前,每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商品房供应面积的15%。经济适用住房以中、小套型为主,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八)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未享受过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包括按房改政策购买原公有住房,购买安居工程住房、解危解困住房、国家或单位给予了补贴的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军队复员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由各地确定,原则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内、住房面积按当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60%以内确定。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家庭成员全名制,一个家庭只能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家庭成员的资产收入和住房面积必须合并计算。

(九)努力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主要由政府直属的非盈利性机构组织实施,实行工程项目招标或委托代建,也可采取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的方式,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具体实施办法另行规定。

(十)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制度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或承租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报省建设厅备案。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的转让管理,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真正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的出售价格及租金标准,由各州、市、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审定。

(十一)加强对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要纳入各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集资建房实施单位限定在符合《若干意见》规定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各州、市、县(市、区)符合利用自有存量划拨土地集资建房条件的单位,经报请所属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州、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核下达经济适用住房计划指标;省级和中央直属符合条件的企业及事业单位,经报请所属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建设、国土资源部门审核下达经济适用住房计划指标。

(十二)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管理。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签订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按照规定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应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和“划拨土地”,并在产权人备注栏中填写申请家庭所有成员姓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的不得上市交易;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的可以转让,但按照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有关规定执行,政府可优先回购。

(十三)重视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要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建设满足农民工居住需要的租赁住房。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符合农民工居住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对用工单位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的安全、卫生等状况,要加强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十四)加大住房公积金缴存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使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通过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其住房保障能力。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力度,使所有企事业单位履行住房公积金的缴存义务。

(十五)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要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鼓励低收入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住房问题。各地住房公积金使用计划,要优先安排低收入职工购买或租赁住房。要根据各地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和职工收入状况,适时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期限和首付比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要清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收费项目,取消强制性抵押住房保险及其他不合理收费,提高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住房消费能力。

五、加大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

(十六)切实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各城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时,应根据当地住房年度建设规划,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条件下,优先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计划,并实行计划单列。不论是使用原有建设用地还是新增建设用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计划,不得低于当地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批准年度城市用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提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划拨方式取得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依法应缴纳的补偿、安置等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精简高效、求真务实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缩短建设用地投入使用周期。要加强跟踪管理,严禁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的划拨用地用于商品房建设。在办理供地手续时,根据发展改革、建设、房管、城市规划等部门出具的意见,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套数、面积、投资额、开竣工时间、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土地使用条件。城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按一定比例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成本价收回,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套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告和方案中明确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具体范围、套型、套数、面积、投资额、开竣工时间、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等土地使用条件,并作为签订普通商品住宅开发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附加条件。普通商品住宅小区中配套建设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对应的建设用地,仍以行政划拨方式提供。

(十七)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的征收力度,确保土地出让收入足额征缴入库,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资金支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的有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保本微利的原则下,支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十八)加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及时办理审批和核准手续,严格建设标准,落实建设条件,加强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的稽查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六、加强对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负总责,对各州、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每年与各州、市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部署安排工作,经常研究住房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土地供应到位;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计划的完成情况。为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和办法措施,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主导、建设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困难家庭范文篇9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2007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2007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2007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困难家庭范文篇10

一、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目标,扩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覆盖面和受益面,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加快形成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和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等多渠道并举,多形式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完成现有旧住宅区的综合改造,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基本解决。按照这个目标,2008—2010年,全省每年保障廉租住房家庭1万户以上,每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覆盖面和受益面

(三)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对象。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要加快实施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底前,全省基本实现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廉租住房“应保尽保”。2008年起,将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人均收入在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两倍之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或3人以上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5平方米的家庭,在2010年底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平均住房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住房价格水平等因素,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可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加快保障进度。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等方式,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对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及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尽可能实行实物配租。实行实物配租,可根据房源落实情况轮候实施到位。现住房面积已经达到廉租住房保障水平80%以上的保障对象,原则上实行货币补贴。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每户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控制在建筑面积36平方米至50平方米之间。具体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考虑家庭人口情况合理确定,实行动态管理,于每年3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实行货币补贴的,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对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货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不低于市场平均租金的60%。

实行实物配租的,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在保障面积标准以内的,其租金按照《浙江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定标准收取,超过保障面积标准的部分按照当地公有住房租金标准缴纳;对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保障面积标准以内的,其租金标准可按低保家庭廉租住房租金标准适当上浮,超过保障面积标准的部分按照当地公有住房租金标准缴纳。具体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

(六)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各地要采取新建、改建、收购、调剂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增强政府调控和保障能力。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近期要适当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相对集中建设。

(七)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确保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1按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以上或土地出让金总额的2%以上提取;

2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

3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资金,特别是保障资金不足的地方,要加大财政预算专项支出;

4直管公房出售、出租以及拆迁补偿资金的结余部分;

5社会定向捐赠资金及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

对廉租住房保障任务重、保障资金来源困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建设厅、省发改委制定。

(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成员、收入、住房等状况进行核查,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对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其家庭人均收入连续一年以上超过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的,或因家庭人数减少、住房面积增加,住房面积超出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住房面积标准的,应收回承租的廉租住房或停止享受租赁补贴。对因未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状况获得廉租住房保障的,以及擅自改变房屋用途,转租、转借廉租住房,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居住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收回承租的廉租住房或者停止发放租赁补贴。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严格界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下、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48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优先供应本地户籍、无自有住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凡已享受过房改购房、解困房、安居房等优惠政策且相应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平方米的家庭和已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不再享受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按照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适用住房有效供给,对高层、小高层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增加的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各地要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需求,合理安排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坚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节能省地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运作方式的改革,可以集中建设,也可在土地出让条件中约定,在商品住房建设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作为经济适用住房房源。

(十一)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实施方式。对符合申请经济适用住房条件又有购买能力的家庭,可通过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改善家庭居住条件。对符合申请经济适用住房条件,但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暂无购买能力的,可以实行租赁,也可以实行“先租后买”、“租买结合”。具体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对有稳定的补贴资金来源、房价相对稳定的城市,可实行一次性货币化补贴的方式,鼓励符合申请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购买商品住房。

(十二)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5年之内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规定回购,具体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的,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或经济适用住房转让成交价与原购买价格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后向政府交纳的土地收益等差价款比例不得低于50%,具体交纳比例在考虑足额补收土地出让金以及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因素的基础上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已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可由政府按规定回购,或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具体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定。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或出租。

(十三)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区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职工家庭购买的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售或出租,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

四、努力解决和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改造。对成片集中主体结构质量完好的旧住宅区,要以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以房屋维修养护、完善配套设施、绿化美化环境、提高节能性能为内容的住宅区综合改造工作,力戒大拆大建。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要求农民工自行解决居住场所的,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有条件的用工单位,应在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中配套建设农民工公寓,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工生活配套设施用房,可以集中建设集体宿舍,向农民工出租。农民工公寓不得出售。“城中村”改造时,可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引导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为施工现场农民工提供标准化的临时宿舍。

(十六)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应。按照“总量平衡、区域平衡、落实项目”的要求,保证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量的70%。继续落实有差别的住房消费税收政策,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加大住房需求调节力度,引导住房合理消费。

(十七)积极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要积极引导城市居民特别是新进入城市就业安家的各类人群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居住问题。各地可集中建设一批经济租赁住房,用于解决城市中低收入无房户、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等住房问题,合理确定租金标准,并保持相对稳定。集中建设的经济租赁住房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套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享受国家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要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和规范住房租赁税收政策。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租赁房源、租金价格信息,规范租赁行为,维护租赁双方合法权益。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八)进一步落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用地政策。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旧住宅区综合改造,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各市、县(市、区)在编制申报年度建设项目和用地计划时,要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单独列出,其用地指标一般不低于居住用地的10%。省国土资源厅在下达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时应优先保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需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指标不得挪作他用。

(十九)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各市、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解决好住房保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房地产调控联席会议的作用,研究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从2008年起,省政府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列入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

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省建设厅作为城市住房保障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牵头协调工作,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研究制定城市住房困难认定标准,并会同省法制办等有关部门抓紧修订《浙江省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浙江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省民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认定标准。省财政厅要会同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制定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专项补助政策。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国税局要督促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支持政策,并制定相关具体实施办法。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要会同省建设厅、省财政厅,制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金融支持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十)强化政策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在2007年底前,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制订2008—2010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和2008年年度实施计划,报省政府备案,杭州、宁波市同时报建设部备案。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申报、审核和退出制度。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在2008年3月底前,确定当年本地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同时制订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报、审核和公示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调查审核,负责提供低收入家庭的证明材料;各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申请人家庭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要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住房保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二十一)加强监督检查。各市、县(市、区)政府每年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省监察厅要会同省建设厅等部门,加强对各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