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2:29:02

开发策略

开发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土地流转;乡村旅游;旅游房地产;利益相关者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农村进入试点阶段。各地陆续出台相应政策落实,如2016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功能性;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等1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农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农家建筑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项目。乡村旅游地产开发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也为乡村旅游项目落地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平衡好政府、村集体、农民和企业的利益是一道必答题。

1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前困境

1.1规划布局缺乏统一

由于多数农村在之前的建设时布局规划没有统一,村内建筑杂乱无章,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布局分散,加上建设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村内道路建设不完善,且道路窄小。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短缺,一方面没有可供观赏的景物,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造成整体村容村貌较差。在保持农村基本风貌的基础上,需要尽快解决村庄无序建设、建筑文化不统一、土地浪费等问题。尤其对村民居住区要重新配备好排污设施,以此减缓对村落环境的污染。

1.2各村村民住宅建设新旧不一

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大多涉及多个村落,村落虽然相邻分布,但是位于外侧道路附近的住宅外观建设较新且建设质量好,而内侧村落的村民住宅由于建造年代不一,造成了房屋新旧程度以及外观有很大差别,很多房屋居住年久,有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另外有些住宅由于居住年限较久,造成房子的外貌存在很大差异,加上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很多已经居住了很久的住宅没有资金去维修,以至于很多建筑没有得到及时维护[1]。1.3村政基础设施不完善首先是给水设施,村民都采用压井取水的方式,取水方式较为古老且不方便。其次是排水设施,在开发之前为排水方便,各户村民在自家修建排水沟,布局混乱且没有基本的污水处理方式,大部分村民都是直接将污水排入河流中,导致村落溪流水渠被污染。最后是绿化景观,有些村庄的自然生态景观相对来说较为完整,没有受到严重的人力破坏,但是由于大部分村民还是采用传统的锅灶烧饭,很多可供利用的景观资源被破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2土地流转下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现状

一方面,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可以更好地解决乡村旅游用地问题,也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地产开发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既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又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发展。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以特殊的农村产业优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为农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增加产业附加值的致富新路子。

2.1整理土地,分批流转

土地整理主要是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在政府牵头下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进行整理,将原有零散用地归并整合,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用地的集中与增加[2]。但有些地方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将农户集中安置,而是保留了核心景区内的农房用于发展特色小镇[3]。成立农村土地银行———农村合作社。开发前期在政府引领下,由引入的投资发展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成立了“农村土地银行”的农民合作组织,首先由村集体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统一集中在村集体的手中,然后再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引入的投资发展企业经营,形成了政府、村民、村集体和企业四赢的局面。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旦存入“土地银行”便会有一定的比较稳定的利息收入,而且“土地银行”所获得部分利润会根据农民存入面积进行二次分红。

2.2改造与置换新建宅基地

政府一方面采用“不征地不拆迁”的方式,对村内的道路主干道两侧的农房进行保留及改造,通过让村民参与入股经营,以增加产业附加值来提高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对无法置换的宅基地进行新建农房,进行外观改造,保留主体结构,形成规模化的发展[4]。

2.3农用地流转促成休闲农业

农用地主要流转给种植大户,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集中在改造核心区以外的其他村组;另外,通过对周边农用地集中整治,打造了观光、体验、旅游等主题农业带,并成立花生、山里邻居食用菌、山里人家养殖、桃源瓜果等产业合作社,小规模种植可以直接找村民流转,规模较大则通过村集体集中流转,通过农用地流转促成休闲农业,可供游客采摘和游玩[5-6]。

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开发过程分析

3.1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及诉求分析

3.1.1政府。政府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经济社会变革以来,很多地方政府采用“土地财政促发展”的模式,其中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包括经济发展成果的好坏。政府在开发中的利益诉求如下:一是要开发好土地、完成有效耕地面积持续增加的任务;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获得一定的土地资源,打破制度的约束;三是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以往的生产方式;四是吸引更多的旅游地产投资企业投资项目,进而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五是可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农村设施的升级,使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得到一定的融合,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7]。3.1.2旅游地产开发相关企业。投资开发相关企业是携带大量资本与技术的组织,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发中投资开发相关企业利益诉求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资源的增值潜力;二是依托产业发展后带来的经济利益;三是以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赚取经济利润等。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建设中,投资开发企业不仅可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报酬,此外,随着开发项目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及营销推广,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将来在投资相关乡村旅游地产带来很好的品牌效应[8]。3.1.3农村集体组织。村集体作为村民自治和管理组织,承担着统一集中和管理土地的工作。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村集体组织的利益诉求有:首先利用土地的统一整理,逐步实现村庄、房屋、道路、田地等的综合治理,使村集体工作有效进行,并降低成本;其次是获得更多的优质农地,使土地实现规模集约利用,加快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最后是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用地指标和资金来源,为农村生态文明环境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以此为村集体组织缓解一部分经济压力。3.1.4村民。村民虽然拥有土地的直接使用权,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教育文化程度不同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缺少深入认知。为此,村民的利益诉求是:一方面,在面临农用地、宅基地等即将被占,以及流转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时,采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因此在开发中,村民们比较注重开发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能够得到改善,能否增加农产品产量,以及收入是否能够增长。另一方面,村民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还比较担心在土地流转后由于面临没有直接的土地收入,开发能否持续保障村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提供就业机会,并以此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根据上述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四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得出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如图1所示。

3.2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因土地流转而造成的主要矛盾

3.2.1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一方面,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部分村民之间的土地流转,没有书面合同,只是口头说明,有的即使签订了合同,但是合同内容不够完整,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规定也不明确,这些情况都很容易造成纠纷。另一方面各方主体错位与缺失。企业和村集体认为,与每户村民签订合同的过程太过琐碎,因此,村委会在村民不知情且没有签字委托的情况下,替代村民与企业直接签订了相关合同,造成很多责任不明的情况,在前期开发中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土地流转不规范、程序不到位而引起的[9]。3.2.2村民受传统思想束缚导致前期开发停滞。在前期开发中,由于要进行土地流转,很多村民受传统思想束缚,经济意识淡薄,一些村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流转的问题仍是茫然的。在村民看来,现有的稳定生活胜于一切,因此,村民缺乏动力和意愿去进行生产方式的改变。村民祖祖辈辈与土地为伴,以土地为生,尽管现在有些村民并不完全依赖于土地产出收入,但是固有的保守思想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态依然存在,村民依然把土地看成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这对乡村旅游地产的前期开发造成了一定的阻碍。3.2.3各方信息传达不通畅。在前期开发中,由于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导致政府、村民、村集体、企业合作关系中,缺乏信息传达机制,产生了很多矛盾[10]。因此,处理好各方关系并有效传达各方意见的关键,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传达制度。因为,不规范的信息传达会造成前期开发的无序性。由于信息传达不畅,村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地尊重,产生了误解导致前期工作无法推进,企业没有充分了解村民的想法就随意建设,政府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服务作用,以致于造成了很多矛盾。3.2.4各方利益诉求不同造成纠纷。乡村旅游地产前期开发中各方的收益分配关系过于混乱,这对于乡村旅游地产开发和建设十分不利。政府、村集体组织、村民及旅游地产投资相关企业都是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因为各方所处的角度及经济利益不同,各方的诉求也不尽相同,产生很多问题,主要矛盾是在开发前期与后期运营中利益分配不明[11]。在进行开发时,因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相继产生的大大小小的矛盾问题不断出现,政府希望能够对开发成本进行压缩,以最小的投资来获得土地;村民想增加自己额外的经济及精神补偿;村集体则为获取更多基础设施而想增加利益:企业则在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很难或根本无法找到利益平衡点。如何处置在不同利益所有者的分配问题,是解决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关键。

3.3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主要矛盾的解决思路

3.3.1政府部门强化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服务和监控工作。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够保障开发的顺利进行,从开展土地流转前到开发后,政府应发挥其服务和监控的作用,从项目的可行性到资金的投入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除了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监管机制监督项目的实行,加大服务力度对村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外。另外,还对村民群众开展一系列的宣讲活动,向人民群众普及土地综合整治中会涉及的法律法规,把村民的话语权放在首要位置,倾听民众意愿,以此来监督开发的流程,制定合理规范的监督机制,推动乡村旅游地产的有序开发。3.3.2企业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最大程度保护农民权益。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各方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权利,并与村民签署协议,确保农民收益获得最大化。村民获取经济来源的方式主要有入股合作社后根据经济效益和入股比例获取一定的分红以及企业为村民提供多方面的就业岗位,从而获取工资收入,此外企业优先安排村民社员就业,保障村民的主体权利,还主动提出为村民提供上门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3.3.3村集体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机制。村集体在乡村旅游地产开发中不仅在前期开发中发挥其统一集中土地进行土地流转的作用,在开发中还建立了有效地信息收集和信息机制,为村民与政府、村民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有效地传达各方意愿。在开发初期由于各方沟通不及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在邀请专家进行分析的同时迅速制定了相关制度条例,沟通各方的需求。村集体建立的信息收集机制可以及时地了解政府、村民、企业需求的动向,以此来调整开发策略,防止出现漏洞和弊端,实现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平性。3.3.4建立多方合作机制,达成利益共享。通过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各方协调分工,及时有效的解决前期开发中所遇到的利益分配问题。在多方合作机制中,企业拥有管理技能,但缺少了解本土文化的员工,村民了解本土文化,但却缺少专业的管理技能。由于双方没有有效的结合,因此无法使开发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开发中企业向村民提供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并雇佣一些村民作为工作人员,使得开展工作时更加专业。这样使各方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政府严格也监督企业与村民(员工)的工作,确保村民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各方相互合作、监督及制约。利益的相关性使得各方会互相考虑,包括政府目标、村民目标、企业目标及村集体目标,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很好地解决了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问题。综合以上解决思路得出前期开发中政府、村民、企业、村集体四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如图2所示。

4土地流转下乡村旅游地产的主要开发策略

土地流转下乡村旅游地产的主要开发策略见图3。

4.1引进“政府引领,农户参股,企业经营”的开发方式

首先政府与投资开发企业可以合作共同成立投资发展公司,再在政府的牵引下由村集体统一集中土地分批进行土地流转,随后村集体、村民、投资发展公司共同组建“农村土地银行”———合作社进行统一开发管理。村集体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在村集体的手中,然后再由村集体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方式,统一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农户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持股分红,入股后土地具有的承包关系没有发生改变,企业得到土地的经营权,在流转土地后,企业还要负责合作社后期的经营管理。

4.2提出“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开发理念

乡村旅游地产开发建设的前提是要保护好村庄原始自然环境、弘扬历史文化、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开发建设工作持续进行。针对每户村民、每个村落的住宅特点,分别设计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建筑。尽量保持村庄原有空间格局不被破坏。任何乡村的村庄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代码,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村庄在空间布局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地形相附会,自然景观会和建筑相和谐,村民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构成了乡村独有的空间布局,这也是一般旅游地产开发无法具备的特质。

4.3构建“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开发思路

“一村一品”是对每个村按照其不同的资源优势发展产品和产业。“一户一特”是一户一个建筑风格,并根据村容村貌发挥其特色之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分块打造多个观赏性体验性功能分区。针对村容村貌特点,为每一户设计各种个性化的景观要素,为将其有效烘托出来,由设计师设计不同的体现浓浓乡愁的建筑风格。

4.4实施“互联网+

三农”的开发路径“互联网+农民”,乡村旅游地产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进行产业开发,通过打造多个农业产业基地,把农副土特产品转换成商品,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除了开发产业基地以外,通过与村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共同管理,如大豆合作社、花生合作社和芝麻合作社等,让农民积极参与其中。“互联网+农村”,通过将互联网与农村旅游完美结合。让当地的一些农产品和农村旅游完美结合,推动产业调整。“互联网+农业”,通过对地区地情的具体分析,找出适合各个土地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刘涛涛.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以旅游城市宜昌为例[J].旅游纵览,2016(3):206.

[2]黄欣玲,曹冰凌,吴青林.略论宾阳县大陆村乡村旅游地产的发展前景[J].度假旅游,2018(12):158-160.

[3]郑诗茵.乡村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组织研究[D].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

[4]潘林,丁明.政府主导大规模土地流转下农民参与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四县的问卷调查[J].经济与管理,2015,29(2):68-73.

[5]林霞,杨虹.旅游地产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宋隆小镇为例[J].乡村科技,2018(22):33-35.

[6]王玉创.三瓜公社:这个“网红”为何红[N].中国旅游报,2018-07-23(A01).

[7]田露.农村土地向旅游用地流转的法律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8(10):105-106.

[8]罗锦泽.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9]闻艳云.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乡村旅游地产开发风险定量评估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10]黄忠伟.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风险的产生机制与防范策略:基于博弈论视角[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4):936-940.

开发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品牌;孝文化;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

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品牌形象建立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对城市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着力保护当地文化资源,以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为主导,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将这些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品牌设计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城市内涵,同时独特的文化底蕴也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灵魂所在。孝感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在这个有着自己独特地域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神话传说的城市里,为打造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效应,在此重点探索以“孝文化”为切入点,以年轻化的城市文创设计思路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符号,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开发出符合当代人们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的城市文创产品,服务特色产业提升城市品牌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城市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城市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

国际上许多超级城市都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重要手段构建城市品牌,文创强国十分注重文创产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例如家喻户晓的梦工厂迪士尼、俄罗斯套娃等设计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城市文创形象,传播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许多国家己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创产品开发经验。如今国内不仅一线城市非常注重城市文创的开发,包括长沙、杭州、成都、昆明等城市也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G20杭州峰会上,出自杭州文创企业的丝绸伴手礼、国宴用瓷、文艺演出等让城市品牌大放异彩;成都的大熊猫元素以及围绕大熊猫所设计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结合当地的美食、休闲文化,使这座城市形成独有的品牌形象定位。城市从来都不乏创意,而这些城市成功的文创开发经验是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参考和实践的。

(二)孝感城市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

虽然孝感是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孝子之乡”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但经市场调研发现孝感城市文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年轻化的市场是脱节的,目前的文创产品大多还处于民间自发、自产、自销阶段,品种单一、内涵不足,缺乏当地文化特色,纪念意义不大。很难找到能够代表当地城市特色的文创产品,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的传播影响力不足,还未能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文创产业,因此可见孝感的城市文创产品还存在着巨大的开发空间和潜在机遇。

二、孝感孝文化名城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挖掘、提炼孝感民间传说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特色饮食等,针对孝感城市符号、神话故事和方言系统三个特色鲜明的内容来探究孝感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当地民风民俗、地域传统文化等都是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不竭的创作素材和创意源泉,可将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巧妙、合理的运用到城市文创开发之中。

(一)城市符号中孝文化元素的提炼

所谓城市符号,就是能够代表某一特定城市,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典故、特色饮食、地标建筑、著名人物或重大事件等。把属于这个城市的特有符号通过艺术化创作手段进行整合与推广,挖掘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让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精髓更具时代化、亲民化和年轻化,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本地化的品牌形象传递给大众。1.孝文化人物IP形象设计:作为孝感城市形象的文创元素,深度挖掘“董永传说”“七仙女的故事”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创作董永七仙女现代化IP形象设计(图1),IP挖掘→元素提取→文化创新→产品开发,打造独特的地域人物。城市IP打造的核心思路就是要把城市的精、气、神深入凝练,挖掘这些孝元素符号,将其进行图形化、符号化、创新性地具象化地重组设计,以巧妙趣味的形式宣传孝感独特的董永故里城市形象。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符号体现,人们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特有的品牌内容等都可以作为代表一个城市的标志[1]。孝感城市特色元素是从“吃、住、行、游”这四个角度出发,选取相应的、具有孝感本地特色的美食或美景,提炼形式语言,形成一系列扁平化的图形元素,与孝文化人物IP进行趣味性设计。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譬如孝感米酒、云梦鱼面、安陆长生米、双峰桃胶等“民间宝贝”琳琅满目;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秦简、玉雕、楚剧、善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利用;在孝感本土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能够体现当地的特色,同时也能够展现当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创造性。2.孝文化地标符号提取:提取有孝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建筑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董永祠、黄香文化馆等当地名建筑物,以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以及发生在其中的故事与文创设计相结合,可创作出一系列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城市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风貌。要丰富孝文化内涵,加强董永公园、文昌阁等孝文化遗迹遗址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符号学把传统孝文化视觉元素转换成造型语意,挖掘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使得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对孝感的特定文化进行充分的展现。将当地的文化融合到产品中,以独特的文化底蕴为根基、设计为辅,二者相结合后,运用到如手提袋、纪念品挂饰、台历、抱枕、特色产品包装等生活物件中(图2),使受众获得充分的信息认知与情感认同,完成孝文化创意的传播。3.孝文化生态符号分析:寻找孝感市知名的旅游景点,从地域生态景观中提取造型与色彩符号,并将其以静态信息几何图形化方式呈现,通过简练的线条诠释出孝感这座山水之城的文化魅力。造型从其语义以及感性脉络进行分析,将生态与情感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符号形式的方法进行视觉设计[2]。孝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例如孝昌观音湖、安陆白兆山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大悟乌桕红叶、安陆钱冲古银杏被列入湖北十大秋季赏叶精品;“孝善齐家旺·花间满村忙”自驾线路,入选湖北十条品质自驾游线。此外,大悟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区,双峰山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等都享有口碑。将当地大家熟知的这些生态元素造型轮廓与文化内涵相匹配,得到变形后的地域符号,最后借助设计方法将地域符号运用到城市宣传海报设计中(图3),借助信息图形带来的新颖的视觉体验向人们传播和推广孝感的旅游特色和城市文化,形成城市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欢孝感这座城市。

(二)经典内容驱动的文创开发策略

这里所指的经典主题内容,主要指人类文化史上已经被广泛认同,高度集中的代表性文化主题。包含经典名著、经典艺术作品、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国家宝藏文物等。经典作品是大众共有的形象记忆,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情结[3]。根据这些经典内容进行视觉化再现和文创产品转化,对造型的抽象提炼与应用,可以有效引起大众的共鸣并能被接受。1.城市名字由来: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而这些名字来源或是普通或是有着独特的背景故事。孝感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就是源自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古代中华《二十四孝》中,东汉“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三国时期的“哭竹生笋”(图4)的孟宗都出自孝感,董永成为我国社会孝文化宣传的典型。孝感拥有如此浪漫、美好的神话传说,体现出孝感人民对于孝文化的文化信仰以及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董永、黄香以及孟宗等神话故事传说深刻地影响着孝感城市的成长与发展,催生出孝感的许多地址命名都是以此闻名,例如天仙路、董永路、黄香路、槐荫大道等,甚至孝感的知名美食特产米酒、麻糖也有着董永与七仙女美好故事的影子,这些都体现出了孝感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传说,已经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孝文化传说内容是创作开发孝文创产品的大好资源,深度挖掘董永、黄香、孟宗、李白故事和孝感“古八景”人文资源(图5),凝聚当地的地域文化,在传播和产品设计中保持地域文化特色,是实现城市文创差异创新的方向之一。2.地域故事设计:故事性设计常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体现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特征,需要充分挖掘产品的文化背景,可以是特殊的产地、非遗文化、历史溯源、优良工艺、严格的制造过程等,也可以是非遗手工艺者或者设计师的独特情怀体现。在对孝文化文创产品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将大众的认知性和习惯性进行深入了解,寻找当地亮点故事,将地区文化与地域故事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通过区域经典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后,将孝感本土特色文化原味呈现或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将设计理念或者创新点运用到合适的载体上,不仅是表象,更是产品内在含义。充分引起受众的共鸣,只有将产品沉淀于故事情感之中,产品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形象记忆整合:经典作品常常是人们共有的形象记忆,激发出人性中高尚美好的意念,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情结。设计的出发点在于对受众求新、求异心理的捕捉,使产品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文创产品可以概括为文化+创意+产品[4]。通过视觉语言将当地的孝文化形象记忆呈现出来,将抽象的孝文化概念物化在产品之间,唤醒大众潜在的记忆空间。通过形象记忆整合和实践研究使得孝感城市文化产品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实践、项目研发、品牌推广等方面得到提升。

(三)方言文化的图形艺术特征提炼

方言作为区域使用的语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一座城市地域差异性的典型代表,它所呈现出的是一座城市最原始的特色与风貌。如今,新媒体与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方言视觉化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5]。运用方言汉字作为设计元素也是文创设计的不错之选,中国汉字其本身的语言文化也十分丰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语言符号的表意各有不同,这些不同结合图形创意可使汉字的结构美体现在产品的视觉层次和行为层次。1.方言视觉情景化设计:方言作为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个性化特色的绝妙载体,在语境、修辞、押韵等要素的影响下,孝感话的表达方式有其独特规律。信息化时代将方言进行可视化、情景化设计,在城市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中体现是有助于提升城市品牌的独特形象打造。以图形、图像等视觉艺术手段对方言文字内容进行字体设计,生动有趣的表意图形完全可以突破大众对文字内涵的理解和补充(图6)。在汉字“创意衍生”中体现为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或笔画的设计,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之中,更富有视觉情景化与感染力。在读图时代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传播效果极强,使受众使用此产品时,激起其地域情怀、对文化保护的反思或是家乡自豪感等文化情感的提升。2.方言情绪具象化设计:孝感话又是“楚语”中有代表性的地方言,因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孝感方言兼收并蓄,形成了南北兼有的特点。将孝感方言中特有的文化背景以及情感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孝感方言中的正字、借字,可以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意用字方案,从而挖掘方言中的情绪特点进行具象化、图形化的设计探索;在方言中呈现出活色生香的生活情境,能带给大众更深刻更多感染力的城市印象[6]。文化底蕴是设计的灵魂,特色的文化支撑、明确的品牌定位、精准的市场调研,才能使城市文创产品更具特色。其中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城市形象推广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将方言创意视觉图形应用于城市文创的推广,可以起到沟通情感、表达情绪的作用,使孝感方言的传播途径更具多元化特色,增强了城市旅游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和渗透性。

三、城市文创产品开发中的情感化挖掘

文创产品是传递设计思想与情感的媒介,遵循“融情于物”的设计原则。优秀的城市文创设计缺少不了地域情感要素的共鸣,当地的美食、美景、美事都是可以唤起大众心理归属感的因素,在推广地域文化、发展区域经济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归属感的需求下,受众因为消费不同的“文化”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件城市文创产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讲好城市品牌故事。

(一)心理归属感的IP设定

在城市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构思的原型其主要会涉及到地域性、传承性、象征性等大众共有的形象记忆中,寓情于物,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有了应景的情感传播因素将可以更系统的传递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因此在城市文创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到设计原型的历史背景,以及可挖掘的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民俗故事以及信图6孝感方言文创设计纪念扣—孝感方言系列折扇设计—方言元素仰崇拜等易于调动大众情感的因素[7]。孝感城市文创更多的围绕着与“孝”相关联的美好情怀而展开,设计《二十四孝》故事中与孝感有关联的代表性人物系列IP,深度挖掘“董永传说”“七仙女的故事”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IP来源于生活,同时根植于生活,贴近人心,让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归属感。孝系列IP代表着孝感文化深厚的积淀,蕴含着当地人们对孝文化的深厚感情,能够时刻勾起大众的归属情感。

(二)年轻化情感需求的萌文化设计

萌文化设计反映出社会的一种新思潮,一种年轻化情感需求。《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萌态化的设计可以营造年轻、自由、轻松的氛围,从严肃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萌态化的图文元素进行功能设计转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亲和力。萌态化设计具有减龄、减压等属性,使设计更具趣味性。针对孝感城市文创产品萌态化设计,可以提取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造型进行二次元设计,扁平化的二次元设计风格可以打破孝文化原有的庄重感,设计出憨厚、可爱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给受众带来年轻时尚化情感需求。创建受众在日常生活中与城市文创产品间的情感互动,将个人的审美、经验、情感融入其中,减少人与物之间的隔阂,产生心理愉悦为日常生活增添仪式感。

(三)功能与体验的情感化

情感化设计是在审美与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大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追求人与产品间情感的沟通,以此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内心愉悦。认知心理学家DonaldANorman在2004年出版的《情感化设计》中提出,情感体验分为3个层次,即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8]。基于用户情感体验的3个层次基础上,对孝感的孝文化符号进行产品设计应用,有效解决了孝感城市目前存在的文创产品同质化、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情感要素涉及到文创产品开发的各个方面,从设计中的图形、色彩、文字以及氛围渲染等,都是使产品更具情感化的体现,文创设计在符合产品本身具有良好功能的特点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文创产品融入卡通、幽默化设计,使孝文化文创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具亲和力,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结语

开发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园本开发;实施策略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基于幼儿整体发展和幼儿园园本课程目标,通过挖掘本地资源特色设计新型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既有认知经验对主题课程做出调整,赋予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对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针对主题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要能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借助传统节日载体,从不同方面探究如何利用主题课程资源实现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1开拓多种途径

“修炼”,在多方调查探究中收集有效信息主题课程的开发设计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资料搜集与调研,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改变过去抱着既定园本或依据小学教学内容传授幼儿知识的固有观念,创新思想意识,重视本土资源文化与园本课程开发的融合,结合本班幼儿的既有认知水平搜集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信息,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我、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效的本土资源信息进行整合。首先,教师要积极参加幼儿园或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网络学习与外出学习,在培训中与专家和优秀教师交流探讨,结合理论与实践共同商定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计划。[1]其次,在实际主题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幼儿园要能选出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探究,通过与幼儿家长、社会团体与传统文化传人的访谈搜集与本园、本班幼儿教育相契合的教育资源,教师要能够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分析和筛选,保留有效教育资源信息。而针对本地区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有做青饼、吃青饼的风俗习惯,我们在确定设计与“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相契合的活动时正值清明时节,在厨艺室活动“香香青饼我来分享”中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通过细致观察,将孩子们的兴趣点收集起来,如孩子们喜欢吃青饼,还在吃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草”,这是什么?为什么在饼里放草?在生成性主题的教育价值分析中,我们以“艾草”为切入点,结合园内花坛中长满的艾草实地资源,通过联合家长共同研读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号召幼儿家长中有制作青饼经验、了解青饼历史渊源的长辈参与进来,同时教师也及时引导幼儿实地反复观察和探究,在有效信息整合中为后续主题进行奠定基础。

2基于儿童本位思想,筛选探究重点,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实施,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受到教师重视。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途径,其目的是让孩子在自主自由的空间环境中探索快乐成长的奥妙。教师在确定探究内容、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时要能够基于儿童本位思想,在既有资源的整合筛选中确定重点,科学制定主题活动目标。比如,在本次活动主题目标的设计中,我们秉承“幼儿走在课程的前面”的原则,坚持儿童本位,从幼儿的兴趣点问题出发,重点梳理了“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饼”“青饼是用什么做的”“青饼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工具有哪些”等探究内容,并基于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主题总目标: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吃青饼是清明节习俗之一、认识制作青饼的主要原料———艾青,能和其他植物区别,知道其功效、了解青饼制作的基本过程,认识制作青饼的工具、学习制作青饼,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和自己的创造想法,感受民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在确定主题活动总目标的基础上,再次召开相关的会议对主题活动从不同领域进行细化性的目标制定,在具体活动目标的引领下有序开展主题活动。

3利用思维导图拓展确定主题框架,完善模块网络体系建构

不同主题的教育资源在幼儿能力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也不同,在深度调研本地区本土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将琐碎、零散的本土文化分解为五大领域中的教学模块内容、整合成不同主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将主题分解为不同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模块化网络,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完成体系构建,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合理化。比如,以自然主题探究活动“寻青闻香”为例,这个阶段的主题主要是教师带领孩子探秘大自然,寻找艾草,引导孩子运用科学观察和对比的方式发现艾草的特征,多角度认识青饼的制作原料。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自己先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艾草的知识,包括历史、生长周期及四季变化,生活中艾草的功用效能及其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等,同时布置课前任务:请家长带领幼儿到不同地方寻找艾草,在寻找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艾草,在集体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思维导图中,以有效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艾草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主题探究时,学生也会从不同方面发现艾草的生长变化关系,在思维导图的丰富中预设主题内容。在个别操作活动实施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兴趣点动手探究,在丰富的探索材料辅助中,实现幼儿个体经验建构和活动自主发展。针对不同领域的主题模块建构,为了能一目了然地明确学习内容,让幼儿认知更加清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子主题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这样,在形象生动的图式展现中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实施中,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明晰。

4根据本园各班幼儿特点,设计多种主题活动并充实内容

针对在思维导图设计中细化出来的不同模块子主题,教师在不同领域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中找到与幼儿既有认知相契合的活动,在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实施中丰富和优化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实五大教育领域的主题教学内容,挖掘对幼儿身心有益的、极富教育价值的主题,将其系统化,并针对这些内容设计子主题教学目标,细化主题活动方案,以探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推进实施,探索艾草和制作青饼活动受到季节性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实施过程受到了阻碍,遇到了瓶颈。但由于班里的幼儿在此前活动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也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商讨中一致决定继续优化调整活动内容,由此诞生了以“卖青饼”为主的“青饼铺子”活动,在这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以下两点作为切入点:首先,在绘画或手工课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探索创造青饼的各种形状;其次,基于数学活动发展幼儿买卖交往的游戏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孩子们的协作交往能力。针对绘画活动,我主要引导孩子结合以往制作青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制作类型各异的青饼娃娃,可以是以绘画的形式脑洞大开,也可以利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造型的娃娃,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审美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基于数学活动发展幼儿买卖交往能力的主题活动灵感正是来源于“青饼娃娃”制作活动,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和粘土制作出青饼后,其中一个孩子问:“老师,我做的这个青饼娃娃可以到游戏区去卖么?”基于这一提议,我们立刻组织了“青饼铺子”活动,根据幼儿制作的青饼质量,在买卖区设计了不同价位表,一位幼儿充当老板,其他幼儿作为客户来买,在角色游戏实施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也有效充实了主题活动内容。

5在活动主题深入推进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本土资源是彰显幼儿园园本课程特色的核心因素,是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当地具有特色的物质及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利用园内外的优势资源,在体验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有效将其渗透到主题课程中,在幼儿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清明前后人们采青淘糯米做青饼、吃青饼,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在园本化教育资源的挖掘过程中,传统文化人文资源成为完善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主题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利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清明节,将这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与幼儿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幼儿在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激发其创造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启发中让幼儿感知传统文化,丰富幼儿的精神文化世界。

综上所述,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极富地域特色的园本及班本课程实践性取向较强,对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发展和其主动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教师在开展设计主题课程活动时,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着手切入,结合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特色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五大领域活动,通过多方调查探究收集有效信息;筛选探究重点并确立主题活动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拓展确定主题框架;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多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主题深入推进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优化主题设计过程的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丽萍,施晓梅.基于幼儿生活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以“家乡美食”主题活动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73-76.

[2]江旭琳.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7):70-72.

开发策略范文篇4

1河北省古村落历史文化艺术特征

河北省古村落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北方古镇的鲜明特征,遗存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村落.实地调研河北省多处古村落现状,河北省南部古村落包括邯郸市涉县偏城镇的偏城村、武安市的伯延镇、邢台市的英谈村等,河北省西部古村落中的于家石头村、谷家屿、大梁江、岸下村石窑小镇等保存较为完好.颇具规模的古村落群体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农耕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古风、古俗、古建、古艺术风格特征.这些古村落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建筑独具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能较完整地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俗民风特色.古村落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特征.1.1建筑特征.北方古村落的建筑形式区别于江南古镇的柔美和小家碧玉.北方古村落的建筑依山势而建,就地取材,用石头堆砌而成,更体现了北方的粗狂和刚硬的特质.不少古宅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石院、石墙、石屋、石路、石阁、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2]等成为北方古镇独具特色的建筑外貌特征.1.2文化价值特征.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价值特征的重要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包含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节日、民间传统手工艺,也包含源于本地并广为流传的诗歌、传说、戏曲、歌赋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评价标准”,历史文化名村价值特色表现在文化、政治军事、生态环保、建筑遗产等方面.对于河北省古村落而言,一定历史时期所凝聚的地区文化包含名人故居、祠堂寺庙、戏台、民间工艺等.不同地区的河北省古村落有各自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井陉的拉花、冀南的皮影、邯郸的磁州窑、蔚县剪纸、河北梆子、丝弦等艺术形式,为塑造河北省古村落的优秀的文化价值资源和河北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1.3人文环境特征.人类的活动构成了相应的人文环境,河北省大多数古村落依然有村民居住,这就造就了古村落不单单是“物”的价值,而是使古村落成为一个动态、有机的人文价值景观.随着古村落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发展,古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被相继开发,古村落的“古”和新农村的“现代化”如何做到完美统一?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西方国家在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在古村落建筑外墙、历史街道保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调整内部结构,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质量需求.民居、民宿的保护与建设方式不同于文物性古建,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规划古村落的发展,只有满足了传统古村落人民生活质量,适宜于村民生活居住,人们的生活感到更方便、舒适,其古村落的开发与建设才变得有意义.而传统古村落也只有容纳了古朴的民风,才使得古村落的“古”有了活力和真实感.

2河北省古村落现状

在我国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河北省共有57个古村落入选.笔者相继走访并调研了河北省冀南、冀西地区比较有典型特色的古村落.2.1邯郸市涉县偏城镇的偏城村.邯郸市涉县偏城镇的偏城村被评选为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偏城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肌理展示着北方古村落的憨厚与沧桑.大多为清代至民国初年建筑,其中刘家寨最为著名,建筑院落组合形式是古代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古村落仍有居民居住,但由于文化知识的匮乏和保护意识不够,仍然造成古建筑不同程度的破坏,散落的雕花和残留的柱础仍随处可见.偏城村古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自然开放的状态,一些有保护和参观价值的院落,虽已无人居住,但是院落处于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院落破落,无人清扫.古村落被粗放地遗留下了真实的形态.古村落的修复和保护力度意识较弱,古村落历史文化艺术缺乏有秩序、有计划的整合与设计.2.2武安市伯延古镇.伯延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2013年被评为河北历史文化名镇.伯延古镇建筑为典型北方四合院院落相连的形式,建筑装饰也极为讲究,以王顺庄园和徐家庄园古民居建筑为代表.王顺庄园为典型的居民式建筑,其中有古民居80多间,门头柱面装饰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的雕刻精美,保存较为完好.从村落的规划以及建筑、街道的形态,可以看出镇党委、政府采取了有力、有效的保护及开发措施.村落的整体面貌古朴自然,商业化的修饰较少,对徐家与王家的历史故事,通过展示和影视的视觉手段进行文化渲染,提升了古村落对外传达的文化影响力.2.3邢台市英谈村.邢台市英谈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建筑形式和肌理质感有着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建筑就地取材,房屋、桥梁、街道等全部都是用红色板岩石堆砌而成,天然奇趣,因此又有“红色石头城堡”之称.英谈村依山而建,随坡就势,房屋层层叠叠,街道参差错落.英谈村的建筑景观规模完整,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也相对正规和完善,有导游对整个村落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宣传和输出.但是对于周边产业的开发尚处于无人监管和规划设计状态,比如特色餐饮、适合当地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做到景观旅游资源输出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当地生态文化和民俗、民间艺术文化的输出.2.4石井乡于家石头村.于家石头村作为冀西地区石头村的代表,是一部用石头书写的村落史诗,其石街、石道、石阁、石房、石墙、石桥、石栏、石缸、石碾、石磨等使整个村落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2].于家石头村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这就奠定了于家石头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村内仍有村民居住,属于早期作为旅游开发的古村落.于家石头村仍保留了淳朴的民风,幽静的村落让游客回归宁静,感受石头艺术.村落中,有村民自开的住宿休憩之所,平民化的住宿方式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体验村民的民风和生活状态.然而在对外宣传整体品牌形象的输出仍显得比较随意.2.5鹿泉区岸下村石窑小镇.冀西地区岸下村石窑小镇是典型山村,位于鹿泉区抱犊寨脚下.岸下村石窑小镇有别于上述几个古村落,在整个村落的自然景观保留完整的基础上,对石窑古旧民居和民房进行大规模改造,为游客提供河北特色民宿服务.在全国各地民宿日益火爆的今天,河北省拥有这样一处规模较大、改建完整、设计个性特色的民宿,为旅客提供乡野生活之住所,集观光、休闲、餐饮、居住、农耕体验为一体,打造河北省美丽乡村.目前,石窑小镇已在营业状态中,岸下书局、主题民宿驿站已装修设计完工,还有一部分项目仍在筹备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应力求最大程度保留村落的建筑形态及石窑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利用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将农事、节事、民俗文化等体验情景融入小镇街道院落中,从而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乡愁、乡情回味的人文情怀.岸下村石窑小镇处于一边营业、一边建设的状态,从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规划不完整、实施不到位的情况,整体定位理念与后期的实施情况略有出入.后期设计跟踪欠缺,导致石窑小镇特色建设缺乏把控,导示系统从材质和造型上都融入不了古村落当中去,大大折扣了极力营造文化艺术古村落的初衷.主题民宿、主题餐饮空间的内部配饰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建房屋和古村落区风格不一致,多多少少破坏了古村落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综合以上典型古村落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北古村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总结如下:1)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盛行,加上政府极力扶持文化和绿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多数古村落不再“深居山林”,不甘“落寞”,都开始不同程度地借着古村落特有的资源价值搞开发、旅游和民宿.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使整体风貌得不到完整保护,存在古建筑和新事物形成格格不入的情况,如导视牌的设计、新的建筑物景观、景点设计等;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为了更舒适的居住需求,弃旧房、盖新房,然而现代的砖混结构的房子和石头房子形成强烈反差,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建筑特征的完整性;3)随着工匠精神和民间艺术的淡化与消失,古村落景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各个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资源没有被挖掘.

3河北省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策略

古村落的建筑、民俗、民风可以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俗、民风特色.坚持遵循“历史真实性、景观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原则[3],在河北省典型特色古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开发与建设,力求在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结合保护措施进行开发,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保护古村落的整体岁月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这对河北省古村落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3.1传统街巷和重点地段的保护与开发.河北省古村落面临着古村落的自然老化.有的原始建筑及历史风貌被破坏,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处于残砖断瓦的状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许多古村落经历修修补补或改头换面,处于被清除的势态.对于古村落建设应做到“修旧如旧”[4],排除一切不协调的元素融入古村落建设中.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服务性设施也像速成品一样被“安置”在古村落中,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气氛与格调.传统典型的街巷和重点地段的保护与开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原有街巷和建筑外貌要保持,需要修缮的建筑要做到“修旧如旧”;2)新建建筑外观材质和色彩上要尽量和原有村落的建筑肌理保持一致;3)新建服务性设施(如导示牌,广告标牌等)、宣传墙画的设计要融入村落街巷中,避免运用过多的现代化的材料和色彩,使其在老房子的环境下显得过于突兀.3.2古村落的开发与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河北省古村落里也酝酿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河北省古村落对外文化宣传与输出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艺技巧等文化瑰宝,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工匠精神渐行渐远,让传统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到原始村落和民间艺术生长的土壤中去,给这些民间艺人展示技艺和手工的时间和空间.河北省古村落中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赖以生长的“生命土壤”.3.3古村落开发与民居的关系.传统古村落的开发保护不同于单纯的古建筑物的保护,目前古村落大多都有居民居住和生活,对于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建设,应在尊重村民、便于村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古村落并不是一堆无人居住、静态的古建筑群,而是鲜活地呈现着民俗、民风的活态、立体的古村落.古村落虽然多多少少存在着“空城”、“弃巢”的现象,但是大多数古村落还是有当代村民居住和生活着、使用着的状态,这样古村落才更有生机.对古村落的保护,必须基于古村落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着手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中隐存的历史记忆、特色方言俚语、宗族传衍等生活、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使得古村落乡情、乡愁显得厚重而鲜活.在古村落开发时,应当考虑现居住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习俗,旅游者也应遵循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民俗,做到“入乡随俗”,使居住着的居民构成古村落的动态景观.

4塑造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提高“美丽河北、美丽乡村”的影响力

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古村落拥有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价值[2],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围绕广泛开展以“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主题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河北省古村落的品牌形象是向外宣传河北形象的一抹重彩,塑造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在充分调研、分析河北省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当前河北省古村落建筑特点、生态环境、人居生活等方面,提出古村落品牌形象的设计和宣传策略及措施.4.1河北省古村落整体品牌形象设计系统.4.1.1河北省古村落整体品牌理念识别设计系统.理念识别系统通过对河北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提炼对旅游发展具有宏观指导作用.广告宣传语对品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凝练了品牌的内涵,有利于人们理解品牌的理念,寻求适合河北省不同古村落的广告语,更有利于美丽河北的对外宣传.广告语的特性包括:1)应是简短有力的口号性语句;2)要传达单一、明确的观念性信息;3)适于长期广泛的反复使用.如南方古城镇成功广告语案例:来过,便不曾离开———乌镇;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挖掘河北省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凝结一句经典广告语,使宣传更有效、更有力.4.1.2视觉形象设计系统.古村落视觉识别系统(VI系统)是将提炼古村落理念与价值观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视觉传播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传达给社会,树立古村落统一性的识别形象[5].主要包括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和象征图形、吉祥物等基本要素及名片、门票、道旗、广告宣传、特色产品包装等应用要素.让游客在极具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的过程中,对旅游地留下美好的印象.河北省古村落的开发,已经有意识地在塑造各自的古村落形象的品牌,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或者出资方监管不到位,造成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不仅没有提高整体古村落的品牌形象,反而由于现代化材质和视觉形式的介入,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格调和氛围.导示系统从材质和造型上都融入不了古村落当中去,大大折扣了极力营造文化艺术古村落的初衷.在保持历史真实性和发挥其文化的精神功能与文化魅力的前提下,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包括:1)材质选择要和古村落的格调相一致,相协调;2)造型上要符合自然性、原生态性和艺术性;3)色彩上要和古村落的色调相融合.4.1.3河北省古村落整体品牌形象行为识别设计系统.行为识别属于执行层行为识别系统,是以人的活动和行为感知的系统.古村落村民的形象、民风、态度与行为,服务人员的服务与管理行为和游客的行为构成旅游形象的重要部分.行为识别系统设计将在古村落理念识别系统的指导下从旅游服务形象设计、村民形象设计以及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等方面,规划人们的活动行为,从而维护古村落的形象.4.2创新河北省古村落品牌形象宣传推广策略.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宣传的目的在于提高古村落在国内外旅游者中的知名度,通过旅游宣传,树立古村落鲜明而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4.2.1电视广告宣传推广策略.电视广告是形象传播和文化输出的基本手段.电视媒体以其生动性、实时性和普及性成为当前效果最好的形象广告载体,通过拍摄古村落的宣传片进行电视广告传播.在当地电台和省台等各类广播电视频道放映介绍古村落旅游形象的宣传片,加深游客对古村落旅游文化形象的认知.4.2.2公共关系宣传推广策略.公共活动因其新奇性吸引媒体的关注,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定期举办相关艺术活动;举办民间艺术展示和表演等活动;举办河北古村落的摄影大赛;拍摄风景、文化为题材的影视节目或记录短片;邀请全国艺术名家进行古村落写生活动,从而扩大古村落的知名度.4.2.3网络媒介策略.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传播更有效、更迅速,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利用好这一现代传媒工具,搭建优良的河北省古村落网络传播平台,扩大古村落的知名度,对旅游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2.4动画媒体传播策略.与动画专业相互合作,制作主题性动画片,动画片的背景取材于古村落,通过情节化的动态画面效果进行宣传与传播.

5结语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古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省古村落旅游开发时重点研究的课题,传统古村落是脆弱而又极其珍贵的,很多古村落由于缺乏整体、长期的规划,为了一时的利益,肆意建造和古村落整体格调不符的“景观”.利益是暂时的,对古村落造成的破坏却是长久的.为寻找对古村落整体保护的有效方法,并适应古村落“活态”发展的要求,要创造性开发古村落的文化遗产资源,达到传统古村落的开发与现代民居的有机统一,使古村落的整体建筑景观得以有机维护,塑造河北省独特的古村落文化风韵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1):68-74.

[2]孙克勤.探访中国最美古村落[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3]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4]胡道生.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以安徽黟县古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47-50.

开发策略范文篇5

关键词:MIS开发模式;Client/Server;Browse/Server

1引言

Intranet这个名字自Internet商业化以来,已经成为部分企业日常管理的必要工具,由于Intranet本身的特点,多数人总容易与MIS的概念混淆区别。若按一般的理解为:“防火墙之后的Internet”,确实与初级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人认为Intranet不能与MIS相提并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对比说明:

(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技术之上,根据企业的应用需求特点,所开发出的增强应用技术平台。它侧重于平台技术。

(2)MIS构件包括计算机应用程序、OS、通讯协议等,它是一个综合系统,而且更注重于网上内容及网上管理。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Intranet的出现只是更丰富了MIS的吸引力,完全代替MIS的含义范围的说法从应用与理论角度都是不正确的。

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概念上的混淆,目前在企业信息网的建设上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

(1)将Intranet等同于MIS,认为MIS就是指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Intranet代表了新技术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前的所有系统设计方案都可用B/S模式来解决,全部系统在B/S模式下开发。

(2)将Intranet与MIS对立,认为B/S侧重于信息文本,C/S的数据库信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过程,主张数据库信息进出仍用C/S模式。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偏激的,是对Intranet新平台的缺乏认识所致,有必要给予充分认识才能正确对待。

2C/S和B/S之比较

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开发出产品也很多。

2.1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

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

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

2.2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

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

(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许多单位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

3C/S与B/S将长期共存

在传统的C/S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信息,例如各类数据库和各种格式的文件,而Intranet必须能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应用和信息。Intranet技术基础由于其通用性,能提供的标准接口是不多的。例如访问数据库的办法归根结底仍是CGI,而直接用CGI不仅编程麻烦,而且维护更困难,对于极大多数的企业是不适用的,至少是不够用的,还要有一系列的应用接口工具。而B/S模式目前只适用于信息,对于如在线事务处理(OLTP)应用尚有实质性困难。所以说,C/S与B/S模式还将长期共存,而二者间的接口工具也是一种长期需求。

3.1全文检索数据库的集成

Internet的技术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可以说,Hypertext就说明了这个优点。全文检索是Intranet的一个基本组成,关键是指定检索条件,还有就是能把各式各样原来的文件(库),方便地转换并装入全文检索数据库。虽然现在有一系列的接口工具,但由于原来文件的格式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问题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靠开发厂商不断完善和优化。也有以(超)文本文件为基础信息的管理系统,由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勉强使用关系数据库或LutosNotes这种专用平台来建设,但要么开发困难、效率低下,要么则会使用户陷入专有平台固有的各种苦恼之中。Intranet技术在这方面是无可比拟的。

3.2关系数据库的接口

Intranet与关系数据库的接口是MIS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我们不具体阐述,这也是Intranet与Internet的区别最大之处。互联网上常常是一些不规则文本的,而企业内部更注重于对有序数据的,这是MIS的灵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三条路径:

(1)许多数据库厂商推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是基于各自的专有技术,与其数据库产品以及开发工具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企业只用或主要使用一种数据库,这条途径是可行的。但Intranet的开放性将大打折扣。

(2)使用所谓的OLAP工具,即独立于数据库产品的分析工具。但目前出现的OLAP工具的Intranet版本都不够成熟,应有一番竞争乃至到成熟的过程,但必须应用于多种数据库及需求比较复杂的用户。但这样做投资较大且需专门培训。

(3)在Intranet平台中提供访问关系数据库的通用接口工具,这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目前产品仍没有达到前两种工具的性能,希望尽早有一个功能强的通用接口工具产生。

3.3工作流接口

对于大部分企业,全面、完整的工作流工具并不太需要,因为全文检索和关系数据库的接口工具已解决了信息的存储和共享使用。而工作流中“工作”是属于OLTP的,目前最好还是采用传统技术。如属于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最自然的是采用Office套件;为收集原始数据,还得需要Form工具。而Intranet的“消息传递”工具是一大缺项,目前可行的只是利用电子邮件系统,而现在主要问题却是企业中通常采用LotusNotes等邮件系统,而不是直接使用Netscape等浏览器中的电子邮件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工作流接口工具,能实现基本的工作流功能,能综合调用Office或Form工具,完成基本工作。利用企业的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工作消息传递,利用Intranet调阅信息。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B/S要想在企业MIS中起主导角色,要走的路还很长,而MIS经过长期的建设,由C/S铸就的数据大厦也不可能一下由B/S改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带任何成见也没有什么激进偏见,将C/S与B/S技术淋漓尽致地尽展优势,发挥在企业MIS建设中。

4C/S与B/S的结合策略

根据上面对企业MIS开发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B/S在MIS中的一个重要用途即是WEB,而目前企业WEB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

(1)WEBBrowser根据用户操作对WEBServer提出访问请求。

(2)Server将请求分析处理,通过CGI访问DBMS以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或事务的提交。

(3)CGI根据DBMS返回的结果生成HTML文书经过Server向客户的Browser返回结果。

(4)Browser将HTML结果显示给用户。

对于上述流程,工作量主要在Server部分,而对该部分的处理目前也有好几种方法,有用CGI访问DBMS,也有依靠WebServer自身具有数据库处理能力,也有混合访问DBMS,但总的来说,对WebServer端的应用开发我们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子系统应用上,我们仍然推荐用Client/Server方式,无论你用小型XBASE类数据库,或大型的Oracle、Sybase类数据库,在客户端你仍然要装实用程序用于数据服务器的信息联系,而同样对于大多数管理类用户,则可安装浏览器,编制一定的CGI程序,甚至利用新出现的JDBC或ASP技术,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安全机制,在传统的Client/Server应用中,安全性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而WebServer,我们可以对用户请求进行过滤(包过滤、域过滤、主机过滤等),而由于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的,如果用户直接通过IP地址,绕过前述的管理平台,直接访问信息的话,那么Intranet的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在MIS中,Intranet应用与传统的C/S应用二者的安全性问题怎样合起来一起解决,而无需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和需求对WebServer进行手工配置,最好能在WebServer中有一种可与传统C/S应用无缝结合的方式,使开发人员在企业MIS营构中对二种应用的各方面进行集中一致的管理维护。

5结束语

对于企业的B/S应用,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特别适用于系统同用户交互量不大的应用,对于需要大量频繁、高速交互的应用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采用Intranet应用模式并不一定要全部取代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从某种意义特别是从近期的发展看,二者应用界限并不清晰,而且往往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事实上,企业MIS采用B/S模式并不是要求把应用都转到WEBServer上来,而是要根据情况来选择。那么,在应用中新的B/S模式就需要能同传统的C/S模式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信东.信息系统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3-01

[2]曹汉平.信息系统开发与IT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4-01

[3]刘波.关于B/S和C/S架构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6-10-05

开发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MIS开发模式;Client/Server;Browse/Server

1引言

Intranet这个名字自Internet商业化以来,已经成为部分企业日常管理的必要工具,由于Intranet本身的特点,多数人总容易与MIS的概念混淆区别。若按一般的理解为:“防火墙之后的Internet”,确实与初级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人认为Intranet不能与MIS相提并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对比说明:

(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技术之上,根据企业的应用需求特点,所开发出的增强应用技术平台。它侧重于平台技术。

(2)MIS构件包括计算机应用程序、OS、通讯协议等,它是一个综合系统,而且更注重于网上内容及网上管理。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Intranet的出现只是更丰富了MIS的吸引力,完全代替MIS的含义范围的说法从应用与理论角度都是不正确的。

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概念上的混淆,目前在企业信息网的建设上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

(1)将Intranet等同于MIS,认为MIS就是指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Intranet代表了新技术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前的所有系统设计方案都可用B/S模式来解决,全部系统在B/S模式下开发。

(2)将Intranet与MIS对立,认为B/S侧重于信息文本,C/S的数据库信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过程,主张数据库信息进出仍用C/S模式。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偏激的,是对Intranet新平台的缺乏认识所致,有必要给予充分认识才能正确对待。

2C/S和B/S之比较

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开发出产品也很多。

2.1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

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

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

2.2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

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

(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许多单位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

3C/S与B/S将长期共存

在传统的C/S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信息,例如各类数据库和各种格式的文件,而Intranet必须能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应用和信息。Intranet技术基础由于其通用性,能提供的标准接口是不多的。例如访问数据库的办法归根结底仍是CGI,而直接用CGI不仅编程麻烦,而且维护更困难,对于极大多数的企业是不适用的,至少是不够用的,还要有一系列的应用接口工具。而B/S模式目前只适用于信息,对于如在线事务处理(OLTP)应用尚有实质性困难。所以说,C/S与B/S模式还将长期共存,而二者间的接口工具也是一种长期需求。

3.1全文检索数据库的集成

Internet的技术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可以说,Hypertext就说明了这个优点。全文检索是Intranet的一个基本组成,关键是指定检索条件,还有就是能把各式各样原来的文件(库),方便地转换并装入全文检索数据库。虽然现在有一系列的接口工具,但由于原来文件的格式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问题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靠开发厂商不断完善和优化。也有以(超)文本文件为基础信息的管理系统,由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勉强使用关系数据库或LutosNotes这种专用平台来建设,但要么开发困难、效率低下,要么则会使用户陷入专有平台固有的各种苦恼之中。Intranet技术在这方面是无可比拟的。.2关系数据库的接口

Intranet与关系数据库的接口是MIS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我们不具体阐述,这也是Intranet与Internet的区别最大之处。互联网上常常是一些不规则文本的,而企业内部更注重于对有序数据的,这是MIS的灵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三条路径:

(1)许多数据库厂商推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是基于各自的专有技术,与其数据库产品以及开发工具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企业只用或主要使用一种数据库,这条途径是可行的。但Intranet的开放性将大打折扣。

(2)使用所谓的OLAP工具,即独立于数据库产品的分析工具。但目前出现的OLAP工具的Intranet版本都不够成熟,应有一番竞争乃至到成熟的过程,但必须应用于多种数据库及需求比较复杂的用户。但这样做投资较大且需专门培训。

(3)在Intranet平台中提供访问关系数据库的通用接口工具,这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目前产品仍没有达到前两种工具的性能,希望尽早有一个功能强的通用接口工具产生。

3.3工作流接口

对于大部分企业,全面、完整的工作流工具并不太需要,因为全文检索和关系数据库的接口工具已解决了信息的存储和共享使用。而工作流中“工作”是属于OLTP的,目前最好还是采用传统技术。如属于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最自然的是采用Office套件;为收集原始数据,还得需要Form工具。而Intranet的“消息传递”工具是一大缺项,目前可行的只是利用电子邮件系统,而现在主要问题却是企业中通常采用LotusNotes等邮件系统,而不是直接使用Netscape等浏览器中的电子邮件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工作流接口工具,能实现基本的工作流功能,能综合调用Office或Form工具,完成基本工作。利用企业的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工作消息传递,利用Intranet调阅信息。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B/S要想在企业MIS中起主导角色,要走的路还很长,而MIS经过长期的建设,由C/S铸就的数据大厦也不可能一下由B/S改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带任何成见也没有什么激进偏见,将C/S与B/S技术淋漓尽致地尽展优势,发挥在企业MIS建设中。

4C/S与B/S的结合策略

根据上面对企业MIS开发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B/S在MIS中的一个重要用途即是WEB,而目前企业WEB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

(1)WEBBrowser根据用户操作对WEBServer提出访问请求。

(2)Server将请求分析处理,通过CGI访问DBMS以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或事务的提交。

(3)CGI根据DBMS返回的结果生成HTML文书经过Server向客户的Browser返回结果。

(4)Browser将HTML结果显示给用户。

对于上述流程,工作量主要在Server部分,而对该部分的处理目前也有好几种方法,有用CGI访问DBMS,也有依靠WebServer自身具有数据库处理能力,也有混合访问DBMS,但总的来说,对WebServer端的应用开发我们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子系统应用上,我们仍然推荐用Client/Server方式,无论你用小型XBASE类数据库,或大型的Oracle、Sybase类数据库,在客户端你仍然要装实用程序用于数据服务器的信息联系,而同样对于大多数管理类用户,则可安装浏览器,编制一定的CGI程序,甚至利用新出现的JDBC或ASP技术,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安全机制,在传统的Client/Server应用中,安全性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而WebServer,我们可以对用户请求进行过滤(包过滤、域过滤、主机过滤等),而由于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的,如果用户直接通过IP地址,绕过前述的管理平台,直接访问信息的话,那么Intranet的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在MIS中,Intranet应用与传统的C/S应用二者的安全性问题怎样合起来一起解决,而无需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和需求对WebServer进行手工配置,最好能在WebServer中有一种可与传统C/S应用无缝结合的方式,使开发人员在企业MIS营构中对二种应用的各方面进行集中一致的管理维护。

5结束语

对于企业的B/S应用,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特别适用于系统同用户交互量不大的应用,对于需要大量频繁、高速交互的应用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采用Intranet应用模式并不一定要全部取代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从某种意义特别是从近期的发展看,二者应用界限并不清晰,而且往往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事实上,企业MIS采用B/S模式并不是要求把应用都转到WEBServer上来,而是要根据情况来选择。那么,在应用中新的B/S模式就需要能同传统的C/S模式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信东.信息系统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3-01

[2]曹汉平.信息系统开发与IT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4-01

[3]刘波.关于B/S和C/S架构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6-10-05

开发策略范文篇7

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名城,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地理位置优越,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312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宁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贯穿东西,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同时,常州文化名人辈出,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为亲子旅游资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常州亲子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旅游资源是影响消费者旅游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必要条件。对常州现有的亲子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研究,首先要从旅游资源分类开始。本文参照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儿童群体作为目标群体,从儿童的感官体验、行动体验等视角对常州现有的亲子旅游资源进行归类。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常州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亲子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旅游者进行亲子旅游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而且能满足其多种多样的旅游需求。第二,新近开发的旅游资源较多,配套设施完善。表1中所列旅游资源多为新近开发,虽然开发时间较晚,但设计科学,配套设施完善,旅游资源整体品质较高,接待条件较好,深受亲子旅游者青睐。其中天目湖、环球恐龙城、淹城春秋乐园为全国知名景点,动漫嬉戏谷、野生动物园、海洋世界、鳄鱼园和孔雀园深受儿童喜爱,旅游者在有限时间内不用再赶到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进行同质旅游,极大缩短了旅途时间,提升了旅游的舒适体验感。[3]

3常州亲子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发展优势分析。(S)常州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旅游区,灵秀清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及历史悠久的吴越士族文化形成常州传统的旅游资源,虽然相比沪、苏、锡、宁、镇及扬州、杭州、湖州这些长三角1小时生活圈里的城市,常州的传统旅游资源并不典型。但近年来,常州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立足“休闲娱乐”加上长三角地区的客源市场辐射,旅游开发环境具有明显优势。3.1.1亲子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常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主打以“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新建了以“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为代表的主题乐园,均是参与性较强的“娱乐型”旅游资源。在表1中列举的旅游资源中,大部分都可开发成亲子旅游产品,尤其是生物景观、文博科教、爱国教育、主题公园、户外拓展及相关专项旅游资源均是亲子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在常州旅游的“十三五”规划中,常州将大力打造天目湖山水休闲度假区、茅山道教养生度假区、太湖湾主题游乐与运动度假区、长荡湖渔乡风情度假区四大旅游品牌,推动太湖湾、华夏宝盛园等景区建设房车旅馆、房车营地、自驾游基地,加快建设西太湖和曹山等区域的旅游慢行系统。这些资源都是亲子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可以对其组合,推出特色亲子旅游线路。3.1.2亲子客源市场受教育程度高。根据2017年常州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公报,常州全市的常住人口中,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由2010年的1230人上升为2039人,增长65.77%。80后人员是这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人口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亲子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群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给予特别关注,注重素质教育,普遍愿意让孩子通过旅游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提升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1]同时具有完善的现代消费观念,科教文博、户外拓展备受推崇,网络预订、自驾出游广受青睐。3.1.3经济优势。常州旅游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常州GDP总量为7050.27亿元,同比增长7%,位居全国29位,常住人口471.73万人,人均GDP14.95万元(2.2万美元),位居全国第6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79元(6600美元),增长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9955元(7906美元),增长8.5%。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的人均GDP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超过了上海、杭州、镇江、扬州、湖州等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旅游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作为亲子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常州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已远超这个数字,相比周边城市也有一定的优势,为亲子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3.1.4交通优势。常州地处沪宁交通线中段,拥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近年来,常州致力打造“快进出、慢游玩”的特色旅游交通体系,外环高架、常金快速路和常溧一级公路大大缩短了常州与辖市间的时间距离,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市内旅游交通方面,常州以BRT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为骨干,旅游专线车和慢行系统为延伸和补充,设置旅游码头、旅游专线和城市观光线路,辅以智慧交通旅游信息平台,方便游客出行,提高城市的可进入性。截至2017年末,常州市汽车保有量109.8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达94.2万辆。市内停车场、加油站、指示牌、维修服务等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完善,为自驾车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出游条件。常州还坚持“行游合一”的原则,积极建设旅游道路,方便游人自驾,其中“溧阳1号旅游公路”与高铁、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等无缝衔接,内联溧阳全域各个景区,外通周边各个县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旅游风景道”。3.2发展劣势分析(W)。3.2.1亲子旅游市场细分不明确。目前旅游企业仅仅将儿童列为一个细分市场,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身心状况也不尽相同,对于亲子旅游的核心家庭来说,其旅游需求也存在极大差异。[4]市场细分程度不足,导致市场产品集中。部分消费者在进行亲子旅游时,旅游需求强烈,但产品选择余地小,进而被迫选择不适龄的亲子旅游产品,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都受到较大影响。3.2.2亲子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较低。亲子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产品区分度不够,旅游企业并没有针对亲子旅游市场的特点,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本地几个主题公园、社会实践或夏令营方面,既无特色又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核心旅游者的需求。核心旅游者更关注孩子在旅游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提升。[2]但目前的旅游产品多集中在亲子游乐、乐园戏水、农场采摘、喂养动物等,形式雷同,虽有一定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但缺乏知识性与文化性,产品缺少内涵,具有局限性。旅游线路也照搬传统线路,行程安排比较紧凑,违背孩子的生活规律,体验感较差。3.2.3旅游资源种类单一,周边城市竞争激烈。常州的景点多为新建人造景观,复制和模仿相对容易。上海迪士尼乐园、苏州乐园、无锡太湖乐园、南京弘阳欢乐世界都对常州的亲子旅游市场造成大量的客源分流。而且此类旅游资源生命周期较短,需不断加大投资,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巨大,容易造成亏损。常州农业休闲旅游景点缺乏特色,未能像太湖洞庭山采摘一样形成拳头产品,且多为地方经营,没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和渠道,缺乏统一组织与管理。3.2.4针对亲子旅游的配套设施缺乏,相对滞后。亲子旅游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成员结构多为一大一小或两大一小,在我国二孩政策放开后,不久的将来可能是一大两小或两大两小。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出游对于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的要求也有别于传统旅游。例如在住宿方面,传统的标准间和大床房就不适合亲子旅游家庭,家庭房才是标配;在各大景点及公共场所,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的配备数量远远达不到需求,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母婴专用设施配备则更为少见。这些都为亲子旅游带来了不便,成为限制亲子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3.3发展机遇分析(O)。3.3.1政策推动,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多重保障。近年来我国带薪年假制度不断落实完善,人们出游的时间得到了保证,激发了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15年10月,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两年来人口出生率虽未出现井喷,但也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随着我国各项福利政策的不断调整,二孩育儿保障措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婴儿潮将会到来。儿童人口数量的增加为亲子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3.3.2政府扶持,加快旅游产业建设。在江苏省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常州市也抓紧全域旅游时代到来的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建设。全市2017年建设旅游重点项目24个,旅游投资53亿元。孟河小黄山旅游度假区、东方盐湖城二期、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及东侧历史风貌区、姬山古镇等项目稳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是常州旅游发展的方向,目前共建成星级乡村旅游区56个;持续培育专项旅游产品,以研学旅行为切入点,推出了“多彩研学乐在常州”研学旅游产品。常州的旅游资源不断丰富,为居民出游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亲子旅游将会是其中的一个亮点。3.3.3旅游市场持续扩张,亲子旅游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华东地区旅游市场持续扩张,常州亲子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华东地区居民普遍生活水平较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对素质教育逐渐重视,亲子旅游作为孩子体验自然、验证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成为儿童教育的辅助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家庭的重视。各种亲子类综艺节目、关于家庭教育的影视剧在国内的播出,进一步更新了新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推动了亲子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3.3.4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常州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在基础建设方面,建设旅游景区、度假区连接道路,提升旅游干线交通和支线交通间的接驳能力;新建旅游停车场和自驾游基地或房车营地,形成较为完善的自驾游服务网络体系;新设、更新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规范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旅游区的内部导览系统;增开常州旅游集散中心至周边城市的专线班车。两年来,常州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要求对全市厕所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05座,建设情况位于全省前列。与支付宝•口碑开展合作,深度激发旅游二次消费;常州旅游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同步上线,实现资讯信息、导游导览、咨询投诉、宣传推广等综合功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3.4发展风险分析(T)。3.4.1周边城市的客源分流,竞争激烈。常州在整个华东旅游区属于旅游资源欠发达城市,周边的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扬州都有特色鲜明且具有高美誉度的旅游资源,客源竞争激烈。而常州的亲子旅游资源主要以主题乐园、农业休闲为主,科普性、文化性、历史性不足,与周边城市相比,又缺乏市场竞争力。3.4.2与发展迅速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发展不均衡。虽然常州也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进行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但由于地方经济水平及固有旅游资源的状况,常州的旅游业在整个华东地区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大环境的变革给常州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矛盾,如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现有的旅游供给侧体系之间的矛盾、全域旅游的发展态势与现有的旅游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旅游业人才稀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矛盾等等。[5]3.4.3亲子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少内涵。常州的亲子旅游产品以主题公园的游乐项目为主,产品的深度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常州的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中华孝道园都可以在科教文博方面作深度挖掘,但园方或者旅行社都选择了加大游乐设施项目的投资,而未对具有科普性、知识性的参与项目深入挖掘,甚至原有项目也逐渐萎缩,致使很多以科普为旅游目的的回头客逐渐流失,影响了景点吸引力的持续性发展。

4常州市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4.1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融合。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深度挖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立体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旅游与农业、康养、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在“旅游+农业”方面,以各个农庄、农业生态园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亲子旅游产品的主力军,同时带动农村发展;在“旅游+文化”方面,以常州青果巷、常州篦箕巷、中华孝道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为代表的旅游区为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提高亲子旅游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教育功能;在“旅游+康养”方面,重点引导温泉、高尔夫、户外拓展等休闲新业态,进一步完善常州旅游产业体系,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4.2提升旅游产品内涵,强化亲子旅游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游”。在常州主打开发休闲、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亲子旅游可深入挖掘体验式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内涵,加强旅游产品的教育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全面提升亲子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亲子旅游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两个方面。在文化教育方面,可以让孩子在旅游过程中,愉快地了解自然、历史、地理等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例如在中华恐龙馆可主打远古探奇主题,春秋淹城和中华孝道园可主打历史文化主题,各个自然休闲旅游点可主打自然科普主题,开发体验式科普活动,引入信息化数字媒体手段,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情感教育方面,大力开发常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名人故居,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户外的旅游拓展中,增加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项目,既能增进双方情感,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技能,有助于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变得阳光灿烂、热爱生活。4.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兼顾游客需求多样化。在亲子旅游过程中,家长的旅游需求也不应被忽略。企业设计旅游产品时应有团队和散客之分。针对团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将儿童和家长分开,儿童由专门的导游或景点项目管理人员带领,进行游玩;家长则选择自己喜爱的游览方式和项目进行游览,提高“亲子”双方的旅游满意度。采用这种设计理念开发旅游产品的前提是能够绝对确保儿童的安全,在此前提下,给家长更多的独立旅游空间,可以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针对散客,可增加互动体验的项目,兼顾项目的年龄层次,让家长参与到儿童的项目中来,既可增进双方情感,又可兼顾家长的旅游需求,使亲子旅游不是单纯的陪同。考虑我国的育儿国情及亲子旅游出行方式,散客是亲子旅游的主要客源形式,这种亲子旅游产品的设计值得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大力研究。4.4完善旅游安全设施及操作规范,提升亲子旅游安全保障。亲子旅游的安全问题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产品的开发时应对此着重关注,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亲子旅游产品的安全保障工作要从硬件和软件双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亲子旅游的游览项目应该首要考虑安全性,对有一定探险性和难度的游乐项目,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结构,限制身高和年龄,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甚至进行必要的陪同;另一方面要充分完善景区的警示标志和应急设备,选派责任心强、善于与儿童沟通的服务人员负责安保工作,充分保证小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时,景点和游乐设施最好能够临近医院或医疗站点,可以应对突发状况。4.5改善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状况,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过程中的交通状况是旅游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旅游旺季,重要景区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游客“进不来,出不去”,交通拥堵对于亲子旅游者来说更为不便,因为长时间的拥堵会引起儿童的焦躁,增加行车的不安全性。旅游景区应向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参与到交通的设计管理中去,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可以临时针对游客激增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交通管制,及时引导和疏散游客。在景区内部的停车场内,也应加强交通指示牌,必要时增派工作人员参与指引,保持交通畅通。景区加强内部及周边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对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有着积极的作用。4.6开展多渠道营销,完善旅游营销网络。亲子旅游宜开展多渠道全方位营销,完善营销网络。相关单位在进行亲子旅游营销时,可借助常州“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的优势,加强与网络媒体和旅游电商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逐步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一方面完善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增强信息咨询、产品预订、网上支付、旅游营销等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APP等自媒体的作用,进行网络社交媒体营销,形成新老媒体结合的复合式营销转变,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同时大力开展亲子旅游主题促销活动,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树立常州亲子旅游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5结语亲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目前,我国亲子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于亲子旅游研究也在起步阶段,只是将它作为家庭旅游市场的一个子市场,相比观光和度假旅游,国内亲子旅游市场发展还有待完善。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和对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的不断深入,亲子旅游产品和线路将会不断改进,需要挖掘内涵,提升品质,切实提高亲子旅游的服务质量,使之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何成军,李娴.亲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6):43-45.

[2]张妍,方正.基于SWOT分析的北京市亲子旅游市场[J].旅游纵览,2016(11):167-168.

[3]薛银.基于体验视角的南京亲子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马莉.亲子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开发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对策

旅游纪念品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能反映旅游地的特色,浓缩了地域和民俗风情,沉淀着旅行的记忆。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它是该旅游地独有的特色商品,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独占性的商品。而购买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文化性。文化渊源是旅游纪念品的生命力之所在。现代旅游的性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特征越鲜明、文化品格越高的纪念品其价值越高。

纪念性。对旅游者而言,旅游是一段短暂的经历,是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物化,是其日后重温美好旅游经历的象征和载体,因此,纪念性是旅游商品的显著特征。

独特性。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选用当地特有材料甚至采用当地特有工艺制作而成的商品。

轻便性。旅游者流动性强,携带物品有一定限额和重量限制,因此,十分重视旅游纪念品的轻便性。为便于其携带,旅游纪念品一般具有小巧、精致的特点。

时尚性。旅游纪念品不仅反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体现当代人的现代文化需求。

实用性。一些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某种实际意义。

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旅游纪念品雷同现象普遍。对于游客来说,总是希望购买到最富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然而目前很多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品种少,没有特色,缺少地方性,对游客没有吸引力,甚至让游客感到乏味。

商品化使其文化特质消退。旅游纪念品深层次的内涵是文化。很多旅游纪念品原本带有一定的宗教、民族的文化色彩,手工艺人在制作时极为细心、耐心,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现如今人们更看重经济利益,市场上出售的旅游纪念品质量越来越低劣,基本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仿造多而创新少,技术含量低。好的旅游纪念品在创意设计、制作工艺等各环节都应该融入丰富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含量,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由于旅游纪念品的产权保护问题在我国尚没有解决,极易被仿制,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真正的保护,极大地影响了旅游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忽视市场的特殊需求。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企业对市场经济缺乏足够的认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调查存在着一定的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和资金障碍。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目的地购买以后带回家的商品,而游客来自全球各地,文化不同、收入不同、需求也不相同。

市场不规范。由于市场进入门槛低,旅游纪念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大型、高档的旅游购物中心。缺乏规范管理,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缺乏行业指导,行业自律机制很难建立。其结果是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旅游纪念品形象受损。

缺乏品牌意识。旅游商品没有充分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特色明显、品位高的旅游商品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

(一)树立景区品牌意识

旅游纪念品首先突出的是旅游地,其次才是商品本身。一个成功的景区品牌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会引发目标消费群趋之若鹜,对公众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旅游景区深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原因。景区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也促成了纪念品的销售。对旅游地来说,旅游纪念品最重要的不是其实物价值,而是一种虚拟价值,是对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概括与传达。因此,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业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起到传达地域文化的作用,使旅游纪念品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从而大大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以鲜明个性和文化品位凸显地方特色

旅游纪念品肩负着传播风景区文化的使命。随着现代人审美意识的提高,只有给旅游纪念品附加文化价值,才能够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位要求。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烙上了各景区的文化特征。

(三)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审美标准和购物走向

旅游纪念品主要为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服务,因此,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审美标准和情趣。有人曾将中外旅游者购物的区别归纳为:中国人追求“大、洋、全、新、派”,喜欢大件、成双成套;而外国人正好相反,追求“小、土、巧、古、异”,喜欢精致小巧、古香古色、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中应体现一种现代的人文关怀,主动拉近旅游者与旅游胜地的距离。除了旅游纪念品本身,包装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部分。轻巧、美观且牢固的包装不但能够保护纪念品,方便携带,还能增加纪念品的艺术美感。尽量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包装,不但可以保护旅游胜地的环境,还可以宣传旅游胜地健康、自然的美好形象。

(四)建立纪念品设计与销售的“金字塔”结构

价格定位是对市场的定位。为了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纪念品市场需要不同价位的纪念品。第一层为基础面,即大量开发价格便宜、体积小巧、批量生产、种类繁多、色彩鲜亮、趣味时尚、老少皆宜的饰品和土特产,占总量的60%;第二层为中档次,目标是锁定中产游客群,纪念品用材讲究、设计精美、制作复杂、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占总量的30%;第三层为高端产品,多体现高超的手工技艺或高科技含量,具有升值潜力,且价格昂贵,以适应部分旅游者的需求。

(五)精湛科技打造高质量的商品

旅游纪念品的品质也至关重要。其优良品质是建立在精湛的制造技术基础上的,精巧的设计也必须通过精湛的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旅游纪念品有很大一部分制作工艺粗糙,大大降低了它们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细节上的粗糙使得整件工艺品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看重旅游纪念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消费者不会购买那些经不起仔细把玩和欣赏的纪念品。

(六)规范行业管理体制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商店等不同的企业构成,作为企业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点决定了在追求利润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时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监督、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由相关的监管部门建立旅游企业信誉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旅游企业的情况,监督旅游企业的经营,包括违规、投诉记录和优秀旅游企业的名单,帮助旅游者选择。

(七)重视新产品开发

收集市场信息,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配备专业人员对新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的主要步骤进行跟踪调查,对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市场规模等做具体的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我国旅游纪念品资源的特点,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纪念品。同时,整合市场信息,开发升级换代产品。旅游纪念品如果不及时升级,旅游者的新鲜感很快就会降低。推出升级换代产品比重新开发一项新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少,市场风险小,甚至能延长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寿命。完善的产品换代系统还有利于树立旅游纪念品品牌,增添旅游纪念品品牌的附加值。采用先进技术,在不影响旅游纪念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旅游纪念品的价格要优质低利,物有所值。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经营者,其定价策略应该是薄利多销,要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和高、中、低不同档次商品,制定合理的差价,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不应该只采取盲目提价的办法,因价格过高会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失去购买欲望。发展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赚钱创造外汇,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轻工、手工业的发展,吸收大量劳动力,在当前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开发策略范文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大量都市男女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无暇顾及个人婚姻问题,“剩男”、“剩女”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5月21日在此间召开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之“剩男剩女”学术研讨会上,组委会专家公布了一份“剩男剩女”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适婚未婚的单身人群有1.6亿人,被婚恋困扰人群达2.8亿人。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和相亲形式在人们生活中如荼如火的进行着,并且形成了浓郁的相亲文化。目前,旅游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摆脱了观光的单一内涵,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据了解,旅游市场流行的减压放松游、相亲游、分手游等众多个性旅游受到了白领一族的热捧,其中,相亲旅旅行尤其受青睐。相亲旅游即相亲和旅游的结合,是指以旅游景区为平台,以相亲活动为内容,有特定组织举办的活动。据此,相亲旅游根据相亲主体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针对中青年的相亲旅游;另一类是主要针对老年人的相亲旅游,这类相亲旅游依据其目的,也可以分为替自己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和替子女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对于“相亲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百合网慕岩和陕中旅的贾宁认为,这种“相亲+旅游”的方式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慕岩说:“国内‘相亲旅游’仍处发展阶段,年产值一亿元左右。”他们还一致认为,“一方面存在大量单身男女、相亲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旅游业正快速发展,年增长率达30%。作为特色旅游项目,‘相亲旅游’上升空间相当大。”1鉴于此,笔者试着从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着手,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劣势及其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其发展对策,希望能有助于杭州相亲旅游的发展。

二、相亲旅游市场特点

1.从需求市场看。一是需求者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大,忙于工作的青年男女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自己的个人问题。同时,由于在城市生活的父母急于子女的婚事,出现了父母替子女相亲的现象。二是参与主体年龄跨度大。相亲旅游由于其形式的新颖性较获得年轻白领人群的欢迎,但实际的情况是参与相亲旅游活动的人群存在从20岁的年轻人到年逾古稀的老年人。三是相亲旅游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相亲旅游主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条件不同,在相亲过程中,其要选择的对象也必须具备某些要求,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相关的专业化相亲旅游产品来满足。四是注重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交流。相亲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相亲旅游参与主体注重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互动,大部分人之所以会参加相亲旅游,其主要目的还是相亲,并不是为了观光游览景区,因此,在整个相亲旅游过程中要增加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为此组织主体自己或者请专门的活动策划企业来组织一些互动的游戏或者活动。

2.从供给市场看。一是组织主体众多。相亲旅游市场需求的满足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相亲旅游产品的提供也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由众多的组织主体提供,这不仅包括旅行社和景区,也包括知名婚恋网站、专业婚介机构、电视台、报社、政府、社团和中国相亲旅游协会等等组织,这些组织主体之间也可以合作共同提供相亲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呈现专业化。相亲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必然要求相亲旅游组织主体对其市场进行专业化的细分,并开发满足某一或者某些细分市场的相亲旅游产品,以更好、更有效的满足相亲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取得在这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商业目的与公益目的兼存。相亲旅游是由“父母相亲会”发展而来的,而“父母相亲会”是由父母之间为自己子女的婚姻恋爱问题而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公益交流活动;随着“父母相亲会”的发展,相亲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迅速走红。有些组织或者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已开始组织相亲旅游活动,而政府、社会团体等组织出于社会发展的考虑,也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公益相亲旅游活动。从相亲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相亲旅游与公益相亲旅游共存。

三、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近来,SWOT分析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城市的自我分析等方面。杭州发展相亲旅游不仅有其自身的特有优势,也是市场提供的一次重大机遇,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情况,能够对杭州能否很好的发展相亲旅游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现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SWOT分析如下:

1.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1)发达的旅游业。杭州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处于成熟稳定的时期;发达的旅游业为旅游相亲方面的延伸发展奠定了基础。(2)深厚的爱情文化底蕴。杭州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就诞生在杭州,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苏东坡,宋代大文豪,在杭州任地方官时,留下了卓著的政迹,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也留下了与琴操的古典爱情;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美丽而有才华,是中国古代受侮辱的女子追求幸福爱情的代表(3)丰富多彩的爱情旅游资源。杭州不仅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还有丰富的爱情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爱情故事有关的历史古迹,如与《白蛇传》有关的断桥、雷峰塔,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长桥、万松书院,还有苏堤、苏小小墓等等;二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古迹和景点,如“月老寺”、太子湾等;三是有丰富的以吟咏爱情为主题的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戏曲、散曲等等。这些爱情故事和旅游资源为相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支持和发展空间。(4)颇具影响的相亲旅游活动。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举办的“浙江红娘日公益相亲大会”和万松书院的“老爸老妈相亲会”在全国最为出名(2007-5-26,浙江都市网),每年在西湖举办的中国相亲大会也颇具影响,而其他大大小小的在景区举办的相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也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正是这些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以后相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5)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杭州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爱情之都,意味着杭州这个秀丽、温馨、浪漫的城市注定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相亲即是寻找爱情,旅游就把两者很好的联系到一起,互相辉映。

2.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劣势(1)没有意识到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旺盛,其能带来的利润或者其他收益也很可观,然而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却没有被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识别,也可能是因为低估了相亲旅游市场能够带来的收益,因此也就不会去或者有意识的去开发相亲旅游产品。(2)相亲旅游发展缺乏大规模的合作。杭州是较早发展相亲旅游的一个城市,其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以杭州黄龙圆缘民俗园举办的中国红娘相亲大会和杭州万松书院的“父母相亲会”最为有名,并且其他举办的相亲旅游等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组办方缺乏大规模的合作,其举办的相亲旅游活动并不能满足市场对相亲旅游的需求,因此,相亲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以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和影响力。(3)相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杭州举办相亲旅游的次数不胜枚举,参加人数也与日俱增,但仍有大部分相亲旅游需求者不知道相亲旅游的具体时间和参加渠道,主办方和需求者信息不对称,相亲旅游活动的信息没能有效、及时的传达给有相亲旅游需求的大部分人员;若要相亲旅游的良好发展,需加大相亲旅游的宣传和促销。

3.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机会(1)较大的相亲市场。2.8亿被婚恋困扰的人群都是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者,再加上替子女相亲的父母,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可观,如果把这些有潜在相亲需求的人朝着旅游景区这个平台上引,并由相关的组织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相亲的潜在需求即可转化为相亲旅游的潜在需求。(2)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人员必然越来越多,旅游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由于相亲需求者的数量也较大,相亲旅游最终会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其应有的市场,这也是相亲旅游发展的一个市场机遇。(3)相亲旅游开创了全新的相亲方式。相亲旅游相比传统相亲,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增加了交流机会,加强了彼此的了解,而且还不易产生尴尬的局面,弥补了传统相亲的不足;即使相亲不成,也可以结识很多朋友,而且还有了一次旅游体验。

4.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威胁(1)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国内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组织了相关的活动,结果非常成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加强相亲旅游的发展,有的城市甚至把相亲旅游作为一个主题节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此同时,还鼓励当地景区参加相亲旅游景区评选活动。(2)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亲旅游和旅游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季节上来说,春季和秋季是相亲旅游发展的旺季,因为这时候适合出行,再加上春季的西方情人节和秋季的传统七夕,更是激发了相亲旅游的需求,而夏季和冬季,由于天气的原因,相对来说相亲旅游处于淡季;从每天来看,周末休息,相对来说,相亲旅游的人数会多些,而平时由于忙于工作,相亲旅游的人就少很多。(3)相亲旅游还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相亲旅游之所以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还没有听说过或者接触过相亲旅游;二是对相亲的排斥,从而引发对相亲旅游的排斥;三是对相亲旅游结果的质疑;四是相亲旅游的收费比一般旅游的收费偏高。

四、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因素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杭州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其具体对策如下:

1.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相亲旅游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不得不说相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杭州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在其需求的旺季,开展的活动要尽量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谋求在这个市场中的最大收益。

2.加强认识,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针对杭州目前缺乏对相亲旅游的重视,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了解并熟悉发展相亲旅游的重要意义,才能有利于相亲旅游活动的积极开展。

3.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目前,杭州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但是其规模都比较小,不能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组办相亲旅游的参与各方要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以加强杭州的相亲旅游市场竞争。

开发策略范文篇10

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是省定贫困县、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国家重点工程———瀑布沟水电站库区移民重点县。该县已经初步形成了花椒、水果、蔬菜、畜牧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和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化工产品、建筑建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瀑布沟水电站蓄水后,汉源淹没土地4万余亩,人地矛盾突出,要实现汉源库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其最佳选择。“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全县27.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3.8亿元,是重灾县之一。雅攀高速通车后新县城距成都206公里,从成都到汉源需要2小时的车程,已经进入了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2~3小时经济圈。基于以上原因,汉源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农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有色金属、旅游三大支柱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二、汉源县的主要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1.气候资源。汉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县城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80~300天,年均日照时数1470小时,年均降雨量750毫米、蒸发量1475.5毫米。光热充足,是离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重庆最近的阳光城,可充分利用其光热条件,打造冬季阳光度假旅游产品。

2.水力资源。瀑布沟水电站是国电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大渡河“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战略的第一个电源建设项目。库区已蓄水到设计最高蓄水位850米高程,在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境内形成84平方公里水面的西南最大人工湖———汉源湖,长72公里,最宽直线达7公里,水深最高达186米。深溪沟水电站库区位于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是瀑布沟水库的反调节电站,库区面积1.71平方公里,电站装机容量66万千瓦。这些水体资源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同时又为开展水上游乐和运动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3.峡谷资源。大渡河大峡谷是全省唯一的峡谷类国家地质公园,最大谷深2690米,是长江三峡的两倍,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860米,总面积93.75平方公里,集峡谷、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质剖面、珍稀动植物、历史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是最佳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攀岩漂流、探险基地。

4.生物资源。汉源盛产水稻、蒜薹、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汉源花椒畅销全国、享誉中外,有“贡椒之乡”之称;四季鲜果不断,枇杷、樱桃、李、梨、葡萄、核桃、板栗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是有名的“花海果都”;蒜薹、大蒜、芸豆、豌豆、莲花白等蔬菜常年出新,畅销全国,是著名的蔬菜基地;还有银杏、楠木、香樟、云杉等珍贵树种和小熊猫、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具有很好的生物资源优势。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古镇和古建筑资源。县内有清溪、九襄、宜东、富庄、皇木等明清古镇,有清溪文庙、九襄石牌坊、河南万安桥、万里魁星楼、后域白云寺等古建筑。清溪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城内至今仍保存着大片唐、宋、明、清各代建筑。

2.古遗迹和古遗址资源。汉源有远古时期的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和麦坪文化遗迹,有茶马古道遗址、清溪古城遗址。富林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是华南第一个旧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对第四纪地层划分、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茶马古道是连接四川盆地和康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文化交流意义。

3.宗教文化资源。汉源依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6处,其中,佛教活动场所4处,天主教堂2处。全县有信教群众3万余人,其中佛教信教2.5万余人、天主教信教0.5万余人、伊斯兰教信教0.05万余人,可以开展宗教旅游活动。

4.少数民族资源。汉源有5个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3.2%,以彝族、藏族为主。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饮食、民俗风情等都很有特色,适宜开展民族风情游。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1.资源类型多、组合好。汉源县既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很多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资源组合好,融自然奇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使汉源县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极好的开发前景。

2.水电库区大、价值高。大渡河两岸风光绝美,是我国水能资源比较集中的河段,共规划了22级电站,是我国12大水电基地之一。瀑布沟水电站库区,是22级电站库区中最具代表性、名气最大、条件最好和价值最高的区段。

3.峡谷险峻壮观,具区域垄断性。大渡河峡谷是全省唯一的峡谷类国家地质公园,极其雄伟壮观,与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比较毫不逊色,是长江三峡的两倍,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860米,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之称,大渡河峡谷具有区域唯一性和垄断性的优势,使汉源在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号召力。

4.气候条件优越,是冬日阳光度假佳所。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常年阳光少、天气阴霾,而汉源全年无霜期为280~300天,年均日照时数1470小时,洁净的冬日阳光、特殊的气候条件、多样的风物特产加上大渡河沿岸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诗意的田园风光,给汉源开发阳光休闲度假和乡村休闲度假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三、汉源县的旅游市场需求

汉源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以汉源湖、瀑布沟水电站、大渡河峡谷等为代表,北部以清溪古镇、九襄生态农业观光区为代表,兼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各类旅游资源。2011年,汉源县旅游接待人次76.13万人,旅游收入4.44亿元。汉源县2005—2011年旅游业发展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汉源县的旅游主要是以国内旅游为主,2011年全年入境游客1308人。国内旅游主要是汉源本县、周边及成渝地区的游客,以观光旅游为主。汉源县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应该以成渝地区度假旅游为主要客源市场,逐步辐射到国内市场。原因如下:第一,成渝地区游客的旅游需求已经开始向多样化需求发展了。成渝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居民收入较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更多的是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汉源旅游产品可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对于中老年游客,可开发阳光休闲度假旅游、康体疗养健身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对于中青年游客,可开发运动游乐型度假旅游产品、历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修学和拓展训练旅游产品、农业体验旅游产品等。第二,成渝地区与汉源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成渝两地都属于特大城市,环境污染严重,阳光少、阴霾天气多。而汉源年均日照时数1470小时,阳光充足,生态环境好,正好能够满足成渝地区及周边地区游客对阳光、生态旅游产品的需求。第三,小长假和雅攀高速通车给成渝地区游客到汉源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雅攀高速通车后新县城距成都206公里,从成都到汉源需要2小时的车程,已经进入了西南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2~3小时经济圈。成渝地区游客可以利用小长假到汉源休闲度假。

四、汉源县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一)把汉源新县城建成全县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及全国新兴的度假旅游城市

第一步,用3年的时间把新县城建成全县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一是要加快宾馆、饭店等住宿设施建设。新建一家四星级酒店,一家三星级酒店,把庄园酒店改造成三星级酒店,引导、壮大一些经济型酒店,满足不同档次游客的需求。二是成立两家地接社,负责开发旅游线路、接待外地游客。三是完善旅游标志标牌、旅游服务区、紧急救援设施、旅游汽车租赁、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定点救护医院设施、旅游地图、旅游广告、公厕等配套服务。第二步,到2020年,把汉源县城建设成为全国新兴的度假旅游城市。汉源新县城具有典型的山城形态,是一个西、南、东三面环水,深入库区的半岛。可利用其独特地貌,借鉴西班牙风情、地中海风格,按照“城市公园、公园城市”的要求,把富林文化、狮子山文化、茶马文化、现代文明等众多要素融入县城建设中,使城市、旅游与文化达到高度融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省内距成都最近的阳光滨湖休闲旅游县城、全国新兴度假旅游城市。

(二)把汉源湖旅游区建设成为4A级旅游景区,重点开发阳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首先,成立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划定明确的地域范围,按照4A景区的标准来建设汉源湖景区。其次,开发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要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整体连片开发,以阳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基础,开发一批水上运动项目、滨湖运动项目、园区运动项目、休闲活动项目、康体养生项目、会议商务度假项目;发挥区位、阳光、碧水和文化特色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力争用3年时间把汉源湖建成4A级旅游景区。

(三)把大渡河峡谷打造为世界地质公园,重点开发地质奇观、科考旅游产品

一是成立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划定明确的地域范围,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来打造汉源湖景区。二是加快该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乌斯河镇和苏古旅游接待基地的接待能力。三是开发地质景观观光、科学考察、攀岩漂流、科学考察、修学与拓展训练游、探险旅游等项目。四是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的要求,做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申报等工作,力争到2015年把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打造为世界地质公园。

(四)把瀑布沟电站旅游区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重点开发水电工业旅游产品

一是成立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划定明确的地域范围,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来建设该旅游区。二是修建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经济型酒店、餐厅、旅游商品服务等。三是修建大渡河水电博物馆,全面介绍水力发电科普知识,展示大渡河水电建设成就。四是建立游人接待站,划定水电枢纽观景区与修建观景台,设置旅游标识和介绍标牌。五是以接待青年学生、青年游客为主,以开展水电修学游、山地拓展运动和滨水休闲为核心项目的旅游项目。

(五)以清溪、九襄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重点开发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一是需要科学编制九襄、清溪及周边景点的总体布局规划,统一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基地。二是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在原有几家农家乐的基础上改造升级,配套多样化的休闲度假设施和餐饮住宿设施,增强接待能力。四是以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为主题定位,强力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和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进行摘果竞赛、拔菜竞赛、赏花等,享尽田园乐趣;开展农业体验、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六)把金钟山建成3A级景区,打造“川西观音文化圣地”,重点开发宗教旅游产品

该景区90年代重修,现有观音殿、神圣殿、大雄宝殿三重大殿,儒、道、仙、佛分殿同奉,殿堂面积为3000平方米,住宿等附属面积为1024平方米,能容纳数千人活动、游览。遇节假日或佛事活动日,参观、朝拜的旅游者、香客络绎不绝,非常热闹。该景区已经成熟,现在需要按照3A级景区标准进行建设,增加一些佛教建筑和佛教文化内涵,完善各项服务设施,特别是可进入性建设,最终打造成“川西观音文化圣地”。

(七)以彝族风情为主,打造彝族风情园,开发少数民族风情游

汉源县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以东、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峡谷之间,有彝族、藏族等1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46630人,其中彝族26350人,占56.51%。可在乌斯河建一个乌斯河彝族风情园,开发少数民族风情游,充分展示彝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举办一些民族艺术演艺、节庆活动,让游客主动参与,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八)对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开发几条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1.九襄—清溪—宜东—九襄一日游。主要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古镇旅游等项目。

2.瀑布沟水库水域观光之旅一日游。汉源新城、汉源湖—瀑布水沟电站—金钟山—汉源新城。主要开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项目。

3.大渡河峡谷观光旅游线二日游。汉源新城—乌斯河—大渡河峡谷—白熊沟—大瓦山—二战乐西公路—皇木古镇—汉源新城。主要开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项目。

4.大渡河观光之旅三日游。汉源新城、汉源湖—大渡河峡谷—瀑布沟电站—石棉县城—安顺场—乡村旅游点—汉源新城。主要开展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