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体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0:26:12

经营体系

经营体系范文篇1

广前公司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境内,是一家大型国有糖业企业,拥有土地面积约18.66万亩,其中农用地经营面积12.72万亩,常年甘蔗种植面积约6万亩,同时发展水果、林木、花卉、蔬菜等产业。广前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甘蔗机械化生产试验基地、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广东农垦热作农业科技园是广前核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园区按照“一带三核五片区十基地”进行规划布局,集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于一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广东热作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垦区建设的先导区。

二、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企业+合作社+职工”模式。公司成立了平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公司投资入股方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公司职工种植番薯300亩,合作社2018年经营期实现业务总收入88.74万元,实现利润9万元。2.“产业集团+基地”模式。与湛江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广前公司香蕉种植经营联合体,基地总规划1000亩,联合体通过与有销售渠道的农垦系统内产业公司合作,农场提供土地并负责基地日常管理,现代农业公司负责提供技术管理规程、总体规划、产品销售等。采取现代农业公司保本兜底(兜底价以当年实际成本价为准),利益双方共享(即“五五分成”)的经营模式,市场风险由现代农业公司承担,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由双方按照出资额比例承担。3.“公司+职工+能人”合股经营模式。公司成立了迈坦队火龙果种植经营联合体,直接引入经营能手负责基地的管理。适应农业种植的特点,公司在完善联合体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对具体负责人给予合理授权,确保一般日常运营管理和费用开支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4.“公司+项目经理人”模式。公司今年谋划成立红坡香蕉种植经营联合体,建设870亩香蕉种植基地,总投资870万元,广前公司出资478.5万元、占股55%,项目经理人(职工)出资391.5万元、占股45%。基地采用项目经理人(职工)入股合作经营的方式,采用控成本、定产量和日常生产经营由项目经理人负责的新管理模式。(二)着力推动农业经营新体制机制建设。农业经营新体制机制建设包括:建设组织创新基地,形成以公司为主体的产业化种养专业队伍;建设管理创新基地,实现规模农业与精准农业相结合,共同发展;建设技术创新基地,培育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建设新农业产业培育基地,以发展有产业集团支持或者供应链完整的水果、蔬菜为主。(三)适度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公司目前推。行“50+5”模式,即种植甘蔗岗位地50亩,可安排5亩作为自营经济地,此55亩的地租标准为1.5吨/亩甘蔗实物地租,超出部分按市场行情的现金租标准收取。自营经济地以效益最大化、调整种植结构为目标,以发展高产高效特色经济作物为重点,使职工收入多元化。在目前允许种植自营经济地(控制在岗位地10%)的基础上,建议转变模式,由职工分散经营转变为集中经营,即在一个生产队或几个连片生产队,划出整块自营经济地,组建种植经营联合体,消除自营经济分散式发展的弊端,持续做大做强自营经济产业,促进职工增收。(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初见成效。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走规模经营之路。甘蔗主产业的公司规模化经营种植稳步推进;二是走科技强农之路。与传统职工自主种植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对现代生产要素需求更为强烈;三是走组织化经营之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公司分散的职工组织起来,建立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状态,提高了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推进标准化生产,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更重视质量安全,将分散的职工组织起来生产种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3.促进职工增收,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性收入,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规范有序流转,增加职工财产性收入。

三、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经营主体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公司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规划引导还不够规范,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容易导致运营不畅等问题。二是偏重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主业为农产品种植的居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加工型、流通型、销售型主体占比较少,能够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窄、服务能力低,离现代农业发展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扶持政策缺位或政策力度偏小,落实不够全面。一是财政扶持资金总量少、门槛高,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享受到;二是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不够,在体系建设上缺乏政策扶持措施。(三)受人才技术制约影响。一是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工人缺口较大,多数职工(农户)掌握的知识和实用新技术不多,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生产经营理念不够先进;二是经营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带领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三是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多、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四、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经营体系范文篇2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农行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的有效竞争力。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犹如农行应对市场竞争的两翼,既要保持城市业务的可靠增长,也要拓展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广阔金融市场。从丰城支行业务增长的趋势看,县域商业金融具有很大的潜力,农业银行在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中大有可为。

(一)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涉农业务重在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城市业务在全行利润贡献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作为惟一一家在全国所有县域都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农行的优势在于拥有全国最多的营业网点、最大的从业人员队伍,在服务县域经济方面具有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是农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有利条件。而要变有利条件为现实利润的增长点,必须着眼于县域潜在市场、着眼于大农业和现代农业,紧跟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介入特色农业和特色资源开发领域,加大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信贷投入。近年来,丰城市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的乡镇。包括梅林镇的药湖水面开发、段潭乡的“三水”产业立体开发;已享有“中国豇豆第一镇”的袁渡镇以豇豆生产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筱塘乡主要生产“元和”皮蛋,杜市镇主要生产“子龙”冻米糖,拖船镇主要生产“三星”田螺酱,小港镇主要生产“一品斋”酱菜等,这些生产各种名优特稀农产品的乡镇已占到全市乡镇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乡镇所生产的各种特色农产品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农业优势产业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金融需求是十分旺盛的,要通过积极探索有别于城市业务和传统思维的管理、授信、考核和风险控制机制,全面推行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从而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城市业务是主干。城乡联动、双层经营是农行的最大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县域与加快发展城市业务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城市市场和大客户是农行重要的盈利支柱,并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龙头和带动作用。把城市业务做好了,农行在县域的骨干支柱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只有城乡业务都活跃起来,农行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这些年,丰城支行紧紧抓住丰城以能源强市、以能源兴产业、不断地攀升新的平台的战略机遇,把城镇区作为营销主战场,深化扁平化改革,全面提高直销能力,按照批零兼顾、择优进入的原则,集约经营区域内优质法人客户业务和高端个人客户业务。通过扩大直接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质量等多手段,积极开发、推广新型金融产品,创新理财和避险产品,立足区域经济金融资源优势和网点网络优势,做好上游系统性、集团性客户营销链接工作,把握地方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机遇,积极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特色业务,不断增强了城市业务经营活力,确保城市主体业务增量市场份额位居前矛。截至2007年7月底,丰城支行存款增量占当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82.87%,位居四行首位;实现贷款净投放近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主要是丰城电厂、华伍、金马房地产、人民医院等优质客户,城市业务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这为农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创造了条件。

(三)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重点在于立足全面营销,通过城乡一体化联动,辐射和带动系统业务的发展。作为商业银行,增加盈利和提高经营效益是其本质属性。目前,农村金融需求正呈现综合化、多样性的特征,客户价值链不断延长,在这种情况下,农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立足于全面营销、重点突破,加强与重点产业和市场对接,大中小并举,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和系统业务发展。在这个方面,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实质上是一种城乡一体联动的体系,要充分利用城市营销的有益经验和开发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营销力度,坚持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一体化经营,特别是要加大资产业务营销力度,抓好小企业业务经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继续实行“目录管理+特别授权”运作方式,稳步推广“成长通”小企业可循环贷款,积极营销短期信贷产品,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同时,有选择地支持有市场带动作用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骨干城镇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和农民自建房工程,逐步实现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在服务“三农”中实现市场价值最优化目标。

二、特色化经营: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根本出路

当前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几家大银行逐步退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问题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而要突破这一瓶颈,根本的出路在于走特色化经营的路子,为广大县域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使农行成为县域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一)瞄准特色产业。近年来,丰城针对丰电、丰矿、兰丰水泥、兰丰塑业、港源硅业、同济丰宇、三维化纤等企业在供应、生产链条上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特点,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综合利用废弃物,开发中下游产品,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产品深加工等各种相关产业,培育循环利用本地资源的新兴产业,以循环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同时,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以省属企业为依托、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三大工业经济增长极,将华伍、兰丰、润田、同宇、港源硅业、三福轧钢等一批企业项目引入工业园区,全市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电、塑业五大支柱产业。此外,在丰城市发现了大量的富硒土壤资源,初步控制面积524.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董家、泉港、梅林等8个乡镇(街道),占江西省的1/4强。丰城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着手进行富硒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加快富硒农产品开发步伐,走出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丰城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就是县域业务拓展的重点。应通过政策激励,牢牢把握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城乡建设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鼓励县域业务拓展向这些优势产业聚集,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壮大小企业优良客户群。2006年丰城农行看准丰城市是江西省首屈一指的水禽养殖基地的实际,通过贷款600万元支持华阳羽绒服厂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二)发展特色业务。要充分发挥农行的规模优势,以“金钥匙、金e顺、金光道、金穗卡”产品为载体,利用农行的网络覆盖广、服务范围宽、员工网点多、业务规模大的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建设上,要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稳步增加农户贷款规模,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依托电子化服务网络和特色银行卡产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工资和汇兑服务。在中间业务上,要加快中间业务和新业务多元化发展,推进个人理财、个人住房贷款、贷记卡、电子银行和外汇等业务再上新台阶。积极推广新通宝卡、民工卡等系列产品;大力拓展收单市场,强化用卡激励措施,扩大持卡消费;加大自助机投入和更新力度,加强银商结盟,改善用卡环境。加强组合营销,做大保险业务。拓宽寿险产品营销渠道,深入推进期缴业务转型和产品组合营销。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发展等。

(三)完善特色服务。要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城市经济圈辐射扩大和区域经济圈联动发展的机遇,继续巩固负债业务传统优势,加强大中型客户维护和拓展力度,制定优质个人客户营销管理办法,合理设计业务流程,有效进行网点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培育和拓展一批信誉良好、诚信度高、回报丰厚的中高端个人客户群体。注重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制定实施对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方案,为农村城镇化中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科教文卫、通讯传媒等公共事业项目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同时,要积极打造连接城乡的金融桥梁和纽带,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坚持商业化原则,实行分类指导,跟踪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工农业交融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支持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层次高、有信誉、效益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业产业化转变,起到“辐射一面、带动一片”的作用。要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市分行、支行、营业网点为主体的三级服务架构,实施分层专业服务,通过价值链延长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龙头和带动作用。近年来,丰城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社会资金不断地流向基础设施、农林水产业、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等各个投资领域,促进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也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在,丰城全市民营企业达到近900家,全市43.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这些为拓展农行的特色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差异化竞争:创新县域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

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的难点主要在于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因此,构建城乡双层经营体系,应该着眼于县域经济差异性大、需求层次多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创新担保方式。据统计,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对金融服务的旺盛需求,预计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15-20万亿元。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看,尽快建立农村贷款担保基金,是推进营运资金渠道多元化和确保县域贷款规模的关键。应该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对农户和县域中心企业融资提供抵押担保。同时,要创造条件发展对县域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的批发业务,积极参加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政策性贷款招标,建立起具有农行特色的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授权授信方式和业务管理流程,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投入力度,提高信贷运作效率,确保县域贷款规模和占比逐年提高。

(二)创新服务内容。要以客户需求引导服务创新,不断创新产品组合和服务。目前农行能提供对公、对私、银行卡和电子银行四大系列230多种产品,证券、保险、基金、黄金等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推出综合化、集成化、精细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融产品,这些都是强化农行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广电子银行、银行卡、保险、基金以及个人理财等金融新产品,为相当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提供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依托电子化服务网络和特色银行卡产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工资和汇兑服务;要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实行特别准入制度支持其做大做优;要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和提升消费结构;通过加强组合营销,做大保险业务,拓宽寿险产品营销渠道,深入推进期缴业务转型和产品组合营销;进一步整合优化产品、渠道、流程、应用和平台,有效推进服务方式向分层式、网络化转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学配备物理网点和自助网点,推动营业网点转型。

经营体系范文篇3

1.1风险控制及内控体系的内涵。在现阶段物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中,应该通过对物业管理办法的完善,进行物业经营产业的项目整合,并逐渐提升物业产业的创造价值。研究发现,物业经营风险控制中,不良事件的出现会影响物业管理行业的创新,并降低企业中的创造价值。而且在事件有利因素分析中,会降低物业管理中的不利影响,因此,风险控制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对风险、机遇等进行确定,提高物业产业战略化的发展目标,并降低物业对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在对内部控制体系确定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改善单位经营活动中的效益问题,应该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可靠性、法律性等规则的分析,对其进行自行性的检查,以便强化内控体系的相关内容,实现对物业经营管理方法的调整[1]。1.2风险控制及内部控制的关联性。通过对风险控制及内部控制因素的分析,其关联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内部控制作为全面风险控制的必要内容,通过内部控制方案的整合,可以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实现经营组织的管理目标,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经营的合理性,以便实现经营结果的效率性。第二,全面风险控制涵盖了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体系确定中,应该通过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以便提高产业的风险防范机制。

2物业经营管理中内控的必要性及相关内容

2.1物业经营管理行业实施内控的必要性。在现阶段物业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物业行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并通过对财务检查、财务内容等方法的完善,提升物业行业的内控机制,使财物控制可以逐渐渗透在各个管理行业中,提高物业服务的涵盖率。物业行业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进行成本管理方案的规划,并提高成本利润的预测力度,实现对物业未来发展及资金运用的及时预测,满足业主的基本需求。在良好内部控制的背景下,可以帮助物业行业进行资金管理,并通过对内控作用的分析,满足物业行业的资金管理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实现物业经营的稳定性。2.2物业经营管理中内控的基本内容。2.2.1收入控制。通过对物业经营管理方案的分析,在收入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将物业公司中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核心,及时解决物业收入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物业规范保障体系的创设,满足资金的收入及记载需求,强化资金的管理方案,提高资源控制的价值性。在这种制度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单据收入的有效性,针对这种状况,应该保证物业业务的稳定进行,并通过对资金安全性的控制风险,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稳定创新。2.2.2库存物资控制。在物业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库存物资的控制可以实现对物资管理方案进行整合,并通过对市场运行状况的分析,进行库存管理方法的确定,并及时加强采购质量的监督质量,实现库存管理方案的质量监督需求。在对大型采购方案确定中,需要通过对财务的提前预算,进行质量安全性的部署,并完善统计管理方案,加强对库存物资控制的质量监督。而且在质量安全因素整合中,通过统计部、监督部的工作完善,可以保证库存物资控制的独立性,提高原材料采购的质量,优化物业工作构建的价值性[2]。2.2.3费用支出控制。所谓费用支出控制,主要是物业公司运行中的支出以及代收水电费的支出,整个过程应该进行支出方案的控制,以便为财务核算提供依据。针对这种状况,物业应该及时检查水表、电表的运行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策略,以便实现费用支出及控制的合理性。

3我国物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3.1物业经营行业相对较少。在行业运行过程中,只有盈利大于零的状态才可以得到生存发展,当物业盈利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时,才会出现破产及倒闭的现象。但是,在我国物业产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物业经营行业相对较少的问题,由于我国物业经营管理行业逐渐清晰,其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行业,应该将物业经营作为重点,以便提高产业运行的价值性。3.2物业经营管理法制不健全。通过对我国物业产业运行状况的分析,在管理方法构建中存在着物业产业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一些物业管理法律尚未出台,限制了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也为我国物业经营管理方案的构建形成了制约。虽然我国在物业管理中构建了完善性的法律保障机制,但是,仍然面临立法滞后的问题,导致物业管理无法满足现代管理需求。3.3物业经营管理缺乏专业化人才。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内控缺乏导致的。一些物业管理工作相对单一,相关人员对内控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制度的建设缺少创新性,使一些物业管理工作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对于物业中的管理而言,一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降低了物业经营的质量。因此,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对经营方法的构建,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提高物业管理工作的整体价值[3]。3.4物业经营管理行业规模小。研究发现,我国物业管理企业逐渐增加,其增长的速度相对较快。虽然物业管理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市场中的经营管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导致企业管理缺少创新能力,限制了企业经济的稳定创新。因此在现阶段物业管理方法整合中,应该通过对物业经营管理方案的确定,进行物业管理工作的优化,以便提高物业产业运行的价值性。3.5业主收入较低,物业收取困难。在物业经营中,存在着业主收入较低、物业费收取困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虽然推出了住房补贴政策,但是仍然存在着物业费收取困难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执行。因此,在物业经营管理工作整合中,应该通过对人们住房问题的分析,解决这种问题,并通过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完善,提高管理工作的价值性,改变物业管理中的限制问题,并通过物业管理方法的创设,为物业管理工作的完善提供支持[4]。

4物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

4.1物业资金收取困难,造成资金回笼风险。对于物业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存在着物业资金收取困难的现象,导致资金回笼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第一,恶性竞争。一些物业企业在发展中,为了拿到物业经营项目,会导致企业现金资金无法得到支持,导致物业工作面临着风险性。第二,物业管理中存在着盲目扩张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公司现金流无法得到保障。在一些小型物业企业发展中,由于资金被套现,限制了物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在物业资金收入问题分析中,应该通过对资金管理方案的确定,进行物业经营方法的完善,以便促进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4.2开发商和设施管理带来的风险。物业管理工作执行中,存在着电梯、配电房设施开发不合理的问题,这些人员缺少专业性的操作技能,严重限制了开发商对工作的整合,而且也为电梯、园区设施的安全运行带来影响。一些物业企业存在着电梯维修不合理的问题,为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影响。同时,在物业设施管理中,人员的配备也存在着不专业的问题,一人分饰多角,限制了管理工作构建的专业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设施管理工作无法得到稳定执行[5]。4.3物业不够专业和业主要求日益提高,给其生存带来风险。研究发现,在物业管理工作整合中,物业管理工作不专业、业主要求高的问题限制了物业管理工作的创新,而且也为物业生存带来了挑战。第一,物业违规装饰所造成的风险。在物业工作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着物业违规装饰的问题,严重的会引发邻里纠纷的现象,增加了物业企业的管理难度。而且,在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中,需要承担装饰引发的管理责任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执行。第二,物业使用中的风险。通过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分析发现,一些物业工作的规划存在着公共区域道路阻塞的问题,一些物业存在着设施破坏、高空抛物伤人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物业管理工作的稳定执行。第三,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公共安全风险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的主体缺少责任界定意识,并逐渐提高风险防范内容,导致物业管理与安全管理面临纠纷问题,导致物业管理面临众多的额外责任[6]。4.4员工安全和治安风险。通过对物业服务管理方案的构建,需要强调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案的完善,进行业务管理方法的创设,以便提升产业的价值性。而且,物业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员工的安全性,并通过对治安风险的分析,规避物业管理所面临的风险。

5基于物业经营风险的内控体系构建策略

5.1物业内控体系的总体思路。伴随物业工作的管理优化,可以逐渐提高物业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并将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将物业管理方法进行确定,以便提高物业产业的价值性。而且,在物业内控体系总体思路设计中,应该规定科学化的法律措施,并建立专门责任机制完善组织机制。物业管理工作需要由总经理进行直接领导,并对物业工作构建全局化的控制体系,完善物业内部控制策略,提高物业管理工作的整合需求。而且,在总体目标设计中,也应该成立物业观察小组,通过对物业实际运行环境的分析,进行风险防范工作的整合,充分满足物业管理工作的安全发展需求[7]。5.2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实现财务内控。在现阶段物业经营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提高人们的风险控制意识。物业管理中对人才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要求物业人员逐渐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通过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需要提高人们的警惕意识,提升物业管理工作的整体价值。同时,在物业管理方法创设中,应该将财务问题作为重点,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方案,实现对物业管理财务工作的全方位、全员以及全面的管理,强化物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促进物业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8]。5.3以物业战略为导向,建立内控体系。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创设中,应该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为核心,通过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创设,进行财务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内部控制整合方案。第一,提高对企业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以便提高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领导,提高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内部体系方法的有效完善。第二,在物业管理工作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理念的确定,并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平员工的自觉性,为物业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的完善奠定基础,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稳定实施,实现物业经营工作的稳定发展[8]。5.4构建业务管理新制度,做到考核与奖惩相统一。在物业经营风险控制内部体系完善中,需要将制度控制作为整合重点,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势性,并在工作整合中,创设独立化的财务部门,并通过审计部门工作的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的价值性,满足现代物业风险管理的基本需求,促进物业经营风险的内部工作机制,提高物业产业的价值性。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确定中,需要将信息整合办法作为重点,优化物业内部控制的业务管理方案,构建完善性的制度奖惩机制,优化财务活动的管理及创新需求,提高物业产业的经济发展。在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创新中,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控制,需要完善奖惩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提高审计工作的价值性,使物业经营发挥绩效评价的效果,促进物业经营体系的稳定创新。5.5做好物业公司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对于物业经营风险控制体系的确定,需要建立完善性的服务中心整合方式,并通过对服务中心工作运营模式的创设,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工作的统筹策略,实现对物业财务工作的科学预算及稳定考核,解决物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困难,降低物业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在各部门工作协调的过程中,需要物业管理者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点,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以便提高信息服务及反馈机制,满足现代物业工作的发展需求,促进物业经营风险控制体系的优化,实现物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稳定创新[9]。

总而言之,在物业经营风险控制工作整合中,应该创新物业管理方法,提高物业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并针对物业管理内容,进行安全风险的防范,为物业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将物业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满足现代物业管理工作的需求,促进物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性。

参考文献:

[1]赵鹏鹏.基于物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内控体系构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5):102-104.

[2]顾卫青.浅谈物业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中国经贸,2013(2):162-163.

[3]陈春燕.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因素的有效防控[J].经营者,2015(11):198.

[4]孙鹏,何书源.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8,30.

[5]郐春玲.探讨物业行业财务内控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经贸,2016(13):247-247.

[6]孙丽.关于物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规避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6(8):119.

[7]王珊.物业公司财务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J].管理观察,2017(25):154-156.

[8]刘红梅.浅议如何加强工业物业内部控制制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

经营体系范文篇4

一、农村现代日用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一是按照“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加快发展”的思路组建超市公司。市联社与、、三个基层社共同出资组建了市联社控股的“市供销社惠农超市有限公司”,并作为日用品服务体系的龙头,组织大宗名优日用品的联合采购、整合和发展镇村农家店、组织部分商品的配送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镇村日用品网络。先后采取超市公司、配送中心整合发展直营店、吸收基层社和社会优秀个体店发展加盟店等形式,共发展日用品农家店435个,其中镇级店7个,村级店428个。市、县电视台多次对我社发展日用品农家店的做法进行宣传报道。

三是积极培养超市经营管理人才。先后多次组织基层社主任、超市经理到周边县市超市学习,受省、市社委托,聘请省社联拓超市专家来招举办超市培训班一期,培训300多人次,大大提升了超市经营管理技能。

二、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调整股本结构,重组农资公司。为整合资源,创新经营,对市联社参股经营的太阳农资公司进行了增资扩股,调整后的股本市社占51%。并选择供销社作为试点,向太阳农资公司参股10万元,成为农资公司的股东。按照这个模式,逐步在10个基层社中推开,两年内完成。这样以来,市联社对农资龙头企业有了掌控力,基层社成为龙头企业的股东,经营和利益融为一体,为农资经营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和完善市、乡、村三位一体的农资经营网络。首先,建设市级农资配送中心。先后筹资8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拥有仓储设施6000平方米、配送车辆6部的太阳农资配送中心。其次,多措并举,建设镇村农资超市。采取配送中心到农村自建直营店、组织基层社利用老网点改造后加盟和选择社会农资经营能人及果粮种植大户加盟等方式,先后建起了符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要求的镇、村级农资超市206个。其中镇级超市6个,村级超市200个;其中配送中心自建的直营店92个,通过基层社发展的加盟店114个。

三是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为切入点,积极搞好农资技术服务。我市是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农技推广中心拥有价值300多万元的土肥检测化验设备。2012年以前,在供销社配送中心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为了顺利启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我们经与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农技推广部门领导协商同意,双方合作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和农技中心共同考察确定配方施肥示范区,由我们提供土壤和肥料样本,农技部门负责检测化验,提供配方数据,再由配送中心根据配方要求联系化肥生产厂家生产配方化肥,并通过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及时供应到各区域农户。指导农资配送中心建起了拥有15万元农化检测设备和2名专职技术人员的农化技术服务中心,在供销社建起了拥有5万元农化检测设备的第一处镇级农村服务中心,并配备1名专职技术人员。农资公司和基层社共同建立测土配方示范区1600亩。09年以来,共推广供应配方肥6万吨。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市农村家喻户晓,农民从中切实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四是采取四种方式,大力推行化肥直供。第一种方式是直营店直供。太阳农资公司依托自身直营店,由公司向厂家提报当地各个农时各类化肥的需求信息,厂家根据需求的品种、数量向直营店直接发货,再由直营店向农民直供。第二种方式是基层供销社组织直供。基层供销社组织专业合作社、镇级农资超市、大的村级农资超市、部分村委及种植大户,将化肥需求信息上报给农资公司,由农资公司或配送中心实行直供或统一配送。第三种方式是测土配方直供。由供销社和农业部门联合设立测土配方示范区,并依托市农技推广中心的设施优势,由农技部门测土配方,由太阳农资公司根据配方要求联系化肥生产厂家生产配方肥,并以每吨向农民让利100元的统一价格通过连锁经营网络进行直供。第四种方式是全员联销直供。由各农资经营单位采取联销记酬的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化肥直销工作,干部职工发挥出身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通过联村、联户、联亲友的方式,把所联村户和自家亲友的农作物种植及农资需求情况登记造册,根据每户各个时期对化肥需求的品种、数量逐家逐户地送货到门。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在省、市供销社有关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农资直供做法先后被省供销社《供销》和市政府《政务信息》转发推广。

三、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成功起步

一是建好标准化果品示范基地。以新品红富士和澳洲青萍等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为重点,在、、、、等乡镇发展标准化基地2000亩,并与集体或农民签订了购销和技术服务合同;由联蕾果业合作社将10处基层社领办的果业社和有关村队专业合作社吸纳为社员,理顺了组织关系。

二是搞好技术指导与培训。编印《果品标准化操作规程》2000册发放到基地果农手中。聘请果业技术专家,对基地果农集中进行了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共办班68期,培训1.12万人次。

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完成了宅上基地“联蕾牌”红富士的绿色食品认证和盛家澳洲青萍CHINAGAP基地认证。

四是探索发展“农超对接”业务。指导联蕾食品等单位与天虹、超市发、卜蜂莲花、杭州联华等大的销售商签订每年直供果品7000吨的合同。年可增加销售4900万元,增加利润200万元。联蕾食品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600万元,财政贡献350万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先进企业”称号,王朋山经理被授予“优秀企业家”。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省、市社的肯定,先后两次在全省供销社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交流。在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中,联蕾食品和佳农公司在基地发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产品收购加工、农超对接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自身实力也在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得到了迅猛发展。

经营体系范文篇5

摘要:加入WTO后,面对外国旅行社的进入,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诸如:大型旅行社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中小旅行社市场定位不明晰、恶性价格竞争盛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旅行社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旅行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改革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以实现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等为目标,创新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增长极为迅速,己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真正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很少,整个旅行社行业仍然存在散、小、弱、差的态势,缺乏规模经营优势,缺乏与国外旅行社相抗衡的竞争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国内社占优势:从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但竞争使行业利润逐步下降,我国旅行社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的行业。就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言,经营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严重制约着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旅行社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

1、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虽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各种困境中,不能好好把握。

2、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渡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旅游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

3、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经营、变相部门承包经营、挂靠经营等,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型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1、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只能勉强支撑的境地。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现象的并存,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

2、网络化、集团化程度低,多数旅行社还没有形成经营网络。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较少,旅行社各自为战,业务简单协作,业务伙伴关系不稳定。即使对于己建起网络的联合体或集团,有些规模较小,有些成员单位之间联系不紧密、行政色彩较浓,真正以资产为纽带紧密联系的全国性、区域性旅行社网络和集团还很鲜见。

(三)旅行社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国际社和国内社的比例失调,造成国内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国内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部分国际社贪图蝇头小利,为国内社代办签证,赚取不义之财。这样做无疑于推波助澜,最终致使许多国内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

旅行社行业市场混乱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由于旅行社的行业壁垒较低,进入行业较容易。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招揽顾客,旅行社之间展开低价竞争,有的将团费一降再降,以“零团费”、“负团费”来吸引游客。为了盈利,就只能通过购物回扣来弥补业务损失。长此以往,不但不会刺激旅游产品质量的改进,而且还会导致质量被忽视。上海春秋国旅董事长王正华认为,我国加入WTO的预热期是2001年至2003年,现在预热期己过,我国将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外资旅行社将大量涌入,竞争将更加惨烈,将出现与“狼”共舞的局面。那时如再一味地低价去面对竞争,受害的不仅是旅游者,更是旅行社本身。

(四)旅行社产品常遭“克隆”,经营品种重复雷同

旅行社经营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性的产品,它对旅游线路的开发很难形成专利,也正是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就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竟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一方面导致了旅行社经营品种的重复雷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有实力的旅行社深度开发产品的积极性。沈阳国际园林旅行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开发出沈阳周边汽车旅游,如本溪关门山、鞍山千山、抚顺大伙房水库、营口跋鱼圈、海边浴自己驾车到这些风景区踩点、和有关人士座谈、搞规划、讲座和培训等,然后宣传打广告,市场投入非常之大。但每开发出一个新产品,过不了多久,各旅行社便一窝峰跟的旅游产品时没有专利保护,导致旅行社的前期投入很大,而其他旅行社不需要任何投入便纷纷模仿,带来的恶果是前期开发投入的旅行社,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因此不愿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五)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

我国大多数旅行社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有些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这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呆板,主要以直线制与直线职能制为主;在产品开发、采购、销售、用人等方面缺乏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有的靠相互“卖团”或“转团”过日子,有的更是靠做“一锤子买卖”,“砸团”的事时有发生;电脑普及与应用率低,服务质量差,质量意识淡薄;在旅游中“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由此可见,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加入WTO后,我国旅行社行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故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来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网络化,进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产品品牌化、价格透明化、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应使目前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旅行社集团的构架可以承袭现行一些大社采用的总社和各热点地区分支社的形式,但总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应是一体的。组织管理采用集团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微观角度讲,这种旅行社集团有利于发挥在采购、预订、营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实现规模经营,获得规模经济;从宏观角度讲,一定数量的大型集团企业的存在,可以引导和稳定市场,克服旅行社市场因过度分散和紊乱造成的问题。旅行社把全部资源集中于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范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二)中小旅行社的专业化、网络化

1、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个市场内通过重新组合实现集团化之后,市场上一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应相应调整其经营方向,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劣势,实现专业化经营,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要。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应针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这类旅行社因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而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但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专业旅行社可以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实现联合。连锁经营是把这些中等规模的旅行社力量集中起来,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团那样拥有在产品开发采购和促销等方面的优势。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符合利用规模经营提高低利润行业经济效益的原则,而突出的是专业化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

2、小型旅行社通过实现网络化

对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便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旅行社营业的场所必须广泛设立于消费者便于购买的所有地方,即所谓的网络化布局。我国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制来实现,即通过来实现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制的实现要求将绝大多数的小旅行社改制为社。社不从事产品开发,也基本不拥有其他接待设施,其业务是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销售。现有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业务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降低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其彻底摆脱举步维艰的局面。

(三)旅游产品价格透明化

为从根本上有效遏制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取得长远的生存之道,旅行社在推出旅游产品时,应使其价格透明化。应列出所游线路的收费明细,包括往返的交通工具标准及收费标准、住宿用餐标准、所游景点的门票价格等,对出境游,还需列出办理签证手续的费用。此外还包括旅行社提供的相关到位服务,如导游解说服务、景点解说服务等。因为买什么产品都可以挑、可以试、可以换,惟独买旅游产品例外,交了钱就换不了了,只能事后总结是好是坏。旅游产品买的是一个预期、期望值,买的是信任感,如果旅行社明码标价、价格透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游客的疑虑,增加自己的信誉度,可一举两得。

(四)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品牌经营

像经营其他产品一样,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也要有品牌意识。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价格以外,难以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依赖其对品牌的认识。产品的服务成分越高,产品的品牌越知名,就越易被消费者选中。品牌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著名品牌在同类产品或服务领域中常常会成为领跑者。旅行社作为服务性行业,必须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依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目前我国旅行社尚未形成知名品牌,但已有一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脱颖而出,“广之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1994年5月,“广之旅”就在全行业中率先导入CI,建立整套企业商标识别系统,以琅琅上口而又含义丰富的“广之旅”为简称,采用了让人忏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你”,并设计了寓意为“灿烂阳光,怒放红棉,无边绿野”的企业标徽,新鲜、活泼、亮丽,在当时旅游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导入CI后,“广之旅”又通过实施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服务承诺制、引进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以及创新经营机制,实行科学的广告投入等举措,使“广之旅”品牌深入人心。2000年12月,“广之旅”商标被广东省工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成为全省唯一的旅行社著名商标,为我国旅行社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五)重视旅行社内部管理

经营体系范文篇6

一、黑龙江农垦农业经营体制的发展及现状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垦区经济社会进入了改革发展时期。1979年,开始变革经营管理体制,实行“财务包干”,突破统收统支制度,打破了农场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从1981年开始,农场对生产队实行“整体承包,统一核算,利润分成,亏损受罚”的承包责任制。

1984年,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经验,垦区开始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垦区农业改革完成了第一个飞跃,兴办了近20万个家庭农场,逐步建立起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两自理”(生产费自理,生活费自理)和“四到户”(土地到户,农机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为标志,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彻底打破了“国家出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的传统经营机制。

1997年,以九三分局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共青农场颁发规范的《职工家庭农场证书》为标志,垦区拉开了农业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序幕,使农业改革由家庭承包阶段走向规范的、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新阶段。

2006年垦区开始实行“两田制”,并作为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长期坚持。2006年,绥化分局农场对管理区体制进行了创新,即管理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实现管理区办公司的公司化改革。这一轮改革的开先河者为绥棱农场第八管理区,后在全场乃至全分局推广。管理区办公司是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细化与延伸,是农场基层组织的一次扩大开放和与市场的全面对接,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扩大。

二、黑龙江农垦农业经营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垦区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但在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多弊端。

(一)所有制结构单一

虽然垦区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单一国有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但所有制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一股独大的现象仍很严重。多数垦区企业集团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二)经济结构单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垦区已经打破了单一粮食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打破了“原字号”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农产品加工;打破了“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发达国家的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农垦不足60%。

(三)仍以粗放经营为主

1947年-1996年是垦区的粗放经营阶段。从1996年农业大跨跃开始的,垦区在耕地基本没有增加的条件下,靠科技进步、内涵挖潜,粮食比上年猛增40%,单产突破500斤/亩,标志着垦区进入了高速高效发展时期和集约经营的初级阶段。但是受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多因素制约垦区的经营仍以粗放经营为主。

三、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集团母子公司体制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垦区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垦区层面组建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是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北大荒农垦集团是以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垦区国有农场为基础,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运建服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要加快北大荒农垦集团的构建步伐,适时推进集团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母子公司体制和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集团的战略规划、融资投资、资本运营、市场营销、外经外贸、信息服务与科技开发等功能,提高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系统管理、内部分开的原则,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尽快把北大荒集团建设成跨系统、跨省区乃至跨国的特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之一。垦区应该以发展质量效益农业为中心,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着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粮经饲种四元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发花卉、棚菜、药材等特色产品生产,以名优特新产品占领大市场,取得好效益。要大力采用高科技发展以奶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业。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突出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构建米、面、油、乳、药、酒、麦芽、饲料等八大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努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

垦区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的两个优势:一是垦区种植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机械化生产能力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有能力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有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组织,它们已具有一定的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条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所以垦区应该继续努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尤其是技术集约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农业经营体制。

经营体系范文篇7

二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加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农产品营销等主体全面发展。重中之重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抓紧抓好合作社带头人建设、运行机制建设、服务规范化建设,发挥合作社在组织生产、销售产品、统一服务和品牌塑造中的作用;推进专业种养大户通过工商注册登记获得法人资格,拓展经营领域和经营规模,不断走向职业化。三是强化经营主体合作。重点是引导同行业各主体、产业上下游各主体以及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通过土地、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或采用合同制、订单制、委托制、制等方式,开展生产和服务合作,形成紧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二、推进新型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加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专业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营销经纪人培养,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切实改进营销方式和流通设施,大力发展产供直销、专业配送和电子商务,缩减农产品销售环节、交易成本。确立现代营销的理念,强化宣传推介,扩大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二是完善服务市场。做强做大现代农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业生产与服务逐步分离,大力发展农机作业及维修、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农产品采收等服务项目。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合作服务。大力开展公共服务,强化农技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改善农业经营环境。三是完善要素市场。重点培育农业人才市场,吸引二三产业经营能人流向农业,吸引优秀大学生从事农业,吸引科技人才服务农业,推行大型基地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人与经营管理人相分离;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稳步发展村镇银行,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引进社会各层面投资农业,解决农业经营资金短缺问题;培育农村土地市场,通过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创造要素集聚和规模经营条件。推进新型科技体系建设围绕转变经营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经营科技含量。一是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专业性研发机构建设,更多地在企业和产业层面开展技术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促进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流动,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完善农业院校与地方、企业协作机制,引导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科技人员参与产业化经营,促进科技与产业联动,增强技术创新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机制。结合经营体系的转换,妥善调整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强推广手段和条件建设,建成一些围绕产业的区域性农技推广中心,提升农技推广实效。加强产业技术团队、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加快技术熟化和成熟技术应用。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展技术推广,推进农资经营技物结合,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与生产技术要求同步到位,以产品质量倒逼技术推广。三是进一步健全技术应用机制。坚持技术与产业和主体技能紧密对接、恰当运用,防止超越或脱离现状造成浪费,使技术更有效地被主体接受、被生产应用。坚持技术应用集成配套,科学合理搭配品种、栽培(饲养)、农产品质量控制、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提高综合运用效果。提升经营层次,发展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强农机化、智能化设施、生物制种、生物农药(肥料)、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研发和推广,有序推进农业设施化、生物化、信息化。

三、推进新型制度体系建设

经营体系范文篇8

一、稳固家庭承包运营根底位置,稳步推进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

(一)不变乡村地盘承包关系。以家庭承包运营为根底、统分连系的双层运营体系体例,是党的乡村政策的基石,是中国特征农业现代化的准则根底。稳固家庭承包运营根底位置,中心是付与农人愈加充沛而有保证的地盘承包运营权,坚持现有地盘承包关系不变并持久不变。要实在做好乡村地盘承担保理任务,夯实地盘承包关系持久不变的根底。抓紧做好地盘延包后续完美任务,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地盘承包运营权证书没有落实到户的,2010岁尾前要悉数落实到户;根本农田已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的,要尽快标注到地盘承包运营权证书上。稳步展开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注销试点,妥帖处理承包地块四至不清、地盘承包运营权证书内容不完好和注销簿不健全等问题,树立健全地盘承包运营权注销准则。实在增强乡村地盘承包档案治理,推进地盘承包档案治理信息化。实时处理影响乡村地盘承包关系不变的凸起问题,对违法调整回收农户承包地的要果断予以避免和改正。抓紧研讨触及地盘承包关系持久不变的严重问题,推进修订完美相关司法律例和政策。

(二)指导地盘承包运营权有序流转。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是农人享有地盘承包运营权、完美地盘承包运营权权能的主要表现,是开展多种方式适度规划运营的主要路子。要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准则,在不改动地盘集体一切性质、不改动地盘用处、不损害农人地盘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指导地盘承包运营权有序流转。仔细总结各地接纳财务津贴、项目搀扶等多种办法指导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的经历和做法,支撑各地接纳契合司法政策规则、群众乐于承受的多种方法进行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促进农户家庭运营采用进步前辈科技和出产伎俩,添加技能、本钱等出产要素投入,支撑有前提的当地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人专业协作社等规划运营主体。鼓舞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投资开拓农业,标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行为,探究有利于开展粮食出产和进步农业效益的地盘流转方法。要依照产权清楚、方式多样、治理严厉、流转顺利的要求,加速培养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市场。可依据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的需求,树立有形的地盘流转市场,建立公开、公道、标准、有序的地盘流转买卖平台。要增强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治理和效劳,树立健全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规矩,落实地盘流转合同制和立案制,指点合同实行,标准地盘流转行为,强化流转地盘用处监管;树立健全地盘流转效劳组织,流转信息,供应律例政策征询,展开价钱评价,指点合同签署,调处地盘流转胶葛,为地盘流转市场发育发明前提。增强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信息监测,系统把握地盘流转的面积、类型、流向、价钱等转变状况,为完美政策、指点任务供应牢靠根据。

(三)妥帖处理地盘承包运营胶葛。《乡村地盘承包运营胶葛调停仲裁法》是依法调处地盘承包运营胶葛的主要司法保证,各级农业部分要实在抓勤学习宣传和贯彻施行任务。依据处理乡村地盘承包运营胶葛的需求,依法设立乡村地盘承包仲裁委员会,树立健全村庄调停、县市仲裁、司法保证的乡村地盘承包运营胶葛调处系统。要充沛发扬调停的根底效果,依托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当局全力把胶葛处理在本地,把矛盾化解在底层。充沛发扬仲裁的要害效果,综合运用调停和判决伎俩,依法实时调处乡村地盘承包运营胶葛。充沛发扬司法的保证效果,增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夺各级人民法院的支撑,为调停和判决供应执行保证。县级以上农业部分要增强地盘承包胶葛调停仲裁配套规章准则建立,支撑有关调停组织和仲裁委员会依法展开任务,抓紧落实将仲裁任务经费归入财务预算予以保证的司法规则,确保乡村地盘承包运营胶葛调停仲裁任务正常展开。

二、积极探究集体经济有用完成方式,加强集体组织效劳功用

(四)加强集体经济组织效劳功用。开展强大集体经济,加强集体组织效劳功用,是完美一致运营的主要内容。要鼓舞和指导集体经济组织应用资金、资产和资本,以入股、协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开展与承包大户、技能强人、企业等结合与协作运营,添加农人财富性收入,强大集体经济实力;鼓舞和指导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人专业协作社、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化效劳组织完成多元化、多条理、多方式结合,处理一家一户办欠好、办不了的工作,更好地为家庭运营效劳。持续深化乡村集体经济问题研讨,推进出台支撑集体经济开展的政策办法。

(五)增强乡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本治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本是开展乡村经济和完成农人一起敷裕的主要物质根底。要树立健全治理准则,强化民主治理和民主监视,保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金、资产、资本据有、运用、收益和分派的知情权、决议计划权、治理权、监视权,做到用准则管权管事管人。深化展开乡村集体财政治理标准化建立,强化财政公开任务,充分公开内容,完美公开顺序,做到常常化、准则化、标准化;实在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视,重点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地盘赔偿费以及农人担负专项审计;进一步标准管帐托付署理制,明白管帐托付署理局限,健全管帐托付署理机构,完美托付署理顺序和管帐署理帐务处置顺序。

(六)稳步推进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准则变革。变革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准则是统筹城乡开展的需求,是维护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正当权益的需求。在工业化、城镇化历程中,城中村、城郊村和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要环绕探究集体经济有用完成方式,稳步推进以股份协作为首要方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治理为首要内容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准则变革,树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白、好处共享、维护严厉、流转标准、监管有力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准则。树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完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决议计划机制和收益分派机制,构建新型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构造和鼓励约束相连系的运转机制。

三、加速开展农人专业协作社,鼎力培养新型现代农业运营组织

(七)搀扶农人专业协作社加速开展。农人专业协作社是开展农户结合与协作的主要载体,是推进农业运营方法改变的有用方式。搀扶农人专业协作社,就是搀扶农人,就是搀扶农业。各级农业部分要把研讨和落实搀扶政策作为促进农人专业协作社加速开展的主要义务。积极会同有关部分仔细落实财务、税收、金融等搀扶政策,起劲扩展财务支撑规划,完美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效劳,不时健全政策支撑系统。抓紧研讨和推进制订金融支撑协作社和协作社承当国度涉农项目、展开信誉协作试点的详细方法。搀扶和协助农人专业协作社疏通产销渠道,开展农产物现代流畅方法,鼎力推进“农超对接”。农业部分组织施行的财务专项和根本建立有关项目,要积极布置或托付有前提的农人专业协作社承当。栽种、畜牧、水产、农机等各行各业都要环绕开展现代农业,接纳多种办法,搀扶开展多种方式的农人专业协作社。

(八)指导农人专业协作社标准开展。要依照效劳农人、进退自在、权益对等、治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人专业协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做事、标准开展。指点农人专业协作社完美运转机制,协助协作社制订章程、搞好注册注销,指点树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准则,保证成员的知情权、决议计划权、监视权等民主权益;协助协作社落实财政管帐准则,树立健全管帐账簿、财政治理准则和红利分派准则,保证成员经济好处。指点农人专业协作社标准出产运营行为,推进规范化出产,树立一致的出产操作规程,标准运用农业投入品,逐渐树立农业投入品运用注销准则和农产物出产可追溯准则,进步农产物质量平安程度;推进品牌化运营,树立身牌认识,增强品牌宣传和维护,进步协作社产物诺言度,加强市场竞争才能。组织展开农人专业协作社示范社建立举动,力争用3至5年的工夫,培养一批运营规划大、效劳才能强、产物质量优、民主治理好的农人专业协作社,发扬其典型引路、示范带举措用。各级农业部分要增强协作社运转和开展状况监测,实时总结推行好的办社经历和做法,对成员有意见、运转不标准的要实时指点协助。

(九)增强对农人专业协作社的效劳。要深化宣传农人专业协作社司法政策,普及农人专业协作社常识,扩展社会影响,营建加速开展农人专业协作社的优越气氛。增强协作社人才培训,将农人专业协作社运营治理人员、财政管帐人员和专业技能人员归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进步农人专业协作社运营治理程度。增强协作社营业指点员培训,制订农人专业协作社开展指点规程,进步指点员指点开展农人专业协作社的程度。经过展开司法征询、市场营销、技能信息等效劳,协助协作社处理开展中碰到的实践问题。

四、培养强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财产化运营

(十)搀扶强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开展农业财产化的要害,是进步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组织化水平的主要力气。要具体落实国度支撑龙头企业开展的财务、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政策办法,起劲克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晦气影响,协助龙头企业化危为机、做大做强。深化展开查询研讨,增强部分沟通协调,针对农业财产化开展的新状况新问题研讨提出新的政策办法,推进农业财产化继续开展。要顺应财产梯度转移和财产晋级的新要求,推进龙头企业向农产物优势产区集聚,定名一批农业财产化集群示范区,构成区域经济开展新优势。指导龙头企业以本钱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展开跨区域、跨一切制的结合与协作,推进企业兼偏重组,培养强大一批带动农业财产开展的龙头企业。要把龙头企业开展与现代农业财产技能系统建立连系起来,鼓舞龙头企业展开产学研协作,加速技能立异,把握中心技能和自立常识产权,进步自立立异才能,推进现代农业技能财产化。要依照准入前提公开、企业公道进入、执行动态治理、重点扶优扶强的准则,改良和完美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方法。逐渐树立重点龙头企业经济运转监测系统,充沛发扬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协会和各财产行业协会的自律效果,指导龙头企业实在实行社会责任。

(十一)完美立异好处联合机制。积极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树立多种方式的联合机制,让农户分享出产、加工、发卖各环节的好处,充沛发扬农业财产化带农增收的效果。可以经过订单农业、维护价收买等方法,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构成不变的购销关系;也可以经过展开定向投入、定向效劳、定向收买等方法,鼓舞龙头企业为农户供应技能、信息、农资和购销等多种效劳。鼎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协作社+农户”等新型组织形式,指导农人以资金、技能等要素入股,执行多种方式的结合与协作,与龙头企业构成互利共赢的好处一起体,让农人真正从财产化运营中获得实惠。

(十二)增强农业财产链建立。充沛发扬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建立中的积极效果,强化龙头企业出产基地建立,支撑龙头企业参加粮棉油等大宗农产物高产创立运动,鼓舞企业依照农业规范和优越农业标准创立果蔬茶园艺业、畜牧业、水财产规范化出产基地,鼎力开展无公害农产物、绿色食物、有机农产物。支撑龙头企业和农人专业协作社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把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乡镇建立成为龙头企业和农人专业协作社的规范化出产基地。鼎力开展农产物精湛加工,延伸财产链条,进步产物附加值,开展轮回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鼓舞龙头企业增强农产物物流系统建立,积极培养商品流畅收集,开展连锁运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畅方法。

五、鼎力开展农业出产性效劳业,树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系统

(十三)加速培养农业出产性效劳组织。在家庭承包运营根底上建立现代农业,必需把家庭承包运营与农业社会化效劳有机连系起来,建立掩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效劳系统。要顺应农业多功用拓展和农人分工分业开展的新情势,加速构建公益性效劳和运营性效劳相连系、专项效劳和综合效劳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系统,培养多元化、多方式、多条理的农业出产性效劳组织,为农人供应农业科技推行、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物质量平安以及农资供给、农机功课、农产物营销、农业信息、乡村劳动力转移、乡村根底设备、乡村金融保险等效劳。要具体贯彻落实国务院加速底层农技推行系统变革建立和加速效劳业开展的各项政策办法,抓紧施行《农业部关于加速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能推行机构变革与建立的意见》,加速制订农业效劳业开展专项规划。充沛发扬农业公共效劳组织的主导效果,具体推进底层农业公共效劳机构建立,施行底层农技推行系统变革建立示范县项目,用3年工夫在全国遍及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能推行、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物质量监管等公共效劳机构,推进村级效劳站点建立。鼓舞和支撑农人专业协作社、专业效劳公司、专业技能协会、农人生意人、龙头企业为农户供应多种方式的出产运营效劳。

(十四)推进农业效劳机制立异。出力立异农业出产效劳机制。要鼎力推行种子种苗统供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农业技能专业化效劳。持续抓好农机跨区域结合功课,拓宽农机效劳新范畴,探究树立示范、推行、效劳一体化的农机效劳新形式。积极推行“三电合一”、“12316”等信息效劳方法,逐渐构成当局指导、社会力气普遍参加、联合国表里市场、掩盖出产和消费的农业信息效劳新机制。开展农产物现代营销效劳,促进超市、企业、基地和农户有用对接。推行农业出产材料一致定购、厂家直供等方法,标准种子、化肥、农兽药、饲料、农机等农资市场营销,从泉源上遏制坑农害农行为发作。

六、增强农人担负监管,构建村级公益事业建立新机制

(十五)树立健全农人担负监管长效机制。增强农人担负监管,既要出力处理农人反映的凸起问题,实在避免农人担负反弹,又要树立健全农人担负监管律例准则,起劲构建农人担负监管长效机制。在当时农人增收坚苦、当地财务收入削减的状况下,要坚持农人担负监督工作的全体合力不削弱,指导责任不放松,高压态势不改动。深化展开农人担负重点管理,对农人建房乱收费、乡村中小学乱收费、建筑通村公路乱集资、向村级组织和农人专业协作社乱分摊乱收费、抵扣调用惠农补助资金等问题进行专项管理,持续对农人担负信访较多、问题凸起的县(市)进行综合管理,加大农人担负反省监视力度,确保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共同有关部分推进乡村综合变革,树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证机制,抓好减轻农业用水担负综合变革试点。持续和不时完美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钱和收费“公示制”、乡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人担负“监视卡制”和触及农人担负案(事)件“责任追查制”等五项准则,加速推进《农人承当费用和劳务治理条例》修订任务,抓紧完美农人担负监管当地律例。

(十六)构建村级公益事业建立新机制。环绕加速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积极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务奖补普遍展开,起劲构建当局赞助、农人参加、社会支撑的村级公益事业建立新机制。进一步完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治理方法,明白筹资筹劳合用局限,标准民主议事顺序,提出筹资筹劳限额规范,确定筹资筹劳分摊方法,明白以资代庖工价规范。要经过深化宣传、普遍培训、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底层一事一议组织施行的指点,力图到达有事能议、议事能决、决事能行。依照总结经历、完美政策、扩展局限的要求,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务奖补试点,争夺各级财力更大支撑和社会普遍赞助,充沛调动农人群众展开一事一议的积极性,不时改善本身出产生涯前提,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开展,真正让农人受益,实在把功德办妥。

七、实在增强组织指导,为推进农业运营体系体例机制立异供应保证

(十七)增强组织指导。立异农业运营体系体例机制,改变农业运营方法,是农业部分推进乡村变革的主要义务。各级农业部分必然要高度注重,摆上议事日程,把推进农业运营体系体例机制立异作为不时解放和开展乡村出产力、促进农业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基本动力,放在统筹城乡开展中去考虑,放在新乡村建立中去经营,放在开展现代农业中去推进,在开展规划、项目布置、经费保证、前提建立等方面赐与倾斜。对严重问题和重点任务,首要指导要亲身抓,专题研讨,精心摆设,催促落实。

经营体系范文篇9

摘要:企业诚信经营是一个综合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没有诚信品质,则诚信制度、诚信管理、诚信维护就失去了根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诚信制度,则诚信品质、诚信管理和诚信维护就失去了约束,企业经营就会发生紊乱;没有诚信管理,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维护都是空谈;没有诚信维护,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管理就失去了保护网,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只有四者同时发生作用,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意识,诚信管理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CentralNationalBankof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plauterBankOf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Factor)o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3.2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

参考文献:

[1]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经营体系范文篇10

关键词:县域农资连锁经营;思路;目标任务;措施

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中,农资连锁经营在加快农资流通、减少经营环节、降低物资价格、方便农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县域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城乡统筹新时期实现农资配送、信息传递、网络订购、技术推广一体化的基本方向。

1.县域农资连锁经营的基本思路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根本宗旨是以快捷的手续和低廉的价格将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及时准确地供应到农民手中,基本要素是时限、品种、数量、质量和与其配套的耕作栽培技术,发展目标是建立由农资配送中心、直销店、自由连锁店、加盟店4级梯形结构构成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资直销、连锁营销和统一配送机制,满足农业生产对各类农资品种、数量、质量的需要。故应根据农业生产所具有的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的双重性、山区与平原的地域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多样性等特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转换机制,建立以连锁经营、龙头带动、股份合作、专业协会、企业直销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形式的主体模式。

在农资经营中,加强农资市场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以农资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的主渠道经营体系,可对粮食安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购进渠道混乱、产品价格管理难度大、坑农害农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等实际问题。一个农资经营单位的产品来源较多,同品种不同产地、同品种不同名称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经营过程中,个别商家为谋取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对一些紧俏品种竞相抬价,又对充裕品种相互压价出售,导致同一品种在不同单位的零售价格相差较大,给农资市场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受利益驱动,每年都有一些经营业户无视法律,置农民的利益而不顾,售假贩假,坑害百姓,需要对农资购销渠道进行理顺,严格把关。

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开展县域农资连锁经营,按农业区域建立农资物流中心和连锁店,形成规模化营销网络和便捷营销机制,对于提高农资市场经营效率,加快农资流通,理清农资物流渠道,规范农资销售服务,控制农资产品质量,方便农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县域农资连锁经营的核心工作要以网络经营和直营与加盟等方式为手段,以方便农民群众为目标,以农资打假扶优为保障,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全面铺开”三步走战略,逐步建立起与农业发展相适应,体制合理,功能完备的新型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

2.县域农资连锁经营的目标任务

2.1明确连锁经营网点条件

连锁店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资格,负责人须是营业执照注册人,并有3年以上农资经营服务经验和素质,熟悉业务和当地情况,诚实守信;有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经营的固定营业场所和仓储设施,环境整洁,购销两便;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力带动和销售能力强;拥有一定资金实力,债务少,并能在规定期限内及时结算,不拖欠;在以往经营中,出现技术责任事故少。加盟分店的经营人员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店长须经过专业培训,懂得各类农资和农学技术,会搞经济核算,并持有上岗证;店员须熟悉农资产品的使用和储藏知识,会做销售台帐和经营档案。连锁店和加盟分店的设置要求在同一集镇和行政村只设1家连锁店或分店,并确保1家连锁店有200hm2的作物种植面积,1家分店有50hm2的作物种植面积,同一线路上的连锁店须设在不同乡镇区域,分店间隔2~3个自然屯[1]。

2.2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网络

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全面铺开”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供销总社为龙头,以各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供销分社为骨干,制定优惠措施,采取“直营”、“加盟”等形式,有选择地吸纳村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私营业户加盟连锁网络,按照农业区域布局,分片开展农资连锁经营试点。第二步,以分布在各农业区域内的乡镇农技推广站和供销分店为主,搭建区域性农资连锁经营主体框架,发展网络成员,使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模扩大到全县各个乡镇和行政村,销售服务面遍布全县各乡镇、村屯和农户,形成系统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经营网络辐射各农业区域内的主要农产品基地。第三步,由乡镇向村社延伸,更加广泛地吸纳基层组织和社会成员,发展网络成员,形成能够触及到各乡镇村屯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在全县范围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架构[2]。

2.3规范农资经营管理

在农资连锁经营上,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五统一经营模式。统一标识是在各网络成员的门面装潢、营业场所设置上统一悬挂标准化招牌,并标注连锁序列编号;统一配送是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供销总社为配送中心,统一办理连锁经营的各种相关手续,并对送货车辆统一标注“放心农资”字样与化学危险品安全标识,采取定时与突击配送相结合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把各类农资品种及时送到各连锁网点[3];统一质量是指配送中心在货源采购中,须严格进货渠道,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入库,确保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统一标准要求县农技推广中心须针对全县各地各区域的各类大宗粮经作物在品种选择、科学施肥、防治病虫草鼠害、安全施药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技术辅导资料,定期向广大农资经营者和农户传授农资科技知识与法律法规,确保技术服务到户;统一监管是在农资连锁经营中,以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体,成立县农资连锁经营监督检查小组,对加盟连锁网络成员及其各经营环节进行监管,严格把握各连锁成员的经营动态。

2.4建立连锁经营约束机制

在建章建制上,实行严格的分离式核算制、经营业务一体化管理、责任追究制和承诺服务制。各连锁店、分店与县配送中心分别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4-5]。在农资采购供应和价格等经营业务上,各连锁店和分店由县配送中心统一指挥和调度。在出现技术和责任事故时,凡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的物资,由配送中心承担责任;连锁店自行采购的物资,责任由其自负,并追究其是否属擅自违规采购进货的责任。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要在服务宗旨、服务内容、商品质量和经营作风等方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制成匾牌,悬挂在各连锁店和分店的醒目位置,便于群众监督。

3.县域农资连锁经营的主要措施

3.1建立支持体系

成立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主持下的农资连锁经营工作小组,落实责任,确定目标,搞好规划,并付诸实施。由县农技推广中心和县供销总社协作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的货源支持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农资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合作,组织充足优廉的货源,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信息化管理,在货源调配、价格、服务、质量、财务等方面实行动态服务,保证连锁经营网络运行的畅通。

3.2加强行风建设

建立行风建设目标责任制、行风责任监督制和对严重失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当事人的追究制,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接待来信来访,广泛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纠风治理,标本兼治,规范主体经营行为、服务行为和办事行为,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约法三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经营管理面貌。

3.3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在农资连锁经营中,配送中心、各大小连锁店、分店要与广大农民接触交流、和谐共处。实行诚信承诺,公示上墙,自觉践诺,提高连锁经营的透明度和信誉度[5]。利用媒体和现身形式,宣传农资连锁经营规则和法律法规,使群众真正了解和支持农资连锁经营,主动献计献策。依法打击见利忘义、与民争利和坑农害农不法行为,形成讲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性诚信氛围和诚信环境。

3.4健全各项保障制度

建立农资连锁经营成效评议制度,定期进行民主评议排序,奖优罚劣,末位淘汰。健全农资连锁经营长效运行制度,把农资连锁经营工作纳入各级农业部门、农资监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工作日程,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落实政策,加大扶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浩.构建绿色生态产业链的“超大模式”[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36):27-30.

[2]任鸣鸣.物流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J].经济论坛,2004(8):98-99.

[3]杨国军,钟立群.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S):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