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保障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3:23:02

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1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浙政发〔**〕5号)(以下简称国务院和省政府《通知》)精神,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从**年起分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各级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任务,全面把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务院《通知》提出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免除的杂费,除上级财政补助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各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实行不同的资助政策。低保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学生,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低收入家庭(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的家庭)子女,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少数民族学生,免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具体减免费用项目和标准由各县区政府决定。市直属学校因病、因灾造成的临时困难家庭学生,经市教育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可免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

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困难学生,继续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入学,所需的经费除上级财政补助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各县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经费超出2003年省定标准(小学生均200元/年、初中生均280元/年)部分所需资金,按照省政府《通知》规定,由省与市、县区按有关比例分担。

(四)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以县区政府为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算、安排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市直属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由市财政安排。市、县区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并实行项目管理。具体专项资金设立及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五)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根据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113号)精神,中小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各地应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不得留有“缺口”。必须保证教师的合理收入不低于改革以前的水平。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三、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开展

**年,继续做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除学杂费和为农村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工作,做到应助尽助,没有遗漏。

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将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从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提高到200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4000元,各县区同时要确保资助总人数不低于省下达的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比例有关要求。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年,市直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生均400元/年,初中生均460元/年。同时,市财政对吴兴区、南浔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补助标准按省对区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补助的口径,在省补20%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助40%。今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不得再收取代办费和其他服务性费用。各县区要将必需的体检防疫费、热(蒸)饭费、饮水费以及必要的课外(校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等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及时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要及时制订并出台《**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积极推进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校财县(区)管”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各县区要按照省、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要求,抓紧足额安排落实同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调整今年的财政预算。

2008年-2010年,逐年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0年,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并超过中央制定的基准定额。完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扩大困难学生资助面。逐步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

四、强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倪玲妹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施会龙、朱鸿、张恩林同志担任(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市政府足额安排应由市财政承担的资金,从**年起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政府要按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安排落实应由本级政府承担的资金。省、市及各县区财政安排的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应按有关规定全部用于公用经费支出,不得挪作他用或平衡预算,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支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分担和落实情况纳入对县区年度综合考核和教育督导范围,与“教育强县(区)”创建和复评相挂钩。

(三)强化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区财政预算。中小学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村小(教学点)纳入其隶属的中心学校统一代编。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公开透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县(区)管”制度,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各级财政部门要按年初预算及时拨付教育经费,避免因经费拨付迟缓而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现象的发生。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预算,大型工程、大宗物品和服务采购等支出,必须按规定实行审批并公开招标。

(四)坚决制止乱收费。从**年开始,一律停止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如有违反,将追究学校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领导的责任。

(五)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切实提高中小学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中小学教科书种类、数量和价格,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2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所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亲自推动一些关键措施的落实和突出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目前,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进展顺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度过半,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明显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大大缓解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矛盾;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就必须深化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低水平、维持性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农村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总理多次强调,要用更多的财力,花更大的精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决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为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创造了条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后,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减负约140元,初中生减负约180元。这必将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广大校长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全面准确把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

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在总理亲自部署、指导下进行的。改革从明年开始实施,准备用5年时间,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这次改革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1.明确政府责任,规范保障制度。

第一,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改革把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作为重点,实行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办法,明晰了中央与地方的经费分担责任,确保由各级政府完全承担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对免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水平,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中西部地区为5:5,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性支持。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第二,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务院确定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具体内容包括:统筹安排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统筹确定省级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统筹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经费管理上实行以县为主。县级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按照改革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地市和乡镇级政府,也要按照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应有职责。

2.免除学杂费,受惠覆盖面大。

这次改革,明确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益面大,将受到亿万农民的热烈欢迎。《通知》还明确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要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中西部地区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继续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省级政府确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3.经费投入幅度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这次改革在继续巩固和完善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保障水平。据测算,2010年当年各级财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将比2005年增加约644亿元;2006年至2010年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1254亿元,地方新增928亿元。

这次改革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还安排资金同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实行边“免”边“补”,“补”大于“免”的做法,将使农村中小学运转保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这次改革建立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将使维修改造工作制度化、长期化,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时期,中央平均每年对地方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是18亿元。建立长效机制后,明年中央对地方投入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30亿元,并将成为一种长远的机制。今后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将变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对各地校舍维修改造情况将实行监测和考核。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举国关注,关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地把好事办好,不能有任何闪失。

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是一项硬任务,必须提出硬要求:

1.紧急动员,立即部署。

西部地区从明年春季开学就要按新机制运作,从现在起,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相当紧迫。开学时,新机制的各项政策要落实,资金要到校,任务十分艰巨。西部各省(区、市)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把中央的重大决策落实下去,要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强力推动,特事特办,提高效率。对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要现场办公,及时解决。

2.务必做到责任落实、组织落实、资金落实。

一要明确责任。此项改革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由地方各级政府分工负责。财政部主要负责落实和及时拨付中央资金,教育部主要负责指导各地做好工作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学校管理。省级政府要研究制订好本省改革的实施方案,逐县核定财力,确定本地区各级财政的具体分担比例。市、县政府要根据省里的部署,做好辖区内学校布局规划,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掌握好每所学校的情况,科学编制农村中小学校年度预算,切实管好用好改革资金。二要组织落实。国务院将成立这项改革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协调,加强指导。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各地“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精心实施。各级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三要资金到位。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及时足额落实资金,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现在财政部已对中央的资金作了安排,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地方应安排的资金。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加大省一级的责任。

3.务必确保把好事办好。

这项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政策性极强,能否办好这件大事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验。各地要准确把握和落实政策,对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及时研究,妥善解决。工作一定要做到精心、精密、精确,不得马虎潦草。一要确保中央与地方同步增加教育投入。此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要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更要坚决防止“挤出效应”,还要严禁将原本应有的教育投入挪作他用。二要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要以城镇学校和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为重点,一对一地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要大力加强学校管理。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管理是关键。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通过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校长的责任,对违规挪用公用经费的要严处。要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实施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位置。要通过新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建立一个办学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管理制度。四要坚决制止乱收费。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建立新机制后,要进一步加大制止教育乱收费的力度。

4.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这项改革在五年内将涉及上千亿的资金,是前所未有的巨额投入。管好用好这笔投入,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要认真做好规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各地要精心制定好本地区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步骤、资金安排、政策措施、监督检查、政策宣传等。要按照“两年实现、三年巩固”的总体部署,抓紧调查预测,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探索建立既符合当地特点又确有成效的好体制、好经验、好做法。

要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各地要对改革资金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严禁将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挪作他用。要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推行财务公开制度,防止“吃教育”及“教育吃教育”的现象。对挤占、挪用、截留改革资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加强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

1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制定

1.1政策制定的主体

党中央和国务院是这次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制定的主体,正因为有了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财政部、教育部等各机构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才有了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的具体行动可以追溯到2005年,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报告中的措词虽与现在出台的政策内容稍有不同,但也体现了政府对农村教育问题所作的努力;2005年11月16日,全球CEO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期间,财政部部长金人庆透露,中央财政将全面支持农村明年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了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这项政策,以及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随之,此项政策才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起来。

1.2政策制定的内容

国务院在2005年底就决定:“一是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根据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三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东部地区主要由地方承担,中央适当给予奖励性支持。四是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足额发放。”

1.3政策制定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的义务教育梦可以追溯到1901年,时任大清头等专使大臣张百熙出使英国归来,被派为管学大臣。此后的百年中,一直努力贯彻义务教育“免费”的观念,只是到真正落实下去的时候,各种名目的收费源源不断,使得百姓仍旧没有享受到义务教育带给他们的优惠,更多的是需要忍受严重的剥削和贫苦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个现状仍未改变,中间虽有过基本“免费”的时期,但这种好时期很快就过去了。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的口子固定下来,从那时到现在,杂费以各种名目在学生们的缴费单上出现,成为农村乃至城市居民的主要开支之一。所以,此项政策的出台,是一个历史的突破和创新,是新中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的思想的体现。

同时,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制定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党和政府根据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办的一件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坚持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农民的现状和农民子女的受教育状况的现实出发,使农民真正“减负”了。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子女也有了一个公平接受教育的平台。

2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执行

2.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是实现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关键环节。现要改变过去教育经费由乡镇县承担大部分的现状,到现在的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改革基本原则,使得中央和省市政府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政策有力地落实下去。

其次,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是社会教育公平的体现。由于国情的原因,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沿海和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贫富差距和全民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不利于中国整体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也是十分的不公平的。再次,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旨在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接着,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另外,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是推进公共财政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农村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方向。

最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为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机制建立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将有较大提高,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广大校长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抓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2.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措施

(1)明确政府责任是关键。在教育经费的数额和用途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使中央地方共同负担,并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实行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办法,明晰了中央和地方的经费分担责任,确保由各级政府完全承担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

(2)经费到位。继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确定,未来五年各级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中央财政的预算资金到达地方后,将进入专门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而设置的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地方在使用预算资金时,应先将方案上报国务院,再按照国务院的命令执行。对于地方财政需提供的新增928亿元经费预算能否如数到位,如果地方财力紧张,中央财政会通过资金调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保证这部分经费到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以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4)坚持制止乱收费现象,强化学校的管理。新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为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行为,坚决治理乱收费提供了根本保证,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力度。

(5)严格管理,使内部制度的程序合法化。要认真做好规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监督检查,对改革资金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6)强化外部监督力度。除了有国务院的管理、人大对预算的审核批准以及政协的监督,还应呼吁全社会都参与到对这部分预算资金的使用监督当中。

2.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中央部委的相关规定置之不理,连取消教育附加费都在暗中抵制,并且,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已占涉农乱收费的一半,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3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评估和监控

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可避免的会要对它进行评估和监控,特别是对关系9亿多中国农民及其子女的一项政策,它的涉及面之广、人数之多是空前的,如果政策好,执行也十分到位,那么,受惠的将不仅仅是千千万万农村劳苦大众,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安定与团结,这是一个关系人心向背的问题。况且,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制定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也有近两年的时间了,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也由中、西部的部分地区扩大到了全国的农村地区,因此,政策的实施也该有一定的成果了。现在的任务是不仅要继续贯彻落实此项政策,同时,要加强对它的评估和监控。4结语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4

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十一五”期末建立起“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二、主要内容

20*年我县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含县城所在地学生,下同),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年免除学杂费补助标准(含信息技术教育费25元)为:农村小学年生均1*元/年,农村初中年生均141元/年;县镇小学年生均148元,县镇初中年生均182元。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县按5:2:3分担,即中央、省、市、县分别按60%、20%、8%、12%的比例分担。免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规定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严禁任何部门、单位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按各50%的比例承担,补助对象为农村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在20*年的基础上每生提高30元,即小学每生每年200元,初中每生每年240元。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扩大资助面积。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即小学100元/生·年、初中142元/生·年,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比例分担的办法,确保县级负担资金部分及时足额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国家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根据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财力状况等因素,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分担50%,地方分担的50%部分由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保证县级负担部分及时足额到位。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校舍的维修改造(重点用于D级危房)。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要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对地方政府出台的教师应享受的津贴补贴项目要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严禁挪用公用经费和向学生收费发放教师津贴补贴。

三、实施步骤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逐步实施。

(一)20*年,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同时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原通过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要足额拨付到位,并进入省级特设专户管理。切实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面试行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二)2008年,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并加大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力度,扩大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覆盖范围。

(三)2009年,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中央出台的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四、保障措施

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一)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县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改革领导组,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统一领导全县的改革工作。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改革各项具体工作。

(二)积极筹资,落实经费分担责任

坚持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校财局管校用的体制。政府按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安排落实应分担的资金。改革所需资金要全部使用新增经费安排,政府原来已经安排的资金不撤出,继续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确保总体经费稳定增长,确保这项影响深远的保障机制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预算和资金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不得挤占、挪用。严格特设专户的管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要全额通过特设专项资金专户进行核算。财政部门要将两个特设帐户专项资金分别在春、秋开学前按规定方式和程序,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学校相关帐户,不得下拨到乡镇。切实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四)坚决制止乱收费

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从20*年春季学期开学起一律停止收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除寄宿制学生住宿费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寄宿制学生住宿费。除此之外,学校和教职工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坚决杜绝乱收费。认真加强教辅资料管理,禁止学校统一收费、统一组织征订教辅资料。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学校和学生乱摊派、乱收费。

(五)强化监督检查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安排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校舍维修改造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5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全面了解各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中小学财务管理情况,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现决定对各地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一)20*年秋季农村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退费情况。各学校是否将已收的国家课程教科书费用如数退还学生;是否存在滞留、挪用、克扣国家免费教科书专项资金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

(二)20*年春季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发放情况。是否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一个不错”;是否存在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资金“先收后退”的现象等。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杂费、课本费减免等情况。对于符合当地准入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否按规定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

(四)20*年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及预算落实情况。是否按照不低于省定基准定额制定本地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是否将公用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低于省定标准,确保不低于上年水平并有所增加。

(五)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建立及经费落实情况,包括落实的资金数、20*年计划改造的校舍总面积等。

(六)中小学财务管理及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公办普通高中的学费、择校费、代办费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服务性收费是否规范,是否按规定开具收据,有无违规收费现象;各项收费收入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统一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管理,有无私设“小金库”等现象;高中择校费是否按规定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现象;学校经费支出是否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有无乱支滥用、铺张浪费等现象。

二、时间安排

本次检查分自查和抽查两个阶段。5月份由各市、县(市、区)组织自查,并形成书面材料。6月上旬,我厅将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县(市、区)进行抽查,具体日期及人员安排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6

为贯彻党的**大和**届**全会、**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确保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保障全国教育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了“普九”清欠任务,确保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民负担较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国家、市、县的部署,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贯彻落实到位。

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三、实施范围、对象和步骤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免除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学生的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安排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

(二)实施步骤

1、从2006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市定基本标准,今后逐年提高,逐步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2、到2007年,实现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简称“一免一补”);全面排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前年度累计未改造危房和当年新增危房。

3、力争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学起,取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并力争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的免费教育。

四、经费来源

(一)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承担10%,县级财政承担的10%纳入财政预算安排。

(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承担10%,县级财政承担的10%和市定标准超中央核定补助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

(三)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50%,其余50%由市级财政承担三分之一、县级财政承担三分之二。

(五)继续按照现行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五、资金拨付程序

(一)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专项资金(包括:免杂费<含信息技术教育费>资金、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转移支付资金)等按资金类别分类管理。

(二)免费教科书资金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由中央财政按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

(三)其他各项资金中应由县级财政承担的部分,由财政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财政农村义务教育专户。学校按预算执行进度报用款计划,教育部门汇总后与财政部门共同审核,报政府审批,再由财政部门将经费直接拨到各中小学校。

六、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一)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县长江涛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中举,副县长左益任副组长,县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财政、教育部门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2006年起,全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将农村中小学所需各项经费(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预算、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费支出预算和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支出预算)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预算由各中小学校编制预算草案,由县教委和县财政局核实后报县政府审批。

(三)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进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

(四)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按照《教育法》要求既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又要保证其他各类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确保改革后全县各类教育的投入水平不低于改革前教育投入水平。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7

根据姚政办发[2006]30号文件印发《姚安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经过半年来运行,现将实施情况反印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的意义、作用。一方面,编制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农村中小学预算,体现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了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什么,因此,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执行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特别是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一方面,编制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进一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预算编好了,执行好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也就夯实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是增强学校依法理财观念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依法编制预算;二是要依法执行预算。

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中小学预算。农村中小学预算从形式上看是一个财务计划,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财务收支计划,但实质是一项法律、一个法案,它从法律上规定了学校可以收到多少钱,可以用多少钱,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果学校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就是违反了法律,是违法行为。预算对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来说,是要钱和给钱的依据和标准;对校长和领导来说,预算是管理的依据;对教师来说预算是领工资的依据和标准;对监督部门来说,预算是评价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等方面行为业绩的依据和标准。通过预算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每笔开支都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三、学校必须规范预算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的做预算。预算内容要全,项目要细,数据要实,执行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预算批准后学校不得随意调整使用,也就是俗话说的“桥归桥,路归路,打油的钱不许买醋”。

四、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学校年年都要接触,月月都要接触,甚至天天都要接触,它是融入我们工作各个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到处都存在它的身影。所以,做好预算工作,绝不能满足于或停留于一时一地的工作,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年年都要抓好,月月都要抓好,时时都要抓好,也就是要常抓不懈。

从我县中小学2006年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1、乡(镇)中心学校没有办公经费。乡(镇)中心学校是教育局的派出机构,是联系学校与教育局的纽带和桥梁,现在每个中心学校编制4人,新机制运行后,没有办公经费,使其无法正常运转。

2、各中小学校的校长、总务对中小学实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的水平低,预算编制不尽合理,有待于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预算质量。

3、目前,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是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放,不是由教育系统直接发放,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离,给预算管理带来困难。

4、农村中小学校大部分都附设学前班,管理费应列何科目,不明确。如果列入事业收入,按文件规定,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除收取寄宿生的住宿费外,没有其它事业收入的项目。

总之,通过收看《讲座》,我们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中国教育历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预算是手段,管理是关键。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学校的每项支出都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重点,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省(含中央)、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二、实施范围

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公办和民办各中小学学校在校学生;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与所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三、任务目标

(一)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从20*年春季学期起,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区财政按照小学每生每年200元,初中每生每年300元给于补助,学校不得再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杂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冬季取暖费。切实做到免收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缺、公用经费一分不降。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全面落实免杂费所需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省市文件规定,20*年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每生每年50元。以后根据省相关规定适时调整,逐步达到中央制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免杂费补助资金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并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按序时进度拨付给学校。

(三)继续落实“一免一补”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根据实际生活水平和贫困所占比例,确定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学校要相应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住宿费。

(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债务化解机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算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要按定额标准将校舍维修和改造经费列入区乡财政预算,并在编制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时统筹落实,区财政局根据年度校舍维修和改造计划,将资金划拨到区教育局,学校维修改造工程完工经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决算报告后,到区教育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结算。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主要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等支出,同时用于化解中小学学校债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的资产,由教育局按规范和公开透明的程序负责变现,所变现的资金要缴入财政部门专户中,专项用于化解中小学债务。

(五)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达到区乡统一标准,统一津贴、补贴和社会保障等,区教育局负责提供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年度收支预算,并将教师及工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报送区人事局、财政局,确保教师工资正常、足额发放。

四、保障措施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握和利用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历史机遇,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更加得力的工作措施,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不减少对农村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学校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贴;不准乱收费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财政部门负责将农村义务教育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落实所需资金,并负责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教育部门要科学准确地提供农村中小学的基本数据、基本信息、测算依据和标准,为推进改革决策工作提供保障条件,配合财政部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做好资金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情况。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积极承担相应的改革任务,共同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建章立制,加强经费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要以学校为预算单位,村小(教学点)统一纳入其所隶属的乡镇中心校统一编制,由区教育局汇总,报区财政局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二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区教育局要成立教育财务管理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中小学财务工作,实现中小学“校财局管”。免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要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不得用于教师发放工资和福利、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财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安全有效使用和完整保值。三要建立监督机制。财政、教育、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学校收费、经费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专款专用。农村中小学校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师生员工的监督。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督导,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发挥教育督导职能,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督导检查。

(四)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可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现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中小学校摊派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或“搭车”收取费用,不得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报纸刊物。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挤占、截留、平调、挪用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9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改革内容

(一)在全市范围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学杂费资金按中央、省、地方6:2.4:1.6比例分担的要求,市本级财政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免杂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年22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280元。

(二)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省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政府承担,补助对象由政府确定,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在校寄宿学习期间小学生每生每天1元、初中每生每天1.5元。

(三)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杂费的同时,落实省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即:小学每生每学年28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360元。

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6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80元。所需资金按中央、省、地方6:2.4:1.6比例分担,市本级财政承担资金,必保及时到位。

(四)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进行及时的申报,争取国家及省里的危改专项资金,政府保证工程资金配套。

(五)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中小学经费预算编制制度,按要求规范中小学经费预算。

(二)建立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开设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专户,加强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的支付管理。做到及时拨款,专款专用,不截留、滞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三)严格控制收费行为。免收学杂费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除可代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外,严禁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同时,全面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坚决杜绝、严格限制和规范代收费,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四)加强监督检查。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及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各种挤占、挪用、截留等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惠民政策。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勉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党和国家的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经费保障机制范文篇10

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使我市农牧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市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明显不足,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我市三县两市所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学杂费;对县城、市区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的学生免除学杂费。杂费标准按照××*[2004]68号和××*[2005]55号执行。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中央承担××%,地方承担××%进行补助。地方承担部分由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全部解决。

(2)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包括县城、市区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教科书仍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号)规定的范围执行,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承担,并逐步扩大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贫困生助学金仍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号)规定的范围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暂行办法》的通知(××办[2005]××号范围执行,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共同承担。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结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学校测定每年需维修改造校舍的面积及所需资金,做出改扩建和维修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县级资金按照5:3:2的比例共同承担。

(4)从2006年起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在原县级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每生每年补助50元。根据国发[2005]43号文件规定,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承担××%,地方承担××%。地方承担的××%部分由省财政和县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省级财政承担60%,县级财政承担40%。为了确保此项政策落实到位,省政府要求,目前地方承担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暂时由省级财政全部承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待中央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后再按照上述比例分级承担。

(5)农垦、国营农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三、强化政府行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快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保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确保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农村义务教育经(本文源于文秘城:)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各县财政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含农村费改税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市、县财政承担的助学金要确保落实。严禁用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和减免学杂费的补助资金冲减、抵顶县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

(3)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乱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后,学校除按照“一费制”收费标准收取课本费(只能向非贫困生收取)、作业本费和住宿费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