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3:36:02

计量信息

计量信息范文篇1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做为整个系统的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网络平台,为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接入,为整个系统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便于对各地区的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平台要求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采集上报,以实现数据采集、远程传输、数据运算、数据分析、数据图形化显示、数据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数据综合处理信息系统。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根据行业不同采集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计量器具管理的内容要依据企业能源部门计量器具的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同时还可能会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或流程交互。

下面就针对计量器具管理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说明:(1)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计量体系认证情况,企业主要产品和能源、各年度总产值与总能耗。(2)计量器具台帐:包括进出用能计量器具台帐、主要次级用能计量器具台帐、主要用能计量器具台帐,实现计量器具的型号、安装位置、检定日期、通信方式等的管理。(3)企业计量标准:包括企业的计量标准的新增,查询统计,浏览等功能。(4)计量器具查询统计:包括进出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配备、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综合等查询、导入、导出功能。(5)计量器具配备统计:包括进出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配备、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综合等统计及导入导出功能。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通过互联网采用数据采集终端和标准的传输协议,实现地区能源数据的网络直报、数据采集接收用能单位计量器具的数据。对于自动化采集的结构化数据通过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规则进行后台处理,把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接受处理系统应支持多线程采集接收,支持不同的数据库系统,系统还应具备看门狗功能,能监测接收线程是否正常,保证系统24小时正常运行。1.企业计量器具档案管理系统模块;2.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接受处理系统模块;3.能源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模块;4.能源GIS系统模块;5.能耗数据直报功能模块;6.节能降耗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模块。

为了扎实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本文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本文作者:王永霞工作单位:新疆计量测试研究院

计量信息范文篇2

作为一门测量学科,计量是其他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发展的基础。在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商贸、医疗和尖端高新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量的同时还能对相关科学领域的发展实施指导,评估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就。很少有其他领域计量学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追求改进措施,并通过最好的方法使最新的测量要求得以满足。计量监督则是为了确保计量法得到有效实施,管理计量行为的法制程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法律范围内确保计量活动的有效开展。实施的计量工作中,所有依法管理都在计量监督范围内,依法将计量纳入强制管理目录中,作为计量监督的重要工作之一得到应用。

2.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计量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计量工作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和协调;观测执行国家计量法规、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仲裁检定进行组织并调节计量纠纷;技术手段的测试、研究测量方法和计量学原理;研究并建立计量标准和基准;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和商品量;传递组织量值等。计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工业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工业计量主要是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活动得到满足,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一项不可获取的技术基础得到应用。(2)法律计量方面。法律计量是为了对人民和国家免受不诚实的测量所造成的危害得到保护,是由政府计量机构、法律对所有的计量活动进行调整的总称。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测量方法、测量试验室、测量单位及测量设备的法定要求,应特殊信任测量的结果。(3)科学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学。计量学又包含一切关系到测量实践和理论的问题,不会对测量的不准确度及测量的科学领域进行考虑。作为一门测量研究和保障测量统一准确的学科,主要包括工程量、物质成分量、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物理学等内容。应与被测量的参量性质相结合,主要有温度、电磁学、光学、无线电、力学、化学、声学、电离辐射、几何量以及时间频率等内容,随着快速发展,应与领域也在逐渐扩展。

3.信息化条件下创新计量监督管理的方法

3.1计量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计量监督工作的逐渐发展,计量监督信息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良好的计量信息系统能够便于计量监督人员和监督单位对计量监督工作实施迅速开展。因此,在信息环境下,运用计量监督管理系统实施管理和完善显得极为重要,必须引起重点关注。通过对计量监督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够使原本分散的各个计量监督单元结合起来,各个单元之间构成良好的信息资源整体并实施全面覆盖。同时,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便于计量监督人员分析和核对大规模的数据,使计量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另外,还应对计量监督工作的透明性得以提升,使计量数据的可靠度得到不断增强。而提升计量数据的可靠性是确保计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条件,使由于计量失误造成计量故障问题得以降低。

3.2在信息化条件下计量监督工作的创新方法

(1)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使计量监督工作处于简单、快捷、科学、有效的效果。传统的计量工作中,会存在繁琐的工作内容和较大的工作量,导致计量监督工作产生任务重、时间紧的现象。在施工建设中,通常是通过自检的方法完成计量的上报,并未由网络信息进行完成,不仅导致时间上有浪费现象产生,在完成工程量核对之后也会出现一定的错误现象,导致最终结果和清单量有不符的问题发生,为计量工作难度的解决提供条件。在信息化条件下,计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存在方便快捷且清晰明朗的优势。结合不同建设项目,构件项目网站,在网站中对计量支付网页进行设置,这样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即可通过网络信息传送的方法对原有的人工传递进行替代,有效解决时间上的浪费现象。(2)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国家能够同网络信息清晰地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工作,有效减少国家财政资金的损失,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将个人的价值展现在国家财政管理工作汇总,使建设工程后期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3)计量信息化建设的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发展进行运用,建立并健全整个网路平台。为细致全面的法律信息、各类计量资源信息、技术法规和计量政务信息进行提供。(4)计量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工作的完善,使计量检定率得到有效保障。对计量监督工作的力度进行加强,不仅需要使计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而且还应对计量设备的配置、使用和保养校订工作进行完善。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企业相关检定仪表进行配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检定,从而使计量检定率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在对计量设备的配置条件进行完善的前提下,还应对检定工作的环境条件得以保障。作为量值传递过程的依据,检定规程要求规定检定环境和测量条件达到一致状态,要求对相应的测量仪器进行运用,有效检测环境状况,从而使检定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对标准计量检测器具实施正确运用,使检定标准率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计量法规的完善,使计量检定规程的实施得到全面落实。作为计量技术规范的一部分,计量监督法规根据不同的技术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规定,主要包括检定条件和计量性能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使时展规律得到适应,计量技术也在逐渐完善,我国法律进一步完善了计量检定规程。但依然需要计量监督人员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要求企业对计量法规是时候严格执行,使计量检定规程的实施得到全面落实,使其作为标尺,将建设计量体系得以加快,改革计量管理体制,严格监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6)有计量管理工作为重点,使计量监督方式得以提升。计量监督部门应将计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将国家标准作为执法标尺,对企业计量检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大,从而使企业能够全面关注计量管理工作,完善计量管理机构,使计量管理方式得以提升。

4.结语

计量信息范文篇3

关键词计量;数据采集;网络系统

1引言

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该系统的组成与运行过程。按照计量信息需求及的实际情况,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计量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从物理机构上看,它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为达到本系统设计目标,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可用性,先进性,易用性,人机分工合理性几个方面。根据信息平台的实际情况,对各个具体功能和细节进行分析和系统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建立人机友好,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入方便快捷,输出信息易读易懂。

2体系结构设计

本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三层B/S结构,B/S结构中只安装一个服务器,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运行软件。在数据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使整个体系结构分为三层。中间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与通讯,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3系统总体设计

图1系统功能结构图

根据系统的要求,在建立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之前,首先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统一数据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在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上,数据层是基础,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处理形成信息,然后利用技术手段把信息总结、分类和归纳形成知识层,在此之上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撑。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如下:基础数据、电能计量、动力量数据处理、轨道衡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供应处数据、管理查询、权限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信息、生产数据、实时监控、数据查询、数据维护、采集数据上传、原始数据查询、组织机构等功能。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4整体网络方案设计

安钢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首先是网络系统的建设,整体网络采用千兆义太网技术,在硬件网络布线设计上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网络核心层采用2台高性能万兆路由交换机ExtremeAspen8810交换机组成,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核心设备,提供与四个汇聚交换机的互连和服务器的连接。网络汇聚层设置四个节点(网络交换中心),分别放置在回皮轨道衡、计控部、热送称、黑河路,每个汇聚层节点配置一台高性能的Extreme的SummitX450汇聚交换机。对于接入层,有的地方使用已有的DlinkDES系列交换机,有的地方节点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节点,就直接连到汇聚层交换机上。接交换机的地方有:回皮轨道衡交换中心在计控仓库、焦粉称、西站配置三台接入层交换机;计控部交换中心在250t/300t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热送称交换中心在进厂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黑河路交换中心在三炼轨道衡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四个交换中心共配置6台接入层交换机。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安钢计量数据网络拓扑结构

5软件详细设计

5.1软件平台设计

操作系统:选用MS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选用MSSQL2000;系统采用三层B/S的逻辑体系结构,前端用户界面为浏览器。在数据库和前端业务界面之间为业务逻辑层。采用微软.NET框架开发。对外的服务功能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5.2信息共享平台整体结构设计

从逻辑功能角度分析,把该系统分为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两大部分。支撑系统是整个系统继承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通讯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工具层。应用系统是建立在支撑系统之上,根据在子系统中的作用领域又分为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两个应用子系统,两者之间通过支撑系统的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物理集成,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集成。系统基本结构图如图3所示。

.3数据采集层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层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包括能源量采集系统的升级,物资量采集软件的编制与更新,它是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

能源量采集网络采用”893”单总线结构。硬件上把所有能源量计量网络划分为四个小的子网络,每个网络设一个数据采集子站,由子站完成各子网内的数据采集,子站就近通过光纤在义太网上进行数据交换和网络控制,同时设立一个中心站完成数据的汇总、分析和网络传输。软件使用北京亚控公司的组态王软件对能源量采集系统进行开发。对电量采集数据,使用自编的数据采集软件把全部电站的结算电表数据实时采入计算机数据库,并进入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由数据中心按不同用户的需要对授权用户提供数据查询与监控。物资量采集程序开发工具使用Delphi6.0+MSDE数据库进行开发,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并存入本地采集站的数据库中,由远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存储过程”完成将本地的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经过加工、处理后提供和授权用户查询。

系统采用上传模型:(采集上传的数据主要包括:能源量数据、轨道衡计量数据、汽车衡计量数据、皮带称计量数据、在线称计量数据、电量计量数据。)

图3系统基本结构图

5.4管理层系统设计

管理层完成对现场计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分析与应用等功能,整个系统采用三层B/S模式结构,数据存储部分由SQLServer2000完成,业务逻辑层使用开发完成,表示层使用完成开发。系统主要完成系统中提供的能源量及物资量数据的归类、处理、及相关功能的实现,是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部分。

5.5支撑系统设计

被分为四个层次:计算机层、通讯网络层、数据库层、工具层。

工具层介于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软件工具的集合。包括开发工具和集成工具。数据库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处于通讯网络层之上,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存储、管理、共享和集成的手段。本系统涉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本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计量信息共享平台均采用关系模型。数据库的设计关键是表的设计,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的数据库表有两种:本地数据库表;管理层数据库表。通讯网络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数据通讯的载体和枢纽,计量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完落系统,是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量设备之间连接,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网络集成,支持和保障了计量数据网络系统的信息集成。采用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TCP/IP协议。计算机层是支撑系统的底层。本系统要求客户端计算机为PⅢ以上,安装Windows2000Professionnal;服务器设计为双冗余、群集方式,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5.6人机监控界面设计

监控画面是人机交互的界面,一个软件系统是否成功,最终的检查标准是它能否使用户感到满意。本系统人机交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对系统的输入,包括向系统下达的命令,提供的命令参数和系统所需要的其它输入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统向人提供信息,即输出。输出信息一般有三种:提示信息;系统向人报告的计算或处理结果;系统对输入操作的反馈信息。本着使用简便、界面一致、及时反馈与美观的原则,结合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

6结束语

以上详细论述了安钢计量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将整个系统按照横向和纵向分层介绍,采用具体的方案设计了安钢信息计量平台。该系统在实际中得以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鹰,沈彤,陆婉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现代科学仪器[M],1996(1):32~45

[2]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40

[3]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三点意见[J].中国计量,2006(12):4~5

[4]陈燕.重庆大学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硕士论文].[D]保存地点:重庆大学图书馆,2002.

[5]王鹏,董群.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01~171

[6]王春海,张晓莉,王金珠.企业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从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79~99

计量信息范文篇4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与管理模式的革新。就供电部门来讲,电能计量的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一方面可以实现计量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便于形成一套完善的电能计量装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具体到功能设计方面,电能计量管理系统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模块,但同属于一个有机整体,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且彼此关联。归纳起来,电能计量信息的管理目标应满足如下要求:(1)整个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全部都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方便操作,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2)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对传统计量资产管理的效率。例如,在计量资产的入库、装拆、检验以及报废等各个环节中都可以应用到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个流程的动态跟踪与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而且,通过计算机操作技术,也能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传统人为操作中的失误。(3)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电能计量资产的台账,在计量资产流转时,慢慢以条码识别的形式来代替传统识别模式。(4)电能计量各环节中的工作逐步实现自动化的传输方式,从而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传递工作单的模式。(5)使用定制表格来规范系统报表。同时,系统中应针对不同的计量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动态的报表接口,方便各部门在系统运行中根据自身需求,建立起一套独特的报表形式。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1减少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效率

电力企业属于盈利性机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以较少的付出来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电能计量管理。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将会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例如,在集中抄表方面,许多电力单位都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对所有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收集,这样一家一户的电能计量是一项非常繁琐和庞大的工程,而且在计量表抄录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的人为抄录失误。另外,在电能计量工作中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电力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每天在固定时间自动收集到用户的用电信息,然后将其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自己的用电量信息,其查询速度快,精度高,极大地方降低了电力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又如,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过去,如果想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必须要亲自跑到用户家里实际采集信息。而推行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后,管理员就能坐在办公室中,通过电脑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地查询到各个用户的用电信息,从而方便了用电部门的管理。

2.2完善收费管理机制,促使节约用电

相对于传统的收费管理模式而言,在实现了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之后,系统可以采用预付费的模式来对用电进行管理。例如,用户一次性购买多少度电实际就消耗多少,这样不仅方便用户对用电的管理,而且能促使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2.3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实现用电安全

不少用户在日常的用电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违规操作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为此,当电能计量管理中推行信息化技术之后,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快速识别系统中的短路、漏电、过流等违规用电事故,并且及时启动电路保护功能,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用电的目标。

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建立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检测数据档案、资产档案、标准设备以及运行计量装置档案等内容。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能的计量装置系统中已经逐步应用到了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使得电量表不仅具备了实时抄录分析和自动检测等特征,而且还能够进行技术计算。而且,系统中的静态测量、抄表系统、分散以及混乱的测量信息,可以对原有计量与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管理、营销等多个不同模块),从而将原有信息转为动态、综合以及有序的计量信息,实现现代化计量管理。另外,电网的系统运行还需要满足商业化的经营需求,可以充分利用好计量与抄表两项功能,并且针对违规用电的问题予以严格查处,精确计算出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不同程度电量误差,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为改进计量管理模式和做出科学的电力营销决策奠定基础。

3.2加强计量器具质量管理

(1)计量点设备现场校验。计量点设备的现场检验工作主要包括互感器现场校验和电能表现场校验两种形式。在具体的操作中应遵循如下要点:①电能表现场需要校验的内容包括短路电量、功率因数、误差以及自动设置二次校验时间等指标,应重点做好高中电能计量设备的校验工作。②记录好二次压降、TA、TV的比差和角差数据等;③记录好电能表每次的校验数据,做好存档管理;④查询和打印电能表互感器当前及历次的校验情况。(2)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统计报表管理是指对电能计量器具的统计、流转登记表、计量标准清单、电能计量器具分类账等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针对部分工作流程计划表,年度和季度清单等,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3)电能计量标准信息管理。对标准设备资产做好严格的登记管理,包括设备的铭牌参数、各项数据指标、以及设备历次的送检记录等信息,应有妥善的数据存档和备份。

3.3加强计量人员管理

加强对计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强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培训与定期考核管理,同时做好成绩记录,将其与年终的整体考核与业绩评比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领导层客观地评价员工奠定数据基础。另外,该数据系统中还应当包括每次考核的获奖人员基本信息、员工日常考勤以及技术人员的管理体系等,都应当在管理系统中有所体现。

4结语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它在电力系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电能计量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电能计量的流程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作者:张博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 集团) 有限公司延安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广民,冯友兰,李兰兰.运筹学中运输问题求解算法及其扩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1,10(1):83?84.

计量信息范文篇5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各个应用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注重实效。(2)易用性原则: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都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设计,尽可能便于用户理解与操作,做到易用、便捷,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计量业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高度共享。(3)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它能清晰地描述了各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保证系统易于升级维护,代码能被高度复用,从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降低系统成本。(4)扩展性原则: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该从技术进步与计量业务发展的趋势来设计开发,使其日后功能的扩充兼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满足未来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和系统升级需要。(5)安全可维护性原则:数据访问安全,系统保证只有被授权的人才能阅读、增加、删除、修改等被允许进行的相应操作,系统可以检测数据访问安全是否被正确执行,记录访问操作日志便于追溯。

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基本模块功能

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建立数据化、计算机化,形成一套电子化办公流程来取代传统的纸介质管理模式。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分类细致、全面可靠的数据库,来实现资源统一优化。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该由外部业务和内部办公管理两部分组成。外部业务部分主要针对业务客户和计量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与联系,方便客户了解计量部门的职能、业务能力和计量动态。内部模块主要包括任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器具管理、资料档案管理等。信息共享主要包括计量部门职能和业务介绍、计量部门相关人员的业务联系方式、计量部门最新动态信息和行业相关信息,便于其他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和展现计量部门业务动态。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模块(1)设备台帐管理模块计量部门为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建立一个监视与测量设备总台帐,便于后期计量监督检查管理和统一规划,便于其他部门送检时仪器信息查询调用和录入。计量部门内部建立自己的库房设备统一台帐,便于设备管理、外借和制定周检计划。设备台帐信息包括:统一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机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设备状态、设备类型、检定周期、检定日期、有效日期、制造商、出厂日期、使用单位、存放地点、附件等信息。(2)计量部门器具借用模块企事业单位可以在计量部门借用相关监视与测量设备,借用时登陆系统填写借用单,内容包括借用单位、借用人、借用日期、仪器名称和编号、仪器数量、用途等。借用单经过主管领导批准后发送至计量部门库房仪器收发员处,收发员在办理借用的同时在系统中的内部设备台帐中将该设备所处的状态更改为外借,便于其他人员在系统中查询设备信息。(3)设备送检状态查询模块送检设备的部门可在系统中根据相关条件检索查询自己送检的设备所处的状态信息,可按照单位、设备型号、编号查询,设备的状态包括收发中、任务下发中、检定中、校对中、检定完成等,便于送检单位动态掌握自己的设备在检定环节中的状况。计量标准器具管理系统计量标准器具是指在本单位具有最高计量特性的标准设备,计量标准的管理应该包含标准的基本信息、建标时间、国防计表证号、计量标准名称、单位、负责人、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标准附带的相关说明书、期间核查方法、建标报告、标准的使用和维护记录等。计量检定校准任务系统主要用于对计量检定校准任务流程的管理,分为周检任务和临时检定任务。周期检定任务指的是计量部门所管理的器具由计划员根据设备台帐信息制定周期检定任务计划,周检任务分为年周检计划、半年周检计划和月周检计划,可对计划内容进行管理,其中年周检计划需要上一年底打印,半年周检计划每半年打印,每月的周检计划一般情况在当月25号以后显示下月到期,对于到期没有生成任务单的计划进行预警显示,最终生成周期检定任务单。临时检定任务是指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临时送往计量部门需要检定的器具任务。检定校准任务流程管理:当收发员接收到需要检定或者测试的器具任务后,将生成的送检单发送给计划员,计划员根据送检单相关信息生成检定校准任务单,检定校准任务单应包含被检定设备的名称、机号、型号规格、送检单位、完成日期、完成形式、记录编号等,然后将任务单发送至专业室主任,专业室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将任务下发给检定人员或者测试人员,并且指明核校人员。检定人员完成检定任务后将任务单状态改成完成检定并添加原始记录或证书等相关附件,发送给核校人员进行核校,如果核校无误,再发给室主任审核确认后发送给计划员存档,完成检定校准任务,并由系统进行公示通知送检客户领取设备。原始记录证书和相关文件的管理系统对于存档的原始记录证书可通过系统进行查询,输入相关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包括记录编号、任务编号、单位、类型、时间查询等。对计量法律法规、检定校准规范、计量技术文章和其他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型号计量管理系统型号计量管理是指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部门在型号研制中涉及的具体项目管理,包括计量监督检查、型号试验计量管理等。对于型号试验计量管理应该包括试验大纲计量会签、试前计量检查,涉及的内容有试验名称、承试单位、试验负责人、计量检查人员、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记录和结果等。计量检定校准、测试软件管理系统计量检定校准软件是指通过计量部门自行研制、外协或者其他途径获得的用于计量检定校准或者测试的软件程序,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名称、软件版本号、软件运行环境、软件基本功能、软件适用的范围和其他信息。计量人员管理系统计量人员管理是指对计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统一的管理档案,包括计量部门的专业计量检定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计量监督检查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兼职计量人员,管理的主要信息包括人员类别、级别、姓名、证件号码、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和取得的相关计量证书等信息。其他办公管理系统模块(1)考勤出差登记管理模块出差系统是指员工出差前在系统中填写出差申请,包括出差启程日期、出差地点、出差内容、预计归程等信息,并提交给主管领导审批备案。员工返回后进入系统进行出差日期确认。员工登记系统,是指员工每天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在某个时间段所处的办公地点在系统中进行登记,比如某个时间段外出开会、协调工作、某时间段在办公室办公等,方便其他人员和单位领导掌握员工工作动态,便于业务联系。(2)工作量提交统计模块工作量提交主要是计量部门根据业务范围和内容将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和对应的权重分值,员工将每天的工作内容量化后进行提交,经过专业室主任审核确定后给出工作量的权重比分值,可根据工作量按月、季度、年度查询统计个人、专业室、计量部门的工作量和状况。(3)临时计划任务模块其他临时任务是指除检定校准任务外的其他工作任务,包括专业建设、课题研究、技改、临时性测量测绘、党政工团等工作,由任务发起人以任务单的形式发起任务,任务单应该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容简介、完成形式和参与人、任务节点、任务权重比等。任务发起人直接将任务下发给参与人,任务完成后,参与人通知任务发起人进行任务审核确认。

数据库权限和角色管理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数据库要求可靠稳定,充分考虑数据输入的一致性,具有访问控制机制和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国防企事业单位大多属于涉密单位,所以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要求设置系统三员,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审计员、系统安全员。在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中一般包括的角色有计量部门领导、专业室主任、计量检定人员、计量监督管理人员、计划员、收发员和其他部门用户,每个用户又可能在单位内部担任多重角色,所以系统在开发设计时必须将角色权限进行灵活设置,整个系统中角色权限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

计量信息范文篇6

关键词:铁路计量;计量管理;信息化;改进;RFID

铁路计量工作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计量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行。铁路计量管理工作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伴随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也被逐步应用于铁路计量管理领域。近年来,我国铁路高速发展,铁路计量管理工作量逐步增加。在铁路计量管理信息化实施推进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计量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以下简称“宁波工务段”)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

宁波工务段目前拥有计量器具869台(件),过去依靠定期电子表格上报和汇总信息。2010年,原上海铁路局科研所研发了用于站段的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标准信息维护、计量设备管理、检测、计量人员管理、技术档案管理、信息查询、考核统计等模块组成。2014年,系统在宁波工务段推广应用,初期现场数据采集基本依靠手工录入方式。随着计量器具数量增加,2018年又利用条形码技术改进系统,逐步提高计量器具管理水平。目前,在宁波工务段铁路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1)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有待改进。现场数据采集一般采用手工或条形码等方式录入。条形码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但是这种采集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件计量器具扫描,并且扫描的时候,扫描枪必须对准条形码表面,同时必须保持计量器具上条形码表面清洁、整齐。但是,由于放置问题,有时需要将计量器具翻转使条形码表面外露,才能实现扫描操作。在翻转计量器具的时候,有可能损坏计量器具。这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对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的作用十分有限。(2)没有铁路内网时无法实时存储动态信息。受条形码技术限制,目前在条形码上暂时无法写入动态信息。必须访问后台数据库才能查询对应计量器具动态信息,在铁路沿线不具备网络情况下,无法实现实时存储动态信息。(3)计量器具名称术语仍然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计量器具的使用过程涉及科研所计量站、站段计量室和现场工作人员,有时同一个器具,因地域或习惯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台账管理中,经常发生混淆。(4)计量管理过程仍然缺乏互控机制。相关部门之间不能实时监控相关计量器具的送检、检定、信息更新等情况。

2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改进建议

2.1改进现场数据采集录入方式。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载波、调制来实现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通信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成果,在物联网、现代物流管理、制造业流程管理、医疗、身份识别、食品追溯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和后台应用处理软件3部分构成。每个RFID电子标签内部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可以用来标识对应电子标签所附着的计量器具。当计量器具上的电子标签接收到RFID读写器的发射信号时,电子标签立即被“唤醒”。然后根据RFID读写器发射的指令,RFID电子标签将完成相应动作,将响应信息通过载波信号发射回RFID读写器。在通过初步过滤、处理信息之后,RFID读写器会自动完成对电子标签信息的获取和解析,将电子标签中的数据通过网络与后台应用处理软件实现交互。在现有计量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RFID相关配套设备,开发改进相应软件后,可以实现计量器具非接触式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管理。(1)在每个计量器具粘贴2个抗金属磁场干扰RFID电子标签。在标签外层使用加厚热缩管防护,可以尽可能避免标签脱落,且不影响日常工作使用。(2)在科研所计量站、计量室增加固定式RFID读写器和手持式读写器,现场工作人员配置带RFID读写器的手持式智能终端。(3)对既有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计量器具收发、检测、证书出具等模块,实施二次开发,并扩展原模块功能,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电子标签功能。2.2实现实时存储动态信息目前,条形码内部信息需要实时更改时,只能通过扫描条形码,借助网络访问后台数据库的方式,查询并更改对应计量器具在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而在铁路沿线部分地区不具备实时连接网络。访问后台数据库的条件,导致铁路沿线部分地区无法实时存储动态信息。与条形码相比,RFID电子标签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网络实时更改内部存储信息。计量器具从购置登记入库开始,就将信息写入附着在计量器具的RFID电子标签中。在使用过程中,当计量器具状态发生变化时,如由合格变为检定、维修、限用、禁用、报废等状态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将这些状态信息通过手持终端更新,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通过不断与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接互信息,实现系统中计量器具状态信息的实时自动更新,从而使计量器具的实际状态信息、RFID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和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为计量器具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奠定基础。2.3尽可能规范统一计量器具的名称术语。RFID电子标签内部存储容量比较大,而且可以重复读写,这为存储计量器具名称和相关术语、技术参数提供了技术手段,可以考虑在RFID内部存储空间开辟基本信息存储区域和动态信息存储区域。当购置计量器具后,参考《铁路用计量器具技巧代码》等,规范统一计量器具在RFID电子标签基本信息存储区域内写入的基本信息,如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次、保修期限等基本信息。后期,如果想要修改基本信息存储区域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权限,没有权限则无法修改。在日常检定时,如果相关信息发生变动,则存入RFID电子标签内的动态信息存储区域。2.4实现科研所计量站、站段计量室、现场使用部门三级互控。特定在科研所计量站、站段计量室、现场使用部门等关键位置,可以安装固定式RFID读写器,或者配备一些手持式读写器。只要粘贴了RFID标签的计量器具进入读写器所覆盖的电子磁场区域内,即可快速、批量、准确地获取计量器具的相关信息,避免翻看、搬移计量器具。利用RFID技术提供的快速采集方式和准确基础数据,相关部门可以实时监控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情况、距离下次检定天数(或超期使用提醒)及距离报废的天数。在管理相关计量器具时可以根据上述情况优化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技术监督、卡控和数据比对工作,尽量避免错检、漏检、信息更新不及时、发放未检定或已报废的计量器具等情况的发生。2.5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及质量。给现场工作人员配置带RFID读写功能的手持式智能终端。在现场作业时,只需要用手持式智能终端在计量器具附近读取电子标签信息,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到计量器具的检定情况,包括上次检定结论、检定人、检定日期和计量器具状态等,还可以设置提醒信息,包括计量标准、计量器具和配套设备有效期到期提醒,下次检定日期提醒,送检机构名称提醒等。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持式智能终端获取现场使用情况,待具备网络条件时再将相关信息导入计量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追踪检定及使用情况、出具证书等提供便利,最大化提升作业现场计量工作效率及质量。

3结语

为实现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目前宁波工务段在铁路计量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增加RFID电子标签、配套设备及二次开发软件的改进建议,以实现计量器具管理可控、高效,资源效用最大化,保障计量器具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有效避免计量器具的漏检、错检,减轻现场人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方便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提升计量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岩,张勃.铁路计量管理应用系统计量器具信息研究[J].铁道技术监督,2017,45(4):13-15.

[2]金巧英.加强铁路计量管理工作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3219-3219.

[3]周晓丽.铁路局计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道技术监督,2016,44(3):16-19.

[4]李凯.铁路计量管理应用系统计量器具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7,9(12):62-62.

计量信息范文篇7

1.1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设电能计量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并与用电营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工作联网,电力部门才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其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电能计量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应保证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电力部门电能计量满足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各项业务处理有效实现独立性,实现连贯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第二,用电管理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础组成部分,还要预留数据接口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三,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计量器具资产为辅线,以电能计量装置为主线,保证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和管理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第四,保证系统设计中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一致性好、共享性高,便于用户查询,保证系统维护简单。

1.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模式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器的采用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器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用户通过售电系统,可以在售电系统上购电,电力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交换,通过管理系统命令将电量输入到数据管理器,然后数据管理器再将电量通过控电机柜传输到用户区,实行李振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000电能用电的自动管理。同时,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用电信息在售电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最后端口为电力管理部门中相关用电管理中心,监控系统由各用电管理区放置在相应位置,电能计量进行逐层管理,便于电力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

1.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设计

正常情况下,电力部门要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应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使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管理整个电能计量工作,凭借信息处理技术达到计量系统信息共享;第二,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全程跟踪电能计量资产的状态,通过建设电能计量资产的各种台账,并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计量资产流转过程的跟踪管理。另外,电能计量信息系统为了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信息系统利用口令以及权限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第三,用电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逐步取代用电业务的传统手工管理方式;第四,要求电能计量系统能方便查询计量业务进展、各种统计数据、用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计量器具的信息资料等。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设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产档案、运行计量装置档案、标准设备、检测数据档案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抄录分析各种电量表、自动检测各种计量器等特征,还可以对系统中存在分散、混乱的抄表系统测量信息和静态测量进行技术计算,将分类为营销、管理等功能模块,将原来计量和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转换为动态、综合、有序的信息,实现现代化的计量管理。要充分利用计量和抄表系统功能,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行的需要,核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实时提供各类电量信息,实时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对不合理用电情况进行严格查处,对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误差电量进行计算分析,能够改进计量管理,为电力营销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2做好计量装置的维护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可以“补偿”计量TV二次回路的电压降,并且可以减少电能计量误差。同时,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电能表采用低功耗、缩短电压互感器和电能表之间的连线的有效解决方法,解决计量二次回路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在电能计量中采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不但增加了计量装置的故障率,而且还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引起用户异议,造成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建议取消这种补偿方式。近年来,电量变送器代替电能表的现象逐渐出现,但是电量变送器因其用途、误差计算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不符合特殊的计量要求。所以,电量变送器不能代替电能表使用。

2.3优化计量工具

计量信息范文篇8

某科研院所机关部门建立了计量管理平台,为其下属各相关单位提供了便捷的、规范化的、数字化的计量服务管理平台,整体提升了该科研院所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手段的提高代表了该科研院所在计量管理上水平得到了提升,然而计量监督管理相比建设一套管理平台来说更加重要,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本文提出计量监督管理措施来创新该科研院所的计量管理,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科研院所计量的管理水平,更能够在优化计量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实现计量全过程管理受控。

二、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建设概况及存在问题

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自2015年2月全面上线运行,实现了在线计量送检,流程实时跟踪,电子证书上传在线查询等功能,但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1)相关单位计量管理人员超周期未下送检单;(2)相关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对部分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在计量管理平台上没有进行数据确认;(3)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在计量管理平台上未及时点击收检、送检流程,未及时将证书上传至计量管理平台。对以上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可知,问题主要出现在计量台账和计量流程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建立计量管理平台下的规章制度、提供系统开发支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具体如下:(1)应建立健全五院计量管理平台操作三层次文件,梳理工作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正确、及时操作系统;(2)应提供计量管理平台开发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修改后台程序,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并协调相关部门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梳理,完成数据清理工作;(3)应建立计量管理平台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操作人员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相关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做好闭环管理。本文重点对信息化平台下计量监督检查的手段及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较为有效的措施提升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水平。

三、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的计量监督创新及措施

从上章节分析可知,计量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计量台账和计量流程,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监督检查内容及方式方法。1.计量台账监督检查在计量管理过程中,计量台账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计量监督检查需从基础抓起。计量管理平台上计量台账共有20余个字段,通过对计量台账字段的分析,可将计量台账字段分三大类:(1)仪器基本属性,包括统一编号、设备名称、型号、国别厂家、出厂编号,这些信息仅通过台账无法看出其正确与否,需要配合线下监督检查完成;(2)仪器管理属性,包括管理状态、使用部门、使用人,这些信息只能通过线下的方式才能对台账进行检查,仅通过台账无法看出其正确与否,需要配合线下监督检查完成;(3)仪器计量属性,包括计量分类、计量周期、计量有效期至,检定校准单位等信息,这些信息可在线对计量流程信息进行监督检查。由以上分析可知,需要通过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对计量台账的各字段进行监督检查。2.计量流程监督检查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的计量流程是重要的环节,计量监督检查需要抓重点。通过对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平台的计量流程分析得知:下单——收检——计量——确认——送检,这五个环节是贯穿计量流程的核心,抓住这五个点,计量流程就在可控、可查的范围内。(1)下单和确认下单和确认操作角色是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那么对于这两个点在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情况时应首先看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2)收检、送检和计量收检、送检和计量操作角色是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那么对于这三个点在检查检定/校准单位时应着重看以下几点:①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②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规范;③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通过对计量流程监督检查分析,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证书是否规范,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3.计量监督检查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知:(1)在线上检查时,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是否为有计量属性仪器,是否有超周期未下单送检仪器,是否对出具校准证书的仪器进行了数据确认;(2)在线下检查时,检查各单位计量管理人员是否为计量台账设备,现场仪器是否与台账相符,检查检定/校准单位计量人员收检、送检仪器和证书是否完整、正确、及时,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是否规范,检定是否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校准是否按照校准规范进行校准;(3)通过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计量台账、计量送检流程进行监督检查。

四、展望

在计量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离线检查程序,开发便携式移动终端,实现移动终端与五院计量服务平台的数据交互,并实现对检查记录的存储和分析,有了便携式移动终端可进一步提高五院仪器设备及计量工作的的水平。计量服务平台在有了基础数据的支持,如果加强移动终端检查及线上监督检查功能,该科研院所计量管理水平会得到极大提升。

五、结束语

随着该科研院所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这也就造成了该科研院所的检定/校准业务越来越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旧采用传统的计量收检手段,势必会影响科研生产任务,如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没有监督检查措施,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形同虚设,实际与系统脱节,并且会造成该科研院所相关管理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极不利于该科研院所较快的发展,所以该科研院所必须要对计量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手段,并进行监督检查,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经济成本,保证该科研院所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郑文霞 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计量信息范文篇9

关键词: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

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计量检定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完善并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检定服务的效率,提高管理水平,还可以督促相关企业的改革,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1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化优势得到展现,既提高了检定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同时使计量检定走向了规范、统一、标准化,使计量检定工作更加公正、客观。因此,计量检测机构逐渐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检定准确性、报告规范性和节省管理支出。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未实现行业统一性,各检测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不同,常表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信息化建设步伐参差不齐,改善程度各有不同,使得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发展层次存在差异性;2)行业信息化标准不明确,导致各检测机构建立自己的计量工作标准,导致行业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性;3)信息化管理队伍信息化能力弱,综合型人才短缺,无法保证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走向可持续,信息化管理内容创新性小。

2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外网和内网双层功能,分别起到不同的管理和服务作用。一是外网,外网对内网起到保护作用,一切沟通、交流、信息共享、设备状态等都可以在外网得到查询和确认,外网与内网通过加密通道进行连接,外网能将一切危险因素隔绝,保证信息化数据的安全和完整。同时,通过外网,检测机构和客户可以相互了解服务内容和水平,实现检定报告的查询和传递;二是内网,内网是检测机构内部的工作流程、检定工艺、检定方法、检定证书以及质量管理、市场规范性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内网需要规范而标准,能够对检定业务进行具体实施和管理,并跟踪检定状态,监督检定成果,实现检定的科学高效管理。同时,内网可以设定管理权限,提高管理安全性,并对检定全程进行信息化协作,管理各类报表,并对风险进行自动评估预警。

3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路径

3.1保障信息化建设中计量检定数据的安全性。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无论是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中的内网还是外网,均具有网络功能,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安全性设定,才能避免各种网络攻击的侵害,有效保护检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系统安全性防护至关重要。检定机构要加大经费投入,在安全性的管理上,技术防范上双管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保护制度,使软件通过层层保护,防止病毒、木马以及黑客的非法攻击。3.2保证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的灵活性。检测机构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长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今后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切不可盲目进行,目的就是要保证信息化设计要涵盖所有及可能发生的检测业务,并结合检定能力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可拓展的信息化框架,为业务创新和创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从而提高检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3.3提升计量检定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快速提高检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思维。因此,各检测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加大力度进行人员培训,进而提升本单位管理人员、检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专业信息化培训、制度信息化引导、业务信息化监督等手段,提高检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定期培训、继续教育、交流会议、行业分享、外派学习等方式,将信息化进行有效落实。3.4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面考虑,不仅将检测相关环节信息功能进行设计,还要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追踪、质量考核等进行有效设计,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实现检测责任的有效落实。特别是当检测结果出现较大偏离时,如何对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快速寻找偏离根源,才是检测机构信息化能力提升的有效指标。因此,在设计时要加以重视,并开发出定位、原因分析、错误处理等模块,有效帮助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和问题处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3.5根据实际问题推进相关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开发和拓展,才能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对于仍处于传统工作模式的检定管理和检定工艺,要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向此倾斜,才能尽快全面实施信息化,降低检定成本和检测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能源供应单位的计量器具管理、检定、规划等,信息数据的录库、保存、共享等等。例如,将检测业务和检定人员录入系统数据库,并标注人员工作状态。当检测任务来临时,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任务并匹配相应的技术人员,同时将检定工艺、检定方法、所需要设备、检定可靠性等进行智能化选择,极大的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低效率、易错误、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检测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开发中,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开发重心放在信息化死角上,尽快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4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计量检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检定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同时使计量检定走向了规范、统一、标准化,使计量检定工作更加公正、客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为计量检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新军.浅谈计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2).

[2]曹小利.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7(19).

计量信息范文篇10

关键词:电能计量;信息采集;通讯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对于电能计量信息采集工作来讲通讯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其不但能够确保电能计量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与质量,还能够使社会公众实际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基于此,相关部门需对通讯技术应用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效用与价值在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充分的发挥,为提高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通讯技术在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科技得到了长足发展,为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电能计量信息采集来讲,通讯技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切实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积极作用,是节省能源耗用量的关键点,使电力系统运作效率与供电水平提升到新高度。随着减排理念的深入,电能计量技术水平在不断上涨,尤其智能化方面,其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主要产物,对我国电力企业良好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性,是保证电力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近几年,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使电能计量信息采集工作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显著,如基础信息系统不健全,无法准确记录相关信息,部分电力企业存在报表失真的情况,导致后期工作水平与质量受影响。同时,一些电力企业计量仪器滞后、老化,或者设备配置不全,有关人员就无法有效数量掌握新兴技术,若是不能切实把电能计量仪器维修与保养工作纳入到电力企业日常管理中,会严重影响电能计量技术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导致电能计量信息采集质量受影响。

2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内容与特点

2.1本地通信

所谓本地通信是指电能计量仪器与采集终端间的信息通信。由于本地通信与信息采集方式有莫大联系,所以信息采集形式不同本地通信就会不同,以RS-485总线通信为例,该通信是一种十分简单的信息采集方法。与其他的采集方式相比来讲它要简单的多,通常情况下是把不同的通信方式整合到一起。常用的通信有微功率无线、低压电力线载波。该种通信方式易受气芯片影响,常规状况下,RS-485芯片输入电阻会远远大于12KΩ,而电容又会远远小于50皮法。但是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其有宽窄带之分。一般微功率无线通信发生功率小,广泛使用蓝牙技术,对其供电站和电厂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2.2远程通信

远程通信指的是系统采集终端同系统主战之间的数据通信,其有专网通信与公网通信之分。公网通信指的是利用专用线和光缆的通信资源,其传输介质是有线的通信物,结合无线网络能够构成通信网。公网通信的优势有很多,比如常见的有运行稳定、光覆盖面大等。合理运用通信网络,不单单可以进行语言业务,还能实现自动化传输数据。3G、GPRS为如今最常使用的传输介质。3G为第三代通信技术,其能够实现数据信息与声音同时传递,并且有极高的传输效率。GPRS是公用网络主要承载方式,同企业通信方式相比较,它具备的网络覆盖面大、动态传输等特点。CDMA为一种数字技术的分支,其是在扩频技术前提下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

专网通信指的是某部门、行业,为保证调度指挥工作质量与安全生产等需求所组建的通信网。专用通信主要因公网通信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网通信同行业特点与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性与对应性服务,推动各行业良好发展。相比于公网通信,专网通信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并非是经济效益,加大对系统通信管理的安全性高度重视,对通信终端应用提出新要求。无线专网的建设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规定进行,在初期电力管理中效用十分明显。无线专网能够切实实现主战层面与通信终端通信,减少通信工作量,加强通信工作质量,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在电能计量抄表系统内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电能计量抄表系统能够有效实现电能计量信息自动收集、传输以及处理,切实克服人工抄表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工作质量与水平。电能计量抄表技术具体包含数据处理系统、用户终端、通信网络等部分。电能计量抄表技术依据所采集的数据通信方法能够被划分为远程集中抄表与本地自动抄表。所谓本地自动抄表指的是以抄表员自带的电脑为载体,依托接收装置与红外发射器,收集红外反射器能能见范围中的电能计量信息。该种抄表方法虽然可靠实用、程序简单,但是数据传输距离短、自动化程度低,在比较集中的居民区利用最普遍;而远程集中抄表主要依托低压电力线或者是RS-485总线,利用以及采集器对脉冲进行汇总,在应用二级采集器采集与整理数据,之后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与MODEM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对电能计算信息归纳、监督以及结算。

3电能计量信息采集系统的具体应用与完善措施

3.1通讯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一,给予抄表工作高度重视,提升工作效率。对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科学利用,可以切实实现智能化抄表,以规避人工抄表存在的问题,如时间长,数据易失真等,从而准确、快速的实现系统数据采集与整理;第二,有利于用电检查。对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合理应用,能够有效筛选和分析电能数据,及时的探寻出电力系统内的故障点,进而提升用电检查的实效性,完善居民用电效率,确保电力企业与业主效益;第三,实现自动化计算。借助采集系统,全面收集用电信息,不仅能够有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还可以实现节省能源这一目标,增强电费计算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第四,有效控制用电缴费时间。电力用户缴费时间朝着人性化、自由化方向发展,这不但能够促使电力用户按时缴纳电费,还可以保证企业内部资金持续运转;第五,全面监测电计量装置。信息收集系统的有效使用,能够及时优化现场检查的缺陷,使用用电计量设备不断检测电力用户用电的具体情况,不但可以减小人工检查中的偏差,还能有效规避检查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大众合法利益。对于我国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来讲,合理应用电能计量信息采集系统至关重要,其不但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加强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是当前相关人员需高度重视的工作。基于此,相关部门需给其高度重视,让其存在的价值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出,保证电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下去。

3.2电能计量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措施

布设自动转换设备。对于对电流负荷不能达到额定值的线路,相关人员在安装电能计量时需布设电流互感器自动切换装置,自动转换设备能够有效降低负荷电流,通过电流互感器,来确保电力大小一致,并合理使用负荷电能表进行计量。切实降低电压互感器的压降。首先,对节点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规避其带来的压降。对于不能规避的接接处需不断进行清理与养护,对严格检测其性能,探究是否正常,满足有关标准,以免出现太大的电阻;其次,配置二次回路,并利用横截面面积较大的导线。为防止因电压不稳而导致的电能测量偏差,需利用电子式电能表;最后,布设自动化补偿装置。自动补偿装置能够切实降低二次压降,为互感器输出电压同电能表输出电压一致,保证电能计量采集的系统性、实效性以及真实性。优化信息传输技术。常规的自动化系统传输主要以光纤为中心,但是光纤传输能力受限,有可能对系统传输带来影响,导致诸多通信信息滞留。所以在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除了大力引用信息技术以外,还需引用网络通信概念,加强对网络通信传输与验证,这不但能够切实防止信息滞留的问题,还能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有效依据,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期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通讯技术的优化,并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之中,特别是电力领域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准确性与数据传输效率,为电力系统持续稳固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将通讯技术应用到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有利于转变电力用户掌握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的局面,对实现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以及加强服务质量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分析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应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冯勇军,李明霞.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1):165-166+168.

[2]费守河.电力电能计量信息采集中的通讯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7(2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