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时间:2022-10-13 15:03:57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基于因果推断的计量经济学近年来获得了蓬勃发展。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因此应从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培训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融入因果推断的内容,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因果推断;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应用能力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几乎所有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此外,还有一些管理类本科专业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特别是对矩阵、数理统计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计量经济学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门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学生为了学好计量经济学一般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教师为了教好计量经济学,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教学在很多大学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很多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或者也不懂得如何应用计量经济学去分析经济社会现象和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在因果推断的视角下推动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中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更好回报。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区分度不高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将计量经济学归为经济学的范畴,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但是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来源于统计学。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由于抽样具有随机性,使得应用样本数据估计得到的估计值也具有随机性,因此需要对估计值进行假设检验,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显著性。当前很多计量经济学所讲授的内容也基本遵循这一套程序,即先根据经济学理论,确定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利用样本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等方法解释变量的系数进行估计,最后对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事实上,这种估计和检验所得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相关关系。虽然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理解经济规律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济学更加关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相关关系。因为只有确定了变量之间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比如缩小班级规模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如果能提高学习成绩,班级规模减小1个百分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缩小班级规模所增加的成本与学生成绩提高所获得的收益相比,是否划算?对班级规模与成绩之间因果效应的准确估计将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虽然很多计量经济学教材也强调计量经济模型在因果推断中的作用,但是却认为计量经济模型本身并不能得出因果结论,主要还得依靠经济理论。因此,当前许多计量经济学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与统计学教材中涉及的回归分析几乎没有差异,只是内容更加丰富而已,只是对一般的统计学教材中的回归分析进行了简单扩充,没有真正体现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本质差别,学生感受不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从而缺少学习的动力。

(二)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在完成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考试之后,几乎将计量经济学所学的知识遗忘得干干净净,完全不知道计量经济学可以做什么,包括一些考试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很多人认为计量经济学的实践能力就是看是否能熟练使用相应的软件。因此,许多计量经济学教材都在相应的章节安排了基于Eviews或Stata的案例分析,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许多老师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不遗余力地讲解相应的软件操作,甚至有些学校、有些专业还专门安排了学习软件操作的实训课程。不可否认的是,熟练操作软件确实是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学习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虽然Stata可能比Eviews稍微难一点,但是对于许多估计或检验几乎是一条命令就可以解决,只有用心学习,很快就能学会。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去阐释经济社会现象,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效应进行推断,这才是计量经济学最重要的应用能力。这需要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关注国家政策,同时还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与计量经济学有关的文献,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如何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去阐释现实经济社会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然而,很多本科生几乎很难读懂经济学期刊的论文。现在很多期刊论文都是基于因果识别的框架写作的,许多论文都使用了双重差分、断点回归等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使运用一般的回归方法,也都是从因果识别的角度进行讨论,比如,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中介机制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等。笔者曾花费很多时间,想找几篇能让本科生读懂的论文,但是最终也没能找到几篇合适的。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安排了许多与因果识别无关的教学内容,导致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讲解因果推断的内容。比如,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对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安排了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与因果推断几乎没有关系。因果推断重点关注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即估计结果是否是一致的或无偏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这些问题都不会影响估计结果的一致性或无偏性,只是对统计推断有些影响。笔者在过去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用计量经济学写作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时,一般是先进行回归,然后做多重共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模型中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只需要利用异方差一致性标准误差进行修正或同时应用序列相关及异方差一致性标准误差进行修正就可以解决。在Stata软件中,只需要在相应的主命令后附加一个简单的选项就可以得到标准误的一致估计。很显然,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花费大量的篇幅讲解这些内容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三)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难以得到提高

由于传统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统计学的教学没有太大差别,计量经济学在因果推断中的强大魅力未有效展示,因此许多学生感觉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很枯燥,难以提起兴趣。加之传统计量经济学用了大量篇幅讲解异方差、自相关等知识,这些内容涉及大量的数量推导,公式很复杂,导致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有调查显示,75.12%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很难,认为计量经济学容易的只占0.5%。笔者也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1项调查,64.44%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非常难,26.67%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比较难,而没有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难。此外,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很难帮助学生将计量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感受到计量经济学似乎没有太大用处,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

二、因果推断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最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开始从统计推断转向因果推断。与传统计量经济学非常重视统计推断不同,当前的实证研究更加注重因果推断,统计推断反而变得不太重要。统计推断的核心是用样本去估计总体。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获得大样本的成本越来越低,甚至获取总体信息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即使获得总体信息,也无法轻易获得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推断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果推断的关键特征是用潜在结果框架去清晰地定义因果关系,并以随机化实验作为因果识别的基础或参照。这种研究范式可称为“基于实验设计的计量经济学”。潜在结果框架是因果推断的理论基础。如果个体i接受了某种处置行为Di(例如服药),它的后果Yi(例如健康)为Yi(1);如果没有接受这种处置,它的后果为Yi(0)。这种结果为潜在结果。处置行为Di对个体i的处置效应是个体i接受处置(Di=1)的潜在结果和没有接受处置(Di=0)的潜在结果的差异。如果有多个个体,可以计算多个个体的平均处置效应。这种潜在结果框架的因果推断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因果识别方法。然而,对于同一个个体,人们不可能同时观测到Yi(1)和Yi(0)这两种状态,而随机化实验为这种基于潜在结果框架的因果推断提供了很好的识别方法。虽然包括经济科学在内的许多社会科学不大可能采取随机实验的方法,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可能不符合社会伦理。但是所有的计量经济学识别策略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分层)随机化实验。即使传统的回归模型,也可以从随机化实验的角度进行阐释。当前在因果推断中比较流行的断点回归可看作是最为接近随机化实验的一种分析方法,另外双重差分、合成控制等方法虽然不是标准化的随机化实验,但是可看作是自然实验,也与随机化实验非常相似。

三、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益处

(一)减小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难度

传统计量经济学在异方差与自相差方面设置了大量篇幅,关于估计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几乎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复杂的矩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非常困难。当然并不是说基于因果推断的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内容就没有难度,事实上无论是基于统计推断的传统计量经济学,还是基于因果推断的现代计量经济学都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异方差和自相关的问题在因果推断中并不重要,减少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至少可以减轻学生的部分负担,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具有应用性的学习中。

(二)提升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

笔者从事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已超过5年,最初,主要是按照传统计量经济学的内容进行讲授。最近两年,开始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逐渐增加因果推断的内容。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升。比如,笔者在计量经济学的第一次课上都会首先抛出一个关于辛普森悖论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辛普森悖论是指两个变量X和Y在每个分组中的关系是正的或负的,但将所有组加总后,其关系却会发生逆转,分组时是正的,加总后却变成负的,分组时是负的,加总后却变成正的。学生在对种案例的讨论中,逐渐清楚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差别,从而对因果推断,乃至对计量经济学产生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也会给学生讲解潜在结果框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潜在结果框架是识别因果关系的最底层逻辑,同时也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能直接用潜在结果框架进行因果推断。笔者还用一首歌曲《无名小路》来诠释用潜在结果框架识别因果关系的困难。学生对一些随机实验、断点回归的案例也非常感兴趣。由此表明,计量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能力,一方面需要大量实践,即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去确定研究题目,然后去搜集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大量阅读,即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开阔思路,为选题提供帮助,并对如何用计量模型去分析相应的问题提供思路。实践应该是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关键,但是在本科生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写作论文的次数不可能很多,并且,在阅读量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因此,对于本科生来说,大量阅读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写作的论文可能是提高其应用计量经济学能力的最现实的途径。如前所述,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很难让学生读懂当前的许多学术论文,只有教会学生更多的因果识别方法,才能让学生读懂更多的学术论文,并仿照这些论文去开展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能力。

四、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要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必须对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随着因果推断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目前已出版了许多基于因果推断视角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国外比较经典的由斯托克等人编写的《计量经济学》、伍德里奇编写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安格里斯特等人编写的《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精通计量:从原因到结果的探寻之旅》,国内比较经典的有赵西亮编写的《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教材。已有一些大学直接将斯托克等人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或伍德里奇编写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作为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但是对于很多大学来说,直接将这两本教材作为本科生的教材可能不太适合,一是难度可能有点大,二是内容可能有点多。有些大学在使用陈强编写的《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这本教材引入了部分因果推断内容,但是可能考虑到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这本教材对因果推断的内容讲得并不多。因此,为了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亟须编写一本适合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教材,改革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教师培训

基于因果框架的计量经济学与传统计量经济学相比,虽然理论上仍然是一脉相传的,但是在思维方式还是有较大差异。除了部分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外,许多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主要受的是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训练。因此,为了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必须加大教师的培训,将任课教师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思维转变成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思维。一方面,任课教师要主动学习。目前,基于因果框架的计量经济学还不是十分成熟,发展很快,新的理论、方法层出不穷,因此,作为一名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必须要不断跟踪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不断培养自己的因果推断思维。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支持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到外面学习。对于一名计量经济学教师来说,培养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思维不仅可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其科研能力。因此,学校应鼓励、支持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和学术研讨,在经费在给予大力支持。

(三)重视网络资源

对于计量经济学,包括基于因果推断的计量经济学,网络上有许多教学视频或者文章,任课教师除了自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将这些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认真梳理,向学生推荐。对于本科生来说,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虽然需要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引入因果推断的内容,但传统计量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仍然需要讲解,因此,因果推断的内容不可能讲授太多。但是可以将这些整理后的网络资源进行推荐给学生,引导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

参考文献:

[1]李文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

[2]庞皓.计量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3]李劼.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4]曹玮.以应用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探索———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5).

[5]赵西亮.因果推断方法应该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J].经济资料译丛,2017(4).

[6]邱嘉平.因果推断实用计量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李伟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