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6:41:10

计量市场

计量市场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城乡集贸市场经营活动中的计量器具管理、商品量计量管理、计量行为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乡集贸市场(以下简称集市)是指由法人单位或者自然人(以下简称集市主办者)主办的,由入场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向集市主办者承租场地、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集市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集市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集市的计量活动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证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的准确,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第五条集市主办者应当做到;

(一)积极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集市计量管理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在与经营者签订的入场经营协议中,明确有关计量活动的权利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根据集市经营情况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负责集市内的计量管理工作,集市的计量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计量业务知识的培训。

(四)对集市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

(五)国家明令淘汰的计量器具禁止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未申请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六)集市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公平秤,并负责保管、维护和监督检查,定期送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公平秤是指对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商品量称量结果发生的纠纷具有裁决作用的衡器。

(七)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集市定量包装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

(八)集市主办者可以统一配置经强制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提供给经营者使用;也可以要求经营者配备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并督促检查。

第六条经营者应当做到:

(一)遵守计量法律、法规及集市主办者关于计量活动的有关规定o

(二)对配置和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维护和管理,定期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

(三)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不得破坏铅签封。

(四)凡以商品量的量值作为结算依据的,应当使用计量器具测量量值;计量偏差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结算值与实际值相符。不得估量计费。不具备计量条件并经交易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五)现场交易时,应当明示计量单位、计量过程和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如有异议的,经营者应当重新操作计量过程和显示量值。

(六)销售定量包装商品应当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规定。

第七条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时,应当执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定,确保量值传递准确。

第八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到:

(一)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对集市主办者、计量管理人员进行计量方面的培训。

(二)督促集市主办者按照计量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集市的计量管理工作。

(三)对集市的计量器具管理、商品量计量管理和计量行为,进行计量监督和执法检查。

(四)积极受理计量纠纷,负责计量调解和仲裁检定。

第九条集市主办者或经营者申请计量器具检定,应当按物价部门核准的项目和收费标准缴纳费用。

第十条消费者所购商品,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经复核,短秤缺量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集市主办者要求赔偿。集市主办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第十一条集市主办者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四)项规定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集市主办者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五)项规定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没收淘汰的计量器具,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集市主办者营业执照。集市主办者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规定的,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规定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没收计量器

具,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兰)项规定,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四)项规定,应当使用计量器具测量量值而未使用计量器具的,给予现场处罚,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000元以下罚款。经营者销售商品的结算值与实际值不相符的,按照《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处罚。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予现场处罚。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六)项规定的,按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从事集市计量监督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街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

计量市场范文篇2

计量监管是确保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手段。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计量科学技术对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贸易洽谈、技术交流等活动中,都要靠计量得以保证,否则社会经济生产无法正常运转,没有精确的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科学实验甚至高新技术的研究与进步将不能正常进行。我国在法律方面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通过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条例》以及县级以上计量测试研究所(院)等手段来强化计量监管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保障作用。

2目前的市场经济对计量监管提出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2.1计量监管力度不够,技术机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计量执法力度,执法人员在工作时,被检查对象拒检或者群众围攻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集市贸易、偏远乡镇地区,由于监管对象分散、覆盖范围有限,无疑加大执法的难度,说明我国在计量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且处罚力度也不够。目前的许可证制度采取一次合格审查多次监督复查的形式,对于大多数企业和监督部门而言,监督手段有限,使日常监督抽查流于形式,归根究底源于我国的法制计量滞后和不够完善。如《计量法》是在85年制定实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该法多条款项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在接到消费者计量方面的投诉时,没有严格的处理流程和对外公开机制,加上违法成本低,投诉成本高,且处罚力度也不够,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投诉,使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

2.2计量技术机构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短缺。部分县市的技术机构检测人才匮乏,计量检定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计量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工作积极性不够、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对计量法律法规及如何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对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知之甚少,对电子技术、电脑、综合实验等新兴技术的使用不够灵活或不会使用,大多数计量检定人员的思想状态仍处于度量衡的传统时代,严重影响计量监管职能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有效发挥。

2.3计量技术机构重复建设严重,服务意识薄弱。计量工作量广面宽,需要人力物力方面的配套完善,检查技术装备实时维护和不断更新,这些都离不开财政补贴,一旦经费得不到满足,在开始市场检查时会出现逃检、拒检、漏检等情况,据调查,美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共45种,且主要是度量衡器,工业计量不受政府部门的监管,由工业企业自行监管[2]。美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不多,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将检定和执法合并,而我国实行强制管理的器具多达116种,其他计量器具各级计量行政部门还进行监督检查,投入的财力资源造成严重浪费,效果差强人意。对外服务窗口是联系百姓与政府的桥梁,是搭建计量监管的有力平台,而目前部分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外服务窗口的建立仍是空白。

3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计量监管的作用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畅通计量监管渠道。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质监部门应该积极完善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使社会公众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查询各种计量器具的准确使用方法,消费者还可利用计量器具的条码随时通过互联网或手机或短信获取到该计量器具是否已检定的信息查询,其次,各个地区的质监网站应设立监督投诉模块,公示投诉流程图,如消费者遇到某些不法商家使用未经检定或经检定为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可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告知当地质检部门查处,既有效约束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又提高计量监督的效率,使百姓意识到“投诉有因,处理有果”的监管理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2学习外省先进计量监管理念,营造和谐计量环境。以广西为例,面对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环境,广西在计量监管方面应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积极学习外省先进的计量监管理念。为推动计量监管工作,北京市质监局与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共同研究,决定依据国际标准,在公司内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对油品的运输、储存和销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量数据有效管理,及时对加油站的计量检测工作进行系统控制[3];山东泰安市充分利用“5•20世界计量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6爱眼日”等有利时机,联合医疗卫生单位、眼镜店、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等,组织开展免费测试、开放实验室、计量器具新产品展示[4]。同时,强化“重视民生计量,营造和谐计量环境”理念,将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的诸多计量管理工作列入质监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各级行政机关和技术机构的监管下,大力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将计量监管延伸到市场经济的每一个主体上,使计量监管进社区、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形成计量监管无处不在、处处都有、消费者安心、企业满意的社会和谐局面。

计量市场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整治短斤少两,诚信计量惠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和助推作用,着力夯实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基础,管建并举,帮扶并重,努力建设诚信计量集贸市场,促进我县集贸市场经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将我县城区所在地的东门集贸市场建成“先进诚信计量市场”,南门集贸市场和箭道街市场建成“诚信计量达标市场”。

(二)将我县旅游重镇安仁镇的庄园市场建成“先进诚信计量市场”。

(三)对我县乡(镇)的半固定菜市场,积极引导其计量诚信,配备“公平秤”,对市场中已纳入当地管理的固定商贩使用的电子秤和度盘秤实行免费检定,并开展不定期的计量巡查,重点打击计量违法行为。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集贸市场诚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副县长安建东任组长,县商务局、县质监局、成都市计量监督检定测试院*所、县广电局、《今日*》采编中心、晋原镇、安仁镇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办公室主任:*(兼),常务副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县质监局

1.组织协调我县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工作;

2.负责建立我县集贸市场计量监管档案;

3.协调有关部门参与市场计量管理工作,指导和督促市场管理方的计量监管工作;

4.负责对市场主办方、经营户进行计量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指导和帮助集贸市场创建“先进诚信计量市场”、“计量规范达标市场”、“诚信计量经营户”等活动;

5.负责对计量技术机构实施市场强制检定工作的督查。安排对集贸市场的日常计量执法检查,受理计量投诉、举报;

6.负责对集贸市场计量监管工作的信息上报。

(二)市场管理方

市场管理方包括:县商务局、晋原镇人民政府和安仁镇人民政府。

1.指导和督促集贸市场主办方落实计量监管人员,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开展计量监管工作,并与市场主办方签定计量管理责任书;

2.组织市场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

3.检查市场计量工作落实情况;

4.协助、配合质监部门对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检查。

(三)成都市计量监督检定测试院*所职责

1.负责集贸市场配置计量器具的计量技术和质量;

2.负责制定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周期强制检定计划,按时完成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

3.负责对集贸市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帮助解决计量技术问题;

4.配合质监行政管理部门作好行政管理和执法的技术保障工作。

(四)县市场管理中心职责(市场主办方)

1.集贸市场主办者是市场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落实计量监管人员,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市场计量器具台帐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检定、统一组织维修市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做到一秤一证(检定合格证)一卡,计量器具编号与固定摊位号对应;

3.制定市场计量监管巡查计划,使用统一配置的标准砝码,负责对集贸市场经营户使用的计量器具、计量行为及公平秤开展日常巡查,并做好巡查情况的记录,协助做好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等技术工作;

4.负责在市场显要位置和主要出入口设立市场公平秤、公布县质监局和县商务局的举报、投诉电话,设置常用计量单位对照表,并做好公平秤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其计量准确;

5.负责协调市场的计量纠纷和投诉,对经核实的“短斤少两”行为先行调解,并做好相关记录;

6.负责与市场经营户签定有关计量活动的协议或诚信计量承诺书,明确相应法律责任;

7.对统一配置的计量器具必须要求经营户按照要求进行使用,不得使用其它计量器具;

8.负责在市场显要位置设置公告栏,对计量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公告,并对市场计量管理情况进行公示。

计量市场范文篇4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活跃市场;估价技术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因其潜在的相关性被会计界认为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一点在金融工具的计量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FASB、IASB等机构在不断地改进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投资者的恐慌和信贷的萎缩,许多金融产品已经成为不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产品。如何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界定

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主要来自于两个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在2006年9月FASB的SFAS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移一项负债时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支付的价格”。并进一步解释其计量目标是在“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这种假设交易(ahypotheticaltransaction)中确定其脱手价格(exitprice)”,而有序交易是指信息在计量日前向市场公开,并按通常惯例允许涉及同类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行为。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公正性、不确定性(假定性)和时效性3个方面的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第3条指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因此,我们把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表述为公正性、虚拟性、广泛性和时效性4个方面,并加以讨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基本相同。

二、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美国关于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以FASB的SFAS157最具有代表性,该准则强调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方面的应用。SFAS157将估值所依据的参数定义为3个级次,其中所定义的二级参数和三级参数都涉及非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确定。如其对二级参数的描述中指出,二级参数包括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并说明非活跃市场是指交易活动较少的市场、价格不是当前的、报价因时间或市场不同而差异显著、公开信息较少的市场等;而三级参数作为一种不可观察参数,所反映的应当是报告主体自己对市场参与者所用的定价假设的判断。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广泛,FASB陆续了一些文告,影响比较大的是2008年9月30日由SEC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和FASB共同的公允价值会计声明,声明中指出:①某项证券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和当前市场参与者预期相一致的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包括恰当的风险溢价的估计是可以接受的。②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中间商报价可以作为参数,但是如果不存在特定证券的活跃市场,则中间商报价不是必要的决定性参数。③计量公允价值时非有序的交易不能作为决定因素,而确定特定的交易是否是被迫的或非有序的交易需要判断。④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可以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参数,但应当不是决定性的。如果非活跃市场中的交易是有序的,管理层对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考虑这些交易;但是,当非活跃市场中的价格不能反映相同或相似资产的当前价格的话,应当进行调整。FASB于2008年10月10日157号会计准则修订(FAS157-3),该修订稿提出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肯定了原有准则中按相同资产报价、参考相似资产价格及使用一些评估技术来确定非活跃市场中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但提出对某一非活跃市场的资产公允价值也可以使用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来确认。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指出,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于估值技术的使用仅仅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并未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南。

三、从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案例看公允价值计量

(一)案例简介

雷曼兄弟公司(以下简称雷曼)2007年底尚有42亿美元的净利润,总资产近7000亿美元,截至2008年5月底的中期业绩亏损不过23亿美元,即使考虑公司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某些风险,这样的破产速度还是有些令人匪夷所思(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我们可以具体来看看雷曼的财务报表(见表1)。

雷曼的业务分为3个部分,其中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s)是其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其资产占雷曼总资产的98%,其收入占总收入的85%。资本市场业务分为固定收益和权益两大部分,分别从事与固定收益相关和与股票相关的证券买卖、资产证券化、研究咨询支持等活动。其中的固定收益类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也是直接导致雷曼破产的主要环节。

雷曼以做市商身份进行政府与市政债券、利率产品、信贷产品、抵押债券、抵押贷款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的交易,在资本市场部门进行抵押产品和衍生工具的设计和发起。即固定收益类业务基本就是次贷类产品的生产和交易。

雷曼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分别是利息与股利收入(interestanddividends)以及交易性损益(principaltransaction),利息和股利收入来自其持有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交易性损益是其所持有的所有金融头寸价值变动导致的实现和未实现的损益,其资产减计的损失都放在这个科目下,是雷曼由于近几年操作偏激进,买入了大量的住房抵押债券和高风险资产,杠杆系数非常高,其资产中45%是金融头寸,这些头寸中高收益的债券和贷款达327亿美元(2007年底数据)。高收益指的是那些投资评级在BB+以下甚至是没有投资评级的证券和贷款,可以说是垃圾资产。按资产级别来分,其二季度末值持有的三级资产(没有市场价格,其价值是公司根据一系列假设计算出来的,通常是些经过多次打包和分割后的衍生产品)还有400多亿美元,这些资产随时都可能变得一文不值。雷曼的股东权益仅263亿美元,根本无法消化垃圾资产贬值的损失,其命运只能是破产。

(二)雷曼案例分析

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蔓延到整个美国的债券及信用市场,而信用市场的混乱致使次级债、CDO、CDS等衍生产品迅速贬值,大量持有这些金融头寸的投资银行、房贷公司乃至保险公司因此不断减计资产、大幅亏损,其结果是这些公司的评级被下调,又引发其他相关资产更进一步的贬值,其最终结果是部分金融企业或者资不抵债,或者现金流困难无法对其评级下降的债券提供抵押和担保,而不得不以破产告终。

事实上雷曼持有的直接的次贷证券并不是很多,约28亿美元,现在出问题让其倒下的并不仅仅是“次贷”类的证券。由于信用体系的崩塌和房价的下跌,使得更多信用好的人也选择违约,更多资产将陆续出现问题,次贷的窟窿也会越来越大。雷曼倒下了,众多持有雷曼债券的机构也不得不继续减计资产,原来“优”的债券变“次”了,很可能有其他公司因此而倒下。

(三)由雷曼案例引发的关于公允价值的思考

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美国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第157号准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市场交易极不活跃的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世界中,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的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对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使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AIG公司持有的信用违约互换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AIG前总裁罗伯特·威勒姆斯塔德称,根据AIG内部的估值模型,这类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约9亿美元,但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指出其对信用违约互换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后,AIG不得不确认了110亿美元的损失。

在市场交易极不活跃时,次贷资产的损失只是暂时的,因为住房价格下跌的势头最终将会扭转,动荡市场下的市价并不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失灵的市场也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合理的衡量标准,这时,如果允许银行根据对这些债券的长期价格的内部估计来定价,就不会产生因依照动荡市场下的价格计价带来的信贷紧缩。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于2008年12月30日向国会提交了报告,正式提出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也提出了改进现行惯例的建议。

四、我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缺陷及建议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时间还很短,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中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缺陷

1.对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的相关规范有待完善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产生,对金融工具的计量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问题,我国相关机构从会计核算和监管的角度对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进行了规范,但现行规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现行规范过于原则性并留有空白。从已有的会计准则来看,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企业初始计量金融工具时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后续计量中如何确定不再继续拥有活跃交易市场条件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2)现行规范对特殊问题的考虑明显不足。从现行规范制度来看,并未考虑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特殊阶段金融工具相关计量规范的要求,如基金公司金融工具估值、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工具估值等。

(3)监管规定有待细化。从已有的监管部门规定来看,对于许多与金融工具计量相关的监管制度需要予以细化,如信息披露要求、计量方法选择等。

(4)未提供关于金融工具估值技术的指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指出,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但对于估值技术的使用,仅仅指出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并未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南。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提供估值技术应用的规范,包括估值方法和模型选择应当考虑的因素、方法选择的优先顺序等。

2.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相关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的不足以及各金融机构本身估值能力的限制,多数金融机构存在金融工具估值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由于对金融工具估值的管理制度规范处于空白阶段,导致各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人员、模型和管理制度。

(1)人员。许多金融机构几乎没有能够胜任金融工具估值业务的人员,结果形成了企业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评估人员均在参与金融工具估值的局面。

(2)模型。对于金融工具的估值模型,我国的会计准则规范中提出,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但是,对于可以选择的模型,金融机构往往没有具体的政策和程序来判断哪一种更适合待估值金融工具、哪一种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能够更为恰当地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

(3)输入参数。无论使用哪一种估价方法或模型,输入模型的变量都带有相关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主观偏见会直接影响估值结果。另外,估价的质量与分析人员在收集数据和理解被估价对象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密切相关,如果分析人员使用的输入变量有误,那么模型所计算出的结果将反映出输入变量中存在的误差。现实中,企业对于金融工具估值模型输入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和对判断依据的解释说明,直接影响了金融工具估值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水平,也将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依据信息做出分析判断的合理性水平。

3.定价服务有限

我国市场中提供的金融工具估值服务非常有限。理论上,企业估值能力欠缺方面的不足可以由专业提供定价服务的机构来弥补;但现实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中几乎没有可供企业选择的专业定价服务机构。

(二)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的建议

1.完善现行会计规范

(1)填补规范空白。现行会计规范中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的计量存在着一些空白,从而造成各企业提供的金融工具计量信息可比性差、透明度低。因此,相关规范制定部门首先要对没有予以明确规范的计量问题提供规范制度,填补规范的空白,完善金融工具计量和披露规范制度。

(2)提供特殊行业和业务的规范指南。由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普遍性的规范,因此,对特定行业及特殊金融工具计量的规范存在不足。需要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初始计量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后续计量中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等。

2.提供估值指南

现行规范中缺少必要的金融工具估值指南,在非活跃市场条件下企业估值人员和估值能力有限,提供估值指南非常关键。另外,提供估值指南也可以减少估值过程中的随意性,减少估值结果不可靠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估值指南应当主要为估值流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工作环节提供指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估值需要取得的信息。估值需要取得的信息应当涵盖关于金融工具本身的条款信息和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市场信息,以便企业在进行金融工具估值时能够参考这些必要信息,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充分带来的金融工具估值模型和参数选择方面的缺陷。

(2)模型选择和验证。估值指南中应当提供可供选择的估值模型及选择不同估值模型的适用条件,从而减少模型选择的随意性,同时也减少企业通过选择估值模型来人为调整相关估值结果的可能性。指南中应当同时明确,如果有多个可供选择的估值模型的话,企业应当采用多个模型来相互检验模型确定的价格,以避免计量结果有失公允。

另外,指南中应当包括对有关参数和模型选择的示例,并要求企业对有关参数和模型进行核实验证,以确保各参数和模型反映了当时的市场条件。

(3)估值调整。由于在使用估值技术计量金融工具价值时,有些因素在所使用模型中没有反映,因此,模型计量的结果往往不能直接作为计量标准使用,而需要进行估值调整。因此,估值指南应当提供进行估值调整的操作范例。

3.制定估值管理制度规范

(1)估值工作程序。现行条件下,各企业并不存在明确的估值工作程序,也未明确估值机构的设立和职责。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金融工具估值工作程序规范,包括估值机构设立、运行和估值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2)估值信息披露。从企业披露的关于金融工具计量和估值的信息来看,其中关于金融工具估值的信息非常有限,甚至并未涉及估值假设、模型、参数方面的信息,仅仅披露了估值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估值信息披露的管理,一方面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估值工作的监管,以提高企业估值工作和结果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工具计量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

[2]FASBStaffPosition.FASNo157-3:DeterminingtheFairValueofaFinancialAssetwhentheMarketforthatAssetisNotActive[S].2008.

计量市场范文篇5

关键词:计量检定;食品安全;计量执法

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贴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也就是说计量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它对于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促进生产贸易和科技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对转变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年来,由于执法工作在计量检定中的不到位,造成部分计量器具漏检、未申请首次检定、超周期检定,使定量包装品缺斤短两,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焦点热点问题都未能得到有效查处。因此,加强计量行政执法,让计量工作能够沿着法制管理的轨道有秩序、有效率地运行,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计量检定的分类

1.按照管理环节分类(1)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查。(2)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一种检定。包括强制性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和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3)仲裁检定:用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所进行的以裁决为目的的计量检定、测试活动,即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涉及为准。检定结果具有法律性。2.按照管理性质分类(1)强制检定:对于列入强制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实施的定点定期的检定。国家为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免受计量不准的危害,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对这类器具实行强制检定。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中所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这些计量器具关系到系统经济秩序的正常、交易的公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环境、资源的保护。(2)非强制检定:不是政府强制实施,由使用者依法自己组织实施该类计量器具的检定,只涉及其使用单位的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经济核算、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等。

计量检定在质检系统中的地位

计量检定工作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的重要形式,是实施计量法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作为一线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计量技术人员,其主要和大量工作是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也包括在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对涉及的计量器具新产品进行型式评价,以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检验检测工作。它是一种服务行为,历年来在质检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中,由于行政执法人员对计量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专业性缺乏专业的鉴定和鉴别能力,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计量欺诈手段也伴随着高科技进一步隐蔽专业,另外相对于计量学科的快速发展,计量法制方面相对滞后,对出现的计量器具拒、脱、漏检现象或计量器具作弊等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偏低,违法获取的利润与罚款数额严重失衡,在管理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实际计量检定中的作用有所削弱,造成部分强检计量器具漏检、未申请检定、超周期检定。针对新出现的各种计量问题,应主要整治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节能减排等计量器具。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计量检定的作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实行以计量检定为先导,执法与服务并举的工作模式,对于促进计量技术机构依法开展检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计量检定在整个质检工作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和加强,对于惩治计量违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计量检定的特点

计量是指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涉及整个测量领域,并在法律规定下对测量起着指导、监督、保证和仲裁的作用。计量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国内贸易、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生活、健康、安全等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计量检定是质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均可开展计量检定。计量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法》以及根据该法制定的相关法规和规章。计量检定是技术性执法,不仅有着较强的法律性,而且有着很强的技术性。计量检定的程序与计量检测技术机构密切配合,是计量行政工作中的重要特色,技术检测的结果是计量检定最为重要的事实依据。计量检定的范围涉及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计量法定机构主要开展依法量值传递为中心的计量检定工作,而计量检定工作是保证量值传递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专业性强、涉及技术领域广、形势变化快等特点,计量违法具有范围大、频率高、一次违法所得少、情节轻微、作弊手段隐蔽且专业性较强等特点。首先,检定的对象是计量器具而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检定的目的是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其主要作用是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检定的结论是计量器具是否合格、是否允许使用。检定具有计量监督管理性质,即具有法律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在社会上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为什么说计量检定专业性强,因为它和专业性强的计量器具紧密相连,比如要检查一个大型企业的强检计量器具漏检情况时,如果不了解强检计量器具型号、规格、工作性能、检定规程等计量专业知识,就无法知道该仪器是否为强检计量器具,检定是否超期。正常的执法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执法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执法技巧,还需要具备深厚的计量专业技术工作。其次,由于计量检定工作处于计量工作第一线,涉及技术领域广,能及时发现计量违法行为,为计量执法提供可靠的案援。第三,计量执法活动对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是有力的法律支援和推动作用。

计量检定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计量承担着为食品检测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的重要责任,计量工作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它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是思想不重视,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不严,没有认识到化验室的重要性,导致出现不合格因素。因此,在食品安全的预防、控制、检测、管理研究等技术工作中。分析方法以及监控过程所使用的物质及其量的确定,都要通过计量手段对其进行一一验证,如红酒中的铅含量检测、奶粉中维生素的检测。所以不断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使食品安全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计量执法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计量检定工作的主要途径

计量监督对促进计量检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研究一系列计量现状,摸准计量监督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把握适度的政策法规,不断促进计量监督向深度和广度开展,不断加强计量监督人员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业务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执法办案的能力,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和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及《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监督人员依法办案能力,丰富执法技巧和工作方法,为计量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计量检定应紧紧围绕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计量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电表、水表等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计量检查为突破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合法消费,开展对实验室计量工作情况检查,重点是生产许可制度检查、卫生防疫、自来水公司、环保检测等,提高检验机构质量检验保证能力,确保出具的检验数据准确公正。

计量市场范文篇6

[摘要]房地产是一种稀缺资源,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投资品。它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重要影响。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房地产市场供求理论,建立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供求的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态模拟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一、引言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福建省住宅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总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产品类型也不断推陈出新。

“十五”期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4.7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2倍,增幅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3.0个百分点,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5%,比“九五”时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5年累计竣工房屋面积6079.7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472.94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增长1.2倍和1.5倍;销售额1577.46亿元,比“九五”增长2.0倍。

尽管近两年,国家一再出台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平抑房价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福建省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强劲势头。根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6年福建省房地产开发投资787136亿元,增长45.7%。其中,商品住宅开发投资511.68亿元,增长40.7%,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5.0%,居主导地位。

商品住宅的销售量达到2021.69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持续下降,全年下降30.19%。在空置商品房类型中,商业营业用房占46.6%,商品住宅占28.5%。2006年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6.7%、7%和5.8%,高房价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房价持续地走高,从根本上讲,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福建省的商品房的供给与需求?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已经出现泡沫?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帮助我们了解房地产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程度。本文利用1997年到2005年的数据建立供求的模型,对福建省住宅市场供给需求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近几年的供求平衡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

建立的供求模型是以商品房的供求为例的。

一般来讲,影响房地产需求变化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房地产价格、国民收入水平、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政策、预期等,而本文主要考虑国民收入以及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影响房地产供给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本文主要是考虑上期房地产需求以及价格,房产投资对供给的影响。

二、模型设计

(一)模型结构建立一个能反映房地产供求关系的计量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共选取了2个内生变量、1个滞后变量和3个外生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模型的变量说明根据图1中具体的经济关系,并充分考虑图中各变量历史资料的可获取、确定模型的变量。

1.内生变量Y1———商品房本年销售面积;单位:万平方米Y2———商品房本年施工面积;单位:万平方米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采用商品房本年销售面积来表示市场需求。用每年施工面积来表示市场供给量。

2.内生滞后变量Y1-1———商品房本年销售面积前一期值;单位:亿元由经验可得知前一期市场需求会影响房产市场供给。

3.外生变量X1———商品房本年销售价格;单位:元/平方米X2———房地产企业的总投资;单位:亿元119X3———居民消费水平;单位:元/人方程式根据图1,构造模型的结构式如下:y1=c(1)*log(x1)+c(2)*x3(1)y2=c(3)*x1+c(4)*x2+C(5)*y1(-1)(2)方程(1)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形成,它与销售价格以及居民消费水平有关。方程(2)反映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形成,它与销售价格、房地产市场投资额以及前一期房地产市场需求有关。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验

(一)数据来源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2007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7~2005年。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采用的是Excel2000和Eviews3.1软件。(二)参数估计利用Eviews3.1软件对模型采用二阶段最小平方法(2SLS)进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uploadfile/20100118113105363.jpg"border=0>(三)模型检验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与经济理论和实践相符;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各方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97;估计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能够通过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上述结论表明,本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四、历史模拟和事后预测

(一)内生变量历史值与模拟值为了检验模型用于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运用上述模型对样本期数据进行模拟,并进行事后120预测,通过计算内生变量1997~2005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来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误差均小于5%,模拟效果良好。其中Y2的模拟误差相对于Y1来说较好。在2004年的Y1值内生变量模拟值及相对误差表曾一度达到11%,这是由于2004的Y1值的缺失,应用插值法来得到一个估计值。这本来就存在着些许误差,结果导致了模拟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达到11%。这是由于数据不全造成的.公务员之家

值相对误差(MPE)均值相对误差(MPE)表示被解释变量在样本期间每个时期的模拟值R(t)和实际值W(t)的平均相对离差,可用于测度事后预测向上或向下偏倚的程度。均值相对误差(MPE)越接近于零,模型预测的上下偏倚程度越好。表2中显示,各项均值相对误差(MPE)接近于零,表明此模型的系统误差较小,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

(三)均方根相对误差(RMSPE)均方根相对误差(RMSPE)表示被解释变量在样本期间每个时期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绝对对应程度,主要用于评价模拟值序列与实际值序列的总体拟合度.

从表3可见,各项均方根相对误差(RMSPE)均较小,表明模拟值和实际值的平均偏离程度小,该模型的总体拟合很好。五、结论本文所建立的福建省房地产市场供需的计量经济模型,经过参数估计表明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较强的可信度。经过动态模拟检验,各项检验结果都非常理想,表明此模型能比较准确地模拟福建省房地产供需在样本期间的动态变化。因此,该模型系统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和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泉.中国住宅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整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福建统计局.福建统计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计量市场范文篇7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计量分析(一):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指标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如右图,有以下结论:

附图

以上数据由《世界经济年鉴》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贸易方向年鉴》。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三、计量分析(二):偏相关系数模型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表1简单相关系数

*

*对角线左下方是偏相关系数,右上方是对应偏相关系数的置信度(参照表1、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认请两个误区。第一是贸易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应该包括进口多元化。后者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第二是不应该再把香港地区看成是竞争对手。不可否认,香港地区的确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贸易中转环节上收取了不少利润。但香港地区在发展国际贸易上有经验,有渠道,与其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是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而且如果贸易多元化只是简单地用低价竞争的手法把原来从香港转口的贸易抢过来,那么得益的只会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吃亏则是大陆和香港地区。

加强对贸易的管理。贸易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已经造成了我国对俄罗斯等市场的丧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我国对新市场的进入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推行。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却是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治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199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EU''''sTradeandInvestmentandEconomicCooperationwithChina,WorldEconomy&China,Volume9-10,Page44-52,1999.

[5]ForeignTrad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astperformenaceandfuturechallenges,AsianDevelopmentReview,Volume15,No,1,Page88,197.

[6]潘渭河:《经济计量模型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国际商务研究》,第3期,566、67、70页,1997年。

[7]赖明勇、宣家骥:《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研究》,《预测》,第五期,58-59页,1996年。

[8]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34-41页,1985年,人民出版社。

计量市场范文篇8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如右图,有以下结论:

附图

以上数据由《世界经济年鉴》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贸易方向年鉴》。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二、政策及历史背景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三、计量分析(二):偏相关系数模型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对角线左下方是偏相关系数,右上方是对应偏相关系数的置信度(参照表1、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认请两个误区。第一是贸易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应该包括进口多元化。后者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第二是不应该再把香港地区看成是竞争对手。不可否认,香港地区的确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贸易中转环节上收取了不少利润。但香港地区在发展国际贸易上有经验,有渠道,与其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是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而且如果贸易多元化只是简单地用低价竞争的手法把原来从香港转口的贸易抢过来,那么得益的只会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吃亏则是大陆和香港地区。

加强对贸易的管理。贸易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已经造成了我国对俄罗斯等市场的丧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我国对新市场的进入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推行。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却是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治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199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EU''''sTradeandInvestmentandEconomicCooperationwithChina,WorldEconomy&China,Volume9-10,Page44-52,1999.

[5]ForeignTrad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astperformenaceandfuturechallenges,AsianDevelopmentReview,Volume15,No,1,Page88,197.

[6]潘渭河:《经济计量模型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国际商务研究》,第3期,566、67、70页,1997年。

[7]赖明勇、宣家骥:《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研究》,《预测》,第五期,58-59页,1996年。

[8]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34-41页,1985年,人民出版社。

计量市场范文篇9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计量分析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三、计量分析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计量市场范文篇10

多元化战略始于1992年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并成为1994年前后出台的我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确立为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贸易多元化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已经产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在宏观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一)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抵抗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地区贸易集团的产生和发展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使得集团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被集团内部的贸易所替代。我国目前游离于各主要地区贸易集团之外,从而成为地区贸易集团负面影响的首当其冲者。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对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就超过了我国。幸而我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市场都很大,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才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推行多元化战略,才能抵抗其它国家结成地区贸易集团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二)贸易多元化当然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和促进贸易的长期发展亚洲金融危险爆发以后,尽管我国的外贸环境随之恶化,但我国的外贸仍能取得一定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说明。

通过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对我国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将使我们对我国贸易多元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二、计量分析(一):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指标

首先,将我国出口地理方向分为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其它发达国家、非洲国家(除埃及)、香港地区、亚洲国家地区(除香港、中东国家)、欧洲国家、中东国家、拉美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15个分方向。分别计算某一年我国对某分方向的出口额占该年我国总出口额的百分比,再求这一组15个百分比的标准差。这个标准差,就是衡量这一年我国出口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的指标。在下文中简称为“出口集中化指标”。

同样可以计算我国的“进口集中化指标”。这里计算了1986-1995年中国、美国和日本历年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1996-1997年中国的“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计算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的时候,只要将原来中国对美、对日的分方向改成美国对华、日本对华即可。

以往用于衡量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分散化)程度的指标一般是对前10大贸易伙伴贸易占全部外贸的比重。这一指标并没有充分利用外贸的全部结构信息。而“出口集中化指标”和“进口集中化指标”就没有这一缺陷。而且所选取的分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中归并。

如右图,有以下结论:

附图

以上数据由《世界经济年鉴》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贸易方向年鉴》。

我国在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曾出现一个波峰;1994年开始呈轻微下降趋势。作为对照的美日同期变化幅度保持在2个百分点内。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在80年代末呈现下降趋势,90年代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6、1997年两年的上升速度最快。美日同期进口集中化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剔除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则1986-1995年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排序为:日本〉中国〉美。

首先,我国1989-1993年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波峰,是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制裁,迫使我国出口用转口的方式取道香港。结果,在那几年间,我国对香港出口占我国总出口4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出口集中化程度。1993年开始,由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和西方国家对我制裁的基本解除,我国出口集中化程度也就迅速下降。1994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则反映了1994年开始推行“大经贸”战略的效果。同期美日出口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化程度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这与其对我国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重上升有关。总的来说,这一趋势有助于缓解我国与美日两国的贸易争端。

其次1996、1997两年我国进口集中化程度的迅速上升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日本和香港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相对(相对于我国总进口,下同)上升,而从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进口相对减少。这反映了多元化战略在进口方面的推行并没有收到太大效果。同期我国从美日的进口都相对下降,这对进口集中化程度的上升多少有一些缓解作用。

最后,3国的进出口集中化程度的排序,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作为经贸大国,其经济全球化程度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贸易盈余国的日本和中国,其出口分散化受到其它国家购买力等因素的限制。

三、计量分析(二):偏相关系数模型

本节的分析通过计算中国和它国的外贸总额的偏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利用逐步剔除法寻找对中国外贸长期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从而找出外贸多元化的目标。偏相关系数是在考察多个变量时,剔除其它变量的影响,仅考虑选定变量相关关系的指标。优点在于能反映出选定变量真实的相关关系。缺点在于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本节所选取的国家都是1996年中国前15大贸易伙伴(其比重都超过了当年中国外贸总额的1%),所使用变量是各国的外贸总额。

逐步剔除法是每一次计算都剔除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偏相关系数达不到选定置信度水平,显著性水平由最低的变量,直到剩下的变量都达到选定的置信度水平为止。本文所选定的置信度水平要求α=1%。

第一次选取1950-1996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5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以下简称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尼。计算的结果如下: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日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尽管美国与我国在1954-1971年没有直接贸易,中美贸易的发展也是8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但因为美国始终是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对我国外贸发展也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使是在和我国不存在直接贸易的时期,它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偏相关系数正因为可以通过剔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能把美国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分离出来加以衡量。

表1简单相关系数

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

0.9609090.954540.9380310.9533080.7575380.954704

表2偏相关系数

美国0.50670.57270.60430.59710.5207

日本-0.2519-0.3943-0.3974-0.4132-0.3939

澳大利亚-0.2483-0.3734-0.3583-0.3494-

加拿大-0.2668-0.3067-0.2674--

印尼0.23580.267---

欧盟-0.1781----

表3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0.0010000

日本0.1080.0090.0080.0050.007

澳大利亚0.1130.0140.0170.019-

加拿大0.0880.0450.079--

印尼0.1330.083---

欧盟0.259----

表4三国模型*

中国美国日本

中国-00.007

美国0.5207-0

日本-0.39390.9889-

*对角线左下方是偏相关系数,右上方是对应偏相关系数的置信度(参照表1、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发展与美国呈正相关关系,与日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外贸与美国是互补关系,与日本则是竞争关系。要指出的是,上述结论是以全球国际贸易为背景作出的,并不仅仅考虑两国的贸易和分工。

以上是第一次计算的结论。第二次计算与第一次的原理和步聚相同。不同的是,第二次计算的数据区间是1978-1996年,在变量中增加了韩国的外贸额(见表5-8):

附图

表6偏相关系数

美国0.55470.78530.79330.75650.6042

欧盟-0.5325-0.6186-0.6105-0.6406-0.7129

韩国0.63110.66050.65570.730.6651

澳大利亚-0.5893-0.6296-0.6361-0.573-

印尼0.36510.38360.4247--

加拿大0.14090.1374---

日本0.0315----

表7偏相关系数置信度

美国0.0490.00100.0010.01

欧盟0.0610.0180.0160.0080.001

韩国0.0210.010.0080.0010.004

澳大利亚0.0340.0160.0110.02-

印尼0.220.1760.115--

加拿大0.6460.64---

日本0.919----

表8四国模型

中国美国欧盟韩国

中国-0.010.0010.004

美国0.6042-0.0080.678

欧盟-0.71290.6171-0.017

韩国0.66510.10850.5712-

以上数据,1950-1981年由《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1982-1996年由《国际统计年鉴》引自《联合国统计月报》。

结论是,在选定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韩国在1%的置信度水平下被证明与我国外贸发展相关。美韩与我国外贸呈正相关关系,欧盟呈负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受到美国和韩国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对我国外贸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出我国与欧盟国家是竞争关系。这有两点原因:一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在起作用,二是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国家之间频频发生的贸易争端。

因为贸易多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避免我国外贸发展过于受某一国或几国的支配,所以找出对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分清了在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时对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不同态度。

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正相关的国家,应使我国外贸总额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与该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对其外贸发展与我国呈负相关的国家,则应与其展开竞争;其外贸发展与我国无显著相关关系的国家,则是我国发展外贸的对象。

四、计量分析(三):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首先,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是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在马尔可夫过程中,被看成是一个状态,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在不同状态间转移的规律,并据此进行预测。假定转移的规律满足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即系统在不同状态间的转移(即贸易地理方向的改变)遵循相同的规律,与转移发生的时刻无关。这里,不同的状态用向量表示,状态转移的规律则用转移矩阵表示。

经验表明,经济系统对齐次马尔可夫过程假定的符合是一种长期的符合。因此不能用任意相邻两年的转移矩阵来代表状态转移的规律,而要用最小二乘法对转移矩阵进行估计。具体方法如下:

将我国贸易地理方向分为港澳地区、美国、欧盟12国、其它欧洲国家、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7个方向。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初始状态向量为X[,0]=(X[(0),1],X[(0),2],X[(0),3],X[(0),4],X[(0),5],X[(0),6],X[(0),7]),其中X[(0),i](1《i《7)表示我国对第i个方向的贸易比重。同理,记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为X[,K]=(X[(k),1],X[(k),2],X[(k),3],X[(k),4],X[(k),5],X[(k),6],X[(k),7])。记马尔可夫过程的转移矩阵为P,X=(X[,0],X[,1],……X[,46])[T],Y=(X[,1],X[,2],……X[,47])[T],则P的最小二乘估计为:附图=(X[T]X)[-1]X[T]Y对从1997年开始k年后我国贸易地理方向的预测向量为X[,47+k]=X[,47]附图[k]。

将1950年——1997年我国的进出口额数据代入,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11):

附图

附图

附图

预测的结果表明,如果目前的贸易多元化趋势维持下去,到了2007年,美日在我国出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略有下降;港澳地区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进口方面,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进口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有所上升,港澳地区也会重新上升,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综合来看,到2007年,美日、其它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在我国外贸的份额会明显下降;欧盟12国会略有上升,港澳地区、其它美洲和非洲国家会上升,而欧盟12国以外的其它欧洲国家所占份额会明显上升。

所以,我国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喜忧参半的。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性在下降,这是良性的。但对非洲和拉美出口比重的降低说明我国还不能大规模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这一方面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反观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在我国的经贸较不发达的时期,选择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初级产品无疑是一种避免与其直接竞争的明智做法。但当我国的经贸逐渐发展起来以后,就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大制成品出口,这是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的,也必然会引起和发达国家地区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显然,我国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

最后,将第二节中提出的“集中化指标”与本节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得下图:

附图

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内,我国的出口集中化程度将轻微下降,进口集中化程度将先降再升,综合的效果是总贸易额的集中化程度将下降。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贸易地理方向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始终受美国的影响,从主观上说,是和我国企业的营销习惯和落后的营销技术有关,从客观上说,是和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避免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有关。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对我国是必要的,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从效果来看,出口多元化比进口多元化做得更好,降低美国和日本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比提高非洲和拉美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做得更好。

具体来说,一个市场是否有利于我国进入,主要基于对以下几方面的判断。

经济互补性,最与我国有互补性的,一个是处于发达国家顶端的美国,一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底部的非洲国家。贸易保护性,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购买力,比较有利于我国的应该是发达国家。但这并不绝对,按照“大经贸”战略,对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贸易和投资结合起来。两国关系是否友好,在这方面,首推非洲国家。所以,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应该是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重点。

综上所述,我国今后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认请两个误区。第一是贸易多元化不等于出口多元化,还应该包括进口多元化。后者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了。第二是不应该再把香港地区看成是竞争对手。不可否认,香港地区的确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贸易中转环节上收取了不少利润。但香港地区在发展国际贸易上有经验,有渠道,与其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是能够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而且如果贸易多元化只是简单地用低价竞争的手法把原来从香港转口的贸易抢过来,那么得益的只会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吃亏则是大陆和香港地区。

加强对贸易的管理。贸易管理的松懈和混乱已经造成了我国对俄罗斯等市场的丧失。而且还会继续影响我国对新市场的进入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推行。提高企业的营销技术,加强企业对新市场的了解,提高外贸竞争的质量,升级产业结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却是推行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治本”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5/1996年、1997/1998年、1998/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1989年、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统计年鉴》,1995年、199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4]EU''''sTradeandInvestmentandEconomicCooperationwithChina,WorldEconomy&China,Volume9-10,Page44-52,1999.

[5]ForeignTrade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astperformenaceandfuturechallenges,AsianDevelopmentReview,Volume15,No,1,Page88,197.

[6]潘渭河:《经济计量模型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国际商务研究》,第3期,566、67、70页,1997年。

[7]赖明勇、宣家骥:《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优化研究》,《预测》,第五期,58-59页,1996年。

[8]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34-41页,1985年,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