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5:52:14

机关事业

机关事业范文篇1

几年来在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核算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核算中心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殊荣,先后被评为区财政局、市财政局系统的先进集体,辽宁省一级档案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2005年度被授予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07年度又代表辽宁省向团中央申报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待审),有多人在各领域获得荣誉称号。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一、以人为本抓教育,始终坚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每名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到代表财政形象,大到代表政府形象,为塑造文明、高效的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周坚持系统学习党报、党刊,掌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以先进典型事例来教育影响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珍惜岗位的思想动态,深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面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核算中心始终坚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系统学习财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掌握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鼓励学习、考取财务专业的职称,可以说核算中心是一直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思路来开展各项工作的,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一支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踏踏实实、业务能力过硬、热爱本职工作又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和谐、团结、协作的一流团队。正是因为身处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中,无论7年来人员变动怎样频繁,却总是能够和睦共事,相互尊重和理解,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未曾闹过意见,领导以身作则,职工自觉工作,这就是核算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财政局各项攻坚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内外部环境

1、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为更好的为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大厅摆放了饮水机、休息桌椅、书报栏、便民服务箱等物件,以展示板的形式公开了业务流程和监督举报电话,摆放各种鲜花来营造工作环境和净化室内空气污染,做到全天随时打扫环境卫生,确保核算中心有一个窗明几净、心情舒畅、亮丽美观的办公环境和办事环境。

2、遵守各项纪律,提供文明、规范服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整齐着装,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不缺岗、不漏岗,工作时间不打游戏,不看报刊杂志,对报账单位和办事人员始终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坚持做到礼貌中不失热情,办理业务不失耐心,拉近了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距离,使办事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技能,提供高效服务。核算中心针对工作实际坚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上,突出一个“实”字。制度落实上,力求一个“严”字。制度监督管理上,力求一个“新”字。对新出台的各项财务法规整理成册指导工作实际,针对报账会计的工作能力不定时发放相关的财务资料,为提高工作技能,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开展了四届新形象杯竞赛活动,职工相互学习业务,请优秀的报账员参与其中,授予业务技能为其所用,使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政策全面、准确,高效核算各业务账户,为全区财政资金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4、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本着“大家小家,同等对待”的原则,严格按会计法规秉公办事,从不因“家大”而松懈,从不因“业小”而怠慢,尤其是实行阳光工资之后,面对报账单位的许多不理解,核算中心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核算中心将压力变为了动力,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报账单位一视同仁,统一规范口径,统一执行财经政策,同时加强与报账单位的沟通,及时宣传国家财经政策,最后得到了报账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尽一己之力保证了国家财政政策的平稳实施,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自觉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计划,维护财经秩序,汇总工作中的难点,提供具体解决办法,为财政事业献计献策。7年来累计核算业务24万余笔,核素资金30亿,累计接受社会各界对68家报账单位的监督检查156次,无任何违纪行为。完成社保资金收入7.3亿,支出6.5亿,为全区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保障。完成票据发放2万余本,回收1.5万本,做到了笔笔有终、清清楚楚。靠着核算中心的勤奋、好学,仅计算机维护费一项几年来就节省费用8万余元。

5、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的开展每项工作。为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核算中心要经常的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的整理档案资料,无偿帮助报账单位作预决算和各类财务上报数据,在局相关科室有艰巨任务需要协助的时候,那里也总是能够找到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影子,核算中心现已成为财政局的攻坚核心,是一支能够完成各种艰巨任务的中流砥柱,几年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没有与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发生一次口角,没有发生一起生、冷、硬、顶现象,没有一起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发生。由此充分体现出核算中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和热情的服务,不仅树立了核算中心的良好形象,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机关事业范文篇2

几年来在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核算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核算中心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殊荣,先后被评为区财政局、市财政局系统的先进集体,辽宁省一级档案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20*年度被授予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年度又代表辽宁省向团中央申报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待审),有多人在各领域获得荣誉称号。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一、以人为本抓教育,始终坚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每名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到代表财政形象,大到代表政府形象,为塑造文明、高效的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周坚持系统学习党报、党刊,掌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以先进典型事例来教育影响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珍惜岗位的思想动态,深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面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核算中心始终坚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系统学习财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掌握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鼓励学习、考取财务专业的职称,可以说核算中心是一直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思路来开展各项工作的,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一支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踏踏实实、业务能力过硬、热爱本职工作又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和谐、团结、协作的一流团队。正是因为身处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中,无论7年来人员变动怎样频繁,却总是能够和睦共事,相互尊重和理解,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未曾闹过意见,领导以身作则,职工自觉工作,这就是核算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财政局各项攻坚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内外部环境

1、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为更好的为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大厅摆放了饮水机、休息桌椅、书报栏、便民服务箱等物件,以展示板的形式公开了业务流程和监督举报电话,摆放各种鲜花来营造工作环境和净化室内空气污染,做到全天随时打扫环境卫生,确保核算中心有一个窗明几净、心情舒畅、亮丽美观的办公环境和办事环境。

2、遵守各项纪律,提供文明、规范服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整齐着装,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不缺岗、不漏岗,工作时间不打游戏,不看报刊杂志,对报账单位和办事人员始终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坚持做到礼貌中不失热情,办理业务不失耐心,拉近了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距离,使办事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技能,提供高效服务。核算中心针对工作实际坚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上,突出一个“实”字。制度落实上,力求一个“严”字。制度监督管理上,力求一个“新”字。对新出台的各项财务法规整理成册指导工作实际,针对报账会计的工作能力不定时发放相关的财务资料,为提高工作技能,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开展了四届新形象杯竞赛活动,职工相互学习业务,请优秀的报账员参与其中,授予业务技能为其所用,使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政策全面、准确,高效核算各业务账户,为全区财政资金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4、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本着“大家小家,同等对待”的原则,严格按会计法规秉公办事,从不因“家大”而松懈,从不因“业小”而怠慢,尤其是实行阳光工资之后,面对报账单位的许多不理解,核算中心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核算中心将压力变为了动力,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报账单位一视同仁,统一规范口径,统一执行财经政策,同时加强与报账单位的沟通,及时宣传国家财经政策,最后得到了报账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尽一己之力保证了国家财政政策的平稳实施,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自觉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计划,维护财经秩序,汇总工作中的难点,提供具体解决办法,为财政事业献计献策。7年来累计核算业务24万余笔,核素资金30亿,累计接受社会各界对68家报账单位的监督检查156次,无任何违纪行为。完成社保资金收入7.3亿,支出6.5亿,为全区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保障。完成票据发放2万余本,回收1.5万本,做到了笔笔有终、清清楚楚。靠着核算中心的勤奋、好学,仅计算机维护费一项几年来就节省费用8万余元。

5、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的开展每项工作。为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核算中心要经常的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的整理档案资料,无偿帮助报账单位作预决算和各类财务上报数据,在局相关科室有艰巨任务需要协助的时候,那里也总是能够找到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影子,核算中心现已成为财政局的攻坚核心,是一支能够完成各种艰巨任务的中流砥柱,几年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没有与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发生一次口角,没有发生一起生、冷、硬、顶现象,没有一起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发生。由此充分体现出核算中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和热情的服务,不仅树立了核算中心的良好形象,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机关事业范文篇3

基金统筹情况。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退休人员待遇发放必须依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但实际养老基金征收与待遇发放之间有巨大缺口。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退休人员人数则逐年上升。以青羊区为例,退休人员仅比在职人员少1000多人,实际每年基金征收与待遇发放之间的缺口高达19200万元左右。目前,基金缺口完全依靠同级财政部门兜底,增加了财政负担。机保推进情况。青羊区社保局通过强化部门沟通、加强组织宣传、细化工作流程、制定培训计划等举措,切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基础数据申报、基金征收、养老待遇发放及调待工作,确保全区机保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运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区参保单位共222家,参保登记15655人,其中在职人员8639人,退休人员7016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77亿元,职业年金1.93亿元;实际发放养老待遇2.88亿元,发放调待养老金1736.15万元。相比调整前,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279.28元。

二、机保制度推进中的问题

部分单位对养老保险重视程度不够。如少部分单位不及时足额缴费,影响了部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不少单位存在认识误区,把对本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政策解释责任推给社保经办机构;个别单位对年度缴费工资申报、中人数据采集等相关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按时间进度完成。部分转企业养老保险的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编外人员存在思想障碍。这部分人员原来一直参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各项待遇发放,转移至企业养老保险后造成实际养老待遇减少,因此意见较大。职业年金虚实账户管理矛盾突出。职业年金账户资金记账方式各地不尽相同,有的采用实账,有的采用虚账,导致领取职业年金时待遇不同,有失公平性。青羊区高度重视职业年金虚实账户问题,在充分论证下实行实账记账,确保了全区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相对滞后。青羊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大部分是由各单位负责,未由社保经办机构开展认证,势必会给基金安全带来隐患。机关单位在职人员缴费基数偏低,缴费基数标准不统一。例如,事业单位缴费工资申报可包含绩效奖金,而机关单位不能包含目标奖;事业单位工资项目分类繁多,补助补贴类别杂乱,社保经办机构难以准确把握其申报工资的准确性;机关单位缴费工资远低于实发工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在职人员的实际待遇。

三、推进机保制度改革的建议

完善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目前,青羊区各地经办机构统一使用省上开发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但该系统仍有许多亟待改善的地方,如系统频繁卡顿,软件有待更新升级;征缴单界面设计不够简明,容易导致反复填写错误。此外,查询功能有待开发完善,如死亡人员、实缴费用情况查询等。建议组建专门的人才队伍,推进规划、监管、改造信息系统建设事务,为经办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探索创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为加强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管理,避免基金流失,建议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认证工作相关制度,积极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核查认证方面的应用。统一缴费工资申报标准,合理扩大缴费工资申报范畴。建议尽早出台统一标准,规范缴费工资基数申报,同时合理扩大缴费工资申报范畴,保障在职人员的切身利益。加强对社保经办机构的培训力度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考核。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地经办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保证该项工作正常开展,建议定期对各地经办机构进行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动态跟踪工作进度。

机关事业范文篇4

刚才,财政局明国同志对这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这些意见很好,我完全同意。后面新宇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借这个机会,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大意义

这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是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搞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摸清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家底的需要。万州区行政体制调整后,各部门、各单位的国有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较为复杂,一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资产状况底数不清,家底不明,不便于下一步的管理和经营。及时开展清产核资,有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理清国有资产基本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需要。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产权不明、多头管理、经营不活等突出问题,国有资产没能很好地发挥效益。开展清产核资,界定资产权属,理顺产权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加强财产监管,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盘活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全区财政压力。

(三)搞好这次清产核资,是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施“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财政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充分体现预算的公平性、公开性、透明性和完整性,是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开展清产核资,在摸清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家底的基础上,对国有资产实施统一管理,可为财政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真实可靠依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为加快我区财政预算改革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齐心协力搞好这次清产核资工作,绝不允许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明确要求,扎扎实实搞好清产核资工作

为实现清产核资工作的预期目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全面、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实施工作,努力做到“三注重”。

(一)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严肃性。区委、区政府对这次清产核资工作高度重视,以区委办、区府办的名义专门下发了通知,对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天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文件及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决不允许各行其是。

(二)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准确性。清产核资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才能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各主管部门要按照清产核资工作要求,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户数进行认真清理,确保清产核资对象不重不漏和全面准确;要采取“以帐对物、以物查帐、见物就点、见帐就清”的方法,对帐内外、地上地下、单位内外的资产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查,把实物盘点同帐务核查结合起来,把资产清理同负债核查结合起来,真实反映情况,如实暴露问题,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打埋伏”。

(三)注重清产核资工作的全面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专业清查与群众清查结合起来,做好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公物还公家”活动,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财产清查工作,把那些被个人或单位无偿占用的财产积极清理收回,确保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彻底。清理过程中,不但要疏理资产数量,还要对清产核资中出现的债权债务等问题进行清理,查明原因,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研究并写出具体分析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三、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

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确保顺利完成。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这次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开展,区里成立了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清产核资工作,并下设办公室于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具体负责清产核资的日常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从大局出发,真正把清产核资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建立由行政、财务、基建、后勤、设备管理等相关科室参与的清产核资工作班子,集中一段时间,专门负责清产核资的业务工作。原开发区部门主要领导要列为各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班子成员,以便于工作开展。总之,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做到清产核资工作组织周密,责任明确,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积极动员,抓紧做好部署培训工作。各部门、各单位除抓好本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外,还要负责组织好下属企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此次工作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会议精神,及时开好动员会,认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氛围;要统筹人员安排,抽调精干力量参与此项工作;要加强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清产核资的统一政策和办法,为整个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机关事业范文篇5



二、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加强业务学习,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

三、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实际,组织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



四、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定期与团员青年谈心,了解、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五、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组织对团的工作的支持。认真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工作安排。



六、认真执行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组织好团员教育评议,按期进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丰富团课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规范团的活动仪式。



七、做好入团积极分子培养、团员发展、团员统计、团费收缴、团员超龄离团等基础团务工作。做好团员的推优入党和优秀团员青年的举荐工作。维护团员基本权利,督促团员履行义务。评选优秀团员,批评、教育或协助处理违反团纪的团员。

机关事业范文篇6



二、教育引导机关团员青年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奋敬业、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



三、切合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发展需要,积极参与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

四、围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组织,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团员青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团的各项活动。积极为团员青年的学习创造条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加强团的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



五、密切联系团员青年,了解、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

六、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定期汇报工作。



七、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团务公开、团员管理、团干部教育管理等制度体系。推动团的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

八、做好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管理、团的组织统计、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团务工作。评选表彰优秀团员、团干部和团支部(总支)。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培养和推荐青年中的优秀人才进入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对违反团纪的团员、团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

九、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按期换届,民主选举。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团内民主实践。

机关事业范文篇7

机关、事业单位招调的各类工勤人员,必须全部纳入人事计划,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派遣、接收和招调工勤人员。招工工作由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经上级批准下达招工计划,执行招工政策,确定招工范围,审查招工简章,办理审批手续,对招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机关、事业单位招工应贯彻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新招合同制工人的基本条件是:初次就业的,学徒工为16至25周岁,熟练工为16至35周岁。再次就业的,年龄不受此限制。所招工人,必须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身体健康,能适应本岗位工作。

招工应就地就近在城镇招收,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内部招工。确需从社会上招收或转招工人的,应逐级上报,申请招工指标,经市人事部门审核并报省人事厅批准后,由市人事部门下达招工计划。招城镇劳动合同制工人。由市人事局办理审批手续并进行劳动鉴证。其中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由市人事局核发增人计划卡,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由各县(市)、区人事部门核发增人计划卡。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由省人事厅审批。

各级人事部门应对机关、事业单位招收的工人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招录人员的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待业证,务工许可证等有关证件。经审查合格的人员,可填报《*市机关、事业单位招收全民合同制工人审批表》、《机关、事业单位招收全民合同制工人登记表》和《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审批名册表》,招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章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工种,应当招收女工。因公死亡和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可以照顾招收其一名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被招收的子女是农村户口的,公安、粮食部门予以办理户口、粮食关系转移手续。

新招劳动合同制工人,应进行岗前培训。新招劳动合同制工人的试用期一般为3至6个月,普工、熟练工种为3个月,技术工种为6个月,重新就业的一律为3个月。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单位提出意见报经人事部门同意,可解除劳动合同。

二、工勤人员的调动

机关事业单位调入工勤人员,一般应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或从政策性优先就业人员中解决。因故不能满足急需,从外地、市和中直单位及企业调入工勤人员,应报经市人事局批准。补充工勤人员,必须在人事部门下达的增人计划内进行,并履行报批手续。属于接收复退军人、技校毕业生的,由用人单位向同级人事部门申请增人计划,人事部门下达增人计划,核发增人计划卡,同级民政、劳动部门办理派遣手续,用人单位凭增人计划卡和报到通知书到同级人事部门办理增人增资等手续。属于工人调动(或转移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向人事部门申请调入工人计划,同级人事部门下达增人计划,核发增人计划卡,并办理审批及增人增资手续。

机关、事业单位从外市调入工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方具有市内常住户口的在职人员且夫妻两地分居已满3周年以上的;具有市内户口并常住石市的老年人身边无子女且确实需要照顾的;驻石部队军官经批准其家属随军需要安置的;经有关部门鉴定确有一技之长,有高级工以上技术等级且石市急需的;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从外市(含石市管辖县(市)调入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的,由市人事局审批并核发入市许可证和办理其他调动手续。从市区内调入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的,或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调动的,由市人事局直接审批和办理增人增资手续。市内各区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或外市各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调入工人的,由各县(市)、区人事部门在增人计划内办理有关手续。

办理工人调动或转移劳动合同时,当事人应提供如下材料:

1、《*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调动审批表》;

2、属夫妻分居的,提供结婚证书、石市户口簿及身份证;

3、属老人身边无子女的,要提供老人户口簿、身份证及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的证明信;

4、属随军家属安置的,要提供部队师以上政治部批准随军的有关批件;

5、引进急缺人才的,应提供有关部门的鉴定书以及其他应予提供的材料。

下列职工不予办理流动手续:

1、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

2、开除、辞退或除名的;

3、轮换工、临时工、季节工和试用期、熟练期、见习期、学徒期未满的职工;

4、夫妻双方在一地工作(居住)而又无特殊理由的;

5、犯有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未作处理的;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不许流动的人员。

职工在流动过程发生劳动争议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当事人双方可以依法申请调节、仲裁或提起诉讼。

三、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招用工勤人员,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要与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劳动合同的管理。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或劳动合同制工人流动时,必须与用人单位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应符合《劳动法》第19条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或5年。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续订合同,当事人双方应于合同期满前30日进行协商,到期及时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逾期未办理,给双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为,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由用人单位填写《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备案表》,由用人单位盖章,劳动合同制工人签字,报同级人事部门和人事保险部门备案。续订劳动合同的手续为,用人单位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全民劳动合同制工人续订合同审批表》,盖章后经主管部门同意,报市人事部门审批并进行劳动鉴证。

劳动合同制工人调动后,要及时办理变更合同手续。由调入单位填写《机关、事业全民劳动合同制工人调动变更合同审批表》,审批和鉴证程序同上款续订合同程序。同时,当事人双方应根据工作岗位,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第25条、26条、27条规定的,用工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第29条规定的,用工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法》第32条规定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按国家规定执行。

用工单位或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但符合《劳动法》第32条规定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为,用人单位填写《机关、事业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备案表》,经用人单位盖章和劳动者签字后,报主管部门和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用人单位和劳动合同制工人双方因履行、续订、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可协商解决。也可按规定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合同鉴证机关或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的申请调解或仲裁。仲裁裁决一般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做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

机关、事业单位中已订立劳动合同或新招收的合同制工人以及临时工,一律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从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及时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劳动合同制工人调动时,应及时到社会保险机构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工勤人员,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后,从次月起,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月发放养老金。

劳动合同制工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发生诸如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出国定居、死亡、判处劳动教养和有期徒刑等情况时,其保险福利待遇按省、市社会保险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待遇与固定工人相同。此项待遇所需费用,在达到规定退休养老年龄之前,由所在单位支付,并由单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

从农村招用不转户、粮关系的劳动合同制工人(须经省人事厅批准),在终止劳动合同后,待再次被招用为劳动合同制工人时,将前后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时间合并计算。符合退休条件时,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年龄,男为年满60周岁,女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工种工作的,可以提前5年退休。劳动合同制工人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以及女工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间,应当与所在单位同工种的原固定工享受同等待遇。

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公或因病死亡的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救济费,应当与所在单位原固定工同等待遇。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公负伤,需要较长时间医疗的,给予3至18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满因不能从事原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工单位发放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3至6个月的医疗补助费。劳动合同制工人供养的直系亲属不享受医疗和死亡丧葬补助费待遇。

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单位应当按照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本人标准工资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的本人工资标准。其他情况按国发(1986)77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劳动合同制工人参军的,参军期间由原所在单位按月发给本人标准工资,原单位和个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不发给本人工资性补贴。在部队提为干部或复员安排到其他单位后,原单位即停发工资。参军前原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予退还。

凡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失业期间,按国家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一般不允许反聘。确需要反聘的由单位办理临时工报批手续,按临时工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自然减员指标由市人事局统一计划安排,各单位不得自行使用。

五、临时用工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招用临时工时,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必须控制在编制定员、人事计划和工勤比例以内,报各级人事部门批准。不增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在人事计划以内,自主确定使用临时工数量,报各级人事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临时工原则上从城镇待业人员中招收,确需从农村招收的,须经市人事局批准,但不转户、粮关系。

机关、事业单位申请临时用工时,须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申请表》。市直单位报市人事局审批,各县(市)、区单位报当地县(市)、区劳动人事局审批。各级人事部门按照批准的临时用工使用数量计核用工单位的工资总额并审批工资基金。凡超编、超计划使用的临时工,财政部门不予拨付工资,人事部门不予增加工资总额。

经批准使用临时工的单位应与临时工本人签订《临时工劳动合同协议书》,临时工本人和用工单位各一份。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到当地人事部门或由人事部门委托的人事仲裁委员会鉴证(石市暂由人才交流市场承办)。

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合同期内单位应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应视其伤残程度由用人单位发给3至12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费。

临时工在合同期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凭医院证明,停工医疗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停工医疗期间,由用工单位发给本人工资50%的生活补助费。对使用期限在半年以上,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工单位发给一个月本人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临时工在合同期内因工死亡的,其待遇与合同制工人相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由用工单位发给丧葬补助费400元,并一次性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600元。

用工单位要对临时工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事特种作业岗位,必须要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临时用工需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审批的使用期限,使用期满的自行解聘,使用期末满但临时任务完成的,可提前终止使用合同。对不胜任或有违法行为的,应及时辞退。未经批准,不得延长临时工使用期限,随意延长使用期限的,其延长期的费用由用工单位自理。

使用临时工实行一年一清制度,需跨年度使用的,应于当年的12月中旬按审批程序重新申报。临时工的工资分配形式,一般实行日工资制,也可实行计件工资制,也可实行计件工资制。实行日工资制的,熟练工(普通工)每人每天不低于8元。专职从事装卸、搬运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木工、瓦工、电工、水暖工、暖气锅炉工、厨师、花卉工等技术工人,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有特殊技艺的老艺人、能工巧匠和从事矿山井下工作的,每人每天不低于12元。县属单位招用同类人员,其工资待遇可略低一些。

临时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其工资待遇按《劳动法》有关规定执行。

临时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机关、事业单位医务鉴定委员会鉴定,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与合同制工人同等待遇。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在合同期内,单位应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应视其伤残程序,由用工单位发给3至12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费。

临时工在合同期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凭医院证明,停工医疗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停工医疗期间,由用工单位发给本人工资50%的生活补助费。对使用期限在半年以上,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工单位发给一个月本人工资的医疗补助费。临时工在合同期内死亡的,其待遇与合同制工人相同。因病或非工死亡的,由用工单位发给丧葬补助费400元,并一次性发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600元。

用工单位和临时工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必须提前1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临时工合同期满,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用工单位应按照临时工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长短,发给本人半个月或一个月工资的生活补助费;工作不满6个月的,发给半个月的工资的生活补助费;工作满6个月以上的,发给一个月工资的生活补助费。

临时工的生活补助费,原则上一年一结算,因生产(工作)需要续订劳动合同的,经双方协商同意,也可在最后一次合同终止时按每一年发给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费。

机关事业范文篇8

几年来在财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核算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核算中心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殊荣,先后被评为区财政局、市财政局系统的先进集体,辽宁省一级档案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2005年度被授予辽宁省青年文明号称号,2007年度又代表辽宁省向团中央申报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待审),有多人在各领域获得荣誉称号。为财政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一、以人为本抓教育,始终坚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窗口服务单位,每名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小到代表财政形象,大到代表政府形象,为塑造文明、高效的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每周坚持系统学习党报、党刊,掌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以先进典型事例来教育影响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珍惜岗位的思想动态,深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面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核算中心始终坚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系统学习财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掌握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鼓励学习、考取财务专业的职称,可以说核算中心是一直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思路来开展各项工作的,所以才有今天这样一支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踏踏实实、业务能力过硬、热爱本职工作又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和谐、团结、协作的一流团队。正是因为身处这样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中,无论7年来人员变动怎样频繁,却总是能够和睦共事,相互尊重和理解,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未曾闹过意见,领导以身作则,职工自觉工作,这就是核算中心能够顺利完成财政局各项攻坚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内外部环境

1、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为更好的为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核算中心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大厅摆放了饮水机、休息桌椅、书报栏、便民服务箱等物件,以展示板的形式公开了业务流程和监督举报电话,摆放各种鲜花来营造工作环境和净化室内空气污染,做到全天随时打扫环境卫生,确保核算中心有一个窗明几净、心情舒畅、亮丽美观的办公环境和办事环境。

2、遵守各项纪律,提供文明、规范服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整齐着装,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项纪律,不缺岗、不漏岗,工作时间不打游戏,不看报刊杂志,对报账单位和办事人员始终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坚持做到礼貌中不失热情,办理业务不失耐心,拉近了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距离,使办事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技能,提供高效服务。核算中心针对工作实际坚持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上,突出一个“实”字。制度落实上,力求一个“严”字。制度监督管理上,力求一个“新”字。对新出台的各项财务法规整理成册指导工作实际,针对报账会计的工作能力不定时发放相关的财务资料,为提高工作技能,除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开展了四届新形象杯竞赛活动,职工相互学习业务,请优秀的报账员参与其中,授予业务技能为其所用,使核算中心工作人员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掌握政策全面、准确,高效核算各业务账户,为全区财政资金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4、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本着“大家小家,同等对待”的原则,严格按会计法规秉公办事,从不因“家大”而松懈,从不因“业小”而怠慢,尤其是实行阳光工资之后,面对报账单位的许多不理解,核算中心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核算中心将压力变为了动力,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对报账单位一视同仁,统一规范口径,统一执行财经政策,同时加强与报账单位的沟通,及时宣传国家财经政策,最后得到了报账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尽一己之力保证了国家财政政策的平稳实施,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自觉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计划,维护财经秩序,汇总工作中的难点,提供具体解决办法,为财政事业献计献策。7年来累计核算业务24万余笔,核素资金30亿,累计接受社会各界对68家报账单位的监督检查156次,无任何违纪行为。完成社保资金收入7.3亿,支出6.5亿,为全区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保障。完成票据发放2万余本,回收1.5万本,做到了笔笔有终、清清楚楚。靠着核算中心的勤奋、好学,仅计算机维护费一项几年来就节省费用8万余元。

5、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的开展每项工作。为不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核算中心要经常的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的整理档案资料,无偿帮助报账单位作预决算和各类财务上报数据,在局相关科室有艰巨任务需要协助的时候,那里也总是能够找到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影子,核算中心现已成为财政局的攻坚核心,是一支能够完成各种艰巨任务的中流砥柱,几年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没有与报账单位和其他办事人员发生一次口角,没有发生一起生、冷、硬、顶现象,没有一起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发生。由此充分体现出核算中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和热情的服务,不仅树立了核算中心的良好形象,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机关事业范文篇9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6.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9.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10.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1.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12.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13.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18.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制定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19.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0.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1.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4.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5.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6.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2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9.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五、岗位设置的审核

30.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31.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32.地(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地(市)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3.县(县级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县(县级市、区)政府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县级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4.直属机构中垂直管理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人事部备案后,由国务院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直属机构,其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核准后,由该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六、岗位聘用

35.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6.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7.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及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8.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0.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专业技术一级岗位

41.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

4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4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

(1)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事业单位将符合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一级岗位人选进行审核后报人事部;

(3)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各部门上报的人选进行审核确定。

确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组织实施

4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45.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46.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47.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8.各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机关事业范文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

目前,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近几年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机关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进行有效管理是目前的重要任务,相关部门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本文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希望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快速发展,这就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养老保险在保障退休人员正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管理的过程中,其相关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慢慢表现出来,下文阐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养老保险立法体制不完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社会保险的立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同时,养老保险的相关立法也不是很完善,这就使得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一些相关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养老保险的正常功能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2.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法律的保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仅仅是对养老保险的基金进行管理,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其它方面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使得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条理不清晰。其次,对养老保险基金没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营没有分割开,从而使养老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低。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以后缺乏力度。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试点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一些地方的管理比较松散,这就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抗风险等级不高。同时在我国许多地区缺乏一个能够承担风险的整体,这也会对养老保险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的措施

1.拓宽资金渠道,规范监督。地方的财政应该提高支持力度,对那些收入不平衡的单位,应该将其补齐,这样才能保障基金的数量。建立一个有效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管理应该注意这些问题,避免出现一些同样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监督监督过程中应该防止出现腐败现象。首先,应该制定一个统一有效的养老保险法,将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都纳入其中。其次,建立一个专门的养老保险监管机构,将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权利分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进行有效的监督。最后,要不断进行总结,对于那些还没有全部开展养老保险管理的地区,应该借鉴其它地区的优秀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样才能促进养老保险的管理的发展。各地区的相关保障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那些新问题应该积极探索相关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调查,做好管理工作。2.建立一个完善的年金管理制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应该相对应对,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年金管理制度。在对养老保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些人员的收入会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机关事业单应该从一些方面对市场方式进行调节,这样才能对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补救,从而增加职工退休以后养老金的丰富性,从而使他们退休后的收入更加稳定。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能够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作人员在收入方面的要求得到最大的满足,第二,减轻了事业单位财政的压力与负担,从而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提高基金管理力度。要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的有效运行,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养老保险管理的监督力度,更重要的就是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范围进行明确,将养老保险中所使用的基金进行一个单独的汇总,这样才能保证其能够与企业工作人员基本的养老保险基金区分开来,然后能够对他们进行更好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养老保险相关基金的预算进行有效管理,应该将其归到社会保障基金中来,在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保障这些资金用到应该用的地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保证其能够合理有效地运行下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机关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也慢慢发展起来,同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慢慢出台,出台的这些法律法规使得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同时,也使得这些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使我国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稳定地发展。但是,在对养老保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许多人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安排心生不满,这就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说,相关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这些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减少这些人员的不满情绪。除此之外,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推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