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8:16:35

结核性

结核性范文篇1

【关键词】结核,肺;肺外科手术

结核性毁损肺是指肺叶或一侧全肺有广泛的干酪病变、空洞、纤维化和支气管狭窄或扩张,肺功能已基本丧失,反复咯血,药物治疗又难以奏效,且成为感染源,反复发生化脓菌或霉菌感染[1]。结核性毁损肺是肺结核严重的后果之一,也是胸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死亡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内科治疗收效甚微,而且作为顽固的结核病传染源也严重影响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众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现就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6例外科治疗病例作总结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2岁,平均43.5岁。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咳脓痰、发热。术前痰查结核菌有25例阳性,肺功能中度通气功能障碍13例、重度通气功能障碍2例,心电图异常1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肺毁损8例,左上叶毁损38例,右全肺毁损2例,右肺上叶毁损24例,右肺上中叶4例。27例对侧肺有陈旧结核病灶。全部患者均经过长时间的规律、足量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以上。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胸膜内(外)全肺切除、上叶切除、上叶加中叶切除、上叶加下叶背段切除,4例附加局部胸改术。双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经第4肋间或第5肋间或第5肋床进胸,首先钝、锐交替分离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及时有效止血。再分别处理病肺组织的肺动脉、肺静脉,血管近心端结扎、缝扎再结扎。最后游离支气管,支气管残端用潜行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缝线结扎加缝扎[2]或用一次性支气管缝闭器闭合。用纵隔胸膜或心包片包埋支气管残端并滴加OB胶水巩固包埋效果[3]。检查手术创面,用电凝、结扎、缝扎及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彻底控制出血、渗血。必要时于下肺静脉与膈肌之间双重结扎胸导管。放置1根或上、下2根胸腔引流管后关胸。

2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出血300~6500ml,平均1600ml,输血0~5600ml,平均输血量1400ml。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6~43天,平均15.5天。术后住院12~56天,平均20.3天。全组随访2~10个月。术后并发症:胸腔感染3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健侧气胸1例,肺动脉栓塞1例。

3讨论

3.1术式的选择过去,许多医者采用的是单纯支气管结扎法或单纯胸改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取得一定成效。但单纯支气管结扎法因病肺未除,肺内分泌物潴留,术后合并胸腔感染的机会极高,逐渐被淘汰。单纯胸改术也仅限于严重低肺功能或估计肺切除有困难的病人,现也极少采用。所以肺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主要方法。无论是胸膜内肺切除,还是胸膜外肺切除,对于术后是否追加胸改术,不少学者存有不同意见,魏成宽[4]认为只是为了预防和治疗胸腔感染才有必要行胸改术。张兴伟等[5]认为胸改术本身也可造成肺功能减损,也有其并发症,且胸改术造成的胸廓畸形,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面影响,所以不常规采用。仅具备下列条件或其中之一者才使用:术中游离病肺时致病肺破裂,胸腔污染严重;术后的胸腔感染表现经胸腔药物冲洗、引流治疗仍无显效甚或发展成脓胸者;支气管残端有结核浸润者;对侧肺有不稳定结核灶者。

3.2围术期处理结核性毁损肺系肺实质损坏,肺组织通气换气及弥散功能降低,长期慢性消耗,体质差[6]。手术创面广泛,损伤较大。术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准确评估[7]。心电图提示有房性早搏、ST段压低等异常患者应给予吸氧、能量合剂等治疗;对痰量较多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排痰,控制痰量小于10ml/d方可手术,提高麻醉安全度,减少手术野污染。毁损肺手术出血较多,应备足血源。有文献报道[8]输血量在1500~2400ml之间,本组平均输血量1400ml。术后鼓励并指导患者主动咳嗽排痰,予化痰药物口服、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排痰,防止发生肺不张、窒息。患者咳嗽无力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3.3术中操作要点由于长期反复的感染,患者脏壁层胸膜常形成瘢痕性粘连,胸膜增厚,且大多与胸壁及纵隔粘连紧密,与体循环相交通,术中分离粘连、处理肺门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及神经。术中操作的要点在于:①不污染;②在分离粘连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尽可能不伤及血管。可采用主动脉弓上或奇静脉弓上贯穿提吊法分离肺尖部,下肺静脉下贯穿提吊法分离肺底部。先从肺的前内侧粘连较轻部位入手,找到突破口后再逐步扩展分离。分离胸壁粘连时要避免损伤肋间动、静脉,分离胸顶部粘连要注意勿损伤锁骨下动、静脉。分离纵隔面粘连时,右侧要以上、下腔静脉及奇静脉为标志,左侧以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为标志,毁损肺往往与这些大血管粘连疏松,显露这些大血管既不会造成损伤,又利于分离。分离膈面粘连应避免损伤膈肌,如有损伤应及时修补。对于肺门周围粘连严重,血管不易解剖者,不主张轻易钝性或锐性分离,我们主张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可以减少损伤大血管的机会,减少致命性大出血。

3.4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应用手术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电刀或电钩在胸膜腔闭锁的情况下进行胸腔胼胝状粘连的分离。根据胸腔胼胝状粘连局部微血管的分布研究[9],在病变增厚的脏、壁层胸膜之间有一个血管分布稀疏区,所谓“中央区”,电刀分离在“中央区”进行,出血量最小,但前提是胸膜腔粘连局部良好的暴露和照明。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胸腔深部及粘连细微处照明,乃至通过电视显示屏将局部影像放大,弥补常规手术器械的不足,使胸膜腔各个部位的操作更加清晰可靠[10]。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结核性毁损肺的切除应用,解决了胸腔暴露不充分的问题,加上电刀分离粘连新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5并发症的预防对于并发症的预防,除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选择手术时机外,术前应备足血源,术中严密监视呼吸循环情况,准确计算失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应尽可能减少污染,毁损肺内含有大量细菌,分离粘连时要尽量避免剥破毁损肺组织。如有破损,立即吸除分泌物,并用酒精或碘伏局部消毒后缝合关闭。离断支气管及处理支气管残端时要注意使胸腔少受污染,残端游离不宜超过0.5cm,保证残端的血液供应。关胸前严格止血,用大量生理盐水胸腔内反复冲洗,必要时胸腔内倒入抗生素。术后心电监护,联合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试验调整用药,结核患者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3-385.

[2]贺定超,秦志端,梁景仁.结扎缝合法闭合支气管残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7,13(3):164.

[3]张朝东,高理锦,李玉勤,等.耐多药肺结核的肺切除术[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18(3):177-78.

[4]魏成宽.胸膜全肺切除治疗一侧毁损肺57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8(1):25.

[5]张兴伟,洪征.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614.

[6]倪国兴,郑和情,钱勇.结核性毁损肺的手术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2):74-75.

[7]李文涛,姜格宁,高文,等.耐多药肺结核188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24-526.

[8]李遂莹.胸部结核外科学[J].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125-228.

结核性范文篇2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并不少见,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很容易误诊误治。作者对31例结脑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5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院31例结脑住院病人,男18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36.2岁;病程8~156d,平均28d。结脑合并肺结核13例,胸膜结核4例,肠结核1例,膀胱结核1例,肾结核1例。急性起病12例,亚急性起病16例,慢性3例。临床表现:31例病人表现为头痛、呕吐,均有发热、乏力等结核性中毒症状,均有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26例,嗜睡20例,昏迷6例,智能下降4例,精神异常5例,全身性抽搐2例,局灶性抽搐4例,局灶性损害体征4例(包括脑神经损害2例,脊髓损害征1例,偏瘫1例)。

1.2脑脊液检查

31例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中位压力258mmH2O。脑脊液细胞数<20×106/L5例,(20~500)×106/L22例,>500×106/L4例。中性粒细胞>0.5者7例,淋巴细胞>0.5者6例。蛋白升高21例,糖降低20例,氯化物降低17例,抗酸杆菌涂片阳性6例。

1.3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人均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异常20例,其中脑积水6例,脑梗死3例,两者均存在3例,2例有中枢占位性病变,增强后有13例出现鞍上池、四叠体池、环池、视交叉池广泛性脑膜强化。

1.4治疗方法

31例病人均应用标准化治疗方案,诊断明确后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同时合用糖皮质激素。

2结果

31例病人中,22例痊愈,6例好转,死亡3例(均为外来民工)。其中痊愈者在1个月内得到及时治疗,起病1~2个月后才确诊,因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型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的结核灶。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膜广泛性慢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蛛网膜下腔有大量炎症及纤维渗出。好发于脑基底部的willis动脉环、脚底池、视交叉及环池等处。因脑膜增厚、压迫颅底神经及梗死脑脊液通路,引起脑积水。脑膜血管因结核性动脉内膜炎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多处脑梗死及软化。CT检查可见为外侧裂池及蛛网膜下腔,尤其是基底池高密度影,并伴有脑积水、脑梗死和较大血管动脉内膜炎。本组脑积水和脑梗死共9例,晚期可出现颅内占位病变。

结核性脑膜炎以急性、亚急性起病者居多,多数表现为低至中度发热、乏力、纳差、盗汗等结核性中毒症状,早期有间歇性头痛,以后转为持续性头痛并逐渐加重,不典型病人可表现为脑梗死和脊髓截瘫的症状。神经系统主要体征为脑膜刺激征,尚可有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眼肌麻痹、肢体瘫痪等,部分病人锥体束征阳性。近年来因结核病高发,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在增多,特别是外来民工。本组病人民工有6例,发生率达19.38%,因经济原因病情拖延,未及时就诊,病死率极高。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对于结脑的诊断极其重要。主要表现为糖低、氯化物低、蛋白增高。脑脊液莹光素钠试验均呈阳性。蛋白含量明显升高与结脑脑神经损害密切相关[1],也有一部分脑脊液生化正常,该类病人预后相对较好,结脑确诊主要靠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其特点是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一定数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混合细胞反应[2]。早期因细胞数可能偏少,细胞学改变不典型,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也可能因细胞数偏多误诊为化脓性脑炎,诊断未明时要及时复查脑脊液,并行病原学检测。离心浓集法和漂浮浓集法或静置24h后薄膜涂片可提高抗酸杆菌的检出率,尽管检出率低,仍然被认为是结脑实验诊断的金标准,本组6例检出结核杆菌。结脑和隐球菌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极为相似,要常规行隐球菌检测以免误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及腺苷脱氨酶阳性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要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足量、联合用药及系统治疗的原则,治疗要标准化。作者认为:(1)抗结核治疗一定要早,不必待查到抗酸杆菌确诊后再开始,只要高度怀疑结脑即可试治[3],早治是降低结脑病死率的关键;(2)早期症状不典型,要及时行腰穿检查,根据脑脊液动态变化及时诊断性治疗;(3)联合用药全过程中异烟肼的剂量可用至12~20mg/(kg·d),量要足,疗程可达1.5~2年。重症病人可鞘内注射给药;(4)要彻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结核;(5)避免滥用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因单一应用二线抗痨药不能控制结核菌繁殖,却使症状复杂化更易造成误诊。

【参考文献】

结核性范文篇3

2001~2005年收治46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岁22例,15~45岁322例,46~59岁84例,≥60岁39例,最小4岁,最大84岁。男327例,女140例,男∶女=2.3∶1。发热252例,咳嗽294例,胸痛324例,呼吸困难147例,胸廓萎陷10例。贫血47例,白细胞增多77例,肝功异常42例,心电异常44例,痰菌阳性39例。误诊为炎症172例。病程<1个月319例;2~6个月134例;>7个月14例。并发肺结核174例,淋巴腺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3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4例。右侧242例,左侧217例,双侧8例。少量胸水液平面抵前6肋98例,中量抵前4肋332例,大量抵前2肋37例。胸水细胞数×106/L:0~1000为355例,>1000为122例。

化疗方案:3HSRE/6HR为主,余为2HSRE/4HR。

激素方案:强的松,儿童每公斤体重1mg,成人30~40mg,顿服,胸水吸收后,每7~10日递减5mg,延续4~8周。

治疗手段:单纯化疗组47例,胸水完全吸收日34±3天。抽吸、异烟肼与激素组99例,每周2~3次,平均4~16次,次量≤1000ml,胸水完全吸收日26±2天。尿激酶与异烟肼组12例,胸水完全吸收日19±3天。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组250例,置管平均6~16天,胸水完全吸收日15±2天。手术组59例。

随访238例,平均2~3年。完全恢复(以胸片与B超为准,胸水完全吸收,胸膜无粘连肥厚)185例,大部恢复(胸水完全吸收,胸膜粘连肥厚)40例,未恢复(胸水未完全吸收,包裹积液伴明显胸膜粘连肥厚)12例,死亡1例(慢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心肺功能衰竭)。

讨论

尽早实施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是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一环,治疗的黄金时段通常是发病后7~14日。然而本组病程>2个月者竟占31.6%。结果胸腔内沉积大量的纤维素,胸膜粘连肥厚,胸廓塌陷,脊柱侧弯,心肺功能障碍,中毒症状十分实显,营养不良,贫血,肝功受损,白细胞增多,继发感染,持续不规则发热,再加之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胸水又多不做处理或不规范,胸膜纤维板甚至可厚达0.5~1cm,直至沦为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外穿性脓胸。并发肺结核174例占53%,痰菌阳性占8.3%,且多系活动进展开放性肺结核,耐药试验中多耐药占47%,因而势必增加治疗难度和矛盾,严重影响了预后的改善。鉴于上述,若能及时获得早期诊断,应尽快早期施以综合治疗,积极纠正和支持,创造条件,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高免疫能力,方可扭转病势,阻断恶性病理环节,则多会疗程缩短,减轻负担,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早期规范系统化疗:本组入院前不规则和未接受化疗者298例,高达63.8%,由此可见继续普及深入学习和掌握化疗知识已迫在眉睫。化疗方案应原则遵循肺结核治疗方案,我院以2(或3)HRSE/4(或6)HR为主体。

激素应用问题:激素应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对多数单纯的结核性胸膜炎的激素应用已被接受,并公认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手段。但我们认为目前已有取得显著令人信服的结核病化疗方案作为安全保证的屏障,而不必强行统一、广泛使用激素。更不应忽视的一点是在全程化疗中有少数病例会发生激素的不良反应,致病情急转直下,迅速恶化,甚而危及生命。我院还是以严格谨慎的适应证为准则,酌情使用:①中毒症状明显,长时间得不到遏止。②双侧者或伴多发性浆膜炎。③粟粒性肺结核。④大量胸水施抽吸引流反应不佳者。用药途径包括口服、静滴及胸腔注药。

尽早实施规范的胸水处理:本组随访中残留胸膜肥厚与包裹积液者尚占21.8%。因此尽早短期内彻底抽吸引流排净胸水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远期予后康复的极重要举措。我院以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为首选,它可以防止抽吸的胸膜反应、复张后肺水肿、气胸,减少出血与继发感染,防止纵隔摆动,留样标本简单,不影响活动与睡眠,时间长而不能耐受反复抽吸注药者,胸水吸收较快且较彻底,甚少胸膜粘连肥厚,预后佳。

纤溶酶原激活剂问题:近年来由于纤维溶酶、尿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注入胸腔[1,2],则会显著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使纤维蛋白原α腱N端精-甘氨酸肽腱断裂,释放A肽,形成单体αβ(B)γ,此单体不能变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与α腱形成端对端的松散的纤维蛋白聚集体,从而易被吸收。胸水吸收较快,胸膜粘连肥厚甚少发生,疗程短,再辅以其他措施则疗效更佳。临床中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适时辅以较早期的外科处理:在内科临床工作中,对于延误诊断久,病程长、化疗不系统、胸水处理不规范的病例尤应注意。切切不可要陷入病理解剖结构已遭致重度破坏,难以剥除,无法逆转时方想到手术治疗。本组59例较早期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后50例,占84%,获得较满意的肺腹长和良好的肺功能恢复,远期随访中完全与大部分恢复可达88%。

论文摘要目的:推行结核性胸膜炎的综合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2001~2005年收治467例结核性胸膜炎。单纯化疗组47例,胸水完全吸收日34±3天。抽吸、异烟肼与激素组99例,胸水完全吸收日26±2天。尿激酶与异烟肼组12例,胸水完全吸收日19±3天。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组250例,胸水完全吸收日15±2天。手术组59例。结果:随访238例,完全恢复185例,大部分恢复40例,未恢复12例,死亡1例,大部与完全恢复94.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系统化疗,早期规范胸水处理,较早期实施外科手术,将会大幅度的提高疗效,预后亦佳。

参考文献

结核性范文篇4

【关键词】结核;心包炎;分析

结核性心包炎临床发病率很低,治疗远期效果较差,复发病例常见。该病在内科治疗上医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以求最佳治疗效果,本文论述的是加用左氧氟沙星后临床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例患者均系我所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末收治的住院病例,临床诊断明确,其中女性10例,男性9例,年龄29~57岁,以45岁以下居多。17例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其中伴浆膜结核12例,肺结核4例,淋巴结核1例。有典型心包填塞者16例。

1.2临床表现低热17例,盗汗16例,胸痛13例,呼吸困难7例,心悸18例,叩诊心界扩大18例,心包摩擦音3例,肝劲回流征7例阳性,19例心包液为结核性,影像学检查,心脏扩大,呈三角型或梨型,心电7例有T波改变,B超检查全部有心包积液征像。

1.3治疗方案,治疗组10例,治疗方案3HREV/6HRE,对照组9例,治疗方案3HRZE/6HRE,治疗条件为了强化期住院治疗,总疗程9个月。H(异烟肼)0.3g/d,1次/d,R(利福平)0.5g/d,1次/d,E(乙胺丁醇)1.0g/次,1次/d,Z(吡嗪酰胺)0.75g/d,1次/d。V(左氧氟沙星)0.2g/d,2次/d静脉点滴,疗程14d,后改口服0.2g/d,2次/d。疗程中注重观察药物性肝损伤。

1.4疗效观察根据结核性心包炎临床特点,主要观察心包液吸收情况及治疗方案疗效综合评价,进行对比分析,心包液吸收情况逐周观察影像资料,影像值正常为完全吸收。治疗方案疗效实施月评,观察显效及治愈人数及时限。

2结果

选择19例病例无退出,疗效分析结果如下。

2.1治疗组心包液吸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3周内治疗组心包液明显吸收率为90%,高于对照组13%。见表1。

2.2疗效综合分析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月内显效率70%,高于对照组25%。

结核性范文篇5

资料与方法

2001~2005年收治46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岁22例,15~45岁322例,46~59岁84例,≥60岁39例,最小4岁,最大84岁。男327例,女140例,男∶女=2.3∶1。发热252例,咳嗽294例,胸痛324例,呼吸困难147例,胸廓萎陷10例。贫血47例,白细胞增多77例,肝功异常42例,心电异常44例,痰菌阳性39例。误诊为炎症172例。病程<1个月319例;2~6个月134例;>7个月14例。并发肺结核174例,淋巴腺结核2例,结核性腹膜炎3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4例。右侧242例,左侧217例,双侧8例。少量胸水液平面抵前6肋98例,中量抵前4肋332例,大量抵前2肋37例。胸水细胞数×106/L:0~1000为355例,>1000为122例。

化疗方案:3HSRE/6HR为主,余为2HSRE/4HR。

激素方案:强的松,儿童每公斤体重1mg,成人30~40mg,顿服,胸水吸收后,每7~10日递减5mg,延续4~8周。

治疗手段:单纯化疗组47例,胸水完全吸收日34±3天。抽吸、异烟肼与激素组99例,每周2~3次,平均4~16次,次量≤1000ml,胸水完全吸收日26±2天。尿激酶与异烟肼组12例,胸水完全吸收日19±3天。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组250例,置管平均6~16天,胸水完全吸收日15±2天。手术组59例。

随访238例,平均2~3年。完全恢复(以胸片与B超为准,胸水完全吸收,胸膜无粘连肥厚)185例,大部恢复(胸水完全吸收,胸膜粘连肥厚)40例,未恢复(胸水未完全吸收,包裹积液伴明显胸膜粘连肥厚)12例,死亡1例(慢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心肺功能衰竭)。

讨论

尽早实施综合治疗:早期诊断是结核性胸膜炎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一环,治疗的黄金时段通常是发病后7~14日。然而本组病程>2个月者竟占31.6%。结果胸腔内沉积大量的纤维素,胸膜粘连肥厚,胸廓塌陷,脊柱侧弯,心肺功能障碍,中毒症状十分实显,营养不良,贫血,肝功受损,白细胞增多,继发感染,持续不规则发热,再加之并发冠心病、糖尿病、胸水又多不做处理或不规范,胸膜纤维板甚至可厚达0.5~1cm,直至沦为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外穿性脓胸。并发肺结核174例占53%,痰菌阳性占8.3%,且多系活动进展开放性肺结核,耐药试验中多耐药占47%,因而势必增加治疗难度和矛盾,严重影响了预后的改善。鉴于上述,若能及时获得早期诊断,应尽快早期施以综合治疗,积极纠正和支持,创造条件,减少和控制并发症,提高免疫能力,方可扭转病势,阻断恶性病理环节,则多会疗程缩短,减轻负担,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早期规范系统化疗:本组入院前不规则和未接受化疗者298例,高达63.8%,由此可见继续普及深入学习和掌握化疗知识已迫在眉睫。化疗方案应原则遵循肺结核治疗方案,我院以2(或3)HRSE/4(或6)HR为主体。

激素应用问题:激素应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对多数单纯的结核性胸膜炎的激素应用已被接受,并公认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手段。但我们认为目前已有取得显著令人信服的结核病化疗方案作为安全保证的屏障,而不必强行统一、广泛使用激素。更不应忽视的一点是在全程化疗中有少数病例会发生激素的不良反应,致病情急转直下,迅速恶化,甚而危及生命。我院还是以严格谨慎的适应证为准则,酌情使用:①中毒症状明显,长时间得不到遏止。②双侧者或伴多发性浆膜炎。③粟粒性肺结核。④大量胸水施抽吸引流反应不佳者。用药途径包括口服、静滴及胸腔注药。

尽早实施规范的胸水处理:本组随访中残留胸膜肥厚与包裹积液者尚占21.8%。因此尽早短期内彻底抽吸引流排净胸水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远期予后康复的极重要举措。我院以中心静脉导管、异烟肼与尿激酶为首选,它可以防止抽吸的胸膜反应、复张后肺水肿、气胸,减少出血与继发感染,防止纵隔摆动,留样标本简单,不影响活动与睡眠,时间长而不能耐受反复抽吸注药者,胸水吸收较快且较彻底,甚少胸膜粘连肥厚,预后佳。

纤溶酶原激活剂问题:近年来由于纤维溶酶、尿激活剂、尿激酶、链激酶注入胸腔[1,2],则会显著的降低纤维蛋白原,使纤维蛋白原α腱N端精-甘氨酸肽腱断裂,释放A肽,形成单体αβ(B)γ,此单体不能变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而与α腱形成端对端的松散的纤维蛋白聚集体,从而易被吸收。胸水吸收较快,胸膜粘连肥厚甚少发生,疗程短,再辅以其他措施则疗效更佳。临床中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适时辅以较早期的外科处理:在内科临床工作中,对于延误诊断久,病程长、化疗不系统、胸水处理不规范的病例尤应注意。切切不可要陷入病理解剖结构已遭致重度破坏,难以剥除,无法逆转时方想到手术治疗。本组59例较早期胸膜纤维板剥除术后50例,占84%,获得较满意的肺腹长和良好的肺功能恢复,远期随访中完全与大部分恢复可达88%。

参考文献

结核性范文篇6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核病的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机构、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二、结核病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所致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是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等。

4、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

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5、其他肺外结核

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

三、病变部位、范围

肺结核病变部位按左、右侧、双侧,范围按上、中、下记录。

四、痰菌检查

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菌检查阳性以(+)表示,阴性以(-)表示。需注明痰检方法,如涂片(涂)、培养(培)等,以涂(+),涂(-),培(+),培(-)表示。当病人无痰或未查痰时,则注明(无痰)或(未查)。

五、化疗史

分为初治与复治。

初治:凡既往未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用药时间少于一个月的新发病例。

复治:凡既往应用抗结核药物一个月以上的新发病例、复发病例、初治治疗失败病例等。

六、病历记录格式

1、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书写。如:

原发性肺结核右中涂(-),初治

继发性肺结核双上涂(+),复治

原发性肺结核左中(无痰),初治

继发性肺结核右上(未查),初治

结核性范文篇7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

结直肠癌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国内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现如今,随着腹腔镜外科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成为有效根除恶性肿瘤以及防止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临床手术以后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一定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1]。本文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一共有92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一共有9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当中,实验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为(53.2±4.1)岁;对照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在41~76岁,平均为(54.6±5.3)岁。1.2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实验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1.2.1术前护理配合:科室一定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病房当中的温度和湿度一定要适宜,以及对每天访视人数和时间给予严格控制,这样可以将病房当中的噪音干扰明显降低,进而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和尿潴留,以及对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有效纠正。护士要对其详细介绍医院环境以及手术方法,为患者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建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另外,在患者进入医院以后,护士要对其给予全面评估,针对其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在手术之前24h禁止进食,同时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可安排其进行吸氧、排痰等措施。⑤术后药物护理:在患者服药前,可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给予患者相应抗结核、抗炎药物治疗,并依据医师嘱咐督促患者按时服药。⑥术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可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想法,缓解其心理压力。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协助其建立对于结核性脓胸治疗的信心[4]。⑦后复查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要嘱咐患者定期来医院进行检查。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花费等[5]。1.4统计学处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核性脓胸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男女患者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其护理工作有效满意度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次实验中两组结核性脓胸患者之间各项指标有差异,见表1。

3讨论

胸膜剥脱术常用来治疗胸膜疾病。本文围绕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两组患者运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由于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治疗较为困难,在采用胸膜剥脱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术后的营养支持、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而观察组通过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解决患者术后诸多问题,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满意度、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花费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于结核性脓胸胸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显著。

作者:涂芳 单位: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洪淑琴,王慧娟.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3):42.

[2]柴素珍.以现代健康教育为核心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的应用[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3):154.

[3]方亚利.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8):145-147.

结核性范文篇8

【关键词】消水散;药效学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treatmentmechanismofXiaoshuipowderontuberculouspleurisy.MethodsToobservetheeffectsofXiaoshuipowderonpromotingextinctionoftuberculouspleuralfluidofMusmusculusalbuswiththeadministrationrouteoflavage,counteractingChronichyperplasticinflammation,andintheirweightofthymusglandandspleenofmouse,aswellasthelevelofserumalhemolysin.ResultsXiaoshuipowdercouldpromoteextinctionoftuberculouspleuralfluidandcounteractChronichyperplasticinflammationandreinforceimmunefunction.ConclusionXiaoshuipowdercanspeeduptheextinctionoffluidandresistinflammatoryandreinforceimmunefunction.

Keywords:Xiaoshuipowder;Pharmacodynamics

消水散是在老中医经验方(生黄芪、丹参、枸杞子、百部等)的基础上加减并经现代工艺研制而成的散剂,具有利水消肿、养阴健脾的功效,用于结核性胸水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阐明该药的治疗机理,笔者按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1]的基本要求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1器材

1.1药物消水散(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每毫升相当于含有生药1.5g)、呋噻米注射液(泗水希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7021),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902),琼脂(青岛海洋化工厂,批号031104),XS-225A电子天平(瑞士Precisa公司生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我院传代的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37Rv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3周,刮取菌落,用电子秤称重量。研磨匀浆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每毫升含菌量0.03mg的悬液备用。

1.2仪器UA-2100型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生产),DZKW-C型恒温水浴(黄晔市卸甲电器厂),DL-5-B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3动物昆明系小鼠(由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鲁动质字D20040923)。实验动物购入后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在大鼠右侧腹股沟内侧备皮、消毒,卡介苗(BCG)悬液0.1ml(0.06mg)皮内注射。BCG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S20013038。

2方法

2.1动物模型的制备

健康小鼠100只,体重20~23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灌胃不同剂量的消水散,0.2ml/10g,1次/d,连续7d。对照组、呋噻米组同时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实验前1h,给呋噻米组动物灌服呋噻米。小鼠于接种BCG后5周作胸腔穿刺术。先胸部备皮,用地西泮注射液0.3ml/只肌肉注射,5min后以5号针头从右侧肋弓角顶点紧贴剑突侧缘作胸腔穿刺,约进针0.5cm后注入结核分枝杆菌悬液1ml,第2天以顺利抽出胸腔积液为模型建立成功。实验时将各组动物用苦味酸标记、称重。胸腔内注入后第2,5,10,15,20天处死小鼠。每只大鼠肌肉注射地西泮溶液0.4ml后,剪开腹部皮肤,腹主动脉放血至死。然后用剪刀从剑突处沿胸骨剪开皮肤和胸骨,暴露双侧胸腔。观察胸腔积液在胸内的分布收集、记录胸腔积液量。注射后每隔2h用电子天平称量动物体重1次并记录,连续4次。

2.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实验[2,3]取健康小鼠100只,体重20~23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1/10g,1次/d,连续13d。实验第1天动物均右侧腋窝皮下注射2%琼脂0.5ml/只。实验第14天,将动物脱颈椎处死,仔细剖取皮下琼脂块,用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其湿重。

2.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2,3]健康小鼠100只,体重13~15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l/10g,1次/d,连续7d。实验第8天,将动物脱颈椎处死,仔细剖取动物胸腺、脾脏,置入Bounis中固定24h,仔细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胸腺、脾脏重量系数(mg/10g组织)。

2.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2,3]健康小鼠100只,体重13~15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l/10g,1次/d,连续7

实验第1天动物均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液0.2ml/只刺激动物免疫。实验第8天,摘取动物眼球取血(不加抗凝剂),离心3000r/min,10min;所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稀释血清lml,加入5%鸡红细胞液0.5ml,10%补体0.5ml,混匀;在37℃水浴温育30min,0℃冰水终止反应。将上述液体离心,3000r/min,10min;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40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以OD值大小反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高低。

2.5实验数据处理采用SASS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结果

3.1消水散促进结核性胸水消退情况结果见表1。胸腔镜和胸膜活检的病理发现50%~80%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结节,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袭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并产生胸腔积液[4],这成为胸腔内注入结核分枝杆菌以建立结核性胸膜炎的动物模型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减毒活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注入大鼠的胸腔内,试图建立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腔积液的实验性动物模型,再给小鼠分别灌胃消水散、盐水及呋噻米后,以观察其对胸水消退的程度。实验结果显示,消水散3种剂量均可加速结核性胸水的消退(P<0.05);其中以小剂量的消水散效应稍微优于其它两种剂量。表1消水散促进结核性胸水消退实验结果(略)

3.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情况结果见表2。3种剂量的消水散均具有一定的抗慢性炎症作用;小剂量的消水散抗炎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该实验与上述实验均未呈现消水散的量-效关系,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不清,可能与中药方药具有最适治疗剂量有关。表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实验结果(略)

3.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在有关免疫功能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连续给动物灌服消水散,可以增加幼小动物胸腺、脾脏的重量系数;在增加胸腺重量系数方面,大、中剂量的消水散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增加脾脏重量系数方面,3种剂量的消水散有一定作用趋势;这表明消水散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表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略)

3.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4。血清溶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消水散可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中剂量消水散作用更加显著,意味其具有体液免疫增强功能。表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影响实验结果(略)

4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回升趋势,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是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敏状态的机体胸膜所引起的胸膜炎症,可同时伴有或无明显的肺部结核病灶[5]。迟发性超敏反应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机体免疫力低,变态反应不很强时,可发生干性胸膜炎;若机体免疫力高,变态反应很强时,则可发生渗出性胸膜炎,产生胸腔积液,即结核性胸水,量多少不等,为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少数为血性。大多数结核性胸水在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下,疗程内可完全吸收治愈,但仍有许多病人会出现胸水吸收慢、吸收不彻底,乃至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导致胸膜肥厚、胸廓塌陷,给病人带来痛苦。

结核性胸膜炎在中医则属“饮证”范畴,名曰“悬饮”,多由中焦阳虚,不能温阳化水,以致水饮内停,水气凌心射肺而致[6]。消水散系由生黄芪、丹参、云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等中药组成的方药,具有利水渗湿、补益气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结核性胸水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根据该方药的功效主治,从动物实验角度观察该方药的有关药效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消水散具有良好的加速结核性胸水消退、一定的抗慢性炎症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M].1994:60.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

[3]王树荣.中药药理实验[M].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57.

[4]李嫣红,谢灿茂.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2,29:373,376.

结核性范文篇9

关键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治疗

一、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其中婴儿1例,学龄期10例。全年散发,冬季发病率最高。20例中有明确结核病史15例(75%),曾患脑外有2例误诊,说明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确有一定困难。复习有关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本人认为小儿结脑有以下特点:

(1)婴幼儿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前驱症状不明显,年龄愈小症状愈不典型。本组14例<11岁的病例均是急性起病,3-5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起病初期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突出,掩盖了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易造成误诊。

(3)呕吐发热明显,头痛并不常见。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准确了解病情。

(4)意识障碍、感染、能力差,常常表现为尖声高叫、皱额蹙眉。临床表现颅神经损害及抽搐明显且出现的早,来院就诊,占此组病例的63%。

二、辅助检查

2.1脑脊液检查压力测15例,其中12例升高,外观清或微混,白细胞数(50-1080)106/L,12例,分类以淋巴为主例,蛋白0141-1107mmol/L、糖0148-2196mmol/LM,10例。汤和氯化物均低者14例,占本组病例70%。全部病例均作图片,耐酸染色找结核菌。10例静置留膜涂片阳性,10例高速离心沉渣厚涂片阳性,两者均阳性4例。全部病例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一般细菌培养均阴性。

2.2X线检查15例示原发型肺结核,5例粟栗性肺结核。

2.3结核菌素试验查18例阳性。

2.4CT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处于浆液渗出期,随后纤维蛋白渗出增多,造成颅底蛛网膜粘连,导致脑积水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的发生率较高,出现较早,此时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我院18例结核患儿行头颅CT扫描可有阳性发现。我院18例结脑患儿头颅CT扫描,有脑积水者8例,占44%。

三、讨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要有高度警惕性,对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以及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儿,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对可疑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和结核病接触史,仔细查体以发现其他部位结核灶,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脊液化验,以明确诊断。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变化,对脑脊液表现不典型者要定期复查,脑脊液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典型变化者即可确诊。CT对本病的诊断及判定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四、治疗

4.1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联合、足量、系统的抗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处于浆液渗出期,此时利福平、乙胺丁醇易通过血脑屏障及脑组织。一旦错过时机,纤维蛋白的渗出增多,颅底蛛网膜粘连,抗痨药物就不能发挥作用。本组有2例因就诊较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有后遗症。

4.2急性期一般采用联合、足量用药。异烟肼是最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剂。对氨基水杨酸对结核菌仅有抑制作用,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不宜使用。所以一般利用异烟肼、链霉素,再加用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中的一种,构成三联,能取得较好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

4.3控制症状后仍需用药12-18个月,至少1年,免复发。本组3例因控制症状后带药出院。未坚持用药而无效者可以使用异烟肼25-50mg,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公务员之家

4.4本组20例患儿均用激素。先用氟美松静脉滴注,病情改善后停止使用。后改为口服强的松,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2-3个月停药。

参考文献:

结核性范文篇10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抗体测定诊断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98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59例.年龄在1岁—80岁间。论文百事通其中:1-10岁5例;10-20岁15例;20-40岁32例;40岁以上46例.1-30岁者多为急性起病,30岁后多为慢性起病。

1.2方法

对入院初诊考虑有结核病倾向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结核抗体测定,对结核中毒症状明显但初次测定结核抗体阴性部分患者,于2周和4周后再次测定结核抗体。该组患者入院初诊考虑:肺部感染18例、支气管扩张症13例、浸润性肺结核20例、结核性胸膜炎33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脊柱结核3例等。

二、结果

98例住院患者血清结核抗体初次测出阳性为53例,2周后测出阳性为64例,4周后测出阳性为70例.接合患者胸部X线及肺部CT、结核菌素试验、胸腔积液测定及临床表现,本组98例入院患者最后诊断:原发性肺结核3例、浸润性肺结核24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空洞性肺结核10例。陈旧性肺结核5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心力衰竭3例、肺部感染9例、支气管扩张症10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

三、讨论

3.1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与2型糖尿病的上升及耐药结核菌的增加,全球结核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全球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WHO认为控制结核病已是当务之急。但现代结核病症状交叉、隐蔽,导致漏诊、误诊时有出现。临床对肺结核的诊断方法提出更高要求。

常规方法的抗酸染色镜检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培养结果虽可靠,但耗时长,需3~8周,且阳性率也低。结核菌素试验的影响因素较多,存在假阴性等问题。

3.2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减损而体液免疫亢进,血液及其他体液中结核抗体(主要是IgG)升高,应用ELISA检测结核抗体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LAM是细胞壁重要组成成分,结核菌的LMA含量比其他分枝杆菌的含量高许多,以分枝杆菌菌壁特有的LAM为抗原,检测体内针对LAM的IgG抗体(LAM-IgG),被认为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但在临床上结核抗体测定也需与临床结合,可有假阴性出现,该组患者中有5例抗酸杆菌痰涂片阳性,但结核抗体初次测定为阴性,经追踪检测后2例转为阳性,仍有3例为阴性结核抗体假阴性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感染时间短,尚末形成LAM的IgG抗体(LAM-IgG);

3.2.2免疫损害者:指原发免疫缺陷性疾病及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者;

3.2.3极度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于老年患者及重度营养不良婴幼儿;本组75岁以上老年患者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PPD)均为阴性。本组病例中有2例重度营养不良婴幼儿结核抗体一直为阴性,其中一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结核治疗后均好转;

3.2.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合并结核者,本组病例中收治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者有4例结核抗体为阴性,4例结核抗体阴性患者有2例酸杆菌痰涂片阳性。追踪复查结核抗体一直为阴性。wWw.gWyoO

3.2.5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本组1例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但结核抗体为阴性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也不能就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需接合临床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结核抗体阳性,但接合胸部平片、肺部CT及临床表现,不考虑活动性结核,予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本组资料显示,结核抗体测定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仍需密切接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方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陈健.万康林.杨娟等: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