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5:20:20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范文篇1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统计资料显示,在项目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在实施阶段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显而易见,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实施之前的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决策是决定因素,而设计则是关键因素。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预算额内,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目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1编制投资估算的必要性

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投资估算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因此,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

2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只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小,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应从设计抓起。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利用各种指标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并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使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限额设计使工程造价部门专业人员深入设计阶段,与设计人员密切配合,为设计的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控制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设计过程充分的分析数据,设计常出现的为了确保安全设计都大过于保守,造成投资增加。应做到对方案仔细考虑,对方案进行优化,降低设计的安全系数,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结构尺寸,降低造价。

(三)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长,政策性变化大,材料设备价格及市场供求波动大等等。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机和现场经济签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

2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的预算

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的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

3深入现场,收集和掌握施工有关资料

在工程施工过程,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观察看施工情况,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并为最终的工程总结算提供依据和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承发包阶段与合同价款的确定

实行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实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可择优可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规范价格行为,使建设工程投资更加趋于合理。

工程造价部门或相关咨询单位在接受业主的委托下协助业主进行招标工作,选择技术过硬、资质符合要求、信誉和服务良好的承包商承担施工任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审计。准确进行工程计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时处理工程索赔、认真按合同进行支付工程款。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就是要控制合同价。工程合同价的突破,主要在于变更工程,但是,每个工程项目,或多或少都会有变更工程发生,因此,控制合同价必须首先控制变更工程。

(四)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结算

竣工结算是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工程造价部门在这个阶段中:(1)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与承诺条件等。(2)要检查核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要进行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要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隐蔽工程量要与竣工图一致。(3)要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变更要有经原设计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竣工结算。(4)要现场按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的核实。(5)要做到严格、合理、公平、公正。

总之,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的确定与全过程管理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造价咨询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设项目范文篇2

(一)前期规划重视不够,影响项目申报成功效率。一般要争取到涉农项目的前提,首先是要进入上级规划。如农村河道治理、排涝、抗旱水源等单项规划提前2-5年申报,但部分镇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储备项目,也没有集体研究,多由工作员草草上报,常出现漏报、错报,导致项目规划不深、不全、不科学,影响规划申报的成功率,进而直接影响后续项目的争取。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上级下达规划编制任务时,要求上报就只有几天时间,时间非常紧。主观上是缺乏规划延续性,前期工作做得不够。部分镇的领导变动频繁,现任领导只办眼前见效益的事,不顾长远规划,不储备项目;有的认为前期工作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怕万一上级没有批准,造成浪费。

(二)项目整合协调困难,涉农资金聚集效益不高。尽管我县出台了涉农项目整合管理办法,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以部门利益优先,有时因时间紧迫存在项目上报后才向县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并未有效整合。农业、农综、国土、水利等涉农建设项目在规划时没得到相应整合,导致在项目实施时,只是简单的集中投入,出现重复建设,没有充分发挥项目效益。比如新增1000亿斤粮食能力、小型农田、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都涉及修建农村公路,但是在项目村实施时,仅按某类项目的标准规划设计,没有进行实质整合,结果修建出来的通村公路基本是3-3.5米宽,路面厚度不够,通行力、承重力差,不利于项目村的长远发展。

(三)无视招标投标法规,规避招标时有发生。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公路建设中,有的镇政府借有农民出资,就肢解工程,将路基工程与路面工程分开实施,路基部分不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只对路面工程的结构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公开招标,结果一条公路由两个施工企业承建,工程质量责任很难划清。再如有的涉农项目,借采用民办公助不招标为由规避招标,但是这部分项目农民根本不愿出资,更没有投劳,工程建设内容大大缩水,工程中使用的资金全部是财政资金,没有对工程预算进行财政评审,就由镇、村采用所谓的竞争性谈判确定承包人。又如有的镇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时,化整为零,将几百万的项目划为若干个几十万的项目开展竞争性谈判,且中标单位基本为一家。

(四)建设各方履职缺位,项目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1、设计单位不到位,工程变更超投资。有的勘察设计单位没有全面踏勘现场,对现场掌握不够,加之部分项目要求完工时间紧,导致设计阶段时间有限,造成初步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设计质量不高,如东线二期供水工程存在一套设计图纸中有多处错、漏、缺项等问题,也没有及时修改完善,导致施工过程中不断变更调整。有的设计单位的人员水平有限,只设计项目本身,没考虑项目周边实际情况。如堤防建设设计时只考虑防洪,没综合考虑场镇建设、环境打造等因素,在实施时变更较多,导致增加工程投资。

2、监理单位不到位,“三控两管”形同虚设。监理单位主要职责是“三控两管一协调”,但目前涉农项目监理履职缺位严重,主要表现一是项目总监不到位。中标单位的总监工程师应驻项目地监理,并实行押证监理,但有的总监1人监理多个项目,也有的总监从未到过项目地,存在转包现象。二是监理人员到位差。投标文件中承诺到现场的监理人员7、8个,实际到项目现场却只有1-2个,到位的监理人员存在专业不对口,甚至有的没有监理资格。如2013年在玄滩镇实施的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长期只有1人,且更换了3次。三是现场监理人员不负责。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监理过程中不负责,发现问题且处理问题能力差,经常是业主没有发现问题,监理就装聋作哑,还常站在施工企业角度考虑问题。

3、施工单位不到位,违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工程转包较为常见。在涉农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挂靠投标屡禁不止,经常是“企业出牌子,私人老板出钱,农民工干活”。尽管企业投标时派建造师出场开标,但中标后,就基本看不到投标文件承诺的建造师到项目现场。有的项目实际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一个是投标文件承诺的人员。部分项目仅有1-2个管理人员,将工程全部按段、分类别交由“小包工头”承建,违法分包、转包行为较为普遍。二是隐蔽工程签证很不规范。表现之一签证要素不齐全,有的隐蔽工程签证缺少一方甚至两方的签字,有的只有公章无相关人员签字,还有的签字人员无单位授权和资质。表现之二签证时间滞后。有的施工单位在项目完工后才将隐蔽工程签证提报,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仅凭事后回忆搞突击签字。表现之三签证的工程量不完整,有的施工单位只提报增加的部分,对于减少则只字不提。表现之四签证内容与实际不符。施工单位往往借助签证隐蔽性高、难以求证的特点,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如将隐蔽工程中的条石换成片石。三是工程质量不高。有的企业认为涉农项目质量差点,也出不了大的安全事故,大不了在质量缺陷责任期内重新作,因此对施工质量就更不重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用不合格的管件代替优质管件,用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等。四是施工组织不力。有的施工企业进场,仅有少数工人施工,干干停停,投标文件承诺的机械设备不到场,未见到紧张有序和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导致工期延误,甚至影响项目区的农业生产。

4、建设单位不到位,项目内控管理不力。建设单位履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办事拖拉效能低下。立项、投资文件下达后,编制初设、实施方案、施工图、预算用时经常达几个月,影响项目的推进。约80%的涉农建设项目不按竣工后3个月送审计的规定,竣工验收1-2年后才送审计,审计时项目已局部破坏、甚至又在项目区实施了新项目,项目交叉,造成审计复核难度大,准确性差。二是不重视项目建设程序。有的建设单位认为涉农项目对环境影响小,就不办环评相关手续;有的项目中标企业没有按招标文件缴纳履约保证金,建设单位就与施工企业签定了施工合同;有的项目存在施工企业先进场,后补签施工合同;有的建设单位不办理施工许可证,直接同意施工企业进场。有的建设单位对工程变更政策不熟悉,直接同意工程变更,导致工程进入审计环节时,才申报工程变更。有的项目在建设之初或建设过程中擅自调整建设规划,改变实施方案,项目区内将A地内容调整为B地实施,或超过项目区实施,还有的甚至改变建设内容,本该安PE管改为异地修路,本该建囤水田的改为建山坪塘等。三是纵容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行为。有的业主不对中标企业的人员实施押证施工,听任中标企业更换项目班子中的人员,对不是投标文件承诺的人员到现场参与管理项目,不进行制止,也不报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这也是造成工程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投标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四是现场代表监管乏力。有的项目现场代表人数过少,现场代表不能保证全面监管项目现场,自身对工程技术又不太懂,过分相信监理人员,对施工企业提出来的工程变更、隐蔽工程都认可,提不出反对意见;现场签收工程量基本没有核减,更有甚者将其他已实施的工程计入本次项目,伙同施工单位冒领工程款;对施工方造成的延误工期,也不按违约处理。在竣工验收时,施工方的竣工相关资料没有收集齐全,就组织并同意了验收。在结算送审计部门审核前,不督促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按合同要求编制和上报结算,不认真做好审查核对工作,直接交给审计部门审核。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主体不明。有的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业主单位第一责任人制度,认为项目各个环节都有部门在监管,应由相关部门负责,缺乏“谁建设、谁负责”的意识。

(五)职能部门监管缺位,分段监管不能形成合力。涉农项目的管理部门有发改、财政、审计、纪检及项目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多头监管或各管一段的现象,部门责权划分不明确,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有的项目主管部门注重项目争取、资金安排,对项目具体实施完全交给镇政府,导致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工作缺位,根本没有跑完项目区,对项目建设内容、子项目的地理位置等不清楚,没有全面掌握项目情况,这是造成部分镇能够虚报项目,套取项目专项资金的原因之一。

(六)配套资金不到位,工程内容存在弄虚作假。一是虚列农民自筹资金支出。民办公助项目除修建通村水泥路时部分村民愿意自筹资金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民根本不愿意自筹资金。为完成这类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在实施项目时,均是在农业局领取由省财政厅监制的农民筹资筹劳专用收据,按照项目完成后决算的数据补填收据,并由村民委员会制作村民筹资筹劳花名册找农户签字来作为入账的依据,实际上农民筹资筹劳部分都是虚的,这为我县民办公助项目的实施埋下了很大的风险。二是乡镇配套资金不能到位。乡镇为了争取项目资金,必须承诺配套资金,但实际上又拿不出钱来配套,就只有在项目工程数量、质量和与施工方签订合同的价格上做手脚,特别是在一些隐蔽性工程上更为明显。也有的利用项目整合之机,用已实施的水利项目,冒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套取国家资金。

(七)后期管护缺落实,工程效益发挥不理想。涉农项目后期管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县、镇两级财力又无力匹配管护资金,加之镇村社“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涉农设施一般建成验收后便顺其自然,效益发挥较差。产生的原因一是产权归属不明晰。目前,多数涉农工程项目只是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提及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属问题,但在建成后未落实。二是管护机制不健全。项目后期管护虽然已逐渐纳入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但项目实施单位大都粗糙编制管护措施或管护制度,并未具体落实,导致部分项目工程管护出现“空位”现象。

二、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项目规划,做好项目储备。一是各部门要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根据本行业发展实际和需求超前谋划项目工作思路,编制专门的中长期发展项目建设规划,突出规划先行的理念,提前介入,争取规划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避免项目争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全县项目建设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二是县财政及各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适当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全力支持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土地整理、农村公路、河道防洪等有条件的涉农项目均应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对筛选确定争取的项目,以高质量的项目前期工作为基础,再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切实提高项目争取的成功率,逐步形成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

(二)完善资金整合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采取以县为主、以规划为核心、以预算编制为源头的方式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制定方案、统一资金对接,由县财政制订完善涉农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中介机构管理,服务涉农项目发展。为防止勘察、设计单位因勘察、设计遗漏等原因导致造价,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扣留合同金额的30%作为履职保证金,建设单位根据其具体履职情况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予以考核支付,若对项目投资影响较大的,将勘察、设计单位列入“禁入名单”。凡购买造价、咨询、财政评审中介、工程质量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中介服务,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服务过程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严格执行“四制”,加强涉农工程建设管理

1、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根据“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项目法人必须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负责。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实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应当视同项目法人。推行与项目法人代表人签定《项目法人责任书》,项目法人代表人应依其职责对本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建设单位主要领导是项目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整个项目的廉政工作负总责。

2、严格招标投标制。凡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必须招标项目,应当公开招标。对违反规定不招标的,必须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特别要杜绝“只公助、不民办”项目的不财评、不招标行为。

3、严格合同管理制。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必须实行合同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加强对中标人履约情况的跟踪、考核,对不能够履约的中标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

4、严格质量监理制。监理人员应持证上岗,按监理职责履行义务。县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建立完善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行为规范的相关规定,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认真履行职责或与施工企业(中标人)串通虚报工程量的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

(五)规范工程签证行为,严格竣工验收报审。一般现场签证均由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或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负责,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基建管理程序以及各项费用的划分原则,把握住哪些属于现场签证的范围;哪些已经包含在施工图预算或设计变更预算中,不属于现场签证范围。其次,遵循准确无误、实事求是、现场跟踪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签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并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建设单位按规定在项目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编制完成结(决)算后,报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在竣工决算未获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

(六)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责任追究机制。项目建设单位是资金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有项目资金要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做好各项财产物资采购的原始登记,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表。项目建设单位按程序和合同约定分别向财政部门申请拨付建设资金,财政部门按“计量支付原则”拨付工程进度款。计量支付应采用委托跟踪审计机构审核或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管理工程人员审核的有效数据及相关配套资料确定。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涉农资金管理列为党委、政府、部门年度农村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贪污、截留、挪用、违规列支涉农资金和对涉农资金管理不力等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追究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

(七)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根据各涉农工程项目不同特点,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制定完善项目后续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通过安排专项资金、一事一议集资、承包租金等多渠道筹资,落实管护资金,用于项目后期维修、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对涉农建设项目建后管护设置效益巩固奖,促进项目的建后管理。

(八)建立后评价制度,全面评价项目效益。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对重大涉农投资项目在交付使用三个月后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论报告县政府。对涉农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与以后的各镇项目申报挂钩。全面评价项目实施后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比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的差距,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经验、吸取教训,为改进以后项目决策、管理及监督提供经验。

建设项目范文篇3

一、审计的范围

经市计委批准下达的新建、扩建等基本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根据竣工验收办法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其竣工决算必须经过审计。凡未经审计的竣工项目,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单位不予验收,不能办理财产移交手续。

二、审计的主要内容

竣工决算是竣工项目投资效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竣工决算审计以资金来源与运用是否合规合法为重点。其主要内容是:

1、审查竣工决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项目建设是否按批准的概(预)算内容执行,有无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有无重大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3、审查"交付使用财产"是否真实、完整,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有无乱挤乱摊成本、提高造价的问题;核实在建工程投资完成额,查明未能全部建成的原因。

4、审查"转出投资"、"应核销投资"、"应核销其他支出"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合规,有无虚列、转移投资的问题。

5、审查尾工工程。有无将新增工程列作尾工工程,有无自行消化投资包干结余的问题。

6、审查结余资金和物资是否真实完整,帐实是否相符,有无隐瞒、转移、挪用和流失等问题,有无压低库存物资单价,隐瞒库存和虚列欠款等隐匿结余资金的问题。

7、应收、应付款项是否认真清理,及时结清。有拖欠款者不能进行竣工验收。

8、审查基建收入的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有无隐瞒、截留、转移收入的问题,是否按规定计算分成、上交或还贷;留成是否按规定分配、使用和交纳"两金"。

9.审查投资包干结余的分配是否合规,有无将未完工程的投资作为包干结余参与分配等问题。

10、审本竣工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11、审查有关税费是否足额上交,有无长期拖欠和偷漏的问题。

12、根据审计资料,从物资使用、工期、工程质量、新增生产能力、单位产品成本、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回收期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投资效益。

13、其他需要审计的问题。

三、审计分工

市审计局根据市计委下达的年度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计划和市计委切块下达各主管局的基本建设计划中的竣工项目以及国家各部委对口下达的有地方投资的基本建设竣工项目,制订年度竣工决算审计计划。除纳入市审计局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以外的竣工项目,全部由市审计局直属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四、审计方式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初验结束后,必须及时报告市审计局。市审计局和有关审计事务所根据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有关法规和现行财经制度,采取就地审计方式,按审计程序实施审计。

五、几点要求

竣工决算审计是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竣工决算审计监督,对加强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保护国家利益和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求:

1、各被审计单位应向审计组如实提供必要的文件、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初设计,修正总概算及其审批文件;项目总承包合同、工程承包合同、标书,工程结算资料;历年基建投资计划、财务决算及批复文件,工程项目点交清单、财产、物资移交和盘点清单,银行往来及债权债务对帐签证资料,根据竣工验收办法编制的全套竣工决算报表及文字报告等。

2、市直各有关委办局应及时向审计机关报送年度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计划。

建设项目范文篇4

关键词: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来对加油站建设后评价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来完善当前状况下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

1什么是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的是在加油站建设好以后对这个工程进行评价。后评价阶段是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后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整个工程的目的,效益以及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后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在不断地探索中找不足。吸取教训,加以改正。

2我国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现状与建议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才有了后评价工作,由于我国加油站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可从从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我国后评价工作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质量方面还有待完善,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针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从不同的工程建设中吸取经验,提高我国后评价的水平。调查国家的大型建设项目,分析其经济效益,方便日后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开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总结经验,以推动我国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的后评价工作应结合以上三点建议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水平。

3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加油站科学化的发展。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在2005年建立的,经过不断的计划、组织、实施,后评价工作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并已经在我国进行了全面的开展。后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对工程的设计、工程的生产运营情况以及生产效益等内容作出具体的评价。并从项目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之处,使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4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加油站工程建设后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4.1逻辑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复杂逻辑关系以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其中的关系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这些联系中,将会看到制订出的一系列计划,便可预测出该项目的结果。4.2对比法。对比法指的是工程项目完成以后,将完成的结果和预期计划的结果相对照,从中找出差距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在今后的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中能避免此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5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实施

加油站建设项目后评价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体系,方可实施,在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工作中,应遵循一套合理的程序来进行,这个程序主要分为七个阶段,下面,就从这七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5.1提出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并根据所规定的要求,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评价计划,为以后的评价工作提供参考。5.2准备工作阶段。在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准备工作阶段,首先应该对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例如:建设项目总工程的大小,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项目建设的地理位置等,将这些内容逐条进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5.3对相关的指标进行选择。对于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国家都制定出了一定的参考标准,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参考这些标准并结合整个加油站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这些标准时,应考虑到项目的效益,项目的影响因素等。5.4材料的搜集。在进行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全面的搜集资料,制定出想要调查的内容,并找出想要进行调查的对象,研究出合适的调查方法,再进行社会调研,此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进行调研的区域一定要广泛。搜集所有和建设项目相关的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的预测。5.5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在资料搜集完毕后,应对所搜集到资料的后评价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影响加油站工程建设的因素,发现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正。5.6报告的撰写总结资料分析的结果,撰写出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报告,并对一开始所制定出的计划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合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5.7结果与反馈将撰写好的报告提交给上级进行审查,及时的进行反馈并加以修改。

6结束语

我国加油站的数量不断增多,就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加油站工程建设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来发现当前状况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使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管理制度有所提高,为今后的加油站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田中山.加油站投资项目效益评价方法探讨[J].河南学,2010,28(03):374-378.

[2]杨锡云.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2):196.

建设项目范文篇5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进行的国家建设项目以及有关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与国家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财务收支,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建设项目,是指本省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政府设立的专项建设资金、国家统一借贷的建设资金、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即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省属、国家建设项目本省投资超过50%(包括控股或实质拥有控股权)的重点建设项目,由省审计机关组织审计。

只有一个投资主体的重点建设项目,由管辖该投资主体的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有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的重点建设项目,由管辖其中投资比例大或者实质上拥有控股权的投资主体的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对审计管辖范围不明确或有争议的,由省人民政府审计机关组织审计。

第五条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管辖范围内的重点建设项目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也可以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项目,但对同一审计事项不得重复审计。

第六条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应加强对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中介机构对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质量的监督管理。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后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中介组织的审计结果。

第七条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对国家建设项目总概算或概算执行情况、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国家建设项目未经竣工决算审计的,计划、财政、建设及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基本完工、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完成后,及时告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审计机关应当在1个月内下达审计通知书。

第八条对国家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资金运用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

(二)项目资本金、资金来源渠道及到位情况;

(三)建设用地征用情况,征地拆迁费用支出和管理情况;

(四)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和场地平整等前期费用支出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对国家建设项目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设计总概算(预算)审批、执行情况,调整概算的审批、执行情况;

(二)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方面招标投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情况;

(三)建设项目合同签定、履行情况;

(四)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到位和使用情况;

(五)建设成本及财务收支核算情况;

(六)工程结算情况;

(七)建设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采购及管理情况;

(八)建设项目各种税费的计提和缴纳情况;

(九)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对国家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有关内容;

(二)竣工工程决算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的真实、合法情况;

(三)建设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核算、设备投资核算、待摊投资的列支内容和分摊、其他投资列支的真实、合法情况;

(四)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合法情况,各项结余

资产的情况;

(五)建设期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使用情况,投资包干节余的分配情况;

(七)尾工工程项目和资金预留情况;

(八)对建设项目效益进行评审;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下列与项目财务收支有关的情况,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予以调查,必要时应当协调调查:

(一)违反规划、土地、拆迁、招标投标、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

(二)建设资金筹集涉及非法集资、摊派或收费行为的;

(三)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四)未有效实施工程质量管理的;

(五)其他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违法、违纪行为。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因前款各项情况而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协调调查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审计机关查清与国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有关的事实。

第十二条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取证10日内,应认真核对,签署意见,超过期限,未签署意见的视同认可。

第十三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在建设项目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属于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建设项目范文篇6

一、适用范围

镇人民政府所属企事业单位、行政村等以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投资10万元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大修、装饰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环保、园林绿化、河道整治疏浚、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

1、200万元(含)以上项目招投标

镇招投标办公室协助建设单位将项目资料上报至区招投标管理部门,由其办理招投标事宜。

2、10~200万元项目招投标

由镇招投标办公室办理招投标手续,其中总投资30万元或300平方米以上(有报建手续)的项目由建设单位到区招投标管理部门进行发包备案。

二、手续申报

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由建设单位办理,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将各类资料上报至镇招投标办公室。建设项目招投标需满足下列条件:

1、工程项目已报建或经职能部门流转领导批复且列入招标项目。

2、初步设计(方案)已批准。

3、有相应的资金或资金来源已落实。

4、有施工招标所需的技术资料。

5、招投标申请报告。

6、与招投标相关的其他资料。

建设项目如需到区招标办备案,建设单位应办理好立项、报建、方案批复、规划许可等各项手续。

三、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投标单位的组成

1、编制招标文件

建设项目进入招标平台,建设单位除提供图纸、工程量清单等各类资料外,还需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招投标单位编写)。招标文件由工程概况、招标范围、工期要求、质量安全要求、投标注意事项、招投标日程安排、评标办法等内容组成。招标文件经招标办审定后,建设单位盖公章,招标办加盖备案章。

2、投标单位的组成

为了更加充分体现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加强本镇招投标的竞争性,鼓励各施工单位参与,凡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均可参加投标。

⑴投标项目的分类

①工程造价在40万元(含)以下且无完善招投标资料的项目,采取建设单位推荐1家和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3~4家投标单位。

②工程造价在40万元以上且有较完善的招投标资料的项目,在本镇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投标。

⑵引进镇外施工单位投标

引进镇外的施工企业,扩充土建类的施工企业库。招标时,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符合公开招投标的,可邀请镇外企业参加投标。如镇外施工单位中标,需挂靠本镇指定企业,以确保税收落地。

⑶特殊项目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如:广告牌、不锈钢、电子监控系统等)的项目,本镇企业资源较少、可选择性较小时,根据实际情况由招标办与建设单位协商后指定不少于3家投标单位。

四、回标与评标

1、评标委员会的组成

开标的前一天,由招标办组织、纪委监督、建设单位参与,从本镇或区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根据项目规模确定)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参与工程的评标。

⑴建设单位1名

⑵政府职能部门1名

⑶评审专家库3~5名

2、回标

投标单位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将投标书密封送达规定地点,逾期送达的,视作弃权。

3、开标

招标单位于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开标会议。开标会议在纪委监督下,由招投标办公室组织当众开标。

投标单位因弃权或投标书无效造成有效投标单位少于两家时,作流标处理,招标单位重新组织招投标。

4、评标

评标时,评标委员会在纪委监督下,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评标,并写出完整的综合评标报告,由评标委员会和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由招标办和建设单位签发中标通知书,并通知未中标单位。

5、评标方式

⑴有标底评标:根据工程特点和建设单位需求设置标底的,在标底合理范围内,根据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和技术标进行评分。

⑵无标底招标,有标底评标:

①投标单位少于5家:取投标单位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标底(基准价),在其合理范围内,根据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和技术标进行评分。

②投标单位不少于5家:按照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的评标方式进行评标,合理低价中标。

⑶简易程序:对于个别建设项目因特殊情况而不能正常招标的,需填写简易程序审批表,经镇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可走简易招标程序。

6、监督管理

由镇纪委派员监督项目回标、评标和抽取专家的全过程。

五、资料归档

对于所有经过招标平台项目的相关资料,招标办都需予以归档。归档资料包括政府部门批复、招标文件、施工企业和评审专家名单、评分表、综合评标报告、各类资料签收表和签到表、中标通知书,以及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复印件等。

六、其他事项

1、投标单位原则上为本镇施工单位及税收落地本镇的镇内施工单位,部分特殊类型项目(不锈钢、广告牌等)除外。

2、在本镇范围内公开招标的项目,如施工单位无正当理由放弃参与投标,取消下一轮参与资格,以此激励各单位积极参与本镇的招投标工作。

3、建设单位不得将项目拆分后申报。

建设项目范文篇7

1.1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根据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社会定位和学生日后的发展,要加强几个环节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能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一是要完善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标准为核心的通识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其主旨就是培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具备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该专业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展开通识教育应用与训练工作,通过实际实训和拓展练习,发展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为专业技能、社会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二是要持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社会和企业对此专业的根本需求作为出发点,突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础素质,实现学生对未来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有效、全面的适应。三是要不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理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为核心,进行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开辟不同方向的实践理论体系,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实践视野,建立符合本专业和职业标准的新标准和新课程,使该专业学生能够更快地具备实习和实践能力,做到对此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四是要持续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岗位提升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开辟单独的职业岗位提升和发展的相关课程,通过理论和专业学习,扩展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认知程度,帮助学生建立起岗位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思维和认知基础,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日后的适应岗位、晋升发展提供稳定的思想和素质基础。

1.2完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实验和实践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特点、形成专业技能的重要路径。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突出实验实践这一环节,要形成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有效契合,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全面发展出学生86的实验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适应社会和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素质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一般由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岗位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等主要内容组成,贯穿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的始终。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展开实验实践课程,通过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使学生初步认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特点,形成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基础型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将所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际进行全面对比与沟通,建立起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和实际运用能力与素养。在教育教学的末期,要进行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使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更好地检验自身的学习,发展出个性化的专业基本素质,形成综合能力。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毕业时期,要以职业标准为前提进行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践,将建学生推向企业和实际操作环节,通过真实而全面地实验实践活动,检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加速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适应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学生专业与职业成长,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必须做好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投入更大的资源、精力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建设,将实践课程体系作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核心工程,以系统思想作为指导,扎实展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践工作,通过课程建设、方法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和实现对学生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1建立起与企业沟通的新体系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企业占据着基础和平台的地位,随着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建设企业正在加速产业升级和企业变革的进程,出现了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更多、更高的需求。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抓住现实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依托企业和社会,有效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使企业成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新基础,让社会成为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新平台,通过企业的教育、实践功能,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做到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保障。当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还要与企业一同进行以职业标准为核心的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利用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利用职业标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实践的水平,取得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和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局面,形成多维度沟通和多主体联合,真正形成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与外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与学生的新交互模式。

2.2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团队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团队作为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根据实践课程体系的安排,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成长和社会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要求为基础,建立起一支高效率、高效能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团队,以管理团队来制定、实施、监督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标准和环节,完善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实践的管理过程和细节,落实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教育的责任和任务。此外,管理团队还应该指导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要有社会化和战略性的眼光,要以《高校教育规划纲要》为基础,扎实进行创新和创业教育,应该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点,在既有课程体系内添加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理论和思想上的提升与突破,打造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学生应对未来、适应社会、提升自我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平台。

3结语

进行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具有战略性的系统工程眼光,又要尊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要在学生和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复杂关系体系中取得全面沟通和有效平衡,通过职业标准的实施建设出适应该专业发展实际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顺应整个行业对此专业的要求,做好人才培养,丰富管理工作内涵,加速建设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建华 葛贝德 马利耕 李林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建设项目范文篇8

第二条经营性土地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规划规划方案的设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

第三条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建设用地所在区域因城市规划调整对原规划设计有影响的;

(二)建设用地原有建设限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已批准的规划设计方案在12个月内尚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四)县政府确定的其他条件。

凡在经营性土地出让中明确约定的要求必建条款内容仍需执行,不得作调整。

第四条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调整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各项指标不得突破原方案中的上限控制指标;

(二)尚未开工建设的开发项目:调整后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平面布局、空间结构、交通组织、建筑外观、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应优于原审批方案。配套设施上应增设社区管理、服务用房,机动车停车(库)位在原指标基础上增加10%。

(三)已部分开工建设的开发项目:在原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基本维持原方案的结构布局。涉及为全体居民服务的公共设施指标不得缩减,位置原则上不作调整可适当优化,机动车停车(库)位在原指标基础上增加10%。

调整方案须向已入住居民公示征求意见。

(四)鼓励建设集中大型商业设施,缩减沿街小型商业(底层商业的商住楼式)。

第五条调整规划设计方案,按以下程序审批。

(一)建设单位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规划方案的申请,陈述调整理由和具体调整方案的设想。

建设项目范文篇9

关键词:建设项;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建议

建设项目因发生重大变动而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般称为变更环评或补充环评[1]。《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2]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二条[3]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规定: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4]。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不清晰、重大变动环评文件重新报批的时间节点不统一、重大变动环评文件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环评违法违规现象频发。规范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从源头预防因工程变动造成不必要的后续环境补救措施,对补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项目环评变更存在的问题

1.1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不清晰。201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相继了水电、水利、火电等24个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分行业给出了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的判定条件,但这些判定条件与环办〔2015〕52号文“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判定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出现错位。例如某高速公路设计变更使原来毗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由调整远离保护区,横向位移超过200m的路段累计长度超过原线路的30%,声环境敏感目标较原路由大幅减少,按照高速公路重大变动界定清单,此种类型可界定为重大变更,但工程变更并未加重生态环境和声环境的不利环境影响,判定为重大变动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不够清晰。而对于尚未重大变动清单的行业,在判定建设项目是否属于重大变动时更多地依赖于主观判定。重大变动判定标准不清晰,直接导致不同主体对同一变动事项的判定结果出现较大出入。设计单位、原环评单位及提早介入的验收调查单位,因为与建设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某种程度上不能客观判定工程变动是否为重大变动;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也因担心被行政追责而不敢作为,或偏严格作出判定,客观上加大了科学判定重大变动的难度。1.2重新报批环评的时间节点不统一。《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均明确规定,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其开工前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按照“未批先建”情形处置。但现实操作中,由于建设单位对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程序了解不足、界定项目是否涉及重大变更难度较大、工程建设工期时间紧张等多方面原因,加之生态环境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不完备、力度不到位、覆盖不完整,大部分建设单位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时变更工程已经开工甚至已经竣工,重新报批环评的时间节点实际上被扩大化,未批先建案例日益增多。例如环境保护部《关于不予批准大连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知》(环办函〔2014〕1666号)、《关于不予批准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磷煤化工基地年产50万吨合成氨变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知》(环办函〔2014〕1708号)等。同时,如何清晰界定重新报批环评和环境影响后评价也是制约环评制度有效落实的难点之一。《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从法条的规定看,重新报批环评的时间节点应当在原环评批准之后、项目开工之前发生重大变动的;后评价的时间节点应当是在项目开工后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环评文件情形的。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开展后评价的时间节点界定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该条款规定内容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明显不一致,导致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期间建设项目发生变更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缺位。1.3变更环评文件形式不规范。目前,国家有关变更环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变更环评的文件形式,例如生态环境部《关于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变动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7〕26号)、《关于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6〕127号)、《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213号)、《关于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异地新建工程(变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4〕93号)、《关于深圳市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的批复》(环审〔2011〕19号),同为工程变更重新履行环评手续的建设项目,分别出现了“工程变动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变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环境影响补充报告”等多种形式。变更环评文件形式的不规范导致了环评单位编制内容的差异化理解,涉及重大变动重新报批环评文件按规定应该是对整个项目进行重新评价,但是以“补充环评报告书”“变更环评报告书”或者“环评补充报告”出现时,容易误解为仅需对变更工程部分进行重新评价。目前,建设项目变更环评文件形式主要是根据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意见进行,尚无统一规定。综上所述,随着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方案的深入、选址选线受地质环境影响、市场因素变化导向等原因,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进行选址选线、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环保设施措施的调整、优化、变动,而涉及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对于重大变动判定标准、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时间、环评文件形式等的认识和理解并未统一,导致变更环评制度管理效能难以有效发挥。

2变更环评管理的建议

2.1清晰界定变更环评时间、文件形式。涉及重大变动的建设项目主要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原环评批复后,在工程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部分工程设计发生重大变动,整体工程并未开工建设,此类项目重新报批环评文件可在变动内容实施前完成;二是原环评批复后,工程设计阶段不涉及重大变动且工程已开工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因地质灾害、交叉工程、征地拆迁等客观原因导致过程中工程发生重大变动,此类项目因已开工建设,或因工期要求苛刻无法中间停工,工程开工建设前完成变更环评手续难度大。变更环评的时间按照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应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动的工程开工建设前,“未批先建”“未报先建”应依照新环保法作出相应处罚。然而这样“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与实际情况却不完全相适宜,建议分类别对变更环评时间要求予以明确,差异化管理变更环评也是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的具体体现。对于变更环评的文件形式,在原环评文件后追加变更二字较宜,不宜出现补充环评、补充报告等形式。2.2进一步规范变更环评分类管理。重大变动的界定原则中“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主观性较强,部分省份为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优化、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促进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制定了地方性重大变动界定清单及变更环评技术要求。例如,上海市环保局2016年10月了《上海市建设项目变更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工作指南(2016年版)》[5],江苏省环保厅2015年10月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评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15〕256号)[6],重庆市环保局2014年12月了《重庆市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界定程序规定》(渝环发〔2014〕65号)[7],上述省市都不同程度明确了不同项目类型不同情形重大变动的界定条件、界定主体及变更文件编制内容要求。建设项目变动情况的界定是变更项目环评工作深度的依据及决定性因素[8],否则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到一定程度才发现工程变更界定存在问题,对工程施工进度影响较大。目前建设项目涉及重大变动的管理是两端管理,发生重大变动的且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重新报批环评文件,其余则纳入竣工环保验收管理。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涉及重大变动但未导致不利环境影响显著的,以及不涉及重大变动但存在工程变更的情形,也全部纳入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还是需要以补充环评或者补充报告的形式将变更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报备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这些内容均需要在变更环评管理中进一步明确。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征求〈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界定及处理原则〉意见的函》(环办函〔2014〕479号)[9]中,将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按照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等4类11项进行管理,并规定输变电工程项目变更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原则为:(一)输变电工程变更如包括三项或三项以上重大变动的,应开展该建设项目的全面环评并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二)包括两项及以下重大变动的,应开展该项目的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并报批补充环评文件;(三)工程变更不构成重大变动,或虽界定为重大变动,但对环境影响是向有利方向变化的,可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并解决。上述文件根据不同情形明确重新报批环评、补充环评和纳入竣工环保验收的条件,笔者认为能较为有效地指导变更环境影响管理。基于建设项目存在工程变更的情况频繁且复杂,建议将变更环评进行分类简化管理,同时明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变更的责任界定主体,切实发挥变更环评的实际作用,而非流于形式。2.3明确规范变更环评重点内容。变更环评是建设项目发生变更前,依法对变更工程的选址选线及其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判断原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并根据变更工程增补环保措施。变更环评的重点是对工程变更前后的方案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以判断工程变更后的环境可行性,其难度往往较新建项目更大[1]。根据近年来建设项目变更环评的审批情况,总结出四个方面变更环评的重点内容,一是回答重新报批环评文件的原因,工程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情况应进行详细分析;二是论证工程变更的环境合理性,变更环评内容应对项目变更后现有工程情况做进一步梳理分析,明确工程重大变动前后整体工程的环境影响变化;三是重点把握重大变动工程选址选线环境论证、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四是重点分析重大变动导致环境保护目标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的变化,并对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与原环评文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目前环评“虚胖”、内容过多的弊病,本着优化环评文件内容、实现环评瘦身的管理目标,建议简化未变更工程的环评内容,对于未发生重大变动工程部分的环境现状及影响预测分析、已经开工建设未涉及重大变动的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以及已完工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等相关内容建议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后评价中落实完善。变更环评主要针对变更工程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是缩短环评时间周期的有利措施。

3结语

目前,环保部正在推动环评制度“十三五”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根据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变更项目环评依然是环保部门法律层面的行政许可事项之一,因此界定好建设项目环评的重大变动,抓住变更环评的评价重点,从源头做好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依然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管理,对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推动实现“十三五”绿色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目标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周鹏,谢永梅,刘磊,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1):49-53,93.

[2]新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Z].北京,2016

[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Z].北京,2017

[4]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EB/OL].2015-06-04.

[5]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上海市建设项目变更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工作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EB/OL].2016-10-21.

[6]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环评管理的通知[EB/OL].2015-10-25.

[7]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建设项目重大变动界定程序规定[EB/OL].2014-12-23.

[8]史亚飞.建设项目变更环评的几点注意事项[J].山东化工,2017,46(9):200-202.

建设项目范文篇10

【关键词】工业区;建设项目;行政审批

2018年是“作风建设年”和“实体经济服务年”。工业区企业反映较多、较集中的“审批报建难”普遍存在,企业“未批先建”情况更为突出。为更好地服务工业区非公经济企业向健康良性循环发展,本文对“审批报建难”问题和原因做出剖析,提出系列解决途径和对策。

一、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现状

一是已建企业向农民租地建设,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难。二是已建在建企业取得国有土地出让手续,未及时落实有设计资质的编制单位编制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图。三是已建在建企业正在编制和报批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图,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诃证。四是已建在建企业已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诃证,但尚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五是企业项目规划指标如消防间距、停车位、日照、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参数达不到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六是企业超土地红线、规划控制线建设。具体表现为围墙、厕所、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等建筑超红线。七是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构)筑物,擅自改变原审批的建筑设计方案内容和功能布局。八是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规划用途。如工业用地上建别墅、种果园、修培训基地、做风景池养鱼等。

二、审批难、报建难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缺乏审批和主动报建意识。企业只顾生产进度,忽略审批报建手续,对审批报建业务不积极不配合,不落实人员跟进,尚缺专门的业务报建人员。(二)业务不熟,高层重视程度不够。办证材料不齐全,业务不熟,不懂如何与部门沟通。高层不重视,业务员失去耐心,懒于勤政。高层过于重视,便是设法走捷径,不走正规程序办理。走了弯路,遇了阻力,工作反复,效果不明显。(三)先行建设行为与后期审批内容不符。因工艺需要,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构)建筑物;利用闲置土地和厂房随意新建、扩建或拆除重建等,实现自我新布局;随意增设蓄水池,改变隔离绿化带,改变厂区出入口位置,侵占用消防通道等先行建设行为,将对后期编制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图有不相协调的因素,必然给后期审批和报建带来难度。(四)审批部门变动。随着时间不断推移,规划审批发生5次调整和变动,每次调整和变动,接收部门对报审材料各有不同,而且要求更规范和完善。另外,各部门档案材料管理存在漏洞,部门之间档案材料移交也有难度。后面接收部门无法调阅档案材料,企业自身也无法提供档案材料。(五)证件时效性过期。企业拿地后,开工建设一部分,以后便是撩荒,存在“屯地”、“炒地”嫌疑。部分企业受资金和市场行情等原因影响,施工停建,而后复工,如此反复。还有企业在需要融资贷款时,想到补全“链条”手续,而发现证件过期无效。(六)政府工程影响到企业项目审批。园区引进人造岗石企业,距离龟石水库东干水利渠最近地方不足50米。为防护市民饮用水安全,政府启动工业区段明渠改暗管饮水工程。沿途涉及企业暂缓审批建筑设计规划方案和环评,待饮水工程竣工验收后予以批复。(七)招商承诺遗留问题没及时解决。相关部门外出招商,为留住稳住客商,帮助企业缩短建设周期,早日出效益,收回成本,事先承诺“先建后补”政策。“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将承诺抛之脑后,把问题留给了继任者,演变成建后难补难批。(八)企业违法占用农用地建设。企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租用农用地建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农民不同意转征,暂不能转为国有建设用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建厂房面临拆除,难以通过规划予以保留。土地权属不归企业,不能办理相关规划许可。已建建(构)筑物涉及土地挂牌出让,不能保证企业成功摘牌。

三、解决审批难、报建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如培训、会议,微信、新闻、媒体等,扩大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将政策法规、报建事项、审批流程等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单位以及园区各部门和投融资平台公司等,提高大众知晓率、参与率,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积极营造学法、懂法、依法办事、重视审批和报建的良好氛围。(二)项目前期做好前景分析和市场预测。投资需有计划,项目需有潜力。项目前期应做好市场供求、发展前景、总投资额、占地规模、资金筹措、原料来源和经济效益等预测与分析。项目投资规模应与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实际到位资金等相匹配。项目拿地要适中,不应片面追求过大面积,应合理适中考虑面积足够使用便可,有充裕资金,再考虑扩大规模。切记贪多求大,将企业发展备用地考虑进来。项目开工有时限,办理证件有期限。拿地后,开工应及时,证件应齐全,不应开工后才补“链条”手续。(三)及时编制上报《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禁止先行建设行为。编制设计方案时,各项参数指标应满足规划设计指标,不能满足的,应说明充分理由。项目建设前,应咨询规划主管部门,没有编制《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的,应及时编制上报。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停止建设,立即申报方案调整和专家论证。相关部门应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发现建设内容和行为与《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不符的,应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杜绝未批先建行为。(四)赋予园区规划部门行使县级规划部门审批权限。将规划审批权限赋予园区,有助于受理、初审、专审、规审、发证、验收、档案保存和调阅等,推进园区涉企投资备案、环保、规划审批一体化、便利化。应同时赋予园区收费权限、联合执法权限、处罚权限,还应给予相应人员、编制,成立相关股室、规划测绘院、综合执法队、政策法规室、档案室等,提高赋权后的承接能力和审批效率。规范审批事项、程序流程、内容范围和办事时限,接受上级部门指导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权力运行顺畅高效。(五)区别对待未批先建,合理处理后遗问题。未批先建原因层出不穷,或多或少参杂部分政府原因,应联合多部门核实,勘定分析前因后果,区别对待。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应由企业承担,不应一味纵容,以免今后监管变得杂乱无序,难以有效管理,造成不良示范作用。如果是政府原因导致,在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符合园区规划的,应尽可能免除或减轻处罚,不符合园区规划的应责令自行拆除,限期改正。(六)依法依规解决历史租地建设问题。解决租地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的征地补偿问题,应完善征地折迁及租地转征补偿方案,将地块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对地块上建(构)筑物,依照园区控规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影响园区规划实施的,应拆除的责令拆除;符合规划的予以保留的,应给予保留。核算征地成本,评估地上建(构)筑物价值,鼓励企业参与土地出让竞拍活动,缴纳意向竞拍保证金。如原企业竞拍成功,则补办土地不动产权证,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和总平图,补发规划许可证和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如原企业竞拍不成功,则由政府部门按核算的征地成本和评估价值给予补偿。原企业得到补偿后,仍可以向园区申请安排用地,参与土地招拍挂活动。(七)推进技术创新和加强监管。规划审批和施工报建工作效率低下在于报建的技术水平低,需要根据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为园区的报建工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要对报建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管。具体改进如下:相关职能机关应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同时研发园区企业厂房建筑工程报建工作的软件,让企业能够在网上进行在线报建,既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节约了大量的纸张,报建业务人员节省了不少跑腿,报建审核更简洁也更加规范化。对于自动化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园区的报建企业缩短报建时间,也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必要的监管,对于报建的规范化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职能机关报建的工作效率和进程也要进行必要的把控,切实提高报建的效率。(八)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园区企业厂房建筑工程前期规划审批和报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技术水平偏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提高对技术的重视度,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共享技术、智能办公技术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审批和报建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能节约更多的人力、物力,使工作的便捷性、科学性得以大幅提升。如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报建工作能通过网络在线完成,这样既能确保工作效率,同时也能规范建筑工程前期报建申请与审批的流程,有利于提高报建工作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项目从立项核准备案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权登记,大小事项共达100多项。审批环节之多、手续之繁杂,单规划审批、工程报建就达30多项。审批慢长、耗时费力,审批部门变动;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不配合,对审批业务不熟悉等“审批难”、“报建难”的主观、客观原因存在,只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什么顽疾。

【参考文献】

[1]文娱,钟书华.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持管理研究,2006,26(1):92~94

[2]陈晨.工业园区生态规划系统与ISO14000关系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

[3]柳雨霁.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

[4]许文来.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5]孙峥.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