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十篇

时间:2023-03-29 11:08:56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篇1

党的“十”胜利闭幕,会议文件有不少新的精神。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建设美丽中国。据此,我们从如何建设这个角度,来讨论十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想以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困境和出路来具体讨论这一问题。

1.发展光伏太阳能,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既有很强的针对性,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自从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就脱离了动物界,随着石化能源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到了今天,人类也面临着能源和生态危机的威胁。

与现有各种能源相比,光伏太阳能有着无比的优越性。石化能源终将枯竭,且污染严重,中国对外油的依存度已达57%;核能巨大,但核电安全是个大问题,切尔诺贝利和日本大地震的灾难令人毛骨悚然;水电取之不竭,但生态破坏问题难以解决,三峡大坝的争议和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风能也有条件限制,且高大风塔的安装和维修也有不少困难。而太阳能取之不竭,没有污染,且安装使用十分方便。这就使得太阳能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能源来源,也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的根本原因。

2.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近十年来,中国的光伏太阳能产业走过了一条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仅以无锡尚德为例,2001年1月,由施振荣博士创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产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2002年9月完成第一条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安装,最初的产能只有10MW,2005年达150MW产能,成为全球四大太阳能生产基地之一,2007年达470MW,2010年达1000MW,成为世界三大太阳能生产商之一,2011年9月28日,尚德成立10周年庆典,同时第四批项目竣工,产能达到2400MW,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其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光伏产业的先进水平,是中国首家通过TUV、IEC、CE和VC等国际权威认证的光伏企业。现有两个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位于无锡、洛阳、青海、日本长野及上海,拥有职工2万多人。

3.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困境

然而现在,光伏太阳能产业却遇到了巨大困难,陷入了危机。其原因有二:

一是政府主导下的盲目发展。自从政府把发展包括光伏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以来,各地政府蜂拥而至,大干快上,原来从事纺织、家具、电子、地产和传统能源行业的投资者,纷纷涌入,绝大部分都是低水平进入,缺乏自主创新。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0.7GWp,中国5.2GWp,占世界总产量的48.7%,2010年占50%,全球15.8GWp的产量中,中国达8GWp。2011年全世界光伏应用市场只有2900万千瓦,而中国的产能最低也在3000万千瓦以上。可见,盲目发展,产能过剩,是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是世界市场风云突变。2011年10月,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倾销幅度为18.32~249.96%,同时接受了14.78~15.97%的补贴。11月7日,美国国会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投票做出终裁,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与此同时,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且调查范围正在扩大。

据前不久报载,印度也对中国的光伏太阳能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问题在于,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其组件95%的市场在国外,其中欧美市场占70%。欧美的“双反”调查就使中国的光伏产业陷于灭项之灾。现在,95%的多晶硅企业和50%的组件生产企业已经停产,不少已经破产倒闭,一些相对较好的企业也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就以无锡尚德为例,其上市的发行价是每股15美元,融资1.97亿美元,最高时,每股92美元,现在跌到了1美元,市值从上市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现在的1.49亿美元。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改变,就要摘牌下市。

4.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前景

从一个方面看,光伏产业遇到了严冬,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光伏产业还是初升的太阳,正处于萌发的春天。

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来自美国和欧盟的预测,2050年欧洲光伏装机9亿千瓦,美国6亿千瓦,而中国的目标是2030年达到10亿千瓦,比2011年的制造能力增加30多倍。

光伏产业的技术经济前景也一片光明,低成本、高效能、规模化光伏发电前景看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从2008年的4元/度,降到目前的1元/度,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制定了1元/度的上网电价;专家预测2017~2019年光伏电价有可能达到与平价上网和常规能源竞争的水平。光伏发电的设备也大幅降价,逆变器是把光伏太阳能发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上网的重要设备,3年前的市价是6~8元/瓦,现在已经降至0.4元/瓦以下。

5.光伏太阳能产业的出路

现在,摆在政府和企业家面前的大问题是,光伏产业怎样走出严冬,迎接春天?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真正弄清楚并加以解决。

首先,国有化还是市场并购?

由于光伏产业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很多地方政府都插手光伏企业,因而,一出问题政府就出手相救,而救助的办法是国有化。2012年10月末赛维宣布,公司与江西恒瑞新能源公司签署了股权购买协议,后者同意购买此次增发前赛维发行在外的总股本约19.9%的股份,股价为每股普通股0.86美元,按照赛维总股本1.34亿美元计算,此次股权转让总价2300万美元。由于新余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恒瑞新能源40%的股份,显然这是一条国有化的解困途径。在此之前,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转让了51%的股份给东营市国资委。目前,国有化也是无锡尚德的选项之一。

不仅如此,不少论者也支持国有化的选择,认为四大国电公司实力强大,资金雄厚,国有化不仅可解光伏产业的燃眉之急,而且有能力支持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国有化虽然是光伏产业摆脱目前困境的一个途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光伏产业的危机,是阻碍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四大国电公司也都在搞光伏产业,其投资大大超过尚德,为什么搞不过尚德?其实,在这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中,国电的低效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二是国电公司在传统能源和发电领域是龙头老大,依靠传统能源和发电,其日子过得很好。在饭碗里还有饭吃的时候,他是不会花代价和力气去找一个新饭碗的。三是国有化的结果必然会压缩民营经济和市场竞争的空间,不利于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成长。

我们认为,光伏产业陷入困境,也是其调整的有利时机。既然前期盲目发展,投机盛行,现在破产倒闭一批是必然的和必要的。没有死,何以有生?与此同时,通过市场并购,使一些好的企业做大做强,是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

其次,财政补贴还是金融支持?

由于盲目发展,产能过剩,又遇到国外“双反”,市场缩小,所有光伏企业都出现了现金流断裂,流动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给予支持,帮其解困是必要的。但是,是动用财政手段支持,还是动用金融手段解困是可以讲究的。国有化就是运用财政手段,加大财政补贴也是运用财政手段。国有化不是好的选择,加大补贴也不利于增加其摆脱困境的压力和激励。最好的选择是,通过金融市场,增加银行的授信和贷款,解决流动性问题。为了释缓银行的忧虑,保证贷款的安全,政府可以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这样,企业就会有压力和动力去提高技术,改善经营,奋力脱困。

再次,是补贴生产者还是补贴消费者?

保护幼稚产业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而保护的办法之一是财政补贴。然而补贴给谁却大有讲究。如果是补贴给生产者,不仅会遇到国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而且其实施也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是遍撒胡椒面,还是选择性补贴?遍撒胡椒面,效果肯定不好,而且有违调整的原则;选择性补贴,补贴的对象就很难确定,补贴的多少就更难;更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设租寻租的好机会。

这里有最近的一个例证。2012年以来国家拿出256亿元支持节能惠民工程。5月23日,国务院首次确定把太阳能热水器列入节能惠民工程,6月1日,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公告,通知全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申请首批节能惠民补贴产品,补贴额度40亿元。为了获取政府补贴,一些企业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合谋造假骗补。皇明太阳能与日出东方的争议就是一例。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在京举行新闻会,呼吁有关部门撤销江苏质检局和日出东方的质检资质以及双方联合伪造的质检报告,国家质检局已经介入调查。

补贴消费者不仅能够真正实现节能惠民的目的,而且能够真正启动内需和扩大消费。因为,补贴给消费者,由消费者进行选择,就会把货币选票投给生产技术高、产品质量好、有自己品牌的企业。这是市场选择,而不是政府指派,它会促进和发展市场竞争,而不会发生企业的弄虚作假和官员的寻租腐败行为。

复次,如何开拓国内市场?

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光伏产品出口受阻,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不可免的选择。如何开拓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只要看一看我们的城市和农村,屋顶和墙壁上有多少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了解国内市场在什么地方。由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后要发电,因而,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如果政府能够对居民的这种投资——消费行为进行补贴,使各家各户愿意投资安装,并安装得起,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国内需求,启动巨大的国内投资和消费;如果我们的电网设施能够解决居民太阳能发电自用后剩余电力的上网问题,居民除了用电以外,也就有了投资的额外收益,其投资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补贴的钱从何而来?2012年,政府财政拿出256亿元,用于购买家电、汽车、家具的补贴,现在家电、汽车和家具市场销售冷清,如果把这些钱用来补贴居民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效果大不一样。按照功率计算,1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150瓦,一天6小时一瓦发一度电,一瓦需要投资10~15元。如果财政补贴70%,即补贴7~10元,个人出资3~5元,那么,即使拿出256亿元的30%补贴安装太阳电池板,就可以安装7.68~10.97亿瓦,就可生产7.68~10.97亿度电。如果在最近5年内,我们每年都能够拿出这么多资金以至更多,那么,就可以为光伏产业开辟出巨大的国内市场。

不仅如此,笔者刚从新疆出差回来,新疆、的光照非常充足,每年国家的援疆、资金数量不少,还有各个省市的对口支援资金,数量达数百、数千亿元,而当地的老百姓有的还在烧柴。如果把这些资金的10~20%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能源都用上电,不仅会为光伏产业开辟出很大的市场,而且能够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还会真正促进家用电器销售。

此外,新疆、甘肃等地有大面积沙漠无法利用,如果能够安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然后西电东输,也许比输油、输汽要有利得多。

最后,政府如何进行政策支持?

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但支持和帮助的最好办法不是国有化,也不是财政直接补贴,而是制定和实施一套有效的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市场的发展。而我们的问题恰恰在于政策滞后,光伏产业发展已经10多年,我们还没有一套可实施的政策和标准;国内市场启动迟缓,正如有人调侃,光伏太阳能产业是“中国人生的孩子,靠外国人养大,现在是该抱回来的时候了”;光热利用标准缺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且不说前述节能惠民补贴方式的错误,就是操作程序也是颠倒的。6月1日通知要求企业申报,而据以进行审报审查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效能限定值及效能等级》是8月份颁布,9月份实施的。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少吗?

因此,制定一套可操作实施的政策和标准是当务之急。

一是制定一套光伏太阳能的相关标准;二是打破两大国有电网公司的垄断,制定和实施太阳能发电上网的支持政策,特别是解决居民太阳能发电上网的有关问题;三是制定有关太阳能电价的政策;四是制定一套可行的补贴办法和补贴标准;五是凡是国外企业进行倾销和补贴,政府应当支持发起“双反”调查,保护国内光伏产业。

建设美丽中国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美丽中国》。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重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仿佛再现了我们的民族在日寇铁蹄下的深重灾难。在水深火热中,诗人抒发了他同仇敌忾、忧国忧民的感情,而今天更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

当人类为近百年来工业狂飙似的发展而自豪时,当我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穿梭时,大自然却向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遭到毁灭性破坏,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在向人们痛苦地呻吟。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难道人们只是想换来一片游乐场或一幢豪宅?大片森林被砍伐,难道只因为要满足“饮食卫生”的一次性筷子?为什么一定要吃娃娃鱼、穿山甲?是为了口感还是觉得刺激?为什么要藏羚羊羊绒和海豹的毛皮?只是为了炫耀?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

我们深爱的土地也难逃厄运。我们不能让祖祖辈辈默默耕耘的土地一点点消失。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土地是人类繁衍、生生不息的家园。而现在土壤沙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在历史上有惨痛的教训。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著名的“丝绸之路”被掩埋在滚滚黄沙中。目前,每年约有6万平方千米的土壤被沙漠化,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已沙化。而我国土壤沙化也相当严重。我国首都北京春秋两季经常会出现黄沙漫天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沙漠化,“北京将被黄沙掩埋”也绝非危言耸听。

建设美丽中国篇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walks, so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lso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play the advantages of product, technology, quality and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ream", "green dream", "comfortable housing dream" and "rich dream", to help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关键词: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环保

Key words: beautiful China;ecological civiliz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08-02

0引言

如果问十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期盼,更是造福子孙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么建筑企业应如何团结凝聚职工,发挥行业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呢?笔者认为,建筑企业要积极响应十号召,顺应发展潮流,发挥产品优势、科技优势、质量优势、行业优势,共圆“环保梦”、“绿色梦”、“安居梦”、“致富梦”。

1要发挥产品优势,为共圆环保梦贡献力量

当前,国内多个地区雾霾天气频现。受雾霾影响,居民不得不减少户外活动,因雾霾引发的各种疾病也屡见增多。不仅如此,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民带来的影响也不时见诸报端。

要改善这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建筑企业首先应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努力向低耗能、低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转型。例如:尽量减少承建扬尘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工程,转而投身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的建设;减少热力发电厂的建设,积极承接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建设项目。做到从产品的源头上减少污染源。

其次,要加强对职工的环保意识教育,增强职工环保自觉性。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在职工中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自觉环保就是为子孙造福”的理念。企业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三标体系标准,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奖罚措施,督促职工在施工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项目部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扬尘、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对有毒有害废弃物要分类存放,分类处置。绝不让环境在我们的手里进一步恶化。

再者,要加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认真落实《河北省建筑扬尘治理十五条措施》,加大对项目部的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每个项目部做到土覆盖、地绿化、车洗澡、路洒水。从每一个施工项目做起,自觉减少污染源,营造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和谐的氛围。

2要发挥科技优势,为共圆绿色梦贡献力量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共圆绿色梦贡献力量。

2.1 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积极尝试工厂化制造建筑构配件,现场建造组装各式建筑,努力从设计、开发、施工,到零部件的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工程质量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符合绿色要求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2 把科技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要积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把科技研发产品转化为生产力。企业要靠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争取更多、更环保、更高端、利润更高的施工任务。

2.3 积极推广应用BIM技术BIM技术将数字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它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减少返工返修、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应加强研发应用,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

2.4 积极创建绿色示范工程在工程施工中要积极推进四节一环保。以河北建工集团荣获全国绿色示范工程的沧州市招商大厦(市民服务中心)工程为例,项目部加强了绿色施工策划,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选用了智能化数控弯箍机等低能耗设备,采取了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使用强光防护罩等四节一环保措施,强化了过程控制、监督、检查,共节约资金77万元。不仅节约了有形的资金,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建筑企业要积极推进低能耗建筑施工,努力降低建筑能源消耗。2012年,河北建工集团承建的国内首个被动式低能耗公共建筑,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方面引领了河北潮流,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3要发挥质量优势,为共圆安居梦贡献力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建筑企业应牢牢把控工程质量,积极参与各类工业、民用建筑施工,用优质高效建造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共圆安居梦、筑业梦。

3.1 广泛开展质量活动,增强职工质量意识建筑企业应通过技术交底、班前教育会、质量教育会等时机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各级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开展质量月、工程质量专项治理、质量巡检等方式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不定期开展质量事故案例讲座,让职工引以为戒,增强肩头的责任意识,时刻对工程质量负责,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3.2 强化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施工方案策划,做好二次设计,严格过程控制,落实旁站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检制,做到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规程,设备定期检测,材料严格检验。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坚决杜绝楼歪歪、楼脆脆、桥塌塌。

3.3 增强精品意识,争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建筑企业要强化对精品工程的宣传,依托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形象。建筑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施工技术,成为相关领域首屈一指的名牌。如:河北建工集团的水处理施工、水泥生产线施工、冶炼和焦化设备安装、地下空间施工等,均已成为叫响全国的品牌。还要加大创建精品工程的奖励力度,对参与创建的职工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形成全员争创精品工程的良好氛围,努力创建百年精品工程。

4要发挥行业优势,为共圆致富梦贡献力量

建筑企业是人员密集企业,大量的人力需求为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就业机会,为共圆致富梦创造了条件。

4.1 与企业职工共建共享要发挥行业优势,为职工建设自有住宅,让职工安居乐业。要有计划地提升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不断提升职工生活质量。要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为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享。以扎实的行动温暖职工,坚定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带动职工共同致富。

4.2 积极带动社会就业随着近几年建筑企业产值规模的不断提升,建筑企业需要的各类人员越来越多,要借此时机,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录用、复转军人的安置,积极吸纳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在带领大家共圆致富梦的同时,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4.3 勇担社会责任要发挥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优势,积极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安居保障房建设等,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要积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加强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灾区、贫困地区的援建力度,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行业、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各行各业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这样,我们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美丽!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报告.

建设美丽中国篇4

首先,从经济建设看,美丽中国必然是民富国强的中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丽中国首先美在经济发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人民生活充裕富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综合国力强大无比,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看得见的“有形之手”和看不见的“无形之手”科学协调,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动力上来。这一根本变化要求基层干部牢固确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树立形象,用发展凝聚民心,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咬定发展不放松,脚踏实地,顽强发展,做科学发展的使者,用发展的非凡成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许。

其次,从政治建设看,美丽中国必然是政治文明的中国。高度的政治文明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整个国家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三者有机统一,全社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政治文明具体到乡村,主要是村民自治、民主协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始终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把法律政策作为行为的规范,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凡遇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在“阳光”下运行,认真与群众商量,群众同意的照办,不同意的不办,想不通的缓办。变行政命令型为民主协商型,为民务实清廉,成为依法执政的使者。

再次,从文化建设看,美丽中国必然是人文中国。对于有着上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而言,文化是一部沧桑的历史,更是民族灵魂的载体,肩负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重任。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陶冶和塑造人性、让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本性,对内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建成文化强国;对外吸收一切先进的灿烂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助我崛起。这就要求乡村干部打破封闭保守的意识,拆除线性单一的思维模式,敞开开放包容创新的胸怀,养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思维习惯,塑造完善人格,成为先进文化、人文文化的真正使者。

其四,从社会建设看,美丽中国必然是和谐中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人口大国,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公平正义,立足以人为本,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尊重关注自然,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时刻立足和谐发展,时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顺应规律,敬畏自然,成为社会和谐的使者。

最后,从生态建设上看,美丽中国必然是生态文明的中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振聋发聩的呼唤揭示着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加大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将生态文明发展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首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工作中坚决抱着对历史、对子孙负责的态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成为绿色生态的使者。

建设美丽中国篇5

大家好!我叫XXX,是一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在乡镇林业站工作。能够站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讲,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无比荣幸。今天,我作“扎根基层一线,建设美丽中国”的演讲,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谈谈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的一些感悟体会,激励自己牢记使命,勤奋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两年前,我进入XX乡镇林业站,成为一名林业工作人员。乡镇林业站的工作范围很广,涉及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和农业项目的实施,还要打击毁林开荒、滥砍滥伐、非法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很辛苦,经常要爬山涉水、翻冈越岭、深入到农户家里和森林深处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女同志,从事乡镇林业站的艰苦工作,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女同志能做好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吗?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女同志要做好乡镇林业站的工作,确实要比男同志付出更大的辛劳,但自己已经走进乡镇林业站,成为一名林业工作人员,就要扎根基层一线,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乡镇林业站工作,干出优异成绩,让组织放心,让村民群众满意。于是,我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工作的征程,做好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应做的每一项工作。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我冒着严寒酷暑,顶着风雨,走进森林深处,查看林木病虫害情况,查看森林防火工作;走进农户家庭,宣传国家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指导农户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口渴了,爬在山泉上喝几口;肚饿了,啃几口随身带的干粮;走不动了,路上歇息一回继续走。那是去年夏季一个炎热的上午,我去指导村民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翻过一道道山冈,越过一座座峻岭,隐隐地看到要去的村庄就在前面了,心想村民在等待我去指导,就不顾人疲劳、腿酸痛,加快了脚步。这时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刚还是阳光灿烂,一下子乌云密布,不好要下大雨了,说时迟,那时快,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没一分钟时间,我全身淋得如同落汤鸡一般。我忍着寒冷,咬咬牙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那个村庄,指导村民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乡镇林业工作是辛苦,但看着大山一天天绿起来,森林茂密苍翠,我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辛苦,心想既然选择了林业工作,就要永远与大山为伴,永远与森林为友,自始至终搞好工作,无怨无悔,为祖国的林业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建设美丽中国篇6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 法制建设

作者简介:蔡博豪,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刑法学。

一、 “五位一体”战略构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此后,“美丽中国”的提法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

从十八大报告中可以看出,“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时代之美的总和,即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和谐、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的新时代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

(二)“美丽中国”的本质

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本质上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并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政治和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生态良好的新局面。

(三)“美丽中国”的制约因素

“美丽中国”的提出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刻,是我国继续向前发展的美好愿景。但“美丽中国”的实现绝非一马平川,现实中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1. 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经济发展由于由于历史的原因,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在使得经济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低效的副作用,因此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着社会主义经济的生态转型。

此外,环保法对于环保行政部门的权责设置也欠缺考虑,特别是对于环保行政部门不作为如何追求其行政责任竟无法可依。环保行政监督体制也不够完善,地方官员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处境,很容易就倾向于前者,将环保法束之高阁。

3. 环保理念落后、社会参与不充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就必须要从意识、观念层面普及绿色环保理念,让环保深入大众。

就当前而言,我国公民还没有养成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依旧盛行,民众不能自觉地做到生态消费。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生态文化产品较少,很难唤起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社会环保人士、非政府环保组织调动不充分,渠道不畅,学校环保教育也存在局限课本等问题。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制的“功”与“过”

(一)新中国成立后环保立法发展

我国的环保立法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在人类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影响下,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开始起步。

1973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1978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也成为了今后制定环境法律的立法依据。

第二阶段:70年代初期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随着工业的井喷式发展,一些工业发达地区的环境恶化现象逐渐引起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开始提出环境保护计划,并草拟制定相应的环境法律。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1989年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这成为了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全面蓬勃发展时期的到来。环境专项、综合法律接连出台,共同构成了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框架。

(二)现行环保法制的弊端

建国以来,我国环保事业从无到有,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环保事业的不断推进,一些环保法律已经滞后于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简而言之,我国现行环保法制存在以下几点弊端:

1. 实际操作性较弱。环保法律应当规定明晰、简便的法律条文,否则环境保护将成为纸上空谈。但我国一些环保法律罗列了繁多的执法主体的权力,而对其不履行义务时如何追纠行政责任,却避而不谈;还有一些环保法律,虽然规定了明确了环保措施,却没有辅以相应的执行程序,结果法律条文成了空中阁楼;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视环保法律于无物,应该制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细则却怠于制定,使得环保法律的目的落空。

2. 失衡的权利与义务。法律赋予权利的同时必然也赋予同样的义务,这是法律的基本特性。但是我国一些环保法律,对环保行政部门赋予的权利过多,而义务过少。赋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过少、义务过多,从而使权利和义务失衡。这种部门利益色彩严重的法律,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

3. 法律冲突、不协调。统一有序的法律体系是法律能够倍一体遵行、同案同判的本质要求。但是在环保法律领域,环境基本法律、专项法律、综合法律、各地方政府规章、各部门技术标准等法律法规鱼龙混杂、相互冲突的情形使得环境法律体系摇摇欲坠,有损环环境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时,就出现擅自突破本地政府审批管理权力的情形。 三、 域外发达国家环保法制建设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先后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路线,在本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它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今国际“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有效地生态环境监管思路、体制和法律,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一)日本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环保大国。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也发生过影响全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但这也直接推动了日本环保事业的勃兴,逐渐在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使环保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日本政府在环保领域有许多好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我国学习。

1. 健全的法律体系。目前,日本环保法律体系主要由四个层面的法律法规组成。

第一层面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如1967年颁布的《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1993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等。这类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立法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事项,是环境保护、防治污染的基础法律,构成了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核心。

第二层面是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如 1968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止法》、《噪音管制法》, 1996年通过的《关于海洋生物保护及其管理的法律》等。这类专项法律数量之多、类别之细,使得全方位、多途径防治公害成为可能。

第三层面是环境保护的综合法律,如1958年制定的《工厂废物控制法》,1991年制定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这类法律属于环保法制的中坚力量,对于促进污染综合防治、加强环保协力等功不可没。

第四层面与环保有紧密关系、却不直接属于环保领域的法律,如1973年颁布的《公害健康损害赔偿法》,1979年颁布的《能源使用合理化法》等。

以上四个层面的法律法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框架,同时日本还不断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出台修正法案,使其能解决环保事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2. 环保激励机制。1998年,日本在其《能源使用合理化法》中引入“领先”原则,该原则又被称为“领跑者”原则,它要求新开发的汽车、家电等产品节能减排的功效必须超过现已商品化的同类产品中效果最好的产品。

日本政府把各行业内节能减排效果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写入产品调查报告,加以推广宣传,通过设款奖励和政策扶持来鼓励最环保的产品以及开发研制产品的企业。同时,日本政府还对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工艺绿色革新,落实节能减排计划的单位进行奖励和补贴。

日本激励机制正是以“领先”原则为基础,以其他环保政策为辅,在推动企业环保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3. 先知先觉的环保意识。日本政府十分注意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指导要领》,分阶段、分年纪地详细规定了实施环保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环保主题的变化多次进行了修改。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推动环保教育的专门法《增进环境保护意识和推进环境教育法》。日本小学生的第一课就是如何正确识别、归类各式各样的垃圾,以方便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防止污染生态环境。

(二)欧盟

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日趋紧密使得欧盟在制定、推行适用于欧盟成员国的环保法律方面大有可为,当前又恰逢欧洲各国绿色政治势力抬头,因而欧盟的环保法律、政策呈现出在传统环境法律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新特点,也体现了世界领先的环境管理思路和方法。分析欧盟环保体制的改进与提高,对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1. 污染综合防治。污染综合防治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空气、水、土等环境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拟定环境保护规划,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人工处理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实施防治污染的方案。

欧盟1993年的污染综合防治指令草案对欧盟环保政策的变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要求公司尽量使用最环保的工艺、技术,减少污染源或者将污染物数量降到最低,企业在运营之前必须获得环境监管部门发放的综合许可证,并按照环境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生产、开发、研制。这条指令将成为未来欧盟环保法律的核心内容。

2. 志愿生态管理与审核计划。1995年欧盟推动建立了志愿生态管理与审核计划,规定了认定绿色环保企业资格的程序。根据该计划,企业可以申请环境评审机构对其管理体制、生产工作区间、实施工艺设备等进行审核,并制作企业环境报告,达标的企业就可以获得环境评审机构颁发的表彰企业优秀环保工作的荣誉标志,并因此而获得无形的市场口碑收益。通过该计划,可以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开展环保事业。

四、 对我国环保法制改革的建议

新环保法的确是改革了以往环保法律长期饱受苛责的法律漏洞、法律空白,在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企业惩处力度、提高大气污染处罚标准等方面都大有作为。

但是,法律的滞后性决定了在法律制定、颁布、实施之后,立法部门仍然需要根据现实环境违法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动态的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补充,以应对新形势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使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从治标迈向治本,从完善迈向完美。

因此,针对我国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普及法制教育、传播环保理念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仍较淡薄,尤其是对环保法,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为了树立社会整体的环保之风,传播现代环保理念,有必要针对社会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制教育。 如在学生群体中开设环保教育课程、创办绿色学校、组织环境夏令营等活动,宣传环境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社区、农村举办专题普法活动,编制环境维权法律常识宣传手册,公映环保电影,开辟环境法律服务网络专栏,结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安静社区”等评选活动,宣传环境法律知识。

在单位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环保设备监督管理法律知识的宣传培训,开展“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国环保知识竞赛,不定期举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二)设立环保激励机制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保激励机制,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灵丹妙药,同时也是促使企业经营观念转变、实施绿色生产战略的不二法门。

因此,立法部门应该在法律中设立环保激励条款,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国家环保要求的企业,在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等方面给予优待,以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绿色生产的积极性,使环境保护不仅成为企业的义务,更成为企业竞争的动力源泉。

(三)环境综合防治机制

我国有着广袤复杂的生态环境,预防与治理并重的现代环保理念在各地区的重视程度高低不一。因此,我国应根据各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防治机制。

各级政府应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不同地区迥异的自然条件,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变迁和归宿的递进环节,采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从源头上截断污染物产生的根源,阻断污染物的变迁途径,实现用最经济的办法取得最有效的防治效果。

建设美丽中国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枯竭,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系统研究的情况下,提出了极为丰富生态观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尊重自然,不能一味地索取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的时期。面对空前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人们开始产生错觉,以为自己主宰了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研究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症结所在,即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只关心直接物质利益的取得,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阻断城乡可持续发展置之不顾。“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会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 i这种只注重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后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中对自然界所造成的后果还不明显。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加剧,加之资本主义社会的拜物教倾向,资本家极端贪婪地向自然索取,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而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胜利”的报复。对此,恩格斯进行了明确的警告,并且指出了其后果。“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ii

2.利用自然,为人类发展创造条件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造就了人类,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只有利用自然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指出:“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iii强调了人对自然的高度依赖。恩格斯指出:“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人类活动的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其活动的目的性,人类利用自然是为自己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作用于自然界,从而获得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们的基本生活资料仍是由自然界提供的,当然,其中也蕴藏这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把握,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智力支持。

3.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的生态观,强调了人类应当限制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对自然生态加以保护,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持续的和谐之中。同时指出: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iv通过劳动实现的物质变换,包含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物质变换,就是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这一过程并不是消除自然界的规律,也不是将人类变成自然的主人,而是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生态文明的真正建成,只有在劳动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条件下才有可能。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v 这种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其对异化社会的超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样经历了西方国家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城乡矛盾加剧等发展瓶颈问题。面对难题,我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很好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步一步地走向“美丽中国”。综合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的提出,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表明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实践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

2.“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又一重要实践与发展。我们党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基本国策。同时,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 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是我们党依据国情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

3.“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角度出发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新形势下,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愿景与行动中,当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以产业转型为契机来强化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表明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的进程中多了一道绿色“风景线”。

三、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形成于19世纪,时至今日已走过100 多年的历程。如何理解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生态观,对于我们构建以生态良好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仍有诸多启示。

1.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的发展战略。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独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选择发展模式的问题。政府在组织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用环保这把尺子来衡量、检验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中,不应只注重物质GDP数字的增长,还要看“绿色GDP”、“人文GDP”,要把环保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在速度与质量上寻求平衡。

2.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产业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生态文化通过人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维护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四项功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建设生态文明,既要积极主动谋发展、保增长,又要毫不放松降消耗、减排放。在制造业领域,利用环境倒逼机制,使企业积极转型。大力发展可循环再利用产业,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建立健全生态法律法规体系

美丽中国需要法治护航。在当代的法治背景下,运用法律法规这些强制性手段来避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有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仅有的这些法律法规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治化道路。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执法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依靠科技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近代工业文明“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vi但它又加剧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这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对自然改造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自然无节制的掠取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要解决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钻研和采用新工艺,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要通过科技革新,不断研究和发现新能源、新材料,减小传统能源资源的供应压力。

中国的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对环境问题,“需要跳出聚焦几只鸟、几片林、几条河的传统思维,树立新的生态自觉。”这样的生态自觉,需要全面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是责任主体。我们只有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旨要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永续发展的负责态度,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才能顺应人民的期待,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注释:

i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21.

ii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iii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iv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7.

v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

vi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4.

【参考文献】

[1]王小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8(11).

[2]袁记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社会建设[J] 求实,2011(12).

建设美丽中国篇8

2015年5月25日,在舟山定海区干览镇新建社区调研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一直站在身边的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顿时热泪盈眶。这些年,她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闯劲和干劲,与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让昔日的贫穷小村庄,变成了粉墙黛瓦、处处风景如画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守住绿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基础设施支撑。

一年前,这里还没有像样的停车场,如今,从村口到村头,2座共2万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可停车300辆;环保观光车穿梭于拓宽的路面,旅游标识规范有序。

在新建社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导游夏丹燕告诉记者,自去年5月以来,客流量猛增,经常有上百人团队前来。慕名而来的不但有舟山本地人,外地客人也越来越多。

长250多米的“功勋号”列车,是新建社区主要观景点。引进前几年,社区一直想把列车车厢建成旅游休闲设施,但因为人气不旺,无人接手。去年下半年,8节车厢终于全部招标成功,国庆节期间热闹开业,游客在火车内可以喝咖啡、品酒、看电影、住宿等。

作为定海区新建生态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定海区旅游局副局长柏杨去年6月开始常驻这里上班。

“这一年来,区主要领导牵头,每月开会协调研究社区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出资千万元组建定海新建生态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全面推进新建生态村建设,总投资达2000万元。”他介绍,本着全面提升社区综合环境的目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快马加鞭。在道路建设方面,新铺、修整道路近10公里,另外四条道路进行硬化,长4公里多的长春水库连接公路已经开工。实施污水生态化集中处理,新设生态垃圾桶,增配保洁员;建成了村落制高点观景平台,实施道路安全边坡治理;建设火车广场地标工程,在广场周边种植四季花卉;修整火车广场游步道,对火车外部进行保养;在徽派建筑群周边种植草坪、灌木。

百姓支持,干事有底气。5年前如今“画春园”的掌勺大厨王娜回来了。随着新建社区的农家乐红火兴起原本在外务工的她决定返乡创业。酱爆辣螺、糖醋马鲛鱼、渔家烤蟹……王娜的厨艺征服了来自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游客。但王娜出嫁的2003年,这里连条像样的村道都没有。

由黄沙、里陈、南洞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新建社区,位于山坳腹地,景色宜人却一直难以发展。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反复思量,打造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实习采风基地,同时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设想渐成雏形。

来自上海、杭州等地艺术院校的30多名专家教授提出发展建议,社区干部远赴安徽西递、西安袁家村考察,村民代表大会最终通过决议。

新建社区由南洞、里陈、黄沙三个村组成,曾经是干览镇最偏僻落后的“犄角旮旯”。2004年,被群众公认为“孝顺媳妇”的余金红,当选为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余金红一直在思考:这么偏僻的村庄,怎么走出自己的路,让村庄换模样,让大伙腰杆直。走在村庄泥泞的小路上,余金红想到,要致富先修路。她带领村干部做规划、造预算、筹资金,终于村里第一条1000余米的硬化道路成功建成。

道路修通后,余金红带领社区干部走村入户,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摸索一条适合社区的特色化发展路子。在多次的支部讨论后,她萌生出开创“南洞艺谷”的大胆设想。即充分利用社区的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将社区打造成全国艺术院校实习基地。基地建成后,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来社区实习采风,大量涌入的人流让余金红看到了社区发展的希望。她立即召开社区党员大会,提出发展农家乐经济的大胆设想,并发动党员带头创业。在余金红的发动下,党员袁海龙成为社区首个吃螃蟹的人,开起了“三岔口”农家餐馆,火红的生意让村民争相加入。社区迈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新路子,火车引进来了,壁画村搞起来了,明清古街建起来了……

如今,新建社区在全国火了,“南洞艺谷”成了定海乃至浙江休闲旅游的金名片。去年旅游人数突破3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3460元增加到去年的28800元。

总书记调研时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群众的急事难事,

都是书记的大事要事

总书记调研时指出:“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余金红和她的团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8年,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火如荼开展。余金红借助这一平台,成立了“阿红书记工作室”,由她和社区干部轮流坐班,每月定期接访、走访群众,一对一为群众提供服务。成立至今,共联系群众12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180余件。为不耽误群众的正常工作生活,余金红还提出了党员夜访、田头随访、专题约访的“三访”工作方法,及时反馈和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村民顾仁根的对虾养殖塘遭遇了特大台风,损失40多万元,每天有债主上门追债。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多久他又被查出了胃癌。余金红得知情况后,当即发动干部群众募捐,她自己首先拿出了1000元,还“厚着脸”登门到镇里的一些企业筹钱,终于为顾仁根凑够了手术费。

村民袁其光因为一次交通事故,欠下20多万元债务。为了早日偿还,他搞起了长毛兔养殖,却又亏了好几万。就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余金红带领其所在网格的党小组成员伸来了援手,帮忙联系种苗、想方设法借钱、给予信用担保……现在袁其光的生态养殖规模逐渐壮大,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去年还开起了农家乐。

一直以来,余金红很少呆在办公室,不是外出办事,就是走门串户,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有时候自己正有事要忙,但找上门来的村民就是说个不停,经常弄得饭也吃不上,家也顾不上。”余金红说,“但每当老百姓亲切地叫我一声‘阿红书记’,我感觉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先锋堡垒领发展

民主自治奔小康

2014年以来,定海区开展“堡垒先锋”工程建设,新建社区党支部在余金红的带领下,规范组织设置、划分党小组,实施党员票决、党务通报等一系列党内民主制度,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余金红经常说:“社区发展起来,是全体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自新建社区“南洞艺谷”热度逐渐升温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导致社区停车难问题凸显,村民因道路被堵也怨声载道。这个问题经党小组讨论后,达成了修建停车场的统一意见。可如何建?建在哪里?党员们又分头向自己联系服务片区的村民征求意见,最后停车场建造方案经党员票决、村民代表表决后顺利实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征地建设,目前社区已建成4个停车场,占地30余亩。

面对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言论,社区党组织又创设了“小店新闻会”,由在群众中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担当“新闻发言人”,定期进行村级事务解读、政策分析,消除群众对社区开发的顾虑和疑问。

为发挥社区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还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了卫生保洁、节水护绿、秩序维护等党员责任岗。党员们带头清理河道、拆除违章建筑、开展农房改造,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家门前也不好意思再弄得“灰头土脸”,全村掀起了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年余金红也获得了众多荣誉,2004年 评 浙江省为民好书记,2006年获得 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6年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浙江省劳动模范,2011年 她所在的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余金红本人被推选为中共十七大代表。2013年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2015年 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2016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余金红说,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荣光与鲜花,但更多的是我之责任和担当!

建设美丽中国篇9

历史进入2013年新的征程。我们身边的政治、经济包括自然环境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引导着正在发生重要变革。

从国内来看,在北京,我们受到全国瞩目的除了政治气候创造的“中国梦”外,还有令人不安的空气状况——雾霾。

这一次,不是季节性强、可以直观的沙尘暴,而是突如其来又不知何时终结的雾霾。这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组成的颗粒性污染物,不但使生存环境艰险,而且使社会环境艰难。因为其主要来源,是来自我们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伴生物,是过去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及PM2.5数值的持续刷新,在促使人们深刻反思的同时,呼唤如何在经济与环境和谐共振中快速找到现代中国的科学发展之道;如何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存一个绿色、生态的可持续生存环境?党的十会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该如何实现?这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新的时代命题。

而另一个不得不让人注意的经济气候也正在发生标志性变化。

中外几家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39亿美元。虽然只是小幅超越美国,但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对北京气候的关注。

历史往往掩饰在真实的尘埃中。历史的经验表明,一旦超越,就是永久超越的开始。

据美联社报道,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为70个。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从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仅几年时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包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

自二战以来最剧烈的全球转变中,这一趋势正在改变从非洲到美洲各地人民生活工作方式:农场主增加种植向中国出售,学生报名学习普通话。

过去数年,中国迅速崛起挑战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主要贸易国地位,未来数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发展并将逐渐转变为政治影响力。

虽然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进口国,标志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重量地位。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美联储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对77个国家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而非美国,相比十年前增加57个。

这是世界再现大变革的前兆。百年前的1913年目睹了世界处于大变革的前夜。西方世界兴起,东方世界衰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相继崛起,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转向西方,强弱消长、贫富转移、利益冲突甚至国家战争纷至沓来,抒写出几多历史风云变幻。

中国早在1913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同的是,百年轮回,岁月流转,如今的“第二”蕴含着非凡的细节。欧洲列强在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口规模仅仅数千万,即使美国,也不过带领着上亿人同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今天中国超大规模体量,承载着13亿人的希望与梦想。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无论释放的能量,还是可能产生的外溢效应,均是史无前例的。

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再次显现大变革的前兆。财富与力量向东转移,带动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太倾斜。大西洋体系的衰落与太平洋体系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推动世界向扁平化发展,正重塑未来的国际格局。

此处发生的变化将决定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经济巨擘,相映成趣的是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金砖国家现象扑面而来,演绎为天边的一道彩虹。中国面对的挑战、数量与难度前所未有。如何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何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如何保护一方蓝天碧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历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惟有自我突破与实践。

观念永远是实践的先行者。从宏观上来看,我们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包容式发展之路,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道,向世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确保世界和平与稳定。从微观上看,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结构,让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观察历史就从这小小的尘埃开始,而破解发展之道就从治理这小小的尘埃开始。改变社会,就从改变我们身边开始。改变大气候,就从改变我们身边这颗小小的尘埃开始。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前所未有。30年之后,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之难也是前所未有。转变发展方式30年,效果并不明显,经济结构单一,外贸型制造加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低碳化方向转变?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向创新型、低碳化迈进,以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应对世界经济变革。绿色低碳不但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更是中国建立国际新形象战略的关键一步。当全世界人民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投来伴以审视目光的更高期盼之时,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在更多社会发展基础领域扛起领导者旗帜。

建设美丽中国篇10

坚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通过发挥教师“牵线、搭桥、铺路”的主导作用,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完成学习内容,基本步骤是:第一环节:热点透视第二环节:知识链接第三环节:问题探究第四环节:畅想美丽中国

二、本专题内容及地位

本专题主要包括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第二框和第三框的内容,这两框内容讲述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据此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觉悟和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实际来看,学生对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能力提升方面的指导。

四、复习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态文明方面的热点材料,增强环境资源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落实环保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荆州建言献策。

②能力目标: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以热点为训练载体,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知识目标:整合课本资源,形成知识板块,落实课标和热点三者结合下的重要知识点。

五、复习重难点

①复习重点: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②复习难点:用n本知识分析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

七、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1、学生入场时播放《美丽中国》(阿鲁阿卓)音乐视频。

2、铃声响起时,教师喊“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后请学生坐下。

教师马上导入要复习的热点专题《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多媒体显示复习专题】

第一环节:热点透视【多媒体显示第一环节的标题“热点透视”,播放视频《大雾北京》时间2分钟20秒;】

第二环节:知识链接【音像视频播放完毕,多媒体显示第二环节标题“知识链接”】

活动一:“说一说,看谁说得对”。

教师引导学生看完视频后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活动一:“说一说,看谁说得对”】。

(1)《大雾北京》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

(2)北京这一严峻的环境形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3)北京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周围的环境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4)我国之所以存在着严峻的环境形势,是因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量,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那么我国的资源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5)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学生回忆并作答,教师加以简要点评,随后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

活动二:“找一找,看谁找得准”。

面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形势,看看教材中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决策?

【学生查看教材后并作答,教师加以简要点评,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来提示此知识点见教材的哪一页,并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

(1)甲组代表发言,指出课本P54页最后一段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P57最后一段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乙组代表补充发言,指出课本P57页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课本P58页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通过以上学生的活动,一起总结本专题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知识框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比一比谁记得最快。学生强化记忆知识点(8―12分钟)【多媒体显示本专题重要知识点的设问】

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最熟”【多媒体显示检查的内容】

学生强化记忆完毕,教师以填空、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等各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说明:检查的知识点限制在3―4个之内)并加以简要点评(3―4分钟)。教师结合刚才板书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回顾、复习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探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多媒体显示第三环节标题“问题探究”】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

(一)选择题【多媒体出示4个精选的选择题,并简要强调做选择题的基本要求:“四审五排法”。“四审”,即①审题干:把握关键词(时间、方位、主要、核心、根本等),明确题目主要意思;②审设问(正向或逆向选择);③审题肢(正确或错误);④审题干和题肢的关系。“五排”即①排错法;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⑤排乱法(排误与选对相结合)】

教学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对选择题的训练,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材料分析题应该怎么做?做材料分析题时,首先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字眼和与教材知识相联系的切合点;其次,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答题方向,最后运用教材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以上三个解题步骤来完成下面材料分析题。

(二)材料分析题【多媒体出示材料题,学生思考讨论,指名回答】

教学过渡: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做到知行统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探究。

(三)实践探究题【多媒体显示实践探究题的材料和设问】

(1)材料1、材料2共同说明什么道理?

【解题指导:对于“共同说明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材料来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看一看他们反映了哪些共同的内容、字眼,或者关键词句。请大家找一找这两则材料的关键词句,并看看它们有哪些共同反映的内容。】【学生寻找、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党和政府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视”,多媒体展示答案】

(2)结合国情谈谈,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小组探究)

【解题指导:对于“为什么”之类要求回答的题目,我们答题时答案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反映事情必要性的相关知识点(可以有N个要点);第二、反映事情重要性(即重要意义、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也可以有N个要点);第三、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完成此题,并一边讨论,一边在学案上整理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点评,多媒体展示答案)

(3)作为荆州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建设生态新荆州、美丽新荆州做点什么?(小组讨论,结合实际,从环境资源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指导:关于”打算类“涉及自身怎么做的问题,只要围绕自身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就可以了。此题应从保护资源环境角度进行合理回答;同样是回答“打算类”怎么做的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和“你打算怎么做”这两个题答案是有区别的。“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答案要求具体化、生活化一些;“你怎么做”的答案可以适当抽象一些。】

教学过渡:刚才,同学们对怎样坚持绿色发展、再造美丽中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也谈到了自己⒃跹为建设生态新荆州、美丽新荆州作贡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再造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一定会早日实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

【多媒体显示第四环节标题“畅想美丽中国”】

第四环节:畅想美丽中国

1、学生畅谈,教师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同时插入背景音乐沙宝亮的《美丽中国》(说明:背景音乐音量适中,显得柔和,不刺耳)。

2、学生在学案上展开想象,点2个或2个以上学生作答,并根据学生的想象逐一展示美丽中国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