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6:52:43

建设性

建设性范文篇1

关键词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校的一项基建项目,工程预算为900万元,竣工后进行审计,其审减金额为200万元。以防护性看审计出如此巨大的差额是审计工作的成绩。但是从建设性上来分析,基建预算中存在的虚假现象和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是使人吃惊的。如果审计人员从工程预算、招标、投标等整个施工过程都参与审计监督就绝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额。

建设性范文篇2

关键词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校的一项基建项目,工程预算为900万元,竣工后进行审计,其审减金额为200万元。以防护性看审计出如此巨大的差额是审计工作的成绩。但是从建设性上来分析,基建预算中存在的虚假现象和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是使人吃惊的。如果审计人员从工程预算、招标、投标等整个施工过程都参与审计监督就绝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额。

建设性范文篇3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校的一项基建项目,工程预算为900万元,竣工后进行审计,其审减金额为200万元。以防护性看审计出如此巨大的差额是审计工作的成绩。但是从建设性上来分析,基建预算中存在的虚假现象和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是使人吃惊的。如果审计人员从工程预算、招标、投标等整个施工过程都参与审计监督就绝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额。

建设性范文篇4

面对全球化的巨大浪潮和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如何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保护中国经济这条大船乘风破浪、平稳向前,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必须加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刘家义审计长曾强调,“各级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不断推进审计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力量源泉,也是一个组织不断前进、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审计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对此,国家审计要适应新形势的挑战,紧紧围绕公共财政这条主线,以理念创新为灵魂,模式创新为支撑,方法创新为推力,内容创新为载体,成果运用创新为抓手,全面推动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一、以理念创新引领建设性审计。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在审计理念上有所突破,突出审计的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审计不仅仅是查账本,更要“管中窥豹”,寻找账本后面更为重要的东西——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国家审计必须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为科学发展服务、为推动改革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六个高度自觉”。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从微观案件入手,从宏观视角分析,为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有力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模式创新支撑建设性审计。国家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在更高视野、更宽范围、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审计模式的创新。如果仅进行一些专项审计,不但分散了审计的力量,还因为审计的交叉、重复,浪费了审计资源,而且无法从宏观角度把握发现的问题。以财政大格局审计等为代表的新的审计模式,在充分整合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建立系统内部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围绕政府预算管理、债务管理,扩大审计的覆盖面,从宏观性和整体性提出审计建议,更好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这种通过集中审计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就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或重大问题进行审计的模式,对于有效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方法创新助推建设性审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性审计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好的审计方法。方法的创新离不开两个载体,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因此,要实现方法创新,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培养大量的创新性审计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审计技术创新,就是要不断提高计算机应运水平,特别是强化AO系统和OA系统的推广应用、交互应用。要加快审计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审计人员既是审计专家,又是信息技术专家。审计机关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突破口,在具体审计形式和技术层面积极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范文篇5

一、“三脉、两带、一经络”构成屏边发展的基本支撑结构

(一)三脉:

第一是商脉。昆河大通道斜穿屏边,这不仅是云南省“输血管道”,也是屏边经济发展依靠和动力来源。

第二是天脉。指绝无仅有的大围山等自然禀赋的物华天宝。

第三是文脉。指正在全力打造的多元文化,这是推动文明进步的灵魂。

(二)两带:

第一是玉授带。指由北至南的南溪河,把屏边分成两段,它给地域交通带来麻烦,但也给屏边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创造“人字桥”的机会。

第二是铁护带。指由北至南的滇越铁路,这是过去辉煌的工业文明遗迹,也为屏边再利用提供良机。

(三)一经络:

指散布在屏边地区的待探明和待开发的丰富矿藏,它们很象当代人体的经络研究,由于底数不清,影响了利用与开发。

二、“九大连湖”是屏边的核心竞争力品牌

品牌是发展的必备人文资源之一。它必备几个特征:第一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第二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传播性;第三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可放大性;第四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可竞争性。九大连湖完全具备上述四点,还可以起到“穿珠子成项链”的整合作用。

三、“一个精神”和“六个坚持经验”是屏边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一个精神:是指“永不抛弃发展、永不放弃发展的精神”。

(二)六个坚持经验: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放松,依靠发展解决困难的经验;二是坚持统一思想,开拓进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的经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出发点和归宿的经验;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县情,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各乡镇、各项工作发展的经验;五是坚持改革开发,勇于创新,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体制,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的经验;六是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全县的大团结,保持边防巩固、边疆安宁的经验。

这些精神财富为屏边人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谋和谐、以文化育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扎实推进“和谐屏边、魅力屏边、精品屏边”目标,积极实践“绿色强县、文化兴县、生态富县”战略思考,以及全力以赴建设祖国南部边疆的伟大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从新角度认识屏边县情的“四个基本观点”

根据自己屏边县初步的调研,确立了自己怎样看待屏边的“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厚,但受到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严重制约;二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贫困仍是剥夺人口素质提高改善的瓶颈;三是土地资源远高于红河州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垂直分布突出的结构特征限制了现代化手段的开发与利用;四是发展的物质资源丰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平台,但发展的人文资源相对薄弱,限制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五、针对现实的客观实际,我向县领导班子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建议屏边县树立“法律服务优县”的思想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它无形资产保护提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率先在战略机遇期内落实这种“当前投入少,未来收益极高”的措施,并将成熟的措施用《自治条例》的立法形式固定,形成惠及子孙后代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议屏边县抓住屏边的“五大看点”,运用现代传播理论“包装”生态旅游和九大连湖的宣传,提高屏边的知名度。“五大看点”是,一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二是“滇越铁人飞架南北,亿岁天堑变百年通途”,三是“山不转转大围山”,四是“水不转转九大连湖”,五是“看人类诞生前的火山和桫椤”。(补充:拥有震旦纪岩石层的沙梨树村具有16亿年的历史,这样的地质历史具我查的资料显示:在云南只有两个,另一个在玉溪。它的价值在于“讲述了没有生命时期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因为地球历史46亿年,有生命的历史只有6亿年,第一代生命是三叶虫诞生在寒武纪。它可以和阿季伍火山连类打造,因为屏边火山“讲述了人类诞生前有生命时期地球上发生的故事”。

建设性范文篇6

一、“三脉、两带、一经络”构成**发展的基本支撑结构

(一)三脉:

第一是商脉。昆河大通道斜穿**,这不仅是云南省“输血管道”,也是**经济发展依靠和动力来源。

第二是天脉。指绝无仅有的大围山等自然禀赋的物华天宝。

第三是文脉。指正在全力打造的多元文化,这是推动文明进步的灵魂。

(二)两带:

第一是玉授带。指由北至南的南溪河,把**分成两段,它给地域交通带来麻烦,但也给**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创造“人字桥”的机会。

第二是铁护带。指由北至南的滇越铁路,这是过去辉煌的工业文明遗迹,也为**再利用提供良机。

(三)一经络:

指散布在**地区的待探明和待开发的丰富矿藏,它们很象当代人体的经络研究,由于底数不清,影响了利用与开发。

二、“九大连湖”是**的核心竞争力品牌

品牌是发展的必备人文资源之一。它必备几个特征:第一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第二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传播性;第三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可放大性;第四是在一定设定范围内具有可竞争性。九大连湖完全具备上述四点,还可以起到“穿珠子成项链”的整合作用。

三、“一个精神”和“六个坚持经验”是**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一个精神:是指“永不抛弃发展、永不放弃发展的精神”。

(二)六个坚持经验: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放松,依靠发展解决困难的经验;二是坚持统一思想,开拓进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要聚精会神搞建设的经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出发点和归宿的经验;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县情,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各乡镇、各项工作发展的经验;五是坚持改革开发,勇于创新,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体制,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的经验;六是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全县的大团结,保持边防巩固、边疆安宁的经验。

这些精神财富为**人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谋和谐、以文化育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扎实推进“和谐**、魅力**、精品**”目标,积极实践“绿色强县、文化兴县、生态富县”战略思考,以及全力以赴建设祖国南部边疆的伟大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从新角度认识**县情的“四个基本观点”

根据自己**县初步的调研,确立了自己怎样看待**的“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厚,但受到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的严重制约;二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贫困仍是剥夺人口素质提高改善的瓶颈;三是土地资源远高于红河州及全国平均水平,但垂直分布突出的结构特征限制了现代化手段的开发与利用;四是发展的物质资源丰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平台,但发展的人文资源相对薄弱,限制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五、针对现实的客观实际,我向县领导班子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建议**县树立“法律服务优县”的思想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它无形资产保护提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率先在战略机遇期内落实这种“当前投入少,未来收益极高”的措施,并将成熟的措施用《自治条例》的立法形式固定,形成惠及子孙后代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议**县抓住**的“五大看点”,运用现代传播理论“包装”生态旅游和九大连湖的宣传,提高**的知名度。“五大看点”是,一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二是“滇越铁人飞架南北,亿岁天堑变百年通途”,三是“山不转转大围山”,四是“水不转转九大连湖”,五是“看人类诞生前的火山和桫椤”。(补充:拥有震旦纪岩石层的沙梨树村具有16亿年的历史,这样的地质历史具我查的资料显示:在云南只有两个,另一个在玉溪。它的价值在于“讲述了没有生命时期地球上发生的故事”,因为地球历史46亿年,有生命的历史只有6亿年,第一代生命是三叶虫诞生在寒武纪。它可以和阿季伍火山连类打造,因为**火山“讲述了人类诞生前有生命时期地球上发生的故事”。

建设性范文篇7

一、围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规范预算管理,着力深化财政审计

正在开展区迎世博600天行动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跟踪审计调查。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审计局的要求,立足审计监督职能,聚焦“审计跟进”要求,突出变事后审计为事前预防、变事后追究为及时纠正、变监督检查为过程辅导等“三个转变”,先后对2009年全区预算安排世博专项资金所涉及的相关项目和重点单位进行了对口指导,参与七路二隧工程建设、龙耀路周边环境整治、迎世博景观灯光、河道景观工程建设等多项专题协调工作,就制度建设、内部控制、财务核算等内容提出要求,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资金规范措施,同时,我局还参加区世博经费研究会议、世博接待服务指挥部会议等,有效扩大相关审计辐射范围和监督效力。中国审计报、国家审计署网站对我局迎世博跟踪审计工作予以了专题报道。

正在开展区财政局具体组织2009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重点审计区级财政超收财力、教育卫生事业费安排、压缩行政经费、政府采购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切实履行预算管理职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正在开展区2009年度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在前两年已实施区科学技术规划配套资金、外贸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上,抽查余下相关专项资金,从项目立项、审批、拨付、使用等运作过程的程序性、规范性和效益性入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区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运行。

正在开展区文化、体育系统2009年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掌握文化、体育事业2009年财政资金分布情况,重点审计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财政资金投入分配使用、内控制度及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和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决策的合规性及效益性。

正在开展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绩效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导入“政策审计”理念,以本区推进“十一五”规划所实施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为主线,重点关注政策措施是否落实、落实的时间、效果、出现的问题及新情况等方面,注重及时反馈,促进区“十二五”规划相关政策的制订、落实在原有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体现审计在更高层次的监督效能。

二、围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促进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

完成龙华街道社区行政、保障、服务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审计工作以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提供的该项目竣工结算报表及相关资料范围为基础,实施现场勘查,查阅会计记录等必要审计程序。审计确定了建设项目决算费用,分析了影响了建设工期和工程投资的因素,提出了加强设计管理,深化设计深度,提高投资效益等审计建议。

完成世博配套道路新建工程动拆迁项目审计。审计核定了相关世博动迁项目费用支出,提出了加强动迁补偿审核力度、提高专户资金管理使用能力等审计建议。同时,我局还通过参加动迁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会议,、掌握动迁计划、紧扣动迁节点、把握动迁进度,并提供政策解析、重点防控和矛盾化解等审计服务。

正在开展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调查。根据市审计局统一部署,对区教育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跟踪审计调查。从总体上把握本区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掌握“校安工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分配使用效益情况、综合防灾目标落实情况等。

同时,我局还配合区纪监委开展了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检查;参与区配套商品房、公建配套等多项资金和项目的协调和商讨;参与建立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网上监管系统框架研讨。

三、围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问责机制的建立,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认真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区委组织部交办,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截止目前,共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7项,完成4项,部分项目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对象上由法人向自然人转型,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审计向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审计转型。既体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统一性,又突出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工作的特点和领导干部个人岗位履职业绩的特色,客观公正地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通过多种途径将审计与巡视工作相结合,加强审计讲评、培训制度等,促进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同时,充分依托区干部监督和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平台,拓宽经济责任审计职能互补、合力推进的工作途径和方式,建立健全综合分析反馈制度和运用情况督查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围绕推进国资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做好企业审计

开展国资归口和授权管理企业专项审计工作。根据上海电影院划转工作专题会议,完成上海电影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推进区政企分开专项国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区商业职工学校划转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区商业职工学校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正在开展动拆迁公司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对上海汇成动拆迁有限公司200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实施审计,检查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性、完整性,动迁补偿工作的合法性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区国资委规范动迁管理经费使用提供依据。

五、围绕促进政府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审计整改和审计公开

建立区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区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区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的通知》,成立由分管审计工作副区长牵头,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参加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同时,加强对上年度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落实,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审计回访,促进上年度审计查处问题有效整改。

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上半年,通过上海**门户网站和**审计网站同时主动4项审计公告及28篇次动态信息;共受理并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2件;扎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大条块间信息公开工作配称力度,接受业务指导,吸取成功经验,反映工作瓶颈,反馈推进成效。上半年,我局在区政府开展的2009年度区政府信息公开检查评估中位列总分第一,国家审计署网站予以了专题报道。

六、围绕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

制定《**区内部审计工作三年发展计划(2010-2012年)》。草拟并通过区政府印发《**区内部审计工作三年发展规划(2010-2012)》,进一步以政府规章形式确立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地位。相关情况中国内部审计网予以了专题报道,并将文件收录于该网站法规库中。公务员之家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上半年,我局指导了内部审计协会换届选举,召开了全区内部审计工作会议,传达、部署了年度内部审计工作精神和任务,表彰了区教育局等8家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及10位先进个人,部分先进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继续依托区内审协会,建立相关工作规范,强化分层分类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深化审计项目审前自查工作,提高各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拓展审计宣传渠道,区分财务与内审职能范畴,强化内审工作的作用发挥。

七、围绕推进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法、技”队伍管理水平

加强作风建设,夯实政治思想基础。将巩固学实活动成果紧扣于强化作风建设,通过有效载体予以结合、深化:一是全面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恪尽职守、争创一流、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服务世博实践活动,发动全局干部全身心投入世博交通文明岗执勤、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力争在岗位上做标兵、在社会上做楷模;三是局党支部以“读好书、评好书、送好书”为主题,广泛开展廉政书评活动,共收到全局党员干部廉政书评19篇,上报区级机关党工委15篇。四是深入开展“满意在**”和审计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委托特邀审计员对2009年全部30家被审计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发放《廉政勤政情况意见反馈表》30份,回收30份,对五方面指标评价“好”的占100%。

建设性范文篇8

关键词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重视不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其一是缩小了审计范围。现代审计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效率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如果只重视审计的防护性,就等于只完成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大大缩小了审计范围,弱化了审计功能。如我国过去在经济管理中和经济监督中未严格重视单位法人和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一个企业的厂长把一个厂搞垮了可以不负任何经济责任而调到另一个厂当厂长的怪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审计的建设性,没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审计建设性这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其二是把审计目标单一化。审计本质决定审计目标。现代审计的本质是十分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监督”之防护性和帮助改善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性。因此审计是有两个基本目标:客观地记实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充分运用建设性功能促进受托经济责任有效实现。当前审计工作往往局限于查查账,看被审单位是否遵守了财经法规,看被审对象是否客观真实,这样审计工作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审计实务中如果不重视审计的建设性,不为被审单位出谋策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设,不完成审计建设性的目标是对审计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三是忽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审计的防护性一般重视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对、核对、鉴证,审查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即人们所说的“查漏补缺”。这样作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但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审计的建设性则要求事前管理、事后监督,要求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审计监督控制之下,随时得到审计人员的帮助和指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某高校的一项基建项目,工程预算为900万元,竣工后进行审计,其审减金额为200万元。以防护性看审计出如此巨大的差额是审计工作的成绩。但是从建设性上来分析,基建预算中存在的虚假现象和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是使人吃惊的。如果审计人员从工程预算、招标、投标等整个施工过程都参与审计监督就绝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额。

建设性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

后现代思潮在全球范围带来的巨大声势引起了后现代教育的研究热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是后现代思潮不断发展和回应社会质疑的结果。所谓“后现代”是历史与逻辑发展进程中,针对“现代”而言的一种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理论策略,它从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认知框架和社会结构的维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回溯我国高校体育的变迁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眼光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为推动高校体育科学、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与变迁

我们从高等学校体育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以看到,它受大学教育、社会制度、国家需要等方面的影响颇大,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大阶段较为突出:一种是倾向于“体”,认为体育应以运动(sports)为核心,建立身体练习的关注。判断课堂优劣的标准来自课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课堂心率曲线图等严格量化的检验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代体育教师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体育课才有“课”之说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观点,认为体育的核心是“育”,主要功能是教化(education),这种教育倾向在当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体育氛围的机会,只要与“快乐”、“终身”相联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相当大。但稍有不慎,局面失控,便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回归“放羊式”体育的嫌疑。

上述体育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以时代背景、教育思路、政策方向为依托的不同体育教育主流形式,引领各个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本着完成国家、社会、学校赋予的体育教育任务为使命,在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具、教法中完成教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化的影响,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调整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完全受制于某些模式或内容,而是拥有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这个转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困难,战胜它们,机遇便随之而来。

大学体育的存在价值随着主流教育思想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教材、选时间已是大势所趋。不论目前高校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今天的教育理念提出:摆在增强体质的前位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与成功。打破一种固化的教学常规,建立一种新式教学习惯,从理念到形式的置换,不仅是设计、构想便可以完成的,更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拿到现实中尝试、检验、改进和完善。

2后现代意识下的高校体育

2.1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社会学影响

“后现代”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术语的广泛流行,来源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的《后现代状态:一项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一书,他对现代与后现代所作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因而并不意味着某种历史分期。按照利奥塔的解释,现代性总有一种超越其自身的冲动,在次意义上后现代是隐含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性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而是对现代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的改写(rewriting);而这种改写长期以来一直是在现代性本身中进行的。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

“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续和发展,甚至是重写。一方面,后现代在时间上后于现代,是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价值观、文化态度、社会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和核心地位,理性决定一切,理性选择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特点。而后现代性恰恰与之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后现代以主体发现、价值张扬和理解阐释为理论诉求,通过对边缘群体、边缘声音的发掘,运用结构策略和建构尝试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体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历程更是有赖于社会、受社会所制约。在“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体育主要表现出课程设置单一化、规范化、固定化的知识结构。后现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这种思潮能赋予高校体育研究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同时,在反思与超越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以自我发展内容为灵魂和归宿的高校体育改革核心。

2.2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影响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对其开放性时代特征的解读,必须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活跃,表现在对新问题的兴趣和持续关注,以及对确定性追求的质疑与兼容、开放的学术主张,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这种过程。追溯我国高校体育中关于教育目的、功能、形式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证明目前高校体育所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都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在现代传统高等学校体育的惯例中,预置性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教育进程的线性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目标既定、内容凝固、方法确定的按部就班的制约,就像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这种僵化了的思维、缩小了的生态,既违背体育自由、自然、生命、生存的本质精神,又桎梏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在后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矛盾表现日益尖锐。

因此,我们认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为高等学校体育提供了整体改革的依据,我们看到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校体育功能。这种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教师、选上课时间、选教学内容的权利,赋予高校体育人性化、个性化的后现展趋势。

3高校体育的建设性后现展

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高举“否定”与“怀疑”旗帜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或消除性后现代主义,其根本性战略目的,是以批判、破坏、断裂、分解等概念对历史和现实既有肯定又有批判的审视。它是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也曾对现代教育“不理性”的认识有所推进,终究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品质。

另一种是以建设为目的,对现代世界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教育教条进行否定,同时又承认现代世界空前进步的,较为谦和、宽容,并赋有建设性价值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有关后现代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已不再针对高校体育“惯习”形成批判和挑战,而是承认这种沿袭多年的高校体育模式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研究中,恰恰是继承现代性高校体育教育的合理内核。对高校体育不断进行反思、建设和超越,而不是全盘解构、摧毁和否定,这也是建设性后现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3.1后现代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要具备接受复合性,即开放性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高等学校体育构建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趋势,同时又是较有代表意义的窗口,可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教学空间的拓展性和自由性窥见一斑。新兴运动如拉丁、街舞、形体、跆拳道等项目的介入,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寻求的新焦点。

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不是简单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狭义层面,而是从教师、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的彻底重建。高校体育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了后现展的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一,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帮助是其二,德智体三位合一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是其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其四。

在复杂的高校体育系统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念将为其健全与合理运行的体制提供支撑和引导。

3.2后现代高校体育的多元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告别单一性,即多元性特征。在全新的以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为载体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将形成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格局。以后现代思想和观念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传统高校体育存在的困惑和缺陷。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后现代高校体育将提供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即共性与个性的灵活多元化。

已经出现的形式,表现为选项课、训练课、野外生存、社会生存、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等类型的多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对多元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时刻对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思和重建进行调整,抓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这个长期性、延续性的发展才能满足开放、丰富、多元的追求。

3.3后现代高校体育的不确定内在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不确定内在性,即流动性的特征。高等学校体育的与时俱进,使其未来的内容设置与结构重整更加具有不确定内在性,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流动。传统高校体育中,内容与课程、方法与手段、过程与管理等完全相同的“工厂式”教育时代已然被颠覆。

高校体育要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趋势,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发展未来,用不断的综合与分析来修正高校体育的秩序而非模式。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都将伴随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改善,如果总是把研究的眼光投向目的、方法、内容或模式上,很容易在理想世界框架中,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设置另一种程序化的“预先计划”。既要清晰看到现实世界的暂时性缺陷,还要通过宽容、理解、实践等来丰富高校体育的未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心态和实体思维,提供了哲学支持和理论帮助。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社会进步、中国改革推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建设性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发展

后现代思潮在全球范围带来的巨大声势引起了后现代教育的研究热潮,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更是后现代思潮不断发展和回应社会质疑的结果。所谓“后现代”是历史与逻辑发展进程中,针对“现代”而言的一种时代社会变化趋势的理论策略,它从思维方式、感知方式、认知框架和社会结构的维度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回溯我国高校体育的变迁过程,对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眼光对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进行审视,为推动高校体育科学、和谐、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与变迁

我们从高等学校体育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以看到,它受大学教育、社会制度、国家需要等方面的影响颇大,但它仍然是一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大阶段较为突出:一种是倾向于“体”,认为体育应以运动(sports)为核心,建立身体练习的关注。判断课堂优劣的标准来自课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课堂心率曲线图等严格量化的检验评价体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一代体育教师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体育课才有“课”之说的资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另外一种鲜明的观点,认为体育的核心是“育”,主要功能是教化(education),这种教育倾向在当前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影响下,认为体育课堂就是给学生提供体育氛围的机会,只要与“快乐”、“终身”相联系,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由度相当大。但稍有不慎,局面失控,便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回归“放羊式”体育的嫌疑。

上述体育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以时代背景、教育思路、政策方向为依托的不同体育教育主流形式,引领各个历史阶段体育教育的前进方向。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本着完成国家、社会、学校赋予的体育教育任务为使命,在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具、教法中完成教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化的影响,我们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调整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完全受制于某些模式或内容,而是拥有了巨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在这个转型期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矛盾和困难,战胜它们,机遇便随之而来。

大学体育的存在价值随着主流教育思想的演变发生着变化,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教材、选时间已是大势所趋。不论目前高校能否真正做到这一点,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今天的教育理念提出:摆在增强体质的前位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与成功。打破一种固化的教学常规,建立一种新式教学习惯,从理念到形式的置换,不仅是设计、构想便可以完成的,更需要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拿到现实中尝试、检验、改进和完善。

2后现代意识下的高校体育

2.1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社会学影响

“后现代”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术语的广泛流行,来源于法国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的《后现代状态:一项关于知识的报告》(1979)一书,他对现代与后现代所作的区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因而并不意味着某种历史分期。按照利奥塔的解释,现代性总有一种超越其自身的冲动,在次意义上后现代是隐含于现代性之中的———后现代性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而是对现代性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的改写(rewriting);而这种改写长期以来一直是在现代性本身中进行的。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高校体育的发展是必然的。

“后现代”依赖于“现代”,是现代的继续和发展,甚至是重写。一方面,后现代在时间上后于现代,是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从价值观、文化态度、社会精神、思维方式等方面看,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省、批判和超越。现代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和核心地位,理性决定一切,理性选择成为现代性的典型特点。而后现代性恰恰与之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后现代以主体发现、价值张扬和理解阐释为理论诉求,通过对边缘群体、边缘声音的发掘,运用结构策略和建构尝试来表达自己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体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历程更是有赖于社会、受社会所制约。在“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高校体育主要表现出课程设置单一化、规范化、固定化的知识结构。后现代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渊源,这种思潮能赋予高校体育研究复杂的社会影响和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在对现代性进行审视的同时,在反思与超越的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以自我发展内容为灵魂和归宿的高校体育改革核心。

2.2后现代主义对高校体育的教育学影响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对其开放性时代特征的解读,必须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活跃,表现在对新问题的兴趣和持续关注,以及对确定性追求的质疑与兼容、开放的学术主张,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这种过程。追溯我国高校体育中关于教育目的、功能、形式的变迁与发展,尤其是从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证明目前高校体育所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动态性,都与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在现代传统高等学校体育的惯例中,预置性教育活动模式带来了教育进程的线性化,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目标既定、内容凝固、方法确定的按部就班的制约,就像一支“正步走”的队伍,成为高校体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这种僵化了的思维、缩小了的生态,既违背体育自由、自然、生命、生存的本质精神,又桎梏了高等教育目的的开放性,在后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矛盾表现日益尖锐。

因此,我们认为后现代教育思潮为高等学校体育提供了整体改革的依据,我们看到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和谐发展的高校体育功能。这种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教师、选上课时间、选教学内容的权利,赋予高校体育人性化、个性化的后现展趋势。

3高校体育的建设性后现展

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高举“否定”与“怀疑”旗帜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或消除性后现代主义,其根本性战略目的,是以批判、破坏、断裂、分解等概念对历史和现实既有肯定又有批判的审视。它是后现代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阶段,也曾对现代教育“不理性”的认识有所推进,终究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品质。

另一种是以建设为目的,对现代世界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教育教条进行否定,同时又承认现代世界空前进步的,较为谦和、宽容,并赋有建设性价值的后现代主义。

本文有关后现代高等学校体育的研究,已不再针对高校体育“惯习”形成批判和挑战,而是承认这种沿袭多年的高校体育模式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在后现代高校体育理论研究中,恰恰是继承现代性高校体育教育的合理内核。对高校体育不断进行反思、建设和超越,而不是全盘解构、摧毁和否定,这也是建设性后现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3.1后现代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要具备接受复合性,即开放性特征。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高等学校体育构建是后现代主义发展趋势,同时又是较有代表意义的窗口,可从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教学空间的拓展性和自由性窥见一斑。新兴运动如拉丁、街舞、形体、跆拳道等项目的介入,成为高校体育价值寻求的新焦点。

高校体育的接受复合性,不是简单表现在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狭义层面,而是从教师、学生对高校体育的认识的彻底重建。高校体育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同时接受了后现展的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其一,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帮助是其二,德智体三位合一相互促进的思想观念是其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其四。

在复杂的高校体育系统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念将为其健全与合理运行的体制提供支撑和引导。

3.2后现代高校体育的多元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告别单一性,即多元性特征。在全新的以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为载体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将形成机动灵活的多元化格局。以后现代思想和观念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关系,能较好地解决传统高校体育存在的困惑和缺陷。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后现代高校体育将提供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即共性与个性的灵活多元化。

已经出现的形式,表现为选项课、训练课、野外生存、社会生存、保健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等类型的多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大学体育教育需要,符合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对多元性特征的表现形式、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时刻对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的反思和重建进行调整,抓住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这个长期性、延续性的发展才能满足开放、丰富、多元的追求。

3.3后现代高校体育的不确定内在性

建设性后现代高校体育具备不确定内在性,即流动性的特征。高等学校体育的与时俱进,使其未来的内容设置与结构重整更加具有不确定内在性,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流动。传统高校体育中,内容与课程、方法与手段、过程与管理等完全相同的“工厂式”教育时代已然被颠覆。

高校体育要看到一切都是变化的趋势,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发展未来,用不断的综合与分析来修正高校体育的秩序而非模式。高校体育现有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都将伴随社会、时代的发展逐步改善,如果总是把研究的眼光投向目的、方法、内容或模式上,很容易在理想世界框架中,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设置另一种程序化的“预先计划”。既要清晰看到现实世界的暂时性缺陷,还要通过宽容、理解、实践等来丰富高校体育的未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改良心态和实体思维,提供了哲学支持和理论帮助。我们认为这是时展、社会进步、中国改革推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立中,阮新邦,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汪霞.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