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6:12:49

监控系统建设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1

今天,市环保局召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的安排和部署,动员各区县、各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各监控设备供应商,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为全面完成我市主要污染减排和环境执法任务提供能力保障。刚才,市局机关业务处室和信息中心分别就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周密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紧迫感。

“十一五”以来,国家环保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高度重视,并明确提出要求。《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省环保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市级环境监控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建设和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立环境生态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为扎实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推进环境保护数字化进程,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能力,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国家规定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监控网络联网,方可核定污染物减排量。

西安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建设,经区县环保部门和企业、供货商共同努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要求,所有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必须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并投入运行。但是,目前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全面安装入网,投入正常运行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果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市减排任务的完成,将会给我市的环保工作乃至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是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重点任务之一。各区县要按市环保局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按时完成安装、比对校核、入网,投入有效合格运行,为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执法任务提供能力保障。

各环保分(县)局和市环境监理处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联网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本辖区不按照规定建设或者擅自拆除、闲置、关闭及不正常使用在线监测设施的排污单位进行处罚。

市环境监测站和信息中心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在线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和数据校核工作,做好与省环保厅系统监控平台联网测试、组织环保验收、数据收集与处理、传输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工作。

各企业是监控设施安装的责任主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以及陕西省环保厅《关于加快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安装的在线监控装置属污染防治设施,其责任主体是企业,有关企业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各供应商必须密切配合企业按时安装、按时联网,确保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任务的完成。供应商不能按时供货、不及时安装、调试、配合校核比对的,有关企业应出具书面材料,据实反映至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将做出处理,直至退出西安市场。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核,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推进机制。

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监管执法和污染减排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各区县环保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务求取得明显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工作的实施,是我市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和环境执法能力的重要机遇,也是对环保部门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管理方法等行政执行能力的考验。各区县环保部门务必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负其责,监管到位,要从实施目标、实施进度、实施效果上要一一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二要加大责任追究。在规定期限内,完不成任务的区县在环保责任制考核、环保政绩考核中予以体现。在规定期限内完不成安装任务的企业,一律采取限批措施,一律停止环保补助资金,一律停止核准总量,同时按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进行处理。

三要注重成果应用。自动监控系统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在线监控问题,要上升至推进污染物减排、环境执法和环境应急的高度。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实时、准确掌握排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为核算污染减排、环境执法提供可靠数据。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维护

德州水资源远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统、水量水位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实现上级对下级水资源业务的动态管理,满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税从量计征的要求。目前国家水资源监控建设项目监测点175个,其中非农业取用水户取水监测点145个。因部分用水户封停地下水井和水源置换,现有38家非农业取用水户128个监测点正常运行。市级水资源远程监控平台共有228家取用水户327个监测点正常运行。为保障水资源税征税依据的精准计量,减少人工抄表出现的误差,实现用水量的及时、稳定、真实计量,杜绝企业偷用水现象,因此,强化水资源计量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维护对维护取用水户的权益、保障水资源税收从量计征具有重要作用。

1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内容

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和业务软件维护两个方面,其中基础硬件主要为市县水量、水质监测站监测和机房服务器、工控机等设备的维护,业务软件主要包括软件的改正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基础硬件和业务软件运行维护5年质保期,质保期内由承建第三方负责运维。德州市水资源监控系统站点多,分布广。目前该系统监控点范围覆盖德州市13县市区,当站点出现故障时,及时响应解决是运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监测设备、机房服务器、软件平台上,需有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等多个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应对不同类型故障。

2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维护存在问题

2.1不同行业远程监控覆盖率不均衡

目前全市水资源远程监控设施建设重点为公共供水行业、工业、制造业、火力发电等于取水量较大的取用水户,基本实现了远程监控全覆盖。服务业、小微企业等取用水户远程监控覆盖率较小,而且此类取用水户地域分布散、用水量小,远程监控建设难度大,人工计量工作强度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压力大。

2.2远程监控系统维护不到位

在水资源远程监控能力建设中,安装计量设备因集中采购、集中施工,建设难度较小。而计量设备的运行维护,是计量监控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项目前期运行状况良好,但监控设备质保期过后,因运维经费和运维时效的原因,对部分老化的监控设备维修不及时,影响计量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3地下水质和现场环境对设施的影响

由于监控设备的电子元件正常运行一般在5年左右,而地下水泵房湿度大、环境差、电磁干扰强、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加速缩短了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行寿命。德州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差,对水表的腐蚀严重,从而导致频换更换水表,影响远程计量精度。

2.4缺乏后续运行维护资金

因部分县市区的财政负担较大,对远程计量设备维护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无法保障远程监控后续的正常运行维护。另外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后勤负担较重,对应承担远程监控设备维护义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对远程设备更换和维修不积极,更愿意使用费用较小的机械水表。

3当前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1远程监控如何落实水资源税改革

远程监控能更好地规范用户用水量,及时、有效提取取水数量是有效落实水资源税费改革的总抓手。为了有效地进行远程监控能力建设,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远程控制为手段,逐步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2远程监控如何落实取用水户管理

通过加强用水户的管理,及时采集辖区内取水户信息,掌握辖区内水资源税税源底册信息,提供数据接口,对原已安装智能数据的取水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避免重复安装水表,减少财政支出。提供接口对未纳入远程监控的取水户新安水表取水量信息进行采集,做到取水量数据实时监控。远程监控通过落实取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实现取用水户的无缝隙、全覆盖监测。

3.3远程监控如何落实数据实时共享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提供地税局、水利局、纳税人3个端口,数据实时共享。系统提供按年、月、天统计查询各县区、各纳税人取水量数据情况。系统提供水利局对纳税人取水量核定数据导入接口,可直接导入每月取水量核定数据,并可通过本系统给纳税人推送本申报期用水量核定数据。系统提供地税局对纳税人申报期内催报、催缴信息推送功能,县区地税人员可对未按时申报、缴税的纳税人推送催报催缴信息,也可推送相关水资源税政策信息,完成对水资源税政策宣传。

3.4远程监控如何落实巡查督查管理机制

远程监控系统应与国家以及省市县“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衔接,与巡查督查进行充分结合,为巡查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执法人员提供法律依据。结合“综合治税、信息管税、风险管税”的工作理念,对纳税人在申报的水资源税取水量数据和每个月核定的用水量数据进行比对,加强对水资源税的风险检测,及时破解相关风险点。

4建议

4.1提高取水户总监控率

在已建水资源监控系统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远程控制为手段,优化水资源税征收、取用水户管理、数据实时共享、巡查督查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增加监测站点,提高取水户总监控率,特别是提高地下水取水户的监测率。

4.2制定运维管理制度

应结合行业法规和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制定德州市水资源监控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并提出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的管理措施,满足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要求,保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4.3建立专业化运维队伍

水利部门可建立专业全面、素质过硬的运维管理队伍,也可以考虑服务外包的形式,交付给市场专业运维单位,但业务管理部门需加强运维督导,从数据上报、及时、准确等服务方面对第三方进行量化考核。

4.4落实运维管理专项经费

建议从每年征收的水资源税中列支运维管理专项经费,结合年度运行维护市级工作任务,细化运维费用预算,落实项目年度运维费用的申报和下拨,严格按照财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专款专用。

4.5争取社会对运维的支持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3

一、太原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使用现状

太原市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山西中部,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是全国能源重工业城市,煤炭工业是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主导地位。2003年,太原市对高瓦斯煤矿进行了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2005年,太原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专门从事全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使用的管理指导工作。2006年,对全市所有煤矿进行了安全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保留地方煤矿50座,产能4290万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5.8万吨/年,全部安装使用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但仍有部分煤矿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1)安装使用不正确;2)维护不正确;3)维修不及时;4)井下跟班巡检不到位;5)制度资料不规范;6)系统操作维护人员专业技能差等。

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一是瓦斯检测的不间断性,即实现了煤矿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气体浓度24h不间断监测及报警的功能,是传统人工检查瓦斯无法实现的;二是断电的及时可靠性,即实现了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区域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在瓦斯超限或风机停转后自动断电闭锁的功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极大的减少了瓦斯事故的发生,很好地将瓦斯事故消除在隐患发生之前。2)煤矿高产、高效的重要手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过采掘工作面瓦斯历史曲线图的曲线变化分布情况分析出“煤矿采掘进度、地质构造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及规律”,便于煤矿管理人员预判瓦斯涌出情况,提前安排或修订下一步的采掘计划,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产、高效。3)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电子信息产品,其监测的各类数据曲线和报表能真实地反映出煤矿企业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煤矿超能力生产、违法私自组织生产、瓦斯检查假检漏检、瓦斯超限无措施继续作业、风量不足、风机不能自动切换等重大安全隐患行为,能为监管执法部门提供重要的执法参考依据。

三、太原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管理内容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关键在于煤矿的使用和管理水平。煤矿在日常使用管理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由总工程师领导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健全各类制度台账,配足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的管理维护人员,负责监控系统的管理和设备的调校、维修等工作。2)完善设备技术资料。按照矿井实际,编辑修订系统设计方案、设备布置图、断电控制图。设备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应以矿井通风系统图为底图进行填绘,并根据采掘工作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改。系统及各监控设备“MA”标志证书、防爆合格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产品生产合格证应齐全并归档管理。3)做好地面中心站值班工作,实行24h值班制度。建立标准的专用机房,系统主机双机热备,配备2h以上在线式UPS电源以及相关存储服务器,值班人员认真监视监视器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相关报表并及时报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如发生报警,应立即通知矿调度部门,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并及时向矿值班领导汇报。4)做好井下跟班巡检维护工作,实行24h跟班巡检制度。安全监控工井下跟班时,检查各类监控设备及线缆的运行情况,使用光学瓦斯检测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当两者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以读数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将两种仪器调准。5)严格定期调校和测试监控设备。监控设备监测是否准确、系统断电功能是否正常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维护工作的核心目的。安全监控设备应每月至少调校、测试1次,采用载体催化原件的甲烷传感器每15天至少调校一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

四、结语

相对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使用时间非常短,煤矿从业人员对其认识不足,了解掌握不够。此文基于这点重在提高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管理的认识和了解,指导煤矿管理维护人员掌握管理要求和标准,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彦玮 单位: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4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污染减排,提出了“全力攻坚,全面推进”的环保攻坚战略,通过实施综合减排措施,完成约束性指标的减排任务;强化监管,严格落实省政府189号令,加快重点行业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严格执法,动真碰硬,集中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克难攻坚,全力拼搏,促进了全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比去年同期减排4.9万吨,完成2007年任务的54.44%;化学需氧量比去年同期减排68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3.9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6.6%和3.5%。11个重点城市累计实现二级以上天数1538天,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完成全年任务的54.6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促进了全省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增长较快,污染物总量下降,环境质量好转”的目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环境信息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就是要围绕污染减排,研究部署当前的环境信息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强化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信息手段、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全省污染减排工作。下面,我就这两方面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

自20*年我省第一次全省环境信息工作座谈会以来,全省各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按照《山西省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标准》和《山西省环境信息工作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大力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使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在机构建设、人员到位、经费保障、网络建设、网站建设以及环保政务电子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目前状况

1、环境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得到加强

20*年以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省环境信息系统的机构建设更加完善。目前,省和11个市中,有10个建⒘硕懒⒒梗?0*年增加3个。其中有9个是全额事业单位编制,比20*年增加4个。专职环境信息工作人员92人,比20*年增加27人。机构的健全和人员的到位,为全面开展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环境信息化建设经费有了初步保障

20*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基本运行经费得以保障。同时,各级环保部门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积极争取、多方筹措环境信息化建设专项业务经费,为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费保障。其中省环境信息中心于20*年争取到310万元的省长基金用于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试点工程建设;阳泉市一次性投入520万用于环境信息化建设;长治市环保局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250万元,用于大规模提升改造建设;临汾市积极申请用于全市环保广域网建设资金,目前第一期建设资金220万,2007年又申请到400万的经费用于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

3、环境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20*年以来,全省环境信息系统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和基础网络的建设,为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吕梁外,全省各级环境信息系统机房面积基本达标,配有后备电源,空调和通风系统,安装了防雷装置,两台以上专门服务器,外设齐全,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GPS,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大部分局机关能做到人均一台电脑。

基础网络建设方面,20*年以来,省、市环境信息局域网、广域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环保专业网络的建设发展迅速。省、市环保系统基本都建立了本级局域网,除阳泉和吕梁外,网速基本都达到或大于100M。广域网络系统建设太原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太原市环境广域网络系统以市环保局为中心,由6个直属分局、7个直属单位、11家重点企业和清徐、阳曲县等4县市环保局域网组成,全局网络系统现有终端设备近400台,网络服务器25台。临汾市环保局20*年编制完成了全市环保广域网建设设计方案,第一期建设资金已到位,实施完成后将与全市17个县级环保局实现互联。网络安全也逐步受到各级环境信息中心的重视:省信息中心全网安装了网络版杀毒软件、漏洞扫描装置以及网络管理软件等;太原市全网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长治市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临汾市配备防火墙,保证了网络的安全顺畅运行。全省环境信息系统围绕全省环保中心工作,积极配合“蓝天碧水工程”的实施,积极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4、环保政府网站建设得到加强

20*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加大了政府网站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作为政务公开的平台、各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造势的工具、褒扬先进环保行为和鞭挞违法企业的阵地、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行为的通道的作用。

“山西省环境保护网”经过不断改版升级,网站开辟了包括政务公开、行政办公、局长信箱、监督举报、公示栏、企业黑名单、“蓝天碧水”及各“专项行动”专栏等40多个大栏目。每天及时更新信息内容,按时全省空气质量日报和山西水质周报信息。准确的报道、及时的反馈、典型的宣传、无情的曝光,使网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仅20*年一年访问量就超过了300万人次。

太原、晋城、临汾、*、运城的环保政府网站建设比较突出;尤其是20*年5月正式开通的晋城市环境保护网,在全市一百余个网站的评比中,排名第十二,得到了市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的充分肯定。目前,全省各市除阳泉、朔州和吕梁外,都建有各自的环保政府网站,正在为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环保宣传发挥正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5、环保政务电子化建设速度加快

20*年以来,全省各级环境信息中心始终坚持以环境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于环境管理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为提高环境管理工作效能,积极开展电子政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为提高省局环境管理工作效能,省环境信息中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开展《山西省环境保护局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工作。经过两期开发、半年多的试运行,作为省局机关日常办公的公文审批流转平台——《山西省环境保护局电子政务系统》于20*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至目前,在省信息中心的精心维护和不断完善下,《山西省环境保护局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省局公务人员的工作伴友,有效提高了省局公文审批管理的效能。太原市的电子政务系统不仅具有公文审批流转功能,部分行政审批业务也逐步走向电子化,而且覆盖了市县(区)两级环保机关。

目前,晋城市、临汾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建立,应用范围覆盖了局机关所有业务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正在试运行中。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的环境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国家和我省对环境信息化发展总体要求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网络覆盖面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信息与统计传输的需要

我省各级环境信息网络建设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现有环境信息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十分有限,除太原市的网络覆盖到所有辖县(区)和部分企业外,其余各市网络都仅仅覆盖局机关和直属单位。随着环境管理的信息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污染减排”工作的步步深入,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就目前的网络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迫切需要扩大覆盖面、提高网络质量。

2、应用软件开发仍停留在条块分割中,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环境管理业务与业务之间,环境保护部门的上下级之间,都不是孤立的无联系的。目前,我省的环境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软件的开发仍停留在条块分割的水平上,单一业务开发独立的应用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往往无法对接,导致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相互共享,从而使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我们有必要强化综合平台开发的规划工作,有必要加强独立应用系统间的中间对接软件的开发工作。

3、环境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仍显不足,硬、软件投资比例不尽合理

目前,由于环境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硬、软件投资比例不尽合理,导致环保部门许多核心业务的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受到制约。环境信息化的投资建设中还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从而造成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应用的脱节。

4、县级环境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程度极不均衡,县级环境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严重影响全省环境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县(区)作为最基层的环保机构,对本辖区内的排污单位的有关信息掌握的最为清楚,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也最为方便直接,我们有必要将信息的采集源头伸向县(区)环保机构,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县(区)级环保机构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省的环境信息化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建设“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全面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化体系,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努力扩大基本网络覆盖面,配合国家环保总局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的环境信息与统计网络建设任务

要努力扩大环境信息基础网络覆盖面,重点建设全省环境信息与统计网络系统,真正将省、市、县环保局联成一个有机的办公整体,网络建成后能够承载各种数据传输,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同网办公的电子政务公文数据传输、全省环境统计数据传输、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全省环保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的实时声像数据传输以及其它各类环境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传输等功能。进一步加强网络系统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安全的管理,坚持建设与整合并举,建立体系先进、宽带高速、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

2、努力争取投资,加快应用软件开发步伐

要进一步寻求投资渠道,努力争取各种投资,加快开发我省《环境保护综合办公信息化平台》,整合现有环境管理应用系统;要重点进行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环境管理信息数据库、自然环境状况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等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环保系统信息与信息交换平台,最大程度提高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水平。

3、进一步强化网站建设,提高环境信息服务水平

网站是我们各级环保部门门户,要本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人民、要继续加大环境信息服务力度,以局机关内部网络全省环保系统综合办公平台和环境信息与统计网络为依托,开发和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建立内部信息门户;以外网《山西环境保护网》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在线办公功能,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开展政府与公众的网络互动,推进环境保护的政务公开和社会监督。

二、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和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立环境生态质量监测信息网络,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为扎实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推进全省环境保护数字化进程,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能力,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于20*年启动了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

(一)目前状况

根据于幼军省长的指示精神和省环保局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试点工作。首先对太钢热电厂和焦化厂实施试点监控,在太原市环保局、太原罗克佳华公司、山西环信科技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和太原中绿环保公司的大力协助和配合下,系统于2007年1月1日投入试运行。系统试运行以来,各项监控功能运行正常稳定,并且都已达到预期效果,试点工作圆满成功。系统试运行的结果表明,实施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可以开始逐步推广实施。

太原市环保局从2001年开始建设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现已联网的监测点位有气污染源78套,水13套。20*年以来,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截止20*年10月20日,太原市环保局已全部完成78台气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13套水在线系统数据传输和后台管理软件的改造工作。

大同市监控中心,由12块背投显示数据,在线监测系统可分实时图像、报表等形式直观准确的表现监测点状况,目前有39个自动在线监测点。辖区环境质量监测网运行正常。

晋城市投资900余万元建立监控中心,专门负责污染源视频远程监视、污染源在线监测、噪声监测、地表水自动监测。目前,联入的水、气在线监测点位有40多个。

朔州市监控中心,由背投显示数据,目前有5个自动在线监测点。辖区环境质量监测网运行正常。

忻州市监控中心,目前有6个自动在线监测点,9台监测设备。辖区环境质量监测网运行正常,有3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

*市监控中心,目前有8个自动在线监测点。辖区环境质量监测网运行正常。

临汾市于20*年9月启动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目前为止,已有11家企业安装19台套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已搭建完成,正在实施与各企业在线监测设备联网工作。

运城市也开展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目前在汾河、涑水河16家水污染源重点企业安装了自动监测仪,对3家电力行业污染源安装了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测仪。

(二)存在的问题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运行管理严重滞后,无效投资严重。历年来我省大多数市都在按照有关法规或行政要求,积极建设本市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由于事前整体规划工作不到位,建设目标不够明确,仪器设备性能难以把握,安装调试的规范性较差,运行管理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模式,排污单位抵触情绪严重,致使绝大多数在线监测装置不能正常运转、经常闲置或已损坏,即使少数在运行也很少联网,由于仪器供货商或运营单位帮排污单位作假数据的情况很普遍,采集回来的数据在质量上也难以甄别,因而这样的数据也无法使用,所以多数投资就目前状态而言变成了无效投资。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提高认识

山西污染问题除了重型工业结构、不利的扩散地形等原因外,环境监管能力薄弱和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全省重点污染企业2800多家,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种类多、数量大,污染源排污监测任务十分繁重,目前,监督性监测都是人工手段,监测成本高、反应速度慢,受仪器水平、监测手段、频次、人员等因素限制,落后的监督管理手段,很难做到有效的监督监测。致使违法排污现象十分普遍,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30多年来,我省虽先后投资700多亿元,建设了15万多台套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企业很难自觉主动地去治理污染。现有监管手段只靠人工现场检查,必然顾此失彼。因此,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经常不能保证正常运行,或者白天开晚上关、或者检查人员一来就开,一走就关,偷排暗排现象十分普遍,治理设施很难全面发挥效益,这样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也造成巨大投资浪费。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乐观估计也仅有50%-60%,若通过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迫使企业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全天候运行,所能发挥的效益经专家估算相当于在现有污染基础上减轻20-30%。因此,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是目前利用较少投资,实现较大环境收益的手段之一。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监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全程监督控制的管理系统。从去年底至今年初,我局与太原市环保局共同研究决定在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的电厂、焦化厂进行试点,组织省环境信息中心、太原市环保局、太原罗克佳华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太原中绿公司等单位具体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试点工程基本取得成功并得到了于幼军省长的肯定。试点方案中设计的污染源现场检测数据的流转路线及技术路线基本可行;《山西省环境质量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平台》功能齐全、可靠;软件与现场污染物排放浓度检测装置、污染物净化设施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现场数据采集及无线传输装置与排污生产控制系统可以顺利对接;排污浓度超标、污染物净化设施运行不正常时自动及手动对排污生产单位进行分级断电控制准确。基本实现污染源监控设备对排污单位进行既监又控的目标。按照于省长指示,今年在全省范围首先选择了80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中强制推广自动监控系统。

省政府统一部署的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既是我国环境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也是完全顺应我省环境管理工作改革方向和环境信息控制技术发展趋势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内容。“既监又控”的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是解决环保问题的一个有力出发点。同时,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全省污染物减排任务、改善当地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蓝天碧水工程目标和“十一五”环保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改变目前重环保设施建设、轻环保设施管理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对今年我省污染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张宝顺书记和于幼军省长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我省今年要完成800家重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明年要完成2000家,并对该项工作有多次重要批示。

因此,建设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源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于强化环境监管措施与手段、有力查处环境违法、监督落实污染减排的各项措施,确保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建成后对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将产生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作用,有效提高环保部门监管能力和手段,提高现有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该800余家企业的污染负荷约占全省污染负荷的60%以上。

2、认真做好项目实施

省环保局自今年3月起,启动并组织了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及相关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由规划财务处、省环境信息中心、省监测中心站、省监察总队密切配合完成。我局于今年3月选择了809家重点污染企业(含国控污染企业和部分省控污染企业),制定了《关于2007年在全省重点污染企业推广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实施意见》,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以晋政办发[2007]62号文件于5月21日下发。组建专门队伍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摸底,着手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与测算建设方案。局党组高度重视,局务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对项目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各地环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六月正式形成项目建设方案报财政厅,目前财政厅已批复下达资金计划。

当前,关键是要明确目标与任务,认真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一要认真解读项目建设方案和实施意见,落实目标与任务。实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污染源实施既监又控。项目建成后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实时地掌握重点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将推动环境监管工作更加严密化、规范化,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环境监管能力将会得到显著增强。

工作目标是:截止2007年底,今年要在全省范围内的809个重点污染企业的1112个废气排放口和549个废水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省和11个省辖市完成或完善监控中心(平台)建设。实施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异地报警、多级控制和信息传输,形成统一的监控网络,提供实时准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信息,为环境执法建立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奠定基础。

建设内容为:国控重点污染源和部分省控污染源共809家全面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按照省市两级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并联网。从而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测到的重点污染源污染排放数据及时传送到二级监控中心。该项目共需资金8.01亿元。建设资金以企业筹措为主,省级政府补助20%,各市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项目的实施具有基础性作用,建设方案充分考虑到与环境信息统计等项目的对接,强调了全省整体性、系统性的要求。

二要精心组织,切实有效完成项目实施工作。各地市要按程序、按要求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全面实施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为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执法任务提供能力保障。

加强项目的组织管理。各市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明确部门分工,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各级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各地市要组织环境监察、规划财务、信息中心、监测站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的领导和工作班子,建立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各地市要将项目领导和工作机构组成情况报省环保局。

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由省环保局统一安排,组织实施,市、县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组织落实,企业实施建设。省环保局将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和检查考核、验收工作,负责省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指导地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及监控企业现场端的建设,组织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查和验收。各市县按照省环保局的安排组织本地项目实施工作。市、县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各重点排污企业承担本企业监控设施建设任务。

同时,各地要按职能明确规划财务、环境监察、信息中心、监测站在项目实施中的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各地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总局28号令《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和我省出台的相关规定,落实各部门间分工负责制,以一套完善、有力的管理措施促进项目建设,做到政策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分明。

认真制定和落实项目设施方案。各地市要结合省环保局的项目建设方案、实施方案,结合实施,会同本级财政部门认真研究项目实施的有关问题,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规范项目实施的招标、采购工作。省环保局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颁发《污染源连续监测系统山西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把好监控设备选型关,并对企业现场端监控设备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安装标准、统一监管,按程序、按要求、保质量、保进度,规范高效地做好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其他设备由各市自行确定招标采购工作。

抓好项目的验收和总结。各市要将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加强检查与督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和要求,明确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配合省局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省环保局将建立奖罚制度,根据各地项目实施情况和省局检查验收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地市给予通报,并采取停止环保治理资金、“三停”、区域限批和企业限批等处理措施,对项目执行好、实施好的地市将优先安排项目与资金。

要做好同污染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环境保护监管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具体体现,环境保护有着内部不经济性。在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无异于给自己头上加紧箍咒,装上“眼睛”来帮政府盯住自己,排污单位不可能自缚手脚,大多都持不情愿态度。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污染企业的积极配合,当前一些企业对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理解、不支持。针对污染企业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担忧和困惑,各地市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正面引导,同时要将各地市在重点企业已开展的前期工作的经验总结好、用好。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监管执法和污染减排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各级环保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务求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效果。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实施效果。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项目的实施,是我省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和环境执法能力的重要机遇,也是对环保部门项目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管理方法等行政执行能力的考验。各地环保部门务必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负其责,监管到位;务必确保项目取得实效,项目实施目标、实施进度、实施效果都要一一落实;要严格规范运作,严格程序管理,严格管理权限,强化监察,强化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加强监督,确保项目科学实施、廉政实施,确保项目如期、保质完成,发挥效益。

二要规范项目建设,提升环境执法水平。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是解决当前环境执法难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通过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提高环境执法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让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成为环境监管执法、环境应急预警、响应与指挥中心。各地要抓住机遇,结合项目实施,加快环境能力建设步伐。目前总局和省局逐步出台了相关的环境标准和规范,作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撑。随着项目实施,省局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各地要结合项目实施,加强自动监控系统运行和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

三要结合项目实施,努力推进污染减排、环境执法和环境应急工作。自动监控系统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在线监控问题,要上升至推进污染物减排、环境执法和环境应急的高度。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实时、准确掌握排污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为核算污染减排、环境执法提供可靠数据;通过重点污染源异常排污报警和分级分层控制,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分析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动态实时的在线监测数据能跟踪突发环境时间的进展,评估处置结果,提升环境应急能力。除利用在线监控的数据实现“环保电子警察”的执法功能外,今后将进一步考虑污染源排放数据的综合利用,提升其合法性,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我们随后还要召开分管市长会议,同时要针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召集各地市直属单位召开相关技术会议。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5

今天下午,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举行xx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合作签约仪式,共同见证我县城市发展中这一重大项目的启动,为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我们期待已久,努力已久,今天,终于成为现实。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项目建设签约仪式的顺利举行表示真诚的祝贺!对前来参加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衡昆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给全县社会治安管理特别是县城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目前,从全国的形势来看,dt分子、zd分子、境外敌对分子正在加紧扰乱和破坏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打着各种幌子,以各种形式分散在全国各地秘密组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联合的破坏性活动,这对全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从我县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县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毗邻越南和两广,边境线长75公里,国道323线和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流动人口多,人员往来杂,边境管理任务重,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各种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成反弹之势。再采用传统的以人力、物力防范和事后调查为主的治安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繁重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要求,落后的治安监管平台和机制严重制约了我县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采取技术防范手段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而今,随着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将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城市管理和整体防控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县公安机关可以对全县重点单位、重要目标、治安卡口、交通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治安复杂场所、社区等防范重点区域实施全天候、全方位24小时的高密度监控,将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辖区范围内的社会活动情况,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实现治安管理工作由事后调查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将有效提高出勤(或出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监控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违法人员的违法证据、犯罪事实,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有效。通过该系统,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就可以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和紧急状态管理的联合行动,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联动管控,使统一应急、联合行动成为现实。指挥员可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地跨部门、跨警区、跨警种下达指令;完善的覆盖网使各联动单位能及时收到指令,迅速赶赴现场,从而有效提高xx县管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治安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创建平安、和谐xx提供技术支持。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6

视频监控系统逐步从模拟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这一发展对视频清晰度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清晰度的视频意味着摄像机的像素高,对网络传输带宽、存储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IP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同时并行运行24h实时音视频编码和存储等业务进程,与此同时,它还需兼顾录像回放、音视频解码、云台控制等业务进程。不同业务进程对于传输网络的需求也各不一样,在业务进程流量的方向、模型、特征上区别较大。传输网络带宽是前后端设备视频数据流的关键传输通道,视频数据流中主要包含视频、音频和控制信息三类数据,视频监控全天候24h实时运行。若按照30路视频监控点、30天的录像进行存储、8M/s的码率进行计算:则网络带宽=1080P录像路数×1080P码率,由此可计算出30路视频监控点所需网络带宽为240M/s;则全量录像存储裸容量=1080P录像路数×1080P码率×1080P录像天数×1024×1024×CBR×24×3600÷8÷1000÷1000÷1000÷1000,由此可计算出30路视频监控点位,在30天的存储量需要约82TB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因此网络带宽、视频存储的高要求是其发展的关键。由此可见IP视频监控系统在为客户提供更直观的交流及监控手段的同时,也给其基础层的IP传输网络、存储空间带来了巨大压力。

2高清视频监控接入网现状

以平安城市(公安主导建设)中的视频监控为例,由于各派出所辖区前端监控分布较广,且覆盖不均匀,传输通道资源需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然而,前端监控点与派出所监控中心传输距离通常较远,通常采用裸光纤方式实现前端监控点与派出所监控中心的互联,并经成对的光端机传输到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汇聚,然而,由于传输距离的限制,点对点光纤通道的传输将需要一对光纤实现收发功能[2],这样使得光纤资源的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另外,每路高清视频监控的平均码流可达到8Mbps,在密集高并发频繁调用的视频监控覆盖区,若网络带宽有限,则视频数据、控制数据流量的集中爆发将导致整个系统网络出现严重拥塞、延时、误码的概率也将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整体性能急剧下降,因此当前组网方式对于快速发展的视频监控系统而言,仍存在大量弊端,具体表现在:(1)点对点的传输主要通过光端机来完成一收一发即,意味着需要两对纤芯资源,这使得光缆网络主干纤芯资源被快速消耗,光缆资源日趋紧张。(2)点对点传输主要通过光端机实现,然而放置在监控点的光端机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市场上近远端光端机的厂商较多,接口无法统一,后台系统还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现场进行故障处理,这直接影响了系统的维护效率。(3)点对点传输需要开通连接点较多,缺乏统一有效的保护措施,直接导致业务开通和障碍处理耗费大量人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增加了后期运维的压力和成本。

3基于EPON技术的组网

EPON技术可满足当前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平台化、集中存储和远程多级调用的需求,前端摄像机数量以及网络组网可以实现无限扩展,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基于EPON的视频监控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OLT放在机房,ONU放在前端监控处,为监控图像传输提供网络接口。ODN为OLT和ONU提供了数据传输通道。EPON由OLT(光网络终端)、ONU(光网络单元)和ODN(光分配网络)三大系统组成。EPON网络通过波分复用技术(WDM)在一根光纤上实现双向传输(下行1490nm、上行1310nm),且在上行采用分组复用,可避免碰撞。通过光分器即光分配网络(ODN)实现点到多点的传输网络架构。上行采用时分多址(TDMA)方式实现ONU向OLT的数据传输;下行采用广播方式实现OLT向所有ONU发送数据,ONU仅接收自己的数据帧。EPON通过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其传输结构采用“一对多”的方式;一方面,利用EPON的拓扑结构实现网络接入;另一方面,采用以太网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因此,EPON技术是既为监控网络提供了高带宽,又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扩展性,且能接入以太网,方便管理。此外,EPON网络还具备以下优势:(1)数据传输速率高,平均每条链路可达到1.25Gbps,每条链路最多可承载128个监控点位,即每个监控点位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9Mbps,该速率足以满足高清监控8Mbps的码流,即可支持高清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调看;(2)节约了建设和维护成本,光分配网络可为多个监控点位共享同一条主链路,且分路器对供电和环境并无太多要求,极大地节约了建设和维护成本;(3)节约了电力成本,核心网与前端视频监控的互联采用无源光网络,可节省电力成本;(4)组网灵活,可支持不同的网络组网架构,如树形、星形、网状型等;(5)节约光纤资源,即单纤芯资源即可实现收发功能;(6)传输距离远,OLT接1:32的分光器可传输最大距离为20KM。

4基于EPON技术在平安城市中的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整体架构由前端视频采集层、网络传输层、后端的视频监控中心组成。如图2所示为基于EPON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其中网络传输层可分为核心网络层、数据汇聚层和接入层。在该系统架构中前端监控采集的视频数据通过ONU上联到ODN网络,ODN通过1:N分光器实现与各监控点位的ONU互联。编码压缩后的视频数据经无源光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由此可见,传统高清视频监控网络方案相对于基于EPON监控网络的优势主要在组网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节约纤芯资源,同时ODN网络部分采用的均为无源器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力成本和维护管理成本。相信在下一代的视频接入层,EPON会在平安城市、平安校园、智慧城市等信息化网络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培新.“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资源接入网组网模式探讨[J].信息通信,2015(09).

[2]洪伟鹏,孙耀波.EPON技术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10,27(01):102-105.

[3]王凡.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接入与带宽分配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4]郎为民.EPON/GPON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5]胡玉辉.EPON将成IP视频监控应用主流[N].通信产业报,2009-02-23(07).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7

主要是贯彻落实“3.09全省推进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布置今年全市新增4000个报警监控探头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我市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任务。下面,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认清形势。

市经济社会继续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人民群众基本满意。但由于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近年来。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加之对敌斗争的临时性、复杂性,不稳定因素多样高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国家平安方面看,市虽然是内陆乡村,但与敌对势力渗透和反渗透、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尤其破坏活动、非法宗教渗透活动、民运非法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均有增无减。从社会治安方面看,市以侵财犯罪为主的犯罪案件发案率呈攀升态势,违法犯罪活动的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智能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新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不时呈现,社会治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西藏、新疆等地接连发生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市虽然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但也要时刻绷紧这根神经,防患于未然。从社会管理方面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呈现,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无论是从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上;无论是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还是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都需要我从源头上、根本上去研究社会治安对策。实事求是地讲,社会治安问题不只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学发展观”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肯定要求,也是确保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推进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有利于我下好维护稳定先手棋,掌控社会治安的主动权。可以在信息传输上做到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利于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打击各种多发性犯罪,提高政府反恐防暴、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治安环境的新特点、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平安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诉求。

近几年来,从刚才会议通报的情况看。市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确实取得了长足进展,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省政府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我市社会治安实际需要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市监控探头数量缺乏,覆盖范围窄,还没有形成对全市动态治安接力性的实时监控,这项工作做不好,市对乡村现代化的管控能力就上不去。

要把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各地和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此。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大势所趋,现实需要,政治责任,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和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全市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乡村防控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提升我市对动态社会治安环境的控制能力,创建和谐平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着眼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和各相关部门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高度,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二、全力把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齐抓共管。

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治安形势迫切需要,这项工作省里有要求。各地及各相关部门必需从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动身,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根据部门特点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切实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也是政府工程。既然是政府工程,一是要加强领导。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就要负起责任,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具体实施,相关部门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加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各地都要成立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住建、交通、财政、发改、工信、质监、通信、能源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供电、电信运营等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统一领导与协调。各部门也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对本系统、本行业建设任务的组织、协调、调度。

要采取多种方式,二是要强化保障。各级政府要在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经费投入上给予充分保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统筹解决好建设、维护经费。由政府投资的公共区域监控点所需建设、维护和使用等经费,要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要按照“谁出资谁受益,谁的场所谁建设”原则开展建设,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要督促其落实;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由管理部门自行投资建设、运行和维护;居民小区、社区技防系统建设,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引进、吸收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政府宏观指导、受益者出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投资途径。

各自职责范围内全力开展乡村报警与监控体系建设和应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三是要明确职责。各级政府要组织公安、发改、财政、住建、交通、工信、质监、通信管理、能源等部门。解决好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问题。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负责系统建设的宣传动员、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组织实施、工程验收和指导、监督,负责系统的应用和运行管理。住建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铺设管道、破路、立杆位置等问题。质监部门要对系统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把系统建设成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工程。各企事业单位要负责自建内部平安防范监控设施,并接受公安部门的统一监管。

定期通报建设进展情况。对建设过程中遇到难题,四是要加强协调运作。要建立部门间日常联系办公和会商机制。各部门要集体会商解决,防止推诿扯皮,影响建设进度。对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的监控系统,必需与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实现对接。没有实现对接的单位和部位,公安机关需要调取监控信息的所在单位必需无条件给予提供。

三、确保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能,强化措施。

新增4000个报警监控探头是一项硬任务,加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本着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细致考虑,科学规划,围绕需求抓建设,围绕应用抓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应用效能。

全面开展需求调研,一是要科学规划。各地要结合外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要将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列入新开工的乡村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使用。要针对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和犯罪高发区域,注重点线面结合,科学确定监控密度、合理布建监控点,特别是涉及国家平安、国计民生、社会公共平安的场所和部位,要实现“全覆盖”不能有空档。要打破监控资源应用“以我为主、部门所有”狭隘观念,立足现有,努力实现资源整合最大化。要加强社会面监控资源与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的有机衔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监控点之间互为补充、联成网络,实现全方位、全时空控制。要从满足现实需要动身,正确处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和先进与实用的关系。严格遵循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和公安部制定的技术要求,规范建设,注重实用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坚决防止重建设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报警监控探头建设责任书,二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这次会上。各地都要自上而下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制,做到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确保各个项目、各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要以倒计时的工作方式列出建设进度时间表,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各地组织领导机构要对建设情况开展跟踪督导和检查,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考核,通过强有力的督导推动系统建设顺利进行。要把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平安县区创立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建立健全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考核激励机制,对提前和超额完成任务的要给予惩办奖励;对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依据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完全改变捍卫人员老龄化问题。要落实专门的监控人员,三是要规范管理。一是配齐配强内部单位捍卫人员。没有合适人选担任捍卫人员的单位,可实行市场化运作,从保安公司聘请保安员,以确保捍卫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强化内保人员的知识培训,使他能熟练掌握监控系统的操作、看护和基本维修,使有条件的单位实现“人机互动”公安机关的治安和技防部门要组织专门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加强对设备的维护颐养,并建立维修档案,确保其正常运行。四是各内部单位要制定值守制度,保证24小时有人照看,及时发现情况。同时要制定周详的处警预案,做到一旦发生警情,由单位内部人员或保安员先期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8

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布置和工作要求,为认真贯彻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公安部关于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构建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促进平安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中共州省委办公厅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通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范建设为重点,以突出应用效能为核心,以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为目标,把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纳入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步伐,为建设“平安”和谐”提供坚实的社会治安保证。

依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步实施”要求,坚持“政府领导、公安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兼顾”总原则。积极推进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二、总体目标

2011年底,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实际情况。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体系;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报警监控全面覆盖;完成县公安机关报警监控共享平台建设,派出所视频报警监控中心建设,实现跨部门、跨警种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的技战法研究和推广,创新警务工作机制,确保对社会治安情况的动态掌控和对违法犯罪目标的精确打击;有序推进社会化报警运营服务工作,加强对报警视频社会资源的管理,实现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前端监控点、报警点。

主要出入口,1.在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本县与其他县际交界处、县内乡与乡交界处,县内主要道路,本县城区周围的主要通道上,建立治安卡口报警监控网。

2.在全县主要道路、各乡镇重点道路等重点路段建立道路交通监控系统。

3.在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各类专业市场、特种行业等重点部位建立报警监控网。

金融、医院、学校、电力、电信等重点单位周边,4.在党政机关驻地。以及生产、销售、存放危险物品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重点单位报警监控网。

(二)基本完成全县公安机关报警监控共享平台建设。

各乡镇派出所建立视频监控平台,1.建成县报警监控共享平台。实现报警与监控系统的视频、音频信息的调用、显示、存储、控制等功能。并与上级公安机关的乡村报警与监控平台共享。

将前端监控点、报警点以及已建的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社会资源平安接入共享平台,2.完成全县乡村报警监控共享平台的公安视频专网建设。通过报警监控公安视频专网。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保证公安视频专网建设符合公安部有关平安性标准。

3.实现与上级公安机关报警监控共享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确保各报警监控共享平台与公安“大情报”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三台合一”系统、警务综合平台等系统的关联与整合。

(三)全面完成公安机关视频报警监控中心建设。

建立二级视频报警监控中心,1.按照要求。全县27个派出所建立三级视频报警监控中心。

110指挥中心与上级的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联动,2.实现二、三级视频报警监控中心与县局110指挥中心联动。建立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的日常值守队伍,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调度、指挥辖区巡防力量进行现场快速处置,提高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派出所的三级视频报警监控中心将与辖区治安巡逻大队协同,负责辖区内的实时动态监控、巡防力量指挥调度。

(四)全面推进报警与监控社会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大力推进技防应用的社会普及和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1.积极宣传、引导社会单位和居民住宅装置使用入侵探测、出入口控制、楼寓对讲等技防报警设备或系统。

积极推动建立区域报警服务中心。推行社会化的自动报警和视频监控服务工作,2.逐步推进报警服务业发展。辅助管理未接入公安机关报警监控共享平台的报警与监控资源。

规范建设和管理标准,3.指导金融、医院、学校、电力、电信等重要行业及内保单位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确保重要的社会资源可靠、可用。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公安报警与监控资源和社会监控资源的综合应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报警与监控系统在服务社会民生、保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能。

(五)加强报警监控信息开发应用。

县局指挥中心、各派出所要通过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1.深入开展视频信息资源在指挥决策和治安防控中的应用。及时调取监控图像,实现监控、研判、指挥、处置的流程化联动,实现“先期视频处警”为领导远程掌握现场情况,进行指挥决策服务;要将报警与监控系统纳入巡防体系建设,有机整合现场巡逻和视频巡逻工作,为治安、巡特警及派出所实战工作服务。

重现犯罪现场、获取犯罪嫌疑人活动轨遗,2.深入开展视频信息资源在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方面的应用。要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信息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遗物证。根据体貌特征查找犯罪嫌疑人,开展实时抓捕等工作服务。进一步提高图像智能处置和分析研判水平与能力,及时总结、推广更多实用的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技战法。

通过报警监控共享平台辅助警务督察部门监督民警执法行为,3.深入开展视频信息资源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应用。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信息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开展事故处置、交通疏导、非现场违法证据信息采集以及查控特定车辆等工作服务。同时。促进执法规范化,维护民警正当权益;充分利用视频监控信息,为消防、警卫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

(六)建立健全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工作机制。

确保系统全天候正常有效运转。逐步建立完善经费保证机制、故障监控机制和系统日常维护机制、平安管理工作机制、岗位培训机制。1.要建立健全涵盖系统运行、值守、处置和经费保证等工作机制。

加强对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和各类技防工程、技防设施的检查,2.建立健全日常检查机制。实现对辖区重点技防工程的年度检查制度,建立检查档案,发现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效能评估机制等,推进系统应用的规范健康发展。

四、工作方法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8月—12月)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0〕87号)要求和上级部门有关会议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完成需求论证、任务书的制定、立项审批、经费落实等工作。

(二)实施阶段(20l1年1月—11月)

不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做好具体设计、施工建设和项目管理。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各项应用。

(三)检查考核阶段(2011年12月)

迎接上级部门的考核验收。对全县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验收考核、全面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机构。

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智任组长,为切实加强对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常委、公安局长苏秀明,副县长赵治中任副组长;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工业能源局、县监察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审计局、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县电信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研究制定推动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指导、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对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及时上报县人民政府。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杜万曦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县公安局周勇同志担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做好会议记录、纪要印发及有关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并按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要求及时提供资料信息。

(二)各司其职。

认真抓好我县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和维护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要依照工作分工,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健全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会商机制,由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有关单位召开会议,就系统规划建设、应用和维护管理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集体会商,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专业特长,集思广益,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建设不畅、推进受阻、建用脱节等突出问题。各乡镇综治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组织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积极参与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形成整体合力。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系统建设主导作用。抓好系统建设规划规范的制定和系统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落实和监督;积极主动深入金融部门、医院、学校、电力、电信、社区和各重点企事业单位,及时了解掌握相关单位在本单位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并提供指导意见和技术帮扶支持,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效果。

(三)科学规划。

做到科学规划、联网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加强项目的规划、论证,各部门要紧密结合治安防控工作实际。确保系统建设符合有关规范和要求,并充分考虑已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的资源利用。要坚决依照相关技术规范规范进行施工建设,确保设备选型、接口设置、线路建设等各个环节均做到统一规范、统一规范,保证做到县内以及和上级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平台互联。分清轻重缓急,切实将党政机关、金融部门、医院等重点部位和治安复杂路段、公众聚集场所、重要交通要道枢纽、重要水电通信设施安排点等重点区域作为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重点,建设规模、覆盖面上加大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治安防控死角,把学校特别是幼儿园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抓好建设。

(四)突出应用。

建好建强视频报警监控中心。深入开展视频信息资源在指挥决策、治安防控、侦查破案以及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公安机关要坚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原则。实现视频报警监控平台与指挥中心的联动运转,实现社会治安防控预警智能化,指挥调度可视化。尽快取得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效果。要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工夫,形成一整套乡村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管理维护制度体系。要加强对公共区域报警和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存在故障和隐患,做好日常维护工作,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存在防控死角,给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带来隐患。要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自建的报警与监控系统的日常检查和指导力度,督促其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五)落实经费。

保证建设、维护、管理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要将系统建设费用、租赁费用及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系统建设、应用、维护经费专款专用,确保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

(六)检查督导。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9

为有效预防、打击和震慑违法犯罪、强化县城管理、监察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城市防控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和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能力,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启动县城视频电子监控系统第二期工程建设。为确保工程顺利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县二期县城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的领导,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县城市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公安局,由公安局警令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部门及处理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期间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一)公安局职责:负责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的实施。一是结合县城治安特点、交通管理需要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按照“需要、可能、实用”的原则,在县建设局的配合下,确定监控点;二是考察确定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功能、设备、传输模式及技术要求;三是联系、组织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制作建设方案;四是与财政局组织招投标工作;五是加强、督促建设单位做好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二)财政局职责:负责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的资金拨付,组织招投标工作。

(三)建设局职责:一是配合公安局确定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监控点;二是配合公安局做好建设过程中的其他相关工作。

(四)科技局职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加强对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中的技术指导,配合公安局做好监控系统的电路安装工作以及系统安装期间的其它安装事宜,确保系统的顺利安装。

(五)文广局和镇职责:搞好宣传,负责二期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施工过程中,涉及单位、居民、工商户的相关协调工作,并提供相关硬件支持。

(六)电力公司职责:结合城区电力设施建设情况,做好监控系统的电路安装,以及系统安装期间的其它相关事宜,并提供相关硬件支持。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负责对系统供电线路进行维修,保证系统电路畅通。

(七)电信公司职责:结合城区电信网络建设情况,积极支持配合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同时协助公安局做好系统安装期间及投入使用后的其它相关工作,并提供相关硬件支持。

监控系统建设范文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首先必须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001年4月,正式启动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一批试点单位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辽宁省水利厅。为保证试点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了由海委牵头的技术协作组,由10多位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一、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启动的意义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的启动,是新形势下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的需要,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决策水平的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及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以远程自动控制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进行控制操作。在系统建设中,有效和实时的数据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数学模型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决策工具;系统本身还要求具有拓展性和兼容性,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的核心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能就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手段现代化。二、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的特点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项目启动时,水利部就对系统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示范、全面推进;二是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结合,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坚持高起点;三是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注重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四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础和相关行业的信息资源,建立规范的信息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五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优势,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六是建立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度。试点建设启动以来,各试点单位按照要求,在系统建设方面大胆探索,稳步推进。1.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的特点之一,就是各试点单位均将系统建设作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流域或区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的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方案从实际出发,在建设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现有工作基础、系统目标需求,针对本流域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制订分期实施计划,确保试点建设顺利进行。2.明确目标,协同攻关第一批参加试点的各单位分别以流域和区域为单元,以需求为导向,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探求我国水资源实现流域和区域管理的最佳模式和途径。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信息化的基础较差,加上系统复杂,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也尚未建立,所以,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和协同攻关非常必要。项目启动以来,协作组定期活动,已举办了两次会议。会议期间,各试点单位进行广泛交流,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直接参与,对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研讨。各试点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经验,与国内外专家及有关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试点建设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协同攻关的精神。3.加强管理,认真实施从5家试点单位项目进展情况来看,对系统建设管理都非常重视,从机构和体制上均给予保障,从制度建设上予以加强。海委提出水利基建工作要实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系统建设实行“四制”。黄委还成立了黄河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辽宁省水利厅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和管理。三、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1.黄河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黄河的水量调度以及黄河的水资源问题举世关注。黄河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以落实国家要求的统一分配水量,实行流量断面控制,省(自治区)负责用水配水,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进行统一调度为总体工作思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优先、发挥效益”为原则,立足于黄河治理和流域水资源管理,从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入手,建设内容纳入“数字黄河”工程,采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一期工程以水量调度高科技、信息化和现代化为目标,对引黄涵闸实施远程自动化监控,建设低水测验设施,加紧建设黄河总调度中心。第一座数字化水文站——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投入使用,加快了水文信息传递的速度,对测站测验管理和水资源管理及调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黄河水资源保护监测中心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首座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已于2002年4月建成并稳定运行。黄河上中游径流中长期预报系统一期工程研究、开发工作完成,在整个非汛期开展流域性的旬、月和径流总量预报,为全河段水量统一调度提供依据。2.海河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海河流域选择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作为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项目区。采取试点示范,整体推进。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成果,同时考虑今后的发展趋势,以GIS为平台,虚拟现实为表现手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及计算机网络为纽带,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决策支持和工程监控为目的。提出项目建设与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新水源,实现多水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流域信息化建设提供模式和经验。目前,已完成海委监控中心主体工程、海委至潘家口水库光纤电路建设,以“数字潘家口水库”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完成在线数据采集处理、综合信息查询与管理、信息反馈与等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系统的软件集成,京津地区地下水动态管理模型子系统建设也正按计划进行。3.太湖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太湖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将利用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初步实现水利工程远程监控与调度管理;以引江济太和防汛调度为应用实例,为中心数据库建设提供标准,为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模型整合提供示范。已初步建成望亭水利枢纽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正在实施太浦闸应急监控系统和修复望虞河常熟水利枢纽泵站控制系统。4.江苏省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该系统是江苏省“十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配置的典型工程。在江苏已建大运河监测调度系统,徐州、连云港水情遥测系统、水文数据库、防汛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兼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系统建设总目标为:建设覆盖江水北调工程系统供水范围,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充分拓展性能,集信息采集传输、优化调度和自动监控为一体的水利现代化系统。为苏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水体系提供信息、计量及管理支持。充分发挥江水北调工程系统的作用,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整个项目将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各子项目均已签订合同,进入施工阶段。5.辽宁省中部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系统该系统是辽宁省水利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结构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调度决策系统。以太子河流域为试点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建设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及网络平台等。建设过程中,在“统一规划、总体设计、有序实施、突出实效”的基础上,坚持“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调动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四、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任重道远按照水利部的部署,要用3~5年时间完成试点建设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任务非常艰巨。曾有人把建立数字地球称之为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是重大技术的突破口。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项目,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要实现多源信息的数字化、空间结构化、网络化和标准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解决。首先,系统建设要在准确定位和统一建设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新旧信息系统的关系、先进与适用的关系、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其次,加强标准化建设。第三,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第四,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第五,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等。在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的今天,我们期待着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建设早日完成,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尽快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