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6:45:28

护理对策

护理对策范文篇1

1.1护士自身原因。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1.2患儿及社会因素。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1.3法律知识淡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

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主动和患儿及其患儿家长交流、沟通,主动询问患儿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儿和其家长解释护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儿和患儿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护士要主动向患儿和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另外,护士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发生纠纷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2.2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学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所以护士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护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在儿科有一些护理是具有强制性的,患儿家长对此的期望值非常高,这样给护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士必须保障操作顺利完成,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就会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每项护理之前护士均要向患儿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需保障操作技术的熟练。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断加强后勤的管理力度,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对护士进行辅助,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给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和患者家长沟通。还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患儿营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患儿的心情好了,也会提升配合度[7,8]。

3讨论

在儿科,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科患者均是小儿,小儿有很多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例如爱哭闹、活泼好动、沟通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会给护理造成困难,增加了护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会发展为危险事件,护士是护理患儿的主要执行者,护士也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人,当前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这一方面来说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儿科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发生护理隐患。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护理操作,护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相关的研究显示,国外医疗结构已经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而在我国,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做好儿科护理工作、降低护理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科患儿的病情复杂多变,再加上患儿配合度低,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本研究对护理风险做出了及时的评估,总结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在儿科实施优质性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士的知识与专业操作技术,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广大患儿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9]。

参考文献

[1]刘颖.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4(32):149-151.

[2]吴颖,何建琴.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5):2123-2124.

[3]黄美琴,连少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6(01):111-113.

[4]李秀珍,陶小明,刁秀莲.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9):1755-1756.

[5]黄美娜,曾冰英.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17):195-197.

[6]周俊.浅谈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179.

[7]邓维英.患儿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12,16(1):56-57.

[8]刘畅.人文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58-60.

护理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儿科病区;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是工作中的重点问题[1]。儿科病区收治对象特殊,患儿的心理、语言能力发育不完全,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加上患儿的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突发事件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等问题,成为护理风险的高发科室,一旦某个护理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或纠纷[2]。为了加强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我们对儿科病区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1儿科病区的护理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1.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儿科护士所面对的患者群体比较特殊,因此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外,还应当有爱心、耐心,认真、细致的对待工作。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很难在工作之余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除了常用的护理技术外,缺乏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研究,同时也缺乏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这使护士在面对患儿及家属时不能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业务熟练度不高,在病情观察上容易出现疏漏。此外,部分护士的沟通能力不足,一些正确的护理行为不能很好地向患儿家属说明,导致家属出现疑虑甚至产生误解,从而引发纠纷。1.1.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及风险防范意识。护理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减少工作疏漏,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病区的护理安全质量[3]。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部分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出现诸如查对不仔细、交接班马虎、违规操作、病区巡视不及时、发错药、穿刺后忘记松止血带等现象,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此外,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在发现安全隐患之后也并没有及时上报或处理,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1.1.3用药安全因素。患儿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项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用药剂量较小且个体差异较大,在加药时需要详细计算药量[4],但由于临床新药层出不穷,儿科用药逐渐增多,加上单支剂量的不同导致药量难以掌握,部分护士在工作繁忙时出现马虎大意,未进行核对的情况,就会导致配错药、用错药的现象。此外,由于患儿的血管壁较薄且通透性高,如果在治疗中有血管刺激性药物则会导致穿刺部位发生渗出、肿胀等现象,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容易引发纠纷。1.2病区管理因素。病区是患儿住院期间生活和治疗的主要场所,如果病区管理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例如在流感季节期间未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就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如果未做好病区探访管理,不但会影响病区环境,更易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1.3实习生带教因素。实习生刚刚离开学校接触临床,工作经验缺乏,部分护生尚未完成角色转换,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高压和严谨性,工作中态度散漫,不认真,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此外,护生对操作流程不熟悉,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护理技术差,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因此带教老师一旦出现疏漏,未能做好指导和监管工作,就会影响儿科病区的护理安全[5]。1.4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的年龄较小,很难积极配合治疗,加上现在儿童多为家中独子,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又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常会做出一些不配合治疗、不遵守制度的行为,依从性较差,给护理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患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坠床、碰伤等风险,如果家长没有重视护士的床栏使用宣教,没有及时看护好患儿或私自取下床栏,就容易导致患儿发生坠床风险。

2护理管理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重视在职护士的理论学习和护理技能培训,科室定期安排相关知识讲座,由科室医师担任讲师,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等进行讲解,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加强病情观察能力培养,工作中实行一帮一互助形式,由资深护师负责指导低年资护士,全面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鼓励护士们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以适应当下的护理需求,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全面提高其工作水平。2.2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求护士遵守科室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实施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履行岗位职责,提高责任心,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患者需求第一的服务理念,以维护患儿安危为己任,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将护士的工作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尽职尽责。设立风险隐患登记表,鼓励护士发现风险隐患并上报,对发现隐患的护士提出表扬,每周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制定防范对策,确保持续性改进。2.3强化儿科病区管理。改善病区的就医环境,划分区域,分流患儿,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患儿要妥善安排,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设立探访制度,减少探访人员,由专人负责病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每天至少两次打扫地面,至少1次进行空气消毒,早晚各1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30min,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配合院感办工作,做好地面、物品表面及空气的消毒,做好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规范一次性物品使用,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类。2.4确保患儿用药安全。在组织护士进行用药安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做好用药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成立监管小组,不定期对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查,提高护士们的警惕性。每季度进行一次护理考核,了解护士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技能水平,加强医护交流,鼓励护士不懂就问,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将常见的用药知识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张贴在病区走廊,提高患儿家属的医疗知识水平,做好患儿用药安全观察的同时,也提高家属的依从性。2.5重视健康宣教。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患儿家属的医疗常识掌握程度,使其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护理操作时要有耐心,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消除家属的担忧和疑虑。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要耐心解答,不给模棱两可的答案。针对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的家属,宣教方式不同,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告知家属不要擅自调节滴速,不得私自更换床位,不要擅自带患儿离院,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3结语

护理安全工作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人员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儿科病区的安全管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观念,耐心做好家属的解释和宣教工作,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雪梅.儿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107-108.

[2]刘海燕,陈永红.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剖析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6-787.

[3]张静.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4):863-864.

[4]杨文先.儿科病区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91-392.

护理对策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门诊部的14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19~47岁;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实习护士2名。1.2方法。对照组按照门诊的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视门诊护理中遇到的难点,总结经验并采取相应措施。(1)护理难点分析:①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护士大多数是刚毕业的护理学生和实习护士,在学校的护理教学中没有门诊具体护理服务的相关教程,缺乏临床上的护理工作经验和沟通能力,这样会影响医院门诊的护理质量。比如挂号、取药、专家咨询等,都需要全面地给问询的患者进行解答,②门诊就诊流程各个医院大体一致,但每个医院或者不同的医生有部分细节不一样,门诊就诊流程繁琐,就诊的地点分散,患者找不到诊室或者患者比较多的时候会导致集中拥挤等问题[3]。大部分患者会因为等待时间较长,候诊期间耐心不足,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语言沟通障碍。③部分专家门诊有时候会停止出诊,医生因为经常外出开会或者医院的事情不能正常出诊,患者挂号之后找不到医生,持续的治疗不能进行,这就给门诊护士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尤其是节假日休息时门诊有限,医生和护士人数少,在就诊患者多的情况下,患者需要等候时间比较长,患者会产生不满情绪等。④许多门诊科室,比如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小科室在门诊会安排定期的治疗和检查项目,由于不同的医生和不同的护士负责不同的治疗或者检查项目,由于医生倒班或者轮休许多患者在一天内不能完成检查和治疗项目,甚至有的检查项目需要排队一周才能完成,会引起患者的不满,从而增加门诊护士的工作难度。(2)改进措施:重视门诊护理中遇到的难点,安排护士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措施,分析结果,总结经验,实施相应的措施。护士的行政管理统一由门诊部负责。护士长全面掌握日常护理工作,安排每天的责任护士,明确每天的门诊就诊流程。应用最新的手机软件,如微信公众平台等,建立门诊的公众号和门诊护士站公众号,对一些专家停诊信息、导诊信息和缴费取药流程采用图文形式及时,让复查的患者关注公众号通知,及时获取门诊科室的最新信息,针对预约检查和预约专家门诊的特殊患者信息进行登记,并提前进行电话通知,加强护士和护理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入科轮转的实习护士进行医院相关注意事项的培训,完善门诊护理工作安全制度。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比较患者和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专业技能、护理安全、理解能力、护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医生与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医生与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门诊作为每个医院必有的科室,患者最多,人流量大,门诊的医生流动性大,专家值班日期不同,所以医院的门诊护理服务有患者的范围广、工作量庞大等特点,不仅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操作,还要对医院有一些了解,许多患者会咨询一些与医疗无关的问题或者专业问题,比如就诊是否需要买病历本、住院手续如何办理、检查科室在哪、复印病历去哪、取药在哪个窗口等,护士还需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许多患者会咨询一些专家信息,大部分医生既要出门诊还要管住院患者,针对复查的患者,有的医生会让预约的患者去病房见面复查病情,所以护士要熟知医院各个科室的特点和一些专家的基本情况。临床因就诊者流动快,患者维权意识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使传统的一些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门诊护理管理带来了挑战[4]。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在专业技能、护理安全、理解能力、护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与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还发现,门诊护理的难点在于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人力资源组成结构不合理,护士专业知识匮乏。有研究指出,综合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繁忙,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5]。及时转变门诊护理管理理念是解决门诊护理工作难点的有效途径[6]。本研究结果显示,门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明确门诊护理职责,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贾冲冲.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及应对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28):5475-5476.

[2]毛凤.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7):272.

[3]刘英丽.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及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8):73-75.

[4]赖爱友,刘萍.综合性医院门诊导诊优质服务中难点与应对措施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0):21-22.

[5]韦必鲜.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97-98.

护理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质量;护理儿科

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的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大都不会配合护理人员,而且对家属的依赖性过强,很容易激化护患矛盾,所以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协调能力,通过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取得患儿家属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劝导患儿配合护理人员,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1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关于儿科护理有相关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作为护理工作指南和依据,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儿科护理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着患儿的安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时的监查。但在实际工作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而且管理人员的监查管理也不到位,不能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的处理,有时甚至会使患推动最佳的抢救时机,不仅给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激化了护患矛盾,让自己背负终身的遗憾,也大大地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1.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但目前面对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的现状,她们面临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所以在面对患儿时往往会缺乏应用的耐心,由于工作的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经验,再加上一些护理人员掌握的业务知识有限、专业技能不够熟练,使其护理操作做不到轻、快、准,而且对待患儿的病情观察不够细致,严重影响了儿科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3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关系着护患关系,儿科护理服务的对象属于特殊群体,由于患儿完全依赖家属,使护理人员更多地要面对患儿的家属,而且通常一个患儿要由三四个家属来照顾,再加上患儿情绪不稳定,会使患儿家属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护理人员表现出耐烦情绪,会使患儿家属对护士不信任,从而影响其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人员不注重运用沟通技巧,会使患儿家属产生误会,从而对护理工作不理解,得不到家属的支持会使儿科护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如果处理稍有不当甚至还会引起护患纠纷。

1.5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患儿本身就属于特殊护理对象,而且患狐病情变化快、病种多,对护理人员的专科性要求较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量会影响患儿的脏器功能,还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医院的护理人员紧缺,所以儿科护理中存在很多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她们的理论知识不仅不够全面,而且操作能力有限,对于患儿既缺乏耐心又不够仔细,所以在工作中常常会显露出很多不足这处引起家长的不信任和不满意,这对儿科护理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6病房质量

病房是患儿治疗和居住的主要场所,所以护理人员要注意调整病房的温度、温度和布局,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如果护理人员不注意保持病房质量会加重患儿的恐惧感,从而加重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儿的治疗还会加剧护患关系,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要从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着手,要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需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儿科护理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对患护理要做到细致入微、认真负责,要具有自觉意识,要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所以医院护理部门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儿科护理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所以要将职业道德和沟通技能也纳入到培训之中,不断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同时也能够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2.3改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既是患儿的直接护理者也是患及家长的教育者,同时也需要得到患儿家长的支持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儿家长沟通时要保证和蔼的态度,要以耐心、宽容、热心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家属能够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从而使护理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2.4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增加患儿家属信任感、满意度的基本手段,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儿科护士只有像患儿家属一样关心体贴患儿,才能取得患儿的信任,同时也会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护理人员要一切从患儿角度出发,凡事以患儿为中心,了解患儿的需求并尽力满足患儿的需求,主动与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要理智地面对家长的情绪,注意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方式、语气,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的细微变化,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医生,从而可以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艳娟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文英.浅谈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

护理对策范文篇5

目前,医院管理虽然不断完善,然而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护理工作,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具体护理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护理观念观念落后,管理结构不完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护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只有几所高等医学院开设了的本科层次护理专业,护理人才培养数量较少。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课程,主要采取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方式,极少涉及人文知识、护理管理学内容,进而约束了护理管理学知识丰富。

其次,护理服务范围不大,且服务质量较低。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护理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临床护理方面,已由传统单纯疾病治疗,逐渐向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等方面转变。但是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形势变化。某些护理人员主观认为,日常护理工作主要是做好传统护理本分,无需多花时间、精力学习,不需要和患者沟通。显然这种落后、传统的护理观念,和现代临床护理发展需要不相符合,护理人员完成自身工作后,还需加强和患者沟通交流,尽量协助解决患者问题。如有必要,还需加强健康指导、健康宣教,进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随着护理模式转变,导致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出现根本性转变,由单纯从属医疗位置,逐渐向协同医疗、互补医疗转变。

第三,护理团队意识不强,且工作效率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护理人员为专科、中专学历,其护理知识、护理能力存在思维局限性。某些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工作中,对护理教学、护理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科学管理。对于护理组织工作,部分护理人员并无精密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对于突发性事件处理,尚未具备一定经验。若遇到危险事件时,互相推卸责任现象十分严重,且团队意识较为薄弱。在具体工作中,轻重和主次不分,不能做到综合平衡和统筹兼顾,降低了护理工作效率。

第四,护理改革逐渐深化。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医院医疗环境出现明显变化。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医院要想立足和发展,必须提升自身医疗水平、医疗管理和护理管理视频。在卫生医疗改革进程中,护理改革作为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立足新护理理念角度,医院必须科学、有效管理护理工作,进而满足人们、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期望。

第五,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管理标准不完善。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护理工作标准形式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实际护理工作。针对实际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抢救制度、分级制度、交接班制度,均不能有效实施。由于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部分护理人员不注重护理质量,缺乏安全责任意识,若长期以往,极易引起护理各项操作失误,如无菌观念交底,加上无菌技术部规范,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给护理工作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

2医院护理管理的防范对策

如上文所述,医院护理管理的诸多问题,是医院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护理管理人员,需综合分析这些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防范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对于医院护理管理问题,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首先,转变传统护理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医护工作人员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医护工作关系人们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责任。因此,全体医护人员需具备积极、健康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需自觉自身护理工作行为准则、基本信念。立足良好职业道德基础上,护理人员应乐于奉献和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到关爱患者和呵护患者。在真诚和奉献基础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

其次,强化教育管理。针对护理管理人员,需不断强化新理论、新知识和新观点学习,逐渐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积极了解护理新思想,进而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同时,需强化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培训,护理人员需转变自身角色,由传统帮助者和照顾者,逐渐转向沟通者、咨询者与服务者,进而满足人们的临床护理要求。同时,医院需加强新设备和新技术更新,通过护理工作更新和发展,不断提升临床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第三,健全激励、考评机制。护理工作虽然平凡,然而全体护理人员基本具有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期待得到社会各界、医院领导认可与关注,进而不断实现人生价值。所以,针对护理管理人员需注重护理人员需求,给予充分尊重、理解,使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得以充分激发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医院需健全激励、考评机制,科学评估护理人员需求,进而促进护理工作朝向进取、正确方向发展。

第四,强化护理管理人才建设。护理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需依靠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护理管理人才,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护理管理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其一,必须严格选拔标准,认真选拔管理人才。在人才选拔方面,医院必须公开和公平原则,开展人才选拔,避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现象出现,减少业务水平不熟和综合素质不高的护理人员走向管理岗位。其二,强化护理人员人才培训。针对护理管理工作,需大胆用人,加强引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献身精神,确保全体护理人员具备事业心、使命感,树立严谨工作作风,不断创新护理管理工作。其三,护理管理人员需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如知识讲座、人才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护理技术,管理知识内容不断丰富。

第五,加强人性化管理。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尊重患者,注重互相尊重回报率提升。通过参与式模式,树立人性化管理原则、管理理论,使护理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认真履行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在护理工作制度方面,护理人员需按照实际护理工作状况,明确自身职业要求、既定职责,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优质护理服务,进而逐渐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使护理操作标准、操作流程不断规范。对于护理常见性、多发性问题,需给予科学、合理编制,确保每一个护理人员掌握多发病、常见病的护理方法,强化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培训。设置定期考核和定期学习制度,按照每个科室实际状况,而配置相应职称护士,保证人员配备充足。另外,需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保证护理管理制度有章可循。

第六,强化护理法律意识培训。在护理人员培训过程中,需强化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深刻认识相关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树立科学安全意识,提高责任感。应认识到,患者治疗资料、治疗记录,是法律依据重要性。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确保护理人员按照医疗法规,严格护理操作。

3结束语

护理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现状;对策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受到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高度重视。妇科患者因为特殊性、病情变化不可预见性、病情复杂性等因素,成为了医院治疗工作中较为特殊的环节,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1]。目前,随着社会压力与竞争的不断增大,女性患病率越来越高,为此在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需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妇科护理人员20名,均为女性,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1±2.1)岁;学历:中专4名,专科8名,本科8名。患者50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40.1±3.2)岁。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医生安全隐患:医生工作比较忙,工作量较大,手术较多,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非常少,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因此产生了一些安全隐患。②护士安全隐患: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是直接操作者,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在医院中,普遍存在患者众多、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导致1名护士需要负责多名患者,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必然会对护理效果与护理态度产生影响,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事故,致使护患关系紧张,出现护患纠纷。③患者安全隐患:患者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导致其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影响了治疗与护理效果;不顾自身情况,坚持出院;因为病痛等因素,导致出现躁动不安、脾气暴躁等情况,甚至抑郁。

1.2.2解决对策分析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增加医患交流:虽然医生工作比较繁忙,和患者的交流时间较少,但是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指导至关重要。所以,必须确保医生人数充足,在患者提出疑问的时候,给予有效的解决。同时,通过医患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予以处理,增进医患关系,加快患者康复[2]。②提高护士素质: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与思想道德培养,通过学习讲座、共享交流等方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同时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以此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③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通过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严格按照医嘱接受治疗;同时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身免疫力[3]。

1.3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量表予以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定: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策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对策实施前,妇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2.2±2.4)分;对策实施后,妇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6.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策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策实施前,妇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对策实施后,妇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妇科护理安全与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针对医院与医护人员而言,减少与消除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是非常必要的[5]。在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现状分析中,一定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患交流,提高护士素质,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此提高妇科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做到护理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加快患者康复。总而言之,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妇科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 静 王小玲 单位:新疆博湖县人民医院 新疆库尔勒市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林琼.探讨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74-75.

[2]张文芬.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174-175.

[3]周雨晴,胡琲.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与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8):200-201.

护理对策范文篇7

【关键词】妇产科;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

妇产科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产妇情况特殊,护理难度大,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其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母婴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研究发现,在妇产科护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不仅容易诱发不良事件,还会降低产妇满意度,甚至导致护患纠纷[1]。本文研究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且提出有效解决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武宁县中医院妇产科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产妇66例为研究对象,平均产次(1.6±0.4)次,平均年龄(30.5±9.3)岁,平均孕周(39.1±1.4)周,其中26例为经产妇、40例为初产妇,受教育程度:16例为高中及以下、30例为大专、20例为本科及以上。1.2方法通过分析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后,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①药物干预。在用药方面,产妇存在着诸多禁忌,如果出现给药错误或用药过量,不仅会危害产妇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所以,护理人员要对药物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且与产妇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医嘱要求,加强用药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停药,避免出现风险事件。②依从性干预。因为产妇缺乏对分娩知识的正确认知,再加上害怕疼痛,其心理和生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使配合度降低。所以护理人员要重视产妇的心理疏导,入院后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其诉说,了解产妇内心想法,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尽量让产妇感到亲切,拉近与产妇的距离,获取其信任,帮助产妇排解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消毒隔离。如果没有及时对会阴切口进行消毒,则容易出现感染,并且新生儿脐带清理不当也会导致交叉感染。护理人员要重视环境护理,调节好室内的湿度和温度,打开房间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运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尽量营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等。同时,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每天对新生儿脐带和产妇会阴部进行消毒,密切关注切口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④加强护理培训。有研究发现,护理人员综合水平低下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掌握新技能,并且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避免违规操作。1.3观察指标1.3.1心理健康运用心理健康评分量表对产妇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包括7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心理特点、反应适度、人际关系适应、行为协调、意志健全、情绪健康以及智力正常,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1.3.2依从性通过依从性问卷评价产妇依从性,总分为100分,其中>90分为完全依从,70~90分为部分依从,<70分为不依从。1.3.3护理质量运用自制量表评价护理质量,总分为100分,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过程质量(50分),包括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以及病房管理等;②结构质量(30分),包括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工作制度、人力资源配置、仪器、物品以及环境等;③结果质量(20分),即护理效率工作质量。1.3.4满意度包括4个维度,共19个条目,分别为病区环境(2个条目)、护理态度和技能(4个条目)、身心舒适(6个条目)以及信息沟通(7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比关系。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干预后的心理健康评分为(82.46±3.98)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的(60.23±4.11)分,差异明显(t=7.784,P<0.05)。2.2各项评分变化情况相比较干预前而言,干预后产妇的依从性、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2]。妇产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具有工作强度高、内容复杂等特点,再加上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产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安全隐患因素,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所以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发现,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包括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消毒隔离、护患沟通以及药物因素等。在针对性护理中,通过给予产妇心理干预,能够全面掌握其心理动态,及时采取有效的安慰和疏导,并且通过讲解分娩知识,可以打消产妇疑虑,使之分娩信心增强,有助于提高护理依从性[4]。同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认真做好日常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合理用药,并且根据产妇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5]。综上所述,护患沟通、护理人员素质以及药物等因素是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依从性,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增强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芳.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61.

[2]范玉洁.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CD].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0):98-99.

[3]任云桂.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86-87.

[4]沈敏娟,赵青.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CD].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163,171.

护理对策范文篇8

1患者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随机抽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儿科患儿家属,患儿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7月,35例患儿为男性,25例患儿为女性,年龄分布1-12岁,平均年龄为(6.1±1.3)岁。入选此次研究的患儿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均产生纠纷事件,并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1.2方法。此次研究采用自制问卷形式对患儿家属予以调查,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患儿家属,采用不记名方法进行调查,完成调查后回收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引发护理纠纷的因素,依据其因素制定相关对策。

2结果

经过调查研究可知,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分别为护理人员态度不佳、护理人员无良好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技术能力不佳、护理人员无良好的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差以及护患双方均无法律理念。

3讨论

医院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为护理纠纷,同时可对医院护理服务水平进行呈现。就目前而言,伴随医改工作的加深、人们法律意识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完善,对于护理服务提出了高标准以及严要求,此外因为患病率的提升和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等原因,大大提升了纠纷事件发生率,从而影响医院的日常管理以及患者的治疗[2]。3.1护理纠纷原因。护理人员态度不佳。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为护理人员态度情况,说明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呈现被动情况,同时无良好的工作积极性。由于人们护理理念的加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希望可减少病痛,为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果护理人员不能满足此项要求,家属会出现对立情绪,以此出现纠纷[3]。护理人员无良好的专业素质。部分护理人员进入社会后,无较高的操作技术水平,为此需要将其水平提升,尤其是在进行护理时会产生反复穿刺静脉表现,因为患儿偏小,无良好的配合性,进而提升了护理难度,同时护理质量未满足患儿家属的预期目标,因此会产生纠纷事件。护理人员无良好的沟通能力。如果护理人员态度温和,语气较为生硬,在和家属交流时多数采用专业术语,会使得家属出现反感,致使患儿产生恐惧情绪,如果护理人员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穿刺时会产生反复穿刺现象,尤其是静脉穿刺头部,此时会引起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同时因为患儿苦恼会使得家属产生易怒感,从而提升了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病房配置。因为患儿发病呈现季节性,因为护理人员配备问题可对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出现细节护理漏洞,办理入院手续后因为缺少病房或者办理时间过长,家属会担心患儿的病情产生不良情绪,此外由于护理人员细节护理不佳,从而产生纠纷。3.2对策。提升护理人员道德修养以及护理技术能力。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讲解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正确指导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法律法规,将护理人员素质提升。完善护理队伍管理力度。为了将整体护理质量提升需要对护理人员的配置进行优化,对于儿科一线护理人员的数量而言,可以适当增加,并科学合理的创建排班制度,将超负荷工作量减少,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创建友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将以往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理念转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将沟通能力发挥,从而起到积极的效果,和患儿家属创建友好的关系,将整体就医环境提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渗透沟通技巧以及病区环境优化。入院后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接触次数较多,为此想要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需要为其保留一个好的形象。护理人员态度良好,并且穿戴整洁,以此获取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感。保洁人员需要定期对儿科病房进行打扫,并确保地面的干净,不应出现杂物或者水渍等,以免产生摔伤事件,此外可创建游乐区域,提供玩具和故事书等,在稳定患儿情绪的同时可将哭闹现象减少[4]。

综上所述,在对儿科进行细节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重视细节工作情况,并完善自身的以人为本理念,创建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心理评估制度,对儿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理念加强,在提升护理临床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应变能力,并对其心理素质进行培训,以此来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z2):84-84.

[2]朱岩.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250-251.

[3]邰高有汉.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121.

护理对策范文篇9

【关键词】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预防对策

胸外科是医院外科科室中难度系数最高的科室之一,其护理难度大,患者十分容易发生并发症。为了保证胸外科患者恢复质量,医院应当加强对胸外科患者的护理,采用风险干预管理的方式,预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提升其护理质量[1],本次研究针对本院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方式进行分析,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102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法,其中男性20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56.3±2.52)岁,女性31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54.2±3.52)岁;对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风险干预管理护理法,男性26例,年龄为48-85岁,平均年龄为(62.3±3.95)岁,女性25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年龄为(61.2±2.78)岁;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胸外科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干预护理措施,主要的内容有:①加强患者术后干预,在拔除患者气管插管后4-6小时后才能饮水,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予以对应的营养补给,促进其消化。②做好管道风险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胃反流问题,一个月更换一次胃管,预防其变性。③做好心理干预,胸外科患者心理压力大,医护人员应当掌握沟通技巧,为患者讲解药物特点,服药注意事项,预防患者产生抵抗情绪。④预防意外事件发生,要保证病房洁净,要在病房周围张贴警示标语,安装便于患者活动的扶手,防止其跌倒[2]。1.3观察指标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依从结果。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见表1

3讨论

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大,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护理效果。对应的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患者沟通,交流,预防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也要积极和患者讲解术后并发症,常见不良反应等,预防感染等不良问题发生[3-5]。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胸外科患者102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51例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法,对实验组51例患者采用风险干预管理护理法,差异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依从结果。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不满意3例(5.88%),综合满意率48例(94.12%),对照组不满意10例(19.61%),综合满意41例(80.39%),实验组不依从4例(7.84%),综合依从率47例(92.16%),对照组不依从8例(15.69%),

综合依从43例(84.31%),(P<0.05)。综上所述,采用差异性的护理干预后,对胸外科患者采用风险干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化其护理依从性,建议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露萍.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48+251.

[2]师娅.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8):229.

[3]施荣.胸外科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5):147.

[4]罗莎.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8):101-102.

护理对策范文篇10

关键词:骨科;儿童;护理纠纷;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治疗效果的追求,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尤其在儿童的临床护理中,家属对于儿童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相关意外情况,致使护理纠纷发生[1]。在骨科患儿的护理中,由于活动功能受限以及儿童的天性使然,导致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护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由于护理负荷过大导致临床护理服务中常常出现相关差错,使骨科儿童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稳定[2]。本次研究针对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旨在提高骨科儿童的护理水平,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概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的21起小儿护理纠纷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间段内我院骨科共收治1592例儿童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3%。对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患儿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13岁,平均(6.3±0.2)岁,受伤原因包括跌落伤、打击伤、车祸伤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骨伤。本次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各项数据经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结合护理纠纷的相关陈述材料以及当时护理人员的个人资料进行分析,对纠纷原因、护理不良事件程度与性质以及护理对象的临床资料与不良事件反应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应对措施,详见讨论。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SPSS20.0做为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儿骨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不当、护理态度、护理水平、医疗费用等其他因素,护理态度是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具体数据分析详见表1。

3讨论

护士作为护理技能的实施人,应当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还能够通过护理科研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既有实践力又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对护理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稳定了护理这一学科的医学地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发生与护理态度有很大的联系,同时护理水平、护理过失等相关因素也是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概率。在临床护理中,对患儿及家长没有耐心热情的服务,家长提出的相关合理要求没有进行解决,都会影响医患之间的稳定关系,无法取得患儿以及家长的信任,同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会大大增高[3]。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儿进行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耐心热情地进行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4]。同时要对家长进行安慰,平复其焦虑的情绪,避免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医患关系。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患儿的情绪无法及时有效地安抚,也会导致不配合治疗,出现乱动、拔针头等情况,基于此,护士应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保持良好的态度以及工作耐心,在技术上,应当进行适当的培训,定期对护士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保证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减少多次穿刺给病患增加的痛苦,同时避免护理纠纷发生。护士的超负荷工作会导致护理水平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致使在临床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稳定发展,使患者病情治疗以及恢复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降低护理工作负荷,能够避免护理差错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相关诱导原因,应当加强对临床护士的相关培训,综合性提高工作素质以及专业水平,促使临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稳定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减少护理纠纷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晶晶 谷芳茹 张慧玲 马群爽 李晓迎 刘国娟 单位:1.河北省邢台市第九医院 2.巨鹿县医院

参考文献

[1]谭炯,易银芝,董林,等.小儿骨科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5,28(17):191-192.

[2]戴瑞红,陈茁.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今日健康,2015,15(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