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3:52:11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1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因应用文写作特定的对象、语言、内容、形式及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且属于基础课程的从属地位,不仅很多人都认为这门课程枯燥无用,既不好教,也不好学,就连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往往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文学性不强,呆板乏味,学得没劲;教师讲起课来,也觉得不能像文学课那样抑扬顿挫、随意发挥,教得没劲。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课程是值得学习的。”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师,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现代职场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卫生战线,一封别具一格的求职信,一篇独具慧眼的护理记录,无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可以说,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通向职业生涯的成功基石之一。其次,学校要安排有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上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师资力量如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应用文写作的应用性十分突出,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把理论讲透,把规范讲明。正如朱熹所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二)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高职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其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科学选择或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确定教学内容范围的原则是: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即根据写作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相统一的原理,先确定各专业都要求掌握的共性知识、共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板块,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要求作出增减。基于这样的考虑,护理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基本的教学框架由两个板块构成,一是共通的教学板块:写作基础(包括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基本知识);公文知识(文种知识、行文格式、写作要领);常用公文写作(通告、通报、通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七种);通用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条据启事、自荐信、自荐信、求职信。二是增减部分: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应在护理记录上下功夫。其中包括护理记录、护理病历、护理计划单、病室交班报告、护理查房、护理表格及记录、护理小结和出院指导等。至于护理论文教学,可以选择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共性规律,基本技能,又能掌握护理专业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从而增强应用写作教学的适应性。

(三)合理安排教授计划

加强应用文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的衔接。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还多停留在只注重语文单科教学的阶段。鉴于高职院校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必须展开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保证应用文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以护理应用文的学习为重点。要使护理应用文体的教学或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领,加强应用写作课和专业课的结合至关重要。

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护理应用文写作应安排在相关专业课结束以后,一般在第三四学年。这样,学生对写作要涉及的专业内容就容易理解。当然应用文教学还要具体到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去,以切实引导学生对应用文的实际操作。

其次,加强专业课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联系沟通。老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也可以一起布置作业,共同训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完整,也能使他们综合运用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1.推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模拟生活工作场景,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加强日常的写作能力训练。应用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课外时间的写作锻炼。每学完一种应用文文体,要及时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动手写一至两篇应用文,并及时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用文写作中出现的格式、语言表述方面的错误。为了避免每次练习都出现学什么、写什么、造成学生厌烦的重复现象,不妨调整写作的锻炼方式,如学了“启事”后,要求学生找一则错误的启事回来,说明错误原因。布置的练习,不一定要求全文写完,可以仅写标题,如计划标题、调查报告标题;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标题,比如公告、通告之类;也可以对原标题进行修改。工夫用得好,足以取得练习的成效。练习改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的天性就是善于发现、改正别人的错误,在发现、改正的过程中树立自己正确的观念,并始终保有较强的兴趣。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集体生活乃至于家庭生活。如申请书、书信、日记、借条等练习,课余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园活动,根据亲身经历来做练习,像征文启事、入党申请书,都可试练一下。

3.提倡开放式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走出课堂,亲自带领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了解每个单位应用文的写作流程,现行的各种应用文的具体写法;或请机关或企事业中有经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讲座,讲解各种应用文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假期,针对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课外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应用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

4.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了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引导学习者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对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特别适用。教学时,可与前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如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把应用文各种文体的重点、难点归纳概括出来,利于学生掌握;把预设情景制作成多媒体,综合使用文字、图片、图像、动画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经过技术处理的素材作为背景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感受到现场气氛,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还可以把参观现场时的照片、参观后学生的作业制成多媒体,巩固教学成果;投影仪可被用来进行作业讲评和演示范文。有了多媒体教学,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闪光”世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有这样的教学实力,因而这一方法不仅理论上可行,实践上也不成问题。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笔者根据当前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改思路。

随着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尽管相应的课程改革和探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仍然是个难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护理专业应用文教学的教改经历,谈一些教改的思路与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提高思想认识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因应用文写作特定的对象、语言、内容、形式及写作方式相对固定、规范,且属于基础课程的从属地位,不仅很多人都认为这门课程枯燥无用,既不好教,也不好学,就连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往往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文学性不强,呆板乏味,学得没劲;教师讲起课来,也觉得不能像文学课那样抑扬顿挫、随意发挥,教得没劲。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课程是值得学习的。”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师,首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现代职场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卫生战线,一封别具一格的求职信,一篇独具慧眼的护理记录,无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可以说,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通向职业生涯的成功基石之一。其次,学校要安排有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上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师资力量如何,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应用文写作的应用性十分突出,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把理论讲透,把规范讲明。正如朱熹所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二)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高职教育是新兴的教育模式,其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科学选择或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确定教学内容范围的原则是: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即根据写作的共性规律与个性规律相统一的原理,先确定各专业都要求掌握的共性知识、共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板块,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要求作出增减。基于这样的考虑,护理专业应用写作课程基本的教学框架由两个板块构成,一是共通的教学板块:写作基础(包括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基本知识);公文知识(文种知识、行文格式、写作要领);常用公文写作(通告、通报、通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七种);通用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条据启事、自荐信、自荐信、求职信。二是增减部分: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应在护理记录上下功夫。其中包括护理记录、护理病历、护理计划单、病室交班报告、护理查房、护理表格及记录、护理小结和出院指导等。至于护理论文教学,可以选择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共性规律,基本技能,又能掌握护理专业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从而增强应用写作教学的适应性。

(三)合理安排教授计划

加强应用文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的衔接。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还多停留在只注重语文单科教学的阶段。鉴于高职院校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必须展开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保证应用文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以护理应用文的学习为重点。要使护理应用文体的教学或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领,加强应用写作课和专业课的结合至关重要。

首先,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护理应用文写作应安排在相关专业课结束以后,一般在第三四学年。这样,学生对写作要涉及的专业内容就容易理解。当然应用文教学还要具体到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去,以切实引导学生对应用文的实际操作。

其次,加强专业课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联系沟通。老师之间可以互相听课,也可以一起布置作业,共同训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完整,也能使他们综合运用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改进教学方法

1.推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模拟生活工作场景,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加强日常的写作能力训练。应用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课外时间的写作锻炼。每学完一种应用文文体,要及时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动手写一至两篇应用文,并及时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用文写作中出现的格式、语言表述方面的错误。为了避免每次练习都出现学什么、写什么、造成学生厌烦的重复现象,不妨调整写作的锻炼方式,如学了“启事”后,要求学生找一则错误的启事回来,说明错误原因。布置的练习,不一定要求全文写完,可以仅写标题,如计划标题、调查报告标题;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标题,比如公告、通告之类;也可以对原标题进行修改。工夫用得好,足以取得练习的成效。练习改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的天性就是善于发现、改正别人的错误,在发现、改正的过程中树立自己正确的观念,并始终保有较强的兴趣。练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集体生活乃至于家庭生活。如申请书、书信、日记、借条等练习,课余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园活动,根据亲身经历来做练习,像征文启事、入党申请书,都可试练一下。

3.提倡开放式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走出课堂,亲自带领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了解每个单位应用文的写作流程,现行的各种应用文的具体写法;或请机关或企事业中有经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讲座,讲解各种应用文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假期,针对社会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课外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应用文的写作流程、写作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护理管理者应高瞻远瞩,勇于摒弃一些重复、多余、无用的东西,腾出管理的空间吸纳新鲜、实用、有益的东西,塑造专业形象,提高专业品质,体现专业价值。

【Keywords】nursesthespecializedmanagementspecializedvalue

【Abstract】tonursethesuperintendenttobesupposedtotakealong-rangeapproach,todaretoabandonsomerepetitions,unnecessarily,theuselessthing,setsasidethemanagementthespacefreshlytobuyin,practical,thebeneficialthing,portraysthespecializedimage,enhancesthespecializedquality,manifeststhespecializedvalue.

管理是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社会发达的程度越高,行业发展的速度越快,管理就越重要。今日的护理实践,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事业,也已迅速进展,将传统的护理服务与新的护理知识体系及新的护理技术融为一体,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现。因而,怎样在管理活动中体现护理专业的价值,使护理事业跃上一个新的高度,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问题。

1传统管理对护理专业价值的制约

1.1管理理念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社会对护理服务需要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从单纯服从转向多元思维,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使管理者感到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难以继续发挥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的思维影响已产生一定的心理定势,每个人在管理实践中仍用某种“过去的、经验的”观点指导着自已的行动。有学者提出:护理模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指导思想的转变,一种观念的转变。

1.2管理方式的问题:过去管理者的工作是告诉人们做什么,并监督这些命令的执行。这种管理方式,是管理的初级阶段,护士会感到管理者关心工作本身胜于关心完成工作的人。这种重事不重人的管理,今在不知不觉中用自身的话,言行为给护理人员传递一种见物不见人的信息。

1.3管理体制的问题:过去是集权式管理,不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参与感,使她们感到自己更象一架操作机器。

2专业价值的体现方式

2.1护理服务价值的体现:护理服务价值的核心是“态度”,护士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病人是至关重要的。

2.2护理知识价值的体现:护理人员是知识分子这一观念并未被社会广泛认同,护理知识价值未充分体现在护理活动中。护理重点应放在协助及指导病人的症状减轻处理,使病人减少依赖性。增强自我照护能力等。护士应学会如何同病人进行沟通,使病人能从理论上得到满意的答复,才会树立护士的知识形象。同时,护理论文,护理科研的展开,护理期的繁荣等都是护理知识价值的休现。

2.3护理技术价值的体现:护理服务是一种技术性服务,一方面存在于和治疗有关的操作中;一方面是存在于护理过程中的技术。可以充分体现护理技术的价值。

2.4护士素质的体现:在护理中正确认识和评价护士个体在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让服务对象对护士进行评价,是她们对自我价值认可的最佳方式之一。

3对策与思考

3.1变革观念,跳出护理看管理:一个行业的腾飞,必须有有效的管理做保障。管理者思路要开闷,意识更超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完成工作的质量更重要,护士对职业规则的理解比她在工作中补动服从更重要,护理管理者的超前意识比制度的补充完善更重要。

3.2以人为本,重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中研究护士的要求,了解护士的要求,尊重护士的要求,满足护士的要求,将关心人与关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考虑管理方式,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

3.3提高效率,将成效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护理流程中,凡是与行业的目标、形象无关的环节,都应毫不留情的减掉,既然劳而无功,何必费力为之。“减”字当头,“效”也就在其中了。在对管理成效的评价中,一看护理人员潜力与能力是否得到开拓与发挥,护士的自我价值是否实现了;二看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专业的价值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不能做只讲动机不讲效果的管理者,我们的管理行为如不能给临床工作带来效益,就不如不做。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护生)是高校学生队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个群体,它的特殊性是女生占了99%以上,是真正的女性天下。这些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尤其是女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她们的心理特点,发现她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的Derogafis,L.R1973年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1]。该量表在我国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04级、2005级、2006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组成样本,学生年龄最小16岁,最大23岁,均为女生。共发出问卷2393份,回收有效问卷2305份,回收率96.32%。其中,五年制学生1367人,三年制学生938人。

2研究方法

主试选取学院护理系(2006年5月)专科在校生,分班集体问卷测试。被测学生在统一指导下相对独立完成问卷。时间限定为35~45分钟。收集原始数据整理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心理问题检出率

从表1可以看出,SCL-90因子均分≥2的人数及百分率,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症状均较严重。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各项分别高达46.11%、34.83%、31.24%和33.23%。这表明,高护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主要心理问题

从表2差异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采样对象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其中偏执、敌对和焦虑更为突出。这说明高护学生相对一般青年有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护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自卑

高护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决定了她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她们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近30年来,我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从家长、教师到学生,都是以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没有进入这一行列的学生,多数会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读书,往往羞于启齿。二是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类型。目前,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护理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在加上当前舆论宣传不到位,部分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护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焦虑

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压力下来上高职的,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未实现,被迫同意调剂到现在学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而盲目报考的,一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理解的完全不一样;等等。二是就业压力。在全国范围的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3人际交往错位

处于青春后期的高护生,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她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里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到高职后,这种优越感消失殆尽,便产生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首先,是社会交往萎缩。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小环境的庇护,再加上自己是高职生,感觉地位低,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难艺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她们更加忽视真实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是异性交往错位。青春后期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到了较强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期。她们渴望有能够亲近、信任她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性和迷惑性,部分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少学生还以没有男朋友而感到羞愧,极易诱发品德心理问题,极个别的学生可能由感情问题产生自杀念头。再次,是师生交流障碍。高护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常被被老师忽视、指责或排斥,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敌对和疏远的心理。这种心理很自然地带到了高职学校。还有就是高职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产生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在较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设立专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班级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等等。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一,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第三,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第四,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3]。通过一系列文化环境建设,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3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

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的心理。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配备心理辅导员,为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心理辅导员可以为毕业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通过对毕业生状况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这类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拾遗补缺,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就业心理辅导员还可以向毕业生介绍求职心态调整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就业形势指导课,请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等。同时,给毕业生配备就业心理辅导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要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与紧迫性,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口语训练,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口语训练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久无立身之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看出:

1.1教材编排

综观多套语文教材,口语训练的内容历来是排不上号的。尽管语文教材每学期安排了口语训练,但不管从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位置来看,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且这个“点缀”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被忽略被挤掉的。

1.2课程安排

目前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每学期口语训练安排4课时。而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问题,4节的口语训练课很难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并得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检测

现行卫生学校的考试中,作为考试科目时,语文从来都只考笔试,英语还考个听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却永远只能是哑巴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把时间精力花在“读、写”上便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花在“听、说”上却连个水花也看不见,谁还愿往这上面使劲呢?长期以来“听、说”的被冷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2原因探究

2.1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语训练重要吗?很重要。在公开场合,能大方得体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理应具备的能力。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此项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未被重视。关键是,忽略了又怎么样?不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不影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影响学生在校的成绩。既然都影响不了,当然就更不会被重视了。

那么,忽略、不重视、排斥口语训练,真的什么都影响不了吗?冲破眼前利益的局限,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不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是大有影响的。笔者多次进行“模拟应聘”口语训练,每一次都曾遇见学生上台训练时长时间沉默,甚至有学生被问时无法表达而抹起眼泪;实习生、见习生跟医护人员、患者言语冲突的事时有发生;毕业应聘时难以张口遭遇拒之门外;学生毕业工作因输液扎不准针头时不会道歉,遇忙呼叫难以兼顾时用语不当被投诉等原因而影响业绩,甚至遭遇淘汰。长此以往,不但毕业生就业受影响,学校声誉亦受影响。现在社会对医患关系非常重视,不会说话的结果自然遭遇拒之门外的尴尬,因为患者不希望遇见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也不希望引进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此举不无道理,他们得考虑自己的效益、形象,招聘了这样的护士,效益、形象能不受影响?

护理专业为目前中国四大紧缺专业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来看,还需要培养大批的护理人员,医院里护理人员的数目将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职责也必将越过现在打针发药的范围,他们将担任着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担任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部分责任,我们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护理人员推着患者在花园里散步谈心的情景,将成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必然很高。

可见,护理专业口语训练理应被重视,却迟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前期基础薄弱

在中小学,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名,谁舍得拿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搞“旁门邪道”?即使舍得,如果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不都得归罪于那个“旁门邪道”?就算你下了天大的决心,斗胆搞一回教学实验,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进入卫生学校,哪能通过每个学期短短的4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没有制度保障

口语训练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立足,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大因素。有关部门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中,此项内容是从来不作为指标的。

3对策

首先是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对口语训练必须重视,在教材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检测以及对学校、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真正地加以关注和完善。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1制定口语训练的整体计划

对学生在卫生学校两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整体计划,系统安排。如第一学期是介绍;第二学期是即席发言;第三学期是演讲和听力训练;第四学期是模拟应聘。此外,每学期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两三次课本剧的演练。

3.2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训练也应让学生从喜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达水平,完善表达技巧,从“敢说”、“爱说”开始,达到“能说”的目的。

中职学生正处在说话心理障碍较大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自我意识敏感性加强了,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加重;二是他们思维发展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时期,有时想得快,但一时想不到相应语言表述出来;三是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往往遇事不大愿意表态。此外,还存在对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存在于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听说训练,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其次,要创造环境,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说话时的心理优势,如由易到难地设计训练的内容,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容易表达,然后再逐步加深,提高要求。再次,根据青年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激励大胆说话的方式,多实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3与护理专业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情境

可以模拟应聘面试、模拟护患交流实境,要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训练之前,着力渲染“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达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效果。这些形式,不仅练了口才,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根据目前口语训练时间有限的现状,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口才的习惯。

3.4语文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6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人体解剖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的基本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实施对以后护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关系到以后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操作。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难度系数高、专业名词多,课时相对又比较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容易产生灰心厌学的情绪。因此,分析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帮助学生学好《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课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几乎仍旧是“满堂灌”和“填鸭式”,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负责听讲,很难真正地参与课堂教学。并且由于人体解剖学中有些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根本别无法真正理解,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极差,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2.缺乏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材。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仍旧采用的是与其他专业共通的教材,没有针对护理专业选取专门设置的教材,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护理专业的教学中。

3.解剖学设备落后。在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中,尤其是在进行人体解剖时,会发现实验室里既缺乏解剖的标本,还缺乏进行人体解剖的实验设备,导致人体家剖学的实践教学难以与护理专业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护理专业所要求的标准。

4.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全国各所学校进行大量的扩招,这种大范围的招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变低。因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积极性不强、实践操作能力弱等问题。在很多方面,大多数护理专业的学生都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常常逃课、挂科,甚至有一些学生很难接受上人体解剖课,不愿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应对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高职护理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力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学习与试讲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课程中过多纯理论的内容应稍作删减,而加大实践操作和临床教学的力度。同时,作为高职护理院校的教师,其必须在本专业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储备。教师不仅对于人体解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人体解剖经验,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改革课程内容。在进行人体解剖学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两点:一是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要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传统教学内容中过于专业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论内容加以改革。尤其是对于繁杂的教材内容加以简化,删掉人体解剖学课程中一些无关紧要的或者重复性比较高的内容,多增加一些护理方面和人体解剖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还要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让教学内容更优化。3.改进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想要改变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必须对教学加以改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其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必须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将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直观而又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地看到人体解剖的整个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通过网络将解剖学课程教学软件出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让学生与学生针对人体解剖学中的难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解惑。

4.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关于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教师在选取教材方面必须针对护理专业的特色,选取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并对教材结构进行规范和调整,尤其是对于整本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对每一张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教材当中要选取合适的插图辅助教学,在每章节后面要增加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习题的解答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完善实验设备,加强实践教学。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在校内建立护理专业专有的实验室,并为实验室提供完整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熟练的临床操作。其次,学校要增加一定的人体解剖课实践操作的课时,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最后,高校院校要与各大医院建立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操作。

三、结语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现状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更好的人体解剖课课程的学习。

作者:陈婧 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第二篇: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供小于求的现象严峻的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外籍护理人员,这就使得涉外护理这一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卫生保健所需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即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作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笔试成绩、轻口语和听力能力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工作环境对涉外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1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各院高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涉外护理专业是受国际市场护理人员紧缺的形势影响和顺应时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专业,国内各大院校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仍然使用与其他专业相近的传统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未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与涉外护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2教材使用不够规范

据调查,很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多,知识量过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不但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基础医学的各方各面,还包括诸如放射、口腔、公共卫生等与护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其他医学领域,这就导致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词汇量过于巨大、知识过于繁杂,学习缺乏针对性。目前,缺乏一本教学目标明确,专业连贯性强,指导意义显著的英语教材来满足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1.3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各院校的涉外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执教,而并非专业的涉外护理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精通英语领域的教学,但在护理领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处理护理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上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少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窘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ESP模式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ESP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ESP(EnglishforSpecilfi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内容是以学生学习目的为根本目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传授与之用途密切相关的英语内容。ESP教学模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在短时内有效地掌握特定领域的英语,以获取该领域的先进科学知识,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普通英语EGP(EnglishforPurpose)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ESP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开始,专家学者们在ESP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材选择和编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2.2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模式教学实践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中的ESP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三个方面:ESP词汇教学、ESP阅读教学和ESP写作教学。ESP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英语的基本词汇特点、单词结构和搭配规律、语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护理英语的词汇体系;ESP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护理专业的英文书籍、文献,并且准确把握资料中的有效信息;ESP写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写作能力,将所学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文字运用到涉外护理的工作实践当中。

3ESP教学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3.1ESP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ESP教学模式弥补了EGP模式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学生在护理工作流程和医患沟通中的英语工作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完整的职业英语体系。在ESP教学模式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不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履职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

3.2ESP教学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

国际上,护理专业的英语ESP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阶段、浸没式阶段、交际法阶段和任务型阶段。语法翻译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英语文献、书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翻译能力。浸没式阶段始于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语言和内容想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护理领域的语言技能。交际法阶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音和语法来交流表达,将序言作为交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4ESP模式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举措

4.1完善课程设置,凸显职业特色

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职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要求教学内容紧扣职业需要,以期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能够迅速适应涉外护理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职业需求直接挂钩,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调整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于职业需求。其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职业必需的知识同时兼顾生源素质,以免产生课程繁难,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再次,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各分支课程的学时比例,重点要放在核心课程上,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以护理行业标准作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最大限度满足于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4.2慎重选择教材,贴合职业需要

ESP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选择,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必须取材于与涉外护理专业真实相关的资料,不得杜撰联想。教材中的各项实践内容、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基于真实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医学案例,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锻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贴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统筹安排英语知识和护理技能两方面的内容,既符合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又符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与编纂上要甄选与涉外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际职业工作任务与流程来设计教材的各个环节。诸如国际就医程序、护理目标、医患交流等主要医疗内容,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学以致用。科学延伸教材外延,配套营养、保健、护理指导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将医技与人文主义关怀相结合。除此之外,所选教材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4.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明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能力,疏于对学生英语实际交流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SP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ESP主要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材建立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ESP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创新,要做课程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使用实景教学方法,构建护理工作的模拟场景,让课堂走进实验室,通过实体演示、护理流程实践、角色扮演、医护合作等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将英语教学融入护理实际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各种与护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生硬教学,要将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4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教师的英语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还要使用到很多专业英语,教师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双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要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选派优秀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取经”,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给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结束语

目前,英语越来越多地参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国内各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英语教学体系十分必要,这是培养具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作者:董迪雯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护理专业远程教育的模型构建

一、引言

远程教育作为中国现代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广泛的被应用,然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要始终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成人,他们的学习动机各式各样,但不外乎提高学历、增加技能、在职充电、扩展职业范围等。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以后长达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保持住由此产生的学习动力是决定其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如果使用不便或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一开始就缺乏动力,因此学什么?如何学?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从2013年4月的远程教育本科班进行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二、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医学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使学生理解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关键是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的质量。第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多局限于教材,教学就是教师按照课本的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教学内容不可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用途。同时结合视频等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喜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采取密切跟踪计算机在国内、国外医学界的发展现状,结合成功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第二,如今大部分的医院都是使用电子化办公,有独立的办公系统,对于一般工作而言计算机办公并不陌生,只是可能用于学习或者教学就不那么熟悉。基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学生常用的聊天联系方式,使用远程教学的方法教学生如何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也可以学生自主学习办公软件的应用,同时如果科里很多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一起集体参加科里进行办公软件的培训。

三、网上学习

第一,根据教学进步,及时制定出实践的教学内容,以ppt或者视频或者真实案例及时让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毕竟护理的实践也是护理专业的一大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在每个章节的开始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加有目的性,思路清晰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在每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提出问题和重点,让学生在学完一个章节之后能够抓住重点,将繁化简,进行总结。也可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学习完以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题目以常用重点内容为主,可统计分数作为每章节的考核得分,记在最后的日常考核分数里,让学生能够重视课后复习。

四、安排实践教学

适时的安排学生去与合作定点医院进行见习学习,让学生去实践中寻找平日在基础学习时候遇到问题的答案,因为部分远程教育的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环境一般,医院等级不高,所以很多疑难病症可能并不多见,处理起来也无从下手。更多的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也可以参观其大医院的网络中心,通过医院网络中心的参观,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化的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从门诊挂号、办理住院、处理医嘱、费用管理到病人出院全过程都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临床科室用计算机共有六大功能:住院管理、医疗管理、医嘱处理、费用查询、报表打印、系统维护。其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医嘱处理、住院管理、报表打印、费用查询。这样,就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以此激励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五、开设实习基地进行实践

远程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多点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学习操作,现状况一般开设远程教育的学校相应的实习基地医院等级普遍比参加远程教育学生的现工作单位等级稍高,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能够见识到更多的疑难病症。护理专业远程教育学生按照构建模式学习后效果评价:根据以上的模型构建,对2013春季班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本科班58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不定期知识学习和视频护理实践操作学习中,效果良好,每次学习之后的测试得分均有78%~85%的通过率。在2015年1月至6月的见习中也有比较好的反响,学生均表示受益良多。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习认真扎实,带教教师反应学习氛围良好,学生表示基础知识更加稳固,实际操作技能很大的提升,业务水平上升非常快。最后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83%之高。

六、结束语

经过对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及相比传统教育的优劣分析,得出远程教育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的优势,通过“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网上学习—实践教学—开设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的模型,让学生在这两年半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际操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据统计2013春季班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本科班58名学生,最后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达到83%之高。

作者:尹煜城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国际护理人才短缺由来已久,近年来这一问题更加严重,这为高职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出国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医卫类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培养具备临床英语应用能力的专业人员。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亟待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1翻转课堂的发展

2000年,美国塞达维尔大学的贝克(J.Wes-leyBaker)参加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他在提交大会的论文《课堂翻转:使用网络课程管理工具进行辅助指导》中,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到2007年前后,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和伯尔曼为了解决有些学生缺课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开始录制RRS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并上传到网络。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自己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并完成作业,这种教学形态被称为“翻转课堂”或“颠倒课堂”。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研究者应该注意不要把翻转课堂与以下概念混淆:1)在线视频;2)视频代替教师;3)在线课程;4)学生在无指导下学习;5)整个课堂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6)学生孤立地学习。翻转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以学习凭能力,学历不如技能”社会氛围的形成。

2护理专业英语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积极的教学效果在美国各大学及中小学得到验证以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者们积极探讨。作者在知网搜索引擎以“翻转课堂”“大学”“英语”为题目关键词,搜索到2013年论文2篇,2014年论文43篇,2015年论文274篇。但其中关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教的论文并不多。护理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表明,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经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作者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够努力、动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元化,但大部分将就业作为主要动机。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自控能力差,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关联人类命运的个人动机才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力,才会促进个人可持续发展。教学活动中如果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从事护理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是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配合的。

3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实现“翻转”的阻碍

3.1硬件、软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成功的翻转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它决定着课外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环境的创设。英语并不是医卫类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因此对大部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不理想的网络实施资金投入,网络速度、微视频的制作平台及视频质量都成为阻碍翻转课堂发展的障碍。此外,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必须结合专业内容;许多高职学校的教学受到行政管理方式的限制,无法形成既懂专业又有英语教学的团队,限制了翻转课堂的品质。

3.2学生时间管理能效的问题

在个性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能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自己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更能控制学习内容。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不再只是坐在传统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需要课前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合理地规划时间,是对高职学生的一大挑战。课堂上,教师不但要给学生答疑,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且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补缺,这也加大了教师的课容量。众所周知,高职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3.3大班授课形式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国外一般采用小班教学,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大班授课比较普遍,在大班中实施翻转课堂,必然会遇到组织难、管理难的问题。为了顾及效率,教师过多的干预,会使学生不愿上台发挥;反之,又会造成纪律松散、懈怠。

3.4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监督和鼓励,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而且可以判断学习的有效性。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涉及学生在学习各个环节的表现,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并充分体现考评机制的人文性。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会通过教学视频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课堂上主要是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以及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等形式,这样能充分提升学生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当教师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会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然而,大多数高职学院对翻转课堂的实践仅停留在授课过程,授课结束后还是用一次期末考试或过级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但不能鼓励学生更加多样化地发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反思

4.1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团队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高职学校应该意识到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加大英语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推进专属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

4.2重视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高职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4.3建立高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高职学校多元性的评价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忽视课前、课堂、课后的任何一个环节。翻转课堂缺少不了评价,而评价的设计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5结论

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发芽生根,取得了很大突破。然而,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这块土地上能不能蓬勃发展,取决于这种教学实践能不能充分结合高职学院的特点。分析高职护理学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学院需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才能在高职学院大放异彩。

作者:彭凡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第五篇: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即短视频课程,其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将教学视频向学生播放,具有资源丰富、重点突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受时空间限制等诸多优点。它将知识讲解、问题探讨、例题演示归纳总结有效融于一体,非常适用于当代高校教学,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

一、微课对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根据微课的制作方式、应用方式以及素材的来源等方面考虑,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信息实时动态更新可以为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提供最新专业知识与教学所需各种资源;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帮助学生容易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等等[1]。在全面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影响与要求下,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和显著。

二、微课在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专业不仅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其计算机教学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微课就在这方面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微课的一般步骤是课前预习、课上导入、课尾总结、课后巩固等。

(一)课前预习

传统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学生往往在课前缺少对教材的预习,导致在课上时对教材内容很是陌生,经常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速度,对某些地方不理解,提不起学习兴趣等现象,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2]。在微课的应用下,由教师提前将下节课视频发到每位学生手里,并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结合预习观看视频,然后针对自己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教学时认真听讲,并向教师提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探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

教师在上课初期,将自己事先精心制作的视频微课件以恰当、幽默的方式引入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开展微课教学。例如,在进行静脉输液计算机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关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我想同学们对输液并不陌生,感冒发烧的时候、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常会采取输液的治疗方法,那么你们知道护士是如何确定进针的准确位置吗?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进针呢,进针输液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由于学生们可能都亲身感受过输液,所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学生们的主动思考与探索,这就很好的将微课视频内容导入到静脉输液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之中[3]。教师通过将配药、排气、消毒、进针、固定等静脉输液各环节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精短视频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静脉输液各操作步骤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全面准确的传授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演示,教师在一旁指导,相信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深对静脉输液相关护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总结归纳

微课视频的时间很短,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为保证学生对教学视频中的知识真正理解透彻、理解全面,在临近下课之前,还需要教师对本堂课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表现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本堂课重点内容,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增强他们对护理专业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适当批评。高校在应用微课开展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时,应在重视实践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工具与新型教学方式方法,一方面为微课提供技术支撑,一方面对微课进行辅助,促进微课效用最大限度发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拖洪华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影.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07:77-78.

[2]杨秀兰.浅析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01:82-83.

[3]刘寒森.微课在内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3:97-98.

第六篇: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健康评估是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复杂、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于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校就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大量的研究和尝试,2008年David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称之为“一分钟教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再配上辅助性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研究是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加入微课元素,观察学生学习效果。

二、对象与方法

第一,对象。2015级高护27个班,入学时随机分班,从27个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实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各72名,其中实验组男5名,女67名,平均年龄18.4岁;对照组男5人,女67人,平均年龄18.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教学方法。两组在授课教师,教材,课时、教学PPT上均相同。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微课制作选取健康评估重点、难理解、抽象的章节:身体评估和心电图检查两大章节,通过查阅资料,精品课程网站,医学素材库等方法制作若干个小视频,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PPT简洁大方、实训操作准确,讲解与PPT同步。教师在实验组建立QQ群,让学生随时浏览观看微课,并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交流和测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程序是教师首先复习旧课,然后学习新课,最后课后小结。第三,考核评价。期末考试总成绩:两组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统一考试,满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课授课的章节占60分。第四,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组间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两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考试成绩为80.8±3.6,52.3±1.4;对照组为72.1±2.4,41.0±1.5,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微课教学评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在的基础上自设,内容包括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掌握重、难点内容、能否系统掌握知识六个方面。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较高(优良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综合评价(优良率为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 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微课是教师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小视频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但完整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最佳效果。第一,微课的优势:其一,更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健康评估。高职高专学生文化课功底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比较单一,但是他们兴趣广泛,微课是通过教师查阅资料、浏览精品课程网站、校医学素材库等资源精心设计的把课堂上的重、难点转化为若干个小视频,紧扣教学大纲,目标明确,讲解明了,学生可以在QQ群里重复播放以达到理解的程度,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健康评估的教学质量;其二,优化了高职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是高职护理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条理清晰,讲解系统,但课上信息量大,使重点内容错过学生的最佳主动注意时间。微课可以在理论课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主题达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在实训课上,微课可以把重点、复杂的操作分解成小片段,还可以重复播放相应的部分,从而掌握了操作方法;其三,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及时反馈疑点并及时给予解答。第二,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微课是对单个知识点的讲授,不利有系统地掌握知识点,而且有些学生容易对微课产生依赖,不重视课堂听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课的优势,改进其不足,仍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徐娜娜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第七篇:三维目标在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三维目标的内容

1.1知识与技能(一维)知识,这里主要指护理的学生要学习的核心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1]。学生要掌握药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掌握临床代表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护理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中去解决用药护理中的实际问题;以便在护理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的疗效,护理不良反应并能采取初步的应急措施,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1.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程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个过程和体验。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在药物学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药物学的知识,自己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1.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状态,表现为情绪、热情、兴趣、动机、求知欲、道德体验、美的体验。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在药物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培养护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三维目标在《药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2.1导向作用———明确学习目标

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药物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学习药物学,她们认为自己只要服从医生的医嘱,会对病人进行一些输液等简单护理操作就可以了。有了三维目标后,可以告诉学生《药物学》要达到的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药理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知识是为了解决今后大家在护理病人的工作中会遇到的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护理的工作是最直接面对病人的,病人也有药物方面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把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来掌握。所以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2]。

2.2激励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部分护理专业的同学不喜欢学习药物学,认为不是重点科目,所以缺乏学习热情,成绩也差强人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多联系临床讲实际,讲例子,增加同学对以后护理工作的激情和兴趣,对药物学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引入药物,一边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情感,一边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后,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2.3桥梁作用

三维目标的确立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学校工作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需求。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密切联系临床和医疗实际,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和临床用药护理密切结合[3]。

2.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余文森[4]把三维教学目标通俗的解读为“学会”、“会学”和“乐学”,“会学”和“乐学”才是“学会”的前提和动力。因此过程和方法这个维度尤为重要。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才是一节课的核心。传统的药物学教学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以老师上课讲授为主。而对于护理的同学来说,她们之前没有学习任何与药物有关的知识,所以对于这种上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下。所以教学方法要有一个变化,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学会总结,学会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网络手段例如“蓝墨云”,把学习主要目标和一些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次课的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总结后,再把知识点丰富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而同时增进了学生对药物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作者:沈延婷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英.落实三维目标,促进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6,(8):45~46.

[2]郑立权.浅析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04):110.

[3]吴国泰.给予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9(2):37~39.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从老年护理的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全面分析当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4.37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

目前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种养老服务机构急需进一步增加。2006年12月1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本公做客强国论坛,以“老龄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此次访谈由强国论坛、中国政府新闻、民政部网站联合举办。交流中李本公说,根据全国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在目前1.44亿老年人口中,大约有3250万有不同程度的养老需求,有5%明确提出要进养老机构,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按照我国老年人口5%入住养老机构,需要700多万张床位。目前各种养老机构中,拥有的养老床位仅是149万张,所以缺口非常大。现在我们已经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着护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护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种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供求矛盾非常突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79.1%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8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和实用型人才。德才二者又以德行为先,为突出中医院校文化特色,我们努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以文化、艺术、科技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厚德、感恩、祟礼、修身、自强”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同学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宣扬“厚德”文化,我们组织同学走进社区、街道、敬老院,进行义诊、义务劳动和健康宣教,我们组织大家为身边贫困的同学捐衣捐物,走上街头为偏远地区失学儿童募捐善款,为身患重疾的同学送去亲手制作的礼物……护理学生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围绕“感恩”教育开展了多种活动: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各班级纷纷抓住契机对班级同学进行感恩教育,如给母亲写一封信、“感恩”征文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图片事迹展等等;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老师感恩,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大家一起做到“尊师重教”;为了感恩生活,我们举办了“中国传统节日宣传周”活动、“世界地球日环保宣传”活动……“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在学生会的引领下护理学院同学心怀感恩之心,立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不断在同学中开展“崇礼”教育。我们开展以“与文明携手,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宣传月”活动:揭露校园十大陋习,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制作文明书签、倡导文明公交、开办文明礼仪讲座、宣传诚信考试。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同学讲文明、树新风。

我们在同学中倡导“修身”美德,指引大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外塑形象,修身明志,展示护理学院学生特有风采。在首届中国“白衣天使”大奖赛江苏赛区比赛中,程敏琼、顾媛嫒两位同学凭借出色实力进入决赛,并最终获得优秀奖。在“杏林之星”形象大赛中,荣获第一届“杏林之星”形象大赛团体第一名,第三届“杏林之星”形象大赛个人冠军的殊荣,护生的优异表现在这方舞台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在校级舞蹈大赛和辩论赛中,我们分获冠亚军,体现出了护生骄人的实力。“12·9”大合唱中,我院师生共同努力,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得三等奖。

同学们“自强”的拼搏精神在运动场上得到了展现,在03年校运会上我们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30届校运会上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十二届青年文化节中,获排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二名、太极剑、太极拳比赛第二名。“人生处处是赛场”,护生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旗帜将永远在心中高高飘扬。

二、四点理念:围绕护理文化内涵,着力校园文化育人

作为护理学院院训的“励志、仁爱、精技、美仪”同时对现代护理文化内涵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学生会努力带领同学们践行院训,在宣扬校园文化的同时塑造护理人,培养护理精神理念。

围绕“励志”,在每年的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我院都会举办护生授帽仪式。授帽仪式上,各大医院的护理专家及我院徐桂华院长为即将下临床的护生们亲手戴上庄严圣洁的燕尾帽,护生们则点燃捧在手心中的红烛,在护理前辈的带领下宣读誓词,并鼓励同学在临床把所学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南京医科大学许勤教授“走进美国护理”的讲座使同学们对西方护理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也引发了大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赶上发达国家的护理水平的深深思考。同时,学院还举办“模拟人才市场”、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同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的在用人单位面前展示自我。

围绕“仁爱”,我们开展多种活动,组织学生帮助他人,奉献爱心,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我院学生在敬文图书馆广场开展以“创建和谐新校园,注外来建设者”为主题的义诊活动;我们来到了雁鸣山庄老年公寓,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另外,我们还捐助贫困地区儿童,帮助班级困难学生、生病学生。在上半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组织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大家不仅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还踊跃报名参加赴川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奔赴抗灾第一线,披荆斩棘,通过我们的双手把护生的热情与爱心传递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围绕“精技”,我们每年举办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开放操练室,组织专业讲座,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对护理专业更加热爱,专业思想也更加稳定,在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同学过硬的技术和热情的态度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和肯定。我们与校医桥工程部和东南大学联合组织举办了“急救知识培训活动”,活动介绍了各类急救的常识,并采用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的方法向同学介绍了各种部位的包扎技术,开学初,我们抽调了多名临床实习的优秀学生承担了全校新生体检的抽血任务,她们以过硬的技术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为加强同学们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助互助本领,加强护理急救技能的培训,我们拟成立“家庭护理急救社”,会邀请到专业人士为同学们作集中培训,并不断培养学生内部师资队伍,组织面向校内外非医护类专业同学的危机事件救护训练课,营造同学中互勉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危机事件的防御意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与处理能力。

围绕“美仪”,礼仪社坚持日常训练及活动,通过形体训练、礼仪讲座、美容讲座等形式提高队员们的素质,通过培训,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礼仪知识,在内在气质、外在形象等方面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素养培训,锻炼出了一支素质外形过硬、能代表学院形象的优秀礼仪队伍,并很好地完成了校内外各项演出和礼仪接待任务,同时,社团成员也积极带动周围同学加强文明修身,增强了全院同学的文明礼仪意识,为了促进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每年我们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如主持人大赛、新生歌手大赛、演讲比赛、情景剧比赛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护生的风采的大舞台。在去年的各类校级活动中我院学生也有不俗表现。校运动会上,精彩整齐的入场式表演、太极拳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护理专业中招收到男护生,而使传统的单一女性特色的护理队伍发生改变,并且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而传统的护理教育都是以女护生为对象,面对此变化护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应该针对目前的新形势对教育方法和方式作适当的调整,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并且成为合格的护士。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是以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单一性别特色的护理队伍格局在维护个人权利,注重个性化护理的新观念下发生改变,护理工作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医院对男护士的需求增加,基于这种原因男护士的数量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增长。而我校自2002年均有男生报读护理专业,虽然每个年级中的男生所占比例较小,但我们不能将管理女护生的模式直接而生硬套入到男护生的管理中。不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应该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和教学方法。

1专业思想教育

新入校的男护生,心理上尚不成熟,专业思想尚不巩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全方位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1.1榜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比如在班会课中介绍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形成对护理专业的逐步印象,了解护理工作者在促进人类健康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护士,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1.2优势教育通过分析男护士的优势,来帮助他们认识到男性在护理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

1.2.1客观优势男性擅长理性思维,且逻辑性强,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处事果断、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动手能力强,对电子化信息和机械性高新技术掌握较快,同时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优势。遇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士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护士的加入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1.2.2男护士特别受男患者的欢迎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女护士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作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护士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2.3有利于护理团对的发展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容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人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1.3团体心理训练让所有新入校的男生组成一个同质团体(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本身的条件和问题具有相似性1),除了让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外,还让他们每周都有机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可以通过“对话”、“主题讨论或辩论”等团体辅导形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对待护理事业,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

2进行赏识教育

由于高校扩招,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学习差、行为差、自卑感较强。因此,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大力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男生勇敢选择护士职业加以鼓励和宣传,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职业选择。老师的称赞对于中专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说他们的短处,而是多给他鼓励。青春期的学生,尤其是男生,他们存在逆反心理,故与之交流时,多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以朋友的身份,用轻松的方式,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积累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合格护士而努力。

3沟通能力的训练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而且是所谓的“差生”,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愿和人沟通;而护理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与病患的沟通将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所以,在辅导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男护生沟通能力的训练。

3.1鼓励男护生多在公共的场合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其表达自我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比如,班主任老师在组织班会的时候要鼓励男生多发言。因为各护理班女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尤其对于新入学的男护生,此方法可以使男生在班级中与其他的女生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如果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如演讲,辩论等形式的锻炼机会。3.2鼓励男护生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医院当义工,在这样的工作中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亦可以使其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提前了解医院的环境和护士工作的方式。建议学校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4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虽然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男护士,他们的就业前景乐观,可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医院都会将男护士安排在诸如ICU、CCU、急诊室、精神科、手术室等工作要求高的岗位,在这些科室所接收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急危重的,所以在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士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除了要具备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的特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4.1加强男护生的人文知识由于大部分中专生的素质是差强人意的,而护士的人文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和病患的交流,所以在培养男护士的过程中,人文知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

4.2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核心,没有过硬的医学知识的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甚至可能要造成病人的损失。

4.3加强技能训练由于护理操作的细致、烦琐,但是男性在面对这样的工作的时候可能耐心差于女性,所以护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适当的调整,如讲解护理操作的原则至于细节部分可以由学生自行把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护理工作是一名实践性学科,所以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必须确保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过关。

5结果

在男护生的培养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帮他建立各自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护理事业中的佼佼者。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篇10

近十年来,职教同仁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

1、理念陈旧,内容滞后

德育课程设置的理念没有全面突破,没有形成大德育的机制和氛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按学期/学年序列讲授一门课程。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缺乏生活气息,抽象枯燥;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现象尤为严重,难以彰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

2、缺乏针对性教材和科学的评价机制

高职德育教材基本沿用中职的教材,四门必修,一门选修,另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德育的理论知识和德育的行为实践严重脱离,学生“德育成绩高,道德素质低”,严重地弱化了德育课的功能。对学生德育全面表现的客观科学的评价环节尚须完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3、缺乏改革的政策依据

长期以来,德育课的超强的政治性功能,让德育课程附着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德育课程改革的依赖性和受限性尤为明显。中职德育课程及其内容具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明确的规定性,而高职德育课程只有参照性;没有权威的行政部门文件的明令指示,高职德育课程改革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

所有这些严重背离高职护理德育课程的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宗旨。因此,努力建立科学、全面、综合、开放的并能适应21世纪的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的全面改革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二、德育模块化课程的要素

1、“大德育”的界定,“大德育”是一个时空范畴

从时间上,“大德育”贯穿学生高职学习的始终,可谓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大德育”涵盖了校内外的所有场合,可谓无处不在;从教育主体讲,“大德育”涉及所有教职员工,可谓全员有责;从德育环节来看,“大德育”渗透到一切活动之中,可谓事事相关。

2、对课程的解读,“课程”一词有众多表述

本课题研究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1997年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对课程的表述:“课程是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是完成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含义比一门课或一组课的含义更广。基于这样的课程理解,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课程既包括编入课程的各门课,而且也包括各门课以外的科目及课外活动;既不必过分注重学科的理论体系,也不必过分注重学科的规范性定义。

3、“大德育”课程的构成

“大德育”课程是由两类正规的、显性的课程与四类非正规的、隐性的课程组成的,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体制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气氛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以及前两类德育课程中“隐性的”或“潜藏的”德育“课程”。确立德育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打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

4、对模块的理解

模块,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将相关的知识内容组织在一起的结构。其中,主题就是依据德育总的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归纳出学生在特定时期对德育课程起码应该掌握的问题。模块划分的最大特点是非学科性。模块可大可小。我们这里说的模块,是介于德育具体课程内容之间的模块,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校本教材(德育教程1~7)。

三、德育模块化课程的建构

模块化就是依据德育主题为经线,以国家规定的德育必修课程内容为纬线,搭建中职与高职的德育课程通道。

1、横不断点,纵不断线模块化课程的建构,要求对国家规定的德育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做到横不断点(基本知识)、纵不断线(基本原理)

就是把德育内容的要素结构和层次结构划分出来,以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中职德育国家所规定的必修课和高职的必修课)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主题为经,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精心设计模块化的德育课程,使高职护理德育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符合职业岗位需要,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超前意识和创造精神[1]。

2、删繁就简,与时俱进,形式多样

模块化课程的建构,就是对现有德育教材的内容优化整合,删除过时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补充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心理特点,结合本校实际,组织编写校本德育教程;在不同年级开设相应的德育选修课程:形成分层次、递进式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努力构建创新活动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科技文体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行动等德育活动;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制作优良的德育课件,构建“绿色网站”。

四、德育模块化课程的理论基础

1、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原理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德育论原理融合了人的主体性理论和人的社会化理论,是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2、系统论原理作为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构建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和最优化[1]等几个方面。

(1)系统论的思想原则。建构高职护理德育课程体系,必须科学处理高等职业与护理专业的辩证关系,既强调高等职业的层次性,又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高等护理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作为配置德育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德育素养和能力真正满足高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为此,构建高职护理德育课程体系,就是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更新教学内容,促进高职护理德育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

(2)系统论的方法。德育课程的整体性,指的是将构成德育课程体系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要素作为整体,科学系统优化整合高职护理德育课程体系、探索创新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整合德育队伍体系、建立德育动态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德育课程的动态性,主要是指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所构建的课程内容与所处的时代特征、地区特色、层次特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的辩证统一,以及对学生德育成绩的多元化动态评价体系的实施。德育课程的可操作,是指把理论形态的德育课程体系转化为实践形态的、适合本校实践运用的德育体系。

3、凸显“多元整合”的课程观

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创设以模块为主的课程,设立新的教学目标:作为模块化教学结构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与做的结合为中心[2]。

五、德育模块化课程的运行

1、科学建构模块化德育课程内容

把高职德育内容的基本要素和知识层次结构划分出来,按照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的原则把各要素和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各学段(学期/学年)课程目标,与之相应地构建模块化德育课程内容。加强各学段德育的具体化、精细化、操作化、生活化、趣味化研究,分别构建各学段的德育系统内容。

2、注重德育课程内容的全程化

为适应规范化的课程模式转向以活动为主要途径的新课程模式,对现行的高职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和课时安排做系统地筹划,打破“学科型”的一门课在一学期/一学年教授完毕的一贯制度,使某一学科的课程伴随学生高职学习的全过程。

3、德育模块化课程的实施框架

学制5年=3.5年(在校学习:中职德育规定的必修课教材+校本德育教程)+1年(岗位实习:护理人文修养)+0.5(返校学习:邓小平理论概论)。每门课程学时总数=各学期之和。课程模块表现为订单式、拼盘式的模块。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学习和日常学校生活渗透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和活动体验相结合、外部规范和自我省察相结合。(动态)学分=课内表现+课外行为。

2007年9月在学校8个班级开展模块化课程的校本德育教程(1~3)试点,德育教程的授课效果得到试点班级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德育成效初见端倪。发表的相关系列论文产生积极的影响,开展的课题也获得了省市级有关部门的科研立项。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