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22:4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1

一、会计电算化安全风险

(1)会计内部的人为因素。首先,素质再高的财务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难免都会出现失误,轻者造成信息的输入或传输错误,使财务信息失真,严重的会造成系统安全性风险,导致系统崩溃。其次,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为个人私利故意徇私舞弊造成数据失真,也是重要的因素。会计人员在进行内部的财务信息处理时,由于私欲的影响,刻意损害企业利益、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造成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企业经济损失巨大。

(2)计算机软硬件的缺陷。计算机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的基础,系统安全风险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自身的软件硬件水平。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但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旦启用后,就不愿意即时升级更新,对新的威胁防范能力不强,易造成的损失。同时,计算机病毒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危害性更强,对较陈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危害更大。

(3)互联网环境的风险。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远程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运用给会计电算化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给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络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如病毒、网络黑客的侵入、恶意代码等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中保证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全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的途径与措施

(1)建立严密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系统安全的基础,有了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保障,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首先,要依国家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定和会计准则制定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制度,如计算机操作规范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的信息保密制度等,以构筑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其次,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要设置专职人员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有效期预防系统风险的发生。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保证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的规范有序运行,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者的操作行为,确保每个操作人员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安全操作,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最后,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操作者给予处罚,对屡教不改者,必要的时候停止其工作,调离工作岗位,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建立健康规范的电算化运行环境。

(2)树立财务人员牢固的安全意识。通常风险常常来自企业内部,所以一定要树立财务人员牢固的安全意识。首先要教育每个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其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有强烈安全意识的高素质员工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较大限度避免误操作,可以更大限度地杜绝越权操作,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2

关键词: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在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会计核算工作,因此,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会计核算效率的提升是保证财务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会计电算化是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有助于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含义与重要性

1.会计电算化与部控制的含义。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核算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这是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具体应用的体现。传统的会计核算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效率低,准确性不高,存在很多误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核算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针对管理安全与资金使用安全开展的内控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降本增效,开展会计电算化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效能。2.开展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开展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强化管理职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针对会计核算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是提升其效率的关键,也是维护投资者和出资方权益的一种会计核算机制,计算机技术有着高效、便捷、准确的特点,将其运用于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与会计技能结合的重要标志。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强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效率,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创新会计工作方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有力措施。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上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使很多财会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工作任务较少,但是电算化系统维护工作量随之增加,企业的不重视导致基础设备不齐全,设备设施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企业会计电算化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2.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的财务档案与信息都属于相对保密的资料与文件,这些资料关系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与竞争力,因此,要保护好财会信息。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很多财务数据与信息全部输入到计算机中,现代的办公系统存在高效便捷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计算机中的信息容易被窃取,设备硬件发生故障还会导致部分书记丢失,进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3.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尽管部分企业建立了财会信息披露制度,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企业财会信息披露不全面,程序不符合规范,企业审计报告中涉及披露的内容较少。正常而言,企业的大事件要向社会曝光,这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明确,会计电算化的信息披露体制不完善。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机智的有效措施

1.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档案资料莫过于财务档案与会计信息,这些档案信息要交由负责与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进而保证财务信息不外泄。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资料与信息,要从计算机和设备的安全性上入手,企业要加大投入,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其次,建立备份,针对重要的财务信息与资料,要做好复制备份,而且要分开备份,定期检查,避免硬盘或U盘丢失。另外,做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做好电子信息管理,需要共享与传递的文件要与保密文件分开,在传递时要注意信息安全的问题,定期更换企业账户银行口令密码,会计人员要具有责任心与安全保密意识。2.完善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建立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有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电算化工作才能作为有章可遵、有法可依。制度建立了,接下来的步骤是严格执行,要落实到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如原始凭证的审核与保留,信息录入时要准确,录入系统后要仔细核对。做好经济业务往来信息的记录与删除,按照制度做好审查,保证账务不出错。3.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机制,但这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会计电算化是人开展的,因此,还要从人员入手,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快速掌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掌握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进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对财务口令的管理,建立保密机制,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总之,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有效促进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要从制度上、人员上、技术上加以保障,进而促进会计电算化的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孟凡涛.制约我国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3

一、认清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必备条件

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能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系统功能完善的目的,就必须认清企业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

1、系统完善须有资金保障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需要补充配置和更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系统,还需要增加系统日常运行费用和系统完善后人员培训费用。因此,企业在做系统功能完善之前就应当把所需的资金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以保障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2、系统完善必备的人才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功能完善的程度和在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会计电算化人才。一般地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3类人才:系统分析师、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师不仅要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而且要精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他可以主持系统完善的全部工作和整体设计。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熟悉会计系统的会计和管理基本知识。系统操作员只要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熟练的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完善的效果取决于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胜任程度。

3、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促进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完善是增加对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除了对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收集的基础工作要规范一些,还特别强调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它包括:计量规范、标准成本体系、规章制度、数据收集和传递基本程序等,这些工作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发挥。

4、企业领导人对系统功能完善的需求

以前,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需求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有何推动作用,因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信息的价值已今非昔比,因此,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必然会重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二、打破旧传统,采取新策略

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1、废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融合。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是否适应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的程度,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从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延伸会计数据的概念,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便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能适应于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2、打破以企业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传统原则是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会计软件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地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企业经营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这是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促进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国外较成熟和先进的会计商品化软件一般都是按照国际先进的适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共性及新型的管理模型进行开发而成。目前,我国会计商品化软件的功能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要完善这一系统,一般可采用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或有能力的企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这样可给企业管理人员造成一种必要的压力,并迫使他们去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财会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作用。会计在企业中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将其精通的会计、理财和管理技术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企业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系统是很难发挥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的。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实施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遵循与完善策略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

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原会计电算化系统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1)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经营管琦现场适时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第一线。(2)实现会计反映和经营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经营控制的功能。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对经营控制的功能多少是衡量会计电算化系统水平高低的一种重要尺度。(3)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现代企业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联成一个有机体。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

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这些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的产生棿項应用的流程,并了解他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各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3、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在代码、数据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统一化格式。在人机界面设计方面,采用联机在线帮助,在数据录入、查询等功能下,均可得到明确的帮助或提示信息,在有限的屏幕中给出多窗口的信息,处理运行时连续给出处理和操作的提示信息,使系统有较好的透明度。在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设计上,采用各子系统和重要数据加密和规定必要的使用权限口令,并采用自动备份重要数据的措施,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4

企业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快速提供信息的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加工的效率,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满意的服务。要实现对这一系统功能的完善,除了有必要的资金外,还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必备的人才。一般地说,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3类人才:系统分析师、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员。系统分析师不仅要具备软件开发的知识,而且要精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他可以主持系统完善的全部工作和整体设计。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和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同时还应熟悉电算化系统的会计和管理基本知识。②管理工作基本规范化。它包括:计量规范、标准成本体系、规章制度、数据收集和传递基本程序等。

一、采取的策略

会计电算化系统要从原来的单纯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开发成为具有支持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1.摒弃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策略,强调以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为主,并与计算机技术良好地融合。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要适应先进的企业管理需要,其关键在于系统开发人员对会计、理财和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有较好的掌握,再使用计算机实现这些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应当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尽可能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于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

2.打破以企业管理现状为基本需求,采用以会计、理财、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导出的新的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完善的基本要求。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非常强调系统用户的需求,要求系统开发的会计软件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现状的需要,这只能简单地把会计系统模式和管理模式做一次移植,采用这样低水平的应用软件,即使装备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也无法促进企业经营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企业普遍管理水平低,会计信息系统效率低,会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促使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尽快更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国外较成熟和先进的会计商品化软件一般都是按照国际先进的适用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共性及新型的管理模型进行开发而成的。目前,我国会计商品化软件的功能基本上都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若要完善这一系统,一般可采用与软件开发商合作或者由有能力的企业自行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这样会给企业管理人员造成一种必要的压力,并迫使他们去改变落后的管理现状。

3.改进以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的习,惯,主张以财会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主导。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掌握着绝大部分的经济信息,又通晓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应当将精通理财和管理技术的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从目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看,若是单纯外购的商品化软件或由企业自身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和效果都不令人满意,而且安全性能较差。可以说,没有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开发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很难发挥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的。二、实施的方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提高会计系统的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明确系统完善的目标。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营效益。原会计电算化系统仅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想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①采用网络联机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经营管理现场适时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②实现会计反映和经营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经营控制的功能。③实现会计、财务、生产、销售集成化系统。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从产品开发研究、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到理财活动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联成一个有机体。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这样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的流程,并了解它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的过程。而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贯彻管理方针,提高经营效率,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内部控制又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健全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适应的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会计电算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要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控制程序。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1.2会计电算化处理趋于程序化,实时控制增强而内部稽核削弱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由于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推行,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重复处理,使得会计处理程序化。原来的手工处理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一个业务数据的错误往往会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系统内更多的依赖于自身实时控制,稽核与审查的控制趋于减少。

1.3计算机的使用加大了防止舞弊、预防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延伸,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被不留痕迹地篡改。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所以,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难,它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危害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计算机技术的手段。

1.4会计数据的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在会计电算化中,信息的载体已从纸介质转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逻辑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存在着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篡改和伪造信息、会计数据的软破坏和会计数据泄密等安全隐患。软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会计数据的泄密主要有主动泄密和被动泄密两种;2物理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意或有意地损坏数据存储介质,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造成所存储的会计数据丢失或破坏,使会计数据失去可用性;3安全管理方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实行了一体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基于此,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时监控网络财务系统,探索和研究解决未来潜在的安全问题,以防患于未然。

2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

2.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

2.1.1人员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2.1.2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有关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2.1.3设备管理

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2.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的控制。它可以分为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2.2.1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如果输入的数据不准确,处理结果就会出现差错。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影响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2.2.2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和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2.2.3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对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是否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建立了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因此,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2.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通讯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2.3.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检查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2.3.2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按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2.3.3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或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的过程都应进行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参考文献

[1]史迎春。会计电算化及其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5-37.

[2]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4):29-30.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6

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一、开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的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对审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在信息存贮方法上。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审计是针对这些文字记录而言。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信息集中存贮在磁性介质上,只留下肉眼看不见的线索。

②在会计核算形式上。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一定要遵循手工操作方式下的会计核算方式,而是直接输入数据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人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③在内部控制上。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职责分清、相互牵制,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人工核对与检查。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且多数情况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如果计算机内部控制设置不当,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就给人以可乘之机,甚至可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给企事业单位招致严重的损失。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现状

由于各行业各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购置商用会计软件。

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①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②对软件设计过程、程序文本和数据结构采取严格的防范和保密措施,安全性较好;③采用计算机内部控制取代部分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这些特点给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

2、自行开发会计软件。

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如我校某些下属单位的会计软件就是由单位提出要求,请计算机人员编制而成。这些软件使得财务会计后台核算,包括从记账到报表输出、统计查询的全过程自动化,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方面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比如:有的数据库没有加密,可以随时打开修改数据,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审计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会计系统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电算化系统的审计与对手工账簿的审计相比,相应在审计内容、方法上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对购置的会计软件还是对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内容上都需要对其系统内控进行审计,以及对其电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审计方法或措施有所不同。

1、加强对系统内控的审计

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对内部控制进行描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被审单位有关人员座谈、实地观察、查阅系统的文档资料等办法,必要时可编制内部控制情况问卷,了解系统的内部控制,将它用图示描述出来。

②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侧重于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系统控制是否已经设立、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A:是否实施了职责分离,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主要包括计算机开发和维护部门以及系统使用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如凭证的输入与审核应由不同人员担任。这种控制不但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部门及人员的职责,还应在系统中采用密码控制技术,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

B:是否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计划是否经过严格审查、仔细研究和反复调查后才予以实施;在开发过程中是否实施了严格的人员调配;系统的文档资料是否齐全规范,保管制度是否科学等。这项评价适用于自行开发会计软件的单位。

C: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文件及系统文档资料;机房是否具有安全保护措施、设备是否具有保护措施等;数据文件是否具有备份措施等。

D:是否建立正确可靠的硬件及软件平台,保证系统正常运作;尤其是系统软件中是否具有错误处理的功能、文件保护的功能及安全保护的功能。如:系统是否自动建立使用系统的人员和活动记录,以备日后检查;存贮的文件是否实施加密措施,以保证只有掌握密码的人才能打开文件等等。

E:是否采取了严格的输入控制措施,来保证系统输入信息的可靠性。例如:输入凭证的完整性、是否具有凭证的试算平衡控制、凭证的编号是否按顺序设置,有无重复号码、凭证的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对由计算机发现的错误是否拒绝接受并予以提示,改正错误后重新提交系统并作好错误记录等等。

F:是否采取了适当的处理控制措施,来保证会计数据处理准确性、完整性。例如: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执行登账、对账、结账等会计处理操作;系统是否具有防止或及时发现数据出错的措施;对非正常中断是否具有恢复功能;系统是否具有防止非法篡改的功能等等。

G: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输出控制措施,来保证系统能完整、准确地输出经处理的会计信息。例如:未经授权批准的人不能接触输出资料,打印输出的资料是否进行登记,并经有关人员检查后签章才能使用或予以保管等。

以上内部控制在系统中由计算机内部控制和手工控制组成。不同的系统中设置的程序化控制也不相同,尤其是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在这方面比较松懈,因此对每个系统都应认真检查是否建立了规章制度,用管理来弥补计算机内部控制的不足。

③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主要是对上条中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认真执行而采取的测试。对计算机内部控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测试,对手工控制则可以采取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手工测试方法。

④对内部控制进行总评。主要考虑系统内部控制中有哪些比较满意的措施、是否能够通过符合性测试,符合程度如何、内部控制是否可以信赖等。

2、做好系统电算过程和结果的审计

在系统中,输入的原始数据、处理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都是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贮于电、磁介质或打印输出在纸质账页上,要对系统电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等进行评价,必须对数据文件进行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可以是对打印输出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也可以是对存贮在电、磁介质上数据文件进行审计,前一种数据文件审计与手工会计系统中对凭证、账簿、报表的审计方法与技术相同,后一种数据文件的审计则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查。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审计效益和审计质量,采用后一种审计方法。即可直接从系统中取得所需数据。

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可以复制它的数据库,直接用计算机语言或采用计算机语言编制辅助审计程序访问数据库,可对整个数据库或选定的数据进行复核,可有效地执行大量数据的验算、重新分类及汇总工作,可详细地检查数据库的内容,按指定的标准查找记录,总之,根据审计目的进行计算和处理,并按照审计要求输出审计信息。

对于购置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软件公司对其软件的设计过程、数据结构采取严格的防范和保密措施,直接打开其数据库的困难较大。但较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都建立了查询、对账、统计或财务分析、通用报表等功能,审计人员在对被审系统的数据文件进行审计时,可利用这些功能完成部分审计任务。例如利用被审系统的查询模块,可以按指定的条件查找数据文件中的数据。

虽然在工作中能利用电算化系统软件自身的功能模块,但其功能毕竟是为会计人员所设置的,对审计人员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不便。想要打开系统的数据文件则比较困难,因此最好在会计软件中建立标准数据接口,使得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转换成同一格式,从而节省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审计效率。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设计;制作

前言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使此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不受各种人为或环境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出教与学的实际效果。都与试卷本身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的深度不断扩展,计算机考试系统已在大部分考证课程的考试中得到普遍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这种考试形式,笔者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设计制作了该课程的考试系统,该系统经过拓展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等课程考证前的强化训练。

一、考试系统的功能与分析

计算机考试与传统的考试不同。传统的考试由于有人的参与,灵活性很强。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应急事件;而计算机考试不能处理应急事件,所以考试系统的设计要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料到,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下面简单分析一下计算机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考生身份的确认

在考试系统中建立一个考生信息库,并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准考证号码,考生凭这个准考证号进行考试,即可确认考生的身份。

(二)试卷组成及试题的抽取

计算机考试的题目采用随机生成的方法。从题库随机提取出来。当题目数量足够大时,对每个考生来说组成的试卷可以做到不完全相同。

(三)考试时间的控制

考试系统不限定考生的考试时间一定全部相同,因为任何两位考生的试卷不完全相同。但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题型的设计

根据考试的要求,试题要有多种类型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标准化试题通常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功能完全可以实现对上述三种题型答案的判断。

(五)考试分数的确认

成绩是判断考生考试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在设计数据库时要求确定各种题型的分值,在学生答题完毕并提交试卷后计算机能直接即时算出考试分数并进行公布。

二、考试系统设计

(一)考试流程

(二)模块划分与功能

1考生管理系统:包括考生注册、考生信息修改、删除考生三部分。考生注册模块的功能是在考试系统环境中确认考生的身份并生成整个考试系统中唯一的准考证号;修改考生信息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修改考生在注册时输入错误的信息或考生已经修改的信息;删除考生模块用于考试系统中永久删除考生的注册信息。

2考试管理:包括增加、修改、删除考试题目。用于维护考试系统题库的信息。

3答题系统:答题系统将引导考生完成整个试卷,并记录考生的题目和答案。

4自动计时:自动计时将在考试开始后自动启动。用于整个考试过程提示考生考试时间,并在考试时间结束后中止考生的考试。

5动阅卷:将考生的试卷与题库中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并记录考生的考试成绩。

6出成绩:在考生完成考试并完成试卷评阅后,考试系统将自动显示考生的考试成绩,并显示错误题目及其正确答案。

(三)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与其他数据库系统相比,ACCESS是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由于笔者要求的数据库不大。所以在“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项目中,选用ACCESS2003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四)开发工具的选择

ASP(ActiveServerPag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活动服务器网页语言)是一种网页设计语言,纯粹HTML语言设计的网页称为静态网页,通过ASP可以实现动态网页设计。ASP是一种包含了使用VBScript或Jscript脚本程序代码的网页。当浏览器浏览ASP网页时,Web服务器就会根据请求生成相应的HTML代码,然后再返回给浏览器。这样,浏览器端看到的就是动态生成的网页内容。ASP语言可以与数据库程序进行交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在一般中小型企业网站和信息服务网站中,大多采用ASP语言设计,其特点是开发简单,维护方便。鉴于其以上的优点,笔者选择作为“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项目的开发工具。

三、考试系统制作

考试系统使用ASP语言ACCESS数据库进行制作,将上述设计的六大功能模块组合成用户登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数据库管理五个模块。

(一)用户登陆模块

用户填写用户名和学号后,系统将自动判断用户是否存在于数据库中,如存在系统将判断用户名或学号是否两项都与数据库中的用户资料相符;如其中一项不相符将在页面出现对应提示。

系统验证用户成功后,系统将直接进入考试界面。如是新用户,系统将自动在数据库中添加用户信息,并进入考试界面。具体语句为:

(二)考试管理模块

考试管理模块使用算法和排序的方法筛选出不同的题目,并在筛选时使用题目限制功能,来提取固定的题目数量,提取题目后使用ASP语言自动生成试卷格式。

题目算法:使用随机数函数搭配生成公式为数据库中的每道题目生成不同的序列号。语句为:RANDOMIZE''''对随机数生成器做初始化的动作。RandomValue=INT(40RND)1''''生成1到40之间的随机数值。

试卷格式:使用循环语句,不断在数据库中调用已筛选出来的题目。直到达到固定题目数后退出循环。

试卷大致框架排版使用HTML语句事先固定,题目与选择答案由数据库中调用。

自动计时:自动计时将在考试开始后自动启动,用于整个考试过程提示考生考试时间,并在考试时间结束后中止考生的考试。

用户选择记录:用户答题完毕。点击“提交”按钮后,系统将表单记录的选择信息发到评分页,语句为:FORMaction="result.asp"id=FORM2method=postname=text2。

(三)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是将考试管理模块传递过来的考试信息与对应数据表中的正确答案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做题情况并加以评分。

评分页多处使用循环语句。循环语句的作用为:

1调用TESTASP页传递过来的用户选题信息并与数据库中信息作比较;

2将错误的题目显示于界面上。

成绩管理模块使用自定义函数rsCount来记录题目题号,以分别其为单选题、多选题还是判断题,并使用判断语句IF来将其与数据库的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如正确,系统将对自定义函数ycorrect进行相应加分,最后判断完毕。系统将ycorrect中的数值调用到界面上显示,此数值就是学生成绩。

(四)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方式主要通过数据库文件实现,本系统通过题目数据库文件和用户数据题库文件来管理整个系统的数据。题目数据库文件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数据表中,各数据表除了题目内容,还增加题目答案字段,供系统管理模块和成绩管理模块随时调用。数据的输入可以直接在数据表中增加记录,也可以通过外部数据导入。用户数据库文件实现考生管理模块功能,教师考试前建立用户信息表user。该表存储、管理考生信息,并增加分数字段,以供考试后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考生登录做题后自动生成的试卷表也存放于该数据库文件中,供学生对自己成绩产生质疑时复核。这样,便于不同批次学生登录考试系统的管理、及方便、系统地维护。公务员之家:

本系统主要应用ASP链接数据库,完成整个考试系统的运作。主要语句为:

<%

Setdb=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变量db初始化为一个ADODBConnection对象

db.Open"driver={MicrosoftAccessDriver(.mdb));dbq="&Server.MapPath("数据库.mdb")变量打开ACCESS数据库数据库位置与ASP页面相同,名称叫:数据库.mdb

%>

本系统还多次使用数据表创建删除语句、SESSION函数等。数据表创建语句:createtable表名(字段名类型(10));数据表删除语句:DROPTABLE表名;SESSION函数是记录用户信息的函数,以便用户登陆后进入其他页面时,页面能判断出用户身份,防止非法用户跳过登陆页面直接进入到考试页面。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8

【摘要】会计电算化系统自从进入应用领域,就一直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内容是企事业单位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如何保障这些重要会计信息的安全,是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性;解决方案会计电算化系统自从进入应用领域,就一直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内容是企事业单位的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如何保障这些重要会计信息的安全,是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试想在没有数据备份的情况下,储存在硬盘中多年的会计数据一旦丢失,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做到不出问题,少出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得由此而产生的信息风险自始至终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一、电算化硬件系统安全性我们认识到构成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部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一)对于意外断电的安全性分析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来讲,保持不间断的电源是很重要的,因为突然断电,会导致用户所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因为没有来得及存盘而前功尽弃,若是程序正在向数据库中写内容时也会因突然断电,导致数据出现错乱。解决方案:采用UPS设备,它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在停电之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使用户能够紧急存盘,避免数据丢失。(二)对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分析因为会计电算化数据的载体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一旦硬件系统出现问题,尤其是承载数据的硬盘出现问题,则会计电算化数据将会丢失而不复存在,损失是灾难性的而且如果没有备份,将无可挽回。(三)解决方案1.我们要高度重视硬件系统的质量,特别是重要存储设备,主机或服务器硬盘的质量。2.采用移动硬盘,刻录光盘,做到有备无患。3.硬盘镜像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是指在主机或服务器内装有两个物理硬盘,一个硬盘作为主硬盘;另一个称为从属硬盘。通过相关设置,当存储数据时,计算机实时地将数据存到两个硬盘上,从属硬盘是主硬盘的映射镜像,保存了主硬盘的所有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二、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安全性(一)系统软件正版化的必要性分析因为目前国内安装盗版WINDOWS和盗版数据库系统的情况很普遍,而盗版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解密不完全或缺少重要文件的原因,经常会造成系统崩溃,直接影响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支持。(二)数据库选型准确性的分析由于数据库的设计方向与应用方向不同,SQL数据库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查询分析器、服务管理器、企业管理器等实用工具,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对于ACCESS数据库更安全更稳定,对于海量数据支持得更好。(三)计算机病毒预防的分析由于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计算机要经常与外部计算机交换数据,因此,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与影响更是要让我们提高警惕。(四)解决方案1.树立正版化观念,安装正版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正本清源是安全的保障也是服务的保障。2.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匹配的情况下选择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更安全的实现方式。3.安装可靠的查杀病毒软件,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干净的运行环境。[1][2][][]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软件系统安全性(一)设置操作员权限与口令必要性分析操作员的权限分配与口令设置是构成软件安全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操作人员的职务级别不同,工作范围不同,可以操作的软件功能和访问的数据内容也不同,因此需要由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对操作员进行权限分配。权限主要分为三种:1.功能权限。即每个操作员都需要经过授权才能使用该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且只能使用被授权的功能。如甲操作员可以填制凭证,但是乙操作员不可以填制凭证。2.类别权限。通过类别权限控制对操作员进一步的限制,使操作员只能在同一功能下不同类别范围内操作。虽然两个操作员在功能权限下都有权填制凭证,但是甲操作员只能做收付款凭证,而乙操作员则可以做转账凭证。3.数据权限。操作员在操作时,尤其在做数据录入的操作时,可以限制其操作的数据发生额在一定的限度内。例如,甲操作员填制的付款凭证必须低于1万元,如果发生额超过1万元,则必须由拥有更高权限的操作员填制。(二)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必要性分析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进行会计数据的保全与恢复。简言之,数据备份就是将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的数据定期进行复制,然后将复制的数据存储在系统以外的存储设备上,如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将最近一次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系统内部,然后将最后一次备份与故障发生前的这一阶段所发生的数据进行补充登记。数据备份不是随意的,应该按计划进行。数据备份计划主要包括备份内容、备份方式、备份时间、备份数据、备份介质、保存地点、备份执行者等等。1.备份内容。指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处理的数据哪些参与备份、哪些不参与备份。2.备份方式。可以采取完整备份,差量备份或者增量备份等,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进行备份。完整备份,指将当前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差量备份,指将上一次完整备份至今所增加的数据进行备份;增量备份,指将上一次增量备份至今增加的数据进行备份。3.备份时间。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完整备份,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差量备份,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增量备份。一般完整备份的时间周期相对长一些,其他方式的备份时间周期相对短一些。可以规定完整备份一周一次,其他方式备份一天一次。在一天中应选择工作结束后,下班前执行备份,以免影响当天的工作。4.备份数量。指一份备份数据保存多少拷贝。生成两个以上的备份数据是为了防止备份数据也被损坏。如果拷贝太多则浪费,如果只有一份拷贝,一旦备份数据遭到损坏则无法恢复。一般完整备份应该保存三个备份。差量备份或增量备份可以选择循环备份,每个保存两个备份。5.备份介质。指使用什么样的介质保存备份。可选用的介质有CD-R只读光盘或CD-RW可擦写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备份数量大的可以选用移动硬盘,需要永久保存可以选用CD-R光盘,需要重复使用的可以选用CD-RW可擦写光盘,移动硬盘,U盘等。6.保存地点。指将生成的备份数据保存在什么位置。一般应该采用异地分别数据。不要将所有的数据、备份数据放在同一地点,因为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放在一起的备份数据就有可能全部被毁坏。7.备份人员。指什么样的操作员可以执行备份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会计主管可以执行对全部或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备份。一般操作员的数据备份权限由会计主管分配或指定。四、预防机制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对策(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确保会计核算操作安全,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前提。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1.岗位责任制度。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处理方法明确。2.上机操作制度。操作流程明确,功能授权明确,类别授权明确。3.档案管理制度。存档时间明确,存档数量明确,存档地点明确,借阅复制手续明确。4.保密制度。数据的安全保密与相关人员的权限明确。5.责任制度。数据的安全保密与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这些制度的制订与落实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二)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系统使用人员,特别是系统操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要加强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三)做好预防管理教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足准备工作、做好预防管理教育,比出现问题再亡羊补牢会更加从容应对。这是面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束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是个综合的问题,需要硬件、网络、软件、人员相互协调,共同应对解决的问题,是个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做足预防管理的问题。通过以上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希望可以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降到最低程度,使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顺利实施,安全运行无虞。【主要参考文献】[1]李长山.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张小红.浅谈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3]康碧琼.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探讨[J].事业财会.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9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会计电算化从建立模仿手工作业的单项业务应用系统开始,经历了多项业务应用集成处理阶段,正逐步向着集约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高级阶段发展。以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止到1998年末,工商银行电子化营业网点的覆盖率已超过90%,其中,全国150个主要大中城市电子化网点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与此同时,区域范围的通存通兑系统、全国范围的电子汇兑系统、企业银行系统、自助银行系统等一大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陆续投产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减少现金流通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持。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了商业银行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了业务范围,改善了客户服务;改善了资金调度能力,提高了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概括地说,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

(一)部分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簿。

当前,我国银行业中有一些干部职工由于计算机知识缺乏,往往认为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比手工处理更安全,殊不知计算机系统也是人来控制和使用的,任何有意的破坏或无意的操作失误行为都会更具隐蔽性,都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后果。

(二)业务需求不完善,导致应用软件控制和管理功能不完善。

在部分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及容易发生弊端的环节不了解或没有深入研究,业务需求没有考虑如何建立一种安全机制,特别是没有考虑对以后使用软件系统的有关人员如何进行防范,造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保管等方面的风险。

另外,目前银行使用的一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系统设计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软件在设计销户交易时,没有考虑对应收未收利息进行检查,导致有银行欠息的客户也能销户;又如:目前大多数银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员权限都只划分为两级,高级别柜员有权执行低级别柜员的全部操作;再比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系统还允许系统管理员查询操作员密码和操作员号,并给系统管理员定义了很高的操作权限,能够办理销帐、冲帐、调整计息积数等业务,致使管理员可以绕开会计主管的监督进行操作,从而削弱了会计制度和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约束作用。上述漏洞的存在使得相关人员一旦产生犯罪动机,便会有机可乘。

(三)事中和事后监督措施不得力。

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稽核和监督工作大多是在会计记帐完成之后进行的,尚没有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步运行的稽核监督软件面世,这使得会计业务的事中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四)软件开发和维护不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地市以下银行机构自行开发软件、修改总行和省行软件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方面造成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一方面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系统备份不充分。

目前,部分行处的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较差,且许多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性能已不十分稳定。

(六)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银行会计业务实现电算化处理初期,银行的各项管理规章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导致一些案件发生,比如通存通兑业务的开办,一方面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虚存实取”的案件

三、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防范对策

面对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对策,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而言,风险防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一)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应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使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都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对常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思想、基本流程、正确使用和风险防范有一个正确认识,使每个人都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现有系统和新开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注重系统管理和数据操作。

1、注重系统安全:1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理各种垃圾文件;2一切操作都要在日志文件中予以记录,以防止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3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封闭,以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

2、严格控制数据处理:1严格规定访问数据库的各级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2定期强制修改密码;3严格控制数据输入,应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备条件可采用扫描仪、阅读器等设备录入数据,同时录入数据应换人复核后方可生效;4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和异地备份,以便在设备故障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加强网络资源授权管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1控制用户登录,限制登录密码的扩散范围;2对网络中各用户的存取、访问进行控制;3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安全控制手段再造。

可考虑采用如下手段:

1、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实行事权划分,对重要业务和大额业务实行复核制和授权制,将分离原则贯彻于计算机操作中,通过事中控制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健全事后监督机制,事后监督系统与临柜操作系统必须在设备、网络、系统管理上完全分离,通过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间接地威慑不法分子。

(四)加强系统开发和维护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维护”的原则,在会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全行通用的系统由总行统一组织开发,各分行如有特殊业务需求,应报总行会计和信息技术部门审定,经总行授权后由分行信息技术部门开发,系统开发完成后,须经总行验收方可使用。

各级机构在使用电算化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新的业务需求,应及时逐级上报业务主管部门,总行开发的系统由总行统一修改维护,分行开发的系统由分行统一修改维护。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安全控管。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和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制度的执行,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人事管理:1根据接触系统和操作的密级选择适当人选;2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表现要进行定期考评,适时进行岗位轮换。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相关管理:1针对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一套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以便分清职责、互相监督;2建立密码管理制度,重要的密码要由不同人员分段掌握,密码要定期更换并严格控制密码的扩散范围;3加强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要安排专人管理,未经有关负责人的批准不得随意修改软件,确因业务需要而必须修改的软件,在修改完成后要及时入库登记,同时附软件修改说明书和测试报告,严禁将应用软件外流、外泄,应用环境中不得安装系统的源程序;4建立并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切忌用信任代替制度,机房要有专人管理,划分禁区等级,分别职责进入;5集中存放业务数据,降低因数据分散存放产生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系统范文篇10

一、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领域,会计电算化从建立模仿手工作业的单项业务应用系统开始,经历了多项业务应用集成处理阶段,正逐步向着集约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高级阶段发展。以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止到1998年末,工商银行电子化营业网点的覆盖率已超过90%,其中,全国150个主要大中城市电子化网点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与此同时,区域范围的通存通兑系统、全国范围的电子汇兑系统、企业银行系统、自助银行系统等一大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陆续投产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和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在: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减少现金流通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持。会计电算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了商业银行工作效率和经营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扩大了业务范围,改善了客户服务;改善了资金调度能力,提高了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概括地说,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

(一)部分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簿。

当前,我国银行业中有一些干部职工由于计算机知识缺乏,往往认为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比手工处理更安全,殊不知计算机系统也是人来控制和使用的,任何有意的破坏或无意的操作失误行为都会更具隐蔽性,都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后果。

(二)业务需求不完善,导致应用软件控制和管理功能不完善。

在部分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参与软件开发的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及容易发生弊端的环节不了解或没有深入研究,业务需求没有考虑如何建立一种安全机制,特别是没有考虑对以后使用软件系统的有关人员如何进行防范,造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保管等方面的风险。

另外,目前银行使用的一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系统设计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软件在设计销户交易时,没有考虑对应收未收利息进行检查,导致有银行欠息的客户也能销户;又如:目前大多数银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员权限都只划分为两级,高级别柜员有权执行低级别柜员的全部操作;再比如: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系统还允许系统管理员查询操作员密码和操作员号,并给系统管理员定义了很高的操作权限,能够办理销帐、冲帐、调整计息积数等业务,致使管理员可以绕开会计主管的监督进行操作,从而削弱了会计制度和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约束作用。上述漏洞的存在使得相关人员一旦产生犯罪动机,便会有机可乘。

(三)事中和事后监督措施不得力。

我国银行业现有的稽核和监督工作大多是在会计记帐完成之后进行的,尚没有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步运行的稽核监督软件面世,这使得会计业务的事中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四)软件开发和维护不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地市以下银行机构自行开发软件、修改总行和省行软件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方面造成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一方面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系统备份不充分。

目前,部分行处的计算机设备运行环境较差,且许多设备的使用时间较长、性能已不十分稳定。

(六)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银行会计业务实现电算化处理初期,银行的各项管理规章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导致一些案件发生,比如通存通兑业务的开办,一方面方便了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虚存实取”的案件。

三、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风险防范对策

面对现实,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对策,针对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而言,风险防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一)提高计算机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银行应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使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都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对常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思想、基本流程、正确使用和风险防范有一个正确认识,使每个人都树立强

烈的安全意识。

(二)加强现有系统和新开发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功能,注重系统管理和数据操作。

1、注重系统安全:1防止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指定专人进行系统操作,及时清理各种垃圾文件;2一切操作都要在日志文件中予以记录,以防止误操作损坏软件系统或业务数据;3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应封闭,以防止一般用户非法闯入操作系统。

2、严格控制数据处理:1严格规定访问数据库的各级权限,实现权限等级管理,严禁越权操作;2定期强制修改密码;3严格控制数据输入,应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备条件可采用扫描仪、阅读器等设备录入数据,同时录入数据应换人复核后方可生效;4对数据要进行多重备份和异地备份,以便在设备故障或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加强网络资源授权管理,保证数据传输安全:1控制用户登录,限制登录密码的扩散范围;2对网络中各用户的存取、访问进行控制;3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三)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安全控制手段再造。

可考虑采用如下手段:

1、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实行事权划分,对重要业务和大额业务实行复核制和授权制,将分离原则贯彻于计算机操作中,通过事中控制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2、健全事后监督机制,事后监督系统与临柜操作系统必须在设备、网络、系统管理上完全分离,通过事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间接地威慑不法分子。

(四)加强系统开发和维护管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维护”的原则,在会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全行通用的系统由总行统一组织开发,各分行如有特殊业务需求,应报总行会计和信息技术部门审定,经总行授权后由分行信息技术部门开发,系统开发完成后,须经总行验收方可使用。

各级机构在使用电算化应用系统的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新的业务需求,应及时逐级上报业务主管部门,总行开发的系统由总行统一修改维护,分行开发的系统由分行统一修改维护。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安全控管。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和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制度的执行,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人事管理:1根据接触系统和操作的密级选择适当人选;2对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工作表现要进行定期考评,适时进行岗位轮换。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相关管理:1针对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一套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以便分清职责、互相监督;2建立密码管理制度,重要的密码要由不同人员分段掌握,密码要定期更换并严格控制密码的扩散范围;3加强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要安排专人管理,未经有关负责人的批准不得随意修改软件,确因业务需要而必须修改的软件,在修改完成后要及时入库登记,同时附软件修改说明书和测试报告,严禁将应用软件外流、外泄,应用环境中不得安装系统的源程序;4建立并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切忌用信任代替制度,机房要有专人管理,划分禁区等级,分别职责进入;5集中存放业务数据,降低因数据分散存放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