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2:37:00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

河南大学大礼堂建于1931年,建筑形式是当时流行的宫殿式建筑,青砖灰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是河南省近现代教育的起源地,历经八十多年,一起见证河南大学的历史沧桑。

1概述

1.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和支配下形成的。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数千年来,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官署、佛寺、道观、寺庙都普遍采用。而决定建筑的结构体系的因素又是多样的。对于较大体量的建筑,承重问题的解决促使斗拱的出现,斗拱的应用促使中国古建筑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硕大斗拱的出挑支撑着各种样式的屋檐,由此也形成了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类型的建筑型制。随着斗拱的演变,装饰性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屋檐下犹如密布的一排雕饰品,但是其结构作用并未丧失。建筑群的组合应该是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色,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应该就是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分布,规整感、秩序感、严肃感均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此种种,用杨鸿勋先生的话来说:中国的古建筑文化万世一系。1.2建筑与文化的关系。用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来形容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应该是最合适的了。我国的建筑文化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进行研究。①自上而下的皇家建筑文化,既精致的文化;②自下而上的民间建筑文化,既通俗的文化。两种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我国完整的建筑文化体系。从趋势上看,自上而下的建筑文化趋势是最能充分表达出建筑是文化载体内涵的一个方向。

2河南大学大礼堂的文化传承

2.1数字文化的传承。建筑是文化的上部结构,建筑的每一现象都有文化的根基,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字的运用上是非常讲究的,大到皇家宫殿,小到民俗住宅。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因此就出现了九五之尊、三方朝拜等数字在传统建筑样式上的运用。摘录《考工记》里的几句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主要意思就是古代建造国家,九里见方,每一面墙上都要开三个门,都城中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上可以通行九辆马车。河南大学大礼堂的建造借用古代建造都城的思想,在面对明伦街的正立面上建造了三个门,这应该与《考工记》里的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作为当时中国三大高等学府之一的河南大学,在面对主干道做这样的设计也少不了三方朝拜的含义。因此,在数字文化的传承上,建筑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2屋顶文化的传承。在绘画的理论上,在六朝开始就出现了“气韵生动”之说,出自南朝-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绘画“六法”,作为人物绘画评论的准则,而“气韵生动”则被视为最高要义。讲究的就是绘画作品的神气和韵味。在当时将绘画作为最高艺术造诣的时代,这种文化艺术必然会反映在建筑造型上,即建筑屋檐的翼角起翘。屋檐起翘的建造手法也出现在六朝时代,这也是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目的是在建筑的屋檐处理上形成曲线的造型,使建筑的重量感消失,从各个角度去观察,都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动感,为古代围合式建筑空间处理的手法上增添了如同绘画般气韵生动的效果。河南大学大礼堂屋顶的形式为歇山顶,屋檐的设计的手法就是翼角起翘,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也体现出了古代绘画艺术手法的“气韵生动”。位于河南大学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的大礼堂虽然已是耄耄之年,但在见证河大人成长的岁月里,虽历尽沧桑,但依旧熠熠生辉。大礼堂屋顶的设计在另一方面同样也体现出文化的传承。书法广义上讲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规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等内容。运笔又分为起笔收笔两方面。起笔和收笔是书法的开始和结束,讲究停顿。传统建筑的歇山屋顶是由正脊、垂脊、戗脊组成,戗脊收尾处有古代屋顶用作装饰的鸱兽,根据古代传说鸱兽可以吐水,起到防火的作用,在书法的艺术上则象征的是起笔和收笔的运用。对称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建造房子时的一条基本观念,反映出了古代建筑设计者对事物形态的基本看法。传统的哲学思想中也处处体现着对称。《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几千年来儒道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古代都城建设就是讲究的“中”,不偏不倚,中正平和。魏有曹都邺城、唐有长安城,皆是九宫格的造城格局,体现的都是中庸之道。现存可见的北京故宫则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旧时称作紫禁城,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km,乃世界之最,左祖右社、前朝后殿,彰显古代帝王的威严气势。河南大学大礼堂横卧在校园南北主轴线与东西主轴线的交会点上,与古朴、庄重的南大门遥遥相望。同样的体现出的也是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暗示河大学子保持一颗敬重的心,中正、平和,以此成就更加完美人生。

3大礼堂文化的发展

虽然大礼堂建造在20世纪处,属于宫殿式建筑,但是他的许多文化要素还是在现代的建筑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坡屋顶是我国建筑结构中特有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被称为第五立面,足见其重要性。坡屋顶的建造主要还是古代帝王思想和等级地位统治下形成的政治产物,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曲面造型飘逸舒展,犹如大鹏展翅,使古代建筑型制产生轻灵飞动之感。同时坡屋顶也犹如中国汉字的“人”,也代表了由儒道两家发展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国际风格方盒子日益流行的今天,坡屋顶的形式一直被沿用,王澍象山校区的折线型屋顶就是经典的例子,利用蜿蜒曲折的屋顶与远处起伏的山地形成对比,融入环境,纳入自然。所以说,中国建筑的文化是值得每个建筑师去挖掘、传承、发展。

4结语

总之,中国的建筑和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建筑是最能长久存在并体现文化的一种媒介。研究建筑,不可泛泛而谈,更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本末倒置,中国建筑的发展是植根于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体系下发展出来的,更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价值。立足于文化的研究,深入建筑后面更遥远的思想才是学习建筑的根本方法。借此本文不只是单单叙述河南大学大礼堂的历史悠久和文化背景,而是以此为案例,建议现代建筑师从事研究的同时,可以更多的运用本土化的元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大程度的再现和运用,同时不忘初心,继续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陟.书法———点与线的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汉宝德.建筑历史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

[6]陈廷佑.中国书法.百苑文艺出版社.

河南大学范文篇2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环境心理学;空间布局;环境设计

1绪论

1.1建筑环境心理学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不在是单纯的“形式服从于功能”,建筑环境心理学也成为了在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建筑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建筑与环境如何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更好的服务于。现代高校建设往往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致力于创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这便决定了不仅要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提升各类教学设施等。校园的文化内涵,以及校园的环境对师生心理的影响等,同样也是建设的重点。而校园的环境是由其中一个又一个建筑组群和各种及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境空间所组成的,那么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在起着它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者在每一幢建筑时都要去全面的去考虑如何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从而升华建筑的功能。是每个个建筑组群在具有其自己独立个性的同时,又被统一在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例如:通过建筑的色彩,形态来加深建筑组群给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人们的场地归属感。利用不同的植物,来丰富校园的视觉美感,在色彩上与建筑的外部色彩形成互补,有效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在嗅觉上进一步限定空间。从而更利于使用者更好的投身于工作和学习当中[1]。

1.2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决定其根本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利于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空间环境,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内外空间的复杂性。图书馆既要为师生们日常的学术交流提供场所;也要兼顾个人独自研读空间的私密性;当然图书馆不仅仅只有这两个问题;办公、会议、藏书等等。通过对河南大学金明学区图书馆的调研,分析其空间组织,环境设计中如何利用建筑环境心理学来深化图书馆的功能。

2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的调研及分析

2.1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整体环境布局概述和分析

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整体采用的是对称式的布局形式。对称的馆前广场,对称的景观绿化,对称的道路交通系统,对称的建筑外立面…当然不仅仅只有对称,其中还包涵着空间和空间之间,建筑与建筑之中的主从关系。馆前广场为主,两侧的绿化景观为从,建筑也是由当中的主楼和两翼的辅楼所组成。对称以及主从带来的稳定感,给人的心理上带来了平静,在外部准备进入图书馆的人们营造了情绪上的氛围。

2.2图书馆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包括建筑造型、馆前广场、庭园、绿化布置、馆区道路及图书馆周围环境等,这些都会对使用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图书馆的整体环境,拉近了与使用者的心理距离,达到了建筑与人的对话。首先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使大家感到去图书馆很容易,从而给人以接近感。图书馆是校园中公众利用最频繁的公共建筑,它是师生们获取知识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外部形象严肃庄重,但入口处的内凹却好似张开的怀抱,彰显了平易近人的姿态;虽使人产生了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但在主楼正立面的玻璃幕墙采用了镀膜玻璃,又引起了师生门对馆内空间布局的无限好奇,进而从心理上产生了想要进入馆内的愿望。馆前广场则是作为图书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度空间。马路上是喧嚣的,图书馆要给人营造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从离开马路到进入图书馆,经过馆前广场这段距离,给读者以心理过渡,使其形态由纷繁转向平和。馆前广场为公众提供了活动的场地和人际交流空间,与此同时,使读者感觉到宽敞舒展,不至于感到狭窄拥挤而局促不安。中国传统图书馆类建筑讲究“园中有馆,馆中有园”[2],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准寻了这一点。坐落在花园里的图书馆使读者更觉得幽雅安宁,适合于静下心来读书求知,于幽雅处获得创造的灵感,由恬静中产生思维的激荡,从而向往此处的幽静。馆与园结合为一体,在馆区精心布置绿地。在图书馆两翼的辅楼中间,布置了一个庭院,既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又使读者能在亲近自然,赏心悦目的环境中产生优美感,在读书间歇得以精神调剂。

2.3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调研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的图书馆内部共分八层。馆内有中庭,高为四层。办公空间主要集中在一层,二至三层则主要是一些时事类读物库,并穿插了会议室,报告厅,贵宾接待室,电子阅览室等辅助用房。四至七层是图书馆各类藏书书库。八层集中了图书馆内的研究室。交通流线方面,平面采用回廊及两条纵向走道联系各个空间;垂直则主要依靠南北两个交通核,另设置一些辅助楼梯来组织人流,整体交通流线清晰。图书馆的通风是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设备通风相结合。主要功能空间自然采光良好,部分辅助空间没自然采光,但均设有人工照明。书案和座椅主要以木质为主,并在个别地方布置皮质沙发。

2.4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分析

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是多方面的,诸如阅览、借书、研究、上网、自习、培训、听讲座、参观展览,或休闲小憩等,图书馆内部环境应尽量满足读者在不同场合的心理需求。使用者进人河南大学图书馆内,首先看见的是门厅,其环境布置敞亮、雅致。入口的陈设、影壁墙、大型电子屏、咨询台,都安排有序而方便,再配以导览触摸屏、图书宣传、文字标牌,形成一种亲切气氛。馆内总体布局和各层面安排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方便,到达各处的流线简捷顺畅,无绕行阻碍或在阅览室中穿插。书架与阅览座位在同一室内布置便于就近取阅,其间距适宜人体活动。让读者觉得一切都有条不紊使用方便,心情舒缓轻松。图书馆内各部分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该馆中大部分阅览室都采用的是自然采光,室内光照基本均匀柔和;既满足了使用者亲近阳光的心理需求,又让使用者感到心境平和。空气的新鲜度和无污染是阅览室内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也是影响读者健康和情绪的要素之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摒弃了密封式窗和全空调,主要功能用房均采用开启式窗户的自然通风,并辅以经消毒处理的机械送风换气,减少异味,使室内呼吸带没有混浊,这有利于读者长时间在阅览室内仍保持清醒的头脑。人对色彩很敏感,图书馆在配色方面既考虑功能的要求,又满足读者心理的需要,并结合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冷暖色调使用配合得当,内外色彩协调统一,符合对阅读研究空间独特的视觉要求:恬静、温馨、愉快,为读者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图书馆往往是知识和文化的代表,所以其陈设也常常是图书馆知识和文化韵味的体现。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象征到暗喻、抽象到具象,大到。图书馆室内设计应该综合考量当地优秀文化、艺术和历史因素,结合学校自身特色,让读者感受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人性化的环境可以提高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效率和兴趣,甚至可以超脱物质层面,成为精神的、审美的文化环境。

3结语

建筑环境心理学思考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通过这次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的调研与分析,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能够从使用者的心理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的内,外环境,已形成更加合理,美观,方便的使用空间。

作者:袁耀华 单位:河南大学土木建筑院

参考文献:

河南大学范文篇3

河南高校中外办学本科项目的现状

(一)合作办学层次与本科项目招生批次分析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有研究生、本科和专科3个办学层次。在本科项目中,录取批次全部为本科二批和三批。在本科二批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有7所,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在本科三批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有3所,即南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二)2009—2011年本科项目生源情况分析1.生源数量真实反映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和专业优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生源数量充足,河南工业大学生源数量稳步增长,2009—2011年,这5所高校共录取学生6797人,其中,河南大学录取学生2268人,录取学生总数最多[4]。2010和2011年河南各高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主要得益于这些高校综合实力强,名气大,声誉好,专业设置合理,生源充足,合作国家或高校有自身优势等因素。郑州大学为河南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高校,综合排名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河南大学为百年老校,是省部共建高校,部分学科还是河南重点学科;其它3所高校也有各自优势。2.办学项目主要靠降分录取,生源质量与同批次其他学生有较大差距2009年和2011年,河南高校报考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数均有很大差距,多数高校报考上线人数与招生计划数之比不足10%,有些小于1%,甚至为0[4]273,293,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招生计划,这说明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二批次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均靠降分录取,生源质量与同批次其他学生有较大差距。尤其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7所高校本科二批次报考上线人数均为0,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警惕与反思。如何吸引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源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3.异地高考制度的实施和出国留学的持续升温将对本科项目今后的生源形成较大冲击为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公正,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由教育部牵头起草的异地高考方案。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随着异地高考制度的逐步实施,河南生源会进一步分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的持续升温必将进一步分流河南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这些因素都会对合作办学的生源形成较大冲击,影响生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尽早准备相应方案,以保持合作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三)专业设置分析1.合作国家或地区以西方发达国家、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主与河南高校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来自于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印度、英国、美国、新西兰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其中与英国高校合作办学最多,有7所高校与英国不同高校合作办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中原工学院和黄淮学院等高校都与英国高校联合设置本科项目。2.专业设置以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等河南高校优势学科为主本科项目所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讯工程、食品工程、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这与河南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强势专业有关。如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郑州粮食学院,食品科学优势明显,因此,河南工业大学与英国瑞丁大学联合举办的食品科学与技术本科项目很受欢迎;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郑州大学的优势专业,因此,郑州大学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的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讯工程本科项目非常成功。3.部分专业重复建设,办学成本相对低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商丘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和平顶山学院均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重复建设明显,既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又不能更好地吸引优质生源;部分高校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办学,偏文科专业设置多,偏理工科专业设置少;高校传统专业设置多,围绕河南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专业设置少等。今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本科项目能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4.与世界著名高校合作项目数量少除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高校在世界高校排名中比较靠前外,与河南高校合作的其它境外高校多数知名度不高,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四)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分析——以郑州大学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举办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项目为例该项目系统引进澳大利亚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计划由中澳双方共同确定,课程分为A、B、C三类。A类课程为中方教材,由中方教师讲授;B类课程为引进澳方英文教材,由中方教师用中文或中英双语讲授;C类课程采用澳方英文原版教材,由澳方教师用英语讲授。该项目教学计划全部在郑州大学完成,伍伦贡大学承认学生在郑大获得的学分。学生可4年全部在国内学习,修完全部课程,达到规定要求同时颁发郑州大学和伍伦贡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为强化培养效果和提高学生外语能力,郑大专门为项目学生建立了实训基地,增设了专业外语、雅思听力和雅思技巧等课程。学生就业率连续5年一直保持在55%以上,在国内和国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连续5年超过25%,其中2008年超过37%,2012年超过32%,2009、2010、2011年连续3年去伍伦贡大学学习的学生超过10%(见表1)。目前,该项目已举办6年,实现了出国、考研、就业3条出路并举的培养目标。

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河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促进合作办学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存在的问题当前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存在的问题有:不考虑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师资力量,偏离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和宗旨;放宽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偏重举办成本相对低廉的管理、信息技术和商科等项目或专业;个别高校未能形成有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引进外国教育优质资源比例过低,特别是引进外方核心专业课程不足1/3,外籍教师授课的比例过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未经批准私设收费项目;夸大招生宣传,招生程序不规范;违反国家政策,按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降分录取后将学生转入其它非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收费项目混乱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二)政策建议1.提高办学层次,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步伐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目前,河南只有平顶山学院和黄淮学院两所高校举办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少,质量也有待提高。河南高校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不足将制约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州大学是河南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科研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学术气氛活跃,完全具有举办中外合作研究生层次的办学水平;河南大学为百年老校和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在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办学空间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郑大和河大等高校应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举办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河南应加快郑州大学等知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步伐,在办好现有本科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向教育部申报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和研究生项目,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扩大合作领域。2.合理设置和布局本科项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服务河南18个省辖市已有13个设置了本科院校,教育部和河南省应逐步调整河南高校布局,逐步形成以郑州为龙头,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城市为骨干,合理布局其它省辖市,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濮阳、鹤壁、漯河、济源和三门峡等5个省辖市仍未设置本科院校,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应加快这5个省辖市设置本科院校的步伐,尽早开发这5个省辖市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服务。3.健全合作模式,体现河南特色,开发独具中原文化和武术特色的合作项目目前,河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引进为主,项目合作基本都在河南高校完成。今后,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各自特色,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和内涵,努力提高河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变“引进为主”为“引进与输出同步”。树立“留学中原”国际品牌,吸引外国公民来豫留学,进一步扩大来豫留学生规模;发掘中原特色文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港澳台学生来河南高校交流和学习;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到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开发独具中原文化和武术特色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4.本科项目和专业设置应紧紧围绕河南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河南将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河南高校本科项目的设置应紧紧围绕这些新兴产业,开设如低碳技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光伏发电、新型电源、信息安全、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等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能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专业和项目。5.实施海外名师工程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河南高校应积极探索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办好一批示范性办学机构和项目;实施海外名师工程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专家学者来豫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创造条件,积极组织有条件的机构和高校申报中外合作办学,争取与英美等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全方位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河南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历经十几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改善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专业设置日趋合理,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增强河南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河南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贡献。

本文作者:张明杰工作单位: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大学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护理学院2002级和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该院自2003级护理本科改为四年制,因此两个年级同时学习《社区护理学》),两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选择2003级162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2002级65名为对照组。

1.2方法

将162名学生分为16组,分别和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封梁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河南大学校医院、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医务室、河南大学幼儿园、开封市高级中学医务室、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开封市SOS儿童村、五福养老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总分、理论知识部分、工作实践部分平均成绩。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总分以及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的成绩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社区实践可有效影响《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注重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对学生的社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理论知识部分两组成绩的均数之差远小于工作实践部分的均数之差,说明社区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在社区中能承担的工作虽然有限,如健康教育宣传、问卷调查、协助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资料整理等基本工作,但通过和居民的接触,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大大提高。因受课时和社区实践环境所限,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各种社区工作实践显然不可能,实践效果也难以保证。采取每个组固定实践地点、固定工作的方法可使学生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较深。在无法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时,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一些社区工作技巧和方法。

河南大学范文篇5

论文摘要: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中教学模式的陈旧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抓好试点,建立创新教学模式。河南大学体育课程实施了“三自主”教学模式,即实施了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这种创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范例。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1前言

2l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模式的陈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建立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新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试结合河南大学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对“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阐释,对新世纪初我国公共体育创新教学模式这一重大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择河南大学为典型案例,包括西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32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研究法

查阅既有的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学习和借鉴既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做出了分析。

2.2.2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对象: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在校大学生。对管理人员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42份,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o%;对体育教师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21份,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3%;对学生发出问卷620份,收回561份,有效问卷547份,有效回收率为88%。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做到研究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2.2.3案例分析法

按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3分析与讨论

现阶段,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正按照正常的轨道良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1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内容方面:教材内容比较完整,系统性强,对掌握运动技术、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它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内容太深、太难,重复较多,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炼习惯,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由于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要求统一规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程式化的倾向。方法单一,过分强调共性与统一性,忽视了个性的培养,使不少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严重地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场馆设施:体育场馆设施陈旧简陋的状况比较普遍,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方法简单,器材保养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从以上情况来看,其中教学模式问题处于深层的主体地位。受它的制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日益暴露出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的弊端。

3.2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对河南大学入校新生2000—2002级的50m跑、立定跳远和推铅球三项素质的体能测试情况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比较后发现,新生入校时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抽查分析结果如表1所列。

河南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这是造成他们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根本原因。这就形成目前的入校分数高、体能测试成绩低的反差局面。因此我们必须对体育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4结果与分析

4.1河南大学“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

针对以上问题,河南大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推出了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新型的、开放的教学运行模式,即“三自主”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1.1“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总体思路

三年3步走,也就是三年设立3种类型的体育课,即一年级开设常规型体育课,二年级开设自主活动型体育课,三年级开设开放型综合体育课。实现两级培养目标,即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从不能独立锻炼身体到逐步独立锻炼身体,再到独立自主锻炼身体。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独立性相应得到提高。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运动技能掌握目标和态度、习惯养成的行为目标。…其结构如图1所示。

4.1.2“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思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潜能,实行体力、智力、品德全面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高校教师的指导协调作用,为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而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组织上,体现“形散而神不散、灵活而不乱”的特点,强调信息的交流和教学环境的变化。

基本结构:环境的优化(物资因素与人文因素)、情感的驱动(挖掘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因素)、协同教学(教与学参量配置协调)、增力的评价(多用鼓励式的语言评价)、快乐的体验(获得知识的满足、提高技能的喜悦)。其中,环境优化是基础,协同教学是主体,快乐体验是核心,情感驱动是驱动轴、结构链,增力评价是活化酶。

基本形式:(1)从选择体育项目入手,根据学生的爱好、专长和健康需要的不同,提供若干可选择的项目;(2)“三自主”活动课可按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状况、性别特征等因素,给以科学的调配。(教学过程根据学校条件,按年级或根据教材内容分类,打破年级界限,以项目为主,分阶段、分类别进行。除了专题讲座由教师主持外,主要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比赛、观摩交流等,自学自练,自我教育提高。基本形式如图2所示。

学生经自选方式、自选内容——基础培训站——技能活动站——理论方法评价站(口试、笔试)——技能评价——教师模块等阶段,得到最终评价结果。这里强调的是要发挥教师的特长,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不同的教学特色。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可将教师资历、特长及教学态度等信息于学校网页,学校体育部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请教师在练习站(或练习点)进行指导。

4.2配套改革

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4.2.1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体育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体育教学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方向转移,由关心技能或体力发展向关心技能、体力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方向转移,体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其次,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体育创新精神为核心,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各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4.2.2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密切相关的。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应在以下两方面迅速提高。

第一,积极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意识。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主动发现现行教学与学生需要、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第二,具备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而且要在其心中树立“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的理念。目前,就体育教学改革而言,教师应具备4种能力,即熟悉体育教学改革过程的能力、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对体育教材的变通能力、体育教学的评价和研究能力。

4.2.3建立体育教学的创新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保障,否则改革只能是事倍功半。要建立全面、多维的综合评价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考核的目标;(2)改变考核方法;(3)适当增加考核次数,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4)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4.2.4体育课程与教学并重,协调发展体育课改革的焦点不仅仅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还应强调以课程为中介质、教与学互动的原则,通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课程的最大潜能。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体育课程的内容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应从脑力劳动者的特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民健身计划、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等方面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与各场馆条件相适应。

(2)适应适宜的教学模式。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和拓宽体育基础原则的前提下,教学模式要有较灵活的结构方式,鼓励多种教学模式的并存,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择自由。

(3)教法与学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改变过去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掐秒表、拉皮尺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由灌输型教学向多媒体、网络化、社会体育活动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过渡,使体育教学更加富有实效性。

河南大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本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因其覆盖面广、传播及时而成为各大高校引导舆论、传播高校影响力、服务师生的重要平台。依托于大数据技术,“豫青年”微信公众号的河南普通高校微信排行榜和每月文章阅读量排行榜受到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豫青年”微信公众号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每月统计的《河南高校热文榜单TOP10》中的文章共计120篇,从文章题材选取、表达方式、标题运用等方面解读其广受欢迎的文本策略,以期在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影响力方面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文章上榜单的原因分析

(一)题材:满足受众需求。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从受众角度出发,大众传播要产生影响力,需要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及需要满足的需求。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主要受众是在校师生,这就决定了在题材选取方面要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统计结果中“校园生活情感”类文章占比最高,正充分说明此点。比如文章《郑大学霸情侣特辑|和你一起努力的日子是爱情呀!》,通过分享学霸情侣互勉学习的爱情故事,获得阅读量23922、点赞量702。抓住热点内容做微信,更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提高粉丝黏度。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河南大学》《头条|热烈祝贺!河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正是及时推出大家关心的新闻热点,分别获得当月第一、第二的排名。根据重要节庆节点适时推出微信文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校园、师生,按照时间规律,几乎每月都能找到合适的题材。比如招生季、开学季、毕业季、校庆日、校运动会、教师节等其他节日。《母校,我为您庆生!》《2018郑大校运•雨|你错过的精彩全部都在这里!》等都是借助重要节庆节日营造的氛围,取得了很高的阅读量与点赞量。另外,校园美景也是各大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比较讨喜的题材。(二)表达方式:图文并茂、全方位报道。碎片化阅读时代,长期干巴巴的文字内容推送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热文榜单中《百年母校的雪,还是那么与众不同!!!》位居当月第一,阅读量也达到10万+,正是通过大量唯美的雪景图+诗情画意的语言虏获众粉丝的心。《2018郑大校运•雨|你错过的精彩全部都在这里!》以郑州大学雨中校运会为载体,组织庞大的学生记者团队深入赛场进行采访,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多种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地报道这一体育赛事,再一次说明了全媒体报道在传播力上的优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大学官方微信几乎每篇文章开篇都配《河南大学校歌》,给人一种统一、亲切感,值得借鉴。(三)标题:新颖、吸引眼球。标题是微信文章吸引受众阅读的第一道关,我们不主张“标题党”,但新颖、吸引眼球的标题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标点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往往能是标题锦上添花之笔。统计结果中,各高校微信公众号喜欢用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直接表明推送者的情感。120篇样本中,叹号使用102个,问号使用22个。比如《OMG!这还是我的荷园餐厅吗?“匆匆那年”喊你开学来吃饭!》《还有200张校歌赛门票?!稳住,这波儿我们一定能抢到!》《世界冠军!厉害了!我的师大!》三篇文章,通过多个叹号、问号,仿佛能感受到推送者强烈的感情。借势是写标题时常用的方法,名人、权威等是天然的“佐料”,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比如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河南大学》《刚刚,河南警察学院亮相央视新闻》借助国家政要李源潮、权威媒体央视的知名度,吸引受众点击查阅。含而不露、话留半句也是写标题时吸引受众的又一技巧,含蓄的表达方式更能“吊胃口”,如《刚刚!<河南日报>整版报道河南大学这件大事......》《郑州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除了分数你还需要知道......》。(四)话语风格:轻松活泼、清新诗意。近年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逐渐取代了“深阅读”,枯燥、长篇大论在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时代很难找到受众。因此,除招生简章、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等通知资讯类“刚需”外,或轻松活泼、或清新诗意、或幽默风趣,是热文榜单的主流话语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新闻热点”类文章,热文中也很少用“硬”的“新闻体”,而是从标题到行文风格都做了相应调整,并非是学校新闻网站的“搬运工”。比如,《世界冠军!厉害了!我的师大!》这篇文章,标题中用“厉害了”网络流行语、三个叹号的方式引起受众注意,正文用文图并茂的方式描述完新闻事件后,在后面又增加了冠军彭昭杰获奖感言及朋友圈、微博上留言截屏,使整篇文章很饱满。

二、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展建议

(一)加强“议程设置”,发挥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引导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转变,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定期发送、裂变式传播方式等特点,理应成为高校引导主流思想舆论的阵地。理论和学术色彩浓厚是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突出问题,严肃的、学术的话语风格很难得到受众的主动接受,在借助政治要闻和社会热点事件提高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感时,需要转化话语风格,注重对“语录体、评论体、段子体、小说体”等流行网络语言的借鉴和使用,并灵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也可通过树立身边典型,讲身边故事这样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另外,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题材,如社会就业政策的风向、教育制度的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接地气”的文章。(二)“内容为王”,结合自身高校特点,走原创、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经历规模化、普及化的发展阶段后,高等教育正向着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迈进。内涵发展的首要之意就是特色发展,彰显办学特色和内涵成为当务之急。“豫青年”微信公众号的省内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排行榜及热文排行TOP10,河大、郑大均居前列,省内其他高校可以将其视为标杆,但不可照搬其模式,每所高校都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传播目标及风格,深挖具有学校特色的人和事,讲好校园故事。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大都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而高校宣传部一方面宣传工作任务重,另一方面不直接与学院接触,很难将“触角”伸到各学院、各班级。很多情况下,都是各学院上报后,才得以宣传出去,而往往比较滞后。目前,不少高校都成立了新媒体联盟,将二级学院联动起来,使基层典型的人和事能够第一时间报道宣传出去。新媒体联盟联络员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能及时发现有宣传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及时上报给宣传部门,宣传部门综合评价提供的新闻线索,并将提出策划方案反馈给基层联络员,基层联络员根据方案收集(或协助收集)素材,并及时反馈给宣传部门。经过这样的不断循环,才能创作更多极具学校特色的、鲜活的文章,才能提高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剑欣,等.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建设研究——以河北高校为例[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93-95.

河南大学范文篇7

关键词:专业型硕士;团队培养;研究生培养;工程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期待,研究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储备,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也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1-2]。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3]。国务院和教育部还指出,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持续支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专业学位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培养模式仍须创新,培养质量仍须提升,管理机制仍须完善等问题[4]。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领域的投入,同时不断落实各种人才引进政策,部分高校因此诞生了许多科研团队,团队中的许多老师均具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资格,使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的方式逐渐与导师个人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区分开来,团队培养研究生的优势日趋明显。

1导师个人研究领域有限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经相当庞大[5],每个硕士生导师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名额也在增加,但一名硕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是极为有限的,招收较多的硕士研究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1)工程项目类型不够丰富。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导师的项目资源就更为有限。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需要面向实际应用部门,不断学习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5],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离不开在工程项目中的研发与实践经验。一名导师的项目是较为有限的,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导师难免会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2)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结构调整较慢。一名硕士生导师的研究方向有限,就会进一步引发此问题。很多高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开展科学研究和项目实践时,缺少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跨学科研究问题的经验,研究生的扩招使单一导师的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当今跨学科科学研究的需要[6]。3)理论基础有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大量接触项目研发的内容,其课题来源也往往来自工程项目,计算机类的工程性学术论文的撰写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部分学生被跨学科招生,部分导师被跨学科引进,使导师可能无法进行适当的理论指导,学生也可能无法充分进行理论学习,进而难以在培养过程中形成学术论文成果。

2团队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模式的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中引进了多领域人才,能够充分发挥科研导师团队在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项目共享和理论探究共享的优势,可以对前述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

2.1科研导师团队机制丰富了团队的研究方向

科研团队引入了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才,不仅能建立招生宣传的优势,吸引更好的生源,也能够在后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适当调整研究方向。这为科研导师团队机制提供了基础。科研团队导师机制就是以科研团队为主体,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导师共享指导资源,形成科研导师团队。在研究生需要导师进行指导时,不仅依托于研究生的直接指导教师,还可依据研究生的实际学习和工作需求,从科研导师团队中抽调一名或多名导师进行指导。科研团队机制可以更方便地引入第二导师,让专业硕士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的范围更宽,实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因材施教,保持培养对象的科研兴趣和实践兴趣,提升其在科研和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积极性,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良性循环。科研团队中亦会存在尚无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人才,他们一般是刚结束研究生教育的高等人才,能更顺畅地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沟通,也能为科研团队带来新的前沿方向,进一步促进培养过程和团队的创新发展。在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导师团队机制实践过程中,实验室对所有导师的主持项目信息、研究方向信息进行公开,鼓励研究生在科研与项目研发过程中主动寻求导师团队帮助。实验室科研负责人根据研究生的具体需求,按科研导师团队导师实际工作任务的情况,抽调与研究生需求符合的导师与研究生直接导师进行共同指导。因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引进了诸多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才,故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一般均能与某个或某几个科研导师团队的导师相符。

2.2团队导师共享课题和项目,形成实践资源池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专业实践,它贯穿课程教学和论文工作等多个环节[7]。科研导师团队机制的引入为形成实践资源池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资源池是由科研导师团队中的诸多导师共享的课题与项目形成,这些课题与项目能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通道。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和研究方向,去实践资源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与项目,并深度参与。研究生也可以根据指导自己的科研导师团队中导师的情况,选择实践资源池中对应的课题或项目,提升动手能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与课题和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相结合,使课题和项目获得新动力的同时,解决部分导师课题和项目少的问题,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得到充分的工程项目实践训练,更有利于其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型人才。

2.3团队导师学科交流和研究方向交流,促进学科与研究方向的结构调整

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的实践资源池中,积累了国家重大专项、省级重大专项、省级科研课题、市级重大专项和校级横向课题等诸多课题与项目,方向涵盖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高性能计算、医学计算和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等诸多学科方向和交叉方向,基本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电子信息学科的培养大纲,保证了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均能与实践资源池良好契合。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其在进入企业工作后,需要针对企业业务的开展范围,结合业务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计算机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仍在不断拓展和加深,使得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快速适应企业业务领域的需要,培养方向也需要不断适应企业最新的业务发展需求,使培养对象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科研团队导师共享课题和项目形成的实践资源池,为团队导师的学科交流及研究方向交流提供了条件。多名团队导师在指导同一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时,能够在各导师不同方向之间产生重合碰撞的可能,进而优化科研导师团队的学科和研究方向结构。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鼓励各个小组不定期开展研讨会、报告会或头脑风暴,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在研讨会过程中,科研导师团队的导师协助自己指导的研究生进行汇报,其他导师参与到研讨过程中,促进导师间不同想法和科研方向的融合,不仅对研究生的下一步工作产生启发,也能使小组各导师的方向取长补短,促进学科交叉和方向交叉。实验室学科与研究方向的结构因此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并诞生了数个实验室在之前未涉及的交叉方向。

2.4团队导师专业理论互补,形成共享知识库

跨学科招生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基础教育,部分高校生源的理论基础也可能参差不齐。科研团队融合了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导师和创新人才,使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有限的统一开展理论课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参与科研团队开展的多学科理论课程的学习,夯实培养期间的理论基础。另外,专业硕士研究生也能够方便地请教科研团队中不同学科的导师,较为充分地弥补部分理论基础的不足。科研团队导师之间共享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形成科研团队的共享知识库,使多学科理论学习融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在鼓励各个小组不定期开展研讨会的基础上,定期开展面向全实验室的报告会,内容包括团队导师个人的科研工作进展、课题进展和项目研发进展,充分共享导师个人的进展与成果。设立知识共享展示板,实时在展示板公布科研导师团队的最新成果、课题状况,促进知识共享。充分发挥计算机类实验室的自身优势,搭建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知识资源共享平台,研究生可以在线获取科研导师团队导师方向密切相关的历史实验数据、源数据、项目数据、各类文档等,实现线上线下知识库共享。

3培养方案试点调查

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研发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有效样本158个,其中希望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研发训练的样本数量为135个,占比85.4%,不希望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研发训练的样本数量为23个,占比14.6%。可以发现,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课题和项目的实践,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培养对象本身对培养过程中参与工程实践的期望。科研团队有利于进行课题和项目的共享,迎合了时展趋势,符合培养对象对自身的期望,更有利于激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动力。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期望发展去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有效样本158个,其中希望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样本数量为127个,占比80.4%,希望读博深造的样本数量为31个,占比19.6%;对于希望毕业后参加工作的127个样本,主要考查是否会选择当前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对口的工作。统计有效样本127个,其中会选择当前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对口工作的样本数量为101个,占比79.5%,不会选择当前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对口工作的样本数量为26个,占比20.5%。可以发现,大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未来是想投身于专业/研究方向对口的工作中的,而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或科研单位在业务和研究领域的转变速度是在加快的,科研团队机制使导师之间的研究方向、学科交流频率增加,在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过程中,也便于引入第二导师或导师组指导的机制,促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接触到多个研究方向和学科,有利于其在课题和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拓宽思维,更快地契合企业的业务领域,同时也能促进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的结构调整,丰富的研究方向和学科交叉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科研团队能满足我国目前对应用型高等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该培养方案依托河南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省重点实验室遥感大数据科研团队进行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按本文所述方案对团队内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为期1~2年的培养,并在团队内展开调研,主题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依托科研团队的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收集有效样本数据89个,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依托科研团队模式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培养过程中4个主要项目的满意度较高,4—5分占比平均超过50%。

4结语

通过分析当前导师个人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以科研团队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模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通过建立科研导师团队机制丰富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在利用探索的培养方式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满足不同研究生的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的需求,还为实验室吸纳更多领域的优秀生源提供了可能;通过共享导师的课题与项目形成实践资源池,在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赋予研究生自由选择发挥自身实践能力的权利,不仅充分契合不同细分专业的培养方案,还让研究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充满兴趣,促使其充分展开实践;通过鼓励团队导师学科交流和研究方向交流,提供了孕育实验室新的交叉方向的土壤,为在读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选择,还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吸收多领域优秀生源的能力;通过团队导师专业理论互补形成共享知识库,充分发挥科研导师团队的优势,整合整个实验室团队的历史知识资源和最新知识资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提供扎实的知识积累。笔者针对探索的培养方式的实践效果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依托科研团队的培养模式整体满意度较高,尤其在项目实践训练方面,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有些专业硕士研究生亦有很强的参与学术研究的愿望,对自己的科研满意度(学术情况)偏低。总之,专业硕士研究生通过有效参与团队工程项目实践,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

参考文献:

[1]张睿,张伟.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思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41-44.

[2]郑军,陈景婷.基于CIPP模式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1):91-97.

[3]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4):72-76.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11):29-34.

[5]袁本涛,赵伟,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05-110,118.

[6]尹波.“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1(6):68-70,73.

河南大学范文篇8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

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对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很快、态势较好,但问题也很突出。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不可缺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运用音乐、摄影、舞蹈、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情操教育。艺术教育需要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比如,音乐欣赏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的方法。[1]经典音乐、文学、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对崇高精神和高尚道德追求的集中表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经典艺术鉴赏和艺术实践等方面的熏陶,使之受到美的启发,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从各种艺术类型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比如,美术专业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新产品新工艺、科技发明创新等都离不开它。绘画艺术中的创意灵感带来设计创新,带来新的工艺和产品。[2]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不仅有艺术专业,大学生也要接受艺术通识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的两翼。艺术和科学都是追求真理,艺术追求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科学更多的是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将会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新点子、好创意,每个人在讨论、交流中受到启发,促进校园学术氛围的升华。[2]

二、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调查分析

(一)总的发展态势比较好。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来,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迅猛发展,不断规范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郑州大学在1999年就被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全国首批32个基地之一;河南大学在2000年颁行了《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条例》,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推进,并将艺术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河南大学还充分利用本校艺术学院综合水平较高的优势,把艺术学院作为全校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特色教材,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2007年以来,河南大学教师主编的公共艺术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共29部,其中李明伟教授编写的《设计色彩》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彭亚教授编写的《美术鉴赏》是中国21世纪艺术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成为全国高校艺术教育推荐教材。其次,发展比较全面。一是机构和队伍逐步建立。不少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机构独立的教师队伍建立起来。如,河南师范大学专门成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和河南师范大学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公共美术教育教研室、公共音乐教育教研室;洛阳师范学院采取智力引进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合理的师资队伍。二是课程设置不断丰富。郑州大学在2000年组织专家对艺术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修订,精选出200多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供学生修读,其中艺术课程有40多门。河南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开设出种类齐全的艺术课程,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曲、语言等,开设课程全部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课堂形式有理论课程、技能课和讲座等,大学生艺术团中的艺术实践课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和大课等多种授课形式。三是第二课堂较为丰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大学生们参与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使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艺术陶冶。河南大学艺术教育第二课堂重视艺术审美实践活动,成立了一批学生艺术团体,如学生剧社、军乐团、各类协会20多个,由艺术学院和公共艺术部的专门艺术教师辅导管理和训练。四是教育设施不断完善。郑州大学学校艺术教育经费保障到位,电化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教学设施充足,学校还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改善艺术教育活动条件。各高校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第三,成效明显。艺术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郑州大学形成了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艺术教育体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郑州大学学生艺术课程合格率达到98%,优秀率达到40%;河南大学90%以上的学生对艺术知识和技能基本上都能掌握,学生艺术类课程及格率达到96%,优秀率达到38%。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审美实践也取得丰富成果,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二)问题相对突出。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公共艺术课。受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受领导重视。一些高校把公共艺术教育课排在课表最后,甚至当成摆设。从调研来看,一些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模糊认识,认为艺术课与专业课相比处于次要地位,思想认识上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关系创新型人才培育、关系全省改革创新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工作中没有把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创新放在其它教育改革创新的同等位置。不少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一部分学生只看重专业课学习,对艺术课程不在意,上课是为了争学分,也有的当作消遣。此外,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公共课、选修课等在高校教育中处于次要位置的思想认识在社会上非常普遍,特别是学生家长,最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总认为艺术课对找工作和事业发展关系不大,形成了社会上一边倒的认识误区。第二,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全省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很快,但整体水平不高、不平衡。从全国来看,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处于中等水平,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比,各方面还是很落后的。如,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始于建校初期,建立了中乐部、西乐部,开展了系统的普通音乐教育。1993年音乐室更名为艺术教育中心后,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丰富的艺术类课程;浙江师范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河南省高校之间公共艺术教育也很不平衡,比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较好。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和民办高校发展比较差。不少学校缺少专职艺术教育教师,很多学校艺术课程开设不足,多数学校没有艺术选修课,一些学校很少组织学生艺术实践课。公共艺术类学科建设不平衡,课堂教学难度大。一些学校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排在选修课中,某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沦为摆设。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高校也面临不少困难。比如,教学内容深浅不好把握,城乡学生艺术素质差异较大等。第三,薄弱环节比较突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艺术教育课程内容需要完善。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由授课老师来开设,学校对这些课程的管理较松散,有时出现课程重复的情况。一些学校课程开设不全,教育部规定8类课程作为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但有些高校只开设其中的几门,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高校专职艺术课教师少。按规定,各高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在校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一半,但很多高校没有达到要求。公共艺术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水平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公共艺术类课程经费投入不足。近来虽然高校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增加不明显。多数学校没有公共艺术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公共艺术实践课经费,一些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学器材和设备不齐全、设施和场地缺少,学校公共艺术课教师缺乏科研和学习培训的费用。对公共艺术类课程的管理考核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评估办法,多数高校没有公共艺术课考核方案。一些学校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学管理工作不落实。

三、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是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级教育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明显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学校建设、设备投入大,但应明确对高校公共课程特别是公共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不能厚此薄彼,做到教育财政资金均衡投放,重点要保证艺术教育器材和设备的建设。同时,应激励各高校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社会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捐赠,同社会艺术团体联合建设艺术教育实践课堂等。对采取这些措施的高校,教育财政可以进行补贴,给以资金支持,形成高校公共艺术学科建设投入多样化的局面。最后,要构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设备配套标准。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制定全省公共艺术教育设备配套标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器材、设备、实践场地等做出要求,推进各高校落实并保证公共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第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构建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系统化,既要有一定比例的艺术理论课,又要有艺术实践课,还要有艺术史的内容,形成艺术课必修、选修、实践课体系,合理分配课程比例,做到课程开设系统全面,利于学生对艺术的了解、掌握和吸收。课程设置要全面且具有时代性。教育主管部门应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规定,监督高校开齐8大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增设艺术选修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适应不同学生的艺术特长,满足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的需求。同时,高校应开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课程,细化课程分类,增强学生在选课时的目的性和积极性。突出艺术课的时代性,了解当前艺术发展的走势,增加当前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现状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加特色课程的开设,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紧贴时展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发挥专业课资源优势,增加新的选修课内容。比如,“理科院校可以依托计算机软件专业开设动画专业,工科院校可以开设环境艺术专业,农科院校可以开设园林设计专业。”[3]这样依托各专业课进行拓展,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快推进教学手段创新。一要创新教学模式。艺术本身是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公共艺术教育应采取创新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如果采用陈旧、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难以发挥其功效。应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二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公共艺术教育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资源,增加多媒体设施,配备或利用艺术学院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教室,供非专业学生学习。互联网技术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远程教育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优势,探索建立“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库”等教学教研网站,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开发与监管,及时更新网络信息,拓展艺术教育课堂。三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应注重大学艺术氛围及学生艺术活动实践的过程本身。自我表现和锻炼成为大学生参加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4]应鼓励高校艺术类社团的发展,成立大学生合唱队、乐队、书画社、摄影社、文学沙龙等,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审美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由学生自己开展的群众性艺术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给各社团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间。对现有的各种高校文艺社团,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团水平,多组织文艺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公共艺术教育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当有密切关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迫在眉睫。首先应配齐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从河南省调研情况来讲,专职教师稳定、齐全的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普遍较好。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艺术专业课教育,它的重点在于艺术鉴赏、艺术审美。高校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教师总数不能低于国家要求的公共艺术教师总数的50%。应重点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公共艺术兼职教师应从艺术专业教师里选聘,对有艺术学院的学校,要推进艺术学院艺术专业教师讲授公共艺术课,适当聘请文艺界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或担任艺术教育顾问、兼职教授等,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社会了流行的艺术行式和艺术潮流。同时要加强公共艺术课教师培训和管理。高校应完善艺术教师培养体系,定期组织专业性的培训和进修,鼓励在校教师和外聘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创新型的教师。此外,要提高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考评计入工作量考核体系,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公共艺术教师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五,改革创新考核评估体系。高校要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推进公共艺术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一起规划、一起安排、一起推进、一起考核评估,对公共艺术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做出具体要求。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估,把相关职能部门对该项工作进行督导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结果与公共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挂钩,甚至在绩效考核上制定出科学的计量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评估办法,对学科的教师职称、经费投入、教学设备、课程内容、教学科研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促进艺术教育学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宏伟.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民族音乐,2010(5):118-119.

[2]李灵艺.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157-159.

[3]贾正辉,蔡阳勇.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非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0(4):17,22.

河南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建筑经济;节能;可持续

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压力,导致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局势更加的严峻。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经济的支持。如果建筑的经济控制达不到使用的要求,这座建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产品。时展的趋势,建筑的设计越发像是程序化的产品在批量的生产,只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的居住需求,对建筑的构造、建筑设计的原理、建筑的经济、建筑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已经不再关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正在使用的建筑达不到建筑经济的要求,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建筑设备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导致大量的资源在浪费、建筑经济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1建筑经济的定义

建筑经济表示与建筑相关的建筑项目,主要进行建筑预测、实施、分析和评估等操作。受建筑经济影响,建筑项目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分析发现,建筑经济主要具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公有制建筑经济。公有制建筑经济可改变建筑任务,进而给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私有制建筑经济。私有制建筑经济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2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的建筑经济型分析

2.1空间布置的不经济性。对于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的空间布置在采用两部楼梯和一部电梯综合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符合规范使用,而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的楼梯布置存在不合理性,第一部楼梯位于教学楼入口处,可以结合电梯使用,在电梯无法正常运行时,楼梯可以当作安全疏散楼梯而正常使用。根据笔者自己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第二部楼梯位于距离主入口35m处左右,而距西侧最远处的房间距离超过了30m,而房间至外部出入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根据规范要求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近端的房间,一、二级耐火等级不大于22m,三级耐火等级不大于20m;位于两个外部出入口或楼梯之间的房间一、二级耐火等级不大于35m,三级耐火等级不大于30m(学校类建筑)。根据规范要求可以知道,该栋楼的楼梯布置存在不经济性,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最短的疏散距离,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在使用上无法尽最大的经济性进行利用,同时还占用一定的空间,在成本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浪费。2.2结构的不经济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影响建筑的自身承重的安全性能,同时在材料、人力、物力的使用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砖混结构是以实心砖为砌块构成的砌体结构,建筑的全部荷载都由砌体墙承受并传至基础扩散给地壳。其主要抗震措施是构造柱和圈梁的体系,框架结构房屋的承受全部荷载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次梁、板等构件,以上砌体结构的缺陷,框架结构都不存在。但纯框架结构的高度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类别的限制,仍然不能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需要。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属于框架结构,对于多层建筑可以满足需要。对于南北两个方向的建筑在采光方面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墙取代传统的实墙已达到采光的目的,经调研发现玻璃采用的单层玻璃(单层玻璃顾名思义就是玻璃是单层的,夹层玻璃就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树脂胶片经加热、加压粘合而成一种复合玻璃制品,中空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从而达到保温隔热效果的节能玻璃制品。)而在单层玻璃使用的效果来看,虽然比较经济一些,但是在保温和隔热方面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夏天或者冬天有采暖制冷需求的时候,需要借助空调、窗帘、暖气等设备的作用以满足人体自身的需求。2.3建筑设备使用的不经济性。建筑设备指安装在建筑物内为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提供便利、舒适、安全等条件的设备。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采用了暖气设备和空调的使用来达到使用要求,在暖气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每个室内空间都有暖气的通入,这是独立房间非自控的设备,在每两个采暖期时,都是24h不间断提供暖气,使用者违法关闭,而对于教学楼这类建筑的使用者而言,为非集中式使用性。存在着没课或者晚上的情况,而暖气设备就会持续供热,这种情况造成了建筑设备的不经济性,而对于空调的安装,在暖气设备存在的情况下逐渐取代了暖气的使用,但是暖气设备并没有拆除,浪费了资源。室内间接采光方面主要是室内的灯具,每间室内建筑都安装有大量的灯具,这完全超越了满足正常照明的使用情况下的极度浪费。

3建筑经济性改善建议

通过分析该栋教学楼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在交通空间的使用上,要合理布置楼、电梯的位置,在用量最少的情况下满足使用需求;在设备方面,尽量采用少量的建筑设备来装备建筑的内部空间,即可控制建筑成本,也可以减少浪费;在结构方面,应该不能局限于当前利益,要满足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未来可以有更大的使用空间。

4结束语

河南大学范文篇10

展看20**,收获20**!——这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为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20**年度,特做此工作计划。

一机会分析

1,愿景:20**年是真正工作的第一年,有***,有抱负,有理想;

2,自我超越:工作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保持着真正的自我,渴看的自我;

3,心智模式:有奥克啤酒这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的平台,在实践中改良大学生的不良心智。

4,学习力:河南大学毕业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河大养成的学习能力;

5,系统思考: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追求是自己快速的成长,更幸运的是自己有这个宝贵的机会。

二自我定位

1,一名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2,一名自立,自强,有理想的青年;

3,一名热爱营销,喜欢感受责任的青年;

4,一名拥有团结精神的青年;

三工作目标

1,进步自我专业素质,能独立完成市场治理处的各项调查工作;

2,进步自我市场远见,能高效的挖掘出调查数据的潜伏价值。

3,养成高效的沟通能力,增强的社交艺术。

4,调研安徽,河北,湖北潜伏市场,为奥克市场渗透前作好预备工作;

5,提升自己的财富价值,大于或即是2000元/月。

6,塑造好自我品牌,在市场杂志上发表专业文章2篇以上。

四时间安排

1,1月--5月完全学习阶段。在保障最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不为自己个人财富考虑太多,重点在于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