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1:58:21

汉语文

汉语文范文篇1

关键词:典籍翻译文化传播

1.汉语文化传播的契机

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汉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北京奥运会的魅力不在于开闭幕式的精彩,也不局限于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而是多主题、多视角,立体鲜活地展现了传统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的风貌与开放中国的胸襟。对于中国而言,经济腾飞固然重要,文化复兴更加意义深远,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落实“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据统计,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全球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一方面表明汉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和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对汉语文化价值的认识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目前,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局限在眼界所到的层次,虽然每年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能够认知的人并不占多数,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汉语作为文化的有力载体,应当利用全球“汉语热”的契机扭转这一局面。世界范围内,懂汉语的人占很小比例,利用母语了解汉语文化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承载中华文明的典籍的翻译影响日益深远。

2.典籍承载的汉语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文明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独特表达方式。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传统与古犹太教一基督教传统,经现代转型合力打造出了强大无比的现代西方文明。中国文明传统由于近代救亡情势的危急而被拦腰斩断,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被搁置乃至误导,没有文化支撑的文明力量不仅捉襟见肘、后劲乏力且难以持久。

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潮流的结合点,在于中国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中那些至大至刚的人格独立精神与担当社会责任、天下道义的道德负责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与全球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社会潮流非但不抵触,而是非常合拍。同样,中国道家思想中追求个体自由、生态和谐的精神智慧,佛教众生平等、空明淡泊的生活方式,均与当代环境保护主义、生态神学等人文、宗教思想合拍,同样是参与全球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文化基点。中国文化向全世界贡献出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司马迁等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著述家,这些伟大人物不仅与同一历史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教与犹太教的先知们并驾齐驱,且过之,至今仍是人文智慧和生态智慧不可企及的最高典范。

3.典籍翻译的现状

世界文化交流本该是双向的输人与输出,交流的双方是互为主客体,以双方各自对对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双方各自对这种需要的意识为前提。然而,过去的中外文化交流并不是这样。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大约有3.5万种古典书籍,但时至今日翻译成外文的只有千分之二左右(黄中习,2007)。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马祖毅、刘重德、楚至大、许渊冲、黄新渠、汪榕培、郭著章、王宏印、潘文国、卓振英和黄国文等国内学者的有关著作与译著丰富了典籍翻译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然而,典籍翻译依然是我国文化传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总体来说,还没有有计划地、系统地、全面地通过我国自己的译者向国外的读者译介。

4.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可以为典籍翻译提供许多理论的支持,我们在研究接受美学的时候,会讲到“接受视阈”和“前理解”的问题。任何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都会基于他们的本土文化的“前理解”。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和理论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国的学术前辈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国文化的理论资源。在向外国人讲授《周易》、《春秋》时,当然可以按照司马迁的解释,说《周易》的写作方法是“本隐之显”,《春秋》的方法是“推见至隐”,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说明,所谓“本隐之显”,就是“外籀”(即演绎法),“推见至隐”,就是“内籀”(即归纳法),这样外国友人会更容易理解,有益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汉语文范文篇2

胡萝卜本可以直接送进嘴里当食物,但在厨师的手中却先变成美妙的图案供你观赏。在饱观了胡萝卜花的美观后,你才或者带着依恋地把它送进肚里,或者因不忍心破坏它的美丽而拒绝食之。当胡萝卜变成胡萝卜花之后,中间增加了什么?不是胡萝卜的营养值或数量,而不过是它的对生理满足来说是多余的视觉外观。正像在中餐文化中食品的视觉外观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一样,如今的汉语文学正在让能指扮演愈来愈重要的独立角色。

谈论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不能不先看看这种语言所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语境状况,因为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呈现的。按索绪尔的分析,语言作为符号(sign)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能指是语言符号的表示成分或声音,而所指则是被表示成分或概念。文学文本正是由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等组成的完整的符号表意系统。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角度去考察当前文学语言状况,不难发现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在当前文化消费热潮中,那在我们的假想中原本可一一对应的能指与所指,如今正发生一种严重的剥离或分裂:能指远远溢出所指之外,膨胀得愈来愈大,而所指则一再被忽略、淡化或放逐。我说的文化消费热潮,其主要的表现征兆之一正是能指的大量剩余、膨胀或狂欢,这典范地表现在当今对公众颇具影响力的通俗文学语言、广告语言和手机短信语言中。

以白话文为主干的现代汉语文学发展到目前的21世纪初,已经显示出语言上的某种成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语言流畅度愈来愈高,宛如流水化语言。比起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那些筚路蓝缕的作品来,经过百年的磨砺,现在的语言确实变得空前流畅了。善于打造都市阅读新时尚的通俗作家池莉,就是使用这种流水化语言的行家。小说《看麦娘》(2001)最后说:〖HT5”F〗“……我们不和别人讲道理。我们力求豁达。我只是想和熟悉、喜欢自己生命过程的人在一起,一步一步走向彼岸,每一步都踏实。那无数的生长的秘密,是滋润每一个白天的土壤。今天是2001年,一个令我不安的年份,百年前死亡了两个总统的美国,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有更大的灾难?现在美国的强大今非昔比,然而,强大有时候便是脆弱。欧洲又会怎么样?巴黎是否又有新的天才画家出现?是否还有艺术家愿意真诚地关注街头的小市民?我的容容,在今年,是否能够逃离那怪兽般的浓烟?我知道,我的容容一定在某个角落隐藏着,发出巨婴的啼哭,我这个平凡妈妈平凡臂膀,怎么才能抱得住她救得了她?现在这个世界,如果单就强弱大小,单就生命的表象,人类谁能够救谁呢?只有我们自己拯救自己的内心与灵魂了。我只有与上官瑞芳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围绕湖心岛盘旋的鸽群,感知些些许许的金色阳光,感知在照耀我们裙角的看麦娘草,只有这样,我的心便会一刻一刻趋于安宁。世杰一定又要嘲笑我的愚昧了。我杞人忧天的毛病,注定要伴随我这一辈子,也注定要骚扰于世杰一辈子──真是对不住丈夫!鱼对于船的歉意也注定是一辈子的事了。”〖HT5”SS〗流水般顺畅的能指汩汩涌出,其势可纵横中外、穿透他人与自我,但它传达的所指其实很有限、也很单纯——不就是想说安心过平凡日子就好吗?这段铺张扬厉的能指喷涌过后,剩下的却是单纯而简约的所指,这就出现能指的过量剩余局面。显然,作家不再悉心致力于能指与所指的准确匹配,而是有意识地追求和享受能指本身的狂欢化效果。

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一则则广告语言。作为其能指的字面语言与作为其推销的产品的所指之间,往往存在着能指的扩张或过量剩余状况。且不说“男人,你的车该修了”(壮阳药品广告)、“我喜欢更有劲儿一点的”(床垫广告)、“你知道亲嘴的味道吗”(口香糖广告)以及“妹力无穷”、“钱途无量”等低俗广告语,就是那些被视为成功的广告语,也呈现出肆无忌惮的能指扩张态势。某香皂广告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慷慨地许诺说它可使人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某某电信,“让您想说就说,‘聊无禁忌’”,这是对习惯语“百无禁忌”的仿造,夸大了电话费用的低廉;“乐在‘骑’中”(某自行车广告)直接以成语“乐在其中”为本体作广告;富于诗意的句子“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牵引出的却是某种牛奶品牌。两年多前,上海某家服装企业在地铁做内衣广告“玩美女人”,因为一个母亲的投诉而被工商部门查禁罚款,引起一场官司。“诉讼双方一个把‘玩美女人’念作‘玩-美女人’,认为此语有玩弄女性的含义;一个则念作‘玩美-女人’,由此引申出‘追求美好高尚生活的女人’之概念”。有意思的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针对“玩美女人”的含义而展开激烈论辩。厂家称当前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话语中必然地出现许多带有轻松随意态度的新字句,如“玩”字就有玩股票、玩车、玩电脑、玩深沉等各种“玩”法,“玩美女人”中的“玩”就有“做、追求、崇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追求崇尚美好的女人”,绝非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庸俗。工商局则提出反驳:面向社会的广告绝不能产生歧义,更不容许引起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误解。(见《新民晚报》2001年11月29日)无论这场官司的结局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则广告正是试图利用语言能指上的铺张而造成所指的歧义,以便达到以新颖的语言方式吸引顾客注意、推销女性内衣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元旦节,许多人被一连串手机短信语言所吸引。“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新年快乐!”除了最后一句是必要的实话外,其它全是剩余的虚辞。同样,只是要表达“爱心不变”的意思,却要铺张出这么多废话来:“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70年,就是我的强项!!”而“祝你新年快乐”这一简单所指,却被挖空心思地拉长为如下繁复的能指链:“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一封封如此批量生产、快速传递的短信语言,宛如一枚枚新年炸弹震荡着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和他们的亲属。

如此,我们无法不面对着能指的极度扩张或过量剩余局面,以致于我们无法不感叹置身在汉语的能指盛宴年代。能指盛宴,是说能指被无节制地扩张到以它本身为目的而与明确所指相脱离、并使说话人与听话人都产生超常的快感的程度。显然,置身在这种能指盛宴年代的汉语文学,正遭受来自外部和内部两股力量的双重挤压(尽管这种内外之分其实很牵强)。从外部看,在文化消费浪潮中如鱼得水的上述大众文化语言,正在显示其突出的能指扩张力量。广告、流行歌曲、网络文学、手机短信等语言确实在能指扩张上做足了功夫。而从文学语言内部看,随着90年代初以来高雅文化的大众化进程,通俗文学、“电化文学”(指为影视改编而写作),甚至某些严肃文学也被逼上梁山,半推半就地开始了其能指扩张历程。不妨简要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文学语言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进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以“朦胧诗”为代表的高雅文学语言竭力张扬文人化的精英独白,它以能指与所指高度统一的姿态去消解“”式的过度政治化套语的后果。进展到80年代后期,“后朦胧诗”、“新写实”、“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等则以多元化的奇语喧哗去取代精英独白,以便顺应当时新的多元化文化认同语境。在这里,尤其是在王蒙、莫言、余华、王朔等的文本中,能指已经开始溢出所指,取得其可与所指相脱离的独立表现力。进展到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消费大潮的来到,文学文本的能指扩张、剩余或狂欢场面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它们以一片片脱离所指的能指碎片的姿态,在文坛上下翻飞、四处飘浮。

导致这种汉语的能指盛宴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妨指出其中的几种语言资源,它们正在普遍的能指扩张行动中被变形。第一,从中外语言汇通看,有先锋文学所创造的间离语言(如莫言、苏童、余华等)。这种语言受到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文学语言的影响,其典范形态是由“我…”式排比句、滔滔涌来的间接引语等组成强大的能指链条,但所指却无限期推迟出场,或者呈现难以穷尽的歧义。这种语言资源如今已经大量播散到通俗文学写作中。第二,从雅俗关系看,以王朔为代表的市民口语。诸如“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浑汤了”、“我是流氓我怕谁”之类以俗戏雅的语言方式,携带着都市民间话语的通俗与直白力量,狂放地冲击严肃文学的过度雅化的精英独白。但这种市民口语已经变异在今天的某些通俗文学、影视剧剧本、网络文学、隐私文学中,成为剥掉了任何虚饰的赤裸裸的宣言。不妨问问:在王朔以后的汉语文学中,还有不敢用的语句吗?第三,从古今语言关系看,以汪曾祺和贾平凹为代表的白描式语言。这种借自汉语的古典传统的今见古式汉语,时下正被广告业无所顾忌地大量用作篡改古语、成语等的方略。这些语言资源虽然自有其原初的特定审美价值,但在文化消费年代不得不以变异或移位的方式呈现,成为能指盛宴的高超的烹饪术。

在这样一个能指盛宴的年代,汉语文学何为?我这里特别所指的是,汉语严肃文学(或称高雅文学、精英文学)何为?上述所谓外部与内部的作用力,其实就发生在文学的语言组织本身中。文学的语言总是从现实的社会语言中吸取养分的,正像巴赫金所说,它来自对社会语言的“再现”。因此,文学语言没有真正的“外部”。所有内外因素实际上都交织在文学文本的语言组织中,演变为具体的语言形象或汉语形象。汉语文学面对的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是,当广告、流行歌曲、电视小品等大众文化语言经常、及时地把严肃文学所创造并钟爱的精妙语句仿拟过后,严肃文学何为?“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本来应是严肃文学钟爱的诗意语言,但如今被用作某某牛奶的广告语,张贴在公众每天司空见惯的公共汽车车厢上。这样的语言已经变得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谓“自动化”了,丧失了新鲜感和对于庸常现实的穿透力,而如果严肃文学继续使用这样的语言,势必落入大众文化语言构筑的能指陷阱中,无法实现自身的原创意图。由此而从更宽泛的视野看,当前严肃文学面临着一些相互联系着的语言症候:第一,汉语语句越来越流畅、润滑,但往往充满浮夸的能指,而所指却空洞无物,或者无限期推迟出场,从而形成流水化语言与空洞所指之间的矛盾;第二,进一步看,能指的狂欢难掩价值的匮乏或困窘;第三,语言实验诚然具有其合理性,但语言实验常常漠视社会关怀,只留心空洞的能指狂欢;第四,不断标新立异的时新语汇的采用或滥用,只能导致汉语传统的脱链(如前举“妹力无穷”、“钱途无量”之类对习惯语的任意篡改)。总起来说,这是一种能指独舞而所指匮乏的汉语状况。

汉语文范文篇3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过的是群居的社会生活。人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从中获得生活资料。生产不是孤立的个人能够进行的,而是要靠分工和协作。人们要协作就必须保持经常的联系,经常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有合用的交际工具。人类的交际工具有许多种,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由人类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包含意义的一连串声音,是音义结合物。它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把思维的成果固定下来,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语言自然离不开社会,而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社会离开语言这个工具,交际无法顺利进行,生产也就无法顺利进行。社会一旦停止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就要崩溃。就这个意义说,语言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

人们使用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进行交际不能只有一方,至少要有两方。所以,语言的使用表面看是个人行为,而实质是社会行为。为了使思想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必须遵守统一的标准,而不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方说的话另一方听不懂,交际就无法进行。就这个意义说,使用语言的人没有自由。他必须接受社会已有的语言规则的约束,按照别人的样子来使用语言。其实,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必须遵守的规则。比如,城市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管是美制的靠右,还是英制的靠左。没有这样的规则,或者虽有可是大家都不遵守,谁也不能顺顺当当的走路。

规则就是规范。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确定使用语言的规范,并且推广这种规范,使人们用合乎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这就是语言规范化。语言规范的标准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个人主观制定的,而是由语言学家根据语言发展规律确定下来的。语言的规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也要随着语言的发展做改变或调整。有了规范还必须推广,用来指导实际的语文活动,克服语言使用中种种背离规范的现象。语言规范化是任何语言都不能缺少的。

语言规范化是限制,不过它所限制的是不利于发展和不便于应用的种种消极现象。只有限制了这些消极现象,语言才能健康的发展。这就如同果树剪枝、农田除草,只有把那些芜杂的东西去掉,作物才能顺利生长。

当今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在自然语言或人造语言的控制下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做许多人们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工作。而能够操纵电脑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的语言。可见信息化促进语言规范化。

二、汉语规范化

汉语是汉族的母语,有悠久的历史,是高度发达的语言,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它不但是汉族的交际工具,也是中国国内各民族间的交际工具。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好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提高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水平,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

现代汉语有明确的规范。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下面就对这个规范做些解释。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标准音,而这个标准音只能是具体的地点语音,不能是地区的语音,也不能是人造的语音。现代汉语的标准音只能是北京音,而不是其他地方的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由汉语发展的历史决定的。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金元时代起,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北京音逐渐扩展到全国,得到生活在各地的汉族人民认可,确立了它的标准音地位。明、清的官话,基本上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辛亥革命后,开展了国语运动,推广了北京音。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大力开展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普通话,北京音作为标准音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语音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不是以北京人对一个个具体词的读音为标准。北京音的语音系统,也就是汉语拼音所拼写的系统。所以学会了汉语拼音,也就基本掌握了北京音的语音系统。标准音要排除北京的土音。例如打碎的“碎”,北京土音念сèi;表示禁止性否定的“甭”,北京土音念bíng。这都不是普通话标准音。

北京音中有一批异读词。例如,“质量”有人读zhìlìang,有人读zhǔìang;“教室”有人读jiàoshì,有人读jiàoshǐ;“阿谀”有人读ēyú,有人读āyú;“呆板”有人读dāibǎn,有人读áibǎn。异读词的存在不利于语音规范化。198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联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异读词的读音做了规定。上面说的四个词,前一个读音成为规范音。语音也是发展的。有些词语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读音的规范也要适时调整。“癌”以前读yán,60年代改读为ái。“叶公好龙”的“叶”以前读shè,现在读yè,减少了多音字。

(2)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必须以现有的一种有影响的方言为基础。汉语各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在各方言中影响最大。明清以来流传最广的古典章回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所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基础方言决定词汇的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以北方方言词汇为基础,而不是以其他方言词汇为基础。例如,“雷”和“雷公”、“大夫”和“郎中”,“下雨”和“落水”,前者是北方方言词,成为普通话的词;后者是非北方方言词,不是普通话的词。

词汇和社会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经常处在变动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需要规范的问题。大量新词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开发、创收、走红、保值、官倒、转产、举报、群体、扶贫”。有些旧词增加了新义。例如“病毒”原来指使发病的病原体,现在还指破坏计算机程序的程序。“炒”原来指烹调方法,现在增加了“经营”或“倒卖”等意义,如“炒股票”。“发烧”原指体温升高,现在增加了热衷、适合热衷使用的等意义。为了丰富词汇也吸收了一大批方言词、外来词。从广东话吸收了“炒鱿鱼、酬宾、爆满、摊档、水货、发廊”等。外来词也增加了很多,例如“卡拉OK、基因、艾滋病、桑拿浴、镭射”等。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造词,如“抽吸、虏捉、罩盖、芬香”。还有滥用方言词、外来词的问题。如广东话的“炒更、拍拖”,外来词的“迷你、影碟”,都是应该规范的。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什么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白话文是和文言文相对来说的,是和口语一致的书面语。白话文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水浒传》《红楼梦》是古代白话文,《子夜》《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文。典范指的是在语言上有示范作用、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现代和当代的文学著作、科学著作、政治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都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著作中使用的语法就是规范的语法。这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正好配合一致。这是语法规范的总原则,有了这个原则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解决实际的语法规范问题。

汉语语法有自己的特点,缺少印欧语那样丰富的形态。汉语语法研究自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算起,到现在已经接近100年。在这100年中,语法学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建立了各不相同的语法体系。但是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语法规范化说,某些虚词的用法,有些句式的正误,都还需要讨论。

上面谈的是现代汉语规范的标准,至于推广标准、纠正误用方面,另外找机会再谈。

三、语文教学

人类的知识大厦是分层的,基础是语文知识。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不能读写,甚至于不能顺利的听说,这样的人几乎无法参加社会生活,更不要说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有了语文知识这个基础才可以学习其他知识,逐步建立起普通知识层。然后,再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可是掌握语文工具不是很容易的,要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更非下苦功不可。一个人小时候开始从母亲那里学习语言,母亲是第一个老师,不过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是方言。进入学校以后,从老师那里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是双语言。只会说方言,不会说共同语,过的是单语言的生活。既会说方言,又会说共同语,过的是双语言生活。只有能使用共同语的人才有比较充分的语言能力。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还要不断地学习语言。“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语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的对象是口语,读写的对象是书面语。语文课学习的主要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口语是普通话,书面语是现代白话文。在中学学习阶段,还要学习一些文言文,目的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丰富语文知识,而不是要写文言文。

语文教学中学到的语言是规范化的语言,语文教学是语言规范化的教学。要提高全社会的语言规范化的水平,关键在于搞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教会学生说普通话,教会学生汉语拼音。

(2)要能正确发音,读准字词,学会正确诵读。

(3)要学会正确用词,首先是常用词。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词义,区分容易用混的词。例如:“权利”和“权力”、“启事”和“启示”、“反映”和“反应”等。

(4)要学会正确造句,克服常见的语法错误,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要坚持语法教学,不能淡化到没有。语法教学要重在应用,多讲用法。例如,“三位同学们”不能说,因为数量词“三位”和表示复数的“们”互相排斥。“正在上了课”不能说,因为“正在”表示进行,“了”表示完成,两者矛盾。“由于他的帮助,使我度过了难关”是病句,因为缺少主语,等等。

汉语规范化要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1)教材要符合规范。现行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尽快解决。例如,“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群山”是集体名词,不能说“一座”。名家名篇中有与现行规范不合的地方要加以修正或者指明。例如:“小桔灯”的“桔”应该作“橘”,“桔”是“橘”的俗字,在这里用不规范。“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的“记念”现在作“纪念”。

(2)教师要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规范化的各项规定。例如,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规定,“像”简化为“象”、“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恢复了“像”和“覆”,不再简化。“从容”原来审定读cōngróng,1985年改为cóngróng。

汉语文范文篇4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汉语文教育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研究资料108篇。在开幕式上,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到会讲话,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国正致开幕辞,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王宏志、北师大副校长王英杰到会致辞。与会代表反映,在新世纪的大门即将开启之前,海内外专家聚集在汉语文教育的故乡,交流经验,探讨汉语文教学走过和走向的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与会代表认为,“百年汉语文教学经历创立、奠基、改革与发展的过程”,谱写了汉语文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浙江教育学院张传宗说,“语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本世纪初,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前一阶段从清末到全国解放前。1903年清政府制定的《学务纲要》开始对中国文学提出要求;1912年民国政府根据《壬子学制》颁布《中学校令》,规定在中学设立国文科;1931年以后公布的课程标准规定,课本由清末全选文言文转变到“五四”文言文和语体文兼选,以后又发展成以语体文为主;1946年出版的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中等国文》,强调“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这阶段的国文教学,开始确定了国文科作为中等教育一门基础学科的地位,是整个语文教学创立和奠基的时期。

与会代表认为,建国以后国文科改为语文科,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作了多次探索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56年实行文学和汉语分科教学;1961年第一次提出语文教学具有三方面任务:提高语文水平、提高思想和丰富文化知识;1963年新编语文教材,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惟一任务来提,对以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影响深远。中央教科所章熊说,“十年浩劫”之后,语文教师迸发出极大积极性,因此,在80年代初曾出现过一个教法探索的辉煌时期。这次探索沿着启发式的思路,寻求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的途径。实践的结果,一个响亮的口号出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此,又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纵深的探索: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提倡自学,把教师的作用命名为“导读”;在语文课与母语环境关系方面——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在教材编写方面——力求在课文中体现“训练”的轨迹。这次探索使中国大陆语文教学在教学法方面的成就居华语地区的领先地位。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说,几十年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三阶段”(记叙——说明——议论)“两循环”(初中——高中)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优点,但并非是最佳的。从现行新编的各套教材看,大都已跳出这一框框,构成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与会代表认为,百年语文教学,从国文科到语文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革,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诸多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语文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效率还不够理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与会代表认为,处于世纪之交的汉语文教育需要进行世纪跨度的思考,确立汉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吉林教育学院王鹏伟说,我们把这种思考称之为“世纪跨度的思考”,而不是“跨世纪的思考”,意在表明这种思考不仅包涵着对汉语文教育现状的思辨和对汉语文教育发展的前瞻,而且首先包涵着对汉语文教育传统的回顾。汉语文教育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认真清理这笔遗产,将为我们确认世纪之交的汉语教育方向提供历史参照。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说,汉字教学在中国语文教学的历史中有着成功的经验。特别应当提及的是《三字经》,全书400多个三字结构,几乎包罗了全部最基本的语素组合方式和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可以认识1000多个汉字,可以学习汉语法和其他许多新的知识,并且为学生日后阅读其他读物奠定了基础,这本启蒙教材是传统语文入门教学的经验结晶,它符合汉语言的特点,应该很好汲取。武汉六中特级教师洪镇涛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而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途径。传统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而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文字符号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等综合性的感知和领会,它反映了学习语言的规律。台湾屏东师院余崇生在《论文章结构与表达技巧》一文中指出,想写好一篇文章,平时的确需要博览群书,吸收储备,观摩名家的作品及不断练习,方能熟悉表达技巧。他称这种修养、储备是一种“养气”,而传统的多读多写正是实施这种“养气”的有效方法。

与会代表认为汉语文教育回归并非意味着“复古”,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返璞归真。王鹏伟说,没有“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同理,没有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就不可能抵御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一个世纪以来的汉语文教育变革告诉我们:汉语文教育要重新获得生机,就必须正本清源,恢复汉语文教育的本色,从背离传统的道路上走向回归,在汉语文教育传统的基石上重新构建21世纪汉语文教育框架。处于世纪之交的汉语文教育改革,没有俯视古今的高度,就不可能面向未来,没有纵观中外的视野也不可能面向世界。回归传统并非意味着“复古”,也并非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更新升华。章熊说,“传统”像无休止的长河,它滔滔不绝,一路容纳百川,上古的经验可以纳入“传统”,中古的经验可以纳入“传统”,近代的经验同样也可以纳入“传统”。它们之间一脉相承,而面目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就是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返璞归真”,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深化。传统的精髓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点。

三、与会代表认为,在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更强的新一代人无不成为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因此,改革汉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都师范大学陈金明说,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而语言水平的高低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为提高新一代的素质服务,首要的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一篇课文先要看懂用于表现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写一篇文章,更是要用语言文字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听与说也是凭借语言文字而实现其交际的目的。时下,语文教学脱离语言而架空讲析的现象比比皆是,它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因而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台湾师范大学陈品卿等人指出,素质教育将学生学习活动看作是主动获取、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师应该站在辅导地位。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天津市教学研究室伊道恩说,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素质上,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力发展水平上。因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是不会相同的。汉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种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马来西亚林国安说,特长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某些突出才能,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趋势,华文教育可利用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香港大学高宝玉说,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难度的作业,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模式。

汉语文范文篇5

关键词: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职前;教学能力

职前教学能力培养直接影响到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决定小学汉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我国西藏地区而言,承担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师范院校或培训机构,只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才能保障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职前培养质量。

一、准确定位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职前教育培养

目标和培养模式从西藏师范院校整体发展角度来看,由于部分师范院校增加了非师范专业开设数量,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原有的师范类专业投入被削减,这种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会影响师范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师范特色,树立服务于师范教育的意识,重视师范类基础教育改革和师范生专业素养形成,注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真正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队伍。新课改的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小学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承担培养小学汉语文教师任务的专科层次小学教育(汉语文)专业和本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从事小学汉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一专多能,主要担任小学汉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师范生培养模式应服务于培养目标。小学汉语文课程的合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适应时展的各方面能力。然而,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实践技能训练,具体表现为:在课程结构方面,注重理论知识模块,忽视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在教学实践技能培训方面,注重普通话和字体练习,忽视课程教学技能的精细和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方面,注重强化毕业实践,忽视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训练。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培养模式存在偏差。

二、完善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

(一)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比重。师范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既包含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且后者更为重要。为此,要纠正偏重语言文学理论学习,忽视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偏差,将教师教育类课程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完全把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能力。(二)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当前,很多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作为主干课程,课程门类比较单一,导致师范生教育视野狭隘,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力不从心。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掌握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师范院校可以实行课程整合,进一步拓展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如试行开设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学及青少年心理学等内容更广泛的课程体系。当然,这些增加的课程应采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修部分课程,以便切实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三)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教育理论课程是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教学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师范院校要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他们以后从事基础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第一,更新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加强与新课改的联系,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教育理论课程中,从知识和技能层面、从过程和方法角度、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视角,多维度制定教学目标。第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育理论课程教师队伍。不但要注重提高教育理论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让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能将这种教学理念熟练应用到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中。第三,改革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改变以往教师单纯讲授理论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突出理论应用及与基础教育工作情境的联系,在理论的应用性和“临床性”上下功夫,使教育理论学习成为师范生教育理念转变的出发点、实践技能培养的奠基石。

三、强化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

(一)开展说课训练,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所谓的说课就是教师备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课程解说给别的教师或专家听,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和参加人数限制的优势,运用其促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说课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解与设计等清楚表述出来,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广泛探讨,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二)加强微格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微格教学也被称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现代化视听设备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技能。师范院校可以在师范生培养规程中大力引进微格教学,将较为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小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比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课堂教学的导课技能、课堂教学的讲解技能及语言表达技能、组织课堂教学技能及板书设计与运用技能等,然后针对每个小的教学单元和单种教学技能进行单独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三)开展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实战能力。师范生初次登讲台,一般会非常紧张,声音低弱,语速快,不敢目视学生,与学生互动较少,在课堂突发事件面前手足无措,等等。针对这一问题,师范院校应加强课堂教学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师范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四、提升教学实习效果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见习和实习时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基础教育和培养他们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见习与教学实习。目前,许多师范院校教学见习时间普遍较短,在3年级安排每学期1周左右。教学实习集中在最末一学期安排6~8周,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找工作等冲突,影响了实习效果。从借鉴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在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其教学实习时间相对较长,有的教学实习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12%;有的教学实习时间不少于20周,教学实习课时数要求占总课时数的15%以上;有的更是要求教学实习时间不能少于72周。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师范类专业宜将短期集中实习改为长期分阶段的连续实习,在大学1-2年级分别安排短期见习,3-4年级分别安排长期实习,让学生见习、实习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加强教学见习和实习的指导与管理。第一,加强对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的指导。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要明确各自的指导重点,做好分工协作。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主要发挥自身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各环节对实习生给予具体指导,给予实习生顶岗工作机会,帮助实习生开展教学反思,在反复的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组织实施、教后反思循环中不断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主要发挥督导协调职能,协调实习生与实习学校的关系、协调自身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关系,督促实习生高质量完成各项实习任务。第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要严格,要求政治思想觉悟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思想水平较高、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和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第三,严格实习管理,制定教学见习和实习制度,规范见习和实习工作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实习评价标准。(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要注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合适的地理位置,二是较大的办学规模和雄厚的师资,三是完善的教学设备配置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四是优良的校风和良好的后勤服务条件。师范类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在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优势,主动和实习基地学校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打造一个由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方共同建立和共同管理的教学实习基地实践平台,为师范生广泛参与教学实践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汉语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典籍翻译文化传播

1.汉语文化传播的契机

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汉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最佳的机会。北京奥运会的魅力不在于开闭幕式的精彩,也不局限于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而是多主题、多视角,立体鲜活地展现了传统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的风貌与开放中国的胸襟。对于中国而言,经济腾飞固然重要,文化复兴更加意义深远,后奥运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落实“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

据统计,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全球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一方面表明汉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和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另一方面,对汉语文化价值的认识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目前,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局限在眼界所到的层次,虽然每年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手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能够认知的人并不占多数,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汉语作为文化的有力载体,应当利用全球“汉语热”的契机扭转这一局面。世界范围内,懂汉语的人占很小比例,利用母语了解汉语文化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承载中华文明的典籍的翻译影响日益深远。

2.典籍承载的汉语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文明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独特表达方式。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传统与古犹太教一基督教传统,经现代转型合力打造出了强大无比的现代西方文明。中国文明传统由于近代救亡情势的危急而被拦腰斩断,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被搁置乃至误导,没有文化支撑的文明力量不仅捉襟见肘、后劲乏力且难以持久。

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潮流的结合点,在于中国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中那些至大至刚的人格独立精神与担当社会责任、天下道义的道德负责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与全球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的社会潮流非但不抵触,而是非常合拍。同样,中国道家思想中追求个体自由、生态和谐的精神智慧,佛教众生平等、空明淡泊的生活方式,均与当代环境保护主义、生态神学等人文、宗教思想合拍,同样是参与全球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文化基点。中国文化向全世界贡献出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司马迁等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著述家,这些伟大人物不仅与同一历史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教与犹太教的先知们并驾齐驱,且过之,至今仍是人文智慧和生态智慧不可企及的最高典范。

3.典籍翻译的现状

世界文化交流本该是双向的输人与输出,交流的双方是互为主客体,以双方各自对对方的需要为基础,以双方各自对这种需要的意识为前提。然而,过去的中外文化交流并不是这样。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大约有3.5万种古典书籍,但时至今日翻译成外文的只有千分之二左右(黄中习,2007)。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马祖毅、刘重德、楚至大、许渊冲、黄新渠、汪榕培、郭著章、王宏印、潘文国、卓振英和黄国文等国内学者的有关著作与译著丰富了典籍翻译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然而,典籍翻译依然是我国文化传播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总体来说,还没有有计划地、系统地、全面地通过我国自己的译者向国外的读者译介。公务员之家

4.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可以为典籍翻译提供许多理论的支持,我们在研究接受美学的时候,会讲到“接受视阈”和“前理解”的问题。任何人在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都会基于他们的本土文化的“前理解”。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和理论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国的学术前辈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钟书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国文化的理论资源。在向外国人讲授《周易》、《春秋》时,当然可以按照司马迁的解释,说《周易》的写作方法是“本隐之显”,《春秋》的方法是“推见至隐”,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说明,所谓“本隐之显”,就是“外籀”(即演绎法),“推见至隐”,就是“内籀”(即归纳法),这样外国友人会更容易理解,有益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汉语文范文篇7

胡萝卜本可以直接送进嘴里当食物,但在厨师的手中却先变成美妙的图案供你观赏。在饱观了胡萝卜花的美观后,你才或者带着依恋地把它送进肚里,或者因不忍心破坏它的美丽而拒绝食之。当胡萝卜变成胡萝卜花之后,中间增加了什么?不是胡萝卜的营养值或数量,而不过是它的对生理满足来说是多余的视觉外观。正像在中餐文化中食品的视觉外观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一样,如今的汉语文学正在让能指扮演愈来愈重要的独立角色。

谈论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不能不先看看这种语言所置身其中的当下文化语境状况,因为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呈现的。按索绪尔的分析,语言作为符号(sign)由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两部分构成。能指是语言符号的表示成分或声音,而所指则是被表示成分或概念。文学文本正是由词与词、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等组成的完整的符号表意系统。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角度去考察当前文学语言状况,不难发现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在当前文化消费热潮中,那在我们的假想中原本可一一对应的能指与所指,如今正发生一种严重的剥离或分裂:能指远远溢出所指之外,膨胀得愈来愈大,而所指则一再被忽略、淡化或放逐。我说的文化消费热潮,其主要的表现征兆之一正是能指的大量剩余、膨胀或狂欢,这典范地表现在当今对公众颇具影响力的通俗文学语言、广告语言和手机短信语言中。

以白话文为主干的现代汉语文学发展到目前的21世纪初,已经显示出语言上的某种成熟,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语言流畅度愈来愈高,宛如流水化语言。比起清末民初至“五四”时期那些筚路蓝缕的作品来,经过百年的磨砺,现在的语言确实变得空前流畅了。善于打造都市阅读新时尚的通俗作家池莉,就是使用这种流水化语言的行家。小说《看麦娘》(2001)最后说:〖HT5”F〗“……我们不和别人讲道理。我们力求豁达。我只是想和熟悉、喜欢自己生命过程的人在一起,一步一步走向彼岸,每一步都踏实。那无数的生长的秘密,是滋润每一个白天的土壤。今天是2001年,一个令我不安的年份,百年前死亡了两个总统的美国,不知道今年是否还有更大的灾难?现在美国的强大今非昔比,然而,强大有时候便是脆弱。欧洲又会怎么样?巴黎是否又有新的天才画家出现?是否还有艺术家愿意真诚地关注街头的小市民?我的容容,在今年,是否能够逃离那怪兽般的浓烟?我知道,我的容容一定在某个角落隐藏着,发出巨婴的啼哭,我这个平凡妈妈平凡臂膀,怎么才能抱得住她救得了她?现在这个世界,如果单就强弱大小,单就生命的表象,人类谁能够救谁呢?只有我们自己拯救自己的内心与灵魂了。我只有与上官瑞芳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围绕湖心岛盘旋的鸽群,感知些些许许的金色阳光,感知在照耀我们裙角的看麦娘草,只有这样,我的心便会一刻一刻趋于安宁。世杰一定又要嘲笑我的愚昧了。我杞人忧天的毛病,注定要伴随我这一辈子,也注定要骚扰于世杰一辈子──真是对不住丈夫!鱼对于船的歉意也注定是一辈子的事了。”〖HT5”SS〗流水般顺畅的能指汩汩涌出,其势可纵横中外、穿透他人与自我,但它传达的所指其实很有限、也很单纯——不就是想说安心过平凡日子就好吗?这段铺张扬厉的能指喷涌过后,剩下的却是单纯而简约的所指,这就出现能指的过量剩余局面。显然,作家不再悉心致力于能指与所指的准确匹配,而是有意识地追求和享受能指本身的狂欢化效果。

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一则则广告语言。作为其能指的字面语言与作为其推销的产品的所指之间,往往存在着能指的扩张或过量剩余状况。且不说“男人,你的车该修了”(壮阳药品广告)、“我喜欢更有劲儿一点的”(床垫广告)、“你知道亲嘴的味道吗”(口香糖广告)以及“妹力无穷”、“钱途无量”等低俗广告语,就是那些被视为成功的广告语,也呈现出肆无忌惮的能指扩张态势。某香皂广告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慷慨地许诺说它可使人显得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某某电信,“让您想说就说,‘聊无禁忌’”,这是对习惯语“百无禁忌”的仿造,夸大了电话费用的低廉;“乐在‘骑’中”(某自行车广告)直接以成语“乐在其中”为本体作广告;富于诗意的句子“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牵引出的却是某种牛奶品牌。两年多前,上海某家服装企业在地铁做内衣广告“玩美女人”,因为一个母亲的投诉而被工商部门查禁罚款,引起一场官司。“诉讼双方一个把‘玩美女人’念作‘玩-美女人’,认为此语有玩弄女性的含义;一个则念作‘玩美-女人’,由此引申出‘追求美好高尚生活的女人’之概念”。有意思的是,控辩双方在法庭上针对“玩美女人”的含义而展开激烈论辩。厂家称当前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话语中必然地出现许多带有轻松随意态度的新字句,如“玩”字就有玩股票、玩车、玩电脑、玩深沉等各种“玩”法,“玩美女人”中的“玩”就有“做、追求、崇尚”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追求崇尚美好的女人”,绝非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庸俗。工商局则提出反驳:面向社会的广告绝不能产生歧义,更不容许引起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误解。(见《新民晚报》2001年11月29日)无论这场官司的结局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则广告正是试图利用语言能指上的铺张而造成所指的歧义,以便达到以新颖的语言方式吸引顾客注意、推销女性内衣的目的。

刚刚过去的元旦节,许多人被一连串手机短信语言所吸引。“我问过烦恼了,它根本不爱你,还说永远不理你,让我转告你不要自作多情!还有,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新年快乐!”除了最后一句是必要的实话外,其它全是剩余的虚辞。同样,只是要表达“爱心不变”的意思,却要铺张出这么多废话来:“爱你一万年,夸张!爱你五千年,无望!爱你一千年,荒唐!爱你一百年,太长!接连爱你70年,就是我的强项!!”而“祝你新年快乐”这一简单所指,却被挖空心思地拉长为如下繁复的能指链:“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一封封如此批量生产、快速传递的短信语言,宛如一枚枚新年炸弹震荡着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和他们的亲属。

如此,我们无法不面对着能指的极度扩张或过量剩余局面,以致于我们无法不感叹置身在汉语的能指盛宴年代。能指盛宴,是说能指被无节制地扩张到以它本身为目的而与明确所指相脱离、并使说话人与听话人都产生超常的快感的程度。显然,置身在这种能指盛宴年代的汉语文学,正遭受来自外部和内部两股力量的双重挤压(尽管这种内外之分其实很牵强)。从外部看,在文化消费浪潮中如鱼得水的上述大众文化语言,正在显示其突出的能指扩张力量。广告、流行歌曲、网络文学、手机短信等语言确实在能指扩张上做足了功夫。而从文学语言内部看,随着90年代初以来高雅文化的大众化进程,通俗文学、“电化文学”(指为影视改编而写作),甚至某些严肃文学也被逼上梁山,半推半就地开始了其能指扩张历程。不妨简要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文学语言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进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以“朦胧诗”为代表的高雅文学语言竭力张扬文人化的精英独白,它以能指与所指高度统一的姿态去消解“”式的过度政治化套语的后果。进展到80年代后期,“后朦胧诗”、“新写实”、“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等则以多元化的奇语喧哗去取代精英独白,以便顺应当时新的多元化文化认同语境。在这里,尤其是在王蒙、莫言、余华、王朔等的文本中,能指已经开始溢出所指,取得其可与所指相脱离的独立表现力。进展到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消费大潮的来到,文学文本的能指扩张、剩余或狂欢场面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了,它们以一片片脱离所指的能指碎片的姿态,在文坛上下翻飞、四处飘浮。

导致这种汉语的能指盛宴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妨指出其中的几种语言资源,它们正在普遍的能指扩张行动中被变形。第一,从中外语言汇通看,有先锋文学所创造的间离语言(如莫言、苏童、余华等)。这种语言受到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后现代文学语言的影响,其典范形态是由“我…”式排比句、滔滔涌来的间接引语等组成强大的能指链条,但所指却无限期推迟出场,或者呈现难以穷尽的歧义。这种语言资源如今已经大量播散到通俗文学写作中。第二,从雅俗关系看,以王朔为代表的市民口语。诸如“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浑汤了”、“我是流氓我怕谁”之类以俗戏雅的语言方式,携带着都市民间话语的通俗与直白力量,狂放地冲击严肃文学的过度雅化的精英独白。但这种市民口语已经变异在今天的某些通俗文学、影视剧剧本、网络文学、隐私文学中,成为剥掉了任何虚饰的赤裸裸的宣言。不妨问问:在王朔以后的汉语文学中,还有不敢用的语句吗?第三,从古今语言关系看,以汪曾祺和贾平凹为代表的白描式语言。这种借自汉语的古典传统的今见古式汉语,时下正被广告业无所顾忌地大量用作篡改古语、成语等的方略。这些语言资源虽然自有其原初的特定审美价值,但在文化消费年代不得不以变异或移位的方式呈现,成为能指盛宴的高超的烹饪术。

在这样一个能指盛宴的年代,汉语文学何为?我这里特别所指的是,汉语严肃文学(或称高雅文学、精英文学)何为?上述所谓外部与内部的作用力,其实就发生在文学的语言组织本身中。文学的语言总是从现实的社会语言中吸取养分的,正像巴赫金所说,它来自对社会语言的“再现”。因此,文学语言没有真正的“外部”。所有内外因素实际上都交织在文学文本的语言组织中,演变为具体的语言形象或汉语形象。汉语文学面对的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是,当广告、流行歌曲、电视小品等大众文化语言经常、及时地把严肃文学所创造并钟爱的精妙语句仿拟过后,严肃文学何为?“感受心灵的天然牧场”本来应是严肃文学钟爱的诗意语言,但如今被用作某某牛奶的广告语,张贴在公众每天司空见惯的公共汽车车厢上。这样的语言已经变得如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谓“自动化”了,丧失了新鲜感和对于庸常现实的穿透力,而如果严肃文学继续使用这样的语言,势必落入大众文化语言构筑的能指陷阱中,无法实现自身的原创意图。由此而从更宽泛的视野看,当前严肃文学面临着一些相互联系着的语言症候:第一,汉语语句越来越流畅、润滑,但往往充满浮夸的能指,而所指却空洞无物,或者无限期推迟出场,从而形成流水化语言与空洞所指之间的矛盾;第二,进一步看,能指的狂欢难掩价值的匮乏或困窘;第三,语言实验诚然具有其合理性,但语言实验常常漠视社会关怀,只留心空洞的能指狂欢;第四,不断标新立异的时新语汇的采用或滥用,只能导致汉语传统的脱链(如前举“妹力无穷”、“钱途无量”之类对习惯语的任意篡改)。总起来说,这是一种能指独舞而所指匮乏的汉语状况。

汉语文范文篇8

关键词:义位组合;变异;语文教学

当前,中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存在很多疑惑,尤其是在词语的使用、词义的理解上,比如“胜利凯旋”、“凯旋而归”的表述是否可行?“骄傲”之类的词为什么有两个相反的意义?“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还是天气炎热?等等,这些貌似无关的问题其实都与义位组合有关,具体涉及到义位组合的类型、义位组合后的变异、义位组合的理据重构等问题。

一、义位组合研究

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及中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信息处理、辞书编纂等应用的驱动,义位组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义位组合是现代语言学、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词语搭配为表层现象,深层为义位的组合。“语义组合的微观世界是义位组合。义位组合包括:A.义位内部组合,即素义之间的组合;B.义位外部组合,即义位之间的组合。”[1](P172)本文探讨的对象,既包括A类组合(表现为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也包括B类组合(表现为词与词组合成词组)。围绕上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疑惑,我们简要探讨义位组合的类型、组合的变异和组合的理据重构问题。

(一)义位组合的类型

义位的组合,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组合单位共性义素的显隐,可分为必需组合(如:空心球)和非必需组合(如:圆球);按照组合理据的有无,可分为有理据组合(如:喝水)和无理据组合(如:喝西北风);按照组合的频率,可分为中心类组合和边缘类组合;按照组合的自由度,可分为开放组合(或称为自由组合、非强制组合,如“往东走、去南面”)和封闭组合(或称为黏着组合、强制组合,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可更改为“福如北海,寿比南山”或“福如东海,寿比西山”);按照组合语义是否重复、叠加,可分为一般组合(如:凯旋)和羡余组合(如: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按照是否有超越现实的修辞方法的介入,可分为通常类型组合(如:特别忙、使劲钻)和超常类型组合(如:忙得脚打后脑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按照组合单位数量的多寡,可分为简单的二项组合和复杂的多项组合等类型。有的中学语文教师指出,“凯”指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已经包含“胜利”的意思,因此“胜利凯旋”搭配属于冗余、重复;“旋”指返回和归来,“凯旋而归”也属于冗余、重复。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已有众多学者从语义、语法、语用、语音和协、语言规范化等多角度探讨过此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以这样表述的。“必须将逻辑上的繁冗与必要的语义重复加以区别”,“出于语义上的强调、修辞表达或造成语音和谐的需要,语义上的重复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2]。“胜利凯旋”、“凯旋而归”是语言羡余性的一种体现,羡余在汉语的词语、成语、词组等单位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羡余性与模糊性、生成性被学界认为是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例如,“然”有代词用法,表示“如此、这样”的意义,但“虽然这样、既然这样、既然如此”的表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奇异。另外,还有“伴侣、榜样、安装、奔跑、美丽、互相、各行各业、东奔西走、门当户对、十全十美、全心全意、免费赠送、白白虚度、重复再版、平民百姓、极其惨重、不必要的浪费、未开垦的处女地”等,语言中存在很多的羡余组合。从义位组合角度来看,“胜利凯旋”、“凯旋而归”之类属羡余组合。义位组合的同素规则要求组合的各义位至少含有一个共同的义素,没有共同义素则义位无法组合,共同义素的数量越多,羡余度越高。义素是是对义位进行切分所得到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是义位的组成成分。“在同素规则中,显现出义素组合的羡余现象,因此形成了‘信息牢靠度’,使得这类组合紧密、较普遍,处于强势状态。”

(二)义位组合的变异

义位在进入组合后会发生同化、异化、褒化、贬化、广化、狭化、强化、弱化等多种变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组合并不是单纯数量的变化,而是一种质变。“语义被置于言语的动态组合系列中时,其义素的交际结构较之在语言的静态聚合系统中,可能发生变异”[3](P3)。“骄傲”既有“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意义,同时也有“自豪”的意义,这两个意义是相反相对的。前者如“骄傲自满、骄傲使人落后”,后者如“我们都以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骄傲”这种同一个词含有两个相反的意义的现象,我们称为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这类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不少。比如“传统”在“传统工艺”中指“长久相传的、具有特点的”,含有肯定的意义;在“传统观念”中指“指陈旧的、过时的”,含有否定的意义。前者还有“传统剧目、传统节目、传统友谊”等;后者还有“传统观点、传统习惯、传统道德”等。“斗”在“斗胆、斗印、斗碗、斗大的字”等组合中异化含有“大”义,在“斗室、斗舍、斗城、斗门、斗船”等组合中异化含有“小”义。“下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4](P1412)中有两个相反的意义:“?指出操:我们上午~,下午上课。?指收操:他刚~回来,跑得满头大汗。”“下”在“下课、下班、下岗、下工、下学”等组合中表示“结束”义,与“上课、上班、上岗、上工、上学”中表示“开始”义对应整齐。但在“下+操”组合中,“下”既表示“收、结束”义,又表示“出、开始”义,并且同时存在于普通话系统中。“下船”在《现汉》(第7版)中也有两个意义“?从船上到岸上;上岸。?〈方〉从岸上到船上;登船。”[4](P1412)“下+船”在普通话系统中表示“下船上岸”义,在方言系统中还可表示“登船”义。还有古汉语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残留。学生在学习《劝学》后知道了“劝学”中的“劝”当“劝勉、鼓励”讲,而“劝架”指“劝人停止争吵、打架”,意义相反相对。前者的用法还有“劝勉、劝善惩恶、劝善黜恶”等组合,后者有“劝说、劝告、劝阻、劝止、苦劝、相劝、规劝”等组合。“去”在“去国、去职、去任、去世”等组合中表示离开,在“去处、去路、去石家庄、去老家”等组合中表示前往。“攘”在“攘夺政权、攘人之美”等组合中表示夺取、得到,动作方向向内,在“攘除奸邪、攘外安内”中表示排除、排斥,动作方向向外。在现代汉语中,“劝”、“去”和“攘”的前一个意义和后一个意义表现出常用和罕用的不平衡性。我们详细阐述了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现象在词典中的存在形式,从语义的角度将对立异化分为情态对立、两极对立、方向对立、结果对立四种类型,发现该现象具有渐进性与层次性、不平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流淌性等特点,并且从认知语义学凸显和视角的角度对该语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5]。

(三)义位组合的理据重构

词语自产生后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词语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移、转类、扩大、缩小、贬降、扬升等变化,或者构词的理据发生变化,形成同形“异解另构”的新词。所谓“异解另构”,李运富先生指出:“许多成语产生的新用法并非原有词义引申的结果,而是属于原词形的重新造词,即有意无意地对原词形作出不同于原词的理解从而构造出另一个新词,我们把这种构词现象称为‘异解另构’。”[6]这种“异解另构”现象,有的只是单纯的语素义的改变,而导致整个组合体意义的变化;有的在语素义改变的同时,语义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奇文共赏”和“七月流火”。“奇文共赏”理解的关键在于“奇”,语素“奇”有“新奇的、令人难测的、奇特的”等多个意义。“奇义相与析”,指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含褒义。现在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含贬义。例如,李杭《不容随意篡改历史》:“《读史六记》违背常识,颠倒时代,把战国时期的人和事当做春秋时期的史识,并以此为基础宏论滔滔,大加发挥评判,真可谓奇文共赏,贻笑大方了。”“奇”的意义从“新奇的、罕见的”好文章,转为“奇特的、荒谬的”差文章,导致组合体“奇文共赏”产生了两个相反的意义。权威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奇文共赏”中同时收录进这两个意义,“奇文”也同时收录了“新奇的文章”和“奇特的文字(有时含贬义)”两个意义[4](P1024)。“七月流火”源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又名大火。每年农历六月大火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开始偏西下沉,暑热减退,故称“流火”。因此,本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在,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4](P1020),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从义位组合的同素规则来看,“七月”的炎热与“火”的火热二者协调一致,这是产生新的理解、新的组合义的前提条件。并且,“‘重新理解’的动因是省力原则,人们面对一个语言形式时,总是优先从当前常用义、无标记的常用格式去理解它。”[7]“火”表示星座名的意义较为陌生,表示“火热”的意义较为常见,因此理解为天气炎热顺理成章。《现汉》第6版未收“七月流火”,第7版收录了“七月流火”,并同时列出“天气转凉”和“天气炎热”两个意义。

二、义位组合研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汉语义位组合的研究不仅可以释疑解惑,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同义词辨析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词义的细微处,关注特殊的词义现象,深化对汉语词汇语义的理解,增强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甚至为语文辞书的修订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提高同义词辨析的精度

同义词辨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归纳、概括词语在使用该意义时经常与哪些词语组合,语言学称这种方法为语言结构分析法。“语言结构分析法是指在大量搜集用例的基础上,对比各同义词分布的语言结构、语言环境,归纳其经常性的搭配对象、语法特点等的方法”[8]。我们以“创立、建立、树立”和“吹捧、吹嘘”两组同义词为例。“创立、建立、树立”都是指造成新的事物,对比它们经常性的组合对象可以发现差异所在。“创立”指创造性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一般用于褒义。搭配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学说、体系、事业、功勋等,也可以搭配组织、单位等。如匡亚明《孔子评传》:“他创立了统一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魏巍《写在凯歌声里》:“你们一定可以克服新的困难,创立新的功勋!”“建立”泛指造成新的事物。搭配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同“创立”),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如陈伯吹《飞虎队与野猪队》:“咱们在生产劳动竞赛中建立了友谊。”也可以是具体的厂矿、电站、高炉、基地等,如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在这值得纪念的山头,建立起这座丰碑。”“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搭配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还有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多用于褒义,如巴金《一个侦察员的故事》:“你们不是也给我们侦察部队树立了一面旗帜吗?”也可用于贬义,如姚雪垠《李自成》:“(李自成说,如背离了起义的宗旨,就)给各地造反的人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①

(二)促使学生关注词义的细微处

义位组合的研究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词义的细微处,关注特殊的词义现象,深化中学生和留学生对汉语词汇语义的理解,增强他们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义位组合中,有些词或语素具有一些与其他词或语素不同的用法,在组合前与进入组合体后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褒贬色彩、语体风格甚至理性意义上。第一,在褒贬色彩方面,有的褒性语素在进入组合之后,附带上了贬性意义。例如,“尊”指地位或辈分高,或敬重、尊崇,多用于敬辞,常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尊公、尊府、尊侯、尊翁、尊慈、尊堂、尊亲、尊驾、尊号、尊讳、尊姓大名”等组合,但是,“尊+容”组合为“尊容”后,“指人的相貌(多含讥讽意):看他那副~,真让人恶心”[4](P1754)。“顶礼”表示“跪下,两手伏在地上,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而“顶礼膜拜”则“形容对人特别尊敬(多用于贬义)”[4](P306)。“忠”在“忠诚、忠心、忠厚、忠良、忠义、忠勇、忠贞”等组合中都是褒义,而“忠+顺”组合为“忠顺”后多用于贬义,表示“忠实顺从(今多用于贬义):~的奴仆”[4](P1698)。第二,在语体风格方面,有的比较典雅的语素进入组合体后,含诙谐意。语体风格从正式、典雅的,变为非正式、诙谐的。如“雅”主要指“高尚;不粗俗”,例如“文雅、高雅、娴雅、风雅、儒雅、典雅、雅致、雅座、雅士、雅趣、雅兴”等,还用于“敬辞,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例如“雅意、雅量、雅教、雅正、雅尚、雅嘱、雅鉴”等。“雅+号”组合为“雅号”后,有两个意义:“?高雅的名号(多用于尊称人的名字)。?指绰号(含诙谐意):我倒不晓得他还有这么一个~呢!”[4](P1501)既可用于高雅的名号,也可以指诙谐的绰号。第三,在理性意义上,有的语素在组合后发生了相反相对的变化。例如,“胜”指“胜利(跟“负、败”相对)”,例如“胜败、胜出、胜负、胜果、胜机、胜绩、胜局、胜利、胜率、胜选、胜仗、取胜”等组合,而“胜+国”、“胜+朝”分别组合为“胜国、胜朝”后指失败而灭亡的国家、朝代,例如“胜朝旧事、胜朝遗老”指被本朝所取代的上一个朝代的事或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三)为辞书的修订提出合理建议

汉语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语言文字除了需要规范、标准之外,还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没有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规范就只能是僵死的、停滞的条条框框,也就不能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无法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服务,因此,任何规范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科学在发展,文字语言就必须是动态发展的,对规范标准应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这就是文字规范、丰富和发展的记辩证关系:规范是发展的基础,丰富是发展的渠道,发展是规范的前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1我国文字规范的形成及现状

汉字产生之前“上古结绳而治”,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后世从图画和契刻受到启示,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约定俗成”便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也就是早期不成文的规范。

汉字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范。旧中国长期以繁体字为正体,那么,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正体字也就成了当时的规范字。虽然当时以繁体字作为规范,但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手头字、俗字已经开始流行。这便是对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两表的调整表明我国语言文字规范的一个立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也没有终止的时候,需要从语言文字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成为积极引导规范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研究了目前作为字形规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认为此表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把我们的意见提出来。

1.1笔形的变化规律不够统一

①末笔是横的部件作左偏旁的横变成提,“车”和“牛”作左偏旁时改变笔顺把横变成了提,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革”字作左偏旁时也应改变笔顺把横变成提。另外“黑”字作左偏旁时末笔不是横,四点上面部件的横不应该就提。

②末笔是竖的部件用作左偏旁时,竖变成撇,如:翔、邦、等,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韩、郸、韧等字也可以变,特别是“”变“艳”字,左边部件与“邦”相同,理应变撇。

③“月”字用作下部件时撇变成竖,如:肖、胃、能、俞等,但在筋、崩、葫、萌、旅等字中却没变。

④“木”字做底时,如果上部是撇捺对称且覆盖“木”字的部件,要把捺变成点,如:条、茶等。如果上部不与撇捺对称的部件为邻,则不必改变捺的笔形,如:桌、梁、棠等。可是“杂、亲、杀”三个字本属后种情况,却按前者的规律把捺变成了点。考查这三个字的来历,原来它们在繁体字时代只是该字的左边部件,简化时把右边简掉,却没有把作为整字时“木”字该有的捺恢复过来。与此相反本应根据避重捺的原则把其中的“米”字的捺变成点,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乘”字却设计为两个捺。

1.2笔顺的规则也不够统一

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按人体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点和视觉审美要求约定俗成的,这叫作自然笔顺;规范笔顺是在自然笔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制订出来的。规范的笔顺主要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外到内和先外后内再封口等几条,除此之处,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但一般都应该符合人的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性。

汉字的历史太久远,形成的因素太复杂,要想通过几条规律把它们统一起来,简直是办不到的。不过,作为汉字的规范标准,是文字继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有规律、越容易掌握,推广起来就越有效率。我们应该从“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出发,尽可能地使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现状得到改善,使汉字构形及组合时的变化规律趋于统一,为语文教学、社会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开创新局面。公务员之家

2文字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汉字喜逢盛世,必须抓住机遇,尽快适应世界汉语热的需要、中国加人WTO后因交际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速度。

2.1调动国家与民间两个个积极性,加大汉字研究的力度

国家“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民间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如果只有国家主管部门的研究而没有民间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盯着民间用字出现混乱现象的消极因素,而忽视人民群众使用和创造文字的积极因素。语言文字的政策应该适当放宽,鼓励民间建立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并积极征求汉字使用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意见,吸收民间汉字研究的成果,使语言文字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

2.2制定对内汉语汉字考试等级制度

汉语文范文篇10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教育改革的前列。也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变革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向传统教学中陈腐的教学观挑战,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本学期,我们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载体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从中了解到现在儿童学龄前的拼音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此特殊性在拼音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启示。

开学初,在拼音教学开始前夕,我们对一年级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两个班90名学生进行了学前汉语拼音声、韵、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情况测查。测查方式是: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让每个学生去认,去读,并在他们会认的字母或音节下作上记号。通过测查,我们得到学生认读汉语拼音的情况及在90名学生中占的比率。请看下表:内容项目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会读人数比率76人84.4%

53人58.9%

20人22.2%

54人60%

19人21.1%

全不会读的人数比率1人1.1%1人1.1%26人28.9%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现代城市儿童在国人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

学生的状况如此,而人教版教材上关于汉语拼音的安排又是怎样的呢?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体现了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它的综合性表现在:它的每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不仅在教字母,而且把认识事物、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改变以往陈旧的先教6个单韵母,再教声母、韵母、音节,最后教整体认读音节的编排体例,大胆地,有机地把这些知识点中有联系的部分揉合在一篇课文中,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认识、分辨,从中发现规律,养成学生探索、思考的学习习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它的时代性表现在拼音课文内容的安排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表现在每篇课文内容饱满、弹性空间大,既有老师自主教学创造的空间,又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词语、造句、说话、编儿歌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去体验,去表现,去探索,去参加自由实践活动。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教材,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努力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要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兴趣。当一个新的事物提在孩子们面前时,求学若渴的孩子一定非常有兴趣。但,当一个他们已熟悉的字母摆在面前时,孩子还会有兴趣去研究它,探索它呢?我们说,不会。那么,如何在孩子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激发他们新的学习热情呢?我们说,让孩子去体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由于大部分学生认识,课堂上往往呈现一片嘈杂声,正确的发音,非正确的发音,充斥耳旁。此时,我们一个问题(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抛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这儿来。他们会用心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的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然后自己去尝试发音,去体会发音过程,探索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上找到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们在教学aoeiuü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看图编儿歌体验发音的方法。当然,学生看图编儿歌之前,教师要做个示范,讲清一些编写要领,让学生在本来感觉到没什么可学时,接受新的挑战。在教6个单韵母a时,我先编儿歌:小红练唱,嘴巴张大aaa.并告诉学生这个儿歌前分句是图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编儿歌。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体验发音,编出了像模像样的儿歌: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ii..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uuu.

小鱼吹泡,嘴巴扁扁üüü。

这样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把现有的经验和新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的部件的字形时,我们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此话题一出,学生的小手如林举起。他们有的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还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说:“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同样,在教学拼音第2课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音节组词,学生一下子组出了:āyí、èyǘ、wūyī、yíyì、wǔyī、èyì、yǚwù8个词,想想,孩子们在学习拼音第2课时,一下子会了8个音节词,他们的成就感会是多么的强烈。在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情境图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内心感受.

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学生在看图学拼音说话中,由一个词发展到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如我在教学gkh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出示了以下几个词和短语:“gēzi”、“gū”、“gēgehé我、”“yǐzi”、“hē”、“kē”、“hú”.任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连线,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连?这个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怎样做。这时,老师做了个示范,把“gēzi”——“gū”连在一起,说:鸽子咕咕叫。霎时,孩子的眼睛一亮,小手纷纷举起。一个孩子走上台,把“gēgehé我”——“yǐizi”——“hē”连在一起,说:“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又一个孩子上台,把“kē”和“hú”连在一起,说:“小蝌蚪快活地在湖里游来游去”。这种学习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刺激颇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法,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们在看图学拼音时,就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学生们在看第1幅图时,还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只知道看图后觉得图画得美,心里高兴。随着每篇看图说感受的强化训练,他们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看第2课中的情境图时,他们说,农家的小院真干净呀!看第3课的情境图时,他们有的说,我觉得这一家好幸福呀!有的说我真羡慕这一家。真快乐。要是我的爸爸、妈妈不离婚,该多好啊!看第5课的情境图时,他们说,我觉得人与自然、动物在一起简直太完美了!

孩子们由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到会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由不会怎样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到用规范、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速度是非常之快,训练也是初见成效的。由此,我感受到情境图在这个训练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把形象生动的信息画面传到学生大脑中,形成初象,使他们在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心充满感受,从而激发出孩子们对自然世界,人类诸方面的关心!

四、找出合作点,初建合作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拼音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我们在边教边摸索。通过实践,我们渐渐明白,拼音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只不过要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以2—4人为易。如:我们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找出合作点:(1)这幅图画的什么?(2)图下的音节读什么?(3)音节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同座之间讨论。刚开始,学生同座之间不知所云。茫然坐在那里。于是这位老师手把手教两人讨论,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句完整多了,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看一幅老虎图,学生说出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四处寻食”的完整句子。然后再指导学生用音节组词,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取得了长足进步!

另外,在教学汉语拼音复习一中的我会连时,我也让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实践,在实践中复习音节。我把动物音节yā(鸭)、é(鹅)、tù(兔)、mǎ(马)、lù(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