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3:42:04

关税范文篇1

论文摘要:利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多边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影响。文章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一定可以迫使非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作出更大幅度的关税减让。关税同盟的缔结虽然可以提高成员国的福利水平,但却不会提高成员国在福利分配博弈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对来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进行分配时,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与非成员国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关键词:关税同盟;关税谈判;博弈。

一、引言

二战以来,在GATT/WTO多边贸易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经过无数次的双边与多边贸易谈判,世界平均关税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非关税壁垒明显降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经济联系日趋加强。与此同时,伴随世界关税水平的削减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程度地加深,各种区域性贸易组织与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据WTO2002年的年度报告,至2002年底,所有的WTO成员国至少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域性贸易协定或贸易安排,世界出现了区域贸易一体化与多边贸易自由化和谐共存的奇特局面。各国之所以愿意缔结各种贸易协定与贸易安排,除了想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加入某个贸易集团可以提高本国在随后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谈判地位,从而可以在谈判中获取更多的利益(WTO2003)。那么,这些贸易安排涌现究竟对多边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起着怎样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结是否一定会提高成员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福利分享份额?这都是目前亟待澄清的问题。

Jensen与Thursby(1984)利用一个有限重复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关税减让问题;Dixit(1987)把Jensen-Thursby的有限重复博弈模型拓展到了无限重复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无限重复博弈条件下的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问题,Dixit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背叛国家惩罚的可信威胁,世界可以维持一个低于Nash均衡关税的合作关税水平。但是,Dixit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告诉我们博弈参与者将选择何种水平的合作关税,实际上,按照博弈论的“Folk定理”,无限重复的博弈过程可以维持无穷多个合作关税水平。而且,Dixit并没有研究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关税减让的影响。

利用一个竞争性出口模型,Bagwell与Staiger(1997c)研究了自由贸易区及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多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Bagwell与Staiger的研究了互惠贸易区缔结三种不同的效应:互补效应、惩罚效应与歧视效应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的影响。Bagwell与Staiger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多边关税合作。Bagwell与Staiger的研究与Dixit的研究存在同样的缺陷,他并没有告诉我们互惠贸易区成员国在随后与非成员国谈判中将最终选择何种水平的关税,以及互惠贸易区的缔结对成员国关税减让谈判能力的影响。

在另外的几篇文献中,Bagwell与Staiger(1990),(1997a),(1997b)以及Staiger(1995)在分析管理贸易、互惠贸易区以及渐进贸易自由化时提出了把对称的、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作为对称条件下的合作关税水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区域贸易组织的成立,特别是可以共同协调成员国外部关税水平关税同盟的缔结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谈判参与者规模,在这种不对称谈判参与者的情况下,把对称的关税水平当作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税水平就变得不怎么合适。

Mayer(1981)、Riezman(1982)与Ludema(1991)也研究了关税谈判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但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通过关税谈判达到的合作关税水平应该是可以自我维持的事实。而且,他们的研究也不涉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结对关税谈判结果的影响。

本文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合作与非合作博弈假定条件下关税联盟的缔结对关税谈判结果及多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本文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会提高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当谈判双方以合作博弈的形式来分配得自关税减让的利益时,非成员国作为一个主体与关税同盟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基本模型;第三部分为单阶段博弈的Nash均衡与多阶段博弈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第四部分为关税谈判与可行关税水平的选择;第五部分为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进一步分析——合作谈判时双方的利益分配,第六部分为结论。

二、基本模型

考虑一个有3个国家的世界,每个国家有1个厂商,每个厂商生产1种产品,世界所有产品都是另外产品的完全替代品。我们以表示国厂商向国市场产品供给量,表示国市场的均衡价格,表示国厂商在国市场所获得的利润,表示国向国厂商征收的特别关税,表示生产产品不变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假定国的效用函数为拟线性效用函数:

其中为在国市场所有产品的总销售量,为标准产品的消费量,其价格为1,产品假定为一种自由贸易产品从而可以用来平衡各国的贸易收支。则国产品的价格就可以表示为在国市场产品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假定所有的国家对未与本国签订贸易协定的他国进口产品实行一种非歧视的特别关税,这种特别关税直接增加了厂商的出口边际成本,因此厂商的有效出口成本变为,我们假定各国市场完全有效分割,因此每个厂商都可以选择对各个市场的最佳出口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国际贸易运输成本为0。在每个市场,厂商产品都面临其他厂商的古诺竞争,因此,所有的厂商同时进行决策并在其他厂商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则国厂商对国的最优出口可以通过求解如下问题而得:

(1)

则Nash均衡的产出水平为:

(2)

其中且。由(2)式可以看出,国厂商在国的销售量与国对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成反比,与国对其他国家厂商产品征收的关税成正比。国的总消费为:

(3)

国厂商在国取得的利润为:

(4)

国厂商取得的总利润为在各国市场上的利润和,有:

(5)

国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消费者剩余、厂商利润及关税收入之和,有:

(6)

为简单起见,假定非负的进口关税是各国唯一可选择的政策工具。

一个追求本国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将对所有的进口产品征收非负的进口关税。政府在其他国家关税给定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关税水平,最大化国民福利,求解(6)式的一阶条件,可以解得,有:

(7)

如果一国未加入任何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由对称性条件,在均衡状态时,有(),则可求得一国的均衡Nash关税水平,有:

(8)

当任意两国组成一个关税同盟时,关税同盟在成员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同时选择共同的外部关税水平以使同盟成员国联合福利最大化。则可以求得关税同盟成员国外部均衡Nash关税水平为:

(9)

三、单阶段博弈的Nash均衡与多阶段博弈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

现假定两国结成一个关税同盟与作为非成员国的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则在这个关税谈判博弈中有两个参与者: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每个谈判参与者都追求本国(联盟)福利最大化。我们假定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耐心程度相同,其对未来的贴现系数均为。关税谈判包括两个阶段:关税谈判阶段与关税减让协议的实施阶段。在关税谈判阶段,博弈的双方按Rubinstein(1982)模式进行讨价还价,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轮流提出一个组合关税水平,直到某一关税组合为双方接受为止。由于每一轮出价的先后次序不同,当博弈参与者贴现系数小于1时,Rubinstein的讨价还价模型中首先出价的一方有先行者的优势,为了避免这种因出价次序的不同而导致的谈判结果变化,与Furusawa(1999)一样,我们只考虑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的一个极限形式,即在每一轮的出价中,参与者首先出价与随后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这样便消除了讨价还价模型中先行者优势对博弈结果的影响。

当关税谈判博弈的参与者对一个新的关税组合取得一致意见后,关税协议的实施阶段便开始了,双方以这个一致同意的关税水平取代初始的关税水平。在关税协议的实施阶段,协议的签署国将一直实行协议的关税水平直到另一方背叛关税协议为止。如果某个协议成员国背叛了已经达成的关税协议,那么另一方发现这种背叛行为并采取报复措施的时滞为。我们假定博弈的双方采取扳机战略作为对协议背叛者的惩罚,即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关税减让协议,双方都将永远实施Nash均衡关税水平。协议的实施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无穷阶段的无限重复博弈,每一阶段博弈的时间为。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一个互惠合作的关税协议应该是一个子博弈完美均衡。

注意到双方的贴现系数均为,则双方在每一阶段博弈的贴现值可以表示为:

当惩罚的时滞延长时,阶段贴现系数降低。

由(6)式可知,每个国家的瞬间收益函数为消费者福利、厂商利润以及关税收入的总和。则关税同盟成员国的福利函数为:

(10)

其中,(10)式的第一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的消费者福利函数,由(10)式可以看出,消费者福利函数为本国关税水平的减函数;(10)式的第二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的关税收入函数;第三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厂商在本国市场的利润,由(10)式可以看出,本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厂商在本国市场上的利润就越大;第四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厂商在非成员国市场的利润,该项为非成员国关税水平的减函数。

则关税同盟成员国阶段博弈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11)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瞬间收益函数为:

(12)

则非成员国阶段博弈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

(13)

在单阶段博弈中,理性的博弈双方都将选择一个合适的关税水平以最大化本国福利水平,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成员国的Nash均衡关税水平由(9)式给出,此时,不管非成员国的关税水平设置如何,关税同盟成员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同样,对非成员国来说,其Nash均衡关税由(8)式给出,此时,无论关税同盟成员国关税水平如何,非成员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因此,对关税同盟与非关税同盟国家来说,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单阶段博弈只存在一个惟一的Nash均衡解:,。很容易可以看到这种均衡并非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结果,当双方同时降低关税水平时,双方的福利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单阶段的关税博弈不可能达到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结果,但是,当博弈无限重复进行时,一个帕累托改善的关税减让协议就有可能达成。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一个激励相容的关税减让协议应该满足:关税同盟成员国进行关税合作时的收益大于关税同盟成员国背叛关税减让协议时的收益。当关税同盟成员国(非成员国)背叛关税减让协议时,其将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以最大化本国利润,则关税同盟成员国维持关税减让协议的激励相容条件为:

(14)

其中为两个关税同盟成员国的联合福利函数。同样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激励相容条件为:

(15)

为非成员国的福利函数。一个可行的协议关税组合()应该是同时满足激励约束条件(14)及激励约束条件(15)的关税组合,由于我们不考虑进口补贴,因此协议关税组合还必须满足,求解约束条件(14),我们可以得到约束条件紧束时的关税同盟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合作关税水平为:

(16)

由上式,注意到,在区间,有,即非成员国的实行的关税水平越低,关税同盟成员国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就越低,当非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时,有:

(17)

令上式等于0,求解符合条件的值,有:。即非成员国的合作关税水平为0时,当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临界贴现率大于0.783208时,关税同盟成员国最低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为0,此时,世界自由贸易是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组合。当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临界贴现率小于0.783208时,关税同盟成员国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大于0,关税谈判讨价还价的结果不可能达到世界自由贸易。

同样,由激励约束(15),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为:

(18)

由上式,注意到,在区间,有,即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的关税水平越低,非成员国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就越低。把方程(16)代入方程(18)式,化简,可得:

(19)

令,求解适合条件的值,可得:。当非成员国的贴现率满足时,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关税为0,此时,关税同盟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为;当时,世界自由贸易可以维持,因此有:

命题1:当各国贴现率满足时,非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构成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当时,世界自由贸易构成双边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

图1显示了当时的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关税谈判激励约束条件,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任何位于曲线上方的关税水平都是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对非成员国来说,任何位于下方的关税水平都是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图中的由与曲线及纵轴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可行合作关税的组合。当双方的贴现系数下降时,曲线向上移动而曲线向下移动,双方可维持的可行关税水平集合变小。当时,非成员国可以维持一个关税为0的合作关税水平。

图1:可行合作关税集合()

四、关税谈判与可行关税水平组合的选择

在关税谈判中,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轮流提出关税减让的幅度,如果一方提出的关税减让方案得到另一方的同意,则双方达成关税减让协议,随后关税协议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一方提出的关税减让方案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则双方仍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直到达成关税减让协议为止。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通过谈判在可行的合作关税集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关税水平。

我们以表示可行的谈判集合,在谈判破裂时双方的保留收益为,则博弈双方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时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为:

在关税谈判博弈中,谈判破裂时双方的仍实行Nash关税水平,因此,联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谈判破裂时的保留收益为:,则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关税谈判博弈的问题就变为求下列方程的极大化问题:

(20)

s.t(21)

(22)

我们首先研究当时双方关税谈判的均衡解。由于当时,博弈双方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可以证明(见附录),在这种情况下,当约束条件(21)式及(22)式同时紧束时,目标函数(20)式取最大值,即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构成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

由(17)式,可得:

(23)

把(23)式代入(18)式,化简,可得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的隐函数表达式:

(24)

因此有:

命题2:当世界自由贸易不属于关税谈判的可行性关税集合时,则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满足。

求(24)式对的全微分,解出,整理,可得:

由于总有,,因此在参数约束范围内,均有,即有:

命题3: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结果将导致双方互惠的关税减让。

由(18)式,求解时的(),可得:

(25)

把(25)式代入(23)式,化简可得:

求解适合条件的值,可以得到使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满足的临界贴现率为:。当时,总有,即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非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时,总有,即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非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因此有:

命题4: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当谈判双方的贴现率时,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将导致;当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非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当时,非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

命题4表明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一定可以迫使非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做出更大程度的关税减让,同盟的缔结并没有提高成员国在关税减让中的谈判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讨价还价后,非成员国仍可以获得比关税同盟成员国更多的贸易保护。

图2显示了当时Rubinstein关税谈判均衡解的组合。由图3可以看出,当关税谈判双方的贴现率比较低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可以接受一个比非成员国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此时,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双方贴现率比较高时,关税同盟只能接受一个比分成员国高的合作关税水平,此时,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时,可以得到一组对等的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

图2: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的组合()

当时,此时,由于非负的关税约束,非成员国的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为0,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到,Rubinstein关税谈判将首先导致非成员国的关税水平降为0,此时,最大化问题(20)变为:

(26)

s.t(27)

把(26)式展开,可得:

(29)

把(29)式记为,对求导并计算时的值,有:

由假设,总有,因此有,即在时适当提高的值可以获得更大的值,因此有:

命题5:在非负关税约束条件下,Rubinstein关税谈判不可能导致世界自由贸易。

命题5的结论是显然的。当谈判双方的贴现率大于临界贴现率0.783208时,自由贸易为双方关税谈判博弈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但由命题4可知,非成员国关税水平下降为0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关税水平为正,由于非成员国关税不可能作进一步的减让,关税同盟成员国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虽然可以提高世界总福利水平,但却降低了成员国福利水平,因此成员国没有足够的激励作进一步的关税削减,世界自由贸易也就不可能实现。

五、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进一步分析——合作关税谈判双方的福利分配

Rubinstein关税谈判不可能导致世界自由贸易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谈判双方没有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如果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那么自由贸易仍有可能实现。在这一节,我们进一步研究合作谈判中谈判双方的福利分配问题。

如果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则Rubinstein关税谈判过程转化为一个合作博弈过程,此时,谈判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达成一个满足激励约束的收益分享协议。不失一般性,我们把实行自由贸易时世界的总福利水平标准化为1,即有:。

在对来自自由贸易的收益分享谈判中,我们假定谈判的双方仍以Rubinstein轮流出价的模式进行谈判,在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为简单起见,我们把双方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时的福利水平标准化为。在这个收益分享的谈判中,任何一个完美均衡的战略组合都必须满足“立即接受”(IAP,immediateacceptanceproperty)的性质。也就是说,当一方提出一个分配方案时,另一方选择接受或是选择拒绝应该是无差异的。以表示谈判方提议的关税同盟成员国所分享的份额,则与必须满足:

(29)

(30)

其中为轮流出价时的各期贴现率,如果以表示谈判双方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则有。方程(29)表示非成员国在接受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出价,从而使得自己在以后各期分享与拒绝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出价从而使得本国当期的收益为、以后各期的收益为是无差异的。方程(30)表示关税同盟成员国接受与拒绝非成员国的提议是无差异的。

求解方程(29)及(30)式,可以得出Rubinstein讨价还价解:

(31)

(32)

当双方的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时,即时,则与收敛于:

(33)

关税范文篇2

[关键词]关税补贴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博弈

一、引言

关税和补贴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且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在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框架下,关税和补贴水平并非趋于零为最优状态。现实和理论实践都证实了在非完全竞争状态下都存在着一个的最优关税水平。在我国,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如何在关税水平和其他的贸易壁垒下选择最优关税成了我们十分关注的事情。研究政府行为和关税最优化的选择,正是迎合了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行为在调节关税和补贴上的作用,将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经济问题。在这个方面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关于对关税的征收问题以及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中,国际上有非常多的学者对其作过研究,最典型和著名的是夺取进口商垄断利润的关税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关税政策。夺取进口商垄断利润的关税政策是由布朗德和斯宾塞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立的。他们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外国出口商处于垄断地位,其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关税政策是克鲁格曼(1984),提出了“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关税政策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关税和其他贸易政策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使本国企业获得静态规模收益,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可以通过销售经验的积累使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充分享有“边干边学”效应;可以用足够的利润弥补研究与开发费用,最终促使低成本产品涌向国外市场。

而我国的也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出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谈毅(2001)在分析我国关税保护代价及财政收入职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关税政策的目标,重新界定了最优关税结构的含义,并从理论上研究了最优关税结构的设置。

因此本文尝试在给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博弈分析,分析各个理论阶段下的最优关税和补贴。本文的博弈分析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对于给定的相同的经济制度环境下,用两阶段博弈分析确定最优关税和补贴水平。随后引入我国资源性行业分析来证实所得的理论结果。

二、补贴与反补贴的两阶段博弈

对于最优关税的分析,已有文献中关于关税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中也引用了完全非完美信息两阶段博弈,并得出了关税为负数,即补贴是可行的。鼓励进口,国内为本国消费者提供零产出,并向另一个国家出口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

对于本文的模型引自吉本斯(1993),但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将补贴和关税联系在一起,将它们同时引入模型中,并从中找出两者博弈的平衡解。

考虑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分别用i=1,2表示。每个国家有一个政府负责确定关税税率和负责确定出口的税收和补贴(优惠政策或者为出口退税),一个企业制造产品供给本国的消费者及出口,和一群消费者在国外市场购买其本国企业或其外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国家i的)市场上总产量为Qi,则市场出清价格pi(Qi)=a-Qi,国家i中的企业(后面称为企业i)为国内市场生产hi,并出口ei,则Q=hi+ej。企业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并且没有固定成本,从而,企业i生产的总成本Cj(hi,ei)=c(hi+ei),另外,产品出口时企业还要承担关税成本(费用):如果政府j制定的关税税率为tj,企业i向国家j出口ei必须支付关税tj*ei给政府j,但是对应于企业i的国家i会给企业i以bi*ei的补贴。论文来源于小柯毕业论文网

博弈的时间顺序如下:

第一,政府同时选择关税ti,tj和补贴bi,bj;第二,企业观察到关税与补贴,并同时选择其提供国内消费和出口的产量(hi,ei)和(hj,ej);第三,企业i收益为其利润额,政府i的收益则为本国总的福利,其中国家的总的福利是国家i的消费享受的消费者剩余、企业i赚取的利润以及政府i从企业j收取的关税与补贴的差额的之和:

这一结果对每一个i都成立,并不依赖于tj*。也就是说,选择的关税税率和的补贴对每一个政府都是占优战略。于是可以得到且这就得到企业第二阶段所选择的产出,至此,我们已求出这一博弈的子博弈精炼解为

在子博弈精炼解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某一行业而言,关税相对普通税率而言应有所下降,但是我们看到补贴为负数,即表明,在纳什均衡的状态下对于出口给与补贴是不可行的,不但不应该给与补贴,反而应该收取一部分的税,即设置出口税。

三、资源性行业的出口关税与进口关税分析

资源性行业的市场结构比较符合我们所分析的垄断性行业特征,为止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磷、钢铁、铜及其制品、铝及其制品、锌及其制品这五大类资源性行业进行分析。下表就是2007年五个行业的部分关税税率。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五类产品中几乎都是属于这样的情形——关税相对普通税率而言应有所下降且设置出口税,都需要征收出口税。这与我们在两阶段博弈中得到的正进口关税和负补贴即正出口关税的结论相一致。

以上五个资源性行业国家都同时设置了出口关税和进口关税可以让我国本来就稀缺的资源不会因为企业为了谋求高额的利润而把产品出口而导致国内供求的失衡。虽然产品出口会增加收入,但是,从长远来说这将会使国内价格不断的攀升,最终带动其他行业价格的上涨。换言之,我们从在国际贸易理论出发,在符合WTO关税削减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进口品的供给状况设置一定的出口和进口关税水平可以获得最有利的贸易条件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关税范文篇3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关税的缴纳、结余情况及进出口关税的计算,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分别设置“应交进口关税”、“应交出口关税”明细科目。

“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的贷方发生额反映计算出应缴的进口关税,借方发生额反映实际上缴的进口关税,贷方余额表示欠缴的进口关税,借方余额表示多缴的进口关税;

“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的贷方发生额反映出应缴的出口关税,借方发生额反映实际上缴的出口关税,贷方余额表示欠缴的出口关税,借方余额表示多缴的出口关税。

当企业计算出应缴的进口关税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出口关税”,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当企业计算出应缴的出口关税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

关税的会计核算

下面分别就工业企业和外贸企业的关税会计核算进行说明:

工业企业关税的会计核算工业企业通过外贸企业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其他产品,按规定计算的应缴关税,不通过“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核算,应与进口原材料等的价款及其他费用一并计入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等。对于企业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合同而引进的国外设备,其应支付的进口关税在支付时,借记“在建工程一引进设备工程”,贷记“长期应付款一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银行存款”等。企业在出口时,国家为了鼓励出口,扩大对外贸易,除国家限制的出口商品外,一律免征出口关税,不涉及到出口关税的会计核算。企业出口产品如果需要缴纳关税,支付时可直接计入销售税金,借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出口关税的会计核算

目前,外贸企业交纳出口关税的业务主要有自营出口,出口和易货贸易出口等。

(1)自营出口是外贸企业的主要出口业务。当企业计算出按规定应缴纳的自营出口关税时,借记“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当实际缴纳出口关税时,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贷:银行存款

(2)出口业务出口是由委托单位负担出口盈亏。当计算出代缴的关税时,借记“出口销售成本”,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实际上缴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易货贸易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对易货贸易出口计算出的应缴出口关税时,借记“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企业实际缴纳出口关税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外贸企业关税的会计核算

外贸企业进口的商品应纳的关税通过“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核算。下面分别进出口关税的情形说明其会计核算。

进口关税的会计核算外贸企业目前交纳进口关税的进口业务有自营进口、进口、国家调拨进口、易货贸易进口和专项外汇进口等。

(1)自营进口

外贸企业计算出自营进口业务应缴纳的关税时

借:商品采购一进口商品采购一自营进口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企业实际缴纳进口关税时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

贷:银行存款

(2)进口进口是指外贸企业代委托单位进口的业务,由委托单位承担进口盈亏,外贸企业只按规定收取手续费,并代缴进口关税,最后原数向委托单位收取进口关税。外贸企业代付进口关税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向委托单位托收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

(3)易货贸易进口

外贸企业易货贸易进口,进口关税直接在“商品采购”科目核算,借记“商品采购一易货进口采购”,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

实际缴纳进口关税时,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

贷:银行存款

(4)国家调拨进口业务对国家调拨进口业务应缴纳的关税,借记“商品采购一进口商品采购一国家调拨进口”,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当企业实际缴纳进口关税时,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

贷:银行存款

(5)专项进口业务专项进口业务是国家专项安排外贸企业进口的业务,其盈亏由企业与国家单独清算。当计算出应缴纳的专项进口关税时,借记“其他销售成本一专项销售成本”,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

企业实际缴纳上述进口关税时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

贷:银行存款

企业关税收取的滞纳金或罚款的会计核算

对于企业迟缴关税加收的滞纳金和违反税法被处以罚款的支出,不通过“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或“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等科目核算,应在税后利润中列支。具体会计分录为:借记“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记“银行存款”。企业这笔滞纳金或罚款如果发生在会计年度终了,也可以通过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银行存款”。

出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

1、自营出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自营出口业务,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纳的关税,借记“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实际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出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出口业务,因出口而交纳的关税仍由委托方负担。商品流通企业按规定计算出代交的关税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实际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出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工业企业关税的会计处理

工业企业通过外贸企业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其他产品,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进口关税,不通过“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核算,而是与进口原材料等的价款及其他费用一并计入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企业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合同而引进的国外设备,其应支付的进口关税在支付时,借记“在建工程一引进设备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出口产品如果需要交纳出口关税,支付时可直接计入销售税金,借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关税的会计处理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商品流通企业(包括商业、粮食、外贸、物资供销、医药商业、供销合作社等),按其经营方式的不同,其进出口业务可以分为自营和两大类。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进出口业务,有关关税会计处理的方法和内容也不相同。

进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

1、自营进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自营进口业务,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进口关税,借记“商品采购”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实际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进口关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进口业务关税的会计处理

关税范文篇4

所谓壁垒指的是障碍,因此,贸易壁垒泛指一国采取、实施的或者支持的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合理障碍的立法、政策、行政决定、做法等措施。贸易壁垒既可用于进口,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也可用于出口,以限制某些商品出境,比如原材料的输出。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关税是各国设置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战后,在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缔约方进行了多次减税谈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平均水平,都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非关税壁垒却得到加强。据关贸总协定统计,70年代初,世界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约有530种,到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时,已发展到2500多种。其中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发达国家构筑的非关税壁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繁多,各国适用的贸易壁垒也层出不穷。2002年7月,外经贸部了《贸易投资壁垒信息收集指南》,该《指南》中列举了较为常见的贸易投资壁垒的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违反承诺的关税措施;缺乏规则依据的进口管理限制(包括通关限制、国内税费、进口禁令、进口许可等);缺乏科学依据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与卫生措施;不合理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政府采购中违反有关规则限制进口产品的做法;出口限制;补贴;服务贸易准入和经营限制;不合理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其它贸易壁垒等。我们可以按照货物的类别将贸易壁垒可分为货物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投资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货物贸易壁垒具体又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下面我们一一介绍:

关税壁垒(TariffBarriers)

关税(Customs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同非关税壁垒比较,战后,关税壁垒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工业品关税已降到3%-4%,发展中国家则降到12%-13%,但并不是说关税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已经无足轻重,目前关税仍然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作用,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构筑技术和绿色壁垒的能力,关税甚至还是它们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从目前来看,关税仍然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壁垒:因为:

1、关税较低的平均水平掩盖了某些商品的高关税。比如美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虽然只有3%,但有些工业品的关税却高达30%———40%。

2、名义关税的较低税率掩盖了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在对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都征收关税的现实情况下,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和对最终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是不同的。日本关税的有效税率约为名义关税率的2倍~2.5倍。60年代初,美国进口生铁的名义税率为2%,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却为9%;服装的名义税率为25%,有效保护率却为36%。

3、较低的正常进口税率掩盖了较高的进口附加税。当一个国家进口商品时,除了按照正常公布的税率征收进口税外、在需要时,还按照临时公布的税率领外加征一部分进口税。目的或者是为了应付国际收支危机,或者是为了防止外国实行商品倾销,或者是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政策。如1971年8月15日,美国为了减少进口,解决它的国际收支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使许多国家的出口受到重大影响。后来,美国政府在其他国家强烈反对下,不得不取消了这一税率。

4、实行反倾销税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通常使用的限制进口的手段。反倾销是WTO允许成员国采取的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一种手段,但它正被发达国家所滥用。9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有的对我实行的反倾销税率超过100%。1993年—1994年,墨西哥对我国十大类四千多种商品竞征收所谓反倾销税16%—1105%。

5、随着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关税成为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对非成员国商品实行进口限制的手段。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比如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员国,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征收关税时实行统一税率。

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把“关税”和“关税壁垒”等同起来。我们通常所讲的关税壁垒,指的是高额进口税以及在关税设定、计税方式及关税管理等方面的阻碍进口的做法。按照商务部“投资贸易壁垒指南”,常见的关税壁垒有以下几种形式: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

1、关税高峰(TariffPeaks)

是指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少数产品维持的高关税。经过GATT八个回合的谈判,WTO各成员的平均关税水平已大幅下降,但一些成员仍在不少领域维持着关税高峰。例如,某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同意大幅度削减关税,同时又是在几个产业部门,包括食品、纺织品、鞋类、皮革制品、珠宝首饰、人造珠宝、陶瓷、玻璃、卡车和铁路机动车等保留了关税高峰,其中陶瓷的关税为30%,玻璃杯和其它玻璃器皿的关税为33.2%至38%,载重量为5-20吨的货车的关税为20%。又如日本一些产品仍保持着较高的关税水平。这些产品包括农产品、食糖、巧克力甜点(10%)、奶酪和牛奶制品(22.4-40%)、甜饼干(18-20.4%)果酱(12-34%)、烟熏马哈鱼(15%)、原材料(氧化铅、熔化的氧化铝、镍)。在总体关税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上述特定产品的高关税不合理地阻碍了其它国家相关产品的正常出口,构成贸易壁垒。

2、关税升级(TariffEscalation)

关税升级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即通常对某一特定产业的进口原材料设置较低的关税,甚至是零税率,而随着加工深度的提高,相应地提高半成品、制成品的关税税率。关税升级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限制附加值较高的半成品和制成品进口的效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贸易壁垒。关税升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都存在。

例如,某国为保护国内加工产业或制造业,对适合做车的钢材适用5%的关税率,而用同种钢材做成的车身零件的税率为15%,成品汽车的税率则达到30%。这种关税升级限制了支撑品的出口。

又如美国对进口中、低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高,对高档陶瓷制品征收的关税低,给中国陶瓷制品对美国出口造成障碍。此外,美国鞋面用皮面积超过鞋面总面积51%的运动鞋的关税为8%,鞋面用皮面积低于鞋面总面积51%的则为33%。这种不合理的关税结构,使得中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3、关税配额(TariffQ\uotas)

关税配额是指对一定数量(配额量)内的进口产品适用较低的税率,对超过该配额量的进口产品则适用较高的税率。实践中,关税配额的管理和发放方式多种多样,如先领、招标、拍卖、行政分配等。配额确定、发放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不适当做法可能会造成对贸易的阻碍。在行政分配情况下,壁垒措施可能会出现在以下环节:

(1)配额量的确定。例如,某WTO成员根据《保障措施协议》第5条第一款实施数量限制时,所确定的配额量低于其最近3个代表年份的平均出口量,因此该配额量构成贸易壁垒。

(2)配额发放和管理。配额发放和管理缺乏透明度或公证性,也会形成贸易壁垒。如某国奶制品的关税额管理缺乏透明度,有时甚至将配额发放给不再从事奶制品生意的企业,造成配额放空。

此外,在以拍卖、招标等方式发放关税配额的过程中,人为操纵或其它原因也可能造成对进口产品的壁垒措施。

4、从量税(SpecificDuty)

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中重量是较为普遍采用的计量单位,一些国家采用毛重的计量方法,一些国家采用的是净重的计量方法,或采用“以毛作净”等计量方法。

从量税额计算的公式是:

税额=商品的数量×每单位从量税

如欧盟1992年的税则规定,每百升香槟酒征收40欧洲货币单位的关税。我国也对啤酒、原油、感光胶片等进口货物采用从量税的课税标准。

征收从量关税的特点是手续简便,可以无须审定货物的规格、品质、价格,便于计算。因单位税额固定,对质量次、价格廉的低档商品进口与高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使低档商品进口不利,因而对其保护作用比较大。国内价格降低时,因税额固定,税负相对增大,不利于进口,保护作用加强。为此,有的国家大量使用从量关税,尤其被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和动、植物油的进口方面。美国约有33%税目栏是适用从量关税的;挪威从量关税也占28%。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多属较高的档次,相比发展中国家需承担高得多的从量关税税负。

5、从价税(AdValoremDuty)

是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

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

关税范文篇5

关税减让对财政的影响我国海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是财政收入中非常稳定,非常可靠的一个来源。以2000年为例,海关共上缴税收2,242亿元(其中关税751亿元,进口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1,491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13,380亿元)的1..8%,占中央财政总收入(7,854亿元)的29.6%,占中央财政本级收入(6,986亿元)的32.1%。

降低关税会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由于降低关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我国也有自己的经验。1992年我国关税水平是43.2%,当年海关征税(包括进口环节税)381亿元。2000年关税水平降至16.4%,海关征税达到2,242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征税额的5.9倍;

预测2005年关税降到9.4%以后的海关税收,需要假设几个条件。如果现行13—17%的增值税率不变;进口贸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长;海关征税的税基有所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略微下调。在这些条件下,海关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总和将从2000年的2,2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亿元,增幅为三分之一(其中关税部分有所下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195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税则,平均税率52.9%,至1985年下调至38%。1992年税则目录转换,平均税率又调到43.2%。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过三次大幅度的自主降税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计降税幅度已达64.6%。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

如果我国在年内能够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关税将在四年内分四个阶段履行降税义务,把平均关税水平从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个百分点,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若干具体产业的降税信息技术产品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二百多项信息技术产品将在2005年实施零关税。这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WTO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几乎都取消了关税,信息技术变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因此我国实施零关税的利弊得失应该是平衡的。

机器设备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对内资企业进口技改设备、国内重大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一贯实施减免税政策。去年此类减免税进口总额多达145亿美元,免税额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加入WTO之后,这项政策将会继续实施。入世后,机器设备税率的降低,对该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一方面会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减低国内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较高的依赖度,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关税范文篇6

【关键词】海关税收涉外性经济职能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进境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主体的海关税收还将进一步增长,海关税收仍将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一、“海关税收”的含义探析

近年来,“海关税收”作为一个术语经常被海关和学术界的一些人提起,“海关税收”一词也经常出现在报章杂志中,但至今没有人对海关税收的概念内涵进行探究,也没有人给出过一个严格的定义。人们一般理解的“海关税收”基本上等同于由海关征收的税收,但这在理论上并不科学和严密。

税收学理论认为,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区别,并不在于其征收主体的不同,也不在于纳税人的不同,而在于征税对象的不同,即税收种类的边界是以征税对象来划分的。因此,理解海关税收的含义,需要知道海关税收与其他税收的征税对象的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简称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依法“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简称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把海关税收定义为由海关征收的税收,或者把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征税称为海关税收。因为如果需要,或由海关之外的征税机关征税的征管效率比海关更高,那么国家完全可以规定由海关之外的征税机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征税。但即使是这样,这些税仍然是海关税收,因为这些税的征税对象是海关的监管对象。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海关税收定义为对海关监管对象的征税。依据我国海关法,我国的海关税收是海关对依法监管的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所征收的税。根据国家有关的税收法令法规,我国的海关税收包括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进出口关税、对进境货物征收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对进境运输工具征收的船舶吨税等税种。

1、“海关税收”与“税”

虽然从理论上讲,海关税收不等同于由海关征收的税,但实际上,海关税收确实主要是由海关征收的,这是由国家赋予海关的职能以及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需要所决定的。事实上,当海关被赋予了征收海关税收的职能后,征税本身就成为了海关对监管对象的最重要的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由此可见,征税主体的选择本身就是海关税收政策和制度的重要方面。

在海关系统内流行着一个通俗的术语“税”,通常是指由海关征收的进境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虽然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被广泛使用,但却反映出对海关税收和海关税收征收主体理解的偏差,那就是征收关税是海关的天然职能,而由海关征收关税以外的其他税,只是代替国内税务机关履行征税权。而征税主体的选择是由海关的职能和提高征税效率的需要所决定的,这种选择本身也是国家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一部分。由海关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和由海关征收关税一样,同样是海关的监管职能的体现,我国海关法规定的海关依法“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这当然就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船舶吨税。

2、出口退税与海关税收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退还出口之前所经历的各流转环节所纳的国内商品税,使本国商品以不含国内商品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通常,进口国对该国进口的商品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征收与国内生产的相同商品同等的国内商品税,使进口商品与国内商品保持同等的税收负担。因此,出口退税避免了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双重征税,体现了税收的中性原则,为世贸组织规则所接受。由于出口退税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也并不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因而通常不被视作海关税收。但出口退税的作用对象是作为海关监控对象的出口商品,也具有海关税收的属性,这可以从出口退税与关税的比较中不难看出。

首先,从对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影响看。如果出口退税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制度,即出口退税作为关税政策实施的一个外部制度性条件,并且严格实行应退尽退的零税率,那么关税政策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看出口关税是否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从总体上看,出口关税率的总体水平影响出口的总量,而各种商品的出口关税率影响这些商品的出口结构。当出口退税作为一项政策使用时,即通过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影响出口的总量和结构,政策效果之所以能够体现,同样是由于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对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产生了影响。可见,降低某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政策效果等同于在对所有商品都是实行全额退税的条件下,提高该种商品的出口关税率。

其次,从对促进出口和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看。一国商品之所以能够进入进口国市场,从理论上讲是由于出口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从通俗意义上讲是由于出口国生产该商品的成本较进口国低,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入该国市场。征收出口关税能起到限制出口的作用,而通常出口国征收出口关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本国资源性商品的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是要增强本国制造品的出口,但如果制造品的国内流转税没有全部退税,出口退税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如果对所有的商品都实行出口全额退税,同时对某些商品征收出口关税,同样可起到限制这些商品出口的作用。举例而言,某商品的国内价格为100元,其中所含的国内流转税为10%,对其实行出口退税后,该商品就能以90元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但假如无法做到全额退税,退税率仅为应退税额的55%,即5.5元,该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价格为94.5元。如果该商品全额退税,同时又征收5%的出口关税,该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价格同样是94.5元。因此,这两种政策对该商品出口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是完全相同的。

最后,从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实际做法看。退税率实际上已按照海关税则对商品的分类进行确定,降低某税号下商品的退税率实际上等同于提高该商品的出口关税率。而我国政策的调整往往实行退税率和关税率的双率齐动,如在减低退税率的同时,又提高该商品的出口关税税率。虽然这样有利于加强政策力度,但这种政策操作手法本身也已经说明,出口退税率的变动与关税税率变动效果相同。

二、海关税收的特点

海关税收具有一般税收的共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但海关税收还具有一个其他一般税收所没有的特征,那就是海关税收的涉外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关税收的征税对象须按国际通行的商品分类规则划分为具体的税目,而海关进出口税则就是海关税收的税目税率表

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商品分类规则是海关合作理事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各国以此为基础制定本国的进出口税则。根据其规定,商品按其自然属性、用途和功能等进行分类,每一种商品被冠以特定的六位数编码,各国税则中该种商品的税则号列的前六位数必须与该编码相同,各国可以根据需要在六位数编码下增设本国子目。

2、海关税收的计税价格必须根据国际通行的规则确定

海关税收大多采用从价标准计征,为此必须确定计税价格,关税的计税价格习惯上称为完税价格。由于各国自行确定完税价格极有可能产生事实上的贸易壁垒,对自由贸易造成损害,为此寻求国际统一的完税价格确定规则始终是海关税收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WTO估价协定》便是国际社会寻求统一的完税价格确定规则的努力所形成的成果。根据这一协议,关税的完税价格应为进出口货物的成交价格。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依据《WTO估价协定》制定本国的海关税收制度。我国海关法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3、海关税收的税率设置,须考虑国家参与签订的国际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始终是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对矛盾,为了从国际贸易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在完全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尚未形成之前,参与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是世界各国基于本国利益作出的选择。这些贸易协定往往要求参与各方约束国际贸易中的税收负担水平,并相互间提供对等的税收待遇。因此,海关税收的税率设置并不完全自主,必须考虑国家在国际多边或双边贸易协定中承担的义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不但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自2001年5月签署并加入了《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关于贸易谈判的第一协定》(简称为《曼谷协定》,后经修改称为《亚太贸易协定》)起,又先后与一些国家(地区)和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签订了含有税收优惠内容的贸易协定。这样,我国的关税税率就有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等,其中,最惠国税率设置不但要适应我国的实际需要,还要考虑我国入世谈判中承诺的义务,协定税率的设置同样应体现我国在相关协定中的义务,并享受对等的贸易利益。

4、海关征税对进出境货物的原产地认定须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

为了严格限制各国提供的海关税收优惠的受益范围,确保各国的海关税收国别化差别待遇政策得到实施,必须对进出口货物的原产地进行鉴别。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生产的国际化分工也在向纵深发展,多个国家参与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为此需要一套判别货物原产地的技术和标准,这就是原产地规则,代表之一就是WTO《原产地规则协议》,它也成为对世界多数国家具有约束力的国际通行原产地规则。为了鼓励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形成,WTO《原产地规则协议》承认各国在依据该规则制定普遍适用的原产地规则的基础上,为实施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而制定特殊原产地规则的权利。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就是依照其制定的普遍适用的原产地规则,此外我国还依据一些区域性贸易协定制定了这些协定项下的原产地规则。

5、海关税收的经济影响具有涉外性

由于海关税收的征税对象主要是进出境的商品,生产地和消费地跨越不同国家,使得税收的影响具有了跨国性。生产地国家的税收政策必然通过成本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支付价格,进而影响消费地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反之,消费地国家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消费地市场,反过来影响生产国的生产。海关税收的经济影响所表现出来的涉外性使得海关税收成为了国际经济甚至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

在一个开放程度不高的经济体中,由于国际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交往只处于较低水平,海关税收的涉外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海关税收的重要性也不可能得到充分认识,因此对海关税收的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但是,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中,海关税收的涉外性不容忽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亚洲经济数据库(CEIC)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我国到2007年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近70%。

三、海关税收的经济职能

海关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指海关税收所固有的、内在的、由其本职所决定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配置职能

海关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税收调节进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使各种经济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最佳配置。海关税收资源配置职能的内涵极为丰富,不仅表现在对商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上,还表现在对商品结构的调节上,最为主要的是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和本国经济的目的。

(1)调节商品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供求关系通过价格变动反映出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反映出该种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为平抑价格、增加供给,应降低进口商品的税收负担,提高出口商品的税收负担,扩大进口。可见,海关税收作为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之一,税额的增减直接影响价格升降,从而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当国际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并影响国内商品供求均衡时,海关税收也能有效阻隔国际市场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

(2)调节商品结构。商品结构是指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经济效率的要求,商品的比例关系应适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进出口是对国内商品市场的调剂,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可出口该商品来平衡国内生产与消费的失衡,反过来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可进口这种商品。海关税收可以调节商品流动方向与数量,加重进口商品的税收负担,减轻出口商品的税收负担,就可以鼓励本国过剩商品的出口,抑制进口。

(3)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是海关税收资源配置职能中最为核心的一项职能。传统上对这一职能的理解是,在进口环节征收的海关税收,提高了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成本,从而有效减轻了外国商品对本国同类商品的冲击,使本国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产品和产业得到保护。在国际经济不断交融与发展中,海关税收的这一职能的内涵得到了延伸,对本国产业和经济的保护还体现在国家通过海关税收政策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例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取消和降低多数产品的出口关税以及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便是这一职能的体现。

2、收入分配职能

海关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表现在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在国内,由于海关税收对各种商品征收的税率有高有低,使各种商品的海关税收总体负担呈现差异,从而使不同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不一致,调节收入分配。例如,世界各国一般都对进口非生活必需的奢侈消费品征以较高的关税,而对于关系民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品征收较低的关税,甚至免税。

在国际方面,海关税收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格局。首先,海关税收的涉外性决定了一国的海关税收政策必然会对他国的生产和消费产生影响。例如,一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使得他国商品很难进入该国市场,从而使他国的生产和就业受到影响,当进口国为国际贸易“大国”时,这种影响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一国对本国出口商品免征或退征相关税收,甚至对出口商品实施政府补贴时,进口国的消费者就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消费这些商品,但进口国的生产和就业会面临较大的冲击。其次,国际经济利益的分配还取决于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依附地位,为此他们通常通过海关税收政策限制资源类商品的出口,引导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出口。

3、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使之达到均衡,从而实现一系列社会和经济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包括适度的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是否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社会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组成,海关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体现在海关税收对净出口的直接影响上,当国内需求增长放缓时,推动出口增长往往是各国的一致选择,出口增长一方面直接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引导投资增长,带动内需。

自我国恢复征收海关税收以来,海关税收就被赋予了宏观调控的职能,在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此项职能也在不断强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顺利实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我国多次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并降低了出口关税,总体上降低了出口环节的税收负担。在未来,海关税收政策仍然是我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还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Z].

关税范文篇7

论文摘要:利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本文研究了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多边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影响。文章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一定可以迫使非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作出更大幅度的关税减让。关税同盟的缔结虽然可以提高成员国的福利水平,但却不会提高成员国在福利分配博弈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对来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进行分配时,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与非成员国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关键词:关税同盟;关税谈判;博弈。

一、引言

二战以来,在GATT/WTO多边贸易体系框架的指导下,经过无数次的双边与多边贸易谈判,世界平均关税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非关税壁垒明显降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经济联系日趋加强。与此同时,伴随世界关税水平的削减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程度地加深,各种区域性贸易组织与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据WTO2002年的年度报告,至2002年底,所有的WTO成员国至少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区域性贸易协定或贸易安排,世界出现了区域贸易一体化与多边贸易自由化和谐共存的奇特局面。各国之所以愿意缔结各种贸易协定与贸易安排,除了想通过区域贸易自由化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加入某个贸易集团可以提高本国在随后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谈判地位,从而可以在谈判中获取更多的利益(WTO2003)。那么,这些贸易安排涌现究竟对多边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起着怎样的影响?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结是否一定会提高成员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福利分享份额?这都是目前亟待澄清的问题。

Jensen与Thursby(1984)利用一个有限重复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关税减让问题;Dixit(1987)把Jensen-Thursby的有限重复博弈模型拓展到了无限重复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在无限重复博弈条件下的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问题,Dixit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背叛国家惩罚的可信威胁,世界可以维持一个低于Nash均衡关税的合作关税水平。但是,Dixit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告诉我们博弈参与者将选择何种水平的合作关税,实际上,按照博弈论的“Folk定理”,无限重复的博弈过程可以维持无穷多个合作关税水平。而且,Dixit并没有研究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关税减让的影响。

利用一个竞争性出口模型,Bagwell与Staiger(1997c)研究了自由贸易区及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多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Bagwell与Staiger的研究了互惠贸易区缔结三种不同的效应:互补效应、惩罚效应与歧视效应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的影响。Bagwell与Staiger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多边关税合作。Bagwell与Staiger的研究与Dixit的研究存在同样的缺陷,他并没有告诉我们互惠贸易区成员国在随后与非成员国谈判中将最终选择何种水平的关税,以及互惠贸易区的缔结对成员国关税减让谈判能力的影响。

在另外的几篇文献中,Bagwell与Staiger(1990),(1997a),(1997b)以及Staiger(1995)在分析管理贸易、互惠贸易区以及渐进贸易自由化时提出了把对称的、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作为对称条件下的合作关税水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区域贸易组织的成立,特别是可以共同协调成员国外部关税水平关税同盟的缔结实际上已经改变了谈判参与者规模,在这种不对称谈判参与者的情况下,把对称的关税水平当作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税水平就变得不怎么合适。

Mayer(1981)、Riezman(1982)与Ludema(1991)也研究了关税谈判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但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到通过关税谈判达到的合作关税水平应该是可以自我维持的事实。而且,他们的研究也不涉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结对关税谈判结果的影响。

本文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合作与非合作博弈假定条件下关税联盟的缔结对关税谈判结果及多边合作关税水平的影响。本文认为,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会提高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的讨价还价能力,当谈判双方以合作博弈的形式来分配得自关税减让的利益时,非成员国作为一个主体与关税同盟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基本模型;第三部分为单阶段博弈的Nash均衡与多阶段博弈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第四部分为关税谈判与可行关税水平的选择;第五部分为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进一步分析——合作谈判时双方的利益分配,第六部分为结论。

二、基本模型

考虑一个有3个国家的世界,每个国家有1个厂商,每个厂商生产1种产品,世界所有产品都是另外产品的完全替代品。我们以表示国厂商向国市场产品供给量,表示国市场的均衡价格,表示国厂商在国市场所获得的利润,表示国向国厂商征收的特别关税,表示生产产品不变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假定国的效用函数为拟线性效用函数:

其中为在国市场所有产品的总销售量,为标准产品的消费量,其价格为1,产品假定为一种自由贸易产品从而可以用来平衡各国的贸易收支。则国产品的价格就可以表示为在国市场产品销售量的线性函数:

假定所有的国家对未与本国签订贸易协定的他国进口产品实行一种非歧视的特别关税,这种特别关税直接增加了厂商的出口边际成本,因此厂商的有效出口成本变为,我们假定各国市场完全有效分割,因此每个厂商都可以选择对各个市场的最佳出口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国际贸易运输成本为0。在每个市场,厂商产品都面临其他厂商的古诺竞争,因此,所有的厂商同时进行决策并在其他厂商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则国厂商对国的最优出口可以通过求解如下问题而得:(1)

则Nash均衡的产出水平为:(2)

其中且。由(2)式可以看出,国厂商在国的销售量与国对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成反比,与国对其他国家厂商产品征收的关税成正比。国的总消费为:(3)

国厂商在国取得的利润为:(4)

国厂商取得的总利润为在各国市场上的利润和,有:(5)

国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消费者剩余、厂商利润及关税收入之和,有:(6)

为简单起见,假定非负的进口关税是各国唯一可选择的政策工具。

一个追求本国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将对所有的进口产品征收非负的进口关税。政府在其他国家关税给定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关税水平,最大化国民福利,求解(6)式的一阶条件,可以解得,有:(7)

如果一国未加入任何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由对称性条件,在均衡状态时,有(),则可求得一国的均衡Nash关税水平,有:(8)

当任意两国组成一个关税同盟时,关税同盟在成员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同时选择共同的外部关税水平以使同盟成员国联合福利最大化。则可以求得关税同盟成员国外部均衡Nash关税水平为:(9)

三、单阶段博弈的Nash均衡与多阶段博弈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

现假定两国结成一个关税同盟与作为非成员国的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则在这个关税谈判博弈中有两个参与者: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每个谈判参与者都追求本国(联盟)福利最大化。我们假定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耐心程度相同,其对未来的贴现系数均为。关税谈判包括两个阶段:关税谈判阶段与关税减让协议的实施阶段。在关税谈判阶段,博弈的双方按Rubinstein(1982)模式进行讨价还价,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轮流提出一个组合关税水平,直到某一关税组合为双方接受为止。由于每一轮出价的先后次序不同,当博弈参与者贴现系数小于1时,Rubinstein的讨价还价模型中首先出价的一方有先行者的优势,为了避免这种因出价次序的不同而导致的谈判结果变化,与Furusawa(1999)一样,我们只考虑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的一个极限形式,即在每一轮的出价中,参与者首先出价与随后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这样便消除了讨价还价模型中先行者优势对博弈结果的影响。

当关税谈判博弈的参与者对一个新的关税组合取得一致意见后,关税协议的实施阶段便开始了,双方以这个一致同意的关税水平取代初始的关税水平。在关税协议的实施阶段,协议的签署国将一直实行协议的关税水平直到另一方背叛关税协议为止。如果某个协议成员国背叛了已经达成的关税协议,那么另一方发现这种背叛行为并采取报复措施的时滞为。我们假定博弈的双方采取扳机战略作为对协议背叛者的惩罚,即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关税减让协议,双方都将永远实施Nash均衡关税水平。协议的实施阶段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无穷阶段的无限重复博弈,每一阶段博弈的时间为。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一个互惠合作的关税协议应该是一个子博弈完美均衡。

注意到双方的贴现系数均为,则双方在每一阶段博弈的贴现值可以表示为:

当惩罚的时滞延长时,阶段贴现系数降低。

由(6)式可知,每个国家的瞬间收益函数为消费者福利、厂商利润以及关税收入的总和。则关税同盟成员国的福利函数为:(10)

其中,(10)式的第一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的消费者福利函数,由(10)式可以看出,消费者福利函数为本国关税水平的减函数;(10)式的第二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的关税收入函数;第三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厂商在本国市场的利润,由(10)式可以看出,本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厂商在本国市场上的利润就越大;第四项为关税同盟代表性成员国厂商在非成员国市场的利润,该项为非成员国关税水平的减函数。

则关税同盟成员国阶段博弈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11)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瞬间收益函数为:(12)

则非成员国阶段博弈的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13)

在单阶段博弈中,理性的博弈双方都将选择一个合适的关税水平以最大化本国福利水平,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成员国的Nash均衡关税水平由(9)式给出,此时,不管非成员国的关税水平设置如何,关税同盟成员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同样,对非成员国来说,其Nash均衡关税由(8)式给出,此时,无论关税同盟成员国关税水平如何,非成员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因此,对关税同盟与非关税同盟国家来说,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单阶段博弈只存在一个惟一的Nash均衡解:,。很容易可以看到这种均衡并非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结果,当双方同时降低关税水平时,双方的福利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单阶段的关税博弈不可能达到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结果,但是,当博弈无限重复进行时,一个帕累托改善的关税减让协议就有可能达成。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一个激励相容的关税减让协议应该满足:关税同盟成员国进行关税合作时的收益大于关税同盟成员国背叛关税减让协议时的收益。当关税同盟成员国(非成员国)背叛关税减让协议时,其将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以最大化本国利润,则关税同盟成员国维持关税减让协议的激励相容条件为:(14)

其中为两个关税同盟成员国的联合福利函数。同样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激励相容条件为:(15)

为非成员国的福利函数。一个可行的协议关税组合()应该是同时满足激励约束条件(14)及激励约束条件(15)的关税组合,由于我们不考虑进口补贴,因此协议关税组合还必须满足,求解约束条件(14),我们可以得到约束条件紧束时的关税同盟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合作关税水平为:(16)

由上式,注意到,在区间,有,即非成员国的实行的关税水平越低,关税同盟成员国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就越低,当非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时,有:(17)

令上式等于0,求解符合条件的值,有:。即非成员国的合作关税水平为0时,当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临界贴现率大于0.783208时,关税同盟成员国最低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为0,此时,世界自由贸易是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组合。当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临界贴现率小于0.783208时,关税同盟成员国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大于0,关税谈判讨价还价的结果不可能达到世界自由贸易。

同样,由激励约束(15),我们可以得到非成员国的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为:(18)

由上式,注意到,在区间,有,即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的关税水平越低,非成员国可维持的合作关税水平就越低。把方程(16)代入方程(18)式,化简,可得:(19)

令,求解适合条件的值,可得:。当非成员国的贴现率满足时,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关税为0,此时,关税同盟的最低可维持关税水平为;当时,世界自由贸易可以维持,因此有:

命题1:当各国贴现率满足时,非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构成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当时,世界自由贸易构成双边关税谈判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

图1显示了当时的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关税谈判激励约束条件,对关税同盟成员国来说,任何位于曲线上方的关税水平都是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对非成员国来说,任何位于下方的关税水平都是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图中的由与曲线及纵轴围成的区域为双方可行合作关税的组合。当双方的贴现系数下降时,曲线向上移动而曲线向下移动,双方可维持的可行关税水平集合变小。当时,非成员国可以维持一个关税为0的合作关税水平。

图1:可行合作关税集合()

四、关税谈判与可行关税水平组合的选择

在关税谈判中,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轮流提出关税减让的幅度,如果一方提出的关税减让方案得到另一方的同意,则双方达成关税减让协议,随后关税协议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一方提出的关税减让方案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则双方仍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直到达成关税减让协议为止。参与关税谈判的双方通过谈判在可行的合作关税集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关税水平。

我们以表示可行的谈判集合,在谈判破裂时双方的保留收益为,则博弈双方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时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为:

在关税谈判博弈中,谈判破裂时双方的仍实行Nash关税水平,因此,联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谈判破裂时的保留收益为:,则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关税谈判博弈的问题就变为求下列方程的极大化问题:(20)s.t(21)(22)

我们首先研究当时双方关税谈判的均衡解。由于当时,博弈双方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可以证明(见附录),在这种情况下,当约束条件(21)式及(22)式同时紧束时,目标函数(20)式取最大值,即关税同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组合构成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

由(17)式,可得:(23)

把(23)式代入(18)式,化简,可得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均衡解的隐函数表达式:(24)

因此有:命题2:当世界自由贸易不属于关税谈判的可行性关税集合时,则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满足。

求(24)式对的全微分,解出,整理,可得:由于总有,,因此在参数约束范围内,均有,即有:

命题3: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结果将导致双方互惠的关税减让。

由(18)式,求解时的(),可得:(25)

把(25)式代入(23)式,化简可得:

求解适合条件的值,可以得到使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满足的临界贴现率为:。当时,总有,即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非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时,总有,即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非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因此有:

命题4:在Rubinstein关税谈判中,当谈判双方的贴现率时,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将导致;当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非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当时,非成员国实行较高的合作关税水平而关税同盟成员国实行较低的合作关税水平。

命题4表明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一定可以迫使非成员国在关税谈判中做出更大程度的关税减让,同盟的缔结并没有提高成员国在关税减让中的谈判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讨价还价后,非成员国仍可以获得比关税同盟成员国更多的贸易保护。

图2显示了当时Rubinstein关税谈判均衡解的组合。由图3可以看出,当关税谈判双方的贴现率比较低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可以接受一个比非成员国低的合作关税水平,此时,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双方贴现率比较高时,关税同盟只能接受一个比分成员国高的合作关税水平,此时,构成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当时,可以得到一组对等的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

图2:Rubinstein关税谈判的均衡解的组合()

当时,此时,由于非负的关税约束,非成员国的最低可维持的关税水平为0,由前文分析可以看到,Rubinstein关税谈判将首先导致非成员国的关税水平降为0,此时,最大化问题(20)变为:(26)

s.t(27)

把(26)式展开,可得:(29)

把(29)式记为,对求导并计算时的值,有:

由假设,总有,因此有,即在时适当提高的值可以获得更大的值,因此有:

命题5:在非负关税约束条件下,Rubinstein关税谈判不可能导致世界自由贸易。

命题5的结论是显然的。当谈判双方的贴现率大于临界贴现率0.783208时,自由贸易为双方关税谈判博弈的一个可行关税组合,但由命题4可知,非成员国关税水平下降为0时,关税同盟成员国关税水平为正,由于非成员国关税不可能作进一步的减让,关税同盟成员国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虽然可以提高世界总福利水平,但却降低了成员国福利水平,因此成员国没有足够的激励作进一步的关税削减,世界自由贸易也就不可能实现。

五、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的进一步分析——合作关税谈判双方的福利分配

Rubinstein关税谈判不可能导致世界自由贸易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谈判双方没有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如果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那么自由贸易仍有可能实现。在这一节,我们进一步研究合作谈判中谈判双方的福利分配问题。

如果谈判双方可以达成一个约束性的契约来分享得自自由贸易的利益,则Rubinstein关税谈判过程转化为一个合作博弈过程,此时,谈判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达成一个满足激励约束的收益分享协议。不失一般性,我们把实行自由贸易时世界的总福利水平标准化为1,即有:。

在对来自自由贸易的收益分享谈判中,我们假定谈判的双方仍以Rubinstein轮流出价的模式进行谈判,在未达成协议之前,双方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为简单起见,我们把双方实行Nash均衡关税水平时的福利水平标准化为。在这个收益分享的谈判中,任何一个完美均衡的战略组合都必须满足“立即接受”(IAP,immediateacceptanceproperty)的性质。也就是说,当一方提出一个分配方案时,另一方选择接受或是选择拒绝应该是无差异的。以表示谈判方提议的关税同盟成员国所分享的份额,则与必须满足:(29)(30)

其中为轮流出价时的各期贴现率,如果以表示谈判双方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则有。方程(29)表示非成员国在接受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出价,从而使得自己在以后各期分享与拒绝关税同盟成员国的出价从而使得本国当期的收益为、以后各期的收益为是无差异的。方程(30)表示关税同盟成员国接受与拒绝非成员国的提议是无差异的。

求解方程(29)及(30)式,可以得出Rubinstein讨价还价解:(31)(32)

当双方的轮流出价的时间间隔趋向于0时,即时,则与收敛于:(33)

在上式中,由于以及,因此总有:

即关税同盟的缔结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水平,使得关税同盟成员国可以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通过与非成员国的互惠关税减让,关税同盟成员国得自关税谈判的净收益为:

其中为没有达成互惠关税减让前的世界福利水平,上式显示,关税谈判的结果将导致关税同盟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与非成员国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福利净增加额。关税同盟的形成初期虽然提高了成员国的福利水平,但却无助于提高关税同盟成员国在随后的与非成员国的关税减让的福利分享谈判中的份额,尽管关税减让仍使得关税同盟成员国的福利有所增加。因此有:

命题6:尽管关税同盟的结成将提高成员国的福利,但却无助于提高关税同盟成员国在随后的与非成员国的关税减让的福利分享谈判中的份额。

六、结论

在一个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因关税同盟的缔结对多边关税谈判与关税减让结果的影响。研究显示,关税同盟的缔结并不一定使得非成员国在随后的关税谈判中作出更大程度的关税削减。文章还研究了合作关税谈判博弈中谈判双方的福利分配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关税同盟成员国通过缔结同盟可以获得较高的福利水平,但这种优势并没有体现在福利分配的博弈中,在对来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进行分配时,关税同盟作为一个整体与非成员国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净福利。

由于关税同盟可以协调成员国共同的对外关税水平,它在关税谈判中的行为与一个规模较大国家的行为完全相同,因此,本文的结果也完全适用规模不对称的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税谈判过程。在有众多国家参与的多边关税谈判中,如果排除耐心程度的差异,由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国与大的联盟不可能通过讨价还价迫使小国作出更大程度的关税削减,甚至小国还会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与大国或多国联盟平均分配得自自由贸易的收益,这使得多边贸易谈判更难取得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多边关税减让谈判举步维艰而小规模的区域合作却大行其道的原因。

参考文献:

Bagwell,K.,Staiger,R.W.,1990.ATheoryofManagedTrade.AmericanEconomicReview80,779–795.

Bagwell,K.,Staiger,R.W.,1996.ReciprocalTradeLiberalization.NBERWorkingPaperNo.5488.

Bagwell,K.,Staiger,R.W.,1997a.MultilateralTariffCooperationduringtheFormationofFreeTradeArea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38,291–319.

Bagwell,K.,Staiger,R.W.,1997b.MultilateralTariffCooperationduringtheFormationofCustomsUnion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42,91–123.

Bagwell,K.,Staiger,R.W.,1997c.RegionalismandMultilateralTariffCooperation.NBERworkingpaper5921.

Binmore,K.,1987.NashBargainingTheoryII.In:Binmore,K.,Dasgupta,P.(Eds.),TheEconomicsofBargaining.Blackwell,Oxford,pp.61–76.

BondE.W,Stephen,EdwinLai,2002.AccessionRulesandTradeAgreements:thecaseofWTO.Manuscript,

Dixit,A.,1987.StrategicAspectsofTradePolicy.In:Bewley,T.F.(Ed.),AdvancesinEconomicTheory:FifthWorldCongres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pp.329–362.

Furusawa,T.,1999.TheNegotiationofSustainableTariff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48,321-345.

Jensen,R.,Thursby,M.,1984.FreeTrade:TwoNon-cooperativeEquilibriumApproaches.Workingpaper,OhioStateUniversity.

Ludema,R.D.,1991.InternationalTradeBargainingandtheMost-favored-nationClause.EconomicsandPolitics3,1–20.

Mayer,W.,1981.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onNegotiatedTariffAdjustments.OxfordEconomicPapers33,135–153.

Riezman,R.,1982.TariffRetaliationfromaStrategicViewpoint.SouthernEconomicJournal48,583–593.

关税范文篇8

关税减让对财政的影响我国海关税收(包括关税和增值税)是财政收入中非常稳定,非常可靠的一个来源。以2000年为例,海关共上缴税收2,242亿元(其中关税751亿元,进口环节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1,491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13,380亿元)的1……8%,占中央财政总收入(7,854亿元)的29.6%,占中央财政本级收入(6,986亿元)的32.1%。

降低关税会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经验证明,由于降低关税刺激了贸易,在许多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增加。我国也有自己的经验。

1992年我国关税水平是43.2%,当年海关征税(包括进口环节税)381亿元。2000年关税水平降至16.4%,海关征税达到2,242亿元,相当于1992年的征税额的5.9倍;

预测2005年关税降到9.4%以后的海关税收,需要假设几个条件。如果现行13—17%的增值税率不变;进口贸易比入世前有更高的增长;海关征税的税基有所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略微下调。在这些条件下,海关所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总和将从2000年的2,24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0亿元,增幅为三分之一(其中关税部分有所下降)。

关税减让对国内工业的影响我国关税制度对国内工业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高关税保护。195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税则,平均税率52.9%,至1985年下调至38%。1992年税则目录转换,平均税率又调到43.2%。在不适当的高关税庇护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竞争力很弱。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过三次大幅度的自主降税方案,今年已降至15.3%。比较1992年的43.2%的水平,累计降税幅度已达64.6%。国内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零部件到机器设备———经历了来自外国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我国经济在竞争中获得了发展,增长速度居世界之最。三次降税过程是平稳的,政府也积累了宝贵的贸易自由化的经验。

如果我国在年内能够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关税将在四年内分四个阶段履行降税义务,把平均关税水平从目前的15.3%逐步降到9.4%,平均每年降1.5个百分点,即:2001年底降至13.8%,2002年降至12.3%,2003年降至10.8%,2004年降至9.4%。

若干具体产业的降税信息技术产品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芯片在内的二百多项信息技术产品将在2005年实施零关税。这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WTO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几乎都取消了关税,信息技术变成一个贸易自由化的领域,因此我国实施零关税的利弊得失应该是平衡的。

机器设备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投资设备、对内资企业进口技改设备、国内重大项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一贯实施减免税政策。去年此类减免税进口总额多达145亿美元,免税额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加入WTO之后,这项政策将会继续实施。入世后,机器设备税率的降低,对该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关税,一方面会加大对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又会减低国内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我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关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较高的依赖度,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关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关税范文篇9

本文在下面两个方面拓展了现有的研究:一是利用1997年6000多种商品的进口量计算了我国加入WTO前的1997年和2000年以及加入WTO后第8年(即文中的2008年)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并对加入WTO前后的名义算术平均和加权平均关税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二是根据199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加入WTO前后83个产业部门的有效保护水平,并对产业有效保护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我国加入WTO后的名义关税结构

加入WTO要求中国进行一系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改革,根据目前已公布的中国加入WTO正式协议,在市场开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注:有关中国加入世贸协议的详细内容,可参见。本小节的平均税率均为算术平均税率,加权平均的关税税率详见表2。):

1.工业品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在2005年,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将从加入WTO时的16.1%降至9.2%,其中汽车、电子及通讯产品、家具、烟草等产品的关税削减幅度在75%以上;同时,目前针对汽车、成品油、化肥、橡胶和部分机电产品的非关税管理措施也将在2000~2005年间逐步取消。

2.农产品平均关税由加入WTO时的25.9%削减到17.2%,并对小麦、大米、玉米、棉花、植物油、食糖等大宗进口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即对配额内的进口征收1%~3%的低关税,而超过配额之上的进口征收通常40%以上的高关税。在2000~2005年期间,配额量将保持每年15%的增长,并且配额外的关税税率也将逐步降低。

3.开放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准入。中国承诺自加入WTO时起将加入《信息技术协定》,并将逐步取消信息产品的关税。而在2005年将取消对大多数服务业部门的地域限制,提高电信、保险、证券等行业合资企业的外资所占有股份的比重限制,对外资银行,则在加入WTO的5年后给予全部的国民待遇。

削减关税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入世谈判中的关键议题。为了满足WTO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在近10年内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产品进口的关税总水平。在1996年的关税改革中,算术平均关税率从1990年的43%降到了23%,而在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有将近4000种重要税目的基础税率采用了最惠国税率,这些税目的平均税率在加入时为17.3%,而且根据协议,中国承诺到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关税总水平将降到10.17%,而且主要的关税减让要在2005年前完成。

伴随总体关税水平的下调,关税结构的调整使过渡期结束时进口产品的税率落差大为减少,税率分布向低税率区间更为集中。1997年、2001年、2008年关税结构比较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关税税率分布图

表1过渡期内各年份中国承诺的算术平均关税税率

附图

资料来源:中国加入WTO正式协议内容。

可以清楚地看出,关税税率的分布将趋于集中。1997年关税税率的标准差为16.6%,最高税率为120%,而2001年税率标准差为11.2%,最高税率为85%,到了2008年,税率标准差进一步地降为9.9%,而最高税率也相应降为72%。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我国关税的税率档次可划分为4个,分别为0~10%(占64.51%),10%~20%(占26.62%),20%~30%(占7.27%)和30%以上(占1.59%)。这种扁平化的关税结构能够减少管理成本,而复杂的关税结构会带来对寻租活动的刺激,诸如设法改变进口商品的分类等等,导致财政收入的损失。

二、加入WTO前后我国各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传统的关税保护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完全发生在一个国家内的假设前提之上的,这样衡量各种保护措施究竟提供了多高的保护,就可以用名义关税率来表示。但由于现代的大规模生产往往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中间投入品,导致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所以名义关税率就不足以说明保护的真实程度。现代的保护理论提出了有效保护率(ERP),它是指全部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净增值所给予的影响,被定义为一种加工产品在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增加值的增量对其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加工增加值的百分比,即ERP=(V''''-V)/V。其中,V''''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增加值;V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前的增加值。

名义关税率并不真正代表对该行业的保护程度,其保护程度的高低受到整个生产体系关税结构的影响。

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可由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来计算,我们假定:(1)小国经济假设,即国外市场供给具有完全弹性;(2)不考虑替代效应,即投入产出系数不因对产出品或投入品征收关税而改变;(3)假设关税是唯一的限制进口措施。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由部门名义关税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就可算出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公式如下:

表21997年、2000年和2008年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比较(%)

附图

附图

其中,t[,j](j=1…n)为第j种产品的关税税率;a[,ij]为投入品i在产出品j中所占的比例,即投入产出系数。

根据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按照1997年全部商品一般贸易结构计算出各部门加权关税税率,并按照(1)式得到1997年和2000年以及2008年过渡期结束时的83个部门的有效保护率(见表2)。

三、各产业有效保护率的主要结论

由表2可以看出,到2008年,有效保护率在20%以上,保护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有15个,依次为:制糖业、除铁路、航空、汽车、自行车以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除酒精以外的其他饮料制造业、水产加工业、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其他产品制造业、日用电器制造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业、汽车制造业、陶瓷制品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针织品业。

保护程度低(有效保护率小于零),促进进口的产业部门有16个,依次为: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其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炼钢业、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渔业、家具、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石油开采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采盐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炼铁业。对比1997年和2008年的有效保护率,有效保护程度下降幅度大的10个产业部门依次为:酒精及饮料酒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陶瓷制品业、其他纺织业、烟草加工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水产加工业、家具、木制品及竹藤棕草制品制造业、其他饮料制造业、丝绢纺织业等。

有效保护率上升的产业部门主要有:船舶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采盐业等。

因此,总体上有以下主要结论。

(一)有效保护率低的部门在加入WTO后增多,而原来一些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部门得到了保护。

由表2可以看出,在1997年共有37个产品部门的有效保护率低于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占总数的44.6%,其中有15个产品部门为负值,占总数的18.1%;而在2008年,共有32个部门的有效保护率低于平均关税水平,占总数的38.6%,其中有16个部门为负值,占总数的19.3%。

1997年有效保护率为负值的部门绝大部分是原材料、能源、中间产品(化肥和农药、橡胶)和除汽车和摩托车外的一般交通运输设备。对资源性的部门如采盐、黑色金属采选、石油开采、木材及竹采运、钢铁冶炼等部门和重要的工农业中间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和橡胶等,以及非竞争性部门如电力采取负保护有利于下游产业的发展;但对除飞机外的航天航空器制造工业和船舶制造业这些资本产品工业而言,它们的国内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稳步地上升,所以采取负保护可能导致的是对这些产品生产的抑制作用。如我国的船舶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出口业务,根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数据,该集团的订单中出口订单占了84.6%,但同时船舶却又是我国的进口主要的商品之一,1999年进口约1.28亿美元。船舶制造业所需要的大量中间投入品的关税高于制成品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比2008年的数据,在假设进口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在2008年过渡期结束后,大部分原来为负保护率的原材料、能源部门仍然为负的,但化肥、农药、橡胶等中间投入品部门的有效保护率得到了提高,资本品中的船舶也得到了提高,这有利于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新增加的有效保护率为负值的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信息产业产品,它们也是各国竞争的热点产业,由于我国签定了《信息技术协议》,我国承诺在2005年以后对信息产品征收零关税,因此导致了该产业的实际保护率为负值。一方面这些产品的进口额的比重较大,而出口额也在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它们属于高新技术,较多地引进这些产品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加速国民经济的增长。如果它们受到国外产品的严重冲击而被抑制,也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它们的有效保护率为负的情况下,应根据它们产品的竞争力,给予适当的信贷、补贴等政策扶持,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消费品工业中的部分纺织工业、粮油饲料加工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也为负值,这也主要归结于它们与其中间投入品的直接联系强度较大,变为负值的部分纺织工业和粮油饲料加工业依赖于种植业,而屠宰及肉蛋类加工业依赖于畜牧业,在以上3个部门的平均税率大幅下降时,种植业按1997年进口结构计算而得到的加权关税率上升,畜牧业则基本不变,从而导致了以上3个部门出现了负保护。

(二)有效保护率高的部门在加入WTO后减少,一些超保护的部门的有效保护率有较大程度下降。

在1997年,有效保护率在30%以上的部门共有31个,占总数的37%,而到了2008年,对应的有效保护率在30%以上的部门下降到只有5个,仅占总数的6%,下降幅度是很大的。

关税范文篇10

碳关税在全球减排中的特性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共识。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该公约基础上又产生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议定书》等具体的减排规定。但上述国际协定不具有强制效力,因此有些国家积极地承担了减排义务,也有些国家拒绝接受这项义务。承担义务多的国家,会在国内将减排权予以分配,由于减排权的限制,企业需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或设备,而这势必增加其成本。因此,一些国家认为,积极制定并履行减排承诺的国家,由于减排义务较重而使国内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应当进行适当修正,否则会减弱国家减排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观点,一些国家提倡采取边境税收调节,包括对进口高耗能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而对出口的低碳产品进行补贴以保持国际竞争力。碳关税(CarbonTariffs)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先例。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依据该法案,美国将从2020年起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碳关税。

碳关税只具有政治经济意义,对减排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想要利用碳关税来真正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较为困难。此外,这种碳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极不公平,发达国家在经济积累的阶段也有过高排放、高耗能的阶段,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因此应在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承担主要义务。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阶段施加此种技术贸易保护措施,将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碳关税只是一项以环境保护为外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无法真正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平贸易”,也难以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碳关税实施分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过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而多边贸易体制WTO以贸易自由化为目的,以世界贸易自由化来提高经济福利。两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导致其在实践中冲突很大。

WTO规则要求对成员国实施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普惠制原则,这意味着对成员国一律平等,对发展中成员要给予适当的优惠待遇。然而,在碳税实践中由于各国的减排要求和环境标准不同,不同国家会遇到不同的碳税征收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到降低环境标准的优惠,这违反了WTO基本规则,也违反了《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在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下,实施碳关税的问题还在于对进口产品征税与国内相同产品或其投入品征收的间接税相匹配,而且对制造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所征税(碳足迹)是否为可边境调节的这一问题尚且处于WTO的争端解决考虑之中。另外,不同的生产流程导致不同的CO2排放量,对于同一产品,不同企业间甚至同一企业内部的排放量都会有所差别,如果再考虑附属产品,现行贸易安排则无法进行额外追踪。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时,各国借助贸易措施以增加国内受影响商品的竞争力,本身无可厚非,但此举措的合法性受到质疑。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条第五款规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事实上,WTO一直努力为实施减排温室气体政策提供规则空间,从1947年GATT成立初第二十条允许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必要措施,到1993年WTO成立时将“世界资源的最适当地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列入其六大宗旨,直至WTO设立专门的环境和贸易委员会(CTE)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来对贸易与环境案件进行裁决。WTO规则逐渐放宽对于GATT第20条一般例外下的环境规则的解释,加之《SPS协定》与《TBT协定》等环境规则的具体化和标准化要求,使得WTO表现出寻求环境保护和贸易便利相平衡的态势。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说过,“一项涵盖了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者的多边环境协定,也是指导类似WTO的其它机构的最佳工具”。这意味着若想真正解决全球减排问题,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任何单边的措施,如边境调节税等都只会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目的。

征收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碳关税作为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一旦付诸实施将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危害远超出其在减排上所做的贡献。我国现今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2007年美国进口的高碳商品中,有11%来自中国,包括15%的进口钢铁、6%的进口铝制品、12%的进口纸品、19%的进口混凝土(吴玲琍,2009)。鉴于这样的比例,碳关税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发展将带来很大的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我国出口额将大幅缩减。美欧等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碳关税一旦开征将使我国的企业受到整体上的打击。能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需要采用减排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成本和设备,竞争力有所减弱;对无法达到国外环境技术标准的企业来说,碳关税将封闭其国外出口市场。

我国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碳关税虽直指高耗能产业,如造纸、钢铁、水泥、化肥等,但这些产业的变化将影响其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我国若不能找到新产业来替代原先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则制造业产业链条将出现断裂,以及制造业整体将受到冲击。

我国就业率将呈下降趋势发展。我国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而碳关税的实施势必会改变未来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被迫进行产业升级,这势必会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影响我国就业率。

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多米诺”效应。碳关税很可能引起发达国家的迅速效仿。同时,碳关税很有可能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报复性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导致国际贸易规则的失灵以及贸易格局的混乱,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应对碳关税的策略调整思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主要贸易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还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碳关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碳关税征收前做好准备,从国内和国际层面进行策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