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0:18:57

广电媒体

广电媒体范文篇1

关键词: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后指导思想上的重大选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广电媒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文化精神产品的聚集地和辐射源,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

1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广电媒体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元素的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传播优势传递信息、传达政令、普及社会教育、提供社会服务、丰富文化娱乐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推动广电媒体宣传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三贴近”的方针,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永续发展,保持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实现广电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为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电媒体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面临着四大现实困境:

首先,旺盛的信息需求和媒介产品匮乏的冲突。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增添着色彩。然而目前中国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普遍存在着节目缺乏,播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内容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性、多选择性的需求。

其次,混合型身份束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广电媒体展现的是事业、产业的双重身份,走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样运行的初衷是,既保证舆论宣传,又可经营创收,广电媒介财政拨款、企业化经营两头得利。但事实证明,广电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效益不好。

第三,其他媒体的兴起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在不断融合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中国电视台管理创新与品牌建设分析报告(2005~2006)》调查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每周看电视不过10h,但每天在网上则高达3~5h,他们获取新闻和资讯的主要渠道是门户网站或专业网站。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中国的广电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现象,特别是由于中国广电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导致广电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四大系统的全面良性发展。这四大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广电媒体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实现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

3.1改进手段,提高质量,在广电宣传上实现创新突破

宣传始终是广播电视工作的中心任务。节目质量是宣传效果的生命。宣传导向正确、宣传节目创新是广播电视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牢固树立“喉舌意识”、“导向意识”的基础上,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在宣传的理念、思路、方法、措施方面与时俱进,全面强化各类节目特别是新闻、时政节目的宣传效果,以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电节目增加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引导水平,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具体要抓好3个创新。

首先,新闻理念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不更新,就不会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自觉、创新的行动。要始终把转变观念贯穿于宣传创新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探索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理念认识新的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宣传创新。要以新的新闻价值观念、新的新闻报道题材、新的新闻形式,使新闻既要有重要性、指导性,又要有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其次,新闻策划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重要课题。新闻策划是宣传的前瞻,宣传没有前瞻性,就谈不上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宣传效果。新闻策划创新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观众,广电宣传创新需要好的新闻策划。

实践决定认识。创新新闻策划,需要以全局观念科学判断形势,寻求工作目标,确立工作思路,选用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宣传工作开展前,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对于确定的课题,应逐个进行整体策划,制定详细方案,真正搞清楚宣传的价值和意义,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特别是要进行可行性和不可行性论证,从而提高新闻策划创新的科学性。

再次,宣传形式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外在表现。宣传形式是为宣传主题和内容服务的,好的宣传主题和内容加上好的宣传形式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广电媒体要根据宣传主题,不断尝试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新闻宣传效果。要采取背景介绍、相关链接、访谈评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以较强的现场性、贴近性、互动性、生动活泼地展示报道内容;不同媒介符号特性不同,在传播效率上各有优劣,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联动和融合,形成宣传合力,为我所用,全面提高宣传报道的水平和品位。

广电媒体范文篇2

关键词: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后指导思想上的重大选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广电媒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文化精神产品的聚集地和辐射源,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

1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广电媒体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元素的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传播优势传递信息、传达政令、普及社会教育、提供社会服务、丰富文化娱乐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推动广电媒体宣传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三贴近”的方针,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永续发展,保持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实现广电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为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电媒体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面临着四大现实困境:

首先,旺盛的信息需求和媒介产品匮乏的冲突。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增添着色彩。然而目前中国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普遍存在着节目缺乏,播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内容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性、多选择性的需求。

其次,混合型身份束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广电媒体展现的是事业、产业的双重身份,走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样运行的初衷是,既保证舆论宣传,又可经营创收,广电媒介财政拨款、企业化经营两头得利。但事实证明,广电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效益不好。

第三,其他媒体的兴起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在不断融合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中国电视台管理创新与品牌建设分析报告(2005~2006)》调查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每周看电视不过10h,但每天在网上则高达3~5h,他们获取新闻和资讯的主要渠道是门户网站或专业网站。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中国的广电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现象,特别是由于中国广电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导致广电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四大系统的全面良性发展。这四大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广电媒体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实现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

3.1改进手段,提高质量,在广电宣传上实现创新突破

宣传始终是广播电视工作的中心任务。节目质量是宣传效果的生命。宣传导向正确、宣传节目创新是广播电视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牢固树立“喉舌意识”、“导向意识”的基础上,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在宣传的理念、思路、方法、措施方面与时俱进,全面强化各类节目特别是新闻、时政节目的宣传效果,以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电节目增加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引导水平,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具体要抓好3个创新。

首先,新闻理念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不更新,就不会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自觉、创新的行动。要始终把转变观念贯穿于宣传创新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探索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理念认识新的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宣传创新。要以新的新闻价值观念、新的新闻报道题材、新的新闻形式,使新闻既要有重要性、指导性,又要有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其次,新闻策划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重要课题。新闻策划是宣传的前瞻,宣传没有前瞻性,就谈不上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宣传效果。新闻策划创新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观众,广电宣传创新需要好的新闻策划。

实践决定认识。创新新闻策划,需要以全局观念科学判断形势,寻求工作目标,确立工作思路,选用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宣传工作开展前,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对于确定的课题,应逐个进行整体策划,制定详细方案,真正搞清楚宣传的价值和意义,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特别是要进行可行性和不可行性论证,从而提高新闻策划创新的科学性。

再次,宣传形式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外在表现。宣传形式是为宣传主题和内容服务的,好的宣传主题和内容加上好的宣传形式就会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广电媒体要根据宣传主题,不断尝试创新宣传形式,强化新闻宣传效果。要采取背景介绍、相关链接、访谈评论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以较强的现场性、贴近性、互动性、生动活泼地展示报道内容;不同媒介符号特性不同,在传播效率上各有优劣,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联动和融合,形成宣传合力,为我所用,全面提高宣传报道的水平和品位。

3.2加强管理,规范制度,在广电管理创新突破上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管理是提升广播电视传播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做强广电事业、做大广电产业的根

本手段。实现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广电管理上创新突破。高素质人才是广电管理创新的关键。要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使人才这种不可替代资源实现其最大价值。

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广电管理模式,重点是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特点,准确进行科学预测,制定人才管理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特别是要高标准制定高素质采、编、播人才、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的培养管理规划,激励造就一批适应广电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其智慧和才能,形成促进事业发展的合力。

3.3遵循规律,激发活力,在广电经营上实现新突破

经营是广播电视发展壮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广电媒体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激发活力,在广电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解放广播电视业所蕴藏的文化生产力,促进广播电视业高速发展。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品,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广播电视在经营上要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目前,中国广播影视的规模庞大,占有的资源庞大,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台、电视台是承担政治性、公益性服务的宣传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其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广告、传输网络部分,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业主服务,以推动中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4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在广电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广电媒体范文篇3

1.1广电行业注入新媒体的新成绩广播电视台凭着高质量的媒体队伍,不断对广电行业进行突破性发展,广电行业在注入新鲜的血液形式下,无界线地传播电视节目的信息,扩大了其影响力的范围与持久性。新媒体技术给传统的广播增添了新的色彩,集视频、图文、音频于一体,可循环播放,建设了一个新型信息平台。

1.2广电行业通过新媒体达到发展新空间媒体技术想要在业界保持稳定且持续上升的地位,就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创新,不断地建设新型媒体平台,推出新的传媒方式、符合大众胃口的实时信息,从而才能在新的媒体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的创新不要求具有独立性,希望可以和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化,具体表现在广电媒体与网络的合作共赢,实施最大力度地传播音频、视频。在媒体工作方面上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记者采访不再限制于传统的文字记载,其设备十分的现代化,包括录音笔、录像机、照相机等。视频资源的播放也没有门槛,实现大众共娱的景象。

1.3广电新血液带来的机遇传统播放媒体限制其广播影视资源的进步空间,所以,想要进行新的发展,必须要建设新的产业平台。新媒体技术加入到广电产业平台,给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挑战,技术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成熟的媒体给广电产业赋予了新的生命。让广电在新的形势下进行飞速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2如何在广电行业中应用新媒体技术

2.1数字广播平台构建新媒体技术已经向数字化看齐,传统广播通过新媒体技术数字化来实现自身技术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传统广播与数字广播的对比出现很大的不同,其接受方式和接受终端已经采用了新的模式系统,数字广播实现了双向互动,而传统广播仅仅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所以广播节目的提升重点主要是创造新的交流模式,CMMB和DAB是中央和地方广电部门共同投入、合作经营传统广播推广的两种数字广播平台,其中,CMMB代表了手机客户端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其进行多选择的信息获取和影视观赏,但是观众需要支付相对的费用来进行收听和收看。DAB,即数字音频广播,是基于数字广播传输平台,传输视频、音频以及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广播技术。数字视频能够适合在普通人群的手机上进行实时观看,涉及到的视频信息包括政务信息、航班信息、交通状况、天气预报等多种实时信息。这种技术平台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已经进行推广使用,使用覆盖范围仅仅是北京地区。

2.2建设网络平台人们正常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它伴随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广电行业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出路,应该从互联网技术开始做起,通过建设网络平台来传播广播和影视节目信息,这样的传播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广电行业的小段发展也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其影响的范围也是不容小视的。

2.3多媒体终端的建设我国的手机网络已经2G时代进入了4G时代,国家工信部从2009年1月7日开始,中国移动、联通以及电信网络客户端已经走到了3G时代,经过四年的技术开发,网络终端平台已经走进了4G时代,开始互联网新潮流。互联网技术开发已经逐步转为移动化,从移动客户端,我们可以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电子商务以及视频服务等相关的网络服务。广电行业也受到一些手机端的报纸、广播、影视等相关媒体行业的冲击,一些网络商家根据大众的普遍需求,从各个角度开发新型适合各种电子设备的客户端。网络技术行业发展的潜力已经被大力的开发,APP的出现满足了手机使用群体的各种兴趣和娱乐心态,人们在移动过程中也能实现各种意愿,这种技术已经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比重。

3结语

广电媒体范文篇4

关键词:广电媒体;成本核算;应用;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广电媒体面临着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变,这种转变决定了广电媒体的科学发展既要讲究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在以预算管理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下,广电媒体成本核算进展缓慢,虽然有一些单位成本管理意识强,在成本核算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广电媒体实施成本核算管理的困难仍然不少,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广电媒体实施成本核算的原因

一是适应政府改革的需要,各级广电媒体要建立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内部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提升内部管理的需要,广电媒体的节目制作从组织策划到制作播出都需要人力、资源等消耗,若没有投入、成本和效益等基础数据在节目生产计划、控制等过程中作决策支持,就难以作出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以便降低成本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广电媒体成本核算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重视不够。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广电媒体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往往更注重节目的政治导向问题,而忽略了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加上生产的节目并非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而对于这类产品的核算,可借鉴的成本核算模式不多,大家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也不够。(二)成本核算过程繁杂。由于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广电媒体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受主、客观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成本费用也随之发生变化,但该变化往往与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不成正比。而在该节目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人力、物耗等各项耗费,成本数据分摊过程繁杂,使得成本核算难度增大。(三)成本核算制度缺失。目前,广电媒体行业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适合行业需求特点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比如,在组织机构设置、成本费用归集、间接成本的分摊、成本编制、分析、考核等方面制度不健全,导致广电媒体的成本管理难以适应市场经营的需要,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四)成本核算人才不足。由于广电媒体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对财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很高。在没有相应成熟可借鉴的行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下,大多数广电媒体主要还是照搬企业成本核算经验,成本核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得不到管理层的认可,加上缺少成本核算专业人才,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比较落后。

三、广电媒体成本核算的实施基础

(一)夯实成本核算工作基础。广电媒体可以根据单位规模和成本管理要求设置成本核算机构,配备成本会计人员,确定相关工作原则,制定相关制度,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单位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计划、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二)健全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客观反映的第一手资料。广电媒体进行原始记录规划时,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编制出适合本单位实际需求的核算表格,方便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传递整理和分析使用。另外,还需建立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等相关制度,以便形成统一标准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核算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有了详实的成本数据,才能走好成本核算的第一步。(三)严格经费定额控制管理。广电媒体节目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用并非是有规律的大量消耗,而是多样的零星消耗,资源的耗用必须进行定额控制管理。根据相关管理要求,明确经费审批权限,严格经费定额控制,并且抓好监督落实。(四)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界限。指引已明确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应计基础,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广电媒体要正确划分不同月份费用界限、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因此,各部门、栏目等成本核算对象在费用报销时,要明确期间限制,正确归集费用,以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

四、广电媒体实施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

(一)组织机构与成本项目划分。根据广电媒体组织机构设置特点,可分为制作业务部门、技术保障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三大类,便于应用分析。制作业务部门由频道、频率、新媒体等承担节目的编辑、制作,活动的策划、承办等部门构成;技术保障部门包括录制、播控、发射等部门,以及承担审核评定节目的总编室,这两类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可列支为“制作节目成本”(指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包含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办公室、财务部等综合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列支为期间费用。(二)成本核算对象。根据广电媒体职能目标所处行业特点,以及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可以多维度、多层次地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以频道(频率)的栏目、节目活动项目、内部组织部门或者单位整体等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但对于非重要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可以适当简化核算,或者不单列为成本核算对象。(三)成本项目和范围。成本项目是指将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反映成本构成的具体项目。1.直接费用。指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制作节目成本”的费用,包括各制作业务部门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实际耗费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及制作业务费。2.间接费用。指不能直接计入但可按。一定分配标准计入相应成本核算对象“制作节目成本”的间接人工、间接材料及其他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制作业务部门内部管理发生的有关管理费用,技术保障部门、总编室等围绕节目制作、活动项目发生的费用,以及上述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等。3.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或间接计入某成本核算对象“制作节目成本”的综合管理部门履行职能产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四)成本归集和分配。1.设置会计核算科目。广电媒体将费用类科目划分为“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费用一级科目,在常用的一级费用科目下,参考《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各明细科目,并在各明细科目下,设置多维度的辅助核算账户,用于归集、分配成本核算对象的“制作节目成本”费用。2.正确分配间接成本。对各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时,通常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收入,节目播出时长,机器使用时长等分配因素为基数,在应分配的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考虑到分配因素较多,选择哪个因素作为分配基数时,应尽可能合理,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更。比如,对成本核算对象的间接人工分配时,可根据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收入因素,进行分配。分配公式为:费用分配率=待摊间接成本总额÷月分配因素总额,某成本核算对象应分摊的成本=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分配因素×费用分配率。3.经费的归集和分配。(1)人员经费的归集与分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同一员工可能从事不同的工种,或者同时参与多个成本核算对象的工作,使得人员经费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归集和分配变得较为繁杂。实务中,属于直接人工的制作业务部门的人员经费应直接计入“制作节目成本”;属于间接人工的包括制作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保障部门、总编室等人员经费要先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核算对象间分配,分别计入“制作节目成本”。(2)材料耗费和公用经费的归集与分配广电媒体上述两项耗费的归集与分配,分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材料、制作业务费的归集与分配,制作业务部门在节目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直接材料和制作业务费应直接计入“制作节目成本”;二是属于间接材料、其他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包括制作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保障部门、总编室等部门产生的间接材料、其他间接费用,要先归集入“部门分配费用”,然后按一定标准在各成本核算对象间分配,分别计入“制作节目成本”。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制作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产生的“部门分配费用”,在本部门内所有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而技术保障部门、总编室等部门产生的“部门分配费用”,则在全台所有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另外,办公室、财务部等综合管理部门履行职能产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列入期间费用核算。(3)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广电媒体固定资产的损耗在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应有专门的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有关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基础数据,方便成本核算管理部门对相关成本数据的归集和分配。固定资产在日常核算中可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并遵循当月增加的下月计提,当月减少的当月计提原则。制作业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直接计入“制作节目成本”;制作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保障部门、总编室等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要先归集到“部门分配费用”,然后按相应分配标准在各成本核算对象间进行分配,分别计入“制作节目成本”。办公室、财务部等综合管理部门使用固定资产产生的折旧费列支为期间费用,不记入“制作节目成本”。4.核算对象成本构成。为了方便各级管理者对成本数据的使用需求,可通过规范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构成,形成统一标准格式的成本数据。最终形成以人员经费、材料耗费、制作业务费、部门分配费用四项费用汇总构成成本核算对象的“制作节目成本”,得出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后,根据制作节目期数,可计算出每期“制作节目成本”的单位成本。(五)成本核算报表的编制。广电媒体应当及时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定期报送给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领导。成本核算报表按月报、季报、年报分别进行编制,报表内容包括成本核算报表、报表附注和成本分析报告。月报、季报可只报送成本核算报表(包含: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报表,直接费用报表,间接费用报表,期间费用报表,以及汇总报表等),不包括报表附注和成本分析报告;年报应包括成本核算报表、报表附注和成本分析报告。(六)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广电媒体在编制成本分析报告时,要按照简明、清晰、实用的原则,同时考虑成本控制的需求和适合单位领导决策需要等特点,进行报告的编制。对于各成本核算对象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选择单独考核,或可比对象间的对比考核,部门或单位整体的考核,考核其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对于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分析,分析形式可以选择与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作纵向对比分析,或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作横向对比分析,并将成本差异的分析报告,通过信息网络反馈系统,及时上报给各级信息使用者,协助其挖掘降低成本的潜能,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进而提高单位工作管理水平。如何理清成本数据以及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是当下广电媒体应当面对的课题,这将为后续的成本预测、财务管理甚至经济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运作规律以求获得稳定而可控的投入产出比,是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广电媒体无法改变的事实,因为广电媒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就要讲成本,讲效益,否则就不可能办得好广电媒体。

在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媒体财务工作者应从政府会计制度与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探究新型发展管理途径,尽快建立起本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吉菲.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教育类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探讨[J].中国市场,2020(03):147–148+164.

[2]何海燕.成本核算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8(32):102+104.

广电媒体范文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展前景;大数据;新媒体

1引言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轻松地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数据信息,广播电视行业为了获取更多发展空间,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新媒体技术来完成行业优化,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研究。

2大数据、新媒体综述

2.1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属于海量数据的集合体,它以互联网为核心将海量的网络数据集聚在一起,从而让数据信息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完成整合与分析,经过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大数据的来源极为广泛,在使用期间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处理、传输速度,还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2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是以互联网、通信、数字等技术为核心的一种传播形态,因为新媒体技术同时兼具大容量、实时性、交互性,所以在使用期间能够跨越地点实现全球化数据传播。新媒体在使用期间,既可以完成针对图像、文字等静态数据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还可以完成视频、音乐等动态数据的高效处理,因此新媒体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2.3新媒体技术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其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消除了不同媒体介质、地域、人员之间沟通的边界,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播[1]。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1)个性化传统媒体在技术条件的制约下,其内容往往需要考虑到受众性,所以大多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只有同时满足更多人对于数据信息的追求,才能够令传统媒体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新媒体虽然需要考虑受众,但却可以面向个人制定更加细致的信息内容,通过结合用户画像,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多想要了解的信息,从而优化用户体验。(2)受众选择性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者,还可以结合个人喜好来完成信息检索,这打破了传统媒体中的信息局限性。(3)时效性传统媒体利用报纸、电视进行信息传播时,其时效性远远低于新媒体。如何在保证信息品质的同时提高时效性是媒体工作者永恒不变的课题。(4)信息成本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媒体的成本逐渐下降,无论是数据信息的数量还是价格,新媒体都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5)表现形式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极为丰富,图像、视频、音频等表现形式将会促使信息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够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寻找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

2.4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广电行业在经营发展期间逐渐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高素质媒体人,因此节目质量完全可以得到保障,而在大数据、新媒体的作用下,高质量的节目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另外,广电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经营发展空间,如果依然坚持单一的传统传播方式,其整体竞争力将会逐渐下降,因为新媒体将会不断挤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到传统广电行业的发展。所以,广电行业必须主动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来传播视频与音频,并将自身的节目质量优势发挥出来,进而扩大节目的传播覆盖范围。除此之外,广电节目资源因在传统媒体中内容影响力优先,所以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借助广电行业的技术、人才、媒体运营优势等,通过持续不断地推陈出新,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将会成为带动广电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在广电行业中不断发展大数据、新媒体技术。

3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3.1构建媒体业务平台

在广电行业高速发展阶段中,人们日常了解到的各种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便是广播电视台,数据信息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新媒体技术出现后,新媒体中的数据信息打破了广电行业的信息垄断地位,人们可以自行在网络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时代背景的作用下,广电行业为了谋求更多发展,就需要主动融合新媒体技术,通过构建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来完成媒体内容的有效传播。相较于新媒体中的自媒体人而言,传统广电媒体的内容质量更高,因此通过新媒体渠道精品节目能够有效拓宽传统广电的节目受众。除此之外,很多电视台如今开发出了自己的APP软件,通过这些APP软件还可以让自身的受众用户随时看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城市新闻等资讯[2]。

3.2信息数据收集

在收集信息数据时,广播电视台不仅可以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深入挖掘众多主流媒体中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中设置动态监控工具,以此掌握网络中数据信息的更新情况,进而完成数据信息的快速整合与处理。各大媒体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大多都属于静态文字与图片,还有少部分动态音频与视频,这些数据信息在经过整合处理之后加以润色,便可作为广播电视中的媒体内容,从而满足大量用户对于媒体信息的需求。经过采集、整理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存储的方式融入到本地存储器中进行保存,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

在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速度将会出现大幅提升。在开展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分析工作时,不仅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完成信息地录入与上传,还可以结合数据信息中的关键字、主体内容等要素完成数据信息的二次整理,并过滤掉数据信息中的冗余内容[3]。在数据信息处理完成后,还可以针对数据信息内容完成数据的实时修改、删除、上传,此时数据信息的处理便捷性将会大幅提高。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还可以针对数据信息内容实现数据信息的综合分类,通过统计图表的方式表现出现数据信息中的内容,以此让广电工作人员顺利掌握自己需要了解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而保证数据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规范。

3.4广电数据分析

广播电视台通过结合大数据能够有效实现针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入分析,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后,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数据信息服务,从而带动媒体行业的持续发展。比如,在广电自己的APP平台中,便可以结合不同用户自身的近期浏览记录来了解用户在观看节目时的兴趣取向,然后为用户专门推荐其喜欢的视频节目类别。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关注收藏获取到不同视频信息的更新动态。除此之外,在大数据分析的作用下,广播电视台还能够有效提高广告投放时的精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大数据的作用下,广电行业自身的信息化服务得到了扩张,除了传统广电渠道以外,还额外加入了电商、游戏、医疗等特色增值内容,通过推出对应的电视节目能够完成相关内容的全面推广。另外,广电行业还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强化广播电视台与观众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提高观众群体的节目参与感。因此,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将会为广电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大数据、新媒体技术下广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4.1数据信息的改变

在大数据与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广电行业自身的数据量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根据数据信息种类的不同,数据信息将会自行完成整理和归类。经过广电行业二次整合后的数据信息,其呈现方式将会发生转变,并通过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的方式推送至不同的用户群体中。通常情况下,每一位用户自身的喜好差异非常大,所以在面对不同种类的用户群体时,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在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助下,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4.2监管模式转变

在广电行业中,随机采样的监管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监管方法。但是这种监管模式却更加适合使用在数据信息有限的条件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电行业自身储备的数据信息量将变得越来越多,所以随机采样监管很难保证监管质量,转变监管模式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广电行业在新媒体、云技术等技术的作用下,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设备仪器来完成数据信息的高效采集与整理,进而完成监管模式的转变,优化监管效果[4]。

4.3主动性提高

传统广电媒体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一般而言,在事情发生之后,广播电视台需要安排专人开展查证工作,然后结合事情的既定事实来总结回顾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果。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节目质量,但是时效性却难以得到保障,因为取证、文本整理花费的时间很难确定。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取证工作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因此广电行业在制作节目时,便可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优化节目制作流程,而且,在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下,还可以进一步掌握导致问题发生的危险源头,进而杜绝风险事故的发生。

5结论

总而言之,广电行业与大数据、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为大数据、新媒体的优势极为明显,无论是受众渠道还是传播速度都远远强于传统媒体。相信随着更多人了解到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广电行业的发展将会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查亚东,叶宇凡,赵嘉姝,等.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促进广电媒体技术运维治理的现代化[J].广播电视信息,2020,27(12):50-54.

[2]许小春.广电大数据在融媒时代的现状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3):28-29.

[3]尹菲,王硕慜,路璐.大数据背景下广电网络报表系统灵活统计分析的探索[J].广播电视网络,2020,27(10):31-33.

广电媒体范文篇6

培训应注重与本广电媒体的现实问题和目标相结合

媒体培训必须提高其计划性和前瞻性,既要立足现实,以服务于本单位当前短期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又要着眼长远,为本单位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早谋划,积蓄软实力。培训教育应与广电媒体每一个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发挥更大的作用。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培训工作力求贴近本单位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凸显特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媒体管理研修班期间,新闻频道领导班子在听了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教授关于《媒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未来空间》的讲课之后,觉得很受启发。第二天,新闻频道班子与蔡教授座谈,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问题向蔡教授请教,并就聘请蔡教授为某产业发展项目达成初步意向。两年以来,多位部门负责人通过培训这个平台,与前来讲课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建立联系,得到了专家的指导和智力支持。常有部门负责人找到人力资源部,要求刻录讲课录像,拷贝讲义和课件,他们表示部门内部还要学习,大家一起来更新知识储备和发展观念。

培训工作应建立系统的工作机制

广电媒体范文篇7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基点

1.融合媒体内容。“内容为王”是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信条,要尽快改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只是简单相加的局面,大力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比于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在内容资源上更具有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有效加强融媒体内容,在多个不同的媒介载体上进行传播,让传播效率大幅度提升。以中央电视台节目《生活圈》为例,这个节目利用了新媒体技术平台,以“小圈”这个虚拟人物牵头,在平台上建立“生活圈圈友群”。参与到这个圈友群的人可以和“小圈”在热门话题上进行互动交流,具有高传播价值的内容、新鲜有趣的内容都会被挑选出来。这是在内容上融合的典型案例,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有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获得了更好的收视体验。2.融合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技术是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全媒体采编平台都使用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数据库等,为内容资源整合和节目质量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加稳定高效的融合媒体传播技术如4G传输技术、流媒体传播技术、移动平台等,对信息传播的稳定性和高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从技术上支持了不同渠道媒体的融合传播。节目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节目传递信息所呈现的质感,也采用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H5等技术。新媒体在进行节目采编播时普遍使用了新技术,传播矩阵由此形成。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新闻客户端、手机报、微博账号、移动电视等,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对于即将投入使用的新技术,一定要严格把关,给节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3.融合媒体领域的人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人才是关键因素,媒体融合必然增加对于全媒人才的需求。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全媒人才必须放在重要位置,尽快推进全媒人才工作团队的形成。目前的人才状况难以满足融合发展工作的需求,不少媒体都做出了适应性的调整,一方面积极促进传统媒体人才和新媒体人才的交流,促进现有媒体工作人员融合转型;另一方面探索人才激励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用人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鼓励有基础的工作人员向全媒人才转型。

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重点

1.加强推进全媒体内容。在融媒体背景下,广电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必须坚持正面宣传。要把满足受众需求作为目标,强化内容创作,移动客户端、微信、电视等不同的传播载体,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内容的审核,这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2.运用新媒体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主要的信息入口已被移动应用和社交媒体占据,自媒体公众号、聚合类平台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来源。加强对移动媒体的监管监测,是新媒体技术工作的重点。互联网技术普及,使用新闻移动端获取信息的用户增加,在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移动化大趋势必定会引导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媒体要实时关注移动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时掌握最前沿的移动技术,大力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3.培养全媒体人才。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全媒体人才。深度内容融合和全面的技术融合,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需要综合素质更高、专业知识技能更强的媒体技术人员。在培养全媒体人才方面,可以尝试改革创新运行管理层和组织机构,对传统电视、广播等部门加以融合,全面了解不同部门业务内容上的异同,以这些共同点作为基础,推动不同部门的深度融合。通过交流、培训等方法,激励工作人员学习转型,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全媒体内容队伍。

对媒体融合不仅是系统任务,而且是战略任务,现阶段已经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在现有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基础上加以创新,对全媒体内容和新媒体技术的监测力度要加强,制定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赵航,李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的基点与重点[J].广播电视信息,2017(06).

广电媒体范文篇8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步影响到每一个领域的发展,特备是传统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吸取新媒体的精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特点越为突出。

(1)广播电视的播出频率增高、频道增多、时间增长。当前,广播电视频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用,电视播出频道急剧增多,原来的电视频道只有两到三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四十个,有的国外的电视频道多达一百以上。在广播电视中,每一天的节目播出时间也增加了好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个别台24小时滚动播出,不仅能够让人们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而且满足了不同时间段休息的人的收看欲望。

(2)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随着播出频率和频道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单频道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如今,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新式的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的视音频切换矩阵规模庞大,周边设备功能齐全,为广播电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传输系统容量增加、传输手段多种多样。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与传输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卫星传输、光缆传输、数字压缩等新的手段相继出现,这些新兴的手段不仅有力解决了传统的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积小的缺陷,而且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提供了有力地条件,促进了多通道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发展。

(4)发射系统逐步固体化。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的影响,我国这些发射系统以前都具有相当多的缺点:设备庞大、功耗较大、效率低、设备老化、改造周期比较长、维护起来非常困难等。因此,发射系统是一个广播电视维护岗位,这个岗位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工作强度较大,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大的故障,是众多播出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5)系统数字化、多功能化。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由数字方式取代模拟方式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过渡到DAB,电视过渡到DVB、HDTV。而目前正是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里,不论是播控系统、传输系统还是发射系统都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系统的设备也必须逐步地进行更换或者改造。当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压缩技术和信道附加信息传输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传输通道的传输容量不断增大,传输的内容日益增多。多声道传输技术和图文电视技术,以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等也相继发展起来,使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全,质量越来越高。

(6)系统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当今世界是一个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技术遍布各行各业,每一个领域。广播电视领域传统模拟硬件,早已被计算机技术淘汰掉了。如今,计算机已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领域,传统广播播出模式,也已经被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自动播出系统所取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迅速,长年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努力适应这样的发展形势。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以往的“知识分子”一不留心,稍有疏忽便有可能变成信息时代的“新文盲”。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策略

在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要想适应时展的潮流,不被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所淘汰,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来抵御新媒体的冲击,在信息时代的前景下健康、有目的的发展。

(1)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要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广播电视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首先要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国家的政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广播电视的宏观政策不是唯一的,不仅在宣传事业上给予支持,而且还扶持产业的经营发展,另外还有的是与媒体资源整合利用优势相匹配的政策。电视台担着艰巨的任务,既要给当地政府作宣传,又要保证企业自身的收支问题,首先要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在正确方向的指导下进行电视台本身的经营问题,且不能只顾一头,电视台频道的资源上要适当地放开一些,最好能够集聚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资源,当然总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尤其是宣传和广告方面。在城市台利用频道扩展业务的事情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2)加强内部管理。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口头形式,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各种设备要配备齐全。要将宣传管理、人事管理等付诸实践,当然节目开发管理和媒体资产管理等也不能忽视。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要使用管理这把“令箭”,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扩展业务,促进产业的发展。在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要重视广告的作用,不能一味地在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勇于抛弃传统的陈腐的观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同时重视,切不可忽视了新兴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在网络电视、楼宇电视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完成广电产业体系,促进广播电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3)大胆改革创新。广播电视一直都存在着机制不灵活、管理不善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大胆研究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同时广播电视还要大力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功能,坚持靠新闻和影视节目立台,加强广告,增加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的上映频率。当然,广播电视还需要更新观念,增强危机意识。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大量培养人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资。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要想持续有效的发展,还必须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薪酬体系,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引入市场薪酬体系。当然,广播电视相关部门还可以推行绩效制度等新型的企业制度和分配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站稳脚跟,广播电视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努力把握各种发展机遇,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应对各个方面的挑战,不断改革创新。

广电媒体范文篇9

1.选题的依据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关注和重视文化产业体制改革问题。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连续研究了类似问题。中央这样关注和重视传媒产业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是加强领导的最充分体现,是对中国传媒事业发展最鼎力的支持。

南宁的广电总局的体制改革也在这个大的范围内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在改革进程中也遇到了些问题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变则通,通则久。”在努力“变”的过程中,及时的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极为重要的。如今,集团化改革、数字电视、频道制改革、扁平化管理等等新想法、新举措不断出现,如果不能了解自身,很容易就陷入盲从跟风的陷阱里。因此,本文希望能在众多的改革思路面前冷静分析南宁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清醒的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

2.参考文献

1.陈亚军.地方广电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5):80-82

2.方轶.地方广电产业发展智略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10-15

3.常虹.河南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2006(5)

4.刘斌著:《中国广播产业制度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5.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周鸿铎.广播电视经济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7.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中信出版社,2002

8.黄勇著:《广播影视发展改革宏观思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9.喻国明著,《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二所选论题在当前学术界研究状况

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文件。由此,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开始了“以省为单位组建广播电视集团”的产业化改革。当人们把主要的目光都放在中广、上海文广这样的大集团身上的时候,省会城市广电及地市级广电也正在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广电,相对于省级、部级广电来说,实力较弱,受到的限制更多,它们在有限的地域内播出,要面对省级、部级广电的竞争,无论从资金上,还是资源上都处于劣势。在市场逐步放开的过程中,境外实力雄厚的媒介集团正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国内市场中来,虽然还只是“一丝小风”,但因为有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广电媒介的体制监管、政策建设、价值理念和技术形态正在经历着最激烈的历史性转型,一个朝向适度的市场经济和公共传媒的改革正在进行。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我国广电行业产业化的整体研究著作相当多,但是针对地方广电产业发展的论文、著作却比较少。

这方面的论文有黄升民、任鹏雁主编的《中国区域性广电媒介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透视淄博广电现象》,张鲁闽、陈桂林主编的《集团化:城市电视新闻的对策》。

方轶的硕士论文《地方广电产业发展之路初探——以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为例》中结合个案分析,从当前地方广电业的业内与业外环境入手分析广电体制改革的现状,并结合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这个实际的例子,给地方广电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提出现在现阶段实力还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的地方广电,提出在某些方面可以采用的策略。

郑州大学的硕士论文《河南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新研究》结合河南广播电视业的实际,从宏观的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管理体制等问题,并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对广播电视的内容、经营如何创新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中国农业大学的王莉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视产业化研究——以湖南广电产业化历程为例》中,通过对湖南广电产业化这个个案进行分析,选择小的切入面,结合电视产业经营实例和当前面临的现状,得出我国电视产业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对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势做出科学预测。最后,她基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结合国情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在思维和管理模式、生产和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发展策略。

在研究地方广电体制改革方面的论著比较少,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选题理由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也是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的30年。1983年,中央37号文件发出以后,全国掀起了“四级办广播电视”高潮,地方市(地)、县(市、区)级电视媒体应运而生。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已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规模运营的广播电视台或总台,已经组建了的也要按要求进行拆分。这就为地市级广电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中国的媒体改革的确已经走得相当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是存在于媒体产业中的体制性、制度性与结构性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这些因素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媒体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从目前各地方电视媒体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体制机制上仍然暴露出若干不足和问题,有的已形成制约广电新闻宣传质量的提升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二地方广电传媒的体制改革之路由于经费、人才等因素更显困难,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地方广电媒体的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南宁广电媒体的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存在的文艺,作一些粗浅思考。

四论文结构、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

1.论文结构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方广电媒体改革的现状

1.地方广电媒体的基本情况

2.地方广电媒体现状之喜

1.2.1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己成为共识,并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进行尝试

1.2.2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以人才为本,实行企业化管理

1.2.3舆论宣传和节目生产上以受众为本,力求形式多样

3.地方广电媒体现状之忧

1.3.1节目制作能力不足,频道整体策划能力有限

1.3.2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意识不足

1.3.3高素质人才缺乏,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南宁广播体制改革的启示

1.南宁广电体制发展现状

3.1.1南宁广电的经营现状

3.1.2南宁广电的管理现状

2.南宁广播体制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健全地方广电媒体进一步创新改革的构想

地方广电顺应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趋势,实行产业化发展己成必然。各地方广电有充分认识自身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地方广播电视总体上来说,受到地域的限制,覆盖面有限;受到政策的限制,施展空间有限;受自身实力的限制,各方面竞争力也有限。但地方广电也占据了“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对受众的亲和力方面是中央、省级广电无法达到的。

1.建立长效的学习、培训、用人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

2.坚持以岗定酬,以件计薪,薪随岗变,建立岗位薪酬机制

3.建立健全职能管理部门的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机制,强化为节目生产和创收一线服务

4.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5.跨地区联合购买制作节目与低成本自制节目相结合

6.必须进一步创新地市广电机制改革,确保转换既“换汤”又“换药”

第五章结语

地方广电面对这么多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只有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六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致谢

基本观点

中国地方广电,包括省会城市广电和地级市广电,相对于省级、部级广电来说,实力较弱,受到的限制更多,它们在有限的地域内播出,要面对省级、部级广电的竞争,无论从资金上,还是资源上都处于劣势。面对这么多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地方广电只有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南宁广电集团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自身得到很大的发展,其改革经验可以给其他地方广电以启示。笔者通过对南宁广电集团现状和地方广电整体现状的客观分析,发现地方广电集团的个性特点和问题。

广电媒体范文篇10

关键词: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后指导思想上的重大选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持、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广电媒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文化精神产品的聚集地和辐射源,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

一、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广电媒体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元素的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的传播优势传递信息、传达政令、普及社会教育、提供社会服务、丰富文化娱乐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推动广电媒体宣传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和“三贴近”的方针,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永续发展,保持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实现广电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为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电媒体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面临着四大现实困境:

首先,旺盛的信息需求和媒介产品匮乏的冲突。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增添着色彩。然而目前中国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普遍存在着节目缺乏,播出质量不高的问题,内容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性、多选择性的需求。

其次,混合型身份束缚市场潜能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广电媒体展现的是事业、产业的双重身份,走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样运行的初衷是,既保证舆论宣传,又可经营创收,广电媒介财政拨款、企业化经营两头得利。但事实证明,广电媒体的双重身份,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造成多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市场左右为难、畏首畏尾。导致广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活力不够、效益不好。

第三,其他媒体的兴起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手机的普及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在不断融合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挤压广播电视的阵地。《中国电视台管理创新与品牌建设分析报告(2005~2006)》调查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每周看电视不过10h,但每天在网上则高达3~5h,他们获取新闻和资讯的主要渠道是门户网站或专业网站。

第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中国的广电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现象,特别是由于中国广电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导致广电业的高素质人才更为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广电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四大系统的全面良性发展。这四大系统的任何一个发展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广电媒体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实现广电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广电宣传、广电管理、广电经营、广电技术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

宣传始终是广播电视工作的中心任务。节目质量是宣传效果的生命。宣传导向正确、宣传节目创新是广播电视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牢固树立“喉舌意识”、“导向意识”的基础上,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手段上不断创新,在宣传的理念、思路、方法、措施方面与时俱进,全面强化各类节目特别是新闻、时政节目的宣传效果,以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电节目增加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高引导水平,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具体要抓好3个创新。

首先,新闻理念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不更新,就不会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自觉、创新的行动。要始终把转变观念贯穿于宣传创新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探索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理念认识新的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解决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宣传创新。要以新的新闻价值观念、新的新闻报道题材、新的新闻形式,使新闻既要有重要性、指导性,又要有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

其次,新闻策划创新是广电宣传创新的重要课题。新闻策划是宣传的前瞻,宣传没有前瞻性,就谈不上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宣传效果。新闻策划创新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观众,广电宣传创新需要好的新闻策划。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