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9:48:35

广电工程论文

广电工程论文篇1

1.1严格审核覆盖工程的覆盖质量

我国的广电总局曾下发过《无线覆盖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的要求性文件,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偏远的县城都要严格遵守此文件提出的技术性要求,在县级地区实施广播电视的覆盖工程一定要实现全方位监管,每一环节都需要配有专人进行监督,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当覆盖工程全部结束后,要派遣专业团队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验收,因为只有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覆盖才能真正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高效的质量监管与验收就是保证覆盖工程顺利完工的基础所在。除此之外,在覆盖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广电集团要尽可能的接受各市、各县、各区提出的技术性要求,并且发挥出自身的技术和优势,为周边地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部分地区在技术等硬性指标上较差的时候,需要其他地区要给予其技术支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尽可能的做到互帮互助、协调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覆盖率,让经济落后的县级地区也能够享受广播电视带来的服务与享受。

1.2加强覆盖工程开展时的组织保障力度

工程的开展需要有高强度的组织领导作为支撑,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实施的顺利性,需要切实地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让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工程开展的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作为组员,保证工程开展的有效实施。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宣传工作,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向广大的民众宣传广播电视覆盖的重要性与优势性,动员广大群众能够参与到整个工程中来,从而获得百姓的支持。除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之外,还要进行舆论的引导,让社会各界以及其他地区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惠民性,从而全方位的获得支持与帮助。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起质量监督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在覆盖工程的具体实施中,县级地区不需要建立起工程监督机制,成立监督小组,在工程实施中对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防止一些参与单位消极怠工,从而消除一些不利影响。另外,有关部门要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最好建立起权责分明制,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将工程开展的实际进度以及实际质量同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挂钩,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各个单位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工程开展中来。同时,各地区的财务监管部门以及国家广电总局要依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勘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预算,财务部门必须严抓财务关口,控制财务的实际支出,防止成本过高以及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等。而且,要切实加强工程实施时的施工管理,让覆盖工程既能为百姓带去真正的福利,又能在经济发展上提供助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实施意义。上述提及的两部分是工程实施管理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加强资金链条的管理,严抓技术培训关。实施单位要依照经费开支的预算制度,对资金的实际使用进行严格把控,实现资金的合理性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工程的覆盖实施工程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技术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是县级地区的工程实施者,针对他们的培训要更细致、更系统,让他们能在彻底掌握覆盖工程的技术性原理以及基本安装、基本维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拓展,逐渐熟练发射、接受、调试等工作,并且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原则,对工作人员展开模拟训练,增强实战经验。这一点对于县级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与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保障工程安全、稳定的前提所在。

1.3提高资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广播电视的覆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个县级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覆盖实施。例如:在一些人烟稀少,且住户分散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需要采用的是无线发射技术,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领域。但是,在一些人口较多,并且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需要通过建设小型有线网络的技术方式进而提高覆盖工程的实际质量,这种技术的优势还不仅仅只在这一点,它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节目的实际容量。小型有线网络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性价比极高。它的实际价格完全能够让广大的农村用户所接受。总体来讲,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就是以技术作为基础,以人力作为开展动力的一项综合性惠民工程,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投资,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县级地区的实际覆盖率。以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有一个前提所在,那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要在成本合理控制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投入,既要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又要保证资金的充足与富余,让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同时,要以建立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作为目标,对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将县级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指标之一来完成,真正实现广播电视的普及化、全面化。

2结束语

广电工程论文篇2

本文根据汉佳公司的浙江嘉兴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利用GIS技术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期望实现网络规划和设计标准化以及网络资源的动态化管理。

1.1管理对象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房数据。主要包含设备信息和基础信息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入网设备、机架等数据设备,而后者以机房编号等为主。

②空间资源数据。包含区域信息,机房信息等。

③线路设备。主要包括光缆和电缆等设备。

④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分线盒、光交接箱等。

⑤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数据,主要是指项目名称等。

⑥其他信息,比如逻辑资源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开发。

1.2开发平台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属于大型系统,因此改造之前要对开发平台进行选择,主要包括对开发语言、GIS平台以及数据库开发平台的选择。当前应用的GIS开发平台有多种,比如在项目的开发中,可以选择超图公司运用成熟的Suoermap平台。

1.3设计流程

GIS设计。SuperMap组件式GIS以标准的Ac-tiveX组件的方式,嵌入流行的可视化高级开发语言环境中进行开发,可以在多种开发工具中进行面向对象和可视化编程的设计,本文结合工程项目设计实际,充分结合了各种第三方ActiveX组件,对GIS功能进行无限扩展。功能设计。广播电视网络的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较广,该步就应该结合实际,对这些功能进行组织并进行系统扩展,最好的措施是根据网络资源的结构特点,采取以工程为主线的数据更新机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层组织,可以绘制出系统功能的分层图。数据结构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可以对数据结构进行细化和设计,比如可以把网络资源管理的对象信息分为项目信息、资源信息等。系统实现。做好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后,便可以进行系统实现,这是整个项目的主要过程。该项目中很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地理信息成分,在这一步中就要结合局域网、工作站、服务器以及基础地图、文档等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以保障系统的实现。本文通过以上流程对嘉兴光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图1展示了该系统对管杆工程设备的管理,比如数量统计等。再如还可以对选择的区域进行统计,首先在地图工具栏-点击f(x)统计下拉菜单,选择区域统计,之后会出现小手指的图标。左键点击一下,出现确认对话框,确定后弹出选择窗口,将所需要统计的设备勾上。再次点击确定,就出现统计后的界面。

2结束语

广电工程论文篇3

一、宣传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广播电视宣传始终把深入宣传十七大精神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宣传重点来抓,长期开设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题、专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及时组织报道全县各地、各行各业在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要思想活动中的典型和事例,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得到及时、全面、深入的宣传和贯彻。

(二)突出宣传重点,做好“两会”报道。今年的“两会”宣传,广播电视遵循“依程、合法、准确、及时”的原则,对“两会”的各项议程进行全面的报道,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六项重点工作的宣传思路,以《***新闻》作为广播电视主阵地,开设了“两会专题新闻”专栏,重点对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培强做大重点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等今年重点抓好的十项工作进行深入宣传报道。

(三)切实加大经济工作宣传力度,为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是围绕县委、政府工作重点,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加大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宣传报道力度,认真做好***世界恐龙谷前期工程建设的跟踪报道及开园仪式氛围营造和宣传,在电视上制作播出了《走进恐龙谷》等专栏,与云南电视台七彩公交频道联合滚动播出恐龙谷广告,制作刻录了恐龙谷建设专题光盘一套送给全州十县市,为恐龙谷开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做好春耕生产的宣传报道工作,注重对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宣传,及时报道各乡镇(部门)春耕生产进度、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三是加大了对“三农”问题、“三化”建设、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对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培养和发展六大重点产业,建设产业支撑;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抓好项目实施,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招商引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等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宣传,通过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不断创新、精办栏目,打造广播电视强县宣传格局

1、电视方面:***电视台开办《***新闻》栏目以来,狠抓规范化播出,对《***新闻》进行扩版,使电视新闻节目由原来每周三组增加至每周五组,节目播出时间由原来的每天5小时延长至11小时,《谈话》栏目现已播至第62期,在***电视台创办《法在身边》栏目,在《***新闻》中每周一增设了《一周警情》栏目,在每月第一周播报***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注册开通了***县广电局网站,观众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点播收看***新闻,这些栏目的推出,博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年1至10月,***电视台共播出新闻200组×××条、《法在身边》10期、《谈话》10期、《一周警情》40期;1至10月份上传州电视台播出新闻×××条。

2、广播方面:***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不断创新栏目设置,提升自办节目质量,使广播节目影响率、收听率、上稿率明显提高,把***人民广播电台中波927千赫开播时间由原来每天播出4小时延长至现在的14小时,并利用有线电视网下传了×××套调频广播节目,节目覆盖率不断扩大。电台自办节目在主创、主打好《***新闻》的同时,在《龙城时空》栏目囊括了***的人文、地理、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内容,以此为平台,开办了《组织园地》、《廉政纵横》、《学习节目》、《科技长廊》、《文学欣赏》等×××个常设栏目,展示了我县政治、经济、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的亮点,深受群众喜爱。**年1至10月,***人民广播电台共播出新闻160组×××条,《龙城时空》栏目共播出161组×××条;1至10月份在州电台播出新闻×××条。

(五)认真做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宣传工作。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局在认真组织好本单位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同时,还又肩负着为全县大讨论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重大责任。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一是成立新闻报道小组,及时全程报道大讨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活动的安排部署情况。二是根据各阶段活动的特点,深入各部门和单位,及时报道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三是开设解放思想大讨论专栏,对有关领导、部门和乡镇领导、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专访。四是配合督查部门,深入各部门、各单位,检查大讨论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报道。

(六)***县广电局认真落实县人民政府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会议精神,积极做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的宣传报道工作。一是在攀枝花“××”地震后,接县政府办通知,我局编辑、记者及时全部赶到办公室待命,派出记者随县领导到高峰采访报道,并将灾情新闻及时回传州电视台播出。二是抽调骨干记者于8月31日奔赴永仁地震灾区参加采访报道。三是按《***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及相关会议精神的要求,及时主动,准确把握,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四是加大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县电台《科技长廊》栏目中开辟了两组防震减灾常识宣传;录制了**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堂课》在***电视台连续播出,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七)加大对重大节庆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为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世界恐龙之乡的神奇魅力,今年,***广电局在楚雄州电台和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将恐龙文化节开幕式及全国女子沙滩排球精英赛首场在州电视台及***电视台直播,同时,***人民广播电台、楚雄彝族自治州广播电台首次现场直播恐龙节开幕式活动,全州广大观众和听众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直播及时收听收看到第十届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活动盛况。

在楚雄州广播电台技术和人力的支持下,***县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州地方县级广播电台中,首次实现了重大活动现场直播,在广电大楼设置中心演播室,及时的向全州听众传送**年第十届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活动盛况。听众可以通过中波927千赫频率的***人民广播电台收听开幕式活动。与此同时,楚雄州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通过中波××7千赫和调频××3兆赫,同步向全州听众播报今年第十

届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活动盛况。

(八)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宣传报道工作。**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我县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强降雨过程,致使×××个乡(镇)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县广播电视事业局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局长刘新平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冯晴同志任副组长,电台、电视台编辑、局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在接到群众打来新闻热线后,及时派出三组记者赶赴妥安、罗川以及县城周围对受灾情况进行采访报道,三组记者共采录了100分钟左右的受灾录像;及时组织人员编辑制作了6分50秒的灾情汇报专题片上报州人民政府,并刻录成×××套光碟送相关部门;之后,安排两组记者跟随农业部门到受灾乡镇对农作物补种改种进行采访报道;***电视台在《***新闻》中加大对灾情的宣传报道力度,并及时将灾情新闻上传州电视台。

在此次灾情宣传报道中,***县广电局反应迅速,及时派出记者到现场采访报,准确记录第一手的灾影像资料,为上级组织防汛抗灾提供参考。

(九)节目(作品)创优取得新成果。**年4月,在刚结束的全州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楚雄州**年度广播电视政府奖评选结果揭晓,***县广播电视事业局选送的×××件参评作品共有×××件分别荣获**年度楚雄广播电视政府奖的

一、

二、三等奖。这×××件作品分别是:《招商引资促发展》获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法在身边》获电视社教类一等奖;《投资30亿元的钛项目在我县动工》获广播新闻一等奖;电视播音《***新闻》获电视播音与主持类三等奖;广播播音《***新闻》获广播播音作品三等奖;《爱心献给小朋友》获广播播音与主持类二等奖;《我县烟叶标准化生产分值位居全国榜首》获广播新闻三等奖;《龙城时空.文艺欣赏》获广播文艺类三等奖;电视mtv《拥抱未来》获电视文艺类三等奖;《转星工作之我见》获论文二等奖。

这些获奖作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重点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以正面引导,团结鼓劲为主,积极宣传我县构建和谐***的伟大实践活动;宣传突出重点,打造亮点,集中宣传我县的丰富资源,潜在优势,特色产业和人文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制作精良,题材重大,具有可听性和可看性,节目感染力强,令人耳目一新。

二、事业建设工作

(一)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我县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在省、州广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工程于**年1月7日开工,先后投资了×××多万元(其中×××万元为**财政下拨专款,其余为省局项目组招投标发下来的设备),整个工程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省局工程项目组制定的实施方案操作,经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努力,工程到**年6月15日止已全面竣工投入试营运,所收转发射的一套调频广播(fm××9mhz中国之声)、两套电视节目(6ch**一套,16ch**七套)伴音悦耳、图像清晰,设备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技术参数要求。增加了县城区公共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面,进一步改善了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

(二)“村村通”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已建“村村通”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多方努力争取到广通镇新民村委会×××个×××户以下自然村的中频分配网建

设,整个工程于10月初开工,至11月5日工程已全部完工,使×××户边远贫困地区的村民收看到多套高清晰的电视节目。

三、加强管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一)深入贯彻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安全播出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开展我县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一是宣传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严禁通过广电有线网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通知》,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合法用户进行了检查,要求节目来源必须来自**统一的监管平台,巩固我县转星调整工作的成果,确保50年州庆和奥运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二是强化对卫星地面接收站各方面、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主动与610办、公安、安全、工商等部门积极联系、紧密配合,不定期突击检查市场销售,重点打击非法安装销售“小耳朵”,确保了我县广播电视的传输安全。

(二)贯彻落实《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实施广告管理工作的规定,认真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落实情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突出的是广告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进,屏幕上杜绝了有关性病及内容不健康的广告,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体制不顺,特别是广电局与网络公司的关系没有理顺;

(二)广播电视节目改版、扩版以后,人手明显不够;

(三)网络公司上划以后,经费紧张,设备不足;

(四)由于缺少人员和资金,专题片的创作没有保障,广播电视精品力作还不太多,特别是省级以上获奖的作品较少。

五、二〇〇九年工作计划:

一是改进宣传、提高质量、打造广电强势媒体。根本途径是坚持“三贴近”原则,核心竞争力是在宣传思想上,在宣传艺术上,在宣传管理体制机制上,在宣传技术硬件条件上,在宣传人才上保持***广电媒体在县级的先进性。

二是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解放发展广电的生产力。要准确掌握**精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要紧紧把握改革重点,着力解决影响改革的障碍和难题。

广电工程论文篇4

一、围绕中心,新闻宣传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广播电视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推进宣传工作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提高了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全年播出广播和电视新闻9200余条,1200余条被中央、省、*台等上级台采用播出。

(一)主题宣传氛围浓厚

认真宣传我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打造“三个*”、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开设“办实事、促和谐”、“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进新农村”、“百日攻坚”、“喜迎十七大”、“高举旗帜创新跨越”等20多个专栏,通过大量先进典型和事件,进行强势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配合“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广播中心推出了《阳光行动·局长在线》热线节目,22个部门“一把手”走进直播室,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直接与市民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电视中心开辟专栏,围绕主题,共编发了100多条新闻,及时报道各部门开展作风建设,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力做好党的十七大宣传报道,广播、电视中心精心制定方案,集中报道全市喜迎十七大和各地、各单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项活动,同时,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做好全市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报道,形成成就展示、典型宣传、动态报道交相呼应的宣传态势,使整个宣传既出氛围、又入人心。围绕庆祝撤县建市20周年,广播、电视分别推出了《前进中的*》和《辉煌20年》栏目,播出40期系列报道,全面反映了*建市20年来取得的成就。在配合旧城改造、废旧塑料行业整治等热点难点工作中,不失时机地推出新闻专栏,做好舆论引导,如电视中心推出了三大系列报道“走近旧城区”、“旧城改造大家谈”和“让瑞城靓起来”,反映我市旧城改造在改造与保护、建设与管理中前进,古老的瑞城在旧城改造中展现出的靓丽新姿。

(二)新闻外宣再创佳绩

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外宣机制,拓宽协作渠道,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努力提高*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新闻外宣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20*年,电视新闻《*民企:“快餐党课”宣传十七大精神员工学习热情高》、《*:外来务工人员悄然掀起“反向探亲”潮》、《清明祭扫移风易俗有新招干花树苗换走香烛鞭炮》、《*:血站年前备年货市民踊跃献热血》等35条在中央台播出,其中有7条上了《新闻联播》,在浙江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287条,在*电视台播出300多条,电视新闻外宣再次获全省县级台第一名,实现了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协作特等奖“五连冠”的目标。广播新闻《*农村遍布连锁超市和放心店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齐年货》等338条在浙江台播出,在*台播出259条,广播新闻外宣获全省二等奖。

(三)栏目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实施精品战略,创新节目形态,狠抓节目创优,建设品牌栏目。广播、电视栏目进行了全新的包装,设计了具有现代气息的频率频道视觉识别系统,电视启用了新台标,制作了频道形象片,广播制作了台歌。电视关注民生,积极筹办民生新闻栏目和《*文艺》栏目,推出了《吾乡吾土》致富版、热线版和方言版,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收视率。广播充分利用新闻热线和《910服务台》栏目,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关注百姓生活。电视栏目《吾乡吾土》获得20*年全国对农节目评比栏目类三等奖和全省对农宣传优秀栏目奖,《云江警视》被评为全省品牌建设优秀栏目。广播对农节目《“三位一体”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获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为*市广播新闻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广播栏目《彩色童心》选送的《说说小学生博客》获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电视专题片《陈岙村》获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优秀电视专题片展播专项奖一等奖,纪录片《聋儿妈妈》获第十届中国电视外宣彩桥奖一等奖。同时,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制度,聘请10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首批监听监看员,及时了解当前节目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如何办好广播电视的意见和建议,为打造品牌频率频道夯实了基础。

二、加大投入,广电事业建设全面推进

一年来,广播电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实施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建设,全年安排建设资金2000万元,加大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力度,推进广播电视主干管网建设,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升级,广播电视网络维护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总收入8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1%,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426户,广播电视有效覆盖进一步扩大。

(一)“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立了“村村通”领导小组,落实了建设专项资金,在“村村通”工程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广电工程技术人员团结协作,克难攻坚,加强施工力量,严格标准要求,规范程序操作,确保“村村通”的专杆专线架设和入网入户任务完成。全年完成了60个行政村和1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有线电视的建设任务,共架设光缆4*杆公里,电缆近120公里。“村村通”工程的完成,使我市西部偏远山区和海岛部分未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及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大大丰富了山区和海岛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推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村村响”工程初见成效

根据农村干部群众的要求,我台将西部山区广播“村村响”工程列入2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办好这一实事项目,我台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多次到有关乡镇和市级部门进行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并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明确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乡镇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使高楼、湖岭两片区15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村村响”,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

(三)各项建设项目全面展开

为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运行质量,我台加大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力度,开展了网络双向改造的试点,并进一步完善了网改的技术方案。针对广电事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争取各方支持,落实有效措施,着力破解难题,解决了工业园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广电网络管道地埋、“村村通”建设资金、广播发射天线迁移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有线电视配套费工程项目多、安装慢、用户反映强烈的情况,及时进行协调和督查,制订出台工程建设流程及时限的规定,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使工程加快进度,顺利开展。精心设计、施工,全年完成飞云工业区、北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二期、塘下中兴南路等十余项有线电视地埋管道工程建设,总长62.312孔公里。

(四)安全播出保障有力

认真落实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加强技术维护管理和设备运行监测工作。联合政法委、610办公室、公安局、文广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安全播出联合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值班、报告制度。全年组织实施“重要播出”时段值班52天,巡修省、市、县三级重要线路,抢修、移迁、改线40多处,强化乡镇二级光缆网维护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对广播电视网络的干扰破坏,保障了“春节”、“两会”、“七一”、“国庆”、党的十七大等重大活动和节庆期间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实现了“零事故”、“零停播”。20*年,我台被评为*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先进单位,台网络中心播出部获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先进集体奖。

三、以人为本,行风和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加强台领导班子建设,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台党委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以业务学习推动工作。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相关主题,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全年组织理论学习14次。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台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全台上下形成了学理论、强素质、树形象、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强内部管理和职工培训考核。深化内部改革,推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完善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各单位新闻宣传、安全工作、技术维护、行风建设及党建群团等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考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考核。继续抓好职工学历培训,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举办的广播电视工程大专函授班圆满完成,63名大专函授班学员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政务阳光操作。认真执行公务接待实名制和接待费公示制度,严格控制接待开支。加强对台属三产公司和各中心、中心站的财务监管和内部审计。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和程序,全年开展器材采购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招投标11项(次),其中大宗的有电缆、钢绞线、“双向网”改造设计等,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广电工程论文篇5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黄淮学院结合自己的办学定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特点,基本构建了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以下结合黄淮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和课程论文3个环节。开设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1.课内实训

课内实训即以案例教学、项目模拟等方式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点,其内容应包括摄影摄像基础技能训练、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训练、非线性编辑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技能训练、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技能训练、播音与主持技能训练、广播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纪录片制作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分配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训的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实训要由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或具有地方媒体实战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指导教师,以便帮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后,结合具体课程进行的开放性创作实践,往往以作品形式呈现,主要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例如,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作实践,可由业界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深入社会进行新闻采访,再通过稿件编写等对采访素材的后期加工训练,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流程;对于电视编辑创作实践,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先确定选题,再进行专题创作,从而使学生熟悉电视编辑制作的环节,提高摄像水平,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一定的电视作品创作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实践,重点应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栏目与节目策划、脚本编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可在业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策划广播电视栏目并写出脚本,进而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节目创作,在节目制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节目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综合创作能力;对于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电视广告创作实践,重点应在以前各项训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纪录片及电视广告创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纪录片创作和电视广告制作的综合能力。

3.课程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论文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课内实训和课程实践的效果,并为大四时撰写毕业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毕业)综合训练和毕业实习。实习实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到地方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听取业界人士的实践工作讲座;二是邀请知名教授和业界专家做专业认知报告及咨询指导等。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增强对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了解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感受业界专家的专业精神,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提高专业认知实习的效果,应要求学生及时撰写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指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摄录、编辑制作等工作,从而了解行业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加深专业认知,建立初步的职业观,明确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并明确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专业(毕业)综合训练

专业(毕业)综合训练一般在第四学年进行,是对前三年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综合检验。开展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让学生深入省内外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实岗锻炼,并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有效地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三)课外社会实践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等。寒暑假社会实践,即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回报社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专业赛事。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战模拟演练机会,深受高校、业界与学生欢迎。开展学科专业竞赛,关键在于赛事的举办目的与组织运作方式。第一,学科专业赛事应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DV大赛应与剧本创作、摄影摄像艺术、导演基础、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影视策划、创意、剧本撰写、导演、拍摄、剪辑等方面的能力;广告大赛应与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广告制作等课程教学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第二,应建立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并安排充裕的指导时间。第三,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细则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2)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在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中,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并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例如,黄淮学院非常影视社、主持人协会、方舟文学社、青竹话剧社、吟诵协会等专业社团的学生,通过参与入驻该校创新创业园的驻马店电视台文艺中心、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手机报的栏目运作与节目制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3)实题项目运作,即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作,实题实做。在实题项目运作中,应根据需要组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应尽量包含不同年级的学生。(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做到:突出应用,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实题实做,杜绝抄袭和假大空现象,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研精神。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围绕专业建设的要求,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具体讲,应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教师,并选派专职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到媒体顶岗锻炼等方式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应积极邀请媒体界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主动聘请他们做专业实务课程的兼职教师;应培养一批专业建设急需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并组建专业核心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媒介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引进高性能先进设备,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应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尤其要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需加强与高校周边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的合作,通过合作发展联盟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要推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电视台等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三)强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中,应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封闭型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教学内容开放、师生交流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带动的实地现场教学;应完善考试考核方案,注重过程管理,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实践的态度、实践能力及其提高情况、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等。

(四)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广电工程论文篇6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年间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系统以及文化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贾宁教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系统。学风朴实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影响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获得了多方赞誉。

本期专栏介绍贾宁教授关于播音主持研究的学术论文三篇,以期在业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为我国播音主持研究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播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摘 要:2008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天津电台成立电话广播工作室,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践全面、稳定、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借鉴经验。新课程围绕电话广播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形成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格局,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真正”的专业水平,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了条件,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关键词:电话广播;教学实践;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47-03

电话广播是由传统媒体广播电台、传统通讯渠道电话与现代网络、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兴媒体。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共同努力联合创建。固定电话用户(听众)每月只要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通过电话机自由选择收听特制广播节目。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友好协商,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这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不断探索、积极推进、完善规范,使电话广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深入感悟体验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点、提高播音主持实际水平的重要实践阵地,提高了播音主持的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一、电话广播的背景

2008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亲手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的牌匾交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延文手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落户。这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了先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合作创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并将工作室设在高校,先期总共投资近100万元,其中包括录音系统、编辑系统设备以及两条光缆线路分别流量为100兆和10兆,分别连接电台与联通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和电台,使之形成流畅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电话广播拥有实验型录音室5 间,录音设备5 台(套),必要时同时利用教学用播音教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并建立起较为完善规范的编辑、剪辑、传送体系,连续三年持续稳定运转并规范化运作。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现全面、稳定、深层次的具有产学研合作性质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电话广播实践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草创、起步阶段

2008年5月至电话广播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的9月,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栏目已经开始试播。在电台新媒体开发部老师和专业教师带领下,由部分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原学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部分成员)开始进行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的试验,摸索节目运作流程。

电话广播播音室就直接设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改装、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部分播音设备并重新装修的原先的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择地另建),并可利用教学用播音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由于录音地点临近上课地点,创建初期,保证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参与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还吸引了一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实践中也发现有制作节目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传输不及时等问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时与新闻传播学院沟通,提出了从教学体制上实现规范化,以保证电话广播工作持久化的设想。

为使电话广播工作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看家”内容和品牌内容,同时提高电话广播实践的专业水准,提升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地位,2008年9月电话广播工作室挂牌后,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报学院和校教务处批准,撤销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设立新的课程《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必修课范畴,34学时,记学分2分。

(二)探索、布局阶段

2008年10月,《广播播音与主持》作为必修课正式运作,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的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在老师指导和部分学生骨干协助下,由参与实践课的三年级全体学生轮流参加,在每周一学时《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基础上,选派学生自主完成电话广播部分时段的编辑、播音、录制、剪裁、制作全过程(其规模与参与程度为全国空前)。而节目的编辑、上传及管理工作,由部分毕业班学生带领部分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学生运作。通过此项实践活动,巩固了本专业学生播音主持、广播文稿编辑、音频编辑制作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由播音系指定7位专业教师分别从周一到周日带班。将2006级的全体学生分成7个专业小组,每天分别由一个小组值班。早晨6点30分全组同学到电话广播编辑部签到,由专业教师担任领班,分派稿件和分配录音间,要求学生在7点45分之前上交录制完成的节目,统一进行剪辑和审听,挑选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发送到电话广播网络,成为听众可以随时选择收听的新型的广播节目。

带班的教师将每个组学生的新闻节目录音集中起来,每次都进行评判、打分,从吐字发声到对稿件的理解表达,逐一进行评判,最终给每一个学生在电话广播中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三)完善组织阶段

2009年,原学院社团广播站经调整、充实,组建新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级为主的学生成为电话广播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实体,全面组织这项工作。配合专业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进行技术操作,完成上传节目、与电台总部接洽、协调等工作,形成了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的格局。

声线传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量考核标准,严格管理节目播出流程,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电话广播成为“正规的媒体”。

声线传媒工作室定期请辅导老师讲解节目的选稿、编辑、流程等知识,请电台在职编辑、记者和台领导进行讲座。声线传媒工作室继承了学校优秀社团原学院学生广播站的传统,在新媒体的运作中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成为学校十佳社团,是所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这个经历使社团成员成为本专业学生中最早的“广播工作者”。

(四)发展、开拓阶段

2009~2010学年,《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调整到晚间课后进行,而且将1个学时的时间改为集体上课,研究以往播出节目或分析当期稿件,之后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节目录制。节目上传时间也改为晚间,截稿时间更加充裕,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制作精致,也适应老师、学生以及声线传媒工作室的时间安排和节目播出的流畅。

同时,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与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三个小组的同学安排到《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学习,主要进行电视节目采制、编辑、主持、制作等内容的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个组的同学仍从事电话广播实践(2011~2012学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双语播音与主持、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的学生按学期轮换参加电话广播和电视节目实践),由声线传媒工作室负责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至此,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实践领域,《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学生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除做好电话广播工作外,还开拓了广播节目直播体系,在校园广播开设新闻、娱乐、服务等类型的节目,并利用学校英语教学考试的听力专用调频广播频率在非考试期开辟了日播广播主持节目娱乐主持节目,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充实到节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广播联盟的支持下,收听范围已扩大到天津市十余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

三、电话广播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把校外实践基地搬到校内,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93建立至今,陆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处,其中有些已经签署协议的实习单位因不能保证实习学生实习后的就业,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前去实习;而有些尚未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却因为地处学校所在城市、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而成为实际上很稳定的实习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建立?成为一个难题。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建在校内,借助媒体的政策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学生的人力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实产品,电话广播工作室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2008年至今,只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节目累计就达1500多组,近30000分钟,收听人次100多万。2008年至今,参加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学生累计600多人,其中参与较多的200多人,电台颁发实习证书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电话广播工作室有过“媒体经验”的学生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毕业生都从电话广播实践中获益。2005级学生李大卫在电话广播初创的2008年就是首批积极参与者,2009年初以“寻找男主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2006级黄钊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田翔、于杨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声线传媒”负责人张昱,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7级张健就职于山东教育电视台;王一如进入杭州西湖之声台,都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电话广播成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实践。

(二)把专业教学课堂搬到“电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效果

2008~200年起,设立专业必修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通过电话广播为核心的课程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体系得以在实践中完整体现和最终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学习的大多数专业课讲述的概念、理论、方法,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实践。训练体系中以《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音频编辑》、《播音作品鉴赏》等内容体现的基础实训,在播音室环境下得以形象化体现。以《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内容构成的综合实训,在以电话广播形式出现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上得到综合体现。而在这一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办的带有社区广播性质的调频82.6广播、带有网络电视台性质的院学生电视台、带有社区文化性质的包括馨韵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学院庆典、专业庆典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在专业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策划、组织、经营、操作能力的体现,成为创新实践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倡导的“仿真” 训练转变为训练中的真实,使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从潜能向现实转变,使学校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从“半成品”向“准产品”转变。实践教学不再是奢望和空话,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初期在广泛录制节目后“挑选节目”环节的设立,后期在课堂指导课后“挑选人员”环节的设置,就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此为起点,使学生在整个播音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状态导向,这就是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就会被淘汰,在现今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几乎无处不在,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必须积极面对。这个真实的一线播音主持环境为将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感受和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作为电话广播最早参与者之一的2005级学生张剑同学,在2009年毕业前以电话广播为内容撰写的论文《电话广播——脱胎于传统的新媒体》(指导教师贾宁)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实践教学规律

2008年电话广播开办初期,是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专送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纸质报纸上选稿、修改、编辑,播音室直接读报纸稿件,事后保留音频和稿件。因为当时人员不固定,制度要求不明确,稿件和音频整理、保存不及时,多有流失。2009年起,新成立的声线传媒工作室健全了管理制度,同时播音稿件改为在网上电子报上下载稿件、编辑修改,播音以读屏形式实现,之后的设备更新也保证了电脑容量的提高,每天播音的电子稿件和电子音频都能做到分类保存、方便搜索。这些资料的保存,和其他专业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专业会诊、期末口试等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成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料。由于现在专业教学分散在不同播音室、演播室,课上的录音也缺乏整理,相比之下,电话广播的音频资料是最完整的。这也为其他专业课实训音频资料的管理提供了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计划将教学实践的所有电子设施用网络连接起来,分别建立音频和视频两个局域网,资料统一管理,分级别进入,资源共享,有些资料与互联网连接,社会共享,并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条件。这应该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电话广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设备不足,其中包括广播播出设备和剪辑设备、播音间空调设施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节目的设置更多与一线节目相融合,增加更多节目品种,使节目真实度和可听性更高,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将来到广播电视传媒部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 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吴缦,曹璐.新闻广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 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 2008(12).

广电工程论文篇7

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

20*年上半年宣传工作,结合沧源的实际,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团结、鼓劲、稳定、正面宣传”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按照省、市广电局、县委宣传部对宣传工作的要求,集中力量对贯彻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三力建设”、“三个核心指标”、新农村建设、七大战略、十大产业、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进行宣传报道,并进一步改进宣传报道形式,力求出新、出彩、出亮点,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倍加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圆满完成各项宣传任务。

20*年是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广播电视的宣传任务比往年更加繁重。围绕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坚持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沧源的宣传主题,围绕“矿电结合打基础、农林产业搞突破、文化旅游强后劲、社会稳定求和谐”的总体发展要求,突出宣传重点,着力提高节目质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力宣传我县创新发展方式、找准发展载体、全县人民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大好形势,圆满完成各项宣传任务,为沧源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据统计,*电视台1-5月共播出新闻960条,其中《*报道》(汉)480条,《*报道》(佤)480条;《一周要闻》23期;《走进*》播出60期;制作各种专题40部;上中央电视台1条;省级电视台新闻3条;市电视台新闻71条;1-4月上临沧市人民广播电台10条。

一是加大沧源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氛围、大招商、招大商的重要举措;宣传沧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形势,为沧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做好“三会”的宣传报道。围绕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宣传报道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三会”的情况,扩大宣传县委、政府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有效措施。

三是对党的*的宣传报道,突出宣传重点,做到新闻、专题类节目以宣传*为主;先后在*电视台开设“学习*、开创新业绩”和“贯彻*、再创新业绩”专栏,大力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优异成绩贯彻*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在林权制度改革宣传上,开辟专栏,营造氛围。*电视台安排专职记者加强对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及在林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做到每期《*报道》至少有两条林改新闻。

五是做好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宣传工作,为狂欢节营造氛围。*电视台自3月20日起每期有1—2条有关狂欢节前期筹备的新闻报道,滚动播出反映40年县庆、2005-20*年狂欢节盛况的电视节目。狂欢节期间,对当天的活动进行准确、及时、全面的报道,报道形式为现场直播、录播、新闻节目。并制作时长5分钟的*旅游形象片、时长30分钟反映*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专题片在狂欢节期间在*电视台滚动播出。

六是配合县委组织部拍摄制作“三力建设”建设访谈录。共拍摄制作22期,每期节目时长40分钟,历时一个月,拍摄了县四班子、10个乡镇、县级等40个单位和部门,县四班子的“三力建设”建设访谈录由市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后受到了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七是做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宣传。从5月18日开始,开设“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专栏,广泛宣传我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发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进展、动态,大力营造解放思想的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是做好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从5月20日开始,开设“投身新农村、建设新沧源”专栏,派出骨干记者,深入全县9个乡(镇),对4名优秀指导员、3名优秀工作队长、两个先进派驻乡、三个县级先进派出部门的事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九是加强外宣工作,展示*新形象。20*年上半年对外宣传工作,按照县委、政府打造佤文化的总体思路,以司岗里狂欢节宣传报道为契机,积极向外展示*、介绍沧源,1-5月上中央电视台新闻1条,省级电视台新闻3条,市电视台新闻71条。

十是结合当前的宣传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宣传。做好禁毒、预防艾滋病,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交通法规和其他社会宣传工作。

(二)节目吸引力得到增强,栏目影响力不断扩大。

1-5月安排播出《狼毒花》、《维和警察》、《决胜天良》等电影、电视剧11部275集;MTV90期6.3小时;音乐点播7期56分钟;及时、快速、准确播出了政府指令、公告、商情、启事、公益广告等68条;完成创收任务55000元,扩大了《*电视台》的影响力。

二、事业建设重点突出,广电覆盖有所提高

20*年的事业建设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以实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大黑山转播台光缆工程、20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为契机,以扩大两个覆盖率为目标,以解决农村覆盖盲点工作为重点,以保证节目的高效、优质、安全转播为中心,使事业建设再上台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2%。

(一)切实抓好技术维护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目前,我县有卫星地面站9942面,其中系统内233座,系统外9709座;有村级卫星地面站233座;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8座,总功率688W;调频台6座,总功率2240W。为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信号的正常传送,我局积极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尤其在重大节日、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前都进行维修,保证节目的安全播出。期间,共出动车辆35驾次,派出维护人员125人,更换高频头37只,功分器40个,修理数字卫星接收机48台,修理放大器15个,安装“村村通”卫星中频分配用户62户,搬迁”村村通“小片网点机房3个,完成了班洪乡上班坝“村村通”卫星中频分配高频头防雷击技术。为确保节目的正常转播,对卫星中频分配器,高频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雷技术方案,解决了“村村通”卫星中频分配被雷击的问题。

目前,我局有芒卡镇、班老乡、班洪乡3个小前端有线电视,南腊村、勐董镇上永和、茶厂短波、岩帅茶厂、来隆茶厂、翁丁村6个小片网点。在管理中,我局加强对小前端有线电视和小片网的管理与维护,定期进行检测、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二)小前端有线电视节目有所增加,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增加了芒卡镇、班老乡、班洪乡的有线电视节目数,由原来的16套电视节目增加到现在的20套,并安装了班老乡中央3台、中央6台、中央5台、中央8台4套加密频道节目。

(三)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围绕解决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目标,我局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措施。根据摸底调查,全县20户以上已通电未通广播电视的自然村有347个,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扩大有效覆盖,利于维护管理”的原则,规划实施347个自然村12692户5*86人,主要采用无线覆盖、直播卫星、有线光缆联网三种技术方案。

根据临沧市广电局《关于做好2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有关工作的通知》(临市广发[20*]38号)安排,我县20*年共需完成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村(点)347座,其中:无线覆盖150座5876户23522人;直播卫星177座6227户249*人;有线光缆联网20座589户2356人。工程实施后,可提前完成到“十一五”末全县广播电视覆盖分别达到95%的目标。目前,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有望今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

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中,中央投资1*万元,配套给我县1000瓦大功率电视发射机1套、50米铁塔一座以及天馈线(含多功器)、稳压和配电、信号源、附属仪器等,主要用于发射中央7套电视节目。工程建成后,电视可覆盖全县8个乡(镇)59个行政村343个自然村(组)90243人;广播可覆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536个自然村(组)128316人。

为切实把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抓实、抓好,我局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按照要求科学规划,明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局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保证工程所用材料质量和施工进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年第一期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中,中央省广电局共安排给我局传输线路改造25.5万元的托管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电力设备改造、房屋新建等。我县的糯良大黑山高山台站机房新建工程于20*年12月1日动工,4月1日全面完工;电力线路改造共3.768公里,于20*年11月25日动工,于20*年12月25日全面完工;铁塔新建工程于20*年1月12日动工,5月3日全面完工。目前,电源机房地埋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已全面完工,预计6月30日以前可按要求发射节目。6月16日,我县20*年第一期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已通过省、市广电局初验。

(三)糯良大黑山转播台光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为满足广大山区群众收看临沧电视台节目和*电视台节目的强烈愿望,结合我县实际,我局通过光缆传输,发射临沧电视台节目和*电视台节目,可覆盖岩帅镇、勐省镇、勐来乡、勐角乡、糯良乡、单甲乡和勐董镇等7个乡(镇)50个行政村173个自然村17169户70045人。

该光缆设计为八芯光缆,工程总投资414100元,光缆从大黑山-糯良村-坝尾村-县城,全长20公里,光缆价为每公里20633元,其中材料费269100元,施工运费145000元。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预计6月30日前完工。

(四)转播工作有序进行。

调频广播:大黑山2×1000W调频全天开机,转中一、云一节目;300W调频为备份机;班老、班洪、芒卡台转云一节目;无线数字智能调频广播转临沧广播电台节目。

电视方面:大黑山100W电视发射机转云一节目;乡(镇)小前端(3座)转20套节目;小片网(6座)转16套节目;“211”、“村村通”站转云一节目。

三、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队伍素质有所提升

半年来,我局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抓好内部管理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加强对广播电视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办事程序,认真贯彻机关四项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行业管理方面,加强技术监督和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确保广播电视安全转播;在宣传管理方面,认真贯彻《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使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法制化方面迈进,同时加强对广告的管理,严防虚假广告和违法广告的发生。同时,切实加强消防管理,车辆管理工作,并继续抓好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有效地防范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在队伍建设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培养全局人员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勇于奉献的精神,认真开展“三力”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公务员行为规范、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培训,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有2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局党支部党员数达16人,还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年2月,我局被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局表彰为云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并记三等功;局长陈凤仙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表彰为*安全播出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张文春、李光强两位同志被云南省广播电视局表彰为*安全播出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3月,李江玮同志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2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我局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具体措施,认真抓落实,做到组织有力,时间保障,圆满完成了学习阶段的各项任务。结合我局工作的实际,于5月24日召开动员会,认真贯彻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神。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局领导明确指出我局的大讨论活动将采取“十个一”措施:一是组织好一场动员会;二是开展好一次中层以上干部学习讨论。三是举办好一场报告会。四是开展一次交心谈心活动。五是开展好一系列学习讨论调研活动。六是开展好一次征集意见活动。七是宣传好一批先进典型。八是撰写一系列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九是建设好一个长效机制。十是开好一次总结会。目前,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展顺利,并且圆满完成了一阶段的各项任务,正准备转入第二阶段。

五、积极开展好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活动

(一)为新农村建设联系村办实事。一是派出3名新农村指导员,分别入驻班老乡营盘村、班洪乡班洪村、芒卡镇焦山村三个村;二是帮助新农村建设联系村找项目,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三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让联系村群众看好电视听好广播。如芒卡镇焦山村新农村指导员除义务为群众解决电视故障外,还坚持每天早上6:30-8:00、下午18:30-20:00为群众放广播,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四是大力宣传服务新农村建设,*电视台已办专栏9期,上临沧电视台3条;五是充分发挥指导员的指导作用,如班洪乡班洪村指导员积极指导该村建设22口沼气池,目前已在建设3口;六是积极向联系村的群众进行家庭理财、村容村貌教育工作,当好群众理好财、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义务宣传员;七是认真组织新农村指导员做好挂钩入户工作,要求每个指导员主动挂钩1户农户,由局上出资金,为挂钩户找一个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调动群众发展种职业、畜牧业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标准的稳步推进;八是解决联系村群众的需要,赠送给班老乡营盘村价值1300余元的卫星机、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扩音机、影碟机等,赠送给芒卡镇焦山村价值600余元的功放器、喇叭、话筒等,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深入挂钩村办实事。2月3日,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局长陈凤仙一行带着全局干部职工的爱心到定点帮扶的班老乡营盘村进行春节慰问,向该村送去了全体干部职工捐的1000元和局上送给的2000元慰问金。6月2日,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深入扶贫挂钩村班老乡营盘村进行调研,与该村两委班子研究商定发展规划和思路。要求该村要紧紧抓住沧源县发展十大产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产业和木薯产业,适当发展核桃产业,巩固茶叶产业,努力完成“三个核心指标”制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沧源县人民政府的要求,还帮助该村完成100亩竹子连片种植的任务,竹苗由县广电局负责购买,总投资7500元,100亩竹子种植任务可于6月30日以前全面完工。

三是为挂钩村营盘小学献爱心。6月2日,局长陈凤仙一行深入营盘小学进行调研,并向该校送去了羽毛球、排球、篮球、兵乓球等体育用品以及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还将于近期出资5000元,为该校解决建篮球场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是积极向地震灾区群众捐款献爱心。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局干部职工于5月15日上午,踊跃为灾区捐款献爱心,共捐款2950元。5月22日上午,局党支部的全体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抗震救灾,交纳了1400元的特殊党费,共向地震灾区群众捐款4350元,向灾区人民献了一份爱心。

八、下半年工作要点

20*年下半年工作,要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局干部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切实把大讨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推动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抓好抓落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宣传沧源、解决好群众看电视难问题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突出宣传重点,提高宣传水平。努力完成20*年上中央电视台新闻5条,上云南台新闻20条,上临沧电视台电视新闻150条、《*报道》(汉、佤)采用新闻2800条的任务数。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握好舆论宣传主基调,及时准确地宣传贯彻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举措;二是突出县委、政府工作中心,继续办好“贯彻*、再创新业绩”专栏,全面反映*以来沧源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优异成绩贯彻*精神的良好风貌;三是继续开办好《走进*》和《阿*上党旗红》专栏;四是狠抓日常宣传,提高宣传质量和品位,努力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五是紧扣县委提出的“矿电结合打基础、农林产业搞突破、文化旅游强后劲、社会稳定求和谐”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县“生态强县、农业稳县、工业立县、旅游富县、文化名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七大战略以及“矿电、核桃、茶叶、橡胶、畜牧、蔗糖、竹木、建材、文化旅游、生物能源”十大产业,做到服务到位,宣传到位;六是正确处理好正确舆论导向和加强舆论监督的关系,切实抓好舆论监督的宣传。

(二)加快事业发展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一是抓住无线覆盖工程建设的契机,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4%和95%;二是集中力量完成好347座20户以上“村村通”工程的建设任务;三是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扫尾工作;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广电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文化事业;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新农村

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前沿,对于提高农村文化事业水平,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的发挥,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进程。

一、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重要作用

1、发挥导向作用。作为现代化传媒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它不仅是在广大农村中受到欢迎度最高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还兼具一定导向作用,乡镇文化广播电台在传播文化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舆论导向,引导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舆论方向。

2、发挥激励作用。由于乡镇文化广播电台长期工作于乡村环境当中,对于农村群众的文化爱好以及娱乐方向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根据农村群众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文化宣传,这在起到良好引导作用的同时,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

3、发挥教育作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深入农村的大众传媒,其教育作用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传播过程中,可以贴近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文化宣传和舆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有其固有的缺陷性,尤其是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作为扎根农村的传媒载体,对于广大农村群众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观念的影响,相关领导阶层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媒体的认识上存在误区,错误的认为该种媒体的作用不大,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约束和指导。

2、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受到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中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职业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发挥其引导作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运行过程中,部分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缺少工作人员,许多相关的管理和工作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素质低下,专职人员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发挥其正常作用。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硬件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的保障,所以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设备上存在着老化严重,难以及时更新换代等问题。尤其是在保养维修问题上,缺乏专业的人才以及相关的技术,使设备破损严重,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在传播过程中,节目管理安排上的薄弱。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规范化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节目质量上大打折扣。

三、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创新策略

1、做好宣传工作。乡镇文化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大力好好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个服务于民的正确理念,然后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农村形式以及政府本门对于“三农”方面的政策,全面打造一个崭新平台。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是农村广大群众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其展示的内容一定要贴近农民的生活,比如,对于国家的最新出台的各种惠农政策,要及时的进行广播,让农民可以快速认识,充分了解。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广大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并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比如,在农忙时节进行一些专业性知识的讲座,以提高农民的粮食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

2、合理安排内容。在社会主义和谐制度之下,农村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进程当中,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文化传播的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根据广大农村群众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内容安排。要以多样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广大农民的意识的转变以及知识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台安排的节目要以服务性为主,突出节目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让农村群众爱听,听得懂,听了实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服务新农村的目的。

3、完善相关体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乡镇广播电台一直难以快速、有序发展。因此,要想改变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并在运行中,还要不断的对这一制度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对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技术含量。此外,还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这样才有有效的保证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长久、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广电工程论文篇9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总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白城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8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资产总值7.3亿元。设有20个学院,2个教学部,4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340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现有专任教师641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2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94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支,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支。建有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基地1个。共承担和省(部)级教科研课题200余项。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学校始终不渝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弘扬“厚德、明辨、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学校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首次突破万人,2012年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的目标;2011年,学校成为吉林省高校中第一个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单位;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圆满完成“东迁西建”任务,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成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的里程碑;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全面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2014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央视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特别关注教师”奖获得者——杨富生式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6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 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党政干部的“黄埔军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近几年来,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85%以上。

当前,面对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时期,面对省委省政府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的新背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学校党委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在全面研判当前面临的“攻坚爬坡、发展提速、稳定凝聚、转型崛起”总体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八大发展”、实施“八大工程”的办学思路。“八大发展”即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八大工程”即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战略工程、科研兴校战略工程、“三全育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办学能力提升工程、社会服务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有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把学校建设成“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办学有特色”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对在校读书期间为学校做出贡献或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大学生活动取得较好成绩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优秀奖学金制度。具体奖项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白城移动奖学金、白城邮政奖学金、金辉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

音 乐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新型的音乐师资,

并为其成为音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扎实

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多项音乐技能,具有一定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既能

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又能从事音乐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钢琴及伴奏、声乐、舞蹈、电

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史及名作欣赏、器乐及合奏(民族、西洋)、影视音乐、

中国现当代音乐概述、合唱及指挥、音乐专业教学法、音乐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

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音乐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表 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

表演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较强的音乐文化、演艺市

场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方向 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西洋、民族)表演、舞蹈表演等。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合唱、合奏、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理

与视唱练耳、曲式、和声、复调、音乐赏析、艺术概论、表演学概论、舞蹈与形

体训练、舞台表演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演艺活动策划、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文艺活

动组织、音乐制作与编辑及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践能力的音乐制作与编辑、音乐管理及文艺团体演出的国际化人才。

合作学校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外音乐史、和声学、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合唱指挥、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赏析与实践、舞台表演、表演学概论等。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国际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群众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辑与制作及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 4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美 术 学

培养目标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艺术

表现和创作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基础、色彩基础、书法、实用美术、解剖学、透视学、中国

美术史、外国美

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论、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及国

画、油画、水彩、雕塑、造型基础、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方向课程群。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美术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工作,能从事文化、

宣传、科技、商业、出版等部门的美术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

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设计与研究,具备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

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及园林设计规划等设计项目上的统筹设

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与表现、人体工程学、工程预

算与管理、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快

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与实体、从事园林景观规划与设

计的公司与实体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设计及其项目经营与管理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

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

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

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媒体传播和广告策划的视觉传达设计

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与表达、设计史、计算机

辅助、民间图案、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与

印刷、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商业摄影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广告公司、出版发行单位、数字媒体、网络宣传与营

销、品牌管理等。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能通过草图、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各种设计表现手段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

合作学校 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透视学与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材料工艺与预算、建筑史、版式设计、商业空间设计。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本专业可从事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出版行业、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绘图员、 平面设计师 、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学 制 本科 4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

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电视节

目的采编播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电影、电视节目编导、

制作、撰稿、编剧、导演、艺术摄影、音响设计及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

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影像语言、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图像处理、摄影基础、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写作、

电视画面编辑、影视造型艺术、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艺术学概论、影视美

学、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新闻写作、网络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影视后

期特效、Flash动画、广播电视采访、现场报道、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电

视节目导播、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创作基础、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

音乐节目编导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电影制片及发行机构、

网络媒体公司、音像制作与出版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

各级各类报社出版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从事广播

电视节目的策划、文字撰写、编剧、导演、制片、采访、主持、运营、摄像、

播音、后期制作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招生范围

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

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音乐学:总计划12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总计划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美术学:总计划185人,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总计划8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总计划5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元/人;

视觉传达设计:总计划7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广播电视编导:总计划125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考试科目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一、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二、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三、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四、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分) 2、才艺展示(40分)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报名手续

考生报名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课考试报名资格证》及本人身份证,同一底片的近期正面二寸免冠照片2张,填写报名登记表,领取准考证。

报名费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200元/人

广播电视编导200元/人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150元/人

如考点有其它收费项目,以考点要求为准。

录取原则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并且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的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校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邮 编:137000

网 址:bcsfxy.com

广电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根据传媒市场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原有影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增设策划与创意岗位群。本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全国的文史类考生,2008年编导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编导专业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的艺术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本文主要从编导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三个方面分析编导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辅以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各种专业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各种类型的各级专业评比比赛,力求培养持有“双证”、“多证”的编导专业人才。

本院编导专业根据媒介市场需求分别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和策划与创意三个职业岗位群,以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电视节目策划》、《导演技巧》、《广播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premier制作》、《新媒体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编导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导演基础”、“影视鉴赏”、“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这4门课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采编与制作的课程,如“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照明技术”、“广播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画面编辑”等,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分项学习,以求在每项技术中深入一层。第三个层次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等综合性的专业岗位群课程,其中“电视节目编导”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实际上是把专项技能课程再强化综合一遍,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5-10分钟的电视短片。第三个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向的集中训练课程,给学生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提供一种选择范式。三大课程核心体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的灌输。这样,既避免了求全而忽视了专长,也避免了太专而缺乏适应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方法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实行联合实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广播剧》、《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先锋,与《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两门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联合,文案的策划由《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的代课教师指导,根据文案拍摄的素材,剪辑与制作由《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指导。通过课程联合实训,打破了课程局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为原则,打造了专职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技术、艺术、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形成了课程与行业一线单位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小组协作。广播影视行业是需要高度协作的行业,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要根据电视栏目组的岗位设置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小组合作贯穿在每学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电视栏目策划、编导与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第四,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课程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不同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我们提出“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的教学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谋生的技能,又增加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具有再发展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将开放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改变传统高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刻板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的手段有:

其一,实施教材的开放性。改变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范本的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传媒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老化特别快,单一教材难免滞后,教材开放则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知识点通过大纲组合起来,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这种采用以主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的开放性教材体系,可以不断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融进教学体系中,把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专门为该专业编写的教材很少,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上不是太杂,就是太专。因此,我们采用以大纲为纲、以讲义为本、以教材为参考的方法,在内容上完全以专业需要为筛选原则,尽可能少让学生学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比如,《影视鉴赏》、《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配置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实行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

其二,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鼓励学生学前探索性学习,学中吸收性学习,学后创造性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当今社会中的影视现象及时组合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知识的现成结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高校经典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似乎少了点学究气和理论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较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实行开放的考核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试卷中分析和操作题型所占比重较大。用小论文、课程大作业、创造性成果代替某些课程的书面考试。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期末单次书面考试改成以学期内作业平均分为主,或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考查方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四,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任,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所以,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编导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需求,本院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DV俱乐部、DV社、报社、校园网、系网、录音棚、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配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校外,编导专业与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桐城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校外实习正常。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如“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影片和流行影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全省影评比赛、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段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心。

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自信心、荣誉感会得到加强。根据专业特色,定期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刻录成光盘进行公开展演,实际上促成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为找工作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成果打下了基础。

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一年来,新增建了2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校内工作室白天全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编导专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一年来,完成电视新闻节目2期,电视谈话节目5期,电视娱乐节目2期,广播剧作品25部,DV电视短片36部。

三、产学结合

编导专业特聘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与多个企事业单位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派遣专任教师每2年中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专题文艺部合作开发课程《广播剧创作》。

以《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为契机,由编导专业教师负责导演与编剧,影视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录音与音乐、音响编辑,播音主持系负责主要演员的配音,实训中心老师也客串演员的配音工作。由于首次参加专业性的全国比赛,特邀了校外专家担任编剧和导演指导、音响指导。选送的教师作品《不许拆包》获优秀奖,学生作品《袖珍村官》获鼓励奖。广播剧作品首次尝试了以项目为任务,多专业联合作业。这是实施产学结合的一个新成果。编导专业学生的电视DV作品《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在编导的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难点是产学结合,怎样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怎样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怎样从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编导专业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能“与时俱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